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

2024-05-16

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通用14篇)

篇1: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以单项式为基础,在复习单项式的定义和次数的前提下,引入多项式。本节课的核心是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及由此归纳出的整式的概念.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重点.会找多项式的项和次数,能区分单项式和多项式。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中蕴含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及“转化”的思想方法,由单项式与多项式间的关系,体现了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及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在这里,我所提问的单项式,都是本节课里要涉及到的内容。尤其问题中的 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 在开始就提醒学生注意,它是数字,不是字母。以免后面练习时出错。对思考题中的内容不难,关键是以此引入课题。我先由学生自学有关概念教师提问纠正后,用练习来巩固有关定义。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学定义,因内容简单,学生能学会,对自己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一设计我很满意。同学们也完成的很好。

接着,连续出了4道有层次的练习题,引出多项式。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数学思维;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提供适度的学习指导;如何安排变式训练和知识应用,巩固知识,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如何安排反思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概括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很好的锻炼。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学习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通过观察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由学生自主发表意见.

然后讲解例4,加强学生多项式的应用,主要渗透已知多项式求值。让学生了解字母可以取不同的数值。

本课主要的教法为:学生在“可探索”的教学情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几点思考:

1、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难,如果采用讲授的方式,大多数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掌握,配以学习卷上的分层练习,学生的双基训练很到位,单纯地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讲授法应该效果更好。但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不知不觉地被忽略了。事实证明,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会自己阅读、分析题意,他们今后的学习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2、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属于概念介绍型的,在教师的知识层面上看是非常简单、易懂的知识点。但是,如果举出一个多项式的例子,然后按照课本的概念,一下子就把的多项式的项、最高次项、多项式的次数都确定下来了,对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差,反应比较慢的学生根本没有办法接受,结果在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多的障碍。所以我觉得,我们上课,不能只考虑要学生学什么,还应该更要考虑学生需要怎样学。作为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生上来,还没有摆脱小学那种被动接受型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们初一的老师在这方面不注意引导的话,就容易出现脱节,造成学生提早出现分化。

3、教学的重构思。结合这节课暴露的问题,如果再次设计这一学习卷的话,在自学指导部分,学习“多项式的次数”时,我会再细化一些,把课堂上我讲解的部分,呈现在导学案上,让学生阅读课本的时候有一根拐杖,这样就可以更大限度的照顾到各层面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学习“多项式的排列”的时候,增设一个例题,让学生有一个规范的样板,学习起来不会造成这些不必要的困惑。

篇2: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

本课时是属于概念介绍课,因此,这一课时我设计为先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多项式”、“多项式的项”、“多项式的次数”等概念,然后完成相关练习的模式,整一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老师只作为协助者。其中关于“多项式的排列”这一内容,教材只在讲到合并同类项时作了一个很简单的介绍。为了对这个知识点作一个清晰的介绍,为后面学生书写规范作明确的要求,我决定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以设计好学习卷的脚手架的形式在这里让学生一并学习。

二、教学实施过程

上课伊始,我按照原来的设想,首先想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翻开课本,阅读P56~57,根据从课本中获得信息,完成自学检测。指令发出了,但有部分学生反应不过来,过了好久还在等我发出进一步的指令;有的学生看完了课本,只是茫然地看着我,轻声说:“老师,这是什么意思?我看不懂!”;只有小部分的学生可以马上领悟我的意思,迅速翻开课本进行阅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完成自我检测。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多项式的概念”、“多项式的相”基本上都能理解,只是在“多项式的次数”的确定这一概念的理解上出现了困难。

一段时间以后,我估计学生应该把课文看完了,于是示意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黑板上,结合课本的概念,我以多项式5x2+3xy3-7y2-1为例,边讲边板书,把多项式以加减号为分界线,带符号分成:5x2 / +3xy3 / -7y2 / -1四段,介绍“项””的概念,强调每一项必须带符号看。接着,由学生分别求出每一项的次数,结合课本“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概念的陈述,解析“次数最高项的次数”,确定这个的多项式的次数为4,这个多项式称为四次四项式。经过这样的评析,学生基本上明白了这些概念,可以自己完成“自学检测”的相关内容了。

当到了“把下列多项式重新排列”时,由于课本上没有相关的描述和举例,有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又不敢下笔了。我只好先鼓励学生根据铺设的提示完成,有的学生就出现了用“>”“<”连接的排列形式,或者是用“,”把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开等等的错误。于是我又集中进行了评析。

