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试题答案

2024-05-10

中国法制史试题答案(通用6篇)

篇1:中国法制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

A.夏 B.商 C.周 D.秦

2.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 D.醢、脯、劓、墨、大辟

3.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

A.质剂 B.傅别 C.合同 D.券书

4.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各诸侯国公布了成文法,这些成文法的中心内容是( )

A.保护私有财产 B.保护公有财产

C.保护工商业 D.保护周王的土地所有权

5.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 )

A.《垦草令》 B.《为田开阡陌令》 C.《分户令》 D.连坐法

6.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

A.律、令、比、式 B.律、令、科、比

C.律、令、式、课、程 D.律、令、格、式

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

A.《具律》 B.《盗律》 C.《杂律》 D.《厩律》

8.曹丕称帝时,以书中监、令为长官,始设(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台

9.《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两大律学家为之作注,经朝廷批准颁行天下,称为( )

A.《法律答问》 B.《大杜律》 C.《小杜律》 D.《张杜律》

1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

A.《九章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11.南朝规模最大的一次立法活动是( )

A.宋对律、令、科的修撰 B.齐对律、令、科的修撰

C.梁对律、令、科的修撰 D.陈对律、令、科的修撰

12.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的律典是( )

A.《新律》 B.《泰始律》 C.《北齐律》 D.《大律》

13.首创流刑五等之制,并为后世所沿用的律典是( )

A.《新律》 B.《泰始律》 C.《大律》 D.《北魏律》

14.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

A.《大律》 B.《泰始律》 C.《武德律》 D.《大业律》

15.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

A.《名例》 B.《刑名》 C.《法例》 D.《具律》

16.宋代颁行的条法事类流传至今的是( )

A.《淳熙条法事类》残本 B.《淳礻右条法事类》残本

C.《庆元条法事类》残本 D.《淳化条法事类》残本

17.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

A.《至元新格》 B.《大元通制》 C.《经世大典》 D.《元典章》

18.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明律专门设立( )

A.“谋叛”罪名 B.“奸党”罪名 C.“盗贼窝主”罪名 D.“谋反”罪名

19.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为( )

A.《武德令》 B.《开皇令》 C.《大明令》 D.《大清令》

20.清朝绝大多数文字狱判刑且都是比照( )

A.谋反 B.谋叛 C.谋大逆 D.内乱

21.在清朝,地位进一步上升种类繁多、实用性强,成为主要法律形式的是( )

A.律 B.例 C.会典 D.诰

22.太平天国的刑罚简单而残酷,包括( )

A.笞、杖、死刑 B.廷杖、死刑 C.发遣、充军、死刑 D.枷、杖、死刑

23.《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于( )

A.19 B.19 C.1910年 D.19

24.《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是( )

A.法国式民法 B.德国式民法 C.英国式民法 D.美国式民法

25.南京临时政府在总统之下设法制局,负责起草重要法令,其主持人是( )

A.宋教仁 B.孙润宇 D.雷奋 D.马君武

26.北洋政府的刑法典是( )

A.《暂行新刑律》 B.《暂行刑律》

C.《中华民国刑法》 D.《暂行现行刑律》

27.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中,所占比重很大、地位极隆的是( )

A.民法 B.刑法 C.诉讼法 D.行政法

2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颁布于( )

A.1927年 B.1929年 C.1930年 D.1931年

29.抗日民主政权边区、县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 B.参议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参议会

30.《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案件的机构是( )

A.人民法院 B.人民法庭 C.农民法庭 D.农民代表大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5个选项中有2至5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古人经常兵刑并提,兵即是战争,刑起于兵说的是( )

A.刑与战争分不开 B.兵刑同制 C.刑与战争无关

D.司法与兵政的掌管者一身二任 E.兵起于刑

32.春秋时期,晋国制定法律的活动有( )

A.赵盾制定《常法》 B.范宣子制定刑书

C.晋文公称霰时作“被庐之法” D.邓析作“竹刑”

E.赵鞅、荀寅“铸刑鼎”

33.汉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 )

A.按年龄确定刑事责任 B.亲亲得相首匿

C.贵族官员有罪先请 D.先自告除其罪

E.准五服以制罪

34.太平天国实行行政、司法合一制度,在中央除天王为最高裁判者外,还有( )

A.各王 B.侯 C.丞相 D.检点 E.推官

35.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承租人的利益,法律规定出租人必须在下列情况下才能收回土地( )

A.契约期满

B.承租人非因不可抗力而一年不耕种、不交租

C.承租人转佃土地给他人,从中取利

D.承租人在减租后,有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

E.承租人死亡而无继承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六礼

37.封守(秦律)

38.大宗

39.“天坛宪草”

40.“五四指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夏朝法律关于“昏、墨、贼”三种犯罪的规定。

42.简述“八议”入律。

43.简述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颁布的《解散所有会道门封建迷信组织的布告》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试述唐朝《贞观律》的主要变化。

45.试述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法的主要内容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A 2.C 3.A 4.A 5.C 6.C 7.D 8.B 9.D 10.B 11.C 12.C 13.C 14.D 15.A

16.C 17.D 18.B 19.C 20.C 21.B 22.D 23.D 24.B 25.A 26.A 27.D 28.D

29.D 3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BD 32.ABCE 33.ABCD 34.ABCD 35.ABCDE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1)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2)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37.(1)封,指查封财产。(2)守,指看守家属。(3)封守要详细记录财产的情况,并轮流看守家属。

