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法角度看职场潜规则(宋厚承)

2024-04-09

从劳动法角度看职场潜规则(宋厚承)(共5篇)

篇1:从劳动法角度看职场潜规则(宋厚承)

作者姓名:

专业班级:

2013

学科专题课程论文从劳动法的视角看职场 ——浅述职场潜规则宋厚承保障101年1月12日南京农业大学1

从劳动法的视角看职场

--浅述职场潜规则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宋厚承

摘要:职场潜规则,顾名思义,是指隐藏在规则背后的由一种约定俗成而形成的的灰色地带。其中以职场歧视现象最为突出,例如性别歧视,身高歧视等等。目前,我国民法体系发展尚不完善,民法典迟迟没有编纂出来,民法体系存在诸多漏洞,其体系下的劳动法更是存在诸多弊端。所以,我选择这个题目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劳动法法条的解读与现实职场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相结合,进而分析其在劳动法中的运用与限制。对我国当今社会职场生活乃至劳动法学界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

关键词:职场潜规则;劳动法;法条;职场歧视;职场生活

引言

这里面所指职场潜规则,是指由历史,社会,文化等等因素综合而成的某种负面职业歧视现象。职场歧视,指在雇佣过程中,求职者或受雇者因其性别,年

[1]龄,甚至星座血型而受到雇主不平等对待的现象。究其本质,在法的价值层面

上,职场歧视是社会在职场上对性别角色的一种不平等对待,是对“公开公平正义”的违反,是在公共领域中社会结构安排的一个非正义的符号。这种常见的歧视行为主要表现在公民的就业、职业安排、劳动保障和发展机会等方面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别。下面,我将会以几个涉及职场潜规则的案例结合劳动法法条进行分析、解读。

一、案例与法条

(一)强制扣除奖金工资

春节期间,一些上班族遭遇了奇怪规定:某酒店要求员工假期控制体重,上下浮动超过2斤将罚款300元;某企业向员工父母发放“孝顺基金”,要求当事人写收条。(1月29日《扬子晚报》)。

在《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并且在列举的企业可以代扣的情形中没有基金这一事项。而如此规定,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利[2],特别是《劳动法》规定的工资要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其目的是保障劳动者自主使用自己工资的权利。体重变化就要罚款,从法律角度来说

是侵犯人权的,是员工与企业间的“不平等条约”。企业给员工父母发孝顺基金这一行为如果不是从员工本身的工资中强制扣除,倒也不是未实行孝道的一种方法。不得不说,这种做法是极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之美称,孔孟之道影响制约人民思想近千年,孝敬长辈无可厚非,运用到职场中,其合理性有待商榷。

(二)用人单位向企业员工收取财务抵押担保

在实践中,有些用人单位为防止劳动者在工作中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不赔偿就不辞而别的情况,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在招用劳动者时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向劳动者收取风险抵押金的行为,这是一种不合法的行为。劳动监察部门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大量查处,执法力度较大,使大多数用人单位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向劳动者收取抵押金,转而采取了一些变相的方法或手段,达到向员工收取抵押金的目的。如收取服装费、电脑费、住宿费、培训费、集资款(股金)等,变相获取风险抵押金。甚至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劳动者求职心切,收取高额抵押金后逃之夭夭,造成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此外,用人单位还通过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证件,如暂住证、资格证书和其他证明个人身份的证件等,以达到掌控劳动者的目的。

对于这种现象,我国《劳动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证件。劳动者在职场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由于企业的不信任或者其他原因对求职者采取的损害职员利益的行为,职员应该运用法律的武器予以制止。不应选择忍气吞声,相信正规的大型企业也不会以这种极端的侮辱人格的方式对待员工。此外,本法第八十三条也规定了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或者扣押劳动者证件的法律责任,即: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按每一名劳动者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相对的,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照国务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七条及原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

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三)劳动合同中的“潜规则”

1、为了方便辞退员工,继续使用“过期合同”[3]

上海某公司小夏的五年期劳动合同快到期了。新来的经理对他的表现不满意,但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双方没有终止劳动关系,但也没有续签合同。三个月以后,经理找到了新人,通知小夏合同已经过期,公司决定即日起终止劳动关系。

