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议

2024-05-15

关于加快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议(通用9篇)

篇1:关于加快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议

对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建议

各位委员:

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国第七次环境保护大会提出的“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精神指引下,在市委 “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思想指导下,我县坚持“四大”战略构想,以“服务发展、惠及民生”为目标,大力实施“环境提升计划”,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县”。全县环境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生活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迫在眉睫。下面,我就全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全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现状

截止2013年底,我县30个建制乡镇(不含县政府驻地)中建有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仅有**********4个乡镇,污水处理率仅为7.69%。2014年计划建设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7个(*******乡),2015年底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可实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38.5%。但个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缓慢,影响总体推进,特别是一些老区所在乡镇规模大、人口多,人民群众要求治理的呼声突出,形势十分严峻。

二、造成该现状的主要原因

一是各乡镇政府对乡镇生活污水设施建设工作重视不够、责任主体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严重缺乏,导致了规划建 设滞后;二是全县乡镇场镇建设滞后,缺乏配套管网、雨污未能分流、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了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无法正常运行;三是污水处理运营费用不足、污水处理厂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导致了已建成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不能稳定运行,生活污水处理率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几点建议

(一)“科学部署,逐步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既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也是能够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更是我县节能减排工作的增长点,县政府应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常抓不懈。要按照《“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摸清全县乡镇污水处理情况,结合总量减排和生态创建,从2015年开始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进行科学分解、逐年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全县区位优势明显的重点集镇和影响重点水域的乡镇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得以建设,制定所有建制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对一些人口较少,城镇功能弱化的乡镇因地制宜地建设简易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既考虑任务的全面完成,又考虑实际,有所侧重,循序渐进。

(二)“明确责任,形成合力”。新《环境保护法》第六条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应是县、乡人民政府,县政府应组织住建、水务、环保等相关部门和乡镇组成强力推进,明确责任分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规划部门要把乡镇污水处理厂纳入场 镇规划。住建部门应担负起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牵头工作,负责建设的总体规划、协调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水务部门应担负起指导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对供排水运营单位实施行业管理的职能,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承担起指导和运行管理职责。环保部门应负责对污水处理实施运营的技术指导,将已建成投运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纳入重点污染源日常监督管理,加强排放监测。国土部门要把建设污水处理厂的用地纳入公益用地予以解决。财政部门要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期间做好资金的筹措、监管。

(三)“多方投入,保障资金”。县政府既是责任主体,也是投资主体,要把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作为近年基础设施的重点予以倾斜,把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到位。要因地制宜,多方融资,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把乡镇污水处理纳入重大项目,打捆向上争取投资;环保部门应积极争取和用好中央及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事要尽快研究完善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经费的保障办法,确保设施建好能正常运转,如期发挥环境效益。

(四)“规范管理,监管到位”。一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作用。相关职能部门要按人口数量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为若干等级,从设计规模、治理工艺、设备使用等方面对不同等级的污水处理设施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确保设施建设的科学性,按标准建好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单位 要制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规范流程,实行从业人员培训上岗,监督从业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严格按流程运转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二是县环保局作为地方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职责部门,应定期对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夯实措施加强监管。要加大对进出口水质监测力度,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监督性监测,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标准;要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和环境风险应急管理制度,督促污水处理厂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环保设施运行台帐、异常情况报告、检修及事故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要依法督促和指导污水处理厂规范设置排污口及标志牌,安装在线监测系统;要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总之,要多方努力,把乡镇污水处理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建设好,运行好,促进我县的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让全县人民同享蓝天碧水的优美环境。

篇2:关于加快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议

根据合肥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巢湖市、庐江县和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精神,为切实利用好合肥市政府安排的专项资金用以支持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同时做好巢湖南岸滨湖大道、栏滨路建设的工作,争取项目能够尽早尽快开工建设,我们就项目的任务及资金配套建议如下:

一、民生工程

十二五期间,县乡公路危桥改造工程为全省民生工程之一,该项目资金除省补以外,市财政负责余额筹措。

二、栏滨路及巢湖南岸滨湖大道

这两个项目,由合肥市公路部门作为项目业主,承担建设主体责任,我市政府主要承担征地、拆迁、取弃土场等地方工作并承担其相应费用。

三、农村公路

1、农村公路项目。建议标准为路面宽4m砼路,在足额争取中央或省专项补助资金外,合肥市交通运输局按8万元/公里补助,巢湖市政府财政按4万元/公里配套,不足部分由项目所在地乡镇(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自筹解决。

2、县乡公路。列入计划建设项目,除省专项补助40万元/公里,合肥市交通运输局按30万元/公里予以补助,不足部分由巢湖市财政负责筹措。

篇3:关于加快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议

承德市共有205个乡镇、2 485个行政村, 总人口376万, 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76%, 农村面积占全市总面积97%。为改变村镇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的现状, 改善村镇生产生活环境, 近年来, 该市对农村生活污水采取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城镇周边实施城中村改造的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集中管网;二是实施新民居的村庄生活污水采取小型污水处理站方法处理;三是对较偏远的村庄结合农村沼气池工程采取人工湿地、沼气池和化粪池等分散方法处理。

2 乡镇、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处理方式

2.1 户用沼气。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中, 户用沼气池是最“实惠”的一种方式, 在全国各地应用比较普遍。它的优点是:运行稳定、管理简单、污泥剩余量少, 将污水处理与资源合理再生利用有机结合, 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

2.2 化粪池。

化粪池不仅具有杀灭寄生虫卵和肠道致病菌之效果, 在发酵过程中对有机物也可起到一定的降解作用, 如再辅以微动力即可改造为埋地式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对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更佳。三格或多格化粪池是一种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最好的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具有占地面积小且不需要专用土地 (地表可绿化或硬化) 、投资小、运行费用很低、维护管理简便、污水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无二次污染、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小等优点。

2.3 生态处理。

生态处理是利用农村原有的小河、沟塘, 经过人工改造后成为具有处理生活污水能力的人工湿地。它的优点是:构造简单、维护管理方便、处理效果稳定、节约能源。将生活污水有控制地引入土壤 (填料) 经常处于饱和状态且生长有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的小河、沟塘, 在耐水植物和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作用下, 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通过过滤、根系截留、吸附和植物的光合作用, 促进微生物的分解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2.4 小型集中污水处理方式。

