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024-05-09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选6篇)

篇1: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3、词五首

教材分析:诗词教学重在朗读体会和背诵。本课所选的词有婉约派的,也有豪放派的,意境

优美,应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反复朗读与背诵。感

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朗读与 背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朗读诗歌,分析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涌,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朗读与背诵。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摘抄诗句。

教师准备: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法与学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望江南》、《武陵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在我围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

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

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_)出示学习目标。

(i)检查预习。与这两首诗有关的字词及学生朗读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一)学习《望江南》

1、解题

“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

2、作者及背景

温庭筠(wenyun)晚唐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其词

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

多写闺情。存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问派”。

l、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炯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闰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在清晨

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

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梳洗独倚汀楼一希望

过尽千帆斜晖、水一失望

肠断一绝望

三、精读文章,深入探究

1、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2、提问:结合词中个别词,说说你的理解。

要点:“梳洗罢”袁明她精心打扮,心中充满希望。“独”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皆

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斜晖”一句暗喻那望穿秋 水的眼神。

教师点评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问,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汀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

“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 又含蓄、细腻。

(二)学习《武陵春》

1、解题

武陵春,词牌名。

2、作者及背景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

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

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

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四、精读文章,深入探究

思考:本文是如何写愁的?“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提示:通过典型细节来抒情。如“欲语泪先流”。“闻说”“也拟”“只恐”这j个动词写出了

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五、拓展延伸:

1、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

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2、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六、课堂总结:学生总结白己的收获;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八、板书设计:

望江南

武陵春

梳洗独倚汀楼一希望

沉重、无奈。

过尽千帆斜晖、永一失望

肠断一绝望

九、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渔家傲》、《江城子》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利豪放派。上节课我们学的词

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今天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一)、学习《渔家傲》

1、解题

渔家傲,词牌名。

2、作者及背景

范仲淹(980--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这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塞sai嶂zhang浊zhuo燕yan羌qiang

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

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 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大们难以入睡,流下思乡之泪。写景:塞下秋景四面边声荒僻(异)千嶂里长烟落日 浊酒一杯燕然未勒 抒情:壮士秋思

羌管悠悠人不寐一将军、征大 思乡、爱国、二、精读文章,深入探究

思考:所写的风景“异”在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天气极寒、特异的边声(风、马、号角)、戒备森严。渲染了西北边地酌荒僻,暗示了将士的思乡之情。

(二)、学习《江城子》

l、解题

汀城子,词牌名。

2、作者及背景

苏轼,北宋文堂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j苏”。1071年,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这是作者于1074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鬓bin挽wan

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

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装,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

观看太守狩猎,他要像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

F1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白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 国效力。

叙事:老大„少年狂左右帽裘干骑 为报„随太守射看 酒酣胸(宽)胆(壮)抒情:鬓(H)何妨!会挽雕弓西北望射天狼 渴望被重用、爱国

三、精读文章,深入探究

思考:“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一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表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表要抵御侵略者,建功立 业的决心。

四、质疑问难:

五、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2、预习下一首。

七、板书设计:

写景:塞下秋景四面边声荒僻

(异)千嶂里长烟落日

叙事:老大„少年狂左右帽装千骑 浊酒一杯燕然未勒 抒情:壮士秋思

羌管悠悠人不寐一将军、征夫 思乡、爱国、八、课后反思:

为报„随太守射看

酒酣胸(宽)胆(壮)

抒情:鬓(白)何妨!

会挽雕弓西北望射天狼

渴望被重用、爱国

第三课时

《破阵子》

比较三首词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由上节内容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l、破阵了,词牌名。

为wei,给。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

2、作者及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

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挑tiao麾hul炙zhi弦xian塞sai的di霹pi生sheng身shen

4、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帅指正)

文章大意: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想起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

角声,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存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

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6

赢得生前的

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①、醉里挑灯肴剑

②、梦回吹角

③④、八百里五十弦

⑤、沙场点兵

⑥⑦、马弓

⑧⑨、了却赢得

⑩、可怜白发生!

壮志未酬的悲愤、爱国

三、精读文章,深入探究

思考:本文凭什么可以称得上是“壮词”?

明确:从题材看写军营生活;从情感看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语言看豪放、壮 丽。

比较三首词

提问: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j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 抒情有何异同?