38.(1)元朝类似前代大理寺的中央审判机关。

(2)元世祖二年设置。

(3)审理上都、大都所属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相犯的案件。

39.(1)1910月31日(仅答“北洋政府时期”亦可)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体现了以法律制袁的要求。

(2)因委员会的地点设在北京天坛祈年殿,故这部宪法草案又称“天坛宪草”。

(3)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故“天坛宪草”并未颁布。(只回答“未颁布”亦可)

40.(1)1946年5月4日发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的简称。

篇2:中国法制史试题答案

中国法制史的内容丰富,涵盖了几千年的传统法律文化主要的发展变化过程,看看下面的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______________。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______________。

4、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__________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______________”。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______________。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_____________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______________,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____________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__________”,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______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__________》,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______________制。

16、北洋政府奉行______________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______________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______________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条例规定,除______________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

A、圜土 B、夏台 C、畿内 D、社

2、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 )

A、五刑 B、五听 C、五行 D、九刑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

A、竹刑

B、《法经》

C、《宪令》

D、《大府之宪》

4、秦统一天下后,继续推行法家思想,对秦始皇政权和法制活动影响极大并成为其指导思想的是( )

A、商鞅的思想

B、李斯的思想

C、韩非的思想

D、李悝的思想

5、为了限制士族对清议的操纵,南朝法律中设有( )

A、重罪十条 B、清议禁锢之科 C、八议 D、准五服以制罪

6、唐律中的“谋危社稷”是指( )

A、谋大逆 B、谋反 C、恶逆 D、谋叛

7、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 )

A、宋 B、清 C、唐 D、明

8、元朝由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

A、《大元通制》

B、《泰和律》

C、《元典章》

D、《至正条格》

9、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

A、《名例律》

B、《吏律》

C、《礼律》

D、《刑律》

10、清代以“四格”为标准考核官吏,其中品德操行方面的内容称为( )

A、守 B、政 C、才 D、年

11、清末设立的咨议局,依其章程规定,其性质是( )

A、地方立法议会 B、各省采取舆论之所

C、督抚的咨询机构 D、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12、南京临时政府依据“天赋****”理论,制颁一系列法令,其中意义最为深远的是( )

A、禁止买卖人口令

B、权利平等令

C、禁烟法令

D、禁赌法令

13、《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行使统一解释法令及变更判例之权的是( )

A、立法院

B、司法院

C、最高法院

D、行政院

14、中国宪政运动史上劳动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抗日救国十纲大纲领》

15、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确立于( )

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建国后

三、名词解释

1、禹刑

2、公室告

3、《天坛宪草》

4、《井冈山土地法》

四、论述题

1.试论汉代法律的主要特点。

2.试述抗日民主政权土地立法的内容和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军法 2.吕刑 3.廷理 4.商鞅 5.1975年 6.令 7.三

8.均田法 9.习惯 10.行中书省 11.一条鞭 12.科道 13.洪仁玕

14.《大理院审判编制法》 15.责任内阁 16.特别法 17.三 18.中农

19.公安司法机关 20.人民法院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C 5.B 6.B 7.A 8.C 9.B 10.A

11.B 12.B 13.B 14.B 15.C

三、名词解释题

1.传说为夏朝法律的总称。大抵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积累的习惯法,具体内容无可详考。

2. 秦律规定允许告官的案件,如贼杀伤、盗他人财物。凡公室告,官府应予受理。

3.即《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3年10月由宪法起草委员会通过,因该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北京天坛祈年殿,故称“天坛宪草”。

内容包括:继续肯定三权分立的国家形式,肯定责任内阁制,对大总统的权力做了较多限制,严格限制总统任期,体现了******企图以法律制袁的要求。

4.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颁行的土地法规;规定:没收一切土地,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但所有权属于政府。

四、论述题

1.(1)以“德主刑辅”为法制指导思想。(可略加解释)

(2)加强君主权威及中央集权。(可略加解释)

(3)改革刑制,向新五刑制过渡。(可略加解释)

(4)推行抑商政策。(可略加解释)

2.主要内容:

(1)保护土地所有权的规定;(可略加阐述)

(2)减轻地租百分之二十五的规定及保护佃权的规定;(可略加阐述)

(3)减轻债务利息的规定;(可略加阐述)

篇3:浅析中国新闻传播法制史

一、古代时期研究

关于古代的新闻传播研究文章极少,其中有两篇的研究成果比较值得我们关注,即《秦朝不当言论罪之研究》和《宋代报纸处罚机制考证》。

《秦朝不当言论罪之研究》主要分析了秦朝时代下,不当言论罪的立法特点、实践、影响。尤其重点分析了在当时时代下,因为受到了先秦言禁论法令的影响,同时颁布了《焚书令》、《挟令书》等,也制造了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秦朝所特有的“焚书坑儒”事件。同时,挟书罪、偶语诗书罪也极具秦朝特色,这成为了中国之后言禁制的起源。

而《宋代报纸处罚机制考证》则主要考证宋代报纸处罚机制、原则、体系、实施方法,指出了此机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对之后的朝代,元、明、清等的新闻控制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两篇文章在中国的新闻历史上具有开创意义。他们都是传播禁止的类型文章,从这些为数不多的古代文章法制中我们可以看出,传播禁止在中国古代被作为国家的刚性管理,与罪名相结合,这充分地表明了中国古代社会当权者的专制及社会言论新闻传播的禁锢状态。

二、近代时期研究

在近代研究方面,一些文章如《晚清新闻法制的诞生及其社会影响》、《继受与转型: 民国初年的新闻法制》、《北洋政府的新闻立法活动》、《管窥袁世凯政府的新闻法制》、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新闻法制及其当代依云》,又被学者进行了细化,从不同时期不同政治状态下的新闻传播法制的特征与内容进行了总结。

