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

2024-04-25

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通用9篇)

篇1: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

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平凡的如一粒沙子,普通的像一棵小草,但我从事的是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光下最光辉的事业,承担着 “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重任,这巨大的反差曾一度使我在平凡工作与神圣事业之间困惑,在贫乏的物质和富裕的精神之间迷茫,也曾无数次思考“过蜜峰采来百花后,到底辛苦为谁甜?”是卢书记“三平”精神和“四种河南人”的论述所蕴涵的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那真智灼见让我深受到启发和教益。“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 这不正是我们人民教师的真实写照吗?

教师是一个平凡的岗位,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是一个很难衡量的个体创造性过程。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工作的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的,而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分晓,你所做的,所说的和使学生接受的一切,有时需要五年,十年才能显示出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楷模。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道”“授业”,也要“言传”“身教”。教师把凝聚在教学内容中的智慧,情感,世界观化为自身的智慧,情感,世界观,并通过自身的知识,才能,运用自身的品德,人格,情感,意志,世界观等感染学生。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这种示范作用在塑造学生心灵的过程中,是其它任何影响难以比拟的。德国著名教育

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个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所以说,我们在平凡之中应该有伟大追求,在平静之中应该有满腔热血,在平常之中应该有极强烈的责任感。

我不想说教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不想说教师的清贫和与世无争,我只想说做为人民教师,我们很骄傲,很自豪。新时代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与时俱进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应该是阳光的,充满生气的教师队伍,我们学电脑,搞教研,我们所追求的,应该是更现代化,更科技化,更人文化的教学方式,我们懂得修饰自己,使自己漂亮,得体,我们懂生活,会生活,有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我们能够从容的面对几十双渴求的眼睛,在学生面前,我们是父母,是大姐姐,是朋友,我们是团结实干,年轻的集体,我们仍然一如既往的爱着自己的这份工作,为人师表,做学生的典范。

教师的工作始终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教研等几点一线上运动。单调乏味得叫人多少会有一些厌倦,作为一个好的教师,不但应该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还应该有一颗博大的胸怀和极强的社会责任。爱教育事业,最终的落脚点在爱学生、爱孩子。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好孩子。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他们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对他们的爱,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对他们负责任。师爱是每个教师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

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如中国最美的女校长---李灵,从淮阳师范毕业时,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像其他学校的孩子一样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爸爸要了200元钱只身来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收购旧教辅和儿童读物。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满头大汗地装载着“精神食粮”。我们看看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对他的颁奖词: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

教师的师德要在身教中和平凡的工作体现,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教师的言行,学生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空论。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教师应以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精神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才不负于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其实,我们老师也是中国的脊梁,虽然一个人的存在状态大多时候是

平平静静、平平常常、平平淡淡的,但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之中蕴藏着伟大。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凡事既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抛弃、不放弃,扎扎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让我们在“平凡”中去实现我们的 “伟大追求”、在平静之中付出我们的“满腔热血”、在平常之中体现出“极强烈责任感”。为中原崛起再立新功。

篇2: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

卢展工书记提出的“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人民教师,要以“三平”精神为宗旨,践行师德六条,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身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懂得,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这种爱意味着无私奉献,这种爱源于高尚的师德。因为有爱,我永不言弃。“万物生长靠太阳”,老师的微笑就是那阳光。学生处于“冰冷冬天”的时候,他们更需要老师阳光般的“微笑”,因为你的微笑会带给学生一片温暖的天空,给他们成长的能量。作为一名老师,我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学生,优秀生人见人爱,后进生更是检验我们爱心的试金石。我们端的是爱心碗,吃的是良心饭,对一个学生负责,就是对一个家庭负责。我们班有一位男生,学习成绩很差,上课无精打采,还常常迟到、旷课,不写作业。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我并不言弃。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原来他的爸爸有了外遇,不给家里钱,妈妈没有工作,只好靠卖苦力为生,供养他上学。我从学习上、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真挚的爱温暖了他那颗受伤的心灵,从此,他重新扬起了自信的风帆,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之所以不放弃每一位“差生”,是因为我相信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因为有爱,我永不言败,坚持不懈。去年春期,我接到了一个任务:辅导学生参加县里的演讲比赛。平时除了上好五一班的语文课,还要辅导这个活动,经常累得我疲惫不堪。记得有一天,辅导结束时已经是暮色茫茫,这