小型集中污水处理方式具有布局灵活、施工简单、管理方便等优点, 较符合该市实际, 也是政府大力推行的一种处理方式。

3 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题

3.1 污水收集难度大、管网欠缺。

污水收集的问题是大多数乡村污水处理存在的共性问题。由于乡村地区居民, 较城市居民居住相对分散, 且地势高低不平, 污水难以通过自流进入污水处理设施。同时, 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经济薄弱等原因, 绝大多数乡镇、村庄没有完善的污水管网。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的乡村由于管网不完善, 收集范围小, 导致污水收集率很低。

3.2 设施运行及维护资金短缺。

目前, 该市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各级财政支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需要一定的运行费用和定期检修费用, 这些费用由污水处理设施所在村镇自筹, 这对于村镇是比较沉重的经济负担。

4 对策及建议

目前, 该市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在建成初期都有着不错的效果,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在资金、技术、环保意识等方面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为使今后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更为有效、有序地运行, 加快该市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4.1 加大资金、技术投入, 建立长效机制。

根据各乡镇的地形、地势, 加大污水收集管网资金投入。对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村镇要进行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 确保污水处理设施能够投入运行。市监察局、财政局等部门要加大督查、检查力度, 对各乡镇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专项资金进行检查, 确保市财政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建立长效机制, 使处理设施能够长期维持和运行下去, 真正造福百姓。

4.2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该市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也是解决农村地区生活污水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地方已建成处理设施, 但当地百姓并不愿意或者说根本没有应用处理设施的意识。从这个角度看, 我们更需要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 增强该市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4.3 寻找最适合该市实际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

现在有许多成熟的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但是该市并不适合。找到适合该市自身特点和今后发展的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刻不容缓。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案是我们函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5 结语

随着乡镇水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 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已迫在眉睫。加强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 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也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防治农业污染的重要举措。为了使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高效、稳定地运行, 真正起到保护村镇环境安全和农民身心健康的作用, 必须切实加大村镇生活污水污水收集率和资金投入, 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科学设计, 严格监管处理设施建设的各个环节, 规范施工。同时在工程竣工后加强日常管理, 建立长效机制, 使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能够有效地防治乡镇及农村水环境污染、推进村镇整治工作。

参考文献

篇4:关于加快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议

高度重视

高度重视首先思想上要重视,行动才会有力。从“十二五”开始,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就开始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央和地方都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尤其是在国家层面上,目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交通部等部门都出台了相应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价格、基础设施建设奖励还有电动汽车企业资质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涉及的面很广,包括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问题,涉及电动汽车用电价格的政策规定,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还有涉及公交、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充电设施建设有关奖励等相关工作。尤其是这次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还有几个部委也推出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从地方政府层面来看,有两个方面的政策也出了不少。一是关于地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一些政策,有15个省市出台的是此类政策,我们全国有31个省(市、区),希望其余的16个省(市、区)要加快这方面的研究和政策推出进度。有些地方还推出了关于充电基础设施的相关政策,有10个省市出台,还有一部分省市没有研究出台这方面的政策,希望能加快部署。

国家电网公司在京沪、京港澳、青银这些高速公路上也建成了一部分省际充电网络,常州还推出了众筹建桩的商业模式。

要推动这项工作首先要讲问题,现在有3个严重的问题:一是各地重视的程度不平衡,有的地方很重视,在问题的研究、工作的组织、推动的力度方面做得很好、很有特色。二是各地建设的进展严重不平衡。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确实如此。第三个严重不平衡就是各地配套的政策不平衡,有的地方工作力度非常大,推动这项工作的配套政策考虑得很完善,但有些地方确实比较少,甚至没有。

加大贯彻落实工作力度

国家的大政方针已定,五年的发展目标也已确定,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国家既定政策、目标和方针。有四个方面的工作要进一步强化:

首先,加大规划编制和落实的力度。其中有三件事:一是国家能源局要进一步分解细化国家目标,把各项目标任务分年度分解到各地和各相关单位。二是这次国务院文件明确了各地各级发改委(能源)部门做好相关的牵头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切实承担起统筹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责任,明确职责分工,要求在明年3月底前发布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制定出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希望各发改系统、能源系统加大工作力度,我们也要进行阶段性检查、督促和报告。三是企业方面,电网公司,尤其是国网、南网,一方面要加强配套电网建设和改造,电力供应满足充换电设施运营的需求。最近我们发布了一个配电网的行动计划,这五年要用两万亿推动整个国家配电网的建设。这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

其次,要充分发挥电网充电设施一体化的优势和资金技术实力,扩大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规模,这里应该有一个五年的安排和每年的计划。

一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落实的力度。各地各有关方面要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应用和落实。一是国家层面要加大政策的宣贯力度,做好政策解读工作。下一步我们还要通过各个新闻渠道和媒体,向全社会进行解读。这项工作的普及面很广,疑问也很多,有些问题和建议虽然是一家企业提出来的,但是带有普遍性。所以政策解读从国家层面来看,还需要再进一步从深度、广度上做好。

二是地方层面要积极开展充电设施基础建设和运营模式的试点示范,随着试点示范的扩展也要加快普及。经过一个五年的探索,现在到了加快普及的阶段。示范试点要起到带动作用。

三是企业层面要加大资金保障的力度。现在如果没有资金保障,这些都是空谈。资金保障首先央企要带头,承担起社会责任。据我们所知,国网公司原来在投资充电基础设施方面安排的是十几亿元,他们把年度资金从十几亿增加到50多亿元,大大加大了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进度加快幅度非常大。普天公司原来三年的规划安排是40多亿元,最近他们也表示要增加到60多亿元来加大这方面的推广力度。各地应抓住这个机会做好这项工作。

再次,要加大运营服务和管理的力度。基础设施建好以后,如果运营服务和管理跟不上一是效率很低,二是投资回收期很长,三是用户也不会满意。所以一定要精细化管理,强化设备的管理、人员的管理、现场的管理、细节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最后,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各地各部门都要加大宣传的力度。

充分发挥充电联盟作用

对于成立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马凯副总理关于联盟批示的贺辞内容如下: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喜人,但能不能巩固和发展这个好事,能不能可持续发展,除了电池要有革命性的变革外,充电桩建设是另一项突出的短板和瓶颈,急需集中力量加以突破并适度超前。成立“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恰逢其时,表示诚挚的祝贺,并寄予厚望。希望联盟真正成为各方有效沟通协商,共促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发展、持续发展、共赢发展的平台,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

我看了这个批示以后,认为有三个关键点希望大家能理解:一是“急需集中力量加以突破并适度超前”;二是“寄予厚望”;三是“希望做出历史性的贡献”。批示讲得很重也很到位,希望大家能理解,并付诸实施。

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国家设立促进联盟,我也提三点希望,有三项工作要做好:

