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师中级教学大纲

2024-05-05

茶艺师中级教学大纲(精选9篇)

篇1:茶艺师中级教学大纲

中级茶艺师就业技能培训

教学计划

一、工种名称、招生对象与课时

(一)工种名称:中级茶艺师

(二)培训对象:转移就业劳动者

(三)培训时间:140课时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茶文化、中华茶艺、技能操作理论

实践知识,熟悉茶艺表演基础知识;

2.掌握相关茶叶的生物特性,能进行各类茶品的冲泡; 3.能独立表演台式乌龙茶茶艺、红茶茶艺、普洱茶茶艺;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职业道德(4课时)

教学内容:

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职业守则;

3、如何做个好员工;个人的职业规划。

第二章

茶文化基础知识(4课时)

教学内容:

1、茶文化发展史

2、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3、唐宋明清茶叶的发展及品饮方式

第三章

茶叶知识(4课时)

教学内容:

1、中国茶区及分布情况

2、茶树的基本知识及茶树生长环境的要求

3、茶叶的分类(六大茶类的细分)

4、六大茶类的工艺制作

5、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的概念

6、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

第四章

茶与水的关系(8课时)教学内容:1.水温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软水硬水)

2、泡茶用水的选择(中国的五大名泉)

3、茶叶滋味的鉴赏。第五章

真、假、新、旧茶区别(4课时)教学内容:1.真假茶的识别与品饮 ;2.新茶与陈茶的品饮。

第六章

茶与科学(8课时)教学内容:1.茶叶评审和化学成分 ;

2、茶的保健功能。

3、茶叶的保存方法;

4、科学饮茶。

第七章

茶艺泡茶要素(4课时)教学内容:1.茶艺的六要素;

2、泡茶要素; 第八章

六大茶类品饮与鉴赏(12课时)

教学内容:1.绿茶;2.红茶;

3、白茶;

4、青茶;

5、黑茶

6、黄茶;

7、中国十大名茶。

第九章

茶艺技能与表演(28课时)

教学内容:

1、茶叶冲泡技巧操作程序 ;

2、普洱茶茶艺表演;

3、大红袍茶艺表演;

4、台式乌龙茶茶艺表演;

5、生活茶艺。第十章

茶具鉴赏(4课时)

教学内容:

1、紫砂壶的发展历史及鉴赏;

2、瓷、陶、玻璃茶具的鉴赏。第十一章

礼仪(20课时)

教学内容:

1、茶艺师的仪容仪表的要求;

2、茶艺师的站姿走姿坐姿要求;

3、茶艺服务的礼节要求;

4、茶艺馆的接待程序 第十二章

茶叶销售(4课时)

教学内容:

1、茶叶销售的技巧;

2、茶叶销售的艺术 第十三

练习(28课时)

教学内容:

1、茶艺演示练习;

2、泡茶、品茶的练习;

3、茶馆、茶店见习。第十四章

总复习/考证(8课时)能按照茶叶的特性进行各类茶品的冲泡

能独立演艺普洱茶茶艺,花茶茶艺,台式乌龙茶茶艺。培训老师:陈天华

陈燕.

篇2:茶艺师中级教学大纲

一、茶艺基础知识(6课时)

(一)茶艺概述

1、茶艺内涵

2、茶艺外延

(二)历代饮茶习俗简介

1、唐代

2、宋代

3、明清

4、新中国后

(三)少数民族饮茶习俗

1、维吾尔族

2、藏族

3、蒙古族

4、傣族

5、纳西族

6、布朗族

7、僳族

8、白族

9、土家族

10、苞族、侗族

(四)饮茶习俗类型

1、重清饮

2、重茗茶名点

3、重茶食相趣

4、重茶叶药理

5、重饮茶情趣

6、重饮茶哲理

(五)中日茶艺区别

1、起点不同

2、左右茶文化发展方向的动力不同

3、品茶艺术所追求的目标不同

二、茶文化概述(6课时)

(一)茶文化定义

1、广义

2、狭义

(二)茶文化发展史

1、魏晋南北朝

2、唐代

3、宋代

4、元明清

5、现代

(三)茶文化结构

1、物质层

2、制度层

3、文化层

(四)茶文化的基本特征

1、社会性

2、广泛性

3、民族性

4、区域性

5、传承性

(五)茶文化的特点

1、物质与精神的结合

2、高雅与通俗的结合

3、功能与审美的结合

4、实用性与娱乐性的结合

(六)福建茶文化的特点

1、茶类创制最多

2、品茶技艺最奇

3、形成独特的自然生态特征以茶为载体的区域人文特征

4、民间茶俗、茶情、茶艺绚丽多姿

三、茶之冲泡技巧(6课时)

