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

2022-08-14

第一篇: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

加快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放开搞活、加快发展的重要的思想法宝,贯穿于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始终。

我县经济欠发达,在全市的位次靠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各级领导干部解放思想的问

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好,不少同志的思想还很不解放。长期的小农经济,封闭的环境,小生产

的狭隘观念,牢牢地束缚着我们不少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旧的传统习惯根深蒂固,想事情、看问题、干工作习惯于用老眼光、老办法,一遇到问题就动摇反复,很容易向“左”转。比如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说成削弱党的领导;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说成是改革脱离轨道、偏离了方向;把改善投资环境,放开搞活,说成是劳民伤财、败坏风气等等。安于现状、自满自足的思想观念比较严重。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事物,缺乏拼搏创新意识,改革中出点问题就大惊小怪;旧的处世观念,使得改革政策贬值,旧的择业观念,使得许多工作没人做,又有许多人没事做,造成就业压力加大。畏难发愁、怕这怕那的思想比较严重。一味强调这也不行那也办不到,典型的表现是口头上思想解放,实践上很保守,口头上喊着思想解放,实践上谨小慎微,怕出乱子,怕担风险,这是影响我县发展的致命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加快发展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放思想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首先,要站在加快发展的高度来解放思想。要立党为公,出以公心,只要有利于加快

发展,就要不怕风险,敢于承担责任。要克服僵化的思想观念,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

用旧观念看待新问题,思维方式、工作方法要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对乡镇和部门的

工作,要允许创新创造,立足实际,科学决策,放手工作。

其次,要突出解放思想的重点。解放思想的重点,首先要放在敢试、敢冒、敢闯上。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时讲,“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作为上级领导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敢于为基层承担责任,鼓励他们大胆闯,大胆试。特别是对他们有创新的事情、一时看不准的事情,要多鼓励、多支持,少批评、少指责,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使之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提高。其次,要放在放开搞活、扩开放、加快对外招商引资上。我县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这个方面,经济总量小,底子薄,基础差,缺乏立县兴县的骨干企业,缺资金、缺项目、缺人才,缺技术,银行实行法人贷款责任制,争取资金的难度相当大,靠自身积累加快发展十分困难。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就更要实行对外开放,通过改革开放,吸收外边的新思想,新观念,以此带动我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推动改革的深化、结构调整的优化和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是为了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为了更好地解放思想。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点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全县的改革发展形势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的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需要我们去及时认识和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努力探索和把握欠发达地区加快改革发展的规律,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二是坚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在贯彻上级会议精神上,在本县发展战略的确定和工作措施的制定上,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勇于开拓创新。再者,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基本要求”,两者是一致的。三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要做好结合的文章,坚决摒弃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东西。小平同志讲“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作为一级政府,对上级党委政府的决议指示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但这种贯彻只有同本地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改革发展,收到最大最好的效果。我县是以粮棉种植为主的典型的农业大县,在粮食结构性过剩,短缺经济结束的今天,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社会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尤为突出。克服这些困难,解决这些矛盾,首先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县情,做好与上级政策相结合的文章。“四个二十万”的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目标的实施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提出抓好棉花产业,发挥特色优势,更是贯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县植棉历史悠久,土壤气候适应棉花生产,广大群众有丰富的种植、加工、经营经验,必须要做大做活棉花文章,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国家的棉花政策,千方百计拉长棉花产业链,再发棉花财。我县经济欠发达,主要是差在工业上,因此,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我认为我县经济工作的重点必须放在抓工业,抓投入,大上立县兴县项目,培植大的经济增长点上。另一方面,民营经济总量大,有群体规模优势,群众市场意识强,盼发展、想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已经出现了几个规模大、发展势头好的典型企业,显露出了发展上的生机与活力,这是我县的又一优势和希望。因此,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上,明确提出了“坚持解放思想,放开搞活,加快发展的主题不动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实施工业带动战略,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市场建设步伐,强化外引内联,着力培植立县项目,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增加,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指导思想,对于指导政府工作实践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如

职工下岗、农民负担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干部职工工资发放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

,党委、政府花费了很大精力,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总是有“按下葫芦瓢起来”的感觉。原因何在?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经济欠发达,这再一次说明“解决当今中国的一切问题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加快发展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作为一级政府,要解放思想,强化发展意识,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来制定政策措施,其他小道理都要服从全县发展这个大道理、硬道理。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忌死抱着条条、本本不放,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