对于劳动合同期满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又实际履行的,可以认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维持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规定: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的,劳动者可以随时终止劳动关系,而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应当提前三十天通知劳动者。至于劳动者是否有权要求经济补偿,各地和各部门的规定不同。根据上海劳动仲裁机构的口径:只要单位提前一个月通知,就不承担其他义务,不必经济补偿。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关系,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同时约定试用期

凌云2003年10月应聘进入公司,签订了5年期劳动合同,并约定了6个月的试用期。2003年12月,公司派凌云去日本接受为期3个月的技术培训,并与凌云签订了一份培训协议。协议约定凌云在培训结束之后,须为企业服务5年;如在服务期内辞职,须赔偿培训费用5万元。2004年2月,凌云完成培训回到公司,很快提出辞职。公司要求凌云按《培训协议》赔偿公司的培训费,但被拒绝。公司向劳动争议仲裁庭提出赔偿培训费,却没有获得支持。

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另外,服务期是劳动者因接受用人单位给予的特殊待遇而承诺必须为用人单位服务的期限。但是当两者重合时,应优先适用试用期的规定。因为在试用期间,劳动者享有对合同的任意解除权,这是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特权,用人单位无权以合同、协议等形式加以限制。至于是否应当赔偿损失,根据原劳动部办公厅规定,用人单位出资对员工进行各类技术培训,员工提出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如果在试用期内,则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该项培训费用。

3、约定劳动合同违约金,但数额低于实际损失

2年以前,上海一家公司送员工小萌到国外技术培训。双方约定:如小萌在培训结束后服务不满5年离开公司,需支付违约金2万元,并按已服务年限逐年递减的方式赔偿培训费用5万元。现在小萌因故决定跳槽,公司要求支付违约金2万元,同时赔偿经济损失3万元(服务期已满2年),总共5万元。

小萌当初享受了公司出资培训的特殊待遇,违约后应当支付违约金。另外,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按照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但是上海市劳动保障局规定:“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数额高于因劳动者违约给用人单位造成实际损失的,劳动者应当按双方约定承担违约金;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低于实际损失,用人单位请求赔偿的,劳动者应按实际损失赔偿。”实际上规定了违约金和赔偿金两者取一的原则。由于小萌的违约金数额低于实际损失,显然意义不大。

二、总结

职场潜规则的种类繁多,在此只列举了典型案例,我认为,职场潜规则并非绝对负面,而是存在于雇佣者与被雇佣者之间的利益保护问题,具有其复杂性,针对于此,《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角度看,我们不能一味的等待劳动法的保护,应该加强辨别的能力,不可以急功近利,忽视了本应十分明显的漏洞。也不可因为急于找到工作便无条件接受企业的不合理条件,一味的委曲求全。求职者要经常考虑这样一些问题:求职者要有法律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护自己的权益。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如果遭遇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要勇于说不。对招聘单位的实际情况要了解清楚,做到知己知彼。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做到细致认真。.社会各界应为求职就业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针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政府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规范就业市场,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注意发挥由各级政府部门的就业场所和人才交流中心的主体作用,对进入招聘场所和人才交流中心的用人单位进行必要的事前资格审核,防患于未然。建立奖惩制度,对那些诚实守信、遵章守纪的用人单位给予奖励;对行为不轨、设置招聘陷阱的用人单位,给予必要惩戒。要注意发挥新闻媒体正面宣传和监督作用,为广大求职者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保护就业者生劳动权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只有通过政府、社会、和求职者自己的努力完善法律法规及各项保障制度,才能实现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分流就业压力。这不仅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而且对推动我国法制的进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韩红颍,我国职场性别歧视的法律应对研究,江南大学学报(J)2010(01)

[2]程延园,《劳动合同法》: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J)2007(05)

[3]中国养老金网http://

[4]关怀.劳动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王全兴.劳动法(MI.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6]张国华.劳动关系法律适用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2,(02).

[7]王倩.非全日制用工规定的缺陷及其完善—— 以麦当劳低薪事件为例(J).法学,2007,(7).

