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企业共成长心得体会

2024-04-20

与企业共成长心得体会(通用9篇)

篇1:与企业共成长心得体会

《我与企业共成长》心得

通过学习《我与企业共成长》一书使我明白了:要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不断改革,不断成长,这是一个企业永葆生命力的最可靠的保证。企业的成长,要求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一起成长。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今天,任何一名员工要想实现自我,获得成功,都必须把自己打造成高素质的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树立与时俱进“和企业一起成长”的职业理念,这样才不会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大潮中被淘汰。

同样,积极营造“与企业一起成长”的团队氛围,是我们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今天的变革和创新中,以“最紧迫的是效益,最关键的是改革,最根本的是发展,最重要的是稳定”为工作的出发点。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认同感,以促进员工和企业保持高度一致,提高员工的主人公意识。要求每一名员工要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努力的使自己在工作中成长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对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来说,我们从工作中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份或多或少的薪水,而是企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充实我们才华的舞台与平台,在这个舞台和平台上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自己以不断进取的心态去开展工作,自然会不断地从失败与成功中丰富自己,适应企业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时时刻刻面临着压力,身为其中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一份,当然,承担的压力与所得到的利益和机会成正比,我们在压力中获得动力。同时,动力的获得,不是靠热情、语言来实现的,实现这一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兢兢业业,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勤动手,勤动脑,时刻牢记今天不努力明天就要被淘汰。企业的员工不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的,个人的能力不管多么出色,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说都是杯水车薪。企业就是我们的归宿,企业的荣辱兴衰与我们每位员工息息相关。公司的事业就是团队的事业,无论是使这份事业在某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是使这份事业得以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公司中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要尽情享受,享受工作给我们带来的物质利益,享受工作给我们带来的成长经历,享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快乐。

想实现自我,获取成功,都必须“和企业一起成长”,把自己打造成高素质的优秀员工。

只有这样才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大潮中不会被淘汰。

篇2:与企业共成长心得体会

我是x年入矿的一名员工,已在x煤矿工作x年,经历过x煤矿企业的兴与衰,也与x煤矿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如今,x煤矿又面临井下采面接续紧张,煤炭含矸量高,上半年生产亏损的局面。“企业有困难,我该怎么办?”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重视和思考。

一是加强业务学习,提升自我素质。企业战胜困难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人。企业要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策略、人才储备等来建设企业。我们必须认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企业为我们提供的岗位;我们只有掌握了精湛的技术,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为企业在竞争中获取优势。积极学习业务技能,提升自我素质。深知技术上的失误是最大的隐患和浪费。

在我厂实际工作中,维修人员对设备故障判断的准确率,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维修质量和使用寿命,经验丰富和技术好的维修人员不仅维修的质量好,而且效率高。特别是电工作业时更需做到心中有数,技术熟练,操作规范,才能避免“电老虎”造成的伤害。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加强业务学习,多进行技术上的交流,拓展我厂设备维修范围,能自己维修的,决不外委。

二是做企业主人翁,甘于奉献。企业就像一条在大海中航行的船,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条船上的一员,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和企业这条大船的命运息息相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保驾护航,我们更应该和他同甘苦、共患难,企业兴、我们兴,企业衰,我们衰。企业兴时,我们可以在这条大船上,尽情地欣赏船外的美景;尽情地享受企业带给我们的安逸生活。在我们习惯于平静、安宁的生活时,我们的企业这条大船遇到了巨浪,我们面对迎面而来的巨浪,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努力,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甘于奉献。

更加需要我们主动工作,只有主动工作才能提高效率;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才能激发出个人的潜能;才能更高效地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主动多付出一些,更能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主动工作更是具有责任心的一种体现;主动工作才能更专心,只有心在当下,才能把工作完成到极致。

三是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不论职务大小,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对企业忠诚,脚踏实地。一丝不苟,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干事。要珍惜自己的岗位,要知道每项工作,每个岗位,都是需要的,都必须做到极致,否则就会出问题或事故。要坚守岗位责任制,干一行爱一行。

履行职责是每名职工的本分和义务,要有明确的、执着的、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安全、优质、高效地把本职工作干到最好。如果每个人都能在本岗位上加强安全工作,提高生产效率,本着勤俭持家的态度节约生产成本和其他各项开支,科技创新,岗位争优,实现各自最大的贡献,我们的企业才能渡过难关,取得较理想的经济效益。