时才忽然想起自己在上小学的孩子还没有接,当我赶到她学校时,偌大的校园只剩下她一人,孩子流下了不解和委屈的泪,顿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有人曾这样问我:“你整天拼命的工作,值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也不止一次的问自己:“是呀,值吗?”最后我还是坚定地对自己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爱让我与孩子们走得更近;爱使我勇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爱也让我分享着成功的喜悦。

因为有爱,我永保“童心”,快乐无限。法国著名教育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有阳光。”活泼开朗的我始终保持着一颗天真的童心。走下讲台,走进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平等中的首席。一次上课,我发现有个孩子在不停地吮吸手指头,不注意听讲,当时我并没有“狂风暴雨”般地批评他,而是拉着他的手告诉他小手上的细菌都吸入口中会影响身体健康„„就这样,孩子们在亲切的话语中领悟到了老师 “天真无邪”的爱。一位哲人说得好:“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学生是会体会铭记的。”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2011年10月25日下午,那天我像往常一样走进了教室,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孩子们刷地站起来,霎时响起了洪亮而整齐的声音:“老师,祝你生日快乐!”伴着优美动听的歌,孩子们手捧着一束束小花向我拥来。看着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拥在身旁,听着一句句真诚甜美的祝愿,泪水打湿了我的眼眶。我激动地说:“谢谢大家!”顿时教室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掌声煽动着泪水,泪水浸泡着掌声。

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学生心贴心;因为有爱,我们累并快乐着!爱让我们的生命绽放一朵红,爱让我们的生命灿烂一片心。我愿用无尽的爱去谱写无悔的追求,用“爱”树万

篇3: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传统。高校作为传播现代文明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其内涵深刻,意义深远,把握住了中

原崛起、河南振兴所应秉持的核心精神,是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把弘扬“三平精神”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对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涵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师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既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校教育教学对象与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师德在具有师德一般性要求的基础上,其内涵应更加丰富,不仅包括教育教学道德,而且包括教师的政治方向、综合知识、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人际关系等,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

2 加强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是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基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教师的师德状况,直接关系到高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技术创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推动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是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提高教学质量,制定强国政策的保障。

近几年来,高等教育初步实现了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方向转变。其规模的扩张导致大批青年教师走向教学一线。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作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队伍中的生力军,其师德的好坏,对高校科学发展的前景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各校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3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3.1 政治责任意识淡化、理想信念不坚定

部分教师在教育方向和性质上认识模糊,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高校是培养社主义合格人才的地方,忽视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不关心政治理论问题,在重大理论问题上认识不清。对党的教育事业缺乏社会主义主人翁的精神,对担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缺乏自觉性,甚至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

3.2 敬业精神欠缺

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特殊性,缺乏为教育奉献的精神,不能正确处理本职工作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把教书看成是谋生的手段或者副业,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未能真正理解教书育人的内涵,不钻研教学内容,不关注教学效果,不注重教学创新,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3.3 师爱缺乏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有些教师只愿做“经师”,满足于课堂的知识传授,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和学生交流,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不能正确解答和引导。

3.4 行为失范

教师的内在品质、外在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一些教师存在着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不以身作则,教风浮躁、学术造假、言语粗俗、不公正对待学生等等行为失范的情况。

4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4.1 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致使教师的行

为不可避免地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诱使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流行,导致错误的价值取向的产生。

4.2 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大规模扩招造成了师资严重短缺,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导致一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下降。

4.3 高校师德建设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制约机制和操作规范,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过于注重对教学、科研绩效的评价,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缺乏硬指标。学校在用人机制上没有打破旧的条条框框,未能使教师合理流动、优化组合,师德建设方式、方法滞后。

