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体系

2024-04-22

企业信息化建设体系(精选6篇)

篇1:企业信息化建设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信息化应用与探索

内部控制体系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信息化已经深入到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并成为企业未来财务管理的重点发展方向。但由于社会市场中存在着一系列不稳定因素,以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信息化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笔者所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信息化为例,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信息化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析。

关键词:内部控制 信息化 应用 体系建设

一、企业背景概述

自2012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启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以来,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其下属中国北方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化集团)的子公司,积极参与了北化集团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的内部控制领导组,财务金融部为常设办公室。2013年下发了《公司内部控制实施方案》,编制了《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及系列管理制度。

公司内控建设的基本目标是:让每一个有风险的地方都有内控制度,让每一个内控制度都有规范的流程,让每一个流程都能有效运行。

公司内控制度的设计规划是:以公司内控制度为设计中心,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一套组织结构、岗位责任制、规章制度、具体业务处理程序与控制方法、管理报告制度、会计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内控体系,从而打造规范化、高效化、信息化的特色精益公司。

具体设计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层次,在公司的供、产、销全过程中全部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全价值链精益管理事前控制体系;第二层次,在常规的会计核算基础上,对公司的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全价值链精益管理事中控制体系;第三层次,以已有的稽核、内部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委员会,对内控制度的执行进行日常和定期专项监督检查,建立以“控”为主的全价值链精益管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内控手册》下发后,由于内容较多共计500页,涉及6个章节,130个流程图,且《内控制度汇编手册》为另外一本书,查阅时非常不便。面对这种情况,公司内控办公室于2014年4月至9月,组织相关人员应用信息化系统,创新性地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将《内控手册》进行信息化处理,并投入了公司OA网运行。在2014年兵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验收时获得较好评价。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公司内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与大家共同探讨与分享工作经验。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信息化应用的做法

(1)以“第四章――控制活动”为引领,将《内控手册》中22个业务模块及其所属130个流程图排列为一张图表,流程图详见图表。

第一,首先按照内控环境类、财务相关类、业务类对22个业务模块进行流程梳理,形成以组织架构为起点的三条主干流程链,标注流程运行主线,形成主干模块闭环流程链。

第二,将22个业务模块下的130个流程图名称,按照主次流程依次排序,形成22个业务内部流程次干线,形成主要模块内部流程链。

第三,将《内控手册》“第四章――控制活动”中,流程图涉及的所有流程说明、流程图及风险矩阵链接入流程图名称下面。

第四,将《手册》其他五个章节的内容,全部链接入“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部控制流程图”名称下面。至此《内控手册》内容全部链接入内。

(2)将《内控手册》与《内控制度汇编手册》合二为一,实现了两者的协同管理(流程图内容略)。继续在130个内部控制流程图名称下面链接入《内控制度汇编手册》中的相关制度,保证了流程与制度的一致性。

(3)为明确执行责任人,以组织架构为起点,制定了内部责任人网络图(流程图内容略)。公司以组织架构为起点,将公司组织架构图链接入内,并在每个单位名称下链接了从分公司到分厂、到工段、再到班组的内控责任人名单,以落实人员力量,明确员工内控管理职责,有序组织开展各项内控具体工作。

(4)信息化建设完成后,2014年9月投入公司OA网中,输入网址,即可查阅。

三、成效

(1)查阅非常便捷。员工在执行制度时,可直接查阅制度及相关流程图,既方便,又提高了执行效果。

(2)直接暴露出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好的制度不仅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内控流程设计的保障。对于流动性强的内控制度,如果只是从原则性、大致性、方向性方面体现出来,我们很难设计流程。同时在执行中,可以及时发现交叉、重叠及孤立部分,有待我们持续推进,系统规划,形成制度体系,提高内控建设水平。

(3)容易发现内控流程的设计缺陷。流程设计过于繁琐,或关键控制点设计的不在点儿上,造成制度执行管得太严太细或形同虚设,均需要我们对制度和流程进行进一步优化。

(4)便于《内控手册》内容的修订。可以根据制度及流程的修订和完善,不断链接入信息化建设中,而不需要再对《内控手册》进行修改和完善。否则,工作量太大。比如2014年内控评价整改中涉及到的四个流程设计缺陷,可以在整改完成后链接入内。再者2015年公司修订了招待费、公务用车、差旅费、报销管理、大额资金管理办法等16项制度,新制定了融资管理、外部交流干部等12项制度。随着制度及相关流程的补充修订,公司将在信息系统中逐步完善,使内控体系信息化内容新颖,与时俱进。

