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2023-05-05

第一篇: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发展的有效作用

俗话说“心灵手巧”,看来智力的发展与手的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一个动手能力正有待培养,智力正在开发的幼儿来说手部运动更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手指游戏以声音和动作配合的简便形式给小班幼儿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相对其他形式的活动,手指游戏对时间、地点、场地环境,游戏规则等的要求更低,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活动,对小班幼儿的发展见效尤为显著。

一、手指游戏灵活双手,有助于小班幼儿大脑发育

研究发现,经常活动手指,给细胞以直接刺激,对健脑十分有益。小班幼儿身体稚嫩,手部控制能力弱,尤其需要锻炼。手指游戏本身具有锻炼幼儿手指灵活性,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和手指关节的发育。让孩子经常做手指活动,还能激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从而刺激大脑的发育。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孩子手的技能,促进幼儿大脑与手指神经协调发展。

二、手指游戏简便易学,有助于促进小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小班幼儿是刚脱离父母融入集体生活,初步学习社会交往的弱势群体。他需要适合自身生活经验的形式与内容去和老师、同伴互动,从而稳定自己的情绪,适应新的环境。那么手指正是幼儿亲切熟悉而又方便探索世界的身体运动器官。手指游戏以浅显易懂,语言流畅,贴近幼儿生活情趣的手指谣配合动作的简便形式让幼儿能随时随地学做,在幼儿学一学、念一念的过程中进行自然的交往。加强幼儿与老师及集体的互动,增进幼儿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手指游戏形式多样,可以自己双手交替自娱自乐,每次孩子们都会和着集体稚嫩的歌谣声自得其乐的反复游戏。更可以找同伴合作游戏。这时,我让孩子自由选择朋友并用双手抱一抱对方,使幼儿更专注于和对方的合作,培养同伴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在游戏反复数次后,我鼓励幼儿找一个新朋友做游戏,以便认识更多的朋友。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又让幼儿再去进行三人活动、小组活动。手指游戏给孩子们提供了交往合作的机会,幼儿也在学习手指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快乐,从而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三、手指游戏歌谣丰富,有助于促进小班幼儿语言发展

3~4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受年龄段的影响,小班孩子语言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而手指谣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节奏明朗等特色,深受小班孩子的喜爱。又因为小年龄幼儿的另一个特点是喜欢边做动作边说话,手指游戏也正好适应幼儿这一特点。一个动作鲜明有趣的手指游戏,配上一首朗朗上口的手指歌谣往往能比一个故事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幼儿语言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幼儿的积极倾听、学习与模仿。手指谣内容丰富,密切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如《小手变变》(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呀,爬呀,爬呀。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跳呀,跳呀,跳呀。三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四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蝴蝶呀,飞呀,飞呀,飞呀。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螃蟹呀,爬呀,爬呀,爬呀)。小班幼儿对简单鲜明的动物形象有很自然的情感,也乐意参与表达对它们的认识。幼儿经常边念边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愉快表演。有些孩子还能替换歌谣的内容,创编动作,大胆表现自己。有的孩子会质问同伴某种动物的叫声不对,在这样开心轻松的环境中幼儿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自然而然的提高。

四、手指游戏渗入生活,有助于规范小班幼儿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受生理、心理发展的限制在生活活动中常不受活动规则的约束,教师的说教收效甚微。手指游戏形象、生动,有助于幼儿判断自身行为的对与错,规范幼儿的活动规则。比如洗手前,我教孩子做一个手指游戏。"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一搓,关掉水龙别忘记" 这首儿歌对幼儿洗手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幼儿在洗手的时候会自然地念叨。特别是最后一句让幼儿能注意及时把水龙头关掉,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个良好的指导作用。而另一首手指谣:"老大睡了,老二睡了,大个子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大家都睡了。"这首儿歌当中的语句生动形象,我把这首儿歌放到了午睡的环节,幼儿听着听着就会静下来,特别是一些入睡有困难的孩子也在轻轻的儿歌声中不再做小动作,养成了在睡觉前安静的习惯。这些游戏可以组织在饭前、分组喝水时,离园前数分钟。这样既减少孩子无意义等待的时间,又避免幼儿一日活动的小环节中因孩子无所事事造成吵闹和混乱,也丰富了幼儿在园的生活,更有助于班级集体良好常规秩序的形成。

