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

2024-04-15

关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共8篇)

篇1:关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xx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年中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作用,加快推进全市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结合我市实际,作出如下决定: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做好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是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抢抓机遇、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是助推脱贫攻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投资和项目建设对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应对投资政策新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要求,进一步振奋精神,理清思路,找准问题,精准施策,以更大勇气、更大决心、更有力措施,加快推动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市项目工作水平2.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各县(市、区)、各行业“十三五”专项发展规划要紧密对接全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上下对接,确保各类规划的有机衔接和统一。同时,各县(市、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在项目建设中,要牢固树立遵循规划的意识,主动维护规划权威,最大限度发挥规划对发展的引领作用,形成“谋划储备一 批、开工建设一批、组织实施一批、竣工投产一批”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项目建设工作格局。

3.开展项目谋划攻坚,努力夯实发展基础。要把项目谋划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认真做好项目策划、项目生成、项目包装以及项目库建设等工作。一是围绕政策谋划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国家、自治区政策的学习和研究,千方百计把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政策落实为具体项目。二是围绕产业发展规划谋划项目。从规划中产生项目,用项目建设支撑规划的落实。三是围绕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谋划项目。把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作为选择项目的着眼点和立足点,谋划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四是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谋划项目,努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五是围绕民生需求,尤其是教育、卫生、扶贫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谋划项目。六是推动跨行业、跨行政区划开展项目合作,避免重复建设、内部竞争,实现资源互补,集中力量办大事。七是建立健全市、县两级重大项目库,严格执行项目进退库滚动管理机制。

4.加强统筹协调,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一是建立健全项目前期经费保障机制,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二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精细管理。制定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明确具体前期工作事项、审批完成时间节点、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及具体负责人,确保项目前期工作各环节得到落实。三是纳入绩效考评。各级绩效考评机构要把项目前期工作列入绩效考评体系,合理设置考评目标,促进本级项目前期工作有效开展。5.突出抓好要素配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一是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建立政银企联系会议制度,积极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发挥政府担保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金融、担保机构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放贷规模;进一步扩大“惠企贷”的受益面。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出台专门办法鼓励和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项目投资领域。二是切实满足用地需求。加大用地指标的争取力度,特别是争取更多项目列入自治区统筹推进项目;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增减挂政策,抓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盘活闲置土地,抓好集约用地。三是积极整合电力、交通、劳动力等资源,全方位支持项目建设。

6.增强服务意识,持续优化投资环境。以深入开展投资环境整治年为契机,全面整治我市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为项目推进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转变工作作风,把服务项目当做一种责任。二是加强诚信建设。对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要言必行、行必果。三是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梳理和优化工作流程,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推行项目审批“容缺后补”机制。

7.强力招商引资,增强发展活力。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第一抓手,充分利用我市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重点围绕我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健康产业的战略部署,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和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加快腾笼换鸟。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严格项目准入制度,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实效。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强化项目跟踪管理 8.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强化领导干部亲自抓投资和项目建设的责任,严格落实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责任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各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的投资目标责任制,严格按照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采取强有力措施层层抓落实。

9.进一步完善各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和投资建设工作机制。一是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项目联席会议制度、项目联合审批制度、项目推进督查通报制度、项目会诊制度等制度。二是完善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建设重大项目信息平台,加强投资运行监测,建立常态化的投资统计联席会议机制。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建立投资和重大项目的红黑榜,充分发挥“红榜”的正向激励和“黑榜”的警示教育作用。

10.抓好项目工作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重视项目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工作,建立项目专家库,不断充实项目工作队伍。要做好对项目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关心爱护从事项目工作的干部职工,选派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和后备干部到重点项目建设一线挂职锻炼,在项目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作为优先提拔重用的人选。

11.建立投资和项目工作考核奖惩机制。要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加强督促检查,完善考核机制,确保全市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取得明显实效。把重大项目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作为对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项目推进工作专项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各县(市、区)、市级有关部门考核。对完成市人民政 府下达的投资和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给予奖励;否则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篇2:关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

工业园区是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主阵地。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某某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园区管理服务,园区承载功能明显增强,园区经济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为更好促进园区发展,发挥园区经济的主导作用,促进某市市工业经济提档升级,我们对某某工业园区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某某园区的基本情况

某市某某园位于某市市王店镇,距某市城区20公里、宜昌伍家岗25公里、荆门60公里、荆州50公里、襄樊保康60公里,已建成通车的荆宜高速、正在建设的宜巴高速和保宜高速、即将开工建设的宜张高速等四条高速公路在园区交汇。区位规划总面积约496公顷,其中建设用地约487公顷。某市某某园是宜昌垂江产业带和某市市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某市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和增长极。园区重点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主,预计到2020年基本建成,建成后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目前园区已有部分企业入驻。从园区的发展现状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规划先行先导。市委市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制定了某市市某某装备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也制定了湖北某市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某某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定位等相关内容。

(二)功能定位明确。按照园区规划,某某工业园区依托现有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交通区位情况,确定工业园区主要发展冶金、绿色建材、环保、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和仓储物流业。其中绿色建材产业方面,市委市政府已与中材集团就超低能耗建筑“研发+产业+运营示范”项目、新型多功能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研发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三)项目建设条件。工业园区项目建设规划总用地面积为965604.83㎡。场地南北长约

745m,东西宽约

1460m,地块基本呈较规则的方形,用地北侧与王双公路相邻,西北侧为荆宜高速某某出入口,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现状用地地势较为平缓,以农田、旱地为主。用地周边市政道路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拥有良好的市政给水、排水、电力等管线的接入条件。

