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的3大错误复习方法,高考复习3大坏习惯

2024-05-24

高考备考的3大错误复习方法,高考复习3大坏习惯(通用5篇)

篇1:高考备考的3大错误复习方法,高考复习3大坏习惯

1、题目做的越多越好

有一部分同学在复习的过程中总是漫无目的的做题,做得都麻木了,得到的效果也就差了。而且,经过大量做题以后,巩固了或者默认了某种不正确的认识,最终也是有害无益。其实只要我们对基础知识了如指掌,并做到深刻理解,这样的做题方式才是最有效果的。要做多一点基础知识类的题,再去挑战高难度的题目,这样才是有效复习。

2、复习计划不合理

有些同学复习的方式是,摸摸这个,碰碰那个,或者完全从自己的兴趣去做题,或者干脆把学习任务都堆积起来,一直拖到不得不完成才肯妥协,如果这时候又有新的复习计划,最终会导致自己无所适从。

复习计划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阶段性计划,就是在一个时间段内把复习的大体计划进行安排。第二种是短期计划,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要有很强的操作性,制定以后必须严格执行。第三种是整体的计划,包括成绩、名次等,这样做的目的能使自己永远有目标。

3、不会总结和归纳

造成这种结果是因为题海战术导致的结果,认为拼命地做题,做得越多,自己掌握的知识就越多。其实,题海茫茫你能确定做得完吗?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学会总结和归纳一些存在的问题,把错题做成一个档案。还要归纳解题的方法,哪些问题有着重要的解题思路,就总结那些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把知识点吃透,把方法用活。

看完文章,各位考生们有没有明朗一些呢?赶紧去复习啦!祝愿各位考生能在的高考中得到理想的成绩。

篇2:高考备考的3大错误复习方法,高考复习3大坏习惯

【导练1】概念辨析(用“对”或“错”回答)

①KNO3溶液能导电,因此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

②CO2的水溶液能导电,CO2是电解质。()

③Na溶于水后,溶液能导电,Na是电解质。()

④BaSO4的水溶液导电能力极差,BaSO4是弱电解质。()

⑤NaCl固体不导电,但它是强电解质。()

⑦醋酸和氨水均为弱电解质,因此将同浓度的醋酸和氨水混合后,其导电性不会有明显改变。()

【导练2】通过哪些事实(或实验)可以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

【导练3】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左图所示,⑴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

+⑵a、b、c三点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⑶a、b、c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⑷要使c点c(CH3COO)增大,c(H)减少,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②

③④。

二、溶液的酸碱性

1.等浓度等体积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弱碱混合后溶液显____性。

等浓度等体积的一元弱酸和一元强碱混合后溶液显____性。

pH之和为14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弱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____性。

pH之和为14的一元弱酸和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____性。

【导练4】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硝酸跟pH=11的氢氧化钾溶液B.pH=3的硝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的硫酸跟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D.pH=3的醋酸跟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

2.强酸(HA)与弱酸(HB)的区别:

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pH(HA)pH(HB)

⑵pH值相同时,溶液的浓度c(HA)c(HB)

⑶pH相同时,加水稀释同等倍数后,pH(HA)pH(HB)

【导练5】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b.硫酸、c.醋酸三种酸:

①当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溶液,中和NaOH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③当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是

④当c(H+)相同、体积相同时,分别加入足量锌,相同状况下产生的气体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⑤当c(H+)相同、体积相同时,同时加入形状、密度、质量完全相同的锌,若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相同状况)则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反应所需时间的长短关系是__________ ⑥将c(H+)相同的三种酸溶液均加水稀释至体积为原来的1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注意:

①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可能是溶液);

②pH<7 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只有才对);

③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是溶液)。

【导练6】试比较⑴pH=3的CH3COOH、⑵pH=4的NH4Cl、⑶pH=11的NaOH、⑷pH=10Na2CO3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导练7】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

A.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

标准比色卡对照

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导练8】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下列错误操作将对V(酸)和c(碱)有何影响?(偏大、偏小和

无影响)