四是对企业常怀感恩之心。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艰苦的日子很让人心酸,职工收入低下,煤炭价格也比较低,矿区到处黑乎乎的,井上井下环境恶劣。如今,我们矿职工收入与日俱增,享受着企业文化给我们矿区生活带来的勃勃生机,现在,矿区内花团锦簇,花草遍地,职工工作环境日新月异,面貌焕然一新,激发了职工干事创业的劲头。如今我们企业遇到困难,作为企业的一名成员,要对企业常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企业,是企业为我们提供工作环境,机械设备,各种福利,为我们提供发展和表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丰富着阅历、充实着自我;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用激情点燃着梦想,用薪酬支配着生活。因此我们要感恩企业,感恩企业培养着我们,感恩企业让我们成长,感恩企业给我们一片展示自我的天地。

五是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坚定应对挑战的决心。率先垂范,从思想上引领大家,用行动带动大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家务必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深知“大河有水小河欢,大河没水小河干”的道理。这更是我们发扬主人翁精神的重要时刻,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能共渡难关,大家要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认识到当前的困难,不被暂时的困难所吓倒,要紧紧依靠企业、依靠职工,众志成城克时艰,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通过自己有效的工作把职工发动起来、团结起来,为企业发展多出主意。

倾听群众呼声,凝聚职工智慧。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要稳定职工思想,把当前矿上的形势给职工讲清楚,确保安全生产。形成“企业有困难,我们来分担”的责任共担局面,企业有困难,员工都要有“企业在我在,企业亡我亡”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对自身的定位应发生变化,不再认为自己仅仅是企业的打工者,而是要站在企业当家人的角度,围绕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群策群力,出谋划策,共同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篇3:浅析员工与企业共成长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员工与企业共成长,理论,原则,实施

近年来,世界上很多知名大企业都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在竞争中赢得优势的重要手段,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根据企业改革发展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独具特色的“员工与企业共成长”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1员工与企业共成长的企业文化的理论依据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形象和品牌已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法码,而企业形象和品牌的培育在于企业积极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企业的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员工的可持续发展,要为员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成长环境。而员工的健康快速全面成长,也将为企业发展储备强大后续动力,推动企业生存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1.1 发展过程的一致性

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人发展的基础上的,企业是人们实现人生梦想的地方,企业使人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使知识能更好地创造财富。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才的成长过程,人才的成长过程,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过程。比如,有些企业从这一观念出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激励员工在奋斗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从而逐步打造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1.2 最终目标的一致性

一个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是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工作的。相应地,一个员工的发展,也是离不开企业的存在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两者是相互依存的,两者依存的目的都是为了求得更好的发展,这是目标上的一致性。比如,某些企业宣称:在多少年之内造就多少百万富翁。其实,这是企业发展的一个目标,也正好迎合了员工在利益方面的期望。当然,也是吸引卓越人才为企业发展效力的有力激励措施之一。没有这些人才的努力,企业不可能发展;没有良好的企业环境,这些人才也难以成为百万富翁。

2员工与企业共成长的企业文化的实施原则

2.1 要真正把员工视作第一资源

人是企业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因素,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不确定、越来越复杂,准确预测未来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困难,企业只有培育员工的职业能力、激发组织的活力才能快速而准确地响应市场的需求、满足客户的需要。因此,员工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毋庸置疑。这就要求要把员工与企业共成长的思想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要善于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和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工作激情,充分尊重、理解、关心、依靠员工,为员工营造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氛围。

2.2 建立员工与企业共成长的关系

没有员工成长的企业成长是不可能持久的,脱离企业成长的员工成长是不现实的。企业要为每一位员工营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使员工能够享受到事业成功的成就感;要为员工提供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个人的长期发展投资;要本着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建立企业多方位的物质精神激励体系,同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因为人的发展和需求是有层次的、有阶段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员工不同现实需求丰富我们对员工与企业共成长的理解。在现阶段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提高员工的终身就业能力,保证员工的职业安全,是员工与企业共成长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加大对员工培养的力度,对员工的职业生涯投资,对员工的成长负责。

2.3 教育员工培养三种意识

一是责任意识。人不是天生就具有责任的,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自我修炼,坚定自己的事业心,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智模式,把每一次承担责任都当作一次机会而不是压力,把每一次接受任务都当成一种使命而不是负担。二是忧患意识。不能因为企业发展了,员工也享受了成果了,就止步不前。要坚决摒弃“小富即安”的思想,永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摒弃一切自满的情绪,不断挑战未来,不断更新自我。三是规则意识。规则分为业务技术规则、道德规则、制度规则三种,员工应当强化学习能力,认真钻研业务,了解业务、技术等客观因素的运行规律,保证对业务技术规则的有效遵守;员工应强化个人修养,遵守道德规则,做优秀的社会公民;强化纪律意识和认知意识,主动遵守企业规则,做优秀的企业员工。

