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论文

2024-05-16

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论文(精选6篇)

篇1: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论文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不论你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兴趣应该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离不开兴趣,因为你面对的是一群只有6、7岁的孩子,他们自制力差,思想难以长期集中,如果他对你说的事情没有兴趣,你就很难取得你所期望的结果。如果你在教学时处处以兴趣导航,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在教学时你一定能得心应手,取得较好的课堂实效。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用兴趣导航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选择有趣的,有效的课堂引入

著名教育学家于涟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心灵火花,好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一堂课的实效与有效的课堂引入是密切相关的。那怎样的课堂引入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好的课堂引入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能最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老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找到与内容相关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引入。如:我在设计《装满昆虫的口袋》这一课的教学引入时,我就想到我的学生就是农村孩子,他们的口袋也经常装满东西。于是我就把引入设计长谈话式:孩子们,看看你们的衣服裤子有口袋吗?有,孩子们一定会大声的回答我。再提问,看看你们口袋里都装了什么东西,没有装的都想一想平时你都装过什么东西?纸飞机、小卡片、小野花、小发卡、橡皮筋、小石子……你们看看你们装的这些东西都是你们喜欢的东西,对不对啊?对。孩子们会更响亮的回答你的。有一个孩子啊,他的口袋里也经常装满了一些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想,那好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课文看看他的口袋都装满了什么?同时板书:装满 的口袋。这样的引入结合了孩子们的实际,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一定会争先恐后的去阅读课文。

二、设计各种各样的有趣的生字教学方法

底段语文教师都知道,生字教学即是底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数量多,学生又没有经验,要想在课堂中取得实效真的很难,而我们又不能在课外加重孩子们的负担,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生字时,找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识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介绍几种我常用的方法:(一)顺口溜儿方法。就是把一些字拆开,编成顺口溜儿,如:赢,即编成亡口月贝凡;攀,既编成大手举起双木叉(× ),藏,即草下藏成,成里变臣……(二)我是魔术师,就是把一些字换换部首,把生字变成我们学过的字。如:清,换成请、情、晴、精、睛……把何,换成河、呵……把钩换成沟、构…… (三)我是造字王,即把学过的字和部首组成新字。如月+庄=脏、禾+日=香…… 经过上课的努力,你会发现:在下课时,孩子们还在津津乐道的反复朗诵你的生字口诀,看寄学于玩中多好啊!

三、合理的运用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老师所采用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一切活动都可以被称为是课堂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但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容易出现问题,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误认为活动就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和提高兴趣,因而把活动简单等同于游戏、娱乐,认为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就一定是好活动;还有的教师误认为活动越多越好,活动量大思维含量也大。一时间课堂异常活跃,活动充斥整个课堂,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忙忙碌碌、热热闹闹,但活动无明确目的、无积极体验与思维反思,纯粹是“为活动而活动”,这样一些活动其实有时很难达到效果效。我还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参加区里的一次村校老师献刻大赛,上了《地球清洁工》一课,成绩不是很理想,那就是因为我的课堂活动没有把握好。那篇课文长,以读为主,可我在里面设计了一个课文表演的活动,由于时间的安排,结果学生在还没有完全充分的读会、读懂课文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开始表演,活动效果不用我说,大家都可以知道,不熟悉课文内容又怎么会有好的表演结果呢?所以老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注意这样两点:

(一)找准活动的目的性  要“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的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课堂的需要。

(二)活动设计要有适切性  设计课堂活动时既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适当知识,又要与教学内容本身存在具逻辑意义的、实质性的内在联系。同时也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已有能力,自己所拥有的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而且我觉得如果老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主持人的角色来进行课堂活动更具有活动的魅力和活力的效果。

现代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而是一门深奥的艺术。作为教师要想掌握好这门艺术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现代教育已经不再是“教师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就必须要一桶水”的时代,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应该是连绵不断的江水,滔滔不绝的海水。让我们这些战斗在一线的老师共同努力,充分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协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孩子们的明天奉献我们微薄的力量。

[兴趣引导学生学习]

篇2: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论文

一、利用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汉语拼音是识字、说好普通话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汉语拼音是比较枯燥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教材中汉语拼音的安排,为教学创设了有利的教学空间。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好汉语拼音呢?

