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干部纪律作风评议制度的实施意见

2024-04-13

关于建立干部纪律作风评议制度的实施意见(精选8篇)

篇1:关于建立干部纪律作风评议制度的实施意见

雁委字„2008‟73号

关于建立干部纪律作风评议制度的实施意见

为落实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推进乡镇建设、管理工作高效、健康发展,打造一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干部队伍,解决好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破解因“中梗阻”导致工作效率不高的难题,树立廉洁高效、奋发有为、亲民务实的机关工作作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决定在建设本乡干部中建立作风评议制度,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大干部管理工作力度,深入查摆剖

库”的行为;

4、是否有利用工作职务之便损公肥私,侵占公款公物,以及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或向企业摊派推销物品的行为;

5、是否存在生活趣味低下,参与高消费娱乐、赌博和其它不健康活动,社会结交复杂的问题;

6、是否有工作中违反规定超时限办理,不遵守机关管理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酗酒误事和工作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事情的问题;

7、是否有执法不公,优亲厚友,徇私枉法的问题;

8、是否存在文化业务素质较低,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问题。

一是认真搞好自查自纠。每个机关干部都要对照剖析查摆的重点对自身工作、生活和执法办案情况逐项对照检查,写出书面自查报告(包括有无问题,有什么问题,整改措施和时限)。个人自查报告由单位主要领导审查把关,在单位公开栏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并由乡评议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是精心组织内部互查。围绕剖析查摆重点,按乡评议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式样印制测评票(A票),召集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对机关干部进行测评,同时邀请市委组织部派人指导。

三是广泛组织社会评查。根据自查自纠和内部互查情况,由乡领导班子研究选定存在突出问题和存在问题的机关干部及敏感岗位的人员参加社会评议。通过设置举报箱、公示栏等形式征求群众意见,公布举报电话(62280020)。

(此页无正文)

中共雁湖乡委员会 2008年10月12日

篇2:关于建立干部纪律作风评议制度的实施意见

各中小学,局直各单位: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康县委关于深入开展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的安排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县教育系统干部纪律作风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教育局决定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为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特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加强思想纪律、转变作风为重点,以“抓班子、带队伍、讲团结、优环境、讲规则、严程序、重效率、树形象、激活力”为主要内容,以强化干部职工的宗旨意识,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把这次纪律整顿活动和当前正在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切入点,强化学校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力度,认真整顿干部纪律作风和教育行风,努力打造一支积极向上、求真务实、业务精良、勇于创新、作风扎实、群众满意的教育干部队伍,为教育改革发展、和谐教育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任务目标

(一)主要目标。统一思想,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教育干部和教师队伍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全面提升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为实现全县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主要任务。这次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以严明纪律,转变作风为重点,以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优良师德,维护教育形象,推动教育发展为目的,严明纪律,整顿作风,提高素质,强化管理,改进工作,提升质量。重点解决教育系统纪律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师德师风校风行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干部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努力建设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师德高尚、工作勤奋、廉洁高效的校长和教师队伍,为推进我县教育快速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是在教育管理干部中深入开展“八查”:一查是否存在对上级决策指令不传达、不贯彻或贯彻执行不力的问题,是否做到了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二查是否存在畏难发愁、信心不足,缺乏知耻而勇、知难而进的气魄,甘于平庸、缺乏创新,不靠前不落后、一切工作随大流的问题。三查在遵守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方面,是否做到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无意中的违禁是否能够做到自责自罚。四查是否存在不学习、不思考,胸中无大局、心中无思路,工作效率不高,精神萎靡不振,工作缺乏激情,办事松松垮垮,行动拖拖拉拉的问题。五查是否做到了公道正派,是否存在不顾组织原则划小圈子、拉小团体、任人唯亲等问题;在教职工考核、评先树优、干部任免、职称评聘等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中,是否做到了民主公开、公平公正。六查是否确立了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观念,做出重大决策前,是否充分调研,广泛征求班子的意见、倾听职工的呼声。七查是否敢于大胆管理,是否存在见了问题躲着走,明哲保身、一团和气的问题。八查是否做到了廉洁自律,经费管理中是否坚持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是否存在不作为、乱作为,有无公款吃喝玩乐、挥霍浪费、违规消费的问题。

