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工匠精神,做淮海工匠

2024-04-29

传工匠精神,做淮海工匠(通用12篇)

篇1:传工匠精神,做淮海工匠

传工匠精神,做淮海工匠

机电工程系

曹巍巍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传工匠精神,做淮海工匠”。

我想大国工匠的宣传片大家都看过,当我看完就问自己,到底什么样的工人,才是大国工匠。一定是高端科技吗?一定是独一无二吗?一定是奢华卓越吗?都不是!

工匠之所以是工匠,首先必须是一门技术的掌握者。那大国工匠都是什么样的工人?他们都是在一线辛勤工作的平凡工人,他们有钳工,有数控操作工,有研磨工等等,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平凡的普通工人,他们不是领导,不是富翁,甚至不是高学历,但他们每一个人都靠着对职业技能的完美追求,靠着对技术的忠实传承和钻研,靠着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守,在平凡的工作中掌握不平凡的技能,成为国家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作为淮海教师的我们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有时候我们忙,我们会累,我们会烦,我们会厌倦,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大国工匠们他们难道不累?难道不厌倦吗?胡双钱守着台虎钳就是二十年,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錾刻大师孟剑锋在研究新工艺的时候,失败一次又一次,他们并不是不累,并不是不厌倦,而是有工匠精神在支撑着他们,当他们完成一件作品的时候,成就感和荣誉感袭来,所有的疲倦都不值一提了,所以我们也应如此。

在我们的校园里,还时常能见到同学课堂玩手机,睡觉等上课不专注行为;在技能操作时不坚持、不严谨的;在企业中不专业、不敬业的;在生活中粗枝大叶,得过且过的。这些与我们的工匠精神都背道而驰。

同学们作为淮海学生的你们在课堂学习中要耐心,专注;在技能操作中要坚持、严谨;在企业中要专业、敬业;在生活中要一丝不苟、追求完美。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要具有的淮海工匠精神。

平凡永远是人生的常态。但平凡能孕育伟大,平凡的工作成就崇高的事业,平凡的岗位铸就人生的辉煌。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工匠精神,立足岗位、踏实工作、创先争优,只要你不甘平庸,就一定也能像大国工匠们那样在平凡岗位上演绎精彩的人生!在学习中我们更要以工匠精神,脚踏实地、勤学苦练。只有我们练就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让我们弘扬工匠精神,做合格的淮海工匠!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篇2:传工匠精神,做淮海工匠

——李新

最近公司党委给每名党员和管理人员发了本亚力克.福奇著,陈劲编译的书《工匠精神》,近日有幸拜读,读罢掩卷,心中感触良多,我被书中精彩纷呈的创业传奇和作者入木三分的道理阐述震撼着,现将感想列出一二,与大家共同探讨。

我相信大家对自己人生都有过美好的憧憬,特别是在少年时代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都有过很高的理想,但理想和现实总有那么多不如意,我们现在做了一名普通工人,那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具有 “匠心”的工人呢?

首先我们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一个深层次的思考,到底值不值得全心付出?在又苦又累的时候是否会想:反正都是发那么多工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是更舒适惬意吗?工作能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和改变命运吗?等等……此书以全新的角度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告诉我们,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机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它不只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获得,拥有工匠精神无论对自己还是和对企业,都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工匠”这个词在中国直到最近还带有轻微贬义,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技术的手艺人,而在美国它是指“一群不拘一格,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做出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如本杰明.富兰克林、史蒂夫.乔布斯、托马斯.爱迪生以及迪恩.卡门等等;他们没有太高的学历和职称,但他们十分聪明和专注,能够注重哪些平时在我

们身边容易被忽略的“小玩意儿”利用已有的产品和技术对它们进行再创造,他们成功了,成为世界名人。

在当前的中国,从手机及各类电子产品到汽车、飞机、导弹等尖端技术,西方国家总爱说中国偷了他们的技术,是他们的“山寨”版,通过对《工匠精神》学习,我认为所有这些“成就”是中国工匠辛勤努力的结果,是一种创新和创造,也显示了中国工匠精神的伟大。

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并且有时间去努力实现,就可以被称为工匠,我们公司的乳化生产线刚刚验收,许多新工艺需要我们掌握并改进,许多新设备需要我们了解其性能,发现其不足并加以创新,使我们的生产工艺更加先进、生产设备更加高效,这就需要我们的员工充分发挥工匠精神,钻研业务,人人都能成为行业的“工匠”。

另一方面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的态度和从事工作的执着,乔布斯曾说:“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不可否认,“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它可能默默无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而确保了企业的正常运转。试想,若没有这种精神,企业将会怎样?作为公司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认识到“今天我以公司为荣,明天公司以我为荣”,“我是公司中的一员,我应该对公司负责”。如果不作奉献的话,整个公司最终将会失去赢利的机会,受损失的不仅是公司,还有公司的成员,当然也包括自己。所以,为了公司的利益,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摒弃那种“混日子”的想法。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

位,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也是你未来事业发展的基础。只有踏踏实实做好小事,才有做大事的能力,只有兢兢业业圆满完成当前的工作,人生美好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总之,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他的人生态度,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出色,才会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篇3:中国需要“工匠精神”

点评:近年来, 中国人去日本抢购商品的消息频频被媒体提及, 从电饭煲到马桶盖。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对“中国制造”的反思。支撑日本制造不断进取、独立鳌头的初始原动力, 其实就是“工匠精神”。在日本, 如果你能被别人称为匠人, 就意味着你已经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尊崇。这种社会的认可, 让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扑下身子, 几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钻研一个事情, 直到将其做到极致。

“工匠精神”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不光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也引发社会较大关注。有媒体将其与大众旅游时代、“人地钱”挂钩等一起, 列入“政府工作报告10大新词”。一方面, 这折射出我国目前已进入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 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另一方面, 也体现了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重视。

篇4:传工匠精神,做淮海工匠

回想起从事服务工作的几十年,侯桂珍常常提起“铆钉”。在她眼中,从事服务工作要有“铆钉”的精神:“一个铆钉不过关,造出来的飞机上不了天,从事服务行业也一样要一丝不苟。”

“周总理教我们摆沙发”

在侯桂珍的记忆中,一些中央领导同志对待服务工作的认真态度,是影响她一生的关键。她深刻体会到,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大会堂的每个细微的环节,都代表了国家的“脸面”。

在她的回忆中,周总理不仅平易近人,而且对服务员的工作了解得很细致。他常说:“服务工作是外交工作的窗口,陈毅部长做不到的事情,你们可以做到:给外宾递一块毛巾,温暖全世界人民的心。”

