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元素化合物复习

2024-05-23

高考元素化合物复习(精选6篇)

篇1:高考元素化合物复习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外语学习网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育路网预祝大家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原子结构必备知识点

主要知识有:原子的结构、构成原子后离子粒子间的数量关系、元素与同位素、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核外电子的构造原理、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等知识,知识的特点是抽象。在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1、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周期表上的外围电子排布称为“价电子层”,这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价电子”即与元素化合价有关的电子,元素周期表的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上电子总数相同,对于主族元素,价电子指的就是最外层电子,所以主族元素其族序数=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而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不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其族序数跟核外电子的排布有关。

2、原子半径: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一是电子的能层数 ,另一个是核电荷数。电子层数越多,电子间的排斥将使原子半径增大;而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力也越大,将使原子半径缩小。①电子能层数:电子能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3、在原子里,原子核位于整个原子的中心,电子在核外绕核作高速运动,因为电子在离核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我们可以看作电子是在核外分层排布的。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理论分析,我们得知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以下规律: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并且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及外排布在能量稍高的电子层里。即排满层再排L层,排满L层再排M层。

(2)每一电子层里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即第一电子层最多容纳2个,第二电子层最多容纳8个,第三电子层最多容纳18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3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常见考法

本知识单独考查的很少,主要结合元素周期律来考查,考查的形式有选择、填空、推断等,该类题目的难度较大,在学习时一定要结合元素周期表来学习原子结构,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误区提醒

1、核外电子排列规律;

2、原子的内部结构与关系;

3、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联系。

篇2:高考元素化合物复习

组稿: 徐瞻

李成民

(一)典型物质的性质归纳

1.钠

(1)Na可以和含羟基的化合物反应产生氢气(水、醇、酚、羧酸、含氧酸),注意钠与盐溶液的反应本质是与水反应.钠与水溶液的本质是与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2)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Na2O2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Na2O2和CO2、H2O反应过程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每摩尔Na2O2参与反应时转移1mol电子。注意与SO2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不能简单类比与CO2的反应。

(3)NaHCO3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饱和Na2CO3通入CO2或加入无水Na2CO3都会有固体析出,但产物不同,前者为NaHCO3,后者为Na2CO3晶体;Na2CO3与盐酸互滴时现象不同。

2.铝

(1)铝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烧碱,反应的本质相似,都是铝被氧化为+3价,还原产物都是H2,铝的氧化产物不同,特别要注意铝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反应产物是 NaAlO2。

(2)铝热反应引发条件是高温及镁条、氯酸钾的作用。

++-(3)Al(OH)3的两性解释及偏铝酸盐的水解:AlO2-+H+H2OAl(OH)3Al3+3OH。

+(4)AlCl3、Al2(SO4)

3、NaAlO2溶液蒸干灼烧的产物分析、存在的pH条件(Al3只能存在于酸性溶液中,AlO2-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

(5)明矾净水作用的解释,胶体的应用。

(6)氧化铝陶瓷(人造刚玉)是一种高温结构材料,可作高级耐火材料、刚玉球磨机等,Al2O3也是红宝石(含铬化合物)、蓝宝石(含钛+4价、铁+2价的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3.铁

++(1)Fe和一定量浓硫酸(加热)、稀硝酸反应产物分析:酸过量生成Fe3,铁过量生成Fe2,在++一定范围内Fe3和Fe2可能同时存在。

(2)Fe电极——铁的腐蚀[金属的腐蚀以电化学腐蚀为主(吸氧腐蚀、析氢腐蚀),以吸氧腐蚀为主];电解池中铁作阳极时一般生成+2价铁,也可能在碱性条件下电解生成高铁酸根。

+-—(3)含Fe2化合物极易被氧化——保存在无氧氛围、可用作脱氧剂;与HNO3、ClO、MnO4、氯水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4)铁盐在水溶液中极易水解的应用、具有较强氧化性:

--—-—①与I、S2、HI、H2S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②与HCO3、ClO、AlO2 因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③能腐蚀Cu、Fe单质。

(5)FeBr2溶液或FeI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时的反应产物(先后规律,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4.碳和硅

(1)碳和硅易形成共价键(金刚石和二氧化硅中化学键数目计算),碳单质存在同素异形现象。

(2)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硅(亲氧性),元素硅主要以SiO2(水晶、石英、玛瑙的主要成分)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硅单质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

(3)从“沙滩到用户”涉及三个化学方程式:

5.氧和硫

(1)H2O2的不稳定性、氧化性和还原性

双氧水(H2O2的水溶液)因具有强氧化性而能漂白,双氧水的氧化产物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还原产物是H2O(绿色氧化剂),具有弱酸性(电子式,电离方程式)。

(2)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漂白性和还原性

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品红溶液可以用来检验SO2,但不能用来吸收SO2。

②SO2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表现SO2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

(3)浓H2SO4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不活泼金属(如Cu)和浓H2SO4反应必须加热,常温下不反应,且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变稀,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直至停止。Al、Fe等金属遇冷的浓硫酸会钝化。锌与浓硫酸常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最终变稀又生成氢气。6.氯

(1)Cl2和H2在光照条件下混合会发生爆炸,因此工业上制盐酸时应使用点燃条件而非光照。干燥的Cl2可用钢瓶贮存。当Fe和Cl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时,不论Fe过量或不足,由于Cl2的强氧化性,产物一定是FeCl3。FeCl3 与Fe的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2)Cl2微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因此实验室中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l2,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实验室中常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工业上常用石灰乳吸收多余的氯气生成漂白粉。

(3)Cl2无漂白性,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漂粉精的有效成分为Ca(ClO)2,二者的工作原理均是在使用过程中生成了HClO。

(4)HClO具有不稳定性和弱酸性

新制氯水必须避光保存。由于电离常数Ka1(H2CO3)>Ka(HClO)>Ka2(H2CO3),能发生反应CO32— —-+HClO==HCO3+ClO,因此当次氯酸盐与CO2反应时,不论CO2过量或不足,CO2均转—化为HCO

3,要注意少量CO2与Ca(ClO)2反应生成CaCO3。

-(5)HClO和ClO均具有强氧化性

--+----在酸性条件下ClO不能与Cl、Fe2、Br大量共存;在碱性溶液中ClO与I、S2不能大量共存。HClO因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能使指示剂褪色,且漂白过程不可逆。

7.氮

(1)N的非金属性很强,但由于N≡N的键能大,因此N2很稳定。要理解氮的固定和雷雨发庄稼的原理。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臭氧层空洞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NO2和Br2(g)一样,均为红棕色气体,可用水、AgNO3溶液鉴别NO2和Br2。

