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美术教育的

2024-04-15

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共8篇)

篇1:对幼儿美术教育的

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实施的探索 冯晓霞 关键词:美育;素质教育;智力开发;意义;方法。

摘要: 幼儿智力的早期开发,目前已经引起教育界及家长们的高度重视,以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成为这一时期的新话题。本论文以幼儿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开发幼儿多方位多层次潜在智力为根本,以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关于幼儿美术教育与幼儿智力早期开发的关系、幼儿美术教育的要点是要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以及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幼儿画的意义与方法实施。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意义

自从1981年美国斯佩里博士关于左右脑分工的理论获得诺贝尔奖后,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竞相探求形象思维的教育,一些科学家开始研究均衡地运用左右脑半球的教学法,他们认为:只有绘画的训练才是形象思维的突破点。从而促进分析、推理的能力及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力、感受力,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所获得的智慧、知识和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30%。所以作用美术教育所解决的不仅仅是幼儿绘画技能的问题,它开发智力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画画本身的含义。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指出:基础教育重在培养人的基础素质,这些基础素质将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其终身受益,素质教育倡导“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美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是全面发展 的教育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初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欣赏力和表现力;逐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操作能力,初步熟悉并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及用法;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美术教育有了新天地。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因此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不断地研究探索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和方法,也就成为了幼儿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根据现代化心理学的研究,3-6岁的幼儿常常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就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特别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活动。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因为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美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美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2.美术教育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美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幼儿画画或做手工之前,首先要通过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如,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空间位置等,使之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着记忆、想象去动手进行表现的。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美术,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人的大脑信息80%来源于视觉。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幼儿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知识水平。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认为:差生的普遍特点就是观察能力薄弱,因而也就缺乏因有的求知欲。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幼儿画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靠表象作画。而表象取决于感知,感知又离不开观察、记忆 和想象。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幼儿去观察,经过观察又将物体(如:汽车)的形象牢牢记在脑子里。在画画之前再经过回忆,然后将物体(汽车)画出来。这样也发展了他们的记忆力。如果在物体(汽车)的周围画上其他物体(树木、楼房、行人)或涂抹上不同颜色等,又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儿童表现美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因此,幼儿经常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才能。2).美术教育有利于增强幼儿双手的灵巧性

幼儿在画画或做手工的过程中,总是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双手去参与活动的,为了使幼儿掌握造型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就要训练他们一些专门的动作,并使这些动作尽可能做得准确,有一定的方向,有一定的速度和力度,逐步稳健和协调。如:执笔、画线、涂色、捏泥、折纸、剪贴等。这些动作对于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群的发育、手指和手腕配合一致、各种动作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人体内的各个器官乃至每一块肌肉,在大脑皮层中都有它的代表区域,即管辖它的神经中枢,而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如:大脑皮层中光大拇指的运动区就相当于整个大腿运动区的十倍。手的动作又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导到手,手的活动越多,4 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的运动区的生理活动,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因此,手的动作对发展思维起着积极的参与作用。

3.美术教育能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教育活动,就具有形成和发展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特殊作用。

美术教育对幼儿来说,主要是强调感受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无论教幼儿绘画还是教幼儿手工,都离不开激发幼儿审美的情绪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正确地实施幼儿美术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益于他们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益于改善他们整个学习的性质,使其积累到一些愉快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形成,良好的美术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通过美术活动可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使之富于同情心,善于和勇于帮助同伴解决困难,摆脱困境,并为同伴的进步和成就而感到愉快。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取决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顽强的毅力等多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同时获得良好发展的结果。美术教育活动恰恰能够为幼儿提供在愉快的情绪中发现和创造的最 好机会,提供培养毅力等有利条件。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美术教育能提高幼儿学习其他学科的效果

从脑生理功能来讲,左右脑之间功能差异较大,这表现在二者神经活动的不同方式上。大脑左半球是记忆、语言、计算、书写、逻辑推理和求同思维等智力活动的控制中枢;而大脑右半球则是视觉、知觉、空间关系、音乐、舞蹈、身体协调、直觉和求异思维等神经心理功能的控制中枢。那种只让幼儿注重语言、计算、背诵些外语单词的学习和训练,都是围绕着发挥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而进行的。如果同时注意幼儿画画、唱歌、舞蹈来加强动作、空间知觉的训练,那么,将有助于大脑右半球功能的发展。这样对两半球给予同样磨练,便会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这样就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从小培养幼儿对画画的兴趣,让他们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益处。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

