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

2024-04-12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精选6篇)

篇1: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探索

一、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相关概念

1、高校公寓文化概念

高校公寓文化是校园活动的一种新兴文化,是以公寓园区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宗旨的文化,其内容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管理文化。积极、健康、和谐的公寓文化对学生在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公寓文化活动凝聚了大学浓厚的人文气息,体现了青年的朝气和活力,折射出大学生的良好状态,启迪学生认知观念,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2、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概念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是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及其周边场所为载体,以校园精神为核心,宿舍成员共同参与和选择的群体文化活动,以及通过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精神。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为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涉及公寓的设计布局、周边绿化、文体设施;公寓内部的装修配置、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它具有高时效性,持续性,可量化性等特点,一般短期内就会有成效。

第二层面为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公寓管理机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及执行落实。公寓制度文化建设是公寓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关键,是整个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关系和完善的规范体系,自然会形成群体对个人不轨行为的威慑,促使公寓内的成员自觉地维护这一关系和规范体系。

第三层面为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指公寓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形成团结友爱的文明风尚,增强公寓成员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它是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关键,它应该成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乃至校园文化建设最终要达到的效果。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教育的多元性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包含从教科书中难以找到的许多因素。清洁的公寓,优美的社区环境,文雅的公寓布置,文明的言谈,丰富的文化活动等等,都能作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因素。

(2)教育的潜在性

与课堂教学活动相比,公寓文化建设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潜移默化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使学生受到教育。

(3)教育的直观性

公寓文化建设是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方式相比更具有生动、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更容易吸收和消化。

(4)参与的自主性

学生公寓活动主要是在学校的指导下,靠学生自我设计、组织、参与来完成,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公寓主人翁的作用。

二、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促进高校校园学风建设

随着学生公寓的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学生公寓不再单纯是休息的场所,而逐渐演变成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学习气息浓厚的寝室,往往能激发成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学生在寝室中共同探讨专业知识,交流学习体会,能逐渐形成寝室成员趋同的学习习惯。

2、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每天有一大半时间在公寓里度过。借助这个空间,通过公寓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创造温馨的生活环境,使学生公寓集学习、娱乐、休息于一体。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和品行,又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又是对校园文化建设有力的补充。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加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学校的积极引导与帮助下,使公寓文化活动向高校各项教育的延伸。一方面,以公寓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这是公寓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增加了寝室成员与外界相互接触的机会,拓宽了交际范围,有利于沟通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为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4、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形式和主渠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模式逐渐显现出弊端。相比之下,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颖有效的模式,充分利用了公寓文化教育面广、教育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优点,而且为思想教育工作为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去陶冶和言传身教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在校园里,学生公寓是学生个性表现最真实的舞台,是思想内在品质暴露最明显的场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顺利成材,应有意识地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移向学生公寓。

三、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构建途径

公寓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使校园环境更为美观,而且为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公寓文化,要解放思想,充分挖掘、积极拓展,总结新经验,采取新措施,与时俱进,不断促进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1、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前提是和谐稳定

学生公寓和相关部门,在公寓文化建设方面,应做好周密的安排、严密的组织,科学的计划、合理的布局。在管理、监督和实施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它的有效性,也要考虑它的时效性。在制度建设、秩序建设、环境建设以及安全文明建设方面。要以和谐稳定为首要前提,一方面对学生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强检查、监督和落实。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提高公寓的整体效果和水平。

2、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关键是领导重视

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并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将这项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使公寓文化建设能够顺利开展。

3、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保证是转变观念

从以前的学生德育工作只是在课堂,依托高校“两课”教育开展,割裂公寓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转变为将学生公寓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形成以后勤和学生工作部为主,其他部门和辅导员共同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把学生在公寓的德育表现,纳入学生德育考核的体系中来,把高校公寓文化建设落在实处。

4、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基础是齐抓共管

首先,必须改变服务、管理、教育脱节的状况,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相统一。一方面,大力推进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人员进社区,有了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人员与公寓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治疗学生心理疾病,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纠正学生不良倾向,增强学生与辅导员、咨询员、管理员的信任,对学生的心理、德育、安全、规范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都起到很大作用,从而推进公寓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不定期面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辅导员、咨询人员、管理员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将满意度作为工作考核依据,真正做到齐抓共管。