首先要加快完善标准规范。最近各方对这一点的呼声特别强烈,认为互联互通非常重要,首先要有标准。现在各地的标准可能都不太一样,国家的标准很快就会出台,有一些地方也表示当地的标准也会在国家标准出来后随之进行改造、完善和实施。

其次是要整合各单位的资源,尤其是搭建覆盖全国的充电设施网络大数据管理平台,并且提高服务质量。最近我们看到不少这方面的服务平台实际上都做得很好,但是这些平台如何互联互通,怎么能形成一个为用户服务的共享大平台,这是下一步要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三是要做好服务工作。联盟成立后要积极为充电设备制造商、充电服务运营商提供有力的问题解决和协调咨询服务,它没有自身的利益,也没有专门的机构,依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大家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总的目的就是要让充电运营服务走向规模化和可持续化,实现健康发展。

篇5:关于加快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议

【发布文号】琼府办〔2008〕97号 【发布日期】2008-07-21 【生效日期】2008-07-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海南省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琼府办〔2008〕97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加快全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海南省“十一五”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总体计划》确定的建设任务,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全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认清形势。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我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仍比较低,处理水平比较落后,对生活垃圾处理后产生的有害气体未能妥善控制。目前全省仅海口、琼海市建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其他市、县基本为简易堆放填埋,无法实现无害化处理功能,乡镇垃圾基本处于无序排放状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产生量将迅速增长,城镇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给节能减排带来了较大压力,对我省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二)统一思想。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对于保护好我省生态环境,加快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国务院提出的把我省建设成为“绿色之岛、开放之岛、繁荣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实现全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二、明确目标,强化责任?

(三)明确目标。《海南省“十一五”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总体计划》(以下简称《总体计划》)中的海口、三亚3个垃圾处理及转运在建项目要在2008年底前竣工投入运营;儋州、文昌、白沙、五指山、万宁、琼海、定安、临高、洋浦、澄迈等10个重点垃圾处理及转运项目,要在2008年上半年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2009年下半年竣工投入运营;海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要求在2008年底前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2010年上半年竣工投入运营;东方、昌江、屯昌、琼中、陵水、保亭、乐东等7个垃圾处理及转运项目要在2008年底前完成前期工作,2009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10年上半年竣工投入运营。?

(四)强化责任。省政府决定把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纳入市、县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市、县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已与省政府签署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标责任状。市、县政府应将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到人,督促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垃圾处理项目按计划进度实施。?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进度?

(五)科学确定建设方案。各市、县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适用、节俭、因地制宜的要求,对垃圾处理项目进行充分论证,科学确定项目选址、建设规模、处理工艺,合理确定项目投资。确定的建设方案要符合省的《总体计划》。?

(六)建立联合审批制度。省发展与改革、建设、水务、国土环境资源等部门要成立垃圾处理项目联合审批小组,研究制定联合审批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在严把审批质量关的同时,尽量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各市、县要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材料。?

(七)加快项目报批工作。凡未报批项目建议书的市、县要尽快上报相关材料,省联合审批小组要在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立项审批工作。原已报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与概算的项目,只要项目选址、处理工艺、建设内容、投资估算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不再重新报批。省联合审批小组在要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与概算编制达到国家规定的初步设计与概算深度的情况下,可直接审批初步设计与概算,并在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手续。省环评审批部门要在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环评审批手续。省国土环境资源部门要对各市、县上报的垃圾处理项目建设用地尽快办理,凡项目用地不涉及基本农田的,必须在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各市、县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简化程序,缩短项目招标投标时间,加快土建、设备招标投标工作进度,确保项目建设按期开工。?

(八)加强项目管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程序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环评、勘察、施工图设计等参与方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资质,编制的材料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深度要求,并严格开展专家咨询评估。?

要严肃项目管理纪律。凡已报批的垃圾处理项目,项目所在市、县必须严格按已批复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处理工艺和时间要求实施。?

要加强招标投标管理。除海口、三亚的垃圾处理建设项目外,其它凡未编制初步设计与概算的项目,项目的初步设计与概算一律由省建设厅统一组织各市、县进行招标,由项目所在市、县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项目施工、监理及重大设备、材料采购招标,以市、县为单位,由省里按照有关规定集中统一组织实施。工程招标投标要公开、公平、公正,绝不能层层转包。?

要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省有关部门和各市、县要严格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制、工程监理制要求,层层建立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责任制和工程监理责任制,抓好垃圾处理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竣工验收、项目后评价工作,确保垃圾处理设施按时保质建成运营。?

要加强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省财政厅要研究制定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防止截留、挪用、挤占现象的发生,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九)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各市、县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垃圾处理项目财政预算倾斜力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好配套资金,确保项目建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省发展与改革厅、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等部门要主动向国家汇报我省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展情况,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省发展与改革厅从2008年起至2010年要集中省财预算内基建投资重点用于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牵头将条件成熟的垃圾处理项目向国家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等金融机构推荐,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省财政厅和省发展与改革厅要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投资规模落实省级配套建设资金。

海口、三亚2个市的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资金除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支持外,其余的全部由其自筹或银行贷款解决。临高、定安、屯昌、保亭、琼中、白沙、五指山、乐东8个市、县的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资金,按照中央投资及省财配套90%,市、县自筹或银行贷款10%的比例解决。

文昌、万宁、东方、陵水、昌江5个市、县的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资金,按照中央投资及省财配套70%,市、县自筹或银行贷款30%的比例解决。

儋州、琼海、澄迈3个市、县和洋浦开发区的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资金,按照中央投资及省财配套50%,市、县自筹或银行贷款50%的比例解决。

鼓励采取多种模式(BOT、TOT、BT等)建设运营,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

(十)加强建设过程督查。省政府决定成立由省发展与改革、水务、建设、财政、国土环境资源、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的指导督查组,负责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督查。指导督查情况要每月向省政府汇报一次。督查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将作为表彰或通报批评的依据。

各市、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每周向省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上报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资金到位与完成投资情况、工程形象进度与照片、垃圾处理费征管情况以及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措施等。省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每月向省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汇报一次、每季度向省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一次、每半年向省政府常务会议汇报一次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十一)加强项目审计监督。各级审计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和垃圾处理费收支情况的跟踪审计监督以及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特别是对建设进度缓慢的垃圾处理项目要重点进行审计,发现截留、挪用、挤占下拨建设资金和垃圾处理费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确保建设资金和垃圾处理费足额用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上。审计结果要每半年报省政府一次。

