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题考卷

2024-05-06

文学常识题考卷(精选6篇)

篇1:文学常识题考卷

不然,一轮呆呆的日头简直是个大傻瓜!云霞烘托虽也常有,但往往淡淡的,懒懒的,那还是没意思

得浓,得变,一眨眼一个花样,层出不穷,才有看头 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平生只见过两回美丽的落日,都在陆上,不在水里 水里看见的,日出也罢,日落也罢,只是些傻瓜而已 这种奇观若是有意为之,大概白费气力居多 有一次大家在衡山上看日出,起了个大清早等着

出来了,出来了,有些人跳着嚷着,那时一丝云彩都没有,日光直射,教人睁不开眼,不知那些人看到了些什么,那么跳跳嚷嚷的 许是在自己催眠吧

自然,海洋上也有美丽的日落和日出,见于记载的也有 但是得有运气,而有运气的并不多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对“仕、道关系的思考”的一组是(3分)

①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②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

③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④及其循理以求道,„„而况其下者乎

⑤故其乐也,„„盖非有德不能任也

⑥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辙被贬筠州,尽管任盐酒税官,但处境可谓穷愁,际遇实属可伤,充满了失意之感,文章表达了作者谪居一隅的抑郁之情。

B.文章叙述盐酒税官舍被冲毁、轩成却不能安的现实,引发了作者对自己仕途生活的反思,庆幸自己变故而终能分享颜氏之乐。

C.文章用颜渊生活自苦与精神自乐,自己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等多重对比,表现自己重道、求道与行道的愿望。

D.身处逆境,对做官心灰意冷,作者寄望回归田园,潜心学习,求得精神之乐,以此终老故里,蕴含了对人生之乐的深情呼唤。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3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请写出尾联中运用的两个典故。(2分)

(2)诗以“惊”字开头,并贯穿全篇,请简要说明。(5分)

(3)这首边塞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今夜闻君琵琶语,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旌旗蔽空,____▲_______,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_______。(辛弃疾《青玉案》)

(8)祸兮福所倚,_____▲________。(《老子》)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放生鸟

林清玄

泰国清迈“普哪大庙”前,有许多供游客放生的“放生鸟”。到庙里朝拜的游客,只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买一对放生鸟,打开鸟笼,两只小鸟咻咻飞向空中,小鸟的飞翔让人感到一种无比的快慰。

可是庙前的小鸟永远不会减少,原因是卖“放生鸟”的人,每天清晨都到树林去捕那些小鸟;我常想,小鸟被放生,又被捕回笼子,笼子和天空的不断来去,对小鸟而言是不是一种轮回呢?

这个景象,使我想起几年前在乡下看到的一幕。一位捕龟人,捕到许多海龟,放在庙前,供应善心人士买海龟放生来“做功德”,善良的人总是觉得,他们将有灵气的龟放进大海,可以添寿。有一次,我看到那位卖龟人所拥有的两只海龟,龟甲的底部已经刻了许多放生者的名字;很显然,它们不幸地落入卖龟者的网中,成为敛财的工具。

这两件类似的事,时常使我想到“放生”,鼓励别人放生的小贩,为什么自己不肯做功德,一定要由别人来做?我们看到放生的场面是很美的,小鸟在空中自由的飞翔,海龟缓缓的在水里遨游,任何人都可以感受那种快乐,唯一不能感受到的恐怕是那些小贩吧?小鸟、海龟不幸,竟成为顽者的生计。

不论小鸟,或是海龟的放生,都只是生的轮回,我却记得有两种生与死放生的轮回。

马来西亚有一种旧俗,就是清明节的时候,在溪边超度亡魂,要放莲花,称为“放生莲”。人人都相信,溪中的亡魂只要攀住一朵莲花,就可以往西方投胎为人。

中国各地,都有放河灯的习俗,在七月鬼节,家家都糊好一个河灯,趁着夜黑“放生”到河里去,传说那些彷徨的河魂,借着灯的照引,能得路重生。

女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有一段描述放河灯的景况,我觉得是文学作品里描写放河灯最典丽的一段:这灯一下来的时候,金急急的,亮通通的,又加上有千万人的观众,这举动实在是不小的。河灯之多,有数不过来的数目,大概是几千百只。两岸上的孩子们,拍手叫绝,跳脚欢迎。大人则看出了神,一声不响,陶醉在灯光河色之中。灯光照得河水幽幽的发亮。水上跳跃着天空的月亮。

河灯从几里路长的上流,流了很久才流过来。有的流到半路就死了,有的被冲到了岸边,有些孩子拿着竿子去抓它,有些渔船也顺手取了一两只。到后来河灯越来越稀疏了。

可是这河灯,从上流的远处流来,人们是满心欢喜的,唯独到了最后,那河灯流到了极远的下流,人们内心里无由的来了空虚:“那河灯,到底是要漂到哪里去呢?”

被放生的小鸟、海龟、莲花、河灯,到底最后去了什么地方?这恐怕是千古的大疑问。许多古老的习俗,都一再显示着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着天空和大海的辽阔,对着溪河的绵长,对着一切物的有灵,人是显得多么渺小!

