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策并举抓管理开拓创新促发展(交流材料)

2024-04-26

多策并举抓管理开拓创新促发展(交流材料)(通用6篇)

篇1:多策并举抓管理开拓创新促发展(交流材料)

多策并举抓管理开拓创新促发展

卢氏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1年我县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把全县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狠抓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全年未发生药品安全事故,确保了一方平安。

一、抓好安全生产,提升安全保障

我县目前共有药品生产企业3家,其中基本药物生产企业1家,中药饮片1家,雄黄饮片1家。我局一直把药品源头监管作为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加强对生产企业的动态监管,推进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化。

(一)加强生产企业日常监管。按照责任目标,对全年的药品安全工作进行部署,明确工作重点和步骤,落实工作目标和任务,根据工作计划,每季度对生产企业监督检查一次以上。在检查中,注重检查企业执行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和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切实做到按GMP要求检查到每个品种,每个项目,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重要物料供应商审计制度,切实做到不合格原料不进厂,不合格中间体不进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成品不出厂,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可控。从原材料的购进、-1-

验收、到车间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及无菌操作的管理等方面,均进行严格把关。对莘原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日常检查时,在线生产的是黄连上清片。在原辅料仓库,对该品种所需的17味原药材质量进行仔细查看,从购进、验收、出库等方面严格按照GMP要求把关;在前处理提取车间,我们重点核对品名、批号、数量、质量标识等内容;在生产车间,我们依次对提取、浓缩、制粒、整粒、压片、包衣等车间的设备运转情况以及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了仔细查看。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立即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完善。

(二)强化基本药物生产监管。一是加强日常监管。根据省局基本药物生产监管的要求,对我县1家基本药物生产企业深入调研,对常年生产的3个产品逐一建立监管档案。加强了基本药物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强化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监督企业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基本药物生产质量安全。二是督促企业开展基本药物电子监管码工作。为此,我局成立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督促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开展电子监管工作。目前,莘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已实施电子监管并正常运行。三是开展基本药物工艺和处方核查。根据省局《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工艺处方核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及时部署基本药物工艺和处方核查工作,要求企业认真对照文件要求开展基本药物品种工艺和处方自查,我们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对基

本药物工艺和处方进行逐项核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及时整改。

(三)抓好许可证换证工作。因城市规划,中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需要异地新建。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专人配合新厂的建设工作,多次同企业负责人到洛阳设计院同设计人员交流沟通,对厂房的设计提出建议,以达到符合GMP的要求;在生产设备购置方面,我们根据该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共同调研的基础上,合理选购设备,为企业正常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6月,新厂竣工后,为了新厂换证工作,我局人员驻厂指导企业完善各项资料,使企业于2011年6月顺利通过《药品生产许可证》换证;并于8月份一次性通过2010新版GMP认证检查。目前,该企业已跨入正常的生产轨道。

(四)实施质量授权人制度。进一步明确企业质量授权人的职责和权力,督促和引导企业质量授权人开展工作履行质量职责;并在每次监督检查中对企业落实质量授权人制度情况进行检查。

2011年,对我县3家生产企业共监督检查19次,其中基本药物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8次,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监督检查7次,雄黄饮片生产企业监督检查4次。通过严格的监督检查,促进了生产企业的规范管理,从源头上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安全。

二、加强特殊药品监管,规范特药市场秩序

2011年初,我局提出了“三加强,一及时”的监管要求。

要求相关医疗机构要加强领导,成立特殊药品监管组织,确保特殊药品使用安全;加强学习,认真学习《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特药监管责任;加强防范,落实“三铁一器”储存特药的要求,确保万无一失;及时报送特殊药品安全使用方面的有效做法和措施,避免各种问题的发生。

(一)加强特殊药品日常监管。对辖区内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二类精神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企业每季度检查1次以上;对特殊药品使用单位每年检查2次以上。在药品安全大检查工作中,将抓好特殊药品的管理作为重点进行监督检查。在对医药公司进行检查时,重点查看医药公司购进渠道是否合法,使用单位资质是否齐全,销售台账与实物是否相符等内容。并通过使用“特殊药品销售确认回单”等方式保证药品去向的可追溯性。在检查的同时,及时通过省局特药监管网对企业特药的销售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预警及时对企业进行核查,详细核查企业特药的销售去向,保障特药经营安全。