二是在广大教职工中深入开展“八查”:一查是否存在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应付、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问题,是否存在不学习、不研究、观念一成不变、方法缺乏创新的问题。二查是否存在奉献精神缺失的问题,能否做到主动干好本职业务,自愿承担份外工作,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三查是否履行了育人职责,能否做到言谈举止,文明得体,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否存在奇装异服进校、浓妆艳抹上课的现象,是否存在酒后上课、学生面前抽烟的问题。四查是否认真遵守工作纪律,有无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炒股、网游,有无私自缺课调课、上课迟到早退、使用通讯工具、会客等问题。五查是否做到了潜心钻研业务、精心改进工作,是否存在投机取巧、搞虚假成绩的问题。六查是否存在以教谋私,乱收费,乱办班,搞有偿家教,强制或诱导学生购买教辅资料,收受学生礼品,接受家长宴请的问题。七查集体观念是否牢固,是否能够做到服从领导、善待同事,有意见提到当面,有问题摆在桌面,不在背后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采取不适当的行动。八查是否做到了关心爱护学生。是否存在工作缺乏耐心,歧视、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

三、方法步骤

这次教育系统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从2012年3月1日开始至2012年5月30日结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2012年3月1日—3月20日)20天时间,县教育局召开全县教育系统纪律作风集中整顿动员大会,进行全面动员;各基层单位也要召开相关的动员大会,进行广泛深入的动员。要以学习为主线,以学习促进发展,以学习促提高,将学习贯穿整顿活动始终。要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讲解或专题讨论等方式,明确活动载体,以学习促进活动深入开展。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活动宣传。利用新闻媒体、办简报、做专栏、出板报、贴标语、挂横幅等形式,积极宣传这次整顿活动的重大意义,动员全系统干部和全体师生广泛参与,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与参与。

第二阶段:查找问题(3月21日—4月10日)20天时间,要对照实施意见的要求,通过个人自查、同事互查、组织抽查等方式,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要通过问卷调查、群众评议、明查暗访、召开座谈会和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梳理,剖析原因,查找根源。

第三阶段:整顿促新(4月11日—5月10日)30天时间,在查找问题的基础上,认真整顿,促进变化。整顿要实事求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以着力解决具体问题为原则,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制度、规范行为、提高效率、转变作风、提高队伍素质、强化监督机制、严格考核奖惩等方面,认真制订整改方案,切实加强整改,确保取得实效。要边整边改边建,建立长效机制,公示整顿成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学制度、守规则、明责任、讲效率、树形象,促进新变化。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5月11日—5月30日)20天时间,县教育局将组织专门的检查组对各学校(幼儿园)的整顿活动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监督评议。

四、组织领导

全县教育系统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整顿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一)加强领导。为确保整顿活动真正取得实效,县教育局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党支委书记、局长李福祥任组长,任副组长,机关各股室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兼任办公室主任。局直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组织,一把手是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既是教育整顿的对象,又是本部门整顿活动的组织者。要高度重视这次整顿活动,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明确责任,掌握进度,强力推进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的扎实开展。

(二)强化措施。局各单位要把作风纪律整顿与促进县委、县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活动的成效体现在振奋精神、推动发展上,用工作的实绩和发展的实效重树干部在群众的良好形象。领导小组要认真督导整顿活动,及时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全程监督,适时指导。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宣传报道,树典型带全局,营造良好的教育整顿氛围。局直各单位要加强信息报送,及时上报活动开展情况,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确保整顿活动健康有序推进。

(三)开门整顿。

要把群众参与贯穿于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始终,让纪律作风整顿的过程成为民主监督的过程。要在制定方案、查找问题等环节的工作中,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四)严格督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强化监督检查,采取明察暗访、跟踪问效等形式,对每个阶段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对不认真参与组织活动、顶风违纪或单位出现严重违纪问题的领导干部,按照有关规定,实施严格责任追究。

(五)统筹兼顾。要结合实际,把这次整顿活动作为推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扎实开展和推动教育教学等其他各项工作的有效抓手,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五、活动要求

