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统计》课文内容教学计划

2024-05-08

一年级数学《统计》课文内容教学计划(通用15篇)

篇1:一年级数学《统计》课文内容教学计划

一年级课文彩虹内容

彩虹

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妈妈,你梳头用的那面镜子呢?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你梳头,你高兴吗?

哥哥,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你看见了,高兴吗?

【相关阅读】

一年级课文彩虹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 生字卡片

预案设计 补充、调整、复备

一、谈话导入

1、你们喜欢彩虹吗?为什么?有一个小姑娘也特别喜欢彩虹,那她为什么也喜欢彩虹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

(1)彩虹是怎么出现的?

(2)为什么要写彩虹?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同桌互读,讨论问题。

4、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

(师及时解释彩虹出现的原因)

三、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

2、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

3、争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同桌互读,检查。

5、给生字组词。

6、识记生字。

(1)加一加。(2)减一减。(3)比一比。

7、游戏巩固生字。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

2、指导书写。

成  的笔顺 最后点 点。着 半包围结构

3、描红,书写。

4、作业展示,评一评。

五、总结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篇2:一年级数学《统计》课文内容教学计划

映照着蓝天,

映照着白云,

映照着青山,

映照着绿树。

农民在插秧,

插在绿树上,

插在青山上,

插在白云上,

篇3:一年级数学《统计》课文内容教学计划

(一) 利用故事, 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喜欢听故事, 那么老师先请同学们听一个有关白雪公主的故事。 (课件演示:白雪公主及七个小矮人在森林里与动物们正玩得开心, 忽然刮来一阵黑风, 白雪公主不见了, 空中传来巫婆的声音:“白雪公主被我抓到城堡里去了, 要想救出白雪公主, 首先得数出我的魔盒里装有哪几种图形, 每种各有几个。)

师:你们想帮助小矮人救出白雪公主吗?

生: (异口同声) 想。

师:大家看到大屏幕, 先数数有几种图形, 再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课件展示:盒子里装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种图形, 但这些图形出现时是杂乱无章的, 学生只能数出三种图形, 不能数出每种图形的个数。)

师:怎么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统计》。 (板书课题) 我们已经数出了三种图形, 老师把三种图形的名称写到黑板上, 同学们再数一遍, 看到哪种图形就大声地把这种图形的名称念出来, 老师来记, 好不好?

生:好!

生在下面大声地念, 老师在相应的图形下面画“√”。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快地完成了任务。 (三角形7个, 正方形5个, 圆形4个。)

(二) 给出问题, 自己解决

接着投影仪出示统计表。

师:大家看到屏幕, 这里有张表, 这张表叫统计表, 哪位同学能帮老师填这张统计表。

学生一看就知道是刚刚数的这几种图形, 老师引导学生完成一种图形的空格, 其余的由学生分组自由完成, 效果很好。

接着老师出示统计图。

先由老师利用投影仪清楚地展示一种图形的画法, 并告诉学生注意:

1.数清格数;

2.从上往下涂;格子要涂满, 但不能出格。剩下的图形由各小组自由完成之后, 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三) 利用故事, 巩固复习

师:我们已经数出了各种图形的个数, 白雪公主救出来了吗?

(大屏幕展示:巫婆继续说, 你们可以接走白雪公主了, 但别太得意, 我在你们回家的路上设置了陷阱, 你们必须数出有几种陷阱, 每种陷阱各有多少个。

大屏幕展示:在小矮人回家的路上, 巫婆设计了火、水、毒、刀四种陷阱。)

师:谁能数出每种陷阱各有多少个?除了在每种图形名称下面打“√”, 还有别的方法吗?大家想想。

生1:可以打圆点。

生2:可以打三角形。

生3:可以画正字。

……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叫一位同学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 谁愿来试试?

学生跃跃欲试。

老师叫一名学生来记, 下面学生读出陷阱名称。

老师拿出统计表和统计图, 由学生自由讨论完成, 然后叫学生利用投影仪清楚地展示完成过程, 其余学生说出完成的优点和缺点。

(三) 给出空间, 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白雪公主安全地回到了家, 各种动物都来祝贺, 同学们帮着数数有几种动物, 每种动物各有多少?)