学生讨论,教师答疑。

答案提示:

《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汀城子》:打猎(雄壮、开阔)《破阵子》:军旅生活(豪放、激烈)《渔家傲》:思乡、爱国 《江城了》:渴望被重用、爱国 《破阵子》:壮志未酬的悲愤、爱国

四、质疑问难:

五、拓展延伸: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 爱国诗句。

六、课堂总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五首诗,课后查询有关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相关资料。

2、预习下一课。

八、板书设计:

破阵子

九、课后反思:

辛弃疾

壮志未酬的悲愤、爱国

篇2: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课 蹲踞()酬和()熹微()淳朴(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

第二课

腌()胤()门楣()荇菜()籍贯()城隍庙()囊萤映雪()第三课囿()钹()招徕()铁铉(饽饽()秫秸杆()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

第四课

煨炖()家醅()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如法炮制 第五课发蔫()撂()怵()抠()褒贬分明()第六课坞()千仞()周匝()铮铮()()抑扬顿挫

高谈阔论

百变不穷

屏气凝神

轰然雷动

千回百折

第七课

博识

美艳

消释

褪尽()凛冽()()朔方()升腾 脂粉奁()

第八课睥睨()()迸射()虐待()雷霆()拖泥带水 第九课夸父()皓月()姮娥()旸谷()瞬间()

第十课鄙夷()()结籽()谨记()千里迢迢()

第十一课胆怯()翡翠()精灵

蜿蜒()()第十二课天穹()璀璨()()镶嵌()酷肖()千山万壑()盛气凌人()翱翔()心扉()纤细()第十三课汲取()根深蒂固 轻而易举 持之以恒()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模式()第十四课

诚意()

正心()

修身()齐家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第十五课 藻饰()狡黠()诘难()滞碍()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吹毛求疵()第十六课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咬文嚼字()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第十七课虚妄()墨守

不攻自破

辨伪去妄()

第十八课搽()脊梁()

渺茫()诓骗()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前仆后继()八年级下册

第一课落第不逊()托辞 油光可鉴(深恶痛疾(芦荟()匿名()

诘责()第二课眼翳()责罚()管束

宽恕

文绉绉()轻薄

庶祖母()

穈先生()第三课鬃()幽默

凄惨()奥秘()翻来覆去 磨磨蹭蹭()第四课愚钝()器宇

轩昂()广袤()侏儒()()藏污纳垢()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黯然失色()第五课搓捻()觅食 花团锦簇(风云突变

不可名状

冥思遐想()期期艾艾()第六课征引

旁骛()亵渎()()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佝偻()()

承蜩()骈进()第七课卑劣()()

诬蔑()()蛮横()()

赋予()

挑拨离间()

第八课

抑郁()()

公正不阿()

毫不妥协()

第九课凭吊()谀词()

扶掖()廓然无累()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自知之明

枘凿()()

第十课 忐忑()()

一抔黄土()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伫立()

勃然大怒()

第十一课阴晦()

萧索()

愕然()

隔膜()

恣睢()()

猹()

五行 弶()鹁鸪()()

潮汛()髀()

嗤笑()

瑟缩()深黛()第十二课撩逗()()

驱除()

戳破()

歇斯底里()

厥断()第十三课拮据()()栈桥()

褴褛()()煞白()嘟囔()()十拿九稳

牡蛎()第十四课恍惚()()

发窘()

抽噎()窸窸窣窣()()

第十五课迤逦()()熠熠()歪歪咧咧()

疯疯癫癫()

匆遽()葳蕤()()踅()马齿苋()

觑觑眼()

疖子()

篇3: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1. 封面“江苏教育出版社”中“苏”字是繁体字。

尽管“江苏教育出版社”七个字是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中可以保留繁体字或者不规范的汉字, 但用于教材就不太好了。况且书法作品中“社”字是错别字, “社”字的右边是“土”而不是“士”。

2.《致同学》第二段有这样的文字:

课本固然是你语文学习的一块园地, 而如果你仅仅守住一册或一套课本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园地在课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报刊视屏信息、家事国事天下事, 以及生活中的其他种种话题, 无不是语文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可以说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这段话有几处不妥。 (1) “而”应改为“但”; (2) “如果”冗余, 应去掉; (3) “资源”前有必要加上“重要”一词。 (4) “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如改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则更为顺畅, 其实, 愚以为最后一句删去更好。

3. 王愿坚的小说《草》表现了周总理的高尚人格和伟大情操。

其中有周总理尝草的情节, 非常感人。

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 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他刚想劝首长休息, 周副主席又问了:“这野菜, 多半是长在什么地方呢?”

杨光想了想:“在背阴靠水的地方。”

“味道呢?还记得吗?”