(2)硝酸不论浓稀,均有强氧化性。浓硝酸遇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白,浓硫酸遇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Al和Fe遇冷的浓H2SO4和浓HNO3会钝化,加热可破坏钝化膜。硝酸、硝酸银溶液均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工业浓硝酸通常呈黄色。

(3)在高温下NH3具有强还原性,和H2、CO一样均可还原CuO,NH3催化氧化的产物是NO,而不是NO2。NH3遇挥发性酸均产生白烟,NH3、HCl、SO2、NO2均可用水进行喷泉实验,水溶性小的气体可用其他溶剂进行喷泉实验。

(4)制NH3可用氯化铵与熟石灰共热,也可用浓氨水与氧化钙、氢氧化钠固体、碱石灰反应或加热浓氨水。氨气不能用浓硫酸、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干燥。

(二)高考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归纳

1.红色

(1)红色物质

Fe2O3(红棕色)、Fe(OH)3(红褐色)、Fe(SCN)3(血红色)、Cu、Cu2O、品红、液溴(深红棕色)、NO2(红棕色)、红磷(红棕色)。(2)变化过程中的红色

+酚酞遇碱变红、石蕊遇酸变红、二氧化硫品红溶液加热变红、Fe3和KSCN反应产生血红色物质、苯酚被空气氧化呈粉红色.2.黄色

(1)黄色物质

+硫、Na2O2、AgBr、AgI、Fe3(aq)(棕黄色)。

(2)变化过程中的黄色

含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3.蓝色

(1)蓝色物质

+Cu2(aq)、Cu(OH)

2、CuSO4·5H2O。

(2)变化过程中的蓝色

石蕊遇碱变蓝、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氨气变蓝、淀粉遇碘变蓝。

4.绿色

(1)绿色物质

+Cu2(OH)2CO3、Fe2(aq)、FeSO4·7H2O、CuCl2(aq)、氯气(黄绿色)。

(2)变化过程中的绿色

Fe(OH)2在空气中变质的现象是由白色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5.紫色

(1)紫色物质

KMnO4溶液、紫色石蕊溶液、碘的CCl4溶液。

(2)变化过程中的紫色

苯酚遇FeCl3溶液显紫色。

6.黑色

Fe3O4、MnO2、CuO、C、CuS、PbS、固体碘(紫黑色),粉末状的铁、银等。

7.常见火焰的颜色

(1)苍白色火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2)蓝色火焰——CO在空气中燃烧。

(3)淡蓝色火焰——CH4、H2在空气中燃烧。

(4)黄色火焰——含钠元素的物质在灯焰上灼烧。

(5)紫色火焰(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含钾元素的物质在灯焰上灼烧。

(三)重要无机物转化关系归纳

熟记课本中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和化学方程式,注意向前走得通,倒退能否行。

(1)Na→Na2O→Na2O2 →NaOH→Na2CO3→NaHCO3→NaCl→Na

Na→NaOH→Na2CO3(+CaCl2)→CaCO3→CaO→Ca(OH)2→NaOH(2)Mg→MgO→MgCl2→Mg(OH)2→MgSO4→MgCl2→Mg

(3)Al→Al2O3→AlCl3→Al(OH)3→Al2(SO4)3→Al(OH)3→Al2O3 →Al→NaAlO2→Al(OH)3→AlCl3→NaAlO2

(4)Fe→Fe2O3→FeCl3→Fe(NO3)3→Fe(OH)3→Fe2(SO4)3→FeSO4→Fe(OH)2→Fe(OH)3→FeCl3→Fe(SCN)3

(5)Cu →CuO →CuSO4→Cu(OH)2 →CuO →Cu→CuCl2(6)C→CO→CO2 →CaCO3 →Ca(HCO3)2 →CO2→CO(7)Si→SiO2→Na2SiO3→H2SiO3 →SiO2→Si(粗硅)→SiCl4→Si(纯硅)→SiO2→SiF

4(8)NH3→N2 →NO→NO2 →HNO3 →NO2 →N2O4 NH3→NH4Cl→NH3→NH3·H2O→(NH4)2SO4→NH3→NO →HNO3 →Cu(NO3)2 →NO2 →HNO3 →NH4NO3

(9)H2S→S→SO2→SO3→H2SO4→SO2→H2SO4→BaSO4

(10)Cl2→HCl→Cl2→NaClO→Cl2→Ca(ClO)2→HClO→O2(11)金属+Cl2、卤素间的置换、H2S+Cl2

(四)20种重要物质用途归纳

(1)O3:①漂白剂 ②消毒剂

(2)Cl2:①杀菌消毒 ②制盐酸、漂白剂 ③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

(3)N2:①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②填充灯泡 ③保存粮食作物 ④冷冻剂

(4)NH3:①制硝酸、铵盐的主要原料 ②用于有机合成 ③制冷剂

(5)HNO3:制化肥、农药、炸药

(6)Na:①制Na2O2等 ②冶炼Ti等金属 ③电光源 ④钠钾合金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7)Al:①制电线电缆 ②食品饮料的包装 ③制多种合金 ④制作机械零件、门窗等(8)明矾:①净水剂 ②发酵粉 ③制铝盐

(9)NaCl:①化工原料 ②调味品 ③腌渍食品

(10)CO2:①灭火剂 ②人工降雨 ③温室肥料

(11)NaHCO3:①治疗胃酸过多 ②发酵粉

(12)AgI:①感光材料 ②人工降雨

(13)SO2:①漂白剂 ②杀菌,消毒

(14)H2O2:①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 ②火箭燃料

(15)CaSO4:①制作各种模型 ②石膏绷带 ③调节水泥硬化速率

(16)SiO2:①制石英玻璃、石英钟表 ②光导纤维(17)Al2O3:①冶炼铝 ②制作耐火材料

(18)乙烯:①制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 ②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催熟)(19)乙醇:①燃料 ②溶剂 ③杀菌消毒(75%)

④造酒

(20)乙酸乙酯:①有机溶剂 ②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

(五)易错辨析

(1)金属的还原性与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关()(2)钠能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Cu()

(3)0.2 molNa2O2与足量 H2O反应,共生成0.2 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4)钝化就是不发生化学变化,铝、铁与浓硫酸、浓硝酸不发生反应()(5)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可溶性铝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备Al(OH)3()(6)做钠的焰色反应实验要用到铂丝、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7)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8)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故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Fe也显+3价()(9)反应Cl2+H2OHCl+HClO和反应BrCl+H2O===HCl+HBrO都是氧化还原反应((10)含有0.4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加热反应可以生成0.1 mol的Cl2()(11)铵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一定有氨气逸出()

