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自闭症幼儿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论文

2024-04-30

对幼儿园自闭症幼儿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论文(精选9篇)

篇1:对幼儿园自闭症幼儿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论文

对幼儿园自闭症幼儿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论文

在幼儿园的幼儿当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那就是自闭症幼儿,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对于自闭症幼儿,教师要在幼儿园教学当中,就进行早期的心理治疗,利用心理学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能够帮助幼儿逐渐走出自闭,因此,根据自闭症幼儿的日常表现,从交际行为和情感沟通等方面进行心理教育。

幼儿产生自闭症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幼儿的心理理论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导致行为出现障碍,这是一种心理状态的认知,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对幼儿进行心理理论的指导,帮助其将心态转正。现如今,有许多的科研学者对自闭症患儿进行了心理学干预研究,主要是通过心理学的相关的理论对患儿进行教育,或者对其行为进行干预,帮助患儿纠正行为。

一、幼儿自闭症的日常表现

1.人际关系出现障碍

幼儿的自闭症情况就是产生孤独感,与群体不合,因此,缺少与他们交往或者沟通的能力。有许多的幼儿自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上述的特征,表现为对父母不亲近,当亲人对其呼唤的时候,没有反应,也不喜欢他人接触自己,当他人表现出要拥抱他的行为时,他会做出抵抗。同时,自闭症幼儿在一定的程度上,无法对亲人和陌生人做出清晰的划分,也不会主动地去接触其他幼儿,缺少交往技能,也不会与他人进行对视,这些都是自闭症的表现。从在交往的过程中会回避他人的视线这点看,自闭症幼儿看人一般不会用固定的眼光,看人时用斜视或者是余光等等。

2.言语发育受到损害

自闭症幼儿出现语言障碍的几率十分高,一旦受到损害那将是一种全面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1)常常表现出沉默,一般不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由于语言使用受限,能够表达的词汇十分的有限,更甚者终生都不会利用语言表达。(2)运用语言的能力受到损害,只有当他人与患儿交流的时候,必须回答的时候才会提出维护语,或者常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自言自语,也有幼儿在语言表达的时候词语运用不灵活,颠倒使用代词,使人不明白他所要表达的意思。(3)语言表达十分刻板,并且不断地重复,或者是模仿他人的语言行为。(4)说出的语句语调不一致,表现为节奏上的障碍。(5)受到自我刺激,常常发出尖叫声,发出他人完全听不懂的话。(6)除语言交流外,无法再使用其他性质的交流。

3.心理行为十分刻板

自闭症幼儿对于周边的环境有十分刻板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在环境内会进行重复的固定行为,利用特殊的动作来表现自己,这些都是他们显著的特点。幼儿对生活模式的要求也很高,每天必须要进行固定的生活,不仅是对生活环境的刻板要求,连同家居的摆放位置,每日的固定饭菜,以及移动时必须走固定的路线等等,若是环境一旦发生细小的改变,他都可能表现得十分焦虑,或是十分的愤怒。自闭症幼儿可以在自己的世界内专注地玩游戏,例如,不断地摆弄积木或者将一部电影反反复复地看许多遍。对于正常幼儿喜欢观看的动画片,患儿则表现的毫无兴趣。

4.智力和认知上的缺陷

自闭症幼儿与同龄的正常幼儿相比,反应力相对比较迟钝,只有少数的幼儿在智力发育上能够接上正常儿童的标准,但在某一个特殊的领域上,可能会超越正常同龄儿童做出较高的反应水平。例如,有些患儿对于机械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在这方面的记忆能力较强。还有患儿对于同龄儿童阅读较为困难的书籍能够毫不费力地阅读,虽说能够掌握更多的词汇,但是却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二、对幼儿进行心理干预策略

1.干预幼儿的非语言交际行为

语言表达能力正常的幼儿在开展语言学习之前一般都是利用非语言的手段来进行交流的,但是自闭症幼儿在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时候,常常使用那些十分原始的、常人无法理解的动作来进行沟通。因此,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将自闭症幼儿的这些行为定位为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力,满足其交流沟通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对自闭症幼儿进行训练的时候,要着重对其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培训,纠正他们的行为。例如,教导患儿在表达的.时候用摇头或者点头的姿势表达自己的需求,利用指点来表示自己想要什么或是想表达什么,或是做出其他的一些交际行为以达到象征性的作用。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对患儿的动作训练上,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帮助幼儿可以通过指示动作将自身与环境之间形成一种信息交换的过程,促进患儿发展认知能力。

2.共同注意能力训练

自闭症幼儿在共同注意上存在极大的问题,他并不能够充分地发现他人注视点的不同并做出调整,也不能同时地关注二者以上的事物。因此,在进行早期训练的时候,教师要时刻对自闭症幼儿的注意点进行关注,在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发出指令后,要帮助患儿进行注意力的引导,确认注意力的集中。首先要训练的内容就是让患儿对事物保持共同注意。例如,在大厅的中央放置一把椅子,让患儿共同注意,然后听从教师的指令,当教师下达“坐下”的指令后,就立马执行。

3.社会性情感的沟通训练

自闭症幼儿在社会性情感上存在缺陷,因此,社会交往才会显得十分困难,因此,在患儿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关系就十分的淡漠,极其容易对陌生人产生恐惧反应,面部表情十分的僵硬,动作机械化,因此,我们需要开展情感沟通训练,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帮助患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并且要不断地纠正他们的行为,避免其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总之,本文主要对如何对幼儿园自闭症幼儿进行心理教育进行研究,通过简要的分析找出帮助自闭症幼儿提高非语言交际能力以及共同注意能力、社会性情感沟通能力,希望对自闭症幼儿有所帮助。

篇2:对幼儿园自闭症幼儿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论文

二.案例叙述

情况分析:

宝宝的跟踪教育已半年了,孩子现在已能适应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教学活动中幼儿能安静地听讲,但不会回答问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幼儿不愿自己动手吃饭、穿衣,还需引导;幼儿开始能和同伴一起玩耍、游戏,交往时幼儿不会与他人商量、协调,往往自己的方式来获得他人的玩具,这些问题都将在本学期加以引导。

二月份:

案例1:

开学了,由于几周幼儿没来幼儿园,宝宝一进教室,脸上咪咪笑情绪愉快地在桌面进行搭建活动,到了吃点心盥洗的时候,孩子们鱼贯地进洗手间,可是,宝宝却懒懒地坐在椅子上,不愿动步,叫他去小便,他嘴里直嚷道:“不小便、不洗手、不去。”我就对他说:“看看你的手,指甲里黑黑的,都是细菌虫子,等一会吃饼干,虫子就会钻进你的肚子里,会牙齿痛,也会肚子痛,李老师帮你把指甲剪掉 ,自己去洗洗手”。我利落帮他剪掉指甲,看到脏脏的指甲一片片地落地,孩子懂道理地走进盥洗室,自己洗手去了。