“我一直记着总理的这句话,发挥自己的作用。”侯桂珍说,记得当时大会堂刚建成,还没有布置好。我们都没见过沙发,不知道怎么摆成一圈圆形。周总理就手把手地教我们说,找中心栓个绳子,四周才能摆齐了。他还说,服务员就像舞蹈演员一样,动作要优美,轻拿轻放;走路要稳、又要轻,像飘一样,穿皮鞋走在木板上也不能卡卡响。另外,走路时胳膊不能向两边甩,要前后摆动……毛主席每次出席的活动,周总理要提前检查桌子、地毯的位置,看稳不稳、平不平。

周总理对服务工作的重视和点滴之间的嘱咐,令侯桂珍记忆犹新。她更加意识到,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代表的是中央,不是某一个人。其实,不管那一行工作,工业、轻工业、农业,都离不开服务工作,服务工作特别重要。

不知苦和累的年代

上世纪50年代,人民大会堂还在建设当中,侯桂珍被选入成为一名工作人员。回想起当初的经历,她愉快地说道:那是1959年,我还不到18岁,幸运地通过严格的政审,从安徽选调到北京来工作。

“当时是3月,我们坐着老式绿皮火车到了北京。看到了天安门,来到黄城根。”侯桂珍回忆,“我们当时到了大会堂上班,当时大会堂建筑外观已经建好,里面还没有修完。后来上级开始组织我们每天读报纸,让我们学会‘北京的语言’,大家来自全国各地,所用的语言不一样。”

作为人民大会堂首批工作人员,侯桂珍记得大会堂每个角落的故事。“我们把全国各地运来的沙发、地毯、窗帘整理好,我们中间90%都是女性,体重就七八十斤。让我们抬5吨的大地毯,大家就手拉手,一起抱着地毯。指挥的人一吹哨子,我们一起走。从北门的汉白玉大楼梯,一直抬到迎宾厅‘江山如此多娇’哪儿,累得不行。当时抬完了,一下子坐到地上。当时我们还不能穿鞋,因为刚铺上地板,怕被鞋跟压坏了。”她说,在那个年代,干起活来并不觉得苦和累,反倒是很快乐。

那一年的9月9月,是侯桂珍终身难忘的日子——她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当天领导给我一串钥匙,让我去值班。凌晨2点30分,大会堂的灯全亮了,毛主席、万里等人视察十大建筑来了。”侯桂珍回忆道,“当时我又瘦又小,拿着一串挂满钥匙的铁环,等着给首长们开门。他们走到哪儿,我就开到哪儿。”

“当时,大会堂的领导向毛主席介绍我,说我叫侯桂珍,老家是安徽的。毛主席很快就接过话头,幽默地说,她叫侯(猴)子嘛,从花果山水帘洞来的嘛。我原本心里很紧张,听到这句玩笑话紧张情绪一下烟消云散了。从那以后,大家都叫我‘猴子’。我在大会堂一直工作到主席去世,常常看到主席工作到深夜,这真的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做好服务行业的“铆钉”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侯桂珍渐渐担任了一些服务员的培训工作。作为原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处处长,她为中南海、钓鱼台、友谊宾馆、京西宾馆等多个重要接待任务的宾馆培养过服务员骨干。

在侯桂珍眼中,服务工作是个“软件”,往往比“硬件”还难做好。从业者必须要学会眼观六路,心里有数,还要顾全大局。比如,首长开会,要提前三分钟沏茶,并把飘着的茶叶根挑出来,免得喝水的人不方便;有宴席的时候,观察首长是不是准备讲话,这些都需要非凡的观察力。

“这些年我带过的学生,有上万人了,其中不少已经成了服务业大师级的人物。”侯桂珍说,“我一直想把在人民大会堂学到的精神传帮带下去,强调‘安全、责任、细心、服务’这八个字,让老前辈们安心。”

前些年,侯桂珍多次担任一些大赛的评委,曾发现有人花钱买冠军、买头衔的事情。对此她深恶痛绝,在她眼中,服务工作是实实在在的,不能忽悠,更不能弄虚作假。“服务工作很重要,一个铆钉不好,造出来的飞机上不去,我们的餐饮服务也一样,弄虚作假是不能过关的。”她说,我这个人实事求是,宁肯得罪人,也不能辜负老前辈对我的希望。

负责任是“内心”的流露

侯桂珍认为,不久前李克强总理提出来的“工匠精神”很及时。服务行业的从业者,要知道自己代表谁,周围的环境是什么。一个合格的服务人员,要从思想、从内心去体会,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

她回忆道,毛主席经常夜里工作,许多人不知道为什么。毛主席对我说:“我不趁晚上批完,明天早上人家怎么工作?”所以,主席常常到天明审阅、批完文件报告后才睡觉。连主席都要考虑到别人工作的方便,我们更应该把服务对象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侯桂珍说,接待服务工作的精髓是要细心,这不是简单的“露八颗牙,咬着筷子,头上顶本书”就可以的,而是往心里走,露出很自然的微笑。只要用心,用感觉去做,责任心就一定能自然流路出来。她说,现在的服务人员外形很好,都很漂亮,但更重要的是由内而外的气质。要培养内在的气质,不仅仅是有端茶倒水的基本功,更要用心体会。

如今在旅游业等服务窗口,一再出现“天价”餐饮宰客等乱象,都是因为人的思想没有教育好,人的本性不端正。侯桂珍忧心地说,所以,当下无论是培训学生还是自己从事服务工作,首先都要讲怎么做人,怎么实实在在地做人、做事、服务,真心诚意是一切的基础。

她说,在这一生当中,始终要求自己要对得起老前辈,心中记住自己要代表着国家,而不是代表个人去工作。在有限的生命中,她还要继续做得更好。

篇5:传工匠精神,做淮海工匠

公司全体干部员工:

最近有位叫“新津春子”的沈阳大妈在日本火爆了,因为最会打扫卫生,而被封为日本“国家级匠人”,在她身上体现出一个平凡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今年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不仅是全社会的期盼,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物业服务行业,我们要以这位沈阳大妈为榜样,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以追求完美为目标,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做新时期最美员工。为此,特向全公司干部员工倡议如下:

一、弘扬工匠精神,要有信念、有坚守。打造先进的物业服务,在于一流的公司、一流的产品、一流的员工。我们提供的物业服务,虽然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却有着有形的价值。物业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给业主带来超值的享受。因此,我们要围绕公司年初提出的2016工作与发展计划,保持工作激情,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工作有信念、有坚守,坚持高标准,拒绝“差不多”,把产品做成精品,尽我们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

二、弘扬工匠精神,要干一行、钻一行。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坚持“三个还给”,凝聚起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智慧,执着于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注重细节,力求精致,不让瑕疵在我们眼前漏过,不让缺陷在我们手中产生,用我们的勤奋和汗水,打造服务的“金色名片”。

三、弘扬工匠精神,要学规范、学技能。我们要学应知应会,学标准流程,学各项制度等等,学习永无止境,以不断适应工作的需要,我们要成为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员工,向行业标兵看齐,勤勤恳恳,永不懈怠,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不平凡的人生价值。要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练兵活动和素质培训,展现自我风采,做最美员工。

篇6:传工匠精神,做淮海工匠

现代社会,每每提到买汽车,买手机,买手表,中国人总会侃侃而谈:手机要买老美的苹果,汽车还是德国人制造的保险,手表要小日本的用期较长久??那么国货呢?为什么国人口中大谈特谈的没有一件国货呢?