四、流程执行案例

以前公司的废旧物资处置权在基层单位。2013年12月,公司下发了《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规定由物资中心统一处置,监察、审计、质量、技术和财务部门进行内控监督。

2014年2月,有一家分公司提出废旧物资处置申请,公司5家监督部门进行了现场检查、拍照,参加了价比三家会议,最后在联签表上签字,认真按照流程,完成了第一笔废旧物资处置。当时笔者所在公司的评价是,此项流程执行良好。随着流程的参与,我们发现,废旧物资处置制度中重点关注了“价格”控制,流程中缺少了“称重”环节。随即建议,增加了对“称重”及其记录的监督。此时我们的流程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后来,又对废旧物资现场提出了精益管理要求,对其收入,也明确规定须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不允许冲减“生产成本”。随后,这项流程逐渐固定下来。

2014年9月,山西中立拍卖有限公司来公司恰谈业务,为了价钱更合理、公正,公司决定由拍卖公司拍卖废旧物资。2015年4月10日我们来到了山西拍卖会场。令人惊喜的是,公司废不锈钢边角料底价6580元/吨,卖到了7920元/吨(网上询价7500元/吨);废铝边角料低价8500元/吨,卖到了9900元/吨(网上询价9500元),创造了比以往更高的价值。

针对以上业务,笔者所在公司对流程进行了两次修改、完善,将改进后的流程,重新设计链接入信息系统中,时刻保持了内控流程、制度与实际相吻合。

五、一点体会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只有从制度建设,到流程设计、流程执行、流程优化,再到制度完善,循环往复,持续改善,不断升华,才能对公司全价值链精益管理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

客户指标,因为指标设计是从SCOR模型学习而来的,要求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准时交货比率=准时交货次数/总交货次数×100%,而该数据可以借助生产流程过程中各单位的交付记录进行获取。客户的抱怨率=抱怨次数/总交易次数×100%,该数据能够借助相关机构对成员单位的调查获得,原因是后面环节的企业是前面的客户,该项数据具有很好的针对性。中间产品的数量还存在着一定的柔性,数量柔性是指企业能够满足的需求同实际总需求的比值,公式为:数量柔性=实际产量/下面环节的总需求量。响应速度企业对于需求的反应速度。公式为:响应速度=每次响应时间之和/响应次数。在客户的相关指标数据的基础之上,重点控制生产流程,能够设计对应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成员单位有各个职能部门统一调查得来,参照考核的周期以及相关制度进行实际的操作。

学习成长指标,该指标设置较之其他指标相对简单,关键人力流失程度=流失人数/人力资源总人数;组织员工培训率=(参与培训人数×人均培训时间)/(总人数×培训时间),具体什么时间进行培训,培训多久企业内部都可以自行决定,也可以由总部根据具体情况统一制定;企业设备以及技术改造更新情况,公式为:设备技术改造率=设备技术改造费用总额/固定资产总额;新产品开发率=新产品种类数目/产品种类总数目。这些数据都是能够从相关机构的考核中拿到。

绩效考核是企业内部生产流程的监督考核措施,有利于推进集团的发展战略。对于集团考核管理而言,考核对象之间是没有任何差别的,都是流程上的一个单位。就考核目的而言,企业实施绩效考核是为防止控制出现偏差,或者出现成员之间的对比,所以设置指标权重,这样对各单位都较为公平。权重也是集团战略管理的一个手段,能够随时按照具体环境做出调整,数据的真实可以很好地促进考核结果的公平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王珍.企业集团科研院所组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0):47+87.[2]文英.企业预算管理指标体系设计与绩效考核研究――以DM集团公司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134-137.[3]温冬芬,李旭升,陈玲,车仲春.EVA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与实施――设计、施工及勘探开发类单位EVA体系的建立[J].会计之友,2013,(29):64-68.

篇2:企业信息化建设体系

一、发展情况近年来,我省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按照“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加强应用、逐步推进”的要求,加强政策指导,增加资金投入,促进社会化协作,提高应用水平,取得明显成效。

(一)职能作用不断增强。组织实施了《XXX省中小企业 非公有制企业统计报表制度》和对30个重点县区、250家规模企业经营状况的定期统计调查制度,为掌握经济运行动态、分析情况和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建成开通了XXX省中小企业网、中国中小企业XXX省网、XXX省中小企业远程教育创业培训网等省级服务平台和4个市级、37个县区级中小企业网站或网页。在加快信息交流、推进政务公开、提供网上办事、宣传政策法规、展示发展成就、组织创业辅导、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市场开发等方 1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信息装备不断改善。省、市、县三级主管部门计算机普及率分别超过70%、50%和30%,重要信息和统计信息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处理和网络传输,办事效率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四)信息服务深度拓展。已有6000家中小企业进入全省中小企业数据库网上查询系统,免费向社会开放。联合邮政部门全面推广直邮营销“一对一”信息服务,帮助4000多家小企业成功建立起新的销售渠道,有效解决了市场开发难问题。