案例2:

今天的我们在讲关于洗手的问题,当孩子们排队时,我有意让他坐在第一排的中间,当孩子们坐下后,宝宝看看左边,又看看右边的同伴,感到异常的兴奋。谈话中,在我的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孩子们踊跃地举手,宝宝只是乖乖的坐着,我马上问他“宝宝,这是在干什么?(我做出洗手的动作)”“洗手,洗手”。宝宝认真地回答,我让孩子们给他一阵热烈的掌声。

小结:通过一个月的观察与指导,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由于在家,家长的溺爱等诸多原因,造成幼儿自理能力有所退步。因此,此月重点进行家园联系,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同伴间的生生互动,带动起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但是现在孩子不愿学习、不愿接受,学习非常困难,将在下月中继续引导。

三月份

案例1:

每天的早晨, 孩子们来到教室,非常高兴地投入到各个区域中,开展活动。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活动效果也就更明显。宝宝对橡皮泥特别有“好感”。喜欢玩橡皮泥,在他爷爷和老师的引导下,虽然不能像其他幼儿完整的制作,但他也能玩出自己的乐趣。宝宝每天有爷爷接送,到幼儿园的时间总是固定在8:30左右,此时我班幼儿已基本到齐,因此当他来到教室看到一桌子玩橡皮泥的孩子,没有他的位置,显得非常懊恼。第二天,八点刚过,我们教室门前就出现了宝宝的身影,他立刻来到桌边,玩起橡皮泥。他的爷爷也乐滋滋地告诉我,昨天那没有玩到,今天一清早,就说要早一点到幼儿园来“抢位子”。因此,也让我看到活动的快乐深深地吸引着每个幼儿。

案例2:

今天是我班的绘画活动时间,明明(化名)小朋友看到放在桌上的蜡笔,就高兴地说:“蜡笔,蜡笔”。并立刻把蜡笔拿在手里,又马上在纸上画起来,看到此情景,我拿下他手中的笔,轻轻地对他说:“我们先把笔放好,等一会儿李老师请你喝小朋友一起画画。”我安排他坐在我的身边,谈话结束后,孩子们绘画起来,我就开始观察宝宝,他的胆子非常小,胖胖的小手硬拿着蜡笔, 神情十分专注。他认真地在纸上画了许多的彩色线条,我在所有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又在纸上给他画个大大的五角星,他非常开心。

阶段小结: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和引导,发现宝宝比起以前“难带”多了,他现在已有了自己的想法、兴趣,对教学活动已显出积极性。但是他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暂,也可以说在教学活动的开始阶段虽然是被动的进入,可是效果已显现出来。下个月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引导。

四月份

案例1:

这几天,宝宝来园后,就往图书架走,打开密封袋,拿出各种各样、颜色鲜艳的“汽车”来玩。这些“汽车”是我用来给幼儿们进行珠算练习时用的,也可以投入到角落活动的计算区内。幼儿非常喜欢,宝宝也非常喜爱。他手里拿着“汽车”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好像在开汽车,他又会把“汽车”贴在大黑板上,像老师在演示教具,移来移去,时常又拿起教棍,口中念念有词,像自己扮演老师在上课。对于宝宝的教育,我是采取比较“宽松”的教育态度,我始终相信无论正常或是有缺陷的幼儿,他们都渴望有充分的活动自主 ,有宽松的心理环境,这样才会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宝宝也一样。

案例2:

我班幼儿都喜欢上识字课,在教学活动中每个人都能仔细、安静地听老师讲,可是宝宝就是安静不下来。今天的识字活动,我请他坐在顺顺(化名)的座位上,活动开始先提醒他,提出活动的常规要求,他理解了我的要求后,不再大声的嚷嚷。幼儿们集体朗诵时,我也要求他跟着大家齐声念。严格的常规起了作用,这节课中宝宝安静了,上课的纪律也好了许多。

阶段小结:这个月中我主要是在各类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引起他的兴趣与注意力。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宝宝稍稍有了一点点的进步,可是幼儿往往今天讲了,他作到了,明天他又忘了,这也说明幼儿需要时间来培养,更需要加以巩固。

五月份

案例1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故事,活动一开始,我先出示了故事书,幼儿们一起看读,并帮助幼儿记住故事情节。宝宝安静地坐在幼儿们的中间,一声也不响,但是两个眼睛却东张西望,说明幼儿没有注意在听我讲话,请他回答问题,讲不出,只能跟着同伴“鹦鹉学舌”地说话,进行口语的表达练习。最后,我请每个组的组长按惯例上来拿图书,宝宝忽然跑上来,说“李老师,书”,一边说一边把大叠的书本抢在怀里,又来到桌边,发给同伴一人一本,他的举动让我感到非常的惊讶,是否是我一直让他为集体做些好事激发起了幼儿的积极性?这有待我的进一步观察与分析。

案例2

一清早,我班幼儿都在操场上锻炼身体,孩子们拿着皮球又是拍又是投,宝宝非常高兴地来到同伴们的中间,跑了一圈后,一个人就笑眯眯地坐在了台阶上,看到他那天真的神情,我相信谁都会对他产生怜惜之情。

阶段小结:经过一个月的观察与引导,宝宝在对集体活动有了一定的兴趣,但是他的“兴趣”参与又与其他的幼儿不同,程度是非常浅的。目前,他能安静地进行活动,口语表达上也会跟着他人一句一句地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下个月我将继续对此方面重点引导。

六月份

案例1

吃过午饭,孩子们在自己的椅子边拿出玩具相互的玩耍起来,有的在玩数码宝贝、有的在玩变形金刚等,宝宝饭还没吃完,慢吞吞的.,可是他的眼睛却不时地朝着玩耍的孩子看,心早就飞到他们那儿去了。此时,我来到其他组巡视幼儿的午餐情况,只见宝宝离开自己的座位,奔到小羽(化名)的身边,和她一起看名著《丑小鸭》。我明白孩子的兴趣,但是我也要正确的引导他。我马上告诉他先把饭菜吃完再去看书,这样老师才喜欢。宝宝听懂我的意思,开始大口大口的吃饭,一会儿,饭菜就吃完了。

