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

2024-05-07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精选8篇)

篇1: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

2.1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电力产业核心业务技术水平。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是电力行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点,历来受到极大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水平总体应用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调度日志管理系统、电量远传及调度运行技术支持系统、DTS(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操作票管理系统等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特别是国内开发的 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EMS系统应用水平普遍提高,近年来,对SCADA系统设备进行更新,有效提升了系统设备的安全性,是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有效保证。

2.2加强电力信息网络安全建设,

近几年,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建设的重点主要是表现在网络安全系统建设和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上。这就要求加强电力信息网络身份认证、防病毒和防攻击的安全系统硬件和软件建设。把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纳入电力安全生产体系,实行信息网络安全运行报表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更大程度上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2.3电力营销系统是电网公司供电企业的主要业务系统。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营销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注重客户服务与电力营销工作。本着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在建立以“95598”为呼号的用电客户服务呼叫中心基础上,建立了省、市、地、县级供电所四级电力营销实时系统,实现无纸化营销管理,并与银行联网电费结算。这些信息化举措均能有效提升电力营销的业务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客户服务水平,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2.4整合系统,推进信息化向深度发展。为加快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强化信息系统资源共享,克服信息孤岛和孤立系统给电力企业信息化深入发展带来的障碍,电力企业近几年的重点工作是整合现有的应用系统,用新的建设理念和技术提升信息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改造和数据共享,不断推进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篇2: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

3.1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信息通道。在强化安全防护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将电力信息网络建成具有坚强的网络架构,大容量、高性能的传输能力,集成化的安全防护技术平台和高效的运行维护体系的电力信息高速公路。

3.2发展信息网的综合应用,使信息网络成为支撑优良资产管理,凸现优质服务形象、促进优秀业绩成果交流的技术平台。

3.3电力资产管理平台。从作为关键资源的资产管理人手,在计划、项目建设、运行、调度等环节对资产的活动进行全面掌控。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实现对电力资产网络化、动态化、实时化和集成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3.4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利用数据加密、中间件(MOM)等信息技术,依托信息网络,建立交易市场的技术支持系统。

3.5科技资源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以信息网络为支撑,建设面向电力企业的科技资源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支持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人才共享和协作研发。

3.6基于桌面的IP视频会议系统。以网络技术为媒介,将多种对象进行集成和传输,进行多用户间的实时、双向多媒体交流。

3.7远程互动多媒体教育培训平台。通过优化网内教学资源配置,共享优质资源,建立有效的知识信息传播和交流通道,为电力员工提供互动的、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支持服务。

4结语

篇3: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

提高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最主要的就是为了服务企业本身。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提升, 能够提升各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运行及发展状况;加强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 可以发现企业在发展过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解决, 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只有从实际出发, 加强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 才能掌握企业的发展规律, 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 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 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 但总体而言, 成效不明显,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 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 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部门在企业中只是作为附属机构存在, 没有重视, 导致其无法很好地开展工作;许多企业领导错误地认为, 信息化建设工作只是形式、没有实际用处, 忽略了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 企业中有些基础数据不完整、不真实。以统计数据为例, 在统计当中, 数据必须准确真实, 但很多国有企业没有加强统计工作, 统计人员在工作当中随意性大, 使统计分析的信息失去了真实性。

最后, 国有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变化, 信息化时代尤其如此。目前, 在国有企业中缺少信息化建设人才。另外, 有许多信息技术部门在工作中所用的都是兼职和临时人员, 这些人员的事业心往往不强, 导致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效果受到影响。

3 提高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首先, 更新观念, 这也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长久以来, 企业对信息化建设工作一直存在很多偏见, 尤其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更是缺少正确的认识。一些企业领导经常漠视信息化建设工作, 要想改变这样的状况, 就必须改变观念, 将企业信息部门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这也是管好和用好信息的关键所在。借助信息化建设, 可以全面地掌握企业内部信息, 并且能通过资料的交换建立起情报网, 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外部信息。另外,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还要对大量的原始信息进行精加工、深加工, 提供给领导作为决策的依据。

其次, 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的制度, 如定期更新制度、信息传递制度、报告会制度及考评制度等, 提高企业的信息分析与利用水平。定期更新制度是定期对各级统计信息进行更新, 以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信息传递制度是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现状以及以后发展的需求, 向不同层次和岗位的人员提出信息需求, 并总结、整理其传递的各种信息;报告会制度是指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信息统计分析报告会, 提出或是点评一些比较好的工作方法, 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而考核制度就是把信息化建设工作归入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考核内容当中。

