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单项式教学反思

2024-04-27

七年级数学单项式教学反思(精选16篇)

篇1:七年级数学单项式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2.1单项式

教学模式的改变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活动“复习、导入、新授、巩固、作业”有其合理的方面,它务实了学生基础知识.而“导学案”更凸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延伸 ”这一 环节内容富有挑战性,学生带着好奇,主动学习、超前学习,彰显学生自己思考的个性.“课前探究”让 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通过观察、思考、归纳与应用,使课堂学习不再单

一、枯燥,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勇于实践因而课堂生机 盎然. 课堂检测使教师能及时了解教学的反馈信息,也激发了学生渴望成功的意识.“课后提升”既是课内的延伸,又是能力的提升.整篇设计不仅改变了数学 学习的过程,也改变了学习的结果,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引入的花絮.本课基于学生充分接触了数,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由数列式是一个全新的、质的飞跃.原先的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想 知道我们上一年级时,老师是怎样测 试我的吗? 生:(微笑,大声 说)想.

师:当时老师让我从1数到100,如果能顺利数完就立刻入学,否则要重数,直到顺利数完为止. 生:(大笑)师:那你们上一年级时是不是也做过这样的检测?[来源:学*科*网] 生:(纷纷摇头,偷笑)师 :(指着一名同学 问)那时老师是怎样测试你的? 生:数数,唱歌,说儿歌… 师:(惊唉!出乎意料,赶紧打住)哦.

回忆学习的经 历,感受学习的过程变化,为本课起的目的是让学生顺利过渡.设想到学生的回答有些打岔,学生引入成功,但一个事实赫然昭示:我国基础教育经历多年的变革,成果斐然.新一轮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

上都有较大创新和突破,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定位,尽快适应新的教学形式,切勿落伍!

篇2:七年级数学单项式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以单项式为基础,在复习单项式的定义和次数的前提下,引入多项式。本节课的核心是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及由此归纳出的整式的概念.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重点.会找多项式的项和次数,能区分单项式和多项式。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中蕴含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及“转化”的思想方法,由单项式与多项式间的关系,体现了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及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在这里,我所提问的单项式,都是本节课里要涉及到的内容。尤其问题中的 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 在开始就提醒学生注意,它是数字,不是字母。以免后面练习时出错。对思考题中的内容不难,关键是以此引入课题。我先由学生自学有关概念教师提问纠正后,用练习来巩固有关定义。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学定义,因内容简单,学生能学会,对自己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一设计我很满意。同学们也完成的很好。

接着,连续出了4道有层次的练习题,引出多项式。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数学思维;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提供适度的学习指导;如何安排变式训练和知识应用,巩固知识,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如何安排反思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概括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很好的锻炼。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学习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通过观察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由学生自主发表意见.

然后讲解例4,加强学生多项式的应用,主要渗透已知多项式求值。让学生了解字母可以取不同的数值。

本课主要的教法为:学生在“可探索”的教学情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几点思考:

1、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难,如果采用讲授的方式,大多数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掌握,配以学习卷上的分层练习,学生的双基训练很到位,单纯地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讲授法应该效果更好。但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不知不觉地被忽略了。事实证明,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会自己阅读、分析题意,他们今后的学习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2、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属于概念介绍型的,在教师的知识层面上看是非常简单、易懂的知识点。但是,如果举出一个多项式的例子,然后按照课本的概念,一下子就把的多项式的项、最高次项、多项式的次数都确定下来了,对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差,反应比较慢的学生根本没有办法接受,结果在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多的障碍。所以我觉得,我们上课,不能只考虑要学生学什么,还应该更要考虑学生需要怎样学。作为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生上来,还没有摆脱小学那种被动接受型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们初一的老师在这方面不注意引导的话,就容易出现脱节,造成学生提早出现分化。

篇3:七年级数学教学与反思

一、构思45分钟的教与学

我的课堂过去是以教师传授为主, 基本上被称为“满堂灌”, 学生没有思考空间, 没有交流讨论的平台.面对当今的学生, 我转变教学模式: (一) 学生预习、讨论交流; (二) 教师对重点、难点的点拨和讲解; (三) 课堂练习, 巩固所教的内容; (四) 内容归纳小结, 把握好课堂中教与学.