经过了这样多次、反复的点评,从学生完成后面的练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还是掌握的比较好,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几点思考

1、注重学生的双基训练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3、教学的重构思

篇3:七年级数学教学与反思

一、构思45分钟的教与学

我的课堂过去是以教师传授为主, 基本上被称为“满堂灌”, 学生没有思考空间, 没有交流讨论的平台.面对当今的学生, 我转变教学模式: (一) 学生预习、讨论交流; (二) 教师对重点、难点的点拨和讲解; (三) 课堂练习, 巩固所教的内容; (四) 内容归纳小结, 把握好课堂中教与学.

二、尽量以实例为模式引入学习内容, 吸引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七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 学习能力还不够强.通过小学四则运算的学习, 头脑中已形成相关计算规律, 知道数都是指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等具体的数, 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小学的思维定式去认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在七年级数学中已经扩大到有理数, 出现了负数, 负数的引入, 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每当教师按课本的程序安排, 讲完这段教材之后, 客观地说, 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可以承认它的存在性, 但尚难深刻领会, 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突破认识障碍, 我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输赢球的例子:在七年级组班级篮球的某一场比赛中, 本班上半场赢5分球, 下半场赢3分球, 结果全场赢8分球;而另一场比赛中, 我班遇到强队, 上半场还能赢球4分, 而下半场输球6分, 结果全场输球2分.请同学们把这两场球赛的结果和正、负数挂起钩来.我巡视一遍, 再补充, 把赢球记作“+”, 输球记作“–”.这两场球怎么表示?多数同学很快就写出 (1) (+5) + (+3) =+8, (2) (+4) + (-6) =–2, 紧接着, 我要求学生举出能与正、负数联系的贴近例子在诸多例子中确有许多精彩者.学生的表现欲得到充分地发挥, 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善于理解学生、贴近学生、鼓励学生

居于该班级学生, 他们思维能力慢, 只有允许他们有更多思考的空间、练习空间, 多做多练一些基础题.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 只要重在参与学习数学, 把“教育权威”变成“朋友同学”, 使学生看到亲切的笑脸, 时常听到“你真行”“你做得真棒”“开始有进步了”“只要你参与学习数学, 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励评价语句,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学习环境中, 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 常常看到自己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欲望, 勇于创新、善于探究.

四、端正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从七年级新生开始, 就应重视纠正他们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学生是以模仿为主的学习, 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做练习集.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正确思想, 并注意总结如何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

(1)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在预习中发现本节课内容中难懂之处, 带着问题上课才会更有动力, 注意力才会更集中当然, 在数学课本中也有内容较浅的章节, 在预习中没有发现问题时就要听老师在讲课时与书中的不同之处或者老师所补充的课外知识. (2) 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当天知识, 养成复习的习惯.数学中有些定理、定义、概念的应用对于部分同学而言仅凭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是不能及时掌握的, 需要一个反复操练和应用的过程, 所以自己在课后要学会经常总结归纳学过知识, 达到“温故知新”.

五、创造机会, 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

要尊重学生的意愿, 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 让学生参与实践, 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认识结合起来.

在数学教材中, 有很多课堂实践活动.例如, 教学中“两点能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画三视图”“制作轴对称图形”等.让学生自己动手, 亲自参与、操作、讨论、交流、回想生活中常见到的实例.这些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能集中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 能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和理解.在动手实践中, 能把书上的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 能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 能手脑并用, 用实际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能形成技能, 发展能力.“三人同行, 必有我师”.同学间相互交流实践结果, 各抒己见, 取长补短.能达到动脑、动口、动手、激发思维、活跃气氛、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六、展示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要妥善借助于多媒体教学, 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直观性、趣味性.例如,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圆柱体、圆锥体、棱锥体、长方形、球等) , 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七、教学中的困惑

篇4: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这一学科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科学、文学等。所以对这一学科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历史这一门课程他们既陌生又熟悉。在小学阶段对于历史知识也了解了一些。面对这些初一的学生,历史这一门课程我们老师应该怎么教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初一的学生大多数都处于青春叛逆期,学生的独立性增强,希望有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民主,并逐渐滋生叛逆心理,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希望独立、自由,有自己的空间,有些事情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再加上他们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与新的老师和同学接触,这需要一段适应期。而且许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无味,不喜欢上历史课,所以这门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呢?