[8]高鹏飞,倪利勇.高校学生劳动权利的法律保护(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4)

[9]韩震,于玲.“大学生打工”的劳动法保护之研究(J).维普中文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10,(6)

篇2:从劳动法角度看职场潜规则(宋厚承)

据《资治通鉴》第四卷记载:

有一次齐相田单乘船渡越淄河, 刚好有一个老人也在涉水过河。由于天气寒冷, 老人过河后竟然冻得不能走路, 倒在河边瑟瑟发抖, 田单见状, 便脱下自己的皮袍给那位老人御寒。

听说了这件事的齐襄王, 心里非常担忧, 自言自语地说:“田单之施于人, 以取我国乎!不早图, 恐后之变也。”齐襄王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甚觉不妥, 赶紧四处看看有没有人听见。 (注:田单光复齐国, 外御强敌, 是齐人心目中的大英雄, 威信比齐襄王实乃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方面让齐襄王很不舒服且不放心, 另一方面也让齐襄王投鼠忌器。再者, 齐襄王尚需田单这样杰出的统帅抵抗外敌。) 结果发现稍远处站着一个贯珠人。齐襄王就把他叫过来问:“你听见我的话了吗?” (注:此时齐襄王先摸摸底, 实已暗藏杀机。) 贯珠人只好硬着头皮说“听见了”。

齐襄王追问道:“那你以为如何呢?” (注:贯珠人无意间听到不该听到的秘密, 自知极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除非能献上一个万全之策。) 贯珠人情急之下, 想起“顺手牵羊”之计, 便回答说:“王不如因以为己善。”他进而解释说:“大王应该展示自己的气度, 赞扬田单的善迹, 然后通诏全国:‘当我担忧天下老百姓饥渴时, 田相知道了, 就收留他们, 给他们饭吃;当我担忧天下老百姓寒冷时, 田相知道了, 就解下自己的皮袍, 给他们穿上。我爱护天下百姓, 田相知道了, 就倍加怜恤他们, 真是太符合我的心意了。’如此一来, 田单的善举就转变成大王的德泽了。”过了几天, 齐襄王在早朝的时候, 亲切地握着田单的手, 当面表扬并感谢他的用心, 并命令他继续调查民间缺衣少食的人, 呈报朝廷给予救济。这时臣子们更深层地相信:田单的美行都是遵奉齐襄王的意思而做的。后来, 齐襄王派人到市井乡间察访民情, 发现百姓都在谈论:“田相之所以爱护人民, 都是出于我们国君所教啊。”

故事中齐襄王依从贯珠人的权谋, 巧妙地攫取了田单爱民的美誉, 实乃鬼斧神工的“贪功”之举。

无独有偶, 刘墉在《我不是教你诈》一书中也描述了古代皇帝御驾亲征“拿功”之举。且说正与敌人对阵的将军, 本可以一举击溃敌人。但是, 听说皇帝要御驾亲征, 就按兵不动。等皇帝来了, 再打着皇帝的旗子, 把敌人征服。皇帝御驾亲征是为什么?也许皇帝知道敌人马上要投降才御驾亲征的。这里面难道不存有“好大喜功”吗?皇帝不是“亲征”, 是亲自来“拿功”啊!拿功给谁看?给天下人看!给万民看!看!皇帝一出马, 顽敌就俯首称臣了。

由是观之, 纵使尊贵如帝王者, 亦不免陷入和下属争功抢功的境地。

二、道今

古之风, 今之俗。古之帝王“贪功”、“拿功”的心态和作为, 如今在许多层级组织中被演绎得酣畅淋漓。平常, 每每谈到个人成绩、部门业绩、组织功绩时, 大家都会千篇一律地归功于上级领导有方、指导到位等。记得在一次重要的工程竣工典礼上, 一位工程负责人在台上激情颂扬“这是各级领导精心指导的结果”时, 一位外国专家愤然而起, 大声说:“他在撒谎, 这是我们全体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的劳动结果……”这话引来哄堂大笑, 实是老外不懂我们的“归功潜规则”。此潜规则促使上级把下属的业绩据为己有时习以为常, “贪功”、“拿功”时心安理得, 形成我国职场文化的一大特质。所以,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上级:

情景一

面试官甲:我们公司最近成立了一个子公司, 想招聘一位能独当一面的总经理。

应聘者乙:我有多年的职业经理人经验, 曾成功开拓并运营了三家子公司。

面试官甲:哦?那你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应聘者乙:开始说自己对行业的看法, 对公司的想法。

面试官甲:说得不错, 这样吧, 你把这些内容形成文字, 对了, 要有你对子公司未来市场的调研报告, 还有人员招聘方案。

应聘者乙:可以, 这是否算作我已经被录用?