案例2

随着夏天的到来,自然角的动植物多了起来,孩子们把家里的叫蝈蝈也带到了幼儿园,放在饲养角上让大家一起观察,随着蝈蝈的叫声,孩子们都被吸引了过来,我马上抓住时机,向幼儿介绍蝈蝈的习性,告诉幼儿蝈蝈最喜欢吃毛豆子。宝宝也同样对蝈蝈产生了好奇心,悄悄的走过去看,当我把蝈蝈笼子递给他时,他却又害怕的逃走了。我安慰孩子,悄悄地问他“它叫什么?”“吃什么?”平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宝宝,一下子就说出了它的名字,使我吃惊不小,也使我感到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期总结:

篇3:对幼儿园自闭症幼儿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论文

我国“学前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在此时侯打下基础。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幼儿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因为人生最重要的习惯、态度、倾向,是在六岁前培养的,所以,从幼儿来到幼儿园之日起就应尊重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幼儿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1 相关概念及意义

1.1 礼仪

礼仪,作为人们的一种行为准则,通过人的外在表现,体现在诸多的细节与场合当中,形成整体的社会规范,进而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精神内涵。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民族,灿烂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有了“不学礼,无以立”的思想学说。其后的荀子,更有“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的明训,这说明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已明确:礼仪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学习和践行礼仪可以与他人更好地和谐相处,宣传和推广礼仪可以使社会更加祥和、安定。

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幼儿礼仪教育应是人之初的“必修课”;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一个人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幼儿也是个体,更是国家新一代的希望。幼儿礼仪是人类礼仪的基础,正如人们所说的“三岁看长,五岁看老”,所以应该把幼儿礼仪教育放在礼仪教育的重中之重。

1.2 就餐礼仪

就餐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大家在就餐时应该做好的各项准备以及应注意的礼仪。然而就餐礼仪又包含了很多内容,如:按时间前后分:就餐前的准备和就餐中的礼仪;按不同的用餐种类分: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而西餐又分为3种类型(包括东方型,印度、阿拉伯类型和西方型);按不同场合分:学校餐厅就餐礼仪、家庭就餐礼仪、宴请礼仪、自助餐就餐礼仪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分类方法。用餐礼仪:学会正确的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

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而就餐礼仪正是生活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3 就餐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乃为风度。它直接关系到人的前途和命运,完全能够充电人生,引导人生。我们应该知道社交礼仪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形象塑造和人格展示,视而不见、置之不理都是最为轻率的人际交往态度;反之,善于发现和运用社交礼仪的每一个细节,才能顺应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才能给自己提供难能可贵的良机。

就个人而言,礼仪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简而言之,通常具有以下三大作用:第一个作用,内强素质;第二个作用,外塑形象;第三个作用,增进交往。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靠自身都努力,而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总之学习并运用礼仪,能使你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更会帮助你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拥有礼仪意识和掌握更多的礼仪知识,已经成为一种潜在都资本,成为参与激烈竞争的精神营养,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人际交往中,礼仪规范,就能使大家相处得和谐、愉快。从表面上看,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是技巧,是艺术;从本质上说,人际交往更有赖于人的内在修养。在人际交往中注重言语礼仪,能有一个和睦、友好的人际环境;注重行为的礼仪,能有一个宁静、洁净的生活环境,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能美化人生,美化社会,因此礼仪习惯的培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就社会而言,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种阶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定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因此,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幼儿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现在不少家庭忽视对孩子应有的礼仪教育,导致的不良影响在用餐时表现为孩子只顾自己、旁若无人的不良行为习惯。我们知道,习惯对人的影响极大,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不良的习惯则贻害无穷。因此,在幼儿期进行礼仪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由于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独自玩耍,与玩具交“朋友”,容易形成孤僻、任性的,害怕困难,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对人没礼貌等性格。

礼仪教育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要求。幼儿就餐礼仪教育成为幼儿礼仪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也使得幼儿就餐礼仪教育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 对幼儿进行就餐礼仪教育的途径

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各幼儿园开始重视品德教育,但幼儿园礼仪教育多半以教育活动为主,教育生活化显得较欠缺。幼儿园课程是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来实施的。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幼儿良好的礼仪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显性课程”,又要有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课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把幼儿礼仪养成教育自然地渗透到一日活动中的各个方面,随机进行。

针对幼儿就餐礼仪教育现状问题,我认为幼儿园在就餐礼仪教育这个问题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优化教育环境,形成幼儿讲礼仪的良好氛围

观察、模仿、示范可以看作是儿童最初和最基本的学习行为方式,儿童主要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学会新的行为反应的因此,幼儿园可通过如下两条措施来优化幼儿礼仪教育环境:

2.1.1 美化幼儿园的环境

让孩子生活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感受到幼儿园环境的美,用美的环境引导幼儿注意环境的整洁卫生,爱护幼儿园的一花、一草、一木根据礼仪教育的要求,在墙面上布置一些与主题相一致的儿童画面,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

2.1.2 创设讲礼仪的氛围

让孩子在讲礼仪的氛围中,学会礼仪规范,如每天早上来园,我们轮流让两个小朋友站在门口,担任小小司仪员,向老师、小朋友问好。在班级里放置一块整容镜,让幼儿随时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教师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对幼儿要有表率作用。良好的礼仪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利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利用好社会环境,在大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不仅要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同时必须选择、发掘和利用好的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教育资源。

对于幼儿来讲,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环境都会有很的深的影响,环境是一门“隐性课程”,我们应该从各方面把握,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完美结合,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最合理的成长环境。

2.2 以爱心教育为核心,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

礼仪的核心是爱心,幼儿爱心的形成也是实践的过程。最初只是出于纯粹的行为模仿,当他的这种行为得到他人的肯定时,幼儿会感到高兴,得到强化;经过多次反复和强化,渐渐形成了爱心心理结构。因此,在教育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好的范型,明确提出是非的评价标准,通过讲故事、表演、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捐款等,让幼儿在活动中,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学会关心人、同情人、尊重人,使他们的礼仪行为,成为内在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内心美与外在行为美的统一。

2.3 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具体形象的,通过看录像、讲故事、念儿歌等多种形式,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不仅能为幼儿提供仿效的榜样,我们还可以采用讨论纠错的方法,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问题和提供问题情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就餐礼仪教育,让幼儿讨论“哪个对”、“哪个错”、“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讨论,争辩,建立新认知,提高其就餐礼仪判断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游戏活动和情景表演的方式丰富幼儿的就餐礼仪认知。