(一)泡茶基本理念

1、有心

2、了解茶特性

3、融入经验

(二)泡茶基本原理

1、泡茶器皿

2、泡茶用量

3、泡茶用水

4、水的温度

四、茶艺表演(10课时)

(一)茶艺礼仪

1、仪表礼仪

2、接待礼仪

3、交谈礼仪

4、举止礼仪

(二)茶艺准备

1、茶叶准备

2、茶具准备

3、场所准备

(三)泡茶步骤

面授环节

六大茶类冲泡方式(16课时)

第一天,泡茶操作(上午4学时+下午4学时)

篇3:茶艺课程中情境式教学方法探究

一、传统茶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茶艺作为茶文化中的重要传承物, 其蕴含着中华五千多年的精神内核。与此同时, 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服务于个体休闲、娱乐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 当前我国高质量的茶艺文化工作者却存在着巨大的供应缺口, 这无疑也为茶艺教育拉响了警钟。我国传统的茶艺教育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1. 教师主导的单向灌输式教学

茶艺课堂同其他课堂一样, 教师往往是课堂权利的中心, 其经常把自己塑造成 “独裁者”, 以此通过绝对权威来对课堂进行统治[1]。在这样的环境下, 知识便只能沿着单向的传递过程进行流动, 而缺乏互动必然将使其丧失提升自身价值的机会。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 学生对茶艺文化的学习就缺乏主动性, 仅仅将茶艺作为一种受教于他人的一种生存技能, 而不能将其视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记忆, 也就更不能将其视为一种精神的享受和生活的快乐体验。这无疑将降低个体对茶艺文化学习的兴趣。

2. 理论主导的知识性记忆训练

传统的茶艺教学往往将其视为一种既有知识的灌输, 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对内容的识记, 这种教学模式将茶艺视为固定的知识而进行教学, 使得其作为一种灵性的文化生机被迫泯灭。与此同时, 茶艺作为一种文化的再现, 其必然要求个体在行动中去实现茶文化内在价值的转换。然而, 传统的课堂并不十分重视这种实践性行为的教学和训练, 这就使得学员在进行茶艺文化的学习过程中缺少了相应的实践操作,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往往会成为个体茶艺知识、茶艺文化、茶艺技能以及茶艺精神内化的重要阻碍。最终, 便会导致茶艺培训、教学的失败, 必然引起市场对茶艺人才供给的不满。

3. 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式反馈

质量反馈作为管理学中的重要控制手段, 其可以实现对原有目标实现过程的监督、矫正, 在茶艺教学中其作用也仍然明显。茶艺教学作为培养茶艺人才、锻炼茶艺技能的一种手段, 其应实现既有目标, 并应对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检验和负责。当前, 茶艺教学模式中的反馈主导权仅仅掌握在制定目标、制定规则者手中, 而忽视了作为服务对象的学员的满意度, 这就容易导致在判断标准上出现偏颇; 另外, 传统的应试型的纸质评判方法, 忽视了个体实际技能的学习效果, 也必然使得质量反馈成为一种无效的检验形式。

二、情境式教学对茶艺教学的契机

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并称为 “教育中的三个认识论”[2]。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个体秉性和社会秉性的手段, 其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中理应培养出个性张扬的个体, 也只有这种自由式、开放式、建构式的教育才能应对当前社会的种种挑战, 也才能真正将茶艺和个体进行结合。而情境式教学, 无疑是当前我们应该进行探索、进行实践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1. 情境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情境式教学是有效结合情感和认知的教学模式, 就是指在师生双方平等互动的基础上, 利用有限资源构建出适宜教学的场景, 并将应教内容进行适当转化, 最终使得师生在教学要求的角色互动中进行建构性的学习活动。情境式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设置相应的教学计划, 通过创设类似的现实或虚拟场景,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 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情境式教育的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能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提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

情境式教学主张 “以学生为主”, 通过开放式、多样式、灵活性、自由性的教学环境, 深挖学生的内在潜力, 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封闭式的、单向的内容传播路径, 其开创了基于情境空间的角色互动的教学模式, 不仅实现了内容的动态转化, 还为学生的技能实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是现代教学模式中兴起的又一新秀。

2. 情境式教学的特点

( 1) 师生和谐的互动关系建构。情境式教学就是要实现一种课堂关系的转换, 即将静态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动态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互动。在这一过程中, 最为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学员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定位问题。也就是要构建一种民主的课堂氛围, 使得师生双方可以实现有序、和谐、高效的互动, 通过这种关系的构建, 以此为实现进一步情境式教学做充分的准备。