篇3:高考元素化合物复习

1.元素化合物在高中新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构造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 在中学教学中一直受到重视, 同时在现在的高考化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导出, 是在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感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发展, 又要依赖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扩展和深入。 同时, 化学实验室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生动的在线和认识, 化学计算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定量研究, 化学用语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记载和描述, 所以离开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其他化学知识将成为无源之水”[1]。

2.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现状

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属于加涅对学习结果分类中的 “言语信息”类中的事实性知识, 事实性知识学习并不难, 难点在于记忆。 首先, 如今省采用的教材为苏教版, 元素化合物知识集中在必修1, 明显系统性方面没有旧教材完整。 其次, 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发生变化, 不利于学生系统记忆元素化合物知识。再次, 在新课教授时, 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得法, 缺乏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 大多采取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方法, 如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要为何要饱和氯化钠溶液? 为何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p H前者更大? 导致在高三复习时, 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模块知识遗忘率极高。

3.元素化合物复习建议

3.1学习课标, 解读教材编写用意。 课程标准按性质的不同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编排为“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和“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两个内容, 教材对应旧教材中的卤族、氮族、氧族、碳族、碱金属等, 以及镁、铁、铜等元素。 教材的编排弱化的“族”的概念, 对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没有要求面面俱到, 只强调学习和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突出的一些特征反应, 与课标保持一致。 在苏教版教材中, 主要介绍基本的或典型的化学事实, 如物质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 物质的用途及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社会的联系, 并不追求知识的知识性和连贯性, 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2]。

3.2利用 “建构主义”的原理, 科学整合复习教材。 单一的命题或者事实按照一定逻辑或者线索组织成块的知识。 与其让学生单一复习某种元素化合物知识, 不如将这一单一知识组织成块, 让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结构体系。 高三对元素化合物的复习就不能对课本内容简单重复, 而要从更高角度对各章节考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整理, 形成完整清晰的体系。

3.2.1利用线索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整合成块。 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零散, 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找出一定方法可以整合。

首先, 用分类、价态思想组织元素网络图, 同一元素在单质及化合物中有化合价高低顺序, 金属元素按照金属—氧化物—碱—盐, 非金属按照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 如此, 将硫元素转化线理清, 碳和氮元素的复习套用该转化模式将水到渠成。 又如二氧化碳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理清后, 二氧化硫与其有很大的相似, 在此基础上通过化合价的分析, 抓住共性和特性, 学生的逻辑思维方面是可以互相联系的。

其次, 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由结构决定, 性质又决定其存在、制法、用途及保存方法。 金属钠原子最外层一个电子易失去, 体现强还原性, 自然界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保存时不能接触水、空气, 因此放于煤油中, 同时可以说明金属钠与烷烃中的碳氢键不反应。

3.2.2提升认知层次, 提高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迁移。 元素化合物复习时与前后知识联系, 以点带面, 发散到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验等其他模块。 以水为例, 可以及时归纳常见金属与水、 非金属与水的反应, 联系水的电离和电离影响因素, 水离子积的表达, 迁移常温下为何H2O沸点比H2S高。 又如以 (NH4) Fe (SO4) 2为例, 结构部分可以联系铵根的电子式, 铵根的成键特点, Fe2+电子排布式, SO42-空间构型; 从原理部分可以判断该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 铵根和Fe2+的水解, Fe2+的还原性;从实验部分可以联系铵根、亚铁离子及硫酸根的检验, 沉淀离子时的方程式书写, 亚铁盐的配置及储存。 诸如这样, 将高中化学主干知识不同模块有机综合和联系, 让学生觉得不止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而是整个高中的体系, 不再是干巴巴的知识性记忆。

3.3科学指导, 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衡量教学效果的强弱, 是看学生收获了多少, 掌握了多少。 因此,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必须及时跟进落实到位, 以完成教与学整个过程。

3.3.1合理规划时间, 督促学生自主梳理。 在高二的暑假, 采取学案引导方式, 分发学案, 让学生在假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 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 并按小周期时间督促学生梳理章节内容。 根据个人掌握特点, 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作横向或者纵向比较, 并归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共性和特性, 或者整理思维导图, 帮助记忆, 并总结, 将其内化, 建立扎实元素知识体系, 为二轮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3.2抓典型, 强化训练。 复习备考过程中, 精选例题, 强化基础知识及知识规律应用。 选择的题目尽量有梯度, 能覆盖较广的知识面, 针对该阶段及上阶段复习内容。 再者题目应有发散性, 可以让学生练习其他模块知识。

3.3.3定期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在复习该块知识, 采取不同检测的方法, 促进学生掌握, 如课前方程式检测或者五题选择题检测。 可以采取周练的形式, 将学生遗忘的知识点滚动出现, 做到每周一小练, 每月一大考, 扎实学生元素化合物知识。

总之, 教师要寻找适合学生掌握的复习方法, 消除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恐惧心理, 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并为实验等第一轮的其他模块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燕红, 丘桂凯.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6. (5) :22-23.

篇4:高考元素化合物复习

关键词:化学;元素化合物;综合推理;归纳;结合;能力

为了以后的教学顺利进行,现把我们多年来在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复习方法归纳如下:

一、回归教材,抓好每个知识点的落实

课本是最好的资料,复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要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复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共同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网络。抛开课本搞专题复习,无异于缘木求鱼,很难获得好的复习课效益。

二、提高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推理能力

(1)元素化合物与基本理论的结合

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繁多,但有许多内容和化学基本理论紧密联系,复习时要以化学理论统领元素化合物知识,即使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例如,根据物质结构理论,可以先判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应用同主族或同周期元素的递变性规律,推断其他元素的性质特点等。因此,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要以化学基本理论为指导,抓好各部分知识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的整合。

(2)元素化合物与化学实验的结合

注重将课本演示实验演变成探究实验的考查,这类试题主要涉及物质成分的探究、反应原理的探究和实验改进的探究。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探究性学习也日益受到重视。要求平时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利用课本中的反应原理,设计有关探究性实验。例如,在复习元素硫的转化中,要求学生如何设计实验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掌握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性质,归纳出硫化氢、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使元素化合物与化学实验的复习有机地整合。另外,氮族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也相似。

(3)元素化合物与化学计算的结合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速率、平衡常数等相关知识的化学计算贯穿始终,化学计算可以认为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延伸,只有清楚物质性质,才可能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明确各种计量间的关系。