最后, 提高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性、准确性、时效性与预见性。政策性是指对企业中的任何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都需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政策来进行, 加强对信息化的认识能力和鉴别能力, 让信息化建设工作有的放矢。准确性, 可以是信息化建设的生命, 通过信息化建设必须准确地反映现实和预测未来, 这就要做到选题准、数据准以及情报准。时效性就是对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要求, 信息要及时录入信息库。预见性是指企业信息化建设要预测以后的发展趋势, 不能局限于过去和现在的比较, 不仅要善于观察未来的发展趋势, 还要掌握科学的预测方法。

4 结语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 应该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 从多个方面入手, 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竞争力。本文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总结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探究提高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贾婷.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及深远意义[J].科技信息, 2009 (3) .

[2]邬锐敏.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营销, 2014 (9) .

[3]饶艳超, 陈烨.企业信息化、知识共享与企业绩效[J].财贸经济, 2012 (7) .

篇4: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

关键词:物流企业;信息化;策略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综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三服务行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行业在我国的物流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增幅速度甚至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在物流行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信息化成为目前的热点问题。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到“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可见信息化对物流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物流信息化主要指的是以物流信息资源,物流信息技术为基础,将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储存,包装,搬运,运输,加工,配送等环节以信息处理的方式加以管理和完善,从而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完成精细化管理需求。当代的物流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自动识别技术,交易处理技术等。

二、物流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第一,信息化意识薄弱。在我国很多物流企业中,高层领导者信息化基本没有什么意识。一方面因为信息化建设需要的资源投入较大,但并没有立竿见影的盈利效果,所以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甚至认为对于信息化的投入是一种浪费,直接导致了信息化的投入过少。另一方面很多管理者对于信息化的认识是错误的,认为信息化就只是硬件的完备,多都买几台计算机,多安装一些软件,却忽略了人员的意识的提高,人员操作的技能的培训,最终使得信息化硬件设备的信息化。

第二,对信息化持有抵触情绪。在物流企业工作的很多员工对于信息化有着比较强的抵触情趣。一方面,在信息化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人员的重组,部门的调整,甚至是流程的变革,那么一些员工的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甚至由于信息化,一些人工操作会被取代,进而出现裁员的情况。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员工对信息化存在惧怕的心里,特别是一些年老的员工,本身对计算机操作就比较生疏,现在又对专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心理上难免会害怕恐慌,进而对信息化的抵触情趣会比较严重。

第三,信息化战略规划差。在我国物流企业里,信息孤岛的现象很严重,所谓信息孤岛指的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往往是想到什么做什么,或者是看到别人做了什么我就来做什么,并不了解自己的世纪需求是什么,更别谈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了。此外,在我国物流活动被人为地划分成了一些具体的活动,包括,预测,包装,物料搬运,运输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售后服务等,也就相应地出现了独立的物流活动软件。所以很多物流企业虽然涉及到了软件的使用,但往往只是这些具体物流活动里边的某一个软件而已,从而忽略了从整体上去把握物流信息的规划,七零八落的物流活动软件是没有办法真正体现出来物流信息化能给企业带来的独特之处。

第四,信息化高层次人才稀缺。现代物流作业流程复杂,信息量大,因此需要既有企业管理背景,又懂信息技术,还需要有一定的物流工程知识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但在我国从事物流行业的员工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以及以下为主,大学本科毕业的是少之又少。另外,在我国物流行业里也不注重对于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所以员工本身就没有专业知识,企业也没有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就导致了高层次人才的严重缺乏。

第五,物流化信息技术落后。我国企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比较落后,不仅应用比较少,而且应用层次较低,目前主要集中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处理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条形码和无线射频技术缺失 ,条形码和无线射频技术属于物流信息技术里的基础应用,但在中国的物流行业里缺失依然比较严重,这必然会影响信息管理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限制仓储日常管理自动化的实现。 其次,诸如EDI,GSM,GPS等较为先进的技术应用十分有限。因为我国的计算机普及率和应用水平都比较低,对产量,供应,销量等重要资源的管理还没有完全实现电子化,此外,这些先进软件的安装维护成本较高,也是应用有限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对策研究

