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悲剧的成因分析

2024-04-24

苔丝悲剧的成因分析(通用6篇)

篇1:苔丝悲剧的成因分析

2016年最新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我的安东妮娅》中的文化冲突研究 奥斯卡王尔德童话的唯美主义研究 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三美原则的再现

Strategies of Vocabula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 英语新闻标题中名转动词的认知阐释

英汉语中与饮食相关习语的文化含义及形象意义对比 不同的阅读任务对高中生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政论文的英译特点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方法 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

⑦⑨⑨⑦⑤⑦⑨③⑧ 16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17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nne of Green Gab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al Aesthetics 18 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人物性格 19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20 法律英语的特点 《苔丝》中的女性与自然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24 语用模糊及语用功能 《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人物分析 26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 27 《神探夏洛克》文化现象研究 28 美国梦的矛盾心理-伟大的盖茨比主题分析 30 浅谈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31 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新词翻译 32 论电影片名翻译的“忠实性”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主流审美观对美国黑人的影响 34 关联理论视角下莫言《红高粱家族》中的隐喻翻译分析 35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人物原型分析 36 An Analysis of Symbols in Young Goodman Brown 37 探析《呼啸山庄》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38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39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温斯顿丘吉尔 40 亲属称谓:英汉社会文化差异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43 经典英语电影台词的语言特征和文化态度

浅谈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谎言”的运用对其情节、语言和人物塑造的作用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46 浅析英语习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浅析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艺术手法 48 《嘉莉妹妹》中男女主人公命运的对比分析 49 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On House’s Model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A Case Study of Li Mi’s Chen Qing Biao 51 论《都柏林人》中的情感瘫痪 52 浅析简爱的反抗性格及其形成过程 53 《喜福会》中的女性身份重建

《沉默的羔羊》三部曲中汉尼拔博士性格探析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 5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57 A Study of AP’s News Reports from the Angl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58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从目的论的角度谈商标翻译的原则及技巧 60 广告英语的词汇特征与修辞风格的探析 61 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形象 62 对“老人与海”中人物的分析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的不称职母亲 64 《美国丽人》中的伦理主题研究 65 分析西方末世论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 66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因素及其对策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Wuthering Heights 68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69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的认知局限 70

Reconstruction of Black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 72 异化理论在汉语成语英译中的应用 73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从目的论看英文奇幻文学中专有名词的汉译 75 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的蜕变 76 从意象理解艾米莉狄金森其人其诗 77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78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 79 《沙漠之花》的女性主义研究 80 从数字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南北战争新思想在女性中的体现——浅析《小妇人》 82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 84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 85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到中国的青少年

论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 中的美国精神 87 乌鸦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 88 从女性主义解读《胎记》

透过中西谚语的对比分析中西文化异同 90 从就餐细节看中美儿童个性能力的差异 91 嘉莉妹妹的人物特征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

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4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研究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96 中西礼仪对比

浅析《小王子》的象征与哲学 98 标记信息结构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99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between Wang Anyi’s Everlasting Regret and Virgina Woolf’s Mrs.Dalloway

Comparison of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102 从民族特性看中美高等教育差异 103 从文化视角下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105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07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英汉习语的翻译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Factors in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Kong Yij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109 从《西风颂》初析雪莱的反传统人格特征 110 《飘》中斯嘉丽人物性格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分析 112 对《秀拉》中死亡事件的探究

用眼睛透视心灵—评析《老人与海》 114 论《皮格马利翁》的结局 115

华兹华斯自然观浅析 117 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

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作品中人文精神的一致性 119 广告英语及其翻译

心灵探索之旅——析《瓦尔登湖》的主题 121 英汉颜色词隐喻的认知比较与研究

男权社会女性意识的觉醒——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文学研究 123 On Womanism in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

英国议会制辩论--探究与实践 125 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 127 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 128 浅谈英文原版电影与高中英语教学 129 国际商务合同的用词特点及翻译

刘易斯小说《巴比特》中的都市景观和人物描写分析 131 Humor as Perceived from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32 词汇负迁移对汉译英的影响 133 目的论与外国汽车商标的汉译 134 性别话语模式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伊万杰琳形象分析 136 女性主义对《绝望主妇》人物性格塑造的影响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Plant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38 An Appeal for Oedipus Rex 139 从功能对等视角浅析法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140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研究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对于高中生英语学习感知风格的调查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Red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44 论苔丝悲剧的根源

The Joy Luck Club-A Bittersweet Picture of Chinese-Americans across Two Generations 146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 147 《老人与海》中的和谐关系

论跨文化因素在跨国企业管理中的影响作用 149 论《木木》中屠格涅夫的反农奴制思想 15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1 交互式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52 从英汉“狗”的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53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154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155 商务英语中的缩略词研究 156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

157 论学生角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转换 158 肢体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159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反语的运用与人物性格塑造 160 论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点

161 从寂寞到超然—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书信体的内心独白 162 《推销员之死》中丛林法则的牺牲品 163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人物分析

164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 165 基督教文化对《哈姆莱特》创作的影响

166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

16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研究 168 浅析哈利波特中的女巫形象

169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刍议

170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开题报告+论)171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172 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173 《纯真年代》女性意识探析

174 跨文化视角中中英颜色词的对比及翻译 175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176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77 浅析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178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

