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山水风光的优美诗词

2024-04-30

写山水风光的优美诗词(精选15篇)

篇1:写山水风光的优美诗词

辛弃疾描写山水的优美诗词

玉楼春

三三两两谁家女,

听取鸣禽枝上语。

提壶沽酒已多时,

婆饼焦时须早去。

醉中忘却来时路,

借问行人家住处。

只寻古庙那边行,

更过溪南乌桕树。

上下两片,是两幅图景,相映成趣。上片是游女听禽图,三三两两的女子,听取树上鸟鸣,鸟鸣巧如人语:“提壶出门打酒婆母烙饼焦糊”。提壶、婆饼焦皆鸟名。

下片更是妙趣横生,一翁醉酒忘归路,行人殷勤指点去处,指路者指点越认真,问路者醉态越肖妙。

西江月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哪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杯汝来前,

老子今朝,

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

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

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

古今达者,

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

叹汝于知己,

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人间鸠毒猜。

况怨无大小,

生于所爱;

物无美恶,

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

“勿留亟退,

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

道“麾之即去,

招之即来”。

篇2:写山水风光的优美诗词

1、优美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俯瞰足下,白云弥漫,环观群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处,似朵朵芙蓉出水。

2、五月的戈壁,蔓草绿了。绿了的蔓草湿漉漉的。上午下过大雨,黄昏乍晴便起了地雾。一缕缕一缕缕地雾,天上的洁白的云朵似的,排着队在滩上轻轻飘动、轻轻飘动。如果稍微站远点,会以为整个滩似乎都在动,远处的山似乎也在动。

3、水,那么灵动清丽,令人神往遐思;水,那么雄浑澎湃,充满了无限激情。有时人称柔情似水,有时又说咆哮奔腾,这就是水的个性。瀑布的壮丽,波涛的汹涌,泉水的叮咚,小河的潺潺,全都日夜永恒。

4、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涛,是山对肆虐狂风之抗议;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5、山和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单调与精彩的结合,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在青山间探索,在绿水间泛舟,多么美妙!

6、山,绵延绵亘;山,险峻挺拔;山,巍峨挺立……山,气势磅礴,让人想起五岳;山,新奇秀丽,令人忆起峨眉……山,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沉稳是他的天性,不露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生命的`庄严。

7、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

8、两岸青山对峙,绿树滴翠。抬头奇峰遮天,脚下清流潺潺,怪石卧波。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如果说它有,它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如果说它无,它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倍觉亲切。

9、江水穿山破壁,气势汹汹奔腾而下;奔腾叫嚣的江水,如瀑悬空,砰然万里。

10、浩渺的江面,烟波荡漾着山形塔影。

11、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画廊。

篇3:谈古诗词中的山水情结

任何一个真正在大自然山水中受过感动的人, 都不会把自然看做无生命的异己存在, 正所谓“每一片风景, 都是一种心境”。山水诗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精妙结合, 也不仅是色彩绚丽的风景画, 而是文化的心灵境界。

孔子的“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影响着中国诗人, 不仅在诗词创作上, 包括生活中的审美态度。老庄虽然有别孔子, 但他的性情也是在山水自然万物中表达的。儒释道的山水精神注定会影响中国诗人, 使中国诗人钟情于山水, 用一种哲学的眼光去看待山水。

在诗人眼中, 水有着阴柔的美, 而山则代表着阳刚的一面。诗人们或登高山观日出, 或涉大川送夕晖, 他们一层层接近大自然, 一层层打破壁障, 将人类心灵的自由, 从封闭的自我世界中伸展出来。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妄言。”陶渊明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 以东篱下采菊为起点, 诗人漫不经心, 远远的南山扑入眼帘, 这是一种无我之境。陶渊明眼中的南山, 则是一个心心相印, 一见如故, 无须语言的朋友。在诗中, 自然不是人的一部分, 而是人是自然的一分子, 人抛弃了自我本位, 这是否就是陶渊明诗中的真意呢?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这首诗总让人想起“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的感慨, 滚滚东逝的江水一去不返, 让人想起时间的单向性, 生命的短暂, 抚今追昔, 想起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是非成败, 想起古今朝代的兴亡更替。老子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所以水总是能引起人的哲学思考, 赋予诗人以创作的激情, 使苏轼吟唱出“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

