豆制品产业

2024-04-17

豆制品产业(精选8篇)

篇1:豆制品产业

区豆制品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及发展思路

**区的豆制品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豆腐文化第一村”祁圩村座落境内,豆制品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为淮南豆制品享誉中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生产规模,技术有限,豆制品产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为此,就全区豆制品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及发展的思路进行了一些的思考。

一、**区豆制品产业现状

**区豆制品生产主要集中在祁集乡。该乡豆制品生产经营户占全乡总户数的20%,从业人员5000多人,仅祁圩村348户人家298户在生产豆制品,日加工10万斤大豆,产品有豆腐、千张、素鸡等10多个品种,占据了本市的60%豆制品市场,而且远销周边省市,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豆制品产业发展,区委、区政府把豆制品产业作为全区的四大农业产业之一加以扶持,并列入“十一五”规划,提出了“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市场外向化、品牌统一化、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引导农民群众以市场经济规律发展豆制品产业,以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销售,使豆制品营销步入市场化的轨道。一是注册了商标。形成了“祁老大”豆制品品牌,结束了祁集豆制品无商标、无品牌的历史;二是组建了“**区豆制品协会”。目前拥有会员122户,成为豆制品生产营销的中介组织,为信息传递、市场营销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培育了龙头企业。成立了“祁老大”豆制品贸易有限公司,企业自2004年6月投产以来,年销售额160多万元,创利税20万元。初步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其产品连续两年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安徽名优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少儿食品博览展示展销会等;四是着力改变豆制品生产条件。重点突出了祁圩豆腐专业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豆腐产业与生态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相结合,与旧村庄改造相结合的发展理念,以项目为支撑,修建了环村水泥道路3500米,三横四纵的道路框架已经形成,[找文章到本网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大=秘=书=网=站]完成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的勘察设计和土方工程,建沼气池22户,新建豆制品加工标准厂房10座;五是培育了万亩无公害大豆生产基地。引进中黄13等优良大豆品种,按《无公害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在上下六坊湾内培育万亩无公害大豆生产基地,为豆制品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二、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近年来,全区豆制品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豆制品生产企业规模小、竞争力较弱。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企业数量的多少和规模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水平。从我区目前的情况来看,豆制品生产主要以手工作坊为主,现有个别豆制品生产企业因受市场的制约,规模小,经济实力还很弱,技术设备和技术水平还停留在原有对豆制品初加工的生产水平上,缺乏对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产品更新慢,附加值不高,加工能力、外销能力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豆制品生产企业与加工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不稳固。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企业与农民实现“双赢”的基础。但从我区的情况来看,企业与加工户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种合理、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中订单刚刚起步,多数是口头约定,真正以合同契约形式收购的较少,难以保证产品质量,信誉意识比较淡薄,从而挫伤了部分农户发展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

(三)没有形成专业市场,豆制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虽然我区豆制品生产较为集中,由于还没有建立起功能完善的专业市场,缺乏中介营销网络、经纪人才和长途运输设备,产品未能打入各大城市市场,农民出售产品大多还停留在本市境内。同时,豆制品质量、安全、卫生体系不健全,大多数实行无标生产,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市场竞争力不强,导致豆制品生产的经济效益不高,制约了豆制品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四)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能力弱。发展豆制品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豆制品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一种有效形式。豆制品合作经济组织在推进豆制品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我区虽然已建立豆制品生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但在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上还不完善,对豆制品生产产业化经营中的信息技术、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等方面不能提供及时、优质的服务。从而使企业和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影响了豆制品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进程。

三、豆制品产业发展发展思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严格的食品卫生标准及市场准入制度,对传统的.豆制品生产加工产生了极大的挑战。为了积极应对挑战,适应市场经济和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业化生产,今后一段时间,发展豆制品产业化将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以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豆制品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建立与国内、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为保障,全面提高豆制品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豆制品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目前,要抓住省、市支持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时期,组建豆制品贸易集团,以祁老大豆制品贸易有限公司为基础,以项目为依托,积极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发动全乡加工大户入股,使其成为豆制品加工的龙头。同时,选准配强贸易集团的管理人员,加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名牌战略,用优质名牌产品开拓和占领市场,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把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建立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要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通过与豆制品加工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保护文章来源于大 秘 书网价格收购,与豆制品加工户结成半紧密型和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以合同的形式把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真正地联结起来,真正发挥“公司+农户”发展模式的效益,在发展中实现“双赢”。同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三)加强豆制品加工基地建设。在祁圩村划定15亩空闲地,按照“六统一”的要求,集中建设100套豆制品加工厂房。(“六统一”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供水供电供气,统一污水处理,统一物业管理,统一使用商标,统一卫生标准)计划投入资金357万元,其中包括场地、道路、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建设资金采取争取项目扶持、乡村适当补贴、加工户自筹三个一点的方式筹措。集中建设标准化的加工小区,在建好豆制品生产小区的同时,加大食品卫生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宣传力度,动员祁圩乡乃至全区的豆制品生产加工户陆续入驻,以实现“豆腐产业一体化,产品标准统一化,生产经营自主化”的目标。

(四)鼓励发展豆制品产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扶持豆制品合作经济组织,制订各项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为豆制品产业化经营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服务。在兴办豆制品生产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发展,切勿一哄而起,贪大求洋。要始终坚持农民“自愿、自立、自治”和“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内部运行和管理机制,逐步办成实体型或中介性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五)加大豆制品产业扶持力度。实行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是发展豆制品产业化经营的保障。发展豆制品产业化经营,需要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和扶持。财政部门要对新产品的开发、专业市场的建立和培育、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产业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给予资金扶持;税收部门要对豆制品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给予税收减免或优惠;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落实农民小额信用贷款政策,对豆制品生产企业的贷款也要给予方便和支持;扶贫部门要对豆制品产业化经营的项目在资金上实行倾斜;农业主管部门要对豆制品产业化经营予以指导,加强技术培训,建立豆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给豆制品加工户产业化经营制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六)切实加强对豆制品产业化经营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发展产豆制品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支持豆制品产业化经营,自觉把豆制品产业化经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研究,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豆制品产业化经营的领导班子,统一规划、科学决策,做好协调。全面履行对豆制品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要进一步完善乡镇豆制品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推进豆制品产业化经营上一个新的台阶,让淮南豆制品生产,走出淮南,走向世界。