可是我们总是希望借着放生的小鸟和海龟,来和天空与海有所联系;借着漂在河上的莲花与灯,能和未知的世界有所沟通。

我小时候喜欢折纸船,把它放到河里,虽然不知它流往的所在,但心情上却寄望着,它能漂向一个开朗快乐的地方,童年的小纸船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有时候,却代表一种远方的、宽大的、自由的希望。

正如我希望那些被放生的小鸟,能飞入林间,轻快的跳跃;希望那些被放生的海龟,能回到大海的故乡,自在的悠游。可惜这希望是渺小的,因为里面有人的功利,有功利的地方就不能有真正的自由。

我也希望,那些漂流在河溪里的亡魂,真能攀住莲花,托着河灯,去找到西方的光明之路,那条路也许是远的,由于人在河里放下无私的爱,就有可能到达。

11.文章开头写“放生鸟”有什么作用?(4分)

12.概括作者对以下几种“放”的行为的评价。(6分)

放生鸟、放生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生莲、放河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小纸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4分)

14.请探究作者在描写放生鸟和龟、放生莲、放河灯等事件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态度。(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说面子

鲁 迅

“面子”,是我们在谈话里常常听到的,但近来外国人似乎在研究。他们以为这一件事情,很不容易懂。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被从边门送出去。不给他走正门,就是他没有面子;他既然没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风了。这故事,“中外人士”中是颇有些人知道的。

但“面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每一种身价,就有一种“面子”,也就是所谓“脸”。这“脸”有一条界线,如果落到这线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作“丢脸”。但倘使做了超出这线以上的事,就“有面子”,或曰“露脸”。而“丢脸”之道,则因人而不同,例如车夫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并不算什么,富家姑爷坐在路边赤膊捉虱子,才成“丢脸”。但车夫也并非没有“脸”,不过这时不算“丢”,要给老婆踢了一脚,就躺倒哭起来,这才成为他的“丢脸”。

谁都要“面子”,当然也可以说是好事情,但“面子”这东西,却实在有些怪。九月三十日的《申报》有一条新闻:沪西木匠罗立鸿,为其母出殡,邀开“贳器店之王树宝夫妇帮忙,因来宾众多,所备白衣,不敷分配,其时适有名王道才,绰号三喜子,亦到来送殡,争穿白衣不遂,以为有失体面,心中怀恨,„„邀集徒党数十人,各执铁棍,将王树宝家人乱打,多人受有重伤。„„”白衣是亲族有服者所穿的,现在必须“争穿”而又“不遂”,足见并非亲族,但竟以为“有失体面”,演成这样的大战了。这时候,好像只要和普通有些不同便是“有面子”,而自己成了什么,却可以完全不管。这类脾气,是“绅商”也不免发露的:袁世凯将要称帝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劝进表中为“有面子”;有一国从青岛撤兵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万民伞上为“有面子”。

所以,“要面子”和“不要脸”有时实在很难分辨。不是有一个笑话么?一个绅士有钱有势,我假定他叫四大人罢,人们都以和他攀谈为荣。有一个专爱夸耀的小瘪三,一天高兴的告诉别人道:“四大人和我讲过话了!”人问他“说什么呢?”答道:“我站在他门口,四大人出来了,对我说:滚开去!”当然,这是笑话,是形容这人的“不要脸”,但在他本人,是以为“有面子”的。

中国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这“面子”是“圆机活法”,善于变化,于是就和“不要脸”混起来了。长谷川如是闲说“盗泉”云:“古之君子,恶其名而不饮,今之君子,改其名而饮之。”也说穿了“今之君子”的“面子”的秘密。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6.为了论证“‘要面子’和‘不要脸’实在也可以有很难分辨的时候”这一论点,作者用了哪些论据,它们与论点之间是怎样的关系?(6分)

17.结合全文,说说结尾画线句子中的“秘密”包含了哪些意思?(6分)

七.作文(70分)

18.请以“坚守的价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附 加 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 然 擅 齐 之 强得一 士 焉 宜 可 以 南 面 而制 秦 尚 取 鸡 鸣 狗 盗 之 力 哉 狗 盗 之 出 其 门 此 士 之 所以 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20.孟尝君为战国四公子之一,请写出三位中的另外两位。(2分)

21.请概括孟尝君不足以言得士的理由。(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生活信条是“宁教天下人负我,不教我负天下人”,他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与历史上的曹操是不可混同的。

B.觉慧是《家》中觉醒最早、反抗最激烈的叛逆者,他憎恨封建家庭的腐朽,受革命影响,追求进步,离家出走,与封建家庭彻底决裂。

C.《边城》描绘了一幅颇具古风的桃源四季图,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生活的理想,表现出沈从文先生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性格。

D.鲁迅善于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反映时代气氛。《阿Q正传》中寄存衣箱、盘辫子、戴“银桃子”等细节描写革命在未庄引起的变化。

E.《老人与海》的开头与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作者这样安排,目的是让屡遭厄运、孤独贫困的老人能从百兽之王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步。23.简答题(10分)

(1)结合林黛玉的身世经历,简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5分)

(2)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的发家史。(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现在要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何在?文化何在?没特色,没文化,让人来看什么?去乡村旅游,是看厚重沧桑的古村落,体现传统特色的民居建筑。古的特色文化或经历史冲刷,或遭人为破坏,已经丢失殆尽,让人扼腕叹息;单就是现在,记忆中的那种恬淡宁静、原始纯朴、鸟语花香、麦香四溢的乡村景象在发达地区很难找到了,错落有致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被整齐划一的统一格式的建筑所代替,千家一面;这几年农村“统一规划”有所放宽,但民居建筑仍然以混凝土楼房为主,弄得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当城市在追求田园化风格时,农村却在盲目追求城市化,呈现出不伦不类四不像怪景。就连绿化也出现了树种单一化、劣质化的趋势,记忆中的大槐树、老榆树、皂荚树、梧桐树等等也很难找到了,要么因村镇建设统一规划而被砍伐,要么都被移栽到了城里,城市这些年从农村、从山里挖来了多少大树和名贵树种?对乡村文明来说,城市无疑是在掠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生活的影响,古典的,质朴的,亲情的,友爱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已经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是一种很惨痛的记忆。