( 一) 清朝政府统治时期

《大清印刷物专律》是清朝政府于1906 年颁布的,1908 年颁布《大清律报》,此时的两部新闻法表面上许诺“君主立宪制”,而综其根源的改革都是为了维护清朝末期的统治,是对人民的假意欺骗。所谓的新闻法,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对言论保护一说也存在着疑问,在《大清律报》中有如下规定: 若要创办报刊,一定要经过清政府的同意,并掌握有关人员资料,对其进行进行的把控; 而对于报刊行业来说,要想经营还一定要向政府交纳一笔所谓的“保押费”的高额费用,以此增加了创报人的经济负担; 对发行报纸进行时时核查,便于控制舆论环境,保护统治权威,同时严禁发行诋毁宫廷的文章。由此可见,所谓新闻法,实质上就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而制定的舆论操控器。

( 二) 北洋政府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颁布的新闻法及其发挥的作用和清朝末期的律法大同小异,没有太大的突破,其目的多是控制人民言论,维护当时的统治政权。直到民国时期,当时有关新闻法代表的是官僚、地主、资产阶段。思想和实践都和封建社会有了本质的区别,这些法律也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其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言论自由、解放思想、推进社会进步等作用还是值得肯定的。

( 三) 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推行依法治国的政治观,同时也拟定了一些新闻立法方面的有关法规、条例,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开展进行法治管理,最后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和新闻传播活动所做的有关规定相配合的方式。可以说在新中国时期,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新闻法》。我国国内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并没有得到切实的颁布,这也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缺陷之一。

三、新闻传播法制史研究的问题及未来

对于新闻传播法制史的规范化系统化研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对于我国新闻法的立法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今,新媒体及自媒体的空前发达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新闻环境交叉,新闻法立法刚性需求迫在眉睫,对新闻传播法制史的梳理和记载存档不仅为更多的学者提供严谨可考证的重要史料,同时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提供借鉴和记录,及时查漏补缺,不断适应时代发展。

( 一) 历史资料稀少,保存不完整。中国新闻传播法制史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禁锢,留存史册的为之甚少,到近代时期由于战争的纷乱也使得大部分新闻传播法的相关文献、立法等不能得以完好的保存。

( 二) 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延续性。新闻立法尚不完整,对新闻传播法制史研究更是具有滞后性,各个时期新闻传播方法的立法研究零碎残缺,整个研究出现断层,缺乏系统性

( 三) 硬性新闻传播法律缺失。新中国建立后,针对于新闻传播虽然有以《宪法》为中心的相对完备的法律法规,但是却没有刚性规定的针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专门法律。其中诸如新闻自由与侵权行为的矛盾; 新闻立法中部分规定界限模糊,使得法律有漏洞可钻; 体制在某些细节上与所颁布的相关新闻法律内容自相矛盾等等因素让新闻传播活动呈现有法可依、尚不完备的尴尬状态。

新时期,新闻传播法制史的研究应变得更加精细且具有针对性,科技发展和媒介技术的进步带了传播时间、空间、渠道、机制等多方面变革与更新,因此新闻传播法制的规范建设更是必不可少。研究新闻传播法制的历史将为新时期的新闻传播法律法规的建立提供更好的基础和参考资料,也为新闻传播事业留下更多有益的数据。

参考文献

[1]蔡斐.国际新闻世界[J].2011年新闻传播法研究综述,2012.1.

[2]马光仁.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史[J].2007.6.

[3]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1.

篇4:中国法制史试题答案

关键词 中国法制史 司法考试 本科教学改革

一、历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真题的特点

中国法制史自2003年首次列入司法考试大纲以来,大概占卷一总分值的8%左右(卷一总分值150分),即10分左右,题型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部分。其中,中法史试题的分值主要介于6~8分之间,当然也有例外,2003年和2005年的分值分别为10和11分。综观历年司法考试“中法史”真题,其主要特点如下所述:

(一)強调对历代法制及指导思想的总体认识

历年司考“中法史”真题中,占据题数比例最大的不是哪朝哪代,而是对中国历代法制的总体认识,高达16题之多(表1)。在这16题当中,对历代法制指导思想的总体考查有4题(2005年卷1第63、64题、2009年卷1第57题、2014年卷1第56题);对中国古代法典总体演进历程的考查有3题(2008年卷1第9题、2012年卷1第18题、2013年卷1第18题)。可见,司法考试“中法史”真题侧重对历代法制及其指导思想的总体认识,而不局限于单独的知识点。在制度及其指导思想总体认识和发展脉络之中学习中法史,是司考“中法史”题目的重点。

(二)注重对专题性法制史的考查

中国法制史传统教学中主要以时间序列为线索向学生讲述法制历史的源流,法制的时代特性较为显著,但与部门法教学不能相对应,致使教学内容的体系性方面常有缺憾。如果能以部门法史对之作补充,则有利于通过纵横结合,使学生对知识的定位更加准确,加强和深化与现代部门法之间对比了解。以选拔实务性法律人才为宗旨的司法考试,已开始注重对专题性法制史的考查,如对中国宪法发展史的考查(2005年卷1第94题),对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史的考查(2010年卷1第15题),对中国古代民事法制史的考查(2007年卷1第10题),对中国古代诉讼制度史的考查(2009年卷1第58题)。部门法史的发展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法史研究深化的重要表现之一,这说明中国法史学界已经开始突破中国古代的法律就是刑法的陈旧观念而以一种更加开阔的视野来考察中国传统法制,大量宪政、经济、民事、行政法史等研究成果问世。可以看出,专题性法制史既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实务界所亲睐的对象。