(十二)落实奖惩机制。对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进展快、完成任务好的市、县,省政府将视情况给予通报表扬、专项资金奖励等,并与评选园林城市、文明城市、最佳人居环境奖、卫生模范城、“椰岛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评比挂钩。对地方配套建设资金不落实、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不完成目标任务的市、县,省政府将视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媒体曝光、黄牌警告,减少或停止安排该地区新的政府投资项目,市、县政府主要领导向省政府作书面检查等形式,进行行政效能问责。

四、加强指导和监管,确保垃圾处理设施正常运营

(十三)加强监督管理。各市、县政府要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列入职能部门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加强对部门的职责效能考核。各级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的监管,及时监控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后有害气体的导排,对处理不达标造成二次污染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限期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十四)建立财政补助制度。各市、县政府要尽快研究制定垃圾处理设施正常运营财政补助办法,在征收的垃圾处理费无法满足垃圾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费用时,将补助设施正常运营经费纳入市、县财政预算,确保垃圾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由省财政厅牵头,会同省发改、建设、国土环境资源、税务等部门尽快调研垃圾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成本,按照“垃圾处理设施运营保本微利”的原则,加快研究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有关优惠政策,合理降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成本。加快制定省财政补助政策,对财政困难的市、县,由省财政给予转移支付补贴。?

省政府决定从省级财政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专项奖励资金,由省建设厅会同省发展与改革厅、省财政厅对按质、按量超前完成建设任务的市、县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资金专项用于补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或者小城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

(十五)全面开征垃圾处理费。各市、县政府和洋浦开发区管理局要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抓紧研究制定垃圾处理费征收办法和征收标准,建立和完善垃圾处理费征收机制,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省市、县政府所在城镇及洋浦经济开发区全面开征垃圾处理费,并逐步向乡镇延伸。?

各市、县政府要加强对垃圾处理费征收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垃圾处理费征收方式,建立稳定的代收载体,如在水费、电费等收费中一并收取等,切实提高垃圾处理费征收率,降低征收成本。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垃圾处理收费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案件,确保垃圾处理费的足额征收和合理使用。?

(十六)完善政策配套。由省建设厅牵头,会同省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运营与监督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行业管理制度和劳动定员标准,落实运营项目法人责任制,建立数字化监管系统,规范项目运营监管行为,完善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各市、县政府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管理水平,为垃圾处理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十七)加大业务指导力度。由省建设厅牵头,组织成立专家咨询机构,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技术指导和现场答疑,开展岗前业务培训和实地考察学习,确保关键性技术岗位从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十八)明确责任主体。各市、县政府及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列入议事日程,作为今后一段时间重要的工作任务抓紧抓好。建设项目所在地市、县政府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项目前期论证、项目建设及运行管理。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应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推行项目建设与运营一体化管理。?

(十九)加强舆论宣传。各市、县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大力宣扬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尤其要宣传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规,不断增强全民的环保和污染治理意识,为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合力推进垃圾处理项目建设?

(二十)明确部门职责。省发展与改革厅负责项目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牵头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统筹项目审批和省财基建投资计划的安排,负责向金融机构推荐项目和争取中央投资,参与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指导市、县做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和管理工作。?

省建设厅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牵头研究制定相关的行业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项目建设督查、考核及专家咨询服务制度,严格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工程建设的竣工验收工作,并认真总结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经验教训。

省财政厅负责落实省级配套建设资金,牵头研究制定项目建设与运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做好中央投资与省级配套资金的及时拨付工作,并对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加强指导监督。每半年对中央投资及省级配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果要以书面形式向省政府报告,并抄送省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其它成员单位。

省国土环境资源厅负责项目建设用地、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及建设和运营期间的环境监督管理,协助市、县解决项目建设用地选址问题。

省审计厅负责中央投资与省级配套资金使用、垃圾处理费征管情况的跟踪审计工作。

省监察厅负责对不完成目标任务的市、县政府及有关单位进行效能监察。对于中央投资与省级配套资金已到位,因行政不作为而拖延项目开工或工程进度达不到目标要求的,以及垃圾处理费未按规定开征或征收不到位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各市、县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切实解决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项目按期竣工并投入运营。

二○○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篇6:关于加快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议

近年来,四川省在加强城市环保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同时,在建立环保产业化发展的新机制、新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创新机制,着力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

为切实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的市场化改革,四川省委、省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快建设、加快发展的管理措施。一是改革管理体制,省政府先后出台和研究讨论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四川省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经营权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四川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实施方案》等,鼓励社会投资主体采用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投资建设。二是在保证稳定和充分考虑老百姓承受能力的情况下,逐步建立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良好循环。目前全省大部分县以上城市都已出台或正在研究制定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并根据当地实际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

(二)依据专项规划,超前做好项目储备

为解决好过去因前期工作不足仓促上马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四川省按照“先定规划,再根据规划审批项目”的原则,在国务院批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先后编制了《四川省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计划》、《四川省“十一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和《四川省“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等,明确了城市环保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对策和建设重点。从2002年后,基本能够做到提前半年到一年进行项目评估、论证和工程设计,超前做好一批环保项目的前期工作,纳入省发改委项目储备库储备。

(三)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促进城市环保项目建设和运营由政府行为逐渐向市场化过渡

根据国家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精神,积极鼓励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城市环保设施建设改变原来单一的政府投资格局,这样既解决了环保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又从体制上、机制上提高项目建设、运营水平,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

篇7:关于加快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议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我省建成中原交通大通道的部署,根据《河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九五”末公路交通基本概况

截至2000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4463公里,居全国第6位。其中,高速公路505公里,居全国第13位;二级路9028公里,居全国第3位。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8.6公里。“九五”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43亿元,是“八五”时期的2.5倍。去年完成投资105亿元,突破百亿元大关,直接拉动我省GDP增长0.24个百分点。

二、“十五”公路建设主要目标

“十五”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5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2000公里,一、级公路达到1300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45公里。5年内打通与周边省份的快速通道,实现省会郑州到17个省辖市通达高速公路,县县都有一条二级以上出口路,乡乡通油路,行政村村村通公路,平原地区村村通油路。

(一)高速公路建设目标

1.总体规划

根据交通部规划的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干线在我省布局情况,河南省未来高速公路网包括:

(1)两条国道主干线公路(河南境内总长1158公里):北京至珠海(经过我省安阳、鹤壁、新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河南境内长546公里);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经过我省商丘、开封、郑州、洛阳、三门峡,河南境内长612公里)。