(二)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积极开展专项检查。2011年8月,县局统一部署,对特药使用单位展开专项检查。局长不畏酷暑,亲自带队,深入乡镇检查指导。每到一处,都仔细查看特药的购进、储存和使用情况,重点查看是否按照“五专”管理,销售台账与处方数量是否相符、与实物是否相符,对未按要求管理和使用特药的单位,局长及执法人员耐心讲解特殊药品管理制度,并强调特药安全是辖区药品安全的重点。全年在特药监督检查中,对医药公司监督检查8次,其中专项检查2次;对27家医疗机构检查80余次。通过检查,有效规范了特殊药品管理制度,防止了特药流弊事件的发生。

三、加强ADR、MDR监测工作,提高公众用药安全水平2011年,ADR、MDR监测工作在县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各级监测单位和辖区卫生部门的努力协作下,从完善制度入手,服务药品安全监管为重点,强化宣传培训为抓手,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完善ADR、MDR监测报告体系。去年,共上报ADR监测报告216份,MDR监测报告44份。而且在以往ADR监测工作的薄弱环节取得了新的进展,去年生产企业上报ADR监测报告7份,实现了零的突破。

(一)成立组织,健全监测制度。2011年7月,县局同卫生局联合成立了卢氏县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加强了和卫生部门的协作,提高了我县监测工作效率。并且进一步完善了ADR、MDR监测工作程序和制度,提高了辖区ADR、MDR监测水平。

(二)实行监测人员座谈制度。每季度召集医疗机构、生产和经营企业专职人员以座谈形式召开会议,深入了解基层监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并积极采取办法解决困难,提高报告的质量,推进监测工作的顺利深入开展。

(三)强化业务培训,提升测报水平。2011年县局分别在4月、6月和9月,组织辖区各医疗单位、生产和经营企业专职人员100余人次参加了药品不良反应和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班。通过培训,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乡镇以上医疗单位的专职(兼职)测报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增强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报告意识,提升了药械安全监测人员的监测水平,为不良反应测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为己任,创新监管理念,转变监管方式,破解监管难题,提高监管效能,推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力净化市场环境,推动辖区医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富裕开放和谐新卢氏做出应有贡献。

篇2:多策并举抓管理开拓创新促发展(交流材料)

创新机制抓督查

强化落实促发展

中共XX县纪委办公室(2011年8月)

近年来,XX县纪委办公室紧紧围绕反腐倡廉中心工作,坚持高点定位,突出督查重点,创新工作理念,有力地发挥了督促检查职能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坚持高点定位,积极构建“大督查”工作格局 坚持把督促检查作为促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和全社会广泛参与督查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高起点定位、高效能推进,形成了领导带动、部门联动、公众推动的“大督查”工作格局。

一是充分发挥领导督查主体 “第一推动力”作用。为更好地服务全县发展大局,建立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体系,进一步强化考核督查职能,成立了XX县纪检监察工作考核督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纪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县纪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常委和相关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考核督查工作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重点工作督促检查。建立县纪委常委月听取机关室工作汇报和季听取各乡镇纪委、县直各纪检组(纪委)工作汇报的督查工作机制,分析情况,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管常委既要抓 好分管工作的决策部署,又要抓好分管工作的督促落实,充分发挥了领导在督查工作中的表率作用。

二是大力开展联合督查。充分发挥县纪委办公室承上启下、联系内外的优势,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依靠专业部门的力量,共同抓好对重点工作特别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重要事项的督查。今年以来,围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会同县财政、农业、民政、审计等部门组成6个联合督查组,对各乡镇、村街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尤其对村干部作风不民主、不按“4+2”工作法程序决策,村务不公开、假公开,造成不稳定的乡镇、村街,进行重点督查,增强督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工作开展。

三是积极实施公众督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实效性强、影响带动力大的优势,将行政督查与新闻媒体督查结合起来,对职能部门服务发展、为民办实事等宜公开、可量化的重点工作任务,积极依托电视、报纸等媒体,实施公开挂牌督办,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县电视台开设“优化发展环境”专题栏目,跟踪报道经济部门服务企业项目情况;在《XXXX》公开各职能部门服务承诺,印发《职能部门服务承诺手册》8000本,发放到社会各界人士手中,接受企业和群众监督。通过实施公众督查,既充分发挥了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又切实提高了群众对我们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二、突出督查重点,强力推进工作落实