A.盛标准酸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未排除就 开始滴定

B.振荡时液体飞溅出来,C.开始读标准酸时用仰视

D.终点读标准酸时用俯视

E.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三、盐类水解

1.基本原则:抓住溶液中微粒浓度必须满足的两种

守恒关系三个:

2.同浓度的弱酸和其弱酸盐、同浓度的弱碱和其弱碱盐的电离和水解强弱规律:

①中常化学常见的有三对

②掌握其处理方法(即抓主要矛盾)

【导练9】将0.1mol/L NaOH和0.1mol/L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离子浓度大小正确的顺序是

A.c(Na+)>c(Cl)>c(OH)>c(H+)B.c(Cl)>c(Na+)>c(OH)>c(H+)————

C.c(Na+)= c(Cl)>c(OH)>c(H+)D.c(Na+)= c(Cl)>c(H+)>c(OH)————

【导思1】请结合下列两个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其本质原因,并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⑴少量CH3COONa固体投入盛有无水乙醇的培养皿,滴加几滴酚酞,然后再加入少量水。⑵少量镁粉投入盛有NH4Cl水溶液的培养皿。

【导思2】现有酚酞、石蕊、0.1mol/L氨水、氯化铵晶体、醋酸铵晶体、0.1mol/L盐酸、蒸馏水,若仅用上述试剂怎样用简单实验方法证明氨水是弱碱?请讨论可能的实验方案。

【导思3】向盛有少量Mg(OH)2 悬浊液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铵溶液,溶液变澄清。

分析其原因,同学甲认为:实验⑴中存在Mg(OH)2的溶解、结晶平衡:

Mg(OH)2(s)

NH4++H2OMg2++2OH-。当加入NH4Cl时,由于NH4+水解 NH3·H2O+H+,使溶液呈酸性。H++OH-=H2O,从而使溶液中c(OH-)减小,促进Mg(OH)2溶解,使溶液澄清。同学乙认为:实验⑴中加入NH4Cl后,溶液中NH4+可与OH-结合从而使Mg(OH)2的溶解平衡右移使溶液澄清。

请分析甲、乙同学的两种解释谁的更有道理,能否通过实验来进一步验证甲、乙同学的解释哪个合理?请设计实验方案,并说明理由。

【导思4】城市自来水厂供给居民的生活用水,常先用氯胺NH2Cl(强氧化剂作用相当于氯气)再用绿矾FeSO4·7H2O来消毒、净化、改善水质。试根据水解原理分析解释其原因,写出其方程式。

【导思5】 试分析将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什么?解释原因。⑴AlCl

3⑵KAl(SO4)

2⑶K2CO3

【导思6】 由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盐溶液AC、BD、AD、BC,浓度均为0.1mol/L,在室温下前两种溶液的pH=7,第三种溶液pH>7,最后一种溶液pH<7。根据水解规律分析这四种盐中阴阳离子所对应的酸、碱的相对强弱是怎样的?

【问题】1.根据导思6的分析,能水解的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其组成有何关系?

2.pH=7的盐溶液一定是强酸强碱盐吗?举例说明。

3.酸式盐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吗?举例说明:对于酸式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取决于酸式酸根电

篇3:高考备考的3大错误复习方法,高考复习3大坏习惯

一、把握“3+综合”高考生物试题特点进行复习

高考卷题型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简答题。选择题中排列有序, 按生物、化学、物理排列,简答题排布无序。试题内容体现综合,偏重学科内综合、 跨学科综合试题较少,跨学科综合试题是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试题编制源于教材,运于教材,重在能力的考查。例如:广东卷第45小题:“目前有关国家正在联合实施一项‘人类基因组计划’。…… 全部DNA约30亿个碱基对…… 大约10万个基因…… ”略。试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的 24条染色体的基因和减基顺序。试指出是哪24条染色体?为什么不是测定23条染色体?

(2)在上述24条染色体中,估计基因的碱基对数目不超过全部DNA碱基对的10%。试问平均每个基因最多含有多少个碱基对?

