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论文

2022-04-24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这样定义游戏:游戏是一切幼子(動物的和人的)因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幼儿天生喜欢游戏,因此,幼儿园在实施教育时,采用的主要形式也多是游戏。幼儿所处的年龄段决定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且活泼好动,喜欢模仿他人和物,他们的认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而且往往带有情绪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1:

操作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这说明大脑与手之间又密切的关系。“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教育家陶行知这句浅显易懂的话,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迪,悟出道理。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学派主张—从“做中学”,认为要学会某些东西,一定要有身体的活动,即所有的学习都要涉及到做,只有通过“做”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因为无论从哲学、心理学,还是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教的过程中应把着眼点放在怎样让幼儿动手实践而获得知识、取得经验上。这样,既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又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幼儿园成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也是提高幼儿自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操作活动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体,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操作活动能调动幼儿的各种器官,帮助幼儿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如何让操作活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

一、通过自己操作,获得感性知识

以往在数学活动中,我以为只要幼儿有动手机会就算主动活动,如在“给图形分类”的活动中,我拿出一个图形,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然后让幼儿拿出和我相同的图形,以此类推,幼儿感知的只是图形对应。结果告诉我,让幼儿按老师的指令去操作,虽然分类任务完成了但幼儿仍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给予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感知、去发现、去探索的机会。如何发挥操作应有的效应呢?在“给图形分类”活动中,我以新的方式进行,先出示两个颜色不同、形状相同的图形和两个颜色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进行比较,帮助幼儿明确“相同”的含义,并寻找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我给每个幼儿一组图形,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大小等不同角度自主地给图形分类,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有关分类的感性知识。

二、对不同层次的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

幼儿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同一活动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应有不同要求,让他们经过努力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在“拼图棋盘”活动中,我让能力较弱的幼儿是用两块拼图棋盘来拼出事物,让能力一般的幼儿是用三块拼图棋盘来拼出事物,让能力较强的幼儿是用四块拼图棋盘来拼出事物。完成自己的操作任务后更换不同层次的拼图棋盘块来进行活动。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又为每个幼儿留下探索的机会。在“魔蛋拼图”活动中,拼出对称的事物时,先让幼儿两块魔蛋拼图来拼,幼儿都完成的情况下,再加一块,让幼儿从易渐难的顺序来完成任务。这样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拼出对称并不难,也不会厌倦,高兴地参与活动。

三、将操作活动游戏化,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进行活动、提供材料方面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样,以满足幼儿反复练习操作的需要。如果能将操作活动游戏化,会更好地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我准备了颜色、大小不同的各种几何图形卡片,让幼儿玩“撒卡片”的游戏,幼儿把卡片轻轻地往桌面上一撒,看一看自己有哪些图形,一会儿后,请幼儿将图形送“回家”,并说出“回家”的理由,幼儿自始到终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变成一样多”时我采用 “串豆腐”的游戏方式,给幼儿提供“筷子和自制豆腐块”等操作材料,让幼儿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进行活动,把第一次串的和第二次串的相比较,让两串变成一样多,幼儿很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是数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求知欲、兴趣对幼儿的智力活动有着很大的能动作用。在日常的数学教育活动中离不开操作活动,设计各类的操作活动往往离不开培养激发幼儿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只有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幼儿才会不断地主动投入,全身心地参与到操作活动中去。

四、操作游戏让幼儿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在操作材料时他们会灵活多变、一物多用不断创造。如提供10根不同长短、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不同曲直的吸管让幼儿进行分类,他们会按照他们不同的特性来分。如按照长短、颜色、粗细等,只要能被他们捕捉道德性质,他们就会来进行比对分类从而找到不同的特性。在“哈诺伊塔”活动中,利用一样的三块圆板,可以画出各种各样的图画,有的幼儿画出米老鼠、有的幼儿画蚂蚁、还有的幼儿画蚯蚓等。

五、操作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幼儿操作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物品对幼儿的吸引力,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引起幼儿探索的积极性,我们还要通过物品新奇的外观,或者玩法来吸引幼儿来进行操作。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创编了大量的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设计,提供了色彩鲜艳、形式多样的操作材料,深深吸引了幼儿。幼儿接触到的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抽象的、而是美丽、生动、具体的,因此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情趣高涨。理学研究证明,三至六岁幼儿富于幻想,创造萌芽开始绽露,如在这一时期能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手脑并用,不仅使手部小肌肉能协调发展,促进左、右脑细胞的活动,同时也对开发幼儿的创造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因此,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在领导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设计让幼儿动手、动脑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是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是当前大力开展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满足了幼儿好奇心、求知欲、兴趣和需要,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个性,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在更大程度上取得发展和提高。