1.带入情境,引导创新。

有位教师在教学d、t、n、l时,教师不是直接教给学生怎么记,而是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想像说顺口溜记忆;让学生借助事物创设情境编儿歌记,或者用联想法编儿歌记。经过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每个字母学生都能用非常形象生动的顺口溜或儿歌说出。

例如:

小鼓鼓捶ddd,左半圆加小棍ddd,b字反放就是d。

雨伞把子ttt,f字倒放也念t,大写七字真像t。

一个桥洞nnn,把u倒放读nn,m字一半就是n。

小棍一个lll,一个手指也是l,筷子缩短还念l。

教师利用教材,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启发引导,使学生学得规范,用得自然,既获取了知识,又发掘了学生创造潜能,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巧设情境,发挥潜能。

巧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事物,体验感受语文魅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用打电话 的交流方式检查学过的知识,使学生乐意参与,主动学习。

如在上课前3分钟,有位教师用手势虚拟打电话,要求学生与她合作交流。

师:喂,你是某某某同学吗?

生:老师,我是某某某。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三个复韵母你记住了吗?能告诉我吗?

生:老师,我记住了,它们是ai ei ui。

师:你真不错,都记住了,并且发音也很准确,希望继续努力。

生:谢谢老师。

然后让学生们一起把三个复韵母读一遍。接着学习新内容。在新课内容学习后,再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打电话 交流,并提示学生可以采用各自的说话方式与同学进行交流,以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2)用悄悄话 的游戏复习巩固声母。如老师将学过的六个声母:zh、ch、sh、z、c、s(发音易出错误的)按小组悄悄告诉每组的第一个同学,由第一个同学依次向后面的同学传去,一直传到最后一位同学。老师让最后一位同学汇报,根据汇报情况,评判正误,对传错的同学指导订正。全班同学再练读,循环往复,使全体同学在游戏的情境中得到了训练。

(3)用听音乐传卡片等形式进行知识的传递。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学而不厌,乐在其中。

二、活用教材,引发兴趣

新教材文质兼美,形式多样,很符合儿童的发展特点,适合学生学习。新教材还为教师教学开辟了广阔的施教天地。但是开放型的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因为研究教材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是备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只有把教材与自己的教学对象结合起来,调整、修改教学内容、寻求与学生的共鸣,才能达到每一节课的教育价值。

例如,新教材汉语拼音ie、üe、er一课的教学内容共有五部分组成,按教参的教学建议应分成三项进行教学。第一项是字母教学和整体认音节教学。第二项是拼音教学。第三项是认识字词、读句子、儿歌的教学。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按教参建议顺序按部就班地安排教学进程,即使是形式再多,也只能是教死书,死教书的教书匠只有把这一课的三项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其内在的联系,才能充分利用这一课的所有资源,有效地发挥它的价值。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一项内容ie、üe、er时,除让学生会认识、区别比较韵母ie和整体认识音节ye外,还可结合看图及拼音中的人物、事物口头组词:爷爷、姥爷、大爷等,树叶、黄叶、落叶、一片叶等。组词后,再找出句子中带有ie的die(叠飞机)、tie(贴近)、nie(捏泥娃),拼一拼,读一读。在指导学生学习üe和er时,可以把看图、拼读音节和儿歌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对字母的认识,还使学生在学拼音、组词、学儿歌中思维得到了拓展。

三、自我展示,培养兴趣

现代社会提倡人们大胆展示自我,推销自己。从现代教育的观念上说,培养小学生有自我展示 的精神和自我推销 的意识,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拼音,天天拼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时间长了,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厌倦的现象。而天天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就会感觉新鲜,有成就感,都会报以极高的热情。再加之教师激励性评语的推助,学生就会在不断的挑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汉语拼音前,教师先出示字母a、o、e、i、u、ü让学生看看谁会认,或认识其中的一个或两个都可以。采用我会认我会读我会念等语言,展示给同学们听,再说说是怎么学会这几个字母的。教师赞赏一个,启发带动大家主动获取新知识。教材根据掌握的情况,再进行有的放矢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另外,还可采取课前说发现、课中讲发现、课后谈发现的自我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兴趣,发展智能。因为小学生对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从零开始的,教师应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启发学生自主实践,大胆展示,趣学新知。

篇3: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论文

1. 换位思考、探究从备课开始

进行自主性探究教学,让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在备课时应首先进入探究的角色,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我们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备课时我们要以课程标准的理念备课,根据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

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我们的备课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注意依据知识呈现的方式设计探究的过程,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二是注意学生能力发展,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三是注意探究的方式,可依据教学内容,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

备课时应强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要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要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是我们设计的“细胞增殖”教学中,实施“情景———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过程的部分片断。如:(1)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2)情景铺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