(五)应用水平逐步提高。许多规模企业通过在关键工艺和经营流程中采用数控装备和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使市场机会提高了50%,商品周转率提高了35%,精深加工、研发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新型电子元件、网络服务、软件开发、咨询、文化娱乐业等成为中小企业新的增长点。

二、存在问题 我省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是统计体系和经济运行监测机制不健全,基层信息装备陈旧、缺乏,统计人员不稳定,信息采集不规范、速度慢、覆盖面小、针对性不强;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市区和多数县区主管部门的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建设进展缓慢,信息“孤岛”普遍,影响了公共服务效能;对省内的信息化优势资源引导、整合力度不够,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服务平台还没有建立起来,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三、指导思想 2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趋势和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按照《X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XXX省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完善促进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组织机制和工作重点。以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和推动全民创业、催生小企业、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以各级主管部门、企业单位为载体,以互联网和政务网为依托,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加快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基本建成体系完善、运转协调、权威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的区域、行业、产品信息化水平,在加快我省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原则: ——统筹规划、小步快走。要客观分析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水平,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阶段目标,使信息服务体系、区域行业及企业信息化建设各有侧重、协调发展。要突出重点,示范先行,分步实施,加快速度,提高质量。——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要加强政策指导,提供制度保障,创造发展环境,搭建互动平台,使信息资源、技术和产品尽快转化为中小企业的生产力,实现多赢发展。——需求主导、普及深化。要从关键环节和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尊重规律,注重实效,走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道路。按照不同层次和对象,在普及基础上不断深化和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3

——公益服务、市场推动。要加快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公共管理方式的转变。支持和鼓励社会优势资源,在承担公益性责任的同时,主要通过市场化、商业化模式参与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优配资源、协同共享。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和推动各类信息化主体加大资金投入,突出发展重点,坚持先进实用,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整合信息化资源,推动信息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的互动,实现最佳配置和结合。——立足创新、保障安全。要通过推广先进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科技、管理和制度创新。建立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积极防御,综合防范,保证安全稳定运行。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从现在起到2012年,我省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全省信息联网。基本建成省、市、县三级主管部门和省级以上开发区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网站。加快建设省级中小企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创业培训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乡以上各级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之间的信息网络联通。XXX省中小企业促进局门户网站、中国中小企业XXX省网、XXX省中小企业远程创业培训网要继续完善技术保障体系,进一步优化栏目、增强功能,扩大容量、提高质量,努力发展成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省级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省级主站、4

各级分站要与省内的主要电子商务网站、规模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的网站建立链接,加快网络资源整合和信息开发利用,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突出特色、互为补充,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善、交流迅捷的全省中小企业网络体系。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依托各级网站、商务网站建立企业网站(网页),使规模以上企业的建站(网站、网页)率达到80%以上。

(二)加快信息资源开发,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基本建成省级中小企业数据库和网上查询服务系统。全省所有法人中小企业单位和规模较大个体经营户的名称、地址、电话、邮编、产品、规模、技术能力等可公开的基本信息要实现网上快速查询。开发XXX省中小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分级建立我省中小企业的产业资源、招商引资、就业招聘、政策法规、信用档案、人力资源、融资担保、项目申报、技术专利和产权交易等子数据库系统并向社会公众开放,为群众创业和兴办企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扩大我省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交流与合作发展。要以网站信息、直邮营销、网络贸易等为着力点,进一步创新信息服务方式、丰富信息服务内容、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推动信息入企,促进全民创业,切实解决好中小企业的市场开发难问题。充分发挥邮政、通讯等资源优势,以及大专院校、网络运营商、软硬件提供商、IT技术服务商等重要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针对性强、成本低、效益高的各种信息服务。要建立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信息服务企业、中小企业之间多渠道的信息化交流合作平台,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和市场开发提供咨询规划和解决方案,提供各种公共性、5

