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项创新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2024-04-19

坚持四项创新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共8篇)

篇1:坚持四项创新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坚持“四项创新”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基础不牢,再好的政策措施也难以贯彻,再好的发展思路也难以落实,再好的发展成果也难以巩固。近年来,庆阳市坚持抓基层、打基础,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和工作载体,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创新理念,坚持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基层党建工作

抓党建就是抓发展。只有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建工作的成效体现在发展上、体现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上,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具有活力和生命力。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理念,坚持经济建设要科学发展,党建工作要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定位,把党建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进行谋划、推进和提高,提出了“以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为目标,以深化„三级联创‟和„双培双带‟工程为总揽,以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六化‟工程(村级班子结构合理化、村级组织管理民主化、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标准化、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经常化、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化、农村党建工作管理考核科学化)和„三帮三联三增‟活动(部门单位帮村组,支部联建,增强服务功能;干部帮农户,发展联动,增加农民收入;党员帮群众,和谐联创,增进党群干群关系)为抓手,夯基础、提水平,抓重点、求突破,创特色、建亮点”的总体思路。今年,着眼于破解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围绕一条主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五项突破(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创新上求突破,在党建工作项目上求突破,在基层党建工作争先创优上求突破,在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上求突破,在加强社区和非公企业党建上求突破)”的计划,使基层党建工作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

二、创新机制,坚持用科学有效的制度来规范基层党建工作

实践证明,建立起一套健全适用、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对于破解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难题、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机制创新力度,以有效的制度和规定来规范和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一是建立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了市委常委会定期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会议专题研究党建工作。今年以来,市委先后3次召开会议,对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党建责任制落实不够到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村干部选任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讨论,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围绕落实县(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探索建立县乡党委书记工作承诺、述职、评价、追究“四位一体”的责任体系,不断增加基层党建工作在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的比重,形成了各级党组织重视和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良好格局。二是建立落实乡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把从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经历、业绩与干部考核评优、提拔任用相挂钩,注重从优秀乡镇干部,特别是“五个好”乡镇领导班子中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形成各级干部高度关注和积极投身农村基层党建的导向。制定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兼任乡镇党委委员、“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一村一名女干部、60岁村干部离任、每村培养3-5名后备干部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意见,采取“机关干部下派一批、产业致富能人选任一批、优秀私营企业主担任一批、退休干部回原籍委任一批、优秀大学生中选聘一批”的“五个一批”办法,拓宽了村干部选用渠道。三是建立落实乡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针对乡村干部工作在最基层,条件苦、压力大、任务重的实际,研究制定了乡镇干部生活补贴制度、村干部报酬定期增长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今年,安排财政资金360多万元,对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再增加报酬800元、其他村干部再增加600元,使全市村干部年平均报酬达到4000元以上,全市4800多名村干部全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切实解决了后顾之忧,提高了干事创业的工作积极性。

三、创新方法,坚持用务实管用的措施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面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我们在继承传统做法的基础上,紧跟时代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我们坚持用抓项目的方法来抓基层党建,实施村干部培训、村级阵地维修改建、扶持农村党员发展产业项目等党建创新项目,加大资金投入,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了解难题、办实事的动力。实施党组织“安家工程”项目,投入资金1.3亿多元,实现了全市所有村级活动场所和社区活动场所标准化;实施党内帮扶基金项目,通过社会捐助的方式入注资金300万元,对村级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和党员创业进行资金扶持,对困难党员进行救济,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探索了成功经验。坚持用典型推动的方法来抓基层党建,不断加大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创建力度,分领域、分层次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强、党员群众公认的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带动了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发展。近年来,全市共创建省级农村基层党建先进县1个,市级先进县5个,“五个好”乡镇党委92个,“五个好”村党组织900个,示范社区17个,非公企业示范点10户。

四、创新载体,坚持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

载体是推进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是激发党建工作活力的有效形式。近年来,我们围绕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开展了农村党建“六化”工程和城乡基层党组织“三帮三联三增”党建主题实践活动。今年,通过深入开展农村党组织“升级晋档”活动和“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活动(村“两委”会向党员和村民承诺、党员向党支部和群众承诺,实行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党员群众评议村党组织,村民或村民代表评议村委会),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能力。

篇2:坚持四项创新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全面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2017年,在省市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委各项工作部署,认真落实从严治党要求,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做好“六个坚持”,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坚持以上率下,带头履行管党责任。区委针对上一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本重点工作,先后召开了10次区委常委会、2次专题会,把社区“两委”换届、发展村集体经济等23项任务落实到每名常委,并适时加大推进力度,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政府、纪检、宣传等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四个班子主要领导和各位区委常委带头落实抓基层党建职责,按照“一线五点”包保机制,深入基层调研46次,走遍了全区的11个村、8个社区,推动解决场所面积不达标、服务群众不及时等问题23个。坚持把基层党建和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结合**实际提出了“理清思路谋发展、全力以赴上项目、千方百计保民生、从严从实管干部、压实责任抓党建”的工作思路,努力用党建工作成效凝聚力量、推动发展。

组织关系164人,督促党员补缴党费20.45万元,强化了党员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通过突击检查机关风纪62次,通报批评51人次、政纪处分1人,让机关工作作风焕然一新。通过查办违纪案件13件,核查违法违纪党代表15人、党员74人,树立了党纪党规的权威。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抓住宣传主阵地。积极占领舆论高地,围绕特色做法、先优事迹、作风变化等,在市级以上媒体发稿150篇,省级以上4篇,在“**发布”微信平台发布各类新闻50余条,纠正了“碱场村瓦斯泄漏”事件中出现的不实言论,切实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开展“**发展怎么办、怎么干”大讨论,通过征集良策、召开座谈、调查问卷等办法,引导党员干部积极的为**转型发展建言献策,提出关于招商引资、转型发展等意见建议816条、调研报告24篇。坚持面向全社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建设党员教育基地,修缮鸡西第一党支部遗址;打造“梨花音乐节”,开展我为创城添光彩、永远跟党走、十一国庆等7场专题演出;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390处,汇聚起推动转型发展的正能量。

坚持强化制度建设,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推行责任落实机制。组织“两级”党组织层层开展年初承诺签状、每月清单推进、日常督导检查、年底述职考核等工作,通过围绕重点承诺、逐月兑标检查、落实考核结果等办法,把基

农村、社区书记待遇报酬,研究制定农村、社区干部绩效考核方案,真正让实干的人得实惠。采取新建、扩建的办法,解决了老达社区、前进社区、卫东社区等3个社区的场所面积不足问题,新建成了中心村1600平方米标准化办公场所,使全区农村社区场所100%达标,保证了基层有人管事、有地议事、有钱办事。