二、尽量以实例为模式引入学习内容, 吸引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七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 学习能力还不够强.通过小学四则运算的学习, 头脑中已形成相关计算规律, 知道数都是指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等具体的数, 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小学的思维定式去认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在七年级数学中已经扩大到有理数, 出现了负数, 负数的引入, 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每当教师按课本的程序安排, 讲完这段教材之后, 客观地说, 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可以承认它的存在性, 但尚难深刻领会, 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突破认识障碍, 我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输赢球的例子:在七年级组班级篮球的某一场比赛中, 本班上半场赢5分球, 下半场赢3分球, 结果全场赢8分球;而另一场比赛中, 我班遇到强队, 上半场还能赢球4分, 而下半场输球6分, 结果全场输球2分.请同学们把这两场球赛的结果和正、负数挂起钩来.我巡视一遍, 再补充, 把赢球记作“+”, 输球记作“–”.这两场球怎么表示?多数同学很快就写出 (1) (+5) + (+3) =+8, (2) (+4) + (-6) =–2, 紧接着, 我要求学生举出能与正、负数联系的贴近例子在诸多例子中确有许多精彩者.学生的表现欲得到充分地发挥, 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善于理解学生、贴近学生、鼓励学生

居于该班级学生, 他们思维能力慢, 只有允许他们有更多思考的空间、练习空间, 多做多练一些基础题.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 只要重在参与学习数学, 把“教育权威”变成“朋友同学”, 使学生看到亲切的笑脸, 时常听到“你真行”“你做得真棒”“开始有进步了”“只要你参与学习数学, 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励评价语句,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学习环境中, 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 常常看到自己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欲望, 勇于创新、善于探究.

四、端正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从七年级新生开始, 就应重视纠正他们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学生是以模仿为主的学习, 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做练习集.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正确思想, 并注意总结如何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

(1)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在预习中发现本节课内容中难懂之处, 带着问题上课才会更有动力, 注意力才会更集中当然, 在数学课本中也有内容较浅的章节, 在预习中没有发现问题时就要听老师在讲课时与书中的不同之处或者老师所补充的课外知识. (2) 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当天知识, 养成复习的习惯.数学中有些定理、定义、概念的应用对于部分同学而言仅凭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是不能及时掌握的, 需要一个反复操练和应用的过程, 所以自己在课后要学会经常总结归纳学过知识, 达到“温故知新”.

五、创造机会, 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

要尊重学生的意愿, 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 让学生参与实践, 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认识结合起来.

在数学教材中, 有很多课堂实践活动.例如, 教学中“两点能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画三视图”“制作轴对称图形”等.让学生自己动手, 亲自参与、操作、讨论、交流、回想生活中常见到的实例.这些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能集中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 能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和理解.在动手实践中, 能把书上的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 能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 能手脑并用, 用实际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能形成技能, 发展能力.“三人同行, 必有我师”.同学间相互交流实践结果, 各抒己见, 取长补短.能达到动脑、动口、动手、激发思维、活跃气氛、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六、展示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要妥善借助于多媒体教学, 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直观性、趣味性.例如,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圆柱体、圆锥体、棱锥体、长方形、球等) , 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七、教学中的困惑

篇4:七年级(上)期末单项选择专练

——____.

A. Fine, thanksB. It’s a big one

C. Not at allD. They’re good

2. ——Would you like to go and watch the football game with me?

——____.

A. Not at allB. Excuse me, I can’t

C. Yes, I’d love toD. That’s right.

3. ——Hi, Tom. Here is your cap. ____!

——Thank you.

A. GetB. CatchC. TakeD. Bring

4. ——Would you like one of the mooncakes?

——____.

A. Yes, pleaseB. Yes, I wouldC. No, pleaseD. No, I don’t

5. ——My mother is in hospital. I have to look after her this afternoon.

——____.

A. That’s all rightB. That’s true

C. I’m sorry to hear thatD. All right

6. ——____?

——I’m looking for a shirt for myself.

A. Can you help meB. What can I do for you

C. What did you sayD. Do you want it

7. ——Hello! Could I speak to Harry, please?

——He is not here at the moment. ____?

A. Who’s speaksB. Who are you

C. Who’s that speakingD. What’s that speaks

8. ____ late. It’s your first day to work. You see,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A. Don’t to beB. Don’t beC. Do to beD. Do not to be

9. ——Hi, Lucy. ____?

——Hi, I’m very well. And you?

A. How do you doB. What’s wrong

C. How are youD. Are you right

10. ——What’s your English teacher like?

——____.

A. He’s goodB. He’s reading

C. He’s thin and tallD. He’s thirty

11. ——I think you’re a good student.

——____.

A. No, I’m notB.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

C. No, I don’t think soD. That’s all right

12. ——It’s time to go to bed, Jim.

——OK. ____, Mum.

A. GoodbyeB. See youC. Good eveningD. Good night

13. ——Can you ____ chess?

——Yes, I can.

A. doB. makeC. playD. does

14. She is from America, so she ____ English.

A. talksB. saysC. tellsD. speaks

15. ——Do you swim ____?

——Yes, I do.

A. goodB. wellC. greatD. nice

16. I’m his classmate, but I know ____ about him.

A. manyB. muchC. lotD. little

17. Tom can swim, ____ he can’t dance.

A. butB. soC. orD. because

18.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____?

