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2024-04-20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篇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平移》教后反思:学生在已有的平移图形的基础上已经知道了平移一个图形时要抓住一些关键的点,通过数的`方式先平移点,然后把平移的点连接。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马上学会了新知。与此同时,利用学生已学的八个方位的知识,我让学生联系说说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并说说为什么不直接移,需要分两步来完成,加深学生头脑中的移动印象。我认为在操作练习中,要注重教会学生数格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孩子们仔细作业的好习惯。

《图形的旋转》这一课,今天我们在多媒体教室上了这一课,利用课件,把旋转的过程充分展示,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就需要孩子的空间想象了,三角形的旋转还好,但是我发现很多孩子在《补充练习》的第3题,把旋转后的梯形画下来,极大多数同学都是错的。同意汤小“一根木头”的话,相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后,学生会理解的。

篇2: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甘州区新乐小学

石彩霞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54——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描述图形的旋转。2.能借助实物的旋转初步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某一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3.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教学重点:用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描述图形的旋转。教学难点: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某一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量角器、三角尺、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激趣导入

1. 请大家欣赏我设计的几幅图案。(课件播放旋转图片。)师:你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的吗?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探究《图形的旋转》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认识旋转方向

师:首先我们来认识旋转方向。同学们还记得钟面上时针和分针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的旋转方向吗?谁能用手指一指时针的旋转方向?

师:像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旋转方向我们把它叫顺时针方向,如果反过来我们称顺时针方向。(教师边比画边板书:顺时针 顺时针

2.认识旋转中心和角度

(1)师:以量角器为例,我在黑板描下来,称这个图为A,以右下角的这一点转动,这一点就是旋转中心,用字母O表示。

(2)师:把图A以O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得到图B(描图B),图B是图A以O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多少度得到的?你是从哪里看到的?

师:对,一个图形旋转了多少度就是看这条过中心点的边旋转了多少度,我们可以用量角器量一量。

师:反过来图B以O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度可以得到图A。(3)图B以O为中心顺时针旋转90度可以得到图C(描图C)师:图C可以看作哪个图形怎样旋转锝来?

(4)图C以O为中心顺时针旋转90度可以得到图D(描图D)师:图D可以看作哪个图形怎样旋转锝来?

师:如果图D以O为中心顺时针旋转90度可以得到谁?如果图D以O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度可以得到谁?

3.课堂小结:图形的旋转要说明基本图以谁为中心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三、启发引导,拓展思维.观察感知旋转的又一特点——位置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师:(电脑直观演示。)图形A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B。你有什么新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插入图片。)……

2.用旋转的三要素描述图形的旋转。(略)

四、动手做,小组合作学习1.我转你说

师:三角板以30度角的顶点为中心怎么转的?…… 2.我说你转

师:以量角器右下角这一点为中心顺时针旋转90度。……

五、拓展练习1.转一转,说一说

(1)图形2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度到图形()所在的位置;(2)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图形()所在的位置;(3)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图形4所在的位置。师:用不同方法旋转得出同一个图案。

六、操作题,画旋转图形。

师:拿出方格纸,用学具按要求转一转画一画。

七、回顾反思,效果评价

师:同学们,快乐的40分钟马上就要过去了。回顾这节课,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可以是收获,可以是感受,也可以是遗憾。

生:我感觉这堂课很有意思,旋转真是太奇妙了!生:我能用旋转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心里特别高兴!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生活中那些旋转的美丽图案都是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经过了绕一点、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变换出来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小,学了这节课,你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了,课下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八、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旋转中心 旋转方向 旋转角度

沁园春·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克

知识改变命运

篇3:“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1.本课 在 教 材 中的 地 位

“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另外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和轴对称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化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2.学情 分 析

认知分析:学生已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基本变换,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

能力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抽象和分析能力,他们能由简单的物体运动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变换,但思维的严谨性、抽象性仍相对薄弱。

情感与学习风格分析: 他们喜欢学习生动活泼的内容,并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来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来交流、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3.教学思路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入手,借助学具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引出旋转的概念,然后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最后通过画旋转图形,让学生掌握作图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意识。

4.教学 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进行观察、分析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知道旋转的性质。

(3)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操作、描画等过程,掌握作图的技能。

5.教学重难点

(1)旋转图形的性质;

(2)旋转图形的画法。

二、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一观察生活,感知概念(5分钟)