山水仿佛一座巨大的宝库, 源源不断地为中国诗歌提供着生机与活力。山与水都是有灵魂的, 而这些灵魂就是诗人的精神和热度。山与水靠着诗人的笔墨, 向世人述说它们的感知。

山水同时也因诗词而闻名于世。“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这首诗传播极广, 无人不知, 耳熟能详, 是泰山风景诗之开创性作品。“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一句尤其成为儒家一种理想境界的体现。诗圣杜甫是把泰山诗歌从神仙、鬼魂、封禅中解放出来的第一位诗人, 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杜甫的父亲曾在兖州任司马, 孔孟之乡历来对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他的好友苏源明在岱顶读书, 游历访友在唐代是文人风尚, 他在洛阳与李白、高适相识后同游山东。从开元二十四年至天宝四年, 杜甫先后有7年时间在泰山一带探亲、访友、游学, 泰山的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美好印象, 他对泰山具有深沉的感情。正因为如此, 《望岳》这一杰作才成为泰山诗歌的压卷之作, 公认是千古绝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吟咏自然风光的诗, 常引起人们对如何观察和认识事物、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哲学思考。庐山也是一座人文之山, 庐山风景秀美是风景名胜之地。“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抒发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豪迈情怀。自然的风光, 奇峰的险峻使革命者回忆起往事的艰辛, 积聚起革命的激情。有了这样的文化积淀, 庐山就显得厚重了许多, 不仅有外在的风采, 还有内在的神韵。来庐山的游人, 想想这些前辈先贤, 一定觉得不虚此行。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诗句, 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孩童时就会背诵的, 三峡也因这诗句印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在我们的头脑里, 杜甫一身风尘, 一叶轻舟, 焦急地从四川出发去洛阳, 一路上欣赏着三峡的美景, 思念着家乡的亲人。三峡, 也由此进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深处, 不管你是否到过三峡。顺江而下, 不久你便可看到那个在山崖上翘首千年、被人们赋予许多美好传说的神女峰。伟人毛泽东在1956年词曰,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 神女峰是西王母幼女瑶姬的化身, 曾助夏禹开錾河道排除积水, 消除了水患, 从此, 瑶姬爱上了三峡, 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间, 为船民除水妖, 为樵夫驱虎豹, 为农夫布云雨……久而久之, 瑶姬便化成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岸边。宋玉在《神女赋》中也虚构了一个楚襄王与神女幽会的故事, 说神女夜夜与楚襄王幽会, 云雨归来, 满身异香。不管是瑶姬还是神女, 一尊山石竟然被赋予了那么多美丽的传说。因此, 它吸引着历代文人骚客慕名来到神女峰, 为它写下诗词歌赋。当代女诗人舒婷乘游船途经三峡, 面对神女写下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苦一晚”的诗句。今天, 人们经过三峡, 一定要看看山崖上神女造型的巨石, 也一定会想起写过上述诗篇的诗人。于是, 三峡的山水因这些文化名人而气韵非凡。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当中国诗人在政治上、人生上遇到挫折的时候, 山水是他们最好的精神寄托。他们在山清水秀的地方结庐而居, 像一只冲出樊笼的飞鸟, 一尾回归深渊的游鱼, 回返家园, 享受着复得返自然的乐趣, 于是就有了“羁鸟恋归林, 池鱼思故渊”的诗篇。山水是他们心灵的归宿, 是他们灵魂的栖息地, 也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天上人间。他们对着高山流水弹琴长啸, 借着山花飞鸟抒发心志。流水可以承载他们的心胸抱负, 鹰隼可以带着他们的心灵高飞。