(三)贯概古今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和2009年司法考试卷4中,有涉及到中国法制史的分析论述题,分值在20~25之间。如2007年卷4第7题,即要求根据题目中所提供的素材,从古代的“无讼”、“厌讼”、“耻讼”观念到当代的诉讼案件数量不断上升的变化,自选角度谈谈对该问题的看法。该题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它告诉我们,学习中法史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如何服务于当下社会。中国“无讼”的价值观念乃是在道、儒、法等中国哲学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和为贵”、“让为贤”等根深蒂固的法律思想,老百姓“以讼为耻”,认为“对簿公堂”是极不光彩的事。统治者也力行“德主刑辅”,强调道德伦理教化,不重视运用诉讼方式解决争议。在中国快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人们似乎又走上另一个极端,将诉讼当作解决纠纷的唯一或者最主要的方式,动不动就诉诸法院。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国家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加快,公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以及司法解决争端的有效性、权威性和终极性特点的基本反映。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诉讼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程序繁琐、费用昂贵,时间持久,特别是难以做到当事人之间不伤和气与维持原有和睦关系。因此,在实践中尽可能减少诉讼,引导、鼓励当事人把诉讼作为最后的救济手段,大部分案件尽量通过和解、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均衡得失,采取一种更为恰当的解决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告别无讼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过于强调诉讼的作用,也非法制建设的本意。“好讼”盛行之下,大量的司法资源被无谓地浪费,当事人也为之付出了代价。所以,“厌讼”固不可取,“好讼”的负面效应也必须正视。这就是历史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二、《中国法制史》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法学专业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的学习兴趣不大,动力不足,效果不好。现在法学教学观念和方式不但无法满足司法考试的需要,更遑论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历史视角和历史借鉴。

(一)掌握知识的碎片化

在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反映这门课体系杂乱、知识点零散,因而学起来难度大,考试不容易拿到高分甚至不好通过。实际上,中法史兼具史学和法学双重性质,同时也具有法学和史学的双重难度。古代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联系,要想理解某一制度必须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与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果单纯用法律语言去解释,只能使内容更加晦涩难懂。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各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把心思倾注到对各个知识点的记忆,而忽视了从整个历史长河的视角来把握法律制度的流变。比如说,明清时期“三司会审”中的刑部,其职能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总掌“天下诸刑狱”;大理寺的职能是国家慎刑机关,“掌审谳平反刑狱之政令”。有的学生在学习了明清的司法制度后,忽略了对之前唐宋时期刑部和大理寺职能的回顾,而这一时期,大理寺主管审判,对应的是明清的刑部;刑部主管复核和司法行政,对应的是明清的大理寺。如果学生只是单纯记忆各个时期的司法机关及其职能,而没能将整个历史时期的司法机关集中起来加以对比学习,那么知识的掌握就比较碎片化了。

(二)缺乏现实关注

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中国法制的历史演进过程,认识历史上法制的成功与失误,认识当代中国显性和隐性法制的本土渊源,认识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特征,认识在西方法制冲击下中国法制近现代化的得失利弊,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遗产对当今法制建设的正负作用和意义。但在授课过程中,有些老师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只讲课本知识,同时,学生也没有意识将古今联系起来加以对比分析,导致很多学生在学完这门课之后便很快忘记了各色各类的知识点,将中法史知识扔进了历史的海洋。历史只有跟现实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才具有永恒的魅力,如果单单学习历史而忽略其传承性,缺乏足够的现实关注,那么历史只能是空中楼阁,毫无任何生命力可言。比如说,在讲授汉代“亲亲得相首匿”法律原则时,切勿就事论事。具体来说,在法律儒家化的历史背景下,除谋反、谋叛和谋大逆等严重危害皇权的十恶不赦罪行外,亲属间互相隐瞒罪行,即同居相隐不为罪。而在现行《刑法》中,亲属之间相互隐瞒罪行就会构成包庇罪。比较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我国现在有无必要实行“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如有必要,哪些犯罪可以适用,怎样界定亲属的范围。进而让学生思考:自清末变法至今,我国引进大量法律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由于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自身法律传统的总结、理解,导致在法律实践中出现天理、国法与人情的现实矛盾冲突,作为法学学生,应该怎样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三、《中国法制史》本科教学改革的方向

在对中国法制史本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之后,笔者结合历年司考“中法史”真题的特点,并以此为视角,认为有必要对中法史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达到中法史教学的目的。

(一)对历代法制指导思想发展历程的梳理

学习中国法制史必然离不开对历朝历代法制指导思想的深刻领悟。纵观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历程,从中我们可以寻找出其基本发展脉络:中国早在商、周两个朝代就已经形成了相当完整的法律,也开始形成有系统的法律思想。西周统治者提出的“明德慎罚”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时代的学说奠定了以后两千多年法律思想的基本面貌。自秦朝后大一统政治局面形成,如何更好地维护和巩固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成为以后两千多年中国思想界讨论问题的出发点和中心任务。两汉时经改造的儒家礼教逐渐成为一种正统的官方理论,其对法律的定位和论断也就成为指导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重要因素。思想的争鸣已经过时,不能再被统治者所容忍,只是在若干的具体问题上后世的思想家有一定的发展。鸦片战争开始打破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随着空前的统治危机以及民族危机的加剧,反映在思想界也再次出现了争鸣的局面。维新运动时期,欧美的法律学说开始传入,猛烈地冲击中国思想界,这一趋势在20世纪初依旧存在。然而由于20世纪初中国处在长期的战乱之中,并没有具备建设近代化法制所需要的稳定的社会条件,也没有给思想界充分吸收消化匆忙引进的欧美各类法学流派的机会,更没有创立本土法学学派的可能。尤其是引进的法律制度、法学学说和中国社会脱节,形成了西化的社会精英阶层法律思想和保留传统观念的民间法律意识的巨大鸿沟。