2.4 积极评价,促进内化

积极的评价可以提高幼儿礼仪行为发生的频率,教师的鼓励、表扬,使幼儿获得愉悦的体验遵循强化的原则,采取积极的评价,促进幼儿道德价值的内化,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要、一开始,采用老师评,渐渐地让小朋友们学着评,既评个人,又评小组。小朋友之间互相观察、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达到要求,逐渐提高了幼儿的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2.5 家园共步,强化良好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家园联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强化幼儿的就餐礼仪。我们都知道道德教育、礼仪教育的重要作用,但现实的状况是,“社会教育”得不到应有重视,仅停留在口头或文件中,学校往往孤军奋战,缺乏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一般是最坦率而无掩饰的。幼儿模仿性强,辨别力差,家长的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小报、家园联系窗等,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礼仪教育,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同步。老师、家长统一要求、统一教育,幼儿礼仪行为增多了,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因此我们应该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把礼仪教育融人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的礼仪行为才会有明显的进步。

此外,礼仪教育还可以提高家庭文明程度,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为家园共育,这不但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改变家长的行为也会积极的影响,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生活中互相提醒、互相监督。

3 创造条件,提供幼儿实践机会加强就餐礼仪知识教育

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重要的环节就是由“知”到“行”的转化,为此,我们应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

3.1 游戏活动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了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的礼仪行为,如在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过家家”这个游戏中体验“宴请礼仪”和“西餐礼仪”。让一个或几个幼儿去另一幼儿家“做客”,在幼儿游戏中,老师注意观察,随时提醒、引导幼儿遵守礼仪。

3.2 情景表演

情景活动是一种事先设置好的情节和场面,由教师和小朋友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活动。教师提前设置好情景,向幼儿讲解情景并让幼儿选择角色参与表演。如教师提前将教师布置成西餐厅,让幼儿选择顾客、服务员等的角色,然后开始表演,包括点餐、用餐在内的就餐礼仪都亲身体会到。在表演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引导幼儿遵守正确的西餐礼仪。表演结束后,让幼儿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幼儿的表演,对使用正确就餐礼仪的幼儿给与表扬,没有正确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就餐礼仪的幼儿给予纠正和鼓励。

3.3 任务活动

为了使幼儿的礼仪认知在真实的情景中得到体现,使知行统一,我们应利用各种机会,给幼儿分配“任务”,让幼儿的礼仪行为在实际情景中得到练习。如在设置好的自助餐厅的情景下,教师让幼儿完成取餐、就餐、离开餐厅等一系列行为。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在“任务”过程中的表现,随时提醒幼儿遵守自助餐就餐礼仪,并且针对不同幼儿的礼仪问题给与评价。对遵守自助餐就餐礼仪的幼儿给与表扬,使其成为其他幼儿学习的榜样,并且增强了幼儿自信心,增加幼儿遵守就餐礼仪的次数,并使其固定下来成为习惯。

3.4 社会活动

让幼儿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增加经验,丰富其情感体验。如组织全班幼儿到餐馆内,使幼儿通过自己的行为,既实践已学餐馆就餐礼仪,又体验到愉快的情感,促进礼仪习惯的养成。

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在幼儿期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礼仪启蒙教育应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可接受性,起点要低,训练要实,方法要灵活多样;应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影响。

总之,幼儿就餐礼仪教育仍存在很多不足,还有待幼儿园、幼儿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加强幼儿就餐礼仪教育,并提高幼儿的道德和礼仪认知水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就餐礼仪自然也得到应有的重视。现今绝大部分幼儿园开展了幼儿就餐礼仪教育,但是教育过程中凸显出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幼儿就餐礼仪教育的意义旨在通过幼儿园科学、系统的幼儿就餐礼仪教育,让孩子完全参与到其中,真正体验遵守就餐礼仪带来的快乐以及尊重,以此来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和礼仪认知。

关键词:幼儿,就餐礼仪教育,调查与分析

参考文献

[1]晨辉.好礼仪好人缘[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2]谭洛明,徐红.礼仪与形象塑造[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12):140-142.

[3]耿向阳.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3,(1):72-74.

[4]蓝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J].生活教育,2006.

[5]碧冷.一生要学会的100种礼仪[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6]金正昆.礼仪金说[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7]杨佩芬.幼儿文明礼仪的形成与培养[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12):140-142.

篇4:对幼儿园自闭症幼儿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论文

关键词:幼儿园;自闭症;心理教育

幼儿产生自闭症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幼儿的心理理论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导致行为出现障碍,这是一种心理状态的认知,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对幼儿进行心理理论的指导,帮助其将心态转正。现如今,有许多的科研学者对自闭症患儿进行了心理学干预研究,主要是通过心理学的相关的理论对患儿进行教育,或者对其行为进行干预,帮助患儿纠正行为。

一、幼儿自闭症的日常表现

1.人际关系出现障碍

幼儿的自闭症情况就是产生孤独感,与群体不合,因此,缺少与他们交往或者沟通的能力。有许多的幼儿自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上述的特征,表现为对父母不亲近,当亲人对其呼唤的时候,没有反应,也不喜欢他人接触自己,当他人表现出要拥抱他的行为时,他会做出抵抗。同时,自闭症幼儿在一定的程度上,无法对亲人和陌生人做出清晰的划分,也不会主动地去接触其他幼儿,缺少交往技能,也不会与他人进行对视,这些都是自闭症的表现。从在交往的过程中会回避他人的视线这点看,自闭症幼儿看人一般不会用固定的眼光,看人时用斜视或者是余光等等。

2.言语发育受到损害

自闭症幼儿出现语言障碍的几率十分高,一旦受到损害那将是一种全面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1)常常表現出沉默,一般不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由于语言使用受限,能够表达的词汇十分的有限,更甚者终生都不会利用语言表达。(2)运用语言的能力受到损害,只有当他人与患儿交流的时候,必须回答的时候才会提出维护语,或者常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自言自语,也有幼儿在语言表达的时候词语运用不灵活,颠倒使用代词,使人不明白他所要表达的意思。(3)语言表达十分刻板,并且不断地重复,或者是模仿他人的语言行为。(4)说出的语句语调不一致,表现为节奏上的障碍。(5)受到自我刺激,常常发出尖叫声,发出他人完全听不懂的话。(6)除语言交流外,无法再使用其他性质的交流。

3.心理行为十分刻板

自闭症幼儿对于周边的环境有十分刻板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在环境内会进行重复的固定行为,利用特殊的动作来表现自己,这些都是他们显著的特点。幼儿对生活模式的要求也很高,每天必须要进行固定的生活,不仅是对生活环境的刻板要求,连同家居的摆放位置,每日的固定饭菜,以及移动时必须走固定的路线等等,若是环境一旦发生细小的改变,他都可能表现得十分焦虑,或是十分的愤怒。自闭症幼儿可以在自己的世界内专注地玩游戏,例如,不断地摆弄积木或者将一部电影反反复复地看许多遍。对于正常幼儿喜欢观看的动画片,患儿则表现的毫无兴趣。