篇3:坚持四项创新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在基层推行党建集成创新,有助于整合基层党建资源,合理降低工作任务数量,集中力量夯实基础提高工作质量,挖掘党建工作潜力,为打造“尖刀”品牌,扩大工作影响提供有力保障。结合辰溪县党建工作实际,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步走:

一、理清思路,推动党建集约化发展,创新、夯实工作基础

要从源头上理清基层党建工作的千丝万缕,树立“大党建”意识,深入发掘提炼各项工作的共性,将党建工作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党建工作系统化、条块化,打造党建工作五大模块,切实理顺整合党建工作任务,激发党务工作者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一是打造课会制度模块。将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这一党的基层支部长期坚持的“三会一课”制度与创先争优活动中总结提炼出的党支部“一会四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开展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支部讲评、领导点评)制度相结合,总结提炼为基层党支部的“四会一课”制度,即党员大会、支部民主生活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同时将“四评”根据每次支部会课内容融入到“四会一课”的各个环节,让干部群众更大范围参与到党的建设中来,提高组织生活的透明度,增强课会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打造分类标星模块。以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和农村党支部“十星”管理为基础,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将全县所有基层党组织按照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分为两大类,并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划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4类,并进一步按照“好”对应10星、9星,“较好”对应8星、7星,一般对应6星、5星,“较差”对应4星及以下的标准细分,将其全部进行分类定星,分类定星结果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公布。这既能有效扩大分类定级对象的范围,又能通过标星使各级党组织清醒认识到自身工作与同级党组织的差距,帮助他们制定有针对性的晋星升级工作方案,推动本级党组织工作的发展进步。三是打造先锋模范模块。将“机关支部先锋行”活动、乡镇干部“一人学一技”活动、党内外结对帮扶活动、“四类人员”下基层、窗口单位“三亮三比三评”进行有机整合,让党员义务具体化,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为契机,鼓励全体党员学习1—2门实用技术,并通过单位内部选拔学习成绩突出、所学技术与农村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党员作为本单位的“四类人员”对象,下乡开展“造血式”结对帮扶活动。窗口单位的党员也可以结合下乡开展结对帮扶来开办“移动服务窗口”,上门服务基层党员群众,在开展常规工作服务基层群众的同时密切党群关系。四是打造信息化模块。整合完善党员“5+1”台账管理信息、基层组织网格化管理信息,并将其与党内统计相结合,实现党建工作信息化。将党员“5+1”台账管理信息与基层组织网格化管理信息、党内统计信息进行对比,把支部基本信息、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党建示范创建、联系结对帮扶等党建工作的各项内容全部纳入,实行优势资源整合,打造县域党建工作双台账——纸质台账(“5+1”管理台账)和电子台账(基层组织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双台账的信息同步采集、更新,确保党建工作随时可查、党员动态随时掌握。五是打造宣传评比模块。树立大宣传、大考评意识,集中辰溪党建网、辰溪电视台、《辰溪党建》等所有宣传力量,对县内各级党组织在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做法进行“高密度、大范围”的宣传,宣传窗口单位对各类经验做法要加大资料收集整合力度,形成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宣传材料,主动向中央和省市各级媒体宣传推介全县党建工作。同时,努力实现“大考评”,将与党建工作相关的各项内容全部纳入党建工作年度考核细则,在“党建工作无淡季”的大环境下力争实现“党务工作者有闲时”,有效减少各类检查次数,节约基层党组织人力、物力等开支。

二、稳中求进,借鉴吸收先进经验,打造党建“尖刀”品牌

李源潮同志在第一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论坛上指出,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从基层实践中寻找创新办法,把创新成果用到基层去,不断活跃基层、打牢基础[1]。我们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应该是这样一种创新:立足实际广泛吸收借鉴,创新成果服务于常规工作,品牌来源于某一项或几项常规工作的整体或局部“闪光点”。具体来说是“三学习一提炼”:一是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基层党建工作的任何一项创新都是以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中心。因此,时时关注党的大政方针和国际国内形势,将基层党建工作置于国际国内大环境中是工作创新的首要前提。当前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各级党组织在各类会课活动中要将学习贯彻党的中央精神和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中心课题进行研究学习,重点关注党的建设,明确创新的方向。二是学习先进方式方法。“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广泛吸收借鉴是推动党建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手段。大庆钻探的党支部“星级”建设“梯级”管理[2]、重庆大渡口区的“党员分布式管理”[3]和江西上饶的构建“大联系、大台账、大帮带”群众工作网络[4]、上海徐汇区的“五管齐下”构建领导干部能下能出“绿色通道”[5]、广东翁源的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培育农村党员创业“领头雁”[6]等经验做法为我们在支部建设、党员管理、干部提拔任用、服务群众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我们的集成创新应在学习借鉴这些地方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将适合自身实际的做法应用在常规工作中,真正做到去粗取精,有效节约创新工作成本,促进工作快速发展。三是学习过来工作经验。集成创新不仅要放眼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更要注重从自身工作中去学习借鉴,善于通过总结发现工作中的“闪光点”。如在开展集中性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总结提炼的公开承诺动态销号制度被加以改善运用在党组织和党员专项承诺、专项工作任务落实等各个方面,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四是提炼党建“尖刀”品牌。广泛借鉴的目的不是为了照抄沿袭,而是为了在实践中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尖刀”品牌——切入面小但“杀伤力”大。通过深入研究其他地方党建品牌提炼的经验,从中发现自身工作有哪些潜力和可以总结提炼的特色工作,将其升华,重点打造1—2个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3—4个在全省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5-10个在全市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品牌。以“党员代办群众事务制度”(又称“快车道”制度)为例,可以定期组织机关单位、窗口单位的党员干部下基层开展“找办”活动,服务前移,深入农村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形成基层党员代办人员上得来、上级党员找办人员下得去的良好互动局面。