这种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以学生认知结构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生物事实材料,创设铺垫型的问题情境。学生一般能从问题出发,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的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联想,变化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新问题,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乎情意的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2. 巧妙导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高,所以现在已经有人呼吁高师化学开设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不容忽视。所以在化学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下,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不仅不能忽略教师的角色,而且教师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二)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虽然Internet上资源丰富,基本每个实验都有演示视频,但是只要是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完成或者教师能够演示的实验就一定要动手实施。毕竟只用感官获得的体验不如亲自体验来得实际,两种情况下学生心理获得的满足度也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

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如在学习“矿质营养”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1)“户养的花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2)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郊区蔬菜或花卉基地了解“无土栽培技术”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3. 恰当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探究始于问题,课堂教学中要设计有启发性的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要适“度”,即学生通过思维能够解决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应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不要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其厌学;但过于简单的,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也不宜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

4. 适时调控,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探究

对于目前的大班制授课,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上,只要不偏离学习目标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能真正实现“自主探究”。

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并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如果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应巧妙地引导,将问题留到课外继续讨论,使学生探究的兴趣延伸到课外,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启发,降低问题的难度,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调控的宗旨是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5. 小结应做到归纳与发散并举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峰.浅谈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2:141.

[2]张卫华,徐扬子,李克非.远程化学教育网站的建设与开发.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3,20,(5):631-634.

[3]范建凤,刘素平.高师化学开设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32-33.

[4]盛国定,马国春.化学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化学教育,2002,12:41-43.

比较文学随想

———中西方悲剧人物的比较

王静敏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摘要:古希腊悲剧作品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这部伟大的作品对后来的众多悲剧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当代小说家金庸的著名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我们也似乎能找到一点这部悲剧作品的影子。本文试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悲剧描写方面的一些异同之处。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天龙八部》悲剧英雄

在接触比较文学之前,我们许多人似乎对之有所误解,以为随便找两个作品,一个外国的,一个中国的,拿来对比,指出其同其异就是比较文学了。但是这些异同说明了什么呢?异同分析对文学研究又贡献了什么呢?其实任何两个作品拿来做比较,都可以分析出一些相同点,一些不同之处。这些只能算做文学比较,未必是比较文学,甚至可能和比较文学完全无关。比较文学是致力于深层同构和异构关系的研究,表面的相似,不足以成为比较的理由,然而对文学深层的同构和异构关系的察觉、论证却是要在比较中才显现得出来的。

比较文学分为很多派别,其中主要包括法国学派,美国学派等等。法国学派重影响研究。比如歌德对法国文学的影响;西方是怎样发现和接受Dostoevski的;中国诗歌对日本和歌的影响如何;Whitman对郭沫若、英国浪漫派对徐志摩、法国象征派对戴望舒、或者T.S.Eliot等英国现代派对中国三十年代诗人的影响等。这个学派重事实源流,寻求各国文学间的相互联系。

美国学派则是重平行研究,例如中国跟西方歌颂爱情的诗歌之异同;道与逻格斯———东西方思维方式之不同;各国宫廷诗的比较研究;东方的多神教跟西方的一神教思想文化之不同等等。由此看来,影响研究务实,平行研究务虚;影响研究近于史,平行研究类乎理。

平行研究有求同和求异两个方面。求同:比如诗经中的比兴类似的诗歌手法在西方民谣中也有发现,而与日本和歌中的序词(jokotoba)更有相同之处。这样的研究旨在揭示人类诗歌发展的一般规律(各国文化和学术的特点)。求异:比如在爱情主题上比较中国和西方的诗歌,你会发现中国爱情诗歌的贫乏,但是中国文人之间互相酬唱,吟咏友情的诗歌又非其他国家可比。从这里可以看到各国诗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求异的目的,是相互阐发,找出各自的文学传统的独自性和不可替代性,因为其中的很多特点乃身在此山中,只有以“他人”的视

课堂小结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生物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

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要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

刘浩宇

角来看,才能察觉的。

在“以悲为美”方面,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里和观念中并不曾有过真正的以悲为美的时期,中国的文化有人曾形容是圆圈文化,一切都要最终归到正途,因此尽管过程可能出现悲剧的样式,但结局一定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切终归正果,这在我们的文学里就属于美的样式。而我们看西方的悲剧,是以英雄的死来产生悲的美感,或者是人在极尽全力也未能改变命运的结局来产生悲的美感,在西方的悲剧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如在石头下的小草似的人物,他在重压下是如何费尽精力想要破土而出却终不可得的过程,这期间里充满了奋斗,充满了打击,充满了命运的戏弄,在各种矛盾的剧烈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是不可避免的失败、痛苦乃至死亡从而引起人们的悲痛、同情与共鸣。