学生自己数 (方法同上) 。

学生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接着老师出示问题:

1.哪种动物来得最多?是多少?

2.哪种动物来得最少?是多少?

3.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

学生回答后, 老师又说:谁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生1:兔子来了多少?

生2:猫来了多少?

生3:兔比猫多多少?

……

二、案例反思

(一) 利用故事, 引人入胜

这节课可以说是贯穿于故事中进行的, 在导入时就一下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的思维迅速转移到了课堂上, 为该课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一年级学生还处于无意识注意为主阶段, 当中途学生感到厌烦时, 故事又把学生拉回了课堂。课堂结束时, 故事给了学生一个美好的画面——白雪公主救出来了, 学生们很有成就感, 同时又很好地将这堂课的内容拓展延伸开来,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 故事数学真有趣

本来《统计》的教学内容是枯燥无味的, 而这节课反而让学生感到很有趣。

这节课在让学生帮忙救白雪公主的过程中,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新知识。这样做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 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每一个故事情节都让学生解决一个问题, 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 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故事体验效果好

篇4:高中数学统计内容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统计分析;课堂教学;育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106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统计的相关知识在社会应用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数学的统计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课程结构内容更加具有逻辑性,统计内容的分量有所增加,对统计技术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等等。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树立崭新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下面从高中数学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出发,简要探讨一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统计内容的教学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了解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已经会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样本数据特征和简单的统计图表(如扇形图等)描述数据。高中阶段,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不仅学习更多的统计知识和方法,更注重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及其特征的统计思想,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顺着这条线索,我们可以整理出高中阶段统计学习的知识结构图。

统计所涉及的知识位于必修三和选修2-3的相关章节。(对于文科来说,是必修三和选修1-2。)文理对于统计部分的要求相同。统计在教学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课程标准中指出:统计已成为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应通过对统计知识的学习,不仅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学会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也要逐渐形成数据意识,学会用数据说话,将统计知识主动运用于实践。这就是统计教学的重点。而统计不同于一般的数学内容,统计思维不同于确定性思维,统计推断有可能犯错,教学中如何把握统计思想,而不是把统计教成画图表或按照公式计算,则是统计教学的难点。

二、高中数学教学现存的问题简述

(一)教学方式陈旧,未能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方针

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教师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开始尝试转换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实际上,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却不明显。基于成绩和升学的压力,教师依然是课堂上的控制者和主导者,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

(二)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初中数学内容相对较少,学生负责听,教师负责讲,然后便是重复的练习。到了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内容多了,而且较为复杂,但教师和学生依旧按照旧模式,学生只会盲目地听教师讲课,没有自己的思考空间,课堂气氛沉闷,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高中数学统计内容教学改善的具体措施

(一)改善教学方式,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教学实际,也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从课堂教学中获取真知。例如,在教学《简单随机抽样》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获得简单随机抽样的真切体验,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调查实践。教师可以假设要抽取10位学生去参加学生会议,将全班学生的名字分别用小纸条写下来并揉成纸团,放到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每一位学生被抽取的机会均等,邀请若干位学生逐个不放回地抽取纸团,抽取到的10位学生就要去参加学生会议。在课堂互动中,教师还可以点明一下抽签法的优点和缺点,边实践边教学,让学生从实际实践中学到数学,应用数学,爱上数学。

(二)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营造活跃、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活跃、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条件,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中,有助于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奥秘和创造,有助于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克服难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系统抽样》这一课时,教师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先进行有层次性的提问:抽签法可以抽取自己所需的样本,那当总体数量过多的时候还适合用抽签法吗?系统抽样的定义是什么?系统抽样的步骤有哪些?系统抽样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并做出相应的引导,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营造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三)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简单化、生活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仔细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相关反映,了解学生对哪一部分知识存在疑惑,并有针对性地深入讲解。另外,数学的统计内容具有规定性、繁复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例举比较具体化、生活化、贴近学生实际的例子,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例如,在教学学《统计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各种各样的互动探究环节,可以在课前时间提前安排学生做一个问卷调查的任务,问卷的内容是调查全班每一位学生最喜欢的音乐类型是什么。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论解析。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做的问卷调查制作一个扇形或者线性统计图。这样,既创设了情境,简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又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了解,使学生在互动交流和探究中得到创造性的启发。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是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的全面改革,不仅要在教材上有所改变,还应当将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加强高中数学统计内容的教学研究,改善高中数学统计内容教学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数学人才的培养、业务精英的造就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文义.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学方法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1).