总之,加快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只有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达到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切合实际地找准目标,明确方向,研究政策,制定措施,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实践,避免工作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进而推动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篇: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坚持“六个必须”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重大实践,为党内教育活动积累了经验,提供有益的借鉴。在第

二、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坚持“六个必须”,不断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第一、必须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是我们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承担着领导科学发展的主要责任和重要使命。在试点活动中,州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始终坚持既带头学习调研、带头解放思想、带头查摆问题、带头整改落实,又联系实际运筹帷幄,指导实践、示范引领;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既站在前台抓活动,又摆正位置受教育,为学习实践活动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实践证明,要切实增强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首先必须紧紧抓住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发挥模范、推动作用,示范引领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第二,必须把学习提高、解放思想贯穿始终,进一步统一思想行动,凝聚智慧力量,把握发展脉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力推动以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思想解放,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和思想保证。在学习调研阶段,坚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核心,采取召开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围绕科学发展深化“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着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事关本部门本单位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在分析检查阶段,坚持把联系实际找准突破口作为关键,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查摆问题、分析根源、总结经验教训、理清发展思路;在整改落实阶段,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重点,用改革的方法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践证明,只有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才能冲破一些思想束缚,解决好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定工作的问题,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和骨干力量,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必须把突出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贯穿始终,切实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科学发展观是顺应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是指导发展实践的世界观方法论。科学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伊犁工作实际,深入查找和解决在方向思路、实际工作、体制机制和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突出问题,明确推动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以群众期盼为动力,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果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新成效,从中受到教育和鼓舞。使试点的过程成为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突出实践特色,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上来,才能使学习实践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四,必须把促进科学发展,创新体制机制贯穿始终,着力解决好现实问题,积极构建长效机制,创新发展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既是保障和推进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伊犁州把解决当前具体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从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难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和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针对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中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认真清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废、立、改工作,形成一批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制度成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实践证明,只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把解放思想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才能形成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使科学发展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全面、协调、可持续地长期健康发展。

第五,必须把坚持群众路线、吸收群众参与贯穿始终,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汇聚民智的过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吸收群众参与,组织好群众评议,才能保证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在试点活动中,伊犁州坚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群众,以亲民的作风深入群众,以务实的精神求教群众,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吸收群众参与,通过多种方式听取和征求群众意见,组织群众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大范围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公开整改落实方案,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使学习实践活动过程成为了了解民意、改善民生、集中民智的过程。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群众满意标准,让群众感受到科学发展就在身边,感受到开展活动带来的新变化,学习实践活动才会赢得群众支持,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六,必须把统筹兼顾,两不误两促进贯穿始终,正确处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也是围绕大局、紧扣中心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州级领导班子和各部门各单位把抓好试点工作与推定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既要“跳起来摘桃子”,又要“十个指头弹钢琴”,统筹考虑,全面落实。找准对接点,开拓新思路,把学习实践活动中激发出的热情,转化为推定工作的强大动力。实践证明,只有善于运用统筹兼顾方法,既抓好当前工作,又顾及长远工作,既突出重点工作,又兼顾日常工作,才能实现两不误、两促进。

第三篇: 高校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郭建磊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与科技革命的突破性进展密切相关。当今世界,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党的十八大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了全面部署。总书记深刻指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刻不容缓”。高等学校必须认真落实这一重大决策,充分发挥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作用,真正依靠创新特别是协同创新,驱动高校自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深刻认识协同创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段话包含了3个关键词:“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协同创新”。协同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宏观层面,强调决策层面的统筹协调,完善科研决策体系,避免创新资源的重复、浪费和低效;中观层面,强调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和产学研合作,突出知识、技术、区域等创新体系的有效互动;微观层面,强调高校内部的协同,加强项目组、学科组之间的协同,密切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之间的深度融合。从协同理论和国内外协同创新实践来看,协同就是多个独立的、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的组织形成的目标趋同、知识(思想、专业技能、技术)互补、运作配合、收益共享的创新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创新。

当前,山东高校在创新活动组织、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制度保障等方面尚存在分散、封闭、低效等突出问题。“个体户”式的科研方式普遍存在,严重影响重大科研成果的产生及其产业化。解决资源分散、重复配置、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促进科技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体系。从而,打破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体制壁垒,改变小而散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明确各方权责和人员、资源、成果、知识产权等归属,实现开放共享、持续发展。