3员工与企业共成长的企业文化的实际操作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近年来之所以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重要的因素是有一个好的理念,一套好的战略,一支好的团队。为了适应集成化、工程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需要,建立一支敢拼搏、乐奉献、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员工队伍,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企业,为员工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鼓励员工与企业共成长。

3.1在企业改制转型过程中,按企业需要培养人才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是在具有50多年历史的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基础上改制成立的国际化工程公司。作为一个科研设计单位,在改制之初,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公司就高度重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重视科研人才向经营管理能人的转变。公司为他们提供平台,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在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强干部职工培训的基础上,将他们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去考验、去历练,并努力营造一种开拓创新的氛围,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和氛围,不断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机制。在加速由以工程服务为主向以工程和产业两个轮子共同驱动的转型过程中,企业认真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员工活动”,开展“学习年、学习日”活动,大力提升员工素质。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岗位练兵和技术经验交流活动,在公司网站上登载行业动态和国外新技术、新产品信息,在电子屏幕上每天播放一组英语对话及相应的中文翻译,促进员工提高业务水平;选派近30名技术骨干去读工程硕士、工程博士,选派15名管理骨干去读MBA、EMBA,不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公司坚持与国际著名公司对标,实施“与巨人共舞”,努力培育一流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公司定期派出人员到外资公司所在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和人才培训。此外,我们还积极引导员工特别是国外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加强英语、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学习,尤其是加强对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的学习,努力提高素质,适应公司发展需要。

3.2在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为员工提供展示的平台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为了鼓励科技创新,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公司大力推行科技创新和奖励制度,建立了首席科学家和首席研究员这一“凯盛特色”的自主创新机制,制定了优秀工程设计奖、优秀工程咨询奖、优秀工程总承包奖等多种奖项评选与奖励办法,制定了各种职业资格考试通过奖励办法,充分调动科技人员进行开发研究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公司研发成果的诞生和转化。公司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重用业绩突出的干部,支持一身正气的干部,鼓励老实干事的干部,鞭策不思进取的干部,教育跟风行事的干部,约束投机取巧的干部,惩处贪污腐败的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公司打破了传统的能上不能下的人事制度,打破了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制度,创新性地提出和实施了“人力资源6P管理模式”,即由契约(Pact)、职位(Position)聘任、薪酬(Pay)分配、绩效(Performance)考核、奖惩(Promote and punish)、培训(Pick up)等6个管理环节构成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链,形成了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和措施,大批适应市场的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在企业快速做大做强中,实现更大范围的文化整合

近年来,随着公司迅速做大做强,加盟企业日益增多,员工人数不断增加,地域分布也日益广泛。为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公司加强企业文化的整合,使新加盟的企业尽快融入凯盛这个大家庭。企业大力倡导“凯盛一家”的文化理念,塑造“诚信、创新、To Be The Best”的企业精神,明确“追求卓越,迈向国际”的公司愿景,倡导学习型、诚信型、创新型团队的建设。企业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工会、团委、妇委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着力解决员工群众的反映的问题,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还在公司网站上及时刊登公司重大新闻,反映工作动态,维护员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增强员工对企业归属感和荣誉感。2007年公司创办的《凯盛人》报纸办得如火如荼,目前成为促进凝聚力、培育优良的团队精神和先进的企业文化的又一平台。这些企业加盟后,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日益提高,而且员工也纷纷感受并开始自觉践行凯盛优良的企业文化。

3.4在企业实力日益增强进程中,让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

篇4:与互联网企业共成长

本次研讨会以“大数据时代的云存储科技”为主题,邀请了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高层和希捷专家及云业务团队,共同探讨云存储技术如何帮助行业和企业带来直接的业务升级和商业增值。希捷科技全球云存储战略总监裴伟士先生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向参会嘉宾详细介绍了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数据中心管理等领域的最新趋势,分享了希捷在云计算、智能存储等领域的实践经验。

希捷在主会场内专门设置了现场演示区,向所有到场嘉宾展示了希捷行业领先的存储产品和技术,其中包括:希捷快速安全擦除(Instant Security Erase)技术、希捷Power Choice硬盘节能技术、希捷在线故障诊断技术、系统振动测试系统(System Vibration Logger)、希捷冲击记录系统(Shock Logger)、系统硬盘温度仿真(Thermal modeling)以及希捷1200企业级固态硬盘性能展示等。这些现场演示让参会嘉宾直观地了解到希捷的存储技术如何切实地帮助用户降低功耗、减少运维投入、解决数据安全隐患等实际问题,从而帮助用户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云存储技术。