放《大风车》主题歌。

师:(1)转动的风车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生活中有很多旋转的例子,你能举出一些吗?(转动的电风扇、旋转的摩天轮、手指抓住笔尖转动、手握拳头……)

(3)老师也准备了几例,我们一起欣赏。(放课件第二张)

(4)在列举的事例中,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图形的旋转)

(板书课题:3.1图形的旋转)

(5)为了更好地了解旋转的知识,老师准备了学具,让它带我们走进旋转的世界。

师:每个小组利用学具自由转动。你们是如何转的?请利用学具一完成活动一。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直观现象导入课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也为接下去对图形旋转的探索作准备。

图形旋转的概念: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______按一定的______旋转一定的______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______ ,这个定点称为______ ,旋转的角度称为_______。

强调图形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借助学具展示,学生说明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和对应点。

板书: 一、旋转的概念

三“定”:定点、定方向、定角度

师:精彩的旋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感,那么旋转又有何性质呢?

借助学具一,演示旋转的过程。(进入活动二的学习)

活动二演示交流,探索性质(15分钟)

问题1:将△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DCE的位置。(图1)

学生利用学具展示成果时,教师追问为什么相等。(形、边、角三方面)

师:上图是三角形绕一顶点旋转有此特征,那么绕三角形外的一点旋转,情况怎样呢?(请同学们借助学具进行操作,完成问题2)

问题2:如果将△ABC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C′的位置。(图2)

展示时,重点解决角度相等。

讨论:图形旋转的性质:(学生借助学具一,进行示范)

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 ,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______。

板书:二、旋转的性质

三“等”:图形全等,距离相等,角度相等

师:(借助学具示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来构建并形成相关的经验,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

活动三动手操作,设计图案(10分钟)

1.将点A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对应点A′。

2.画出将线段A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后的图形。

3.已知△ABC在几何方格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1)画出△ABC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A1B1C1;

(2) 画出△ABC沿直线BC翻折得到的△A2BC;

(3)画出△ABC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后得到的△A3B3C3。

【设计意图】从点到线段到三角形,使学生对图形的旋转形成以点为基础的认识。本题的设计,一方面巩固学生作图的技能,加深对旋转图形性质的认识;另一方面,为本章后面的“中心对称图形”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板书:三、旋转的画法

(学生演示,教师用色笔突出三“定”)

师:点、线段、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的旋转,实际都是特殊的点在旋转。

【巩固新知 ,体验成功】(10分钟)

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_______。

1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2传送带的移动;

3方向盘的转动; 4水龙头的开关;

5钟摆的运动;6荡秋千运动。

2.如图1,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央的紫荆花图案由5个相同的花瓣组成,它绕中心至少旋转______度后能和原来的图案互相重合。A

在教学中,学生掌握了旋转的概念;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探究旋转的性质;通过画旋转图形,掌握作图技能,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意识都有所增强。

教师寄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图形旋转时虽然位置在变化,但其自身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其实生活也是如此,当你为生活愁眉苦脸时,不妨调整一个位置、改变一下方向、旋转一个角度看世界,相信你会收获一个美好心情。祝各位同学、老师每天都有好心情!

【分层作业迁移拓展】必做题《与课堂同行》61页第1~6题,选做题《与课堂同行》62页第7题。

三、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建构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图形的旋转”这一课的教学,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笔者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美。课堂气氛一直很轻松,也很活跃,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而热烈,我只是适时地予以点拨,充分地相信学生。

要优化学生的发展,就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充分提供有趣味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多样化素材,使学生感兴趣,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可以学数学,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

总之,为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学生是否有能力研究?”“学生是否能改进学习方式?”“学生是否能进行修正完善?”等问题,深入地探索研究。

篇4:《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节。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生活中有了一些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精美图案的生活经验,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这两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对旋转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具有一定图形变换思想,这些知识、经验、能力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清晰地描述该过程。

2.通过学习掌握旋转的“三要素”,并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3、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探究图形旋转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给学生形象生动、具体直观的感受,鼓勵学生用学具自己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独学、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展示风车转动的情形,学生观察风车的运动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1)围绕一个固定点旋转的。

(2)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与逆时针方向相反的是什么方向?)