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涉及多个利益主体,促进协同创新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大学应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致力于发挥自身优势,不与协作方争利益,多做其他创新主体不能做的事。实际上,只要协同创新的目标实现了,各方都是赢家。只有树立开放心态,促进各方形成有效的协同机构,定期沟通,及时解决协同中的问题,才能有效开展协同创新,实现互利共赢。知识产权、中试成果、最终产品等利益分配机制方面的障碍,是目前制约协同创新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大学应有长远眼光和宽广胸怀,确认利益范围与责任边界,设定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使各参与主体都能在协同创新中受益。

首批山东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一年来,取得较为显著的阶段性成果。高校协同创新没有现成的经验,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协同创新中心自身的建设同样需要改革创新,不断积累经验,持续推进。力争2020年以前,在我省高校建成一批运行良好的“协同创新中心”,聚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生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使之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

二、注重创新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国际上关于“创新(Innovation)”的定义,比较权威的有两个,一个是联合国经合组织提出的概念。2000年联合国经合组织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创新的涵义比发明创造更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才成为创新”;另一个是2004年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向美国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提出的概念,“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场价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产品、新过程、新方法和新服务”。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并不完全等于技术发明,而是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这些论点都强调创新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类社会前资本主义时期,科技进步和创新非常缓慢,甚至长时期停滞不前。正如马克思所说,原始人花几个月的功夫磨一支箭。旧石器到新石器的过渡,经历了上千年。古代和中世纪农业经济中,农民使用的犁耙,手工业者使用的锤头和风箱,长期保持原样。以18世纪工业革命为开端,科技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近200年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的科技创新历史,可以说日新月异。创新的知识领域不断扩大,不是个别学科,而是一系列学科都发生了创新。创新的进度加快,新的发明和发现几乎是一项接一项不间断推出,特别是有重大意义的创新不断出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在众多学科和众多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前所未有,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前所未有。

汤因比说,挑战和回应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攀升的主要杠杆。面对挑战,我们只有抓住时机,奋起直追,乘势而上,才能取得比较主动的地位。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对创业的政策支持,对创新失败的宽容度,都是需要研究落实的重大问题。形成风险投资、产业投资的大气候,同样十分重要。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需要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高校肩负的历史责任繁重而艰巨。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以科技、机制和管理创新驱动内涵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调整学科专业和服务方向。围绕激发科研活力、提高研究质量,形成指导监督有力、管理科学规范、责权关系明晰、开放合作有序、组织运行高效的现代科研管理体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引导,建立学校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科研合作新模式,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目前高校的知识、技术成果转移,包括专利、版权、知识产权等,突出问题是渠道不畅、政策不活、机制僵化。应当改变以单一SCI论文及其影响因子为主导的考核倾向,更加突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实效。以服务社会需要、弘扬先进文化、引领学术发展的实质性贡献为标准,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原创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归结起来,高校的协同创新必须始终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我们高校搞科研,常常是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就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无疑是需要的。但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必须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联合协同放大和增强优势,产出创新成果,直接推动发展。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需求导向,更多地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就想方设法做什么,一个学科做不了的几个学科一起做,一个学校做不了的几个学校一起做,不仅学校一起做,而且与行业企业一起做。各协同创新中心应当围绕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大需求不断凝练协同创新任务,围绕科学技术前沿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面向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面向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先进现代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开展协同创新,全面提升服务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现阶段,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要以支撑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遴选若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共性技术,集中力量开展协同创新攻关,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要适应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科技需求,积极推进农业、医疗、环保、生态、文化等社会发展领域协同创新,开展科技应用示范,充分发挥高校协同创新对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的支撑作用。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大体有两类,一是由企业牵头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二是由高校牵头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前者通常是为解决行业产业发展中某一领域的问题而组建,而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不仅要解决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而且要提升高校自身的创新能力、增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因此,有关高校必须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在一至两个领域构筑优势、形成品牌,不断加快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切实增强人才、学科、科研三者之间的协同互动,做强做大优势学科,集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立健全有效的创新平台和机制,全面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在上水平的同时,要突出以贡献求发展,紧扣需求产出一流科研成果,解决该领域重大现实问题,助推行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认为,想象力之所以比知识更重要,是因为知识是有限的、相对固定的,而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科学研究的动力。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想象力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因为它使我们看到有可能产生的后果。事实和设想本身是死的东西,是想象力赋予它们生命。”人类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艺术家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许多伟大的科学理论和发明创造都萌芽于想象。比如,元素周期表、万有引力、场、基因、多维空间等科学成果,都是丰富想象力的结晶。当然,想象力是建立在对人类已有知识成果的把握和领悟基础之上的,不能因为强调想象力的重要而轻视知识的积累。但搞科学研究,重要的是有想象力,有悟性,思想解放,不迷信权威。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想象力、创造力强的年龄段,往往是年轻的时候。据英国的一份研究报告对1500—1960年的460年间的1249名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和1928项重大科研成果的统计分析,虽然有大器晚成者,但90%的重大科技发现和发明是在人的25—45岁之间,人的创造力的峰值在37岁。古往今来的许多杰出人物,都是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牛顿22岁发明微积分,爱迪生29岁发明留声机、31岁发明电灯,贝尔29岁发明电话,居里夫人31岁发现镭元素的放射性。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26岁,提出广义相对论时37岁。李政道、杨振宁发现弱相互作用下不守恒定律时分别是30岁、34岁。比尔·盖茨50岁就宣布退休了,专心做慈善。最近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美国19岁的泰勒·威尔森登上了科技、娱乐、设计大会的演讲台,向坐在台下的那些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企业家们介绍他设计的小型核聚变反应堆。这个反应堆造价仅几百美元,却能产生50至100兆瓦电力,能为10万户家庭持续提供30年的清洁能源,且放射物浓度极低,对人身健康的影响微忽其微。另一位16岁的美国高中生发明了一种测癌试纸,准确率高达90%。还有一位英国17岁的少年开发的新闻摘要应用summly被雅虎以3000万美元收购。中国历史上的贾谊、王勃、李白、李贺、苏东坡等文人学士,也都是在青春年少时写下不朽篇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往往需要更长时期的积累,产生重大学术成果的年龄或许晚一些,但也不是越老越好。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时分别是30岁和28岁。亚当斯密完成《道德情操论》的时候30多岁,完成《国富论》的时候不到50岁。毛泽东写出《矛盾论》、《实践论》、《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时,也是50岁左右。