如果没有山, 不会有“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的境界;如果没有水, 不会有“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气势……可以说, 是山水, 成就了中国诗词;是山水, 撑起了中国诗人的脊梁, 承载着他们的苦难与忧伤, 铭刻着他们的梦想与激情。

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天地与我共生, 万物与我为一。中国山水诗最好的诠释了这种理念, 中国真正的大画家, 必有一份诗人的性情, 中国真正的大诗人也必有一份艺术的心灵。中国诗人将自己织入天然山水画中, 成为天地和谐的画中人。

篇4:浅析诗词与地域山水画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诗词;地域;山水画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有丰富的民族与地域文化传统。而西部作为一个特殊地域,曾是中国艺术的重心,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文明成果,各种优秀的文化文明成果曾在这里碰撞融合。但是,由于西部地理位置以及宗教信仰和战争等等原因的影响,致使早期中国山水画没有能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直到20世纪40年代,沉睡的西部文化遗存和西部大自然的魅力才逐步的展现出来。而西部山水画的探索与挖掘也从文学作品的描述中走出来,真正步入了西部山川大地的怀抱之中,特别是诗词的影响开启了地域山水画的探索之路。

一、诗词为地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较强的渗透力

在西部广袤的大地山川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诗歌。汉唐时代,虽然辽阔的西部依然具有奇异、可怕又神秘的特色,依然是杀戮和征伐的战场,但相互争讨的人们却共同创造了打通欧亚的丝绸之路,创造了气势恢宏、意境苍凉雄壮的诗词,而诗词就是我们的先民在西部边塞生活的藝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而每个诗人生活过的不同地域,其题材和内容有所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有褒有贬,情况相当复杂。特别是唐代的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也是唐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书写着西部的壮美。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唐代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如高适边塞诗代表作《燕歌行》突出表现英勇的气概和悲壮的情绪。以错综交织的诗笔,把荒凉绝漠的自然环境,如火如荼的战争气氛,士兵在战斗中的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融合到一起,形成了全诗雄厚深广悲壮淋漓的艺术风格。又如李益《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这篇塞上之作,感觉便很不同,读者一下子就会被那天地空阔、人欢马叫的壮丽图景吸引住。它在表现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和反映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方面,是比较突出的。西北高原的景色是这样壮丽: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气象。王昌龄、岑参的诗里,长云暗雪山,八月即飞雪;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黄沙卷地,日色黄昏。烽火、狼烟、宝剑、铠甲、孤城、羌笛、胡雁、鹰、夕阳、大漠、长河、长城、胡天是诗词中常见的字眼。现当代描绘西部的山水画家大多就是被边塞诗里所呈现的那种意境美所吸引而步入西部,描绘西部,这些精美绝句意境为山水画的创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二、诗词为地域山水画的风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地域山水画是在自然山川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生成的,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诗词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山水画一样追求气韵生动、有节奏、有意境。特别是唐代诗风格悲壮、奇雄、豪迈、洒脱,洋溢着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风格的形成固然与唐朝国势强盛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是盛世文化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诗人们在西部这块广袤的大地上欣赏着大自然的壮美,尽情地抒发着卫国安边前线的自豪感、兴奋感,抒发着强烈的建功西部的雄心壮志,诗中闪烁着西部特有的力量美、阳刚美。这种地域性因素必然会给文学烙上一定深度的印记,这种力量美、阳刚美也必然会对现当代的西部山水的风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西部,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资源,诗词就其文化艺术的内在品质和形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实际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和值得整个民族骄傲的,诗词对西部地域山水的影响还是巨大而深远的,它还在源源不断的为山水画创作输送着给养,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挖掘。相信经过一代又一代西北山水画家的探索与研究,地域山水画的前景必将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

[2]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4]王朝闻.中国美术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5: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1.《送友人入蜀》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2.《杜陵绝句》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3.《万山潭作》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4.《利州南渡》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5.《东溪》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6.《望天门山》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篇6:写山水的优美句子