其次,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涉及到学生教育、安全保障、精神文明、物业管理、后勤服务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学校各部门之间要通力协作,认真、细致的开展工作,在齐抓共管的前提下,要责任明确、分工合理。

再次,学生是学校的主人,也是公寓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受益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建设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拔大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网络的教育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因此,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要善于引导,充分调动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建立健全学生公寓自治组织,从而使学生成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成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5、高校公寓文化应坚持硬件与软件建设相结合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良好的软件设施为根本标志。因此,公寓文化建设的必须从公寓的软、硬件建设上着手。公寓硬件建设包括公寓环境建设、规章制度建设、标准化建设等;公寓软件建设包括文化环境建设,扩大对外交流等。

(1)公寓环境建设

即公寓的室内装饰、美化以及公寓周围的环境建设等等。把学校文化与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景观,另一方面,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宣传力度,提高环境育人功能作用,增强学生爱护自然、美化校园环境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2)规章制度建设

一方面,要改善公寓管理低层次,无序性的状况,依靠制度来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使管理和服务工作有一套完整、系统、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明确权利义务,使公寓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操作性强,合法合情合理的运行机制,开展行之有效的规范教育。形成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标准化建设

高校公寓文化的标准化建设是改善服务态度、规范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塑造以人为本的公寓服务理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的重要载体。现今,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后勤服务公司以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体系为契机,严格操作程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生活的环境。

(4)文化环境建设

首先,要用先进文化占领高校公寓文化阵地。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创造和传播精神文明的使命,学生公寓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桥头堡,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地方。当前社会多元文化容易令大学生的政治信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产生偏移。因此,高校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用先进的文化占领这块阵地。同时,在手段、方式上都要不断改进,把文化环境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向公寓延伸。高校的党团组织要进公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思想性、教育性强的活动;指导学生办好楼内的宣传栏,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表扬楼内的好人好事;开展时势论坛,相互交流经验体会,开展热门话题的讨论。

第三,加强学生群众性、自发性文化活动的引导和指导。学校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各级组织,特别是团委和学生工作部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的开展,使其积极健康的发展。

第四,创新公寓活动载体。公寓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 但公寓文化建设离不开有形的载体。我们要结合时代特征,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的特点,在公寓内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等先进技术,沟通渠道,构筑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同时还要扩大对外交流,借鉴其他高校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成果,共同探讨,相互促进。

总之,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在学生工作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形成良好学风,校风和安定团结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对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2: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公寓管理中心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设施先进、服务全面的学生公寓俨然已是高校校园中的小小社区,这里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教室外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公寓文化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和延伸,倡导和加强公寓文化建设就成为了加强公寓有效管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高校公寓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种气息,是一种氛围,能够对固定人群的思想、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高校的公寓文化就是这样一种使学生们的思想、认知和追求在以学生公寓为载体,以学校公寓管理为引导而形成的一种相互融合的、内容复杂而丰富又极富凝聚力的文化氛围。

公寓文化的建设不仅可以丰富高校的校园文化,而且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公寓的管理者,思想上必须充分认识到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行动上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以人为本,服务学生,这一直是我们作学生管理工作的最基本原则。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生命中最美丽最光鲜的时期,这也正是他们思维最活跃,情感最丰富,心态最复杂的时期。在这个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特殊时期,大学生既要努力学好课堂上的书本知识,又要培养和锻炼社会生存本领与技能,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各方面都逐渐走向成熟。学校有责任在思想理念、行为活动上对学生适当加以规范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设计好自己的未来之路。向大学生提供可靠的安全保卫,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保持优美的生活环境,提供积极的思想指导等等,这些就成了公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公寓文化应具备的功能

首先,公寓文化应该具有强有力的规范、约束功能。通过公寓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大

学生产生强大的约束力,但这种约束不是要把学生捆实绑牢,而是在规章制度的硬杠杠里加入更多的对他们的行为和思想的正确引导,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因此,公寓文化又具有合理的引导功能。

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引导,更长远的目标又在于能对学生们产生不同程度的激励作用,营造出一种争当先进、努力向上的竞争气氛,促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因此,作为在高校公寓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中的一种文化,公寓文化还要具备激励功能。