但是这些悲剧并不是传统美学严格意义上的悲剧,悲剧的定义是崇高美和优美的被毁灭。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把人类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因此悲剧的前提是“美好事物”(崇高美或优美)的被毁灭。这里的崇高并不只在所谓正经人身上,而是任何人,无论是好人坏人,某时某地具有的正面素质。在我国古代文学里很少能看到草根式人物在善与恶的决断时因选择了善而产生的悲剧,只有到近代才出现了一些。悲的美在于它以奋战的形式体现了人类正面的、积极的不屈的意识形态,而这正是我们人类从古至今都在一以贯之地对待自然、对待未知命运的方式,我们认为它美,不如说我们以悲剧的形式在净化我们的心灵,以它的形式来重新寻回最初意义上的“人”的定位。

西方文学中的悲剧作品很多,只是由于时代的发展会有所变化,古希腊悲剧就与莎士比亚悲剧有所差异,古希腊悲剧中强调得更多的是悲剧人物的无法改变的命运,最经典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古希腊悲剧作品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通过描写人与命运之间的矛盾冲突,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命题:命运是如此捉弄人,在压倒一切的命运的力量面前,人是那么渺小、无力,无法把握自己。

在这部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中,“命运”被描写成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像一个魔影,总在主人公行动之前设下陷阱,使其步入罪恶的深渊。在诗人索福克勒斯的眼里,命运的性质是邪恶的,不可顺从的,命运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根源是神秘的、不可解释的。因该剧主要表现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所以也被称为“命运悲能力。

篇4: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论文

一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首先教师要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充分的尊重学生,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求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结论,使学生始终处在心理安全、心灵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学习,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对于后进生,应当适当降低对这一类学生的要求,进行个别辅导。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让学生经常能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在班级中,要让90%以上的学生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课堂教学中利用新颖别致的提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备课设计问题提问时,应充分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的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性,踊跃发言。比如: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设置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也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工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发展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的学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却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者坐着其他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加之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我控制差,注意力比较分散,单一传统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而多媒体的教学技术走近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是学生对抽象、枯燥的图形,数学字母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达到从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如学习数学平面图形时配上美丽的画面和动态的模型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主动去学习区探索,去探求数学规律,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经常运用教具、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加到教学活动之中,给学生以新鲜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通过趣味实例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一节课能迅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例如:教学《图形的旋转》时,先让学生观察来自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如摩天轮,钟表面等,让学生思考它们有何共同特征。因图片均来自生活,从而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五、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己的知识也随之有所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摒弃以往的“学生为学习而学习,教师为教学而教学”这种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在的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方法有多种,如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巧妙讲授新知识。曾经在一篇教学杂志上看到这样的一个教学案例;一位老师在讲到数学上的直角坐标系时,想到现在的 初中学生大多都喜欢下棋,例如:跳棋、象棋、围棋等等。他就先询问:“班上有多少同学会下棋?”全体学生异口同声的说:“会”。再问:“有多少同学会下象棋?”有大约一半的学生回答。接着他又问:“你们知道象棋的棋盘怎样?”学生回答是:“相互十字交叉”。他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十字交叉的棋盘。”此时,学生个个都聚精会神,等待着老师的讲授。这位教师很好的把握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达到了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的目的。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关键的是对学生进行兴趣教育和快乐教学。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一个人只有对事物有兴趣,才愿意接近它,喜欢它。学知识也一样,只有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习,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思维也才会活跃起来。用以上的方法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可怕,反而却非常的有趣。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局组织编导)

2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 凤凰出版社

篇5: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论文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教学中聋生常表现出被动、进程缓慢、学不致用、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聋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聋校整体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耳聋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缺陷补偿,我开展了“聋校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的课题研究活动。

此次实验的目的,希望通过有针对性地实验研究,探索出适合聋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聋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以便形成理论,指导今后的实践工作。

二、理论假设

通过语文课教学的悉心培养,使耳聋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信心,好学、乐学祖国的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普遍提高,能够有效地运用语言,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够阅读书籍报刊增长知识,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

三、实验设计

实验目标

通过此项实验,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耳聋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加快耳聋学生回归主流社会的进程。通过实验,积累总结教育教学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被式的选择和组织形式

样本:以本校__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

组织形式:非对等组前后测设计。

自变量及其控制措施

自变量

(1)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通过句、节、段训练培养学生语言逻辑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通过听(看)话、说话训练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4)注重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由读感悟的能力。

(5)加强背诵指导,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6)加强与人交流思想的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

控制措施

(1)在实践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看图学词学句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上,我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教学提高耳聋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发挥视觉优势,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字词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利用字典提高学习质量的方法。

