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2024-05-19

浅谈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精选6篇)

篇1:浅谈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浅谈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作者:李毅

河南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

浅谈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前言:201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世界500强企业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成功建立合作关系。为我省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特别是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和就业机会。

正文:我们学校积极响应省政府和市劳动局的号召于2010年6月25号成功组织第一批共计441名学生到深圳富士康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按富士康要求学校配备4名驻厂教师,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在3个月的驻厂过程中,我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企业顶岗实习和企业文化及企业的管理方法都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个人素质及社交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在去富士康之前,我有3年的教学经历,这3年中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学生的管理难度,我总结其原因在于社会长期以来对中职学生的偏见,特别是有些家长认为考不上高中就彻底失去了望子成龙的梦想,对学生丧失信心,这样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叛逆,你说我不行我就不行,与父母关系渐行渐远,没有了家人的支持加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方面没有升学压力环境相对宽松等等因素学生从此不再努力学习而是破罐破摔,从而造成了中职生在个人素质和修养方面的严重滞后。带口病,说脏话,骂人甚至打架斗殴等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我们的常规教育方法主要以说

服教育为主,但是我们对于学生的内心却没有给予更好的帮助,其实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最需要的是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也更想早点得到社会的认同。

在这3个月里,我们驻厂老师经常到学生宿舍和学生交流谈心。学生的表现总是让我们感到很有成就感,原来不善言谈的学生变得侃侃而谈了,原来在学校调皮捣蛋的学生便的更懂事了,而且明显感觉到学生原来的一些不良习惯消失的无影踪了。我也曾经好奇的问过学生是什么让你们成长的这么快,学生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经过富士康的培训特别是富士康培训人员和老员工对他们给予的肯定和帮助让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决心改正。

在我看来,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它的必然性。学生的个人素质及社交能力怎么样无不与企业的大环境有关。学生在世界500强的企业文化熏陶下个人素质及社交能力的提高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社会和企业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中等职业教育有了正确的认识。

这次富士康顶岗实习,学生除了个人素质及社交能力的提高之外还得到了相当丰厚的薪酬。有的学生3个月攒了5000多块钱,少的攒的也有3000多块钱,在学习的同时有适当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得到了社会和学生家长的一片赞誉之声。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学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以前企业对毕业生要求要工

作经验否则就直接pass掉,企业对学生有一定偏见,这样就造成了企业不相信学生,学生就业受阻的尴尬局面。但是通过这次顶岗实习我们的学生让企业看到的是有活力,有志向,有拼劲的,龙华园区SHZBG事业群人资处的王小军经理更是用“纪律强”“上手快”“工作勤”九个字对学生做出了客观的评价,这也是对我们中职教育的肯定。

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和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中等职业教育有了正确的认识。

再次,中职教育应深度开发校企合作(如联合培养,定向培养等等),大力拓宽中职生的就业渠道。

从企业给我们反馈的信息看,我们做的还不够。例如我们平时给学生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作并没有太多的联系,究其原因:第一,学校与企业联系不紧密,课堂上没有把企业工作中要求的联系起来,还是照本宣科,与实际加工脱节。第二,市场调查不够,经常就是那几个品牌专业,专业的开发力度跟不上市场要求。

就拿这次去富士康顶岗实习,我们的学生专业分布比较散,而他们主要实习的是电子专业方面的知识,有些学生就抱怨当初没有报电子专业,怕今后工作不对口。我们为何不直接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采用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式比如订单式培养或是签订长期的顶岗实习协议,也可以把企业的技术人员推进课堂,让学生更早的接触工作等等一些方式,如此,企业不必再为

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而花费精力,学生也不用为毕业找不到工作而烦恼。这样既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知名度,又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和社会认可度。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那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也就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切忌闭门造车。例如我们学校今年新增的3G动漫技术专业,校领导深入市场调查发现郑州将成为我国的动漫基地,在今后5年的时间里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校领导抓住这一契机大刀阔斧把3G动漫技术专业推进了课堂,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先机。

总之,中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重大。他为企业和中职教育提供了一个沟通的媒介,为今后共同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后记:借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之机,我们更应该大胆改革创新,加强中职教育与企业的资源整合力度,努力为早日实现工业强国及构建和谐社会和十二五宏伟目标而奋斗!