4.智力和认知上的缺陷

自闭症幼儿与同龄的正常幼儿相比,反应力相对比较迟钝,只有少数的幼儿在智力发育上能够接上正常儿童的标准,但在某一个特殊的领域上,可能会超越正常同龄儿童做出较高的反应水平。例如,有些患儿对于机械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在这方面的记忆能力较强。还有患儿对于同龄儿童阅读较为困难的书籍能够毫不费力地阅读,虽说能够掌握更多的词汇,但是却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二、对幼儿进行心理干预策略

1.干预幼儿的非语言交际行为

语言表达能力正常的幼儿在开展语言学习之前一般都是利用非语言的手段来进行交流的,但是自闭症幼儿在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时候,常常使用那些十分原始的、常人无法理解的动作来进行沟通。因此,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将自闭症幼儿的这些行为定位为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力,满足其交流沟通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对自闭症幼儿进行训练的时候,要着重对其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培训,纠正他们的行为。例如,教导患儿在表达的时候用摇头或者点头的姿势表达自己的需求,利用指点来表示自己想要什么或是想表达什么,或是做出其他的一些交际行为以达到象征性的作用。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对患儿的动作训练上,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帮助幼儿可以通过指示动作将自身与环境之间形成一种信息交换的过程,促进患儿发展认知能力。

2.共同注意能力训练

自闭症幼儿在共同注意上存在极大的问题,他并不能够充分地发现他人注视点的不同并做出调整,也不能同时地关注二者以上的事物。因此,在进行早期训练的时候,教师要时刻对自闭症幼儿的注意点进行关注,在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发出指令后,要帮助患儿进行注意力的引导,确认注意力的集中。首先要训练的内容就是让患儿对事物保持共同注意。例如,在大厅的中央放置一把椅子,让患儿共同注意,然后听从教师的指令,当教师下达“坐下”的指令后,就立马执行。

3.社会性情感的沟通训练

自闭症幼儿在社会性情感上存在缺陷,因此,社会交往才会显得十分困难,因此,在患儿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关系就十分的淡漠,极其容易对陌生人产生恐惧反应,面部表情十分的僵硬,动作机械化,因此,我们需要开展情感沟通训练,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帮助患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并且要不断地纠正他们的行为,避免其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总之,本文主要对如何对幼儿园自闭症幼儿进行心理教育进行研究,通过简要的分析找出帮助自闭症幼儿提高非语言交际能力以及共同注意能力、社会性情感沟通能力,希望对自闭症幼儿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郭本禹.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356.

[2]陈仕范.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心理理论训练的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5(5):26.

篇5:对幼儿进行色彩教育的方式方法

认识颜色是宝宝发育中的重要一步,也是幼儿早教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总结了五种方法帮助你在家庭为孩子进行色彩启蒙教育,让宝宝边玩边认识颜色。

色彩教育方法1:

你可以抓住带孩子一起外出散步的机会,利用周围环境的景物,对孩子进行色彩教育。例如告诉他树叶是绿色,花是黄色,夕阳是红色,天空是蓝色,云朵是白色……然后,再让孩子来复述。

色彩教育方法2:

你可以找一些白色的长方形小卡片,和孩子一起用彩笔在这些卡片上画上不同颜色。然后让孩子按颜色将卡片分类。

色彩教育方法3:

你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日常用品或玩具。最好是纯色,而不是过渡色调,以避免孩子混淆,不能正确认知颜色。

先教孩子认识几种主要颜色,比如红、黄、蓝。较小的孩子可以只选2~3种,大些的孩子可以多选几种颜色。可以多准备几个颜色相同或相近的东西,让孩子来归类。色彩教育方法4:

你也可以在家里,利用带颜色的厚纸板,拼出来一个大的彩色色板。用即时贴写上色彩的名称,贴到对应的颜色上面,然后让孩子去辨识。

色彩教育方法5:

晾晒衣服时用的或者用来密封塑料袋的带颜色的塑料夹子,也可以成为很好的道具。准备一些彩色的纸板,用剪刀剪成小块,让孩子用各种颜色的夹子,夹住同样颜色的纸板。

在教孩子认识色彩的时候,你始终要注意的是要先让孩子识别一种颜色和其它颜色的不同,然后再引导把相同或相近的颜色归纳到同一类中。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心急,让孩子在愉悦的游戏过程中获得关于色彩的最初概念。

篇6: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发表日期:2005年3月27日【编辑录入:jinbeibei】

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年轻的母亲这样说:“我不奢望孩子学到多少知识,只要求孩子的安全有保障!”或许这位母亲的话略有偏激,但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内安全与否的关注。其实不仅仅是家长,幼儿的安全是所有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所有幼儿园所,乃至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关心幼儿安全的不应仅仅是成人,还有幼儿自己,要让幼儿知道危险的存在,培养起较强的安全意识。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呢?经过实践验证,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集中教育 正面引导

常常听到家长抱怨:“这孩子一点记性也没有,不让他爬高,会摔的,就是记不住,这不,摔了吧!”其实这不能完全怪孩子。幼儿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他们仅仅进行说教不行,孩子听后很快就忘,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将安全知识作为活动主题对幼儿进行集中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鉴于幼儿时期的认知具有直观行动和具体形象的特点,集中教育活动可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渠道进行。如:向幼儿展示有关安全知识的图片、音像资料;请消防员给幼儿丰富火的危害及防火救火知识;开讨论会;教师综合讲解等等。让幼儿在多种感官作用下,吸取安全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益采取正面引导。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名小朋友要求上厕所,就会有更多的小朋友跟着说:“我也要上厕所!”他们也许不是真想去厕所,也未必故意捣乱,而只是模仿别人以引起老师的注意。如果这是老师对其中一位坐的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哪么其他小朋友就会向受表扬的小朋友学习,会坐得更好,而不再要求上厕所了。安全教育也如此。如果我们只是反复强调危险的不良后果(如:有个孩子不听话玩火引起火灾;另一个孩子碰倒开水瓶烫伤手等),难免孩子去模仿。但如果我们多举一些小朋友注意安全的例子,这些正面材料会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安全知识,避免盲目模仿。

二、随机教育 及时提醒

安全教育不仅要在集体活动中集中进行,还应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结合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合理的安全教育。