篇2:豆制品产业

一、**区豆制品产业现状

**区

豆制品生产主要集中在祁集乡。该乡豆制品生产经营户占全乡总户数的20,从业人员5000多人,仅祁圩村348户人家298户在生产豆制品,日加工10万斤大豆,产品有豆腐、千张、素鸡等10多个品种,占据了本市的60豆制品市场,而且远销周边省市,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豆制品产业发展,2005年区委、区政府把豆制品产业作为全区的四大农业产业之一加以扶持,并列入“十一五”规划,提出了“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市场外向化、品牌统一化、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引导农民群众以市场经济规律发展豆制品产业,以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销售,使豆制品营销步入市场化的轨道。一是注册了商标。形成了“祁老大”豆制品品牌,结束了祁集豆制品无商标、无品牌的历史;二是组建了“**区豆制品协会”。目前拥有会员122户,成为豆制品生产营销的中介组织,为信息传递、市场营销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培育了龙头企业。成立了“祁老大”豆制品贸易有限公司,企业自2004年6月投产以来,年销售额160多万元,创利税20万元。初步形成了“公司 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其产品连续两年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安徽名优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少儿食品博览展示展销会等;四是着力改变豆制品生产条件。重点突出了祁圩豆腐专业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豆腐产业与生态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相结合,与旧村庄改造相结合的发展理念,以项目为支撑,修建了环村水泥道路3500米,三横四纵的道路框架已经形成,[找文章到-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文=秘=114=网=站]完成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的勘察设计和土方工程,建沼气池22户,新建豆制品加工标准厂房10座;五是培育了万亩无公害大豆生产基地。引进中黄13等优良大豆品种,按《无公害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在上下六坊湾内培育万亩无公害大豆生产基地,为豆制品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二、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近年来,全区豆制品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豆制品生产企业规模小、竞争力较弱。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企业数量的多少和规模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水平。从我区目前的情况来看,豆制品生产主要以手工作坊为主,现有个别豆制品生产企业因受市场的制约,规模小,经济实力还很弱,技术设备和技术水平还停留在原有对豆制品初加工的生产水平上,缺乏对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产品更新慢,附加值不高,加工能力、外销能力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豆制品生产企业与加工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不稳固。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企业与农民实现“双赢”的基础。但从我区的情况来看,企业与加工户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种合理、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中订单刚刚起步,多数是口头约定,真正以合同契约形式收购的较少,难以保证产品质量,信誉意识比较淡薄,从而挫伤了部分农户发展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

(三)没有形成专业市场,豆制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虽然我区豆制品生产较为集中,由于还没有建立起功能完善的专业市场,缺乏中介营销网络、经纪人才和长途运输设备,产品未能打入各大城市市场,农民出售产品大多还停留在本市境内。同时,豆制品质量、安全、卫生体系不健全,大多数实行无标生产,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市场竞争力不强,导致豆制品生产的经济效益不高,制约了豆制品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四)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能力弱。发展豆制品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豆制品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一种有效形式。豆制品合作经济组织在推进豆制品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我区虽然已建立豆制品生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但在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上还不完善,对豆制品生产产业化经营中的信息技术、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等方面不能提供及时、优质的服务。从而使企业和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影响了豆制品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进程。

三、豆制品产业发展发展思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严格的食品卫生标准及市场准入制度,对传统的豆制品生产加工产生了极大的挑战。为了积极应对挑战,适应市场经济和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业化生产,今后一段时间,发展豆制品产业化将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以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豆制品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科技创

新为动力,以建立与国内、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为保障,全面提高豆制品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豆制品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目前,要抓住省、市支持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时期,组建豆制品贸易集团,以祁老大豆制品贸易有限公司为基础,以项目为依托,积极吸纳社

会闲散资金,发动全乡加工大户入股,使其成为豆制品加工的龙头。同时,选准配强贸易集团的管理人员,加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名牌战略,用优质名牌产品开拓和占领市场,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把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建立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要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通过与豆制品加工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保护文章来源于价格收购,与豆制品加工户结成半紧密型和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以合同的形式把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真正地联结起来,真正发挥“公司 农户”发展模式的效益,在发展中实现“双赢”。同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三)加强豆制品加工基地建设。在祁圩村划定15亩空闲地,按照“六统一”的要求,集中建设100套豆制品加工厂房。(“六统一”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供水供电供气,统一污水处理,统一物业管理,统一使用商标,统一卫生标准)计划投入资金357万元,其中包括场地、道路、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建设资金采取争取项目扶持、乡村适当补贴、加工户自筹三个一点的方式筹措。集中建设标准化的加工小区,在建好豆制品生产小区的同时,加大食品卫生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宣传力度,动员祁圩乡乃至全区的豆制品生产加工户陆续入驻,以实现“豆腐产业一体化,产品标准统一化,生产经营自主化”的目标。