作者:李毅

河南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

篇2:浅谈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社会实践活动体验有利于学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宗旨是认识社会,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中职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工农群众的社会实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都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种实际活动。但是,它们又有区别,工农群众进行社会实践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目的的,而中专生参加社会实践则是为了成为有用之才。中职生还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还不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而是吸收文明、为创造文明做准备的群体,对他们来讲,改造客观世界还只是手段或途径,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才是根本目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着力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仔细观察社会,发现利弊,解开疑难,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有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常表现出一种期望高于行动的现象。等将来真正走到社会中,遇到现实问题后才发现自己的定位过高,心中就会感觉倍受打击,将会给就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就业前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对专业需求的现实是非常必

(二)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中专生成为合格的中等技术人才。

首先,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中职生视野开阔,爱好广泛,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但是毕竟是从家门到学校门,对社会了解不多。中职生要认识社会,当然需要吸收前人的经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丰富的科学知识,但是,不管你掌握多少理论,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仍然只有在同社会接触过程中,社会的各个方面才能通过人的感官反映到大脑,人才能认识社会上各种表面现象。也只有在反复实践过程中,社会的各种特性才会逐步暴露出来,人们才能逐步揭示出社会现象的本质。中职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其敏锐的眼光,通过各种社会现象,发现影响社会进步的种种因素,经过分析比较,找到促进社会进步的途径,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其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中专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把政治思想道德的社会规范内化为中职生的自觉的行为准则。单纯的课堂讲授,往往难以达到这个目的。这是因为学生缺乏感性知识,总感到课堂上讲的是空话,难以接受,使课堂讲授缺乏说服力和感召力。社会实践活动,使中职生直接向工农学习,转变感情和立场。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理解了社会政治思想道德规范的合理性和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把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教育与现实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很容易理解我国人民正在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找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奋斗方向,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最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检验中专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中职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没有应用之前,对他们来说还是不完全的知识。社会实践能够把学生所学的理论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直接检验出这些理论的正确性。学生运用过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

(三)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中专生融入社会,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

篇3:浅谈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毫无疑问, 创业者的素质并非天生, 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没有孩提时代听闻的种种东方传说, 马可·波罗很难萌发东方之旅的意识;没有精湛的软件知识与非凡的创业能力, 比尔·盖茨不可能在IT行业独领风骚。正因如此, 学校必须顺应创业热潮, 构建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体系。

一、当前中职创业教育的误区

目前, 我国的中职创业教育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只把创业教育当成一门德育课来上。

创业教育的开展在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如火如荼。但是, 大多数职业学校只局限于开展创业课程, 比如教授职校生创业指导、中职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创业指导或创业指导与案例分析之类的课程。这就类似于一门德育课, 难免枯燥乏味, 收效甚微。

误区二:只搞几次创业教育活动, 缺乏整体性、系统性。

中职学校创业教育流于表面与形式, 有些邀请已走上工作岗位、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 现场讲授自己就业、创业的经历, 进行前途理想、择业观、就业形势教育, 举办多场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讲座;有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指导学生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规划书;有些举办就业、创业专题讲座, 邀请典型企业精英给学生作现场讲座, 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让学生了解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帮助他们认识创业的意义, 唤起他们创业意识、创业勇气, 为未来的创业做好准备。但这些做法有时只是走过场, 缺乏整体性、系统性, 同样收效甚微。

误区三: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培养企业家。

有些中职学校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培养企业家, 希望学生毕业后都能成为企业家。

其实, 创业教育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素质, 并非鼓励学生毕业后马上都去创办自己的公司或经营自己的店铺。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求受教育者都去创建自己的企业, 而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创业素质, 形成自己的创造人格。

针对以上误区, 笔者认为创业课程虽然是提升学生创业素质的重要环节, 但创业教育不应只局限于独立开辟课程进行授课, 而应该渗透在各门功课之中, 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 潜移默化, 效果会更好。比如中职语文教学中就可以渗透创业教育。而且, 笔者认为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更是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实用型人才, 以为学生提供现实的就业本领为主。但近十年来的职业教育实践表明, 如果把职业教育定位为只是满足市场对劳动力的基本需求, 则难以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可。职业教育要发展, 就应该使学生接受良好的创业教育, 以良好的创业素质和能力接受就业、创业和职业更换的挑战。创业教育既符合时代的要求, 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创业教育有双重意义:对学生个人来讲, 可以使学生自我雇佣、自我增值;对社会来说, 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增强社会的经济力。

同样, 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开展创业教育具有很大意义。

1. 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教育是种下一粒种子, 从意识、思维、潜能的环境中破土而出。