17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80 探讨图式理论对英语专业四级阅读中的指导作用 181 从许渊冲的“三美论”看唐诗中的典故翻译 182 商业意识对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183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科技产品广告翻译

184 美国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185 英语委婉语浅析 186 浅谈公示语英译

187 汉语公示语翻译中的误译现象研究

188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 189 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 190 英汉词汇中的动物隐喻研究

191 A Brief Analysis of Public Sign Translation 192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193 Foreign Brands Translated in Chinese 194 《荒原》中的神话溯源

195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ranslating San in Chinese Idioms 196 浅析中英恭维语

197 Analysis on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198 中美传统节日差异对比研究 199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

200 English-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篇2:苔丝悲剧的成因分析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he greatest novel of British famous writer Thomas Hardy(1840-1928), describes the misfortune of a poor peasant girl Tess.In this novel, we can see Tess resist her unjust fate again and again, suffer setbacks again and again, till to be destroyed.We can not help but feel the intense emotions of pity and fear.At the same time we deeply feel that her tragedy is inevitable.The cause of her tragedy has always been the concern of people, such a beautiful, noble and pure woman as Tess should suffer inevitable ruin.What leads to her tragic destiny? What killed her? This paper will try to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novel, to show the various causes of the heroine’s tragedy.2.Literary Review

From the later nineteenth century until now,Thomas Hardy and his works have been the important topics of the criticism for a long time.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iterary criticism, different critics interpret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nd Thomas Hardy’s other novels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For instance, Professor Webster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Hardy’s intentions in writing Tess.According to his view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is a contribution to Hardy’s war against man’s inhumanity.Arnold Kettle takes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For him the subject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is not the tragedy of a “pure woman”, but rathe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nglish peasantry.Mr.Kettle sees it as complete as a social novel.In China, Prof.Zhang and Wu have published their own books on Hardy’s novels and other works.There are

3.Research Process

This paper comprises three parts dealing respectively with several main factors that lead to Tess’s final tragedy, including the backgrou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wo persons who are very closely related to Tess’s fate and finally the weakness of the central character’s personalities.Besides, Tess’s sufferings were the result of some mysterious and incidental factors.The following is the outline of the paper.Part 1.Introduction

This part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and his masterpiece.1.1Thomas Hardy and his works

1.2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Part 2.Causes for the tragedy of Tess

The cause of Tess’s tragedy has always been the concern of people, such a beautiful, noble and pure woman as Tess should suffer inevitable ruin.What leads to her tragic destiny? What killed her? In this paper, I try to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novel, to show the various causes of heroine’s tragedy.2.1 The impoverishment and decay of small farmers

This novel has for its setting the agricultural region of the southern countries of England.The writer truthfully depicts the impoverishment and decay of small farmers who become hired field hands and roam the country in search of seasonal job.These laborers are mercilessly exploited by the rich landowners.In this novel, we can see clearly that one of the real reasons that lead to her extermination is her impoverishment.2.2Alec and Clare

In this novel, Hardy describes how Tess was killed by the times she lived in clearly.There are two persons who are very closely related to Tess’s fate.She, a daughter of poor peasants had been reduced to a wage laborer, so Alec---the vicious capitalist power of the Victorian Times and Clare---the representative of liberal bourgeoisie killed her cruelly and without mercy.It seemed that Alec was the prime culprit of Tess, but in fact, it was Clare who killed Tees more cruelly.2.3 The weakness of her character

Apart from fierce Alec and hypocritical Clare, it is the weakness of her character that leads to her sad fate.Tess was able to fight against the unfairness of the society.She could face various difficulties in life bravely, yet she couldn’t extricate herself from traditional moral principles.She was aware that she was the victim of social violence and moral principles.On the other hand, though she dared to beat back the unjustness, she couldn’t break with traditional morality completely.2.4 Some mysterious and incidental factors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Tess’s sufferings were the result of some mysterious

and incidental factors.Examples of the fateful incidents abound in the novel.Part 3.Conclusion

It is the times she lived in and the weakness of her nature put her in such a poor situation.Cruel Alec and his peers are the direct reason for her death, but it is Angel who killed her indirectly but more cruelly.Facing such a serious situation, the weakness of her character became the accomplice.The tragic fate is not only that of Tess herself, but also the tragedy of the times she lived in.4.Conclusion

Through studying the representative work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we will be able to have a better appreciation of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Thomas Hardy.It seemed that if there were no unexpected happenings, she might have a happy life;maybe she would finish her life peacefully.It appeared there were unexpected factors in her every important life stage, those factors lead to her tragedy.But in fact, just as we infer from our previous discussion, it is the times she lived in and the weakness of her nature put her in such a poor situation.Cruel Alec and his peers are the direct reason for her death, but it is Angel who killed her indirectly but more cruelly.Facing such a serious situation, the weakness of her character became the accomplice.The tragic fate is not only that of Tess herself, but also the tragedy of the times she lived in.Bibliography

[1]Chen Jia.Selected Readings in English Literature(Volume 2)[M].The Commercial Press, 2004

[2]Chenxia.Analysis of the Tragic Mood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J].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ocieties), 1998(2):100-102

