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wen浙教版八年级下

2024-04-12

yuwen浙教版八年级下(共14篇)

篇1:yuwen浙教版八年级下

1.2二次根式的性质(1)

【教学目标】

1.经历二次根式的性质:

a2a(a≥0),aa2= a(a0)的发现过程.a(a0)2.了解二次根式的上述两个性质.3.会运用上述两个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节的重点是二次根式性质:难点:

a2a(a≥0), aa2 = a(a0)

a(a0)aa2 = a(a0)

a(a0)【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问:2的平方根是什么?什么数的平方是2?(2)

得到:(2)2)=2(-2)2=2 2提问:(7)2=?(12)?(21)?

2选三个中下游的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二、新课讲授

1、由上面的提问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a22a

2、那么对于上面的性质,a能小于0吗?(不能,a必须大于等于0)

3、提问:

a2a(a≥0)

2?

2?(5)?5? 0?0? 2

2请几个中游的学生回答。(2,2 ;5,5 ;0,0)

3、议一议:a2 与

a有什么关系?

a

24、当a≥0时,aa22=?当a<0时,=?

经学生讨论后,指定一名学生(程度中下)回答,再指定一名学生点评。

教师总结:

=aa(a0)a(a0)

5、提问:

三、讲解例题

1、计算

(7)?=?(3)?22(1)(10)(15)

(2)2(2)222

222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题过程交替进行的方式教学,问题设计: 1)2)应用哪一个性质?具体怎么算? 计算顺序应该怎样?

第一题选择中下游学生回答,第二题选择中上游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计算时应看清符合哪一个性质?a是大于0还是小于0? 练习:1)(-5)2(4)2(2004)2)(2例2 计算3)(6)(21)2223242()53532对于此题,学生可能会先算括号里的,讲解时可以把两种方法作比较,以体现二次根式的性质。3232的优点。在这里应强调判断a()535322中a的符号。

练习:(41)2724(1)72由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指定一名中等水平的学生板演。老师点评板演结果。完成课本“课内练习”

四、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困惑?

五、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题 2.作业本

篇2:yuwen浙教版八年级下

1.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等腰三角形内角的角度。

2.熟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2.通过例题教学,帮助学生总结代数法求几何角度,线段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简洁的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叙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是怎么得到的?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也可以简称“等边对等角”。把等腰三角形对折,折叠两部分是互相重合的,即AB与AC重合,点B与点C重合,线段BD与CD也重合,所以∠B=∠C。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由于AD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所以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ADB=∠ADC=90°,AD又为底边上的高,因此“三线合一”。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4,则其周长为多少?

二、新课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底边与腰相等,这时,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我们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呢?

1.请同学们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个内角的度数,并提出猜想。

2.你能否用已知的知识,通过推理得到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A=∠B=C,又由∠A+∠B+∠C=180°,从而推出∠A=∠B=∠C=60°。

3.上面的条件和结论如何叙述?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

例1.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1和∠ADC的度数。

分析:由AB=AC,D为BC的中点,可知AB为BC底边上的中线,由“三线合一”可知AD是△ABC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从而∠ADC=90°,∠l=∠BAC,由于∠C=∠B=30°,∠BAC可求,所以∠1可求。

问题1:本题若将D是BC边上的中点这一条件改为AD为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或底边BC上的高线,其它条件不变,计算的结果是否一样?

问题2:求∠1是否还有其它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判断下列命题,对的打“√”,错的打“×”。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

b.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其它两个内角也为60°( )

2.如图(2),在△ABC中,已知AB=AC,AD为∠BAC的平分线,且∠2=25°,求∠ADB和∠B的度数。

3.P54练习1、2。

四、小结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推出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相等,且都为60°。“三线合一”性质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推出其中一个结论成立,其他两个结论一样成立,所以关键是寻找其中一个结论成立的条件。

五、作业:1.课本P57第7,9题。

篇3:yuwen浙教版八年级下

关键词:一次函数,函数图象,思考

无论对人、对事,第一印象都非常重要。 一次函数图象的成功学习也将为以后其他函数图象的学习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那么,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一次函数为什么会有图象?

2011年版的初中数学新课标开篇第一句话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与空间形式的科学”。 所以一种数量关系,必定有一种相应的空间表现形式,我们可以用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实数与数轴来进行说明,任何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之,数轴上的一个点都可以表示一个实数,由此形成了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而现在函数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一维的数轴不够用了, 我们就要借助于二维的平面直角坐标来刻画,用横坐标对于自变量x的值,纵坐标对于函数y的值,由此形成类似于实数与数轴的一一对应关系。

有了函数图象的成因之后,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次函数图象到底是个什么图形。

我们先来看一下教材中的处理方法:

“合作学习”

1.分别选择若干对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列在下表(请在空壳内填入合适的数,完成表5-5)

2.分别以表中x的值作点的横坐标,对应的y值作纵坐标,得到两组点,写出用坐标表示的这两组点。

3.画一个直角坐标系,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两组点。

4.观察所画的两组点,你发现了什么? 把你的发现与同伴交流。

问题是只描了五个点就能说明函数图象是一条直线了? 或者说这条直线上的点的坐标就一定满足一次函数了? 教材是这样说的:

我们发现,如图5-6(图略),坐标满足一次函数y=2x的各点(-2,-4),(-1,-2)。(0,0),(1,2),(2,4)…都在直线l1上;而坐标满足一次函数y=2x+1的各点:(-2,-3),(-1,-1)。(0,1),(1,3), (2,5)…都在直线l2上。反过来,在直线l1或l2上取一些点,这些点的坐标分别满足y=2x或y=2x+1(你不妨试一试)。

教材中的“取一些点”,“你不妨试一试”并不能让我满意,我们知道在函数图象中取的非整数点有时是有误差的,它的坐标不一定能满足函数表达式,而且取点只是验证,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所不在,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笔者认为教材5.4一次函数的图象(1)的节前图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课本的图象反映的是两名运动员匀速运动中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这个例子稍加引导不难看出,一次函数是反映了一种匀速变化的关系,即当自变量x变化相同的幅度,对应的函数值y也变化相同的幅度。一次函数y=kx+b(k≠0)中的k就反映了变化速度,b就反映了起始数值,这样也把一次函数中最重要的两个常量搞清楚了。