由于本人多年的幼儿美术教学工作的实践摸索,想从自身的 经验出发谈谈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些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方法可以和从事幼儿美术教育职业的同仁交流: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引导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我们首先应该教会幼儿观察,不教会幼儿观察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世界,就无法进行审美教育,也只有幼儿亲自观察事物,掌握对象的主要特征,才能对它们有一个较完整、生动、形象的了解。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和与幼儿的交流,找出幼儿的兴趣点。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从幼儿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现实世界的运动感、力度感、节奏感以及和谐感等,形成幼儿对这些特征的敏锐的选择能力,防止幼儿对一些东西视而不见或者走马观花,使幼儿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美术活动环境的创设应加强游戏性,以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兴趣,减少绘画过程中的枯燥感和挫败感,让绘画真正成为一种幼儿喜爱的游戏,让游戏成为幼儿不可缺少的生活。例如,布置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情境,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玩具,多种美工材料,以及幼儿喜爱的美术作品和布置幼儿作品展示墙等等。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生性好动,游戏为生命。”“爱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发展。幼儿只有在愉快的游戏环境中才能充分感受美、表现美,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3、适当地教幼儿掌握美术表现所必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并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

美术教育中曾有一些讨论,就是既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那么老师要不要教孩子?老师不教干什么?众所周知,在绘画活动中,常会出现这样几种现象:有的幼儿有很强的创作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能用简单的色块、符号来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所以我认为,虽然幼儿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幼儿顺利进行美术表现的工具。所以我们将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整合在一起,没有过分强调技巧,而是让幼儿通过探索来主动学习和掌握技能。

采用多种形式,如涂色、粘贴、印画、泥塑、折纸、雕刻、编织等加强幼儿的兴趣感,不断地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除了组织孩子根据自己的画编小故事,教师还可以结合各学科教育活动开展美术活动,注意引导幼儿灵活运用在不同学科中获得的知识。如:在讲故事以后,引导幼儿用美术(绘 画、泥塑、小制作)来表现故事内容;又如外出参观回来,让幼儿用绘画来表现参观时的情景。幼儿园还可以在课室走廊开辟美术作品展示栏;开展幼儿美术兴趣班,允许幼儿在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纳孩子不同的创作结果,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每一期美术兴趣班举办画展,通过展示、比较,让美术成为幼儿表达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体验作画的快乐,激发作画的兴趣。

4、绘画活动中,采用积极强化的办法,激发幼儿自信心。

(1)语言强化,如“你真聪明。”“画得真有趣。”等。(2)动作强化如微笑点头等。(3)实物强化如奖励幼儿一支画笔等。(4)欣赏强化如让某个幼儿在全班幼儿面前展示他的作品等。通过这些强化创造行为的方法,并与适当的技能练习有效结合会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确立自信心。

5、做好家长工作,使他们和教师一起,运用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作品。

绘画是一种表现创作活动,有着很多的想象创作空间。幼儿园的绘画作品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艺术价值,但绘画本身却对儿童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以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画,每个孩子的画都是与众不同,想象都是很丰富的,画中都有着天真活泼、生动稚拙的美。但是,在工作中我常常听到家长这样评价自己孩子的作品:“你画的是什么呀?你看人家画得多好?”因此,我感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家长提高对幼儿美术的认识,如家长会、幼儿 画展等。让家长与教师共同合作,以鼓励的方式加强幼儿对绘画的热爱。做好家长工作,任重道远,它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探索的问题之一。

幼儿智力,使他们学会一个自我独立观察、感觉、组合、表达世界的方法。所以,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孩子们自由,还孩子本色。只拿“象”与“不象”作为评价一幅幼儿画的好坏标准,势必给人才的培养带来失误,伤了一些孩子的心。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十分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幼儿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对于幼儿来讲,艺术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幼儿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的需要,并且被幼儿所接纳”。所以,幼儿绘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他们的绘画活动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锻炼他们手、眼、脑高度和谐的统一能力,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立创新的能力,开启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力。幼儿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他们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 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幼儿画。