(四)鼓励发展豆制品产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扶持豆制品合作经济组织,制订各项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为豆制品产业化经营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服务。在兴办豆制品生产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发展,切勿一哄而起,贪大求洋。要始终坚持农民“自愿、自立、自治”和“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内部运行和管理机制,逐步办成实体型或中介性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五)加大豆制品产业扶持力度。实行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是发展豆制品产业化经营的保障。发展豆制品产业化经营,需要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和扶持。财政部门要对新产品的开发、专业市场的建立和培育、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产业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给予资金扶持;税收部门要对豆制品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给予税收减免或优惠;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落实农民小额信用贷款政策,对豆制品生产企业的贷款也要给予方便和支持;扶贫部门要对豆制品产业化经营的项目在资金上实行倾斜;农业主管部门要对豆制品产业化经营予以指导,加强技术培训,建立豆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给豆制品加工户产业化经营制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篇3:豆制品产业

1 大方豆制品产业发展的现状

大方县豆制品生产历史悠久, 明清时期曾为贡品, 几百年来经久不衰, 豆棒、腐竹、腐皮、豆豉粑、臭豆干、腐乳、糍粑豆干、骟鸡点豆腐等产品在省内外市场颇负盛名。由于长期处于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 形不成规模, 档次低, 出品率低, 成本高, 未经包装而裸体上市, 无稳定的销售市场。种种因素制约了豆制品产业的发展。直到1998年, 全县向市场提供的各类豆制品40余万㎏, 年产值288万元, 纯收入40万元, 创税收仅16万元。

1998年大方县通过市场考察论证, 确定了利用县内丰富的大豆资源及传统加工工艺开发大豆系列食品, 并将其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开发。2000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大方县豆制品开发领导小组, 同年组建了贵州省大方县豆制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拉开了大方县豆制品产业化发展的序幕。到2001年底, 全县共建成豆制品生产线15余条, 带动加工营业户500余户, 除生产传统的豆棒、豆干、豆豉外, 开发出腐皮、腐竹、腐丝等产品, 产品采取传统工艺, 没有添加任何添加剂, 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产品供不应求。据不完全统计, 2011年底全县豆棒加工户900多户, 年加工销售豆棒650t, 豆干类加工户3150户, 年加工销售豆干 (臭豆干、白豆干) 1549t, 豆豉粑加工56户, 年加工销售豆豉粑150t, 糍粑豆干加工15户, 年加工销售糍粑豆干240余万块, 豆制品开发公司生产腐皮、竹、丝11500余盒, 全县年豆制品销售收入1355万元, 同时豆制品加工带动了养猪业的发展, 加工户养殖出栏肥猪3286头。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地转移6380人以上。

2 发展优势与潜力

2.1 发展的优势

(1) 领导重视。县委、政府始终把豆制品产业化的发展作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件大事和县财源建设的重点来抓, 成立了由人大主任、分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有关单位领导组成的大方县豆制品开发领导小组。对豆制品的开发工作, 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 解决发展中的急难问题, 各有关部门对豆制品的开发给予了大力的帮助, 使豆制品产业化建设逐步迈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2) 大豆资源优势。大方县大豆常年种植面积3~3.2万hm2, 大豆产量1.4万t左右, 据省农科院分析, 大方大豆蛋白质含量居全省之首, 生产的豆制品产量高、吃味好、质量佳, 这是我县发展豆制品产业化的一大优势。

(3) 优质泉水资源优势。大方县地下水资源丰富, 年均储量5.07亿m3, 泉眼较多, 县城内过去曾有99个优质泉水水井, 由于地质土壤不同, 水质分大水和小水, 大水即PH值≥6, 是加工豆制品的优质泉水, 大方县豆制品质量好, 生产集中的乡镇均拥有生产豆制品的优质泉水, 且PH值≥6, 优质的泉水资源为发展豆制品加工提供了较好的水资源基础。

(4) 劳动力资源优势。大方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 全县农村劳动力65.6万人, 常年在外务工14万人, 有富余劳动力近30万人, 豆制品加工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发展豆制品生产能创造就业岗位, 促进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使劳动力离土不离乡, 劳动力成本低是该县豆制品生产的一大优势。

(5) 豆制品加工能力已具相当规模、品牌创立已有一定基础。目前县内豆制品加工企业已创立了“杜鹃花”、“琼芳”、“九股水”、“香馨”等品牌, 为豆制品产业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品牌基础。

(6) 良好的区位优势。大方县具有明显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 全县通车里程3727.3km, 随着各乡镇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 其优势更加突出, 为豆制品外销提供了大市场、大通道, 成为豆制品产业加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7) 科技优势。大方县豆制品生产已有数百年历史, 传统加工技术在县内已普及, 经过8年多的试验攻关, 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加工技术融合起来, 探索出一条适合于农村实际情况的生产工艺, 县内初步形成了科技服务网络及实验、培训基地。拥有一批高素质科技人员, 几年来培训加工人员1000多人, 这奠定了该县豆制品产业化发展的技术基础。

2.2 发展的潜力

纵观大方县未来豆制品产业的发展, 无论从自然资源, 还是市场需求都具备发展豆制品产业化的优越条件, 并且潜力很大, 有待挖掘开发。按照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要求, 重点培植豆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在水质优、生产较集中的村组建立加工专业村、专业户, 稳定产供销关系, 让农民组织参与到产业运作中来。在原有生产基础上改进工艺、设备, 引进现代加工技术, 培植豆棒加工作坊2500个, 豆干、豆豉粑1000户, 腐皮腐竹生产线300条, 年提供社会豆制品4.266万t, 增加年产值2.1亿元, 纯收入6700万元。解决一万个以上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3 存在的问题

3.1 扶持政策不到位

这是产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 各级对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逐步形成共识, 也制定了一些措施, 但是许多政策没有真正落实, 资金投入不足, 生产企业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据调查, 每个加工企业投入资金不足40万元, 周转金缺乏, 生产设备简陋, 无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扩大生产, 加工户也仅有2000元/户左右资金投入生产, 以及龙头企业在培植成长阶段, 市场未能有效地打开, 生产断断续续。