公益性、商业性服务,使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与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降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成本和市场开发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基本建成省级机关信息化办公系统。支持和推动各市区主管部门、省级以上开发区企业管理部门尽快实现主要办公流程的网络化、无纸化,支持和推动县级主管部门加快普及信息装备,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支持和推动乡(镇、街道办)级主管部门逐步实现统计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和网络传输。按照全省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求,加快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开发和启用全省远程教育、远程会议、移动办公系统和网上办事系统,不断提升机关办公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加大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完善各级主管部门机关局域网。优先支持发展社会公众关注度高、社会经济影响较大、业务流程相对稳定、信息量集中、时效性强以及各级主管部门之间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等电子政务项目,使各级主管部门的工作得到有效协作,降低行政成本,优化政务流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加快统计体系建设,完善运行监测机制。基本建成全省中小企业统计体系。坚持依法统计,切实发挥统计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其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为促进发展服务。联合统计部门建立完善全省中小企业统计制度,逐步优化、简化统计指标,建立完善省、市、县、乡和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小企业定期统计、运行监测、评估发布制度,建立完善基层统计台帐,加强统 6

计检查和统计考核,确保统计覆盖面,提高统计质量。加快统计信息化,开发XXX省中小企业统计报表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系统,逐步改善各级统计装备,实现乡(镇、街道办事处)以上各级主管部门日常统计的计算机处理,实现对全省所有法人中小企业主要统计数据的网上直报、网上汇总和网上发布。加强对区域经济、重点行业、规模企业、主要产品、市场情况的调查、监测和分析,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加大统计培训力度,全面施行持证上岗,稳定统计队伍。

(五)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增强市场竞争力。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重点培育和支持100户地区行业的龙头企业和信息化应用重点企业在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主要领域实现信息化,1000户规模企业在关键流程实现信息化,10000户管理基础好、发展潜力大、产品有市场的成长型、科技型企业在重点环节实现信息化;引导100000户小企业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上网、电子商务等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建站和外包服务建站,加盟省内实力强、专业化和有影响力的商务网站,开展互利合作。鼓励和支持省内主要的电子商务网站、信息技术和产品服务商,研发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贸易平台等电子商务系统,帮助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风险和安全快捷的进入国内外市场。鼓励和支持区域行业的龙头企业、规模企业根据经营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以技术开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为核心,支持客户链、供应链、制造链和研发链的综合资源管理系 7

统,发展直接面向消费层的电子商务系统。——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提高应用水平。引导和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网等信息库,发展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与农户的信息联网与反馈系统,提高产业协作和精深加工水平。鼓励和支持采掘、建筑、房地产、物流、旅游服务等企业发展完善网络化、远程控制、安全监控、物流配送等系统,提高经营效率,保证安全质量。鼓励和支持装备制造、建材、能源化工、医药、纺织服装等积极采用和发展完善综合资源管理系统,提高关键工艺、主要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支持和推动规模企业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研发生产管理一体化。使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产品信息技术含量、设计生产过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普遍提高,应用成本不断降低,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信息产业。引导和推动为大企业配套的新型电子元件和网络服务、软件开发、文化娱乐、咨询业等中小企业提升档次、扩大规模、发展品牌经营。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研究机构、专家等开展协作,针对不同领域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外包服务产品和开发应用软件、支撑软件、嵌入式软件、中间件等产品,提高信息化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推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带动全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工作措施 8

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实现主要任务目标。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把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作为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和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措施责任,加强工作考核,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好落实。省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扶持政策。通过召开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座谈会、现场会、推介会、培训会等多种方式,聚集良策,研究问题,部署工作,推动全局,形成促进中小企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统筹规划,明确目标。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出发,结合不同行业特点,组织制定本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或实施意见,并积极争取将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重点工作纳入本地区信息化总体发展规划或重点建设项目。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各区域、行业和规模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发展需求,按照先易后难、先部分后系统,自身建设与企业发展并重的方针,实行分类指导,抓好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力求实效,加快推进。要将是否实行信息化作为政府对企业发展项目扶持的重要条件之一,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

(三)增加投入,突出重点。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企业多渠道筹资、9

多方投入,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基金)每年要安排一定规模用于公共服务信息服务体系和重点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省级以上开发区企业管理部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示范区)也要形成扶持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机制。各设区市、县(市、区)应视财力情况逐步增加对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财政无偿投入、贴息等方式,引导和推动网络运营商、IT服务商加大研发和投入,引导和推动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和企业资金投向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项目。

(四)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发挥政策推动作用,积极引导优势资源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对接,充分发挥服务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的重要作用,通过市场化运做,联合解决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中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促使信息技术向应用领域迅速转化。鼓励和支持融资、咨询、培训、认证等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参与信息化配套服务。发挥专家在信息化中的专业优势,跟踪最新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指导。

(五)加强培训,宣传推动。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及时总结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中的典型经验,充分利用新闻宣传、经验上网、现场培训、交流会等形式,大力推广先进经验,加强对主管部门、企业领导及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及网络基础知识的技能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快信息化工作步伐。要将信息化培训纳入全省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有计划地组织开 10