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大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环境。创新能力培养,仅仅在课堂上讲是做不到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从理论到理论,从学术到学术,从学科到学科,培养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从前人的论文中找出问题,再去写文章,会越来越脱离实践。要构建高质量的课程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科研的优势在于学科全、人才多、门类齐,突出问题是力量分散、规模较小、对外输出科研成果的能力弱。因此,应当围绕支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能力来展开。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首先是转化到课堂教学、人才培养上。目前看,这一点做得很不够,科研、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严重存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要的是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着力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建设的国际化水准。健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研究项目为纽带、以课题负责人为核心,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充满活力的科研组织形式。促进团队合作与自由探索相结,形成既有效促进协同攻关、又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的科研模式。完善开放合作的研究机制,建立跨学科、跨院系、跨学校、跨地区、跨部门的开放型研究机构。人才是协同创新的核心。有了人才就会有平台和设备,没有人才再好的平台和设备也无法产生效益。可以说,人才资源是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基石。各协同创新中心要紧紧围绕需求,坚持以任务为牵引的人员聘用方式,广泛招引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积极延揽一批国内外优秀创新人才和团队。花代价吸引海内外一流人才固然十分重要,但现有中青年团队的力量不可或缺。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创新能力强的年龄段主要在青年时期,目前在读的博士、硕士生已经成为高校科研的生力军。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应当加强“外引内培”的结合,立足于“内培”,要发挥协同创新中心现有高端人才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构筑高校协同创新的人才高地。

对协同创新中心依托的学科专业,在岗位设置、学科建设、研究生招收等方面给予倾斜,以此吸引企业和科研院所人才。在汇聚人才资源时,高校应有长远眼光和宽广胸怀,勇于放弃一些利益,与协同单位合理确认各自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界限,使各参与主体愿意将精英力量投入到协同创新中来。建立与协同创新任务相适应的人才柔性流动和竞争、激励、退出制度,由协同创新中心对聘用人员进行科研考核、业绩奖励,条件成熟时可设置若干岗位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吸引国际创新力量特别是世界一流专家学者参与协同创新,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形成全方位、实质性教育交流合作格局。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着力在协同体内创设自由开放、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