20、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涛,是山对肆虐狂风之抗议;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21、山最朴素的品质是石头,而石头从不代表山,山是它身上所有存在的总和。山的身体潜藏无数的财富,金银铜铁,锡铝镍铬,鲜花美玉,矿泉温泉,钻石石墨,木材草药,珍禽异兽,只要你善于发掘,决不会宝山空回。即使普通如石头,也有许许多多的品格。山身上还有人类至今尚未发现的资源。珍贵出于山,平凡出于山,山的身上凝聚着人类物质和精神的丰厚成果。

22、水,那么灵动清丽,令人神往遐思;水,那么雄浑澎湃,充满了无限激情。有时人称柔情似水,有时又说咆哮奔腾,这就是水的个性。瀑布的壮丽,波涛的汹涌,泉水的叮咚,小河的潺潺,全都日夜永恒。

23、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这是山给予我的厚重酬报。我对于门前的山,仿佛读懂了李白与敬亭山,产生了“相看两不厌”的情感。

2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5、沿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戴了点白雪,河水则清明如玉。在这样一条河水里旅行,望着水光山色,体会水手们在工作上与饮食上的勇敢处,使我在寂寞里不由得不常作微笑!

26、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澈底。两岸的秋山,依旧在袅娜迎人。苍江几曲,就有几簇苇丛,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劈面就有江岸乌桕树的红叶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

27、优美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俯瞰足下,白云弥漫,环观群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处,似朵朵芙蓉出水。

篇7:写荷花的优美诗词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篇8:写山水风光的优美诗词

王平,1956年生,浙江义乌人,初师朱恒、金鉴才等名家。后研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城市雕塑研究班、中央美术学院,师从钱绍武、曹春生、董祖怡、孙景波等大家。现任职于衡阳市群众艺术馆,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全国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持有者,湖南省美协雕塑艺委会主任委员,衡阳市美协副主席。

作品曾入选第二、三、四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第八、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迎香港回归中国艺术大展;新北京·新奥运体育雕塑展并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艺术成就展;第六届当代中国山水画作品展并获铜奖;和平颂——神七太空飞行艺术之旅大型文化活动被评为优秀奖;另有多件作品赴比利时、美国、日本等国展出并被有关机构及国际友人收藏。为国内多座城市创作完成城市雕塑数十件,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出版有《王平作品集》等多部专著。

手机:1 37 07 34 0916 qq:99 064508 1

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对传统绘画语言的态度多了几分单纯与平和,我们已经不会盲目希望自己的艺术能贴切地解决多么崇高的理论问题,多元化的艺术表达方式让我们开始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绘画本身,所以近几年来,山水风颇盛,很多中国画家,都在这块土壤上奋斗、耕耘。

王平是一个在雕塑领域颇有建树的艺术家,对传统的偏爱,不仅表现他对雕塑艺术民间性的靠拢,更有他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探索与挖掘,近几年来,王平对山水画的执着,使他在这一领域颇有收获。

山水画有很多传统是根深蒂固的,笔墨、构图、境界等等,都是山水画不得不讲究的因素,也正是因为这些根深蒂固的讲究,作为民族特点鲜明的中国画概念本身才有意义。王平的山水画具有很多传统的痕迹,毋宁说是他对传统直白的继承,更应该是一份非常私人化的艺术追求,这种追求包含了很多理想性和唯美化的色彩。他善于深远式的构图,这是对磅礴和大气的义无反顾的偏爱。不需要上升到境界的高度。对于这种深远式构图的选择本身就已经具备了超乎于物外的勇气。当然,这种深远式的构图可能也是最平和、最保险的选择,因为对于传统,我们都应该有最起码的尊重。在王平的山水画中,他以雄壮奇崛的构图方式和笔墨浓淡的干湿变化,展现出咫尺千里的山水意境。他善于营造空间景象,通过相对具象的客体描写,却传达其对于雄强、磅礴的深刻理解。他的山水作品,虽也有小幅册页的愉情之作,但不及长卷山水能更好的表现其自身个性的把握。对传统山水构图形式的深切体会贯穿于他山水画的始终。崇山峻岭、云雾缭绕,茅屋松石掩映期间,为审美主体展现的是一个惘若置身其中的山水之境。