——The soccer club.

A. joinB. takeC. makeD. be

19. ——Why does Mr Smith want to learn ____ China?

——Because he loves our country very much.

A. atB. forC. aboutD. with

20. ——What can she do?

——She can ____ Chinese Kung Fu.

A. makeB. playC. joinD. do

21. ——Can I talk to you ____ my son Jim, sir?

——Oh, he learns his lessons very well. He is a good student.

A. atB. inC. forD. about

22. ——Thank you.

——You are ____.

A. goodB. greatC. interestingD. welcome

23. ——Can I put my books here, please?

——Oh, yes, put ____ here, please.

A. theyB. themC. theirD. it

24. ——____ club is she in?

——She is in the singing club.

A. WhatB. WhereC. WhoD. Why

25. ——Can I look at your picture?

——____.

A. Yes, here you areB. No, you are not

C. Yes, you doD. Don’t look

26. ——Are they at school or at home?

——____.

A. Yes, they are at homeB. Yes, they are at school

C. At schoolD. No, they are at home

27. ——____ is your phone number?

——____ 83998807.

A. How much; It’sB. What; Its

C. What; It’sD. How much; Its

28. What goes up but never comes down? ____.

A. A kiteB. A BirdC. A carD. Your age

29. There are only ____ little sheep here.

A. aB. oneC. anyD. some

30. Jim is not in the classroom. I think he is ____.

A. at schoolB. at homeC. in the familyD. at the work

31. The ____ teachers are the ____ sisters’ aunts.

A. women; twinB. women; twins

C. woman; twinD. woman; twins

32. ——Does Mr Smith have any ____?

——Yes, he has a son and a daughter.

A. childrenB. peopleC. familyD. home

33. Lily, please find Beijing ____.

A. on the mapB. on the floor

C. at homeD. in the school

34. ——Is your cat big or ____?

——It’s big.

A. littleB. smallC. youngD. new

35. There’s a photo ____ her family tree.

A. underB. atC. ofD. to

36. ——How many children ____ in the picture?

——Three.

A. haveB. hasC. is thereD. are there

37. ——How many cats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____. There are seven.

A. I don’t knowB. Let me ask

C. Let me countD. Let me see

38. ——____ movies do you like?

——I like comedies and documentaries.

A. What kindB. Which kinds

C. What kind ofD. What kinds

39. Please find someone ____ can play basketball well. We want to have

a basketball game.

A. theyB. areC. whoD. these

40. I go to school five days a week and eat lunch at school, ____ I stayat home on weekends and have lunch at home.

A. andB. butC. orD. then

41. We can ____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____ history from documentaries.

A. bring, toB. learn; fromC. learn, aboutD. buy, from

42. Do you want ____ TV this evening?

A. watchB. watchesC. to watchD. to watches

43. Young people always ____ at night.

A. go see movies B. go to movies

C. see a moviesD. go to movie

44. ——____ isyour favorite actor?

——Kevin Johnson.

A. WhoseB. WhatC. WhoD. Whom

45. They can learn a lot ____ Chinese.

A. inB. aboutC. onD. at

46. ——How is the movie?

——____.

A. All rightB. I’m fine

C. Yes, I think soD. It’s funny

47. My brother Jack ____ to go to an action movie.

A. is wantB. wantsC. wantD. to want

48. Does ____ like French fries?

A. youB. your parentsC. sheD. they

49. Tom ____ breakfast.

A. hasn’tB. don’t haveC. doesn’t haveD. doesn’t has

50. These ____ only 2 yuan, very cheap!

A. sock isB. socks areC. socksD. sock

篇5:七年级数学单项式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2.灵活运用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思想 2.感受运算法则和相应的几何模型之间的联系,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能力和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难点:单项式的乘方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关键:明确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熟练掌握幂的运算性质和单项式乘法法则

教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引入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整式的有关概念 整式的乘法实际上就是 单项式×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多项式×多项式

教法说明:培养学生前后知识的连续性、一致性。

二、探索法则与应用

1.组织讨论:完成P79试着做做的练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单项式×单项式的法则(组织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并对不主动参与的同学进行指导。)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并板书法则。系数与系数

相同字母与相同字母 单独存在的字母

以上3点的处理办法,并让学生归纳解题步骤。

(学生刚接触,故要求学生按步骤解题,且提醒学生不能漏项。)3.例题讲解 例

1计算:

(1)4χ3χy;(2);(3)(2χ)(3χ2y)2解:(1)4χ3χy(43)(χχ)y12χy; 223(2)(2χ)(3χy)(2)(3)(χχ)y6χy;

2213abcbc.32(3)21321143232abc(bc)a(bb)(cc)abc.323322例

2计算:

11(1)2ab23a2bc;

(2)ab2(5abc).22解:(1)2a12ab3a2bc 21(2)3(aaa2)(b2c)c2 3a4b3c;