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来让幼儿参与,通过慢慢增加游戏的难度来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

幼儿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我们在培养他们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到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真正让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吴云仙

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2:

浅谈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这样定义游戏:游戏是一切幼子(動物的和人的)因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幼儿天生喜欢游戏,因此,幼儿园在实施教育时,采用的主要形式也多是游戏。幼儿所处的年龄段决定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且活泼好动,喜欢模仿他人和物,他们的认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而且往往带有情绪性。游戏正符合了幼儿的这些特点,所以被幼儿接受和喜爱。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运用游戏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各项技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组织和引导者。教师可以给幼儿设定一个游戏规则。而其他的,比如游戏的情境、游戏的人物、角色的台词、游戏的道具等等,则由教师组织并引导幼儿共同完成。这个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游戏。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往往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而游戏则充满趣味性,以此诱发幼儿,则会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善于设计有趣的游戏,把相关的学习内容融入其中,以游戏的趣味性化解学习内容的枯燥性。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不仅能学到相应的知识,还能够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

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幼儿知识,更应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单纯的说教很难使幼儿认识到什么是良好的行为。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来启发幼儿,使他们辨别哪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不好的行为,使他们知道,好的行为会得到大家的赞扬,而不好的行为则会遭到大家的责备,从而使幼儿日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我和幼儿做了一个这样的游戏:一个幼儿游乐场管理员,笔者扮演一个小朋友。“小朋友”想要到游乐场玩碰碰车,“游乐场管理员”说按照相关规定没有成年人陪护0—12岁小朋友不允许玩碰碰车。“小朋友”百般请求,说就玩一会,并表示可以多给钱。在“小朋友”的软磨硬泡下,“游乐场管理员”同意了他的请求。游戏结束,请幼儿思考问题:该“游乐场管理员”的做法对吗?这个“小朋友”的行为值得鼓励吗?幼儿分组讨论,各抒己见。结果,幼儿一致认为“游乐场管理员”的做法不对,因为有规定就必须要遵守,否则社会秩序就会混乱。而对于“小朋友”的行为,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玩一会儿无所谓;另一种则认为小朋友坚决不能玩。一个幼儿说:“根据相关规定,幼儿没有成人的陪护不能玩碰碰车,这不仅是对游乐场做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幼儿做出的规定,游乐场应该遵守,我们当然也应该遵守。经该幼儿一说,大家恍然大悟。

第二天,我改变故事情景,换成两个小朋友一起到游乐场玩,一个提议去玩碰碰车,结果另一个小朋友劝说该小朋友不要玩。由此可见,通过游戏,幼儿对其中体现出来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他们会采取正确的行动,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游戏可以促进幼儿与同伴交往

人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处于一定的群体中,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必然要同他们进行交往。幼儿也不例外,在幼儿园中,幼儿必然要和同伴交往。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他人与自己的不同点,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幼儿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经历一些挫折,如和同伴的观点达不成统一,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幼儿在经历这些挫折后,学会了和同伴如何友好相处、密切合作,这有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此外,同伴之间的交流和指导,对于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教师可设置这样的情境:同伴在苦思冥想一个未知的问题;同伴在艰难地搬动体育器材;同伴在发烧咳嗽;同伴在对一件事情争论不休;同伴在组织开展一项活动……幼儿会毫不吝啬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有困难的同伴;会积极地加入到对某件事情的热烈讨论中;会踊跃地参加组织活动……通过这样的游戏,幼儿学会了同他人交往的方法,掌握了解决交往问题的技巧,交往能力大大提高。

四、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力

游戏除了能在情绪上引起幼儿的愉悦外,往往还会引发幼儿对美的创造。如他们在搭积木、折糖纸、粘树叶、制作玩具等过程中都能显示出自己的智慧。另外,变废为宝的成功又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提高。