( 2) 情境化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情境化的教学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搭建起一个平台, 并在这个平台内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完美转换, 使原本单调、枯燥以及缺乏灵性的茶艺知识讲授, 转变为丰富、有趣更富灵性的动态教学。即要求教师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将茶艺的“美、灵、韵”进行展现, 通过现实的手法来将要点、难点进行反复演示, 并要求学员以此为标准进行个人间、小组间的对比演练, 在这一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同时, 教师也应结合相应的案例, 通过小品剧、多媒体等形式, 将茶艺的历史、文化等人文要素进行展示, 以此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 3) 学生参与的质量控制反馈。茶艺是一种文化的延续, 教育则是这种文化延续最为重要的一种途径。因此, 在对教育质量进行反馈控制的过程中, 我们理应以文化传承的效度作为评判的主要标准。而一种更具说服力的效度, 就必然是以服务对象, 即学员为核心进行评判。学员是茶艺学习中的最后接受者, 因此, 其自身的满意度、自身的体验对茶艺学习的效果是最好的检验。也就是说, 我们应构建以学员为中心的茶艺知识、茶艺技能、茶艺文化以及茶艺精神的评价体系, 以此使整个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真正实现优质的茶艺教学。

三、情境式教学法在茶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情境式教学作为现代的新兴教学模式, 其无疑拥有巨大的优点。因此, 作为提高 “茶艺”教学品质的一种工具, 我们必须进行探索, 力求实现茶艺教学和情境式教学的有机融合。这种融合应表现出自然、发展, 而绝不应是机械、死板, 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茶艺知识的情境化

茶艺知识的情境化, 就是要将课堂中有关茶艺的基础知识进行主动的转换, 即将课本中有关茶的色、味以及其他茶艺辅助工具的识别转换为情境中的现实认知。

茶艺和生活息息相关, 也就是说个体在进行茶艺学习时必须要将其进行运用, 这种运用就需要情境式教学的支撑。第一, 教师要将不同种类的实物茶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能在对实物的观察中进行学习; 第二, 教师要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沏茶、品茶等相关茶艺的展示, 让学生从动态的演示中获取知识; 第三, 教师要对相应的茶具进行展示, 使学生能够熟知基本的茶具知识和使用方法。也就是说, 教师要通过以上的教学, 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茶艺知识。

2. 茶艺文化的情境化

茶艺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不仅仅是个人休闲的一种时尚选择, 同时也是我国悠久文化魅力的完美展现, 因此, 就有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茶艺文化的情境化, 以此激发学生对茶艺文化魅力的感知。

具体而言, 第一, 教师要精选着装, 使自己的服饰符合基本的茶艺要求, 通过自我的茶艺文化散发来感染学生;第二, 教室要进行精心的布置, 使得整个课堂场域弥漫出应有的文化气息, 这就要求选择静、达、雅的音乐以及其他具有灵性意味的茶台、茶具布置; 第三, 置身于茶文化的情境之中, 必然要求师生双方能够表现出应有的茶艺素质, 这就要求师生之间的话语、行为、神态都要符合礼仪规范, 以此加深学员茶文化的体验。通过以上茶艺文化的情境化, 使得茶艺不仅是一种教学, 更衍化为一种生活的良性体验。

3. 学习结果矫正的情境化

茶艺学习是一种知识、文化、精神内化的过程, 但是作为一种教学, 其理应获得相应的检验, 这种检验在情境化教学模式中要突破原有的纸质的机械式检验方式, 而应选择融入情境、亲身实践等方式。

也就是说, 茶艺文化教学的情境式检验, 要将学生置于主体的地位, 这里的主体并不单单是受测主体, 同时也应考虑将其纳入检测主体的范围之内, 即应将学生进行三维的分组, 即受测组、检测组、观察组, 要求教师对考试情境进行设计, 而在这情境中需要设置茶艺演示者以及与其形成对照的 “顾客”, 即接受茶艺演示的人, 与此同时使得观察组以第三方的视角进行全方位观察, 进行综合评判, 以此往复进行三次, 使得每个学员均可以完成一次全角色的扮演, 最终由教师进行综合成绩的汇总, 并对相应不足进行点评。[3]这种方式的检验不仅仅是对学生自身的一种检视, 同时也是一次自己提升的过程。因此, 这种茶艺学习的结果矫正模式, 必然将优于传统的检视模式, 而这也就应成为我们茶艺教学中的主要模式。

参考文献

[1]郭立强, 梁莹.民主课堂:理性公民训练场的构建[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 :14—17.

[2]谢璐妍, 蔡文学.基于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法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情景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15, (11) :107—109.