从课堂上直接走出成批的“老板”是个神话, 更多的学生可以通过创业教育走近创业, 由陌生、了解到关注, 将巨额资产老板成长的故事拆分成现实中的点滴积累与努力, 让学生在适宜的时机去尝试创业。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开展创业教育就有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2. 能够训练学生的创业技能, 形成创业素质。创业教育是倡导一种能力———自立能力。

人要想发展首先应具备生存能力。不管是具有高学历的人, 还是普通的社会成员, 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并从中体味生活本真的意义, 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 也需要有更多“健全”的社会成员。目前有一些家长将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 使得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处于弱项状态, 比如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生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等。眼下, “啃老族”“袋鼠族”“傍老族”“倚老族”的说法非常流行, 这些“族”不仅在经济上接受父母的援助, 而且在心理等各方面仍然像个孩子一样, 无法脱离父母的“袋囊”而独立。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学生的自立、合作能力得到培养, 逐渐形成创业技能, 具备创业素质。

3. 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新精神。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新精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改变原先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养的狭隘能力观, 让学生具备综合的知识和技能, 进而产生创业的热情和发扬创新精神。

三、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中职语文新大纲的课程教学目标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 设计活动项目, 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 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所以, 一方面, 我们要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设计专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比如根据中职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偏差的现状和今后就业、创业的需要, 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口语交际训练序列所安排的内容 (会话、复述、讲解、即席发言、专题讨论、演讲、辩论等) , 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 在具体实施中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讲口才为重点, 对学生加强训练, 训练中注重循序渐进, 由简短到成篇, 由照读到脱稿, 由有备到即兴, 由对话到辩论。这样, 经过教学和训练, 中职学生能做到从说清楚完整的句子到基本准确、连贯、得体地讲明白完整的语段和全篇, 为日后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一定的表达基础。

另一方面, 要在原有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 把创业教育的任务和要求结合进去。中职语文教材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其中不乏相关内容。如针对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感受职业生活与学长的对话”, 我们组织学生调查的对象不局限于本校的在校生或历届毕业生, 还鼓励学生走出校门, 参观、访问附近的公司或企业, 写成调查报告。学生得到创业教育的体验, 获得对创业的感性认识, 这也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

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 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中职生创业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他们具有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世界各国的教育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才, 是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方面多次提到“创造、创新、创意”等内容, 明确规定了课程设置的培养总目标之一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 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多数学生具有从众心理, 他们习惯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保持一致, 习惯以课本和教师讲课的内容为准则, 生怕自己的意见、见解同大家发生矛盾。这种从众心理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要帮助学生打破这种心理状态, 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 敢于对课文以及教师的话提出疑问。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 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能引起热烈讨论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 组织学生讨论、争论, 解决疑问,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既敢于发表各种意见, 又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在讨论、争论中, 教师发现了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激活了创新思维。

2.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的运用。

许多活动, 不仅是语文学习的活动, 也是社会能力的锻炼、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训练, 绝大部分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 所以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 要重视小组的活动, 重视在活动中的协作方式。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能力, 教师要将学生分成若干活动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这种方式弹性较大, 学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也十分乐意接受。有了兴趣, 就有了质量。而且, 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和写作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 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学生创业意识的激发。

近年来, 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毕业后在激烈的创业竞争中发展一路“绿灯”, 甚至创业规模越来越大。这些学生的共同点是有自己的特长, 比如精通电脑, 拥有普通话及英语等级证书, 有演讲或商务交际才能等。这些在学习过程或学校社团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兴趣或特长, 使他们具备了比一般学生更高的素质和能力, 为创业奠定了基础。因此,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引导和启发, 让学生有意识地将所学所长与创业联系起来, 抓住机遇和灵感, 激发其创业的梦想和追求, 为学生的创业打开思路。