哦,因为我们国家的工匠都成为了商人。

从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等官员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精心制作,诚信品质,坦然而有力的名言:“我有一船之力即抵洋人一船之力。”那时即使中体西用的思想有种种弊端,但我国学习西方器具,制造本国工业品的诚意却是令人感动的!在那些动荡的时代,我国出现了如邓稼先般无数爱国工匠,为国家工业捐躯。他们对零件,对一个小数点的执著充分体现了一个工匠认真负责的态度及敬业精神。

反观现代,化身为商人的工匠们不知廉耻的赚黑心钱,小到毫无技术便敢沿街摆摊修手机贴膜,大到为了赚钱将客人一点小问题的用品说得天花乱坠,干脆骗人家花大价钱修复??

仅仅是因为逐利之心造就了一批披着工匠外衣的商人么?

当然不。

现代人对待工业品的态度也是造就这一情况的致命缘由。老人们常言以前人的东西坏了去修而现代人的东西坏了却会扔掉。然而正是这看似平常的举动使中国工业久久停滞不前。时代在进步,科技日新月异,于是人们习惯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尤其中国人更从自身便追求品牌,追求新兴。人们对工匠劳动成果不再尊重,甚至淡去民族危机时的爱国之心去支持外国货,于是工匠们也只好只挣一时利益,化身商人。

中国商人已太多太多,工匠却如脱发般日渐稀少。我真心希望首先国家可以倡导人们支持国货,扶持工匠;其次国人把目光放长远,为我国工匠开辟一条道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工匠们要认清身份,担起责任与义务,真正造福人民,敬业务本!

别等N年以后,提起中国只空有一个文明古国的外号,实则一群黑心商家的无工匠国度!

浮躁社会中的一抹清凉

“世界上的百年老店中,日本占三成”这样的一则新闻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一直以为中国是对传统老店保留较好的国家,为什么仍在营业的老店竟不及日本?直到我了解到日本手艺人的“匠人精神”。山本酱油的第三代传人山本太郎为了酿出最好的酱油竟用了一年时间去学习怎么制作最好的木桶。有人问他这是不是浪费时间,他却认为这是他对父辈们以及对顾客们的责任。这样的精神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如同一缕清风,沁人心脾。

工匠的精神便是专注于眼前手下,踏踏实实地做好职责内的事。工匠从不关心自己的产品卖的价格,只关心人们觉得哪里还可以改进。人的心思是有限的,不能用同样的热情去同时对待多件事情,工匠们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专注于手中的工件,心无旁骛,剩下的事情便交给别人。每个人如果都能有这样的工匠那么只要分工明确社会便永远不会混乱,但现在人们看到电影业赚钱快,于是不管是作家,歌手,出吃人全去当导演,最后只落得本职工作没做好,电影口碑也很差的尴尬地步。

工匠精神的首要条件便是塌下心来。面前有很多条路时,或许有的路看起来是捷径,有的路看起来又长又艰难,但你又怎么会知道这两条路有着相同的终点呢?我始终认为没有努力是没有结果的,没有任何弯路是不用走的。孟剑锋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尝试了几十种材料,推翻一套又一套的方案。如果没有那些看似无用的尝试又怎么会得到被外国宾客们争先称赞的成果。工匠们塌下心,不急求成,只为做出最优质的产品的精神大概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所有人都需要学习的。

说到工匠,我们总会觉得“踏实”、“放下”,因为他们可以不被社会中整体的浮躁氛围所带动,为这社会带来一抹清凉。

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它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并不合乎所有人的梦想,有的人选择了放弃,而有的人却选择了坚持。”而比坚持更可贵的,是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

“我坚持做一件事的原因,是我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做到极致。”这是56岁的金浩所说的一句话,他用了的时间,把一家普普通通的街头书店,变为了整个上海滩最大,最美的书店—钱书阁。书店中藏书之多,设计之精妙,都源于他的那份对于完美的追求。在整理书籍这一方面的长达二十余年的监守,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也为读书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和视野。

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中,有记者来到制作手工杆秤的小镇。富有南方特点的小巷中,男男女女忙于制作手工杆秤。他们选好原材料,用尺子量好所需的长度,把制造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做到精致,量取,秤重尽量做到毫厘不差。花了大量时间与心血,做出了标准的秤。他们的监守,为的是商家能诚信经营,消费者有更多保障。

工人亲身打造的零件,修复师对钟表的反复校准,传统工艺美术刻师的精雕细琢,都是对“工匠精神”的一种坚守。一个团队花了时间编出的字典;一位老人传承文化,筛选,煮沸,晾晒出的红糖。正式因为有人在精益求精,有人在批量生产商品的时代里,选择坚守,才让飞机正常运行,才让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一个人的坚守,就会让世界大有不同。那么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需要如匠人般监守的执著。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质量时常为无法保障,长久以往,中国将会在世界之林失去站稳脚步的机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慢下脚步,坚守自己份内的职责,做到精致,那么才会国泰,国泰才能民安。人民生活需要质量的保障,质量需要对匠人精神的坚守。十年磨一剑的耐力,克尽职守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决心,才能让文化传承,让国家永存。

篇7:传工匠精神,做淮海工匠

“从发现问题到找准原因,无非是靠多学、多练、多研究。”不久前跻身重庆十大“巴渝工匠”之一的张永忠说。

10余年前,张永忠依据经验与钻研创造出一套修理汽车发动机的“四诊法”:“望外观、看点火;闻尾气、判隐患;听声音、分异常;调切部件、把原因”。上万台发动机经他的手“治愈”了,他却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维修工。

从木工岗位走出的汽修达人

1983年,张永忠从部队退伍,进入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配到当时的31车间成为一名木工。

一年后,公司正值研究发动机之初,人才紧缺,踏实而又勤学好问的他被领导看重,从木工岗位调去参加汽车发动机的组装调试工作。

20岁的他刚进维修厂,看着满地的零部件,“就像进了菜市场,却不认识地上都是些什么菜”。于是,他从辨识零部件学起,装配、调试、维修,不分工种,什么都干。张永忠说,那时候经常是白天黑夜连轴转,靠的就是一股韧劲。长安汽车第一台“江陵”发动机的成功点火,也有他的一份心血。