[2] 尤小平.高中数学新课程统计内容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

篇5:一年级小山羊课文内容

小山羊说“谢谢你,我不吃小虫。”

小山羊和小猫做朋友。小猫请小山羊吃鱼。

小山羊说“谢谢你,我不吃鱼。”

小山羊和小狗做朋友。小狗请小山羊吃骨头。

小山羊说“谢谢你,我不吃骨头。”

小山羊和小牛做朋友。小牛请小山羊吃青草。

篇6:一年级小青蛙课文内容

河 水 清 清 天 气 晴,

xiǎo  xiǎo  qīng   wā   dà   yǎn  jīng

小 小 青 蛙 大 眼 睛。

bǎo   hù   hé   miáo   chī   hài  chóng

保 护 禾 苗 吃 害 虫,

zuò   le   bù   shǎo   hǎo   shì  qíng

做 了 不 少 好 事 情。

qǐng   nǐ    ài   hù   xiǎo  qīng   wā

请 你 爱 护 小 青 蛙,

hǎo  ràng   hé   miáo   bù  shēng  bìng

篇7:一年级升国旗课文内容

我们的国旗。

国歌声中,

高高升起。

我们立正,

篇8:一年级数学《统计》课文内容教学计划

一、概率内容的衔接

(一) 高中概率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新课标概率教学部分主要包括五部分构成: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概率应用、集合概型与古典概型、随机事件与概率、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针对于高中概率部分, 新课标提出的教学任务有:实际教学中, 学生要充分了解随机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并掌握概率的意义, 同时能够区分概率及频率的本质。

(二) 大学概率教学内容分析

大学概率教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构成: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概率论基本概念、中心极限定理、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大数定律。针对于大学概率部分, 提出的教学任务有:学生要对样本空间及随机试验进行深入的了解, 并掌握随机事件的运算和概念, 能够清晰地对概率和频率的公理化概念以及统计概念有所了解, 认识到概率的基本性质。

二、统计内容的衔接

(一) 高中统计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新课标统计教学部分主要包括四部分构成:变量的相关性、随机抽样、统计案例、用样本估计总体。针对高中统计部分, 新课标提出的教学任务有:学生要具备从其他学科或实际生活中抽象出具有统计价值的相关问题能力, 并能够对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进行有效结合, 随即了解了抽样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及必要意义。在统计问题的解决中, 学生要掌握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

(二) 大学统计教学内容分析

大学统计教学部分主要包括六部分构成:参数估计、回归分析、样本、抽样分布、方差分析、假设检验。针对于大学统计部分, 提出的教学任务有:大学生要掌握样本、总体、统计量与个体的概念, 并对两重点估计的定义以及区间估计的定义进行深入理解。与此同时, 大学生还要具备计算单个总体的方差的置信区间与均值, 能够解出两个总体的方差比的置信区间与均值差。并对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进行深入了解, 掌握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的假设检验。

三、大学概率统计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的注意事项

(一) 概率部分

通过上文的大学与中学概率教学任务来看, 有许多重复的内容, 部分中学概率教学任务要求相对较低, 主要体现在概率概念中仅对概率的概念以及区别概率与频率提出了要求, 不要求较为严密的概率的公理化定义。从数字特征角度出发, 只对取值有限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与均值的计算与理解提出了要求。

大学与高中概率内容讲解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全概率公式、对偶率、贝叶斯公式以及差事件上。由此可见, 在概率教学中的概率论基本概念部分, 大学教学主要是对重复的内容进行复习。例如, 中学古典概型问题讲解也很细致, 题目的难度系数也能满足教学要求, 那么大学概率教学在这部分就没必要花费过多的时间。针对几何概型问题, 学生在高中阶段普遍掌握得较好, 为此, 大学教师仅需要列举几个相关的教学实例即可。另外, 大学概率教学阶段涉及数学期望、有限个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可以简单讲授。但相对其上述两项内容而言, 高中阶段方差的练习还是较少的, 那么, 大学任课教师就要正常讲解有关方差的内容。