总之,美术教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美术教育这个工具,使美术成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手段,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幼儿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使他们将来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

篇2:对幼儿美术教育的

孩子就像是刚要发芽的种子,我们可以给他浇水、施肥,但却不能控制它的生长,也许他会长成向着太阳的大树,也许他会长成面前厚土的荆棘刺。

我喜欢孩子,喜欢他们天真的别出一格的想法。对于幼儿美术教育亦是如此。

首先,从教学思想理念上说就不能死板。我们应尽量发散孩子的思维,而不是一味的引导控制。孩子的画不能用简单的好坏对错来评判,更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去鼓励孩子,让孩子从心灵上热爱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热爱用来描绘这世界的神奇画笔。我们要擅于让孩子去发言、去展现,而不是老师的灌输。孩子的一言一行总能给教学带来许多灵感,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去理解,去接受,去发现,也许孩子们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便成了这世间最美妙的语言。

理念不死板不代表管理就松散。我们的教案、出勤,教学环境、对学生家长的联系等,这些管理上的事情必须严格要求。

其次,教学手段也要多种多样。美术课,是一堂关于美的课程,并非仅仅是画画课。凡是能展现美的形式都能够出现在美术课堂上。而且,我相信在孩子的世界里,美存在的形式会更加丰富,我们可以从孩子的眼睛里,从孩子身上受启发来辅助教学。一首歌,一句话,一种颜色,一个水果,凡是有发现美的眼睛便会有美景无限。而且,教学环境也不一定要拘泥于普通教室。例如,可以讲桌一分开,分组,是活动空间变大。还有,可以将美术作品作为各种装饰布置于教室。到过节时刻更可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去布置场地。

再者,就是教师的态度。我们自身要有信心、有耐心,把自己当做孩子一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尽量用孩子的眼光考虑,当然了,最后还要用成人的眼光来判断。幼儿教学或许问题会更多,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这学生,所以,对老师自身素质就必须有严格要求。无论这是堂上的多么失败或对么成功的课,我们都该用家长的心来呵护孩子,这种课就更显得不是课堂那一小时就行了的。这个课堂与时间的交情不深,与心灵的沟通更近。

幼儿期的孩子对于这个世界就像一张白纸,老师教什么便会学什么,甚至在老师的无意之中,孩子就学到了许多。而且,在这一时期,孩子对彩色的图片式的事物更易接受,所以,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没有方向的教学会使孩子误入歧途,方向单一的教学会使孩子失去很多本身所具有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所以,我认为,就像半命题式的作文一般,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个主方向,而方向一定,实现目标的形式就可以多种多样,而那些此方向就更多了。比如,我想在美术课堂上实现孩子对自我能力的展现,那么孩子如何展现,展现哪些方面就不为我们所控制了。

我们都在成长,这些浅薄的想法或许还很单纯,但它会随着我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加深,我希望同这些孩子一起成长。

篇3:对幼儿美术教育的

幼儿美术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阶段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有形、有色以及特定背景的艺术活动,增大幼儿的想象空间,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是这样阐述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于幼儿观察到的物体外观、颜色、形态以及结构等,引导他们通过绘画或者手工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帮助他们初步建立起审美意识。”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1.幼儿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让幼儿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外部世界的感性认识,保护人类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与活跃性,加强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缺少了美术教育,那么我们的教育体系就是不完整的。美术教育能够开发被教育者的潜能与创造力,对提升被教育者的综合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我国很多儿童美术教育学家都赞同这样的观点:儿童绘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智力的发育情况。实际上,绘画的过程是双手与大脑高效合作的过程,能够反映出儿童对色彩的感受与认知能力、对事物的观察与理解能力、对美的体验等。换句话说,绘画的时候儿童是全身心投入的,这无疑对开发他们的智力大有裨益。