(2)ab2(5abc)12221a2(b2)2(5abc)2

124ab(5abc)4

1(5)(a2a)(b4b)c4 5a3b5c4.(强调法则的运用)

4.练习:随堂练习P80.1题口答,学生讲解错误的理由,2题学生板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可让学生辨析、指出错误,巩固法则。

三、课堂总结

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习过程等的自我评价。

(可畅所欲言,包括学习心得和困惑,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测

P80习题1(1)(3),2(2)(3),3(3)

五、作业布置及预习任务

1、P80习题1(2)(4),2(4),3(2)(4))。

2、预习P81找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

整式的乘法

例1

拓展例题

-----------------

----------------法则

--------------

----------------

-------------------------------

篇6:七年级数学单项式教学反思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第一节《整式》的第一课时进行说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整式的加减”一章是在前一章“有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章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有关概念及整式的加减运算等,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也是今后学习一次方程、整式乘除等数学知识及其它学科知识的基础。本节课作为本章的起始课显得很重要,为下节课多项式打基础,也为今后《整式加减》的学习作铺垫。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难点:能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3、教学目的、认知目标:(1)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能用单项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及应用意识。情感目标:(1)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2)通过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认识到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的数学工具之一。

二、教法分析

注重本章知识的整体性,按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顺序展开。先利用章头提出问题,结合所列代数式100t对本章知识进行整体介绍,然后转入本节课内容的教学。针对初一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采用以设疑探究的引课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以设疑——感知——概括——运用为教学程序,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能力。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单项式,在确定其系数和次数时容易出现错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把握以下两点:(1)加强直观性: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2)注重分析: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变式和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处和判断易错处,强化认识。鉴于本课内容需要书写的文字多(特别是例题)以及需要补充一些例子,我决定采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增大教学密度和容量,另一方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学法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鼓励学生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前提下,增设了由浅到深、各不相同却又紧密相关的训练题目,使学生顺利掌握单项式概念及其相关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本课开始以章头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自然引入新课。通过实际事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必要性。2、探索新知、(1)通过课本54页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出单项式的概念,然后举一些反例让学生理解单项式与代数式的区别是:单项式必须为数或字母之间的乘积,可以是:字母之间相乘,数字之间相乘,数字和字母之间相乘。并且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2)紧接着让学生分析单项式的结构从而归纳出单项式的次数和系数的概念,重点强调了)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单项式的系数包含其前面的负号。3、变式训练,熟练技能、变式训练,判断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不是请简要说明理由;是请指出它的系数与次数。①x+1;②1;

x

③πr2;

④-3a2b

2

(目的:了解学生对单项式有关概念是否理解、存在问题;巩固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概念。)4、例题讲解、利用课本的`例题1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对易错知识点进行总结:(1)圆周率π是常数,如2πr中,2π是系数。(2)单项式表示数字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前面,如2a;-m,ab.(3)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4)单项式的系数不能为带分数,带分数必须化成假分数;如11x2y写成x2y

4

54

(5)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的指数有关;是字母指数的和。(6)用字母表示数后,同一个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比如前面的0.9a既可以表示电视机的售价,又可以表示长方形的面积。5、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第56页练习1)(2)拓展题123k+1127

3

xy

2

xy的次数相同,求k的值.

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合作完成,补充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概念,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具有一定的梯度,学生完成比较容易;6、总结反思、(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本节课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7、布置作业、(1)教材59页习题2.1第1题:考查学生是否能用单项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将课本56页练习第一题改变以后用来考查学生对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理解。8、板书设计、2.1整式—单项式1、单项式的概念注:(1)单项式

篇7:七年级数学单项式教学反思

D.-是6次单项式,它的系数是-2.已知是8次单项式,则m的值是()A.4

B.3

C.2

D.1 3.3×105xy的系数是

,次数是

.4.下列式子:①ab;②3xy2;③;④-a2+a;⑤-1;⑥a-.其中单项式是.(填序号)5.写出一个含有字母x,y的五次单项式

.6.关于单项式-23x2y2z,系数是

,次数是

.7.某学校到文体商店买篮球,篮球单价为a元,买10个以上(包括10个)按8折优惠.用单项式填空:(1)购买9个篮球应付款

元;

(2)购买m(m>10)个篮球应付款

元.8.若-mxny是关于x,y的一个单项式,且系数是3,次数是4,则m+n=

篇8:七年级数学单项式教学反思

前些天, 笔者听了的一节公开课, 授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节课.一上课, 授课教师就很快使用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就进入了“7.1.1有序数对”之概念教学.我很诧异, 授课教师忽略了这新章节的第一节课的引言部分.那么, 新章节的引言该如何处理呢?