五、手指游戏形象有趣,有助于促进小班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的权力和需要。手指儿歌中的拟人化的形象,使幼儿在快乐学习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很多手指儿歌中的形象都采用拟人的方法,较容易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比如《五指歌》中的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一个家庭成员: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嘀嘀嘀;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刷刷刷;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砰砰砰;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个子最小就是我,我在敲小鼓,东东东。(我上幼儿园,棒棒棒。)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我。这些家庭成员,幼儿很形象地体会到了爸爸的能干、妈妈的勤劳,高高的哥哥、漂亮的姐姐也都有自己的本领。调皮的我会敲小鼓,爱玩玩具,也能独立的上幼儿园。在这样一种温暖的氛围里,积极的鼓励下,幼儿会感到很安心、自信,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在动手动脑的手指游戏中舒展了幼儿的身心,增强了幼儿动作协调能力,语言、情感情绪等诸方面的发展,促进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运用智慧的活动。手指游戏作为小班幼儿的特色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幼儿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都在积极的活动着,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手指游戏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使幼儿得到心理满足,为幼儿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篇: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是以游戏为主。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新时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游戏 合作意识

游戏对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爱玩、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就曾经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这充分说明游戏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当前,很多幼儿园教师都认识到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游戏不仅是幼儿乐于去做的活动,同时也是幼儿接受学习的有效手段。只有将游戏活动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的活动和游戏环境,放飞孩子们的天性,才能让幼儿们健康成长,拥有一个快乐的、美好的童年。

一、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常识性教育的有效手段

对于幼儿来说,爱玩的天性决定了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在游戏中他们是最快乐的。对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实际生活与游戏这两种重要途径,生活中的现象是最容易感知和被接受的,而游戏则是幼儿最形象的对现实生活的模拟。丰富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接受教育的最好课堂。通过参与游戏不仅有利于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勤动手、勤思考的习惯,以此学会一些生活的基本常识,同时,幼儿的感知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游戏中也将得

到极大地锻炼与提高。

最常见的游戏莫过于一种由幼儿模仿成年人的角色扮演游戏。幼儿们分成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弟弟”,有的扮演“姐姐”等。在游戏中大家分工合作,各有不同的职能,营造出了不同的场景。比如“爸爸”送小朋友去上幼儿园;“妈妈”在家洗衣、做饭,照顾“爷爷”和“奶奶”;“小弟弟”生病了,“妈妈”带他去看医生„„幼儿们在这个游戏中将各自的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一招一式俨然与实际生活中的大人无二。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们能够了解到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职责,深刻地理解父母对孩子的深爱之情,同时,也能让他们懂得作为子女需要孝敬父母,正确对待家庭中每一个人。

二、游戏是强健幼儿身体.培养优良品质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摆在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位置。”要达到这个目标,游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和有效途径。幼儿在进行“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房子”等游戏中少不了要做出跑、跳、投等动作,这不仅有助于增强身体协调性,还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得到锻炼和改善,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为孩子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游戏中经常融入一些体育活动,例如,以班为单位开展的“看谁跑得快、跳得远”的比赛,或是传统的踢毽、跳绳比赛等。这些带有竞技体育色彩的游戏既能强身健体,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

意志力,又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能够体验到成功和失败,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当然,成功的体验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他们很快就能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而对于在游戏中受到挫折的幼儿,则会积极反思失败的原因,力图下次争取有好的表现。长此以往,不仅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发展,还可以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其在压力下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

三、游戏是深化幼儿对合作的认识,培养其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的意愿,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互相分享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都离不开幼儿的相互合作,因此,在此阶段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游戏对于深化幼儿对合作的认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在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我就对小朋友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们在游戏前自行协调好谁当“小鸡”,谁当“鸡妈妈”,谁扮演“老鹰”,并且告诉他们在游戏中要相互配合,互相帮助,从而保证“老鹰”抓不到“小鸡”。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们很好地注意到了自己的角色,相互合作,约束了自己的行为,游戏进行得十分顺利。