3.2 市场开拓环节薄弱

我县豆制品的销售主要是县内市场, 县外市场销售极为有限, 造成以销定产, 限制了生产规模及产量的扩大, 长期以小作坊形式存在。

3.3 产业化发展水平低, 规模小, 竞争力不强

龙头企业处于发展建设中, 虽有两家企业获得地区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称号, 但存在加工规模小, 品种多, 商品量少, 形不成批量生产, 新产品研发力度较弱。

3.4 促销手段落后

豆制品的促销手段仍沿习传统方法, 由于企业规模小、投资少, 仅能参加有限范围内的商品展销会, 无力参加国家级及省级企业认证, 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质量监督认可证的办理以及广告宣传, 对品牌的知名度扩展受到很大限制。

3.5 技术创新环节薄弱

我县豆制品除腐皮、竹、丝生产采用现代加工设备及技术, 其余产品仍延用传统加工方法, 腐皮、竹出品率低, 生产成本高, 燃料耗量大, 为外省同类加工企业耗煤量的一倍以上, 人均生产量为省外的1/3, 急需进行科技创新, 提高产量, 降低生产成本。

3.6 燃料供应不足

由于关闭小煤窑, 使县内煤炭供应紧张, 价格成倍上扬, 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 致使部份小作坊关闭停产, 燃料价格优势已荡然无存。

3.7 包装质量差

除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有一定包装外, 其余产品裸体上市, 而且保质期短, 现有产品的包装质量差, 从而形成“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 严重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 大方豆制品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

豆制品产业化是引导分散的加工户及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组织形式, 是多元参与者自愿结合,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是按产业化发展规律, 实现农业市场化, 社会化的过程, 是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县豆制品加工长期处于家庭小作坊式的加工经营, 生产规模少, 产量低, 同时缺乏必要的资金扶持和龙头企业的支撑, 小企业无力扩展市场与品牌创新, 无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通过培育龙头企业, 兴办加工基地和原材料基地 (大豆生产基地, 民用煤炭生产基地) , 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组织, 把经营个体分散弱小, 势单力薄, 市场信息不足的家庭小作坊与大市场紧密联系起来, 使加工户全年生产计划有生产合同, 生产过程有技术服务, 产品销售有畅通渠道, 减少了加工户的自然和市场的风险, 使豆制品生产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推动大方豆制品生产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使分散的家庭经营向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转变, 继而创立名牌, 提高我县豆制品的市场竞争力。

5 对策措施

5.1 加强领导, 狠抓落实

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豆制品产业化的发展在我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和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要作为今后20年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来抓, 把豆制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的连接点, 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作为工业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积极扶持, 大力发展。切实抓好方案的组织落实, 抓住发展机遇, 精心组织实施, 转变思想观念, 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 因势利导, 搞好技术、信息服务, 协调指导和典型示范带动。从而形成政府引导当大事抓, 企业自主围绕市场抓, 乡镇重视作主业抓, 部门联系协助抓的发展格局。

5.2 建立广泛的融资渠道, 整合支农财政资金, 形成有效的投入机制

政府要想方设法筹集资金, 争取省内外有实力的工商企业投资, 多渠道增加投入, 形成政府、企业和加工农户共同投入的机制;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科技创新, 技术培训和改善服务条件, 县财政要加大对豆制品产业的投入, “财政扶贫信贷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民技术培训经费”及其他专项资金要向豆制品产业倾斜, 努力增加豆制品产业的投入。

5.3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的火车头, 抓好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带动一大片, 围绕产业强龙头, 壮大龙头带产业, 要重点加强龙头企业的培植, 资金投入上要倾斜, 优先安排涉农项目资金, 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 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引导和帮助, 帮助企业和加工基地小作坊的农户建立稳定的联系, 增强企业对加工户的带动能力。统一加工作坊的设计、统一加工技术、统一品牌销售, 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经营机制, 从而使从事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农户长期利益得到保证。通过重点扶持, 使一批加工企业初步形成采购、加工、销售、科技服务于一体的龙头企业, 推动豆制品产业化的建设。

5.4 完善法规、规范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坚决查处假劣食品及添加非法添加剂的行为,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保护大方品牌。加强法制宣传, 增强加工户的法制观念, 严格依法行政、规范监督管理, 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

5.5 建议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

在加工户收回基本建设投入之前, 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及减免有关规费, 以便使加工户尽快收回基本建设的投入, 轻装上阵, 发展壮大, 严禁向企业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

5.6 鼓励机关单位职工参与豆制品产业化的建设

地、县应制定鼓励有加工技术、经营管理能力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参与农产品开发的激励机制, 以便推动产业化的发展, 可以带职带薪或停职留薪, 县财政给予相应的启动资金及项目贴息贷款支持, 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县委、政府应予以重奖。

5.7 切实解决豆制品产业化发展中煤炭的需求

建议县政府在豆制品加工基地确定一定的民用煤窑, 以满足豆制品加工所需的能源, 从而保证本产业能做大做强。

5.8 尽快建立高效率的农村经济信息系统和服务网络

要通过龙头企业, 政府职能部门, 社会化中介组织直接为农民提供信息, 做好信息收集管理, 筛选和传播工作, 利用一切宣传设施传递信息, 帮助加工户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生产经营。

5.9 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加强豆制品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县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园及加工企业为主作好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工作, 对重大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 搞好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加强豆制品加工技术、设备改造、新产品开发的研究力度, 尽快制定《大方县豆制品系列产品加工操作规程》以及《豆制品的质量标准》, 以指导全县豆制品的生产。

5.1 0 加大管理服务力度

在管理服务方面, 县政府与省政府驻外办事处协调, 设立产品销售窗口, 为加工户和企业提供及时的原料, 产品销售信息, 县质监局加强对各加工企业, 加工户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 以维护大方豆制品的声誉, 并对加工企业及加工户需要帮助解决的具体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解决。

5.1 1 抓好豆制品生产企业家的培养工作

豆制品产业化本质上是现代化的生产经营, 需要一大批既懂先进技术, 又懂科学管理的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家, 与此同时, 要健全豆制品加工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 充实科技人员和科研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凯、陈杰、黄国郁, 不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J].贵州农业科学, 2006年第6期.