三、设计无机框图推断,提高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推理能力

根据元素化合物内容的特点,设计无机框图推断题十分必要,这类题目信息容量大,涵盖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多。无机框图推断题的解法的关键是找准“题眼”。主要的环节有:(1)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文字说明。(2)找解题突破口。①寻找特征反应和现象;②从反应类型方面找。试题往往没有明显的突破口,而是几种元素、化合物都可能符合题意的转化关系,可利用转化关系大胆尝试。(3)验证。将所得结果代入框图,看是否符合在框图中的变化关系。在答题时应注意:①要求答名称,还是符号、化学式、电子式等;②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③答现象,还是结论等。

四、重视典型例题、高考真题的使用

在元素化合物复习的过程中,要精选试题。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针对性讲评;讲思路要突出找题眼突破;讲方法要讲基本思路、常规解法。另外,高考化学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当前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并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如,PM2.5、雾霾、食品安全等。这些试题以现实生活实例或现代、经典科技为载体,以材料新、情景新等特点来凸现能力素质的考查。我们要学以致用,在新情景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张金龙.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理综化学复习策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篇5:高考元素化合物复习

1. 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基本是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错误。有机酸是否难溶于水,主要看有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有机酸越难溶于水。如CH3COOH易溶于水,而高级脂肪酸难溶于水。

3. 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 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

5. 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 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 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 制取漂、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 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11.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来源:学科网ZXXK]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12. 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

13. 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正确

14. 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正确,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

15. 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错误,主要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16. 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正确

17. 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

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Na2S+H2S=2NaHS

18. 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2-、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

19. 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20. 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

21. 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

错误,Fe2+和Br2不共存

22. 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

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

23. 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

24. 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

25.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正确,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没有强氧化性

26. 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27. CuCO3可由Cu2+溶液中加入CO32-制得

错误,无法制的纯净的CuCO3,Cu2+溶液中加入CO32-会马上有Cu2(OH)2CO3生成

28. 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

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

29. 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

30. 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

[来源:Z#xx#k.Com]

篇6:高考元素化合物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掌握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关系。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Cl、Br、I、F、H、O、S、N、P、C、S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能力培养: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建立“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品质:认识本质,进行知识整理、综合、提高与拓展的方法培养。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重点、难点

非金属元素的结构、性质及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及物质推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入】

一、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方法

落实存在、性质、制备、用途四要点。学生活动

体会“位、构、性”三者关系。

【举例】(1)从位置出发,以Cs为例。位置:第六周期,IA族。→结构特点: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原子半径大。→比Na、K更活泼的金属元素,具强的金属性。→应隔绝空气保存;与水反应剧烈,可能发生爆炸;与氧气迅速反应,主要产物肯定不是Cs2O。

(2)从结构出发:已知某元素原子有六个电子层,最外层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少,电子层数多,应是活泼金属,金属性大于钙→与水剧烈反应;氢氧化物是可溶性强碱;碳酸盐、硫酸盐均不溶于水。

与教师共同分析。

(3)从性质出发:某单质能从水中置换出O2。→非金属性大于氧,应为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F→在周期表的右上角,第二周期ⅦA族→可与绝大多数金属、非金属甚至某些稀有气体直接反应;化合价只有-1价;几乎无法用氧化剂将F-氧化成F2。

分析: 归纳:

【投影】例1 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它是锗酸铋的简称,若知:①在BGO中,锗处于其最高价态。②在BGO中,铋的价态与铋跟氯形成某种共价氯化物时所呈的价态相同,在此氯化物中铋具有最外层8个电子稳定结构。③BGO可看成是由锗和铋两种元素的氧化物所形成的复杂氧化物,且在BGO晶体的化学式中,这两种氧化物所含氧的总质量相同。请填空:

(1)锗和铋的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____。(2)BGO晶体的化学式是____。

(3)BGO晶体所含铋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组织讨论】请分析解题思路,归纳思维过程。2.总结规律、串联比较,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分析:Ge:第Ⅳ主族元素,最高正价+4;最高价氧化物GeO2。

Bi:第Ⅴ主族元素,最外层5个电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应形成共价键数目:8-5=3→BiCl3→在BGO中铋为+3价→氧化物Bi2O3。

设BGO化学式为mGeO2·nBi2O3 有:2m=3n m∶n=3∶2 m=3 n=2

→BGO化学式为3GeO2·2Bi2O3(或Bi4(GeO4)3)答案:略。归纳思维过程:

位置→最外层电子数→成键情况→实际价态→化学式 即:位置→结构→性质

【投影】例

2有A、B、C三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它们之间两两结合成化合物X、Y、Z。X、Y、Z之间也能相互反应。已知X是A和B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的化合物,其它元素形成的单质(仍用A、B、C表示)和组成的化合物间反应关系式如下:

①B+C→Y ②A+C→Z ③X+Y→M ④X+Z→C+N ⑤Y+Z→C+N 请填空:

(1)上述反应中,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理由是____。(2)若M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化合物,则X、Y、Z分别是____。(3)写出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③______,④______。

【组织讨论】请分析解题思路并总结思维方法。

分析: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①、②、④、⑤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由题意知:Y、Z中均含C元素,且一为正价,一为负价,故C为非金属元素。可能是硫或氮,则Y、Z极可能一为氧化物,一为气态氢化物→N可能是H2O。

又:M由A、B、C三种元素组成;M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化合物。依据物质的分类→M应是酸→M是H2SO4

A—H;B—O;C—S X—H2O2;Y—SO2;Z—H2S 答案:略。进行思维方法总结:

对元素化合物的推断题,首先要仔细审题,把握题意,明确题目给定条件和要求。然后,在熟练的知识网络基础上,搜索扫描,确定范围。寻找切入点或突破口,最后分析求解。

【点评】只有将所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从中找到知识规律,才能准确地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而培养出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力。

3.以结构为主线,以元素周期律为指导,联系类型、掌握递变。

【投影】例

3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化合物,其结构和性质往往相似,化合物PH4I是无色晶体,下列对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B.在加热时此化合物可以分解 C.这种化合物能跟碱发生反应 D.该化合物可以由PH3与HI化合而成 【提问】怎样求解信息题?