二、教学实践与反思

恰巧的是, 笔者前两天刚讲授过这节课, 在备课的时候, 纠结了许久.要么就是采用类似这位授课教师的处理方式, 很快用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就进入了“7.1.1有序数对”之概念教学;要么在“章头” (平面直角坐标系) 好好磨一磨, 重视这新章节的第一节课———引言的教学.经过自己反复备课, 上课之后, 反思如下.

一方面, 每一章的第一节课 (以下称“章头课”) 至关重要, 因为“章头课”的全局性很重要, 需要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去感悟这新的一章要学习什么, 为什么要学这些;这一章的核心是什么,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具有帮助学生建构统领全章的作用.教师如何组织和引导?干脆就让大家翻开课本, 阅读课本第63页的这段文字.笔者认为, 这段文字和标题并不是摆设, 不是毫无意义的, 其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笔者的做法是:带领全班学生授课一边阅读, 一边用问题提醒大家:这章叫什么? (平面直角坐标系) 通过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章”“这章有什么重要性”激起全班学生的质疑与思考, 必要时还要领着大家一起朗读, 激起感悟.山东省高密市曙光中学任得宝老师所言:“文字平铺在纸上, 既无色彩又无动感, 可是经过老师的一读一点, 文字便从纸上立了起来, 学生便看到了生活的本来样子:花儿开了, 人物活了, 海中涌动着波涛, 风里鼓荡这清香.”

笔者认为, 这章头“平面直角坐标系”七个字, 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教师使用提示性问题启发学生.

例如, 问题1:这七字有没有哪些字熟悉的, 相应的概念是什么? (坐标, 这在学习数轴的时候就有这个概念.)

问题2:请大家回忆一下, “坐标”在哪个章节学习过?如何定义“坐标”? (在学习有理数的时候,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其坐标)

问题3:还学习了数轴的哪三要素?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问题4:大家想想看, 为何又要在“坐标”后面加上一个“系”字呢?“坐标系”是什么意思呢?“系”, 可以理解成“体系”.要组成一个“坐标系”, 坐标的数量就不止一个了.到底是要几条数轴才构成这里的体系呢?在后面的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问题5:再来看看这七个字中的“直角”二字, 我们在哪里学习了? (直角表示两条直线或线段相交的特殊情况, 90°的角称为直角) , 在这里到底要求什么构成直角?再思考:既然这里要学习直角的情况, 那是不是还有不是直角的情况呢?

问题6:最后看看这七个字中的“平面”二字是什么意思?既然这有学习“平面”, 那是不是还有非平面, 即立体空间的情况呢? (其实是有的, 三维的情况就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了, 还有更多维的情况)

我通过设计以上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在这章的学习中渐渐清晰、明了起来, 引导学生发散性地思考,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结语

引言课对于每一新的章节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切忌直接翻过各章引言进入第一小节的学习.如何上好引言课?笔者总结如下.

1. 引“全”

对于每一章节的“全貌”在引言部分就有刻画.因此在引言课的教学就需要引导学生描绘一下全章的容貌, 感受一下要学习什么内容.

2. 引“法”

数学中的许多知识是相互关联的, 尤其是在学习方法方面更是有相互联系的.例如, 在人教版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引言教学中, 需要介绍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学习方法, 类比等式和方程的学习, 从定义、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和应用几个方面学习.本章最重要的是类比的学习方法,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式与方程的学习过程———定义, 等式性质, 解法和应用.为学生学习新的一章指引方向, 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3. 引“源”

篇9:七年级数学单项式教学反思

多项式乘多项式

一、知识点归纳

本节内容也不难,只要记住一句话: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1:

=

等于是把看成一个整体

=

其实完全可以把一个多项式看成是一个整体,这样本题就变成了单项式乘多项式。

上面第二步刚开始最好别省略,刚学容易错,等熟练了本步骤可以省略。

例2:

=

此步骤熟练后可省略

=

=

该计算结果可以作为一个公式记下来,即

=

例3:(1)

(2)

解:(1)

=

此步骤熟练后可省略

=

(2)

=

此步骤熟练后可省略

=

例:4:

=

此步骤熟练后可省略

=

该计算结果可作为公式,是对例2的扩展,公式为

=

二、练习与提高

1.下列计算结果为

x2-5x-6的是()

A.(x-2)(x-3)

B.(x-6)(x+1)

C.(x-2)(x+3)

D.(x+2)(x-3)

2.若6x2-19x+15=(ax+b)(cx+b),则ac+bd等于()

A.

B.15

C.19

D.21

3.下列各式计算中,正确的是()

A.(x-1)(x+2)=x2-3x-2

B.(a-3)(a+2)=a2-a+6

C.(x+4)(x-5)=x2-20x-1

D.(x-3)(x-1)=x2-4x+3

4.填空:

(1);

(2)

(3);

(4)

5.计算=

.6.(x+3)(x+4)-(x-1)(x-2)=____;(y-1)(y-2)(y-3)=___

_.