学生胳膊演示转动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风车转动,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渐入学习的佳境。而肢体语言的展示,让学生的学习“动”“静”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观察演示,探索新知。

1.说一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找出旋转的中心点。

预设:钟表、螺旋桨、风扇等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展示图片,学生在白板上标出各自的旋转中心。

【设计意图】学生在熟悉的知识基础上轻松地获得新的知识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

2.媒体播放简单图形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3组基本图形相同,而旋转因素不同所形成的图形)

师:看到这些精美的图案,你能简单地说一说它们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这些图形在旋转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组合作交流,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图形变换的美,产生探索的欲望,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再观察3组图案的形成过程,你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组图案的基本图形都相同,但最终形成的图案不同,激发学生对旋转的进一步思考。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相互说一说每组中的两个图案不同的原因。

汇报结果,总结三要素。

【设计意图】突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育理念。

4.展示四分之一圆旋转形成圆的图案。

学生仔细观察图案的特点,思考:图形B可以看做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得到?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同桌俩用手中的学具一边操作一边思考。

汇报结果,并验证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图形形成过程,能更好地理解旋转“三要素”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发现旋转前后的位置变化,进而找到对应线段的夹角,突破角度判断这一难关。

如果没有刚才的演示过程,只是这样一幅图案,它还有其他的设计方法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勇闯三关:

第一关:找中心点。

第二关:填一填。(考查学生对旋转中心点、角度、方向的判定。)

第三关: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A变换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点名汇报,并动手操作,演示验证。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所画图形是否正确,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

四、欣赏图案,激发创造力。

1.视频播放生活中的旋转图案,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旋转之美,感受旋转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自己设计图案的积极性。

2.作业:利用旋转、平移的知识设计一幅图案。

五、总结归纳,构建体系。

学生畅谈收获,总结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强化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篇5: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旋转”。【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旋转,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旋转的过程。

3、利用手中的学具,把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设计成美丽的图案。

4、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明确图形的旋转过程,能将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成美丽的图案。

【教学关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亲历图形的旋转过程。【教具、学具的准备】

一张1/4圆,一张画有简单图形的方格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都在运动。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运动中的物体,一齐去看看它们在做什么运动吧!(从生活中常见物体入手,数学会更亲切。)(课件)

2这几个物体做旋转运动时,有哪些相同点?板书:(1)中心

3有哪些不同点呢? 下面我们以时钟和风车为例,说明一下物体的旋转方向。板书:(2)方向(顺时针 逆时针)。

讲解:当旋转的方向与时针转动的方向一致时,就说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拿出你的手跟老师一齐做:顺时针方向,转,转,转;

如果旋转的方向和指针转动的方向相反,就是逆时针方向旋转。拿出你的手跟老师一齐做:逆时针方向,转,转,转。

4同学们,运动中的物体给我们带来的是动态美,现在老师要请大家享受一下静态美,请看大屏幕。漂亮吗?这些漂亮的图案中还隐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呢,而且与旋转有关,它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图形的旋转》(带着问题进入新课,遵循教学的目的原则。)

观察操作

合作探究

1认真的观察这些图案,它们有什么特点呢?(都是由四个相同的图形组成的)

2现在,我们以其中一个图案为例(展示图案),在这个图案中,有四个基本图形,为了便于观察,我们给他们取上名字(ABCD),四个图形的交点为O。如果让你来制作这个图案,你会怎样做?(先设计这样一个图形,然后旋转一次画一次,就可以形成美丽的图案)。(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3假如最先设计出图形A,那么,图形B是怎样得到的呢?先独立用学具比量。再随着课件一起演示,并填空。(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图形旋转的过程的能力。)4关于90度是怎样判断的呢?

指名到前面演示。(以一条边为标准,图形旋转后这条边在这,它旋转了90度所以整个图形就旋转了90度。)还可以以哪条边为标准?也就是说经过旋转中心的这两条线段都可以成为我们判断图形旋转角度的标志 最后借助手中的学具,再结合提示,独立研究C,D。同桌交流。5集中汇报,随课件操作并填空。

6小结:同学们,这幅图案由图形A经过几次旋转得到的?这三次旋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现在我们知道了图形的旋转除了要把握住中心和方向两个要素外,还有角度。板书:(3)角度

解释图形旋转情况时,围绕这三方面说,就能说清楚。(体现数学语言的精炼)

7除了刚才这种操作可以得到这个美丽图案外,我们还可以怎样做?如果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最先能得到哪个图形?你能说清楚旋转的过程吗?说给同桌听,然后全班交流。