1.要准确把握指导思想。开展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促进发展为目的。要突出整顿作风,切实解决广大教职工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行风得到重大转变;要突出提高素质,使广大教育干部的理论素养、工作能力、作风形象得到较大提升;要突出促进发展,通过集中整顿,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实现年初工作目标和各项重点工作的突破;要突出解决问题,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查找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校(园)长要带头遵守各项纪律规定,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以身作则,带头查找问题,带头抓好整改。

2.严格遵循方法步骤。这次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务必周密部署,统筹推进。一要认真组织实施。要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好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做到环节不能减,步骤不能少,标准不能降。二要注重方法和效果。要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以评促整。要用公开承诺的手段,由单位领导班子公开向群众承诺解决的问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推动问题加快解决,努力做到问题不解决,整顿不停止,群众不满意,活动不结束。从面上讲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少一个学校,不留一个死角。从深度上讲要排查和解决平时没有或难以解决的问题,突出重点、难点、热点和深层次问题,使干部职工都得到教育,素质、能力、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尤其是使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宗旨意识、政治敏锐性更强,纪律更严明,作风更扎实,行为更规范。

3.认真贯彻活动要求。要按照确定的整顿重点,贯彻以下五项要求:一要以学习为主线,在提高水平上下功夫。要深化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记写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切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二要以开展批评为重点,在查找问题上下功夫。查找问题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上,防止把问题模糊化、简单化。要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认真归纳梳理,落实责任人员,优先解决重点问题,最终解决全部问题。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社会和群众作出承诺,限期予以解决,以问题整改促进工作落实。三要以创新机制为关键,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建章立制是抓好整改的根本措施。要对现行规章制度重新梳理,行之有效的要坚持和完善,不合时宜的要修订或废止。从制度上堵死漏洞,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四要以领导带头为示范,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领导干部要带头查找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带动全系统作风得到较大转变,把思想和精力用在研究工作、教书育人上,用在创先争优、争创一流上,加强自身建设,形成带头求真务实,全力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深厚氛围。五要以督查为动力,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在整顿期间,县教育局将加大明查暗访、检查和督查力度,对工作有声有色、成效显著的,将及时总结经验,通报表扬。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将限期整改,跟踪督办;对整顿工作不认真、不彻底的单位要派驻工作组,工作滞后的要进行诫勉。整顿结束后,各单位要对教职工进行考评,对查找问题深入、问题整改到位的教职工,在考核评优时优先考虑;对在整顿中态度不端正、回避自身问题、不能积极整改的人员,县教育局将组织这些人员集中学习。

篇3:关于建立干部纪律作风评议制度的实施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国统一市场基本形成,公平竞争环境逐步建立。但同时也要看到,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行业壁垒、企业垄断,违法给予优惠政策或减损市场主体利益等不符合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现象仍然存在。为规范政府有关行为,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逐步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现就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防止政府过度和不当干预市场,有利于保障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政府依法全面正确履行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明确禁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市场竞争。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健全行政机关内部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有利于保证政府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政府依法行政。

三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靠创新驱动来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公平竞争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大力消除影响公平竞争、妨碍创新的各种制度束缚,有利于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是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的有效举措。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大力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都需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克服市场价格和行为扭曲,有利于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明确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要按照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要求,确保政府相关行为符合公平竞争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尊重市场,竞争优先。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促进和保护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保障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立足全局,统筹兼顾。着力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清除市场壁垒,促进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统筹考虑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等多重目标需要,稳妥推进制度实施。

科学谋划,分步实施。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工程。要尊重国情,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破立结合,在规范增量政策的同时,坚持分类处理、不溯及既往,逐步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存量政策;着眼长远,做好整体规划,在实践中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和完善。

依法审查,强化监督。加强与现行法律体系和行政管理体制的衔接,提高公平竞争审查的权威和效能。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保障机制,把自我审查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加强社会监督和执法监督,及时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三、科学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一)审查对象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政策制定机关)制定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应当进行公平竞争审查。

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制定的其他政策措施、地方性法规,起草部门应当在起草过程中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未进行自我审查的,不得提交审议。