5 深入学习“三平”精神,加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此为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师德修养的目标,也是学校师德建设的方向。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处理好“平凡”与“伟大”、“平静”与“激情”、“所得”与“奉献”的关系,“三平精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5.1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把“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而神圣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内化为自己职业和人生的信念。通过组织学习马列著作、党政领导人的文选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举办专题讲座及培训班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积极改造主观世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青年教师明确教师的神圣职责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提高思想素质、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戒除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理解日常工作的平凡与琐碎,领悟教育事业是“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增强从教的光荣感和使命感。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最平凡的人生,质朴的平凡中透现一种深刻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教师要甘于平凡,只有甘于平凡才能坚守教育事业,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把无私奉献、拼搏奋斗、教书育人作为自身一生的追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不断增强职业自豪感,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在平凡中放歌,使自己的才华在教书育人中发挥最大价值。

5.2 热爱教育、爱生如子“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祖国是献

身教育的强大动力和基础,而献身教育又是热爱祖国的集中表现和实际行动。一个好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有饱满的热情和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永无止境的积极追求,以育人为乐,以奉献为乐;爱教育事业,最终的落脚点在爱学生,应胸怀一颗爱心,以对学生充满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生如已,教生如子,待生如友”,永远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爱传递给每个学生。

5.3 坚持平常中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个体在自身和社会自我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是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其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对教师而言,是师德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师德的外在表现。教师要在平常之中履行责任,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好自己的工作,把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技术的教育当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5.4 完善激励、竞争、考核机制

学校管理者应营造以人为本的环境,完善激励机制。评选表彰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等系列活动,树立典型,大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广大教师对自己的岗位工作始终存在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以激活教师的进取心,结合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事业面临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教育工作的新实际,促其不断充实自己。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2005】1号)中,明确提出要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通过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包括明确考核目的内容、选择考核方式、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健全评价反馈机制等,将师德与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遣进修和评优奖励等挂钩,为青年教师提供公开、平等竞争的机会,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规范,充分地发挥法规的约束力,为师德建设成长创造良好空间。

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需要相应的内涵建设来支撑,师德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三平精神”不仅是新形势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南针,更是对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激励和鞭策。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教师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按照卢展工书记等领导提出的要求,以“三平精神”为标准,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教育事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以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摘要:青年教师作为教育的新生力量,承载着高校的未来,具备良好的师德是其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关键。本文从学习“三平”精神的角度,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其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三平精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

参考文献

[1]刘柏清.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85-86.

[2]郑其婷.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26-128.

[3]秦雄志.浅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7):242-243.

[4]林玲.师德建设:新时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任务[J].长治学院学报,2010,(4):58-60.

[5]李朝霞.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7):209.

篇4: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

据悉,近200位国内动漫精英参与了动画片《河南“三平”精神》的编剧、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动画制作以及音乐创作等。该片由著名漫画家杨尚君担任总导演,青年作家周志勇、左丽慧负责剧本创作,人物造型由肖像漫画家武建军负责,片尾曲《那就是你》由著名音乐家周虹、歌唱家陈静、词作家翟国选联袂打造。目前,该片动画制作环节已全部完成,正在紧张推进配音、配乐和后期合成,近期将与全国电视观众见面。

2011年,河南省动漫界奋力践行“三平”精神,主动担负起“挑大梁,走前头”的历史使命,先后启动了《天地之中》、《愚公移山》、《小樱桃之舞钢传奇》、《老子列传》、《中华百家姓》等重点动漫选题,深度挖掘中原地区的根亲祖地文化资源,以期打造一批具有中原特质、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动漫艺术精品。

相关链接

“三平精神”

篇5:学三平精神 做三平教师

卢展工书记提出的“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就教育系统而言,“三平精神”既是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精髓所在,也是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