这几年乡村旅游很热,但乡村旅游到底要看什么,感受什么?农家乐,少数有吸引力,多数不是乐农家,除了季节性的、少量的蔬菜,像灰灰菜可能是采摘的以外,米面油什么不是与城里人一样购买的?只是做的、吃的、玩的环境变成了农村,也便成了所谓的农家乐。养鸡的人都少得可怜,有那么多的土鸡蛋吗?就像西安雁翔路上,一到瓜果季,马路两边摆满了西瓜摊、水果摊,给人造成一种印象,这瓜果是农民自产自销,绝对新鲜,但你到地里走一圈,看有没有瓜果地?我想,乡村旅游如果没有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自然景观,那是很让人失望的。

24.材料中提到的乡村旅游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4分)

25.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5分)

26.你认为如何发展真正有特色的乡村旅游。(6分)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C(A蜷缩/ 鬈发 均读quán;B溘然/ 恪尽职守 均读kè;D行距/ 引吭高歌 均读

háng;C分别读作pū/pù chāi/chā qǐ/jī)

2.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额手称庆”以手加额,表示庆幸;“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满意。)

3.生态文明“东强西弱”;牺牲传统的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答对一点1分,两点得3分,三点满分)

4.支持者:中国复制我们的村庄是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广告;反对者:中国复制我们的村庄就像画家抄袭了别人的画作一样。(写对一句话2分,两句话全对满分)

5.B(营:料理)6.D(①②⑥句不涉及“仕、道关系的思考)7.B(“终能分享颜氏之乐”文中无此信息)

8.(1)我到那里时,那两个人正好都免官离开了,事情都交给我一个人。(得分点:适、罢和委)

(2)即使是帝王也不能超过他,大概一个人不是品德高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得分点:虽、加、盖和有德)

(3)我已经因贬谪来到这里,虽然知道被束缚生活的害处,但情势上却无法摆脱。(得分点:谴、桎梏和去)

9.(1)(东汉班超)投笔从戎,(西汉终军)请求长缨出使南越。(2分)

(2)“惊”是“震惊”“震撼”之意,(1分)写出了诗人初到边塞的特有感受,(1分)领起下文的景物描写。(1分)边塞景象和稳固军营是诗人产生“惊”的缘由,(1分)结尾两句抒发“惊”后的感慨。(1分)

(3)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要在边塞建功立业的思想情感。(2分)

10.(1)学而不思则罔

(2)欲渡黄河冰塞川

(3)故不积跬步

(4)艰难苦恨繁霜鬓

(5)如听仙乐耳暂明

(6)酾酒临江

(7)灯火阑珊处

(8)福兮祸所伏

11.引出下文对放生龟、放生莲、放河灯的描写,引起读者兴趣(或激发读者思考)。(每点2分)

12.放生鸟、放生龟:是生的轮回,是善良者的希望,但因为有功利存在,所以希望渺小。(2分)

放生莲,放河灯:是生与死的轮回,虽然遥远,但包含人们无私的爱。(2分)

放小纸船:代表一种远方、宽大、自由的希望。(2分)

13.场面描写,写了河灯之多和观灯人数之多的壮观场景;动静结合,孩子们的“拍手跳脚”和大人们的“出神”;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月亮在水中倒影随水波动说成是“跳跃”。(每点2分,要有分析说明,其他言之成理也给分)

14.对贩卖“鸟”、“龟”的小贩,自己不愿做功德,甚至将其作为敛财工具,追逐功利的谴责;对善良的人们无私的爱的肯定;对自然辽阔无尽的敬畏和人类渺小的伤感;对童年美好希望的怀念。(每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

15.首先用洋人似乎在研究中国人所说的“面子”和前清的例子引出论题。

然后论述“面子”问题,因人而异。

再次议论现在很多时候“要面子”和“不要脸”实在也很难分辨。

最后用长谷川的话揭示“今之君子”的“面子”的本质。(答对一点1分,二点3分,三点5分,四点6分)

16.《申报》登载的因争白衣不遂而打人事件、袁世凯称帝时以名列劝进表为荣、侵占者青岛撤兵时以名列万民伞为荣、四大人事件等4个论据,前三个论据引出论点,后一个论据进一步证明了论点。(列举三个例子得2分,分析关系4分,一点2分)

17.为了表面的“面子”,丢弃了本质的东西;“要面子”和“不要脸”分辨不清;用“不

要脸”的手段来取得所谓的“面子”。(三层意思,每层2分)

18.作文。按照江苏省2011年高考作文评分要求。

19.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20.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21.真得士则可制秦

22.A C(A项中应为“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C项中“追求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生活的理想”错,应为“作品意在表现美好的人性总是令人忧伤的”)23.(1)出生苏州官宦之家,聪慧有才,知书达理;父母早亡,寄居贾府,敏感多愁,谨慎多疑;和宝玉生活相处,产生真情,鄙视功名,形成叛逆思想,追求自由的生活。(答对一点2分,身世经历1分。性格1分;答对二点4分,三点满分)

(2)他当箍桶匠时就已经家境殷实,能写会算;娶了一个有钱的木材商的女儿,贿赂买下县里最好的葡萄园、一座修道院和一些田地;得到岳母、太太的外公和自己外婆的三笔遗产;低价买下侯爵的领地,囤积居奇,大发横财。(答对一点1分,二点3分,三点4分,四点5分)

24.厚重沧桑的古村落和体现传统特色的民居建筑;原始古朴、恬淡宁静的乡村景象和乡土风情;原汁原味的农家菜;区别于城市的农家生活。(每点1分)