(二)对历代法典更迭与演进的梳理

历朝历代的法典编纂及其演进历程是中国法制史课程的重中之重。宏观地掌握整个历史时期的立法动态,是我们学习中法史的基本任务。中国法制文明起源于炎黄时代,自那时起至今,已经历了五千年漫长的进化。在这一漫长的法制发展历程当中,法典的编纂代表了中国法律文化的基本走向。但由于中国古代朝代众多,且每朝每代的法典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更迭,这就造成了学生在掌握这一知识点时存在困难。为了方便大家掌握该知识点,我们不妨将其演进历程做成一张图表,以便更加形象地加以对比分析(图1)。

(三)注重古为今用

在中国法制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从比较法的视野来思考古今中外的法律制度。比如说:(1)在2008年刑法的修订过程中,对于年满75周岁的老人的刑罚适用,可以联系中国古代尊老恤幼的法律原则加以探讨。(2)在讲授中国古代的直诉制度,即登闻鼓制度时,可以把击登闻鼓这种古代进京上访的主要形式与当今存在的进京上访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古代的“越诉”和“京控”与今天的上访从历史根源上是一致的,进而认识到现今上访形成的原因并深入理解法律文化的传承性。(3)在谈到明代朱元璋“重典治吏”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联系当下大力打击贪污腐败的现象,体味传统与现今中央对治理贪腐的决心。总而言之,通过联系当前法律实践,能够赋予中法史教学以更多的活力,必然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法律问题的同时,强化了对中法史知识的理解,提高透过表象从深层次把握法律问题的能力。

四、結语

博登海默曾言:“攻读法律的学生如果对其本国的历史很陌生,那么他就不可能理解该国法律制度的演变以及该国法律制度机构对其周围的历史条件的依赖关系。”①学好中国法制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代大学生在学习中法史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学习法制史缺乏系统,不能从古今中外比较的角度去认识中国法制史中的概念、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从司法考试的趋势来看,从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的源流过程来理解具体的法律制度,是考试的方向。那么,无论是提高学生学习中法史的兴趣,还是提高学生中法史的理论素养,还是应对司法考试,都需要在教学方面有所改变。教师在教授中法史课程时,应该在我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源流和脉络的背景下去讲授某个具体法律制度,应该在古今比较的视野下去讲授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中法史的兴趣,有助于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历史思维。

注释:

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姬敬武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2.

篇5:中国法制史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2.0分,共30.0分 单选题(2.0分)

在我国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中,受贿罪的主体是()。

A.企业工作人员 B.国家工作人员 C.商界人士

D.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答案B 单选题(2.0分)

本讲提到,行政许可过程中,应该遵循()。

A.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 B.育人为本

C.处罚与教育相集合原则 D.便民原则

答案D 单选题(2.0分)

我国公权力滥用的表现不包括()。

A.贪污腐败 B.以权谋私 C.尸位素餐 D.劳民伤财

答案A 单选题(2.0分)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执政方略是()。

A.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B.改革开放 C.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D.大力发展经济

答案 C 单选题(2.0分)

自2002年4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定》规定了()的证明标准。

A.“高度盖然性占优势” B.“主观证据占优势” C.“绝对证据占优势” D.“客观证据占优势”

答案A 单选题(2.0分)

本课程中提到,传统的政府行政体制属于()。

A.市场性政府 B.管制性政府 C.经济性政府 D.限制性政府

答案B 单选题(2.0分)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最早见诸于法律,是在()。

A.1982年的宪法修改案 B.1982年的刑事诉讼法 C.1979年的宪法修改案 D.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

答案D 单选题(2.0分)

全面推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A.依法治国 B.宪法制度 C.共产党的领导 D.一国两制

答案A 单选题(2.0分)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

A.张之洞 B.林则徐 C.龚自珍 D.魏源

答案D 单选题(2.0分)

国家治理体系要探索,要创新,通过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能量和作用,更好地调动和动员庞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各方面的资源。其中,()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A.法治的手段和法治的途径 B.科学的手段和科学的途径 C.经济的手段和经济的途径 D.人治的手段和人治的途径

答案A 单选题(2.0分)

本课程中提到,金字塔的力量结构中不包括()。

A.市场力量 B.经济力量 C.政治力量 D.社会力量

答案A 单选题(2.0分)

根据本课程,从提倡四种声音中体现不出来的是()。

A.树立中国形象 B.凸显中国元素 C.坚定中国自信 D.确立中国发展方向

答案D 单选题(2.0分)

中国近现代史开端的标志是什么?