王平具有多年来雕塑艺术的经验,雕塑上的表现手法和观察、理解事物的方式、非常明显地影响着他的山水画创作。他的山水画笔墨中对“泥性化”的喧张,是其画面中最具个性的的表现。笔墨求新求变,是中国山水画经久不衰的课题。王平巧妙地将这种“新”和“变”同雕塑语言结合起来,完成了他对笔墨语言个性化的重塑。他用雕塑造型中的“泥性化”语言,弱化了张家界自然形象的刚硬劲健,这很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中对“中和之美”、“刚柔相济”的理解和诠释。他以润墨积染山石形象,运用浓淡变化的灵动线条穿插勾勒,线条刚若盘铁而柔若如折柳,笔断意连。这种笔墨的个性化,使王平的山水形象,既未拘泥于传统,又有别于山水画的实验性探索,在吸收传统造型优势的同时,又暗喻了颇为前卫的审美特点。他的画面气势磅礴却又不乏灵秀清幽,将笔墨形象还原为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审美的全方位关照。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在王平的作品中,我们甚或能感受到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气慨。所以就意义而言,王平为山水画笔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可能。就审美感受而言,他为审美主体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山水画的境界是品评画格高下所无法回避的问题,所以可以用中国画来定义的艺术表现方式,都必须接受这一标准的批评和判断。王平的画面在意境和品格的营造上应该说是成功的。在他的山水画中,云气暮蔼的效果得到理想化的发挥,他利用云雾的穿插掩映,拉伸画面纵深层次,营造了一个率逸而具诗性的意境。他的创作摒弃模拟描涂,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虽以写生的的表现方式图绘自然风貌,但却不是单纯的图真,要抒发的是内心对自然景象的深切体会,要表达的是主观情绪作用下客观物象。他变理性的画面经营为趣在法外的笔意流转,使繁乱复杂的自然形态与内心对自然体悟和感受融为一体,使得具有意向特征的笔墨线条在这种内心与造化的结合中隐约欲出。他的画面以小青绿设色为主,借助张家界的自然形象,用切身的体会去感受在真实景物的基础上提炼概括,虽初看粗普质拙,但局部的深层积染和笔逸草草的点划,都有与画面的整体形象和谐融会,树石、溪水、远山、云雾的表现,都高度的协调,立格于笔墨写意,造境于荒疏苍茫。

篇9:初中古诗词中的山水情怀探究

首先,山水比较漂亮、壮美,激发了诗词作者的灵感,产生创作冲动,从而用诗词记录下了大自然的美。古代的生态环境比较好,山水非常美丽,人们自然而然的对大自然的造化能力产生了羡慕情怀,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灵感一触而发,即兴创作了流传千古的诗词佳句。这样的文章在初中教材中有很多。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由唐朝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观看了钱塘湖之后,有感而发,创作而成。又如吴筠的《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从这首诗描绘了这样的景象:山与天相交的地方升起了淡淡的云烟,作者在竹子的罅隙中观看落日的余晖。小鸟向屋檐上废弃,白云从窗户里飘了出来。这样的镜像,非常优美,强烈的吸引了作者,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梅尧臣的《鲁山山行》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作者在文中用了这些词汇“适与”、“好峰”、“迷”、“云外”等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作者在这里描述的场景具有幽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杜甫的《望岳》则表达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巍峨:“荡胸生曾云”和“一览众山小”均表明了泰山的高大;而“齐鲁青未了”则表达了泰山的雄伟,一望无际;“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则表明泰山的景色的漂亮。在作者的眼中,泰山就是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这令他感叹不已。