“平凡、平静、平常”,看似普通,却包含着一种务实执着的精神气质;“追求、激情、责任”,在平凡之中追求伟大,在平静之中怀有满腔热血,在平常之中保持强烈责任感,才能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创造,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在我们学校发展的今天,需要进一步学习“三平精神”,领会“三平”精神丰富的思想内涵,并不断赋予“三平”精神新的时代内容。

一、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

我们学校有着50余年的办学历史,逐步形成了严谨笃学,敬业乐群,求真务实,不断创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良好师德传统,优良的传统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良的传统使学校在社会上保持良好的信誉和知名度有了重要保证。在学校5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无不体现学校及学校教师的伟大追求。

如果没有一个强烈的育人目标的指引、追求,就不会形成今天良好的师德,健康的学风,更难以形成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团结拼博的精神面貌。特色鲜明的学校除了由专业、教学的特

色彰显外,还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师资队伍来体现育人的特色。教师既是高级人才的培养者,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者。教风与学风、校风是一个整体,没有良好的教风,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风,更谈不上良好的校风。在高等职业教育又迎来新的发展的今天,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要求下,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把“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深入到我们的内心,转化为我们的精神财富,把“三平精神”转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

教师这一职业很平凡,但平凡中更显其伟大。教师岗位是一种辛苦,一种付出,但同时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一个教师只要有追求、有激情、有责任感,就一定能自强不息、求索不止,就一定能见证辉煌、成就事业。如果我是一滴水,我就要滋润一寸土地;如果我是一线阳光,我就要照亮一分黑暗;如果我是一颗螺钉,我就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今天我是一名教师,我就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教书育人,无怨无悔。这不是对“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的最好诠释吗?

二、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肩负着培养21世纪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重任,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仅仅表现在高学历和高职称上,更表现在高尚的师德上。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满腔的热血、倾心的投入、如果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没有对学生无比的热爱,就完不成这一神圣的使命。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绝大多数教师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开拓创新意识,做到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学生和家长的尊敬。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构建的过程,更是人格和行为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各种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要做有心人,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不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专业技能,以德施教,以德育人,在和风细雨中满腔热忱地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三、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满足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教师是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有了强烈的责任心,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一个教师,不只要热爱教育事业,还更要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一名教师,他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他就不会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教师的岗位极其平凡,但要求我们要始终牢记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的重任。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把无愧于事业、无

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作为工作的座右铭,经常用职业良心这个天平去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让这种责任意识渗透到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一种品格。

我们身边的“三平”教师也不乏其人,每年在学校评先中都会涌现一批值得大家学习的优秀教师,他们平凡、平静、平常的人和事让大家感动,他们性格、相貌虽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敬业、进取、奉献。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温暖、感染着心爱的学生,他们中更不伐有一些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三尺讲台的坚守,你说,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吗?

篇6: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

师德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是对河南人民群体性格的凝练概括和精辟阐释,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就学校教育而言,“三平精神”既是广大教职员工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精髓所在,也是广大教职员工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为深入学习实践“三平精神”,把学习“三平精神”贯穿于全校师德师风建设之中,进一步增强全体教职员工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全体教职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我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按照河南省教育厅豫教党【2010】19号文件和教师【2010】37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决定在全校开展以“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为主题的师德主题教育。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学校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人民教师,为实现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伟大追求,必须从眼前着手、从细节

做起;为实现毕生奉献教育事业,必须保持一颗平静心,淡泊明志;为履行“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崇高职责,必须在平常中追求乐教敬业的境界。因此,在我校广泛开展“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为主题的师德主题教育,有助于提升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校各项事业的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各院部一定要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学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三平精神”的教师队伍。

二、“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品德高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的要求,通过组织开展多种活动和形式,深入开展弘扬和学习“三平”精神师德主题教育。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努力培养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师德风范和职业素养;努力引导广大教职工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以德修身、以德施教、以德育人;鼓励广大教职工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而使广大教职工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激发广大教职工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扎实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在整个

活动中要具体做到:

1、抓学习,提高认识。要通过开展主题学习会、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样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三平精神”,引导教职员工深入进行讨论,把握内涵,领会实质,以弘扬和实践“三平精神”为重点,提高思想认识,真正把“三平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本职工作中。

2、抓宣传,营造氛围。全校要充分利用广播、橱窗、宣传栏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三平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广泛宣传优秀教职工践行“三平精神”的感人事迹和精神风貌,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在全校营造学习践行“三平精神”的良好氛围。

3、抓典型,树立榜样。要积极树立和宣传师德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带动效应,引导全校教职员工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爱岗敬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学习“三平精神”落实到教书育人的日常工作中去。

4、抓活动,力求实效。要以学习践行“三平精神”为契机,把学习和弘扬“三平精神”和本校师德建设工作相结合,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相结合,采取各种措施,扎实抓好各项活动,促进师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的主要内容 开展“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是学校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及各院部在开展活动

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组织实施:

1、开展师德学习交流活动。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三平精神”内涵,努力践行“三平精神”,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做实践“三平精神”的模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总结、交流师德建设的新鲜经验,研讨、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内容、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机制,全面提升师德水平。

2、开展师德征文活动。要组织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征文活动,以身边典型、讲述身边故事为主要内容,热情讴歌我校教职工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对部分优秀稿件学校要予以奖励。

3、开展师德演讲、朗诵比赛。要以学习和践行“三平”精神为主要内容,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演讲、朗诵比赛,真实反映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崇高理想,始终扎根平凡岗位的奉献精神。在各院部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将组织开展全校性的师德演讲、朗诵比赛。

四、“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的工作要求

1、学习“三平精神”,要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通过“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使广大教师全面深化对“三平精神”的理解,把“三平精神”化为每个教师的实际行动,让“三平精神”在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2、开展 “三平精神”学习教育活动,要与巩固提高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相结合,站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者的高度,站在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高度,深入理解、全面领会“三平精神”的精神实质,通过开展“三平精神”学习教育活动,使“三平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激励广大教师用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来助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3、学习“三平精神”,要与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教育改革年”相结合,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使我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努力争当“三平精神”的践行者和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无论是在思想观念、发展方式上,还是在教学质量、办学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工作水平上,都能加快改革的步伐,提升发展的质量。

4、开展“三平精神”学习教育活动,要紧密联系部门工作实际,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使广大教师尤其是党员干部大力弘扬“三平精神”,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促进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实现学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中作用作出积极贡献。

附件:“三平精神”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卧龙区潦河镇潦西小学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二日

附件

组长:杨龙昌

篇7: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

舞钢市一小王奋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这种崇高就是体现在„三平精神‟之中”。“三平精神”既是我们教师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充分体现,也是对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

平凡中有伟大崇高的“追求”,平静中有满腔沸腾的“热

血”,平常中极富“责任感”,低调而扎实,平静而沉勇,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姿态,更是教育事业发展中理应具备的姿态。在平凡的岗位上依然牢记使命、执著追求、勇挑重担;纵使工作生活十分单调,依然孜孜以求、埋头苦干、刻苦钻研;即便身处偏远的农村学校,依然自信满怀、志向远大、不甘平庸。我们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三平精神”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教书育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是工作的主色调,为了实现培养更多更优秀人才的伟大追求,必须从眼前着手、从细节做起,年复一年地与平凡牵手相依;为了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有热血激情,必须保有平静心,做到淡泊明志;为了履行“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艰巨责任,必须

在平常始终不渝地追求乐学、敬业的境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涌现出了孙阳吉、李松山、吴玲、王生英、杜广云、孙晨等许多让人敬慕的先进代表,树立起了广大教师的光辉伟大形象。可以说,广大教育工作者之所以能够从平凡之中孕育出伟大,是因为在广大教师身上保持着一股韧劲,凝聚着“三平精神”。在平凡中放歌,使自己的才华在教书育人中发挥最大价值;在平静中耕耘,使自己能够持之以恒地认真教学、扎实研究;在平常中闪光,使自己牢记责任、不计得失、竭尽全力地做好教育工作。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真实写照,也是全国人民对教育工作者寄予的厚望。只要教育工作者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胸怀理想、恪尽职守、牢记使命、无私奉献,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更为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篇8: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

