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白洋淀课文内容

2024-04-13

二年级白洋淀课文内容(共9篇)

篇1:二年级白洋淀课文内容

二年级白洋淀课文内容

同学们有阅读过白洋淀这篇课文吗?以下是它的课文内容,一起来欣赏吧。

二年级白洋淀课文内容

原文

在华北平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白洋淀。

白洋淀由九十多个浅水湖组成,湖边长满了芦苇。大大小小的村子就分散在相连的河淀上。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夏天,整个淀区芦苇密布,一望无边,像是绿色的海洋。湖面上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一枝枝荷花摇摇摆摆。那些荷花有白的,有粉的,还有红的,真好看!湖中心,渔舟三五成群。渔民们一会儿张网,一会儿收网,那些网就在湖中上下翻飞。等到鱼儿满舱的时候,渔舟就一个跟着一个向村边划去。

到了收苇子的时节,妇女们就忙起来。成捆的苇子堆满了院子。她们席地而坐,说笑着,编织着。一根根苇篾在她们手下飞起来,一张张苇席从她们手中编出来。白洋淀的苇席精美、结实,远近闻名。

人们都把白洋淀称为“华北明珠”。这里每年都吸引了很多中外游人。

白洋淀介绍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距保定市45公里,大清河贯流东西。白洋淀是由143个大小不等的淀泊和3700多条沟壕组成的湖泊群的统称。其中较大的淀泊有白洋淀、烧车淀、藻荷淀、捞王淀、马棚淀等。因白洋淀面积最大而得名。淀区主要在保定地区安新县境内,一部分在沧州地区,涉及安新、容城、雄县、任丘市、高阳等市、县。

白洋淀面积约366平方公里。其中312平方公里在安新县境内,占总面积的85%。淀区三分陆地,七分水面,水域面积约15400公顷。是华北地区少有的内陆淡水湖。

白洋淀的上游有唐河、瀑河、曹河、潴龙河等九条河流,故有“九河下梢”之称。出水口在枣林庄,通过赵王河泄入海河,经天津东注入海。白洋淀四周堤防环绕,南有淀南新堤,北有新安北堤,东有千里堤,西有涨水熔堤。淀中象小岛一样的园田和村庄星罗棋布,沟叉河道纵横交错。在白洋淀东边有个赵北口,相传战国时期为燕南、赵北的分界线。这里原有“十二座连桥”,至今尚有两、三座桥的遗迹,可见白洋淀的历史是悠久的。白洋淀下游有大清河、小白河可通天津。过去河水较大,保定附近一些物资多以水路经白洋淀运往天津,故它是天津、保定间水路交通枢纽,称之为京、津、保三角地带。因系水路要塞,淀边大小水旱码头和重镇较多,成为物资集散中心。

白洋淀水乡风光四季诱人。

从春到秋,淀上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碧波湖面上的打渔船,争相斗艳的荷花,飞腾戏水的小鸟,野生的各种水草,以及蜿蜒蛇行的千里堤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自然风景画面。

冬季的白洋淀,又别具一番景象:淀上银装素裹,百里冰封,冰床子代替了小船,在晶莹的湖面上飞速滑行,被当地人称之为“白洋淀上的汽车。”

白洋淀美的季节是中秋。此时芦苇茂盛,远望象威严的`士兵筑起一道枪刀林立的长城,近看则芦苇纤细苗条,迎风摇曳摆动,婆娑多姿,如少女翩翩起舞。在芦苇上空,各色各样的水鸟低空翻飞,此起彼伏,争鸣斗蛟。水面止,野鸭子、鸳鸯成双成对,或浮于水面或沉入水底,忽儿拨水洗翅,忽儿腾空飞翔。莲荷已有水面布开,圆大的荷叶象一顶顶草帽戴在水上。菱角、鸡头飘浮水上,随手可摘。白洋淀的中秋之夜更富有诗意,傍晚微风轻轻吹拂,夜 幕悄悄降临,一轮明月缓缓升起,烟波浩渺的淀面上掀起层层涟猗,月光在水面上晃动。借着月光,远望银波荡漾的淀面上,还隐 约可见摇动的渔船灯火。

白洋淀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是冀中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1938年,日寇侵占冀中平原,雁翎队和三小队以广阔的白洋淀为依托,以浓密的芦苇荡为掩护,运 用小船行动灵活的特点,用打游击、烧汽船、截物资、杀日伪。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妆新县党和政府把雁瓴队打鬼子用过的武器、工具收集起来,连同战绩一并展出,作为进行革命传统 教育的生动教材。白洋淀不仅以其优美秀丽景色吸引着中外游客,同时还以她在抗日战争中所留下的动人故事而令人敬慕和向往。