篇5:与企业共成长

曾经年少轻狂,也曾天真烂漫;曾经任性莽撞,也曾率直乖巧;曾经一帆风顺,也曾步履维艰。曾经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也曾诸法空相皆自在,拈花一笑任平生。成长的脚步总是如此充满迷茫。

——成长题记

去年的夏天,身在母校,反复打量着回忆,无奈回忆一去不返。离别之后,一颗心,满怀期待,承载信念,踏进社会的门槛。

步入社会后加入了安徽省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它隶属安徽出版集团名下。出版集团是以出版为主导的文化企业,省公司的文化底蕴自是不必多言。犹记当初,一轮轮的面试考验,我接触到了省公司的几位总经理,那时只觉他们和蔼又博学。随后对几个部门经理的熟识,感受的是他们的关怀与鼓励。投入工作后,同事的帮忙与教导,让我体验到他们的热情与诚恳。省公司是一家大型的药品批发企业。接触的是生产企业和零售终端。客户都说省公司很厉害,发展很好,人热情,干事效率也快,最主要是没有压迫感,有的只是如进家门的随性与温暖。

医药行业是攸关民生的行业,它系着全民的康健与邦国的繁盛久安。多场大风大浪的洗礼,如今的医药产业在革旧图新。为促进安徽本土的医药发展,为提高行业集中度,为优化资源配置,于竞争大潮中获得先发优势,省公司以“做大做强”为目标,稳抓机遇,积极着手于并购各地市医药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此外积极调整营销思路,加强与上下游的合作,开辟新的客户群体,引进新品种,争取优势品种的全省代理权。例如,跟辉瑞的合作,取得恩利针剂等的总代权;与上海罗氏开户合作,获得护固莱氏的总代权;蚌医二附院的药品集配送。另一方面,显著的销售额增长最是反映出我们的进步。从前年的7.6亿销售额到去年的10亿销售额,至今年的预计12.3亿销售额。时间能证明我们的壮大,数据足体现我们的进步。

我的职责是药品入库记账,价格与数量的核对校正。工作的难度不高,却足够繁琐。随着销售额的增大,各个环节的事情相应增多,手忙脚乱同时难免有失误;而我要做的就是找出其中的错误,加以指正。这个很考验耐心与细心。开始难免顾此薄比,所以很是无措。一旦失误会导致很多环节故障,所以压力很大,压力越大,越容易犯错,越错就越没信心,如此恶性循环。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命运。也许前方道路看似平坦,实则迎接你的却是个坎;也许摆在面前的是道坎,而往往在你回头时发现原来是个坡。我明白:无功便是过,有为才有位。不去做如何知道你会与不会。我犯了错证明我有做。如此一想,自卑自然就好很多。人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用自卑将自己封死茧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谁,无论昨天、今天、明天,成长的坡坡坎坎,一旦跨过,都化成一首首小曲,融会到人生与历史的变奏交响乐当中。

集团的成长,离不开各附属公司的进步,公司的进步更是少不了我们的努力。因为有我们,集团才在摇篮中孕育出了今天的辉煌;因为有集团,我们能于蓝天中搏击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小处着眼,大处落笔,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们勤勤勉勉,我们兢兢业业。集团日新月异,集团前程锦绣。

篇6:秉承企业精神与企业共成长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德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我想,一个优秀的企业,不论经营性质,不分国界,都有一种性格,体现出一种精神,形成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

去年7月,怀揣着对新工作的美好憧憬,我来到了XXX,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领导的包容与教导,同事们的关怀和友爱,让我渐渐的融入了公司这个大家庭,也对“专注、务实、开放、包容”的企业精神有了自己的理解。

“欲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求流之远者,必先掘其源头。”企业精神中“专注”与“务实”就是木之根、水之源,要想让树木长得粗壮茂盛,就必先要把树木的根基稳固好;要想让水流得更远,就要把水的源头挖掘好,而务实和专注的企业精神正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不可缺的。无论多么美好的规划,都需要先把当前的工作完成好,通过对工作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让工作的每一步都走的坚实稳健,才有可能让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

企业与员工是休戚与共,荣辱相连的共同体,只有形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安定有序”的开放的内部关系,大家互相包容和谐共进,才能使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更高效的战斗力,可见 “包容”、“开放”的企业精神能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今年,公司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提出了建设具有品牌影响力、持久生命力的商业地产集团经营公司的理念,它要求我们在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的同时,实现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发展战略、品牌形象等文化建设内容的提升,是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而企业精神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企业实现理想和目标的精神支柱。国 内外经济发展实践表明,那些百年不衰的企业总有一些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譬如,通用电气永远推崇的三个传统是“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沃尔玛公司的基本信仰是“尊重每位员工,服务每位客户,每天追求卓越”;诺基亚的价值观是“科技以人为本”等等,可见弘扬培育企业精神对一个企业是多么的重要。

篇7:我愿与企业共成长

-----****国际酒店前厅部经理** 二十年征程,二十年收获,在**集团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我代表****国际酒店前厅部的员工衷心的祝福**集团:繁华似锦,蒸蒸日上!