7.若(x2+ax+8)(x2-3x+b)的乘积中不含x2和x3项,则a=_______,b=____.

8.计算(1)

(2)

9.计算(1)

(2)

10.计算(1)

(2)

11.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篇10: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2.本课时在课前一定要提醒学生带齐三角板和直尺,否则无法作图.

3.本课时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要求较高,因为作平行线是目前第一册内容中最难的作图,主要是学生的两手都要拿几何工具,并要求左右手紧密配合.对于一些协调性不强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要将工具的拿法讲清楚.

4.作业中出现了作出梯形和三角形的中位线的题目,目的是将典型图形及早让学生见到,只要求观察出结论,而不要求去证明.

篇11: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复习,要求达到一要了解,二要掌握,三要会用的目的。即进一步了解数据整理、统计图表的意义和用途;比较熟练地掌握数据处理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等基础知识;对统计图表要学会看、学会制、学会用。在复习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复习内容和复习形式,扎扎实实地组织好基本训练,重视技能技巧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一、改进复习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整理与复习更应如此。复习时,我避免直接提供给学生一些材料(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把它们排列、统计,或者在“万能表”(方格纸)上涂色,画线,然后背条文,做练习。而是创设一些具有生活化、情境化、问题化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收集——统计——整理——分析的全过程,再根据整理复习的要求,分别制成统计表和各种统计图,在这样一个过程里,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和感悟统计图表及各种统计图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在描述和反映事物的不同特征方面的优势,使之相得益彰。这样的复习,既可以克服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弊端,又可以使学生在统计知识的整理、各种图形的制作规则以及制作图表的操作技能等方面,得到训练与加强。由于学生是在一种充分自主的情况下从事整理复习的,因此,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的学习得以突现和张扬。

二、加强习题训练,增强应用意识

篇12:浅谈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

那么, 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兴趣呢?通过我的实践,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好起始阶段。

“良好的学习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学生翻开刚拿到的课本后, 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 想学好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 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 深下功夫, 让学生在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 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第一章时, 可让学生进行一些活动, 抢答赛呀, 一对一比赛, 在本章结束后, 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 可以设计难学吗?有用吗?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是起始阶段, 应该在侧重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提高兴趣上做文章, 侧重其趣味性, 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 向往着教师, 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内容比较贴进生活实际, 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诱发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 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来培养持久的兴趣, 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 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 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兴趣调动起来, 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七巧板”时, 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 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 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 通过简单的表演, 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 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 学生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其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 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多动手, 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让他们感受成功, 以增强其自信心。

3教师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 板书的设计合理, 字体的优美雅观, 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兴趣, 从而达到“亲其师, 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指导, 培养良好的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 渗透学法”为目的, 在内容上安排了想一想, 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 独具匠心, 面目一新, 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 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实践中, 我从兴趣入手, 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 通过比较小学的算术方法与列方程不同, 使学生亲自感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例1、某厂去年利润比前年增加20%, 已知去年的利润为240万元, 问该厂前年的年利润是多少万元?

例2、甲乙两水池共有水480升, 甲池每小时进水60升, 乙池每小时进水40升, 3小时后, 甲池中的水是乙池的3倍, 两池原来各有多少升水?

通过上面的例子也让学生体会到两种方法考虑问题的不同。算术法一般使用综合法———由已知条件一步一步推出结论, 列方程法适合使用分析法———从未知条件逆向推理来建立未知与已知的关系, 随着题目难度的增加, 使用分析法比使用综合法显得简单。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 引发进入所创设的情境, 引发他们积极探讨知识, 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 如在“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 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中, 也可以让其分组讨论, 归纳出相应的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 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 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情境把其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这样能体会到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 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 在实际中或让其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 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的小结, 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 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 这就使得记忆效果明显, 认识结构清晰, 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实践表明, 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 才能使其站在主体位置上, 学有所获, 养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另外, 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现象的形式引入, 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心理状态,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 展示闪光点, 激活求知欲。

篇13: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上个星期考了第五章的检测题,总体做的不是太好,没有高分。这段时间上课感觉还可以,可考出的成绩不理想。每个小组我给算出来了平均分,各个小组之间的差距也很大,有的小组平均分在六十分以上,有的才四十多分。这段时间各个小组的表现也基本和这次成绩差不多,上课表现比较积极都参入进来的小组平均分就会高,如果小组中有两三个不积极去用心学的这个组的平均成绩就不高。

可能当时学这一章的时候有点快,有一些知识已经遗忘了。本章的检测题难度不大,可容易出错的地方比较多。特别是选择题学生普遍做的很差,像找对顶角对数的、相等角的对数,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总是数不准。可能也是因为在上课时这方面训练的不够,以后要多注意这些题目。再一方面是学生的做题步骤还书写不规范。他们总是想着只写出答案,中间的过程不知道怎么去写,这个还要进一步的加强。