例如, 我校曾多次开展“创业一条街”的创业实践活动。在学校团委的精心组织和创业专家教师的指导下, 2009年上学期, 学校共有50余名学生、11支创业团队参与到“创业一条街”中, 开办了“千棵树”书屋、淘淘乐网上购物中心、班级礼仪服务公司、鹏诚蛋品加工厂、四季杂粮不倒翁食品店、鬼屋饰品店、知遇影视公司共11家店面, 运营效果都不错。一学期下来, 经过评比, 继续保留上学期优秀的创业团队, 淘汰不够理想的创业团队, 同时吸收新的创业团队。学校还把创业成功的典型推向社会, 由学校提供资金, 让学生走出校园,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能, 促进成功创业。比如笔者的学生俞秋怡、林蒙蒙和陈婷, 她们是08财会班的学生。她们向教师申请, 上交了一份创业计划书, 并成功地通过了创业计划答辩大赛, 从学校借贷到了3000元的创业基金后, 在创业街上开办了一家礼仪公司, 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每年赢利上万元。至今, 学校的“创业一条街”已经营运了两三年, 一共有4批共50个创业团队进行了创业实践演练。这些就是学校创业教育的成果, 这里面也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功劳。

总之,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 综合运用语文知识, 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 培养合作精神、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 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形成综合素质, 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为学生今后可能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创业教育合为一体, 必将培养出众多的创业型人才。

摘要: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 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篇4:浅谈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8-0056-02

收稿日期:2015-06-10

作者简介:林条颖(1978-),男,佛山市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中学体育一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广东 顺德/528325)一、中职学生就业现状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校学生的就业途径主要是:一是学校推荐,各企业到我校择优录取。二是学生自主择业,即家长自己联系企业安排子女就业。其中70%是学校推荐,但该部分学生到了工作单位后能长期坚持下来的非常少,很多学生干不了多少天就纷纷退出了,究其原因是:

(一)年龄结构偏小

中职学生毕业时年龄在18周岁左右,由于年龄偏小,再加上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业习惯,在单位基本上是不会受重用的。从企业反馈的情况知道,很多学生是因为不能遵守最基本的正常劳动秩序而被企业所辞退。有的学生到了企业采用“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形式,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经常旷工、迟到或早退。

(二)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凭时中专,文化水平虽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其本身学习的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进校后对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的认识程度又不同,造成了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特别是专业技能方面,学生普遍动手能力不强,如有的学生学的是机电专业,但是到了企业,连一张普通的图纸都看不明白,更不用说动手实践操作方面了。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等方面的原因,所以学生到了企业基本上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进一线车间的较多。繁重的体力活动,枯燥的生活制度,也使一部分学生不能长期坚持下来,很快又重谋其他职业。

(三)思想道德存偏颇

中职学生个性心理的品质表现不容乐观,生活品质方面存有不良倾向。具体表现为:(1)学习基础比较差,基本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的学生出现学习困难,少部分学生甚至厌学。(2)对校纪认识不足,不愿意受学校纪律的约束,以自我为中心,责人严律己宽。(3)学生个性化太强,自我表现欲强,不顾后果。(4)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5)缺乏责任感,欠缺奉献精神,重视“利益”。(6)对批评教育有较严重的对抗和敌视情绪,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二、参加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技能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期以来学习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单一,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课堂满堂灌,缺乏说服力,缺乏生机和活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受到各类职业指导,将专业知识贯穿于实践当中,从社会实践中检验专业知识。学生在实践中吸收了不少的实践经验和实践知识,克服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毛病,理论联系实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更好地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

(二)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当代学生是幸福的一代,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物质条件宽裕,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长辈视其掌上明珠,什么辛苦的活都不让干,不缺钱,要什么给什么,其结果是学生很少参加社会劳动,劳动习惯差,“娇”、“骄”二气严重。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逐渐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磨练学生的意志,感受劳动的辛苦,让学生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感受到父母的深恩,培养他到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我们发现,不少学生通过实践锻炼,思想道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参加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加深他们对企业和社会的认识,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劳动的兴趣和爱好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就业创业信息

中职学生长期生活在一个较封闭的圈子里,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信息的交流还不是太畅通。有的学生虽然喜欢上网吧,但他们更多的是上网玩游戏,和朋友聊聊天,很少会去特意关注就业创业方面的信息,了解到与自己今后就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社会实践应该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升技能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它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学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发挥自己的才能,在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真正转变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技能。

为了培养出大批能迎接新挑战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既学会独立思考、敢于大胆实践,又学会集思广义、善于交流合作;既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学会深入分析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利于在学校营造创新氛围、树立创新风尚,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杰锋.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作用研究[J].职教探索,2010(6).

[2]何锦河.创新社会实践模式,提升中职学生素质——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探讨中国校外教育[J].高教,2012(5).