总体来说,某某园区建设条件良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工业园区的建成,对扩大城镇就业,拉动某市市工业经济增长,推进某市市产城融合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促进某市市兴业宜居生态工业新城建设,促进某市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园区建设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

我市所用的管理体制和模式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管理。这样的管理机制,管委会职能有限,只有做大量的协调工作或求人办事工作,效率低下,影响项目引进、落地进度。管委会对各职能部门、乡镇没有制约能力,只有处于被制约的尴尬局面。

(二)基础设施不强。

工业园区前期建设投入大,短期内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财力、人力、物力,而目前资金来源渠道少,还无法满足工业园区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园区主干道、水、电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硬件薄弱,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现有条件难以满足标准厂房等项目建设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推进。

(三)项目支撑不足。

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工业园建设用地,而县一级政府掌握的政策资源又有限,导致工业园区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龙头型企业吸引力不够,目前有入驻意向的多为小微型企业。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明确职责,健全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一是成立全市某某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统筹协调小组,加强对园区建设的统筹;二是建立健全园区建设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园区的加快发展;三是建立支持和促进园区发展的市级层面的投融资公司和集团,帮助园区发展。三是紧筹建各工业园区的投融资公司,解决园区建设资金难题。

(二)快马加鞭,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加快园区的建设步伐,使之加快形成企业入驻条件是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关键,也是当前园区建设的重点。一是加大园区的扩展力度。要根据园区发展的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以满足企业入驻为需求,大力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千方百计争取园区建设土地指标,搞好征地拆迁工作。二是加大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加强道路、交通、通信管网、排污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七通一平”的要求。三是加快标准厂房的建设步伐,尽快形成满足各种企业入驻的需求条件。四要加快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

(三)筑巢引凤,强化园区要素保障。

要在资金、土地、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上给予足够的保障和相应优惠,吸引企业落户工业园区展。一是加大园区的资金保障。要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支持;要充分发挥我市国有资产企业的优势,积极帮助园区投融资公司拓展融资渠道;要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发展。二是加强园区的土地、水电气、通信、治污等生产要素的保障,并给予一定优惠。三是优化发展环境。要坚持把优化服务、执法、社会治理等发展软环境作为加快园区建设的助推剂,主动作为,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整合提升各种优势,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四是建立健全各种良好的互动机制,加快园区的建设步伐。五是制定独具地方特色的优惠政策,形成政策洼地。

篇3:关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

当前,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官渡区各级部门紧紧围绕富民强区的目标, 团结和依靠全区各族人民, 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 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并荣获“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云南省工业十强县”称号。但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也要看到, 官渡区农业基础优势逐步散失, 第一产业GDP占全区GDP总量的比重逐年减小, 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农村地区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区域。农业发展滞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官渡区经济的总体平稳较快发展。为此, 官渡区政府提出了“加快现代农业调整进度、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工作目标。然而, 金融“支农三架马车” (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银行) 动力不足导致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充分, 已经成为当前困扰和阻碍官渡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从目前农村金融的架构看, 金融“支农三驾马车”仍占据重要位置, 但农业银行离农村市场渐行渐远, 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导向很难支持农户小额信贷, 农村合作银行则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不断转变经营思路, 将经营和服务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周边非农地区。因此, 当前积极筹办村镇银行,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能够有效缓解农业地区资金紧张、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 将对官渡区加快现代农业调整进度、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调结构、扩内需、促发展

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首要任务。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无疑是调结构、扩内需、促发展全局战略架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过程中, 首要问题是解决资金问题。当前, 中国农村巨大的资金需求与农村金融服务相对匮乏的矛盾日益凸现。据初步测算, 到2020年全国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官渡区在提出“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支农资金紧张的局面。按照规划, 官渡区预计投入7500多万元用于试点村新农村建设, 而用于滇池流域湖滨生态村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城乡路网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更是高达数十亿元, 要解决这些问题, 仅仅依靠地方有限的财力支持是不够的, 急需引入市场机制, 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正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而批准设立的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 其设立将建立起城乡金融资源互通互联的新桥梁,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资金有余、农村资金紧张和金融运行缺少渠道的问题, 初步实现把农村资金留在农村、把城市资金引入农村的目的。

(二) 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培育新的农村金融主体, 实现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主体的多元化

村镇银行的建立可以视为农村金融的新增力量, 势必给整个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一股新鲜的血液。一方面, 可以给官渡农村合作银行带来更多的市场竞争压力, 改变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态势, 结束官渡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的“一枝独秀”局面, 迫使其在经营管理和法人治理方面做出实质性的改革。另一方面, 竞争机制的引入对官渡农村合作银行在风险控制、财务管理、贷款评估、产品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迫使其加强成本核算、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三农”融资成本、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 有利于增强支持“三农”力度, 提高农业地区经济活力, 做强做大农业企业