(3)你认为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 ’有哪些意义?用到课本的知识点有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染色体组、基因、DNA、同源染色体。这种试题主要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试题编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大部分试题以生产、生活、实验、社会现象为情景进行编制,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运用的知识都是中学教材中讲过的基础知识,关键是学生能否把中学学过的知识迁移到题目设定的新的问题中,并运用它解决问题,这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关注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主要是指那些影响最大,几乎人所共知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而不是指偏、难、怪的内容。另外理论联系实际则是指应将生物学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

二、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加强能力的培养,不是说可以忽视和放松基础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还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要求学生理解透彻,能举一反三,有些知识点相互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规律,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也可通过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细胞图形对比得出结论。减数分裂与基因的遗传规律也有一定的联系,联系点就是关键点,也是难点知识的突破点。

注重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就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和总结,形成生物学的知识网络,形成体系,一个知识点,只能从内涵上理解透彻,而知识网络则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使这些相关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组织复习中要狠抓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特别是在能力训练中,要求学生解答问题时尽量做到:常见的题不出错,不失分,不常见的试题认真思考,努力做好,减少失分。

三、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的高考试卷中都有探究设计实验类题目。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中学生物教学目标之一,实验探究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尝试性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和执行实验计划,分析实验资料和得出实验结论,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等。在高考中不可能考查学生独立完成全程性实验的各个方面,考查的内容主要应该是:作出假设、制定计划、预测结果,分析结论和进行评价等。

生物新教材又要加许多实验,有些是以前大学材料中的实验,现在放在高中教材中了,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整个中学阶段生物学实验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例如对比实验法、模拟实验法、观察法、解剖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教师进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综合能力,在高考中尽量在实验题方面不失分,有自己科学的、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这需要培养锻炼。

四、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

计划的制定是根据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一般从程序上来说分为章节复习,专题复习,学科间综合与模拟测试几个阶段。

(1)章节复习。主要任务是理清单元知识点, 通过逐章逐节的系统复习,不仅对基本概念和原理要理解透彻,难点、疑点全部搞清,而且要能灵活应用,特别要把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注意相关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应做好章节练习。从练习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专题复习。 这个阶段的复习实际上是在章节复习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组合,把难点、重点知识系统化,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我是把知识分为这样几个专题来复习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细胞分裂(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规律、生物实验、现代生物技术、新科研成果、新成就、热点问题等。

(3)学科间综合及模拟测试。 这个阶段的复习是引导学生从多学科角度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以适应高考。这个阶段要安排适量的综合训练和模拟测试, 题量不宜过多。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综合训练或模拟测试题, 老师批改后,再进行试卷分析、讲评。通过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解题速度都得到了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

篇4:高考备考的3大错误复习方法,高考复习3大坏习惯

关键词: 高考 化学复习 复习策略

化学科作为“X”所涵盖的学科之一,在教学中要明确改革的目的,转变教育观念,克服以往存在的重考试脱离实际的倾向。“3+X”高考考试方案的实施及高中阶段课程改革方案的落实,为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化学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使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1.领会高考命题,更新复习观念。

高卷命题原则是坚持两个有利,最主要是有利于高校的选拔,兼顾有利于中学教学,考试内大纲,由原来的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要既依据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教师就要不单单传授知识,而应该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工夫,注意学法指导,学会知识迁移与应用,加强学科与生产、生活、新科技、新材料、新能源,人类与自然的联系,注意学科间知识渗透,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2.夯实化学学学科双基,以不变应万变。

