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爱“你”也容易——文学作品阅读题的审题与增分

2022-12-10

曾在班里做了一项调查, 让大家对2006年的九套高考题进行总结分析, 找出失分原因, 结果班上48位同学其中有36位不同程度地提到了审题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不明白考点, 不会抓关键词, 不“看” (只会眼看而不会心察) 分值。审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1 审考点

一道题摆在我们面前, 需要我们做的不仅是用眼睛看, 更要用心思考, 所以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我们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它要考什么, 也就是说它考的是这一个知识点里的哪一个考点。为什么要审考点?因为每一个考点都有相应的应对原则, 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思路。不至于心中无底, 下笔无言;又可避免文不对题, 答非所问。当然, 前提是我们对考点及应对原则非常了解。

我们先看两个错例。错例一:童话, 指的是变成荒原以前, 那些撒满秋天阳光的优美的树。错例二:这里的童话, 比喻虚幻的美丽, 表达了作者忧伤的心情。显然, 这两个错例都回答的太简单, 其实对重要词语的理解, 应该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不能单就词语本身去理解。因此, 要明确词语所在的位置, 要看词语所在的句子, 看与这个词相关联、相搭配的词语, 看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 从中透过词语的表层含义再联系具体语境来理解词语所蕴含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要准确理解“童话”的含义, 必须注意这个词语前面的限制语“荒原不久以前”来理解, 所以“童话”喻指拥有众多鸟兽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 表达了作者对森林变成荒原的忧虑。

2 审关键词

审好了考点, 只是明白了要“回答什么”的问题, 使我们的回答更有针对性;但“怎么回答”更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我们除了审考点之外, 更要审关键词。

题干中的关键词是我们拟写答案的突破口。关键词往往是题干中的提示语或限制语, 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有效的检索区间。强化学生抓关键词、寻找解题切入点的意识, 这在做题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也是增分的关键所在。

案例分析——《绵绵土》 (2 0 0 6年全国卷二) 第二题:从全文看, 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 就“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错例一:因为作者生长在沙漠, 与沙漠有着特殊的感情;作者有着对故乡深深的眷恋。错例二:大漠是绵绵土的发祥地, 而我不仅小时侯生长在有沙的环境里, 而且生下来首先触到沙土。错例三:作者是在沙土上出生的, 且长期以来作者一直在思念着沙漠。错例四: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本题干中的关键词我认为应该是“一踏上”和“近乎重逢”。从“一踏上”可以找出有效检索区间, 透露的信息应该在前三个自然段。什么叫做“近乎重逢”?“近乎重逢”指的是以前从没去过, 可是又好像见到过。那么现实中没有去过, 而感觉又像是见到过, 所以可能是在“梦中”。那么答案中一定会有“梦”, 但我们看这四个答案, 均未提及梦。说明没有抓住关键词, 找好突破口。另外“狂喜”也应该是一个关键词。因为“狂喜”是作者对沙漠的感受, 为什么“狂喜”?因为喜爱。为什么“喜爱”?因为沙漠与绵绵土有渊源, 所以答案自然就拟出来了: (1) 作者诞生在绵绵土上, 他认为大沙漠是绵绵土的发祥地。 (2) 作者年轻时就有一个“沙漠梦”, 大沙漠再现了他失落多年的“梦境”。

由此可见, 抓准题干中的关键词, 寻找到突破口, 注意提示语或限制语, 可以根据题干中的提示确定有效区间, 拟写出正确答案, 确保增分。

3 审分值

对于题干来说, 还有一个细微之处不容忽略, 它也是我们要思考进去的, 就是“审分值”。为什么要“审分值”?分值可以提示我们拟写答案的层面 (要点) , 可以避免答案缺漏。

案例分析——《绵绵土》第四题:作者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描写, 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7分) 七分的分值意味着最少要答两点, 最好是答三点。其中三点分值的分配可能是2-2-3式。为什么有一个三分的分值呢?大概这一点是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最难找等等。再看错例一:既寄托了我对沙漠的喜爱和对绵绵土的眷恋之情, 又寄托了我对故乡的怀念之情。错例二:寄托了作者对沙漠故乡的思念, 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爱得深、爱得沉;作者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个有土性的人, 是降生在绵绵土上的人。错例三:通过回忆年轻时对绵绵土的向往, 对年少的美好回忆, 对此时故乡梦的描述,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的怀念与向往之情。我们看这三个答案, 中心内容也是唯一内容是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应该说, 考生能理解到这一点已经很深入很恰切了。但对于一道7分分值的大题来说, 这样的答案其实只能算是一个点的内容, 最多也只能给三分。那么怎么在已经理解了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多拿一些分数呢?我想此时的问题已经不是理解能力的问题, 而是表达能力的问题了。有两种方法可以试用。一种是拆分法, 也就是把题干拆分成合适的几个部分。例如这道题我们就可以把它拆分成两个部分:其一是对绵绵土的回忆;其二是对塔克拉玛干的描写。拆分成两部分后, 我们就可以拟写出两点内容。回答完这两点之后, 怎样才能找出第三点, 这是一个难题。很多考生在此时往往会陷入绝境。这个时候, 我们可以采取纵深挖掘的方法, 多问一个为什么。即“为什么作者对故乡有怀念与热爱之情?”, 所以就需要我们做进一步分析。这是命题的巧妙所在, 也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地方。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要讲述一个游子对故乡的那种深深依恋之情, 就像孩子依恋母亲, 这是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根, 也是一种隐性的情感。所以第三点就不难回答出“讲述生命与母体、人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精神、情感联系, 表达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4 结语

我们都知道, 高考判卷是按点给分, 所以审分值可以避免答案缺漏;而适当的转换提问方式, 多问几个为什么, 就可以寻找到得分点。当然, 审分值固然可以在山重水复之时柳暗花明, 但同时也应注意自己所写的点不应有重复和交叉关系。

以上我们从“审考点、审关键词、审分值”这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几个案例。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做题时, 应综合考虑, 并不是说审了考点就不用再审关键词, 或者审了关键词就不用再看分值。总之, 文学作品类的阅读, 审题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读懂了题目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条件。但是真正拟好一道题的答案, 仅仅靠审题是不够的, 审题只是第一要求。但无论如何, 面对文学作品阅读这套“秀美的大餐”我们还得要有“死了都要爱”的执着, 先了解考点, 再挖掘关键, 然后看分值, 才发现其实文学作品类的阅读, 我们想说爱“她”也是很容易的。

摘要:其实, 审题作为做题的第一步, 对任何一个学科, 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至关重要;而对于现代文阅读来说尤其重要。因为题干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暗示了答案信息, 能否挖掘到题干中隐含的重要信息, 是我们得分与否的关键, 也是依据。

关键词:阅读题,审题

上一篇:浅析公证中的网络证据保全下一篇:5S管理在酒店管理实训中的实践与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