曾经有一次与幼儿外出远足,发现幼儿对路边花坛中种植的月季花特别感兴趣,围在花的周围唧唧喳喳地讨论,有的幼儿还去摸摸花瓣和叶片。我忽然想起月季花茎和叶上都有刺,便随机对幼儿进行了有关预防植物有刺、有毒,应小心不要轻易接触的安全教育。在几天后的一次观察活动中,带幼儿观察冬青。我用手捏住一片叶子请幼儿观察,忽听一名幼儿说:“不要乱动,它会不会有刺呀?”瞧!孩子已经把上次随机教授的安全知识记于脑中了。

安全教育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每次活动前、放假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幼儿原有的认识的基础上,应适时、及时地提醒幼儿,让幼儿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让安全意识逐渐在幼儿心里扎根。

三、运用有效的“危险后果”教育法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旅游者租了一辆马车,行至盘山路时,旅游者对马车夫说:“您让马向路里边走走,马车要跌到山谷里去了。”马车夫说:“马是很聪明的,它也知道跌下去的后果。”我对马车夫的话感触很深。

作为成人,我们经常认为孩子年龄小,阅历浅,什么也不懂。在教育他们时避开一切反面事物,生怕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家长,生怕孩子受到伤害。每次送孩子只是反复叮嘱,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恨不能将孩子装进一个铜墙铁壁的堡垒里,使之不受任何伤害。老师也是如此,孩子一有出格的行为就非常担心。但是,简单说教并不能引起孩子的足够重视,而且反复叮嘱还会引起孩子的厌恶。此外,孩子整天关在教室或家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一旦放出他们就像久困的鸟儿出笼一般,什么都想去尝试,这样一来谁能保证不出危险呢?

以上这些都是很消极的做法,我们应适时适当地将“危险后果”告诉幼儿,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教育幼儿,让幼儿从不同侧面了解事物的本质。当然,让幼儿了解的危险后果应有选择,注意适可而止,更不能吓唬幼儿,造成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真正学会如何去思考和分析事物,如何去面对这个大千世界。

四、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如今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大人看这一个宝贝,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冻着,将孩子裹在层层爱的保护罩中。却不知这种爱是溺爱,这种保护要么使幼儿更加胆小,不敢探索;要么更加好奇,从而盲目模仿。父母和老师保护孩子,不能保护一生一世,所以按现代教育观念,应当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世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适当的磨砺

孩子受保护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因为他们丧失了自我保护的能力,突发的难以预料的事很多,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平常总是被“锁”在“保险箱”里的孩子就会束手无策。

去年冬天的早晨,刚刚下过雪,路上的雪水都冻成了冰。一家三口在路边走着,女儿要去滑冰,年轻的妈妈不同意,一个哭着非要去,一个呵斥着执意不让,在路边又哭又喊地拉扯起来。这是年轻的爸爸抱过孩子,把她放在冰上,女儿马上高兴地笑着跑,一下子摔了个四脚朝天,爬起来再跑又连着摔了好几个跟头。年轻的妈妈埋怨起来,可是再看那个小女孩,不但没有哭,还依旧爬起来,张开双臂慢慢地试探着滑,再也不跑了,也就再也没有摔倒。其实,这个小女孩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已经经受了一次磨砺,学会了保护自

己。

在幼儿园里孩子因滑倒而摔伤的例子随处可见,其实这些孩子在摔倒时,只要用手撑一下地,受到的伤害就会小得多。因此,应该给孩子留一些小小的磨砺机会,让孩子在经受磨砺中长大,在经受磨砺中积累必要的生活经验,这样在遇到必须去独自面对的问题时,他们才能避免受到伤害。

合理引导

现代安全教育应该是集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全面教育。除了让幼儿了解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外,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一些“实战训练”。例如:幼儿在了解火的用途和危害后,可以开展一些自救演习。像学习拨打119,学习简单应急措施(用床单塞门缝,用湿毛巾捂嘴巴)等。

总之,我们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不是剥夺幼儿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无所作为”。因此,我们不仅要教授给幼儿安全知识,不仅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才能使孩子的安全真真正正的有保障

幼儿的安全教育要全方位进行

我国每年有40~50万儿童因意外受伤,大约有2万儿童非正常死亡,即每天约有50位儿童因意外事故夺去生命。更令人震惊的是,我国中小学在校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以每年14%的速度递增。这提醒我们,关注儿童的安全问题,重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幼儿尤其好动、好奇心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加上生活中的安全隐患的存在,他们是发生意外事故的高危人群。因此,安全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必须全方位出动,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幼儿远离危险、远离意外、远离伤害。

一、幼儿园进行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

幼儿园是孩子们共同学习、游戏和生活的地方,幼儿会因为有同伴一起玩耍而显得格外活跃,但也由于有时玩得忘乎所以,导致不慎受伤。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主题活动、模拟演习活动、常规活动、游戏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安全知识和技巧的传授。

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安全教育的内容设计主题活动。通过学习,让孩子正面地认识危险事物,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如大班可围绕“火”这个主题活动,可开展“火的奥妙”、“着火了怎么办”、“认识防火标记”等等分阶段活动。通过主题活动进行的安全教育比禁止式的安全教育更具有积极性、正面性,能让孩子既掌握正确的科学常识,又学会了保护自己;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们易于明白其中的道理;既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又考虑到了他们心理承受能力。

幼儿园可每月开展一次模拟演习活动,如防地震、防火灾、防雷电、防台风等。地震、洪水、雷电、台风等自然灾害是人力所无法控制的,如果发生地震或大火、出现雷雨或台风天气时,如何把伤害减至最轻程度呢?通过组织模拟演习活动,教育幼儿在突发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逃生时避免混乱和人踩人等。如模拟演习活动:地震时听到警报声,告诉幼儿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地下楼,逃生时不扭头向后看,要快速跑到平坦的广场,远离高楼等建筑物。模拟演习活动能使孩子掌握在突发情况下有序地逃生的方法,当灾害发生时,能冷静、正确地保护自己。

此外,在幼儿园的常规活动中要渗透安全教育。如在幼儿喝水或行走、上下楼梯、进餐、睡觉时,可告诉他们上下楼梯要扶着栏杆,每走一步都要走稳;吃饭时不拿筷子、汤匙玩,嘴中不要含筷子、汤匙;喝汤或水前,要用手感觉一下杯子是否烫;睡觉时,要睡好,以防跌落床下,等等。

要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幼儿遵守规则,也能减少意外的发生。幼儿园应该通过各种生动的游戏,让幼儿掌握一定的规则。如组织开展“红绿灯”的游戏,让幼儿明白:汽车不能超速行使;红灯亮汽车停,绿灯亮汽车开。行人遇红灯或黄灯时,不要横穿马路,只有遇绿灯时,才可以过马路;行人要走在人行道上或斑马线上。另外,在户外玩大型玩具器械时,应该教给幼儿正确的玩法,如有的孩子喜欢在滑梯旁猛跑,教师可引导他(她)在操场或跑道上跑,因为在器械附近奔跑会不小心撞到他人或玩具上的尖角,容易发生意外。在课室或上下楼梯时不要打闹、推搡,防止跌倒。