展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资格认证和上岗制度,鼓励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配备信息化专门人才,并将其纳入科研、工程、技术等中高级人才管理。

篇3:企业信息化建设体系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是各自建设分散信息系统的分散建设阶段, 第二是统一建设全局性信息系统的集中建设阶段, 第三是持续提升和集成应用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 第四是形成信息共享服务能力的智能应用阶段。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从集中建设向集成应用跨越的关键时期, 信息化工作在满足企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集成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现阶段炼化行业各企业要明确信息化建设阶段的方向和建设重点, 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为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 使信息化建设内容更好地支撑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模式, 需要建立信息化建设评价标准体系。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1.在信息管理方面, 结合信息化发展需要, 逐步形成完善的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2.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 梳理以ERP、MES为核心的若干信息系统, 建立一个跨业务领域、全范围的经营管理平台, 全面支撑企业发展战略。

3.在基础设施完善方面, 合理规划和安排各项信息化基础设施, 使之形成良好的IT环境, 让各种业务解决方案、应用系统和数据能不受约束地以其为载体实现有效配合。

4.在信息化组织和队伍方面, 完善信息化组织与管理, 培养一批行业技术的带头人, 科研开发的骨干中坚力量。

三、评价标准体系建立方法论

“IT价值战略”是进行信息化规划的方法论框架之一, 已经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中有成功应用实践。它强调更加面向业务, 特别是以产生价值的业务点和业务机会作为驱动, 包括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可能创造的新价值的业务领域, 并进行对业务的层层分析, 通过识别、优先级判断等方法, 进行信息化资源的测算与计划制定。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在埃森哲成熟的“IT价值战略”方法论指导下进行, 结合企业的特点制定信息化建设评价标准工作内容和评价方法, 确保评标标准体系的先进性、全面性、集成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合规性。

四、评价标准体系内涵

采用埃森哲成熟的“IT价值战略”方法论, 建立的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标准体系覆盖信息管理、应用管理系统、基础设施、信息化人才建设、矿区业务管理五大类, 以及备选项目实施计划和投资分析。评价标准体系反应“一个工程”、“五个方面”、“两个平台”、“三个基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形象, 结合业务战略目标和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任务具体目标:以“一个集成”、“五个重点项目”、“两个深化应用 (ERP、MES深化应用) ”和“两个加强 (加强信息技术能力建设, 加强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目标为主线, 建成全面覆盖和支撑企业业务的信息集成系统。

引进ITIL等先进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方法、规范和工具, 建立高水平的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三级体系, 支撑信息系统不间断稳定运行。提出炼化行业的信息化对标分析指标, 根据设计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从基本指标与效能指标两个方面与国内外领先炼化企业进行对标分析。紧密结合企业业务发展战略, 面向业务和应用, 建设决策支持集成系统和专业知识集成系统的综合集成信息系统平台, 纵向集成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执行和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功能和流程, 横向集成企业生产增值链上的原材料采购、原材料储运、炼油化工生产、产品销售等业务信息。

五、应用与效果

评价标准体系确定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和总体思路, 提出了信息化建设重点任务和主要内容, 能够满足企业业务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炼化企业在成功实施评价标准体系的信息技术项目之后, 将满足企业“信息共享、上下贯通、业务联动、各方协同、模型决策、智能运行”的管理业务需求;不断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运行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治理与管控能力, 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IT服务;逐步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 操作运行数字化, 业务协同集成化, 综合展示可视化, 业务架构模型化, 决策支持智能化的建设目标。信息化建设评价标准体系为创建炼化行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标杆企业制定了路线图。

摘要:炼化企业在各期发展规划指导下已经完成经营管理、生产执行和管理、过程控制等一系列信息化项目建设, 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埃森哲的“IT价值战略”以业务价值最大化为导向, 对信息技术可能创造新价值的业务领域进行分解, 建立了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标准体系。评价标准体系从信息管理、应用管理系统、基础设施、信息化人才建设、矿区业务管理五个方面阐述“一个工程”、“五个方面”、“两个平台”、“三个基础”中长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形象, 确定信息化建设任务具体目标。

篇4:企业信息化建设体系

摘要:本文从企业信息化的定义、军工企业信息化特点和标准体系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谈起,依据军工单位信息化组成的情况,描述军工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所涵盖的六个子系统,并着重对信息安全标准系统进行论述,使军工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标准建设内容和重点上得到进一步的明确。

关键词:军工企业 信息化 标准体系

1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在企业范围内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辅助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手段,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种信息的控制和管理,使企业经营过程对有价值信息感知、筛选和使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降低管理、运营等成本。