一、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讲课方式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这一节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广泛,包括先秦时期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因此我认为这一节课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中选择感兴趣的一方面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由小组的代表给大家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内容。最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所创造的辉煌文明。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历史知识的掌握。

又如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节的重点内容就是汉武帝对汉朝的统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给大家看一些大屏幕《汉武大帝》的片段,加深学生的形象记忆,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同时也可以加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汉武帝的了解进行点评,并且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汉武帝没有实现大一统,那么中国的历史会怎样发展呢?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西汉历史的了解,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二、上课前老师要做充足的准备,尽量从学生的视角去讲解

从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第18课《三国鼎立》,相信许多同学都对这一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一课的内容与他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的内容有关,因此学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多了解一下学生对这部分的哪些人物比较熟悉或者是一些小故事,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可以从调查的方向上去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抓住学科之间的渗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都有,所以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从其他的学科上引入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例如第9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二)》这一节会学到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介绍这一时期著名的代表人物。那么在这里可以结合语文课上对《论语》十则的学习,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导入我想学生应该会比较容易接受。

那么对于初一的学生怎么才能学好历史呢?由于初中的学习要求与小学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对此许多学生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在此提出一些我的看法。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教科书。对每一节的学习内容要根据小课题有所大致的了解,并在脑中形成一个知识框架。这样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不会摸不到头绪。然后不断地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开始可以简单地进行练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篇5: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2.灵活运用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思想 2.感受运算法则和相应的几何模型之间的联系,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能力和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难点:单项式的乘方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关键:明确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熟练掌握幂的运算性质和单项式乘法法则

教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引入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整式的有关概念 整式的乘法实际上就是 单项式×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多项式×多项式

教法说明:培养学生前后知识的连续性、一致性。

二、探索法则与应用

1.组织讨论:完成P79试着做做的练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单项式×单项式的法则(组织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并对不主动参与的同学进行指导。)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并板书法则。系数与系数

相同字母与相同字母 单独存在的字母

以上3点的处理办法,并让学生归纳解题步骤。

(学生刚接触,故要求学生按步骤解题,且提醒学生不能漏项。)3.例题讲解 例

1计算:

(1)4χ3χy;(2);(3)(2χ)(3χ2y)2解:(1)4χ3χy(43)(χχ)y12χy; 223(2)(2χ)(3χy)(2)(3)(χχ)y6χy;

2213abcbc.32(3)21321143232abc(bc)a(bb)(cc)abc.323322例

2计算:

11(1)2ab23a2bc;

(2)ab2(5abc).22解:(1)2a12ab3a2bc 21(2)3(aaa2)(b2c)c2 3a4b3c;

(2)ab2(5abc)12221a2(b2)2(5abc)2

124ab(5abc)4

1(5)(a2a)(b4b)c4 5a3b5c4.(强调法则的运用)

4.练习:随堂练习P80.1题口答,学生讲解错误的理由,2题学生板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可让学生辨析、指出错误,巩固法则。

三、课堂总结

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习过程等的自我评价。

(可畅所欲言,包括学习心得和困惑,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测

P80习题1(1)(3),2(2)(3),3(3)

五、作业布置及预习任务

1、P80习题1(2)(4),2(4),3(2)(4))。

2、预习P81找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

整式的乘法

例1

拓展例题

-----------------

----------------法则

--------------

----------------

-------------------------------

篇6: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童谣《数青蛙》。

设计意图:播放生动、形象的视频,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用字母表示数(见课件)

设计意图: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必要性。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体会式子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数学工具之一。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或一个也是单项式,如,m、-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2)(3)πr2(4)-5ab2(5)x+1(6)-xy2(7)–0.85。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利用变式练习和反例练习,抓住单项式概念的主要特征和判断易出错处,加强认识。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单项式-5a3b2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概念并板书。

通过练习,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④单项式的系数要包括其前面的负号。

设计意图:注意事项的总结,给学生以学法上的指导,避免出错误。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分析、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4.例题1:(见课件)

设计意图:能用单项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巩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概念。

5、游戏:

规则:任意一名女同学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任意一名男同学主动站起来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男女同学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

设计意图: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形式,且由编题学生指定某位同学回答,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同时培养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例2(见课件)

设计意图:拓广学生的知识面,把单项式的次数与一元一次方程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综合能力。一名学生板演,目的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书写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三、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回顾反思,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进一步体会用单项式表示数量的意义,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良好的认知习惯。