人行官渡区支行金融统计数据显示, 至2009年5月末, 官渡区农业贷款余额7.75亿元, 仅占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4.44%, 农业存款余额40.66亿元, 也只占到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12.13%, 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与财政资金直接补贴“三农”相比, 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特有的乘数效应, 成倍扩大资金投入数量, 可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从非农地区流向农业地区, 促进农业地区投资建设持续增长, 增强支持“三农”力度。村镇银行的成立, 可以使民间富余资本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 投入到金融市场中,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 通过激活民间巨大的资本存量, 提高地区经济活力, 更进一步激发创业投资热情, 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创造更大价值并将财富留在民间。另一方面, 通过信贷资金的投入, 可以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从而实现辖区农业产业升级, 缩小城乡差距, 提高农村地区财政收入水平, 促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四) 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扩大中小企业资本实力, 促进辖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 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而将民间资本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则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人行官渡区支行的调查统计数据测算, 目前官渡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户均民间借贷100万元/年, 按照官渡区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将近1500户计算, 一年民间借贷规模在15亿元左右。村镇银行的建立, 可以将民间借贷行为通过有效途径转化为银行信贷行为, 通过银行业特有的乘数效应, 成倍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这是因为, 村镇银行实质上是指在一定相对较小的区域范围内 (多以县和较大的镇为辐射范围) , 按市场法则和现代银行制度设立和运营的、主要以民间资本参股为主的股份制小银行, 是不直接与大银行争业务、争资源、争客户的银行, 是为区域内居民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一方面, 村镇银行具有信息和成本优势, 往往与中小企业同属于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范围, 管理层次少, 可以及时获取中小企业的变化信息, 并迅速做出决策, 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好的贷款调查、发放和管理, 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 由于村镇银行可以通过参股的形式允许企业资本进入金融行业, 使得中小企业又多了一条投资致富之路, 从而促进官渡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五) 有利于加强政银企合作, 发挥金融业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当前, 政银企合作仍停留在“政府搭台、银行唱戏、企业观看”的初级合作模式上, 存在着各方利益协调不均衡、博弈不充分的弊端:一是政府部门出于地方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往往需要银行最大限度地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二是银行出于自身稳健经营、风险控制的需要, 不敢轻易放贷;三是企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等因素, 无法或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及时补充, 导致部分企业选择“走关系、送红包”等途经通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银行机构施压以获得信贷资金。这样做既不利于政银企合作的健康发展, 更加剧了金融业存在的道德风险和资金风险, 恶化了金融生态环境。村镇银行的成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上述弊端, 这是因为:一方面, 企业资本进入村镇银行, 拉近了企业与银行的距离, 使企业真正跳出了“观众席”走上了“表演台”。通过对村镇银行的控股, 企业对银行的经营有了话语权, 在不违反稳健经营和风险控制原则的前提下, 银行能够更加贴近企业发展实际需求, 增加对企业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 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从而深化银企合作。另一方面,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搭建投融资公司, 允许投融资公司以参股方式间接将财政资金注入村镇银行, 合理引导财政资金通过银行机构和信贷途径流向农村地区, 促进城乡经济结构优化配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这里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深化了政银合作, 发挥了金融业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二、发展现状

(一) 发展村镇银行的历史机遇

为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发展问题, 自2006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措施, 2007年国家有关银行管理部门又先后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以及《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等文件, 意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有效配置金融资源, 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 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 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鼓励发展村镇银行, 充实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截至2008年底, 全国已有89家村镇银行获准开业, 云南省2008年组建3家村镇银行的目标也顺利实现。按照未来三年的村镇银行发展规划:2009年, 要在云南省尚未设村镇银行的13个州市分别试点一家, 并在玉溪、西双版纳各试点一家农村资金互助社;2010年, 全省73个国家级贫困县将各设一个村镇银行;2011年, 全省将达到129个县都设一家村镇银行。目前, 第二批村镇银行的试点工作正有序展开。因此, 官渡区应该抓住当前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的良好机遇, 借助村镇银行开办的有利时机, 鼓励和支持一批辖内有实力、有动力、有想法的企业或个人积极参与村镇银行在官渡区的建设工作, 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力量, 解决农村地区银行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 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化、种类多样化、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 以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 开办村镇银行的成功经验

2007年3月1日, 中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开业。一年多后, 云南也开始试水村镇银行, 玉溪兴和村镇银行、文山民丰村镇银行和昭通昭阳富滇村镇银行先后成立。云南省村镇银行虽然开办时间较短, 但不乏成功先例。

1. 玉溪兴和村镇银行。玉溪兴和村镇

银行由玉溪市商业银行发起, 注册资本金4750万元, 共由17名股东组成, 其中3名法人股东, 14名自然人股东。玉溪市商业银行为控股股东, 占资本总额的31.57%。该行于2008年6月27日挂牌后, 于当年10月7日和28日, 分别在当地开设了两家支行。截止2008年末, 该行资产总额已达1.6亿元, 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2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3000多万元, 发放个人存折500多本, 成功发行了与大型银行功能基本一样的银行卡———红塔卡。此外, 该行还推出了“连保制”, 即在一定范围内, 对有着大致相同的经营目标、同样有着贷款需求的农户, 采取5户或5户以上联合相互担保、共同贷款的方式, 向村镇银行申请贷款。在短短半年时间里, 该行已经实现了盈利的目标, 并且在当地普通群众中的认知度已经达到了20%。

2. 文山民丰村镇银行。文山民丰村镇

银行由曲靖市商业银行发起, 注册资本金3500万元, 共由11名股东组成, 其中7名法人股东, 4名自然人股东。曲靖市商业银行为控股股东, 占资本总额的40%。该行于2008年6月28日挂牌后, 由于经营情况健康, 发展势头良好, 开业后不到一个月, 就于7月10日新开了第二家支行, 此后, 又于当年9月28日, 开设了第三家支行。截至2008年末, 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17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4056万元。同时, 该行积极了解和把握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和涉农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大力组织工业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城乡居民闲散资金, 不失时机地发放贷款支持地方涉农企业。截至目前, 该行在当地推出了“公司+农户+担保公司”贷款合作模式, 在所发放的贷款中, 涉农贷款就占该行贷款余额的61%, 主要用于发展三七产业、林业等, 共涉及三七种植面积2000多亩、杉木种植面积460亩、茶叶种植面积2000亩、果园300亩。