白洋淀旅游的特色,一是乘汽艇或木船,穿行于纵横交错的芦苇丛中,绿水碧波,芦花洁白,鹅鸭成群,肥鱼满舱,一派水乡风情;二是品尝水鲜,白洋淀盛产鱼虾,虾则体大肉厚,鱼则个大肉嫩,是宴席上的佳肴;三是观看渔民拉网捕鱼,甚至可以与渔民一起下淀捕鱼,体验一下渔家的生活,也可以自己备一钓鱼杆,一边划船一边垂钓。

去白洋淀,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是放河灯。夜幕降临,将特制的蜡烛及纸船在放入水中,从而构成一个水上灯会,点燃鞭炮,那种热烈的气氛使游客无不交口称赞。

篇2:二年级白洋淀课文内容

3、《雷雨》雨停了,( )出来了,( )挂在( )。蝉( )。( )又坐在网上。池塘里( )也叫起来。

4、《雷雨》满天的( ),黑沉沉地( )。树上的叶子( ),蝉( )。

5、《雷雨》闪电( ),雷声( )。

6、《最大的书》 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 );这是波浪的足迹,叫( );还有这些( )、( ),是矿物。他们都是字呀!

7、《最大的书》有。你看,这儿有( ),有( ),那儿还有一条( )哩!

8、《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大自然有许多( )的指南针,( )是个忠实的向导,( )是盏指路灯,( )会给你帮忙,( )也会给你指点方向。

9、《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 )、( )、( )、( )。其中( )是用来辨别方向的。

1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 ),( )、( )、( )、( )是天然的指南针。中午时,太阳在( ),树影正指着( );黑夜里,北极星永远高挂在( );大树的枝叶( )的一面是南方,( )的一面是北方;下雪天,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 ),化得慢的是( )。我还知道大自然中( )也能为我们指明方向。

11、《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北极星是盏( ),他永远高挂在( )。大树也会来帮忙。枝叶( )是( ),枝叶( )是( )。

12、《语文园地五节气歌》( ),夏满芒夏( ),( )寒霜降,( )。

13、《节气歌》署相连是指( )( );小大寒中小指( )大指( );秋处露秋指( )( )( )( );冬雪雪冬指( )( )( )( );清古天指( )( )。

14、《二十四节气》立春 ( ) 惊蛰 ( )( )( )立夏 小满( )( )( )( )处暑 白露( ) 寒露 霜降( )( )( )( )( )( )

15、《我为你骄傲》我们看着( )像( )一样射出,又像( )一样( ),觉得很开心。

16、《三个儿子》 第一个妈妈夸自己的儿子( );第二个妈妈夸自己的儿子( );第三个妈妈的儿子( )。老人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是因为( )。

17《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 )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 ),眼里闪着( )。

18、《玲玲的画》好多事情并不像( )。只要( ),坏事往往能( )。

19、《蜜蜂引路》列宁边走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 )。他( )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 )。园子旁边有( )。列宁想;( )肯定就住在那缩小房子里。列宁跟着蜜蜂( ),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20、《蜜蜂引路》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这句话里向导指的是( );您指的是( )。列宁跟着采了蜜的( )走,果然( )。

21、《揠苗助长》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 )跑到田里,把禾苗( ),从( )一直忙到( ),弄得筋疲力尽。

22、《守株待兔》从此他丢下了锄头,( )坐在( )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日子( )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 ),庄稼( )。

23、《丑小鸭》丑小鸭的毛,嘴巴( ),身子瘦瘦的,极了。可怜的丑小鸭被小伙伴们( ),连养鸭的小姑娘也( )他。来到森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 )他。丑小鸭变成了一只( )的白天鹅,( )的`羽毛,( )的脖子,( )极了。

24、《丑小鸭》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 )的鸭子。它的毛( )的,嘴巴( )的,身子( )的,大家都叫他( )。

25、《丑小鸭》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 )它。哥哥姐姐( )它,公鸡( )它,连养鸭的小姑娘也( )它。丑小鸭感到非常( ),就( )篱笆,( )。

26、《丑小鸭》安徒生是( )的( )人,它是世界著名的( )作家。( )、( )、( )、( )都是他写的

27、《语文园地七、读读背背》同心协力 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 战无不胜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博采众长 多多益善 贪小失大 舍本逐末 轻重倒置 小题大做 勤学好问 好书不倦 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28、《数星星的孩子》满天的( )像( )撒在碧玉盘里。那七颗星,连起来像( ),叫( )。它总是( )慢慢地( )。

29、《数星星的孩子》张衡发明的( ),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 )的仪器。它的文章写得也很好,还是个杰出的( )呢!