8现在,大家清楚了用旋转的方式制作这个图案的过程,那么从刚才的操作活动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看来大家收获很多啊!接下来我们到练习题当中体验图形旋转带来的乐趣好不好? 三

巩固练习

实际运用

1转一转,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打开书55页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2书55页第二题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循序渐进原则)完成题单。

总结升华

布置作业

同学们,数学有意思吗?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吧!希望大家在课后多观察,多练习,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都有美!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课件设计说明)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执教者:任莉萍

瓦房店市实验小学

一、课件的设计目的

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是为教学服务的。要想使课件既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服务于教学,又能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件的设计就必须做到精简、精巧、精炼。

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的特点,本课时总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旋转的过程。3.

利用手中的学具,把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设计成美丽的图案。4.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明确图形的旋转过程,能将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成美丽的图案。

想让学生真正明确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亲身经历图形的变化过程是关键。

因此,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准备了学具,也请人制作了课件。

在课件制作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基本图形怎样变化能得到美丽的图案。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大块:

一、新课的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是怎样运动的。继而引出基本图形也可以运动并形成美丽的图案,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既亲切又有趣。然后让学生欣赏由基本图形旋转而来的图案。(演示课件)在学生们的赞叹声中,大屏幕定格为有着相同的设计思路的四个图案。然后设计一个问题:你就是设计师,你会设计这样的图案吗?由此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也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揭示了课题。

二、新知识的学习

在学生说出这个图案是由一个基本图形旋转而来以后,以一个图案为例,将

基本图形展示在大屏幕上,同时引导学生找到一条无论怎么转都能找得到的一条边为参照,目的是方便观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利用手中的学具转一转,细心观察,甚至可以用手中的学具画一画,亲身经历图案的设计过程。

在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演示课件:(演示课件)

课件中将图形A旋转成图形B的过程动态的显示了出来,再次让学生结合观察和动手操作将图形B的形成过程借助提示简明扼要的讲出来。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图形C和图形D的形成过程。学生说完后,我马上演示课件,验证学生的回答。

在演示结束后,请学生把三次的变化过程结合起来,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引导学生说说旋转的三个要素:定点、方向、角度。

三、知识的巩固

新课的知识应该得到及时的巩固,这样才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把教材中的几个练习做成了课件,(演示课件)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的给出答案,让学生得到成功的满足。最后,放手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基本图形结合本节课学到的设计方法设计图案并展示。

整个课堂中多次用到课件,其中在新课的教学中运用了flash课件。

在课件设计中,我注重颜色的变化,如:各个图案的颜色清新鲜艳,利用颜色加深学生的记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图文并茂。激发和培养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又尽量避免观赏性太强的背景,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篇6: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会准确找出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

三、教学难点

对图形旋转过程中旋转角相等的理解,会准确找出旋转角。

旋转中心不在三角形顶点时旋转角的确定。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板书课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图形的旋转”。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认识并描述图形的旋转。

(2)、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

(3)、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出示生活图片

(一)图形的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方向

1、[演示]:演示生活中常见的转动,观察转动时各点的运动情况得到图形在转动时,位置始终不变的那一点叫做旋转中心。图形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区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以及旋转的三要素。

2、由钟表的旋转,得到线段转动的旋转角,学生描述钟表的旋转,加深旋转三要素的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由线段的旋转引申到几何图形的旋转,进一步得到: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二)感受生活中的旋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一定角度时,能与自身重合。

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全课总结,巩固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的一种运动----旋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篇7:《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设计人:杨艳艳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呈现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片,大家想不想看?

生:想

(多媒体展示动态旋转图片)

教师:大家还记得这是什么运动吗?

生:旋转

教师:对,它正是我们在二年级已经认识过的旋转现象,今天我们就继续探索旋转的奥秘(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2.对比风车和钟面,掌握旋转方向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两幅图,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咱们比一比谁观察的最仔细?

(多媒体出示风车和钟面动态图片)生:相同点是它们都是绕一个点旋转的。

教师:你说的真好,能不能上台给大家指一下它们分别是绕哪个点旋转的?

教师:不同点呢?