“做这一行久了,看发动机就像自己的孩子。”张永忠说,因为喜欢,所以会花很多时间在研究发动机上,因此大部分时间都在车间里和工人们在一起,也就对发动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张永忠告诉记者,他与发动机打交道已有30多年的时间了,现在他已经离不开发动机了。“习惯成了自然,现在每天不看到发动机,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在某一行业里有所成就,必须付出心血和汗水。”张永忠告诉记者,十余年前,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导致双腿股骨头坏死。

30多年来,经他手调试、维修的发动机数量早已突破万台大关。他也获奖无数:工厂十佳妙手、公司一级手艺师、重庆市劳动模范、中国兵装团体手艺人、中华手艺大奖……

发动机维修的“老中医”

“‘望闻听切’维修法是张永忠左右开创出来的,后被命名为‘重庆市职工经典操作法’,并在全国汽车行业迅速推广。”张永忠的同事介绍说,张师傅的耳朵很灵敏,听声音就能察觉出质量问题。

有一次,张永忠巡查发动机生产车间,从工人们身边走过时,发现工人在撞击打力过程中,撞击声音和标准力度下发出的声音好像不完全一样。他赶紧查看显示仪器,果然,工人操作力度不够,有可能会导致连杆螺母力矩偏小,也就会导致发动机不合格。就在当天,车间内立即对问题进行了调查解决,及时避免了1500台不合格发动机流入市场。

“张永忠是中国汽车发动机维修的‘老中医’。”同事说,一次,张永忠发现即将发往南美洲的上千台发动机排气管状态错误,第一时间反映了问题,从而避免了工厂更大的损失。

凭借一手绝活,张永忠已先后诊断出国内外各类汽车发动机“疑难杂症”800多例,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他参与完成离合器压盘分离不彻底、发动机拉瓦等攻关项目,独立发明G系列气门发动调整螺钉瓶颈工具,将发动机生产30%报废率降低为零。>>>>返回

“拿起扳手,心里就欢喜、就踏实”

“既做事,更做人”,是张永忠一直在心中遵守的准则。每当有人求助时,他都毫无保留地指导。带徒弟,他不仅将技艺倾囊相授,更注重以自己的行动给徒弟上好职业道德这一课。

“技术这个东西保留是没用的,技术要给别人解决实际困难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张永忠坦言自己的愿望就是,把自己多年掌握、练就的维修技巧传授给更多的青年员工,培养更多的工匠。为此,他与公司数十名年轻员工签订了“名师带高徒”的配对协议,亲手带出了一支熟练掌握发动机调修技术的国家级全能团队。

如今,他的全能团队中,有公司二、三级技能师5人,高级技师25人,技师100余人,在兵装集团技能大赛中屡获发动机装调项目一、二、三等奖。长安汽车现在的发动机调修一线技术骨干中,有80%接受过他的指点。

,张永忠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选拔并命名为“张永忠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全国首批5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张永忠被评为全国劳模。近日,他又以最高票数被重庆市总工会、市质监局等单位授予“巴渝工匠”称号。

篇8:呼唤“工匠精神”

只有当你细细品味奔驰全新S级后, 你才会真正理解“汽车发明者重新发明汽车”的真正内涵, 那就是——“工匠精神”。

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费时40余年, 先后造出了五台航海钟, 其中以临终前的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最为突出。其航行了64天, 只慢了5秒, 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的2分钟少, 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哈里森用毕生的精益求精, 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那一台航海钟, 更留下了令人叹服的“工匠精神”。一般而言,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他通过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 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 在近乎于残酷般追求细节的完美和极致的同时, 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造车, 本应该传承这样的工匠精神。但是, 当我们试驾很多新车时, 不仅能经常产生对产品粗心、凑合、山寨的无奈, 也从中体会到当今社会心浮气躁:一些企业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 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在奔驰全新S系的产品上, 无论关注哪个细节, 你都可能获得一份惊喜和赞叹。奔驰的设计师、工程师们, 就是以工匠精神打造的这款重新被发明的轿车。在这样的产品上, 钢板的每一个接缝、每一个连接、每一个折弯都经过了无数次实验和探索, 让你根本无法挑剔。而现在国内的很多产品, 整车模块接缝的缝隙宽度都不能一致, 不仅参差不齐甚至明显过宽。

企业只有传承工匠精神, 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国人之于轿车, 早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 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伴侣。之于安全、之于审美、之于品质, 乃至之于价值, 人们都需要产品精益求精。庞大的人口基数, 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 令人咋舌的刚性需求, 都让中国轿车市场热度不减,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 就有企业忘记了工匠精神, 为了抢销量不惜放弃了品质的完美。对于轿车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业生产系统而言, 因为先进技术应用等原因引发的质量问题, 或许还可以理解, 但是, 如果连钢板防锈都能省却、发动机匹配校调都能凑合……那就真的不可思议了。

自主品牌奋斗了多年, 始终没能真正攻上中高级产品线, 至今还在低端产品游荡, 原因虽然很多, 但是造车缺乏工匠精神, 也的的确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当年, 日本人后来居上一举跨入世界汽车领先行列, 恰恰靠的就是工匠精神。他们对产品精益求精, 对品质严谨苛求, 从而在北美市场创造了品质的神话。延续至今依然让全球制造行业视为榜样的“丰田精益生产”模式, 也正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汽车制造业,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在轿车产品上, 设计师设计了一颗螺丝。德系生产线工人手里, 是一本关于这颗螺丝的手册, 详细阐述了设计原理, 以及各种工况下, 螺丝松紧程度所带来的可能现象, 以期让工人全面理解这颗螺丝的作用与安装原则;到了中国汽车厂的生产线, 手册也许就变成了一句话:这是一颗螺丝, 请适度拧紧。虽然这是一种带有调侃味道的故事, 但却揭示出不同国家在造车理念上的巨大差距, 也就是我们缺乏了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严谨一丝不苟的要求。不投机取巧, 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 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 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工匠精神是耐心、专注、坚持的态度。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 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 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 都在不断完善。工匠精神更是专业、敬业的精神。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工匠精神的传承, 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 只有企业领导真正重视起来, 从每一个细节抓起, 才可能在整个企业中保持这样的精神。

篇9:扬“工匠精神” 做“四有教师”

[摘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然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一部分。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办好职业教育关键在于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拥有优质的师资队伍;优质的师资队伍离不开师德建设的保障。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四有好老师”讲话为基础,探究新时期职业院校师德建设“四有”新内涵中如何融入工匠精神,发挥职业院校的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作用。