当然,无论任何形式的管理,学校最终还是为了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能够帮助大学生塑造更加完美的人格,以便将来成为社会栋梁之材。公寓文化的开展必然要在校园文化的大环境内进行,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要充分发挥出公寓文化的规范、导向、调节、激励等重要作用,努力实现公寓文化与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合理衔接与过渡。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家一样的温馨气氛,将是我们不懈努力追求的终极目标。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探索

高校后勤公寓管理改革还在进行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各高校都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积攒经验。回顾前面走过的探索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公寓文化诞生于公寓管理的改革,为顺应形势需要,我们的公寓文化建设是伴随着一系列的变革而一路走来的。

首先是意识领域的转变。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服务对象特点的变化,原有的简单、捆绑、压制性的管理模式应该尽快地被人性化、科学化、引导性、激励性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管理人员首先要把思想转变到服务学生的轨道上来,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态度要和蔼,方法要恰当,服务要周到,事事处处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切实贯彻好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基本原则。

管理思想的改变必然要求管理形式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需求,设立相应的管理服务项目,比如公寓开关门时间的控制要灵活,洗衣、理发、打印等服务项目的完善、适宜学习的良好氛围的营造和保持等等。既要遵守规章制度的规定,又要在坚持服务学生的原则下灵活掌握,管理的难度相应增大。

管理工作的复杂化,就要求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和利

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把那些有政治责任感、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充实到大学生管理队伍中来,不断提高大学生公寓文化管理队伍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转变旧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以良好的言行举止和优质高效的服务来“服务育人”,还要在管理中投入感情,以礼相待,以情育人。这将是高校公寓管理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管理理念的转变,管理形式的改变,管理层次的提高,必然带来管理成本的上升。然而资金不足问题现今仍然是困扰多数高校公寓管理部门的顽疾,也是制约高效公寓管理整体水平提高的瓶颈。由于资金不足带来的的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困难,管理方法简单化,服务设施不到位等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服务质量下降,服务满意度降低,资金问题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力增加公寓管理的投入,强化公寓的物质基础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才能将我们的公寓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

要推进公寓文化的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建设优美的公寓环境。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存在的基础,公寓内外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公寓文化能够茁壮成长的坚实基础。公寓设施不配套不完善,环境脏乱差,公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肯定要受到制约。因此,要加大公寓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让公寓文化有优美整洁、设施完善、服务全面的环境文化建设作基础,营造内涵丰富、高尚健康的人文气息,利用宣传栏对大学生进行法制、健康、时事的宣传,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好导向。

第二,加强体制改革,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管理部门间交流,对公寓进行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公寓内部的管理制度一定要完善。公寓卫生方面要进行日常检查,要求寝室内卫生达标,物品摆放整齐,空气清新,设施完整,其中要注意突出大学生在思想、艺术、品行、行为上的特点,可通过美化寝室等方式来促使学生们共同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公寓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辅导员对公寓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原则,及时交流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调动学校各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让我们的服务做到全面、周到、高效率。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集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身,开展各种各样的有组织、主题鲜明的公寓文化活动,每年举办的公寓文化节更是将公寓文化建设推向高潮。细心贤淑的女孩子们用“望文轩”取代了“x幢xxx号”的简单门牌,俨然这里是一个复古的富有诗书气息的千金闺房;一排排整齐排放的书籍显示出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多么的强烈;元旦时的文艺联欢更是给了多才多艺的大学生们领一个展示自我的闪亮舞台。各项评比中你追我赶,各项活动中你来我往,既起到了公寓文化建设的激励促进作用,又促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在思想上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都是很好的培养与锻炼,这也正符合了我们“育人”的根本宗旨。

第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可以由学生组成公寓管理组织,寝室内设立寝室长,楼层设立楼层长,公寓楼设立楼长等方式让大学生参与到公寓的管理中来。在进行自我管理过程中摸索出好的经验,可以大家分享;相互间有了矛盾,可以先由同学内部调解,及时化解矛盾。同学间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相互帮助,锻炼了能力、提高了自律性、培养了独立人格。自我管理的同时,激发了同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可以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内容,加强不同院系、专业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同学间团结也有不错的效果。