生:钟表是顺时针旋转的而风车是逆时针旋转的

教师:对,钟表是顺时针旋转的,风车是逆时针旋转的。旋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按顺时针旋转,一种是按逆时针旋转。

(二)展开探索,认识旋转要素 1.借助钟面,明确旋转三要素

(1)动态出示指针从“12”到“1”。

教师:谁能说一说指针是怎样旋转的?

生:按顺时针旋转的.教师:绕哪个点旋转的?

生:绕点O旋转的。

教师:旋转了多少度?

生:旋转了300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指针转一圈是3600,共有12大格,每个大格是300 教师:说的很对,指针从开始位置到结束位置之间的夹角就是旋转了多少度。

教师:谁能把指针的旋转过程完整的说一遍 生: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0

教师:你说的可真好,声音也很洪亮,谁能像他一样再来说一说?(指四名学生说,不对的及时纠正)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把指针的旋转过程说给你的同桌听。(2)动态出示指针分别从“1”到“3”,从“3”到“6”

教师:指针是怎样旋转的?谁想来说一说?(指3名学生说后同桌互说)

(3)动态出示指针从“6”到“12”

教师:这次指针是怎样旋转的?请同学们把指针旋转的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师巡视,不对的给予纠正)

教师:谁想把你写的过程说给同学们听?

(指3名学生说,及时对不规范的过程加以规范)(4)回顾指针旋转过程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指针几次旋转的过程(分别出示四次指针旋转动态图并指生再说旋转过程)

第一次: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0

第二次:从“1”到“3”,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600

第三次: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0

第四次: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1800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描述旋转现象时要注意什么?(指生说,不完整及时补充并板书)点-旋转中心

方向-旋转方向

角度-旋转角度

教师:这三个我们就称为旋转的三要素 2.动手操作,感悟旋转性质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的钟表指针的旋转都可以看做是一条线段绕一个点的旋转,接下来老师要加大难度了,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课件出示三角尺四次旋转动态图)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刚才所看到的动画,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问题,先来看合作要求。(指生读合作要求后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教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跟大家分享?(指两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生:(1)三角尺旋转了四次,每次都是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2)在旋转过程中,三角尺的位置变了,形状和大小没变。教师:能不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从哪里看出旋转了900的?(指2生上台讲解)

教师:判断图形旋转了多少度我们可以找经过旋转中心的那条边,看它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

教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在动态图中判断图形的旋转,接下来我们再看,如果给你静态图,你会不会判断(出示静态图并指生上台讲解,师及时补充总结)

教师:同学们再看这次三角尺又是如何旋转的?(出示三角尺逆时针旋转动态图)

(指生说教师适当补充总结)巩固练习:1.(指生说答案)

2.(指生说答案并上台讲解,教师及时补充总结)

课堂小结:教师:通过前面的练习,同学们又了解了更多图形旋转的知识,说一说你都学会了什么?(指生说收获)

(三)感受旋转的应用

(出示几幅旋转形成的美丽图案)

篇8:“图形的旋转”教学体会

1. 情境中感知旋转意义, 建立空间表象

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感知、想象、抽象, 由具体到抽象, 从低到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我通过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在趣味生动的情境中接触感知旋转, 充分发挥想象, 从而在脑海中初步建立旋转的空间表象。

学生虽然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旋转现象, 但是由于时间相隔较长, 因此有必要再次组织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我把事先拍摄的小区门口汽车进出时转杆操作运动的实况录像播放给学生观赏体验, 在脑海中形成转杆开合关闭时旋转的动态场景。为了丰富学生对旋转的深刻感知, 我又编创了一个现场情境:今天的天气真热, 我们把教室的门打开吧, 我边说边打开教室门, 紧接着, 我又打开教室电风扇, 瞬间, 电风扇的叶片都旋转起来, 刮出阵阵凉风。我让学生在刚才的活动过程中寻找出旋转的物体, 他们一下子就找出了“门和风扇”发生了旋转, 我问:“你们凭什么认为门和风扇属于旋转?”“因为门和风扇原来是静止的, 后来运动了, 他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一位学生回答。“仅仅是因为它们运动了吗?”我追问。“它们在运动时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 所以它们的运动是旋转。”另一位学生补充回答。学生在对实物的仔细观察中感知了旋转的特征。

2. 操作中领悟旋转要义, 建构空间模型

图形旋转的难点在于原点的位置旋转后所在位置的确定。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领悟旋转的真谛,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实物亲手操作, 感悟图形旋转前后各部分位置的变化, 感受图形运动过程中的特征, 建构空间模型。