30、《数星星的孩子》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 ),他长大以后( )钻研( ),成了( )。

31、《爱迪生救妈妈》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 ),他从小就爱( ),常常想出一些( )。有一次,他靠自己的( )救了妈妈的命。

32、《爱迪生救妈妈》上医院已经( ),爸爸很( )。

33、《爱迪生救妈妈》爱迪生长大以后,为电灯的( )( )了很多( )。

34、《恐龙的灭绝》恐龙没有( )的习惯,他们不能像( )和( )那样,借( )来躲避寒冷。

35、《恐龙的灭绝》我们人类( )三四百万年的历史,恐龙却有两亿年的历史。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很多种。一种说法是:地球突然变得十分( ),恐龙( )严寒,就慢慢地消失了。另一种说法是:( )撞伤了地球,地球上一片( ),恐龙找不到食物,就渐渐灭绝了。

36、《语文园地八、读读背背》①知识是( )的翅膀。②思考可以构成( ),让我们( )。

篇3:二年级白洋淀课文内容

师: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大家都很熟悉的内容———谜语。许多同学都知道谜语,我相信大家也经常猜谜语。我要问问大家,你们是怎么猜谜语的?

生:瞎猜。

师:这谜语可不是瞎猜的,出谜的人有技巧,猜谜的人也要懂方法。我给大家说一个世界著名的谜语。关于这个谜语,还有一段故事呢。传说,有一个狮身人面的怪物,他叫斯芬克斯,在沙漠里生活。这个怪物很喜欢让人猜谜,在沙漠里旅行的人如果不能回答它的谜题,就无法动弹。他曾经说过这样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你们也来猜猜看。

生:(纷纷回答)是人!

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这个谜语呀,刚才我没说完这则谜语的时候,就已经有同学说出了答案。A同学,你说说为什么这个谜语的答案是人?

生:早晨就代表了一个人的幼年,他们在地上爬,所以是用四条腿走路。中午代表一个人已经长大的时候,可以行走了,就变成了两条腿。晚上就表示这个人老的时候,需要拄着拐杖,就变成了三条腿。

师:你解释得太好了。同学们,请你们思考思考,斯芬克斯编出这个谜语的时候,他用了什么方法?

生:(思考)他用早中晚三个时间比喻人生的三个阶段。

师:不错,斯芬克斯虽然没有说明早中晚代表了人生的三个年龄阶段,但大家却都猜得到,这是因为这个谜语中的想象很合理。(板书:展开合理想象)刚才A同学对斯芬克斯这个谜语的答案解释得非常好。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一个婴儿,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这生命的早晨就代表了一个人的幼儿阶段。到了生命的中午,他成长为青年,用两条腿走路,这生命的中午就是人生的壮年阶段。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已经衰老,常常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生命的傍晚是老年阶段了。

生:可是,不是所有的老人都用拐杖呀。

师:你的问题很好,这正是我接下来要对大家说的内容。在一条谜语里,想象是很重要的因素。不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内容。如果你要编一个谜语,那你一定要发现事物的……

生:(争先恐后)特点!

师:对啦!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编出一个好的谜语。(板书:抓住事物特点)确实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需要拄着拐杖走路,不过,如果我拿出一个拐杖给你看(在黑板上画图:一个拐杖),你能想到什么人呢?

生:想到老人。

师:(在黑板上画图:奶瓶)看到这个东西,大家又想到什么人呢?

生:婴儿!

师:你们看,我并没有画老人,画小孩儿,只是画了两个属于他们用的东西,你们就猜到了。这两个事物正是老人和婴儿的专属用品,所以,无论是拐杖还是奶瓶,都能让你们马上想到老人和婴儿这两种人,这就叫抓住了事物的特点。

联系生活,丰富课文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一个谜语,谜语中充满了想象,很详细地描述了这个东西的特点,大家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朗读课文)

师:你们都猜到了这是什么了吗?

生:(齐)水!

师:你们说得对!这篇文章真有趣。如果只是介绍了水,写水如何有用,那这篇文章就没这么生动了。以谜语的形式出现,让人耳目一新。水除了文章里提到的作用,还有很多用途,你们都能想到水的哪些用途?