(2)7条国家重点干线公路(河南境内总长2540公里):东营——深圳(沿国道105方向,经过我省商丘,河南境内约60公里);内蒙——北京——广州(沿国道106方向,经过我省濮阳、开封、周口、驻马店、信阳,河南境内约600公里);日照——南阳(经过我省开封、许昌、平顶山、南阳,河南境内约330公里);太原——珠海(含支线晋城——焦作新乡)(沿国道207方向,经过我省济源、洛阳、南阳,河南境内约450公里);临汾——海口——三亚(沿国道209方向,经过我省三门峡、南阳,河南境内约200公里);上海——洛阳(经过我省周口、漯河、平顶山、洛阳,河南境内约360公里);上海——武威(沿国道312方向,经过我省信阳、南阳,河南境内约540公里)。

(3)省规划公路(总长250公里):鹤壁——濮阳高速公路,全长58公里;郑州——少林寺——洛阳旅游高速公路,全长105公里;郑州绕城高速公路,全长52公里;洛阳绕城高速公路,全长37公里。

上述高速公路总长近4000公里(其中“九五”末已建成安阳——新乡、开封——洛阳、郑州——漯河等路段,共计505公里),全部建成后将连接我省所有的中心城市和主要经济区,85%以上县通达高速公路,省际高速公路出口将达到17个,使我省“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真正成为交通大省。

2.“十五”期间建设目标与具体项目

“十五”期间计划实施高速公路项目26个,其中续建项目9个,新开工项目17个。

(1)续建项目:漯河——驻马店高速公路,全长67.2公里,总投资16.3亿元,1998年年底开工,计划2001年建成;洛阳——三门峡高速公路,全长136公里,总投资43亿元,1998年开工,计划2001年建成;三门峡——灵宝(省界)高速公路,全长70公里,总投资20.56亿元,1998年年底开工,计划2001年建成;商丘(省界)——开封高速公路,全长204公里,总投资42.87亿元,1998年年底开工,计划2001年建成;驻马店——信阳(省界)高速公路,全长133公里,总投资33.5亿元,2000年年底开工,2003年建成;新庄——焦作(省界)高速公路,长73.2公里,总投资19.4亿元,1998年8月开工,计划2002年建成;漯河——周口9省界)高速公路,全长123.7公里,总投资24.8亿元,1998年年底开工,计划2002年建成;洛阳——汝阳大安高速公路,全长49.7公里,总投资12.4亿元,2000年开工,计划2002年建成;叶集(省界)——罗山单幅高速公路,长142公里,总投资11.6亿元,1998年开工,计划2001年建成。

(2)新开工项目:新乡——郑州高速公路,全长94公里(含机场段),其中黄河公路大桥长约10公里,总投资47亿元,争取今年10月底开工,2004年建成;郑州——登封(少林寺)高速公路,全长53公里,总投资14亿元,争取今年开工,2003年建成;许昌——南阳高速公路,长164公里,总投资36亿元,争取今年8月底开工,2003年建成;鹤壁——濮阳高速公路,全长58公里,总投资11.5亿元,争取今年开工,2003年建成;郑州绕城高速公路,全长52公里,总投资23亿元,计划2002年开工,2005年建成;南阳——襄樊(省界)高速公路,全长91公里,总投资21亿元,计划2002年开工,2005年建成;漯河——平顶山高速公路,全长74公里,总投资18亿元,计划2002年开工,2005年建成;洛阳绕城高速公路,全长37公里,总投资12亿元,计划2002年开工,2005年建成;叶集——信阳高速公路,全长186公里,其中新建单幅高速公路142公里,全幅高速公路46公里,总投资30亿元,计划2002年开工,2005年建成;原阳——新庄高速公路,全长13公里,总投资3亿元,计划2002年开工,2004年建成;商丘(省界)——毫州(省界)高速公路,全长61公里,总投资14.6亿元,计划2000年开工,2005年建成;洛阳——济源(省界)高速公路,全长50公里,总投资24亿元,计划2002年开工,2005年建成;平顶山——汝阳高速公路,全长108公里,总投资25亿元,计划2003年开工,2005年建成;兰考(省界)——许昌高速公路,全长170公里,总投资41亿元,计划2003年开工,2006年建成;信阳——南阳高速公路,全长180公里,总投资54亿元,计划2004年开工,2007年建成;登封——洛阳高速公路,全长50公里,总投资12亿元,计划2004年开工,2007年建成;濮阳(省界)——开封高速公路,全长190公里,总投资53亿元,计划2005年开工,2008年建成。

上述高速公路建设总规模2400余公里,其中“十五”期间建成1600余公里,可确保“十五”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2000公里,实现省会郑州至17个中心城市通达高速公路,并与周边省份高速公路联网运行。

经测算,实施建设上述高速公路项目,“十五”期间约需投资400亿元。其中,计划申请交通部投资34亿元,省投资34亿元,利用外资47亿元,均由省交通厅负责落实;国内银行贷款200亿元,地方企业自筹85亿元,由省交通厅、省计委负责落实。

(二)路网改造及农村道路建设目标

1.国道、省道干线穿越中心城市的出口道路,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2.不通二级公路的18个县城建成二级出口道路。

3.提高省际干线出口道路标准,二级以上道路由目前的50%提高到80%。

4.实现全省乡乡通油路、行政村通公路(山区含简易公路)、平原地区行政村通油路。

三、完成“十五”公路建设目标的主要措施

实现“十五”公路建设目标,任务艰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切实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落实好建设资金,创造良好的投资和建设环境。

(一)切实抓紧“十五”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实施步伐

1.加强规划修订工作

“九五”期间,我省在国家制定的国道主干线规划和全省30年干线公路网规划的指导下,公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近几年国民经济的发展,原规划的目标和规模已不适应需要。为指导今后的建设,交通部在国道主干线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重点干线公路规划方案,我省境内除原有两条国道主干线外,新规划了7条国家重点干线公路。根据上述情况,围绕构建中原运输大通道,省交通厅要抓紧对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尽快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以替代项目建议书的审批。

2.加紧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

目前我省高速公路项目储备不足。“十五”期间计划17个新开工项目中,只有3个项目完成了前期工作,基本具备开工条件,其它项目前期工作均在进行中。为确保“十五”建设目标的实现,必须进一步加快前期工作步伐。(1)对已上报的项目,省计划和交通部门要帮助和督促项目单位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请求尽快批复;对已完成预可或工可的项目,要尽快拿出审查意见及早上报。(2)计划“十五”末建成的项目,要在2002年完成各项前期报批工作,2002年年底前开工。目前尚未确定投资主体的项目,先由交通厅负责前期工作。目前的工作重点是:确保新乡至郑州、许昌至南阳、鹤壁至濮阳、郑州至少林寺等四个项目2001年年底前开工;确保漯河至驻马店、商丘至开封、洛阳至三门峡至灵宝、漯河至周口、新庄至焦作、叶集至罗山等项目2001年年底建成通车;确保2002年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达350公里以上。