又如,在进行接力赛的游戏中,有的小朋友不明白为什么要赶紧

接棒,抓紧时间赛跑。于是,我就对他们进行了集体荣誉感的教育。这样,孩子们明白了自己的活动目的,同时也理解了团队的重要性和合作与竞争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和机会,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的教育,积极引导幼儿体会合作成功的快感,并及时对幼儿的合作行为给及肯定和赞许,从而让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自愿与他人合作。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一定要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本着为了幼儿们快乐、健康成长的理念,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幼教观念,从而探索出新的、富有活力的,又适合幼儿的游戏,让幼儿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篇: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幼儿教育具有明显的年龄和阶段性特点,利用其天性喜好游戏的特征,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游戏教育,抓住孩子的生理特点和活动能力,培养幼儿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游戏是幼儿童心的体现。在家庭游戏中,幼儿认识了家庭成员,协调了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幼儿园的教育游戏中,幼儿开始与同学、老师交流,开始认识新事物、接触社会。游戏中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游戏是一种活动。活动的规则性、互动性、集体性是游戏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原则下,幼儿在一定游戏规则的制约下,通过角色的扮演、情感的体会,通过互相交流、集体参与,共同完成游戏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通过游戏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在不断的巩固中,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达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目标;通过互动交流,加深体验教育,实现角色互换,养成小朋友参与社会社会角色的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集体参与,把幼儿从单一的家庭小范围引向一定规模的班级集体甚至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增加幼儿的集体意识。游戏的活动性特点,能培养小朋友的语言交流能力、相互交往能力,增进小朋友之间的参与、沟通、协调能力。现在的小朋友家长管的比较多,孩子独立活动的能力不足,适应社会、集体的意识相对较差,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能让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增强交流的自信,引导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品尝交流的乐趣,从主动接纳游戏活动开始,接纳游戏伙伴,实现主动交流的目的。

第四篇:教育论文-探析婴幼儿亲子游戏的作用

论文题目:婴幼儿亲子游戏营运作用

摘要:亲子游戏是促进O岁~3岁婴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一对一式和集体式的亲子游戏有其各自的侧重点。一对一式游戏能够较为真实地反应幼儿发展的水平,集体式游戏则为幼儿和家长提供了一个接触不同人群、不同环境的平台,两类亲子游戏均有益于幼儿发展。家长和教师应当协同合作,以婴幼儿的发展水平为依据,适时调整游戏形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亲子游戏的作用,让婴幼儿的身心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集体式亲子游戏的实施规则

我们以游戏“小背篓”为例,来说明集体式亲子游戏。该游戏的规则是,家长们抱着孩子围成一个圈,根据教师唱的儿歌的节奏按顺时针方向绕圈走,走的时候要注意节奏的快慢或停顿。儿歌的内容为“小背篓,圆溜溜,背在身上走一走,摇一摇”。当教师说“走一走”时,家长快跑;当教师说“摇一摇”时,家长应当放慢速度,跟着节奏停下来轻轻地摇一摇自己的孩子。家长可采取怀抱式、背抱式和肩背式等方式来抱孩子。该游戏的目的是让宝宝感受快跑、停顿和摇摆,并在感受停顿时锻炼前庭功能,家长抱孩子的不同方式可以为宝宝提供不同的视野,从而让孩子获得不同的体验。虽然在集体式游戏中,家长对游戏的调整不如在一对一式游戏中自由,但也可以通过调整抱着宝宝时身体弯曲的弧度以及摇摆的幅度来让宝宝感受不同的身体倾斜度。

在该类亲子游戏过程中,家长要关注以下两个事项:第一,当教师说“走一走”的时候,家长应该根据宝宝的表情来判断其感受,从而控制跑的速度。假如宝宝表情愉悦,很享受被抱着跑的过程,则可以跑快些;如果宝宝出现蹙眉、紧张的表情,则要跑慢些,以给他安全感。第二,家长要通过调整身体的弧度和摇摆幅度,观察宝宝在某个身体倾斜度的情况下是否会产生不适,有意识地关注宝宝的焦虑点,并及时进行调整。

二、集体式亲子游戏的实施要点

集体式亲子游戏与一对一式亲子游戏不同,它为幼儿和家长提供了接触不同人群的平台。在实施过程中,家长应该把握其特有的侧重点,将其与一对一式亲子游戏进行区分。

1.正确判断幼儿发展水平

集体式亲子游戏是开展在多个家庭之间的,其场所一般也不固定。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不熟悉人和环境而表现出紧张、焦虑等状态,因此,完成游戏的水平会出现偏差。这就需要家长在游戏中给予幼儿安抚,当幼儿出现不适应时,家长不可武断地把它归因于幼儿发展的不足,更不能因为幼儿的“发挥失常”觉得没面子而责骂他,而是要冷静地判断幼儿该种表现的原因是什么,并在一对一式亲子游戏中做进一步观察,以全面、正确地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

2.尊重教师指导,把握游戏用意

集体式亲子游戏是多个家庭共同参与的亲子游戏,在开展集体式亲子游戏时,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因此,家长在进行集体式亲子游戏时,首先要听清教师的指令,不只是要听懂游戏规则,更重要的是应该留意游戏的目标和作用。如上述案例中的快跑和停顿,家长只有在了解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赋予幼儿节奏感意识,才能把握加速和减速的度,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有韵律感地快跑和停顿,而不是盲目地一味快跑或突然停顿。