四、达标检测

篇7:七年级数学整式单项式教案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1节《整式》第一课时“单项式”。下面我从:教材的分析、教法与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部分来说这一节课,其中,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课讲解、小结作业三部分;整个过程是先由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自然走入文本。合作交流去感受知识获取的过程,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就本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二是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它是继整式乘法的基础上来讨论因式分解概念,继而,通过探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来寻求因式分解的原理。这一思想实质贯穿后继学习的各种因式分解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为后面学习因式分解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单项式这一节课的内容,对于掌握各种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方法,乃至整个代数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参与对单项式概念的探究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理解单项式的概念及组成是学习本节单项式的关键,而学生由数到式的变形是一个由质到量变化的抽向思维。学生对新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确定为: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2/教法与学法及教学手段。

教法:为让学生体验单项式概念产生的过程;以及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单项式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我采用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教学。

学法:针对教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单向式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知识、感受知识,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地形成技能技巧,从而获得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电脑软件的交互性,可以很好地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策略。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一共设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设置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情感,唤起某种动机,从而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若能利用短短几分钟时间,在刚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老师追求的一个目标。所以这个环节我设置以下的问题: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问题:

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让学生思考、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轻松解答,对整节的学习也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状态。)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环节,以旧探新,引出课题(分2部分)

单项式的概念,借助于学生已有的能用字母表示是数的基础,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背景,同时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空间,。这个环节围绕几个问题展开,在积极的状态下,用观察-猜想-验证-自主学习的方法,找到新知生长点,把数的有关知识正迁移到式,由学生自己给出单项式的名称,引出课题,显得顺理成章。

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让学生回答。

1、(回顾旧知)计算:

(1)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体积为()。

(2)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单价的2.5倍,圆珠笔的`单价是()元。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时,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

(4)数n的相反数是()。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建成的基础上,得出答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走入文本,自主学习)我们看看列出的式子有什么特点?对此大家都有一定的想法,也许一样,也许不一样。其实在我们的教材中给出了他们的说法,这样大家可以借助教材55页第二自然段-四自然段内容来验证一下。大家先独立阅读学习,然后前后每4人为一组相互交流,体验自己的收获,认识不足的地方大家可以相互弥补。这一设计,主要目的是以教材为中心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学习的氛围,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探索获得数学的知识经验。”实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情感目标。同时对于学生的收获及时地整理,使获得成就感。

第三环节初步应用,巩固新知:趁此时学生处在一个积极思维的状态,教师给出练习。

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2)abc;(3)b2;(4)-5ab2;(5)y+x;(6)-xy2;(7)-5。

△这安排是为通过尝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造求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势态,通过一定的练习,达到知觉水平上的运用,加深学生对单项式概念的理解,从而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寻求认识单项式的方法,为下一个环节例题的讲解作了个铺垫,降低了本节课的难点。

第四环节范例教学,练习反馈:

范例学习

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册;

(2)底边长为a,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

(3)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a,高是h,它的体积是();

(4)一台电视机原价a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为()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9,宽是a,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讨论,教师适当引导。)

1、为了进一步淡化难点,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所富有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马上让学生模仿解题尝试练习: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1;②;③πr2;④-a2b。

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2的系数是7;②-x2y3与x3没有系数;③-ab3c2的次数是0+3+2;

④-a3的系数是-1;⑤-32x2y3的次数是7;⑥πr2h的系数是。

3、填空:

(1)单项式-5y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2)单项式a3b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3)单项式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

(4)单项式-5πR2的系数是___,次数是___

学生接受单项式的定义不是很难,但是做到判断无误却很困难,需要通过练习,反复强调单项式判断标准及单项式中的系数和次数的不同和概念中要求,比如只有字母的系数的不是1就是-1,单独一个字母的指数是1等知识出现的思维错觉必须学生通过甄别、理解,逐步提高准确度和熟练度。同时及时总结提升经验。

第五环节知识整理,归纳小结:

让学生形成善于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当学生把所获得的数学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密切的多方面的联系时,才能更有效地掌握数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学生形成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是必须的。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多项式的基础,因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篇8: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

前些天, 笔者听了的一节公开课, 授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节课.一上课, 授课教师就很快使用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就进入了“7.1.1有序数对”之概念教学.我很诧异, 授课教师忽略了这新章节的第一节课的引言部分.那么, 新章节的引言该如何处理呢?