有一些题目也是老师反复强调的题目,上课时看他们的反应也是都会了的,可一到考试了不知怎么就不会做了。是不是还是训练的太少了,还要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记忆力。

篇14: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李秀荣

一个学期下来,从学生的变化来看,课堂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

一、成功的经验和感受

1、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2、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我们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3、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在学生查阅资料的同时,精心指导,以七年级数学下册的作业为课题内容设计的一节课,以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设计一幅图,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事先由老师将课题内容布置给学生。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一种尝试。

4、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不足和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1、营造有利于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2、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进一步学习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的迈进。

4.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特别是驾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适合我所教班级学生特点和自己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二

李秀荣

《实数》第一课时授课后,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教的轻松、学的专心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用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我在开课前鼓励学生道:虽然这是下午第一节课,但同学们的精神状态很好,希望我们合作愉快。接着,我与两位同学交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说;只要同学们放松心情,放活思维,我们会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的,同学们加油哦。几句鼓励赞美的话,就能使学生树立起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信心和志气,因而在课堂上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二、多种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增加了课堂的灵活性。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由于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其直观性、成因动态性使学生对于知识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就容易多了,也减少了教师课堂上写、画的工夫,节约时间,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较多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内容繁多课时不足的矛盾。多媒体手段的使用确定好最佳时机,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在这节课中我恰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设置练习、到新知的归纳,尤其是在数轴上找表示点时,采用直观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了任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个点和它对应,降低问题的难度,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从而扩展了数学空间。

三、增强了提问的有效性。

在这节课中,有这几个问题提的很好:

1、化成小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你能根据有理数的分类方法对实数进行分类吗?

2、有理数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那么无理数又如何?实数呢?这些提问在教学中一方面为学生提问起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当然,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情况看我知道了我自身的欠缺。

一是时间安排较紧。对学生而言,只看问题的表面,不能够举一反三,同一题目不能归类去解决,造成做练习时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对我而言,由于第一次给这些学生上课,把学生的程度估计太高,题量大、难度也有点大,致使有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及时回答问题,造成时间的浪费。

二是鼓励性语言使用得不够多,没有大面积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另外,有的同学回答问题后没有及时给予肯定。

总之,本次教学,我坚持从兴趣入手,从差异入手,做到了在细致处求真求创意,真正地使学生表明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大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体现出他们这个年龄应有的特点,因此,我认为这节课不仅很好地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对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的实现也非常到位,是比较成功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追求更高目标,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真正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七年级数学问题有效教学的浅见

李秀荣

“0是表示有还是没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是一种常见的问题教学的设问方式。

在具体施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仍然不时地蚕食着我们依然幼稚的创新思维。其一,原有初中数学教材、大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残存,或多或少地抑止了教师思维发展的进程,束缚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十分不利于初一数学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也与时代的创新发展格格不入。其二,原有的以考试为目的、以灌输为手段、以教师为中心、以死记硬背为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初一数学教学中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其现实的残缺存在与“强调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的理念大相径庭,已经越来越变成一种遏制学生自由探索、发现或提出问题的障碍。其三,不少教师的七年级数学“问题教学”采取的是简单的“教师问与学生答”或者“学生问与教师答”的问答式教学,有的是教师一问到底,或者放羊式地、不加指导地、单一地让学生泛化提问,因此不可能使学生在疑问与释问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自觉培养创新精神。

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策略,我觉得可以按照以下逻辑思维展开探讨:

一、努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前提。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习者个体在学习认知活动中,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困惑、焦虑与主动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或倾向。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牛顿就不可能从“苹果落地”的简单常见问题中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可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现阶段,不少地方已经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我们的数学课堂如果依旧残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势必就会造就没有问题的课堂:七年级老师“满堂灌”、学生“死水一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学生喜欢提问或爱提问、好提问。例如,在“正数和负数”教学中,为了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可以预先让学生收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气温图、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查找地图册中的地形高低地形图、查阅父母亲存折或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介绍他了解的知识,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向他提问,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相互提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意识。

二、教师精心组织设问,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基础。

为了有效实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学,必须积极超前准备与目标提问相关的设问因素。这里的设问包括教师如何提问与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一般来说,衡量问题教学提问效果的关键,主要是考察提出的问题能否帮助教师最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十分注意提问的策略。第一,提问的针对性即提问的对象与层次:根据不同层次或不同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提问,并通过不同的提问技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教学中,我常设问:①正数与负数相加时,实质上就是把加法运算转化为“小学”的减法运算,对吗?②如果两个数都是负数,它们的和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③如果两个数的和是负数,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吗,为什么?教师引导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讨论中归纳出有理数加法的一般法则,良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第二,提问的水平:提出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目标或内容、学生的需要和特点相适应。有些教师的提问常常停留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思维度缺少的乏味方式上,没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第三,注意提问的程序性即顺序性。例如,讲授相反数知识,教师要依次明确设问:相反数的定义;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第四,注意问题的可反思性或思想性。教师应根据知识的实际和学生主体的现状引导设计出学生跳一下就可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多边形”的教学中,教师可设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五边形呢?正多边形呢?不规则多边形呢?