综合能力测试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渗透、交叉与综合,实现了在中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学基础上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原先的一套复习方法有必要做些改革,复习时应多挖坑少挖洞,过于讲究解题技巧,过于繁杂又无实际意义的计算不必多练了,而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扎实准确掌握。因为没有扎实的双基知识,就不能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也就不能灵活应用“双基”知识解决问题,就会成为无水之鱼,无木之林,扎实的双基是成功之根本。综合考试虽然不过于强调学科知识覆盖率,决不意味着“双基”知识掌握可以不全面,正相反,如果说3+2高考已有重点、热点、规律可循的话,那么综合考试很难猜中重点、热点何在。因此,在复习中要立足课本,把握好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变传授式复习为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式复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搞好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搞好化学实验专题尤其重要。我们在复习化学实验内容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学生实验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复习乙烯气体实验鳘制法时,精心设计提出几个问题:(1)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反应原理?(2)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如何选择发生装置?温度如何控制?为什么?(3)反应混合物加热前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加热一段时间混合液为什么变黑?(4)制得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如何净化?(5)制得的气体如何收集,如何检验?(6)请学生设计实验室制备丙烯的方案。我们在实验室老师支持下开放实验室,通过展出实验仪器、组装的反应装置和图像,并附几个为什么?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讨论,有时也让学生再次动手,老师从旁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

4.关注社会、科技、生产、生活、环保、人类与自然问题,突出现代意识。

复习时老师应指导学生多方面、多渠道地了解、吸收与教学有关的信息。从历年各类高考试题都涉及的相关题目,如X试题中第1题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例如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命活性物质。化学试卷中第3题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第4题石墨炸弹,第5题制造隐形飞机某种物质的结构,第28题有毒的二恶英,等等。我们在复习时认真精选一些化学与生活与环境与科技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引导学生关心社会自然,强化学生现代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正确处理学科内、学科外的综合,提高学生思维的整体性、综合性。

鉴于普通高中教学的现状,同时为了积极推进高考内容和形式的改革,“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A—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占一定比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增大。为此我们在复习时首先立足本学科。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线,教会学生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学习方法,对重点知识应紧追不放,配合专题训练,第一轮复习根据考试说明的知识点扎实打好基础,但不要拓深,旨在促进学生灵活掌握双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化学是21世纪的中心科学,是联系物理生物的重要桥梁。我们在复习时特别是第二轮复习时注意到化学与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交叉点、结合题:如电化学与欧姆定律,比学反应与气体定律、能量守恒、物料守恒、电荷守恒、磁悬浮现象,化学反应历程,光合作用与糖类,生物催化与化学催化、赤潮,等等,精选或改装一些综合题,让学生练习,逐步培养学生对学科间知识的融通、综合能力。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教学中会折射出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复习中,对几种能力的培养都要给予充分重视:审题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运算能力,等等。要注意对复习知识进行对比和梳理,解决乱的现象,使考生对考点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系统化、网络化。

篇5:关于高考复习备考的思考

关键词 高考 备考复习 积累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高三语文复习如何进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在近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略有所得,不揣浅陋,在此谈点想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有人说,学数学似爬楼梯,学语文像捡豆子,这说明语文的学习和数学不同,更要重视积累,重视知识的储备,它不是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我觉得高考复习实际上要以三年的教学为基础,是对三年学习的一个总法和检验,因此,我们不仅应重视高三的总复习,还应更重视高一、高二的整个教学,重视积累。

谈到积累,我想还要靠训练,我觉得语文训练的价值,不应该仅仅体现为高考的需要,而更应该体现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或者说人文素养的需要。训练是必要的,不然高考肯定要吃亏,高考是射门,是临一脚,平时练习是热身赛,如果平时没有刻苦训练,高考肯定考不好,所以我常对学生讲,你不要期望在考试中碰巧碰到你做过的题目,如果那样想,你肯定会失望的。那么平时练习有什么作用呢?这是在热身,在找感觉,找语言的感觉。每次考试后,我很注重考后的整理、消化和吸收,讲评时注意让学生及时积累语言素材和作文素材。我觉得语文基础知识本来就是靠积累得以厚实。比如成语(熟语)的运用、病句类型、近义词使用,到了一定的境界,学生即使说不出所以然,也能作出正确判断,这就是言语感觉,并不一定要我们讲这个方法那个方法,语文训练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其效果可能比教师讲要好。

语文训练不能代替阅读,也代替不了阅读,高一、高二要阅读,高三仍需要阅读。

读什么?