二、教学实践与反思

恰巧的是, 笔者前两天刚讲授过这节课, 在备课的时候, 纠结了许久.要么就是采用类似这位授课教师的处理方式, 很快用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就进入了“7.1.1有序数对”之概念教学;要么在“章头” (平面直角坐标系) 好好磨一磨, 重视这新章节的第一节课———引言的教学.经过自己反复备课, 上课之后, 反思如下.

一方面, 每一章的第一节课 (以下称“章头课”) 至关重要, 因为“章头课”的全局性很重要, 需要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去感悟这新的一章要学习什么, 为什么要学这些;这一章的核心是什么,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具有帮助学生建构统领全章的作用.教师如何组织和引导?干脆就让大家翻开课本, 阅读课本第63页的这段文字.笔者认为, 这段文字和标题并不是摆设, 不是毫无意义的, 其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笔者的做法是:带领全班学生授课一边阅读, 一边用问题提醒大家:这章叫什么? (平面直角坐标系) 通过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章”“这章有什么重要性”激起全班学生的质疑与思考, 必要时还要领着大家一起朗读, 激起感悟.山东省高密市曙光中学任得宝老师所言:“文字平铺在纸上, 既无色彩又无动感, 可是经过老师的一读一点, 文字便从纸上立了起来, 学生便看到了生活的本来样子:花儿开了, 人物活了, 海中涌动着波涛, 风里鼓荡这清香.”

笔者认为, 这章头“平面直角坐标系”七个字, 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教师使用提示性问题启发学生.

例如, 问题1:这七字有没有哪些字熟悉的, 相应的概念是什么? (坐标, 这在学习数轴的时候就有这个概念.)

问题2:请大家回忆一下, “坐标”在哪个章节学习过?如何定义“坐标”? (在学习有理数的时候,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其坐标)

问题3:还学习了数轴的哪三要素?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问题4:大家想想看, 为何又要在“坐标”后面加上一个“系”字呢?“坐标系”是什么意思呢?“系”, 可以理解成“体系”.要组成一个“坐标系”, 坐标的数量就不止一个了.到底是要几条数轴才构成这里的体系呢?在后面的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问题5:再来看看这七个字中的“直角”二字, 我们在哪里学习了? (直角表示两条直线或线段相交的特殊情况, 90°的角称为直角) , 在这里到底要求什么构成直角?再思考:既然这里要学习直角的情况, 那是不是还有不是直角的情况呢?

问题6:最后看看这七个字中的“平面”二字是什么意思?既然这有学习“平面”, 那是不是还有非平面, 即立体空间的情况呢? (其实是有的, 三维的情况就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了, 还有更多维的情况)

我通过设计以上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在这章的学习中渐渐清晰、明了起来, 引导学生发散性地思考,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结语

引言课对于每一新的章节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切忌直接翻过各章引言进入第一小节的学习.如何上好引言课?笔者总结如下.

1. 引“全”

对于每一章节的“全貌”在引言部分就有刻画.因此在引言课的教学就需要引导学生描绘一下全章的容貌, 感受一下要学习什么内容.

2. 引“法”

数学中的许多知识是相互关联的, 尤其是在学习方法方面更是有相互联系的.例如, 在人教版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引言教学中, 需要介绍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学习方法, 类比等式和方程的学习, 从定义、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和应用几个方面学习.本章最重要的是类比的学习方法,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式与方程的学习过程———定义, 等式性质, 解法和应用.为学生学习新的一章指引方向, 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3. 引“源”

篇9: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了解学生实际,如何用好、用足教材,在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就目前的新教材来看,它更加注重学生预习习惯、边读边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各种学习和理解能力的培养,相反,对于一些语文知识点的要求则略显模糊。如标点的使用、句式的了解和训练等等。就七年级的初中生而言,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只有真正知道学生想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以及他们的认知规律等等,才能在预设教材时,有一个正确的预测,使教学过程更加合理化,贴近学生实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不断完善,优化课堂

课堂是教材呈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终身受益。但是,学生刚由小学转到初中,教师的指导也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法,使课堂达到最优化。此外,教师应特别注意不要为了所谓课堂教学的“完美”而一味地勉强学生,导致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三、挑战自我,不断成长