(二) 统计部分

中学统计教学任务倾向于实践应用, 不要求统计理论的掌握, 对大学统计部门的教学体系建立基本不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高中介绍数理统计基本概念相对于大学而言, 系统性和详细性较为逊色, 因此, 大学统计教学的执行应该基本以原大纲为导向。

综上所述, 针对大学概率统计教学, 任课教师要采取最佳教学策略, 避免出现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 并以学生的实际统计概率掌握情况出发, 不断探索大学概率统计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相衔接的方法, 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促进大学概率统计教学水平的提升。

摘要: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间的有效衔接主要体现在检查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上, 衔接工作能够保障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为此, 对中学新课标背景下大学概率统计与中学数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对比了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中概率统计部分的教学任务, 从而提出相应的大学概率统计可行性教学方案, 以保证大学概率统计数学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关键词:概率统计,中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

参考文献

[1]王亮.中学数学中概率统计教学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2.

篇9:一年级数学《统计》课文内容教学计划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中数学教学与高校教学衔接;教学方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概率统计知识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级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概率统计内容进入高中课堂。从整体上讲,高中数学的改革比较具有先进性,而大学数学相对而言具有滞后性,并且高校和高中的数学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将数学内容相结合进行,因此造成了高校数学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上出现重复或者脱节现象,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一、大学概率统计教学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通过对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两者之间进行对比,大学概率与高中概率在教学内容上有许多重复之处,对于一些内容在高中教学中要求较低,比如对概率的概念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等方面,高中数学教学中就没有严格的要求,也没有要求学生掌握比较严密的公理化定义,容易让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大学统计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两者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大学数学统计教学内容反映到高中,更多的是偏向于计算技巧的训练,而大学教学在涉及统计教学内容时,比较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挖掘及数学方法的应用.高中教材统计学的教学要求比较侧重于实际运用,对相关的理论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低,因此,对大学生的统计部分的教学体系基本上没有影响,两者之间的衔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二、实现大学概率统计教学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的方式 1.课程内容的衔接 大学数学概率统计教学内容是在高中知识基础上的提高和扩充,其显著特点是知识量增大、理论性增强、系统性增强、综合性增强.学生在高中初步、直观地学习了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而大学将对有关知识进行理论化、系统化,合理地编制教材,并且进行一些研究性学习,以实现两者之间更好的衔接.2.学习方法的衔接 由于高中的学习密度和作业量大,简单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态度都会使学习出现僵局,必须使学生意识到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例如,让学生了解大学所学习的概率统计知识中随机现象及其统计规律性以及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等,有助于学生对概率统计知识的更好理解,从而实现了大学概率统计知识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比如高中在古典概型问题的讲解时比较细,题目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在大学时就不需要在古典概型上花太多的时间,以有效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从而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如例题:储蓄卡的密码一般由6位数字组成,每个数字可以是0,1,2,…,9十个数字中的任意一个.假设一个人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储蓄卡的密码,问他到自动取款机上随机试一次密码就能取到钱的概率是多少?在该例题的解析中,可以运用高中数学中所学的基本事件的特点以及结合高等数学中古典概型的有限性和等可能性的两个特征,随机试一个密码,相当于作一次随机试验.所有的六位密码(基本事件)共有1000000种.3.教学方法的衔接高中与大学的数学教学方法均以讲解法为主,但高中教学要对概率统计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然后总结题型,归纳方法方式,提高教学知识的系统性与网络化.大一应承接高中教学对解题方法有总结归纳,增加练习课次数和题量训练量,先让学生掌握通性通法,使刚入学的学生度过适应期.例如在概率统计内容的概念学习中,可以对易混淆的概念(定理)对比学习;对公式、定理各字母的含义、适用范围、特例等作补充说明等来帮助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其成为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例如在例题“在1000个有机会中奖的号码中,在公证部门监督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法确定后两位数为××的号码为中奖号码,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抽样方法”中,该种类型的例题就可以通过高中数学中系统抽样的方式和高等数学中间隔距离相等的抽取相结合,对例题进行解答.4.增设数理统计试验 数学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中,存在许多随机试验,许多规律是从试验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在大学概率统计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衔接改革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excel作为数据处理平台,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在计算标准差、相关系数、平方和分解等问题时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概括、总结能力,巩固和加深统计和概率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大学概率统计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更好的衔接.5.高考命题与高等数学知识的衔接 数学考试大纲明确指出,数学高考命题紧密联系高等数学知识内容,已为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做好准备.因此要做好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的衔接工作,就必须把高考命题作为重要考虑内容,实现与高等数学的紧密衔接,主要方式为在高考命题中直接出现高等数学符号、概念,或以高等数学的概念、定理作为依托融于初等数学知识中.此类题目的设计要基于高中数学概率统计基础上,又要涉及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知识,其解决方法还是高中数学知识,较易突破.在高考命题中融入高等数学内容,能全方位、宽角度、多层次地考查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以便于实现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紧密衔接.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大学概率统计教学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不断充实教育理论知识,优化教学内容,拓展所教专业的专业知识,寻求实现两者之间更好衔接的方法和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进一步推动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慧.对高中与大学“概率统计”教学衔接的思考——以财经院校为例[J].教育探索,2013(6):45-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潘建辉.大学数学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脱节问题与衔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2):67-69.