面试官甲:可以这么理解, 基本上你被录用已经没有问题, 我们最后还会参考你的方案, 给你三天时间, 可以吗?

应聘者乙:可以, 您将会看到一份完美的方案。

应聘者乙被录用了, 但职位不是总经理, 而是分管经理。总经理就是面试官甲, 方案自然被采用了, 但冠名权是顶头上司的, 也就是那位老总。公司上上下下都说这位老总有能力。老总对应聘者说, 你的方案非常好, 让你做分管经理是屈才了, 我们想再锻炼你一下。

情景二

大学毕业后, 小赵进入一家制造公司生产部装配科做助理监督。他发现公司里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如原有的装配工作手册已基本过时, 因为公司已安装了许多新的设备, 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又如整个生产流程存在着较大问题。于是, 小赵向装配科长提出了发现的问题, 并谈了自己一些想法。装配科长认真地听完, 对小赵说:“这些想法我也有过, 这样吧, 你先出去, 好好构想一下, 再具体汇报吧!”数天后, 小赵向装配科长提交了一套生产流程改进方案。几天后, 在生产部例行会议中, 生产部长充分肯定了装配科长关于改进生产流程的提案, 并盛赞装配科长工作有思路, 创新能力强。

三、所思所悟

(一) 职场归功潜规则有其滋生的土壤

诚然, 上级“贪功”、“拿功”这种职场潜规则大行其道, 已聚合为一种职场文化现象。如此归功, 湮没了幕后英雄的劳苦功高, 无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 自是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幕后英雄。但是, 上级“贪功”、“拿功”这种职场潜规则抑或“存在即合理”?

其一, 在职场上, 每个人都有生存压力, 尤其是领导出业绩的压力更大。所以我们就会看到有些上级会和下属争功劳, 把业绩揽为己有。譬如说齐襄王, 他并不是齐闵王的太子, 只是普通王子出身。当时燕国入侵齐国, 打得齐国仅剩下即墨和莒两座危城, 出于抗战需要, 齐襄王才得以被拥立为王。在随后光复齐国的伟业中, 齐襄王远远不及田单功勋卓著, 所以齐襄王尤其需要影响力、威信和群众基础来巩固他的王位。

其二, 借用组织行为学家的研究成果, 当一个组织的绩效极端低或极端高时, 人们倾向于把它们归因于组织的领导者。换句话说, 下属出于对上级的感恩 (如知遇之恩) 或对上级魅力的尊崇, 会主动归功于上级, 这何尝不是为上级“贪功”、“拿功”推波助澜呢!

其三, “善归于上, 恶归于己”这一处世原则的影响。“善归于上, 恶归于己”是古人在险象丛生的政治斗争中悟出的真谛, 如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 却蓄妓以自污;萧何辅佐汉高祖夺取天下却以敛财以自秽……试想, 在前文齐襄王“贪功”的故事中, 如果田单爱民的美誉不是最终转嫁到齐襄王身上, 那么齐襄王对田单“以取我国乎”的猜忌只有越来越重, 田单的处境岂非凶险万分!再回到当今组织政治行为泛滥的职场, 在上级“贪功”、“拿功”职场潜规则下, “善归于上, 恶归于己”虽然透着无奈, 但也是明哲保身、以退为进之策略, 不乏可取之处。

(二) 职场归功潜规则下的应对策略

正因为上级“贪功”、“拿功”的归功潜规则有其滋生的土壤, 要想在职场摈弃这一潜规则显得困难重重。所谓“不能改变的就去适应”, 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职场心得。

心得一

1. 当你是下属时, 应该给上司以尊重和支持, 配合上司的角色。

笔者曾看到这么一道结构化面试试题, 大意是:“你的部门经理对你的工作很满意, 而直接上级却挑三拣四, 你该怎么办?”