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戊戌变法 D.虎门销烟

答案B 单选题(2.0分)

我们提出了两个百年梦,其中一个目标是到()年实现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2050 B.2040 C.2030 D.2020

答案A 单选题(2.0分)

()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

A.民法 B.刑法 C.党章 D.宪法

答案C

2)多选题,共10题,每题3.0分,共30.0分 多选题(3.0分)

本课程认为,中央对于围绕“四风”查问题、找原因的要求有()。

A.要着重从主观上找原因 B.要从群众身上找原因 C.找到原因逐级上报 D.要着重从客观上找原因 E.要找到根本原因

答案A,E 多选题(3.0分)

司马迁提出的侠的特点有()。

A.既已存亡死生矣 B.仁义 C.守信 D.为知己者死

答案A,C,D 多选题(3.0分)

现代法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整个国家治理和社会资源的分配按照法治的精神,遵循三公原则。其中,“三公”是指()。

A.公正 B.公开 C.公平 D.公允 E.公立

答案A,B,C 多选题(3.0分)

刚性行政管理方式包括()。

A.规划 B.处罚 C.命令 D.指导 E.征收

答案B,C,E 多选题(3.0分)

本课程中提到,中央的八项规定包括有()。

A.“勤俭节约,廉洁从政” B.“减少交通管制”

C.“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 D.“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 E.“轻车简从”

答案A,B,C,D,E 多选题(3.0分)

当前我国立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

1.2.3.4.A.有的立法体现了部门利益

B.立法落后于社会实际

C.在立法过程中没有解决好改革与立法的关系

D.有的立法擅自扩大了部门权力 5.E.立法不能适应现实需要

答案A,B,C,D,E 多选题(3.0分)

案件事实的几个层面包括()。

A.案件的客观事实 B.以上都是正确的

C.国家专门机关特别是法院所认定的事实 D.证人所主张的案件事实 E.当事人所主张的案件事实

答案A,C,E 多选题(3.0分)

违宪审查的基本功能包括()。

A.确定和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 B.强制执行

C.保证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D.保护少数人的权利 E.协调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答案A,C,D,E 多选题(3.0分)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第四项重大任务全民守法中提到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包括哪几个层域()。

1.2.3.4.5.A.系统治理 B.依法治理 C.综合治理 D.源头治理 E.行业治理 答案A,B,C,D,E 25 多选题(3.0分)

新一届中央集体领导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我国的执政主体体现了()。

A.新一届中央领导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框架当中来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B.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体系和制度充满自信 C.社会主义制度适合于一切国家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E.社会主义制度优于其他制度

答案A,B,D

3)判断题,共20题,每题2.0分,共40.0分 判断题(2.0分)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性保障。

A.对 B.错

答案A 判断题(2.0分)

根据本课程,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执政思路包含两方面内容:破解四大危险、克服发展软肋,发挥比较优势、唱响四种声音。

A.对 B.错

答案A 判断题(2.0分)

根据本课程,在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时,对外我们要强调和谐世界、和平道路、合作共赢,对内我们要强调提高自身实力,唱响中国声音。

A.对 B.错

答案A 判断题(2.0分)古时候的“字”一出生就可以用。

A.对 B.错

答案B 判断题(2.0分)

乌台诗案是针对苏轼的文字狱。

A.对 B.错

答案A

判断题(2.0分)

在附带性审查中,法院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法院的宪法解释权、先例约束原则。

A.对 B.错

答案A

判断题(2.0分)

本课程认为,实现中国梦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目前我国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A.对 B.错

答案B

判断题(2.0分)郭靖被命名为北侠。

A.对 B.错

答案A

判断题(2.0分)

根据本课程,从总体布局上理解的三种关系在政治领域当中,主要解决治标和治本的问题。

A.对 B.错 答案A

判断题(2.0分)刑法是立国之本。

A.对 B.错

答案B

判断题(2.0分)

良法善治是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由路。

A.对 B.错

答案A

判断题(2.0分)

根据本课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立足当前,还要有一个长远的价值追求,克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弊端。

A.对 B.错

答案A

判断题(2.0分)

监督贵在严密,不能有裂缝,不能有缺口,所以要形成严密的监督体系。

A.对 B.错

答案A

判断题(2.0分)

客观事实与主观事实的关系式客观事实必须符合主观事实。

A.对 B.错

答案B

判断题(2.0分)司法公正是过程公正与结果公正的结合、统一。

A.对 B.错

答案A

判断题(2.0分)

本课程中认为,四大危险是我们党发展的软肋,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软肋。

A.对 B.错

答案A

判断题(2.0分)

当代依法行政要注重认识和发挥条理法作用。

A.对 B.错

答案A

判断题(2.0分)

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就是劳动力自由转移,没有劳动力的自由转移市场经济不复存在。

A.对 B.错

答案A

判断题(2.0分)

1978年我国的执政方略是改革第一,发展第二,稳定第三。

A.对 B.错

答案A

判断题(2.0分)

在我国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中,受贿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收受贿赂的行为。

A.对 B.错

篇6:中国法制史试题答案

A.行政机关将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的费用由2元降为1元

B.行政机关安排工作人员主动为前来办事的人员提供咨询

C.工商局要求所属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将原20工作日办结事项减至15工作日办结

D.某区设立办事大厅,要求相关执法部门进驻并设立办事窗口

【答案】BCD

2、甲将房屋租给乙,在租赁期内未通知乙就把房屋出卖并过户给不知情的丙。乙得知后劝丙退出该交易,丙拒绝。关于乙可以采取的民事救济措施,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请求解除租赁合同,因甲出卖房屋未通知乙,构成重大违约

B.请求法院确认买卖合同无效

C.主张由丙承担侵权责任,因丙侵犯了乙的优先购买权

3、关于回避的复议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案件被告人提出审理该案的审判员王某是被害人从前的朋友,申请回避,被当庭驳回,被告人不能申请复议