篇4:豆制品产业创新商机

传统大豆食品面临创新

全世界大豆产业近年都在迅速发展,我国的大豆产业却不那么景气。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传统大豆食品的工业化开发和市场开拓。要发展我国大豆产业,必须开拓有利于国产大豆销售的市场。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推荐消费者每天食用25g以上大豆蛋白,以发挥其保健功能。由此推算,我国仅本国品种的高蛋白大豆需要量就为2847万吨/年。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显然可为我国大豆产业带来光明前景。

随着国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食品准入制度的推进,传统大豆食品加工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简陋的手工作坊生产的传统大豆食品将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人对食品安全、方便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一些名优特产具有不可低估的市场潜力。此外,随着西方国家对大豆食品营养和保健价值的深入了解,大豆食品必将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所接纳。因此,发展传统大豆食品具有强劲的市场驱动力。

大豆食品产业化是必由之路

纵观国际,大豆食品的消费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将带动我国豆制品迅速向产业化发展。

从我国整个食品行业来看,豆制品行业还是一个利润比较丰厚的行业,只是由于产品保质期短的弱点,长期以来,一直是区域化生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用于生产豆制品的大豆每年需要超过400万吨。但是,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有一定规模的豆制品生产企业不到60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0%。而从一般的市场规律来看,规模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至少应该在50%,可见豆制品行业的企业规模化发展空间很大。应该有大的投资者进入,带动行业的整体发展。

大豆食品产业蕴藏商机

现在一些目光敏锐的企业家,如在我国肉类行业名列前茅的雨润公司,看准这一时机,已着手在一些大中城市开办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豆制品厂,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组织企业起草的豆腐、豆制品、腐竹的行业标准工作已经完成,现正在征求意见阶段;非发酵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也在进行修改,微生物指标将更合理和严谨。行业标准的出台,加上科学合理的卫生标准,将引导和规范豆制品生产和市场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2005年,国家有关部门对牛奶行业实行“限鲜令”。同时加强对“还原奶”的管理,实力弱的牛奶企业将面临出局。

篇5:我国乳制品产业的scp分析

刘璐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三鹿奶粉事件和金融危机后,我国乳制品产业在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中稳步复苏。基于最新信息,本文运用scp

模型从市场结

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方面分析我国乳制品产业发展现状,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中国乳制品产业;scp分析;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中图分类号:TS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乳制品产业在我国是新兴产业。受三鹿奶粉事件和金融危机的冲

击,我国乳制品产业在经历了08年下滑、09年触底后,于2010年全面 复苏。目前,在新的政策和市场条件中,我国乳制品产业正稳步积极 发展。

scp模型是梅森、贝恩等人创立的从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 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三方面对某一产业进行实证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其中,市场结构决定着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着市 场绩效。

一、我国乳制品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特征,主要受市 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等影响。

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通常用该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几个企业

所占的市场份额来表示,反映了市场垄断程度的高低。若指标CR4>30 或CR8<40时,表明行业为竞争型;30≤CR4或40≤CR8时,则为寡 占型。我国乳品巨头当属伊利、蒙牛、光明等。据统计,我国乳制品 生产企业数量目前为1800家左右,其中前5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达 60%-70%[1]。这说明我国乳制品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属于寡占型。

2.产品差异化。企业之间的产品差别越大,表示企业在市场竞争

中的区别越明显。经几年的发展,乳品市场形成了以鲜奶为主的多品 种、多口味的局面。但总体来说,我国乳制品品种依然较少,缺乏实 质性差异。原料奶的50%用于生产奶粉,液态奶以巴氏杀菌奶为主,干酪、奶油、脱脂奶粉等产品比重不足5%[2]。

3.进入壁垒分析。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乳制品产业的政策进入 壁垒提高。新修订《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对于 包括三聚氰胺在内的60多个项目的自检能力,并提高了对企业产能的 要求。据悉,一套小型检测设备价格在200万以上,大型则要上千万 元,检测成本每天也需1200元左右。这些都提高了乳制品产业的准入 门槛,小企业被拒之门外。

二、我国乳制品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实现发展目标,在充分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和 内外因素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

1.价格行为。我国乳制品价格偏低,企业为保盈利压低奶源价

格,奶农利益受损。奶农为生存在原奶中添加了三聚氰胺,企业“睁 只眼闭只眼”,三鹿奶粉事件最终爆发。恶性的低价竞争不但使奶农 利益受损,更使产品质量下降,消费者健康受威胁。近期,由于奶源 供应紧张以及成本上涨等原因,奶制品价格普遍上升,从长期来看,我国乳制品价格上涨有利于乳制品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保障 各方利益。

2.产品策略。我国乳制品产业的产品策略主要体现在推出新产品

和高端产品以及广告宣传上。各企业依托新技术不断研制新产品,例 如针对特定人群或具备特殊功能的各类功能性产品。同时,各乳制品 企业也都在加强自身高端产品的建设以树立高品质企业形象。并且,各乳制品企业展开了激烈的广告战,每年稳步增长的广告投入是其激 烈竞争的最佳反映。而网络的普及更使网络广告的投入增长尤为迅 速。