3.加快城市环城公路的建设步伐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拉大城市框架、增强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要求,加快城市环城公路和城市出口路的建设步伐。交通厅已将原计划在“十五”后期开工,“十一五”建成的郑州、洛阳绕城高速公路提前到明后年实施,“十五”末建成。上述两个城市的绕城高速公路建成后,郑州将形成约60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绕城环线全长110公里);洛阳将形成约40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绕城环线全长约80公里);开封、周口、安阳的城市外环路也要尽快进入实施阶段;许昌外环路要尽快规划、论证,争取明后年实施。

4.加快省级出口路的改造和旅游路的建设

要针对我省省际出口路等级低、质量差,内外联系不畅,严重影响我省形象等问题,加快对省级出口路的改造步伐,抓紧落实已安排的13条省际干线出口路的改造。到明年底,平原地区的干线出口路全部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山区干线出口路大部分达到二级公路标准。

加快全省重点旅游线路的道路建设,将郑州至登封的高速公路延伸至洛阳,利用已建成通车的开封至洛阳高速公路和国道310线,在开封、郑州、洛阳之间建成一条旅游快速环线。登封至洛阳段高速公路要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十五”期间开始实施。为促进黄河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做好郑州、洛阳、三门峡等市沿黄旅游线的规划并抓紧组织实施。

(二)解放思想,加大开放力度,放开投资市场,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高速公路建设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的模式,彻底放开投资市场,多渠道筹措公路建设资金。

1.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投资主体。选择“十五”期间拟新建的11个尚未确定投资主体的高速公路项目,面向国内外投资者公开招商。

2.搞好资本运作,盘活现有资产。要在已建成的路桥项目中,拿出一批好的路段、桥梁转让收费权,以存量换增量。

3.将重要的黄河大桥及几座立交桥的冠名权和广告权在国内外市场公开拍卖,筹措建设资金。

4.充分发挥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融资作用,加快全省公路的投融资步伐。

5.充分利用银行信贷资金,通过收费还贷,实现滚动发展。

(三)放开设计市场,提高设计质量

“十五”期间高速公路项目一律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择设计单位,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降低设计费用,提高设计质量。省交通设计部门要进一步树立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和质量,要在基本满足农民耕作的基础上,研究低路基设计在河南的应用,以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土地资源。

(四)进一步落实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强行业管理,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能

1.进一步强化项目法人责任制。高速公路项目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后,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面向国内外广泛招商,择优选择投资主体,确定项目法人,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及经营员全责。

2.交通行业主管部门要把好建设市场准入关。对参与我省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者,无论省内省外、内资外资,都一视同仁,享受同等待遇。在放开投资市场的前提下认真把好市场准入关,要对投资者的资信进行认真审查,以确保资金的及时到位和工程顺利进展。对于资本金难以落实的项目要更换出资人或调整股本结构。

3.各级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增加工作透明度。在充分尊重项目法人权益的前提下,强化行业监督,规范市场行为。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农村公路作为“十五”期间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纳入政府工作责任目标。各级交通部门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指导。要积极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投工投劳,尽快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在农村公路建设上,要特别注意旅游路的建设,以带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

(六)各节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加大公路养护体制的改革力度,将公路养护管理全面推向市场,以降低养护费用,提高养护质量。

篇8:关于加快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议

时下,“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城镇化未来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而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其经济能否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领域。

而现实的乡镇各项基础都很薄弱,环境脏乱破旧、道路窄小、建筑低矮凌乱、商业市场零星而不规范等,都严重阻碍了乡镇的持续发展。因此加快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发展乡村经济、完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那么该如何着手对乡镇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呢? 地方财政显然无法满足这方面的建设资金缺口,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政府主导引入 “资本下乡”来参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而商会组织作为一个集资金、技术、人脉等资源于一身的市场主体,无疑是协助政府参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不二之选。

2商会组织是什么

商会一般是指商人依法组建的、以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工商业繁荣为宗旨的社会团体法人。商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政府与商人、商人与商人、商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商会的 “社会资本”是会员网络,它能实现外在利益内在化。体现在商会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资本。 “商会经济”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在激烈并规范的大市场下,企业以商会为核心聚集发展,能够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3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难题

乡镇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抓好了可以为乡镇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但是建设成本动辄成百上千万元以上,相关数据显示,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需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相关投资12万元。加之其作为一种周期长并且外部性较强的资产, 很难吸引 “部门和资本”进入。而作为市场经济的尾巴, 乡镇财政又是极其有限的。想要争取上级政府的投入,除了财政经费紧张的原因外,同样由于投入后的产出慢、效果不能很快显现,无法满足官员考核需求而得不到相应的支持。而站在银行的角度,大规模为乡镇 “输血”同样难度不小。以开发性金融深度介入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国家开发银行湖南分行,曾一针见血指出: “很多项目达不到贷款条件,其中主要原因是资本金不足以及地方财力不够。”

因此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最大的难题是资金短缺。找到资金,乡镇建设才有出路。

4商会组织参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

据统计,在湖南异地商会长沙协作区的商会就有31个,而且随着政府机构职能转变,市场对资源配置要求日益严格,于是商人更加需要抱团来寻求发展,进而商会组织将会越来越多。这些商会会员结构丰富,有涉足金融、 贸易、房产、建材、工程、装饰、医疗、餐饮、娱乐、环保、机械、食品等各行各业,会员企业有成百上千不等。 因此商会完全有能力来承担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并且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氛围,消化周边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 提高农民收入。

目前乡镇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政府先做规划,然后招商引资,而基础设施则多是当地及上级财政来承担。这样单方面的规划不仅缺乏科学性,外部招商引资进度缓慢,而且申请财政资金也较为困难,这些都是乡镇发展的现实困境。

而商会组织参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则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商会会员群体的资金充盈。据我了解,长沙很多商会都有自己的投资公司,这些公司注册资本都是成千上亿元。如果投资城镇基础设施确实有利,这部分基本资金作为发起本金,可以撬动会员的若干个亿,甚至数十个亿。

其次,商会对制定乡镇发展规划有一定的发言权。商会参与乡镇发展规划的制定,有利于规划制定的科学性,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实现 “产城融合”。毕竟政府很难完全从商人的角度看问题,也缺乏市场运行的经验。而经济发展就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而不是一味地干预,只有这样的经济才能健康地发展。