[关键词]工匠精神;四有教师;职业教育

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国务院常务会新闻通稿中首次使用“品质革命”这一提法。目的在于促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随后,对工匠精神的研究在各个领域全面铺开。“工匠精神”也成为教育界特别是职业教育界关注的新焦点,职业院校纷纷开展教育教学方面与工匠精神相结合的理论研究。

一、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定义

工匠精神(Spirit of Craftsmanship)是指工匠(Craftsman)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spirit)。工匠们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John Harrlson,1693-1776)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他历时四十余年,先后造出了五台航海钟,其中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航海钟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工匠精神落在行业及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

二、职业院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职业教育评估报告(摘要)》显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教育规划纲要确立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蓝图已经绘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逐步形成;技术技能人力资本积累不断增加: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基本确立。“十二五”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2014年,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3424亿元,比2010年增加1016亿元。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为2559亿元,比2010年增加1099亿元,增长75.2~。

(二)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逐步扩大。5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的比例保持在45%左右,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达到337.98万人,招生数占高等教育招生数的比例达到46.9%: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006.63万人,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达到5593万人。

(三)职业教育生师比日趋合理,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生师比基本与本科高等教育一致。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数为86.30万人,生师比为213:1,与2010年的26.6:l相比,生师比日趋合理并逐步接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规定的生师比20:1的标准。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数为43.83万人,比2010年增加3.42万人。高等职业教育生师比为17.6:1,与本科高等学校生师比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逐步与普通教育比肩,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体系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然步入繁荣时期。那么职业院校如何在当前良好的背景之下办好职业教育呢?

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带有明显的“传帮带”学徒制特色。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教育质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教育的本质在于“立德树人”,“德”字为先,要培育出优质的学生,尤其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要求中职教师以“师德为先”。职业教育要要在国家的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下提高办学质量,紧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加强专任教师的师德修养,培养出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要求校长“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和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引导支持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掌握扎实学识、秉持仁爱之心,不断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还体现在教育部逐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职业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文件上。比如,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教职成[2010]4号文《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其中“严格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任职资格和条件”条款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应思想道德素质好”目。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1年11月发布《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目。教育部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2011年11月颁布教职成[2011]17号文《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見》,明确提出要求“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说明我国对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非常重视,将师德建设的要求明确写进了多个教育部文件,为师德建设提供了政策上的引导。

三、职业院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师德建设研究总体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的问题和不足。比如,研究的焦点主要体现在对师德基本理论、师德现状探讨,而关于师德建设内涵的研究较少。具体情况如下:

(一)职业院校教师在树立自身理想信念和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方面普遍欠缺。

职业院校教师在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方面普遍欠缺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职业院校教师部分教师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即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来自学生上学方面的压力,普遍缺乏对自身更高层次的要求。二是职业院校的特点决定的。职业院校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是动手能力,较少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东西。

(二)职业院校教师在利用道德情操引导学生言行方面有待加强。

职业院校学生的学生由于自身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遇到较多困难,特别是在师生关系中更需要关怀。目前,屡见报端的职业院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现象的发生除了部分学生行为有所偏差外,教师方面的责任也不容推卸。

(三)职业院校教师偏重技能习得忽视系统理论知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做职业院校好教师,除了以自身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对学生以身示范之外,还要有扎实的学识。学生的教育根本在于综合素质的教育。然而,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知识的现象。

(四)职业院校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职业院校大学生教师要在往往重视传授学生职业技能,更多地将教师的“教”放在师生关系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精神上的需求较少关注。人文关怀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四、职业院校师德建设“四有”新内涵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策略与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职业院校师德建设加强师德建设要从职业教育的特性及时代特点出发,构建应对职业院校师资需要的师德内涵资源。同时,职业院校要借助网络宣传平台,建立利益驱动机制,从而使师德建设的新内涵得以落实,做到落实效果可查、可监督、可评价、可宣传、可奖励。

(一)做精益求精的匠师,除了自身要有理想信念还要帮助学生建立理想信念。

职业院校由于自身特点,教师面临的学生升学带来的压力较小或者没有任何压力,因而,很容易让教师缺乏教学目标感。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职业院校在制定行动规划时要把師德建设纳入其中,并且有明确的师德建设目标,这个师德建设目标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相结合,不可割裂开来。就是说教师的理想信念要与学生的理想信念相结合,“师徒”一起成长,成长目标互相切合,不能单单是教师的成长目标或者单单是学生的成长目标。只有师生的理想信念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既教书又育人的人民的教育。也就是说要在理想信念的灌输培养过程中要有工匠的精益求精的匠心。精心规划,精细培育才能塑造出具有匠心灵魂和精湛手艺的技能型人才。

(二)做严谨,一丝不苟的匠师,要以自身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并培育学生的职业操守。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职业院校学生的学生由于自身特点决定了他们既需要教师传授学业、解答疑难,更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言行施以正确引导。对学生言行进行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身示范”。这要求职业学校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也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言行偏差。工匠精神要求“师徒”的传帮带过程要严谨,一丝不苟,不仅要将职业操守贯穿授业的整个过程,而且要让职业操守深入“徒弟”的内心,践行在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当中。职业院校目前广泛实行的学生对教师的测评表及学生座谈会都是对教师职业操守的一种监督和检验,是学校师德建设的有效实施手段。

(三)做专业,敬业的匠师,用自身扎实学识去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扎实学识包括“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学生的教育根本在于综合素质的教育,职业院校更应该从教师的专业知识基本功入手,通过进修、培训、各级各类交流学习、攻读学历学位等有效途径提升、深化教师的专业知识,并经由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实践、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等教育教学手段将教师的学识转化为学生的学识,扎扎实实做好“授业”。

(四)做有耐心,专注且能坚持的匠师,用仁爱之心去塑造爱岗敬业精神的学生的。

教书育人被有些人视为一种长期,单调,重复,有时又乏味得令人逐渐失去激情的工作。然而,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的高度,用大教育的视域谆谆告诫广大教师要有“仁爱之心”。他认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的事业,不能一蹴而就,立等可取,只有耐心,专注,坚持的工匠精神才能成就一位好老师。

五、结语

篇10:工匠精神主题论坛知名工匠发言稿

——王震华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王震华,微缩营造技艺的传承人,也是祈年殿模型的制作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得以近距离了解到北京祈年殿的图纸和构造,加上早年的经历,让我萌生了自己动手用鲁班锁原理制作祈年殿模型的想法。2010年,我开始了我的创作过程,一做就是五年。直至整座模型制作的完成,我用了10万多道工序,7108个零部件,其中最小的燕尾槽仅1.5毫米,没有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全都靠榫卯结构组合而成。期间,我失败了无数次,制出了三套失败品,全部被我付之一炬。回想起来,从不断地失败到今天的成功,我有这样几点想法:

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境。工作的时候,需要一个特别安静的环境。为此,我家住在闵行区,我特意在青浦的乡下租了一间农民房,每天骑着电瓶车,一早从家里出发,晚上八九点再回来。5年来,每年休息四天,一天工作10小时,同外界完全隔离,朋友笑我是“只会玩木头的疯子”。

其次,做事情离不开孜孜不倦和术业专攻。为了刻好字额,我练习了30年的小楷,并且仍在尝试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准。我并非古建筑专业出身,为了研究古建筑结构和理论,我自学了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而为了精通这部古代建筑专著,我研究了30年。

当然,只有专业还不够,还要在专业上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就像我在制作祈年殿的过程中,每个刀具打磨出的零件是独特的,如果刀具坏了,就意味着前面的零件白做了。有一次,需要打磨2000个零件,我打磨到1800个零件左右的时候,刀具坏了,没办法,只能重来。否则,最后的作品就会有瑕疵。五年里,我因为刀具问题而废弃的零件就有3万个以上,作第三遍的时候已经只有一点小瑕疵,但我毫不犹豫,还是从头开始重做了一遍。

我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工匠”,还离不开创造。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我必须动脑用土办法、旧材料来解决问题。看似孤独的五年里,没人说话,没有经济收入,不知哪天能成功,天天遇上难题。但我自己却感觉非常充实,因为我是在创造,创造带给我无比的快乐。

我也在一些大学和重点中学介绍过我的经历,但是,每次和电子工业学校的师生交流,我都由衷感到亲切,因为,我也是一名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我制作祈年殿模型的过程,以及后来的专业深造和发展,也都得益于在职校的学习经历。如果没有在职校几年的锻炼打磨,我要到达今天在专业上的成绩,需要走更多的路,花费更多的时间。

老师们、同学们,不要小看眼前的专业技术,如果我们能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站到最高点,将事情做到极致就能书写属于我们的传奇。2014年10月,一把传承了2000多年历史而制作的鲁班锁作为国礼,被我们的李克强总理送给了工匠之国一一德国,总理的意思是中国的工匠历史已有2000多年,而这把锁的制作者就来自于一所职业学校。

最后,也借此机会,祝愿电子工业学校蒸蒸日上,越办越好,成为培育国家工匠的知名摇篮;也希望同学们珍惜学习机会,扎下良好基础,因为你们是创造性工匠的接班人!

篇11:从大国工匠高凤林事迹看工匠精神

以至于一些外企直接向其开出了500万年薪,外加北京两套房的薪资条件来招揽,可他却选择了果断拒绝,并坚定地说:“祖国需要我,为国家做事我感到骄傲,这不是金钱买得到的。”

高凤林把焊接这份职业做到了极致,也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高凤林出生于河北东光,家庭普通,是一名地道的河北汉子,豪爽、热心,他从小除了比一般的孩子更加热爱学习以外,并没有什么差别。

1962年的中国,正是开始大规模实现“四个现代化”热火朝天的阶段,工人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基础,也因此工人在当时的地位极高,成为一名光荣的工人成为很多家庭、很多孩子的梦想。

高凤林从小就有理想,学习又刻苦,于是在1978年,得以进入当时的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211厂技工学校焊接专业学习。

他开始像其他人一样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为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建设者打基础。

但其实,在年轻的高凤林心里,焊接这个专业并不是自己理想的专业,天天眼睛对着耀眼的火焰和电弧,任谁在初次接触都有些抵触。

但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理,高凤林也只能接受现实,按部就班的学习焊接相关知识。

由于211厂技工学校本身就是对口培训学校,学校组织的实习便是在第一研究院的211厂实习参观。

就是在一次学校组织的车间实习,让高凤林对于焊接这份职业的抵触情绪迅速消融,并让其满怀热情地坚定选择了这份终生职业。

实习参观中,高凤林亲眼见证了211厂的焊接老师傅们,正在做火箭发动机的焊接操作。

这时他才知道,原来自己以后能参与中国乃至世界顶尖的技术产品生产,这让年轻的高凤林心潮澎湃。

一个人的心态改变,注定会在其行动上造成巨大的影响。从此以后,在焊接学习中,高凤林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以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焊接技术的学习中去。

1980年,高凤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他也如愿以偿地进入到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211厂,成为211厂14车间一名焊接工人,并在8年后转职到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

有些人可能认为高凤林进入到这样的国企,以后也就会从事普通的焊接工作,和其他人一样按部就班,拿着每月按时发放的工资过日子。

但高凤林和其他人并不一样,为了让自己的焊接技术更加完美,他首先拜了厂里的焊接老师傅陈继凤为师,向其虚心学习焊接技术,使得自己的焊接手艺愈发高超。

随后,高凤林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从1988年开始,直到1992年,这四年时间里,高凤林进入首都联合大学机械制造与工艺专业学习,对于机械构造、材料以及制造工艺有了更加完善的学习,为其以后高超、精湛的焊接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期间,高凤林从未停止在焊接这个职位上的追求和进步。

它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焊接岗位中,勤思考、多动手,多跟其他技术精湛的老师傅学习,很快,高凤林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焊工岗位,成长为一个焊工技师,焊接水平在211厂14车间里很是拔尖。

但这点成绩远不是高凤林所追求的,他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更苛刻的标准,他要把焊接这个职位做到极致。

从1993年到这6年间,高凤林又成了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的焊接工人。

但不同的是,孜孜追求,力图精益求精的高凤林在9月已经成为焊接高级技师,他远比那些按部就班的人在焊接上走得更远,追求的目标更高。

之后,高凤林又转职到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做车间工人。

但不管所在单位名称如何变更,高凤林始终默默耕耘在211厂14车间,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2月,38岁的高凤林已经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特级技师,在一些人看来似乎取得这份荣誉,已经走到了焊接职业的终点,没有再进步的可能了。

但高凤林不同,他有着更具有“野心”的目标,他要把焊接当成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来做,做到焊工这份职业的极致。

就在20,高凤林又到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修,把自己以前的知识短板补回来。

时,高凤林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一边给国家焊火箭、卫星和导弹,一边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类的相关知识。

他在这一年通过了等级考试,成功获得北京理工大学的学士学位,成为一个有学历有技术的特级焊接工程师。

由于高凤林表现出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特别成立了高凤林班组,高凤林成为一名光荣的班组长,带领所属的工班人员刻苦公关,精益求精,成为211厂的一张名片。

随后,高凤林由于卓著的贡献和精湛的技能,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评为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

在时,高凤林被全国总工会推荐,当选为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但无论自己的职位如何变更,高凤林始终像钉子一样“钉”在自己的焊接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刻苦钻研自己的焊接技术,力求更上一层楼,为祖国的航天科技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永不褪色的时代精神。”

那么对工作如此“倔强”的高凤林在焊接这份职业中都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职位的一步步升迁,他又付出了哪些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呢?