09年7月20,这一天我进入了****国际酒店,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一天是我人生中新的起点,也是新的征程的开始。时光荏苒,转眼几年过去了,在这几年中我对单位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清晰,由清晰到主人翁责任感,这每一阶段都是对单位爱的深入,情的升华,意的凝结。

一步步,一程程,踏实的前行,锐意的进取,使我收获颇多:

1.微笑服务

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幽宫,它的光芒,照耀了周围的一切,给周围的气氛增添了温暖。微笑能使陌生人感到亲切,使朋友感到安慰,使亲人感到愉悦。微笑,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是亲近客户的媒介。一个微笑,会让人感到平易近人,让顾客就有了宾至如归之感

在当今酒店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微笑服务,则是一个人内心真诚的外露,是自身文化素质和礼貌修养的体现,更是对客人尊重与热情的体现。它不但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创造无价的社会效益。保持微笑,可以调节情绪;可以消除隔阂;可以获取回报;还有益身心健康。2.无微不至

我们的工作很普通,但我个人从不觉得它卑微,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帮助别人,宾客从我们这里得到满意的服务,我们也从宾客满意的眼神中得到了满足,找到快乐。服务技能与经验也从中得到提升。

前厅部是酒店的形象窗口,前厅每一位员工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酒店。作为前厅部的一员,我们深感自己岗位的重要性,所以工作中从不敢有半点马虎,比如一张机票、一个电话、一份传真都直接关系到客人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将会给客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酒店的形象也将会在客人的心目中大打折扣。其实 我们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酒店却给了我们这么多的荣誉,我们不会因此而有半点的骄傲,它只会鞭策我们不断的进步,将工作做得更好

3.加强学习

酒店聘请名师给员工授课,再到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业技能培训。使酒店的每一位成员成为内外兼修的专业服务人员。正是这些,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也正因为如此,****国际酒店已如婷婷少女,她以甜美的微笑、优质的服务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

过去的二十年我没有来得及参与,没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感受成功的快乐,呼吸风雨的醇香,但是,我却从过去九年的光阴中看到了****人坚韧的性格,坚强的信念和敢于承担各种责任的精神,我为能加入这样的群体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篇8:“我”与中国外运共成长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形容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 (下文简称中国外运) 十年的蜕变最为贴切。十年的改革发展, 十年的去粗取精, 使中国外运散发了新的活力, 发展成为我国最具实力的物流企业之一, 乃至在世界同行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十年的发展, 离不开领导人的睿智改革, 更离不开每一个团队的智慧结晶和每一位员工的辛劳付出。

如果把中国外运比作一艘出海的大船, 那么每一个团队和每一位员工都是这艘大船上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如今, 每一个零部件都经过重新的检修, 推动着中国外运这艘大船驶向更宽广的海洋。

直面挑战奋发前行的子公司

“不等不靠不要, 敢想敢闯敢干”, 面对上市成本与预期、公司跨越发展与员工生存的压力, 中国外运的直属子公司、新亚欧大陆桥运输业务的主要经营者中国外运陆桥运输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陆桥公司) , 在中国外运的战略指导下,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直面而上, 团结拼搏, 奋发有为, 经过十年的拼搏, 终于在2011年取得净利润较2002年增长15.68倍, 复合增长率达到37%的成绩。即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陆桥公司2009~2011年仍然连续三年保持持续增长, 大幅超额完成股份公司下达的利润和净利润年度预算指标。

2003年, 陆桥公司随中国外运上市后, 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也面临着企业经营理念与核心价值观的变革。面对连云港欠发达、不规范、高度竞争的口岸环境, 陆桥公司各级员工“挑战自我、敢于亮剑、追求卓越”, 坚持按照“数一数二、做强做大”的要求, 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和财务业务预算, 试行了“业务单位主要经营者三年目标风险抵押金”机制, 取得了良好效果, 大部分单位净利润均实现了阶段性快速增长, 形成了强大的“自我加压、勇于拼搏”的文化氛围, 弘扬敢于亮剑精神催生创造利润原动力。