3. 昭通昭阳富滇村镇银行。昭通昭阳

富滇村镇银行由富滇银行发起, 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 共由7名股东组成, 其中4名法人股东, 3名自然人股东。富滇银行为控股股东, 占资本总额的51%。该行于2008年12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

4. 成功经验。虽然股本构成有差别,

但3家村镇银行成立后都借鉴了控股银行的成功经营手段, 引进了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 比如联保贷款、利率优惠等, 经营宗旨都是服务“三农”, 在满足农户小额贷款需求的同时, 积极探索开拓和创新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品种工具和服务手段, 提高金融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水平。村镇银行取得成功, 与其立足农村、服务“三农”、贴近实际、不断创新的服务宗旨是分不开的。这样, 既适应农村金融的特点, 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又最大程度地降低银行自身的风险, 做到既帮助了“三农”, 也使得各方利益都能够获得安全保障。

三、相关规定和条件

(一) 村镇银行的政策依据

目前, 涉及村镇银行的国家有关文件依据主要有: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银监发[2006]90号) 。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银监发[2007]5号) 。

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的通知》 (银监发[2007]8号) 。

4.《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 (银发[2008]137号) 。

(二) 村镇银行的性质

村镇银行的性质共包括村镇银行的行政许可单位及行政许可依据、村镇银行出资人的类别、设立区域、服务对象、机构类别等6个方面的内容,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 (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第二条明确规定, 村镇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 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 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五十九条对农村地区进行了说明和解释, 即, 村镇银行的设立地点是指中西部、东北和海南省县 (市) 及县 (市) 以下地区, 以及其他省 (区、市) 的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及县以下地区。

(三) 村镇银行的设立条件及对股东资格的条件要求

《暂行规定》第八条指出, 设立村镇银行应具备九个方面的条件;第二十一条至第二十五条等分别对不同类别的股东投资村镇银行提出资格要求, 并就其持有村镇银行的股本总额的比例作出限定。为加强对村镇银行股权的管理, 《暂行规定》要求, 任何单位或个人持有村镇银行股本总额5%以上的, 或变更持有村镇银行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5%以上的股东的, 应当事前报经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的银监局审批。需重点说明的事项有以下两点:一是关于最大股东问题。村镇银行面向境内各种资本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开放, 但为确保审慎经营和风险控制, 《暂行规定》第八条第二款明确, 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应符合规定的条件, 且发起人或出资人中应至少有1家银行法人金融机构;第二十五条规定, 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金融机构, 最大银行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此规定的目的在于村镇银行一经设立, 便可借鉴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的成熟经验, 使其在经营管理模式、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等方面具备相对较高的起点。二是关于注册资本问题。针对村镇银行设立的不同地点, 《暂行规定》规定村镇银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分别为300万元人民币和100万元人民币, 要求注册资本必须为实收货币资本, 且一次性认缴, 不得分期缴纳。《暂行规定》中规定的仅是村镇银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 村镇银行的股东或发起人还应根据其选择的组织形式、业务发展规模、当地的经济状况等合理确定其注册资本的额度, 为机构设立后稳健运营奠定基础。

(四) 设立程序及要求

《暂行规定》第十条至第十九条对村镇银行设立程序、行政许可的程序及时限要求等作出规定。明确要求, 设立村镇银行应当经过筹建和开业两个阶段, 其中, 村镇银行的筹建申请, 由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受理, 银监局审查并决定。银监局自收到完整申请材料之日起或自受理之日起4个月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村镇银行的开业申请, 由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受理、审查并决定。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自受理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书面决定。《暂行规定》还就村镇银行的分支机构的设立程序、行政许可程序及时限要求作出规定, 简化了行政许可程序, 提高行政许可效率。

(五) 组织形式及设立方式

《暂行规定》第九条指出, 村镇银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以下简称《公司法》) 可自主选择组织形式。因此, 村镇银行可自主选择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 其中, 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唯一发起人持有村镇银行100%出资的, 应采取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在设立方式方面, 村镇银行应根据其组织形式选择设立方式, 其中, 选择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的, 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设立;选择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形式的, 采取发起方式设立。由发起人全额认缴村镇银行的全部股份。不同的组织形式, 《公司法》对股东或发起人的法定人数、法定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设立方式、股东承担责任的方式等均有不同要求, 因此, 村镇银行的出资人或发起人应严格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要求, 并结合实际情况, 合理确定其组织形式。

(六) 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要求

《暂行规定》第四章规定, 村镇银行应决定管理的复杂程序、业务规模和服务特点设置简洁、灵活的组织机构。

(七) 业务范围及审慎经营要求

鉴于村镇银行设立在农村地区, 且服务对象主要为县域内的“三农”经济, 《暂行规定》第五章规定对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进行了界定, 明确其可办理《商业银行法》规定的部分金融业务。在业务经营中, 要求村镇银行吸收的存款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的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为控制关联交易和贷款集中风险, 《暂行规定》对村镇银行发放单户贷款设定了更为严格的限制, 明确要求村镇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强调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要求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 提高贷款覆盖面, 防止贷款过度集中。在对同一借款人、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贷款及授信额度方面, 针对村镇银行的特殊性, 《暂行规定》作出比《商业银行法》更加严格的限定, 要求村镇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资本净额的5%, 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资本净额的10%, 等等。《暂行规定》还要求村镇银行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资本补充、约束机制, 准确划分资产质量, 充分计提呆账准备, 及时冲销坏账, 真实反映经营成果, 确保资本充足率在任何时点不低于8%, 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暂行规定》还就村镇银行的会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内容提出了要求。