在教学“把三角形在方格纸上绕A点逆时针旋转90°”中, 为了帮助学生深刻认识领悟图形旋转的要义, 有效建构起空间模型, 我让学生剪下一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 然后把这个三角形和原三角形重合, 在方格纸中把三角形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在学生反复动手操作后, 我引导学生回顾分析刚才的操作程序:三角形旋转时始终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点A, 旋转时按照逆时针方向, 旋转的角度是90°。操作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认识盲区和理解难点,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旋转的要义, 把握了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和角度。操作活动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让学生在积极活动中充分感受图形旋转的基本特点, 为旋转后图形的画法提供了良好支撑。

3. 画图中把握旋转真义, 建树空间观念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教学目标。画旋转图形的关键要领在于找准运动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点。

在让学生亲手操作“把三角形在方格纸上绕A点逆时针旋转90°”之后, 要求学生画出逆时针旋转90°后的三角形。首先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中找出原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在运动后的对应位置进行描点, 接着让学生分别将这两个点和中心点连线, 再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学生由于先前动手操作扎实有效, 建立了良好的表象, 对于相应点及其旋转后所在位置能作出准确判定, 画出的旋转图形正确无误。三角形的旋转是整体图形的旋转, 但是我们要降低难度, 分解步骤, 让学生首先实现点、线段的旋转, 最后再完成整体图形的旋转绘画。为巩固提高学生对画图方法的掌握, 我稍微增加了难度:将旗杆和小旗绕B点在方格纸上顺时针旋转90°。有些学生在画图时能够快速找到旗杆顶端旋转后的对应点位, 但是对旗杆上的三角形小旗的旋转方向搞晕了, 小旗旋转之后的尖端应是朝下, 有些学生却画成了朝上, 于是, 我就让这些学生借助实物模拟操作:利用铅笔和三角尺代表旗杆与小旗进行实际操作, 顺时针旋转90°后观察, 这样一来他们就很快找到小旗尖端点旋转后的对应位置, 观察理解到小旗尖端应是朝下的。随后, 学生都完整地画出了旋转图形。

篇9:基于“图形的旋转”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 比比划划 图形 旋转 感知 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29

比比划划,指用较标准的手势语言来表示特定的含义。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运用特定含义的比比划划进行教学,既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我以“图形的旋转”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在课堂中运用比比划划进行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比划游戏,初次感知旋转

课始,通过小游戏——猜比划,让学生说说一些手势的比划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能快速地被吸引过来,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接触手势旋转。虽然这样感知的意义范围很广,但这里主要是比比划划的动作通过视觉感官在学生大脑中的直接反映。这样教学,完全遵循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引导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完成对旋转的初次直观感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比比划划,自然而然地感悟什么是旋转。

二、比划开关,初步体验旋转

小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感知作为支撑。为此,在引入旋转这一概念时,我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他们熟悉的自身体验,因为体验到的会使学生感到无比的真实,并在大脑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体验操纵转杆,即用右手肘代表旋转的中心点,右手前半臂代表可旋转的转杆,左手前半臂代表转杆最后停止的地方,这样转杆慢慢地打开,再慢慢地关闭。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发现转杆打开和关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发现决定旋转的三要素,即中心、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度数。

三、比划顺逆,感悟旋转方向

课堂教学中,通过对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如下图)的比划,让学生感悟:和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和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这样的方向比划,融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抽象的旋转方向概念时,有了更丰富的感性材料做支撑。

四、比划转杆,感悟顺逆方向

操纵转杆时可按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进行比划,节奏由慢到快,使学生在比比划划中感悟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这样的感悟来源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大部分学生能瞬间领悟,也有个别学生是渐渐领悟的。这里有少部分学生在比划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时出现相反的情况,较隐性的错误教师也许不易发觉,而很显性的错误学生能快速地自我发现、自我调整。

五、比划旋转,突出教学重点(如下图)

三角形绕A点旋转90°,突出这一教学重点的关键是两条直角边如何旋转以及绕A点旋转90°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如上左图)。

操作步骤如下:

(1)用左手(掌心对外)食指和拇指的夹角对准A点;

(2)用食指和拇指分别紧贴三角形一长与一短两条边;

(3)食指和拇指匀速慢慢地绕A点顺时针旋转90°;

(4)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第二层含义:三角形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如上右图)。