再次,商会参与乡镇建设项目的招商事半功倍。商会承担乡镇土地一级开发,商会代表政府进行项目招商,能够在会员圈以及其他交际圈内快速地实现招商目标,大大减轻政府招商成本。加快乡镇建设的发展步伐。

又再次,商会能够给乡镇发展注入活力。商会组织有众多的企业家会员,这些会员都是企业界的成功人士,他们都有办企业的丰富经验和教训、有资金、有技术、有实力。可以将自己的成功理念、管理模式通过商会组织加入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建设中来。以大型工贸企业为支撑,并形成集聚效益,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强当地经济自主发展的能力。

最后,商会具有自律性、互惠性。参与乡镇建设的企业之间如何利益均衡,和谐共荣非常重要,因此就需要能够融通各企业之间信息,团结各位企业家的组织或个人。 而商会就是这个组织。商会具有的自律性能够处理好会员企业之间的管理。虽然商会组织内部没有行政部门那样严谨的层级部门管理,但是作为一个组织就一定会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有其内部同行的人情规矩。谁要是不按照规章制度或人情规矩办事,就容易受到其他会员的非议,甚至抵制,因此这就无形中形成了商会内部成员的自我约束机制。

5如何吸引商会组织参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俗话说 “无利不起早”,在商言商,商会组织介入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要盈利的,而乡镇有什么资源能够吸引这些商人呢。我想主要应该是政策资源、土地资源、人口红利( 廉价劳动力) 以及当地其他的自然禀赋等。

( 1) 政策方面,对前来投资的企业,当地政府可以从税收返还、专项奖励、财政补贴、基础建设项目优先向国家、省、市申报等方面给予相关优惠。

( 2) 土地资源整合方面,安排经营性用地指标向商会融资,每年财政再给点支持补贴。放开试点乡镇用地指标,开展土地置换试点,确保中长期用地需求,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尤其是土地使用年限方面,在不违背国家土地法的前提下,要适当延长,这样才能激发企业的投资意愿。

( 3) 用工方面,政府帮助企业在当地组织招工,并对企业培训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动技能进行适当补贴,并给予其他方面的便利,如培训场地、后勤服务、招聘宣传等。

( 4) 农业产业整合,当地政府要与商会组织就当地农业产业规划进行积极的磋商和征求意见,充分整合当地已有农产资源,并以规划为指导,积极引导农户进行产业调整。

( 5) 成立政府与商会的城镇联合开发公司,具体负责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主要用土地资源、商会用资金、技术、人才分别入股,形成共管、共促的合作开发平台。

相信有条件的乡镇一定能够赢得商会组织的青睐,而当地政府也可以对不同的商会组织就是否适合当地乡镇开发进行筛选,甚至进行招投标。市场的好处就在于自由融通,政府与商会可以相互选择,共同开发乡镇市场,互利共赢,相信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乡镇建设一定能够有一番新气象。

摘要: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领域。但是乡镇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政府投入更是严重缺失,如何借用外力来推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的功能,是横亘在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高坎。而日益蓬勃发展的资源共同体:商会组织,就是这一外力的最佳选择。怎样吸引商会组织参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亟待研讨的现实问题。笔者作为商会组织的一员,就此提出了个人的浅见,供大家参考。

篇9:关于加快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议

关键词:城乡统筹;美丽乡村;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2.030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 Nanjing

MA Lu

(Jiangshu Nanj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Nanjing, Jiangsu 210042, China)

Abstract: To find the balanc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of metropolis to drive new rural roads,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iconic city beautiful real path, closely with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Nanjing cities, rural and urban and rural gap is still large,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beau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reality conditions, constraints, and put forward the planning guide, interactive, pilot demonstration area,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farmers subject cultiva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effective investment agglomeration an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areas as a whole;beautiful rura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南京市作为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特大型城市,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已经显著增强。2012年,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 202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超过1.4万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2.6∶44.0∶53.4,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接近80%。建设美丽乡村成为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现实需求和战略选择。

1 南京郊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1.1 区划人口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区,江苏省西南部,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6 587.02 km2,共辖11个区。全市户籍总人口636万人。包括栖霞、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6区,面积6 322 km2,占市域总面积94%,耕地面积24万hm2,涉农镇街56个,行政村707个,7 300个自然村,农户64万,乡村人口203万人,农村劳动力120万人。

1.2 经济发展

在以区县为单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郊区正在奋力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2012年,郊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 589.99亿元,与2007年相比,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从37.5%提高到49.9%,实现从“三分天下有其一”到“半壁江山”的跨越。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8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1.5%。完成工业投资超过2 000亿元,占全市比重由72.7%升至91.9%,郊区县作为全市经济主战场的地位更加凸显,南京经济发展慢在郊县、弱在农村的格局正在发生趋势性改变。

1.3 都市农业

全面落实总面积超过23.3万hm2的“1115”农业布局规划,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1%,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47.6%,建成各类农业园区171个,有一定接待规模的休闲农业景点(区)200多个,都市型现代农业初显雏形。5年来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近2 000 km;完成近4万hm2农田水利连片治理。涉农镇街建成区用水和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100%和99.3%。“绿色南京”深入推进,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17.9万hm2,林木覆盖率达27.6%。郊区生态本底良好,后发优势逐步显现,涌现出高淳国际慢城、江宁“五朵金花”等一批景色秀美、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新农村典范,初显美丽乡村现实模样[1]。

1.4 人民生活

2010年以来,南京大力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不断拓宽就业、创业、社保和帮扶等增收渠道,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 000元左右,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以2007年为基数,基本实现了5年倍增。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9年的2.59∶1缩小为2.45∶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已经逐步得到遏制和扭转[2]。

2 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难点

2.1 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郊区农业生产仍呈小规模和弱质化态势,农民人均承包耕地只有0.08 hm2,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抵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还不强,农业效益难以大幅提高。对照江苏省定指标,南京2011年农业基本现代化水平为76.61分,虽然排名全省第三,但与目标值差距较大,特别是少数指标完成进度较慢、部分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一些区县实现进度不快。2011年,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为57.8%,而目标值是80%;持证农民占比为11.68%,与目标值35%差距很大;农业增加值、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等指标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粮食亩产和高效农业保险占比排名省内靠后。

2.2 生态承载能力不强

郊区是全市工业和农业经济发展主战场以及生态建设主阵地,承担着保发展和保环境双重责任。郊区土地空间不足、自然资源稀缺、环境容量受限,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很大。目前郊区工业集聚度和产业层次仍然不高,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单位GDP能耗较高。做大郊区经济总量,面临着淘汰落后产能和严控单位GDP建设用地耗用量的双重压力;推进郊区新型工业化进程,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等环保指标倒闭的双重压力。