(八) 审慎监管的要求

《暂行规定》要求,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按照商业银行标准对村镇银行实施监管, 并结合对村镇银行的监管评级结果, 对村镇银行实施差别监管。在日常监管中, 要求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要根据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和资产质量状况, 适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直至其被接管、被撤销或破产。

四、政策建议

村镇银行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政府的多个部门, 同时金融本身属高风险、特殊行业, 因此需要政府牵头, 由人民银行、银监局等有关部门参与成立领导小组进行专门研究、引导和推进。

(一) 抓住新昆明建设有利时机, 鼓励和引导村镇银行向城郊结合地区发展

当前, 新昆明建设的热火朝天、新机场建设的快速推进, 官渡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区域与农村地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因此, 官渡区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 积极鼓励和引导村镇银行在尚存的农村地区或城郊结合地区成立分支机构。建议将大板桥镇作为官渡区村镇银行的主要发展区域。这样, 一方面可以通过村镇银行的设立支持当地“三农”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新机场建设的东风, 不断做大做强村镇银行, 使其真正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再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村镇银行的不断发展, 辐射周边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增长。

(二) 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 尽早争取在年内成立1家村镇银行

政府要鼓励、支持富滇银行、昆明官渡农村合作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主动发起成立村镇银行, 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建立市场完全竞争机制, 引导、支持信用好、有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投资组建。

(三) 加强指导, 明确村镇银行定位

政府金融部门要加强指导, 明确将村镇银行办成民间资本的运用者和中小企业的利益合作者, 以中小企业最需要的融资服务为特色, 不与大银行争大客户, 不以存款论英雄, 以做“小而精”为品牌, 以民营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村创业人员为服务对象, 以快、简、便为服务特色, 为辖区经济发展做好金融支持。

(四) 引导支持村镇银行创新业务, 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

政府要给予村镇银行特殊的优惠政策, 鼓励其加强业务创新。如为中小企业担保, 允许村镇银行进行股权性投资, 允许为民间借贷提供规范化的服务平台, 让民间借贷通过村镇银行实行票据化等。对贷款用途、保全措施可以适当放宽, 而且流程简化, 可以真正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其次, 允许采用完全市场化的信贷定价政策, 根据单笔信贷业务的风险程度, 在借贷双方认同的前提下, 给予较大的利率上浮权限, 体现“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机制。

(五) 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支农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支农考核评价体系, 将村镇银行纳入考评范围, 在农村地区形成金融竞争局面, 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辖区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以支农存贷比、支农信贷增长额、支农信贷产品创新情况、支农服务情况以及对官渡区“三农”、农业中小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规模作为主要指标, 每年进行考核评价。对考核排名靠前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给予财政奖励并授予年度荣誉称号。

(六) 为村镇银行发展做好人才支持

篇4:关于加快推进省级社保统筹的建议

一、县市级统筹导致社保基金风险点多达上万个

目前,我国社保统筹主要以2000多个县市为主(这里的“市”是指县级市),这就意味着社保基金实际掌握在多达2000多个县市地方政府手中。情况更为严峻的是,在各个县市统筹单位里,社保“五险”基金在行政管理上划属不同的“管理中心”;若再加上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和农村养老基金,在2000多个“块块”统筹的县市里,又存在着至少7项“条条”保险基金。如此条块相加,我国的社保基金潜在“风险点”多达上万个,与世界任何国家社保制度相比,都堪称是罕见的“碎片化”模式。

二、潜在“风险点”成为现实“风险源”的主要动因

(一)出于公共目标,堂而皇之地挪用社保基金

例如,对地方政府而言,当某项险种基金出现当期和阶段性支付缺口时,与其从其他渠道融资予以弥补,不如采取混用或透支的方式更为方便,最典型的就是养老、医疗和失业等保险基金相互之间的临时透支挪用。再例如,由于社保基金投资保值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在面临扶持困难企业、发放各种生活补助,直接用于生产投资等所谓重大经济问题时,社保资金的挪用就成为一种“选择”。

(二)出于地方局部利益,社保基金常常成为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的主要目标

在GDP至高无上的大环境下,社保基金常常被视为实现“政绩工程”的最佳投入资源,社保基金在地方政府手里便会采取各种变通方法,千方百计地突破限制,以实现地方政府的政绩目标。

(三)由于管理水平有限,制度存在诸多疏漏,从而导致出现管理混乱,甚至引发腐败

在县市级统筹管理中,管理混乱和账目不全等现象,既可能是干部管理水平所限,是个队伍建设与素质提高的问题,也涉及到工作态度和社保制度建设的问题。例如,制度不完善,程序不规范,决策不民主,投资不透明,缺乏监督与制约机制,再加上某些制度不尽合理与科学等原因,都可为实现地方经济目的和政治目标带来方便,甚至产生利益输送,导致腐败和犯罪。

当然,导致地方政府从制度执行者变成制度违规者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执法不严和认识不足,地方政府一般都很容易把社保基金当做普通的公共基金来看待,遇上机会,上万个潜在风险点就很容易变成现实风险源。