分析:由题意知,PH4I与NH4I结构和性质相似,而NH4I又应与NH4CI结构与性质相似。而NH4CI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受热易分解;可与强碱反应;可由NH3与HCI化合而成。故所选答案为A。总结:对信息题,先要准确地理解、把握信息,从中理出信息要素。然后利用信息要素,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结构特点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周期表 【提问】1.非金属元素数目?在周期表中所处区域?与周期序数的关系? 回答:

1.22种非金属元素,有6种是稀有气体;除H外均处于周期表右上方;除第一周期外,每周期非金属元素数目=8-周期序数。

2.非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

2.除H、He、B外,最外层电子数≥4;且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金属元素小。

三、非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提问】非金属单质有怎样的物理性质?请归纳他们的状态、晶体类型及其溶解性。归纳:

常温下状态:气态H2、N2、O2、F2、Cl2(稀有气体除外);液态Br2;其余为固态。晶体类型:原子晶体B、C、Si;分子晶体:除B、C、Si外的其它(常见)非金属单质。溶解性:除F2与水发生置换反应,Cl2、Br2在水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外,可以说非金属单质均难溶于水。

【投影】例4 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电子层数少,常温、常压下,B2、C2、D2均为无色双原子气体分子。这四种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反应:

(1)2A+C2=2AC(3)3B2+D2=2DB3(2)3A+D2=A3D2(4)2B2+C2=2B2C 请填空:

(1)电子式:AC____,B2C____,DB3____。

(2)DB3分子的空间构型____,是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3)A3D2溶于B2C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分析:由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电子层数少→A可能为Li或Mg;

常温、常压下,B2、C2、D2均为无色双原子气体分子→它们可能是H2、N2、O2(五种气体中,F2、Cl2分别为浅黄绿色和黄绿色气体),再结合给定条件判断B—H;C—O;D—N;A—Mg。

所以,相应化合物:

AC—MgO;B2C—H2O;DB3—NH3; A3D2—Mg3N2。答案:略。

【提问】1.请分析解题思路;2.怎样把握物质的物理性质?

回答:首先要把握通性,然后根据不同物质类型,突出其代表性和特性。

四、非金属单质的制备

(一)实验室制备

制备非金属单质,要结合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存在来考虑。

【组织讨论】实验室通常用哪些方法来制备非金属单质?请同学们通过讨论,给以归纳总结。分小组读书讨论、归纳总结如下: 1.还原法

用还原剂还原的方法来制备,如H2:

Zn+2H+→Zn2++H2↑ 2.氧化法

用氧化剂氧化非金属阴离子的方法来制备(包括用同一种非金属元素的高价态氧化该元素的低价态来制备单质。),如:Cl2、Br2、I2、(N2)等。

MnO2+4HCl→MnCl2+Cl2↑+2H2O

(或用KMnO4、KClO3等做氧化剂;Br2可类似制备)Cl2+2X-(Br-、I-)→X2+2Cl-3.加热分解法

在加热条件下使某些化合物发生分解反应以制备单质,如:O2

也可通过其他分解反应来制备O2:

2Na2O2+2H2O→4NaOH+O2↑ 4.分离法

将空气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灼热的铜网后,可得较纯净的N2气体。【投影】例

5根据下图实验,填空和回答问题

(1)烧瓶中所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装置(Ⅱ)的烧杯中冷水的作用是:______ 装置(Ⅲ)的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______(2)进行此实验时,烧瓶内的橡皮塞最好用锡箔包住,用橡皮管连接的两玻璃管口要相互紧靠,这是因为______。

(3)装置(Ⅲ)的烧杯中使用倒置漏斗可防止液体倒吸,试简述其理由______。【组织讨论】请分析解题思路并求解。

分析:由题目给定条件知,此为制取单质溴的实验装置,应该选用强氧化剂来氧化Br-成Br2。在(Ⅰ)中,浓硫酸、二氧化锰和溴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溴单质。然后在(Ⅱ)中冷却成液态。故(Ⅲ)是用来吸收尾气中的溴化氢气体的。

由于溴蒸气的强腐蚀性,在实验过程中应避免与橡胶接触。答案:

(1)MnO2+H2SO4+2NaBr 冷凝:吸收未冷凝的气体。

(2)溴蒸气会腐蚀橡皮塞和橡皮管。

(3)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的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明显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液体又流回到烧杯中,从而防止了倒吸。

【提问】此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可否用浓硫酸与溴化钠反应来制取溴化氢气体,为什么? 回答:此反应中,浓硫酸首先与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化氢,然后,溴化氢再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溴单质。尽管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过程中会把部分溴化氢氧化生成溴单质,但由于最终目的是制单质溴,故无影响。但制溴化氢就不同了,因要求最终产物是溴化氢,而浓硫酸会把部分溴化氢氧化生成溴,故此法不可用。

【小结】解题思路与方法:(1)审题,(2)分析,(3)思考,(4)求解(注意与前面所总结方法相联系)。

(二)非金属单质的工业制法

【组织讨论】请同学们通过讨论,给以归纳总结。分小组读书讨论、归纳总结如下: 1.电解法

用于将还原性较弱的非金属阴离子氧化成单质。

2NaHSO4+MnSO4+2H2O+Br2↑

2NaCl+2H2O 2.还原剂还原法 H2↑+Cl2↑+2NaOH

在高温下,用还原剂将非金属元素的高价态还原成零价。如H2、Si的制备。

C+H2O CO+H2↑

2C+SiO2 Si+2CO↑

3.氧化剂氧化法

用氧化剂将非金属阴离子氧化成非金属单质。如从海水中提取溴、碘。4.分离法

用物理方法从混合物中分离所需要的单质。如将空气液化后气化,分离出N2、O2。

【小结】引导学生将实验室制法与工业制法相对比(原理、原料、方法)。→工业制备要考虑原料来源、操作、生产的连续性、废弃物处理、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问题。

精选题

一、选择题

1.氮的固定是指

[

] 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分

B.植物将所吸收的含氮养分在体内转化为植物蛋白质 C.将氨转变为硝酸及其他氮的化合物 D.将空气中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

2.汽车尾气中的CO、NO都是城市空气中浓度较高的严重污染物,有关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CO、NO的燃烧产物分别是CO2和NO2 8

B.NO、NO2的混合气可与水反应生成一些HNO2,但NO、NO2都不是HNO2的酸酐

C.化学上有一种说法:等电子体结构类似。CO与NO+(亚硝酰基阳离子)的微粒中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应具有类似的结构

D.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反应:2CO+2NO→N2+2CO2来达到净化汽车尾气的目的

3.有A、B、C三种气体,分别是Cl2、HCl、HBr,A和B混合无反应,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C一定不是HCl B.不能确定A、B各是什么物质 C.C可能是HCl D.C一定是HBr 4.密闭容器中,300℃时将100mL由H2O、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在连续电火花作用下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压强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则原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比不可能是