3.并购重组行为。新《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明确支持国内企业

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具有先进水平、跨地区、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大型乳制品企业集团,淘汰规模小、技术落后、质量差、资源消耗高的乳制品生产企业 [3]。在乳制品产业政策和新一轮乳制品

企业审核清理下,乳制品行业的并购重组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三、我国乳制品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反映了产业运行的效率。通过研究市场绩效,可以判断 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

1.产业规模及利润。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

862.57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1456.76亿元[4],乳制品行业利润也与乳制

品产量同步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利润增速在08年回落之后保持了比 以往更快的增长速度。

2.产品质量。乳制品企业具备对于包括三聚氰胺在等的自检能

力,这是乳制品质量的第一道把关;国内免检产品制度取消,国家严

格的监管是第二道把关。双重关卡保证了乳制品基本质量。而且各乳 制品企业也更注重自身产品质量,不断推出有更高质量水平的产品。此外,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产品质量也更上一层楼。

3.产业技术。竞争日趋激烈,各企业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把提

高竞争力的焦点瞄准在新产品的开发上。不论是通过自主创新科技还 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开发新产品,这都促进了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 提高。我国部分乳制品企业的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更有一 些企业研发出独具特色的生产技术。

四、结论

通过scp分析可知,涤荡后的我国乳制品产业正在健康、合理、有序地发展。为了促进乳制品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作者建议可以从加 强监管力度、优化产业链、推动规模化生产、提高技术水平、实施品 牌策略等方面提高我国乳制品产业的竞争实力。随着经济不断增长,乳制品行业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更可以期待,在不远的将 来,我国乳制品产业中也会出现享誉世界的国际品牌。

参考文献:

[1]乳品企业审核清理启动行业洗牌

[EB/OL].,2011-1-26.[2]魏传立,王福林.我国乳制品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农机化研 究,2010(1):241-244.[3]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

(2009年修订)[Z].2009.[4]北京世纪未来投资有限公司.2010年乳制品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篇6:豆制品产业

为加快推进木制品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铅笔、套娃、地板和集成材为骨干项目,引导企业整合资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势企业,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开发高档终端产品,提升产业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打造全省重要的木材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二、工作目标

三、推进措施

(一)深入搞好调研,把握产业动态。组织人员深入全市木材加工企业进行调研,重点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和调整适应我市木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木制品行业生产、营销、效益等方面的经济运行态势监控,客观及时()地提出木制品行业的经济运行分析。

(二)鼓励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开发高档终端产品,提升产业档次和市场竞争力。重点推进茂林笔业利用边角料生产细木工板、丰叶木制品公司利用废料生产贴面家具部件、元宝山铅笔公司的废报纸卷铅笔、富强木业成品家具、云腾木业成品木窗、珍珠山木业成品木门等项目。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对在技术创新上取得成果的企业,在专项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扶持木材企业延伸和拓宽产业链条,加快形成木制品产业与包装、辅料、运输等相关产业相互补充、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三)加强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林木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在已建设的“元宝镇木制品生产加工基地”、“苇河镇木材生产加工基地”和“一面坡套娃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本着集约化管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重点研究建立木材加工产业园区,整合具有一定规模,有定型产品和品牌产品的企业进区入园,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实现集约化经营,解决资源不足、用地不足的问题,控制企业外流。

(四)扩大内引外联,培育地方品牌。积极组织木制品企业参加各种经贸洽谈会、招商推介会,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引进资金、引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以规模和技术提高效益的发展之路。鼓励企业通过产品展销、展示会议推广企业和产品形象,努力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重点打造“元宝”、“心羽”、“北斗星”等铅笔品牌,“福美佳”实木门,“爱丽丝”儿童钢琴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名牌。

(五)实施成长工程,培育规模企业。建立木材企业项目库,认真贯彻落实黑政发[20xx]1号文件精神,对列入项目库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在资金、政策给与倾斜。在现有的木材加工企业中培肓中型企业(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3家以上,并逐步将其培育成亿元企业。重点推进远东木业、宏远木业、宏泰木业、元宝山笔业提档升级,使企业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其中,远东木业、宏泰木业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

篇7:豆制品产业

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优化环境破解难题,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竹木产业转型升级。2009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6.06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6.15亿元,同比增长31.91%。实现工业增加值10.89亿元,增长12.6%;实现工业税收9667.7万元,同比增长4.94 %。2009年竹制品产业实现行业工业总产值1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总量居全县工业行业的首位,成为我县颇具优势的支柱产业。2010年3月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考评授予庆元县“中国竹制品产业基地”称号。

一、我县竹制品产业发展概况

全县有竹类资源15属62种竹种,根据2007年资源调查结果统计,全县竹林面积39.2万亩(目前约45万亩),立竹总株数5452万株。竹制品产业是庆元的传统产业,还是我县颇具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历史悠久。解放后,从无到有,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行业,总量居全县工业行业的首位。80年代初,我县隆宫乡家庭农户就开始对毛竹加工,家家机器响,户户加工忙,盛产人工刀削普通竹筷。90年代之后,经过浙江双枪竹木有限公司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快速拓展产业,人工刀削普通竹筷通过油漆、打印、包装档次得到提升,附加值成倍提高,再通过这几年技术创新,工艺竹筷生产工艺和自动化程度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在浙江双枪竹木有限公司带动下,竹筷行业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一批小企

业如天竹公司、三禾、佳缘等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上千万、上亿元规模的企业。以竹筷行业发展为基础,90年代后期,生产竹砧板、地板、装饰板为主的企业迅速发展,至今已达到相当规模。