再回到教材“合作学习”,当我们描好五个点之后,可以根据一次函数的特性分析,因为这五个点横坐标的变化幅度是相同的(相差1),所以对应纵坐标的变化幅度也相同(相差2),以此类推,当自变量取±3,±4…时,都在同一直线上,然后再分析这些点之间的点,先取相邻两点横坐标的中间值,此时可以这样分析,横坐标的变化幅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故函数值的变化幅度也变为原来的一半,所以还是在同一直线上,由此类推不难理解,一次函数对应图象是一条连贯的直线了。

现在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如何画一次函数图象。

既然知道了图象是一条直线,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得出,只要求出两个点的坐标即可用“两点法”作图了。两点法通过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即一条直线。笔者一开始在教学时教学生对一般的一次函数y=kx+b(k≠0)可以选择点(0,b)和(1,k+b)来画直线。 比如一次函数y=3x+1,取x=0,x=1代入计算得到两个点(0,1),(1,4)。

比如,一次函数取x=1代入算得y=-5/3,这样的分数值不好,实际上是取像x=3,这样3的倍数更加合适。

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 而要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深化。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在课堂中尽量多地给学生渗透数学的本质、数学的思想,然后才是具体的方法、技巧等,告诫自己切勿舍本逐末。

篇4:浙教版八上几何教学策略

摘 要:几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几何部分的教学又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八年级。其实,在学习几何时,只要学生掌握好的方法踏踏实实完成,也可以学得轻松有趣。

关键词:几何教学;基础知识;应用;归纳总结

几何难学、难教是一个老话题了。现在我们老师都可以看到这样两个现象:一是近几年宁波中考数学卷上几何得分率较低,二是新浙教版教材对几何的要求有所提高。新浙教版教材七年级的几何学习中以实验几何偏多,对演绎推理的要求较低,而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是“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其中第三节就是“证明”)、第二章是“特殊三角形”。这样的安排显然对八年级学生的几何学习和教师的几何教学都是一种挑战。如何克服这个困难?八上一册一学期教学下来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抓好基础知识很重要

几何这块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概念和定理。讲清几何概念和定理,使学生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条件。

1.关于几何概念教学的几点看法

(1)利用教輔工具直观呈现几何概念方便学生理解

波利亚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从感知开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利用各种教辅工具直观呈现几何概念的形成过程就能使学生容易接受。

例如,八上1.4在讲“全等图形”这个概念时,多呈现一些图片(有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有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有形状大小都不同的),然后请学生拿两张叠合试试,就能轻松地发现: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能重合。这时提出“全等图形”的概念,学生就会感觉直观、自然,很容易接受这个新知。

(2)通过比较突出概念间的差异加深学生理解

比较,就是将同类事件、人物、现象进行鉴别,找出异同、分清正误的思维方法,它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所以在介绍完新概念后可以举同类概念的例子要求学生比较差异,这样有助于加深理解。

例如,八上1.2定义与命题这节中,“命义”“真命题”“假命题”“定理”这几个概念很容易混淆,特别是“真命题”与“定理”。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比较发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定理都是真命题,但真命题不一定都作为定理。

(3)发现概念中的重点字词使学生的思维更上一层楼

数学概念都简洁精悍,通过找关键字词及对其的分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七年级在讲“平行线”概念时,可以请学生分析概念中的重点字词,如果没有这些词会出现什么现象?提示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两支笔代表直线来演示。通过摆弄学生会发现异面直线(当然学生只能感知这样的线存在却说不出它的名字),从而知道了“同一平面内”这些字的重要性。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上一个层次。

2.关于几何定理教学的几点看法

定理是解决几何问题的依据。能根据已知条件和相应的定理正确书写证明过程的前提是学会对几何定理的书写,因为几何定理的符号语言是证明过程中的基本单位。为了做好几何定理的教学,我采用“一找、二画、三写”三步骤。下面以八上2.3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为例说明。

一找:就是要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有两个问题:一是只找到“等腰三角形“这一个条件,二是认为“等腰三角形”“其顶角平分线”“其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都是条件,这样的认识在实际应用中是有问题的。我认为条件是:“等腰三角形”“三线中的其中之一”,结论是:“另两条线”,所以严格来讲这个命题可以分为三个命题来分析。

二画:在一找的基础上,画出相应的图形。这个步骤中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比如等腰三角形你要画哪类三角形?不同类型的等腰三角形中三线的位置会不会不同?在这里因为钝角和直角只能作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所以底边上高线的位置只能在三角形内部,所以不会有不同结果,那么只需画一个类型的等腰三角形

即可。

三写:有了一找和二画的基础,这个过程就相对简单了。只要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将条件放在“∵”后,将结论放在“∴”后。如:∵在△ABC中,AB=AC,AD平分∠BAC,∴BD=DC,AD⊥BC。

二、及时应用新知很必要

概念、性质的运用是必须的。同时初中生的心理也有好应用、好体验成功的快乐的特点。所以在概念、性质教学后,通过典型的例题教学是很必要的。八上2.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这个性质定理教学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范例: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CE。由于刚接受了新知,学生容易发现∠ABC=∠ACB,又结合角平分线的条件得到∠DBC=∠ECB,从而得到△EBC≌△DBC。这样一个分析过程对学生来讲相对简单,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尝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在具体书写时规范一下书写就可以了。在实际课堂中我并没有局限于这步,而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做了挖掘:(1)你有没有其他的证明方法?(2)你还能发现哪些其他结论?(3)条件中的两条底角平分线改成腰上的高线或腰上的中线结论还成立吗?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请学生说说思路就可以了。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对几何性质进行了实际应用,也训练了学生的几何思维模式,使学生又一次获得了成功。最后我也鼓励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勤思考、多发问的好习惯。

三、做好归纳总结很关键

几何难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问题、图形变化性强,其中的一个条件、图形甚至只是图形中的某个点变换一下就可以成为一个新的问题。那么只单单解题是没有用的,经常做些归纳总结是很关键的。课标指出: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内化、整合知识点。关于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几何知识(主要以八上内容为例)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的:

1.归纳总结常见着眼点

一个几何问题经常由若干个条件、图形和结论组成。一个条件或结论往往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着眼点。以证明相等两条线段为例,有下列几种情况:(1)若这两条线段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可以考虑等角对等边来证;(2)若这两条线段在两个看似全等的三角形中就可以考虑全等三角形来证;(3)若是上述情况以外的可以考虑通过“第三者”等量代换来证。

2.归纳总结常见特征图形

熟悉典型的特征图形能帮助学生快速解题。比如:(1)如图:A、B、C三点共线,在AC的同侧分别以AB、BC为边作等边△ABD与等边△BCE,AE与BD交于点M,CD交BE于N。可以得到:△ABM≌△DBN、△MBE≌△NBC、△MBN是等边三角形、MN∥AC等主要结论。在此基础上遇到下面的问题就会比较容易:以直角△ABC的两直角边AB、BC为一边,分别向外作等边△ABE和等边△BCF,连接EF、EC。试说明:(1)EF=EC;(2)EB⊥CF。

(2)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D是斜边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DE⊥DF。通过添加辅助线AD,可以得到:DE=DF;BE 2+CF 2=EF 2;四边形AEDF的面积总是△ABC面积的二分之一等主要结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后续的函数、四边形等知识解决一些动态的、综合性问题就比较容易了。

3.归纳总结常见辅助线

根据条件不能直接解决时要考虑添加辅助线,收集了八上学习中一些辅助线的添法口诀: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另外在直角三角形中若出现斜边上的中点可以考虑连斜边上的中线,在等腰三角形中若出现点边上的中点可以考虑连底边上的中线。

综上所述,学好几何必须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平时的点滴积累,多做归纳总结工作。这当然要有一定数量的练习积累,虽然我们不提倡搞题海战术,但做适量的练习还是必要的,只有量的积累才能带来质的飞跃。

篇5: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1. 提公共因式法

※1.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2. 概念内涵:

(1)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应当是“积”;

(2)公因式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3)提公因式法的理论依据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即:

※3. 易错点点评:

(1)注意项的符号与幂指数是否搞错;

(2)公因式是否提“干净”;

(3)多项式中某一项恰为公因式,提出后,括号中这一项为+1,不漏掉.

2. 运用公式法

※1.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2. 主要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3. 易错点点评:

因式分解要分解到底.如就没有分解到底.

※4. 运用公式法:

(1)平方差公式:

①应是二项式或视作二项式的多项式;

②二项式的每项(不含符号)都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平方;

③二项是异号.

(2)完全平方公式:

①应是三项式;

②其中两项同号,且各为一整式的平方;

③还有一项可正负,且它是前两项幂的底数乘积的2倍.

3. 因式分解的思路与解题步骤:

(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4.分组分解法:

※1. 分组分解法: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

※2. 概念内涵:

分组分解法的关键是如何分组,要尝试通过分组后是否有公因式可提,并且可继续分解,分组后是否可利用公式法继续分解因式.

※3. 注意: 分组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5. 十字相乘法:

※4. 易错点点评:

(1)十字相乘法在对系数分解时易出错;

篇6:yuwen浙教版八年级下

1、空气的成分 氮气 (占 78% )、氧气 (占 21% )、除此之外还有:

二氧化碳 、水蒸气 、稀有气体 。

2、空气的利用:

3、首先确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 拉瓦锡 ,它选用的药品是 氧化汞 。

4、证明二氧化碳的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 变浑浊

证明水存在的方法: 通过无水硫酸铜 现象 变蓝色

5、说出空气成分的三种用途: 供给呼吸 、急救病人 、支持燃烧

二.氧气和氧化

1、氧气是一种 无 色 无 味, 不易 溶于水,常温下1升水中大约能溶解 30ml

氧气,密度比空气 略大 。在1标准大气压下、-183℃时液化成 淡蓝 色的液体,在

-218℃时凝固成 雪花 状的蓝色的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反应的物质

反应现象

反应化学方程式

碳与氧气

白光

硫与氧气

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磷与氧气

大量白烟

铁与氧气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从中可以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较活泼 的气体。

3、在做氧气与铁丝反应的实验时,试剂瓶底应放 沙或水 ,目的是为了 防止炸裂瓶底。

4、物质与 氧 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按反应的剧烈程度氧化反应分为: 燃烧 、

缓慢氧化 。

5、燃烧的条件是 达到着火点 、跟助燃物充分接触 ,所以灭火的措施为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隔绝助燃物 。

6、缓慢氧化会产生热量,若热量积聚,温度达到 着火点 时,会产生 自燃 现象。

7、工业制氧的方法: 分离空气 ,本质上属于 物理 变化。

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定律

1、化合反应的特征: 多个反应物质生成一个生成物 ;

分解反应的特征: 一个反应物生成多个生成物 。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法

药品: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化学原理

装置的适用范围: 液体与固体(不需要加热)

实验步骤: 连 、查 、装 、固 、倒 、收 。(六字诀)

收集方法: 排水收集法 (原因 不易溶于水 )

向上排空气法(原因 密度略大于空气 )。

二氧化锰在本实验中起 催化 作用。它能 改变反应速度 但本身的 质量 、

化学性质 不变。像这样的物质称为 催化剂 。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

药品: 高锰酸钾 化学原理

装置的适用范围: 固体加热

实验步骤:连 、查 、装 、固 、点 、收 、移 、熄(8字诀)

.注意事项

(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顺序要先下后上,从左至右装配仪器。并注意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管口的1/4)左右处,试管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b)理和装入固体试剂?

加入高锰酸钾,并使之倾斜地铺在管底,不要让它堆积在底部。

(c)为什么要稍向下倾?

因加热时药品里所含的湿气变成水蒸气,到管口处冷凝成水滴而倒流,致使试管炸裂。

(d)为什么气泡刚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

开始加热时排出的主要是空气,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才是氧气,这时才能进行收集。

(e)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在停止制氧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拿出来,然后移去酒精灯?