三、总结提升,建立健全稳妥机制,凝聚力量厚积薄发

集成创新,“集”是途径,“成”是目标。党建集成创新的第三阶段就是要实现“大成”,也就是现实“四个固化”。一是模块固化。党建工作模块的划分是立足于常规工作的实际,是理顺工作思路,改变“党建工作无淡季”现状,实现“党务工作者有闲时”的重要手段,需要在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加以固化,在整体固化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不提倡大改,却也不拒微调,形成一个动态更新的集合体,争取做到工作常新量不常加。二是制度固化。有效的工作制度是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党建工作制度应是“长效而不常新”的,制度稳方能工作顺。要在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一批符合工作需要、具有一定战略眼光、行之有效的制度,将这些制度进行梳理汇编,印发到每位基层党员干部手中,提升基层人员按章办事的素质。制度制定要始终坚持“不求常新但求长效”的原则,合理减少各项制度数量,提高制度质量,体现其前瞻性、时效性,力争做到“三年不落后、五年不失效”。三是人员固化。基层党建工作事情繁杂、任务量大、难出成绩,很多领导干部不愿管,党员同志不愿干,专职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制约了创新思维的出现。为此,要不定期对党务工作人员特别是新任职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帮助其早日进入角色。四是创新固化。创新的固化主要体现在探索与激励机制上,通过年中或年终的定期总结提炼发掘自身工作特色并加以总结升华,形成自我“尖刀品牌”。同时,通过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将党建创新纳入“大考评”范围,与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的评优评先和提拔任用相结合,激发基层创新的源动力。

摘要:在基层推行党建集成创新有助于整合基层党建资源。要从理清思路夯实基础、稳中求进打造品牌、总结提升厚积薄发三个方面着力,切实发挥集成创新的巨大合力,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党建,集成,创新

参考文献

[1]杨学博.李源潮:创新要来自基层用于基层[EB/OL]北京: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http://cpc.people.com.cn/GB/164113/13336430.html.

[2]靳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规程方法与案例启示[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3]渡组.重庆大渡口区分布式管理模式强化党员队伍建设[EB/OL].北京:中国共产党新闻[2011].http://dangjian.people.com.cn/GB/14047963.html.

[4]吴晓俊.江西上饶:构建“大联系、大台帐、大帮带”群众工作网络[EB/OL].北京: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7/11123929.html.

[5]人民网-理论频道.上海徐汇区:“五管齐下”构建领导干部能下能出“绿色通道”[EB/OL].北京: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http://theory.people.com.cn/GB/10170073.html.

篇4:坚持四项创新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一、整合执法资源。提升执法效能

(一)整合机构编制。一是科学合理整合工商所布局。根据监管执法实际需要,坚持以经济区域设所的原则,继续调整工商所的布局。实行“小局大所”,对全系统工商所机构建制进行调整、撤并和重组,工商所由738个减为534个。进一步整合重组工商所布局和监管区域,重点解决部分工商所事权划分不清,县城设所过多的问题。二是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按照小局大所、精局强所和执法重心下移的要求,加强工商所的人员配备。在全省工商所全部升格为副科级后,整合人员,充实基层工商所,要求除偏远地区外每个工商所达到10人以上,确保一线有足够的执法力量,实现工商所职能分工、人员组合的最佳整合配置。三是统一明确工商所内部职能分工。工商所岗位设置突出监管职能的综合性,设立登记注册员、案件主办员、巡查监管员即段(片)长、法制监督员等岗位,建立岗位评价、考核、聘任机制,根据工作岗位和人员专长,合理安排人员上岗,实行AB顶岗制。在内外勤人员力量的分配上,突出监管工作重点和主要方向,即巡查监管、执法办案工作应一岗多人重点保障,以切实保证属地监管责任的落实:内勤工作可多岗合并,一岗多责。工商所工作岗位实行聘任制,工商所长、政治指导员、副所长由市县区工商局组织实施聘任,工商所具体工作岗位人员,由工商所长组织实施聘任。明确聘任人员岗位责任,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绩效考评管理。

(二)整合执法职能。为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印发了《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扎实推进基层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工商所工作水平意见》,《意见》按照事权与职权一致的原则,一是界定了工商所基本职能。即:工商所应以建立经济户口为基础,以巡查为重点。规范市场主体资格和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加强行政执法办案,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工商所基本职能概括为准入职能、监管职能、执法职能、保护职能四大部分,并明确工商所工作职责。二是明晰工商所执法权限。在省局制订的《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所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处罚的权限的规定》和《关于规范工商行政管理所行政处罚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商所执法权限的定位,扩大了工商所的执法办案范围和权限,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将执法重心下移,统一规范向工商所授权行为。以最大限度发挥工商所的执法主动性和执法效能。

(三)整合执法力量。建立工商所日常监管执法机制,是实现工商所监管职能到位的有效形式。省局下发了整合执法力量。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的意见,明确了全省工商系统执法办案主要依托检查大队和工商所,机关业务部门一般不再办理适用于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较好地防止了因职能交叉,发生多头执法和越权执法的现象,使工商所的综合监管职能得以充分发挥。2005年全省工商系统工商所办结案件27700件,入库罚没款7359万元;2006年工商所办结案件28853件,入库罚没款7473万元。

二、创新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水平

为加强工商所监管执法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基层监管新方式,将基层工商所监管方式改革向深层次推进。我局确定了全面推行“以实行片区段(片)长责任制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为主要内容,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以工商所规范达标为主要载体,以长效监管为主要目标”的基层监管新方式。

(一)推行辖区段(片)长责任制。坚持“辖区管理、主动巡查、动态监管、综合执法”的原则。规范“监管区域制、监管片(段)长负责制、监管职能集中制、监管活动巡查制”的运作模式。一是建立“属地监管,科学划片,定岗定责,权责统一”的岗位责任机制。工商所在工作人员定岗定责的基础上,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在监管人员分工上以路(区)设段(片),以段(片)设岗、以岗定责,将大片区划分为若干个小片区(路段),每个片区(路段)指定一名片(段)长负责日常监管巡查,对片区(路段)实行“五定”管理,即定片区(路段)、定人员、定任务、定职责、定奖惩。把路段(片区)的巡查、监管、执法、服务工作等细化、量化,责任到人。二是建立“互动巡查,巡办分离,内外协作,运作规范”的巡查监管机制。工商所充分运用基层监管信息网络平台,建立段(片)长与内勤、窗口之间的工作协作配合机制,内勤、窗口人员及时提供市场主体变动情况,及时移交受理的消费者申诉举报情况,段(片)长及时认领新增的市场主体,并拟定监管级别和定费标准,及时向内勤、窗口人员反馈市场主体的动态记录以及消费者申诉处理情况。在日常巡查中对人员较少,监管区域大,市场主体较分散的农村工商所,实行互动巡查,交叉协作办案制度,即由相邻的两至三个片长组成联动巡查小组,巡查监管责任由所在片长承担,巡查资料由所在片长录入和归档。查办一般程序的行政违法案件,由相邻的片长承担案件主办员,所在片的片长为案件协办人,负责案件的查处,案件终结后,由案件主办员负责录入案管系统和对受处罚当事人进行案后回访。对人员较多,市场主体较集中的农村工商所或城区工商所,在日常巡查中实行互动巡查。巡查办案分离。由相邻两个或三个片区片长组成一个互动巡查小组,由工商所所长或副所长挂钩负责一个互动巡查小组的组织协调工作,在本片区巡查时挂钩负责的副所长或相邻片区片长即承担案件主办员职责,共同实施巡查执法,段(片)长不直接参与本监管辖区案件的查处。在巡查中发现需依照一般程序进行立案处理的案件线索交由行政执法组(或办案组)的案件主办员立案调查:三是建立“综合整治,联动办案,统一执法。形成合力”的执法办案机制。在日常巡查监管中相邻片区的片长相互配合对片区简易程序案件进行查处,主要侧重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事前和事中的监管,并针对监管难点、重点,在负责本片区的案件主办员组织下,联动相邻片长,实行跨片联合行动,主要侧重事后监管,同时,工商所也根据中心工作适时组织辖区范围内的统一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形成合力,确保监管职能到位,主要侧重对市场秩序的整顿规范以及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四是建立“目标量化,失职追究,综合考评,绩效挂钩”的绩效考评机制。工商所具体划定岗位,工作目标,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量化考评细则。对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的