[3]Huangjing.On the causes of the tragedy of Tess[J].Journal of Northwest

Minoritie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2002,(3):95-98

[4]Li Jian, Yuanjing.The Reasons of the Tragedy of Tess[J].Journal of Daqing

Teachers’ College, 2005,(2):65-66

[5]Liu Yafei.Doomed from the start [6]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rvilles[M].Beijing: Central Compilation

& Translation Press, 2004

[7]Wang Lili.Comments on the Tragedy of Tessa[J].Journal of Chengde

Vocational College, 2005(4):26-27

篇3:苔丝的悲剧成因解读

苔丝善良、勇敢, 又有责任感, 她不屈于命运, 却难逃命运的魔掌, 是个令人痛心的纯洁女人。在这个悲剧人生的背后, 更是对人物性格的高雅的赞颂。本文将从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贫穷的家庭环境以及苔丝的个人性格特点这三大维度, 对苔丝的整个悲剧命运进行解读, 探索其悲剧的成因。苔丝的人生是充满荆棘的, 但这个不凡的历程却为现代女性树立了通往幸福未来的明灯!

一.苔丝悲剧的客观原因分析

1.残酷的社会现实

残酷的社会现实是造成苔丝悲剧的首要因素。苔丝生活在英国维多利亚后期, 这是一个被资本主义侵袭又充满艰难的时代。19世纪以来, 随着工业文明在农村慢慢兴起, 工业资本冲击了整个威塞克斯乡村, 所有的权利都掌控在资产阶级的手中, 所有的法律都为他们服务。因此, 农村变得日益贫穷, 农民处于频临破产的痛苦边缘, 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 更不能和上流社会人士享有平等权。苔丝是一个美丽善良而又勤劳的农村女孩, 但却被视为最卑微的农业工人, 因此, 低下的社会地位也自然让她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压迫和屈辱。故而苔丝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一个人之为女人, 与其说是‘天生’的, 不如说是‘形成’的。”苔丝的悲剧究其根源, 也是传统世俗道德偏见造成的。在维多利亚时期, 尤其在男权社会里, 丈夫拥有妻子一切的支配权, 要求他的妻子无条件顺从他, 这和中国传统社会的“三从四德”相比, 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女人一旦失去了贞操, 就被视为一个“罪妇”, 但男子却不用为他的始乱终弃担负任何的罪责。苔丝被亚雷克骗去了贞洁, 就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和克莱尔无情的抛弃。她被传统社会视为一个伤风败俗的不洁的女人, 这给苔丝精神上更是重重一击, 使得苔丝一步步陷入悲剧的深渊。

2.两个罪恶的“使者”

这个罪恶的社会, 造就了两个邪恶的男人———亚雷克和克莱尔, 他们又将邪恶的魔掌伸向了苔丝, 毁掉了她的一生。

亚雷克是资产阶级贵族鲜明的代表人物, 他有显赫家世, 却认为有钱可以主宰世界, 行为残暴、轻浮。当他初遇苔丝, 就被其美貌所吸引, 最终以钱为诱饵虏获了苔丝。但亚雷克只是想拥有苔丝, 强迫她做事, 并用粗鲁的言语侮辱她, 从而满足他内心的成就感。亚雷克之所以敢这样任意妄为, 不仅是仗着自己的钱势力, 更是因为他的行为受到资本主义法律和传统社会条例的保护。

此外, 克莱尔更是传统道德观念的代表人物。克莱尔看似一个受过教育, 观念开放的绅士, 却也难以摆脱传统世俗道德观念的束缚。他被苔丝的单纯美丽所吸引, 看似是追求真爱, 但当与其成婚时, 他也会考虑苔丝的社会地位背景。在两人新婚当夜, 苔丝讲述她未婚先孕的不幸往事, 克莱尔得知眼前之人已不再是处女后, 认为苔丝是“一个冒名顶替的骗子, 一个伪装成纯洁少女的罪妇。”即使难以割舍对苔丝的爱, 他仍然选择无情地抛弃苔丝, 传统观念让克莱尔变得自私, 同时也扼杀了他对苔丝的爱。从一定程度来看, 他在精神上毁掉了苔丝。

3.贫穷的家庭环境

另一方面, 苔丝贫困的家庭与她的悲剧也是密不可分的。苔丝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家庭, 她的父亲贪婪无知, 自从知道自己是没落的贵族后裔之后, 整日无所事事, 从未想过担起供养家庭的责任。此外, 她的母亲是一个自私、虚荣的传统农村妇人, 整日妄想女儿嫁入贵族, 即使她知道在亚雷克这样一个男人身边是多么危险, 她还是一步步把苔丝推进了亚雷克所设的陷阱中。苔丝所在的贫穷的家庭环境导致了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在她瘦弱的肩膀上。正如哈代所说:“家是她身体和生命的一部分。”她不能摆脱家庭的重担也就不能摆脱悲惨的命运, 贫穷的家庭环境把她一步步推向了虎口, 在困境中挣扎时, 家中无一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此外, 苔丝原本可以远离亚雷克这个恶魔, 但父亲的死却又迫使她返回他的身边, 这对苔丝无论身心都是二次伤害, 也加快了悲剧发展的脚步。

从一定程度上说, 苔丝那无知父母也为亚雷克恶行创造了机会, 换句话说, 苔丝只是她那贪婪的父母得到金钱和荣耀的工具罢啦!如果苔丝的家庭不给她施加那么多压力, 那么她也许像其他农村女孩一样, 过着平凡的生活。因此, 家庭环境是导致她悲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二.苔丝悲剧的主观因素分析