如果先移去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就沿导管被吸到热的试管里,有使试管破裂的可能。

(f)为什么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

伸入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以免气体难于排出。

(g)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怎样验证氧气已经集满?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去试验氧气,是鉴定氧气的一种常用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h)怎样验证制得的气体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3)氯酸钾催化受热分解法

药品: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化学原理

选用的装置与 高锰酸钾 相似。

三种方法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简单 、易控制 。

3、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4、化学方程式

(1)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

(2)书写的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3)书写的步骤:

(4)配平的方法: 观察法 适用于每种元素只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出现一次的化学反应配平。 最小公倍数、奇数配偶法 适用于某种元素在反应中出现的次数较多且正好一奇一偶的化学反应配平。

(5)以碳与氧气的反应为例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

篇7:浙教版八年级数学平均数评课稿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在小学里己经学过。在初中数学里,它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也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会计算平均数。

2、了解加权平均数,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3会用样本的平均数来统计总体的平均数。

为了体现这些目标的达成,鲍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营造了愉悦和谐的氛围

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心理安全、自由,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说出心里话,有利于形成真实有效的课堂。让学生亲近数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设法营造种愉悦和谐的氛围,努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求知欲,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构建了互动交流的方式

教者在课堂上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常通过启发性的.语言,鲍老师补充的求全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例题贴近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每一年龄都由一学生统计,增强参与的主动性,不断地去思考、探索、讨论、交流,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断休验成功的快乐,在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下,学得积极主动,形成一个真实有效的课堂。

三、设计了有效的练习

篇8:yuwen浙教版八年级下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目标有着较大的差异,部分教师依旧围绕着已有的教材而教,学生依旧本着教材旧有的内容而学。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使信息技术教学返璞归真,要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针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发掘学生的原有认知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有目的地解决真实问题。教学最终的目的着眼于学生真实的发展,即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升,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将“设计教”的焦虑,转化为“设计学”的动力是每个学科的使命。但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数字化环境中的真实性学习,即以数字化工具来处理真实性任务。这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取向所决定的教学取向,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素养目标所决定的“教”的价值观。将素养落实到学生培养,必然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引导真实性学习而发生,从而实现未来学习。

●实践探究

什么是真实性学习?真实性是指反映事物真实情况的程度。那么其在教学背后的原理我们可以理解为情境认知与实践共同体。它不是真实活动的植入,而是从真实情境的知识发生过程中提取关键要素,模拟出知识建构的真实性学习环境、真实性学习任务和真实性学习评价。具体到信息技术课程中表现为:对真实世界中的数字化学习专家(包括各行各业用数字化技术来解决本领域的问题的能手)的行为进行分析,核心是构建真实性任务、真实性学习环境,进而推进相应的学习活动。

1. 创真实性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将本学科的具体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相结合,从具体的实际问题到抽象的学科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将其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选用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熟悉的,能转化为鲜活的问题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在《多样的输入法》一课中,笔者在教学导入时紧扣“多样”这个教学基点,让学生在理解“输入法”的同时,重点体验了语音、手写等输入法,最后畅想未来的输入法。教学过程是在真实的环境中采用真实的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体验不同的输入法的同时,理解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选择的环境,从而使学生理解生活中的辩证法。

教学片段一

师:今天,很高兴由我和大家一起上一节信息技术课,初次见面我将以一种特殊的方法介绍一下自己,这是一部普通的手机,但特殊在哪儿呢?它会把我所说的话翻译成文字直接输入到手机里。请看大屏幕。

师:手机语音功能太神奇了,那么怎样在计算机中输入文字呢?你们平时是怎么把文字输入到计算机里的?

生:键盘输入。

师:除了用键盘输入外,语音输入可不可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9课(出示课题:多样的输入法)。

设计意图:为了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笔者抓住如今人人都拥有的智能手机、i Pad等设备中的语音功能的特点,用语音输入的方式介绍自己,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自然地导入了本课的一个知识点——语音输入,让学生在课前就进入了学习状态,这一导入环节设置得自然巧妙。

2. 定真实性学习任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真实性学习任务的设计原则:①嵌入在一定学习环境中的特定任务;②与真实世界密切相关;③结构包含大量次级任务;④具有复杂度,需要学生进行一定复杂度的探究;⑤为学生提供机会,从不同视角来探究任务;⑥提供合作和反思的机会;⑦跨不同学科领域;⑧整体性评价;⑨产生的结果是可重复的;⑩允许不同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例如,在《多样的输入法》一课中,笔者采用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完成用语音在写字板中输入自己的姓名及兴趣爱好、体验手写输入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畅想未来的汉字输入法三个任务。真实性学习任务的创设囊括了多种输入法,既具有代表性,又能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了“立足学生,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片段二

任务一:

(1)尝试用语音输入法。

教师讲解打开讯飞输入法中的语音输入功能。请一位学生演示操作,打开写字板。

(2)探究你在语音输入时遇到了哪些问题。

师:谁能说一说语音输入的优缺点。

任务二:

(1)尝试手写输入方法。

师:既然大家都不知道,那我们来请教一下百度博士。百度博士在哪呢?(引导如何打开百度)

对于不会读的字,我们怎么输入到计算机里?(演示设置手写输入)

(2)巩固练习:体验手写输入法,通过百度了解词的含义。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能大声告诉大家?

教师提供多个成语,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知道的成语的含义。操作快的学生可以多做几个。

设计意图:在设计真实性学习任务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情感需求,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或与之有关的事物,才能触发学生有话可说,这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关键。

3. 设真实性学习评价——促进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真实性学习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是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只有少数学生有机会面对面地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用说生生评价。大多数学生只是默默地听,由此丧失了积极思考的动力,因为“反正老师也不会提问我”。[1]教师对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和态度倾向也往往了解得不够准确,毕竟个别学生的回答不能量化到整体。

在网络条件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手中的手机或平板电脑作为应答器,进行实时的网络互动。这种互动不但可以了解学生对刚学过知识的理解程度,还可以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之认真听讲。[2]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项进行同质或异质分组也很方便,而且趣味性强。另外,这种互动用来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也有更强的时效性。

例如,在《多样的输入法》一课中,笔者注重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在每个教学环节后让学生对不同输入法的优缺点进行评价,相互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深刻理解每种输入法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辩证思维方法。最后在课堂小结环节,笔者通过问卷星平台对学生对汉字输入法的使用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想充分表达出来。这种师生交流大大加深了学生对四种输入法的理解,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

●思考与总结

怀特海在他的《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脱离真实性情境的知识是‘呆滞的知识’——仅为人脑所接受而无法加以利用”。因此,在具有情境的课堂里构建知识,学生才能实现真实的发展;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依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真情境”,引出“真问题”,实施“真探究”,付出“真感情”,才能使学生习得“真知识”,生成“真智慧”,使信息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本次研究只是从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者的视角考察了真实性学习的问题,其结果的概括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许多关于真实性学习在哪些方面影响课程学习的问题,还有待将来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

(备注:此课例被评为2015年浙江省省级优课。)

参考文献

[1]韩琴,周宗奎,胡卫平.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及教学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6):42-45.