[

] A.1∶1∶1∶1 B.3∶1∶2∶4 C.1∶3∶5∶1 D.2∶2∶3∶3 5.1998年,美国科学家合成出具有极强爆炸性的“N5”,但对其结构尚不十分清楚,只知“N5”实际是带正电荷的分子碎片。若“N5”的空间结构呈V型对称,5个氮原子最外电子层都达8电子结构,且含2个N≡N,将其视为“N5n+”,则n值为

[

] A.1 B.2 C.3 D.4 6.某种混合气体可能含有N2、HCl、CO,把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都没有变化。再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气体体积减小。最后通过灼热的铜网,经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又减小,但还有剩余气体。以下对混合气体组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一定没有N2;CO和HCl至少有一种 B.一定含有N2、HCl和CO C.一定有N2;CO和HCl至少有一种 D.一定有N2和HCl;没有CO 9

7.将1体积选项中的气体与10体积O2混合后,依次通过盛有足量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和盛有足量灼热铜屑的管子(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最后得到的尾气可以是

[

] A.Cl2

B.CO C.CO2

D.N2

些性质来看,每组中的物质有些类似,据此判断下列反应正确的是

[

] A.Cu+2NH3→Cu(NH2)2+H2↑ B.2Na+2NH3→2NaNH2+H2N—NH2 C.3Mg(NH2)2 Mg3N2+4NH3↑

D.2Na+2NH3→2NaNH2+H2↑

9.下列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①H2S+O2,②Na+O2,③Cu+HNO3,④P2O5+H2O,⑤Fe+HCl。在不同条件下得到不同产物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两份质量均为1g的硫粉,分别使之与足量的H2和O2完全反应,将产生的含硫化合物混合,最终可得硫的质量是

[

] A.0.5g

B.1g C.1.5g

D.2g

二、非选择题

11.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D的分子量比C的式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它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删去):

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Y是_____,Z是_____,(2)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合同一种元素,E是______,(3)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合同一种元素,E是______。

12.已知A、B、C、D是短周期中的4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又知,①B单质在高温下可从A与D组成的某种化合物中置换出A,同时生成化合物BD,②A、C、D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盐水溶液显酸性,③B、C均能与D组成原子数比为1∶1和1∶2的化合物。

(1)写出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写出②中盐的水溶液显酸性的原因(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_,(3)这四种元素可组成原子个数比4∶1∶2∶1(按A、B、C、D顺序)的化合物,其名称为____。这四种元素又可组成原子个数比为4∶1∶1∶2(按A、B、C、D顺序)的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______,(4)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还原CuO,生成Cu、C单质及A与D形成的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3.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据此判断:

(1)在A、B、C这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____(用A、B、C字母填写)。(2)单质乙必定是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____(3)单质乙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则化合物B的化学式是____。

14.在化工生产中,要用到一种无色、可溶于水的晶体:铝铵矾。该晶体是一种复盐,其主要成分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铵。向该复盐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浓NaOH溶液,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试回答:

(1)硫酸铝铵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

(2)在逐滴加入浓NaOH溶液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有:①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③白色沉淀量逐渐增多;④白色沉淀完全消失;⑤白色沉淀量逐渐减少。

请答出各种现象由先到后出现的顺序(用序号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滴入NaOH溶液的过程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②______;③____。15.化合物E(含两种元素)与NH3反应,生成化合物G和H2。化合物G的式量约为81,G分子中硼元素(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7.4%,由此判断:

(1)化合物G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消耗1molNH3,可生成2molH2,组成化合物E的元素是____和____。(3)1molE和2molNH3恰好完全反应,化合物E的分子式为______。

一、选择题

1.D 2.A 3.A、B 4.A 5.A

6.C

7.C、D 8.C、D 9.A

10.C

二、非选择题

11.(1)(NH4)2S O2 H2O(2)H2SO4(3)HNO3 12.(1)C+H2O(气)→CO+H2(2)NH4++H2O→NH3·H2O+H+(3)尿素H4NOOC—COONH4(4)3CuO+2NH3→3Cu+N2+3H2O 13.(1)A、B(2)非金属;因为A+B→乙+C,且乙为单质,可知乙元素在A、B中分别显正、负价,所以乙是非金属。(3)S(或N2)H2S(或NH3)

(2)①→③→②→⑤→④;

(3)①Al3++3OH-→Al(OH)3↓②NH4++OH-→NH3↑+H2O ③Al(OH)3+OH-→AlO2-+2H2O 15.(1)B3N3H6(2)B、H(3)B2H6

非金属元素概命

(二)教师活动

五、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1.氧化性(1)与氢气反应

【组织讨论】请结合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同主族非金属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总结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规律。

学生活动 总结:

结论: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强,就越易与氢气反应;生成的气态氢化物也就越稳定。

【提问】工业上用什么方法来制备HCl?可否用光照H2、Cl2混合气的方法来制HCl?

回答:工业上用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方法来制备HCl。不能用光照H2、Cl2混合气的方法来制HCl,因为这样会产生剧烈爆炸。

(2)与金属反应

【引入】非金属单质与金属单质的反应,非金属表现出氧化性。

【投影】练习:写出Cl2、O2、S分别与Fe、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明实验现象。写化学方程式并描述实验现象:

2Fe+3Cl2→2FeCl3剧烈反应,大量棕褐色的烟。

Cu+Cl2→CuCl2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加少量水,溶液变绿色;再加水,溶液变蓝绿色。

6Fe+4O2 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Cu+O2 2CuO加热变黑。

Fe+S FeS剧烈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2Cu+S Cu2S铜在硫蒸气中燃烧,有红光。

【提问】在铁过量的情况下,是否有FeCl2生成?为什么?将少量水加入反应容器中,振荡,溶液变浑浊,为什么?

回答:无FeCl2生成,因为Cl2具强氧化性,它将铁氧化成FeCl3,而固态时FeCl3与Fe不反应。当将FeCl3溶于水时,由于发生反应FeCl3+3H2O→Fe(OH)3↓+3HCl,即:FeCl3水解生成了Fe(OH)沉淀,故溶液变浑浊。

【提问】CuCl2晶体是什么颜色?(学生可能错误:无色;白色;蓝色;蓝绿色。)回答:棕黄色。

【组织讨论】从以上几个反应来看,非金属单质与金属的反应,是否有什么规律存在?请加以分析总结。

分析:非金属单质与变价金属反应,若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较强(如O2、Cl2、Br2等),则金属被氧化成高价态化合物;若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较弱(如I2、S等),则金属被氧化成低价态化合物。

(3)非金属单质间的反应

【提问】哪些非金属单质间可发生相互反应,反应原则是什么? 分小组分析讨论、归纳小结:

通常,非金属单质可以与O2或X2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或卤化 物。

O2做氧化剂,除X2外的非金属单质均可被直接氧化;X2做氧化剂,许多非金属单质也可被氧化,较熟悉情况为H2、P等。原则:非金属性强的氧化非金属性弱的。(4)非金属间的置换

【提问】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按什么原则进行?