始终坚持把全县工作的重点、工作推进的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督查工作的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督查工作机制,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一是围绕全局抓大事。根据不同时期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时调整工作方案,明确重点任务。近年,我们围绕中央和地方各项中心,先后对“扩内需促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围绕县纪委全会决策部署的落实,按照“定任务、定责任单位、定责任领导、定工作要求、定落实时限”的“五定”要求,定期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落实县纪委全会精神和重大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督查情况书面报委局领导和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主要领导,确保全会决策部署和各项重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紧扣热点督难事。本着抓大事、顾小事、破难事的原则,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探寻有效方法,督促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为群众排忧解难。从教育、医疗、环境卫生等群众接触最多、反映最多的部门作风问题,到占地拆迁补偿、村干部廉洁自律等问题,实行分类建档管理、挂号销号落实、部门联动等举措,合力攻坚,定措施、抓整改,确保问题圆满解决。今年以来,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发放等热点问题开展了深入督查,做到了既为领导分忧解难,又贴近民心民意。

三是围绕领导批示事项抓督查。按照“有批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报、公正处理、查处彻底、杜绝反复”的总体要求,实行一事一办一报、现场核查等工作制度,明确专人对领导批示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在督办落实过程中,明确责任领导、主办和协办单位、具体责任人和办结时限,坚持一督 3 到底,确保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今年以来,我县共登记、催办领导批示事项8件,办结率达到100%。

三、创新工作理念,不断增强督查工作实效

坚持有督必办、有办必果、有果必用,不断拓展督查工作内涵和外延,将督查结果与调查研究、绩效考核和干部问责紧密结合,以工作实绩树立督查工作权威。

坚持督查与调研相结合。在为领导提供全面、客观、翔实的“第一手材料”的同时,注重从深层次上考虑问题,对制约工作进展的难点问题以及带有全局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督查意见、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今年以来,我们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调研,形成调研报告10余期,其中5期得到县纪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如我们在督查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发现村级纠风联络点、村级信访接待站、村委监督委员会、村为民服务代办站等村级机构存在浪费人力、物力资源,不利于作用发挥的问题,建议整合四个村级机构职能。领导批示后,在全县推行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纠风网络联络点、为民服务代办站、信访接待室等四个村级基层组织“四位一体”融合,方便群众办事,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坚持督查与考核相结合。一方面通过考核推动督查事项的落实。以绩效考核为导向,树立工作标杆,指明督查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提高督查针对性。制定了《XX县纪检监察组织岗位目标百分考核办法》,考核分工作实绩考核、作风纪律考核和民主测评三个方面,实行百分考核,所获荣誉为加分项目,其中将工作实绩考核中的办案和获得荣誉情况作为重点,设定大分值。建立起了考核内容科学设置、考核对象分类合理、考核指标重点突出的目标考评机制,进一步激发了机关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营造出明争暗赛、竞相赶超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通过督查促进考核问题的落实。以督导检查为抓手,不断发现考核中的问题和不足,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经验,充实完善考核体系。对纳入目标绩效考核的各项工作的情况随时备案,实行周汇总、月公开、季分析,半年和年终述职、民主测评、数据汇总、考核领导小组审定的办法,保证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收到了“督查使考核更具日常性,考核使督查更具权威性”的良好效果。

篇3:立足监控抓质量 创新管理促发展

一、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学校制度文化

1.构建质量监控网络

校长室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总指挥,要制定监控方案,及时处理监控结果。教务处是质量监控的执行中心,通过督查、座谈、检测等调研方式,实时监控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现状,定期提交质量监控报告,进行质量分析,提出创新建议或整改措施。教研组、备课组是质量监控的基层组织,积极配合、协助教务处完成质量监控信息的收集工作,具体落实各项质量监控措施,正常负责日常教学研讨、教学督导、学科教学活动、学科质量评析等工作。

2.健全质量监控制度

(1)听课制 ——学校建立了由校领导、教务处、教研组以及教师间跨学科听课的立体听课制度。每学期校长、分管校长、教务主任、 教科室主任听课不少于40 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 节。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还实行推门随机听课和重点听课、追踪听课,必要时实行当堂检测教学效果,听课后与执教老师互动交流,提出意见和建议。校长每周在周前会上对被听课者的教学情况进行点评 。