近年来,庆元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坚持走差别竞争、特色取胜道路,依托当地丰富的毛竹资源优势,掀起了以资源培育为基础,精深加工为带动,科技进步为支撑的“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竹产业发展新高潮。2009年,全县登记注册的竹材加工企业162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30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家,亿元以上企业4家,从业人数3.5万人;竹制品产业总产值达12亿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主要的产品有竹筷、竹砧板、模板、地板、装饰板、竹炭制品、家具、窗帘、竹席、竹筒、竹工艺品、竹棒、竹签等30多种。其中,工艺竹筷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产品质量完全达到出口要求,2007年双枪产品通过欧盟SGS认证和美国FDA认证,产品的品质达到了国际最高水平。截止目前,该行业共取得驰名商标3个(“双枪”、“天竹”、“节节高”),省名牌产品有4个(“双枪”牌、“天竹”牌竹木工艺筷,“三月三”牌竹砧板和“节节高”牌竹炭制品),市级名牌产品5个。

二、竹木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措施

庆元县按照“立足资源转化、立足农工结合、立足精深加工”的工业发展思路,培育竹制品产业链,优化环境,破解难题,加大政策扶持,促进竹制品产业转型升级,我县主要措施是:

1、领导重视,成立竹制品产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

为提升我县竹制品产业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县的竹制品产业,成立庆元县竹制品产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

2、行业协会,助企发展。

庆元县竹产业行业协会,前身为庆元县竹制品协会,于2008年4月升级更名为庆元县竹产业协会,协会有单位会员96个,个人会员128人。协会的成立,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庆元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成立庆元县竹产业行业协会,强化协会在竹产业发展中的“组织、协调、指导、服务”功能,促进行业自律,制止不正当竞争。”

庆元县竹产业行业协会是庆元笋竹加工企业之家,广大会员只要有事就会和协会秘书处联系,协会秘书处会尽最大努力为会员协调、献策。协会在县委、县政府、县林业局、县民政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充分发挥了“组织、协调、指导、服务”功能。

3、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以工业经济服务年活动为载体,推行企业助理的选派及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为企业服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庆元县竹砧板行业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庆元县2009年“千万助企”行动计划》、《庆元县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对竹木制品行业进行政策扶持,对产品附加值高,有较好发展前途或出口创汇成绩较好的竹、木精深成品加工的企业(产品)实行“特许证制度”,具有特许证企业向辖区林业工作站告知备案后,可以直接进山向林农收购有林木采伐证而采伐下来的竹、木原材料,不需到林业产业公司调拨;加强指导银企对接,为银企对接搭建平台,增进双方理解,缓解融资问题;成立竹产业行业协会,协调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以及行业压价问题,增进了彼此沟通和理解,促进行业协调发展。

4、加强对企业家素质的培训。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计划,组织企业人员在庆元当地或到省、市参加各种论坛、培训班,促进企业人才素质提升。并与省中小企业局联系邀请专家、企业家来庆调研、把脉、培训;经贸局也每年多次组织企业免费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5、加强资源培育力度,想方设法解决原材料难题。通过低产林改造、“西竹东植”,适度扩大毛竹林、用材林面积,提高单位产量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保障原材料供应;引导企业创建股份合作机制,加速低产材用林的流转与提升;逐步增加竹木半成品的引进,走竹木产品精深加工之路;鼓励原料综合利用型企业发展;鼓励引导企业或个人到县外建原料基地,对县外流进的资源享受行业政策林业规费减半征收。

6、引导产业集聚,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竹木加工产业带。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竹木业专业区,把分散竹木企业集聚到专业区培育,为竹木企业提供用地,拓展发展空间,一批企业如天竹公司、三禾公司、可信公司、节节高公司等集聚竹木专业区,促进了整个行业发展。

7、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竹加工产业升级。制定了《庆元县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奖励办法》,每年扶持给竹企业技术改造资金100多万,以规范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加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对接上级政府及部门的政策扶持,加强培训和宣传,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的自主创新,促进竹加工产业升级,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8、鼓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竹产品的竞争能力,必须有一批市场承认的品牌,要通过市场化经营运作,催生一批品牌,培育一批名牌,不断提高竹木产品的品牌覆盖率,把品牌、名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品牌竹业,培育具有国际国内竞争能力的竹产品重点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对评上名牌、著名商标、质量体系认证等方面进行奖励,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 “双枪”、“天竹”、“节节高”3家公司各奖励20万。

9、培育龙头,发展龙型经济。扶持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以龙头企业带动行业企业、半成品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培育从基地农户到加工半成品,到成品企业到龙头企业,到市场营销网络以及整个产业链,并加大基地建设、物流配送、市场营销方面的扶持以及提供经验信息。几年来,政府扶持龙头企业双枪公司、天竹公司、三禾公司等,扶持资金500多万,分别在技术改造、品牌培育、信息化、节能等方面进行补助,带动了行业的发展。

三、规划目标,指引方向

计划到2015年,竹制品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经济效益综合评价考核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企业规模结构升级,培育发展500万元以上企业 65家,其中1000万元以上企业25家以上,50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以上,亿元产值以上企业7家以上。行业投资累计7亿元,其中企业技术改造累计投资3.5亿元,创办企业技术中心2-3家,创立国家、省级品牌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亿元,行业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四、积极谋划,推动创建。

篇8: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产业组织研究

近些年, 我国乳制品行业的迅猛发展态势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乳制品行业。而对于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传统的SCP分析范式为基础展开的。笔者也尝试以SCP范式为主线, 从分析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开始, 然后对乳制品行业进行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方面的详细分析, 进而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优化策略。