(二)审查方式

政策制定机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严格对照审查标准进行自我审查。经审查认为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可以实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应当不予出台,或调整至符合相关要求后出台。没有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不得出台。制定政策措施及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应当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或者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出台后,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向社会公开。

(三)审查标准

要从维护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角度,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审查:

1. 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

(1)不得设置不合理和歧视性的准入和退出条件;

(2)公布特许经营权目录清单,且未经公平竞争,不得授予经营者特许经营权;

(3)不得限定经营、购买、使用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4)不得设置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或者事前备案程序;

(5)不得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设置审批程序。

2. 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标准。

(1)不得对外地和进口商品、服务实行歧视性价格和歧视性补贴政策;

(2)不得限制外地和进口商品、服务进入本地市场或者阻碍本地商品运出、服务输出;

(3)不得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招标投标活动;

(4)不得排斥、限制或者强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

(5)不得对外地经营者在本地的投资或者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歧视性待遇,侵害其合法权益。

3. 影响生产经营成本标准。

(1)不得违法给予特定经营者优惠政策;

(2)安排财政支出一般不得与企业缴纳的税收或非税收入挂钩;

(3)不得违法免除特定经营者需要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

(4)不得在法律规定之外要求经营者提供或者扣留经营者各类保证金。

4. 影响生产经营行为标准。

(1)不得强制经营者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行为;

(2)不得违法披露或者要求经营者披露生产经营敏感信息,为经营者从事垄断行为提供便利条件;

(3)不得超越定价权限进行政府定价;

(4)不得违法干预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制定减损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政策措施;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政策措施。

(四)例外规定

属于下列情形的政策措施,如果具有排除和限制竞争的效果,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可以实施:

1.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文化安全或者涉及国防建设的;

2. 为实现扶贫开发、救灾救助等社会保障目的的;

3. 为实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社会公共利益的;

4.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政策制定机关应当说明相关政策措施对实现政策目的不可或缺,且不会严重排除和限制市场竞争,并明确实施期限。

政策制定机关要逐年评估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实施期限到期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政策措施,应当及时停止执行或者进行调整。

四、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序实施

(一)明确工作机制

从2016年7月起,国务院各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均应在有关政策措施制定过程中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法制办、商务部、工商总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指导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工作,并及时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动制度不断完善,在条件成熟时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各省级人民政府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和办法,落实制度要求,并从2017年起在本行政区域内逐步推开,指导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开展公平竞争审查。

(二)有序清理存量

按照“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要对照公平竞争审查标准,对现行政策措施区分不同情况,稳妥把握节奏,有序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对市场主体反映比较强烈、问题暴露比较集中、影响比较突出的规定和做法,要尽快废止;对以合同协议等形式给予企业的优惠政策,以及部分立即终止会带来重大影响的政策措施,要设置过渡期,留出必要的缓冲空间;对已兑现的优惠政策,不溯及既往。

(三)定期评估完善

对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后出台的政策措施,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要在定期清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时,一并对政策措施影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情况进行评估。鼓励委托第三方开展评估。评估报告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评估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经评估认为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废止或者修改完善。

(四)制定实施细则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法制办、商务部、工商总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起草公平竞争审查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内容、程序、方法,指导政策制定机关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和相关政策措施清理废除工作,保障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序实施。各地区、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清理废除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方式、工作步骤和时间节点,加强分类指导,确保本地区、本部门相关政策措施清理废除工作稳妥推进。

(五)加强宣传培训

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增进全社会对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

五、健全公平竞争审查保障措施

(一)健全竞争政策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要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协调、指导反垄断工作,研究拟订有关竞争政策,组织调查、评估市场总体竞争状况,为推进和逐步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奠定坚实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及时研究新经济领域市场监管问题,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规则,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二)完善政府守信机制

严格履行政府向社会作出的承诺,把政务履约和守诺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政务和行政承诺考核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对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要认真履约和兑现。完善政务诚信约束和问责机制。进一步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拓宽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社会监督和约束。

(三)加强执法监督

对涉嫌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的政策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处理;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要依法调查核实,并向有关上级机关提出处理建议。案件情况和处理建议要向社会公开。政策制定机关要及时纠正排除和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四)强化责任追究