三、统筹层次低导致难以克服的制度痼疾

(一)县市级统筹导致社保基金监管层次太多,监管力度层层衰减

在纵向上,社保基金监管体制呈现出中央、省、地市、县市这样一个四层级监管结构,其直接后果是在纵向上信息传递严重损失,监管力度层层递减。再加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及其劳动保障部门只有业务指导权而无管辖权,对其违规挪用行为便无从知晓,无从下手,无能为力。在横向上,监管跨度是2000多个县市统筹单位和上万个统筹基金,在地方社保部门基本没有专职监管队伍的条件下,这种“碎片化管理体制”只能听任地方政府行政首长的指挥,任由其摆布。

(二)县市级统筹使社保基金违规成为一种常态和“制度伴随物”

地方政府本应是社保制度的忠实执行者,但由于社保制度内部和外部条件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又是社保制度的主要违规者,成为社保基金的日常违规主体。这种畸形的体制架构,正逐渐变成一种制度常态,仅靠中央政府实行搞运动式的“大检查”和突击式的“大审计”,不是治本的办法,不是一个正常的制度结构。

县市级统筹还造成许多其他问题,严重影响劳动力全国性流动。例如,统筹层次低造成劳动人口异地转移接续关系困难,退休人员异地居住不能享受社保待遇,地区间、行业间的待遇差距十分明显,城镇社保覆盖面扩大难,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参保意愿低且退保情况严重。这种状况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障碍,也影响了中央提出的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社保体系远景目标的实现。

四、实现省级统筹的可行性和采取的措施

(一)将社会统筹从县市级提高到省级,好处至少有三:

一是统筹单位从2000多个减少到30多个,资金风险几率将大大减少,社保基金安全性将大大提高。二是监管结构将减少2个层级,监管力度将大大加强。三是省级统筹可以解决和化解许多其他矛盾,例如,提高社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和扩大社保覆盖面,进而为实现全国统筹打下基础。

(二)实现省级统筹的难点在于克服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

为此,应采取三条措施:一是在设定计算养老金待遇的社会平均工资基准时,一定要以地市甚至以县级为单位,而不要以省级社平工资水平为基准,以激励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市多缴费;二是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将社保征缴状况纳入省级政府对县市级干部考核条例中,将其作为一个硬性指标;三是中央政府将实现省级统筹作为考核省级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从近年社保制度内部和外部客观环境看,实现省级统筹的条件和可行性已逐渐具备

一是诸多省份正在陆续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二是许多省市社保部门正在加快推进“五险统一征收”的进程;三是省级对县市级干部状况及其对市县级资金征缴情况等信息基本是对称的,与四级架构下“隔两级”监督体制相比,其监管力度和效果必将有效提高;四是目前我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的一个特点是省内差距远小于省际或东中西地区之间的差距,这决定了省级统筹下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要小于全国统筹。

(四)尽管实现省级统筹已具备一定可行性,但对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负面影响仍不可掉以轻心,有关部门应予以专门研究考虑

将其与社保基金安全性相比,实现省级统筹是非常必要和十分紧迫的。因为社保资金安全性及其社会影响,已不是单纯的社保制度单项改革的问题,而是直接涉及到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的政治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战略问题。鉴此,建议将实现省级统筹作为我国社保制度改革的一个阶段性战略目标,尽快进行试点,近年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铺开。

篇5:关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

------------------编号: 0068

时间: 2012-05-30

发表人: szx

查看: 2605 次 【字体:大 中 小】

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自由贸易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的优势

(一)海南岛的地理和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二大海岛,无需物理围网的巨大投入,具有整体建立经济体在境内自主设立的自由贸易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对外开放的便利条件。?

(二)海南省是中国最南省份,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桥头堡。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大致处于东亚和东南亚的地理中心,具有成为亚洲经济中心的潜力。海南岛属于热带海岛气候,具有成为亚洲海岛旅游胜地的可能性。

(?三)自由贸易区的政策条件基本具备。海南已有洋浦开发区和保税区、落地签证、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离境离岛免税等。我国提出“自由贸易区战略”,目前,大约有12个自由贸易区在建设或谈判中,包括中国与东盟和巴基斯坦的自由贸易区。

(四)初步具备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条件。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64.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831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3583美元。依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省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了中等收入地区行列。

二、建立自由贸易区是新时期国家战略选择,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需要

(一)目前世界大部分自由贸易区是WTO成立以来组建的,这既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规律使然,也是各国和地区竞相发展经济、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将海南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升为国家级战略并予以实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需要。

(二)自由贸易区是一种市场更加开放的行动举措,有助于减少区域内的贸易投资壁垒,推动世界范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FTZ的这些特点恰恰与我国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相吻合。海南自由贸易区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提出来,不仅体现我国将始终遵循多边规则、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也使未来对外开放可选择的路径更加清晰。

(四)建立自由贸易区,消除贸易投资壁垒,超越了WTO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其所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首先使区内成员受益,从而加速了要素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更加有效、更趋合理的分工与合作。海南自由贸易区有助于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三、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扎实推进海南自由贸易区的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当前,要抓紧研究制定海南自由贸易区战略和规划研究,包括自由贸易区的总体规划、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报告、近、中、长期规划以及实施方案,包括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很强的具体实施措施等,如将洋浦保税港区的政策向外延展,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包括自由贸易政策、自由投资政策、自由旅游政策、自由留学政策、普及高等教育政策、产业政策、社会安全、经济安全、文化贸易、人才战略、科技战略和政府功能等。