操作步骤如下:

(1)用左手(掌心对外)食指和拇指的夹角对准A点;

(2)用食指和拇指分别紧贴三角形一长与一短两条边;

(3)食指和拇指匀速慢慢地绕A点逆时针旋转90°;

(4)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这里手指比划的优势不言自明:既能绕A点灵活旋转,又能较为清晰地看清每条边旋转之后的大致位置。如果换成纸片或实物来旋转,学生会发现:只要中心A点的位置稍有移动,那么三角形整体旋转后位置将会发生变化,从而干扰学生对图形整体旋转的认识和掌握。

六、比划旋转,突破教学难点(如下图)

1.长方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如上左图)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是这个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如何旋转。

(1)用左手(掌心对内)食指和拇指的夹角对准A点;

(2)用食指和拇指分别紧贴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

(3)食指和拇指匀速慢慢地绕A点顺时针旋转90°;

(4)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小旗绕B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如上右图)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是小旗的旗杆如何旋转,以及三角形旗面旋转后的位置如何。可以先想象一下小旗绕B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大致方位,然后操作验证。

(1)用左手(掌心对内)食指的根部对准B点;

(2)用食指的上端紧贴旗杆,右手(掌心对内)小指和无名指分别紧贴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与一条斜边;

(3)用手指搭成的“棋面”匀速慢慢地绕B点逆时针旋转90°;

(4)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如此简单的操作,直观演示出长方形和小旗旋转后的大致位置,再通过半具体、半抽象地用手指比划,较便捷地画出旋转后整个图形所在的准确位置。

这堂课重要的教学价值在于让学生通过比比划划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比划划是解决图形旋转问题的一种重要而具体的数学方法,它的魅力在于可以随时随地的运用,既稳当又可靠,不耗费能源。这节课的教学,虽然是我运用比比划划的初步尝试,但从中体会到:运用比比划划进行教学具有经济、省时、省力、便捷、环保、易于掌握等优点,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比比划划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10:《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纸,小三角形,90度扇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这个节目吗?老师带来(风车),你们喜欢玩吗?(教师前后拉动,使得风车依次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

提问:同学们,风车有时向这边转,有时向那边转,这两个方向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叫做什么呢?(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课件展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图片)

设问:我们看到风车旋转的时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们用一些图形来旋转的话,情况又会怎样呢?(图形器材展示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

二、创设情景,进入新课内容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

(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呢?(由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变化而成的)

学生:漂亮,正方形,旋转等等。

教师:取出一个大图形,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你们看看,这个小图形怎样才可以变成上面的大图形呢?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

学生:o点,90度 ┈┈

教师:(课件展示两个图形各形成两个大图形的过程。)设问:还有其他什么方法旋转使得图形变得漂亮?请同学们拿起我们的卡片和小图形试试看。(目的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

学生:(分组,拿起表格,小图形在桌子上试试看。)

教师:请同学回答,上来示范。(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旋转的过程和旋转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汇报旋转时应注意的问题。(找准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方向)

三、巩固新知

1 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

2 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此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为让学生体会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可以先让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三角形描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那一点旋转的。

3 先请学生想一想,再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到图形描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四、小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的很不错哦!

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互相交流。

五、课后作业

课本第54页说一说的1题和2题。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以哪个点为中心 旋转的方向

篇1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让学生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会画出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以读讲精练教学法为主导,数学言语表达训练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语言简洁、准确、严谨之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课前准备:

课件,教材复印纸,方格纸两张,答题卡,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套)。

教学设计及意图: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那种运动呢?

第一个环节:复习检查

师:刚才我们课前说的是身体的运动,在数学里,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运动,还记得有那几种吗?(旋转、平移和对称)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辨认是那种运动。(水车、荡秋千、道闸、风车)

师:咱们来看这些物体的运动是属于哪种运动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了解学生的旧知掌握情况,同时选取学生熟悉的又有争议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第二环节:设疑生趣。

师:今天咱们就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生活实例生疑,对于“秋千”和“车杆”学生有明显的争议,从此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既巧妙地向学生提出新的学习任务,又创造出学习探索新知识的最佳情境。]

第三环节:读讲探究。

第一步:读。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自学例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请一位同学读。

2、学生汇报。

(1)请同学们齐读指针的第一次旋转结果。

(2)填空。请三位同学回答。

(3)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旋转的三要素。(老师板书:点、方向和角度)

师:综合大家的汇报,我们发现旋转与点、方向与角度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读,让学生能用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体会数学语言之美。】

第二步:讲。

1、认识中心点。

师:回到刚才这幅图,这些物体的旋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我们把旋转中绕的点称为中心点。(板书:中心点),物体绕中心点旋转时,中心点是不动的。

师:在生活中,图形的旋转可以产生奇妙的图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个三角形绕着不同的中心点转到起来)

停下来,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这3个图形完全一样)再看一下有什么不一样?