改革开放以来, 河南省文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 为推进河南文化强省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省文化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文化体制机制不够活、文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文化建设的服务保障不够有力、高层次文化人才比较紧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忧患, 既全面总结成绩和经验, 更看到问题和不足, 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切实予以解决。当前河南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如何探索一条文化科学发展之路, 建设文化强省, 全面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未来, 展示形象, 越来越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三平”精神的文化内涵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 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 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是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三平精神”在河南引发强烈共鸣, 关键就在于它道出了河南人的心声, 把握住了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所应秉持的核心精神。“三平精神”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河南精神的最新概括。

二、关于软实力与文化

“软实力”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按照约瑟夫·奈的观点,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倔起, 从根本上说, 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从地区软实力而言, 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文化是一个纷繁复杂、无所不包的多元范畴。关于文化的涵义, 学者说法不一, 据统计至少有160多种说法。《辞海》对文化的阐释是:从广义来说, 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 指包括语言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文化虽然有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但精神文化是最重要的。并非所有文化都可以转化为软实力, 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 文化的传播能同化他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第二, 他人观念的同化有助于本国目标的实现;第三, 在通过文化同化实现本国目标的过程中, 国家的控制力得到增强。因此, 在当前这个充满利益竞争的世界上, 文化需要变成软实力才具有真正价值。

三、以三平精神推动中原文化软实力建设

软实力是一种隐性资源, 是一种潜在力量, 我们绝不可因为它的内在形式而忽视它的存在。软实力的提升过程, 是一个苦练内功的过程, 需要进行一系列艰苦细致的工作, 需要出台一系列“硬指标”和“硬措施”加以保证。我们一定要立足省情, 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 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科学谋划, 加快发展, 为建设中原经济区, 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1、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中原文化发展和繁荣

第一, 要遵循规律, 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二, 要把握特点,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同时要明确标准,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坚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激发文化发展的内在活力。

第三, 彰显特质特色。要紧密结合河南实际, 更好地发挥独特优势, 挖掘潜力, 整合资源, 创新品牌, 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崛起优势, 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中原特色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打造昂扬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

第四, 加强领导引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 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引导社会各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以各种形式支持文化建设, 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2、强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努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

文化对中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是内在、持久、不可替代和难以模仿的, 是地域文化长期作用的结果, 具有无可比拟的深度和广度。新的历史阶段, 河南继承发扬优良文化传统, 就必须持续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 让优秀的文化魅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内化为文明品格、价值取向, 外化为自觉行动、发展实践, 把文化创新落实在创先争优上, 把思想观念扭转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不用这种推动力, 文化资源只是潜实力;运用这种推动力, 就能转换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当前, 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抓好中原文化艺术学院、省图书馆新馆、河南博物院二期工程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设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支持报业集团、有线网络集团等骨干文化企业实施资源整合, 开展资本运作;抓好国家动漫产业发展河南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3、强力培育中原人文精神, 积极树立河南发展新形象

河南作为文化大省, 自古以来,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文化造就了中原繁荣与昌盛, 文化铸就了河南人的精神与性格。“三平精神”就是河南人精神的最好概括。因此, 需要把“三平精神”融入到各类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活动之中, 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通过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传递给人们, 使“三平精神”真正成为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理想和行为规范。要把“三平精神”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落实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作为矢志不移的信念追求和人生价值选择。同时“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河南人的“三平”精神, 在全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中原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 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加快中原崛起, 河南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陈玉聃.论文化软实力的边界[J].现代国际关系, 2006, 1.

[2]Joseph Nye.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r[J].Time, Feb.22, 1999.