篇4:农村中职学校《茶艺》课教学初探

关键词 农村 中职 《茶艺》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014-02

一、《茶艺》课课程简介

《茶艺》课是中职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授中国茶文化知识和中国茶的鉴赏、冲泡方法以及茶艺服务的流程和技巧,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茶习惯的变化步伐也逐渐加快,《茶艺》这门课深受关注与亲睐。根据课程特点,我们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实践教学中引入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法,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学生为主导,偏重于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学校教学计划 ,使用项目教学法,整合教学内容,要注意由浅入深,迎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兴趣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为导向,任务是风帆,计划是航线,激发兴趣、驾驭整合教材是关键

在农村中职学校,《茶艺》这门课没有统一的教材,有的学校使用的是《中国茶文化》,有的是自己编的校本教材,但核心的内容基本相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传授的知识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让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一般来说,《茶艺》课需要完成的项目如下:模块一:茶文化基础知识;模块二:认识六大茶类;模块三:认识各类茶具;模块四:学习茶艺基本知识;模块五:饮茶习俗;模块六:茶与健康;模块七:中国名山、名水、名器、名茶;模块八:茶与礼仪。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应用。项目教学法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要求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

三、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行为导向法的运用与实施

把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引入农村中职学校校课堂,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专业知识集于“工作任务”中。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实施教学,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导向,设计工作任务。

以绿茶的冲泡项目为例:1.项目确定:绿茶冲泡。目标:①掌握茶具的使用方法及用途;②掌握冲泡茶汤流程;③ 掌握泡茶水温、茶叶用量、时间;④ 鼓励学生创新,编排更加 “合茶性、顺茶理”表演程序,体现不同茶艺的韵味。2.制订计划:① 时间安排,10学时(包含示范讲解、学生模拟、对学生进行指导、问题总结、提高练习)。②人员安排,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学习成绩、学习方法、语言能力等)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一般为5-10人,每组选定一名组长,由组长进行统筹安排、监督实施等各项工作。3.项目实施:①情景模拟:客人到茶艺馆品茶,点了绿茶,要求茶艺师为其提供茶饮冲泡服务。茶艺师接到茶饮冲泡单后,根据绿茶的冲泡特点准备茶具、泡茶用水,并按照规范的冲泡流程冲泡绿茶。②预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会出现的问题提前设置预案 (如水温、投茶量、冲泡时间等可能出现的问题)。③让学生根据绿茶的特性准备茶艺解说词、茶具、音乐,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配合完成茶艺展示。④通过每组的茶艺展示,让学生观察茶叶的品质特点、使用的茶具、用水、以及冲泡手法。4.项目评估:①学生自评:展示结束后,学生根据操作过程进行自我评分,将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②学生互评: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每组发放一份评分表,根据表演者操作的内容进行评分,操作结束后,分别指出两组在进行表演时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听课中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提高现场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接待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③ 教师总评:在评价过程中,应对项目完成情况和学生个人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相结合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应只评出分数和名次,更应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具体改进的办法,让学生在下一个项目学习中表现得更出色。

项目教学应注意的问题:选择合适的项目,具有典型性,所选项目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征,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总之,对《茶艺》课的教学在农村中职学校属起步阶段,教有法而定法,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篇5:茶艺师中级考试操作解说词

3.问好:评委老师好,我是几号考生刘珍,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茶品为滇红,我已准备好了,请问可以开始了么?

4..孔雀开屏介绍茶具今天我所使用的主泡器为盖碗其内壁为白瓷,以便直观的欣赏到滇红的红艳剔透,公道杯用来均匀茶汤,此外还有与之匹配的品茗杯。5.精茗蕴香,借水而发,今天为大家选用的是优质纯净水。

6.温壶烫盏: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壶及杯中,一来可以提升壶与杯的温度,使茶叶能更好的散发出她的清香,二来再将茶具清洗一遍,使本以干净的茶具更加洁净。6.王子入宫:滇红条线紧直肥壮.色泽乌润,金毫显露,其味香甜。

7.洗茶:在滇红茶的泡饮之前一定要进行洗茶,洗掉茶叶的污渍或者农药残留,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味道也更甘醇。

8.悬壶高冲:冲泡红茶的水温要在90-95摄氏度,而高冲可以让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9.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香气高醇 10.分杯敬客

11.举案齐眉,一杯杯送至评委老师处,做请的手势 12.观赏汤色 13.喜闻幽香

14.品味鲜爽

篇6:茶艺师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茶艺即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它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艺学是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艺师职业认证的推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为提高生活情趣,提升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以茶艺为主线,以茶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系统介绍国内外饮茶习俗以及饮料调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种茶叶泡饮方式,培养其相当高级茶艺师的技能。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是在《茶艺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安排在《茶艺学》后学习的课程。因此主要介绍国内外茶叶的主要泡饮方式以及饮料调制技术。实验技能方面:掌握茶饮料调制有关技术。