(2)学生评教制 ——每学期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3)学困生转变制 ——教师在充分掌握学困生(包括随班就读生)的学习现状、分析造成学困原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转变学困生的办法和途径。教师在课堂上高度关注学困生,并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以促进学困生的进步,确保不出现新的学困生,教务处建立学困生追踪档案,做到“不放弃每一个,一个都不能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4)质量分析制 ——期中期末考试做到教师个体分析、学科组分析、学校分析,对学校教学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5)谈话制 ——对教学质量落差较大的教师实施谈话制,由学校领导与任教者共同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目标,拿出具体措施。

(6)目标绩效考核制——侧重考核学科在全县的位置,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把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晋升晋级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以起到激励鞭策作用。

二、实施教学质量全面管理, 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1.强化过程管理,扎实推进“两个有效”

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我们以县教研室出台的《建湖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为基础,制定了切合我校实际的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和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聚焦存在问题,严格督查考核,实行一周一检查、一公布,一月一汇总、一考核,始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努力以严格的管理来约束人、鞭策人、激励人。

推进“两个有效”向纵深发展。围绕有效课堂,我们持之以恒地开展“四统一”集体备课和“反思式”个人备课,坚持“三为主”教学原则,变革教学方式,加强学法指导和“小班化”教学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构建“主动、互动、灵动”的高效课堂。

2.加强校本研修,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我校的校本研修可以概括为“六个一”:一是确立一个共同愿景——学校目标结合个人目标,激发教师变革教学理念的激情;二是建好一个平台——海南中学教研论坛,打通教研信息交流通道;三是抓好一个活动——跨学科主题教学研修活动,建立聚焦课堂学习共同体,转变教师工作方式,让研究成为工作常态;四是学透一本书——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建构给予校本的实践性理论框架,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五是构建一个体系——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六是搭好一座桥梁——为教师专业发展铺路搭桥。

3.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各科均衡发展

我校高度重视改造薄弱学科、培植优势学科和打造强势学科的工作,在学科建设中充分发挥优势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产生由点带面的强大效应。目前我校所有学科在全县都是优势学科,其中数理化政学科还成为强势学科。为保证学科教学质量连续性、持久性发展,我校各学科骨干教师不全部集中在九年级,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搭配到了七、八年级,同时也把在七、八年级段中成长起来的骨干教师与九年级的教师做个别调整,增加长期在九年级任教的老师的危机感。在“压担子”、“引路子”、“搭台子”、“架梯子”的策略引导下,相应学科的年轻教师能够快速成长为学校强大的后备力量,从而保证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健康发展。

篇4:多策并举抓管理开拓创新促发展(交流材料)

近年来,集聚区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优化集聚区企业发展环境,集聚区建设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区五园(纺织产业园、食品产业园、机械制造产业园、箱包皮具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发展格局。

目前,按照《许昌市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措施》的要求,集聚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他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明确目标任务,加快推进集聚区发展。结合集聚区实际,按照许昌市委、市政府要求,制定了产业集聚区5年发展规划、2010年推进意见,确定了具体目标措施。2010年,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125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到2011年,两年内集聚区年度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亿元以上,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年度增长在50%以上,力争实现企业(单位)营业收入、税收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度增速高于许昌市总体水平,确保集聚区走在全市前列,跨入全省前30名。

第二,突出主导特色产业,不断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在主导特色产业培育方面,集聚区始终按照“壮大规模、培育龙头、打造名牌、发展集群”的思路,积极推动项目围绕主导特色产业纵向链接、横向配套,不断壮大主导产业集群规模。集聚区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引导项目和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向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配置,在主导产业布局、资金扶持、新上产业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等方面强化措施。第三,强化项目建设,确保投资快速增长。集聚区始终坚持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确保集聚区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到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开工3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实现集聚区项目投资额倍增,重大项目数量快速递增。同时集聚区不断加强项目谋划,围绕主导产业建立和完善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目前项目储备库总投资规模已达到180亿元以上,储备5亿元以上项目5个。对今年5月、8月集中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建立了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台账,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时间节点,加大建设力度,确保项目早日建设完工,投产达效。