怎么办?作为下属, 应该给上司以尊重和支持。

参考答案:“作为上级, 工作经验和阅历肯定是我这样刚参加工作的毛头小子无法比拟的。他说这个方案不好, 肯定有他的道理。我首先应该对我的方案仔细地检查, 在实践中不断检验, 看它是否存在疏漏, 是否具备可行性。然后虚心向老同志包括那位上级请教, 不贪功, 把此方案作为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2. 如古语所云, “善归于上, 恶归于己”。

前文中的小赵在遭遇上级“拿功”的事件后, 心中很不平衡, 非常委屈, 一次邂逅生产部长时忍不住表功说:“那份生产流程改进方案是我提出来的。”这话传到装配科长耳朵里, 人们发现, 装配科长再也不喜欢小赵了。所以, 初涉职场的年轻朋友, 当你刚踏入职场这个大果园时, 果园主人可能对你说:“好!年轻人, 那片地, 交给你种!”你要做的, 首先当然是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最后, 当你种出丰硕的, 甚至远超过果园主人以前种出的果实的时候, 永远不要忘记, 是谁让你进来, 又是谁给你这块地的。

心得二

当你是上司时, 要和下属分享成功和利益, 给下属一定的表演空间。出业绩了, 是因为下属的努力和团结合作, 功劳是大家的;出纰漏了, 是因为你的管理和领导不力, 应该一肩担起主要责任。

1.上级应心胸宽阔、不贪功劳, 具备不去和下属抢光环的品质。作为领导者, 上级更多的责任是带领下属完成组织的任务, 而且是漂亮地完成。从本质上讲, 下属的业绩即是领导者业绩的一部分, 整个部门的成果即是领导者个人成果的体现。就好比《西游记》中的唐僧带领团队完成取经任务一样。当然, 作为领导者, 或许你比唐僧更有才。领导者不贪功劳, 将属于谁的功劳就给谁, 这样你的下属才会有公平感和成就感, 你的团队才会有荣誉感和凝聚力。

2.上级应多给下属机会, 积极帮助下属成长。下属的成长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素质和努力程度, 但这不是唯一的因素。如果没有他人特别是上级的帮助, 下属的成长就会遇到很多障碍。因此可以说, 帮助下级成长是上级的责任。笔者初涉职场时, 有幸遇到一位正直、敦厚、大度的上级。当时刚上手工作, 对于一些课题心里没底, 上司总是很温和又很恳切地指出我工作中的不足, 然后告诉我一些查找资料的捷径。难能可贵的是, 上司从不贪功, 在有上级领导在场的时候, 总是不遗余力地推介我, 历数我的优点。后来, 这位上司晋升到更高的职位, 也成为笔者的良师益友。

篇3:从HR折戟职场探潜规则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于是,赵经理开始在公司里的“新生代”中寻求力量。新生代表示对绩效考核的支持与认可,且最终敲定先从销售部开始进行。于是,赵经理开始设定绩效指标。A公司销售部分为3个行业组:A行业组销售实力普遍较弱,认为应该完全以考核团队业绩为主,否则就拒绝考核;B行业组个个是销售好手,他们建议以完全考核个人业绩为主,否则就是在打击工作积极性;C行业组销售实力强弱参半,更是意见不一,已经发展到内部不和。为了能够平衡各销售组之间的矛盾,赵经理随之制定了几套绩效方案,而最终也因为无法令所有人满意而无一得以推行。半年过去了,面对着众多的指责与非议,无功无果的绩效考核,赵经理无语……

那么真正导致这职场“折戟”的原因,与其说是输在工作能力上,不如说是输在职场的潜规则上。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由于对改革的迫切希望、对绩效的关心,孙总对赵经理表现出了高于其他员工的关心与关照。赵经理的工作程序并没有错,但是过于急躁。高调做事并非急着做事,要懂得事缓则圆的道理。花儿再急也要等到春天到来才能开放,秋天到来才会结果,而果实成熟则自然落地。工作也是一样,一个新人来到企业无论多么努力观察,也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完全了解企业的每个细节,而问题的关键又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只有仔细观察、静静等待,待时机成熟之时方可成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职场一种平和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同时也是职场“根基稳健”的第一步。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对于像A企业这种从未进行过绩效管理同时管理滞后的企业来讲,实施绩效管理无疑是困难多多、阻力重重的。这其中并非单纯的管理问题,还夹杂着许多人为的情感问题,同时也隐藏着某些