3、课程教学改革

是从茶文化学独立出来的课程,为新开课程。

二、教学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 国内外饮茶习俗及主要茶艺介绍

第一节: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

第二节:主要茶艺形式:中华茶艺(文人茶艺、宫廷茶艺、民俗茶艺、禅宗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

本章的重点、难点:

文人茶艺、日本茶道 建议教学方法:

此部分应与实验课有机结合 思考题:各主要茶艺形式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 饮料调制技术及调制茶介绍 第一节:饮料调制基本原理 第二节:各种配料茶介绍

枸菊茶,擂茶,奶茶、冰茶,果味茶等 第三节:花草茶介绍

本章的重点、难点: 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 建议教学方法: 透彻介绍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调制茶介绍。思考题:

1、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什么叫花草茶,主要有哪些类型?

(二)课程实验教学

本课程实验学时共24学时,设6个实验,分别如下:

实验一 观看茶艺表演录象

通过观看茶艺表演的录象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不同茶艺的表演方式。

实验二 枸菊茶冲泡技艺训练

训练枸菊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实验三 擂茶冲泡技艺训练

训练擂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实验四 奶茶、冰茶冲泡技艺训练

训练奶茶、冰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实验五 果味茶冲泡技艺训练

训练果味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实验六 花草茶冲泡技艺训练

训练花草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三、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1、学生必须认真听课和参加各项实验、实习活动,无故不听课者按旷课处理,如果累计时间达到总学时的1/3,不能参加本课程的考试。

篇7:茶艺教学案例

西苑小学 2015.5.6

茶艺活动课案例

一、主题选定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是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我们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可现在的青少年又很少与茶接触,有必要在学校里进行发扬民族优秀的茶文化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茶,喜欢茶。

因此,我编创了茶艺教材,开设了茶艺课。在茶艺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大胆实践。在茶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用直观演示法以视觉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通过教学上的点滴细节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真正落实到位

二、实施方案

(一)课题:《乌龙茶艺》

(二)教学内容:

概括介绍茶的起源、历史及基本知识,通过实际演示沏茶,引领学生步入茶境,主动参与识茶器、知茶礼、习茶艺等学习实践中,并能进行合作与交流互补。

(三)学情分析:

课程对象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业负担重,中考压力大,往往是两点一线循规蹈矩。知识的学习与信息的储备是足够的,但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与能力,茶艺课可以将他们从“紧箍咒”中引领出来,以淡淡茶香调节他们紧张的神经得以短暂的放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茶的发展史、种类及世界地位; 让学生了解乌龙茶的产地及各产区的代表茶; 认识沏茶器具的名称,了解各器具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乌龙茶的冲泡技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通过分组的形式练习沏茶,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观看沏茶示范,学生能体验到茶道艺术的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通过沏茶练习,培养学生学习、劳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始有终的做事态度;

通过茶道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及其与家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同学间的和协交往。

(五)教学重点:

铁观音茶的实践沏泡及沏茶器具的认识与正确使用。

(六)教学难点:

茶道礼仪的表现与茶道境界的感悟。

(七)教学用具:

铁观音茶、沏茶器具、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课件

(八)教法学法:(幻7)

1、直观教学法: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主动被吸引,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2、赏析提高法:闭门造车的做事方法是不可取的,要多看多学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求不断进步。

3、启发提问法:新知的教授与巩固,均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使学生不自觉地融入课堂,沿着老师的教学轨迹边思考边学习。

4、交流总结法:集体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让学生们在体验的同时有所感悟,从而也加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5、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九)学习学法

1、主动参与学习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授课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2、乐于探索学习法:通过茶艺表演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从而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3、体验式学习法:茶艺课程不但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而且更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和建构。在学生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茶艺课的趣味。

4、交流与合作式学习法:在茶艺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团队讨论、协作来探求完成沏茶流程,由此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更感受了与人合作的乐趣。这个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性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5、做中学、学中做的快乐学习法。

三、实施过程

(一)课程导入

在清新幽雅的茶室就座,一则茶联已让学生们产生了无限遐想,以蜻蜓点水之式稍作介绍茶的历史、种类等知识。就将学生们引入课程的主题——乌龙茶艺。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又被人们称为工夫茶。它以绿叶红镶边的风貌,耐泡而幽香的特点,深受广大茶人的喜爱。乌龙茶起源于福建的武夷山,现今有闽南、闽北、广东、台湾四个产地。各产地均有其独具特色的代表茶叶。闽南的铁观音、闽北的大红袍、广东的凤凰单枞以及台湾的冻顶乌龙。