二、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迅速, 并已成为全世界乳品生产与消费的主要国家之一。在农民致富方面, 乳制品行业功不可没。另外, 包装印刷业、零售业、饲料种植业、奶牛养殖业、运输业等等相关产业也受益于乳制品行业的发展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无论是在人均消费方面还是在生产方面, 我们与他们都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刮起的收购和兼并的风潮, 这种收购和兼并风潮使得我国的乳制品行业的市场结构处于一种寡占型状态, 进入障碍相对较低但退出壁垒很高。这种情况下, 乳制品相关企业不断地采用价格竞争、加强广告宣传力度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许多乳制品企业通过并购或者组建子公司来在各地开拓市场, 所以近年来乳制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兼并、收购、开拓子公司使得企业的规模、总资产、市场份额显著增加, 但是盲目的扩张又会造成人才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如果管理不善, 对企业的绩效和效率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1.乳制品行业结构分析。通过产业集中度可以判断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根据资源的优化配置原则, 有规模有效率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兼并重组掉其他相对弱小的企业, 产业集中度就会越来越高。与其他行业相比, 乳制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并不是很高, 但是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来看, 产业集中度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我国的乳制品行业过去是一种“原子型”的市场结构。但是在蒙牛、伊利等大型乳制品企业的扩张兼并下, 目前已经呈现出了一种“低集中寡占型”的市场结构。从发展趋势看, 兼并重组力度会继续加大, 市场集中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但我国乳制品行业的集中度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还较大, 主要是因为:乳制品行业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 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 所以说市场的进入壁垒很低。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企业甚至是小作坊, 只要有技术, 都可以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这种状况就造成了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另外一种状况:过度竞争。广告战、价格战更是加剧了这一状况。行业利润低、部分企业使用奶粉加工还原奶都是这种过度竞争的市场表现。

2.乳制品行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1) 价格行为。近年来, 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利润率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 原材料成本不断攀升, 人工成本也在不断提升, 但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 乳制品的价格却在不断下降。所以说,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企业的价格行为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这种价格竞争的挑起者其实不是那些小企业、小品牌, 价格竞争的发起者恰恰是那些各地市场的领导品牌和全国性知名品牌。因为液态奶的同质化很严重, 在质上谁都没有绝对优势, 为了抢占市场, 只能打价格战, 这也是企业的一种不得已的行为。虽然有些地区的价格略有抬升, 但也是被原材料成本上涨所逼。企业的利润已经被原材料的成本所抵消, 所以整个行业仍然是一种低利润态势。这也是由乳制品的行业特征决定的。

(2) 广告行为。乳制品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产品同质化严重, 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因此乳制品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只有通过广告宣传来树立品牌形象, 但是由于乳制品广告属于劝导型, 所以在广告投入上是一种长期性的行为, 并且还有其他企业在广告上有更大的投入从而瓜分市场的潜在危险, 所以乳制品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 在广告投入上也只能是越来越高。广告的绝对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相对增高。

3.乳制品产业组织绩效及其评价。市场绩效也是产业组织力量中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构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乳制品制造业市场绩效受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构的共同制约, 是市场关系或资源配置合理与否的最终成果标志, 并反映了市场运行的效率。

从整个乳制品行业来看, 乳制品行业的利润率是在不断下降的。从各个企业的利润表现来看, 企业的经营绩效又和企业的规模成正相关, 大型企业比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绩效要高。另外产权结构也影响着企业的绩效。三资企业最好, 民营企业次之, 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最差, 这主要是由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制度所决定, 其经营行为远远超过了单纯的盈利目的。此外, 在当今科技创新扮演重要角色的新世纪, 企业之间持续不断的竞争主要依靠技术创新, 虽然目前国内的乳制品在技术创新上不断探索, 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差距, 这也是我国乳制品企业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技术创新上做好文章, 企业竞争力也一定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四、我国乳制品行业产业组织优化策略

1.乳制品行业的市场结构政策建议。我国的乳制品行业, 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市场集中度较低, 处于垄断竞争阶段, 但是西方发达国家是由少数几个行业巨头控制着市场, 是典型的寡占型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绩效上有很大的优势, 也是一种市场趋势。我国的乳制品行业也在向着这个趋势发展, 通过市场竞争, 不断优胜劣汰, 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市场机制还不是十分完善, 要顺利实现由垄断竞争到寡占型的过渡, 势必会花费较长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的作用, 政府不仅要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 消除行政干涉;还要运用市场机制,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大企业集团。

2.乳制品行业的市场行为政策建议。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市场行为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一是降价竞争, 二是大量的广告投入。降价竞争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它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 严重的情况下会扰乱市场秩序, 这不是一种良性的、健康的发展策略。降价竞争只能是一种临时的竞争手段, 不是长久之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乳制品行业的降价竞争也是由行业特性决定的, 就目前来说, 还没有发展到恶性的价格战, 因此, 政府无需过多干预。

乳制品行业大量的广告投入也是市场实现优胜劣汰的手段, 这仍然是一种良性的竞争。但是在广告的真实性上, 国家应该加大审查力度, 杜绝单纯地炒概念的广告行为。

3.乳制品行业的市场绩效政策建议。近年来, 随着乳制品行业的不断发展, 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 销售利润率却在不断下降, 这是因为该行业目前正处于整合发展阶段, 各个企业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 不断降低价格销售产品, 导致行业利润率的一再下滑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笔者认为政府应该继续采取宽松的政策环境促进行业向寡占型的市场结构良性发展。

在分析产权结构市场绩效时, 我们发现外资企业的市场绩效最好, 国有企业的市场绩效最差, 这可能是因为国有企业本身的约束与制度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绩效, 而外资企业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在中国乳业市场上取得了最好的经营绩效。因此我们也应该进一步推进乳制品行业国有企业的股权改革, 提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黄小芳.对我国乳制品行业产业组织的实证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 2007.

[2]张莉侠, 俞美莲.我国乳制品业的集中度、布局与绩效分析[J].软科学, 2008 (4) .

上一篇:粮食工厂安全生产下一篇:安驾庄镇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