篇10: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第一节《整式》的第一课时进行说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整式的加减”一章是在前一章“有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章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有关概念及整式的加减运算等,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也是今后学习一次方程、整式乘除等数学知识及其它学科知识的基础。本节课作为本章的起始课显得很重要,为下节课多项式打基础,也为今后《整式加减》的学习作铺垫。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难点:能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3、教学目的、认知目标:(1)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能用单项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及应用意识。情感目标:(1)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2)通过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认识到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的数学工具之一。

二、教法分析

注重本章知识的整体性,按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顺序展开。先利用章头提出问题,结合所列代数式100t对本章知识进行整体介绍,然后转入本节课内容的教学。针对初一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采用以设疑探究的引课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以设疑——感知——概括——运用为教学程序,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能力。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单项式,在确定其系数和次数时容易出现错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把握以下两点:(1)加强直观性: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2)注重分析: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变式和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处和判断易错处,强化认识。鉴于本课内容需要书写的文字多(特别是例题)以及需要补充一些例子,我决定采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增大教学密度和容量,另一方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学法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鼓励学生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前提下,增设了由浅到深、各不相同却又紧密相关的训练题目,使学生顺利掌握单项式概念及其相关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本课开始以章头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自然引入新课。通过实际事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必要性。2、探索新知、(1)通过课本54页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出单项式的概念,然后举一些反例让学生理解单项式与代数式的区别是:单项式必须为数或字母之间的乘积,可以是:字母之间相乘,数字之间相乘,数字和字母之间相乘。并且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2)紧接着让学生分析单项式的结构从而归纳出单项式的次数和系数的概念,重点强调了)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单项式的系数包含其前面的负号。3、变式训练,熟练技能、变式训练,判断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不是请简要说明理由;是请指出它的系数与次数。①x+1;②1;

x

③πr2;

④-3a2b

2

(目的:了解学生对单项式有关概念是否理解、存在问题;巩固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概念。)4、例题讲解、利用课本的`例题1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对易错知识点进行总结:(1)圆周率π是常数,如2πr中,2π是系数。(2)单项式表示数字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前面,如2a;-m,ab.(3)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4)单项式的系数不能为带分数,带分数必须化成假分数;如11x2y写成x2y

4

54

(5)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的指数有关;是字母指数的和。(6)用字母表示数后,同一个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比如前面的0.9a既可以表示电视机的售价,又可以表示长方形的面积。5、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第56页练习1)(2)拓展题123k+1127

3

xy

2

xy的次数相同,求k的值.

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合作完成,补充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概念,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具有一定的梯度,学生完成比较容易;6、总结反思、(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本节课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7、布置作业、(1)教材59页习题2.1第1题:考查学生是否能用单项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将课本56页练习第一题改变以后用来考查学生对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理解。8、板书设计、2.1整式—单项式1、单项式的概念注:(1)单项式

篇11: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一节课45分钟,单位时间内能传输多少信息。我应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出发,切实把握知识的深浅和学生实际接受程度,特别要注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获得真实而准确的反馈信息。

近年来,数学试题的灵活性越来越强,我平时花了不少精力在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相对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基本知识失分严重。

二、备课的修正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之为演奏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备课就是谱曲了。反思一下,着重修正三点:

1、备教材。进一步花功夫吃透教材,科学处理教材。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往往显得层次不强,对照例题(习题)精心设计一些铺垫或引申的题目,形成例题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各自的成功。做好每节课的理性审视工作,今天的课哪些地方成功了,哪些地方失败了,哪些地方还需改进。不断总结成败得失。

2、备学生。我感觉备学生是备课的难点,难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参差不齐的思维体。

3、备练习。要从巩固教学成果、检测教学效果的前提出发,精心选择作业。具体做好三点:①与本课密切对应的最能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②要符合本课的练习,需要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的生疏程度如何,怎样诱导;③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中的易错点,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重新理解的机会,从而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三、数困生的转化

数学困难生简称“数困生”。本班情况显示,数困生占30%。这些数困生的存在,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而我在这个学期中非常重视数困生的转化。青年数学家魏书生说得好,“学困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首先我给每位数困生找了一个同学当小老师,分层要求,给每个人订了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一周一小结,达到目标给予加分,弥补前段时间的低分状态。平时加强指导,注意心灵沟通,使数困生感到只要努力,都有成功的希望并得到收获,感受到老师和同学都在关心、期望着,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我决心大胆探索,用智慧经营教学,用感情去灌溉学生,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而作出应有的努力。