人员,实行行政问责。同时,把工作责任与绩效考评相结合,实施奖优罚劣,实行绩效考评,即县级局对工商所、工商所对段长实行监管、执法、服务、内部管理等全方位的考评,层层签定责任书。确保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二)完善以企业信用监管为主要内容的监管方式。实行信用分类监管,是工商所面对量大面广的各类市场主体而采取的一项科学有效的监管措施。过去,实行市场巡查制,工商所要么户户必查忙应付,流于形式:要么巡而不查、查而不纠,做表面文章:要么只查个体户,不查企业,巡查不到位;要么以收费代替巡查,走走过场。我们按照“教育引导为本,制度规范在先,巡查监管到位,违规查处从严,信用披露锁定”的要求,探索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开发运用了“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和“四级三星信用监管系统”,全面采集企业信用信息,建立完善的“经济户口”信用档案,分别采取“三种距离”实施四级三星分类监管,按照企业类别实行日巡查、月巡查、年巡查。同时,推广工商所办公平台和移动办公巡查系统,通过无线上网的形式,直接把巡查信息输入到日常工作系统,使监管手段由粗放型向科技型转变,有效地提高监管效能,降低监管执法成本。进一步增强了监管的实时性和实效性。

(三)完善监管网络化,提高基层监管科技含量。信息化建设是强化监管执法、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我们始终把信息化工作放在工商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第一位,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在市场监管执法领域的运用,大力推进以市场主体登记和监管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户口数据库建设。积极构建综合监管信息化网络,运用科技拓展执法手段、增强执法力量、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先后开发应用了工商综合业务管理、工商所经济户口管理、案件管理、办公自动化、法律法规库查询等软件。在完成了省一市一县一工商所四级联网、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又开发建设工商所办公平台,工商所能够综合运用工商综合业务系统、经济户口管理系统和案件管理系统,对辖区市场主体实行网络化管理,实现了“日常工作电脑化、信息传递实时化、内部监督在线化、绩效管理公开化”,使工商所整体工作达到了“三个提升”的效果,即在管理对象上从对市场主体的单一监管提升为对市场主体和执法主体的双重监管,管理手段上从单机式管理提升为网络化管理,管理方式上从单项管理提升为综合性管理,实现了对经济户口的全过程动态监管,使经济主体始终处于工商部门的长效监管之中。

(四)推行行政指导制度,促进和谐监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我们坚持规范与和谐相统一,按照“立足职能、全面导人、因事制宜、和谐发展”的方针。积极探索在日常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管理实践中运用行政指导柔性管理方式,进一步营造宽松和谐的执法环境。在具体行政指导工作中推行“工商所能、企业所愿、政府所想、法律所依”的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借助社团和中介机构等外部专业辅助力量,努力在实现职能到位和政府、企业、群众满意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增强人性化服务内涵,全面推进企业规范发展。基层工商所按照《福建省工商局关于在全系统全面推行工商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建立登记事务助导制、查处违法疏导制、规范经营劝导制、维权兴企引导制等工作机制和台账。推行“一所一项目”的方法,把行政指导自觉地贯穿到工商行政管理全过程,做到行政指导日常化、业务化、规范化、长效化。

三、突出基础建设,提升保障水平

(一)扎实抓好工商所基本建设。体制改革前由于长期担负着市场建设的繁重任务,把大量资金投人市场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则严重滞后,普遍存在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不足、简陋的情况,严重影响工商管理职能的发挥,制约工商事业的发展。在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中,我局以全省急需建设和改造的136个无房、危旧房工商所办公用房建设工作为突破,积极向省政府汇报,与有关部门沟通,全省136个工商所办公用房问题由省政府全面解决。一是省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工商所建设工作。省政府先后召开四次专题会议,针对工商所办公用房建设问题形成了专题会议纪要,确定了工商所办公用房建设经费、建设用地和相关税费减免等具体事项。随后省工商局、发改委、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工商所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基层工商所建设工作进行部署。省领导始终关注、经常过问并亲自督查落实这项工作的进展,要求加快基层工商所建设步伐,用2年时间完成建设任务。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组织省发改委、财政厅、工商局,专门组成4个工商所建设调研督查组深入29个县、38个基层工商所开展调研督查,并主持召开全省基层工商所建设现场会,对工商所办公用房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加快工商所建设进度。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及部门积极支持工商所建设工作。省发改委、财政厅和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及各级发改、财政、国土资源、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在出台政策、部署工作、经费保障、审批建设项目、审批闲置资产盘活等各项工作上予以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在经费保障上:根据《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工商所建设实施方案》,基层工商所建设所需资金近1.2亿元,由工商所所在的设区市和省一级财政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担,省里承担的资金总计8430万元,其余建设资金由设区市政府承担。同时,采取按工商收入超收比例拨补,工商收入超额部分按比例拨补省工商局。在建设用地上,全部实行行政划拨,征地费用由所在地县(市)区政府解决。在建设项目审批上,相关审批部门按照政府要求,本着“特事特办、能快则快”的原则,尽量缩短相关手续的办理时限,有力地保障了工商所建设进度。在税费减免上,对工商所建设中涉及属地方财政收入的有关税费,采取免收或先征收后返还等不同形式给予减免:对用于弥补工商所办公用房建设资金不足的闲置资产处置涉及到的有关税费,采取按比例返还土地出让金、减免营业税等形式予以返还,弥补了工商所建设资金的不足。三是全系统上下齐心扎实推进工商所建设工作。省局党组将136个工商所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会议解决工商所建设存在的问题,局领导按分工深入基层工商所调研督查,协助协调当地政府解决资金来源、建设用地、手续审批等各种问题。并实行工商所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细化各部门分工,落实选址、征地、报批、招投标、施工、验收等各项责任到人。排出各建设项目倒计时时间表,适时跟踪通报建设进度,每月一督促、每月一检查、每月一落实。近年来,全省系统共投入工商所住房建设资金26994万元。