第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集聚区跨越式发展。一是通过各种经贸洽谈会和邀请客商实地参观,大力宣传推介产业集聚区。二是建立招商项目储备库,围绕纺织、食品、机械制造主导产业包装一批项目,为招商活动取得实效提供信息保障。三是每年组织4次集中招商活动,制订具体方案,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外出招商,主攻民资活跃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瞄准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关联度大、投资密度高的产业上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专业化招商活动。四是集中开展回访落户重点企业活动,加强与企业联系,争取落户企业增资扩股。在开展龙头型、基地型产业项目招商活动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突破,提高大项目入驻成功率。同时制作了沙盘模型、招商引资宣传手册、宣传影音光盘和集聚区形象效果鸟瞰图等,为集聚区对外招商树立了良好形象。

第五,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集聚区项目承载能力。集聚区先后筹资3.4亿元,完成了金源大道等道路拓宽改造工程,道路总里程达36公里,新修“两纵两横”四条道路12公里。高标准绿化道路6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厂房59.6万平方米。

第六,规范投融资平台,不断扩大融资规模。成立鄢陵县汇通投资有限公司等4家投融资企业,总融资规模达4.5亿元,共为25家企业融资 9452万元,为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3.5亿元。同时,将县污水处理厂等实物资产,通过划转、授权等形式注入汇通投融资公司,进一步扩大融资资本,提升融资能力。

第七,强化属地责任,健全管理体制。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集聚区管委会及其内设机构,把周边4个村及箱包皮具产业园划归集聚区属地管理。目前,产业集聚区辖6个社区,设有财政、国地税、工商、公安、国土等派出机构,为集聚区规模化、科学化管理提供了保证。

篇5:多策并举抓管理开拓创新促发展(交流材料)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

继2007年春季开学起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我省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安排2.1亿元专项资金,又全部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受益学生人数达178万。同时,继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小学、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分别由去年的176元、274元提高到今年的230元、375元;农村小学、初中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由每天1元分别提高到2元、3元;农村校舍维修改造补助标准由去年的350元/平方米提高到今年的400元/平方米,补助资金总额由去年的6.4亿元增加到今年的8.6亿元,农村中小学运转水平逐步提高。

切实加强城乡薄弱学校改造

按照省委、省政府向社会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要求,今年我省先后投入7000万元组织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充实工程,装备项目学校6117所;投入2.4亿元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安排项目学校177所;筹资10.5亿元实施城镇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安排项目学校202所,工程完工后将惠及28万名城镇中小学生,极大地缓解城镇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

认真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工作

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根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入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等情况,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和发展。简化入学手续,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据统计,今年秋季新学期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应入学人数为16.27万人,安排入学16.26万人,入学率达到99.92%,其中入公办学校比率为87.71%。

重点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截至目前,全年确定的省级2000名、省辖市级10000名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已基本完成。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工程,安排近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免试进修本、专科学历教育。实施农村教育硕士培养计划,选拔优秀本科师范毕业生到农村支教,有78名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享受到免试入学的政策优惠。启动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计划,有2000余名师范院校毕业生即将奔赴基层教学一线。继续开展第二届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代训、以赛促建,重点引领和服务薄弱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今年的体育、音乐学科竞赛活动有近2万名教师参加,其中1100名教师获得省级奖励。积极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活动,采取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对口支教、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跟岗学习、城乡教师结对指导等形式,努力提升农村学校师资水平,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今年秋季新学期,仅郑州市参加交流的教师就达869人,参与交流的学校341所。

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

为建立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激励机制,省政府决定,从2008年起在全省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每两年评选表彰1次。首批先进县(市、区)评估验收将在今年年底进行。对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任务、综合评估前10名的县(市、区),颁发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奖牌,并奖励每县(市、区)80万元。各省辖市要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和先进县创建规划,积极支持并组织所属县(市、区)参加创建活动,争取使一批义务教育发展水平高、工作力度大的县(市、区)率先进入先进县行列,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快本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强与财政、人事、发展改革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要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对创建县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在农村中小学图书仪器装备工程、城镇薄弱学校改造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或倾斜。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过程指导,跟踪了解创建工作进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总结创建工作经验,指导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认真贯彻执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

省教育厅、发改委、建设厅印发的《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从学校的布局和规模、校园和校舍、仪器设备和场地、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农村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进行了统一规范。这是办好每一所农村中小学的最低保障线,也是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依据。各地要依据这一标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辖区内学校分期分批达到基本标准。

篇6:多策并举抓管理开拓创新促发展(交流材料)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一、前言

当前科学技术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企业的建设为了满足实际情况,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和变革。企业财务工作联系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企业财务工作方面的创新引领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变革创新。