各地因其茶叶特点的不同所选用的沏茶器具和沏茶方法也各有不同。

(二)沏茶示范表演

所谓言传身教,身教胜于言教,学生们最基础的学习就是模仿。因此,在优雅的乐曲声中我为学生们规范地演示了完整的沏茶流程。我的安静与投入深深地吸引了所有的学生,他们的安静与投入更胜于我。我抓住了学生们的心,激发了他们动手尝试的兴趣,他们无需我的组织,就主动地随着我的牵引走进了茶艺世界。

(三)认识准备茶具

1、教师介绍器具

茶具有紫砂、瓷器、玻璃器皿、陶器、铁器等等。教学用的是紫砂茶具,我对每件器具的名称及用法都作了详细介绍。

3、安全提示

在整个沏茶过程中安全是最重要的,而最具危险性的就是随手泡。因此,在茶具介绍之后,直接对学生提出了有关随手泡的安全要求。

随手泡的电源插座开关控制好,接水水位不能超过上圈压痕;倒水速度要慢以防水从壶盖流出;壶中水倒空后不能压空壶,防止烧坏加热管;壶嘴转到没有人的方向。

3、学生准备器具

同学们根据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图片,将茶具准备好,摆放到相应的位置。

(五)茶艺知识

在学生实践之前,就茶艺基本要素与学生进行了交流。有学生根据自己理解来回答的;有在老师启发下参悟的;有通过观看老师的沏茶示范模仿的;还有教师讲授的。茶艺基本要素

茶艺三净——净手、净面、净口。茶艺三法——泡茶法、煮茶法、佐茶法。茶艺四要——精茶、妙器、活水、活火。

精茶,是指上好的茶叶。本节课我所选用的是铁观音茶。优质绝佳的铁观音茶:条索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起霜。汤色金黄浓艳而清澈,滋味鲜爽甘醇,有花果蜜香,叶底有绿叶红镶边。

妙器,是指最适合的沏茶用具。本节课我所选用的是紫砂茶具。紫砂的泥土有五种颜色——朱泥、紫泥、绿泥、黑泥和段泥。通过千百年来的实践,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于是,紫砂壶也就应运而生,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名家、大师也就一个个走到历史的前台。

活水,是指自然界中灵动的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最后还有雨水和雪水。活火,是指煨碳的、带火焰的火。

茶艺五大科目——礼仪风范、茶具搭配、茶艺问答、沏茶流程、茶汤表现。

重点讲授了礼仪风范中的行茶礼仪和饮茶礼节。行茶礼仪:“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分。” 双手动作向内——欢迎您的到来。

语速不快不慢、语音不高不低、面带微笑、眼睛直视。伸掌敬茶时,五指并拢、手腕有力、指向所敬的物品旁边。饮茶礼仪:静默无语,保持饮茶环境的安静、整洁。谦虚有礼、宽待他人,尊师敬老。杯中茶分三口啜饮。

(六)学生实践沏茶

在学生实践时教师随时加以辅导,并在进行一段时间之后让学生赏析并评价实践录像与照片,从中得到学习,再次进行实践活动时对提高自己及同组学员的沏茶水平有所帮助。

(七)清洗茶具归仓

茶道讲求和、静、怡、真,而洁净整齐是最根本的保证。因此在沏茶之初、之中、之后我都对学生提出有关器具的整齐与洁净的要求,培养学生做事用心,要有始有终,力求圆满。

(八)交流学习

在课程的最后部分,让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展开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并希望他们能在生活中得以利用,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生活质量。

(九)收藏夹与自评

课程结束时,为学生们准备了一个小小的收藏夹。在收藏夹中拓展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健康饮茶;二是几种保健茶品的自制方法和保健功效。为学生们能在课后继续实践提供了素材。

篇8: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计与教学

1 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开办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升,酒店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客观表现。在对酒店品质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饮茶、欣赏茶艺已经成为多数人的正常需求。因此,很多酒店陆续开办了茶馆、茶室等品茶场所,人们可以在酒店的品茶环境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茶艺师逐渐成为一种职业,并且向专业化、体系化发展。受市场需求影响,目前多数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先后设置了茶艺课程,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设置,重视茶艺课程价值,从而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综合化、复合化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对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开办茶艺课程是其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时,都开展了茶艺课程,其主要目标是确保教学活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相匹配。衡量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学生通过接受教育之后,能否顺利实现就业,也就是学生培养与社会客观需求之间是否匹配一致。而要想做到有效教学,就需要以提升教学实效为切入点。通过优化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形式,最终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之间相协调。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其开办茶艺课程,实际上是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的,市场的客观需要决定了我们必须将茶艺课程融入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之中。酒店管理专业开办茶艺课程的过程,实际上是其教学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整个教学活动与市场需求之间相匹配的必然结果。