生:喝。

师:(板书:饮用)这可以叫“饮用”。

生:洗漱、洗衣服。

师:洗漱、洗衣服、洗车……这些可以统称为“清洁”。(板书:清洁)

生:水还可以造纸。

师:你的知识很丰富呀。(板书:造纸)

生:水可以养各种各样的鱼。

师:这叫养殖。(板书;养殖)

生:夏天的时候,可以打水仗,可以在游泳池里游泳。

师:这说明水可以用来运动。(板书:运动)

生:汗液也是水。

师:出汗的主要作用是排毒,所以你生病的时候,妈妈会告诉你多喝水,让你排汗。(板书:排毒)

生:水还能灭火。

师:(板书:灭火)我们先说到这里,要是举出水的用途,那可太多了,我们今天说到下课都讲不完。刚才大家提到的水的用途,也是水的特点。读了这篇题为《我是什么》的课文,你们一定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吧?其实,同学们的水平也不差呀,为课文补充了这么多内容。现在,就请你们从黑板上写到的这几个水的作用里任选两到四种,模仿课文的写法,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写一写水的作用。

(生写作,师巡视指导,十分钟后朗读、讲评)

学习课文,丰富语言

生:我一到冬天就会变成一种很滑的固体,人们叫我冰。人们可以在上面滑冰,还可以放在饮料里解暑降温。我可以用来清洗,像洗衣服、洗车、洗澡,我是人们生活里很重要的东西。

师:虽然你介绍得很详细,但是语言不够生动呀。我们重新来读一读这篇题为《我是什么》这篇课文,请看第五自然段:“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家,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人们想出种种办法,让我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谁来说说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拟人。

师:这篇文章通篇都有拟人这个特点,除了拟人,这一自然段里还有一种很高级的修辞手法———对偶。我们熟悉的对联,就是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你们看第一句,就是一副对联,上联是“有时候我很温和”,下联是“有时候我很暴躁”,横批是“喜怒无常”。第二句又是一副对联,上联是“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下联是“淹没庄家,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我再给这句话加个横批:“时好时坏”,这就成了一副对联了!我给大家讲这些,是想告诉你们,这段话一定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写出来的,是经过作者认真加工的。作者写了这篇文章,肯定是做了很多次修改,最终才改成你们现在读到的样子。所以我才说,你们写的这些片段没有经过修改,读起来就有问题。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四自然段:“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歌唱。”这一句话单独成段,你们觉得这段写得怎么样?

生:(纷纷回答)很美!很生动!……

师:你们说得都对,我也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好,而且这个句子很有讲究。如果我把这个句子里的几个动词换一下位置,你们听听有什么区别?“我在池子里奔跑,在小溪里睡觉,在江河里唱歌、跳舞,在海洋里散步。”

生:怎么听起来那么别扭呢。

师:哦?那你说说,为什么觉得别扭呀?

生:池塘里的水一般都是静止的,所以用“睡觉”,睡觉的时候最安静了。小溪是流动的,有时候慢,有时候快,很随意,所以说“散步”,因为散步的时候就特别自由。江河奔流不息,奔向大海,最像“奔跑”。海洋里无论什么时候,总有大浪打在岩石上,就像唱歌、跳舞一样。

师:你说得真好,我也认为这段写得很美,很有节奏感。这样优美的句子一定花费了作者不少心血,经过作者仔细琢磨,反复修改,最终才呈现在我们眼前。

师:(板书:水杯、泳池、喷泉、脸盆)这些东西里面都有水,水在水杯里做什么,在泳池里做什么,在喷泉里做什么,在脸盆里做什么?请为它们各寻找一个恰当的动词。(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点拨,确定最佳答案:我在水杯里旋转,在泳池里玩耍,在喷泉里跳舞,在脸盆里劳动。)

师:动词用得很精彩,可是,你们觉得这个排列顺序对吗?课文中写到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时候,是有顺序的。你发现是什么顺序了吗?

生:是从大到小的顺序。

师:对!除了从大到小,还有从静到动的顺序。无论说话,还是作文,语言都要有顺序,否则就会把话说得颠三倒四,人家以为你喝多了呢!谁能为黑板上的句子安排一下顺序?

生:我在水杯里旋转,在脸盆里劳动,在喷泉里跳舞,在泳池里玩耍。

师:很好!这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你们瞧,细心修改会创造奇迹,黑板上的这句话跟课文中的句子,水平相同了。所以,你们刚才写的内容都应该好好修改。现在就请大家结合我们刚才讲的内容,把你写的段落进行修改。

(生修改作文,师巡视指导,十分钟后再次朗读讲评)

生:我会变,在寒冷的冬季,我会停止嬉戏奔跑,静静地躺在大地上沉睡,每当到了这时,会有许多小朋友踩着我坚硬的脊背轻轻滑过。在炎炎夏日,我又会变成鱼儿的摇篮,把它们拥入我的怀抱,让它们在我的怀里尽情地玩耍。

师:你写得真好,如果把你写的这段话加在课文里,读者都猜不出是后填上去的。(学生陆续朗读,教师讲评,最后选择佳作,融入课文中朗读,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师:听了你们修改之后的段落,我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修改之后的文章都很好。这样写水,才符合水的身份呢!水是有生命的,你们的文章可要对得起它呀!