篇3:高校公寓文化建设途径探析

关键词:公寓文化,建设,途径

1 高校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

如今,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交友等日常活动都离不开公寓, 公寓俨然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是课堂之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现今的公寓文化建设模式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大学生和公寓后勤管理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因此, 加强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 更新公寓文化建设发展理念, 才能科学地引导和规范大学生行为, 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1.1 高校公寓文化的内涵

所谓公寓文化, 是指以大学生公寓这一相对封闭的活动环境为主要空间, 大学生群体在共同生活、学习、娱乐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群体文化。它由大学生日常活动和公寓管理制度两部分组成, 包括四个维度, 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其中, 物质文化是基础, 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精神文化是高校公寓文化的核心, 起着理念导向的作用;行为文化是一个动态系统, 包括成员的行为准则、交往方式等;制度文化是保障机制, 涵盖实现公寓文化管理目标的保障体系和措施。

1.2 高校公寓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公寓文化的物质载体, 包括基本设施、整体布局、周围环境、室内陈设等方面, 大学生公寓环境的好坏对于公寓成员情感、意志的培养以及认知的形成与发展, 都存在着及其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有学者就此指出, 高校公寓物质文化对公寓成员具有感染、导向等方面的功能, 总而言之, 高校公寓物质文化是公寓文化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 高校公寓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公寓文化的深层次表现形式, 是成员在公寓各项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 最能体现大学生公寓文化的内涵和实质, 、主要包括成员对公寓文化的认知、对公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以及在公寓生活中的价值取向。高校公寓精神文化是公寓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是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智力基础, 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形资源, 合理利用公寓精神文化作用能过对大学生起到熏陶感染的育化作用。

1.4 高校公寓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高校公寓文化的外在表现, 是公寓成员的各种行为方式, 如成员在学习、娱乐、消遣、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共同行为特征。它既是公寓文化的主要内容, 又是公寓文化的主要表现。

1.5 高校公寓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由公寓成员共同制定的、仅适用于自己寝室的内部制度, 是在日常生活中, 公寓成员在学习、交往和娱乐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具有一定感染力和约束力的隐性制度文化;二是, 由学校统一制定的、适用于所有寝室的管理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寓运作的稳定和公寓成员的人身安全等。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不断加深, 高校制度文化建设也应适应时代发展, 为公寓成员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总而言之, 大学生公寓文化的这四个方面相互制约, 相互影响, 形成一个动态体系, 共同作用于公寓的每一个成员, 它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文化活动和规章制度, 使生活在公寓内的每个大学生都有意无意的在价值取向、心理、行为等方面获得启发和教育, 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

2 建设和谐公寓文化的途径

2.1 美化公寓内部环境, 积极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公寓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 干净整洁的公寓环境是同学健康生活的必要条件, 同时, 也是建设和谐公寓文化的前提条件。

广大同学来自祖国各地, 各个地区都由自己的文化特点, 每个公寓成员都可以集思广益, 共同探讨, 将自己家乡的文化带到公寓之中, 使公寓变得更加温馨, 同学之间相处更加和睦。

在公寓内贴励志标语, 进行橱窗设计等,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此同时, 可以增进彼此间的交流, 培养公寓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2.2“公寓文化节”营造浓郁的公寓文化氛围

各大高校每学期举办的“公寓文化节“为营造和谐的公寓文化提供良好的契机。现在, 有的大学生上完课就宅在公寓, 不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从而变得越来越懒, 逐渐与学校生活脱节。许多高校在学生公寓建立了学生会社团、娱乐中心、宿舍俱乐部, 在公寓举行“学生社区艺术节”、“文明修身月”系列活动等, 就“社区文明、社区论坛、社区风采”三大主题展开了各项活动, 有室友组合表演大赛、智力动手大赛、公寓三人组篮球赛、公寓情景剧大赛、特色公寓设计大赛、公寓生活摄影展、社区文明宣传展示等各类活动。以公寓为单位定期开展评比活动, 不断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竞争、进取的精神,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3 发挥大学生骨干在公寓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和谐公寓文化, 只依靠教师、公寓管理人员、政工干部和规章制度的约束是不够的, 还必须依靠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 这就要依靠大学生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了。