科学研究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事业,追求真理、揭示客观规律是科学研究的崇高目标。求真务实、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是推动科学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要清醒地看到,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在科研诚信和学术风气上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行为滋长,科研造假、抄袭剽窃行为屡屡发生。这些科研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不利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长,阻碍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管理体系,推动学风建设融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全过程。改革学术评价、科研评价制度,对学术不端、科研失信行为严肃处理。另一方面要创新方式,切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在世界许多国家,科学道德教育课程和职业伦理教育是研究生阶段的必修课。我们要吸收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加强科学道德课程建设,从学生时代就养成恪守学术诚信的自觉,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研究生导师更要言传身教、行为示范、严格要求,让学术诚信内化为师生和科研人员的精神追求。

(作者为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

第四篇: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最终版]

习近平: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

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2013年10月12日

人民网杭州10月11日电(记者王比学)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习近平指出,50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浙江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紧紧扭住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11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加大依法治理力度,完善工作制度机制,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主持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公安部部长郭声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中国法学会会长韩杼滨等出席会议。

第五篇:人事人才工作必须服务发展创新机制

江泽民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人事人才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搞好服务,而做好服务的根本出路在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没有止境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人事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实现人事人才工作的“四大突破,一个调控”。

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上有新突破。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对国家公务员工作态度和效能的投诉处理暂行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拿出本单位、本部门切实可行的措施,自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市人事局要尽快拿出这项工作的量化细则,集中人力、物力把这项工作抓细、抓实;要积极探索公务员分类管理办法,推动竞争上岗,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要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坚持“凡进必考”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加大对违规录用的查处力度;要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和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在吸引、留住优秀人才方面走出新路子;要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大投入,强化培训,着力提高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运用信息技术与资源的能力和专业化行政管理能力。

在人才市场建设上有新突破。列宁同志曾经指出:革命的关键在于人才,在于挑选人才,“如果不抓住这个关键,那就要犯政治错误,就要使整个经济建设受到挫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有序流动,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实现人才资源充分的市场化配置,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实现新的跨越。要在引进人才的政策上有新举措,加快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必须取消人才引进的门槛限制,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建立健全人才流动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制度,树立只求为我所用,不求为我所有的大人才观,建立更加灵活的柔性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和允许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采取兼职讲学、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的方式加入到我市经济建设的行列之中。要在人才交流方法上有新举措,切实改变传统的交流方式,拓宽人才流动的渠道,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用日常型的交流弥补定期交流的不足,人才市场要严格审查招聘单位的用人环境和资格,搞好招聘广告的审查工作,开辟网上人才市场,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提高人才交流的效率,加快人才流动的步伐。要在人才市场的投入上有新举措,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人才市场的投入,使人才市场拥有宽敞的交流场地,先进的服务设备,把人才市场建成“人才之家”。拓宽市场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可以采取各种所有制形式办市场,既可以由人事部门控股,个人投资兴办市场,亦可以适当引进外资,发展合资的人才市场,逐步提高我市人才市场的建设水平,加快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步伐。

在优化人才结构上有新突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我们必须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人事部门要在“三农”问题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应根据县域主导产业、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业技术开发的需要,加紧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农业科技推广普及人才、县乡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有了人才保障,“三农”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加大为民营企业人事人才服务力度,人事部门要尽快拿出服务民营经济的具体意见,促进民营企业人才配置的市场化进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引进高技术人才的若干规定》,把高层次和急需专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作为实现人才强市战略的工作重点,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引才与引智并举,培养一批高层次,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投融资人才和外经贸人才;注重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特别是加快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在事业单位改革上有新突破。“事业”改制是政府转制的关键性配套改革,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经国务院同意,去年7月就公布执行,但是,这些年,对于事业单位改革喊得多,做得少,始终无法打破“事业大锅饭”的体制。运城市中心医院不等不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本着“减员、增效、满负荷运转”原则,采取“因事设岗,以岗定编,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双向选择,按岗取酬”的方法,实行全员竞争上岗,逐步建立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才结构合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了注重实绩、注重贡献的新分配激励机制,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在运城启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充分认识到“改制”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积极稳妥,按照“看准一个搞一个,成熟一批解决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改革步伐,处理好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注重调动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确保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协调平稳地推进。

严格增人计划卡管理,做好工资总额调控。各县(市、区)要认真贯彻,严格执行省人事厅晋人字〔2002〕20号《关

上一篇:家长对学校的建议书下一篇:检查报告整改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