在幼儿园进行安全教育时,还可以采用榜样、比较和示范等方法,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懂得注意安全、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家庭的安全教育要具体而持久

随着科技的发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家庭设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先进,煤气炉、电动榨汁器、电热水器、微波炉、音响、空调、洗衣机、消毒碗柜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给人们带来了安全隐患。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幼儿长期在家中玩耍、生活,父母应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地使用家庭设备和药物等,要防触电、防中毒、防火和防盗。如可告诉孩子怎样使用VCD,接触电器前双手勿湿水,手指不能伸进电插座孔里等等。有些用品是不能让幼儿使用的,应严加说明。要防止中毒,主要是防止药物、食物、煤气、清洁剂等中毒。药物和清洁剂应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要告诫孩子不玩煤气瓶、煤气炉、热水器、热水瓶、刀具等,不乱吞物品,包括蚕豆、花生、别针、纽扣、小玻璃球、药物和清洁剂等等。

家长还应教育幼儿不玩火,不随便开门让陌生人进来,预防歹徒入侵。让幼儿记住自己和父母的姓名,记住家中的电话、地址及父母的移动电话。教育孩子离开家外出玩耍时,要注意防跌、防车撞、防被拐骗,并让他们知道在危急时如何自救,并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可拨打急救电话119、110。

三、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安全教育形式可多样

社会是我们的大家庭,每个人都离不开它,因此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幼儿园可以邀请消防员给幼儿讲解有关用火的注意事项,请交通警察演示交通安全规则等。家长平常带孩子外出时,应指导幼儿观察马路上的交通标志,让幼儿明白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在利用社会资源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避免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资讯的影响。现代资讯发达,电视、电脑等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有些是不适宜幼儿接收的,应该防止幼儿接触。家长应给孩子挑选适合他们观看的电视节目或书刊,如不能让幼儿收看带有暴力、色情、恐怖等电视节目或阅读不良读物。因为孩子理解能力差、好模仿,特别喜欢模仿电视节目中的一些内容,一旦模仿不良行为时,不但会伤及自己,还可能伤害他人。另外,家长还要教育幼儿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避免遭他人侵犯和伤害。注重亲子沟通,禁止孩子出入不良场所和接触行为不检点的人。

我国政府对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据新华网报道:“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监制的全国中小学生及幼儿安全教育大型专题片《与安全同行》2003年1 3月1日在广东顺德开拍。有关专家表示,这将是我国覆盖面最广(涉及全国70万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受益人数最多(近3亿中小学生及幼儿)、到达率最为集中的一次中小学生、幼儿安全教育传播活动。”可利用社会资源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受益的将不仅是孩子,还有社会。

篇7: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尝试

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幼儿各种活动中。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园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设计、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开展升旗仪式,培养幼儿的国旗意识;开展节日纪念活动,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同时我们注重在重大事件中培养幼儿为国增光的信念。如“杨利伟乘坐中国自己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到太空”“中国奥运代表团获得好成绩” 等喜讯传来教师们都会隆重的向幼儿报告喜讯,布置主题展板,织幼儿互相讨论、交流,并通过一系列美工活动、建筑活动、音乐活动把自己的感受、理想表达出来,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中国的实力在整个世界上越来越强,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十分值得骄傲的,从而萌发幼儿对祖国热爱之情,树立为国争光的信念,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注重从感受形象出发,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如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充分运用电化教学的.手段让幼儿感受雷锋等英雄人物的具体形象。结合地区特点,激发幼儿爱祖国的自豪感。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从爱身边的自然、社会环境做起。由于幼儿抽象思维差,知识经验贫乏,因此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从能感知理解的、形象具体的事物做起,由近及远地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园位于塔克拉马干沙漠的边缘,但物产却十分丰富,有闻名世界的库尔勒香梨、棉花,地下蕴涵丰富的油气资源。为此,幼儿园结合“西气东输”全线贯通这一有利契机,开展了“征服死亡之海”“西气东输工程把我们和上海相连” 等一系列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主题探究活动,并带领幼儿参观油田展览馆、欣赏塔指小区优美的环境、观看少数民族优美的舞蹈、品尝新疆的丰富特产。在活动中,幼儿学习、了解了一些石油知识和新疆的丰富资源,激发了爱家乡、爱各族人民的美好情感。

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深化。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为此幼儿园组织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家长带来各种画片、资料、各种特产等,为幼儿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材料。同时还开展了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的各种活动。如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用泡沫、纸盒制作长城,从不同角度再现长城的雄姿,从而加深了幼儿对长城和祖国的热爱;请各种职业的家长到班级来做“爸爸老师”妈妈老师”,让他们向孩子介绍自己的工作及其与人们的关系,这项活动培养了幼儿爱父母、爱石油事业、爱祖国的情感。为了配合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们还发动家长们利用假期带孩子去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回故乡去访亲问友,到油田作业区看井架,到塔中看沙漠公路等。孩子们东看看西问问,开扩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增长了知识和能力。在这些活动中,家长与幼儿一起感受、体验、参与、动手操作,不仅激发了幼儿的爱国情感,而且加强了家长的爱国意识,使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得到了深化。 ( 张晓英 杨 华)

篇8:对幼儿园自闭症幼儿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论文

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坚持“竖比”而不“横比”

即把每个幼儿的今天和昨天比、本周和上周比, 而不是将这个小朋友和那个小朋友比。我认为这更能激发每个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 因为班上每个幼儿每天几乎都能受到肯定、赞扬。

日本著名儿童教育家铃木镇一在其《幼儿才能开发》艺术中说:“在孩子身上, 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力, 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 则无论怎样的孩子, 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 所以说, 孩子能力的幼芽是大人掐掉的。”

二、教师用语言赏识孩子

歌德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当教师肯定了幼儿的优点, 就会让幼儿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到兴奋, 感到满足, 从而信心百倍。比如, 在一次科学活动中, 我要求幼儿自由操作, 想办法帮助纸桌站起来。当孩子们都在兴致勃勃地做起“小实验”时, 我发现唯独小明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而是在独自低头玩着自己的小手指。于是, 我走过去问:“小明, 你怎么啦?你不愿意帮助小纸桌吗?”“我什么都不会, 我帮不了它的。”小明很小声地回答着。我告诉小明:“那老师来跟你一起帮助它好吗?”在我的引导下, 小明开始尝试进行操作。渐渐地, 孩子变得自信了起来还在最后的小结环节大胆与同伴分享了自己的好办法呢!作为教师, 不论你的幼儿现在是多么的“差”和“笨”, 你都要多鼓励他们充分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态, 做到信念永存, 信心百倍, 脚踏实地, 勇往直前!