[4]菜海涛等编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典型例题与解法[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篇10: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内容期末复习

1、春眠不觉晓,(处)(处 )(闻 )( 啼)( 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 )(少 )。

2、( 草)(长 )莺飞(二)( 月)(天),拂堤 杨柳醉(春)烟。( 儿 )( 童)散学归(来)

( 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 (尖) (尖) (角), (早)

(有)(蜻)(蜓)(立)(上)(头)。

5、大大小小的鞋,就像( 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 )。

6、我画了一个( 绿绿 )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 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我画了个( 红红)的太阳,照亮(冬天)。春天画个(多彩) 的太阳。

7、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 渐渐升高了 ),乌鸦就(喝着水)了。

8、小鸟在( 前面),风儿(吹着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感谢(亲爱的)祖国,让我们( 自由的成长)。唱啊,跳哇,敬爱的`( 老师),亲爱的( 同学),让我们( 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

9、是对( 非 ),长对(短)。虚心对骄傲,(热情对冷淡)。

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 万户)嫌。

10、取(人)之(长),补(己 )之(短)。

虚心使人( 进步),骄傲使人( 落后)。

11、只有( 自己种),才有( 吃不完的菜)的菜。

12、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 的)狮子。

1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 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 ), ( 百花齐放 ),(百鸟 ) 争鸣

14、小朋友,( 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 父母)教,( 认真听),做错事,既改正。

15、(云 )对雾,雪对霜一年级语文复习:按课文内容填空复习学习总结。( 和风)对(细雨 ),朝 霞对夕阳

( 花 )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

篇11: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统计>>的第一课时,教后我做了以下反思: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儿童年龄特点,创设了“组织比赛”、“最喜欢的水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通过情境问题“究竟组织什么比赛好呢?”,引发学生争议,使学生在争议与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索调查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分析统计结果。

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这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教学中,我设计必要的活动,化“静”的知识接受为“动”的`过程,我为学生创造条件,“假如你来当小调查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调查”,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调查统计方法的多样性。在调查统计的过程中,我采取分组合作,再汇总全班意见,有意扩大了学生的参与范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身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我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开启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选择、加工信息,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并使学生对统计的实际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3背醪脚嘌学生的合作意识。

组织探索活动时,我要求学生能与小组中的小伙伴分工合作,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在组内、班级中汇报自己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篇12:一年级数学《统计》课文内容教学计划

本课没有对统计图做严格的要求,如统计频数范围、单位名称等都没做要求,只是让学生认识最基本的统计图,明确每个小格代表什么,怎样看图查找数据,怎样比较数据之间的大小,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而且还取消了统计表的教学,这样分散了学生的学习难点,把重点定位在体会统计意义和体验统计过程。尤其是巩固练习中让学生观察这个月天气情况统计图说说如果你是动物管理员该怎样做、通过观察4大组得奖情况图想对自己组或其他组说些什么等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图的作用,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和知识背景中提炼出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事物,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发展学生看待问题的新观念。如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之后可以让学生们交流讨论。