第一,加强“软实力”在信息化中的应用。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除了关注具体的硬件技术之外,软实力也应当是关注的另外一个重点。通过建立和信息化相关的企业文化,让管理者和员工认识到信息化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生产部门,营销部门,财务部门职能部门一样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另外管理者也可以在日常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模式里体现出来信息化,例如通过信息化构建辅助的决策支持系统,员工绩效考核和反馈系统等。总之要让信息化不再仅仅是外部的简单模仿,而要打造出来形似且神似的信息化体系。

第二,制定物流信息战略规划。在现代物流企业中,信息化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应该是整合的,高度集成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信息战略规划。虽然信息化总体战略规划的完成还是以单个活动作为基础的,但单个活动信息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信息化的利益最大化不是指某个物流活动利益最大化,而是整个物流系统信息利益最大化。在实施物流信息化战略之后,需要企业针对战略实施的具体结果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客户服务指标,业务运营指标等,通过系统的评估分析为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如图1所示:

第三,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动态环境下,信息平台建设首先需要加速互联网平台建设,,它是企业实现外部联系的基础条件。未来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以互联网作为基础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处于不同地域的企业之间的快速,便捷且低成本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成为可能,极大地降低了地理距离对于企业数据交换的影响。其次,信息平台建设需要关注企业内部信息交换平台的建立。因为内部信息平台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基础,也是内部信息透明化的条件。内部平台具备系统接口,数据查询,信息发布,用户权限以及信息咨询等功能,可以大大地提高物流效率。

第四,引进并加大先进物流信息技术的使用。在信息化大背景下,物流信息化建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也飞速发展,涌现出了诸如GIS,GSM,ITS等高性能,高水平的物流信息技术,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实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信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使得物流信息系统从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交换和交换都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因此物流信息化建设应该以先进技术作为发展的旗帜,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和使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以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运行效率。

第五,物流信息化建设中使用PDCA理论。PDCA 理论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评估工具。在物流信息建设中,通过对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来实现对信息建设质量的全面把关,实现信息建设的动态管理和综合协调。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主要以数据流动作为基础,对物流信息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如图2所示:

四、结论

当前我国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除了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企业从自身条件出发,针对信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自身条件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信息化建设,这不仅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国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也将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翠林,王军强. 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19):6-13.

[2] 鲁明珠.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及实施研究[J].物流技术,2014(11):438-440。

篇5: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

世界技术发达国家从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铁路运输生产与管理中,陆续开发并投入使用了铁路客票座席预约、运输生产情况统计、运营管理、货车实时追踪等系统,提高了铁路运输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因特网技术的采用,国际上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向综合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不同运输形式以及其他服务行业的信息系统互连互通,在全球范围内为旅客或货主提供方便快捷的全方位服务,成为交通运输业的神经系统。

自1975年铁道部电子中心开始筹备以来,经过30多年的历程,中国铁路信息化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特别是TMIS、客票预订与发售等系统建设以来,财会管理与资金清算、铁路运输统计、机务管理、车辆管理、办公自动化等许多应用项目已经投入使用,应用涵盖了铁路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的各主要环节。这些系统的陆续建成投产,使铁路货物运输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已经成为铁路货物运输生产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为铁路信息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铁路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铁路移动信息化建设步伐也在加速,涌现出了很多创新移动信息应用,如短信信息发布平台、短信预警平台、短信票务查询等,为铁路部门提高运输组织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手段。

中国铁路信息化的投资规模近几年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最近两年的增长率更达到30%以上。2010年全国铁路信息化投资150亿元。2011年近200亿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300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5%;“十二五”期间铁路行业信息化投资总额将达到1400亿元,预计“十二五”比“十一五”期间信息化投资增长超过200%。如果考虑对于既有线路的改造,这一市场空间则更为庞大。受益于铁路大发展,铁路信息化高速增长的势头仍将延续。前瞻网:2013-2017年 中国铁路信息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共七章。首先介绍了铁路行业的发展概况、国内外铁路信息化建设现状,接着报告对铁路通信系统、铁路信号系统、铁路电气化系统、铁路信息化系统及高铁数字化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做了细致透析。随后,报告对铁路信息化建设做了应用案例分析、投资分析和企业分析,最后,报告预测了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前景与趋势。

篇6: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

柯文庆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小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会计转变职能,及时反映管理所需要的事前、事中的财务信息。