读教材上的典范文章,读小学、初中、高中古诗文必背篇目,读《语文报》、读《读者》等,再有时间,还要读读《文化苦旅》等能让人对历史、对生命、对生活思索,回味良久的东西。现在我们有不少学生虽然上了十多年学,不要读书,不会读书,因此,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激发兴趣让他们了解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意识到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气质是精神上的,潜在于生命中,是一种精神的美,要改变自己的气质,只有多看书,不断提高文化素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怎样读?

与作文结合起来读。强调记笔记,如我要求他们写读书笔记,写周记,平时素材的积累是绝不能放松的。我想思想是流动的活水,要经常看书读报,做读书笔记,保持思想的活跃。因为考场作文容不得磨蹭,如果你平时思想不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那么考试时势必思维枯竭,语言无味。

我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美文,和他们一起欣赏一起评议一同感受。我们还先后开展了我最欣赏的一句名言,我最爱读的一本书,给你介绍我钟爱的一首小诗,我最喜欢的一首歌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学习语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学的美好,每次考试我都习惯地提醒一句,请带上“苏轼、泰戈尔上路”,考场作文如果能站在巨人的肩上,那文章肯定就有深度和厚度,也有了思想,而有思想的文章就是美丽的。

因此,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

另外,谈到积累,我们还要指出必须防止另一种倾向:重资料,轻教材。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复习资料肯定不少,但不少老师和学生错误地认为,反正高考不考书上的,于是就将书晾在一边,一些学校甚至不上高三教材。不错,当今高考题大部分来自课外,但认真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几乎都可以依靠中学教材的知识来解决。高考考查的词语大都是常用词语,这些词语大多就出现在课文里。高考要考查使用语言的能力,词语的使用,只能在使用中“活”的状态下学习,而课文正是常用词语使用的范例。辨析病句、上下文衔接和仿写题是考语意模式和语言规则、语感的。组织词句表情达意可以通过适当的语法规则加以强化,但更主要的还是依靠正确的语感积累,编入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比起复习资料中的选文,语言上无疑更具典范性,所以,认真阅读课文,对于学习语言积累语感是很有效的。

此外,课文是拓宽视野,积淀文化素养的好教材,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高考对考生人文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中教材中的一些课文正是丰富考生文化积累,改善考生认知结构的极好材料。

如哲学随笔,它通俗地解说哲学的任务,述说古今中外先贤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对提高考生的思想水平很有帮助。《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以优美的文学语言揭示了庄子的精神世界,可以诱发学生对知识分子处境与使命的深入思索。还有一些文艺学论文,可以帮助考生增强艺术理论修养,积累一些鉴赏诗歌与文学作品的知识和方法。语言学论文,对于我们的语言认识和语言修养的提高大有裨益。高中三年语文教材的编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丢掉高三教材的学习,高中的语文教育就不完整,学生的语文水平自然会受影响。

有同学问,怎样才能使文章立意深刻,其实作文立意能否深刻,首先不是一个写作技巧的问题,而是写作者的认识水平问题,有深刻的思想,才能在作文中写出深刻的立意。

如学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就会使人思索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为何对现实“不顾”,作者为什么说“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思考这些,才能加深我们对社会及人生的认识,使我们的思想走向深刻。认识水平提高,精神世界丰富了,才可能凭借良好的文化素养去接受高考的挑选。

因此,课文教学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一个好机会,通过课文我们能汲取更多的文化营养,接受人类的进步思想,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为阅读与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功夫在课外也在课内,只要我们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就能逐步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運用语言的能力,就能在高考中无往而不胜,取得优良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顾振彪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高考备考的3大错误复习方法,高考复习3大坏习惯】相关文章:

英语高考备考的复习计划06-07

高考复习备考05-18

高考作文复习备考06-30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05-17

高考复习备考计划05-28

高考作文3天冲刺阶段备考优化技巧04-28

高考复习备考培训心得05-24

高考二轮复习备考方案11-25

高考数学复习备考方案11-25

高考生物复习备考策略11-25

上一篇:13自觉参与政治生活下一篇:传染病的预防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