3.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心理学实验证明,每个幼儿都有与生俱来的巨大潜能,只要开发得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美术教育能够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让他们喜欢绘画以及能够创造性地画出具有显著个人特色的图画。很显然,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有助于令他们成长为社会的精英,为人类与自己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4.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增强幼儿的观察力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做得最多的就是观察,通过观察,他们会建立起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幼儿一般都是先对事物进行观察,然后才拿起画笔进行绘画的,所以,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幼儿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就相当于找到了通往知识世界的捷径,他们能够更快地领略到知识的无穷魅力。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对提高幼儿的终身学习能力大有帮助。

5 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反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最直接指标就是创造力,而创造力本身又不是独立存在的,其必须以想象力为依托。换句话说,离开了想象力,创造力就像是镜中花、水中月,只是空谈。幼儿绘出的每幅图画中都体现着他们的想象力,对于并没有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幼儿而言,他们画笔下的世界都是来源于想象的。洪红曾经说过:绘画是激发孩子想象力最有效的教育手段。”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限,掌握的词汇量很少,绘画就成了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主要途径。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感受,在绘画中得到成长。

6.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其他作用

美术教育能够强化幼儿与他人交流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在集体绘画的过程中,幼儿之间会进行合作,在绘画中就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美术教育还能够加深幼儿对情感的认识,让他们不再只是简单地将自己作为世界的中心,而是学会爱父母、关心他人,培养起良好的个人品德。

三、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策略

1.创造轻松活泼的绘画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将幼儿作为课堂的主体,而自己则是引导者,为幼儿创造更多可以表达与探索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多去外面的世界之中倾听与观察,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师应积极鼓励幼儿自我发现,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让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正确评价幼儿绘画作品

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为幼儿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新幼儿美术教学形式

5.多给予幼儿肯定与鼓励,增强幼儿在绘画方面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展现自己的个性

总之,美术是幼儿感受与认识世界的最直接方式,同时也是表达他们内心世界的主要途径。幼儿美术教育的最主要价值就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加深他们对生活以及整个世界的感性认识。学校与教师应多开展与美术相关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细心观察,之后结合自己的想象,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内心的想法。总而言之,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教育者以及家长应给予其足够的重视。

摘要:幼儿时期是人类大脑成长与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幼儿时期,教师与家长应该特别关注幼儿的成长。美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从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作用以及策略三方面研究了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篇4:对幼儿美术教育的

关键词 幼儿美术教育 身心发展 作用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美术、教育三者的集合体,是现在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需要明确的是,幼儿教育不是艺术精英的教育,要区别对待,从出发点到目的地都是不一样的。幼儿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主体。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它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拓展幼儿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一、 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

1.有别于专业美术的内在要求。幼儿美术教育是通过绘画、手工、观察、欣赏等方式的美术活动,来全面培養幼儿的心理、思想、情操及人格。它不局限于美术技巧的掌握,不将重点放在艺术技能方面,而是纯粹的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基础和目标。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里,没有所谓的绘画天才,没有什么美术特长生,我们着眼的是幼儿的整体发展,不是某项特殊技能、技巧的培养与掌握。

2.教育方式方法的独特。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发展的、动态的教育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既定的量化目标。幼儿美术教育的宗旨是充分发展幼儿的自然、天性,在活动中,不能要求儿童画什么就一定要像什么,比如让幼儿画一幅关于车的图片,有的孩子会将轮子画成方形的,作为老师就不能直接指正说车子的轮子都是圆的,这样就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也阻碍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他做出的画总会有他的理由,不妨引导其回答他这样设计的原因,同时锻炼幼儿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幼儿美术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1.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形成对事物美丑的理解与划分,在进行互动中也可进行深层次的引导。比如:设计几幅图片,一个是穿着漂亮的小朋友随地乱扔东西,一个是穿着普通的小朋友将垃圾丢进垃圾桶。通过这几幅图片,引导幼儿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美丑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还有人的内在。

2.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幻想家,他们的脑子里有一个神奇的世界。作为幼儿老师决不能抑制幼儿的想象空间的发展,切记将成人的现实思维灌输给幼儿。人就是因为有了想象的翅膀才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蓝天。科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想象力在4岁至4岁半之间最为发达,5岁以后开始现实地、具体地认知、感知世界。因此,在幼儿的这段时间里,我们老师及家长能做的就是充分释放幼儿的想象力,别去管幼儿想的东西靠谱不靠谱,我们注重的是想象这种能力的发展,只有敢于想象,才能敢于创新。