关键字:中小企业;管理;会计

现代管理会计已从传统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综合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它作为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包括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成本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的推行等。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中小企业的重要经济地位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统计,截至2004年上半年,中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等规模以下企业已超过320万家,个体工商户也已达到23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企联常务副理事长孙延祜指出,中国以民营、私营和个体工商户为主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占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55.6%的份额。

二、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其效果还不能令人乐观。主要问题在于:

1、理论研究不够

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科学,我国会计界对它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仍停留在简单方法的介绍方面,忽视理论系统研究,缺乏对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

2、实际应用效果不太明显

由于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实际运用起来也是有选择性的。比如有些企业只知道简单粗略运用量本利分析或是进行责任中心核算活动等;

3、管理水平及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中小企业领导人普遍没有经过科学化管理的熏陶,管理水平不高。首先,管理观念陈旧,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相信血缘关系,强调忠诚老实,不注重才能;其次,管理方式上过度集权,不够民主。家族式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强调家族利益,从业人员觉得为一个家庭服务,个人晋升发展的机会很少,积极性与创造性未能充分发挥。而且管理随意性强,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对于管理会计更是模棱两可;第三,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报酬低,发展潜力不大,致使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不肯下嫁,所以,目前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一般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又无资格,或者是一些原乡镇企业的会计,业务素质较低,知识比较陈旧。而中小企业所要求的会计人员其实最好能面面俱到,有一定的综合素质,这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4、会计信息主要应对外部需求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较有限,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不高。主要为税务部门的纳税管理外部需求、工商部门的年检时要求提供的会计报表为第二位的外部需求、银行贷款管理的需求为第三位的外部需求,其重点单纯为资产负债情况及损益情况等方面。其次,投资者的决策需求和管理者的管理需求,成为最主要的内部需求,由于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投资者往往同时就是管理者,所以内部需求也不高。

三、推行管理会计制度,完善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怎样才能走出困境,使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并发挥其作用,应认真加以思考。

1、改变会计职能

现代管理会计是会计职能的变化引起的。其主要职能已由信息支持向管理决策转移,财务部门被赋予决策权,而且对工作结果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相应地,财会人员由管理系统中的专业信息支持人员转变为决策者与合作伙伴,新的职责与角色要求财会人员更多地了解企业各个方面,如制造过程、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竞争对手以及供应链等,以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为内部顾客提供有关他们应该作什么及将会怎样的服务,而不能只反映是什么或过去怎样。他们的工作精力将更少地用于信息报告,更多地用于计划与分析,并且将更加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以“目标成本”为起点和核心,深入挖潜增效

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在于管理会计既注重对成本的“数量管理”,也注重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追踪分析,能够从源头上寻找到产生差异的数额及原因,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因此,在对企业成本进行目标管理时,首先要把成本管理的每一项目深入明晰地落实到每一个具体作业环节上;其次,对每一生产环节的标准成本制订,应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3、全方位进行成本控制

(1)充分运用量本利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现代管理会计所用的方法,从动态上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现金流动,及时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2)认真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将企业成本控制与责任部门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责任会计制度的最大优点,就是将企业日常工作分权管理,使高层管理人员集中精力抓长远,各层管理人员在权限内,放开手脚搞管理,并通过绩效考核,发挥激励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其一,科学地制订责任目标成本,分解成本指标。产品成本目标的确定,可以根据同行业先进水平确定,也可采取市场法来计算,即“售价—目标利润—税金费用”,并将产品质量、生产费用及数量、结构指标按照一般独立生产经营企业的常用方法逐级分解。其二,建立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利润中心、费用中心、结算中心、投资中心)建立后,还应对内部转移计价方法、折旧提取方法、费用摊销期限、存货计价方法、资金成本计算、责任中心绩效会计报表等作出规定。

其三,建立责任会计账薄,确定责任主体。为了及时准确反映各责任单位或个别工作效率,在会计账薄及记账凭证上增设责任单位一栏。根据管理会计的要求,企业可以对“原辅材料”按实际采购量的目标成本记账。而对“生产成本”、“产品成本”则按计划(或标准)数量的目标成本进行记账。对于制造费用和企业管理费用,由于它们也存在差异,相应还应增设“费用数量差异”和“费用效率差异”明细科目。

其四,定期报告,兑现奖罚。管理会计报告可以设计产品成本会计、责任单位成果计算报表、责任单位收支报表、责任中心绩效考评报告等专用表格,上面应记载目标数、实际数和差异数,这些报表既要与对外报表保持有机联系和对应关系,也要满足反映各责任单位经营管理的要求财务部门集中核算或平行汇总这些报表,以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报表体系。会计人员应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差异数,计算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程度,做出奖罚评价意见报送单位高层主管人。