25.古的特色文化遭人为破坏;民居建筑被整齐划一,千家一面;农村盲目追求城市化,呈现出四不像的怪景;大树被砍,被移栽到城市;变味的农家乐让人失望。(每点1分)

26.保护古村落和民居建筑;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体现文化特色;保留恬淡宁静、原始纯朴的乡村景象和乡土风情;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的农家乐项目;开发乡村旅游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开发乡村旅游要淡化商业气息。(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我因罪被贬后,成为筠州盐酒专卖的收税官,还没到任,筠州连降暴雨,筠水暴涨,淹没了城南的街市,城北的堤岸,冲毁刺史官府的大门。盐酒税的官舍正好在江边,被洪水毁坏得更为严重。我到任后,见房屋破损得不能居住,就向郡守提出请求,想借部使者的府第来办公居住。郡守怜悯我无处可归,便答应了。直到这年的十二月,才能够将倾斜的地方扶正,将倒塌缺损的地方补齐,又在办公厅堂的东面开出了一小块地作为轩,种了两株衫树,一百棵竹子,作为宴请宾客和自己休闲的场所。然而负责管理盐酒税的以前共有三人,我到那里时,那两个人正好都免官离开了,事情都交给了我一人。(这样)我白天就坐在市场里卖盐、卖酒、收取卖猪卖鱼人的税金,与做买卖的人们斤斤计较,尽职尽责。晚上回来,筋疲力尽,昏昏沉沉倒下便睡,一觉醒来已大亮。早晨就又出来尽自己的职责料理工作,始终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稳地生活。每天早晚从它的旁边经过,看到它,常常暗自哑然发笑。

我过去年纪小的时候读书,曾暗地里奇怪,颜渊凭着一竹筒食物一瓢水,居住在简陋的街巷,别人不能忍受那种苦难,颜渊却不改变自己的乐趣。我暗自认为即使不想做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吏还可以养活自己,也不妨碍学习,何至于如此困窘贫穷自讨苦吃呢?等来到筠州,在柴米油盐的事务中辛勤劳作,没有一天休息,虽然想远离污浊的尘俗,摆脱琐事的羁绊,在讲修养道德品质的地方徜徉,却每每被琐事羁绊而脱不了身,这以后才知道颜渊心甘情愿于贫穷卑贱的原因了,他不肯为求得一点点俸禄来供养自己的生活,实在是因为那样妨碍学习。

唉,一个士大夫,当他尚不懂深刻人生的道理,沉迷于权势利益,认为只要能够获取丰厚钱财生儿育女,以获取玉帛美女为满足,自认为很快乐了。等到他按照义理去探求人生的真谛,抛弃那些身外的浮华而收获的充实,做事从容自得,心胸宽广的,不以天地为大,生死不以为忧,更何况在此之下的事呢?所以这种精神上的快乐,足够克服生活上的贫穷饥饿而无怨无悔,(这种快乐)即使是帝王也不能超过他,大概一个人不是品德高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正诚心实意地想磨洗掉自己身上的污秽,追慕圣人贤者的高尚品德,我连别人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却想得到颜渊那样的快乐,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像孔子周游列国,处高位时做鲁国的司寇,居下位是做管理畜牧、仓库的官,只是他所遇到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以做。那大概是通达的人的事情,不是一般求学的人所能做到的。

我已经因贬谪来到这里,虽然知道被束缚生活的害处,但情势上却无法摆脱。只希望时间长了,世人或许哀怜我,让我能够回到家乡,将我父亲留下的破旧的房屋修缮成小小的房屋居住其间,这之后就能追随得到颜渊的那种快乐,怀想东轩,优游自得忘记自己年老体衰。但是连这一点也是不敢奢望的。

篇2:文学常识题考卷

提前进入“角色”

考前两三天,一定不能再整天看书学习了,应做短暂的休整养好精神应考。晚上睡足八个小时,如失眠,可睡前烫脚,再用手搓脚数十次,还可取食醋1汤匙, 兑入一碗温开水饮用。早晨吃好清淡早餐,按清单带齐考试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达考区,一方面可以稳定情绪、从容进场;另一方面也留有时间提前进入“角色” ――让大脑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进入单一的数学情境。如:清点一下用具是否带全(笔、橡皮、作图工具、准考证等);把一些基本数据、常用公式、重要定理 “过过电影”;最后看一眼容易忘的结论;互问互答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

一些经验表明,“过电影”的成功顺利,互问互答的愉快轻松,不仅能够转移考前的恐惧,而且有利于把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

精神要放松情绪要自控

越是临考前,越有一种“什么都不会的感觉”,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紧张而出现的假象,最易导致心理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是入场后与答前的“临战”阶段。此间 保持心情平静的方法有三种:(1)转移注意法:避开监考者的目光,把注意力转移到某一次你印象较深的数学模拟考试的讲课上去,或转移到对往日有趣、滑稽事 情的回忆中;(2)自我安慰法:如“我经过的考试多了,已有了充分的准备”,“考试,老师监督下的独立作业,无非是换一换环境”等;(3)抑制思维法:闭 目而坐,气贯丹田,四肢放松,深呼吸、慢吐气,如此进行到发卷时。

迅速摸透“题情”制定解题方案

拿到试卷后,一般心情比较紧张,不要忙于下笔答题,先看卷头有无总的要求或说明,再填好姓名、考号,然后从头到尾、正面反面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作全面调查,一般可在十分钟之内做完三件事:

一是顺利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或填空题,如恰好遇到已准备过的题应先答,一旦解出,情绪立即稳定。