3.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幼儿美术教育从其存在于发展的角度看,不只是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赏鉴,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创作这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合,因此创作的过程比创作的结果更重要。老师在幼儿创作中应该给予更多的引导与肯定,不能以成人的思维模式去影响幼儿的创作发展方向,相反,我们要给予的是更多的鼓励与欣赏,才能给予幼儿创造的动力,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4.幼儿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传统的美术教育观念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培养幼儿一些技巧、技能,还有就是一些结构造型、用色能力,再有就是审美能力的培养,但这只是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的想象力、创造力,研究表明,在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的过程对于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世界很多发达国家把绘画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手段。美术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动手实践、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活动。这一过程中调动了幼儿很多方面的能力的配合,比如观察、思维、想象、构图、动手、修改等等,这是一个内外相互作用的完整过程。因此,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志。

篇5:对幼儿美术教育的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摘要: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创者和改革者,他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幼儿教育之路,形成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思想体系对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活教育

陈鹤琴(1892——1982),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提出“活教育”理论,享有“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的美誉,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理论

什么是“活教育”?陈鹤琴为了将当时的死教育变为前进的、主动的、有生气的活教育,提出了要使教师“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使儿童“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教育主张,并把这一教育主张定义为“活教育”。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和“两大原则”(教学原则、训育原则)中。【1】

“活教育”的目的论——强调做人教育。陈鹤琴在“活教育”目的论中明确而全面地提出了教育目的,即要教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强调了“做人”的基本条件:第一,要有强健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在此基础上他又进一步丰富了“目的论”的内涵,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世界人”。

“活教育”的课程论——强调活教育的本质。陈鹤琴批评旧教育是“死教育”,针对课程、教材的盲目和呆板,教学方法欠适宜和灵活,提出了“活教育”的课程论,其主要观点表现在:课程应为目标服务;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为基本成分;课程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式和小团体式教学。他的课程论强调了目标性、生活性、自然性、社会性、环境性、综合性、灵活性的理念,突出了活教育的本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体现了活课程观、活教育观、活学习观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和科学性。

“活教育”的方法论——强调实践教育。“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2】“活教育”方法论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主张打破班级、时间、空间、教材的界限。不提倡班级授课制,重视室外活动,提倡“共同研究学习”。陈鹤琴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明确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欣赏。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强调活的教学法。陈鹤琴根据“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比较教学法;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教学的效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替代教学法;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分组学习,共同研究;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精密观察。【3】陈鹤琴以上教学原则体现了科学性、灵活性、活动性、主体性、积极性、民主性等特点,具有实用价值与意义。

“活教育”的训育原则——认为训导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上可说是最繁重、最重要的,他提出了13条训育原则: 从小到大;从人治到法治;从法治到心理;从对立到一体;从不觉到自觉;从被动到自动;从自我到互助;从知到行;形式到精神;从分家到合一 ;从隔阂到联络;从消极到积极;从“空口说道”到“以身作则”。

“三大纲领”和“两大原则”是建立在我国实际国情和幼儿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并且以长期的实验为依据,还吸收了西方的某些思想理论,因此具有相当的针对性、科学性、实践性。

二、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启示

幼儿教育不仅是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准备阶段,可以为小学教育打好基础,而且幼儿时期形成的价值观,人生态度和生活习惯也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因此发展幼儿教育必须受到重视和关注。从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生活化教育

儿童的早期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人在七岁前,习惯、语言、技能、态度、情绪都已打下了基础,基础打得不好,健全的人格就难以建立。因此,陈鹤琴先生的源于生活的幼儿园课程,客观地尊重了幼儿的特点,体现了学习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

2.综合化教育

陈鹤琴先生的“整个教学法”也是针对分科教学的弊端提出的。他认为“我们不能把幼儿园里的课程像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相互间不发生影响。我们应当把幼儿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应充分考虑幼儿学习的特点及认知成长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互相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3.主体性教育

陈鹤琴要求教育者不仅要让儿童多做事,还要使他们多思考,因为光做不想,收获不大,故“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要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去试验、去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只是在一旁加以指导,解答孩子们的问题,以赞许的目光鼓励他们,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探索未知世界奥秘的兴趣。