篇9:yuwen浙教版八年级下

1.元素符号:国际上通用的表示元素名称的符号。。

2、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除H、N、O、F、Cl、Br、I外,其它元素还可表示一种物质。例:H表示氢元素和1个氢原子,而Na表示钠元素、1个钠原子和金属钠。如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则只能表示几个某原子。例:2O只能表示2个氧原子,mCu只能表示m个铜原子。

3.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

(2)元素根据其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按原子结构规律排成的周期表叫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排列。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要知道元素周期表的一些结构和规律。

六.表示物质的符号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4、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负二价;

一二铜,二三铁;三铝四硅五价磷;二四六硫二四碳;单质化合价为0。

5、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A化合价有正、负之分;

B在化合物里,通常金属元素显正价(氢为+1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显-2价);

C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最重要的一条规则);

D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E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是可变的;

F同一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化合价也可能不同。

6、离子符号的表示:

⑴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如Na+ Cl-

⑵有些离子是带电的原子集团,方法与上同,将它看成一个整体即可,称为某某离子。如:铵根离子 NH4+ , 碳酸根离子 CO32-

8、如何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正确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呢?

口诀1: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

口诀2:氢、金前,非金后;氧化物,氧在后。(有机化合物的书写除外)

七.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1.相对原子质量: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量就等于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种12C原子的实际质量的1/12相比所得到的比值。

3.化学式的意义:以CO2为例:

(1)表示该种物质(二氧化碳气体)

(2)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CO2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4)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5)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篇10:yuwen浙教版八年级下

从开始,行医也有18个年头了,有时候觉得这一路走来也挺累的。妈妈如是说。

在我印象里,妈妈永远是忙碌的。儿时我对妈妈的记忆很模糊。唯一记得的,就是妈妈晚上七点钟拖着疲惫身躯回到家的身影。

对于妈妈来说,最辛苦的,就是每周要上两次的夜班。每次夜里在值班室睡觉都像做仰卧起坐。在休息室睡觉时,床旁的呼叫铃时不时就突兀的响起呼叫:又有病人来了。如此循环往复,整夜不得安睡,一直到第二天八点交班。每每妈妈上完夜班回来就很虚弱,倒头就睡。一连一整天都没精神,甚至累到连话都不想说。

的确,这十八年的行医之路,有太多艰难坎坷。许多人问她既然那么累,为什么要坚持?妈妈想了想,笑着回答:如果我走了,病人怎么办呀?

因为她不仅是我的母亲,爸爸的妻子,更是病人们的医生。妈妈担心病人就像病在自己身上。

我记得妈妈接手过一个病情严重小男孩。那段时间她每天都守在医院观察他的病情。即使是放假也天天往医院跑。我经常见到她在电话上和其他医生讨论病情,甚至有一次吃饭她也一直心不在焉,直到我叫她,她才回过神来,说:对不起啊妈妈有个病人很棘手。但是,即使妈妈尽力了,那小男孩的病情也无力回天,还是走了。于是,她把小男孩的死怪在自己身上,每天都在自责,在伤心,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救好他,即使大家都知道她已经尽力了,但这件事还是在妈妈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成为妈妈最不愿提起的事。就像琅琊榜中说的一样:世上对医生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医生便是神仙,若是治不好,必定是‘不尽力’。

妈妈当然想让手下的每一个病人都健康起来,哪怕尽百分之两百的力。因为,每个病人都把医生当成希望,而妈妈不想辜负他们的希望。

她把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她的医路,把无数汗水抛洒在她的行医之路上。因为她的眼里不止有家,还有无数待拯救的生命。

妈妈的生活与工作是分割不开的,就连她的手机相册里,也都是病人病例的照片,论文的照片,手术时血淋淋到普通人不敢看的照片。在她上班的时候,我甚至都不敢给她打电话,怕打扰她。因为有一次,我埋怨她回来得晚,连打了好几个电话,她都不接,当终于接通时,我大声的喊:妈咪你怎么还不回来?结果电话那头并不是我妈妈,而是一个护士,说:梁医生正在做手术,有什么事吗?我当时顿时怔住,以后就不敢随便打电话了。

因为工作原因,妈妈陪我的时间极少,我也学着理解她。她已经很忙了,我要乖乖的,不给她增加麻烦。

记得小学时,我好久才能见妈妈一次。终于有一天她放假,带我出去吃西餐。当时我很开心;可是吃到一半,妈妈接到了一个电话,走出门谈了很久,回来告诉我有一个病人出情况了,她要回医院,说着便拿起外套匆匆走了。后来是爸爸来接我回家的,我在西餐厅喝着饮品等了足足一个多小时,我想:妈妈真的好忙呀!她是要去救人的,我不能自私地霸占她,因为她不只是我的母亲,更是病人的医生。

讲到这里,妈妈说:我想起年二十八晚上,我在手术室门口等麻醉医生到,当时连做了几台手术,已经很累了;突然想起你,觉得我很不称职妈妈停顿了一下,每次都不接你电话,没空陪你,放假时让你一个人在家,每天吃外卖,过得像个留守儿童我觉得我不配做一个母亲。妈妈说到这两眼已泛红,谢谢你们一直支持我,理解我,才让我有勇气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当我写下这篇文章时,妈妈已经在遥远的北京儿童医院开始三个月的进修了。许久没有见到她,却一直记得在机场的送别,我看着她毅然决然的背影逐渐变小,直到没入人海中。即使心中有不舍,但我知道没有人能阻止您在这条行医之路上走下去,疲惫不能,挫折不能,当然,儿女之情也不能。