二是对不能立即作答的题目,可一面通览,一面粗略分为A、B两类:A类指题型比较熟悉,估计上手比较容易的题目;B类是题型比较陌生,自我感觉比较困难的题目。

三是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对全卷一共有几道大小题有数,防止漏做题;对每道题各占几分心中有数;大致区分一下哪些属于代数题,哪些属于几何题,哪些属于综合型的题。

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信心要充足暗示靠自己

篇3:文学常识题考卷

(一) 字词积累

【例1】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 (3分)

生命的美丽在于从容:从容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是一种成熟的美, 智慧的美;从容是一种淡bó () 的操守, 是一种灵魂的放飞;从容是一种潇洒的风度, 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从容才能带来心灵的宁静, 造就tián () 淡人生;从容才能qiè () 意生活, 时刻拥有快乐。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正确书写能力, 因为都是常用汉字, 只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 应该都能正确书写。这类题目考查的就是字词的积累, 谈不上能力的检测, 它是属于语文学习基础中的基础, 因此成为历年中考必考内容。

(二) 词语辨析

【例2】下面语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4分)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自然, 遵循规律;人与人的和谐在于人要有一种的心态:待长辈、待平辈、对晚辈谦逊, 心胸似海, 志存高远。

A.谦卑谦和谦让谦恭

B.谦让谦恭谦卑谦和

C.谦卑谦和谦恭谦让

D.谦恭谦让谦和谦卑

【解析】选项中的四个词语都是近义词,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 考查学生能否根据不同语境恰当选词, 属于词语的运用, 和字词积累题型相比, 难度适当增加, 在历年各地中考题中有一席之地。

(三) 观察炼字

【例3】观察与炼字。 (6分)

“绍兴老酒”是绍兴的一张名片, 其饮法值得寻味。请你仔细观察下面两张图片, 各用一个最为恰当的一字动词, 描述图片中人物的饮酒方式, 并简要说说选用这个动词的好处。 (图略)

(1) 图1你选用, 好处:

(2) 图2你选用, 好处:

【解析】此题可谓“咬文嚼字”在中考卷中的集中体现, 它考查的就是学生炼字的水平, 能否根据自己的观察, “各用一个最为恰当的一字动词”, 来描述图片中人物的饮酒方式, 并简要阐述选词理由。其中“一个”、“最恰当”和“一字”三个限定语, 无疑增加了本题的难度, 首先要求学生能在大脑中快速收集描写喝酒的一系列动词, 其次还要能根据图画内容一一辨别斟酌, 筛选出最恰当的那个动词, 并用准确语言予以表达, 这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有一定难度。

(四) 字词品鉴

【例4】“绝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 (1) 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 (2) 生前最后的歌唱。第 (12) 段“这话听起心酸, 像是一句绝唱”中“绝唱”一词的理解该选哪一项?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6分)

【例5】附加题:挑战作者。 (特别说明:建议你先写作文。如果时间有余, 可选做其中一题。5分, 答对分数加入总分)

(1) 有读者认为, 选文第 (1) 段“村庄便遭遇不了冬天”中“遭遇”一词不够恰当。 (1) 请你帮助阐述理由; (2) 如果要修改这个句子, 你认为怎么改更合适? (2) 选文第 (10) 段最后一句:“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 还有没有力气留在明天的村庄?”有读者提出, 从立意看, 如果把这里的“在”字改为“住”字, 会更好。请你帮助阐述理由。

【解析】这两题考查的是学生炼字、品词的能力, 与前面“观察与炼字”题明显不同的是, 前者的材料是图画, 而现在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如果说前面的材料是“死”的, 那么现在的文章无疑是“活”的, 因而准确地说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在“活”的语境材料中炼字品词能力, 难度无疑更大。此外, 17、19两道题目考查的要点各有侧重, 难度呈梯级上升。第17题考查的是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解答的关键在于回归文章, 结合具体语境, 找准关键语句;第19题第1小题与第17题考点相似, 考查词语运用是否恰当, 解题方法也是相似的, 但第2小题考查的点和前面相比就有所不同, 表面看似乎就是考查简单的炼字, “在”和“住”哪个词语用在此处更好, 实际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此题是从立意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因而, 如果说第17题和第19题第1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局部理解, 那么第19题第2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是对主旨的理解。由此可见抓关键字、词进行锤炼及品鉴, 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 无疑可算得上品鉴、理解文章的一条捷径。

1. 分值比重明显增大, 由往年3%左右增加到今年16%左右。

前几年中考一般只考字词积累, 重点考查拼音汉字的认读和认写, 3分, 全卷150分中占2%。近年来, 有关字词教学, 关注度日益提高, 在中考卷中试题形式多样化, 如出题上有增加错别字的订正、词语辨析题等, 但即使像去年绍兴中考试卷中增加了对网络新词“给力”的不同释义, 出题上有了较大的突破, 可分值加起来也基本维持在5到6分左右, 在全卷150分中也仅占3%~4%。而今年中考试卷中对字词的积累、理解、运用相关方面的考查在150分中计19分, 占12.6%, 算上附加题5分, 在155分中计25分, 占16.1%, 可谓质的飞跃。由此可见命题者对字词教学的重视及将之推向课堂教学核心阵地的决心。

2. 考查形式多样化。

突破了往年单一的字音、字形、词如此, 今年还创新性地以附加题的形式出现, 以额外计分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字词的品鉴, 让人耳目一新。

3. 考查程度加深。

由以前简单的字词积累、字词辨析的考查到结合图画材料“观察与炼字”, 已经实现了由简单积累、辨析运用到表达上的转变, 再到现代文阅读题目中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炼字、品词, 直抵文章主旨, 更是实现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变无疑告诉教师字词教学不应再一味囿于简单, 无所作为, 走走形式, 而应认真分析、仔细研究, 只有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咬文嚼字能力的培养, 才能真正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篇4:文学常识题考卷

2011年全国高校普通招生考试理科数学试题(新课标卷)第18题如下:

图1如图1,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1) 证明:PA⊥BD;

(2) 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分析解答本道题旨在考查同学们对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的掌握,第一问考查如何将立体几何中线面垂直性质转化为线线垂直的结论,第二问考查同学们对二面角的理解.