生:水怎么是有生命的呢?

师: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水知道答案》的书,(师展示图书)这本书很有意思。书的作者在冷室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来拍摄水结晶的状态,他发现水可以听懂人的话,你对水讲不同的话,它结晶的样子也不同。水还可以看懂图片,不同的图片都能使水产生不一样的结晶体。只不过,这些水的结晶我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作者是在高倍显微镜下拍摄的。作者对水说各种各样的话,然后观察它们结晶后的样子。你们看,这两幅图片哪个漂亮?(给学生展示书中两幅图片)

生:第一幅。

师:第一幅图里,水结晶成了美丽的六角形,因为作者对它说“谢谢”,而第二幅图里,水被作者骂成“混蛋”,它几乎不能结成晶,形状扭曲,是不是很难看呀?这说明水和我们人类一样,喜欢听好话。书里还介绍说,水听不同的音乐,它能做出不同的反映。水能听,能看,它也有喜怒哀乐呀!

生:原来水这么神奇啊!

师:是呀,如果同学们认真观察生活,你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你不曾注意的东西,都充满了乐趣,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今天说到的水是智慧的,你们写文章时,也要带着这种智慧来创作。愿大家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能明白一个道理,以后描写什么事物时,可一定要“抓住事物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认真加工语言”呀!

备课笔记

载歌载舞的水

我从来不背诵名言,但是,有些名言,由于它拨动了我的心弦,与我的想法产生了共鸣,不用背诵就能脱口而出,如同说自己的心里话一样。比如这句:“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变得完美。”这是泰戈尔的话,我觉得他说的正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达到的境界。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联系。融洽、和谐、自由、宽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优良的课堂气氛。课上,教师应以同学的身份加入学生的讨论中,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学会平视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和学生的切磋讨论中,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总之,教师要充分摆正自己的位置,应把学生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把学生的成功当成是自己的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才能和学生心心相印。

创新,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而具备创新力也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能够传播生命的欣悦,能让学生看见花的秘密,树的表情,鱼的淘气,鸟的忧伤。而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易导致课堂气氛的死气沉沉。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要学会思考,要主动探索创新的方法,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千万不要过分依附教材,要根据教学内容揣摩自己的教法,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要善于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力争使学生在新鲜中学到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篇4:二年级白洋淀课文内容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1-2年级,要求“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打下坚实的识字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识字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 归类识字

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来进行归类识字教学。

1形声字归类。“如《在操场上》“跑、踢”都与“足”有关,偏旁“足”表形,另一半表声。“打”字中的“扌”旁与手的动作有关,教学时手势动作与字义理解结合起来就容易理解。再如,“桥——轿,底-低”等等。

利用形声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字的基本意义,做到准确运用汉字。如,区别“漂亮”、“飘扬”,“飘”与“风”有关,有“风”(红旗)才能飘扬;“漂”与“水”有关,用水洗(脸、衣服)才漂亮。

2会意识字。如“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等等,这种方法有利于理解字词的意义。

3象形识字。新教材的象形字编排“由图到字”,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学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图形,再认识汉字,如,两个“人”字并起来就是“从”字,双“木”成“林”,三“人”成“众”,三“石”为“磊”等等。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了解一部分汉字的起源。

4偏旁部首识字。如,将有“虫”字旁的字:蜻蜓、蝴蝶、蚯蚓等编成短小的韵文,不仅同偏旁的字归类易记,韵文易读,又了解一些昆虫生活习性的知识。

利用偏旁规律,可以“换偏旁”识字:“吹——砍”;熟字加偏旁识字:“门+人=闪”;“熟字减偏旁”识字:哪――那;“看图猜字”:首先画棵树“木”,然后画个果子“果”,组成“棵”字。

归类识字法有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能帮助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

二、在情境中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时候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在课文中识字。在课文中识字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借助拼音认一认、去掉拼音认一认,打乱顺序认一认,回到课文认一认”。如教学《比尾巴》一文时,配合课文内容,我制作了生动的课件,在课件中,可爱的猴子、兔子、松鼠、公鸡等小动物,他们的尾巴上分别挂着本课的生字,我启发学生:谁能认识生字,就让谁扮演相应的动物比尾巴,学生异常兴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识记的方法很多,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整个识字的过程,学生的情绪始终很高,这主要得益于教学情境的营造。