3.借鉴吸取其他家庭的经验和教训

集体式亲子游戏是一个难得的家长互相交流的平台,在开展集体式亲子游戏时,家长不仅要时刻注意自己子女的一举一动,还可以借此机会,观察其他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互动,并借鉴他人的经验,吸取他人的教训。期刊之家—论文代写代发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欢迎扣扣在线咨询2863623720当然,因为0岁~1岁婴幼儿的发展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家长在借鉴和吸取其他家庭的经验及教训时,还是应该以自己子女的发展为依据。

三、集体式亲子游戏中的教师指导

集体式亲子游戏是多个家庭共同参与的亲子游戏,教师在对集体式亲子游戏进行指导时,除了采取外在介入和平行介入并用的方式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育儿的过程中,每个家长都会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育儿经验。如果能将这些经验利用起来,用以解答其他家长的疑虑,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管用。所以,在集体式亲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关注以下几个内容:第一,在游戏中提醒家长互相观察,学习其他家庭的长处,总结他们的不足,吸取经验与教训;第二,及时发现游戏中家长们的闪光点和不足,当场给予点评反馈,供其他家庭做榜样或警示;第三,在亲子游戏之余,定期组织家长开展育儿沙龙、育儿经验交流会等,让家长们互相交流学习,使他们互相吸取经验,各取所长。

综上所述,亲子游戏是促进O岁~3岁婴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一对一式和集体式的亲子游戏有其各自的侧重点。一对一式游戏能够较为真实地反应幼儿发展的水平,集体式游戏则为幼儿和家长提供了一个接触不同人群、不同环境的平台,两类亲子游戏均有益于幼儿发展。更多论文参考资料,请登录期刊之家网查询,或扣扣在线咨询.家长和教师应当协同合作,以婴幼儿的发展水平为依据,适时调整游戏形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亲子游戏的作用,让婴幼儿的身心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第五篇:浅议棋类游戏在幼儿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科技幼儿园沈珏

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游戏首先使孩子感到好奇、愉悦,而这种感觉,用高尔基的话说,就是理解的开始,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学习判断善恶、美丑、好坏、是非等简单的道德行为规则,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幼儿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幼儿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判断、推理,甚或在成人的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就是揭示正确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的过程,就是启迪幼儿道德创造思维,补充新的道德知识,提高道德认知的过程。游戏往往给幼儿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中的幼儿,情绪愉快、态度积极、兴致极高、乐在其中。通过游戏,幼儿感受、体验成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产生道德情感与道德体验上的共鸣,产生与道德行为主体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产生肯定性、积极性的情绪,进而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准则。

一、在下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下棋是一种手脑并用的益智类活动,幼儿学棋不仅能促进思维的多元化发展,而且还能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棋局的千变万化,又吸引了孩子们好奇的心理,只要老师引导得当,下棋必将成为开发孩子潜能的极佳工具。中班的时候,幼儿对益智类的游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班级适时的添加了一些棋类,如飞行棋、跳棋、五子棋、围棋等等。 起初,教孩子们学习下棋时,还有点担心,怕幼儿兴趣不大,会是三两天的新鲜劲,然后不了了之。可是现在一个学期下来了,幼儿的兴趣还是日益聚增,,到了大班以后,孩子对五子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班级了涌现出众多的小棋迷。在区域活动中常常能看到孩子们在聚精会神的下棋,还能听到我赢了的欢呼声。但有时我也会听到一些和谐的声音。--------我与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我问道:“我们在下棋的时候有哪些规则?”“如果大家觉得原来的规则不好,我们可以改变它。你们觉得应该有哪些规则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议论起来:“不用争抢谁先走,可以用黑白配的方式。”也可以规定谁赢谁先走,或规定输者先走,“下飞行棋的时候可以掷到“5”也能 出飞机场„„”

我又继续追问:“如果大家都想下这个棋,该怎么办?”

孩子们这下说出了很多办法:“可以轮流下各种不同的棋。”“我们可以轮流玩,互相谦让。”“还可以两个两个一起玩。”“我们还可以用抽签的方法,抽到谁就谁玩。”