三、细心赏识, 让幼儿更自信

现在许多家长在评价一个幼儿的好与坏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能背多少首诗、能做多少算术题。其实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是一种快乐, 我们要让幼儿全面发展, 五大领域并重, 不能厚此薄彼。记得在一节音乐活动中我播放了《我爱北京天安门》的录音, 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谁能给这段音乐编一段舞蹈, 带领大家一起跳?”我发现小红慢慢地举起了小手。她想来试一试?她可是平时内向、不爱说话的呀。带着疑问, 我请她到前面来表演。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她现编、现演非常棒, 许多孩子都为她鼓起了掌。从此班上一有表演, 小朋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发现她比原来更活泼了。一次不经意的表演竟能起到如此的效果, 在后来的班级工作中我将工作和活动相结合, 让更多的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我真棒”!

四、用目光赏识孩子, 让孩子知道“我最聪明”

当教师在上课请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或讲故事时难免会因胆怯把想说的忘记了, 这时教师不能因为影响你的效果而生气地说:“你真笨”。这样不仅会让孩子丧失原有的信心, 还会影响其他孩子的思维积极性, 想说的怕说错被你批评, 不敢畅所欲言, 不想说的就更不敢思考了, 这样, 真的会扼杀一个个天才。如果你用鼓励的目光关切他, 还用亲切的语言给他画龙点睛的诱导。如果还不行, 你也要说:“没关系, 让老师帮助你好吗?”当他讲述后我们还给他最热烈的掌声, 并深情地说“你真聪明”。这样他就不会因为胆怯而不敢说, 也不担心说错了会挨骂, 因为他知道有老师他就有信心, 是最聪明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 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所以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孩子赏识会给他们自信, 让他们在今后的道路上有更多的选择, 使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让自己的道路更辉煌。

参考文献

[1]孙淑姝.运用赏识教育营造幼儿成功个性[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 2010 (01) .

[2]卓琳.幼儿赏识教育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0 (01) .

篇9:对自闭症儿童的幼儿园教育之浅见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最佳干预期

一、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

自闭症(Autism)又称为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是一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二、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特征

社交与沟通方面: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未能主动与人交往;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行为方面: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会极度专著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强项和兴趣:可能会有异常的记忆力;在个人兴趣和技能方面可能有特别超卓的表现。

三、幼儿园教师应如何积极应对自闭症儿童

以个案分析为例:

1.问题的发现

一年前,我班插入了位两岁半的小女孩,名叫彦彦。开学的几天,她都在不停地大哭,并在地板上打滚。找她谈话,发现她根本听不懂我的话语,也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用我们所不能理解的简单词句来表达。

2.问题的症结

原来在她出生后十二个月內即出现异常行为,经检查是自闭症,自闭症的她并不是父母后天的疏忽伤害所造成的。

3.解决问题的尝试

(1)真诚对待,建立良好师幼关系。要想对其进行教育,让孩子接受我是前提。通过我们不厌其烦得用亲切的语言与她说话,请她吃东西或玩玩具,她才慢慢地接受我们。(2)从兴趣出发,引起其无意注意,让她服从一些简单的指令。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要引起其注意,必须先引起她的无意注意,然后将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服从教师的言语指令。我在班内开展游戏《小手小手拍拍》,在游戏中让她接受语言能力,学习听懂指令并执行。

4.创设游戏环境,在游戏中逐步提高自理能力

(1)主题活动。主题游戏活动,不仅能训练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还能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如我用瓶子做成娃娃模样,让其模仿用勺子喂“娃娃”吃饭。(2)游戏活动。经过一年的音乐游戏训练,她在语言理解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如让他们学习歌曲,我们用动作帮助孩子理解歌曲内容。(3)从幼儿兴趣出发。无意中发现哭闹的彦彦听到音乐反而静了下来,且在一旁扭动身体。这一发现给我启发了要从这方面去引导她,经常我都会放音乐带领孩子一起跳动起来,让她在六一表演中和大家共同表演。(4)确立奖励机制,树立幼儿自信心。在她封闭自己的同时,自卑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杀手。为了给彦彦自信心,我不放过她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努力去挖掘、放大她的优点,及时给予口头肯定、鼓励。(5)家园配合。与家长共同讨论各项教育对策和训练措施,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和特点。经过大家的努力,彦彦已经能帮老师做些小事,能听从老师的指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四、经过一年时间的训练与研究,在彦彦身上看到教育训练后的一些成果

1.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

(1)接受性语言的发展。通过训练,原来孩子对老师的语言不能理解,毫无反应,现在逐步地从单纯性的语言发展到连续性的语言了。如听到自己的名字会自动跑到你面前。(2)回声性语言的减少。通过一年的训练,孩子的这种回声性的语言大大减少了,说明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提高了。

2.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每到班上的保育老师上下班时,我都会引导孩子们说:“梁老师再见,梁老师你回来啦”!久而久之,彦彦见到保育老师会大声的叫“梁老师”。

3.愿意交往,并通过动作表达她的意愿

现在的彦彦每天清晨来园,会自动走到老师身边让我们牵她的手。孩子的动作,表情虽然幼稚,但我能感受到她对爱的回应。

五、得出的结论

有效应对自闭症儿童的方法:(1)爱在人类各种需要中居于首位,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也是造就孩子健全人格的关键所在。对于患自闭症的幼儿来说,爱就是安全的保障。(2)对自闭症儿童的不良行为要在宽容的基础之上再加以引导。在对待这些孩子时,要表现出比平时还更多的耐心,多想办法探究自闭症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行为。(3)抓住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特点,运用更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待。教师应主动了解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并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寻求适宜的对策,对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策略与方法。(4)老师、家长之间要保持沟通,耐心的倾听与有效的沟通,才能得到孩子与家长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尤其是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更要将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如实的告诉老师,尽早的让老师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对孩子有更全面的了解,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自闭症儿童,抓住三到六岁最佳干预期,对其进行有针对的教育训练,将对孩子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自闭症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付出艰辛的努力,更需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每个孩子能够在爱的天空下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申宁馨,《环球科学》《机器人医生:治愈自闭症》[J].出版日期:2009(4).

[2]何楠.幼儿教育:父母孩子[J].亲情引领你走出孤独世界,出版日期:2009(4).

上一篇:电脑技术员工作计划下一篇:五一告别工作度假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