(二)执法装备保障水平逐步适应监管服务需要。省局采取“统筹安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办法,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加强对基层建设的重点投入,有计划逐步地改善了工商所的执法装备和生活条件。近年来,全省系统共投入工商所执法装备建设资金6021万元,不断提高执法装备保障水平,使工商所达到执法装备精良,办公设备齐全。基础设施配套,行政保障有力的要求。做到“四有”,即:所所有房子、所所有车辆、所所有简易检测设备、人人有电脑。目前,全省系统工商所共配备汽车556辆,电脑4135台,人机比例达到1:0.9。全省系统26个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的办公场所和执法办案设备均做到功能齐、装备齐、设施齐:有多功能演示系统、每段有一手提电脑和数码相机、每人有一台电脑,并设有约谈室、健身房、阅览室、休息室、食堂等配套设施。

四、推行规范达标,提升规范化水平

(一)推行分类达标考评制。全面提升工商所规范化水平。为增强工商所规范达标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分级分类的工商所规范达标考核评价制度,全省工商系统规范达标工商所考核标准划分为“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和“规范达标工商所”两个类别。自2004年起在全省工商系统开展工商所规范达标活动。“规范达标工商所”按照《关于在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开展工商所规范达标活动的通知》的考评细则实施。2005年在全省工商系统开展“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创建活动。“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按照省局《关于开展创建“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工作的通知》的考评细则实施。到2005年底全省工商系统评定14个“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有70%的工商所达到“规范达标工商所”标准:到2006年底全省工商系统评定26个“规范达标示范工商所”,全省工商系统全部工商所达到“规范达标工商所”标准,推动了基层建设上新台阶。

篇5:坚持四项创新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李吉中 邓鲜鲜 刘训忠

郴州市北湖区有14个乡镇4个街道,总人口33万,其中女性16万。全区有乡镇(街道)妇联18个,机关妇委会35个,社区妇联35个,农村妇代会128个,非公企业妇委会165个,工会女工委和女领导干部联谊会团体2个。近年来,北湖区围绕加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党建带妇建的新措施、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找准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做好“带”字文章。通过抓源头、建组织、抓机遇、壮队伍,抓载体、激活力,带来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变化和全区妇女工作的新成效。2008年,北湖区获得全省妇联系统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省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区、省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省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健全机制,构建“带”的格局

我区从抓机制入手,不断增强各级组织对党建带妇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切实把妇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议程,做到在思想上重视妇建工作,在行动上支持妇建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带”字工作机制,从而把党建带妇建工作落到了实处。

一是建立工作责任机制。区委把党建带妇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内容,明确一名区委常委分管妇联工作。各基层党组织成立了党建带妇建工作领导小组,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妇女工作的负责人直接抓,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党建带妇建”工作责任目标体系,将妇建工作内容纳入党建考核内容,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努力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奖惩到人,有力地促进了“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深入落实。

二是建立联动推进机制。区委制定了《北湖区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北湖区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共北湖区委2006-2010年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今年,区委又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四个纳入”:即将妇建工作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范畴;将妇女干部的培训纳入全区的干部培训规划;将妇建的考核结果纳入党建工作的评先条件;将妇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现了“五个同步”:即党建与妇建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表彰,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协调互动的工作局面。

三是建立示范带动机制。建立了“党建带妇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即区直机关单位与乡镇、街道、村组、社区、“两新”组织“结对子”,建立“党建带妇建”工作示范点。目前,有郴江镇、北湖街道、五里堆社区、小溪村、宇腾化工公司等各类示范点20多个,各联点单位负责人每月安排时间驻点指导、督查工作,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党建带妇建”全面发展。

二、明确重点,突出“带”的实效

党建带妇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在“带”的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领导班子好、队伍建设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促成实效。

(一)带强组织。按照“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的要求,依托党建工作的开展,推动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一是以乡、村换届为契机,加强农村妇联组织建设。在乡、村换届过程中,实行乡镇妇联、村妇代会与乡镇党委、村支委的同步换届,推动村妇代会进村支两委。目前,我区已实现村妇代会主任100%进入村“两委”班子。全区14个乡镇、4个街道,128个行政村、35个社区妇联组建率达到100%。村、居干部中,女性分别占32%、71%。二是以加强机关党建为契机,稳步推进机关妇联组织建设。健全完善了53个机关部门和事业单位妇女组织,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妇委会的组建率达100%。三是借“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开展的东风积极拓展“两新”组织中的妇女组织。我区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实行选派“特别组织员”制度,全程跟踪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积极协调指导组建“两新”组织女工委员会。目前,全区“两新”组织中妇女组织组建率已达到44.3%。四是以“大党建”的视角,积极构筑覆盖广泛的妇女组织网络。结合当前城乡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突破以行政隶属为主设置的组织模式,拓展妇女组织。建立了女领导干部联谊会、女农民专业协会、“夕阳红腰鼓队协会”等女性组织,同时成立了科技、文化、卫生、城管等50余支巾帼志愿者队伍,人数达5000多名。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的妇联基层组织网络。

(二)带好队伍。一是加强妇女干部教育培训。把妇联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区委干部培训总体规划,在安排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时,确保妇联干部占一定比例,确保培训经费落实到位。2008年,我区成立了妇女干部学校,每年组织基层妇干参加各级专项培训,提高了妇干综合素质和能力。近年来全区乡镇以上妇干已全部接受岗位培训,共培训妇联干部511人次。抓好女干部学历教育,98%的妇干提升了学历层次。目前,全区区乡两级妇联干部共58人,平均年龄37岁,大专学历24人,本科学历33人,研究生学历1人。加强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对农村女党员、基层女干部的各种技能培训,近5年来,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5期,培训妇女30000多人。二是抓好妇女干部配备工作。进一步扩大选拔配备女干部的范围。认真贯彻落实《北湖区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努力实现各级女领导干部选配目标,确保区直党政工作部门一半以上的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至少配有一