首先,高凤林在焊接这份职业上拔得的头彩,是在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CZ-2E)的研制上。

长二捆火箭是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出来可用于中高低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卫星的发射。

但这个运载火箭是一枚大型两级捆绑运载火箭,其一级外部需要捆绑两个直径为2.25米,高15米的助推器,想要完成这样一个复杂的庞然大物的设计和制造,显然是困难重重。

其高达80多米的全箭震动实验塔,这个研制火箭的核心就成为一个拦路虎。

由于这个试验塔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特别是材料特殊,容不得出半点马虎,也因此研究设计人员要求要做到一级焊缝(100%探伤),这对焊接工作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但高凤林这样有准备的人显然不会被困难吓倒,他对材料进行反复的焊接试验,尝试各种焊法,最终提出了多层快速连续堆焊加机械导热等一系列特殊的工艺方法,最终顺利完成了塔台的震动大梁焊接攻关。

不但保证了震动塔台保质保量的按时竣工,也使得长二捆火箭的实验能如期完成,使得能成功发射,其焊接的震动大梁在后来的工程升级测试中,承力由360吨增加到420吨,其质量依然可靠。

也因此,该工程获得了部级项目一等奖。

大家都知道,火箭之所以能载货飞行,火箭发动机是重中之重,其推力的大小,直接决定其载荷的多少,甚至可以说,一个国家能造出多大载荷的火箭是这个国家技术水平的体现。

为了提升中国运载火箭的载荷水平,航天科技集团设计出了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使用了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保证了氢氧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但研究和设计通过了,在制造中却成了难题,尤其是在发动机的大喷管的大小端焊接上,超薄与超厚材料在复杂结构下焊接对接,极其容易出现燃料泄漏,基本国内当时没有这个焊接技术。

也因此,我国研制的首台发动机大喷管差点因为制造“难产”而被“判死刑”。

就在这严峻的时刻,高凤林站了出来,他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几乎把自己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焊接技术攻关上来,经过反复摸索和实验,最终向上级提交了高强脉冲焊,配以打眼补焊的焊接工艺流程,并最终通过了专家认可。

不但使得长三甲、长三乙等火箭项目成功实验和量产,而且在后续生产的多台大喷管产品中,按照高凤林提出的焊接工艺流程来做的产品,其核心的气密试验均一次通过,质量极其可靠。

高凤林为中国后续成功发射东方红三号、菲律宾马部湾等大型通讯卫星,和探月工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该型的喷管制造工艺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航天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而这还不算完,誓要把焊接这份职业做到极限的高凤林,其在焊接工作上攀登的高峰远不止此。

在攻克国家某高精尖武器项目时,由于其特殊材料和结构与传统武器截然不同,一时被制造卡了脖子,无法实验和量产。

高凤林多次被点名受命攻关,成功以高质量的焊接水准解决了生产和焊接的难题,使得国家这一重点武器型号顺利研制。

在国家某特种车的研制中,其后梁和起竖臂组装和焊接久久无法攻克,导致此型特种车辆迟迟无法量产,影响到了我国防的升级换代。

关键时刻,作为焊接首席专家的高凤林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一遍遍试验,一次次检查,最终出色完成了生产工艺的焊接工艺攻关。

其中该型号特种车辆的后梁和起竖臂工艺还获得了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阶段成果二等奖,足见此项目的重要性和高凤林贡献的巨大。

在国家863项目中,有一个关于50吨级大氢氧发动机的攻关项目,制造难度极高,被卡脖子多时。

关键时刻,又是高凤林站了出来,他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和焊接理论与精湛的技术,大胆创新焊接工艺,一度提出了突破材料理论的禁区,创造性地运用b值、s值在多种高低温合金混合焊接接头结构中的应用,一举突破了科技人员一筹莫展的制造工艺难题。

他的这一创新举动,成功使得50吨大氢氧发动机项目得以继续推进,为部、院确定的“三转一把火”关键大型攻关项目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为我国某重点型号火箭技术的研发和制造奠定了基础。

,航天科技集团开始研制一个新型号火箭,那就是长征五号,该型号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起飞质量达到了869吨,但其复杂的火箭发动机的制造工艺又成为了拦路虎。

高凤林也再次开始了一个新的焊接挑战,他要把长征五号发动机上数百根几毫米粗细的空心管线“编制”到一起,要完成这个焊接,其焊缝仅有接近头发丝的粗细程度,而其总长度却有接近两个标准足球场那么长。

如此精细又复杂的操作,哪怕是高凤林这位在“焊接江湖”身经百战的“老将”都感觉极其棘手,哪怕一眨眼都可能导致焊接失败,影响发动机质量。

“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高凤林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奉献精神,开始朝着新的“焊接之巅”发起冲击,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而这些成绩,仅仅是高凤林在把焊接职业做到极致的几个代表性事例,高凤林在国家型号攻关中的起到的关键作用案例还有很多。

比如长三乙遥二火箭攻坚项目、图154发动机修复项目、民用真空炉工艺革新项目等,高凤林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根据统计,在高凤林作为我国航天特种熔融焊接工期间,经过其手的火箭发动机占了我国制造的火箭4成之多,攻克各种焊接工艺疑难杂症多达200多项,甚至参与了16个国家的国际攻关项目,被美国宇航局以特派专家的身份进行项目督导实施

除此之外,在高凤林作为我国航天特种熔融焊接工期间,经过其手的火箭发动机占了我国制造的火箭4成之多,攻克各种焊接工艺疑难杂症多大200多项。

甚至,高凤林还出名到国外,受邀参与了16个国家的国际攻关项目,被美国宇航局以特派专家的身份进行项目督导实施。

时,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主持的、有16个国家参与的反物质探测器项目正在进行,但却因无法低温超导磁铁而陷入了停滞,理论被制造技术卡了脖子,国际上多批专家提出的方案,均由于达不到要求,而被美国航空航天局主导的国际联盟否决。

此时作为项目主导人的丁肇中教授经过多方打听,知道了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一个叫高凤林的“超级焊接巨匠”,他经过多方协商,最终请到了高凤林出手。

高凤林也不负众望,他到场考察后,经过仔细对比和思考,凭借自己多年的“无敌焊功”,很快指出了这个低温超导磁铁制造的症结所在,并给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一举获得了美国宇航局和国际联盟的认可,使得这个国际项目得以继续开展。

许多人以为高凤林仅仅是一个“焊接巨匠”,但在高凤林的心里,焊接不但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门实打实的大学问。

,高凤玲获得了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的金奖,有的外企为了挖走如此优秀的他,开出了令人难以拒绝的高价薪酬,是高凤林平常工资的八倍。