篇9: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

【关键字】三平精神 教育教学 实践 敬业

“三平”精神这三个“平”,我认为体现在我们教师的身上尤为重要,体现在每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上更当贴切,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及其教师队伍是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虽然我们地处省会、校居繁华、身处高校,虽然我们都曾志向远大,历经坎坷,然而我们身边却有不少的教师用自己持久弥坚的精力毅力、无私辛勤朴实无华的工作实效体现并诠释着这种精神。

想想我院公共教学部的数学辅导教师们敢为孺子牛,使得学院派出的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7支代表队全部获奖;社科体育部的体育教师们,多年来点滴积累,在去年的全省高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各项学生竞赛中捷报连连。再看看我们思想政治教研室身边默默无闻的“三平”教师,他们有的年过半百、鬓发染雪,如诲人不倦严于律己的陆绳武老师、默默奉献和蔼可亲的孔祥敏老师、关注时弊善于思考的王彦明老师,他们虽资历深厚却那样平凡、平静、平常而让人感动;还有的老师默默积淀热情不减,如侃侃而谈达观自信的郭淑敏老师、与生为友微博交流的王萍老师、鼓励发言积极引导的徐伟琴老师和亲切可人、笑对烦忧的孙瑞老师,虽致远人生却那样敬业、上进、虚心和有爱心让人羡慕……再有温艳红、夏令海、温茹、王萍、武强、陈冬丽老师等历练不懈,首次参加全省、全院的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就榜上有名,赢得荣誉,实力不凡;退休不退岗的张环英老师,继续以饱满谨严的工作作风耕耘在教学第一线,不甘清闲,育人不辍,平而不凡。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青年学子。他们很平凡,他们做的事也很平常,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呢!

我不再感到孤单,耕耘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环顾四周,还有这么多志同道合者奋力同行,因为“三平精神”照亮温暖了我心。新的一年我们应该为这种精神能在我院的践行和弘扬而感动,我们也应该为体现这种精神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而加油和骄傲。桃李芬芳怀伟志,英才荟萃兴中华。自1990年踏上三尺讲台从教二十年,我曾经感到过疲倦,也曾经踌躇满志,也许只能永远默默无闻,但我坚信只要把平凡的人生献给这壮丽的事业,用心血与汗水去筑造祖国的未来栋梁,那么,我们就会在这壮丽的事业中谱写出生命的赞歌!弘扬“三平精神”,就是要坚持以务实的精神、务实的品格和务实的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激情投入,点滴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道理简单,却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作为一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作为教师的一员,首先应当明确为实现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伟大追求,就必须从眼前着手,从细节做起;明确为实现毕生奉献的教育事业,必须保持一颗平常心,淡泊明志;明确为履行“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崇高职责,必须在平常中追求乐教敬业的境界。我们大部分人或许生而平凡,但平凡并不等于平庸,只要在平凡之中追求伟大,在平静之中怀有满腔热血,在平常之中保持强烈责任感,普通人也能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创造和体现,对人生境界的期盼和提升。

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许多工夫是要下在课外的。首先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到实现中原崛起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时时处处是学生的榜样,时时处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发挥“德育”教学在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集体备课,听评说课,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教学中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深入研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在教学上突出教学主线,狠抓教学质量,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增强教学实力。

再者“学高为师”,正如特级教师张思明所说:“要给学生一杯水,不止要有一桶水,因为桶里的水是死的,所以我们应该准备一眼泉”。时代的不断变迁,知识的不停创新,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師的知识储备应该像一眼永不枯竭的泉水,这种力量来自于自觉地、持续地、深入地对专业知识的探求与研究。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才能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此外,我还认为大家应该从思想上确立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路,倡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接受情况;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平等地与教师探讨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授课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改革传统考核办法,建立综合考评体系。传统考核以书面理论知识的考核为主,没有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内化程度做出公正的评价,把考核功能与行为导向功能相分离。在学习先进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我认为课程应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的最后评定,应是平时和期末、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作业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重视教学全过程的考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考核改革把对学生的考核由传统的平时授课、期末考核,并且由老师单方面考核转变为全程考核及学生自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上一篇:许镇镇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简介下一篇:应接不暇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