对未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或者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出台政策措施,以及不及时纠正相关政策措施的地方政府和部门,有关部门依法查实后要作出严肃处理。对失职渎职等需要追究有关人员党纪政纪责任的,要及时将有关情况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2016年6月1日

篇4:关于建立干部纪律作风评议制度的实施意见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当前,国有企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面临的形势也非常紧迫,各种问题亟需解决,思想观念亟待转变。党员领导干部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和骨干,是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组织、调动广大党员员工积极性、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力的决定性力量,更是国有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排头兵、指南者。切实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国有企业党委近年来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健全完善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对促进企业科学和谐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的需要。国企非一般性经济组织,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国企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影响到干群关系和谐与否,影响到党组织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所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内部贯彻执行。作风形象是企业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直接表现,是企业领导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国有企业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一个重要阵地,有义务有责任全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心系职工、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队伍,从而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风清气正”,是企业“人和企兴”的重要标志,良好的风气形成良好氛围,良好的氛围形成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国有企业特殊的政治优势,更有利于将党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融入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价值理念体系,从而正确引导企业广大干部员工深刻认识和积极承担国有企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员工、国家、社会的和谐多赢,进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以说,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事关国有企业的科学发展。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切实改变当前不良风气的需要。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工作不能一抓到底,较真碰硬的决心不够大,解决问题效果不明显;想自己的事多,想集体的事少,存在名利思想;拼搏劲头不足,缺少进取意识,不能够创造性开展工作,缺少必要的担当精神。作风缥缈浮夸,做事不实;急功近利, 追求虚假繁荣,顶风违纪不收敛、不收手,这些不良作风和问题,严重侵蚀着党的肌体,损害了干群关系,对国家、企业、家庭、个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的作风建设,遏制企业内部腐败现象,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充分认识建立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长效机制的定义: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机制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形势发展和党的建设需要,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开展“三严三实”,强力推进反腐败斗争,推动党风政风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气象。就当前国有企业加强党的作风问题来讲,需要我们适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寻找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作风建设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领导机制、形式方法、制度设计、监督检查、落实考核等各个方面综合研究,尽快建立一套既适应党员干部内部环境,又与外部环境相辅相成完整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有计划、按步驟实施,才能使干部作风建设长期化、制度化。

三、如何建立国有企业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一)盘活学习机制、提高素质修养。通过学习提高干部理论思想素质,是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源动力。一是提高学习意识。加强学习是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党性修养的必然选择,是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的必须课,使思想和作风更加符合岗位工作的需要。二是严格学习制度。企业各级党组织要严格学习制度,制定培训计划,按时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领导干部、党员同志更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带头学习,通过学习出思路、出举措,将学习的成效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效率效益的推动力,切实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党中央国资委等相关要求,创新形式,适时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及干部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党内生活锻炼,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使广大党员干部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不负广大职工的信任与厚望,永做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领路人。

(二)坚持民主决策、打牢群众基础。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正确理解“官职”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广大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要深入基层、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倾听职工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疾苦,要把求发展的愿望统一到职工的利益之中,让职工群众充分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切忌损害职工的切身利益去搞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去铺张浪费,以权谋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制度、“三重一大”制度等,实行党政联签,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利用好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发展中的意见建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同心同德共谋企业发展。

nlc202309032152

(三)建立管理机制、强化执行力度。一是要创建“四好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形成补台不拆台、团结不空喊、谅解不埋怨、支持不旁观的和谐氛围。珍视团结,维护团结,相互信任,坦诚相待;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相补台,精诚合作,和衷共济,努力形成领导发展、服务发展的工作合力。加强企业班子能力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有凝聚力、战斗力,领导放心、职工满意、群众公认的企业班子。二是要完善用人机制。要坚持民主、公正、公开、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不断优化企业领导班子结构,提高企业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真正实现用一个干部就是树立一面旗帜,调动一批人的积极性,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同时,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在考核指标上,不仅考核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还要考核党建等工作,既要看群众评价,又要看工作实绩;既要看当前状态,又要看一贯表现,将考核成果与班子成员薪酬紧密挂钩。对考核成绩突出的提拔重用,不称职的及时调整,让更多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事业中来。三是要建立制度体系。对过去已有的各项制度进行清理和规范,对制度建设的盲区和空白点,及时予以填补,结合实际对现有制度予以修改、充实和完善,逐步形成科学、规范、完整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在制定实施每一项制度时,努力结合实际,搞好科学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实现制度的连续性、一致性和整体性。制度一旦出台,各部门要互相配合,搞好协调,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做制度的忠实维护者,逐步形成上下联动、政令畅通、秩序良好的制度执行体系,切实构筑起保障干部作风建设的制度防线。