错解一对于第(1)问,已知∠DAB=60°,AB=2AD.由余弦定理,得BD=3AD,从而BD2+AD2=AB2,故BD⊥AD①.由PD⊥底面ABCD,得BD⊥PD②.由①②,得BD⊥平面PAD,所以平面PAD⊥平面ABD. 因此PA⊥BD.

错因分析这种解法的错因在于对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理解不清.实际上,线面垂直可以推出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但线线垂直与面面垂直不能相互直接推出,必须借助于线面垂直来过渡.这里去掉“所以平面PAD⊥平面ABD”即可.定理、公式是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准确解题的保证和基础,但每一个公式、定理均有其成立的特定条件和背景,如果仅依靠形式上相似的条件就得到相似的结论,就会形成误用、错用定理、公式.

错解二对于第(2)问,如图2,以D为坐标原点,AD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为x轴的正半轴,射线DC为y轴的正半轴,射线DP为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错因分析这种解法的错因在于未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没有把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本质特征.同学们在课本中见过在正方体中建立直角坐标系的过程,因而很容易迁移到在四面体、四棱锥中建立起相似的直角坐标系.实际上,DP,DC,DA这三条线段并不是两两垂直的,这种建系方法本身出现了错误,从而导致了整个解题错误.

图2

错解三对于第(2)问,如图3,分别由点A,C向PB引垂线交于点E,则∠AEC即为二面角APBC的平面角.

图3

错因分析这种解法的错因在于对二面角的概念掌握模糊,错把AE⊥PB当作是CE⊥PB的充分条件,从而导致了解题错误.事实上,作AE⊥PB,由已知设AD=1,AB=2,PD=1,BD=3,由勾股定理得PA=2,PB=2,由余弦定理得

cos∠ABP=34,可得BE=32.假设CE⊥PB成立,则在Rt△EBC中,BC>BE,即1>32,矛盾.

所以由点A,C分别向PB引垂线,不能交于点E,故∠AEC不是题中所要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错解四对于第(2)问,如图4,过点A作AE⊥PB于点E,过点E作EF∥BC,交PC于点F.易证:

BC⊥BDBC⊥PDBC⊥平面PBD EF∥BC

EF⊥平面PBDEF ⊥PB,所以∠AEF就是二面角APBC的平面角.

图4

错因分析这里出现了策略性的错误(或失误).所谓策略性错误,常常是指在解题方向上的错误,就是同学们在解题的过程中,因缺少必要的策略而导致解题过程过于复杂或解题步骤过于繁琐,计算量过大,最后导致错误.这里因为求AF长的计算量太大,因此这种做法得分率极低.其实,当题目第(1)问已经证得BD⊥AD且BD⊥PD后,就可以判断出此题用空间向量的方法解比较简单.一般地,若能判断出题目条件符合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条件,那么用空间向量解较为简洁、清晰.

正解 (1) 由已知∠DAB=60°,AB=2AD,由余弦定理得BD=3AD,从而BD2+AD2=AB2.故BD⊥AD①.由PD⊥底面ABCD,可得BD⊥PD②.又AD与PD交于点P,由①②得BD⊥平面PAD.又PA平面PAD,因此PA⊥BD.

篇5:文学常识题考卷

6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将小球A、B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的位置,然后都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将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 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图中的摆长L都相同,θ1<θ2,球A、B的质量mA<mB.

(1)如图甲、乙所示,同时释放A、B,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无关.

(2)如图甲、乙所示,观察到B球能将木块C撞得更远,由此可得出结论:.

(3)图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如图乙、丙所示,图丙中木块C滑行得更远些,由此可得出结论:.64.王明按正确的方法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图是他在测定

时的方法,表为测定时记录的一组数据。

(1)由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滑轮组对钩码所做的有用功为0.1J,人做的总功为_________J.(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弹簧测力计放大图,可知王明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小东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如图甲所示,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B处分别开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小球从同一高度开始运动的目的是使两球____________________。由甲得结论:。

(2)如图乙所示,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

(3)物理的研究方法有许多,本实验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____法;二是转换法。就本题来说:用_________来表示小球动能大小的方法就是转换法。

68.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用轻绳悬挂杠杆一端的O点作为支点,在A点用轻绳悬挂总重为G的钩码,在B点用轻绳竖直悬挂一个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保持水平;

②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上升(保持0点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利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

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1、h

2试卷第1页,总4页

回答下列问题:

(1)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η=____________。(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本次实验中,若提升的钩码重一定,则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3)若只将钩码的悬挂点由A移至C,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0.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强猜想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如图是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下表是其中一位同学在其它条件一定时的实验数据.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该实验是探究(小明/小强)的猜想.结论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机械效率越高.