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要想做好茶艺课程设计教学,其需要具备以下基础,这是实现茶艺课程教学效果的需要。首先,应该引导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理念和基础技能。尽管茶艺课程是以茶艺知识为基础的教学课程,但是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都会对其形成相应影响。学生态度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茶艺课程对整个酒店专业教学体系来说,更多是一种深化,只有学生具备相关基础技能,才能对茶艺课程知识形成全面理解和认知。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茶艺课程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和引导,切实有效深化学生理念。其次,还有注重茶艺教师的引导和配置。茶艺课程有着较高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同时也需要老师具备较高的示范能力,因此茶艺教师专业与否直接影响到茶艺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最后,茶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强的学科,在茶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知识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具体运用这一技能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知识理论教育与实践技能教育相结合,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结合,从而实现学生对茶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如今越来越多的酒店管理专业具备了茶艺课程教学设计的条件和基础,因此将茶艺课程教学融入到酒店管理专业也成为可能。

2 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计与教学的相关理念分析

对茶艺课程设计与教学来说,想要确保其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相融合,需要做到:首先,茶艺课程设计的主要理念为:以茶艺教学职业性和实践性为要求,以开放的、现代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将茶艺内容体系化融入到理论教学,并且辅助相关实践教学,将茶艺教学从知识内容教学深化为职业技能教育。此外,在茶艺课程开展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客观要求,丰富教学形式。将时代教学手段、方法与整个教学活动相融合,通过激发学生创造性、引导学生参与性、提升学生积极性,来实现茶艺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其次,茶艺课程设计的主要思路为:第一,要做到茶艺课程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效结合,通过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茶艺课程教学的目的。第二,在茶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的有效匹配度。通过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将市场需要与教学活动紧密关联,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第三,在茶艺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选择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的教学内容,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

最后,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首先要从目前国家对茶艺师的整体要求入手,结合茶艺内容,将传统茶艺与现代需求相融合,通过注重茶艺的实用性和内涵的结合,从而为茶艺课程取得实效提供有力支撑。茶艺是茶文化及茶产业成熟发展的表现,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休闲时代人们的消费特点,因此可以说,茶艺课程应该在充分结合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传统特点与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其次,在茶艺课程教学设置时,要注重其具体层次性,无论是茶艺活动的具体内容,还是茶艺活动的内涵表现,都要将其纳入体系化发展的轨道中。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茶叶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无论是茶叶生产知识技术,还是茶叶加工技术,甚至是茶叶的具体品牌和特性等等,都需要从职业发展需求出发,对学生进行体系化教育。最后,在课程设置中,要做到创新教学模式,整个茶艺课程教学要突破狭隘思维和陈旧意识。只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茶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方法都可以被广泛运用,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不是茶艺知识的教学。通过茶艺课程的有效教学,为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3 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案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如今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有了实质性改善。酒店等一系列作为生活改善性的元素就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酒店服务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更多的是依赖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活动。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如果其对茶艺知识能有一定了解,必然为其顺利就业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

在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一切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来开展。酒店管理专业是职业技能要求极强的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职业表现力,同时茶艺活动表现的好坏,也是以学生综合素养为基础。我国是茶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无论是茶文化应用及普及现状,还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上都极具优势。而茶艺教学也是融入了多样元素的教学体系,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无论是学生的人文素养,还是其具体实践技能,都是整个茶艺课程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注重的内容。

其次,在茶艺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体系之中。茶艺是一项技能,无论是其中包含的内容,还是其具体表现形式,都是无法用简单的教学活动来展现的。因此,茶艺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引导学生将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相融合,从而实现茶艺课程教学的理想效果。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要想做好茶艺课程实践教学,需要在充分利用自身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实地参与实践和实施模拟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从而加深学生对茶艺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只有亲自参与到具体实践活动中,才能有针对性的实现茶艺课程教学目的。

最后,要将茶艺课程教学放到实践的环境中教学,在充分提升教师专业性的同时,实现茶艺教学的理想效果。茶艺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我们在开展这一教学活动时,需要在具体操作中熟练掌握技能,开发技能创新。而融入实践环境的过程,不仅加深学生对茶艺知识的具体理解,同时增加整个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茶艺课程教学目的。当然,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茶艺课程只是其中体系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因此,要注重对茶艺课程内容的有效把控。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业实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全方位、高品位的服务更是当前现代化服务行业的新要求。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职业化发展要求较高的专业,无论是其对从业者的技能要求,还是相关社会要求,都需要酒店管理专业重视人才培养内涵。因此,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符合技能主导培养要求。新的职业化人才培养要求影响下,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时,不仅需要从业者做好简单的日常服务工作,同时也要不断深化自身职业技能,丰富服务内涵。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茶艺课程设计有效融入到教学目标中,使其成为学生顺利就业的“砝码”。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多数消费者看来,茶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饮食习惯,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一种追求。因此,在我国很多酒店,尤其是星级酒店之中,对茶艺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配合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酒店管理专业将茶艺课程融入到自身教学体系当中。本文拟从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开办的必要性入手,探究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计与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而完善具体的茶艺课程教学内容。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计,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敏.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探讨[J].知识界,2013,(05):118-121.