篇12: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新学期,新气象。新的学期开始了。当我再次接手新的级三班,看到级二班一个个幼稚而又懵懂的面孔,我知道,又一个既紧张又刺激,既水深火热又心心向往的三年开始了。我要重新洗涤我的灵魂,让我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归位,将自己的心灵恢复宁静,让自己的状态重归激情。

刚刚开始的这一周里,我和这些个懵懂的孩子们一起从基本的生活起居到紧张有序的在校生活节奏上进行着学习和适应,从小学的无序学习到初中的理解记忆,每一节课都是对我的耐心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孩子们学习意识和学习理想的大检验。看得出这些个在小学里没有找到自我的孩子们,是那么的渴望能在我们这个新的环境里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同学、老师还有父母面前得到鼓励和肯定。

我的心里压力重重但同样信心满满。给自己加油,给明天加油,愿我的又一个三年的拼搏努力能让这些个孩子们以及孩子们的家长们得到他们想要的明天。

篇13: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实践, 结合《多项式乘多项式》这节课, 我对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有如下几点:

一、关注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你想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这种引入内容生动, 富有趣味性, 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学生的学习动力亦在不断地增强.

本节课的情境设计:如图, 有四块边长分别为a, c;a, d;b, c;b, d的小长方形, 你能将它们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吗?若能拼成, 你会用不同形式表示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吗?

创设拼图并用不同形式表示大长方形面积的情境, 既是学习的兴趣点, 又是引发学习内容的催化剂, 还能迅速进入主题.

二、关注课堂探索活动的有效性 (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去)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尤其在数学教学中, 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追求活动效果, 活动形式不能一成不变, 适当花样翻新, 有助于引起学生活动的兴趣.

为了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开展数学活动时一定要让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 教师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 对学生参与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活动后还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评价, 把“在活动中学习, 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本节课的探索活动分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大长方形的面积并加以比较;

第二步:用代数方法来验证公式: (a+b) (c+d) =ac+ad+bc+bd.

通过学生的积极探索、思考得出大长方形面积的不同的表示形式, 从而得出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公式,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弄清法则和公式的来龙去脉, 避免了给学生呆板枯燥的印象, 突出了数与形的有机联系.

你能用别的方法来说明这个公式的正确性吗?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

把 (c+d) 看成整体, 用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进行计算.

三、重视例题教学的有效性 (你能把学生带到那里去吗)

例题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 在理解新知、形成技能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例题的选择非常重要, 它起着导学和测评的作用.

例, 走进生活

一块宽为x米, 长为 (x+2) 米的长方形草地, 现将长和宽都增加3米, 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对提出其他解法的同学给予表扬.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生活的数学.

四、重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学生已经带到那里去了吗)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 提高练习的针对性;每节课要留有充足时间给学生答疑或进行小练习、小测验, 实施“课堂达标”考查;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 以便分析学习动态, 有的放矢地辅导.

例如, 试试你的才能:

3.若 (x-5) (x+3) =x2+mx+n, 则m=___, n=___.

4.若 (x-3) (x+m) =x2+5x+n, 则m=___, n=___.

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五、关注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到了那里学生收获了吗)

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更侧重于形式性评价, 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堂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又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又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活动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例如:1.本节课我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通过提问的方式, 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六、重视课外拓展的有效性 (到了那里学生发展了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

例如:我们知道, 对于一个图形, 通过不同的方法计算面积可以得到一个数学等式, 由图甲可以得到: (a+2b) (a+b) =a2+3ab+2b2.

1. 请你写出图乙所表示的数学等式:_____;

2. 试画出一个长方形, 使得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面积时能得到: (2a+b) (a+2b) =2a2+5ab+2b2.

通过适度的拓展, 把课堂向课外延伸, 通过知识与方法的延伸,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

篇14: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

关键词:英语口语、七年级、教学、农村

【中国分类号】G633.41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要进一步学好英语存在诸多困难: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往往会体会到学生这样的学习过程:好奇——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放弃。这种变化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从一开始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转化为逆反心理。七年级时因为是新学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非常高,对英语他们其实是很感兴趣的,也很愿意学好英语。那为什么到后来一说到英语学生就头痛呢?因为学生对语言的第一恐惧,那就是——口语关。词的读音都存在问题,更别谈单词的记忆;或者学生在拼读、记忆之后,感觉单词太多,存在畏难情绪,不去及时巩固记忆。读不标准,听力就是更大的难关。长期下去,随着年级越高,遗漏的单词就越多,就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积重难返,最终导致学生消极等待甚至彻底放弃。