(2)另一位同学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如下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把一木块拉上去,进行相关测量,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

②保持斜面的不变,改变斜面的,再进行相关测量,并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

③比较两次的大小,即可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71.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是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⑴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通过比较第1次和第2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通过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⑵在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总功是____,机械效率是____。

⑶通过比较第2次和第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

(4)(2分)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同一滑轮组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时,机械效率有关,与无关。

74.小明同学在做“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以下三步实验操作:

步骤一:让铁球甲从斜面F点静止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B。

步骤二:让铁球甲从斜面E点静止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C。

步骤三:换一铁球乙(m乙﹥m甲)

从斜面上E点静止滚下,打到相

试卷第2页,总4页

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D。

⑴小明同学设计实验“步骤一”和“步骤二”,是想探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 ⑵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比较得出的,这种研究方法叫。⑶分析步骤二、三,得出的结论。

⑷为了让质量不同的甲、乙两球获得相同的初速度,有同学认为可以不用让两球都从E点滚下,而是设计了如图乙装置,只要每次让两球压缩弹簧到同样的形变程度后自然释放即可。不考虑各种能量损耗,该方法(合理/不合理)。

75. 九(1)班物理小组在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你帮他们完成下列步骤:

⑴该实验原理是;需要的测量器材有、。

⑵滑轮组的装置如图所示,在测量拉力时应拉动弹簧测力计并读数,如果在静止时读数,测得的机械效率将(偏大/偏小/不变)。

⑶表格中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是,你能分析一下机械效率不能是100%的原因吗?请你试着写出一条:。

77.如图所示,摆线的长L相同,小球A、B 的质量mA<mB,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β。

(1)图甲中将摆球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摆球向下摆动的过程中,观察到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摆球的动能逐渐_________,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_。

(2)图甲、乙中,同时由静止释放A、B两球,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______无关。

(3)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开始向下摆动时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_____,到达最低点时具有的动能___________。

(4)小明设计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球按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恰好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 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本实验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小球撞击木块C前的动能大小;如图乙、丙所示实验中,可得出初步结论:______。

80.小明思考“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没有关

系?”。他在用同一木板做的斜面上,做匀速直线拉动物块的探究实验,如图,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2)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

(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

试卷第3页,总4页

是:;

(4)如果小明还想要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的关系,请你与他一起来完成实验: ①实验时应控制不变的条件是、;

②实验时需要的测量仪器有:、。

81.小红看到运动员拉弓射箭时,弓拉得越弯,箭射得越远。小红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

⑴为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将同一个弹簧每次压缩的长度(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

弹性限度),松开后小球弹开钻入同一位置的相同纸盒,并留在其中,分析比较纸盒,从而比较同一弹簧

在不同弹性形变时弹性势能的大小。

⑵假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选填“能”

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82.图甲是某小组的同学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的示意

图。他们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将重力为4.9N的钩码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

从图中的A'位置匀速竖直上升到B'位置,在这个过

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他们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

(2)拉力F移动的距离是cm;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83.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

隐患,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

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

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对以下问题进

行判断:

(1)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2)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84.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小科和几位同学准备做“估测上楼时的功率”的活动: ⑴他需要的测量工具分别是:测量身体质量m的_______、测量爬楼的高度h的_______和测量时间t的秒表(填写测量器材)。

⑵利用所测物理量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P=___________________

⑶活动中测得小明的质量是50kg,他从一楼登上三楼(每层楼高3 m)用了20s的时间,则小明登楼的功率是W(g取10N/kg).

⑷活动中,他还想比一比谁的功率大。小明设计的方案是:测量出各自的质量、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你还可设计其它方案吗?请写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文学常识题考卷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林桂平

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天津卷第37题(以下简称“中西文化交流题”)以明清以来书籍翻译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问题为切入点,将时事热点问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历史学科的相关内容隐性契合,将新课程标准着力描绘的“文明史观”充分渗透到高考历史命题之中,设计了一道32分的历史学科内综合题。

一、命制特征:文明史观走进高考的典型

其一、通过隐性介入的方式考查社会热点问题,切合课改精神。

近年来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从来不回避考查社会热点问题,且考查方式是通过内涵领悟反映社会重大事件或热点问题即隐性介入,这已经成为同行的共识。近年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问题成为我国的重要时事热点。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指出:“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中西文化交流题”的四个设问的立意来看,突出考查的是我们对待外来文明成果的态度,凸现了目前已经在全国部分地区推开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的史学范式——“文明史观”,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划分为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三大块,本题属于对精神文明史的考查。因此本题的命制不仅隐性介入眼下的时事热点,而且切合目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时代潮流,巧妙地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契合。

其二、立意凸显“现代化”。以现代化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是近年来史学界的新理论、新观点。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交融是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本题从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书籍翻译问题这一微观处着眼,通过要求考生概括不同时期翻译的内容和作用、近代译书活动产生的影响、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等设问,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现代化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是典型的以现代化的角度进行命题。

其三,考核目标基础与能力并重。

从该题四个设问的考核目标来看,它巧妙地实现了基础考查与能力考核的有机统一,尤其是突出了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概括的能力。从具体的能力考查方式来看,除了第五问要求“说明菜布尼茨和伏尔秦为何推崇中国文化”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考核要求以外,第一问要求“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属于对材料蕴涵的历史信息解读的能力考查。第二问要求“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属于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此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其四、材料来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今年高考其他文综卷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材料来源比较单一,只有文字材料,而没有图片资料。而“中西文化交流题”的材料来源图文并茂,形式活泼流畅。本题的图片有文字注释,考生看后通俗易懂。另外三则材料的来源属于现代文,其中穿插有几句文言文,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解读材料的难度,有利于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二、几点启示。

通过对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37题的分析,笔者拟对高三备考复习注意的新问题提一些看法。