参考文献:

篇7: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

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部分):

第一章 水利信息化服务概述 第一节水利信息化服务定义

第二节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历程 第三节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发展概况 第四节水利信息化服务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水利信息化服务产业链模型分析

第二章2009-2013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2009-2013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

二、工业形势

三、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节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一、国家“十二五”产业政策

二、其他相关政策

三、出口关税政策

第三节2009-2013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二、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三章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生产现状分析 第一节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总体规模 第一节水利信息化服务产能概况

一、2009-2012年产能分析

二、2013-2018年产能预测

第三节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容量概况

一、2009-2012年市场容量分析

二、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

三、2013-2018年市场容量预测

第四节水利信息化服务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五节水利信息化服务产业供需情况

第四章 水利信息化服务国内产品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国内产品2009-2012年价格回顾 第二节国内产品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国内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2013-2018年国内产品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第五章2011-2013年我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我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一、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二、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需求市场现状

三、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需求层次分析

四、我国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走向分析 第二节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技术分析

一、2011-2013年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技术变化特点

二、2011-2013年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市场的新技术

三、2011-2013年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第三节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国内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市场的三大瓶颈

三、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市场遭遇的规模难题 第四节对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的分析及思考

一、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特点

二、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分析

三、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变化的方向

四、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五、对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的思考

第六章2011-2013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二节2011-2013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三节2011-2013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第七章 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水利信息化服务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我国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竞争趋势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二、2013-2018年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三、2013-2018年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八章 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2011-2013年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1-2013年总体投资结构

二、2011-2013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1-2013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1-2013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第二节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水利信息化服务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水利信息化服务模式

三、2013年水利信息化服务投资机会

四、2013年水利信息化服务投资新方向 第三节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金融危机下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的发展前景

二、2013年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

第九章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未来水利信息化服务发展分析

二、未来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三、总体行业“十二五”整体规划及预测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一、产品差异化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二、渠道重心下沉

第十章 水利信息化服务上游原材料供应状况分析 第一节主要原材料

第二节主要原材料2008-2012年价格及供应情况

第三节2013-2018年主要原材料未来价格及供应情况预测

第十一章 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上下游行业分析 第一节上游行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行业新动态及其对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的影响

四、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的意义 第二节下游行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市场现状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四、行业新动态及其对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的影响

五、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的意义

第十二章2013-2018年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当前水利信息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水利信息化服务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一、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发展方向分析

二、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规模

三、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

三、技术风险分析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

五、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

第十三章 水利信息化服务国内重点生产厂家分析 第一节A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二节B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三节C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四节D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五节E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六节F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十四章 水利信息化服务地区销售分析

第一节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区域销售市场结构变化 第二节水利信息化服务“东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东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东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东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三节水利信息化服务“华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华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华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华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四节水利信息化服务“中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中南地区销售规模

二、中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中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五节水利信息化服务“华东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华东地区销售规模

二、华东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华东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六节水利信息化服务“西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西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西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第十五章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一、水利信息化服务投资策略

二、水利信息化服务投资筹划策略

三、2013年水利信息化服务品牌竞争战略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品牌建设策略

一、水利信息化服务的规划

二、水利信息化服务的建设

三、水利信息化服务业成功之道

第十六章 市场指标预测及行业项目投资建议

第一节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节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投资机会

第三节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投资趋势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四节项目投资建议

一、行业投资环境考察

二、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产品投资方向建议

四、中金企信项目投资建议

1、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2、项目投资注意事项

3、生产开发注意事项

4、销售注意事项

第十七章 水利信息化服务企业制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分析

一、“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背景意义 第一节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第二节企业强做大做的需要 第三节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原则 第一节科学性 第二节实践性 第三节前瞻性 第四节创新性 第五节全面性 第六节动态性

三、“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依据 第一节国家产业政策 第二节行业发展规律 第三节企业资源与能力 第四节可预期的战略定位

图表......网 址:

篇8: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 缺乏主体意识

从企业自身来看, 企业信息化建设, 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 是解决当前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 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随着体制改革, 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 企业已经深切地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 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但是, 在实际操作方面, 缺乏主体意识, 各个企业的重视程度相差却很大。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 还不能系统地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知识, 没有建立起信息管理不可缺少的意识, 仍愿意停留在原来的管理及销售模式中, 不能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