农村学生在假期缺乏必要的辅导和监管。农村学生,很大部分是属于留守儿童。许多学生的家长都在外打工,在家的多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就使得学生缺失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的环节。因此,许多农村学生在周末和假期处于英语学习的“真空期”,他们得不到必要的英語学习辅导和监督。每学期的英语学习,尤其是口语需要不断练习培养语感,经过假期之后,学生回到学校时又忘记得一干二净,相当于又回到起点。

正因为存在以上因素,致使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才难上加难。为此,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单靠讲解和机械操练记忆单词的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多管齐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1、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英语学习自信心,唤起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

对农村学生来说最大的鼓励和鞭策莫过于相信学生,老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和信任。搞好农村学生英语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要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当学生有了英语学习的自信,教师再想办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靠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斗志。只有前期的思想疏通工作到位后,教师才能再施以适当的教法开展高效英语教学。

抓好语音教学,为学生词汇学习打好基础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问题是不敢张嘴,不敢张嘴的原因是恐怕自己读的英语难听,别人会笑话他。所以语音教学对农村学生来说是英语学习的第一步,老师一定要在语音教学上下大工夫,让学生彻底会读48个音标,同时在教授单词时一定要让学生读熟、读对。在农村,由于学生的发音易受到方言的影响,所以为了保持纯正的发音,学生就一定要与方言作斗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充分利用与课本配套的录音、多媒体等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朗读示范,并让学生多听多看,通过声情并茂的情景对话,让学生充分感受标准的语音语调、意群停顿、句子重音与节奏等,使学生在对话、正确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建立声音图式,使学生身临其境,生成语感。

(1)采用音标拼读法,进行字母、音标同步教学,如A[ei]、B[bi:]等,让学生了解字母、音素、音标的概念及其联系。教完字母,音标也就教了一半了。在学生准确掌握字母的音﹑形后,再集中教学余下的部分音标。在学生初步掌握音标后,便可以将音标拼读法与直接拼读法结合起来,进行单词及其拼读规则的同步教学,这样既能让学生分散巩固音标,又能让他们轻松掌握拼读规则,建立起音、形之间的联系及单词的拼读意识,使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

(2)呈现新单词时,不能忽视拼读指导。对初中学生来说,不管用什么方法呈现新单词,对一些拼法特别的单词,我们最好用彩色粉笔标注,引起学生注意,力求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对词形相似或读音相近的词,要让学生细读其音、区别其形;对一些读音相同但拼法不同的单词,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同之处。

2、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纯正英语

在学生初学英语时,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音训练,为发展拼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单词学习和记忆是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接触英语的机会较少,很少或几乎没有英语语境,故而英语学习尤其是单词教学就更容易流于形式而难收成效。所以作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多加学习,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农村中学现有教学资源和有限的条件,为学生英语学习开拓更大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课堂提问时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采取抢答、必答、求答等形式让学生发言,特别是给弱势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小组讨论、记者采访、导游介绍等课堂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学习策略,同时要求学生尽量做到看、写、读、听、背多管齐下和眼、手、口、舌、脑的综合运用。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机械操练中走出来,让他们在一切语言交际中有意识地感受语感,把握语感。把握了语感,则学习的悟性就会高,由此对英语知识的认识就会深刻些,进而能开发自己学习英语的潜能。

五分钟会话。每堂安排五分钟左右时间进行会话。让学生自由用英语交谈,允许学生模仿课文内容或进行对课文内容的适当增减。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两者问答形式作简要的复述。在开展会话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发他们的思维,由单一的讨论内容过渡到综合内容,既复习旧知识,又激发学生的脑思维。我特别注意,轮到中差生时,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口语的能力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指导学生使用词典,首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运用的词典。其次,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查阅词典的技巧,如查有前缀或后缀的单词时,应查其词根;查有词尾变化的单词 时,应查其原形;等等。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试着拼读。词典议案都附有音标,让学生试着自己拼读,除增加自信外,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猜测词义。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养成猜测词义的习惯,不要过分依赖词典。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128

[2]黄中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两大策略[J].教育导刊,2004,(19).

[3]刘倩.《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4] 肖岚.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5] 杨玉林等,《英语教育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 . 186 .

上一篇:中考语文作文预测:自信也是一种美下一篇:财务付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