1.1 信息化水平

运用评价体系分析企业信息化发展,将企业信息化水平分为三个层次:①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管理等软件工具,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生产、研制和行政管理等过程进行辅助,提高原有的工作效率;②实施一些计算机系统软件,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化水平;③使用互联网作为基本工具,通过统一门户网站等方式实现电子商务(在特定类型的企业中,不适合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1.2 信息标准化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中,信息化标准体系参与信息产品的研制、信息技术开发、信息系统建设以及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管理的全过程。

1.3 信息化体系

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对企业信息化重要组成的形成过程有指导和手册性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建设、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品研制、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到纲领性作用,并且是技术依据和标准的提供来源,至关重要。

1.4 信息化系统

信息化系统组成要素较多,企业信息系统规模和需求是较为典型的基础信息系统,涵盖了一般信息系统根本的六个要素:物理平台、网络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平台、系统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

1.5 信息化体系组成

根据企业信息化系统组成分析,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涵盖的标准既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运维管理过程和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使用和遵循的标准汇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应用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

2 军工企业信息化

我国的军工企业与国外的同类企业不同,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国外的军事装备制造公司,比较著名的美国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他们的军品生产研制比重较大,但他们更多的还是民用产品,而国内的军工企业以大的军工集团的形式存在,近年来较少部分非核心军事装备、保障装备开始在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中研制生产。

2.1 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

信息技术包括感测与识别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信息施用技术又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术语标准;识别卡标准;存储媒体标准又包括光盘、磁带、磁盘等介质标准;软件与软件工程标准;设备标准;字符编码标准。

2.2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从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目录、存储和服务等环节入手,适用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测评、运行与维护。其标准主要包括:数据元标准;元数据标准;信息分类及编码标准;业务文档/媒体格式标准;数据库标准;描述技术标准;目录服务标准;Web服务标准。

2.3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是信息系统基础建设的依据,在基础建设的全过程中适用,这个标准体系是一个年轻的,快速发展的标准分类,国际上有主流的美国标准TIA/EIA和国际标准ISO/IEC标准两大体系,国内也有相应标准制定组织。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按公用标准和实际使用特性划分如下:

①共用标准:线缆标准、网络结构标准、配套设施标准。②IP网标准:TCP/IP标准,总体标准、协议标准以及MPLS、VPN、IPv6等。协议标准涉及接入层的Ethernet、FR、ATM、PPP/SDH、WDM,包括网络层的ARP、RARP、IP、ICMP、IGMP、IGP、EGP、PIM、IPsec等标准,传输层的TCP、UDP标准,应用层的FTP、SMTP、MIME、HTTP、SNMP、DNS、TELNET、RTP、RSVP、HTML、XML标准等,IPv6标准体系包括IPv6规范、地址寻址、逐跳选项、组播、MTU路径发现、报头压缩、建隧道传送数据包、域名系统、路由、邻居发现、自动配置、程序接口、映射、移动性、基于不同介质的IPv6、管理信息库、演进机制以及设备与测试标准等。③以太网标准:以太网技术是目前局域网和城域网的主流技术,万兆以太网技术可能把该技术扩展到广域网应用领域。④移动网标准:移动通信标准体系包括GSM/GPRS、CDMA、WCDMA、CAMA2000、TD-SCDMA、EDGE、TD-SCDMA、TD-LTE、LTE FDD、数字集群标准等。⑤其他实际使用还包括ATM网标准、FR网标准、电话网标准、传输网标准、接入网标准、卫星网标准、业务网标准和支撑网标准。

2.4 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信息安全标准是军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为重点考虑的方面,作为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行业单位,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的时候,都会以国家相关机关发布的标准为依据进行建设。

根据企业信息系统组成模型,分析企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构成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物理平台安全方面: 信息系统的综合布线标准、设备间及中心机房建设标准、电磁泄露发射防护建设标准,介质存放环境和介质销毁条件建设标准等;②网络平台安全方面:网络数据交换标准,远程数据传输防护标准,数据完整性要求等;③应用支撑平台安全方面:数据安全保障标准,包括存储设备、磁带、光盘标准等,安全数据库标准、病毒及恶意代码入侵防护标准、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和接入控制等标准;应用平台安全方面:应用平台既是企业经营活动所使用的各类应用系统,应用平台安全是指在网络模型应用层的安全问题,包括网页应用安全、邮件安全、信息传输安全等,这些问题的防护以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建设为根本,通过在建设中遵循和制定协议使用标准、信息加密技术标准、抗抵赖和电子签名、电子标签标准等,实现应用平台的安全防护;④安全支撑环境方面:与网络平台安全方面相类似,同时它是为物理层到应用层全局安全进行支撑的,应该包含信息系统建设相关安全内容的设计、运维管理方面的制度制定标准,这些一般以国家标准、国家保密标准的形式出现;⑤系统安全管理方面:系统安全管理这里指对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标准要求,《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BMB20-2007为主要依据,同时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具体制度,囊括运维管理的全过程。