【投影】练习:写出满足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①同主族非金属元素间的置换;②同周期非金属元素间的置换;③不同周期、不同主族非金属元素间的置换。

回答:非金属间的置换原则是非金属性强的置换非金属性弱的。即:元素同周期,右边的置换左边的;元素同主族;上面的置换下面的。写化学方程式:

①Cl2+Br-(I-)或Br2+I-;O2+H2S;C+SiO2。②F2+H2O;Cl2+H2S;CH4+O2(不完全燃烧)。③O2+HI;Br2+H2S;I2+H2S。

【投影】例1 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四种常见的非金属单质A、B、C、D。在室温下,它们之中有三种气体,一种固体。在这些单质中,B的式量最小,C次之。这些单质和甲、乙、丙、X、Y五种化合物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写出化合物乙的化学式______。

(2)上述图示的化学反应共有。种基本反应类型,其中化合反应有______个。(3)上述四种单质中存在同素异形体的元素是(写元素符号)______。【组织讨论】请分析解题思路并求解。

分析:由题目给定条件和前面知识知,除稀有气体外,非金属单质只有5种在常温下是气态。故三种气体应是H2、N2、O2、Cl2中的三种(F2不常见);

A与D反应存在量的问题,A(或D)有一个可能是固体(气体间的两两反应不存在量的问题); 由相互反应关系可推断:B——H;C——O;D——Cl。

再考虑:X是氧化物,Y是氯化物,甲是H2O,丙是HCl。可推知:乙是含氧酸;Y是一种能水解生成含氧酸和HCl的氯化物;A与CI2反应是有一个量的限制,A——P。

答案:(1)H3PO4

(2)2种(化合与复分解),5(3)O(O2与O3)、P(红磷与白磷)2.还原性

【提问】哪些非金属单质以还原性为主?哪些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显现还原性? 读书讨论并归纳小结:

以还原性为主的非金属单质,如:C、H2等;遇强氧化剂如O2、Cl2、HNO3、H2SO4(浓)等时表现出还原性的非金属单质,如:S、P等。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情况: 强氧化性的:F2、O2、Cl2、Br2; 以氧化性为主的:N2、I2、S; 以还原性为主的:C、Si、P;

【投影】例2 120℃、101.3kPa条件下,有2LH2O、2LCO、2LCO2、0.5LO2和1LH2组成的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分别放有足量Cu粉、C粉和CuO粉末的三个灼热的反应管。假设气体通过每个反应管都能充分反应,且不论三个反应管以何种顺序排列,问:

(1)尾气是否有可能是单一气体______?若可能,该气体是______。

(2)原气体中是否有几种(或一种)不可能再存在于尾气之中______?若有,它们(或它)是______。(3)原气体是否有几种(或一种)肯定存在于尾气之中______?若有,它们(或它)是______。【组织讨论】请分析解题思路并求解。

分析:根据题目给定条件,C、Cu均可与O2反应,而过程中却不会产生O2,所以,不管用何种排列顺序,最后一定没有O2;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C、H元素一定存在最后产物中,以H2O或H2、CO或CO2形式存在,但无法确定是以什么形式存在。

(1)不可能;(2)有,O2;(3)没有。

【启发】此题的求解可用排列、组合,依次分析的方法或同学们刚才所用的方法。请比较一下两种方法的差异,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

回答:两种方法的差异在于:①效率。排列、组合法费时费力。②思维方式。排列、组合法的思维不敏捷,且容易使思维发生混乱(步骤太多、太繁)。

启示:对看似比较复杂的题,一定要先弄明白题目给了什么条件,要求解决什么问题,千万不要急于动手,因为“欲速则不达”。在读懂题的基础上理顺思路,剥丝抽茧,拓展思维。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培养较高层次的能力。

【投影】例3 如图:

已知:化合物E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浆状物;化合物F是不能成盐的氧化物;单质D能与某些稀有气体反应。

据此,请填空:

(1)化合物F是______;化合物I是______。(2)反应②、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组织讨论】请分析解题思路并求解。

分析:由题目给定条件知:D为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F2;F为不成盐氧化物,且由单质B与化合物C发生置换反应得到→F为CO,B为碳,化合物C为氧化物,再结合G与H燃烧生成C,判断H为O2,C为H2O,G为H2,I为HF;化合物E由碳与化合物A反应得到(可能是碳化物),再考虑E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浆状物,E是CaC2,A是CaO。

答案:(1)CO;HF

(2)略

【总结】常用解题方法:把握类型,了解性质,直觉思维,推理结论。

六、(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提问】什么叫气态氢化物?

【组织讨论】请归纳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下列性质。1.物理性质

2.水溶液酸碱性

3.稳定性(如前所述)、还原性

回答:非金属氢化物,都称为气态氢化物。归纳:

物理性质:一般都是无色气体;除CH4、SiH4外,均为极性分子,都有刺激性气味;HX、NH3易溶于水,H2S可溶,其余一般不溶。

水溶液酸性:ⅥA、ⅦA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一般为挥发性酸(HCl、HBr、HI为强酸,其余为弱酸);NH3水溶液碱性,其余不溶,可视为中性。

还原性: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其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强。

【投影】例4 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下列钠盐中的几种:(A)氯化钠,(B)硫化钠,(C)亚硫酸钠,(D)硫代硫酸钠,(E)硫酸钠,(F)碳酸钠。向此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浅黄色的沉淀析出,同时有气体产生。此气体有臭鸡蛋气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使品红试液褪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不能使品红试液褪色,说明该气体中不含______(填分子式)。

(2)此无色溶液中至少存在哪几种钠盐?请写出全部可能的情况______(填写相应的字母)。分析:由题意知,加酸后产生浅黄色沉淀和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此气体不能使品红试液褪色但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一定有硫化钠和碳酸钠,至少一定有亚硫酸钠或硫代硫酸钠中的一种(但都必须是硫化钠过量),无法判断硫酸钠是否存在。

(1)SO2

(2)B、C、F;B、D、F;B、C、D、F

七、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

【组织讨论】请归纳总结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分类、酸性强弱、化学性质及递变、特性等。讨论归纳、总结如下:(1)常见的含氧酸

(2)酸性强弱递变规律

同主族由上至下酸性逐渐减弱;同周期由左到右酸性逐渐增强;同种元素中,高价态酸的酸性一般大于低价态酸的酸性。

(3)氧化性酸与还原性酸

常见的强氧化性酸有:HNO3、浓H2SO4、HClO等。常见的还原性酸有:H2SO3、H3PO3等。

H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以氧化性为主。(4)某些酸的特殊性质

浓H2SO4:吸水性→做干燥剂;脱水性→使晶体脱结晶水,使有机物碳化。HClO:漂白作用。漂白原理与Na2O2同,是利用强氧化性破坏有色物质。

H2SO3:漂白作用。与某些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恢复原色。HF:与SiO2反应。SiO2+4HF→SiF4↑+2H2O

【提问】酸的氧化性与氧化性酸是不是一回事?为什么?