杨光摇了摇头。因为是煮熟了吃的, 没有尝过。

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 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医生惊呼着扑过来, 野菜已经被咬下了一点。

阅读这段文字, 我们明白:周总理是在了解有毒野菜生长的地方及有毒生野菜的味道, 以便通报部队, 避免更多的红军战士误食中毒。“味道呢?还记得吗?”这句话是总理向杨光询问有毒生野菜的味道。杨光显然听明白了, 所以他“摇了摇头”, “因为是煮熟了吃的, 没有尝过”。问题就出在“因为是煮熟了吃的, 没有尝过”这句话上。明明是“煮熟了吃的”, 又怎会“没有尝过”?岂不自相矛盾?所以, 应在“没有尝过”后面加上“生野菜的味道”。

4. 课本第85页节录了吴伯箫的《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文中的“段落”与“联络”用得令人费解。

原文如下:

读中国古代史, 知道战国时候, 魏惠王、燕昭王、胡服变俗的赵武灵王, 都曾段落地筑过长城, 来卫国御胡;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 又因地形, 制险塞, 从临洮至辽东将长城来了个联络的修筑, 延袤万余里。

“段落”的含义为: (文章、事情) 根据内容划分成的部分。从这个意思来看, “段落”用在文中似乎不太妥当, 可改为“陆续”。另外, “段落”的语法功能为名词, 不可修饰动词“筑”。

“联络”的含义是:彼此交接;接上关系。用在文中语境不太贴切, 可改为“联结”或“联接”。

另外, “我还没有到过长城!但是, 长城我是终于要见见的!”这句话中的“终于”用得不太妥帖, 可改为“终究”或“终归”。

5. 第139页, 课文《美丽的西

双版纳》课后“探究·练习”部分第二大题有这样一句话:“课文介绍西双版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主要描写了树、竹、谷、水、庙等景物, 并列出五个标题。”这个概括不准确, 应该是“主要描写了树、楼、谷、水、庙等景物”, 这从第二个小标题“竹楼映蓝天”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来。

6. 第141页倒数第六行:

“入夜, 灯光映着碧水, 明月照亮大海, 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 真是人间奇景。”“泛舟”:坐船游玩。“海滨”:海边;沿海地带。严格说来, 在“海滨”是无法“泛舟”的。可将“泛舟”改为“漫步”。

7.

第161页12行, “托卡列夫非常生气地从听筒里对他喊”这句话有语病, 可改为“托卡列夫非常生气地对着听筒喊”。

8. 第26课《从小就要爱科学》里, 苏步青先生这样写道: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要牢记邓小平爷爷的教导,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小就要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研究这一段, 可以得出一个信息, 即“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爷爷的教导”。但邓小平同志是这样说的吗?

请看下面一段资料:

1978年3月18日, 在全国科学大会上, 邓小平所做的开幕词指出, 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他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985年3月7日, 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 又进一步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1988年9月, 他说:“马克思说过,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春, 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 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 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 得出的科学结论。

(人民网)

可见, 课文中“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应改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课文中把一位伟人的著名论断搞错, 实在不该。

9. 第217页倒数第9行:

“我见过其他宇航员在睡觉时到处漂浮———他们在晚上绕着飞船漂浮。”“他们在晚上绕着飞船漂浮”有歧义, 易给人以“宇航员睡觉时是在飞船外面”“绕着飞船漂浮”的误解, 属表达不当,

篇4: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通过合作学习《绿叶的声音》,掌握本专题所选诗文鉴赏的一般方法。

重点预设:

1.感悟诗歌情感之美;

2.想象诗歌画面之美;

3.通过朗读表达诗歌所蕴涵的美。

一、导入

师:在走进课文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两幅图画。

师:(出示两幅图片——火红的枫叶和热情的白杨树叶)请大家任选两幅图画中的一幅,扣住枫叶和白杨树的特点,为它配上贴切的标题,可以用一个词、一个短语、一句诗、一句话。

生活动1分钟。

师选择两三位同学说答案。

生交流(老师适当鼓励性点评:很有想象力、情商挺高、抓住了叶子颜色之美、发现了叶子的形状特征等)。

师:老师也为两幅画面配了题目,点击(“晓来谁染霜林醉”,“掌声”)。请大家揣摩一下:老师选配的两个标题跟同学们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适当讨论。

师:谢谢大家的理解。老师配的这两个题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除了抓住枫叶和白杨树叶的颜色和形状特征,还附着上了情感和想象,这就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师: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刚才我们从图画中欣赏到了诗情,下面我们一起随诗人青勃去倾听《绿叶的声音》,在诗歌中寻找图画美。

二、过程

(一)初读“叶”之美

师:请大家齐声朗读这首诗。

生齐读。

师:再请大家选择《绿叶的声音》中的一两个片段,仔细揣摩,共同探讨,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生合作后,推荐代表交流朗读,师生共评。

师范读。

(二)感悟“叶”之美

师:课前布置大家预习,请大家交流讨论:从《绿叶的声音》这首诗的不同片段中,你感悟到诗人心中的情了吗?选择一两段说说(请学生写理解片段)。

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点)

师总结:我们从月夜的叶笛里,听出了思念,听出了幽远;从梧桐叶上的诗句里解读出清静或寂寞哀愁;从白杨树的掌声里,听出了生活的激情……这些不就是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美吗?