B.一案件被告人提出审理该案的审判员王某是被害人从前的朋友,申请回避,被当庭驳回,被告人可以申请复议

C.一案件未成年被告人提出审理该案的审判员和被害人李某有近亲属关系,被驳回,该被告人不能在恢复庭前申请复议一次

D.一案件未成年被告人提出审理该案的审判员和被害人李某有近亲属关系,被驳回,该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不能在恢复庭前申请复议一次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刑诉解释》第28条规定,被决定回避的人员对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恢复庭审前申请复议一次;被驳回回避申请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当庭申请复议一次A项的情形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第28条、第29条所列情形,应由法庭当庭驳回,并不得申请复议

4、程序正当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程序正当要求的体现?()

A.实施行政管理活动,注意听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意见

B.对因违法行政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主动进行赔偿

C.严格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实施行政管理活动

D.行政执法中要求与其管理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公务员回避

【答案】AD

5、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关于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规定,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B.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C.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D.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以标签、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根据《食品安全法》第50条的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可知A项正确。

根据该法第49条的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可知B项正确。

根据该法第48条的规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者对标签、说明书上所载明的内容负责。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可知c项正确,D项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4.美国甲公司以CIF价格向新加坡乙公司出口一批电缆,甲公司租用韩国货轮“Han—jin”轮承运,后货物在驶往新加坡途中,在我国领海发生触礁,乙公司与承运人协商后决定到中国广州海事法院诉讼解决该运输合同争端。根据我国现有规定,选项正确的是:

A.由于当事人各方均与中国没有实际联系,因此我国法院没有管辖权

B.若乙公司在中国法院起诉承运人,我国法院可以基于当事人的协议管辖约定行使管辖权

C.若我国广州海事法院拟受理该案,则在受理之前须报广东省高院,广东省高院认为可以受理,则应报最高院,最高院答复前暂不受理

D.我国法院受理后,在处理该纠纷时,应适用我国实体法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根据《海事诉讼法》第8条的规定,海事纠纷的当事人都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者组织,当事人书面协议选择中国海事法院管辖的,即使与纠纷有实际联系的地点不在中国领域内,中国海事法院对该纠纷也具有管辖权。A、C项错误,B项正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1条,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本案中涉及的是运输合同纠纷,关于运输合同纠纷,当事人也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本题并没有指明当事人在运输合同中是否选择了法律,因此D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6、某工商局以涉嫌非法销售汽车为由扣押某公司5辆汽车。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工商局可以委托城管执法局实施扣押

B.工商局扣押汽车的最长期限为90日

C.对扣押车辆,工商局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

D.对扣押车辆进行检测的费用,由某公司承担

【答案】ABD

7、甲与乙公司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约定:“乙公司收到首期房款后,向甲交付房屋和房屋使用说明书;收到二期房款后,将房屋过户给甲。”甲交纳首期房款后,乙公司交付房屋但未立即交付房屋使用说明书。甲以此为由行使先履行抗辩权而拒不支付二期房款。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甲的做法正确,因乙公司未完全履行义务

B.甲不应行使先履行抗辩权,而应行使不安抗辩权,因乙公司有不能交付房屋使用说明书的可能性

C.甲可主张解除合同,因乙公司未履行义务

D.甲不能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因甲的付款义务与乙公司交付房屋使用说明书不形成主给付义务对应关系

8、下列哪种情形中,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应被同意?()

A.某侦查人员曾被单位作出过纪律处分

B.某侦查人员态度生硬、粗暴

C.某侦查人员接受过另一当事人的吃请

D.某侦查人员业务能力差

正确答案:C

9、刘某系某工厂职工,该厂经区政府批准后改制。刘某向区政府申请公开该厂进行改制的全部档案、拖欠原职工工资如何处理等信息。区政府作出拒绝公开的答复,刘某向法院起诉。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1年卷二单选第43题)

A.区政府在作出拒绝答复时,应告知刘某并说明理由

B.刘某向法院起诉的期限为二个月

C.此案应由区政府所在地的区法院管辖

D.因刘某与所申请的信息无利害关系,区政府拒绝公开答复是合法的 【答案】A

【解析】选项A正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项规定,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据此可知,若区政府认为刘某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不应予以公开的信息的,则应在作出拒绝答复时,告知刘某并说明理由。

选项B错误。《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据此可知,刘某向法院起诉的期限为三个月,而非二个月。

选项C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行政案件管辖规定》,下同)第一条第(一)项规定,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案件,一审应当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但以县级人民政府名义办理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案件可以除外。本题中,区政府是和县政府平级的行政单位,因此,管辖法院是中级人民法院,而不是区法院。

选项D错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除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本题中,刘某向区政府申请公开该厂进行改制的全部档案、拖欠原职工工资如何处理等信息与其自身存在利害关系。因此,刘某具有申请查阅的申请人资格,区政府以此为由拒绝公开的答复违法。

10、关于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磋商是争端双方解决争议的必经程序

B.上诉机构为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常设机构

C.如败诉方不遵守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申诉方可自行采取中止减让或中止其他义务的措施

D.申诉方在实施报复时,中止减让或中止其他义务的程度和范围应与其所受到损害相等

【解析】本题考核WTO争端解决机制。

选项A说法正确。磋商是申请设立专家组的前提条件。很多争端通过磋商程序得以解决,磋商是争端解决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经程序。

选项B说法正确。上诉机构是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常设机构,任何争端方,在专家组报告发布后的60天,都可以向上诉机构提起上诉。

选项C说法错误。如败诉方不遵守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申诉方可以向争端解决机构申请授权报复,对被诉方中止减让或其他义务,但是申诉方不可以自行采取中止减让或中止其他义务的措施。