市场营销是生产经营的首要环节, 而对市场营销组织、方法的科学设计与把握更为重要。陆桥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按照股份公司的工作要求, 有计划地进行目标市场、目标客户的细分, 公司领导作为大客户、大项目第一责任人, 积极投身营销一线, 带领相关业务单位制定营销计划, 参与营销谈判, 示范作用与营销效果明显, 形成高层营销势头;在销售队伍中选拔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好、连年创利百万元以上的销售人员, 聘任为高级营销经理, 享有中层负责人权限、薪酬及相关待遇, 充分调动了营销骨干的积极性、进取性, 在各单位的市场拓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广泛参与市场竞争, 公司放松内部业务限制, 实行市场营销备案登记制度, 根据“谁先备案谁先开发”的原则, 充分发挥公司综合优势, 有效利用业务关联性, 允许各单位利用客户资源满足市场需求, 扩大业务规模;由公司领导或市场部牵头, 集中各单位力量对新地区、新项目、新客户进行整体营销, 并注重推动内部各业务单位间相互协作, 开展船代、货代、发运、分拨的“一体化服务”。同时要求各业务单位在市场开发过程中全面关注客户物流需求, 积极推广公司公共产品, 以发挥公司整体优势, 实现规模效应。正是通过这样的营销体系建设, 突出了营销的龙头地位, 增强了对目标市场的攻击力。

有了敢于亮剑、勇于创新的团队和强有力的营销体系的支撑, 陆桥公司在江苏省加速苏北崛起、加快沿海开发的大潮中, 抓住机遇, 通过促进关键节点投资, 提升了主营业务竞争力, 取得了良好的业绩。目前, 陆桥公司正以“三倡三越” (倡勤、倡俭、倡廉, 超越、跨越、卓越) 为要求, 全员行动, 探索重构“商业模式”, 努力开启“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续写中国外运下一个十年的新辉煌。

突破瓶颈创新发展的项目团队

汽车用品展、上交会、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伴随着会展经济的兴起, 中国外运华东有限公司会展物流分公司 (下文简称“会展物流分公司”) 展会项目团队十年间, 经历了化压力为动力, 永于开拓渡危机的过程, 伴随着中外运的十年发展, 日渐成长。

会展物流服务处于整个产业链条的终端, 往往对运作的货量和业务量没有主动权, 但是却又被要求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为了在展会物流中找准属于自己的定位, 会展物流分公司从找准展会定位开始, 严选服务对象, 在“瓶颈”中找准定位谋求发展。他们积极利用自身资源,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尤其是在上海世博会这样大规模的展会中, 面对展会物流服务最辉煌的发展时间, 抓住机遇, 把时间紧、任务重的巨大压力化为发展壮大的动力, 开拓了属于会展物流分公司的辉煌。

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 次贷危机持续蔓延,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 我国经济的增速也明显放慢, 会展业也遭遇了“倒春寒”。尤其是2012年春天, 一股寒流吹向了展会项目领域, 各种原因导致展会市场风云变化, 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接踵而来。有的展览会项目, 在经过公司几年的培育之后, 逐渐发展成熟, 从默默无闻到成为行业内的一个大型展览, 知名度明显提升, 由展会项目团队操作的货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这些项目在市场恶性竞争等不利条件下, 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就好比一棵果树从小苗开始栽种, 浇水、施肥, 等到了果树长大结果实的时候, 却遭到了台风。真是痛心!”会展物流分公司副总经理黄长华感叹到。

冷峻的外部环境不会因为发愁而改变, 会展物流分公司意识到只有发挥团队的主观能动性, 化压力为动力, 积极寻求外部“供暖”。

根据2012年稳中求进的发展主基调, 会展物流分公司将服务链向内地进行延伸, 由总经理徐玮君带领团队, 与中国外运湖北公司展开积极接洽, 将华东公司会展物流分公司的展会项目服务能力和特色带入武汉, 拓展在武汉的展会项目。而公司副总经理黄长华也亲自带领项目负责人, 一家家拜访展会主办方, 特别对原展会项目的主办方开展攻关, 有时候是干等几个小时之后, 才能见到主办方。在认可了团队的操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 团队的诚意感动了主办方, 基本达成了展览物流服务项目意向, 扭转了不利的局面。而凭着在展览届的口碑, 会展物流分公司项目操作团队也赢得了展馆的认可, 成为了展馆向参展方推荐操作团队的首选, 成功揽取到新的展会项目。

另一方面, 项目团队苦练内功利用业务淡季开展交流, 总结每一个项目操作之后的经验以及需要提升的方面, 还特别就外包的操作工人团队展开安全知识、现场操作技能的培训, 确保现场操作安全、有序运作。

在不利局面得到改善的同时, 会展物流分公司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 而是开始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 开拓更高更新的发展格局。