[3]梁荣滨,刘冰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就业能力——谈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C].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篇5: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其实,大学生本身就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一笔财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深入到广大农村,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于民于己,都是百益而无一害。特别是到落后的农村去,指导村民怎么发家致富,最能让大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好的发挥,也最能让他们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对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创业都具有鼓励性作用。另一方面,从农村的许多实际情况来看,而且也会带给他们心灵的震撼,对他们今后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俗话说“学以致用”,如果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于实践,等于白学。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理想和希望落空,特别是大学生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改变农村贫穷面貌的凌云壮志,但是从哪里入手?怎么入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点,需要“量体裁衣”,需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大学生们针对丹凤县万湾村的地域特点,帮助村民搞起了“农家乐”,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他们的这种做法,为大学生今后该如何脚踏实地地搞好社会实践开辟了一条好的道路,值得借鉴和大力推广。正如报道中所说,万湾村现在已经开了十家“农家乐”,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专程来吃饭休闲,带动了村里农产品的销售。这种实践活动,农民们在得到实惠的同时,肯定还希望大学生们继续为怎么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提高家庭经济收入而再次出谋划策。这样的活动,不光是农民们高兴,而且大学生们在这样的社会实践中,也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实现了“人才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了“双赢”。

大学生不了解社会,不了解人民,就不能深刻理解生活的意义及人生的价值。通过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在党领导下的农村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农民虽然已经摆脱了贫困,但缺少的东西还很多。所有这些都能深刻地激励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毕业后听从组织的安排,回到农村,为新农村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更为重要的是能增强大学生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真正成长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功,有极其重要的深远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正文开始

在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组织大学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途径。随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高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时,新形势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更好地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其真正成为服务社会和培养学生的一个有效载体,达到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的多重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磨练意志,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正文开始

在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组织大学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途径。随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高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时,新形势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更好地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其真正成为服务社会和培养学生的一个有效载体,达到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的多重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磨练意志,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正文开始

在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组织大学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途径。随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高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时,新形势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更好地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其真正成为服务社会和培养学生的一个有效载体,达到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的多重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磨练意志,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正文开始

在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组织大学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途径。随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高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时,新形势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更好地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其真正成为服务社会和培养学生的一个有效载体,达到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的多重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磨练意志,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磨练了大学生的意志,奉献了爱心;另一方面提高了同学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三下乡”活动,大学生直接与普通农民接触,通过深刻体验农村状况和农民的生活现状,有利于端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克服轻视劳动的偏见,培养他们尊重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大学生在“三下乡”的过程中,由于他们在一起住宿、一起调研、一起工作,相互照应、同甘共苦,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提高大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了解国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学生长时间生活在象牙塔内,难免会对国情认识不够,对政策把握不透。“三下乡”活动在校园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使学生对社会有了较深的了解。“三

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去农村,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切身实践,去知晓民情和国情,去思考、理解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培养大学生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去,使他们在实践的大课堂中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观念,培育自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当代青年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牢固树立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服务农村,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是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体走近农村、服务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活动,帮助农民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对于服务“三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三下乡”不但能够把党的政策和党的温暖带到农村,把文明新风和民主法制带到农村,同时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传播到农村中去,协助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把巨大的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农村培训科技人才,帮助农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面对新形势,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

当前,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是由高校的团委组织进行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愿报名参加。从整体来看,由高校团委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大多高校也不怎么重视,学校拨给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经费较少,高校教师参与指导的规模和水平都不是很高,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指导。部分学生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看作学校布置的额外作业,随便找个乡镇呆几天,应付了事;部分农村把“三下乡”社会实践看作麻烦事,不愿意配合,群众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家长出于学生安全问题,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采取不支持态度。另外,据调查,高校每年暑期参加“三下乡”活动的同学不到5%,而在四年大学生涯中,每届学生能参与“三下乡”活动学生数不到10%。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只是利用暑假1-2周的时间驻扎在农村,对农村了解得深度不够,结果收效甚微。

(二)缺乏有效组织,创新性不够

部分高校开展“三下乡”活动没有建立有效的组织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共青团在搞单边行动;“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组织侧重点、方法、手段存在问题,抓精英学生多、顾普通学生少,对活动内容指挥多、指导少,“三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古板。尽管团中央每年根据不同形势,突出重点确定了不同的主题,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在结合的过程中,很多高校都认为“三下乡”活动应该是个别行为,因而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操作模式,除有一部分由高校团委组织进行社会实践外,其余的都是由个人自行实施,实践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许多高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主要安排的是实地考察、参观,而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去体验生活。所以,这样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效果不是很理想,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严重违背了社会实践的初衷。