在一部小说中, 人物的性格主导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加速着故事高潮的到来。这部小说也不例外, 苔丝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她的悲剧紧密相关, 显然她具有双重特性的社会性格———反抗性和妥协性。可以说, 苔丝的悲剧正是人物性格的悲剧。

1.反抗性

苔丝自身的反抗性虽是她人格的一大魅力, 但也成为了性格的一大弱点。面对着邪恶的亚雷克, 苔丝不甘顺从而选择反抗, 尽管让自己成为众人眼中的不知廉耻的女人, 她依然誓死不屈服于命运。如果她接受亚雷克, 过着传统社会妇女过的日子, 不去追求所谓的真爱, 她的悲剧命运或许不会到来。苔丝本可以过着平凡的生活, 生儿育女, 但命运给她带来的仅仅是艰难和灾难, 她并没有选择默默忍受, 而是去反抗。但她倏然不知, 在那个资本主义统治的传统社会, 她的反抗只是以卵击石, 不仅不能改变传统观念, 更不能改变她的命运, 只会让她付出惨痛的代价。

2.妥协性

苔丝自身的性格弱点———妥协性也是一个造成悲剧的不容忽视的方面。作为一个女人, 她也逃不出传统世俗观念的禁锢, 愚忠于所爱的人。她的妥协性主要表现在他与克莱尔的关系上。爱人之间的关系本应是平等的, 但苔丝却一味贬低自己抬高克莱尔, 她把克莱尔当作“心中的上帝”。她曾对克莱尔说:“我绝对服从你, 就像是你的可怜的奴隶, 哪怕是你叫我躺下来死, 我也会死的。”可以说, 在与克莱尔的爱情面前, 苔丝失去了自我, 变得盲目, 她把一生维系在这个自私的男人身上。

苔丝自己也深受世俗道德观念的影响, 觉得自己失身后就不再纯洁, 以至于当克莱尔弃她而去时, 她并不怨恨, 而是责备自己。她限于道德原则, 觉得自己不配是克莱尔的妻子, 自己是社会的罪人。因此, 她在反抗道德观念的同时, 又无意识地维护了它。最后, 性格的弱点也是导致她的悲剧的原因之一。

3.自我意识弱

另外, 无知是一种比愚蠢更可怕的状态。在故事一开始, 单纯善良的她在思想中没有认识到社会的险恶和男人的邪恶, 以至于在亚雷克家里帮佣时没有自我保护意识, 结果被亚雷克侵犯。苔丝的自我意识弱还表现在她对爱情没有很好的认知。她盲目地沦陷于爱情最终无法自拔, 她始终认为自己所爱之人就是生命的一切, 对他“不忠”, 即使是被迫无奈, 也是罪恶的, 应得到上帝的惩罚。在她的意识中, 没有自我, 没有自尊, 因此也急速了她的悲剧。

三.苔丝悲剧的启示

悲剧, 在西方的美学观点中, 并非只是指字面上的悲惨、痛苦和悲伤, 也是对崇高、富丽、公正、真挚、善意和优雅的赞颂。苔丝的故事虽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 却闪烁着她的人格魅力。她纯洁, 勇敢, 对家庭充满责任感, 这难道不值得人们为之赞叹吗?

苔丝, 她虽身心受辱, 但仍是纯洁的。一方面, 她天真的个性和美丽的外表是她纯洁的表现;另一方面, 她对克莱尔的爱是纯洁不掺杂任何杂质的。谁能断言一个女人失去贞操后她就不再纯洁了吗?如若仅以失身断定她是一个伤风败俗的女人, 那大家也就陷入了旧社会传统思想的圈禁。苔丝虽被亚雷克骗奸, 失去了贞洁, 但她以一颗纯洁的心去对待她的真爱, 在这方面, 她是无私的, 愿意为其奉献一生, 这更是她纯洁的表现!

面对命运的不公, 苔丝选择了反抗, 她是勇敢的。命运一次次给这个瘦弱的女人带来艰难与痛苦, 她没有被打倒, 却以生命为赌注去搏一把。为了追求真爱, 她打破世俗偏见, 勇敢杀死了亚雷克, 选择和克莱尔海角天涯, 即使被绞刑, 她无怨无悔, 那种韧劲天生就深入到她的骨子里。

苔丝本可以不顾家庭, 独享生活, 但她没有, 父亲死后, 她依然挑起供养弟妹的重担, 回到恶魔身边。处于对家庭的责任感, 她丝毫不考虑自身安危与幸福, 无私为家庭服务。在维多利亚时代, 一个自顾不暇的时代, 苔丝也是难得的有责任感的女性。

篇4:苔丝悲剧的成因分析

关键词: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诗人和小说家,他的作品反映了悲观主义和人类生活的悲剧。托马斯·哈代本来是一名建筑师,但是他对于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同样感兴趣。1871年,他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受到了广泛好评,所以他放弃了建筑事业,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在他的作品中,《德伯家的苔丝》是世人最为熟悉的,也是最令读者震撼的。苔丝的悲剧故事使我们体会到如何从悲观的角度感受生命的短暂与无奈,并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在这部小说中,苔丝一次又一次地反抗不公的命运,但却一次又一次遭受挫折,直到最终被毁,在意识到悲惨命运的同时,我们不禁感到遗憾和恐惧,因此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苔丝的悲剧,这一直是人们的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一、悲剧的原因