2.5 应用标准体系

应用标准体系包括“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和“空间信息应用标准体系”三部分。

①电子政务方面:应用业务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②电子商务方面:术语、EDI参考模型等总体标准、业务操作标准、功能服务标准等。③空间信息应用:最为常见的是导航、地图服务、GPS卫星服务、北斗等这些内容,因为服务的主题不仅是企业,更多的是人,主题数量巨大,服务渠道众多,对标准的依赖程度较高,而随着空间技术,太空技术、海洋资源等未来重要领域的到来,对企业对这类标准的掌握、应用提出很高的要求。

2.6 管理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体系包括系统管理、网络管理、工程标准、验收与监理标准、测试与评估标准以及质量控制与认证标准等。

3 结束语

结合军工企业具体业务特殊性、符合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律,通过科学的方法、步骤形成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是指导军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纲领性的因素。进一步研究标准及信息化标准体系,对军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S].

[2]崔轩辉,何小松.信息化标准化体系研究初探[M].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

[3]汪勇,严红,李林峰.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J].现代情报,2006(02).

篇5:企业信息化建设体系

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打好基础

今年来,柳江县工商局随着信息化数据利用率的不断提高,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营造企业诚信良好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柳江县辖区企业100%已实现信用分类高效监管,执法人员均按照企业风险度和信用等级周期开展日常巡查工作,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有效提高柳江县企业诚信经营、守法经商意识。

一是落实制度规范化。为确保企业信用分类工作开展高效可行,柳江县工商局制定并执行了《柳江县工商局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试行办法》、《柳江县工商局关于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使企业数据采集、监管和服务等工作均做到准确、及时和有效,形成了基层执法人员日常监管工作制度化的新模式。

二是实现数据信息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柳江县工商局按照各负其责的原则开展企业信用数据采集工作,即登记人员负责注册信息录入,执法人员负责监管及数据录入,办公室人员负责信息公开服务,其它商标广告、消费投诉、奖惩等综合信息由相关内勤人员负责,将企业各类综合信息时实不断的录入红盾综合信息业务软件。通过业务软件的警示 功能,对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和预警警示,执法人员依据警示系统生成的待办事宜,开展相应监管和服务工作。

三是开展监管效能化。柳江县工商局依据企业经营状况、行业风险和是否重点经营区域等标准,通过红盾综合信息系统将辖区企业进行A、B、C、D等类别进行划分,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各工商所合理调配监管力量、划分监管网格,开展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检查行动,对企业市场准入、经营行为和市场退出实行全过程监管,执法人员能随时准确掌握企业信用状况的同时,充分实现对全县企业执行差别式的监管,有效提高监管提质增效。

四是评价结果社会化。通过对企业信用的定期综合评价,柳江县工商局依照《信息公开条例》,将企业评价结果及相关可公开项目,通过合法的渠道,向柳江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和相关政策奖励评价单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信息公开网站、工业园区等地加大公示力度,实现企业信用自律,提高企业诚信的意识。

据统计,截止2012年3月17日,柳江县共拥有企业2267家,其中,A类企业2217家、B类企业14家、C类企业24家,D类企业12家。今年,共向政府提交26户企业信用数据,其中3户为B类以下失信企业,直接影响给予表彰奖励的决定。此外,柳江县工商局经过清理2011企业经营行为,已对213户严重失信的D类企业,采取了吊销等行政 处罚措施、清退出市场,为构建柳江县社会诚信体系、净化企业经营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作者单位:柳江县工商局 作者及责任编辑:杨臣

签发领导:覃炳表 联系电话:07727212137

篇6:信息化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你们好!