[2]游娜.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茶艺”课程教学研究[J].旅游纵览,2014,(23):85-89.

[3]付帅.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职教通讯,2015,(05):225-228.

[4]李秀金.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5,(17):77-83.

篇9:关于茶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巧妙应用“趣味导入”法

趣味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的开始为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使用的导入新课的情感控制方法。设置有趣的话题,调整学生的情感状态,是这一策略的核心和前提条件。“趣味导入”法,有活跃气氛和激发兴趣的功能。

例如,激发兴趣,设计悬念,给学生一种迫不及待、渴望求知的感觉。首先,提出该节课要探索的、要解决的、有一定难度和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主动探索中华茶文化的兴趣,感受求知带来的乐趣。

例如,在介绍茶艺基本概念和茶叶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根据茶叶的不同特性,编排出红茶、绿茶、白茶、黄茶、花茶和乌龙茶的操作步骤。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讲解动作要领、表现手法,使学生领悟到的“具有较深的哲理”的精神层面。

二、巧妙应用“情移体验”法

“情移体验”法,就是指教师积极地利用移情方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角色转换及人格感染等方式,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情感调控方法。在茶艺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特定的问题情景,利用移情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地转换角色,从而使他们体验到在不同的特定场合下所特有的心理感受。例如,在讲解茶艺礼仪和茶室设计时,让学生扮演茶艺师的角色,身临其境地为客人服务,并积极参与茶室环境设计、艺术装潢布置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茶艺精髓的理解。

三、巧妙应用“想象升华”法

“想象升华”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制造“认知矛盾”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在学生思考的适当时机或最佳时刻为他们指点迷津或适时点拨,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情感层次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茶艺课教学中,笔者抓住“最佳时刻”,把握“最佳情境”,对学生的课堂情感进行有效调控,保证其情感体验向更高方向发展。

课堂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地方需要教师着力用劲、精心设计和适时引导。学生一旦解决了自身的认知矛盾和情感矛盾,便可自由地展开想象,渐入佳境,获得更高的认知水平和更深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讲解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抓住茶道的“道”字设疑、激疑,就可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掘其中的深刻内涵。这些精心设计的问题,处处问到了点子上,都能激起学生思维的震动,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在授课时,鼓励思变,共享喜悦。茶艺课中关于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表演程序编排、表现法则等方面,鼓励学生自己去创新,使他们创造的动作编排更加“合茶性、顺茶理”,更体现出不同茶艺的韵味。

另外,可以把“激趣”方法,应用到茶艺课程的作业布置和批改环节上。茶艺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的方式方法上与一般的理论课程有所不同,为了将实践课程的课后练习,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更加行之有效,具体作法如下:

第一,计时作业。方法是让学生把课堂所讲授的内容预习几分钟,然后把所有可供参考的资料收起来,教师提出泡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的要求,计时作业开始。学生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计时作业的成绩由动作的准确性、优美性和泡茶的质量两部分组成。这样,可以使每一个学生不仅要考虑泡茶动作的优美和自然,而且还要准确掌握不同茶叶的冲泡时间上的差异。每次作业都像是一次比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计时作业是当堂完成,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正处于复习效率的最佳状态,再加上计时作业有独立操作和竞赛效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听课时注意力的集中。

第二,书面交流式作业。这种方法是改变过去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做法,而是换个角度,用另外一种方式采用启发式。例如,把“冲泡绿茶的步骤有哪些”改成“你认为怎样泡出的绿茶会更好?”原因是学生既回答了冲泡绿茶的步骤和要领,也回答出了怎样泡出的绿茶最好。另外,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要谈一下自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的情况,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把自己的问题及教师个别指导的要求写进去。

第三,创意型作业。《茶艺》是一种艺术创造,既体现了文化,又体现了美学,还体现哲学的思辨。如果只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指定内容要求,让学生完成一些带有主观创意的作业,是一种提高学生艺术展现力的良好方法,使学生的艺术美学和哲学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修习茶艺中真正达到陶冶、品味、顿悟、修行、升华人格、锤炼意志。

上一篇:自制去眼袋简单方法下一篇: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