4.创造性教育

陈鹤琴认为,儿童的个性是各不相同的,教育者应当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设置“富于弹性的课程”。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潜能的发挥,而国民创造力水平的高低则是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重要标志。因此,陈鹤琴提出:“现在我们要提倡培养创造能力,并已从儿童时期开始。儿童本来就有一种创造欲,我们只要善于诱导启发,可以事半而功倍。”【4】

总之,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陈鹤琴经过长期实验观察、科学验证而形成的通俗易懂、具体细致且科学严谨的幼儿教育理论,是我国学前教育科学中的一份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工作中认真地吸收营养。参考文献:

篇6: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摘 要】 随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学习和幼教改革的深化,幼儿教师越来越关注师幼互动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并有意识地建构积极、适宜的师幼互动。本文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通过案例的呈现,阐述了怎样让幼儿拥有自己的艺术世界及保护儿儿童的纯真、纯趣,以此达到陶冶幼儿情感,开发幼儿智力的目标。

【关 键 词】 美术活动;策略;探索

心理学研究表明:5岁以前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良好时期,一些家长为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往往抓住这一段时间,送孩子进绘画班、提琴班、电子琴班、舞蹈班等,对孩子进行专门的艺术训练。因而,一些幼儿园也相继开办音乐、舞蹈、绘画等兴趣班,可以说,已开始形成一种“热潮”。

怎样看待这一“热潮”,怎样使艺术教育和智力开发有效的结合,我们认为在这一问题上,需要弄清这样几个问题:(1)什么是艺术及幼儿园教育的目标?(2)幼儿园艺术教育教什么、怎样教?在艺术教育这一大课题中,我重点就美术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艺术是人类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一种语言。艺术活动是一种饱含情感的活动,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艺术,又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

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满足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切艺术之本质,皆在使听观之人,为之兴感怡悦”。

艺术在给我们提供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观的同时,它还执行另一种崇高的使命,这就是从精神情操上陶冶人,提高人,帮助人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培养全面的和谐发展的个性,即人们常说的美育,或称“美感教育”“审美教育”。

为什么艺术能培养全面的和谐发展的个性呢?因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审美。一个艺术品就是一个审美对象,人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还学到了真(知识),习到了善(道德),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了趋向真善的意愿,陶冶和提高了人的情操,从而使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尔基曾说:“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就是声调,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术家的创作和创造品以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作为艺术教育,我们认为,它的本质特征是审美的、创造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和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活动。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音乐家、舞蹈家,而是启蒙教育、陶冶情操,我们不主张仅仅培养几名尖子,而是要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出人才,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发展,技巧技能得到提高,为新一代的全面发展,为民族文化增加色彩。为此,老师应培养幼儿爱好艺术的情感,善于发现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兴趣倾向,要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培养幼儿的意志力,以免半途而废。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艺术的兴趣,这是幼儿园艺术教育成败的关键。就美术而言,《纲要》规定,除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发展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及对艺术创造的兴趣和方法,并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幼儿教育教什么,怎么教?

教育旨在促进儿童发展这个幼教基本观念出发,再结合当今人类文明的发展,艺术正走向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渗透的方向。因此,我们认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除了传授基本的技能技巧外,重点应放在教会幼儿如何欣赏艺术美。因为欣赏是艺术学习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关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的优秀作品,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同龄人的绘画作品、演出等,同龄人共同语言多,孩子若到美术馆来看展览,看儿童画的比看成人画兴趣大得多。在幼儿观摩感受音乐、舞蹈、绘画等特征的基础上,教给幼儿初步熟悉其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材料的性能,教给幼儿粗浅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充分自由地表现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情感和认识。

面对那些有激情而没有“长性”的几岁的孩子来说,老师怎样教呢?

我们以作画为例:在幼儿作画前,很重要的一环是“先读画、后动笔”,所谓“读画”即理解作品,包括讲解结构,构图、作品程序。

读作画程序:第一步画哪里,第二步画哪里,也就是动笔先动脑“意在笔先”。

评画:即评论画的优点和缺点,主要包括结构、构图。评画应当以鼓励为主,尤其是对初学的孩子,出现了一两处合格的地方就应当及时肯定,对画得好的可以表扬其精神“真专心,再练练一定会画好的!”