与教师和公寓管理员相比, 学生干部更能深入各个公寓内部, 了解同学的想法, 对有问题的同学及时加以纠正, 逐步引导其走向正轨。同时, 他们自己也是大学生, 他们的行为也影响着其他同学, 因此, 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骨干的模范作用, 团结影响更多的同学, 使他们朝着积极向上, 文明进取的目标努力。

2.4 建立健全公寓管理的各项制度, 加强公寓管理队伍建设

建设和谐公寓文化, 必须首先做好公寓管理工作, 建立严谨合理的管理制度, 这对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此外, 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 思想和行为都需要管束, 合理的规范约束, 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而, 是公寓文化建设更加规范化, 制度化, 科学化。

目前, 我国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又辅导员和专职学生干部进行, 往往忽略了公寓管理人员的作用, 造成了公寓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脱钩, 而大多数高校聘用的公寓管理人员普遍素质偏低, 大多数公寓管理人员认为自己只负责看门, 而学生工作则与自己无关。公寓科学的管理离不开一只强大的公寓管理队伍, 加强对公寓管理人员的培养, 使他们深入到公寓内部, 了解大学生的切实所需, 从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关心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于得刚.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研究[J].理论研究, 2010 (02) :171.

[2]刘剑波, 李克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与综合素质培养[J].重庆工业大学学报, 2004 (04) :94.

篇4: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探析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

硬件设施建设。学生公寓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是指建筑、工具等硬件设施。

软件设施建设。它又包括两方面:(1)学校的软件设施建设。主要是指人文环境的建设,包括价值观念、语言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建设和引导,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2)人员素质的建设:主要是指个体的人(包括高校教师、高校管理人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科技素养建设。

一、公寓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逐步推进,高校学生公寓的居住标准、室内设施、群体成员结构和教育管理格局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给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创造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又对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住宿条件及室内设施的改善,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在后勤社会化逐步加快的情况下,高校住宿已由传统单一的普通大集体宿舍的格局发展为目前的4人间或2人间公寓与普通大集体寝室并存的格局。新公寓内部设施配备也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如公寓内配置卫生间、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计算机校园网等,这些都为公寓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二)学生社区形成,给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问题

新增学生公寓在改善学生住宿条件的同时,形成了新的学生社区(有的还不在大学校园内)。在新社区群体成员结构方面,学生的组合关系也由过去按院系、专业为主的组合,逐步转变为按学生个人要求与学校统筹安排结合的组合。这使得同一楼栋、同一楼层、甚至同一居室的群体成员关系相对复杂化、多样化、松散化;也使以院系划分为主的教育管理格局逐步转变为以楼栋划分为主的新格局。这种情况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困难和死角。过去,高校学生公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主要是由院系负责,高校宿舍管理职能部门则负责对学生住宿管理。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和学生社区的形成,院系学生逐步转变为社区学生,这在客观上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和渠道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带了很大的困难。

(三)服务不到位,管理服务与教育脱节,进而影响大学生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在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大部分高校已将学生公寓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职责交给后勤集团(公司)。由于在转换过程中,后勤部门及其员工难以很快适应这一变化,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或影响,加上学校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以及高校扩招后带来的住宿压力等因素,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公寓的服务功能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部分服务不到位、服务与教育相脱节。如:学生公寓维修不及时,工作人员对学生态度简单粗暴;管理与服务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变化,不能适应学生要求的变化;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往往容易让学生对管理及管理者失去基本的信任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或抵触情绪,故意损坏公共设施,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公寓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对策

(一)拓宽高校学生公寓活动开展形式

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决不能单纯地停留在表面活动上,而是要深层次地挖掘学生公寓文化的内在规律,要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深入进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全面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必须与管理相结合

必须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有关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最终维护和保证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正常发展。

(三)完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相关配套设施

通过在各学生公寓楼增设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室、读书角、勤工助学岗位等方式和手段,使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等走进学生公寓,为开展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提供和创造必要的场地和条件,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觉抵制消极因素渗透和影响的能力,同时解决了在校贫困生的实际困难,更发挥了宣传舆论阵地在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四)加强高校学生及公寓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教育