(二)加快构建自由贸易区战略支撑。一是政策支撑,包括海南FTZ的国际政策和内部政策。国际政策可以大致包括:自由贸易政策,实行进出口零关税政策;自由投资政策,实行免交企业所得税政策;自由旅游政策,实行信息化落地签证政策;自由购物政策,实行免交消费税政策;自由留学政策,实行国民待遇政策。内部政策主要包括生态文明、绿色适度工业化、绿色适度城市化、全面信息化、社会福利化和民主化的政策等。二是产业支撑,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旅游产业、运输产业、海洋产业、文化产业和知识产业等。三是科技教育支撑,主要包括生物科技、海洋科技、信息科技、材料科技、普及高等教育等。

(三)以洋浦保税港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洋浦自由港区。以油气综合开发为重点,以实行自由港区的发展模式为目标,争取把洋浦建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化的油气综合开发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自由工业港区。

(四)争取建立琼台自由贸易区。当前,可以在农业、旅游、金融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发展更为密切的经贸关系,逐步建立共同市常争取由国务院授权海南与台湾方面进行商谈,相互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篇6:关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

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建议

中共***市委、市政府围绕全市农业和农村发展先后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城乡等值化发展、绿化攻坚、新农居改造、农业标准化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使我市的农村经济和农村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的关键时期。如何巩固发展农村三十年改革发展的成果,快速提升我市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化正是应时之举。

一、建设我市生态农业产业化需要破解的难题

随着长期发展的粗放型的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化肥、农药等超量施入农田,虽然提高了产量和效益,但也造成了有毒物质的长期积累,这些有毒物质进入作物和畜禽体内,最终损害的是人体健康。当前,一些集中建设的畜牧小区粪便的污染环境比比皆是,超量施入农田的化肥和农药不仅浪费严重,而且随着水土流失造成负氧化和氮超标,工业废弃物造成土壤的重金属超标,严重影响着粮菜瓜果品质,并造成环境的污染,由于多数农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农业市场化水平和农产品商品化率低、效益低、污染率高,农民增收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瓶颈。表现在:

(一)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008年,全市人均土地1845平方米,人均耕地794平方米,分别比全国和全省人均少5462平方米、206.7平方米和740平方米、140平方米,人地矛盾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难以逆转。

(二)水资源短缺。据最近完成的农业资源更新调查表明,***市年人均水资源量为333立方米,为严重缺水地区,全市平均水年缺水约4.49亿立方米,偏枯水年缺水7.67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不足,致使浅层地下水超采和严重超采面积达4817平方公里,深层地下水超采和严重超采区域面积达2497平方公里。水资源短缺与污染严重已为我市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亮起了红灯。

(三)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仍有严重隐患。干旱、风灾、冰雹、霜冻等,是对我市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常年受灾面积约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8%。每年仍有大约3亿立方米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入河;26万多吨工业固体肥料不治而弃。全市每年施用1万多吨农药、38万吨化肥和6000吨农膜,破坏了土壤结构,污染了水域环境。大型畜禽养殖场周围由于地下水污染严重,附近不少农村居民靠购买纯净水度日。乐亭县是我市果菜生产大县,也是农药、化肥施用大县,该县农村居民诊断不清病因和病种死人的事件时有发生。生态环境质量制约着“健康***、幸福人民”行动。

(四)资源利用率、产出率低且浪费惊人。在资源紧缺的同

时,由于观念、设施、技术方法而引发的资源浪费现象却非常惊人,全市施入农田中的化肥利用率不足30%,城镇自来水管网漏失率大于15%,农用土地资源的单位面积产出率和投资回报率低。

(五)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2009年,***市财政预算安排支农资金16.04亿元,比2008年增加2.23亿元。我国《农业法》规定,当年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比例要高于当年一般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但从实际情况看,***市从2005年到2008年间的财政收入年递增率为21.5%,而支农资金的年增长速度却只为16%左右,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严重不足。以上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

二、我市实施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地貌类型多样,资源禀赋优越。***市地质古老,地貌复杂且类型多样,为经济、生产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空间。北部低山丘陵,山场广阔,林果、矿产、建材资源十分丰富,以板栗、苹果为主的林果业发展迅速,具有独特品质的燕山板栗享誉中外,已成为支撑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我市地处京津唐三角地带,位于海路运输相衔接的环渤海西岸,是连接关内外的咽喉和走廊。铁路有京山、京秦、大秦三条干线横贯全境,并有滦港、唐遵、迁曹等多条铁路支线,是全国铁路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正在建设的京秦客运专线和规划建设的京唐城际铁路、蒙冀铁路,将使***未来的物流和出行更加便捷。

(三)经济基础优越,扶持实力雄厚。***市工业历史悠久,基础坚实,反哺农业的实力雄厚。全市已形成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机械和装备制造、化工、陶瓷、纺织、造纸等十大支柱产业。

三、加快推进我市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规划,整体推进。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全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并纳入政府整体规划和计划之中。要本着适宜我市的区位优势、地理优势、开发优势、市场优势、环境优势和产权优势等,本着整体、协调、生态、优质、高效、循环、再生的原则尽快制定全市生态农业产业化规划。谋划***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规划一定要遵循下列原则: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化强市与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协调统一原则;坚持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效益原则;遵循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保护并重原则和努力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最佳生态效益优先原则;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当前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与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与生态旅游观光建设相结合;特别要与小城镇建设新农居改造紧密结合。

(二)依靠科技,模式引导。通过科技创新,生态典型培育,打造一批生态建设模式,尽快筛选一批适宜我市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技术推广模式,根据各县(市)区的区位资源分别推广特色经济产业化模式,如:郊区休闲观光农业模式;农--牧--渔复合循环产业生态工程模式;种--养--沼--加的生态村产业发展模式;