苔丝这样一个美丽、高尚和纯粹的女人本不应该遭受这种不可避免的毁灭,是什么造成她悲剧的命运?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同时更加深刻和清晰地了解苔丝的悲惨人生。

(一)社会和历史背景

19世纪后期,英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大量的农民破产,很多人失去了土地,农民愚蠢和狭隘的思想让他们对这种社会的变革感到很困惑,他们的生活受到了灾难性的影响,从自给自足变成极端贫穷。社会很残酷,生活还得继续,为了谋生,为了寻找更多的机会,大量的农民选择给大资本家和农场主打工,不仅经济上受到控制,命运同样受到摆布,苔丝的命运就是由这样的社会背景造成的。故事中的大牛奶厂和农场,就是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真实写照,而苔丝和她的伙伴们就是农村中雇佣劳动者的代表,她们经常从事繁重劳动,有时累倒在地,也得不到怜悯,受尽了残酷的剥削和无情的压迫。[1]

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男性是这个社会的主宰,女性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和私有财产,女人在结婚前,必须是“性纯洁”的,一旦女人陷入性丑闻,她就会收到世人的唾骂与侮辱,当一个女人结了婚,她就不再是独立的个体,她没有权利获得或继承任何钱财,无论到哪里都必须跟随着她的丈夫,如果她的丈夫去世了,她也没有权利再婚。因此说,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艰难过程,所有这些方面都生动地反映在苔丝的生活中,男尊女卑的社会等级和扭曲的社会道德是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二)宗教和家庭环境

苔丝是个善良美丽的姑娘,独立且勤劳,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像一位母亲一样照顾着她的三个妹妹和两个兄弟。一次意外使她的家庭生计被迫终结,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苔丝同意了她那贪婪的父亲和爱慕虚荣的母亲的请求,到一个自称德伯家族后裔的富老太婆那里攀亲戚,以求获得经济上的援助,但在那里苔丝被老太婆的儿子诱奸并怀孕,这个私生子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了,这是苔丝悲剧的开始。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一个虔诚的国家,大部分人都是基督徒,《圣经》被人们频繁而广泛地阅读,根据宗教原则,当一个女孩结婚了,无论她是生是死,她一定是忠于她的丈夫的。正是因为这样,当苔丝爱上了克莱尔,由于她虔诚的宗教信仰,她摆脱不了她的愧疚感,最后决定把过去的屈辱经历告诉克莱尔,这直接造成了克莱尔的离开。不难看出,宗教和道德限制了苔丝的思想,她在以一个最普通的方式遵守着女人应该遵守的所谓规则,相反,对于男人来说,没有任何的束缚,没有人关心他们的纯洁,他们可以做他们喜欢的一切。所以,最后克莱尔告诉苔丝他的坏行为时,苔丝立即原谅了他,对于那个时代的女性来说,真的是一种悲哀。

(三)性格因素

哈代认为悲剧的本质在于人的本性有缺点,人成为自己的错误、情欲或性格缺陷的牺牲品。人生活在无理性的世界上,既受制于外在的环境,无从抗拒,又受内在的本性支配,即性格因素的支配。[2]在哈代的笔下,女主人公苔丝被塑造成一个美丽、热情又纯洁的女人,坚忍不拔,乐于奉献,这也是苔丝被一直视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性人物的原因。漂亮的农家女孩苔丝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她每天辛勤劳作并照顾她的兄弟姐妹,把改善家庭生活当作自己的责任。为了生计,她不得已到富人家做苦工,因此被年轻的主人亚历克诱奸,并生下了私生子,更不幸的是,孩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周围的人们并没有对苔丝表现出他们的同情,相反,他们嘲笑她、鄙视她、羞辱她,但她都选择一个人默默地忍受,这些都反映出苔丝性格中的逆来顺受和懦弱。在所有的这些伤害之后,苔丝并没有因此而倒下,为了谋生,她到农场去做挤奶工,毫无怨言。

综上所述,对于苔丝的性格,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她的天真和纯洁是与生俱来的,从她的善良、对家庭和朋友的无私奉献和对爱情的忠诚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其次,经过一系列不幸的遭遇以后,苔丝变成了一个勇敢的女人,她不再默默地忍受,而是奋起反抗命运的不公,最终杀死了亚历克,作者在这里试图蔑视和批判宗教的虚伪,同时赞扬苔丝的坚强不屈,苔丝的悲剧命运主要归因于人们邪恶的本性和虚伪的资产阶级社会道德。

(四)命运的因素

托马斯·哈代善于在作品中加入一些偶然的因素,这一特点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也有所体现,苔丝的苦难是由一系列神秘和偶然的因素造成的,即命运的因素,也就是说,苔丝的一切遭遇都是命运造成的,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比比皆是,让我们一个接一个地概述。