篇5: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受教育被管理的对象,也是学校教育管理中最基层组织的具体实施者,是学校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力量。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学校顺利开展学生工作的根本保证。所以建设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任务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从学生工作的本质出发,谈谈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怎样建设,从哪些方面建设。

关键词:学生干部选拔制度规章制度部门文化

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觉性、自控力和主动性。他们毕业后即将面对就业压力,所以在大学期间掌握一定的领导管理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很重要,同时,他们的积极性也很高,所以,高校里面开展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很有必要,也很受同学们的欢迎。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受教育被管理的对象,也是学校教育管理中最基层组织的具体实施者,是学校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在学校教育管理、学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起着一般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本文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从学生干部工作的本质出发,谈谈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怎样建设,从哪些方面建设。

1.明确学生干部的本质 学生干部的本质工作是:为老师解忧,为同学服务,努力提高自己。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更是自愿为同学服务的积极分子。学生干部是学校各部门、老师和广大同学的桥梁纽带。学生干部应该及时的将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正常的渠道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对于极个别同学的无理要求要给予及时的劝告,要理解学校和老师的难处,真正能够争取同学们的正当利益。另外,学生干部不只是负责上传下大的工作,要学会做工作,要去想怎么把工作做好,而不是做完。帮助老师做好学生工作,努力为同学们服务。另外,学生干部的前提还是学生,所以,学习是学生干部的根本。学习不只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各项能力的提高。要建设出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必须要让学生干部们知道自己的本质。

2.制定合理的选拔制度

选拔原则1.总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品质对于学生干部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作为学生干部,除了要有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习成绩以及其他才能以外,更要具备诚实可信的高尚品行,尤其我们是实行“德育教育”的今天。2.主要原则:各种人才区分对待,但不失大局,具体列来有如下五个:(1)政治信仰要坚定正确,拥护中国共产党;(2)集体观念要鲜明突出,有强烈的责任感;

(3)服务意识要主动强烈,拥有务实的态度;(4)综合素质要发展全面,学习成绩要突出;(5)创新精神要不囿常规,工作创新事半功倍。

选拔方法 1.对主要学生干部:对于主要学生干部,在能力方面应更看重组织管理能力和处理突发事情能力,可以让其具体负责一个事情,从中考验其能力; 2,对一般学生干部:对于一般的学生干部,应更看重其工作积极性,能力可以锻炼,但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却没有办法锻炼,可以安排一些琐碎的、麻烦的事情,从中观察其对待工作的态度。

3.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学生干部没有工资,没有名誉。学生干部们完全靠着自己对学生工作的热爱和对部门的热爱,从事着学生工作。这份热爱不牢靠,当有一天这份热爱不在了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退部的事情。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所以,一个健全的,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非常有必要。对于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约束制度、奖励制度。

①约束机制大部分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学习、工作中都能起到带头表率作用。但是大学生群体思想的特殊性在于其处于成长阶段,比较容易出现波动,比如,骄傲自大、纪录松散等现象。因此,需要一定的约束监督机制,包括评估机制、选举投票机制、监督和罢免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详细的规章制度;其次,在学生干部上任前,对其进行系统的规章制度培训;最后,在学生干部在职期间,应该及时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学生干部的工作动态。若出现触犯规章制度,则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处罚,绝不姑息。

②奖励机制激励是学生干部成长的需要,对工作成绩的肯定,能够让学生干部更加有工作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主要的奖励机制:评优评奖,根据学生干部的工作表现对其进行评比;分派新任务、提供进修等方式;运用肯定、认同等心理上的鼓励。引导学生干部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4.培养良好的部门文化

学生干部是以部门作为载体的,形成良好的部门的文化,对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部门文化,应该具有:

①人尽其才,每个学生干部都有其特定的才能,但每个干部也有其缺点,让每一个学生干部都能发挥其才能,避免其缺点,这就是人尽其才。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部门应该开展一些活动,让每个学生干部都参与,在活动中发现每个学生干部的优缺点;然后在以后的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安排工作,锻炼其缺点,发扬其优点。做到人尽其才。

篇6: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

摘 要: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的特点,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论证了对话、理解和共识的可能性,找到了多元主体获得内在统一性的根据与现实途径。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的生成与彰显成为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走向主体间性为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提供了现实路径。