这就是孩子们自己的规则。原以为只有教师能做的事,竟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轻松的谈话中完成。我也体会到尊重幼儿应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应将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幼儿。同时,通过教育使孩子懂得了 任何棋类活动都是有规则的,只有在规则范围内的活动,才是公平的。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制定。做到孩子们都满意和认可的规则。在之后的下棋过程中,发现孩子们争抢打闹、大声喧哗的现象少了很多。幼儿的规则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孩子们不仅要求自己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和提醒一些规则意识较差的孩子去引导他们遵守游戏规则。在棋类活动中幼儿乱跑乱串、乱抢材料的现象消失了,行为逐渐变得规范、有条理了。幼儿初步形成了合作意识,能够友好协商、分工合作,共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高了自觉执行规则的能力。大大减少了下棋活动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幼儿在和谐、有序的活动中,各种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二、在下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诚实品质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幼儿是人生的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有基础,若基础打的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了。所以我们肩负着幼儿诚实教育的重任,因此幼儿诚实教育,是摆在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一次自由活动下棋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小朋友们都在三五成群的下棋玩,我也参与到嘉嘉和豪豪他们的活动中,今天他们是在玩五子棋,眼看着豪豪就要输了,这时正好有小朋友和嘉嘉说话,豪豪趁嘉嘉不注意,就把棋盘上的黑子和白子调换了一下,这情景却给我和旁观的孩子看见了,马上有小朋友对我说“老师豪豪耍赖”可豪豪听了却一口否认说没有,同伴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在活动结束后,我给小朋友讲了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吕元膺,他非常喜欢下棋,他请了一个部下专门陪他下棋。有一次,吕元膺正和部下下棋时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放下棋子离开了,那位棋友趁机挪动了一颗棋子,导致吕元膺回来的时候输掉棋子。其实吕元膺早就看出来,他只是没有说破而已,那位部下以为吕元膺没有发现,不料不久后,他就被吕元膺辞退了,让他另谋生路。有些人认为吕元膺未免太小题大做,挪动棋子其实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有人认为吕元膺太小气,输了棋子就报复他人;也有人支持吕元膺,考察一个人就得从小事着眼。故事讲完以后,我请小朋友开展了讨论,虽然有些孩子对这个故事还有点似懂非懂,但孩子还是明白了那个棋友的行为是不好的,是不诚实的表现,这时我把眼光转到了豪豪的身上,只见他脸红红的,慢慢的站了起来,低着头,小声的说:“老师,我错了,以后我不这样了”。我笑着对他说,你真棒,希望你

以后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好吗?他用力的点了点头。我为豪豪现在的表现鼓掌,小朋友也跟着我鼓起掌来

三、在下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关系到其一生成败与否,快乐与否的基础。棋类活动很像人生的模拟,有时逆水行舟,有时一帆风顺。即使一次或几次输了,没事,找出不足,下次还可以东山再起。如今的独生子女往往平时被家长娇生惯养,缺少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修养,对今后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这不,我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和同伴玩棋输了几次之后就嚷嚷着再也不玩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老是输,没劲”我又问:“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输吗?”有了输棋的经历,有的幼儿从开始的懊丧,哭泣到逐渐适应,对失败的承受力和对挫折的自制力不断增强。总之下棋对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十分有利。

中国自古就有用“琴棋书画”来评价一个人的修养。教育幼儿懂得下棋的要求及规则,“落棋无悔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而使幼儿树立良好的棋风和棋德。培养幼儿从小爱动脑筋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明白要树立必胜的信念,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其次下棋,还是一种很好的益智游戏,很需要动脑筋的。飞行棋相对比较简单,孩子们一学就会了。而五子棋虽然规则也很简单,排成5个就行,但在下的过程中,非常需要观察、动脑,两个人是在斗智的。每次棋子的走法都不同,但孩子们还是喜欢这种动脑的游戏的,而在这过程中,对孩子的应变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是一种锻炼。

再次,下棋是一种相对比较安静,需要专注的游戏。有些孩子,以前一到课间活动的时候,就喜欢在教室四处跑,但下棋之后,却能够安坐下来。因此对于那些缺乏耐心、坐不住的孩子来说,下棋也是一种可以训练其安静、培养注意力的途径。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活泼好动。然而如何下好一盘棋,如何赢一盘棋,是一门高深,复杂,微妙的艺术,少则15分钟,多达半小时以上,再这段时间里每位幼儿必须市全神贯注的,安静的,专心的。自从迷上下棋后,班级里的“活跃分子”安静多了。有时活动时,他们还会小声阻止同伴的说笑打闹。同时个别幼儿还表现出以往少有的克服困难的毅力。老师们经常风趣地说:“下棋还能治好‘多动症’呢!”

幼儿是在活动中成长的,幼儿的发展是通过活动实现的。因此,我们要注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幼儿德育的内容。善于抓住锲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德育教育在进行幼儿德育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与幼儿打成一片,充分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接

受差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抓住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教育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

上一篇:游戏霸气名字大全男孩下一篇:银行财务会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