(二) 需求分析不够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源头, 这个源头直接决定了整个信息化项目的工作量。由于企业领导人工作繁忙, 且对信息化的实施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等知识又缺乏足够的了解, 难以清晰地描述企业需求, 企业经营者与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对管理信息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都不明确, 由此产生双方的配合难以默契, 势必造成需求界定不清晰, 开发盲目。故导致从一开始就留下隐患, 等到发现需求不清晰引发大量返工的时候, 为时已晚, 不是项目拖期就是严重超出预算。

(三) 应用偏离全局性

我国信息化建设在基础应用方面的普及面比较广, 但是在重大信息工程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具体说来, 很多企业就某一方面, 譬如财务、库存等方面的应用比较广, 而另一方面, 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信息系统应用基本上是空白, 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 两头小的格局。这就导致信息系统只能片面地解决某一管理环节或局部的问题, 而不是从整个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系统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果开发出来的软件模块之间互不兼容, 无法实现系统的统一和衔接, 造成整个企业的信息网络平台和各节点间无法实现信息畅通, 企业的所有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

(四) 相关软件市场建设滞后

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价格普遍较高, 对环境要求也高, 超出相当数量中小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基础环境。且市场上大部分管理软件都是通用的, 软件商为企业量身定制的能力较弱, 其服务与企业的要求也有较大差距, 软件商“以我为主”的服务理念使企业需要的更全面、更完善的服务未能得到较好的满足。而软件开发人才和应用人才的缺乏更使软件市场建设呈现滞后状态。

(五)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较高

现阶段,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较为突出。原因之一是, 我国IT厂商主要提供PC机、显示器、终端等产品, 能够提供给企业从售前的咨询, 到方案的实施, 直至售后的运营维护、系统化设计、一条龙服务的IT厂商少之又少。原因之二是软件开发、服务上的问题也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提高。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内管理软件企业, 基本上都是基于微软系统之上开发产品, 其开发的产品要随着微软产品的更新而更新;有些软件企业本身不规范, 由于其软件设计人员的流失而造成无法完成用户系统的更新和维护, 迫使这些企业重新更换系统。另外, 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实施完成之后, 要随着市场变化等原因对系统进行调整, 这些都需要企业支付相当数量的维护、更新等费用。较高的企业信息化成本, 使一些资金并不雄厚的中小企业望而兴叹、驻足不前。

二、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 加强宣传动员, 尽快提高认识

通过多种形式, 深入宣传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宣传国家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方针政策, 营造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社会环境。要让企业领导层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 可使企业迅速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管理现代化, 转换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有效降低成本, 加快技术进步, 增强市场竞争力, 提高经济效益。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网络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 企业要想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取胜, 必须实现信息化。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二) 切实建设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1. 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改进的过程, 因此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成员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项目决策时, 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 分析需求, 明确目标, 细心听取多方意见, 从而增加决策透明度,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2. 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 落实企业信息化建

设资金。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 并且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因此,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 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 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 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 使资金落实到位,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3. 扎实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需要足够的基础支持, 企业就必须强化基础管理工作, 包括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 计量管理等, 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

(三)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

企业信息化中所采用的模式或系统都是人机统一的系统, 它需要既精通信息技术, 也知晓管理知识的综合性的信息人才。开发者在实施硬件、网络、软件安装调试的同时, 要为企业培养熟练操作和具有一般系统维护知识的技术力量, 其中包括各个岗位的熟练操作员、系统硬件网络简单故障维护人员, 以及熟悉本企业实际业务、具有相应文化知识的信息数据管理分析人员等。另外, 企业还应积极完善其人才机制, 一方面通过开展内部培训、社会公开招聘以及与高校、科研单位协作, 引进和培养信息化人才, 另一方面, 还要在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等方面多做文章。

(四) 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达国家经验证明: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 并通过组织企业管理者参加先进管理系统的培训、宣传推广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信息化示范工程的建设等各种方式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直接倡导和推动, 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政府还可通过行政影响, 整合资源、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并积极扶持高水平的咨询机构,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 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从主体意识、需求分析、应用、相关软件市场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从加强宣传动员, 尽快提高认识、切实建设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资源,主体意识,需求分析,信息化建设成本

参考文献

[1]邹洪芬.对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6) .

[2]曾佑新.企业信息化管理[M].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下一篇:中秋节高速收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