在故事的一开始,苔丝的父亲碰巧从一个当地的牧师那听说,他自己竟然是德伯家族的最优一个后裔,这是一个古老的贵族,有着漫长而卓绝的历史。为了庆祝,他去酒馆喝得大醉,直到第二天一早也没有醒来,因此苔丝不得不代替父亲的工作,驱赶货车上路。命运之神就这样作弄了她,苔丝的货车与一辆邮车相撞,邮车撞死了她家唯一的生活来源-那匹拉货车的老马,出于自责,苔丝接受了贪慕虚荣的母亲的建议,违心地去了亚历克的庄园,干上了养鸡的活,最终受到了亚历克的奸污。

后来,苔丝与克莱尔相爱,在结婚前夜,她决定把和亚历克的关系告诉克莱尔,因此她写了一封信并把信从门缝里塞进了克莱尔的卧室。但是在这里,命运又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这封信竟然被塞到了地毯下面,而克莱尔并没有看到。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克莱尔在婚礼前看到了这封信,他也许会原谅她,那么苔丝的命运就会完全改变了。当她陷入困境时,她去拜访了克莱尔的父母,令人意外的是,她竟然在那里遇到了亚历克,像这样的偶然事件在小说中多次出现。

不久,克莱尔从巴西回来,他也遭受了一些苦难,因此开始意识到苔丝的艰难与痛苦,他找到了苔丝,并乞求她的原谅。苔丝感受到了命运对她的捉弄,她觉得只有摆脱掉亚历克,她和克莱尔才能幸福地生活下去,因此她愤怒地捅死了亚历克。在森林里躲藏了几天之后,苔丝最终被警察抓住,并被处以绞刑。通过一系列悲惨的遭遇,我们可能会觉得,苔丝真的是一个很不幸的女人,她不顾一切的努力生活,努力工作,甚至勇于挑战悲惨的命运,归根到底只是为了最求生活的美好和爱的自由。

二、生活的启示

苔丝的命运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她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如何在不同的经历中面对各种困难,这是我们现代人必须要学习的一课。

(一)以积极的方式思考

当遭遇困境时,我们所需要做的不是抱怨或者放弃,而是要尽全力地面对并战胜它。但是,我们大部分人不仅不会积极地面对,通常还会产生一些消极、批判、气愤、自责或者沮丧的想法。事后想想,消极的态度对于克服困难没有丝毫帮助,之后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愤怒,而这些无谓的愤怒只会让我们在困境中越陷越深。所以,让我们尽量用积极地方式去思考,一旦摆脱了愤怒和痛苦,快乐的阳光将再次出现,幸福也会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二)抓住机会改变自己

永远记住这一点: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因此才能指望别人对我们尊重。在当今这个和平且开放的社会,女性比以往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权利,女性们有更多的自由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有更强大的能力与男性竞争。因此,女性们不仅仅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以滋养心灵并保护自己,还要摆脱陈旧的观念,在爱情和婚姻的道路上,不要逃避,不要惧怕,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

(三)正视金钱与幸福

的确,金钱能让我们快乐,因为它代表着自由和时间,但是当赚钱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首要任务时,我们就会忽视我们所爱的人和我们自己。众所周知,金钱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它只是为我们提供了物资需求,多金所导致的离婚、犯罪、抑郁等各种社会问题频繁出现,这一切无疑都证明了幸福并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物资财富,幸福的婚姻、温暖的家庭、健康的身体才是真正的幸福。记住:钱会买到食物,却买不到好胃口;钱可以买到书,却买不到知识;钱可以买到奢华,却买不到文化;钱可以买到房子,却买不到幸福的家;钱可以买到快乐,却买不到幸福。

三、结语

如果没有经历这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苔丝可能会过着幸福的生活,平静的走完她的一生。但是,很多事情往往事与愿违,在苔丝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她都会遭受这样或那样的不幸,正是这些不幸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说, 社会环境决定着人的本质和性格,所以, 哈代在小说中把环境和性格赋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苔丝的本质和性格不是她一个人所固有的,[3]而是与她所生活的家庭、社会、历史和宗教环境紧密相连的。因此说,苔丝的悲剧不仅在于自己本身的命运,也体现了时代的悲剧。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我们也可能遭遇与苔丝类似的经历,毕竟,未来的生活是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的元素。最重要的是,要认清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命运,克服障碍,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信心,只有勇于把握自己的主动权,才能收获真正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王颖.解读《德伯家的苔丝》女主角悲剧命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9):84-85.

[2]陈艳玲,冯子函.浅析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1):34-35.

篇5:从荣格原型理论分析苔丝的悲剧

[摘要]根据荣格的原型理论,最主要的原型有:人格面具 (persona)、阴影 (shadow)和阿妮姆斯 (animus)。本论文运用荣格的原型理论,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小说中的主人公苔丝进行解读,指出苔丝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和阿妮姆斯等心理因素。

[关键词]荣格苔丝人格面具阴影阿妮姆斯

《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品,小说描写了农村姑娘苔丝短暂而不幸的一生。苔丝是英国文学史上熠熠发光的一位优秀女性。哈代怀着巨大的同情描写了苔丝的形象,在她身上集中了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但这样一位美丽纯洁的姑娘却“堕落”成了一个杀人犯,哈代在苔丝被行刑后有一番意味深长的描写:“‘正义’得到了伸张。用埃斯库洛斯的话说,那众神之首结束了他跟苔丝玩的游戏”,让每个读者清楚地看到了作者对当时英国社会制度的强烈控诉。