第一,如何将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有机结合。

近年来,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从来没有回避对时事热点问题的考查。于是在高考之前,社会上对热点问题的炒作几近疯狂的程度。有的刊物甚至把近年来国际国内生活中发生的大事都作为社会热点,能列出一两百个来。到头来只能落得 “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可悲下场。笔者认为对待热点问题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要科学选择;二要综合思考。所谓科学选择要注意科学取舍,并不是一年来发生的国内外大事都是热点。一般而言,每年“两会”上反映的社会热点、历史上深远影响的在高考当年是周年事件的需要注意;一些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引起普遍关注的问题,诸如人口、资源、环境、科技革命问题等长久价值的社会热点问题更需要重视。所谓综合思考就是将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资源有机整合,寻找结合点、交叉点和渗透点,逐步形成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这是高三最后阶段进行热点问题复习、实现学科间资源有机整合的关键。例如精神文明史问题,我们需要对中国古代史上不同时期的文化的特征进行归纳概括、对于各民族在发展中华文化上的贡献进行前后联系和反复比较。综合思考社会热点问题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宜浅不宜深,近年来高考对热点问题的考查渗透到历史学科,归根结底还是考查学科基础和基本能力。二要找准“切入点”,准确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科内综合意识。

第二,如何利用《考试大纲》指导复习。一般而言,高三历史学科备考要先后进行单元复习、专题复习和热点问题复习三轮。前两轮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学科内综合。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平时基础不太扎实的学生来说,第一轮单元复习十分重要,要根据《考试大纲》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地毯式轰炸”,深挖教材内容体系,在理解上深下工夫。需要注意的是,每年的《考试大纲》一般要到二月份才能出来,此时各学校的单元复习已经结束或者临近结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头看”,仔细研究《考试大纲》,对《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不在考试范围内的内容进行清理,以减轻最后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专题复习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注重学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可再生性,从而为最后阶段的跨学科综合服务。学生必须把复习的过程当成知识整理的过程,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抽象出结构、联系、体系、规律等,从而提高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学科能力。这是实现解答各类试题、科学应考的基本条件。

在利用《考试大纲》指导备考复习的过程中,还必须参考新课程标准进行复习,因为高考命题人不少参加了新课程标准的讨论和制订,同时也参加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他们的新视角、新观点在同样也渗透到了高考命题的切入角度。2006年的“中西文化交流题”很明显反映了新课标必修Ⅲ的相关内容,需要我们去探究。

第三,如何解答材料解析类的题型。

近年来,在高考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中,材料解析题是主要题型。这就给广大考生带来了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如何解答好材料解析题。许多考生由于没有科学的解答方法,导致在高考中失分惊人。

从近年来的高考文综卷出现的材料解析题的设问类型来看,主要分为“内涵型设问”和“外延型设问”两种。所谓内涵型设问,是指依靠题目提供的材料进行解答。例如“中西文化交流题”的第一、二、四问。所谓外延型设问,是指既要依靠题目提供的材料、又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的材料解析题。例如“中华文明题”的第三、五、六问。不管解答何类设问,首先要剖解题后设问、获取问题信息,明确需要“回答什么”;然后要带着问题信息仔细研读材料,搜索有效信息,找到材料中“有什么”。内涵型设问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直接总结答案,外延型设问还要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迁移”,最后总结答案。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二、正确的心理认知

1、认清人生的价值

社会的价值并不被所有的人等同接受“人云亦云”并不等于自我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权力价值、回馈价值、审美价值、理论价 值。

2、超越既有的得失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成就并不等同。后悔与抱怨对未来无济于事,自我陶醉则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

人生如运动场上的竞技,当下难以断输赢。

3、以万变应万变

任何的执着都是一种“阻滞”前途的行为想想“流水”的启示“学非所用”是真理

三、剖析自我的现状

1、个人部份健康情形:身体是否有病痛?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影响健康的活动?生活是否正常?有没有养生之道?自我充实:是否有专长?经常阅读和收集资料吗?是否正在培养其他技能?休闲管理:是否有固定的休闲活动?有助于身心和工作吗?是否有休闲计划?

2、事业部份

财富所得:薪资多少?有储蓄吗?有动产、有价证券吗?有不动产吗?价值多少?有外快吗?社会阶层:现在的职位是什么?还有升迁的机会吗?是否有升迁的准备呢?内外在的人际关系如何?自我实现:喜欢现在的工作吗?理由是什么?有完成人生理想的准备吗?

3、家庭部份

生活品质:居家环境如何?有没有计划换房子?家庭的布置和设备如何?有心灵或精神文化的生活吗?小孩、夫妻、父母有学习计划吗?家庭关系:夫妻和谐吗?是否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是否有共同或个别的创业计划?父母子女与父母、与公婆、与姑叔、与岳家的关系如何?是否常与家人相处、沟通、活动、旅游?家人健康:家里有小孩吗?小孩多大?健康吗?需要托人照顾吗?配偶的健康如何?家里有老人吗?有需要你照顾的家人吗?

四、人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1、友伴条件:朋友要多量化、多样化、且有能力。

2、生存条件:要有储蓄、发展基金、不动产。

3、配偶条件:个性要相投、社会态度要相同、要有共同的家庭目标。

4、行业条件:注意社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行业,注意市场占有率。

5、企业条件:要稳定,则在大中型企业;要创业,则在小企业。公司有改革计划吗?公司需要什么人才?

6、地区条件:视行业和企业而定。

7、国家(社会)条件:注意政治、法律、经济(资源、品质)、社会与文化、教育等条件,该社会的特性及潜在的市场条件。

8、世界条件:注意全球正在发展的行业,用“世界观”发展事业。

五、人生成就的三大资源

1、人脉:家族关系、姻亲关系、同事(同学)关系、社会关系。

[解决方案]沟通与自我推销

2、金脉:薪资所得、有价证券、基金、外币、定期存款、财产(动产、不动产)、信用(与为人和职位有关)。

[解决方案]储蓄、理财有方、夫妻合作、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条件及职位。

上一篇:中医学就业前景和方向下一篇:关于观看《第一书记》心得体会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