选项D说法正确。申诉方拟中止减让或其他义务的程度和范围,应与其所受到的损害相等。

【答案】C

11、乙欠甲货款,二人商定由乙将一块红木出质并签订质权合同。甲与丙签订委托合同授权丙代自己占有红木。乙将红木交付与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甲乙之间的担保合同无效

B.红木已交付,丙取得质权

C.丙经甲的授权而占有,甲取得质权

D.丙不能代理甲占有红木,因而甲未取得质权

12、程序正当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程序正当要求的体现?()

A.实施行政管理活动,注意听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意见

B.对因违法行政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主动进行赔偿

C.严格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实施行政管理活动

D.行政执法中要求与其管理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公务员回避

【答案】AD 13、2011年4月6日,张某在广交会上展示了其新发明的产品,4月15日,张某在中国就其产品申请发明专利(后获得批准)。6月8日,张某在向《巴黎公约》成员国甲国申请专利时,得知甲国公民已在6月6日向甲国就同样产品申请专利。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如张某提出优先权申请并加以证明,其在甲国的申请日至少可以提前至2011年4月15日

B.2011年4月6日这一时间点对张某在甲国以及《巴黎公约》其他成员国申请专利没有任何影响

C.张某在中国申请专利已获得批准,甲国也应当批准他的专利申请

D.甲国不得要求张某必须委派甲国本地代理人代为申请专利

【解析】本题考核《巴黎公约》中有关专利申请优先权的规定。

选项A正确。根据《巴黎公约》第4条的规定,发明专利的优先权期限为12个月,该期限内,在缔约国内每一个在后申请的申请日均为第一次申请的申请日。

选项B错误。根据《巴黎公约》第11条的规定,临时性保护原则要求缔约国应对在任何成员国内举办的或经官方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的商品中可取得专利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可注册的商标给予临时保护。如展品所有人在临时保护期内申请了专利或商标注册,则申请案的优先权日是从展品公开展出之日起算,而非从第一次提交申请案时起算。据此可知,根据临时性保护原则,2011年4月6日这一时间点可以作为申请日期。

选项C错误。根据《巴黎公约》第4条及第6条的规定,关于外国人的专利申请或商标注册,应由各成员国依本国法决定,而不应受原属国或其他任何国家就该申请作出的决定的影响。专利的申请和商标注册在成员国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优先权期限内申请的专利,在后申请是否提供保护、申请的结果如何,与在先申请没有关系。据此可知,张某在中国申请专利获得了批准,并不当然导致其在甲国的申请就会获得批准。

选项D错误。《巴黎公约》要求缔约国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给予缔约国的国民和在一个缔约国领域内设有住所或真实有效的工商营业所的非缔约国国民以国民待遇。一切不得损害公约特别规定的权利。国民待遇的例外是各成员国在关于司法和行政程序、管辖以及选定送达地址或指定代理人的法律规定等方面,凡工业产权法有所要求的,可以保留。如有的国家的工业产权法要求外国专利申请人必须委派当地国家的代理人代理申请,并指定送达文件的地址,以利于程序的进行。据此可知,《巴黎公约》允许各缔约国在国内法中就委派代理人作出相关规定。

【答案】A

14、甲公司与15周岁的网络奇才陈某签订委托合同,授权陈某为甲公司购买价值不超过50万元的软件。陈某的父母知道后,明确表示反对。关于委托合同和代理权授予的效力,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均无效,因陈某的父母拒绝追认

B.均有效,因委托合同仅需简单智力投入,不会损害陈某的利益,其父母是否追认并不重要

C.是否有效,需确认陈某的真实意思,其父母拒绝追认,甲公司可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委托合同的效力

D.委托合同因陈某的父母不追认而无效,但代理权授予是单方法律行为,无需追认即有效

15、某市安监局向甲公司发放《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后,发现甲公司所提交的申请材料系伪造。对于该许可证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卷二单选第42题)

A.吊销

B.撤销

C.撤回

D.注销

【答案】B

【解析】《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本题中,甲公司凭借伪造的申请材料而获得行政许可,因此,应予以撤销。

16、乙欠甲货款,二人商定由乙将一块红木出质并签订质权合同。甲与丙签订委托合同授权丙代自己占有红木。乙将红木交付与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甲乙之间的担保合同无效

B.红木已交付,丙取得质权

C.丙经甲的授权而占有,甲取得质权

D.丙不能代理甲占有红木,因而甲未取得质权

17、对具有职位特殊性的公务员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公务员法》明确规定的职位之外的职位类别。下列哪一机关享有此增设权?()(2011年卷二单选第39题)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

D.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

【答案】B

【解析】《公务员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18、合理行政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哪些做法体现了合理行政的要求?()

A.行政机关在作出重要决定时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

B.行政机关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

C.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所采取的措施符合法律目的

D.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已生效的行政决定

【答案】BC

19、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协定适用于成员方的政府服务采购

B.中国公民接受国外某银行在中国分支机构的服务属于协定中的境外消费

C.协定中的最惠国待遇只适用于服务产品而不适用于服务提供者

D.协定中的国民待遇义务,仅限于列入承诺表的部门

【解析】本题考核《服务贸易总协定》。

选项A错误。服务贸易总协定不适用于为履行政府职能而提供的服务。

选项B错误。中国公民接受国外某银行在中国分支机构的服务属于商业存在而不是境外消费。

选项C错误。协定中的最惠国待遇适用于服务提供者和服务产品,但不适用于货物产品。

选项D正确。《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国民待遇义务,仅限于列入承诺表的部门,并且要遵循其中所列的条件和资格。

上一篇:北理工网上作业答案下一篇:建设节材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