“怎么从单纯的量的提升到质的转变, 进一步拓展新兴领域的展会项目, 这是项目团队的努力方向。”黄长华副总经理表示。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升, 除了物质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以外, 对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随之应运而生的文化产业将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于是, 会展物流分公司看准了文化行业, 开始拓展文化展览会。在圆满完成一些艺术沙龙、个人画展、艺术家摄影展的基础上, 今年10月份, 项目团队首次承接了为期半年的上海双年展。

虽然同样是展会物流服务, 但是从没有涉及过的文化展览项目完全是新的领域, 从操作流程、包装要求、项目保险等方面都与商业展会有着不同之处, 甚至有些艺术家还会提出“既要最快速又不能用空运方式的环保型运输方式”要求。会展物流分公司项目团队负责人李炯为此亲自挂帅, 边操作边学习边总结经验。为了更好地和艺术家进行沟通, 工作之余, 李炯还去学习书画、摄影等艺术知识, 增加和参展方的艺术共鸣, 为今后在文化展会的项目操作打好基础。

同时, 项目团队还充分发挥世博项目为O T IM提供物流服务的优势, 开展“商务车展”服务, 开拓了又一个新的发展方向。2012年, 会展物流分公司承接了51场展会的物流服务, 其中总代理项目将达到24个。展会的地域覆盖面进一步拓宽, 上海地区以外的南京、杭州、武汉等地的展会达到8个;展会的领域更宽泛, 从传统的商业展会延伸开来逐渐涉及艺术沙龙、书画作品展、车展等领域的展会。

坚持走专业化物流发展道路, 主动调整、积极转型、迎接挑战, 会展物流分公司展会项目团队将不断苦练内功, 调整优化操作流程, 提升服务能力, 赢得展览届的一片蓝海。

风雨相随共同成长的员工

作为一名老员工, 中国外运财务部总经理姚家武一步步伴随着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1989年进入外运集团工作的姚家武在2002年中国外运的成立之初就参与其中, 并见证了中国外运的每一个成长。

在中国外运的IPO阶段, 担任财务部总经理的姚家武为了让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适应上市公司的要求, 领导团队从财务的角度对财务管理制度、汇集制度、会计报表披露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 并且制定了一个全方位的框架与规则。

“作为财务部门, 当时我们利用oracle (甲骨文) 财务软件, 实现了公司的财务信息化, 积极配合公司向有关投资人和监管机构对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披露, 在信息化上迈进了一大步, ”说起工作姚家武非常自信。姚家武向记者介绍, 在公司上市并进入正轨后, 其主要任务是财务信息化的管理工作, 包括预算管理, 资金管理等, 并通过集中管理, 做好财务和业务的匹配和衔接, 并且配合公司不断发展的需要进行筹资。

“除了在资本市场筹资, 我们还从银行贷款发展到了多方位的筹资方式, 包括金融证券、项目融资、船舶融资等, 并且利用香港的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同时我们力求做好资源的有效配置, 将资金投入到公司具有前景的项目中, 前期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 后期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评价, 争取每一分投资都能用在刀刃上。”姚家武感触颇深地说道, “伴随公司的发展, 我们这些员工也成长了。”

随着公司上市的快速发展, 公司在员工投入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除了员工薪酬的增长外, 姚家武表示, 单培训而言, 中国外运近年来就投入不少, 他自己就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很多常规培训, 例如清华、人大的培训班, 此外, 还赴香港参加了一些与资本市场相关的项目培训。

“公司对员工的关怀还是很不错的, 对新加入员工的培训, 职业生涯的设计, 这些都是公司非常关注的。”姚家武告诉记者, 十年来其感触最深的就是公司的各项管理逐步进入了正规, 而公司对财务管理这块也更加重视, 公司要求所有的经理层都要学习财务知识, 相关的内部培训持续不断。而对于他们取得的成绩, 公司也从不吝惜各种奖励。“集团、公司内部都给了我和我的部门很多奖励, 我们部门连续几年获得了公司的优秀集体, O racle的项目获还得了国资委的表彰, 被评为‘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

姚家武坦言:“过去十年也有其他公司给我抛来了橄榄枝。但是我1989年就来到了外运, 上市之前就在集团干了十几年了。上市之后, 公司的管理理念、趋势都比较契合个人的发展, 所以我愿意一直在外运干下去。关于外运情结, 我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觉得现在的公司管理层, 中层大部分都是老的外运人, 我们现在40多一些, 都是从大学毕业就加入外运的, 对公司的感情也很深。”