苔丝的悲剧除去社会原因外,其自身的人格面具 (persona)、阴影 (shadow)和阿妮姆斯 (animus)等心理因素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心理因素导致的性格缺点使她一步步走向了悲剧性的命运。人格面具、阴影和阿妮姆斯是荣格原型理论的重要术语。荣格称原型是反复发生的领悟的典型模式,是种族代代相传的基本原型意象。他说,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型或原型意象;从一个人出生开始,这种意识就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的心理活动。他把这种人的头脑中继承下来的祖先经验称作“种族记忆” 、“原始意象” 、或“原型”。[1](p828)原型有多种,但是最重要,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种:人格面具、阴影和阿妮姆斯。

一、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persona),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本义是指使演员在一出剧中为扮演某个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也被荣格称为从众求同原型。荣格认为:“人格最外层的人格面具掩盖了真我,使人格成为一种假象,按着别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人可靠面具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决定一个人以什么形象在社会上露面……人格面具是原型的一种象征。”“人格面具”的作用也被认为是抑制或掩饰“阴影”,按社会允许乃至赞赏的种种模式去工作、生活,从而获得人们的好感和容纳。[2](48-52)因此,人格面具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人和睦相处。人格面具是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基础,人格面具的产生不仅仅是为了认识社会,更是为了寻求社会认同。也就是说,人格面具是以公众道德为标准的,以集体生活价值为基础的表面人格。

《苔丝》中的主人公苔丝是一个美丽、纯洁、善良而勤劳的姑娘,她原本可以像其他农村姑娘一样平静地度过一生,但多事的牧师从族谱中偶然发现苔丝一家原本是没落的贵族的后裔,她的父母得知后便迫使她到富有的德伯家攀亲戚,而她却被德伯家的少爷阿历克奸污。苔丝的失贞给她带来莫大的痛苦,尽管失贞并不是她的过错,但在传统的礼教和习俗的影响下,在父权社会对女性贞洁的苛求下,她潜意识里给自己贴上了“不贞”和“”的标签。当她来到奶牛场开始新生活时,小心翼翼地保守着自己的秘密,在陌生人眼中她是一个纯洁美丽的姑娘。一次农场主克里克讲了一个关于挤奶工杰克风流韵事的故事,但这个故事使她联想到自己,便“满脸苍白跑到了门口”[3](119),为了避免别人猜疑,她借口说“太热了”。尽管不久她便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内心的苦痛远未平息。

在奶牛场,她和牧师的儿子克莱尔陷入了热恋。出于对克莱尔的挚爱,以及满足他对未婚女性应该具有的纯洁的期盼,她错过了一次次向克莱尔坦白的机会。当她和克莱尔赶车去送牛奶的过程中,她本有机会坦白,但“在最后关头她失去了勇气。她怕他责备她为什么不早点说明。她的自我保护保的本能压倒了她的坦率真诚。”[3]她对于克莱尔热烈求婚的闪避,她的时而欢欣,时而懊悔的表现,使得克莱尔认为她有些反复无常,容易冲动,她解释说:“是的,我也许有点反复无常,”“不,安琪儿,我并不是这样的`人——我是说,我并非天性如此。”[3](168)她的反复无常曾让克莱尔误以为她在卖弄风情。在人格面具和内心的冲突中,她默默地煎熬着。而当她终于鼓足勇气写信向克莱尔坦白时,却由于信塞在地毯下,克莱尔并没有发现,最终失去了婚前坦白的机会,从而使得婚后克莱尔以为她是“一个骗子,一个伪装纯洁的”[3](204),他头脑中的利己主义观念妨害他去接受一个并不真正“纯洁”的新娘,继而遗弃了她,把苔丝向她悲剧性的命运又推进了一步。

事实上,人格面具的作用在于它维护了人的虚伪与怯懦,这种反应来自于自身对未知事物或人的恐惧,从而启动了心理防卫机制,使人不自觉地步入了与真实人性不同的心境。苔丝便处在人格面具与内心冲突的痛苦的煎熬中,尽管苔丝对克莱尔的欺骗不是故意的,但是她表现出来的人格面具误导了他。

二、阴影

阴影是潜藏于人类心灵深处而富有破坏性和盲目冲动的力量;荣格说,“与自己的遇会首先是与自己阴影的遇会”,[4](71)荣格认为,阴影也是现实世界中自我的补偿。因此,阴影还具有积极的一面。

苔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就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负。生活的困苦使她敏感而自卑。在她赶着“王子”去送蜂箱的路上,她甚至“看到了母亲幻想中那个要向她求婚的先生在向她怪笑,在嘲笑着她的贫穷,嘲笑着她那些裹在尸衣里的骑士祖先。”[3](25)在她失贞后,这种自卑感更加强烈。在自卑心理的驱使下,善良的苔丝也偶尔会表现出虚荣的一面。当她从德伯家的庄园回到家里后,村里的几个年轻姑娘便来看她,她们表现出的羡慕之情感染了她,“她偶尔也违背自己的思想,带点高人一等的神态回答她们提出的问题,似乎也承认她的情场经历确有些令人羡慕之处”[3](73)

篇6:苔丝悲剧的成因分析

关键词:哈代;苔丝;悲剧命运;女性主义

一、引言

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关注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二、托马斯?哈代及苔丝简介