不足之处有①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多是学生间交流,而老师主要是教导和灌输,而不是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双向沟通。②时间掌握得不好。课堂效率也不够高。③ 在小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方位一些,发言面可以再广一些。在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时,除了现场统计的内容,还可以增加一些分散的数据,让学生通过挑选同一类型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这样对学生分析的能力又是一种提高。

篇13:一年级数学《统计》课文内容教学计划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课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蓝蓝的天空像”,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__,真的像__说的,那么__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部编本”语文教材有很多创新之处,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科书编者的编写意图,才能用好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

篇14:一年级数学《统计》课文内容教学计划

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旨在发挥主流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历经四年半时间,经过十多次评审,2016年秋季全国许多省市中小学正式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先认字再学拼音,新选课文,增加古诗文教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部編本”语文教材有了许多新变化,体现了很多新理念。从2014年起,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桐庐县等部分学校已经先行试用“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在两年的试用中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我们特地选编了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分识字、汉语拼音、课文三个板块编排,其中识字两个单元,汉语拼音两个单元,课文四个单元,写字和口语交际贯穿在这三个板块之中。“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中有哪些特点?如何针对课文的编写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課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备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

,真的像说的,那么

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篇15:一年级数学《统计》课文内容教学计划

草 池 夏

霜 降

你他月胡,中氏有多,赵、钱、孙、,诸葛、东,官、欧

…… 氏歌

?我?他天吴。张。

?木子张?弓长张。徐,言。

周,吴、郑、3

天,眼 睛。

害 虫。

蛙。保 护 禾 苗 做 了

你 好 4.眠 少 好 事

禾 苗 晓

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落知多少。

5.赠汪伦_作者:白乘舟将欲桃 6.静夜_作者:潭深

白,忽闻岸尺,踏歌

及汪伦送我白

霜。举头望明月,头

。明月光,疑是 7.寻隐者作者:贾岛 松8.问童子,言师物儿歌

展翅遇

药去。在此山中,云深知处。

蜻蜓半

蚯蚓土里

蝌蚪 9.对今 对今,圆对晨对幕,桃对

10. 操 场

铃 球 拔,蝴蝶藏。食粮。结

忙。宫殿,蚂蚁,蜘蛛中游得

。严寒对酷暑,对

暖对,朝霞对对

。。对霜。,柳对杨。莺歌对燕舞,鸟

皮球 跳

步 踢,球

热 闹。

好。响,课 了,操 场 跳 绳 踢 毽 丢 沙,天 天 锻 炼 11.

初,性本善,性苟 子学,琢,12.有饭能有饱,有,有

把茶泡,轻轻抱,所宜,幼

器,学,老何

学,? 知

。教,性乃迁,教,道,贵

专。

。初

有衣穿长袍,有火鞭炮。13._ 作者:白居易

娃撑14.作者:杨泉眼荷才露 15.荷

眨 圆圆

圆圆的,绿绿的。珠

:“荷

是我的摇蓝。”

珠躺在荷,艇,偷 里 惜流,阴照

柔。头。

白莲回。

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早有蜻蜓立晶晶的眼睛。蜻蜓:“荷

是我的停

坪。”

蜻蜓立在荷,展开透明的翅膀。

呱呱

嘻嘻儿蛙:“荷歌唱。:“荷

是我的伞。”

儿在荷的。

是我的歌。”蛙蹲在荷,游来游去,捧起一16.冰棍 西 绿汤 席 蚊 斗

蒲扇 竹椅 萤火虫 牵牛 织女.朝霞有早晨蚂蚁搬蛇出,霞半山腰。

里。

山戴帽,日道。于

天明。

敏而好学,读书耻问——《论》 知则卷书,能则学—《荀子》 里路——董其昌 遍,而意自见——董遇 读

18.卫

皂 脸盆

脸 擦

牙刷 刷牙 梳子 梳头 毛巾

19.画鸡 明 唐寅 头冠用裁,满,一

上一篇:农村班级现状分析下一篇:水务局水保办三项建设学习教育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