2.3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农村基础设施在建设水平、功能配套等方面与城市差距较大。目前,全市农村公路等级普遍不高,农村公交化程度偏低,农村水利建设欠账较多。郊县供水、供电、供气和农村生活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溧水、高淳和六合北部地区还有数10万人口未喝上长江水,涉农镇街建成区污水处理率只有50%。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农民只占到城市居民的一半左右。全市城市化率80.81%,江宁和浦口区不足70%,六合、溧水和高淳刚过50%,人口城镇化远远滞后于产业非农化水平(全市经济非农化水平达到97.4%,就业非农化水平超过90%)。

2.4 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不健全

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体,但受宏观经济和就业形势影响,农民进一步转移就业空间有限,难以支撑农民收入的高平台增长。财产性收入和创业型收入是南京农民收入的短板,2011年,南京市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仅占3.8%,而苏州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含投资物业收入)占比超过35%。由于郊县农民普遍缺乏资金资本的原始积累、缺乏自主创业所需素质能力、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胆识,创业富民路径尚未完全打通。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14.4%,未能达到新一轮倍增计划序时进度要求。

3 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

美丽乡村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统领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局的新提法。当前和今后的指导思想至少要突出以下几点。

(1)美丽乡村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

(2)美丽乡村建设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做出探索,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人文绿都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开辟“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安排,加快形成城乡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利用高效、设施功能完善、经济实力倍增、农民生活安康、人居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新局面。

(3)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要尊重自然美,以生态为背景,彰显山水灵秀和人文特色;侧重现代美,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把生活富裕作为前提,把开放理念全部融入;注重个性美,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构建整体美,城乡联动、产业相融、示范带动、覆盖全域。最终成为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

(4)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综合评估实力和潜力,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借鉴外地做法、倾听基层心声,统筹兼顾工作传承和思路创新,努力做到结对共建、握指成拳、互融互利、共同推进,建成一批顺应生态文明发展潮流、彰显南京城乡特质、体现宜居品质的美丽中国示范区,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市人民的现代化建设,形成美丽中国建设的“南京乡村模式”。

4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以城乡一体规划统领美丽乡村建设

当前,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的相对落后与城市的繁荣繁华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美丽乡村规划起点要高、布局要优、功能要完善。坚持“全域统筹、一体规划”,统筹城市和乡村,统筹农村、农业和农民,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统筹产业结构、城镇布局、人口居住及基础设施等,统筹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五规合一”,以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为导向,做到城乡布局更科学,美丽乡村和城区之间功能各有区分,产业发展各有侧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覆盖,把城市消费引入农村,把中心城市人口向郊区、农村疏散。系统设计、因地制宜,培育特点特色特质,精雕细琢。聘请设计师进行一村一规划、一家一美景的设计,形成各具韵味的建设格局,把“家园”与“田园”结合好,让自然人文环境和人工雕琢相互协调。决不能是现有试点,包括城镇化试点、“1115”试点、土地整治试点等的简单拼凑和叠加,需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抓手。

4.2 以新型城镇化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相伴相生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新型城镇化以新市镇建设为核心,美丽乡村建设以新社区为龙头,二者互为促进、互为依托,共同构建起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框架和承载平台。新型城镇化可以带动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反过来又可以为新型城镇化拓展空间、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只有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才能凸显农村地域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促进农村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缩小城乡差距,让人民群众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美丽乡村建设内涵的丰富性还决定了新农村建设载体抓手的不断创新发展,而其中的一个重要抓手和载体就是新型城镇化。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导下,积极研究苏南现代化示范区、江北新市区、溧水高淳县改区等一系列重大决定政策的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3]。

4.3 以示范区建设探索美丽乡村建设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南京市已经在在高淳“慢城”200多km2、江宁谷里-横溪、高淳桠溪-漆桥、浦口汤泉-老山、六合竹镇-金牛湖、溧水白马-无想山等5个片区规划了1 000多km2的美丽乡村建设区域,大部分区县都已经开始编制建设规划,先做好试点,分类分步推进。研究启动生态人居建设工程,重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农村人口集聚、生态家园建设、农村节能节材、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研究启动乡村生态环境提升行动,重点建设农村环保设施,推进连线成片整治,建立长效管护制度;研究启动乡村产业腾飞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工业、农村服务业,加快发展物业经济、合作经济等新型机体经济,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研究启动乡村田园文化培育工程,重点培育特色文化村,开展宣传教育,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乡村社会和谐[4-5]。

4.4 以农业现代化夯实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生活保供、生态涵养、都市休闲3大功能定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加工流通、基础设施、生产组织和支持保护体系,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2015年农业现代化实现分值达90分以上。落实农业“1115”布局。建设6.67万hm2高标准粮田、6.67万hm2经济林果、6.67万hm2高效养殖和3.33万hm2标准化菜地,对纳入规划的农田和水面实行永久保护。深入整合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源,开展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推动农业高效规模集约发展,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强化农业科技引领。以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等18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促进人才、科技、资金要素向园区集聚,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科技创业。大力发展生物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贡献率。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加快发展都市型休闲旅游农业,打造郊区“春赏梅花、夏摘葡萄、秋品螃蟹、冬购年货”四季品牌,提升高淳国际慢城、江宁“五朵金花”等10条精品线路,建设一批农家乐村,带动“百万市民下郊县”活动深入开展。

4.4 以培育现代农民保障新农村建设

从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实事入手,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建设,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是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始终把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放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首位。二是真正让农民获益。三是让居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积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并轨,加快推动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社会保障待遇。

4.5 以资金有效投入支撑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公共性强、周期长,在现有市场体系下,资源要素很难主动配置到生态建设领域,需要政府集中要素配置,通过财政补助、贴息、税收返还等办法,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资源向乡村集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捐资,增强共建共享的美丽乡村的合力。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为基础,探索经营品牌(生态品牌、旅游品牌)、经营村庄(创新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运作,盘活生态资源)、经营资本(以生态项目为抓手),实现生态资源的资本化。

参考文献:

[1]张蕾,史佳林,张明亮.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1):63-67.

[2]李建华.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和建议[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3):83-86.

[3]宁淼,邹秀萍,叶文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及其关键技术[J].中国科技论坛,2008(10):102-106.

[4]赵志峰. 对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6) : 17-19.

上一篇:公务员退休工资构成下一篇:学习礼仪对大学生就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