“暗流”。

首先,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即是“较力”又是“借力”也是

“使力”更是“控制力”。本案例中,赵经理借孙总与新生代之力促使绩效的“行”与“否”得以确立,但却无形中与元老们较足了力。江河骤涨时,最有效的方法是疏导而非堵截,因为疏导水会朝着你所指引的方向流去为你所用,而堵截则会形成对待的场面反而为你所患。毕竟赵经理是想把工作做好,元老们也并非完全想把工作做坏,大家目的还是相同的。

其次,A企业经过十年的沉淀,“残渣、糟粕”必然存在。改变需要时间,过多、过大的改变会让人感觉不适应甚至反感。职场的法则是“先生存,后发展”。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并非是要我们随波逐流,而是要我们懂得应时、顺势,更好地在职场生存。

拒绝完美

对于公正、公平、完美,在职场中大家都有着不同的认知与理解。首先,让我们看看销售部A、B、C组的分歧,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工作中最大的公平就在于秉承公正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而在这诸多的观点之中,不存在绝对的正确与绝对的错误,做出选择的关键则最终取决于你的“立场”。

其次,让赵经理举棋不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无法让每个人都满意。在赵经理心中完美的绩效是没有不同声音的绩效。事实上工作中我们也许真的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既然得不到最好,次好也是不错的选择。

篇4:从潜规则角度看如何应对商业贿赂

关键词:商业贿赂,潜规则,对策

商业贿赂, 是以获得商业交易机会为目的, 在交易之外以回扣、促销费、宣传费、劳务费、报销各种费用、提供境内外旅游等各种名义直接或间接给付或收受现金、实物和其他利益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中国社会对正当规则的普遍忽视和对“潜规则”的热衷, 更加剧了这种情形, 可以说商业贿赂在今日的中国社会可谓无处不在:小到出租车拉客的“回报”、医院中的药品“回扣”, 大到公司向官员行贿。尽管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 但商业贿赂大多数作为一种潜规则, 长期游离于执法部门的视野之外。据统计, 近年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犯罪案件逐年上升, 但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占同期所有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数的比例却始终非常小, 尚不到1%。与此相对应, 商业贿赂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 据联合国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全球范围内, 商业贿赂使得合同成本提高15%左右, 而在中国, 这一数字可能更高。商务部的统计资料表明, 仅药品行业作为商业贿赂的回扣, 每年就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 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收入的16%。

一、前言

社会对商业贿赂的广泛关注开始于一些“标杆企业”的频频失范。如最近的葛兰素史克一案、IT业的“朗讯风波”、银行业的“张恩照事件”、医疗领域的“美国德普事件”、旅游业的“香港谢瑞麟父子回扣事件”等等。这些商业事件纷繁复杂, 背后的商业逻辑与规则却有迹可寻:商业贿赂潜规则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就连被《海外反腐败法》熏陶了近30年的美国公司, 也不得不入乡随俗。安邦咨询引用的数据显示:跨国公司在华行贿的事件近10年来一直上升, 中国在10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件腐败案件, 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许多跨国公司的违法口实是, 商业贿赂迫不得已, 这是中国经济领域的潜规则。从现实情况看, 潜规则的现实压力确实存在, 但不能成为企业进行商业贿赂的抗辩理由, 因为毕竟不是每个跨国公司都成为潜规则的俘虏。近一个时期以来, “潜规则”一词在媒体中频频出现, 但在对潜规则的认识和理解上却有很大误区, 潜规则不等同于“陋规”, 更好的理解潜规则的作用规律才能指导我们的现实活动。

规则是规范社会人和组织人的准则, 是社会和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总是在一定的法制条件下运行的, 市场竞争的重要规则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维护, 当竞争规则以法律法规形式认可和实行, 就成为市场竞争的“显规则”。一般来说, 显规则是市场竞争的正式规则。显规则由国家 (政府) 明文规定并按一定的立法程序颁布, 强制实行, 如果违犯将受到法律或者行政的处罚和制裁。除了国家层面的显规则 (法律法规) 之外, 市场中的各个组织 (例如企业) 也可以制定自己内部的显规则, 例如公司章程、规章制度、员工守则等, 作为组织的正式规则。