二、财务管理创新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正在默默进行着一场重大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建立在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为了适应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变革趋势,各国企业争先恐后的采取创新措施来改革企业中现存的弊端,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有效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陈旧模式的需要,也是提升整个企业管理措施的具体实践方法。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企业财务是企业建设的物质化体现,国家经济战略的调整或者分配制度的改革等都对企业财务有较大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同外界信息无时无刻发生着交换,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的改进有助于企业内部符合发展趋势的优秀因素战胜和淘汰落后的对企业发展产生制约的不良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企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社会的到来深刻的影响着企业的现代化建设,一场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化企业改革战役已经打响。现代战爭方向已经从传统的机械化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建立一个同现代化企业相配套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制度是切实实现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当前,我国正朝着知识经济时代大踏步迈进,但是我国企业中高级的财务管理技术人员仍然非常匮乏。由于人才的匮乏,导致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性不足,财务管理过程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内部损耗。部门、集体和个人之见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所以,在企业中突破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广泛的开展财务制度的创新是企业自身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财务管理创新内容

(一)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制度就是一种具有强制力的财务行为准则,从广义上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包括有:企业中财务的分配以及企业中的日常财务活动。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需要创新的方面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是对企业中现存的财务制度进行完善和改进。加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评价方法。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施行下去。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提升企业现代化作战能力、保证企业后勤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的关键所在。当前不少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力,依法理财的质量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决策失误所进行的处罚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需要从方法和理念上进行着手,从具体手段上来说可分为经济管理、行政管理、道德约束方法等。企业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对于规范企业中的财务行为非常有效。当企业外部环境、企业中的人员素质等发生变化时,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就应当相应的发生变化。

(二)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决定了国家创新能力的大小。当前企业中的财务管理正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当前信息技术和自动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表明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企业中的人少事多的问题,还可以加快企业中科学管理的现代化进程。进而对企业中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冲击。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基础是建设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而网络信息系统是依靠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的。网络信息系统是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长期以来,贫乏的自动化技术、落后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严重的制约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所以,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显得尤为必要。

四、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一)转变思想

要对企业中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进行创新,首先要转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只有人们能够从观念上认识到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才能更加有效的对当前企业中使用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转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念来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当前,我国正处在和平发展的重要时期,企业应当紧紧抓住和平机遇大力加强内部建设,增强自身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的科学性。企业财务的监管工作是企业财务制度正常运行的根本保证。当然,转变财务管理思想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必须就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在转变企业财务管理思想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立足实地,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向着财务管理创新方向前进。

(二)深入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能由实验室中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检验得出结论,财务管理工作应当能够有效的解决企业内部同财务相关的问题。由于企业内部财务工作错综复杂,所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当紧密的同实际情况相联系,并作出深入的分析。在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在了解全局的基础上处理好来自于各个方面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了解到企业财务工作中哪些是必须进行改变的,哪些是可以沿用传统管理方法的。

(三)精细化管理

在企业中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方法使得整个企业财务管理方法更具有针对性。精细化管理也是当前企业改革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精细化管理将财务工作中的各种细节问题和责任落实到了个人,为每一个财务管理人员制定了目标。企业中的精细化管理不仅要求具体方法上的精细化,还要求管理理念上的精细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方法为:第一,加大改革企业财务管理的力度,确定财务管理中的各种措施和程序,并实行精细化操作。实现企业资产同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的统一。第二,加强企业中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实行力度,财务预算工作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重点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程序和方法的规范化。第三,要加大企业经费标准化规定的建设,结合企业建设的实际需要确定合理的企业经费,达到企业经费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五、总结

企业财务管理是关系到企业现代化建设的大事情,所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积极的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并结合企业实际设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将精细化管理的财务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财务改革过程中。(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军事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桂祥.开拓创新抓落实,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管理与效益,2010,(18):485.

[2]刘志宏 .浅议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创新[J].实务探讨,2010,(01):86-87.

[3]胡昀 .浅析高校财务管理的网络化 [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4):38-40.

[4]周作仁,李以林,储雪琴.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理性的思考[J].管理与效益,2011,(09):28-30.

[5]于红梅. 引入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创新高校财务管理模式[J].财会研究.2011,(09):32-33.

上一篇:学期班主任寄语下一篇:《丑小鸭》的读后感读书心得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