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著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二十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压迫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丑陋的外皮。

(一)教育。

英国女权主义思想家朱丽叶?米切尔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中指出“歧视存在的基础是教育,而不是经济。在英国要求同工,首先要求接受同等教育,因为这一原因致使妇女从事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从这一理论出发,剖析苔丝走向悲剧的一个主要因素:教育的贫乏。

“她最早的职业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但天不遂人愿”。由于家庭贫穷,苔丝很早就步入社会,她做过很多体力活,而且是同工不同酬。因所受教育贫乏,她无法获取较高社会地位与收入的工作,个人与娘家均陷入极度贫困,最终不得不接受亚雷克庇护。“接受庇护”是当克莱尔归来,苔丝杀死亚雷克,走向毁灭的直接导火线。另一方面教育对于女性的重要影响,表现在提高女性心智与觉悟上。苔丝受骗失身带着委屈,饱含心酸地控诉“名门小姐们都了解该防备什么,怎样去防备,因为她们都读小说,小说中会谈到这些男人们的诡计,可我从没机会读小说,哪能知道呢”。中国有句古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同样说明男权控制下的整个社会对女性受教育的排斥。压迫女性的邪恶力量让女性心智处于不开化状态,使女性沦为其奴隶。在这传统观念笼罩下,苔丝的梦想只能是幻想。教育问题不解决,苔丝式的妇女悲剧将不可逆转,女性终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女人在父兄所支配的家庭中,处于奴隶或仆人的地位,她始终是由男性做主而嫁给另外的男性。”

(二)苔丝自身的因素。

1.性格的妥协性。

苔丝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是一个毫不妥协的反抗者。然而苔丝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在她的性格中也包含着保守落后的伦理观念。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在受到乡里人非议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必然造成她内心的自我折磨和谴责。

苔丝性格的妥协性还表现在她和克莱尔的关系上。恋人之间本是平等的,而苔丝却一味贬低自己,抬高克莱尔。这是多么浓烈﹑炽热却又卑躬屈膝的爱。她悲惨的过去,得不到克莱尔的宽容。面对克莱尔无情的抛弃,苔丝没有做丝毫反抗。克莱尔离去了,苔丝对他的爱却从未削减。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却唤不回克莱尔冰冷的心。在爱情面前,苔丝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尊严。正是这种盲目的﹑不平等的爱,使苔丝放弃了一个妻子争取幸福的权利,深化了苔丝的悲剧。

2.自卑心理。

苔丝失身后的痛苦是巨大的,压力是多方面的,但必须指出,苔丝的自卑心理加剧了她的痛苦。

对于苔丝来说,她的许多痛苦都是心理上的。她往往从传统习俗﹑社会舆论上对自己的所谓“过去”作出道德上的判断,从而扭曲了自己的正常心理状态,并对自己的行为予以错误评价。苔丝无法卸掉身上背负的沉重十字架,她在忍受世俗舆论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审视自己、谴责自己,她在大胆反抗传统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而成为其维护者。“苔丝这种心理上的自卑,是世俗谬见在她身上发挥作用的体现,说明了苔丝自身在当时社会道德理境中培养起来的非正常心态。”苔丝正是这样给自己结成一张无形的道德罗网,把自己束缚起来。她的自我束缚的意识有其深刻的历史基础,是整个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苔丝的结局只能是悲惨的。

3.自我意识缺乏。

自我意识缺乏突出表现在苔丝对爱情的态度上。

苔丝第一次遇见克莱尔,就被他与众不同的神情所吸引。在哈代笔下,苔丝被描绘为一个完美的个体,代表了作者理想中的完整女性。但苔丝的性格中也包含了一些弱点,她总是处于爱情的纠葛之中,徘徊于两个男人之间。她经常考虑到别人的需要,却忽略自己的需求。在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处于社会的边缘。“哈代塑造的苔丝形象饱含着自己对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的深深同情,对世俗所谓文明的愤怒鞭挞,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控诉。”同时也显示出19世纪时,以男性意愿为主导的社会所肯定的女性形象,即:“富有牺牲精神、宽容顺从、坚韧质朴”。就是说女性要永远把自己放在“后面”。男权社会予以褒奖的正是这样缺乏自我的女性。整个社会引导着妇女去牺牲小我,顾全家庭顾全丈夫。苔丝只是万千受到伤害、没有自我意志、被当作玩物的女人中的一个。也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社会洗礼中先是失去了贞节,进而走向痛苦的深渊,最终酿成了一生的悲剧。

四、结语

苔丝坎坷的一生最终以悲剧收场,她的悲剧不止是命运的悲剧,更是女性的悲剧。她“既是命运的牺牲品,也是对男人和性无知的牺牲品”。苔丝在那个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女性只有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要拥有自我的价值,才能获得女性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高万隆. 婚恋?女权?小说:哈代与劳伦斯小说的主题研究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 德伯家的苔丝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3] 吴笛.哈代研究 [M].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4] 吴笛.哈代新论 [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 西蒙?波伏娃. 第二性. [M]. 北京:西苑出版社,.

[6] 姚振平<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新论 [J]. 世界文学评论, (1).

上一篇:“力气大比拼”扳手腕比赛策划书下一篇:任重道远 精诚团结 以学校发展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