(三)想像“叶”之美

师: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曾经说过:“诗歌就像图画。”现在请大家自己创造,根据诗句想象画面。

教师结合《绿叶的声音》指导想象方法。

1.咀嚼文字,展开想象

举“白天她捻拨阳光的金丝”的例子,学生先说,老师示范。

2.调动生活、知识积累,展开想象

教师示范“青冢上对于美的思念”这一句由知识积累到想象的过程。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将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用文字描绘出来,完成后小组交流,将小组内写得最好的推荐给大家。

师:刚才,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从情感和想象两个角度去感受“叶”之美。其实,“叶”的情感和想象之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再读“叶”之美

生大声激情自由朗读。

师生合作朗读。

师总结:读到这里,大家已经很清楚了,这首诗借助叶的形象,融入自己的情感、发挥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美的感悟。

(点击课件,显示本专题选文共同特征)

本专题其他诗文也都是借助叶的形象,抒发了情感,生发想象,表达了古今中外文学家们心中的美。

(五)合作探究:读出美、感悟美、想象美

古诗《红叶题诗》

围绕话题:

1.读出情感。

2.借“红叶”表达什么情感?

3.根据诗句写一个简短的想象片段。

(六)布置作业

课后多方面收集资料,合作学习本专题其他几篇诗文。

三、结束语

罗丹曾经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大家从这普通的叶子里发现更多的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美,学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倾听《绿叶的声音》教后记:

《叶》是苏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一个专题,这个专题选编了8篇古今中外写叶的诗文,都是用文学的笔法写叶,通过“叶”抒发情感、传达哲思,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生活中“美”的理解和感悟。

笔者希望通过教读其中一首现代诗《绿叶的声音》和一首古体诗《红叶题诗》让学生了解本专题的选文特点,进而掌握学习这一专题的方法。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悟诗歌的情感之美;与自我心灵对话,调动生活积累,想象诗歌画面之美;通过朗读表达诗歌所蕴涵的美。

在整体构思和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一)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彰显。在“感悟”和“美读”这两个主题环节中,给出示范,让学生在朗读和理解时有章可循,而不是泛泛而谈导致课堂的无序和低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参与到其中去,倾听学生、激励学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激情。

(二)合作探究

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中的宝贵资源,教者引导组织得当,可以使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激励,摩擦并迸发出耀眼的思维火花。课前预习时,鼓励学生自由组合,组建学习小组;课堂上,围绕各小组组长展开讨论,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调动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积累,真正走进诗歌

诗歌很美,但是理解相对较难。要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积累就显得尤其重要。这节课,主体构思是由画入诗、再由诗到画,紧扣“美”,引导学生去感受、想象、表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联想自己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而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吟咏美读

对诗歌之“美”的感悟,离不开美读。由初读,到范读,到品读,到再读,到合作朗读,笔者希望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在读中想象,构成课堂的亮点。从实施看,学生从初读到再读,进步明显,但因为对现场设备和氛围估计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果。

作为一堂观摩课,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落实预期目标,展示教学效果,对教学中的生成效应没有作过多期待,说明笔者对课堂驾驭能力还没有充分的信心,这将是笔者以后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努力的方向。

点评:

关于“叶”的话题,纷繁复杂,《叶》专题选择了古今中外诗文达8篇之多,或抒情、或议论、或叙事,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本专题的教学,难度很大。本教案巧妙地选择了突破口——用文艺性笔调扣“叶”写生活中的“美”,发现并利用了文本的最大价值,为学生学习开辟了一条捷径。

从构思看,本教案选择一古一今两首诗歌作引子,教给学生学法,是“授人以渔”之举,并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整节课紧扣“叶”之美,激发学生感受、发现、创造生活中的美,是语文学习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学环节由画入诗、由诗到画,过渡圆润自如;对诗歌的赏析由诵读、到感受、到想象、到创造,符合诗歌解读基本规律,引导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与自己心灵对话。