(三)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从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宗旨来讲,就是要通过“三下乡”,把课堂和社会联系起来,力求从实践中验证书面的知识,也通过社会实践更多的了解社会,更好的服务社会,使自己的情商、智商得到提升。而现实的状况是,除了一部分工科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外,很多同学不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一些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现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进行说明,近年来学校每年暑假都组织学生进行暑期“三下乡”活动,并且多是以学院或系为单位组织,按照专业特点来讲,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队员应该

围绕当地的经济和管理开展实践和服务,才能将所学知识利用发挥,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却很少有机会得到这方面的锻炼,村里没有太多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条件供他们去实践,即使有这方面的问题由于广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也很难有所建树,不能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

(四)考评机制不科学,成果参差不齐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三下乡”社会实践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方法,凭“社会实践登记表”打分,有单位公章和实践报告、心得体会者即为合格,这仅仅是团组织对团员的团内评价。至于活动的实践过程和质量等,则显得考评不足。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考评体系,注重前期发动,不注重后期总结;注重总结成绩,忽视错漏考评;注重少数先进的评选,忽略对多数参加者的评价;注重对先进的表彰,忽视对其经验的推广;考评方法单一,缺乏激励性与公正性,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考评机制的不科学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实践成果参差不齐。多数高校对那些优秀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多数只是一个备案而已,没有对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不大。

三、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加强宣传和领导

进一步加强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使其真正成为学生自觉参加的群众性活动。几年来,尽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宣传和动员,使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实践对自己成才的重要性。新闻媒介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宣传上也要加大宣传力度。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把它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作为一项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的工作,在人员、经费上予以充分保证,确保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二)创新内容和形式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始终坚持“提高自我,服务农村”的宗旨,既要认真开展以理论联系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活动,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广开渠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跟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相结合,开展科研公关、技术服务、勤工助学、知识培训等内容形式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向专题化、重效益、重应用方面转化。要把这些活动逐渐办成一项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服务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年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品牌教育服务活动。各高校和相关部门,要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开展群众急需、学生可为的实践服务活动,增强实践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为群众办一些实事。

(三)建立有力地指导队伍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真正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老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老师的学识、阅历、经验较学生都要丰富得多,有了老师的参与,学生就会避免走一些弯路,容易形成高质量的实践成果,并能够促使其转化。除了让党政干部、团干、辅导员和班主任参加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外,还可以鼓励专业教师参与,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知识、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从实际出发组织和评估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还必须解决考评问题,这是检验效果是否达到的关键所在。由于实践活动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要形成一个统一合理的考评标准,在目前困难很大,但是若不进行考评,就难检验活动成效,学生的得失情况也难掌握,也就根本上失去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在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时,必须从本学校、本专业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活动内容。通过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并从中体会理论

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看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对实践活动的评估,不能单纯以是否获得直接经济效益作为尺度去衡量,正确的方法是将各高校分类进行评估,如师范类、农林牧医类等。从而使评估更合实际,具有针对性,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

四、结束语

篇6:浅谈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生成长历程中潜在的心理要求,它不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小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和提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素质教育理念诠释,小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 小学生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也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社会实践活动不但是符合小学生好奇探究心理的学习活动,而且也应该是小学教育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是小学生自我情感体验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手段,也是综合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平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指出社会生活体验在学生成长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的应试教育在认知层面上忽略了小学生的动手操作是释放理性思考的主要方式,因为小学生的某些潜意识的担当责任感和热情在校内无法看到的,特别是那些在校表现不是太好的学困生,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却会让人眼前一亮,他们的优势和特长在活动中就充分展示出来了,这是他(她)们彰显潜在素质的平台,这是提升他(她)们的自信和自我评价情感的平台。这不但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锻炼和陶冶学生情操,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多更详细地了解学生,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尤其对我们这类学生全部是“流动儿童”的学校更显重要。

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教育不能是单一的课堂教育,只有整合各方各面的资源,形成良好的立体教育网络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学校教育,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良好发展。

“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体验、去创造。我认为社会实践课具有如下的好处:

一、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对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让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就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而言,就是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基本社会知识的教育。

二、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小学生的成长,也是小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让小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基本教育和锻炼,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解决小学生对现实社会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认识。让小学生了解和认识基本国情,认清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的实际,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实现小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上一篇:三维设计课件下一篇:业务员培训资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