篇11:yuwen浙教版八年级下

每一年春节都不能回家和家人一起过一个团圆年。所以,我一直是在奶奶爷爷身边长大的,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父爱、母爱。每当同学们提起自己妈妈的时候,我总是会躲在一旁哭泣......我有很多时间都在想:为什么当初妈妈要离开我呢?我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一份母爱呢?妈妈会回来的,妈妈一定会回来的,我想。可是,我的希望,一次次的破碎了......像我的心,好像我越不愿想起,我就越心痛。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那天,我发了高烧,住进了医院。当我在输液的时候,看见临床的小朋友正甜美地吃着她妈妈削的苹果时,我的心酸了。我多想也有一个这样的好妈妈;我多想也拥有这样一份母爱;我多想也吃一口妈妈削的苹果啊!看到她妈妈又喂她吃薯片时,我的双眼不禁涌出了泪珠。

这时,看护我的护士小姐问我怎么了,我只能回答她说——我的眼睛因为感冒而有点难受。而此时,我有种说不出来的痛处。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也不禁会想起妈妈。在去年我过生日的时候,我感到好凄凉、好无奈。那天,正赶上下雨,而我的生日也是一样无趣。家里没有请同学,也没有爸爸,只是爷爷奶奶买了一块小蛋糕来庆贺我。在吹蜡烛的时候,我许愿——我想拥有一份母爱。不知道这个愿望上帝会不会满足我。因为,其实,在我的同学中,她们的父母也有离婚的,但是她们的父母离婚以后,好像对她们的感情完全没有因为父母离婚而改变。我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有妈妈,她说:“宝贝儿,以前是我不好,我回来了,回到这个家了!”妈妈说完,又带我去了游乐场。回到家,又削了一个苹果给我吃,那苹果真甜,甜进了我的心窝,妈妈说:“好吃吗?再给你削一个吧!”这一刻,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我兴奋不已,睡前,妈妈又给我讲故事。“铃、铃、铃......”我的小闹钟响了,我这才发觉——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原来,这只是一场梦啊!我很难过,多想让这成为现实。再看看枕巾,已经湿透了。上帝呀!我不过是向你索要了一份母爱,为什么你却迟迟不让它到来呢?每当,在我放学的时候,看见别的同学的妈妈拉着她们的手,我会想:为什么,这不是我的妈妈?每当,在我散步的时候,有长得像妈妈的女士,我都会跑上前去,可是,当她们转身的时候,我的希望却烟消云散。每当,在我看到别人的妈妈因为孩子生病而十分焦急时,我的心,就更凉了,我的希望,也一点一点地落空了......现如今,九年过去了,我又有了一位新妈妈。

篇12:yuwen浙教版八年级下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版) 》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 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德育专家鲁洁老师也指出, 必须深入研究课程转化为生活的具体机制, 要开通课堂走向课外生活的品德践行渠道。

《品德与社会》需穿上“务实的鞋”, 迈向课外作业常态化、艺术化之旅, 教师应巧妙设计作业, 提升作业品质, 以使学生更自主、生动、活跃地参与并努力完成作业, 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使学生的精神完成内蓄—发酵—发育—丰满的历程。笔者以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为例, 谈谈有效设计课后作业的体会。

一、转换设计理念, 提升作业品质

1. 生活为基

“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 本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 课堂教学的问题、情感、认知、价值等也向课外有效拓展。课程标准也指出:“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 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 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 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因此, 课后作业应根植于生活的土壤, 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 到生活中去探究体验, 于现实生活与理性世界的情感道德交互作用中, 发展学生的品性、道德、情操。

【案例1】我们去超市购物

课题:浙教版四上《家庭收入知多少》

着落点:去超市购物

要求:

(1) 在购物之前, 先做一个小调查, 家里需要些什么?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我需要什么?

(2) 每人40元, 独立逛一次商场。

(3) 请父母按照文明购物和明白消费的要求给孩子打分。

(4) 一周后在班里汇报。

商场购物, 实践着品德与社会“作业就是生活”的理念, 让学生欢欣雀跃。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购物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 学会了文明购物、按需购物, 还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课堂与学生真实的生活建立起一种有机的内在联系, 作业成了“我要的”而非“要我的”, 成了学生成长自觉的生活需要。

家长的介入, 既能弥补学校教育鞭长莫及的遗憾, 帮助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 又提供了父母与孩子情感交流的平台, 帮助他们体验作业的美好, 于作业的实践中完成对道德的建构。

2. 实践为桥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假如学生用非所学, 养成学习与生活、言与行相背离的虚假品性, 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布置实践性作业, 就是希望通过蕴涵着生命质感、精神力度的作业, 让学生在实践中念诵体味,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道理运用于生活实践, 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强化道德行为。

【案例2】打招呼

课题:浙教版四下《和睦相处》

着落点:“扫楼道”“打招呼”

意图:鼓励自己主动问好, 学会与人和善相处。

要求:

(1) 每天主动和多个邻居打个招呼, 打过了就画张笑脸, 每天对照、每天小结。

(2) 每天放学回家, 打扫单元的楼道卫生, 擦净楼梯扶手, 请邻居评判自己的打扫情况并填好卫生打扫评判表。

(3) 一周后在课堂上诚实地反省。

此作业的实施, 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与养成教育, 消除学生对陌生人的恐惧感, 能主动与人交往, 与人为善, 学生们有了初步的群体归属感, 体会到了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的密切关系, 并掌握了与邻里和睦相处的基本技能, 巩固了教学效果。

3. 学科为拐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 “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 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此, 在布置综合性作业时, 尤其是趣味性和实践性强的体验反思类作业, 可以遵循整合性原则,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依托学科的平台来展示活动的成果。

【案例3】“小太阳”感恩行

课题:浙教版四下《谢谢你们, 我的父母》 (第一课时)

着落点:帮父母做一件小事

要求:

(1) 回家“帮父母做一件小事”, 可以是洗洗脚敲敲背, 也可以是倒杯茶提提东西, 请家长用手机、相机或摄像机帮忙拍摄或录制整个过程, 包括父母的表情语言等。

(2) 组织一次汇报会, 让学生展示拍摄事情的过程, 讲讲当时的心情。

(3) 作文:语文作文课时将这次活动落笔成文, 评选“最佳作业奖”“最佳孝顺奖”“最佳创意奖”等。

这项知行统一的作业, 结合了语文的写、科学与技术的多媒体展评, 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亲历亲为, 帮助“小太阳”从小养成敬老、爱老的好习惯, 引发其对生命的感悟, 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所悟的感恩之情如春雨在实践中“点点落地”, “感恩之花”如“雨后春笋”悄然绽放。

如此以学科为拐, 教化无痕, 荡气回肠, 拄杖孩子“在精神上站立”。

二、根植人本意识, 精选作业类型

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 且活动常与兴趣密切相关。教师要根植人本意识,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让学生感兴趣, 容易并乐意完成的课后作业, 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在作业中探究、在作业中成长。

1. 体现开放性的弹性作业

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 尊重独特体验, 设计有梯度和区分度不同的课后作业。如可分为必做和选做,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布置一些发散型的题目,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最简单的题目, 以便其熟悉最基本的知识, 夯实基础, 加强基本训练。

【案例4】社区的公共设施

课题:浙教版四下《社区的公共设施》

着落点:知设施懂爱护

要求:以下为弹性作业, 每个同学可以选做一个。

(1) 爱护:学会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用实际行动证明你是社区的小主人。可以清洗一次公用电话亭, 可以为社区图书馆设计一条标语, 还可以……

(2) 叙写:写写有关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爱护公共设施与注意安全的小故事, 在班级宣讲。

(3) 调查:调查生活中公共设施被随意损坏的情况, 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与设想。

上述作业中, 对于没时间和能力完成复杂作业、语言组织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选做第 (1) 题;对于情感细腻, 文笔好的学生可以完成第 (2) 题;而活动能力强, 又有挑战性的学生就可以选择第 (3) 题探究型的作业。

2. 呈现挑战性的趣味作业

作业的布置, 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儿歌、绘画、制作实验等活动贯穿起来, 不仅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而且通过游戏等趣味性强的活动, 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向生活世界回归, 寓教于玩, 玩中求进, 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团结协作的愉悦。

【案例5】数手茧

课题:浙教版四上《孝心献老人》

着落点:数手茧知孝顺

要求:

(1) 小游戏“数数家人的手茧”, 数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手上的手茧数。

(2) 问问这些手茧背后的故事, 想想手茧是怎么造成的。

“小游戏”, “大道理”。“数手茧”作业很简单也很有趣, 学生们乐此不疲, 数完了这个数那个。很多孩子家在农村, 父母或爷爷奶奶长期从事体力劳动, 工作环境较差, 手粗糙不堪。有的孩子拉着爷爷奶奶裂着大口子渗血的手, 泪如雨下。真是不数不知道, 一数泪涌不已。

作业催生领悟:手茧源自操劳, 自己的成长延续了长辈许多的关爱, 倾注了他们的劳动和心血, 不孝顺他们确实不应该。

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后, 趁热打铁布置“感恩四个一”作业:“为家里手茧最多的长辈剪一次指甲、洗一次衣服、备一次早餐、聊一个小时的天”。这样蕴涵情感的挑战性感恩作业, 促使学生自致其知, 自健其德, 自导其行。

3. 显现长期性的多样作业

课程整合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 要有利于展示个性, 有利于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所以, 在内容紧扣教材的三维目标之外, 课后作业的形式还应丰富多彩, 彻底改变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的局面, 可以是说唱、书写、绘画、实物或卡通式、卡片式、图表式等活动性的作业。完成作业的周期可以加长, 以此深化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案例6】诚信银行

课题:浙教版四年级上《诚实是金》

着落点:储蓄诚信

作业实施:

(1) 3月5日, “诚信银行”启动, 学生签订“诚信每一天”承诺书。明确在签订了承诺书后的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 即承诺的10条目标。

(2) 3月7日, 下发“诚信卡”, 试行“诚信卡”每月刷卡制度。由各班的诚信银行“四大行长”负责对自己班内学生进行诚信考核, 即每月诚信卡刷卡。操作形式为:人手一张“诚信卡”, 卡上10项承诺目标, 每做到一项, 得1分“信用金”, 得10分“信用金”的为“A级信誉储户”, 由各班“四大行长”对照所签承诺书的内容, 每月对班内同学“刷卡”一次。

(3) 6月份, 进行诚信风采展示, 开展“A级信誉储户”诚信大使评选活动。评上的同学, 下发“A级信誉储户”金卡, 并以“喜报”形式表彰送寄家长。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而这样的帮助以作业的形式实现延伸, 没有道德的说教或形式化的条文, 有的是孩子们乐在其中的“诚信银行”的“诚信储蓄”, 真正是“课虽尽, 意犹存”。

有效作业的设计与践行, 是一种富有柔韧性的教育期待, 它不仅彰显品德与社会课程独特的人性魅力, 而且能够通过充满期待的“作业生活”达到教与育的目的。假以时日, 灵活多样的作业使行为训练在心灵的潜移默化中进行, 使德育感知内化为自觉行为和内在素质, 健全着学生人格。学生的认识、情感与行为渐次升华到一个全新的、意寓深远的美好境界, 道德教育也走上“长善救失”的宽阔道路。

篇13:yuwen浙教版八年级下

先介绍一下她,她是位家庭教育方面的导师,很多家长老师都和她学习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经常被请去做讲座和课程。在外面的她和蔼可亲,冷静耐心,说话温柔,总是能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和妹妹都叫她:“王多招”。很多小朋友也表达希望有像我妈妈一样的妈妈,这一直以来都让我和妹妹引以为豪。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的妈妈,其实是很多面的。感谢的疫情,让我们在家里朝夕相处四个月,让我了解到,其实我之前对妈妈的认知是多么有限。

开始居家的第一个月,妈妈像所有的好妈妈一样,变身大厨,每天看着“下厨房”,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一日三餐,两周都不重样,虽然不是每次都很成功,但不得不说,她特别有创意!