(四)健全运行机制 确保公开透明。一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积极开展各种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坚决查处,形成确保制度落实执行的有效机制;加大财务审计监督力度,注重对项目完工审计和重点项目过程审计的监督,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规问题要及時纠正和制止,对违纪行为要坚决立案调查;建立议事决策、民主管理等机制,将基本制度、大额资金使用、项目重大事项、重大人事调整等提交党委会审议决定;加强成本管控力度,实行全年总量控制和季度节点控制,年初制定整年公车、接待、办公费用等各项开支计划,定期将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统计、公示、对比、分析;二是提升群众监督的地位。完善电子信箱、投诉电话等信息“绿色通道”。定期进行干部民主评议,召开征求意见会,完善群众来信来访制度等,抓好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处理和落实。三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凡是涉及干部作风的问题,予以公开曝光,绝不姑息迁就。推进党务公开、企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加强民主监督、生活作风监督等,促使领导人员自觉做到慎微、慎独、慎始,凡因上级监督不力、下级出现问题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四是建立岗位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对岗位职责、风险点进行梳理排查,从决策、执行、监督层面对权力部门和党员干部进行权力分解,实行相互制约和交叉制约,有效避免领导干部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违规。五是建立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建设机制。按照责任分工,经常深入联系项目调研指导,督促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进度、工程管理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作风建设事关党的形象和生命力,事关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国有企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常态管理,这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常抓不懈、坚持到底。

参考文献

[1]尚丽娜.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作风建设之我见

[2]李萌.浅谈加强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

[3]李党生.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4]程圆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

[5]张鑫.领导干部作风长效机制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三期

篇5:关于建立干部纪律作风评议制度的实施意见

吴纪发[2010]19号

关于开展乡镇基层站所(部门)

作风评议活动的实施意见

各镇党委、政府,吴江经济开发区、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人民团体,市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根据省、苏州市纠风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决定,今年在全市乡镇基层站所(部门)中开展作风评议活动。现对评议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扎实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深入推进镇级机关作风建设,为深化全市“两竞赛一赶超”活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乐居吴江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篇6:关于建立干部纪律作风评议制度的实施意见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从严治党的任务,并要求党的建设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十三届三中全会强调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尤其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了贯彻落实上述任务和要求,目前许多地方的党组织,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的同时,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的活动,把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融为一体,对于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建议,从今年年底开始,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城建乡基层党组织中逐步建立和实行民主评议党员的制度。具体意见如下:

一、评议目的通过对全体党员进行做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的教育,通过民主评议和组织考察,检查和评价每个党员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中,特别是在当前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表彰优秀党推动清除腐败分子和不合格党员的工作,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评议内容

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应当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而努力奋斗。按照这个总的要求,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党员进行评议:

1.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能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把实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同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是否坚决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为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3.是否站在改革的前列,维护改革的大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4.是否切实地执行党的决议,严守党纪、政纪、国法,坚决做到令行禁止。

5.是否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在个人利益同党和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地牺牲个人利益。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评议党员的具体内容。党政机和大中型企业评议党员干部,要把顾全大局、清正廉洁、严守法纪作为重要内容。

三、基本方法

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要在党委的领导下,以支部为单位有步骤地进行。方法要简便易行,时间要相对集中,不要拖得过长。

1.学习教育。对党员普遍进行在新形势下坚持党员标准的教育。这项教育要同形势教育结合起来。学习内容以《中国共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的十三大报告的有关章节和十三届三中全会文件为主。学习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要讲求实效。