从学法看,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并保持积极思考,这一点与新课标的精神是吻合的。

从教法看,教师朗读和解读示范,是积极有效的,不流于形式,将教师在课堂引导组织上的主体性充分彰显出来。

篇5: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1、理解课文以凝练的语言表达深刻思想的特点。

2、学习居里夫人热忱、顽强、献身科学的崇高品质。

3、理解文章新颖脱俗,深刻高远而发人深思的立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简介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的生平: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Curie),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Curie)都是放射性元素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HenryBecquerel)分享了19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诺贝尔化学奖。

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热爱物理学,把毕生献给了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人们称他为20世纪的哥白尼、20世纪的牛顿。爱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相对论。1905年他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建立了狭义相对论。曾获得19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人生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

――爱因斯坦

二、诵读《悼念玛丽居里》

要求学生做到两点:

(一)、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在诵读中思考:作者是怎样评价居里夫人的?文章中最有概括力的句子在哪里?

三、介绍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悼词,也是一篇演讲词。

悼词作为演讲词的一种,具有演讲词的某些特点:

⒈有鲜明的针对性,中心要十分突出,态度鲜明。

⒉感情要要真挚,语言形象、生动、凝练、严密。

⒊其主体部分的结构通常要开门见山提出全篇讲话的主题,以便于听众抓住要领;然后便围绕主题,逐层深入;最后结尾再加以重申,使听众对全篇讲话能获得清晰的感受。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方式:

这篇演讲由四个自然段组成,用“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述的。

第一自然段(总说),提出主旨:对居里夫人这样第一流人物,人们应当重视她的道德品质对于才智成就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

第二、三自然段(分说),阐述居里夫人的品格特点以及这一品质特点对于她取得医生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第四自然段(总说),点出她的品德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重大意义,使演讲的主旨具体落实,鲜明突出。

五、师生共同讨论,理解这篇演讲的立意:

这篇演讲的立意新颖脱俗,深刻高远而发人深思。

居里夫人是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其发现的不仅增添了一种新元素,而且产生了一种推翻物理上几种基本学说的新科学,给现代原子物理学奠定了基础,其工作的成果对人类作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这篇悼词不像一般悼词那样流于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其功绩的颂扬,而是透过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重大成就,深刻揭示了她取得成就的原因――拥有伟大的人格,具有极端顽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及其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

六、体会这篇演讲语言凝练、严密的特点:

1、凝练,是说整篇演讲词在用词造句上紧凑简练。

例如:“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一句仅用21个字就高度概括了的交往历史。“幸运”概括地点出了作者对居里夫人的崇敬,“崇高”、“真挚”说明了友谊的性质。

2、严密,是说这篇演讲词用词造句逻辑性强,表达周到,没有疏漏。

例如,课文第三自然段,这一段由一个多重复句组成。(1)先用因果关系,阐明“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取得的原因;再对两个“原因”用“不仅”“而且”进行递进的申述;然后又对后一个原因中的“困难”作进一步说明。逻辑关系十分严密。(2)作者在提出“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之后,用破折号对其“科学功绩”作明确具体的说明,达意十分周到。(3)在“热忱和顽强”之前用“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加以修饰,使之非同一般。后面又进一步对“困难”作了申述,使居里夫人的“热忱和顽强”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地。

5、再次诵读《悼念玛丽居里》一文,教师总结。

6、作业布置:

篇6:鲁教版八年级语文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云南的歌会 端午的鸭蛋 吆喝 春酒 俗世奇人 绝唱 雪

雷电颂 短文两篇: 日

10.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11.海燕 12.组歌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谈读书 16.不求甚解 17.怀疑与学问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9.与朱元思书 20.五柳先生传 21.马说

22.送东阳马生序(节选)23.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山坡羊 24.小石潭记 25.岳阳楼记 26.醉翁亭记 27.满井游记 28.诗五首

饮酒 行路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己亥杂诗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

01.藤野先生 02.我的母亲 03.我的第一本书 04.三颗枸杞豆 05.列夫托尔斯泰 06.再塑生命 07.敬业与乐业 08.最后一次演讲

09.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0.悼念玛丽居里 11.傅雷家书两则 12.致女儿的信 13.故乡 14.孤独之旅 15.我的叔叔于勒 16.心声 17.白色鸟 18.同桌阿伦 19.陈涉世家 20.唐雎不辱使命 21.隆中对 22.出师表 23.词五首

┣望江南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武陵春

┣破阵子 24.公输 25.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上一篇:微笑语录下一篇:八一复员军人座谈会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