她洗衣做饭洗碗,带着我们收拾家,断舍离,总叨咕家里东西太多,说爸爸惯着我和妹妹,到哪儿都买东西。我都觉得她有些絮叨。但妈妈和我们分享:有形的资产差不多就行,无形的资产越多越好。开始不太懂,后来妈妈给我们举例子,我们买的笔,本,包,玩具,都属于有形资产,够用够玩就行,多了也无益。而她和爸爸每个假期带我们去不同的国家看世界,旅途上我们的经历,我们看到学到的各种知识,都是无形资产,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创造新的价值。妈妈解释后我就懂了,但还是舍不得。后来妈妈说可以捐到云南边远山区,给我看了那边的孩子的照片,没有像样的衣服,没有合适的鞋子,更别提文具了,这个方案我和妹妹欣然接受。妈妈给我搜集了一些地址电话,让我自己打电话到云南联系捐赠事宜。很多地方需要,但是疫情期间,不能收快递。打到第十个电话时,终于有一个快递点可以代收并送到遭受火灾的村里。本来我电话打的都没信心了,还好我没放弃。包裹里还放了我穿小的公主裙,我写了封信放到里面。其中有一句是: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公主梦,希望你们喜欢!这也是妈妈劝说时打动我的话。我们寄了两个大包裹,快递收到的时候,云南那边的收件人还给我回了感谢的短信,我特别高兴。也从心理佩服妈妈!

居家的第二个月,又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妈妈。

妈妈给鸡翅改刀时割了手指,伤口很深。爸爸立即带她去医院急诊,医生消毒完要缝针,麻药打了两针,她都一直感觉疼。她回来和我们说,手术室里她和医生沟通不缝行不行?医生说也行,就是长得慢。有主意的她就决定不缝了,然后麻药也打了,费用也交了,她签了个字就出来了,爸爸又担心又气。后来在社区换了几次药,觉得不太满意,就自己买材料换药了,过了一个月还没长好,愁人不?她提出这次属于工伤,说医生告诉不让沾水,要好好休息,不能累到。然后她就借机不进厨房,也不做家务了。爸爸就无奈成了主力,我和妹妹成了助理。洗碗做饭爸爸负责,擦地晾衣服,我和妹妹负责,妈妈负责把衣服分类放到洗衣机里洗。爸爸上班时,午饭我来负责,我也觉得自己很厉害!妈妈就像个小宝宝一样,有什么需求,伸着受伤的手指头嘟着嘴和我们撒娇。“哥哥,人家手疼!”“姐姐,我手疼!”“妹妹,手疼!”我们仨拿她一点办法没有。

我们家的辈分有点混乱,都是这个调皮没正型的妈妈,哥哥姐姐妹妹叫的。她还给我们起外号,我们每个人都不止两个外号。说我越长越宽,壮硕的大元宝(我的小名),纤细的小叶子(我的妹妹),爸爸的我就不爆料了。

疫情期间,她也有不那么耐心的时候,比如我和妹妹悄悄看手机,把家里弄乱不收拾,她也会发火,也会说话大声,让我和妹妹都有些紧张。之前有这种情况时,她都会很耐心和我们沟通约定。可能在家里待久了,也可能是受伤心情不好。

篇14:yuwen浙教版八年级下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教科书共四章:“生活中的水”、“地球的外衣——大气”、“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探秘”。八年级上教科书与七年级下教科书都属于学习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包含了地球运动、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水和大气的运动、神经和激素对生命运动的作用、电的运动等。

第1章“生活中的水”,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水在自然界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水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过去学习水是割裂为:地理学中学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物学中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如根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化学中学习溶解性、溶解度、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物理学中学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很难放在哪一门学科中。在《科学》教科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大气也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小学阶段已学习过空气的存在,人类对空气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知道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的可测量的量。初步了解雨、雪成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等。地球上的风、雨、雾、雪等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大气运动和变化原理是必须要了解的科学常识。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感应性的产生等。小学阶段是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知道大脑是人的生命活动总指挥部。小学阶段只提出现象,没有学习生理作用的机理。学习这一章可以用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感应性。对于生物激素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仅做常识性介绍。

第4章“电路探秘”学习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已学过简单电路,知道电源、导线、开关、电池、灯泡这样组成一个简单电路。本章学习了电流、电阻、电压、欧姆定律,知道了电流、电阻、电压三者的关系。发电、输电、用电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第1章“生活中的水”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的密度、压强及阿基米德原理;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溶液的概念、溶解度概念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建立对水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气温的观测;气压的观测;大气压存在的证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的观测;相对湿度的观测;凝结与降水的形成;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上的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图与天气形势;不同物质的比热;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洪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和天气系统;简单的天气预报;比热的概念;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分析;人类活动与洪水。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重点:植物的感应性现象;生长素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胰岛素与血糖浓度的调节;动物的内分泌腺与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与反射弧;动物行为分类、体温的控制。难点:动物激素的反馈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活动中信号传导。

第4章“电路探秘”重点:电流的测量;电压的测量;电阻的相关因素;欧姆定律;电路连接。难点:电压的概念:研究电阻的相关因素的方法;电路连接的计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方法。学情分析:

大部分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课后能即使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学习自觉性教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依靠性较强.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爱好。

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要正确引导,以期让学生对科学充满热情。学生双基情况从其上课情况看,他们的基础不够扎实,很多简单操作做得不够充实,缺乏实践能力,以至于影响其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的能力较弱;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待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认图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较弱。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教学措施:

(一)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面向全体同学,同时促进个别同学优势的提高,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做好资源共享,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3.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教学,做到严厉、活泼、紧张的学习氛围。

(二)提优补差的措施:

1.面向全体同学,以目标抓优生,以情感促差生,以竞争促中等学生。

2.与中差生做好沟通工作,认真开展他们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厌学到好学轨道上来。

3.因人设题,因题选人,做到全体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肯定优生,鼓励中差生,达到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

(三)其他措施:

1.定期进行知识落实的检测,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补漏工作。

2.进行章节知识的回顾,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做到系统化,便于学生的把握和巩固提高。

上一篇:工资待遇转正证明模板下一篇:2010年三提升活动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