2.自我批评。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对照党员标准,总结个人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特别要检查对深化改革、保持廉洁、加强纪律的认识、态度和行动,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3.民主评议。一般应召开党小组或党支部会,进行民主评议。评议中,要是非分明,敢于触及矛盾。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开展批和自我批评。还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听取非党员群众的意见。

4.组织考察。支委会对党内外评议的意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综合,形成组织意见,转告本人,并向支部大会报告。

5.表彰和处理。对民主评议的好党员,由党组织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表扬。对模范作用突出的党员,可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党委批准,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对评议中揭露的违法乱纪等问题,要认真查明,严肃处理。经评议认为是不合格的党员,支委会应区别不同情况,提出妥善处置的意见,提交支部大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表决。对党员进行组织处理,应当十分慎重,原则要坚持,方法要得当。对被劝退和除名的,党组织要做好思想工作。在他们出党以后,仍要继续关心和团结他们,在工作中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

四、加强领导

篇7:关于建立干部纪律作风评议制度的实施意见

关于开展“增强群众观念、强化法治意识、整顿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活动的

实 施 意 见

各科室、处、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司法行政领导干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司法行政干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群众观,按照省、市、县委司法行政委的统一部署要求,经局党组研究,决定自8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增强群众观念、强化法治意识、整顿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体部署,紧密结合司法行政机关实际着力解决司法行政干警在群众观念、宗旨意识、警风警纪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集中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认真剖析司法行政队伍中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例,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进一步提升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各类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

硬的司法行政队伍。

三、活动内容

1、群众观点教育。通过开展体察民情民意、体验群众疾苦和“开门干警”、“以案析理”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警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从思想深处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锤炼执法为民的职业品格,牢固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司法行政干警牢固树立、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特别是要在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上下功夫,使干警常怀律己之心、自警之心,在头脑中始终紧绷遵纪守法和严格执法这根弦,做遵纪守法的表率。

3、反特权思想教育。深刻剖析近年来发生的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司法人员职务犯罪和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引导广大司法行政干警自觉克服特权思想和衙门作风,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4、警风警纪教育。组织广大干警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教育干警严守警风警纪,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自律意识。

四、活动步骤

本次集中教育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一)学习教育阶段(8月20日—8月31日)

在搞好发动、制定方案的基础上,采取单位集中、个人自学、专题辅导等形式,组织广大干警认真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务员法》、《人民警察法》、《五条禁令》、《四个一律》、《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五个一律》,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实践活

动和换届纪律学习,引导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强化自律意识,发扬光荣传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

(二)剖析检查阶段(9月1日——9月10日)

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干警要深刻剖析、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切实取得入脑入心,触及灵魂的良好效果。要采取班子会、民主生活会、党小组会等形式,各科室处所负责人要带头进行剖析,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每一名司法行政干警都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结合“三个想一想”大讨论活动,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写出自我剖析报告。同时还要根据工作实际,召开剖析情况交流会,确保剖析查摆工作落到实处。

(三)整改总结阶段(9月11日——9月20日)

各部门要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强、有实效的改进措施和办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干警加强教育、管理、监督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活动结束后,要召开总结会,对集中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取得效果进行总结。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世乾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集中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政工科,负责此次集中教育的组织实施及检查督导工作。

(二)深入剖析,认真整改。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党员领导干部要

保持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思想建设是根本、队伍建设是基础”的理念,不断增强抓队伍的自觉性,切实肩负起抓班子带队伍的重大政治责任,要把对干警的教育管理作为一项硬任务,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对存在的问题要出实招、下狠招,不护短、不回避,把教育学习、查摆剖析、整改总结等环节的任务措施一抓到底,力求问题彻底解决。

篇8:关于建立干部纪律作风评议制度的实施意见

2014 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 年全面推进, 到2020 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 立交桥”。

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 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2014 年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各省( 区、市) 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学校组织实施。

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1.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 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 个科目成绩组成。 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2.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3.开展改革试点。 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省( 市) 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及时调整充实、总结完善试点经验,切实通过综合改革,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014 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 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试点要为其他省( 区、市) 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上一篇:应用文写作课程学习总结下一篇:以房养老理论是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