关键词: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学生公寓文化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的特点,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其主体间平等话语权、交往、共识观念的缺失致使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面临困境。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基于对人类主体性膨胀的反思逐渐成为走出主体性极度膨胀的根据与现实途径,这为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提供了崭新的视野。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的生成与彰显

主体性式在西方哲学的人学转向中由笛卡尔、康德等近代哲学家基于对人性的肯定与褒扬而确立的一种哲学范式,指人的主观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种哲学范式是建立在“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中,强调主体相对于客体的优先性和至上性,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个体存在形式。这种哲学范式把人“从地上扶起来”的同时,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单一中心论”和“自我中心论”,导致“主体性”的极端膨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不断强势,使原本平等的主体关系异化为主客关系,于是“主体性的伦理道德观”逐渐丧失它的力量,“衰落的主体逐渐走向黄昏”。

主体间性哲学是以胡塞尔而、哈贝马斯、海德格尔等哲学家从主体性极度膨胀的反思中,从认识论、交往理论以及现象学角度阐释了主体间性哲学内涵。主体间性,该词发轫于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几经发展,出现了“共在”、“视域交融”、“对话”、“交往”、“面对面”、“交往共同体”等著名的哲学理念。迄今为止,多数学者仍然倾向于“主体间性”是“相对于自我而言的他我、他人、既涉及到我与你或我与他的关系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我与我们的关系,涉及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体间的共同性及其沟通性的可能性,其实质是一种关系思维方式。主体间性哲学是对人类优秀伦理道德思想的继承与

1发扬。在中国古代有关伦理道德的经典中,许多先哲都曾有过主体间性的思想意识。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就是倡导在道德行为、规范尺寸的把握上主张调和的方法,从而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以儒家为代表的“仁者爱人”、“厚德载物”、“民胞物与”的思想,墨子“视人以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非攻”等伦理道德观都从不同侧面闪耀着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的光辉。

主体间性最初虽然只是哲学范畴,但是作为一种崭新的关于人的生存方式和人学理念的世界观具有普遍意义,必然成为和谐伦理道德观的哲学基础。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就是要使道德教育与文化建设重新回到人与人的关系中。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强调真正的主体存在于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中,即在主体与主体相互承认与尊重对方的主体身份时才可能存在。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的提出是对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分离、人与人关系的淡漠及信任危机等现状的补救。主体间性是构建和谐伦理道德观的基础,它能够有效地消除以主体性为哲学基础的现代性社会在伦理道德观上出现的极端个人主义与人的异化问题,使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得以协调。因此,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形成了自身的特征:(1)对话性与开放性,即主体间性中任何一方主体都向其主体相互开放,与其他主体展开对话;(2)沟通性与交互性,即主体间通过沟通与交互达成合作与协调,寻求共存,互利发展,主体间相互关联,相互交流,相互融通,在沟通中求同存异;(3)非构成性与实践性,即主体与主体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的主从关系,而是在交往实践中形成的平等的主体间关系;(4)共在性与现实性,即每个个体都是主体,他们共同存在与一个现实生活中结成共同体,实现主体间本真的生活状态。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主体间情感、观点、认识、思想的交往与沟通过程;主体间重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重塑自己的思想道德内涵,最终外化为道德的行为方式的动态过程。因此,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理应为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的生成与彰显。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现实路径:走向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论证了对话、理解和共识的可能性,真正突出了在当今社会历史多元主体的作用下,承认各个主体的内在差异的同时,找到了多元主体获得内在统一性的根据与现实途径,走向主体间性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1、健全、科学的制度供给: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生成与彰显的保障

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学生公寓作为一个地域共同体,其本身就具有多主体性的特点。公寓管理中心、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后勤物业公司、公寓区商业网点、公寓党团组织、院校思政工作系统等都承担着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使命,为构建高品质公寓文化的愿景形成的文化建设共同体。没有共同规则约束的“共同体”只能是虚拟的,难以达成共同规则,构建高品质公寓文化也是空谈。高校和社会化管理部门之间需要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信任、相互协商的基础上结成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在学生公寓区开展教育、服务与管理,既具有经济的特点,又担负教育的使命,经济和教育的双重特性决定了经营主体不能盲目地追求利润最大化,服务和市场的可变性不可避免带来双方合作的矛盾,这就要求双方以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为准绳,展开平等对话、在平等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相互理解融洽的关系