旋转中心不同,旋转出的图案就不同。引导学生发现,中心点不动。

师小结:旋转中心有可能在图形上,也可能在图形外。

3、认识旋转方向。

师:旋转第二个要素是方向,看这一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明确旋转的方向不同。(板书:方向)

与钟面上指针走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引导学生手指空中顺时针方向转)

相反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闭眼感受)

4、完整的用语言描述指针的旋转。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咱们发现了中心点、方向与度数是旋转的三要素。

下面请大家观察这幅图,你能不能像例1那样完整描述指针是怎样旋转的?

从“12”到“7”,指针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了150°。(请2—3名学生回答)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旋转度数是150°呢?

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师小结:要准确的描述指针的旋转,就要说清旋转的三要素。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设计意图:用课件出示两个钟面上指针的旋转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旋转有方向和角度。在观察过程中,鼓励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

第三步:动手操作。

师:咱们刚才看了这么多物体的旋转,你们想不想自己转一转?

1、课件出示例2:把等腰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像这样在方格纸上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特征)

1)学生在方格纸上操作。(请你拿出方格纸一,等腰三角尺,找到点O,照我这样摆。每次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再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2)课件演示旋转两次。

3)引导观察:咱们来仔细观察,旋转前和旋转后的三角尺,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中心点位置不变,三角尺的大小和形状不变,三角尺位置变了。

(强调:三角尺不管旋转几次,它的大小和形状都不变。)

4)课件演示,继续旋转到原位置。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角尺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0°,就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设计意图:几何直观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动手转一转,看一看,比一比,理解旋转运动中的变和不变(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

第四步:讨论。

师:你们还想转吗?(请你们换另一把三角尺,拿出方格纸二)

1)请一位同学读题。

学生读讨论的问题:两条直角边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呢?

点A和点B旋转后的位置在哪呢?(课件出示。)

2)学生操作,然后讨论。

第四环节:初步验证。

谁愿意上台说说你们的讨论结果?

引导说边:点A旋转后的位置在哪里?(上台来指)你是怎样找到的呢?

(点A旋转后的点叫做对应点A′)

(顶点A到O的距离是7大格,旋转后得到的O与A′的距离也是7大格。)

OB的位置如何变化,顶点B转后在哪里?(加上课件演示)

我们来看看AB边是怎样旋转的?它也是绕O点逆时针旋转了90°。

师小结:其实,三角尺的每条边都是绕O点逆时针旋转了90°。边的的旋转与三角尺旋转是一致的。

【设计意图:根据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由三角尺抽象到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体会,三角形的旋转实际就是三条边的旋转,三条边的旋转就能确定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

第四环节:系统整理。

集体完成判断题。(请三位同学读题)

1)、从“6”到“9”,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大家找一找旋转的三要素都有吗?)

2)、从“6”到“9”,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

3)、从“9”到“6”,指针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

第五环节:分组精练。

师:看来大家都学得不错,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从星级题中,选择一题来完成,如果你的时间充裕可以都做。

第六环节:自批自改。

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完成的三星题。

1、一星题。师:左侧和右侧车杆的旋转有什么不同?(中心点不同,旋转的方向不同)物体的旋转只要有一个要素不同,它的旋转就不一样。

2、二星题。(有两种不同的答案,进行对比)师:物体绕同一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后,得到的位置是相同的。

3、三星题。让学生说作图的方法。

请同学们发现自己的错误,把它更正好。

【设计意图:课标提出: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可以多样化,本环节注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评价和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旋转的理解,掌握旋转后图形的画法。】

这节课因为容量比较大,学生动手操作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这个选择题,把学生自己作图出现的错误典型展示了出来,让学生判断,找到错误的原因,加深对旋转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第七环节:概括总结。

上一篇:(顺安驾校)调研报告下一篇:4 团支部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