其次,借景抒情,表达作者的个人思乡、友情、爱情思想等情怀。下面本人就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收录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进行分析和说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由唐朝诗人岑参创作的。据资料记载,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东归。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为了节省篇幅,本文不对全文进行摘录;本文只摘录两句与本文内容相关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阅读完整个篇章之后,我们发现这篇文章是送别友人的,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这里的山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去依依不舍的心情。又再如李白的《赠汪伦》,其中有一个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这里,李白用潭水来衬托他和汪伦的友情之深。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蒙太奇的手法,把几个场景联系在一起——把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与令人感到悲伤的“枯藤老树昏鸦”以及让让人感到惆怅的“古道西风瘦马”放在一起,容易让人产生悲喜交加的情感。“小桥流水”在大众的心理,它是故乡、家乡的代名词。

最后,爱国情怀。我们发现很多诗词都是描写边塞风景的,这些诗词无一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希望为保卫祖国出力的爱国情感,也表达了对当时的政府不满的情绪,希望当时的政府能为国家的边疆稳定多加投入、多关注边塞人们的生活。在古代,西北部和北部由于和游牧民族接壤,而游牧民族受气候影响比较大,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为了生活,他们经常来关内抢事物。为了汉族人的安定生活,朝廷就需要征兵去保卫边疆,又加上某些时候朝廷比较腐败,保卫边疆不力,这样就牵动了很多老百姓的心。老百姓的心声就是为了安居乐业。我们也知道,我国西北部和北部基本没有什么山和水,沙漠和水相对更多,在这些地方有两座山,就是天山和祁连山。以山水为背景的诗词不是很多,下面我们就列举几首开始进行说明。李白的《塞下曲》是为数不多的以山水为背景的古诗。“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交代了背景,这时的天山只有一个字“寒”;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士兵为了保家卫国随时作斗争。作者也表达了愿意为了边疆的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随时出征。虽然这篇文章在我们初中语文教材中并没有收录,但是这篇文章也非常适合我们初中生的理解。在我们的初中教材中,还收录了另外一篇边塞古诗:《凉州词》。这首诗是由唐朝王之涣所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作者用黄河的长——从天上来 ——来烘托了玉门关的远,很多山包围着的孤城——玉门关远离我们,这些均表明了戍边战士的孤独、寂寞,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些战士的关怀。

总的说来,本人认为古代诗词中的山水可以寄托诗词作者的情感和情怀。

篇10:山水风光的优美段落

大自然是神奇的,它赋予人类生命,走进大自然,你可以听到小鸟清脆的鸣叫声,听到青蛙“呱呱”的叫,听到小河“哗哗”的流水声,听到树叶被风吹的“沙沙”声,那一切都是那么美妙。

云台山之旅,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山、水、人的完美结合,远看,山仿佛一朵发黑的云彩,它是那么高,那么大;近看,漫山遍野都被绿色笼罩着,那绿色呀,沁人心扉:深的,浅的,浓的,淡的……数不清的绿组成了这美丽、可爱的山。

虽然我喜欢高高的山,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那清幽的山泉,在山的缝隙中,山泉流了出来,清清的,凉凉的,甜甜的,每一滴泉水,都经过了多少山石的过滤,才有了这清凉的山泉,它们吸天地之灵气,又把清凉带给了大地;它们汲日月之精华,又把甘甜带给人们。那清凉的水啊,带给人们快乐,带给人们凉爽。

澎湃的大海,巍峨的高山,绚丽的彩虹,这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不仅给了我们美丽的景色,更交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大自然,真是人类的母亲,人类的老师!

优美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俯瞰足下,白云弥漫,环观群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处,似朵朵芙蓉出水。

山和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单调与精彩的结合,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在青山间探索,在绿水间泛舟……多么美妙!