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教学内容基本上以认知、技能为中心,教学方法上多采用教师示范为标准来衡量。

幼儿绘画是儿童借助画笔来表现自己对现实社会事物的认识态度、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手段,幼儿绘画教育不应只是为绘画而绘画,绘画是手段,目的是要促成幼儿心理因素的有效发展,使幼儿的认识因素和情感因素、思维、创作有机统一起来。而教师的示范则是幼儿的一大障碍,它使幼儿的创作思维受到限制。教师示范,幼儿直接模仿又是被动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应以幼儿为主体,绘画中教师不示范、不出示范例,而是引导幼儿观察、体会、理解,让幼儿的绘画真正成为“儿童画”。为此,我们进行了为期一星期的美术探索,活动设计多以实物写生为主。

实验方法: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的一般规律,选择制定了汽车、公鸡、小猴、鹅、梅花、我的老师等一系列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重点运用同类比较法进行,由易到难推进。

如小鸡――白鹅、梅花――桃花等,因为形近似,就有比较,有鉴别。可以锻炼观察比较的能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反复练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逐渐深化,加速眼、脑、手的训练。

例:绘画――我的老师

先请两位老师做模特,然后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两位老师的特征,教师以猜谜的形式,让幼儿把画画好,老师来猜他画的是哪位老师,以激发幼儿仔细观察能力及表现力。

实验效果:回答是肯定的,幼儿可以接受,且让幼儿快乐,自信心增强了。如画我的老师,全班40多名幼儿,虽然画不同的点,但都抓住了主要特征,提升了孩子的兴趣。实验的目的是锻炼幼儿的形象思维,?_发幼儿智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广泛爱好。

实践证明:知识靠积累、技能靠训练、兴趣靠培养,因而作为老师提高艺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某些幼儿园及美术班的老师只注重教授方法,而不是去挖掘、引导、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天分。诚然,这种教学方法对孩子掌握一些技巧以至认识世界都会有所帮助,但从另一角度来说会使很多孩子的天分没有能及时地表现,这样做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会导致孩子们模仿大人观察世界的方法,所画出来的画失去了那种雅嫩、纯真、纯情,而更像是老师范画的仿制品了。

我们认为,在教师教儿童绘画技巧的同时,要多顾及一下每个孩子那一瞬即逝的自然赋予,鼓励他们多画一些自己心灵中的画,多留下一些对于他们自己也对于社会有意味、值得珍爱的东西。

怎么让幼儿拥有自己的艺术世界,有待我们幼教工作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篇7:对幼儿美术教育的

美术作为一种开发幼儿智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许多家长在指导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往往会走入一种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片面地认为美术就是绘画

许多家长认为:绘画就是美工,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片面的,幼儿美术活动除了绘画之外还包括泥工、纸工等形式多样的手工活动,它们和绘画一样,也是有益于幼儿脑发育的美术活动形式。比如:泥工对孩子有种天然的亲和力,喜欢玩泥土是孩子的`天性,橡皮泥是泥土的良好替代物,它颜色鲜艳,可以重复使用;撕纸、折纸、剪纸、撕贴等趣味纸工活动。家长要学会运用多种美术活动培养孩子表现事物的能力。

2、过分强调美术技能技巧的掌握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过分强调技巧的运用,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的培养。由于得不到认可,孩子产生畏惧和厌学心理。要改变这种现象,还应转变这种不科学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技能技巧固然重要,但它只是达到美术教育目标的手段,幼儿美术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认识世界和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世界。

3、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美术作品

最典型地表现在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孩子作品的唯一标准。如果以这标准来衡量孩子,在指导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就会犯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孩子不能亲自感受欣赏美、创造美的乐趣,也失却了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家长在辅导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合作者、欣赏者,而不应成为孩子的替代者、挑剔者。

幼儿的一些作品,在成人看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孩子对事物特征的认识。对孩子美术作品评价的标准就是构思新颖、富有想象力;色彩鲜艳、搭配自然;充满童趣,作画大胆,画面丰满富有个性。