名女干部,同时,还确保各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数量不减少,后备干部队伍中女性不少于20%。目前,区妇联班子成员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4岁。三是多渠道培养选拔优秀女干部。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女干部培养选拔的实施意见》,在培养选拔女干部上体现“三个优先”原则: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在职务调整和岗位调换时优先照顾,在外出培训考察挂职锻炼时优先安排,为女干部成长成才开辟了“绿色通道”。通过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选用基层妇联干部;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培养、选拔村级妇委会主任;招考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妇联岗位,专职妇干素质明显提升。近5年来,全区各乡镇、街道、区直机关共交流妇联干部71名,其中23名被提拔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0名乡镇街道妇联主席被提拔进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区直机关13名被提拔进入区直部门领导班子。四是大力发展女党员。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增加比例”方针,注重发展生产一线妇女,农村妇女,年轻妇女和“两新”组织妇女入党,五年来共发展女党员401名,实现了女党员数量逐年增长、女党员比例逐步提高。

(三)带大阵地。一是依托党建活动带动开展妇女活动,实现阵地共用。如今年“三八节”,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在14个村组织妇女开展了“庆三

八、树新风”知识抢答赛,既很好的宣传了党的政策,又结合了妇女权益维护及艾滋病预防等知识的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党建工作阵地开展妇建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各级党组织的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室等,都可以作为妇建工作的平台、阵地,党建资源与妇建资源互通有无,共同利用。三是以党建阵地建设带动妇建阵地建设,开辟妇女活动新阵地。我区在近几年社区办公用房建设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中,都同步进行了妇女活动阵地配套建设。同时,积极拓宽妇女活动阵地,区委在“梦里故乡”景区成立了“北

湖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部分有条件的单位也设置了专门的妇女儿童活动室,妇女工作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

三、创新载体,激发“带”的活力

组织的活力在于活动。近年来,区委充分发挥组织职能,创新活动载体,在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中抓促进、创特色、求作为,妇女组织的活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一)搭建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平台。区委围绕打造“一区三中心”的目标,结合我区区位、产业、妇女素质的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妇女培训,积极为妇女寻岗、荐岗,鼓励妇女投身“创新、创业、创一流”活动。对于妇女创业,各级党组织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扶持、在方向上引导。近年来,共举办各类妇女再就业培训220多期,培训15000多人次。为妇女腾出就业岗位2000多个,实现再就业1800多人。全区广大妇女积极投身于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全区共有妇字号企业80多个,巾帼示范基地 5 个,妇女合作经济组织19 个,区级以上“双学双比”能手23个。很多妇女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头人”。如裕湘面业公司总经理李步凡、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能手、小溪村支部书记匡文英、桃花源大酒店总经理曹美芳、科技致富带头人陈贤菊等等。

(二)搭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平台。各单位妇联与派出所、法院、司法所协调,开通了“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热线”,建立健全了妇女权益法律援助、妇联干部陪审员、妇女儿童权益保障联席会议等四项制度,设立了“妇女维权岗”、128个村、35个社区全面开展了“平安家庭”活动。

(三)开展“和美家园”创建活动。结合妇女个性特点,大力发挥妇女在和谐家庭、和美村庄、和美社区创建活动中的作用。近年来,我区先后组织妇女开展了“十佳好儿女、十佳好婆媳”评选表彰活动,“温馨你我他、和谐千万家”邻里文化节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为‘三清’做贡献”的清洁家园活动等,把家庭美德、家庭文化、家庭教育、家庭环保行动整合起来,营造平等友爱、健康向上、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篇6:坚持四项创新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中共张掖市委创先争优活动

简报

第137期

中共张掖市委创先争优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临泽县强化“六个坚持”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临泽县按照“基础工作抓夯实、常规工作抓规范、创新工作抓提升、难点工作抓突破”的总体思路,强化“六个坚持”,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先导,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思路。结合农村实际,广泛调研、集思广益,制定了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工作的意见,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农村党建抓产业、企业党建抓文化、机关党建抓效能、社区党建抓服务的基层党建工作思路,为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明确了定位和方向。针对农村“党员难集中、教育难覆盖、活动难-1-

开展、作用难发挥”的问题,在农村广泛开展“党员中心户”创建活动,形成了“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四级联动机制。

二是坚持以引领发展为动力,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按照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能人聚集在产业链上的思路,大力推行“支部+合作社”、“产业党组织”等新型组织设置模式,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全覆盖,建成大鸭枣花蔬菜、友好金田农友特色农业开发等专业合作社党支部5个,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达12个。通过指导完善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有效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引领作用。

三是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按照“统筹规划、科学选址,适度超前、留有余地,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要求,采取项目支持、党费补贴、部门帮扶、乡村自筹、个人捐助等办法,统筹建设资金90多万元,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配套建设资金18万元,全面完成了第二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9个项目村建设任务。目前,全县71个村新建改建村级活动场所3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1%。

四是坚持以城乡统筹为关键,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广泛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互动交流”活动,全县86个机关党组织与71个村党组织采取“1+1”或“1+2”方式结成共建对子,通过城市带农村,机关带基层,推动城乡党建资

源合理流动,促进城乡党建工作统筹协调发展。全县各部门单位共协调帮扶资金150多万元,担保贷款200多万元,引进新项目、新技术30多项,对筛选确定的21个党建示范村和7个相对后进村进行创建转化,实现了城乡党组织互联、党员互助、管理互促、发展共赢的目标。五是坚持以提高素质为目的,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活力。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11555”农村能人培养计划,根据产业特点和群众需求,加强农村党员培训力度,开展各类培训300多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8000多人次。定期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先后选派52名基层干部到山东寿光跟班培训,80多名致富能人到内蒙古通辽、江苏华西考察培训。全面落实“一定三有”要求,推荐15名符合条件的支部书记、村主任参加了乡镇机关公务员考录工作,有3名村干部被正式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组织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实行社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党员干部队伍活力明显增强。

六是坚持以强化保障为根本,不断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完善县委民主议事科学决策、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村干部激励保障、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等十大机制。全面推行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双述双评”制度,配套制定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季度考核办法,把基层党建纳入“三重”工作进行考核督查,实行“县委常委带头抓、分管领导归口抓、组

织部门牵头抓、机关单位联系抓、乡村两级全力抓”的基层党建层层联动工作机制,使基层党建工作指标可测量、责任能落实、工作有成效。

报: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送:市级领导

发:各县区,市直及省属驻张各单位党组、党委(总支、支部)

篇7:坚持四项创新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一目标指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这一基本原则。县委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带头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用全会精神统领和指导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一、融入中心,牢固树立抓党建促发展的意识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中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并用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也就是说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来展开,必须起到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目的,必须牢固树立党建工作“服务发展”的理念。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围绕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切实将