2在诗歌、韵文中识字。诗歌及短小的韵文读起来琅琅上口,有利于儿童记忆。

3谜语识字。“两人坐在广场上――(座)”。

4儿歌识字。“三人日下去春游(春)”。

5编顺口溜。“有脚真开心‘真’”,“无脚直犯愁(直)”。

6谚语识字。如,“初三初四峨眉月,十五十六团圆……”可使学生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及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7用反义词识字和在对子歌中识字。如“开——关、高——矮、美——丑”,又如“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8先看图再学文的方法识字。先看图学词:“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再看图学文,比较“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这样学汉字和学课文结合起来,即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思维分辨能力,又使其学习了量词的用法。

三、联想识字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古诗二首》一文中,有个要识记的生字“醉”,由于学生还不认识“酉”和“卒”,在教学时,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适时引导“在生活中你看见过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举着一双双小手,有的说:我知道,我在电视里见过“醉”,我爸爸经常喝醉,妈妈出差时经常留言“不要让爸爸喝醉了”。有的学生说:“爷爷下的象棋里有“酉”和“卒”,它们分别是“醉”字的左边和右边”。

在识字教学中,把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联系课文来帮助识记,同时交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是十分有用的。

四、在生活中识字

篇5:《泉水》二年级课文内容

一、读中感悟,以读激情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教材。因此,我力争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扮演角色读、齐读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提高了审美的情趣。

二、自主学习,升华提高

另外我还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鼓励学生大胆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在交流中,学生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美,体会到了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能适时地给予点拨、引导、调控,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愈加高涨。

三、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仿写练习,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里的语言。我还让学生欣赏有关泉水的诗歌,如《山居秋暝》。从而,学生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

篇6:二年级春风课文内容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粱,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冰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毂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春风》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聆听并学唱歌曲《春风》的过程中,感受每一段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趣味性的.音乐活动中,通过模仿春风-春天的景色-欢呼春天-延伸(创作与创作春景)等环节,有感情地来演唱《春风》。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自信的同大家一起用明亮、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春风》;能根据歌词用肢体动作,用表情来进一步体验歌曲。

教学重点

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启发学生感受每一段的音乐形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验春天的美好,从而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注意两声部的音准与和谐。

教学过程

一、体验春风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首歌。请大家随音乐一起唱一唱(播放歌曲《嘀哩,嘀哩》)。

师: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和所描绘的季节?

生:《嘀哩,嘀哩》,描写的是春天。

师:“嘀哩,嘀哩”在歌曲中是什么意思?

生:是模仿小黄莺的叫声。

师:那么,春天还有什么景色?

生:花儿红了,草儿绿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

师:是呀,温暖的春风吹拂着大地,春天已悄然而至。谁能用声音或动作模仿“春风”。

生:模仿。

师:春风唱着轻快地歌声向我们吹来,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师:让我们一起用“噜”来尝试着模唱一下吧!(轻快)

师:谁能用口哨把旋律模仿出来。(同学自由练习,然后看教师指挥一起吹奏)。

师:这一句出现了几个休止符,你们觉得它有什么作用?

生:(学生回答)再一次用“噜”哼唱。

师:这一缕缕春风还在不停的奔跑,听它的奔跑的节奏。(观看聆听课件音乐节奏)

师:谁能模击这一条节奏?

(学生一起模击,并加入歌词)

师:我们一起随琴唱一唱(课件出示第二句的旋律)

师:这里出现了两拍休止符,你们觉得有什么意义?

生思考并回答

二、春天景色

师:温暖的春风吹过后,大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唱,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吗?

(学生听后回答)

师:我们一起来按节奏朗读这几句歌词(课件出现第三句节奏与歌词)。

师:这么美的景色,你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用什么力度?

板书:愉快的。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弹琴用愉快的心情填入歌词。

师:上面这一条旋律,和我们唱的旋律相同吗?

生:不同,区别do与升do的音高不同。

师:这两种唱法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学生想象回答)

师:让我们在一起来体会。(学生随琴唱)

三、欢呼春天

师:渡过了一个漫长的寒冬,我们终于盼到了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同学们当看到春天这美景时,你会有什么反应?

生:(用肢体动作表现,或用语言表达心情。)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春天带来的喜悦。

生:词曲结合,全班同学一起尝试演唱。

师:唱完这几句歌词,你联想到了怎样的场面?