篇9:李悦:励展与外贸企业共成长

主动开辟新兴市场,

开辟多元化营销渠道

企业在逆境中求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多元化的营销渠道。营销渠道越多元化,抗风险能力就越强,而展会能在这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励展很早就预测到欧美市场的需求会减少,发展将放缓,为此开辟了很多新兴市场,在巴西、阿联酋、俄罗斯都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引进了一批很好的项目。“如果把鸡蛋多放几个篮子里就能抵抗风险。”李悦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欧美市场有很大关联性,但新兴市场的连锁影响力没有这么大,市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企业去新兴市场比较少,这样更容易创建独特性;而对于一些没有独特性的产品,抢占先机则最重要。即使欧美没有发生经济危机,市场也趋于饱和,新兴市场不但可以分散风险,同时还成为企业的另一个赢利增长点,是具潜力的。“一个企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也很重要,如果具备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如何把优势快速推向市场也要通过展览会。”

当前形势,不仅对企业的要求严了,实际上对展览公司也是一种考验。企业参展越来越理性化,不会像过去一样,逢展必去。企业要看哪些展会能够带来价值,经过评估才会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参展企业,了解企业的独特性在哪里,他们需要什么,哪个市场更适合他们发展?不仅如此,我们也要了解展会的受众、买家需求、当地市场情况等,并且要把这些对接起来,才能满足双方的需求。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难做了,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可能这也是励展国际销售部的独到之处吧。”

全方位提升服务,与企业共同成长

“价值主张”是励展国际销售部最重要的服务理念。“我们把让企业参展利益最大化,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参加法国国际建材展的展商展会期间可能会遇上100个客户,而新兴市场的展会可能只有二三十个客人。这是因为一些新兴市场目前的展会规模有限,收获不会像欧洲大展那样明显。“我们会采取其他办法,比如联系当地的使馆、商务处帮助企业建立商业联系;组织企业参观当地市场,了解当地经商环境。并不是说新兴市场不好,而是还有待开发,这样的市场将蕴含更多商机。”

环保是当今全球热门话题,随着展会的不断发展,展会中的环保问题也日益凸显。励展提出了“绿色出展”的倡议,并联合多家单位举办了首届“绿色出展企业”评选活动,号召参展企业和行业人士从出展的每个环节做起,增强参展企业的环保意识,深化出展的环保主张。“在提高环保意识上,无论是参展商,还是像我们这样的展览公司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注重服务平台建设,营造行业社区

展览会除了在渠道上,在平台建立上也可以帮助企业。一个好的展览公司可以设计展会,让企业利益更大化,把企业的独到之处展现出来。“对展会的不断创新不仅可以帮助企业,也可以保证展会的长远发展。”按照西方习俗,生意双方愿意在休闲的气氛下做生意,早餐会、午餐会实际上都是他们认可的交流场所,可以增進彼此间感情的同时,完成商务洽谈。“在服务延伸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对专业人士的邀请、买家配对、现场联谊活动……”

励展国际销售部计划要构建一个行业社区,让企业在社区中能够充分地交流,形成不间断的互动。不仅是在展会上交流,展后更需要交流;不仅在线上交流,在线下也要交流;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行业间也要交流。通过社区让企业不仅可以得到展会资料,还可以进一步了解行业。

李悦有10余年的展览从业经验,她坦言目前国内企业参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国内参展商通常前期策划不够,资料准备、参展产品的选择都不充分。有个展商到西班牙参加巴塞罗那国际食品、饮料设备及技术展,他们只准备了英文资料,并且对市场没有做前期研究,选错了产品。西班牙人习惯吃罐头和蔬菜,德国展会上受欢迎的配料、大蒜等初级产品,就不适合这个展会。此外,国内展商没有主动营销的意识,而国外的参展人员就特别热情,可能你只是从他的摊位路过,他们就向你问好,招呼你到展位看看,这样就让人觉得非常亲切。此外,多参加展览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也会让企业受益匪浅。

关注员工发展,凝聚团队核心力

李悦带领她的团队成功地帮助众多国内企业借展出海,进入全球关键地区的适合市场。“我们的团队只有十几个人,但要承担60多个海外展览项目在中国的销售工作。平均1个人要承担几十个项目。”每个人的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我们也在不断调整,不断增添新鲜血液,现在第2批队的员工也成长起来了,他们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有非常完善的体制。”励展每年初都会有一个个人发展计划,计划上会列出来公司今年要你做的工作,你去年工作效果怎么样,并且会征求每个员工的意见,询问他们希望公司给与什么样的支持,如需要接受什么样的培训,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等。公司会按照员工的需求来支持他们的发展。“员工队伍的建设,狭义上说是为了中国励展国际销售部,广义是为了整个励展博览集团人员的提高。只有每个人的能力提高了,团队整体水平才能真正提升。”

上一篇:和不文明形象说再见作文下一篇:A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