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要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考核评价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坚持“党绩”与“政绩”考核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日常与考核相结合,将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帮扶力度、解决好活动场所和经费等方面作为考评的主要依据,尤其注重考核干部群众对基层党建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公认度和满意度。把服务科学发展的实际效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对抓基层党建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提出批评并限期整改;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党建工作存在严重问题、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责任。通过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党建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全县各级党组织以及党员领导干部抓党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帮一级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日益完善。

二、抓点带面,科学把握推进党建工作的方法 “抓点树样、典型引路”是搞好党建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典型树的好就能有效推动面上的工作。就我县而言,要针对塬面、川道、机关、农村、街道、社区的不同实际,提出不同的党建目标要求,注重在各区域、各层面树立不同类型的示范点,逐步达到示范带动、分层推进、全面提升的目的。首先要善于发现典型,无论是在检查指导工作还是在调查研究中,都要注意发现那些工作积极、措施得力、具有培养潜力的好苗子。其次要精心培养典型。对发现的好苗子,采取领导联点、部门包抓、科技指导、资金扶持、项目倾斜等多种方法和措施,加大培养力度,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为先进典型健康茁壮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指导帮助先进典型理清思路,改进方法,总结经验,使其更具有示范性、代表性和综合性。第三,要总结推广典型。对于培养成熟的先进典型要认真总结提炼做法和经验,采取媒体推广、经验交流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广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扩大和发挥党建典型的辐射带动效应,用典型推动面上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三、明确主题,积极创新各类党建活动的载体 没有主题就没有灵魂,新时期党建工作必须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不断赋予党建工作新的内涵,从载体上找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认真开展形式多

样、富有成效的党建主题实践活动,把“创先争优在基层”的精神落到实处,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将农村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指标细化量化到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党组织要定规划、定措施,筑牢产业发展的坚强堡垒,党员要定目标、定任务,争当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在县直机关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把党建工作与单位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机关整体服务效能,真正达到抓机关党建带动机关建设,圆满完成中心工作的目的。在街道社区要以创建“文明社区、和谐家园”活动为载体,以“街区联动、创建党建示范社区”为抓手,大力推进“三有一化”,加强街道社区干部队伍管理,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提高社区阵地建设标准,组建党员服务中心、党员联络服务站、居民楼栋党员责任区等服务组织,积极推进共驻共建,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以“建组织、强作用、树形象、做贡献”为载体,提高党建工作覆盖面,通过开展立足岗位比贡献、提合理化建议、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和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

四、严把关口,切实保证基层党员队伍的质量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党员个体的素质高低决定着我们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为此,我们要严把党员入口关,保证党员队伍的质量。在党章规定的基本入党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对农村入党人员还应该提出文化程度、农业技术、致富能力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着力在农村致富能手、回乡青年、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注重将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反映好、致富能力强的“两好一强”农民发展成党员。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入党人员中实行入党推荐制、公示制和廉政审查制,重视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同时要疏通党员出口,积极推行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层层建立健全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档案,不断加大不合格党员处置力度,疏通党员出口,纯洁党员队伍。要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注重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采取集中培训、普遍轮训、外出参观、电化教育和党组织书记讲党课等形式,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积极开展田间地头讲党课、不断深化党员中心户、党员承诺、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切实搞好党员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五、健全机制,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的水平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重在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机制。要按照以城带乡、优势互补、资源共

篇8:坚持四项创新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1 我国化工行业标准化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化工标准化在标准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化工标准体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进一步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加强标准化人员培训、增强服务意识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化工标准已成为对化工现代化生产从技术上和管理上进行干预和指导的权威, 化学工业的发展要求从技术上、管理上达到高度的统一和广泛的协调, 化工标准化则是实现这种统一和协调的手段。化工标准在我国化工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化学品环保、安全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化工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已成为规范化工市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和依据。逐步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主体, 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覆盖各专业面的标准体系, 包括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化体系, 基本满足化工行业发展的需求。

1.1 化工行业标准化现状

1.1.1 管理情况:

2001年撤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以后,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分别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委托, 负责化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包括:在化工行业中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组织制修订化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技术归口单位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管理;对已发布的标准进行宣贯和监督检查;根据企业和市场需要指导企业制定企业标准等。石化协会又按照原国家石化局期间的分工, 委托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归口管理化工产品标准;委托中国化工装备协会归口管理化工装备标准;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归口管理化工行业中的化工工程建设标准。

1.1.2 标准数量:

截止到2008年9月底, 化工行业共有现行标准4493项, 其中:国家标准2047项, 强制性标准295项, 推荐性标准1750项, 标准样品2项;行业标准2446项, 强制性标准359项标准, 推荐性标准2087项。根据统计, 化工产品标准约占全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量的10%以上, 有关化工产品的国际标准 (ISO) 也占其总量的10%以上。

1.1.3 涉及专业:

化工标准涵盖了基本化学品、农药、肥料、涂料、染料、橡胶、塑料、胶粘剂、化学矿、非金属、橡塑机械、工程建设等20多个专业。

1.1.4 技术机构:

按照《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的有关规定, 在标委会换届及调整委员

过程中, 不断发展壮大委员队伍, 扩大服务行业的范围, 使委员会成为由龙头企业为主体、覆盖质量检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较为全面的队伍, 使标准制修订工作具有更广泛的基础性、代表性, 更好地服务于行业, 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目前, 化工专业标准化技术机构共计106个, 其中全国性标委会20个、全国性分标委会54个、行业标委会6个、工作组26个。

1.1.5 采标情况 (包括等同采用和修改采用) :

到目前为止, 化工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国家标准1412项, 占整个化工国家标准的69%;化工行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国家标准905项, 占整个化工行业标准的37%。

1.1.6

2006年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设立了“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推荐的奖励项目共获奖16项。其中:一等奖1项, 二等奖2项, 三等奖13项。同时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25项, 其中一等奖1项, 二等奖12项, 三等奖12项。

1.2 主要存在的问题

1.2.1 标准的适用性比较差, 针对安全、环保、节能、人体健康和规范市场方面的标准还不太多, 目前标准仍是以产品标准为主, 管理型、贸易型标准比较少;标准的结构较单一, 产品标准中仍是以主含量为主, 而以安全、环保为主, 规定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的比较少。

1.2.2 标准水平不高, 由于国家标准经费严重不足, 加上综合类、基础类标准企业不感兴趣, 缺乏支持力度, 标准经费的缺乏, 使得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无法开展, 标准的技术内容得不到技术更新, 正常的国际标准化活动不能参加, 采标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高级人才不愿从事标准化工作, 甚至使得标准化工作机构和标准化工作者面临生存问题, 直接导致标准水平偏低。