(学生想象,教师启发如:鸟儿、天空、花草树木、成人、小孩等在春天到来的感受,活动情况等。)

师:演唱时你会用怎样的心情,力度与前面比应该怎样。

生:兴奋的。

师:根据情绪与力度我们再一起唱一遍。(看教师指挥)

四、揭题

师:春风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喜悦,在日本就有一首儿童歌曲《春风》由于旋律轻快,活泼,充满儿童情趣,因此广泛流传,我们一起来欣赏。(放音乐)

师:这首歌你们觉得熟悉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下面让我们随音乐有感情地唱一唱。(放音乐伴奏,教师指挥)。

巩固:小组赛唱、接龙演唱、齐唱、独唱等形式。

五、延伸(创作与表现)

师:春天还有许多美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不同的春景填在第三句的旋律中,并唱一唱。

学生创编歌词。

师:请同学来唱一唱你们小组所填的春景。

(学生演唱,师生点评。)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喜欢的形式来赞美并抒写一下春天美好的情怀吧!

生:活动,展示,评价。

篇7: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

1.的乌云,地下来。树上的叶子,蝉一声也不叫。闪电越来越亮,雷声。哗,哗,哗,雨。雨停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在天空。叫了,又挂在网上,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2.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不要慌张,大自然有许多的指南针。太阳是个的向导,我国地处北半球,中午太阳在南方,地上的树影正指向。晚上,我们可以借助来辨别方向,因为它永远挂在北方。阴雨天看不到太阳时,我们也可以来看大树,树叶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到了冬天,我们可以借助沟渠里的雪来辨别方向,雪化得快的一面是,雪化得慢的一面是。不过,要是来看山坡上的`积雪,那情况可就正好相反了,因为在山坡上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利用、来辨别方向。

3.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他一会儿,一会儿,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在我国现代画家中,不少人以画动物而闻名,如齐白石画,徐悲鸿画,李苦禅画。

4.一桶水可重啦!水直,三个妈妈,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5.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

6.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的。只要,往往能变成。

7.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的鸭子。它的毛,嘴巴,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它。哥哥姐姐咬它,公鸡它,连养鸭的小姑娘也它。丑小鸭感到非常,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来到树林里,小鸟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冬去春来,历经艰难的丑小鸭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他扑扑,向湖水飞过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的脖子,。这个童话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我还喜欢他写过的童话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

8.列宁,发现的花丛中中有许多,蜜蜂采了蜜就飞进的园子里,园子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跟前,开门的就是那个养蜂人。

篇8:关注课文之外的教材内容

一、走进教材目录, 做好阅读准备

语文教材目录是一册语文教材的统领, 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目录, 从感性上对本册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知道这册教材的整体架构, 从而在学习到某一篇课文时, 就可以联想到其他相类似的课文, 可以更完整地体验文本。

但是这一重要教学资源却被很多教师所忽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大多数的语文教师都没有带着学生去体验教材的目录, 也没有带着学生去阅读教材目录, 进而让学生解读教材目录, 而是直奔每一篇课文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一种阅读教学方法虽然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但是却不能给学生一个整体的体验, 学生不能够从整体的角度来反思单篇教材内容。当学生学完整册教材之后, 头脑中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线索把这些课文内容串联起来。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所获取的语文知识是零散的, 不系统的。所以,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体验时, 首先要带着学生关注教材目录, 让学生体验目录中的文章标题, 在阅读目录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感知这一册教材的编排情况以及这一学期自己要学习的重点, 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语文水平想一想:在这些标题中作者会写哪些内容。这样, 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 学生就可以利用前经验更好地学习文本。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的目录编排, 全册的32篇课文分别被安排在8个单元中, 每一单元都有相对应的主题。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祖国的大好河山”, 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学习, 体会祖国的壮丽河山,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真诚地待人处事”, 目的是想让学生知道如果一个人能够真诚地待人处事, 那么就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尊重,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 这是一个向学生普及科普知识的单元, 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中的孩子”,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 点燃学生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热情。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美好”, 让学生通过学习懂得珍惜生命的道理。第六单元的主题是“乡村生活”, 让学生感受乡村的田园诗情。第七单元的主题是“追求成功”,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只有通过不懈地追求与不断地努力才能成功。然后, 教材还在最后安排了8篇让学生自读的文章, 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当我们带着学生走进教材目录之后, 就可以让学生去体验每一单元的课文编排主线是什么, 想象一下每一单元课文大致的内容。让学生在解读教材目录中寻找一些有用的内容, 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从整体上把握单元内容, 并事先搜集与该单元课文内容有关的学习资料, 为更好地学习本 单元奠定 扎实的基础。

二、利用课文插图, 做好阅读衔接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 几乎都配备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插图, 有的课文甚至配备多幅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如果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 先来解读这些插图, 就可以从感性认识方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然后再让学生体验文本内容, 看看自己对插图的解读与文本中所描绘的还有哪些距离, 产生这些距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而可以促进学生学会如何来解读插图。但是这些插图也往往会被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遗忘。小学生的思维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就是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 好多知识与问题都是在直观思维过程中接受和产生的。所以,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思考插图、描述插图, 把插图与文本内容进行比较, 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