回答:酸的氧化性与氧化性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酸的氧化性就是指酸中H+结合电子的性质,凡酸皆有此性质。而氧化性酸是指含氧酸的中心元素结合电子的性质。

【投影】某学生设计实验,欲选用下列试剂证明Na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试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硝酸、硫酸、碘单质、淀粉-碘化钾试纸。

回答:欲证明NaNO2的氧化性,所选用的试剂是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欲证明NaNO2的还原性,所选用的试剂是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答案:硫酸、淀粉-碘化钾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消失。

【投影】例5 有A、B、C、D四种单质。在一定条件下,B可以和A、C、D化合生成化合物甲、乙、丙,C和D化合生成化合物丁。已知甲、乙、丙每个分子中都含有10个电子,并且甲、乙、丙、丁有如下关系:

回答:

(1)单质B的化学式。

(2)单质A与化合物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化合物丙、丁中D元素化合价判断丙、丁是否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单质D,简述判断理由。【组织讨论】请分析解题思路并求解。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将反应的可能性与实际能否反应加以区别。

分析:含10个电子的化合物有:CH4、NH3、H2O、HF,甲、乙、丙各为其中之一。B和A、C、D单质化合生成甲、乙、丙,B应为H2;上述四种氢化物中,能与某单质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只有CH4和NH3,而这种单质为O2。故C为O2,A为F2(F比O非金属性强),乙为H2O,甲为HF;D可能为C或N2,则丁可能是CO2或NO;

答案:(1)H2

(2)2F2+2H2O→4HF+O2↑

(3)若D为N2,丙、丁分别是NH3和N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NH3、NO中N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3、+2,0价居其中);若D为C,丙、丁分别是CH4与CO2,化合价分别是-

4、+4,0价居其中,故理论上也可发生反应生成碳单质。

【小结】解题思路与方法:

(1)审题,(2)分析,(3)思考,(4)求解(注意与前面所总结方法相联系)。【投影】

八、重要非金属单质的性质比较表(如下表)请同学认真思考,准确完成此表。

填表:(如下)

精 选 题

一、选择题

1.氢叠氨酸(HN3)与醋酸酸性相近,其盐稳定,但受撞击时发生爆炸生成N2,有关氢叠氮酸及其盐的叙述有:①NaN3的水溶液显碱性,②HN3的固体属于分子晶体,③NaN3的固体是离子晶体,④NaN3可用于小汽车防撞保护气囊。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对

2.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则此反应中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21∶5

B.11∶3

C.4∶1

D.3∶1 3.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二种,现将13.8g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

A.肯定有KNO3 B.肯定有KNO3,可能还含有Na2CO3 C.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 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 4.两个硫酸分子可以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焦硫酸(H2S2O7)。已知硫酸分子中有四个硫氧键,则焦硫酸分子中硫氧键的数目是

()

A.4

B.6

C.7

D.8 5.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SO2后,最终一定会出现沉淀的是

()

A.Na2S B.BaCl2 C.Ba(NO3)2 D.Ca(OH)2 6.工业废气中氮的氧化物是重要的污染源,有一种治理污染的方法是通入适量氨气将其还原成无毒物质N2和H2O,现有含氮氧化物NO和NO2的混合气体3L,与同条件下的NH33.5L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气中NO与NO2的体积比是

()

A.1∶4

B.1∶3

C.1∶2

D.1∶1 22

7.测定空气中污染物含量的一种方法是:将一定体积的空气通入吸收剂,并测定其导电能力的变化(电阻越小,电导越大)。例如测定空气中H2S的含量,若用CuSO4溶液吸收,可测得很大浓度范围内的H2S,但电导变化不大;若用浓溴水吸收,则仅限于低浓度范围内的H2S,但有高灵敏度。现要兼顾吸收容量和灵敏度,用上述方法测定空气中氯气的含量时,最佳吸收剂是

()

A.Na2SO3溶液 B.KI溶液 C.NaOH溶液 D.H2O 8.下列关于砷(As)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砷的气态氢化物AsH3很不稳定,它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B.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由此可见砷原子核内有42个中子 C.砷酸(H3ASO4)是强酸,其酸性与HNO3相当

D.砷在ⅤA族中的位置在P和Sb之间,因此,砷既体现一定的非金属性,又体现一定的金属性

二、非选择题

9.PCl3中加入蒸馏水,微热,PCl3完全水解,产物之一是亚磷酸(H3PO3),它的结构式为:

已知:(a)H3PO3与NaOH反应能生成NaH2PO3和Na2HPO3两种盐。(b)H3PO3与碘水反应,碘水棕黄色褪去,再加AgNO3有黄色沉淀生成。

(c)盛放H3PO3的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填空:(1)上述反应中有H3PO3生成的是反应(填序号)______。(2)b反应中黄色沉淀是______。

(3)c反应中黑色沉淀是______,反应中最先生成的气体是______。

10.在一定条件下,单质X与单质Y反应,生成化合物Z,Z与水作用可生成气体G和白色沉淀P(如下框图表示),已知气体G与空气之密度比约为1.17。

请填空:

(1)组成单质X和Y的元素分别属于第______族和第______族。(2)化合物Z的化学式为______。(3)每生成1mol的气体G,同时应得到______mol的沉淀P。

一、选择题

1.B

2.D

3.D

4.C、D 5.B

6.B、C

7.D

8.A、C

二、非选择题

9.(1)b、C

(2)AgI

(3)Ag、NO 10.(1)ⅢA;ⅦA。

(2)Al2S3

3)2/3

上一篇:初一上英语备课组总结下一篇:办公室是学校的服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