首先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村对我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通过这次检查指导对我村在信息化体系建设方面做得不够的地方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下面我就我村的信息化体系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村全村占地面积近5.5平方公里,有29个自然村,54个村民小组。现有在籍农民1406户,4775人,还有 1000 多外来务工人员,实际居住人口超过了 5775万人。耕地面积3890亩。

我村工业基础一直较为薄弱,但全体村干部富民强村的步伐从没间断过,特别是为农民致富的信息化工程,我村一直把它放在重要的位臵。我村从 2006年就开始着手建设信息化网络体系,并认真按照中央、省、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强化农业信息服务,作为实现我村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措施来抓。现固定电话入户率有95%以上,具备宽带放号能力的40%以上,数字电视的接入95%以上。

通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现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我们以实现农民增收为最终目标,积极通过信息网站为农民提供实用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服务,对推动我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我村农业数字化、信息化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1、信息化体系建设做法。我们按照“农民的良师益友,农村干部的时尚帮手”的宗旨,为农民了解行情、参与交易、学习技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为政府与农民、市场与农民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同时我们还抽调专人,结合本村农业生产工作实际,建起站内信息关键词搜索系统,使浏览者十分便捷的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强化了信息网站的功能。

2.村党员干部现代教育终端接入点设施建设齐全,拥有用于远程教育的大型会议室一个,电脑、彩电、功放、音响各一台。并已在江苏省农村远程教育网建立了**村远程教育门户网站。网站具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内容、基层党建、本村概况、村务公开、特色农业、信息发布、政策答疑、沟通平台、联系方式等主要频道,并能链接农民信箱。配有专门的网站信息管理员,定时更新网站内容,发布重要本村动态信息。

3、信息的价值逐步显现。近两年来,我们举办了多期的“致福工程”电脑培训,这项“致力扶农、教农民上网、为农民造福”的民心工程已成为我村现代农民培训中的一个重点项目。我们通过向农民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推动我村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进程,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致福能力,促进建设学习型社会向农村延伸。信息的价值也逐步显现,农民通过上网了解各类政策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动态信息、供求信息、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业生产技术信息,内容覆盖了农业生产 的各个领域,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这些信息对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活动也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农民能从中获得先进的种养、加工和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咨询解决农业生产作业中的疑问,而这些正是以往传统方式所难以做到的。有一部分农业种销户利用这些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和农产品价格信息,及时调整种养结构,选择种养品种,选择销售地点,达到农产品效益的最大化。同时通过发布农产品信息或利用网上信息推销农产品,寻找销路,进行经济活动。

尽管这些网上经济活动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但其作用和影响正在不断扩大,农民已经开始感受到了网络给他们带来的知识和实惠,信息的价值也逐步受到广大农村生产经营者的重视和关注,现每天有近百多人次上网浏览、查找和发布各类信息。

当前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尽管我们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有了较大进展,但总的来讲,我们的信息化水平仍处在最初级阶段,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在网络建设上的科技力量比较缺乏,现在我们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员,以致对于一些脚本语言、程序编写和数据库的开发、利用等显得力不从心。二是信息的覆盖面依然不广,信息的传播也仅仅是局限在某一个层面,离真正实现信息到农民手中、全面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还有一段距离。三是信息采集面还不够广泛,信息资源库存量偏少,在我村虽有大批农业工作人员,但他们挖掘信息,提供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并不强,而且信息的质量也不高,从当前所提供的信息来看,大部分是一些“过去式”的信息,对市场有预测性和前瞻性的信息还很少,能全方位反映农业生产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高层次信息还很少。四是信息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其重要性还没有完全被人们充分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服务的价值未得到普遍认可。五是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足,致使我们在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上显的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此外我们的机构不明、职责不清,也严重的阻碍了我村农业信息化进程。

下步思路和措施 :

下步工作的初步思路是:以中央、省、市、区有关信息化建设要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强化为农民、农业、农村服务的宗旨意识,全面提升我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

具体措施为:

1、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前沿性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人、财、物的投入,而且涉及到思想观念、管理方式、以及工作习惯的变革,甚至涉及到利益的调整、重组和工作的协调。任何一个工作环节不到位,都会影响信息化的进程。只有领导班子的足够重视,才能形成上下一致、协调发展的局面,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网络信息化建设才能迅速发展。

2、资金投入进步到位。资金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当前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的情况下是一项高投入的 产业,因为网络建设要资金,系统的开发建设、运行维护、升级要资金,因此要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发展和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3、加强工作机制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在当前人们的认识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出台激励措施,以调动大家挖掘信息、采集信息的积极性,为我们信息网站的及时更新、不断充实信息资源库奠定基础。同样,信息员队伍建设也为我们全方位捕捉动态信息,开阔信息视野,提高信息质量做到“快、准、新”提供有力保障。

4、加强知识培训。推进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求我们懂得基础的网络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培训深度与广度。

5、加强借鉴、交流。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东西可模仿,各地各部门都是在摸索,为减少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应在交流学习和相互借鉴中逐步完善。

上一篇:擂鼓镇小学后勤食堂厨师安全责任书下一篇:当眼泪划过脸颊五年级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