因此,健全、科学的制度供给是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生成与彰显的保障。制度文化是学生公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视野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就必须建构在主体间性关系思维下,做到制度内容与实施中的人性化、规范化、公开化、系统化,在融洽的基础上通过互识达成共识,真正发挥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功能。

2、构建交往式的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模式:对话、理解与共享

走向主体间性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要求通过主体间的对话、理解而实现精神世界的共享。在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照下,学生不在是驯服的工具,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与管理。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应是地位平等的主体,这就要求构建以对话、理解与共享为核心的交往式文化建设模式。

首先,转变服务与管理观念,提倡对话。对话是公寓文化建设主体间伦理道德观的重要形态。从存在论的视角看,对话是人类存在的一种方式,对话是唯一的现实性。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公寓文化建设是一种精神交往,语言是交往的手段,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对话意识的形成的关键是公寓文化建设中管理者观念的转变,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学生的心理需求,消除话语霸权,倾听学生的声音,吸引学生建设公寓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次,搭建沟通平台,促进相互理解。许茨提出了“生动的同时性理论”、“视角互换理论”等为核心的主体间性沟通理论,也就是在对话中通过移情体验,在对方中发现自我、理解对方。这就需要在公寓文化建设中搭建平台,强化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对话平台。在公寓文化建设中,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活动和网络信息空间为平台。如近年来各高校开展的公寓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网络聊天室的开通、心理咨询室的建设等都在不同程度彰显了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为基础的公寓文化建设。

再次,共享交往的成果共同发展。在学生公寓文化动态生成中,主体间作为独立精神主体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共同致力于公寓文化建设,在相遇的境遇中共同创生经验、智慧与意义和价值。在师生及生生平等交往过程中,学生个体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自身人格价值的彰显,不仅可以激励自己,同时相互激励他人,创造一个能鼓舞每一个人向上的公寓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公寓建设的凝聚力。同时,学生公寓的教育、服务与管理者在充分引导公寓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体验了主体间性公寓文化建设的成就感和主体间交往的愉悦心理体验,树立了教育、服务与管理的自信心,进一步全身心地投入的公寓文化建设中,为师生交往不断深化提供了心理保障。

3、高品质学生公寓文化的标志:自组织性的生成自组织性是指在复杂、非线性、远离平衡态系统中的一种自我生成的有序状态,自组织是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优化的最佳路径。具有自组织性文化是学生公寓高品质文化的显著标志,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走向主体间性是其自组织性生成的路径。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是主体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是人际间真情实感的直接流露与显现。主体间性伦理观具有共在性、现实性、沟通性与实践性等特征,关注学生“生活世界”,促进学生公寓文化自组织性的生成必然成为高品质的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诉求。

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特点本身具有开放性、内部元素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远离平衡态的特点学生公寓建设的自组织一样需要干预,而这种干预是软干预,即是营造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学生公寓文化营造需要长效机制做保障,构建以主体间性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方式为特征的优良公寓文化,通过主体间沟通、协商、融合,强化情感教育服务与制度管理的整合,促进大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由“从众”心理转为“为众”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学生公寓文化强大的感召与影响力,从而有效实现学生公寓建设的教育与管理伦理价值和效率价值。

同时,学生公寓文化的自主性的生成有赖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学生宿舍自我管理体系的建设。叶圣陶先生认为“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德育注重自治,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而是在主体间性伦理道德观的基础上实行学生自我管理与服务。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以学生社团为抓手,构建“社团——各部学生干部——学生;“楼长——层长——室长——室员”的双线自我教育体系,以学生社团开展的各种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公寓文化自组织性的生成。

参考文献:

[1]朱葆伟、李继宗,交往,主体间性,客观性[J].哲学研究,1992(2):19,28.[2]吴桂韩,主体间性哲学——和谐社会伦理道德观的积极成分[J].党政干部学刊,2007(4):10-1

上一篇:上海市实施城乡职工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下一篇:小班主题活动《动物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