两岸青山对峙,绿树滴翠。抬头奇峰遮天,脚下清流潺潺,怪石卧波。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如果说它有,它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如果说它无,它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倍觉亲切。

篇11:山水风光的诗词

美丽的`山水风光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也让人们不远千里都要到此一游。

1、《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2、《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3、《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4、《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5、《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6、《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7、《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8、《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9、《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0、《野望》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11、《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2、《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3、《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4、《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15、《绝句》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16、《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7、《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18、《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颖是银河落九天。

19、《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1、《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22、《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23、《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情还有晴。

24、《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25、《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26、《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7、《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29、《春泛若耶溪》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30、《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1、《滕王阁诗》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2、《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3、《杭州春望》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34、《南湖早春》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35、《青溪》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36、《秋登万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7、《巫峡》杨炯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38、《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9、《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篇12: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泰山吟》

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刺云天。

既t,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7、《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11、《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篇13:精写山水松入风

精心的写意是顾宏中国画的一大特色。顾宏是中国美术学院60年代的校友,在校时就以刻苦勤奋、谦虚好学而著称于同学之中。不管是中国画还是西画,素描还是水彩,只要对艺术有益,他都抓住不放,正因为这样才练就了 身扎实的基本功。不论是他的工笔画还是写意画,笔法细腻精到,构图严谨新颖,不论是大画还是小画,他都一丝不苟地孜孜以求。注重气势是他作画的一大追求,无论山水,花鸟或是人物,都给人一种奋发上进之感。他遍访名山大川,三登泰岱六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因此,他创作的山水长卷每每能对江南的奇松险峰“曲尽奇妙”。

静气与抒情是顾宏国画的内在语言。他的写意山水不乏峰峦耸翠,怪石嶙岣,然而他却能在山岚氤氲之中使奇峰和谐相伴,于飞瀑奔流之外听余音袅袅不绝。他的山水长卷是可以吟诵的叙事诗行,眉清目秀,画面总显现出一副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从无颓废之气。他的作品中有在

群山怀抱之中鸥鸟翔集,连帆悠扬的《山河行运图》,有山岚荡漾,奇松摇曳,千峰林立,孤帆远影的《万古乾坤只此山》,也有山河壮丽开怀,热流飞泻横渡的《九天落银河》,《壮丽河山铁铸成》。顾宏是个有激情的画家,他的山水速写,不带任何修饰,往往热情洋溢,朴实无华。然而在创作中,面对大自然的激情,却如此纯熟,洗练地融入那深深的静气与沉着之中,颇得“山到绝处我为峰”的佳境,意在化万水千山皆“从于心”也。“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顾宏追求的正是一颗静心,一片纯净。

顾宏是画界的多面手,早年他曾长期从事人物画创作。70年代以来,他扩大了创作的自由空间,《风霜十月春》饱含作者的激情——傲霜斗寒的新菊,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怒放烂漫,在秋天中春意盎然。他笔下的荷花亦很具个性,总给人以美的联想。

顾宏长期以来从事群众文化管理工作,当过图书馆长,群艺馆长,影剧公司经理,书画院院长,虽然平日工作繁忙,但仍坚持作画不懈。后来,顾宏又投入园林景观建设工作,这使他有更多的时间接近自然,饱览山水,并因此转入山水画创作,潜心经营多年。西湖的明山秀水,黄山的云海奇松,一次次地激励他,赋予他灵感。于是,他以山水画的意境开拓了现代苍松长风的新模式。

顾宏和我已有40多年的师生之谊。他是个勤奋努力的画家,更是个充满热情和善以待人,认真处事的文化人。著名中国画史论家王伯敏先生赞之曰:顾宏仁者。他久居西子湖畔,多次为杭州的文化繁荣襄举盛世。仅近年来,他就先后组织了“中国荷花国画名家邀请展”、“金秋钱塘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西湖新千年国际书画艺术研讨会”,“‘相约西子湖’百位画家画西湖”、‘画说西湖·国际绘画艺术论坛”等

顾宏,1946年生,江苏人。196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现为西湖国际美术家联谊会执行主席、杭州市西湖国画艺术研究院法人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创作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明达大学教授、美国中国现代艺术博物馆顾问,曾任杭州市城市雕塑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唐云艺术馆首任馆长等职。