1.2.3 标准的制修订周期还较长, 与市场需求有一些脱节;现有的标准平均标龄超过5年, 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满足市场需求的标准又不能及时制定, 制修订标准的平均周期3年, 出现了标准化工作与市场需求相互脱节的现象。

1.2.4 标准化人才匮乏,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能够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寥寥无几。

1.2.5 企业标准化工作比较薄弱, 对标准战略所蕴含的竞争力认识不足。近年来, 发达国家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等方式, 为我国企业增设了新的贸易壁垒——标准壁垒。在各种贸易壁垒中, 标准壁垒正在成为发达国家压制技术不发达国家以及获取垄断超额利润最有效的手段。我国企业由于缺乏核心专利技术以及标准战略意识, 而被隔离在“标准战”的游戏规则之外。

2 我国化工行业标准化面临的形势

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更加重视, 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标准化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十一五”期间,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 也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我国工业由大到强的重要时期, 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行业标准化工作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 又存在严峻挑战。

2.1 标准化工作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议程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 有十几个地方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标准化工作是《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表明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工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标准化工作已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 明确提出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将形成技术标准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目标。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要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协调, 并优先采用。推动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促使标准制定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相结合, 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效能性。引导产、学、研各方面共同推进国家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及优先采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推动我国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在《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对行业标准化工作也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2 标准已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技术基础

提升工业整体技术水平, 关键在于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标准作为技术积累、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和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平台, 作为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 随着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快, 高新技术的层出不穷, 对标准化工作需求更加迫切, 标准制修订任务更加繁重。

2.3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不断提高标准水平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世界产业结构持续调整, 发达国家制造业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作为新的高增长产业, 将承接国际石化产业转移进而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石化基地。但与此同时, 要通过实施高水平的标准, 提升产业转移市场准入门槛, 力求避免被固化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的危机, 限制过度接纳资源消耗大的加工业的转移。同时, 以标准为技术平台, 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高水平的产业群, 推动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形成专业化协作、分层次竞争的产业结构。

2.4 经济全球化将标准化工作推向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石油化工产品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偏低, 且国际贸易摩擦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因此, 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是必由之路。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具有竞争力标准的支撑, 需要通过制定和实施技术含量高的先进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等途径, 促进出口产品的更新换代, 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增强国际竞争力。在2008年10月16日的第31届ISO大会上, 中国正式成为了ISO的常任理事国。这是我国自1978年加入ISO三十年来首次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高层的常任席位, 它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我们要充分利用成为ISO常任理事国的大好契机, 进一步大力推进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步伐, 进一步夯实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基础, 巩固并提升在ISO中的地位, 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抓好资源节约工作,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行业标准化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做好今后的化工标准化工作, 就要牢牢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 强化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 全面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

3 今后化工行业标准化工作重点

3.1 深入贯彻实施化工行业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做好《“十一五”化工标准化发展规划》、《化工行业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 《食品添加剂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全国食品消费品安全检测方法标准体系》项目的落实工作;围绕行业需求, 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 认真做好标准制修订工作。一是在结构方面重点抓好化学品安全、消费品安全、公共安全、节能减排、高新技术、有毒有害物限量、传统产业改造等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二是在质量方面主要解决标准水平仍然不高、相对滞后的问题。加大采标力度, 更多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努力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成果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三是在速度方面标准化工作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要解决跟得上的问题。要加快标准制修订速度, 缩短标准标龄, 标准的数量要满足需要。四是在效益方面, 要围绕提升我国产品、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 主要依靠企业制订产品标准, 国家标准突出抓好通用性、基础性、强制性标准和管理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

3.2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化工标准体系

化工标准体系表是九十年代初制定的, 目前已有近二十年, 已不能完全适合目前标准化的形势需求, 亟待修订。在修订过程中要加强对有关知识产权、技术贸易措施标准的研究, 加快制定健康、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 建立符合WTO/TBT协议要求的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互配套、结构完整、设置合理的技术标准体系, 制定的标准要重点覆盖安全、环保、节能、人身健康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领域;调整标准的结构, 使标准的适用性大大提高, 满足市场的需要;形成涵盖国家、行业、企业标准, 覆盖所有化工专业, 系统完善、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化工标准体系。

3.3 加快采标步伐 全面提升标准水平 促进化工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立足长远, 把采标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二要加强研究, 努力做到科学采标、合理采标;三要进一步加大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力度, 增强采标工作主动性。到“十一五”末, 我国标准总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采用国际标准比例达到85%, 基本建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需求的标准体系, 实现我国标准总体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提高采标工作的有效性, 必须坚持科学采标、主动采标、以企业为主体、国际国外并重的原则。要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采标力度;完成食品安全、消费品安全和相应检测方法标准3个100%的采标目标。

3.4 不断加强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技术支撑体系

深化改革, 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工作机制。鼓励企业将自主创新技术与标准相结合, 提高标准中自主知识产权的含量。加强化工标准化组织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技术支撑体系, 促进化工标准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完善、细化化工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体系;鼓励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任务较重、制修订标准数量较多的标委会更多组建WG, 以充分吸收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共同做好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标委会应以企业为主体, 由来自企业、科研、检测机构和用户等方面的代表组成。涉及产品或与市场结合紧密的SC或WG, 鼓励国内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承担秘书处。加强对批准筹建的标委会、分会和工作组的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开展对新委员、起草人标准化导则、国家标准化政策和专业知识的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标准化专业水平, 保证标准制修订的质量, 提高标准计划的有效性和完成率;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 完成好化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各项工作, 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

3.5 加强重点标准化领域的前期研究, 提高标准技术水平

科学性是标准的重要属性, 标准与科研相结合, 有效地促进了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进程, 有效地推动标准水平的总体提升。处理好科学研究与标准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与标准制定, 科技成果产业化与标准实施的三个关系;大力促进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攻关的技术标准研制模式, 加速技术标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结合行业的热点、难点开展标准的前期研究;如化学品危险性的测试和评估、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废弃化学品处置标准等研究, 以促进国际化学品贸易, 传达化学品危害信息以保护人类和环境, 最大限度的减少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危害。

3.6 增强市场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得标准者得天下”。标准决定着市场的控制权。谁的技术成为标准, 谁制定的标准为世界所认同, 谁就会获得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 市场竞争标准先行的特征尤为突出。通过标准与专利的融合, 实现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 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市场份额和垄断利润, 故有“二流企业卖产品, 一流企业卖专利, 超一流企业卖标准”之说。由此可知, 标准竞争已成为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 又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二十一世纪, 标准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唯有加紧完善以专利和技术标准为依托的自主创新体系,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上一篇:境由心生读后感下一篇:争当美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