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创造条件,给幼儿提供游戏的机会,让他们用橡皮泥捏动画人物、制作小房子、小动物;让他们用牛奶盒粘叠家具、制作电视塔,建造摩天轮;让他们用易拉罐制作擎天柱,创作汽车模型……即使是最简单的操作与拼搭也有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使幼儿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责编 张敬亚)

作者:梁洁

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3:

游戏教学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分析

摘 要:游戏教学是符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和接收新事物习惯的一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构建轻松的课堂氛围,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游戏教学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幼儿教育课堂,虽然针对游戏教学会存在一些质疑的声音,但从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来看,游戏教学仍是利大于弊的。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教育;促进作用

幼儿处在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使幼儿的认知水平处在较低水平,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掌握能力都较弱,因此,采取适合幼儿接受习惯的教育手段是进行幼儿教育的有效教学方式。游戏教学无疑是最符合幼儿特点的一种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有机融合起来,寓教于乐,可以有效地实现幼儿的学习行为,提升幼儿的生活能力。

一、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有调查显示,人们只有在自己熟知的社会环境中,才能使自己的社会性活动发挥到最佳水平。对于幼儿来说也是如此,幼儿在进入学校之前的生长状态多为游戏状态,处在一种轻松、活泼、愉悦的成长环境中,其接受新事物的习惯也基于游戏式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进入学校,接受较为系统化的幼儿教育时,如果从一开始便将课程教学设置在严肃的氛围之下,不仅会削弱幼儿的学习和接受能力,甚至对于幼儿今后对于学习的态度也会产生抵触性心理。所以,幼儿教育一定要结合幼儿的特点,以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为主,这样才能够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相适应,也才能保证幼儿教学进程的顺利展开。游戏作为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感知其中传递的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且在具有社会性的游戏中,能够学会与人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这对幼儿的成长来说意义深远。

二、从游戏教学的视角来看待幼儿教育

1.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游戏,促进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

幼儿时期是增加词汇量,掌握大量语言结构的重要时期,结合幼儿学习语言这一显著特征,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可以采用语言游戏的方法,帮助幼儿拓展词汇量,了解正确的语言结构,为幼儿实现语言体系的架构。语言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将幼儿要学习的语言融入游戏中,让学习语言这一学习过程变成幼儿更易于接受的游戏,增强教学内容的到达率。比如,在对幼儿进行学习正确发音的教学时,为了锻炼幼儿的口齿清晰程度和语言记忆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传话游戏,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成员相等,然后分别给每组两个词语,教师将词语告诉每组的首个幼儿,然后以此进行传话,最后一个幼儿将听到的词语告诉教师,最终教师听到的词语与之前发布的词语一样时,小组便获得胜利。

2.课堂教学中重视配合幼儿认知发展的智力游戏

幼儿的认知水平处在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教育也应该对幼儿的认知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配合幼儿认知发展的智力游戏,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与认知水平的提高。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拼图游戏,首先,教师可以让幼儿利用拼图拼出教师要求的图形,可以是用三角形拼成长方形;然后,让幼儿自由发挥,利用拼图拼出自己想要的图形,以此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实现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

3.课堂教学中开展创造性游戏,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创造性的游戏对于培养幼儿的自我创造意识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幼儿发现自我价值,更好地融入大集体中。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对于故事中的情节进行角色表演,让幼儿自主选择进行表演的故事,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一定的修改。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幼儿与幼儿之间会产生交流,也会出现自己的意志得不到他人认同的情况,使幼儿建立起集体意识,懂得集体责任感的重要性,也有利于幼儿对自我价值的正确认知,找到适合自己的表演角色,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风采,从而获取自信。这种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再创造的表演,也很好地考查了幼儿的创造力,对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游戏教学,并不是让幼儿教育脱离教学内容,进行盲目的游戏,而是在对幼儿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的前提下,找到适合课堂教学使用的游戏形式,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创造出促进幼儿发展作用的游戏教学形式,以更好地完成教学效果。因此,在将游戏教学运用到幼儿教育时,应该避免为了娱乐而娱乐,一味追求课堂氛围的轻松性和愉悦性,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引进,使幼儿沉迷于游戏氛围中,对教学内容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使游戏教学失去原本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当代幼儿教育本质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2]刘小红,杨晓萍.幼儿园“禁教”思想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4(01).

[3]杜继纲.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的历史与理论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

编辑 韩 晓

作者:乌雅很

上一篇: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论文下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