三、学生敢于善于提问,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关键。

1.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鼓励学生锻炼提问的勇气或胆量。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鼓励学生善于提问,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疑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想问问题或想提问题。

怎样设疑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探究始于问题,问题源于情境。因此,教师要高度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诸如利用热点、多媒体、小实验、生产生活趣事等,改革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呈现契机,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平衡状态,引发其认知冲突,诱发其问题意识,从而使其确实感到有问题需要去解决。例如,我们可联系鸟巢体育馆的建筑构造谈图形等,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质疑兴趣。

四、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保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必须采取哪些措施以保障问题教学时“学生为本”理念的真正践行?

其一,我们必须保证在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提问,不能一灌到底;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认真品尝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其二,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参加数学教学实践,包括观察、实验、参观访问、调查、室外考察、图形制作等活动,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自思、自疑、自问。

篇15: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来到七年级,随着数学知识的深入,我明显感到孩子们接受新知识是那么的吃力,毕竟六年级数学还是小学的内容,看不出孩子的真正实力,随着有理数的开始,整式到方程部分孩子开始慢慢听不懂了;现在几何知识的刚接触,让孩子们更是无从下手!现在我都怀疑我的能力了,教了十几年数学了,忽然感觉给孩子们讲不明白了:

1、第一节课的对顶角,邻补角,老师们集体备课时感觉只是比较简单,可能进行的比较快。但万万没想到找对顶角成了这一届孩子的难点,更不用说邻补角的2种情况了。于是课上我让金宏达详细地展示了如何去找邻补角(比微课更形象),但就是这样,仍有孩子找错了。从这里我意识到孩子们几何意识需要慢慢培养!接下来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就先让孩子们预习,课上展示,效果倒不错,思维好的孩子点的相当到位!

2、相交线2周后结束,第一节平行线进行的很顺利,但从平行线的判定开始明显感到孩子们反应慢了,这一课时现在10班上的,上完课,我做了一个调查:本节课学完知道我们学了什么,将要解决什么问题?10班孩子不到一半啊!9班稍好点(9班孩子脑子灵活啊)。为了能让孩子们有点做几何题的感觉,我们组被迫在此停了2课时,一课时根据角找平行线(最笨的方法:画角),第二课时,知道平行线和其中的一角,如何找另一角(根据条件找截线,再找角),一步一步领着孩子们找,一句一句引着孩子们说,一点一点 陪着孩子们写,但截止到现在昨晚的作业我都看了,孩子们逻辑思维还是不够严密!期待10班孩子周末顿悟一下,周一有大的改观!

3、班内出现这样的现象:代数部分不是很好的孩子,有几个几何思维特好(金友梅,张硕,田明正 等)但也有代数不错,几何很慢的(张梓剑,成淑卓、金子健等),这部分孩子多多关注了!

篇16:浅谈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 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 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 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 深下功夫, 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 产生浓厚的兴趣.

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 侧重在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 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 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 向往着教师, 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 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 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 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 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操作, 尽可能利用教具优化课堂结构,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此外, 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精练, 语调的变化得当, 板书设计合理, 字体优美雅观, 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 达到“亲其师, 信其教”的效果.

三、用爱心感染学生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 教学不仅是信息转化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 数学教师感情投资尤为重要.我从不在学生面前询问调查他们在小学时的学习成绩, 我认为这是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爱护.

在课程改革中, 我们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要真情地对待学生, 关心学生, 公平地尊重每一名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谁不爱学生, 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 才能给他们以鼓舞, 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温暖, 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 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课任老师, 都应当主动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去关爱自己的学生, 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洒向每一名学生.俗话说, 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我们应该以自己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 去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从兴趣教学入手, 侧重在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 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 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 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 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 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 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 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2. 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 缺点是思维被动, 目的不明确,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 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

3. 培养小结习惯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 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名学生的小结, 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 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 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 认识结构清晰, 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 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 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 学有所获, 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艺术地评价学生, 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

对学生来说, 得到老师的表扬即意味着成功, 他们会在赞扬声中更加刻苦学习, 努力去攻克学习上的难关.因此, 我在教学中坚持多表扬, 少批评的原则, 艺术地评价每名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激发广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促进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上一篇:教师篮球趣味运动会简报下一篇:旅游电视节目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