种--养--加绿色食品规模化加工模式;南部沿海和北部山区度假生态产业模式;园林养殖立体农业模式;庭院经济模式等等。可以采用开发上述模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壮大服务产业,并以此转移一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使农民从种植养殖业、农业观光旅游和三产的服务业中获得更多的收入。要充分挖掘沿海资源、美景田园资源、农村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

(三)落实政策,实惠于农。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通过宏观财政手段制定有关投资、税收、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有效的资金投入和筹措机制。鼓励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活动,对采取施用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措施保育农田的农户给予适当的补贴。引导农民搜集、利用农村生产和生活废弃物,实现循环农业。要实施设施农业扩展工程,全面扩大设施果菜、花卉、无土栽培、工厂化育苗等设施农业,积极发展节能、节水、节肥、节地、节农药和生物防治的节约性农业生产。实施农业生产改善工程,加强农田水利、道路和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和沃土工程项目,实施荒地、废弃地和闲置地的复垦工程;实施龙企提升和食品加工壮大工程、农业品牌创造工程、土地流转加速工程、农民专业合作规范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从全方位着手,加速我市生态农业产业化。

(四)资金扶持,强力推进。加大对生态农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本级财政要把其列入预算,并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真正

篇7:关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

长期以来,我们党依靠执政权力将社会成员纳入到各种行政单位之中,同时将党的组织系统贯穿到每一个单位,对社会成员实行强有力的影响,即以具体单位为单元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建党模式。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四个多样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为了“社区人”,作为城市基层的社区日益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成为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面对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政府职能转变,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新形势,社区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党建区域化也已是必然。

为此,我们建议区委加快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管理体制,出台相关政策制度,对城市社区党组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打破条块分割的局面,逐步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党组织管理新体制,逐步解决社区内驻地单位党组织难协调,资源难整合等问题,增强城区街道、社区对驻区 内单位党组织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从而推动区域化党建向前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工作:

1、营造共建氛围,建立区域党建的互动机制。在开展党建共建活动中,要从强化驻地单位共建意识入手,努力营造“共建文明、共谋发展”的共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共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多层面的活动,加强社区与辖区单位、辖区单位间的交流和沟通,使驻地单位由“局外人”变成“热心人”。

2、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区域党建的互补机制。充分调动和利用现有的党建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态势,是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有效手段。为此,要充分挖掘社会性、区域性公共资源和党组织、党员的自身资源,以党员服务咨询中心(站)为平台,通过加强功能建设和实施项目化运作,为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实现资源交换和服务共享,从人、财、物等方面为区域内各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和有效保障。

3、搭建组织载体,建立区域党建的互联机制。要加强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联席会,吸收辖区内单位党员进社区党组织班子或担任社区党建联席会和共建理事会领导,对辖区内的公益性、群众性的事宜进行协商。从党建工作与驻地单位关心的事务出发,从驻地单位和社区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积极开展共建活

动,多做社区单位想做而没有做、不便做或做不到的工作,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篇8:关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制定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标准

新村建设规划, 必须高标准, 充分体现“全域、全程、全面小康”要求;必须强调统筹, 统筹规划民居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我们在调研中发现, 尽管各地对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有很高的热情, 但同时对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标准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因此, 有必要制定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标准, 而且应当少而精。根据“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 我们建议以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 当地农民 (不含外出务工人员) 从主导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2 000元以上的农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0%以上, 贫困发生率为0,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0%以下, 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新民居建设比重95%以上, 平原地区聚居度达到70%以上、丘陵地区聚居度达到60%以上、山区聚居度50%以上、民族地区聚居度45%以上等主要指标, 设定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定量标准。各地要因地制宜, 不搞“一刀切”, 结合实际建设各具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

二、编制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路线图

规划水平决定建设水平。应当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对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编制路线图和时间表。到2015年, 全省要建成3 000个幸福美丽新村;2017年, 要建成6 000个幸福美丽新村;2020年, 要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同时, 建成10 000个以上幸福美丽新村。同时, 各县要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 制定相应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要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 完善村庄布局规划;以分类推进为原则, 修编村庄建设规划;以衔接配套为要求, 修编完善其他相关规划。应当坚持政府主导, 群专结合, 尊重民意。要高度重视规划实施, 规划一经出台, 就必须严格照图施工, 一张图纸到底。可以分步实施, 不能降格以求。

三、以经营新村理念推进产业发展

应当树立“经营新村”的观念, 用高水平的新村建设夯实新村经营的基础, 用高效益的新村经营实现新村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以新村建设为载体, 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根据各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 科学制定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 全面优化农业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集群, 推动特色产业区域化、集聚化、品牌化发展。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 按照区域整体规划, 加快发展蔬菜、水果、茶叶、畜禽、林果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大力培育具有区域特色、聚合发展的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 加快发展农村信息服务、养老服务、保健服务、商贸流通等服务业, 形成“一村一品”、农旅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推进各项改革

1.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建议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基金, 结合新型农民培育, 定向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实行差异化扶持政策, 重点扶持和培育青壮年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加强面向农业和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 围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培育职业农民队伍, 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提供优质人力资本。引导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合作制企业。

2. 探索将增加农民财产权利与新村建设的协同推进

试点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方式和路径, 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探索以农民集体财产权利来增加新村建设资金来源的渠道。

3.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的政府、市场、村级自治组织分类供给机制

深入研究可以市场化提供的公共服务类型, 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 对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及提供公共服务进行扶持。

五、统筹整合, 形成部门合力共同推进

上一篇: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中教务处工作计划下一篇:此岸花开胜彼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