比如,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望洞庭》, 编者在一整页上配了一幅插图。在插图中有秋月, 有湖水, 有山, 有小船。在教学时, 我先让学生来解读插图, 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如果让自己来形容这些景物, 将会怎么来形容;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的内容:一轮弯月悬挂在天空, 与平静的湖水相互映衬。在平静的湖水上有几艘小船。远远望去, 洞庭山青翠欲滴……由于插图除了“潭面无风镜未磨”这一句学生不好表述之外, 古诗中的其他诗句基本上都可以在插图中得以展现。所以, 说完插图上的内容之后, 教师可以再让学生把自己所说的插图内容与古诗内容进行比较, 这样学生就可以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就能很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

三、依托课后习题, 做好阅读拓展

课文后面的习题是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发展语文素养的重要平台———从字词到句 式的训练, 再到篇章的训练。但是有一部分内容却容易被语文教师所遗忘。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大部分课文中的课后练习, 第1题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去朗读课文。这也说明在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能力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体现了朗读能力是学生最基础的语文素养之一。但是却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这一题给遗忘了。在教学时, 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文本的精心解读上, 在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时, 这一道题目往往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还有大部分课文课后练习的最后一题是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一些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句子, 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并抄写下来。这样的习题安排, 一来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去体验文本的内容与中心, 同时, 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但是, 由于不好把握, 同时在考试时也很少考到这些内容, 所以也容易被教师忽略。

比如,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有两篇精读课文, 第一篇是《触摸春天》, 课后习题的最后一题是:“我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 体会体会带点的词语, 再抄下来。”第二篇精读课文是《生命生命》, 课后习题的最后一题是:“课文中的一些句子有很深的含义, 如,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 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让我们找出来, 体会体会, 再抄下来。”在这里, 笔者只是列举了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的课后习题。重视这些习题的解答, 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本, 二来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太费时费神了, 所以都被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忽略了。我们要重视这些习题的教学,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本。

篇9: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被安排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成长的故事”。该文是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老先生所写,文中回忆了1963年叶老帮他修改作文和邀他作客使他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修改作文是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的内容,它只是肖复兴表现叶老文品与人品的一个例子。把课文中的一个例子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否妥当很值得深思。按上海王荣生教授的分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当属“样本”类选文。正如叶老所说:“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他坚决主张语文教学的内容应是怎样阅读,怎样写作的“方法”,而课文仅是历练方法的“凭借”。王荣生教授认为“样本”类选文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师的反省和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根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在单元的主题,以及我的阅读反省和四年级学情,我以为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两方面来展开:一是讨论作者如何通过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的品质;二是了解借景抒情的方法。而三至五自然段有关“作文修改”部分并不难理解,借此进行修改作文的教学可说是舍本逐末。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得最好的莫过于描写爬山虎的两处句子,这在课文通篇平淡的语言中特别显眼,可见作者当时对爬山虎印象深刻。学习这篇课文伊始,可让学生想想作者为何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并找出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对比这两处描写有什么不同,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不同。然后顺势介绍“借景抒情”的写法。最后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直接描写叶老的句子,引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并尝试练笔。写好后可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与原文进行比较,认识两种写法的优缺点。

认识了借景抒情后,第二课时的教学便可围绕第一部分修改作文来展开。但教学的重点不应该是修改作文的方法,可从第一课时的教学直接引入,让学生找找有没有直接描写叶老的句子,明确什么是侧面描写。再让学生感悟“我”情感的变化,从获奖到听说修改时的“莫名其妙”,到乍看之下的“愣住”,到“仔细看了几遍”后感受到“温暖”,并由此“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其间的脉络清晰可辨。触动感情的事总是让人印象深刻,我想这就是肖复兴不厌其烦地写出叶老对他作文修改的原因,因为这件事对他触动太大了。这一点也正是本文对单元主题的反映。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详尽地写出叶老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是否有必要,并指导学生进行缩写。

这样设计教学,教学重点不是课文的内容,当然更不是课文中所运用的一个例子,而是由这篇课文所引发的怎样阅读和怎样写作的方法,如上文提到的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对比,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借景抒情的方法以及缩写练习等,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正道。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我以为正是把课文的内容当成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如教学《火烧云》时,便着力探索火烧云形成的原因;教学《长城》时,便着重了解长城的历史,建造的原因、过程等;教学《电脑住宅》,便大讲电脑的知识……如此教学,根本不是语文课,而是科学课、历史课或电脑课了。因此,如何凭借课文,依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应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六集大型纪录片《英雄儿女》观后感600字以上下一篇: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