顾宏擅国画,专山水,尤擅画古松、飞瀑与巨幅山水。其画风严谨,技艺精湛,意境深邃,注重气势与时代精神。学术上主张立足传统,师法自然,推陈出新。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内外绘画大展并荣获大奖,在国内外多次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受到海内外业内专家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深得收藏界的青睐。

他的艺术成就和相关业绩被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和重要刊物广泛报道,出版有《顾宏画集》、《中国画家顾宏》、《气壮山河·顾宏山水画艺术精品选》、《顾宏国画小品集》等个人专著。

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高品位大型文化艺术盛会,受到海内外艺术界的赞赏。在他主持下的杭州唐云艺术馆已成为艺术家之家和高品位文化艺术传播的基地。“愿乞画师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我祝愿顾宏的事业兴旺发达,绘出更新更美的明天。

本文作者肖峰教授是中国美协顾问,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

篇14:写山水风光的优美诗词

3.夜的草原是这么宁静而安详,只有漫流的溪水声引起你对这大自然的退思。

4.南方的八月间,骄阳似火。中午时分,太阳把树叶都晒得卷缩起来。知了扯着长声聒个不停,给闷热的天气更添上一层烦燥

5.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

6.我喜欢借月色沉淀心情,如水月色,可饮。推开窗户,任月色静静流泻在肌肤上,轻盈飘逸的韵致,清新蕴涵的情调自然流淌在心际。月华如练,心情在月色中变的清朗而柔软,恍然间生命中的种种感动和美丽灵动浮若。

7.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散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8.打开窗户,霏霏细雨默然洒在我的脸上,感到温柔润滑,像是搽上一层薄薄地金珠奶油膏,润泽着我的肌肤,舒爽依然;微风轻轻拂面,似爱人的鼻息吹在我的脸上一样,有着淡淡的清香,觉得特别的清新。

9.站在蔑芭铺就的竹楼上,坝子的盎然绿意涌来眼底。椰林追着绿云,甘蔗溢出醇甜,茶叶飘荡清香,无处不醉人。到处是密密莽莽的青,到处是潮卷浪翻的绿。遥望天尽地边,偶尔才露出一抹空明的山影。绿浪中,垂荫覆地的大榕树,葱茏的凤尾竹,硕果累累的槟榔,装点着风情万种的傣家竹楼。

10.远处环绕的群山,被霏霏细雨覆盖着,雾蒙蒙地。分辨不出五月里秀丽群山郁郁葱葱,只有朦胧的美。

11.流过竹楼间小河静静流淌,拍打着竹楼千古的幽梦。寨子里一片静谧,竹林深处,傣家少女挑水走过,长长的筒裙,随着阿娜的身躯一起摆动。傣家少女是水做的妖姬,水是傣家的灵魂。竹楼有水相伴,泉音叮咚,增添了一种悠闲,一种淡雅,一种从容,何况这里的水,还有竹楼相伴。自然和谐,古朴而清丽的竹楼,传承着水的温柔,春的永恒!

12.山风吹动晨雾,像一条条白缎,轻轻地,慢慢地,把错落有致的村寨,缠绕上一层薄薄的柔纱。一幢幢别致、风情独特的竹楼,被寨边大榕树、芒果园、椰子林隐掩,满眼望去,这里的一切都染成了翠绿。

13.抬头仰望,但见陡峭的崖壁,形态各异,千变万化,有的似城垣,有的似门阙,有的似人物造型,有的似动物形状,横看侧看,妙趣横生,观之,叹之,不由得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力,竟能塑造出如此奇妙的形貌来。

14.自上而下地这样看山,一道道梁,一重重岭,密密排排地铺陈在大地上,好似看着一群冬闲的汉子们,举着烟袋锅簇蹲在一起,闲磕着话头晒太阳,酝酿着那即将到来的春耕。全然没有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篇15: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第一首:《登永嘉绿嶂山》

朝代:宋代

作者:谢灵运

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

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

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难匹。

颐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

第二首:《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

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

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

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

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

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

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

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

第三首:《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上一篇:真正的学校是社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下一篇:有故事的爱情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