但高凤林不为所动,他不在乎工资的高低,他只想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为了培养下一代高端焊接人才,高凤林还亲自著写了多篇关于焊接的论文,这些论文多篇发表于《航天制造技术》、《航天产品应用焊接技术》等专业期刊,成为很多中国高端焊接工程师的技术参考。

而且高凤林还亲自带了17名徒弟,手把手教他们高端焊接技术,累计授课达到了260课时以上,为国家的高端焊接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焊工,这本来一平凡的职业,却被高凤林做到了极致,做到了同辈难以企及的高度,或许正是应了“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这句格言。

篇12: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也成为今年备受社会关注的词汇。那么,何谓工匠精神?简言之即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竭余力的精神理念。

每个时期的劳模,都是时代的精神符号和力量化身,劳模精神也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的内涵和元素,但劳模精神的核心是始终不变的: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淡泊名利的“老黄牛”精神,甘于奉献的忘我精神,紧密协作的团队精神,还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其实,各行各业的技术型、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劳模,其最核心的精神特质,都可以归结为工匠精神—既体现了勤劳之美精神原色,干一行爱一行;又展示了创造之美的价值升华,不断追求完美与极致。然而,从“工匠精神”里孕育“劳模精神”也是极其不易的,都经历了“尚巧”、“尚精”、“道技合一”三个阶段。

尚巧,追求技艺之巧,展示了工匠精神的创造性思维特质。《说文解字》曰:“‘工’,巧饰也。”。然,取法尚巧,只能是个能工巧匠;尚精,追求技艺的精湛与产品的精致,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工作态度。朱熹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由此产生了“精益求精”一词。然,取法尚精,只能是个行业佼佼者;道技合一,则是希望通过手中的技艺领悟到“道”的真谛,从而实现创造之美的价值升华。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津人操舟”、“运斤成风”、“轮扁斫轮”等通过技艺理解生活世界,最终达到一种“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状态。是故,取法道技合一,才有可能成为“巨匠”,才能在时代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中留下自己神采奕奕的面孔与忙忙碌碌的身影。

匠人用才情和心血赋予物品生命力,劳模用奉献和坚韧树立时代标杆;工匠精神是“向物而生”,劳模精神是“落地生根”。随着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时代到来,相信“工匠精神”里会孕育出更加绚丽“劳模精神”,讲述新时代更加精彩的故事。

劳模精神新内涵:工匠精神

劳模精神的核心是“工匠精神”

4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最高规格表彰了近300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随着他们的事迹广为流传,劳模精神鼓舞着千千万万劳动者,为中国梦注入强大的正能量。

劳模们身上有很多新的价值特点,最值得点赞、最能代表劳模精神的,当属“工匠精神”。这种工匠精神,既体现了勤劳之美的精神原色,又展现了创造之美的价值升华。本期人物栏目,我们刊发了两位来自一线的全国劳模的故事。

中建五局的翟筛红,曾经是一名务工人员,从木工学徒到全国木工状元,20年执着,把木工活做到了极致——能一眼看出3毫米的误差,面积多大、形状再复杂的料都能下......从普通工人到项目总工,岗位变化丝毫没有影响其对一线生产的关注和参与,他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生命,敢于拒绝业主不合理工期要求,成为中建五局装饰公司开拓市场的一块金字招牌。翟筛红身上体现的,正是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的工匠精神。

中铁五局的张成,23年坚守在制梁场,从普通工人到梁场副队长,专注做一件事——预制混凝土箱梁。参建过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是10个大项目20余座大桥,制梁2000多片,他在哪儿哪儿的质量肯定好。在建站和生产900吨箱梁史上,他创造了中国中铁新速度。张成身上体现的,正是精雕细琢、专注追求的工匠精神。

其实,不仅仅是来自一线的技术工人,其他各行各业的劳模,其最核心的精神特质,都可以归结是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专注追求完美和极致。

在工程建设行业,尤其是在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中,学习劳模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更具现实意义。

近年来,各种工程建设项目几乎都在追求“短、平、快”,从建设单位到施工单位,从企业负责人到一线工人,都在抢工期和追求短期利益的错乱中,顾不上或者忽视了产品的品质灵魂,也直接导致了“楼脆脆”“桥塌塌”“桥粘粘”等怪象不断,更让“技近乎道”的文化源流近于枯竭。

令人欣慰的是,作为劳动者的代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劳模已经展现出工匠的气质和特点。张成和翟筛红们的坚守精神和创新品质,都值得固化下来,凝聚成中国的工匠精神,不但要贯穿于我们的城市规划以及土木工程的设计和建造过程,还应该用于调整和指引我们对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向劳动者致敬!工匠精神让中国梦更精彩

“‘工匠精神’落在企业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家精神,而其内核就是创新。企业要持续发展,就要有不断创新的冲动,企业科技创新就要敢于吃‘第一只螃蟹’,勇于向世界顶尖技术叫板。”江苏省劳动模范、振康公司技术部长顾京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天是第127个“五一”国际劳动节。顾京君和他的团队们依旧在研发的路上,为创新改造RV减速机的科技水准和生产工艺忙碌着。

节日前夕,全国各地纷纷对在各行各业辛勤劳动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在劳模们看来,工匠精神成了劳模精神的新内涵,不同的岗位和经历让他们对工匠精神有着不同的理解。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诗经》里雕玉工匠的生动写照。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

3月29日,李克强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再次指出,要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一时间“工匠精神”成为备受社会关注。

“工匠精神,就是不能把工作仅仅看成是赚钱,而是要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用心打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这个道理很接地气。我相信,在我们千千万万建筑工匠勤劳而智慧的双手中,高楼会出精品,城镇会更精美,‘中国梦’会更精彩。”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邹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个从贫困山区走出来的“95后”,邹彬可算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杰出代表,他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区砌筑项目选拔赛中夺得冠军。

“我认为工匠精神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工’,处于学徒阶段;第二个层次是‘匠’,是可以做到精益求精的大师级;第三个层次是‘良匠’,这是顶级的工匠。”201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州万宝集团总工程师陈忠华认为,当前社会既要追求速度也要追求质量,只有良匠才能达到既快又好。

“‘工匠精神’就是把有价值的事坚持做下去,尤其是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用心做一件事的人才能体会。”江苏省劳模、被多次评为江苏省乃至全国优秀建造师的叶汉钟对“工匠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

叶汉钟说:“‘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灵魂,是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需要不断完善。”

在海门市劳模、帕源公司沥青摊铺项目部施工班长陆青戛眼中,“工匠精神,就是把细节做好、做极致,才能熟能生巧、手到擒拿,细节决定成败,细微之处更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耐心,有没有精神。”

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工匠精神实际是一种敬业精神,就是每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锲而不舍,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对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放松。

上一篇:110kV线路故障跳闸巡查情况汇报下一篇:初中我有一双巧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