篇6:兴趣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关键

河北省青县实验幼儿园王红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学前期的幼儿来说,他们学习的动力主要靠已形成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充分挖掘幼儿兴趣点上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使幼儿得到主动发展。我的体会是:

一、寻找幼儿兴趣,促使主动发展

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它能使幼儿主动探究,并使活动得以深入持续。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因势利导,使他们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有一天,幼儿园大厅里摆放了许多美丽的盆花――瓜叶菊。孩子们看了,都非常喜欢。有的情不自禁地用手抚摸花瓣,有的弯下腰用鼻子闻一闻。就连平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也观察得特别仔细。看到孩子们对瓜叶菊如此感兴趣,我便随机给他们讲解了瓜叶菊的知识。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见他们余兴未尽,我说:“你们能把瓜叶菊画下来吗?”孩子们高兴地拍起手。我选了各种颜色的瓜叶菊,请幼儿自己选喜欢的颜色画。全班幼儿都非常认真地画了出来,其中6名幼儿画得特别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施教,便会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许多知识,促使其主动发展。

二、引发幼儿兴趣,完成教育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寻找幼儿的`兴趣,还要善于引导和调动幼儿的兴趣,以顺利完成教育目标。

往年排庆“六一”的文艺节目时总是由教师先设计好动作,然后再逐个动作教给幼儿,让他们机械地模仿。本是欢乐的节日,却使教师和幼儿都筋疲力尽。如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节日呢?九九年春节过后,我发现孩子们都穿上了新衣服,有的款式还很时髦,我灵机一动,对他们说:“小朋友们,你们真漂亮!谁愿意到前面走几步,让大家看一看你的漂亮衣服?”开始只有几个孩子表演,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们:“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好,像时装模特一样!你们愿意看老师的表演吗?”孩子们看了我的表演,来了兴致,争先恐后当起了“模特”。由于我没有强调应如何表演,而是让他们自己觉得怎么美就怎么表演,所以他们便对时装表演有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一个个都成了“超级名模”。庆“六一”时,“时装表演”这个节目,得到了家长、教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幼儿在表演中,既展现了才艺,又培养了主动参与意识。

在教小班幼儿数学时,我发现他们对数概念理解比较困难,学的时候没有兴趣。为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我利用每天加餐吃水果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在分发碗、勺时,让幼儿掌握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吃饼干时,让幼儿按老师的要求按数取物,发展幼儿的点数能力;在玩积木时,让幼儿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和大小。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感知练习,孩子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生活处处有教育。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及时引发幼儿的兴趣,就能顺利完成教育目标。

三、因循幼儿兴趣,不断生成教育

发生在我们班的“开汽车”系列教育活动,使我认识到教师要因循幼儿的兴趣,不断生成教育课题,使幼儿得到可持续发展。

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久的一天早饭后,孩子们手扶小椅子的靠背,玩起了“开汽车”的游戏,就连平时不爱活动的孩子也加入了“开汽车”的行列中,小椅子砸地声再加上孩子们学汽车的叫声混成一片。看到孩子们玩的这样投入,我没有制止他们,心想何不就此机会引导他们有秩序活动呢?我于是对孩子们说,“我是公安局长,前面发现敌情,请小朋友们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往前行。”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有秩序地开起了“汽车”。过了一会儿,一个叫贾琪的孩子,站在他的小椅子上,手不停地左右挥动。我观察着他的动作,由此激发生成了新的教育课题――“交通警察”。于是我立即做了三个红黄绿表示信号的指示牌,给他们讲信号的意义以及如何听从交警指挥。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交通知识。一连几天孩子们“开汽车”的兴趣有增无减。突然有一天,一个被损坏了椅子面的小椅子夹了李子建小朋友的屁股,他哭了,孩子们都前来观看。于是我抓住小椅子“咬人”现象,开展了如何爱护小椅子的专题教育活动。通过童话的形式,讲述出小椅子被损坏的不幸经历,激发了幼儿的同情心理。在以后的几天里,他们不再玩小椅子了,可他们“开汽车”的愿望仍是那么强烈。为使幼儿既不损坏椅子,又能满足他们“开汽车”的兴趣,我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教师与幼儿一齐动手,将废旧的纸箱子连在一起,并画上汽车图案,制作出一辆辆形状各异的“汽车”。孩子们开着自己参与制作的“汽车”,尽情地在户外玩耍。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开汽车”的愿望,也使他们受到了遵守秩序、遵守交通规则、爱惜公物的教育,同时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上一篇:钢筋退场报告下一篇:第一次上黑板日记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