篇8:浅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

随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 艺术教育在塑造完美人性, 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艺术教育就是“以艺育人”。艺术教育的这种审美形式教育的独特性, 是其他教育所不具备的, 在儿童期尤为重要。

一、美术活动中早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首先是对绘画对象的细致、敏锐的想象力, 画画的孩子敢于大胆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的尽可能完美的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人创造能力的表现。另外, 画好一幅画需要双手与身体及手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 认识色彩的能力, 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 需要耐心、恒心、需要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一切是早期教育智力开发所要达到的目的, 幼儿早期智力的开发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品质, 是多方面的, 如自信、耐心、毅力和做事的专注习惯和不怕苦、不怕累、不受成败的干扰及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骄傲、虚荣、粗心、半途而肺等等。这诸多因素, 对儿童一生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俗语说:“好习惯, 益终身。”只有有了这些良好品行的奠基, 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美术教育是以人为本, 应重视智力因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总是口头教训孩子因该如何如何, 其效果是比较差的。要想使孩子的非智力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就必须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会到某种适当的活动中。从这一点讲, 绘画就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活动。一个能够面队实物写生的孩子, 当他从随意的画画和制作过度到能客观地去表现的时候, 当他们从要大人指点过度到敢于自己大胆的创作的时候, 他们的自主能力就加强了;当能做到自己比较有条理地去收拾用具的时候, 他们的独立性就增强了。让孩子敢于大胆地去画、更加细心的去画、让孩子画画时有始有终, 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画中的问题。总之, 这一切有助于培养孩子胆大心细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因此在幼儿早期绘画美术活动中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指导。

二、在幼儿绘画发展的黄金期, 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 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 创造美的能力、引发对美的追求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 面向全面发展的教育。毫无疑问,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不少妨碍幼儿思维想象和创作力发展的做法。教师在教学中有一种趋向, 认为课讲得越是头头是道越显水平, 范画画的越好越能提高幼儿绘画水平, 范画甚至不能出现不完整的形象。总之, 把孩子的头脑限得死死的, 以至于作业交上来都是一个标准答案, 绘画中的物体没有重叠, 没有半边形象。孩子的思维不知不觉被带回教师预先设置好的程序, 以至于幼儿绘画作品中看不到孩子纯真心态的自然表露, 听不到孩子画中的故事和真实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模式虽然能通过绘画过程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 使幼儿掌握绘画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就是容易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 使幼儿在画画时产生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阻碍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扼杀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把幼儿从被动模仿中解放出来,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 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由想象, 让幼儿画其所爱画其所想, 使幼儿按自己的兴趣有感而发, 由情而画, 从而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教师可以创设教学环境, 提出一些线索, 作为孩子的思考起点, 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例如绘画活动《秋叶舞》, 在这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创设了和谐、美观的班级环境, 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探索氛围。在教室的天花板上, 吊着一串串色彩缤纷、形状各异的树叶, 有真的树叶, 也有用彩色纸剪的“树叶”;墙壁上贴着孩子们自己收集的树叶, 有树叶标本, 有从网上找的资料;把孩子们的作品也一一布置出来。在这次活动中, 孩子们表现得异常积极、富有创意。

良好环境的创设、线索的提供, 才能使幼儿较好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引发对美的追求。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用

绘画语言表达心灵深处的美, 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心智

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 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 这对幼儿的思维想象有直接的影响。在讲解时, 不仅要了解儿童的心理, 还要熟悉儿童语言, 掌握儿童的学习特点。对幼儿难以理解的概念, 教师要加以解释。例:对幼儿讲解“横线”、“竖线”时, 我就说“站着的线叫竖线, 躺着的线叫横线”, 这样, 幼儿就明白了。同时, 根据幼儿比较喜欢用重叠字, 我在讲解各种动物特征时, 多用诸如“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嘴”、“胖胖的身体等”, 这样有助于幼儿的理解, 适于他们依靠表象作画的特点。如果没有形象的语言、具体的材料让幼儿依靠, 很难令幼儿想象, 进而去创造。只有丰富的幼儿感性认识, 才能使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

上一篇:读桃花心木」有感下一篇:坚强的力量八年级主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