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二海哥的散文

2024-05-08

记忆中的二海哥的散文(精选2篇)

篇1:记忆中的二海哥的散文

记忆中的二海哥的散文

二海哥,我故乡同一条巷子里居住的邻居。他是一个朴实的农村孩子,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热情。小的时候,常常是他带领着我们玩;如去河里逮鱼,林子里捉鸟,逛逛集市买些好吃的,做些小游戏,走走亲戚等等。和他一块,总让我们的童年生活充满了新奇和快乐。

他常常能逮到好多的鱼儿,这时就会送给几个相近的邻居。邻居的大爷捋着胡子,常常对他竖起大拇指。他常常带我们去他姥爷的果园里玩,我和几个伙伴在那里帮着干点简单的活儿,便会得到一项“大大的报酬”。我们可以自由的在果园里摘些葡萄了,山楂了,梨子了,苹果了等等。在那个生活还很贫穷的时代,能够吃上这些美味的水果,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很幸福的事情。常常我们都把肚子撑的圆圆的`,满脸得意的笑容。

有一件事情,始终牢牢的刻在我的脑海中。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但是依然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深刻。那天,像往常一样,他带我们到河里玩。他由于水性很好,在深水里自由的游着。我和另一个伙伴在浅水处笨拙的学着游泳。玩够了,我们都登上了抽沙的水泥船,准备穿上衣服回家。这时,我向远方看了一下,有两个小女孩正在水中一沉一浮,而另两个女孩则惊慌失措的喊叫着。

我赶紧告诉了刚穿上裤子的二海哥,他一看不妙,立马奋力一跳,顾不得脱裤子就“咕咚”一声,扎向了深水中,快速的向一百米远处的女孩游去。这时,正在岸上装沙子的一位村民,也发现了情况,迅速的从三米高的岸边跳入水流里,加入了救人的行列。由于速度及时,加上被淹的两个女孩离浅水处很近,最终两个女孩被顺利救上岸。

事后,二海哥已是气喘吁吁,由于二海哥救人心切,他的裤子连同钥匙、钱财等全都被水流冲走,他只好穿着一个短短的裤头回了家。后来,落水女孩子的家长拿着新买的裤子、鞋子等来感谢二海哥,都被他一一婉拒。

在那个时候,二海哥去救那两个落水女孩,他觉得这是必须做的,在他心中,“救人是天理”。那一刻他不会去考虑危险更别提报酬、出名等等。他那一跳,是奋力的,是毫不犹豫的,是最美的一跳。

后来,二海哥搬家了,去了镇上。虽然离我们已是很远,但他常常来看我们,给同巷子的叔叔阿姨们带些洗发水了,给我们小伙伴带些好吃的了。更让我们兴奋的,他会带领我和另一个伙伴去镇上的粥铺,去喝临沂的一种特产粥,那种香喷喷的味道会让我们回味良久。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都长大了,各自为着各自的志向,美好的前程而奔波,由于没有现在方便的通讯,渐渐失去了联系。十多年了,不知道他现在过的可好?不管你去向了何方,你那一跳永远是最美的;永远,永远是我心中的二海哥。

篇2:记忆中的二海哥的散文

认识鹏钊兄, 缘于我作为陕西省和咸阳市图书馆义务馆藏志愿者, 收集全省境内文献开始的, 当我了解到《华商报》副刊签约作家史鹏钊新著出版的消息, 便迫不及待地通过朋友联系上了他, 第一时间在报纸及文学文化网站播报书讯。遗憾的是, 挂号寄出去的收藏证鹏钊兄至今仍未收到, 我又再次予以重新办理, 我等待着与他重逢时亲手交给他。

当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史鹏钊《光阴史记》, 他笔下的散文取材几乎都来自故乡, 从每一篇, 每一行文字都能感受到他对故乡史家河山水风光、民俗人情等等, 都是刻骨铭心和深深挚爱。《光阴史记》分为光阴史记、似水流年、亲情弥久、大地情深四辑, 用手中的笔为心中浓浓的乡愁、乡恋、乡思画着像。这中间, 有粗壮的《瓦瓮》, 结实的《门槛》, 光滑的《碌碡》, 转动的《风车》, 火热的《大锅台》, 还有《虫子在唱歌》……这些乡间事物, 无不抒写着他对土地的无限热爱和成长中难忘的记忆。对于故乡, 在今年这个城市大发展的背景下, 许多人的脑海中已疏于亲切, 内心守望记忆中的故乡, 比实际意义上的距离还要远。

全书以故乡史家河为创作原点, 以素描式的方式记忆和守望故乡, 用纯净恬淡的笔墨书写亲情、土地、行走、思考、人情冷暖……不一而足, 淳朴的笔意下不失灵动, 浓郁的乡土气息中充满哲思, 勾勒出一幅朴实美图。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散文研究所所长、陕西散文学会会长陈长吟序言中指出:“史鹏钊的这些素描, 也引起了我的共鸣。

史鹏钊笔下的故乡史家河, 是他对生活的理解, 对故乡的理解, 一切都自然而平静, 质朴、真实又亲切、温馨。品尝其中的意蕴与韵味, 会自觉地融入更深微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高原。时间在不停的运转着, “故乡”仍旧成为了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主题, 著名评论家安武林评价说:“史鹏钊的散文, 是饱含情感色彩的。无论是写人, 写事, 还是写风景, 都饱含了激越和沉郁的情感。他看家乡的目光, 有深深的眷恋, 也有淡淡的忧伤。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散文, 血肉丰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 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 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 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 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 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 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 在写作中也都忘不了浓郁的乡言和乡土气息, “超大碗的面条, 古老的秦腔, 狂野的私情……”一部关中农民生活秘史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是史家河村田野上的一株白草, 我把根须扎在那里了。”从史鹏钊在写作中, 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 他虽然离开了故乡, 但心灵上反而跟故乡靠得最近, 每一篇饱满的散文都是在给故乡素描, 故乡是他永远的写作主角。

上一篇:武汉市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事项的通知下一篇:高中政治《古诗中的哲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