在现实中, 除了显规则外还存在大量的“潜规则”。潜规则是不成文的、非正式的规则, 具有默认性和习惯性, 受到社会文化和具体竞争环境的直接影响。如果正式规则不很完善, 潜规则会发挥很强的作用;即使在正式规则比较完善的条件下, 潜规则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 正式规则永远不可能将市场竞争的所有细节都进行明确规定, 使所有的行为都有界线分明的标准。而且, 正式规则的执行也永远不可能硬性到没有任何弹性。一般来说, 凡是显规则不尽完备精准之处, 潜规则就大行其道。潜规则具有广泛性和弥漫性, 是市场竞争关系和竞争过程的灰色地带。同显规则一样, 在组织 (企业) 内部也存在各种潜规则。显规则的不完善和滞后, 使潜规则的存在成为一种合理;而人性中无法克服的弱点, 以及人性的复杂, 也决定了潜规则存在的必然。潜规则可以是积极的, 也可能是消极的, 积极的潜规则与显规则具有互补关系, 消极的潜规则是对显规则的蚕食性破坏。积极、健康的潜规则可以在组织中不断发扬, 总结成比较好的规章制度, 上升为组织文化, 服务于组织的持续和谐发展;反之, 消极的潜规则, 则需要引导和化解其不利影响。

中国市场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 各领域中的竞争秩序还远没有达到有效合理的状态, 不完善也不健全, 因此存在着许多所谓的商业潜规则, 有些阴暗的东西就很难避免。商业贿赂这种消极潜规则破坏公平竞争、搅乱市场秩序不仅侵蚀自由竞争的经济秩序, 更是对民主法治、社会正义的挑战。商业贿赂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对此必须有清醒认识, 我们要坚决纠正商业贿赂是“润滑剂”的错误观念, 增强治理商业贿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齐心协力采取有力措施, 营造守法、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商业贿赂的危害

其一, 商业贿赂行为从根本上扭曲了公平竞争的本质, 使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无法发挥正常作用, 阻碍了市场机制的运行, 从而破坏了市场的交易秩序。商业贿赂使诚信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影响了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妨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而现实中, 面对这样的“潜规则”, 企业自身往往无力对抗, 只能屈从“潜规则”以避免在竞争中失去市场机会和份额。

商业贿赂破坏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假冒伪劣产品大开方便之门。同时, 商业贿赂无不伴随着相关产业领域行政人员的“权力寻租”, 从而导致社会经济也趋向于披着市场经济外衣的“关系网经济”。在国际上, 有一个估计商业贿赂严重性的方法叫腐败指数调查。短期来说, 存在商业贿赂的国家其市场效率将下降一半;长期内, 差距更多。假如一个国家比较廉洁, 而另一个国家比较腐败, 则20来年以后, 这两个国家的GDP差距可以达到4倍。

其二, 商业贿赂还损害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 很大程度上演变为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不能想象, 一个依靠商业贿赂发展壮大的企业, 能打造出真实的竞争实力, 一个漠视正常市场游戏规则的公司, 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长远发展。近年来, 中国是全球投资的首选地之一, 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展望未来, 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潜力仍然巨大, 未能满足的市场需求比比皆是。要保持这种发展势头, 中国就需要远离商业贿赂, 毕竟, 没有投资者愿意进入商业贿赂盛行的国家。

其三, 商业贿赂不仅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的“内伤”, 而且也引起国际舆论对我国商务环境的不利评论, 进而影响我国国际形象。“朗讯风波”、“美国德普事件”虽然是发生在我们国家的案件, 但均由美国通过《海外反腐败法》查处。由于背叛商业文明, 许多跨国公司开始面对本国公众的拷问, 而犯事的跨国公司则齐声作答:中国的“游戏规则”令世界痛苦。

三、如何应对商业贿赂

首先, 观念之差异很大程度上反映为规则之区别。中国特殊的文化和制度环境, 企业商界长期以来的“习惯性沉默”是导致商业贿赂盛行的主要原因。商业贿赂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非法利益, 其危害是妨碍正当竞争。可国内存在着普遍的行业保护, 很少有企业基于破坏竞争的理由对同行进行起诉, 大家都默认这个潜规则。零点调查集团曾于上世纪末对中国北京、上海、广州三百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商业伦理指向的随机抽样调查。尽管已过去数年, 但其中的结论仍接近我们的普遍认知:为了自身利益, 办妥一些事情, 许多企业给政府部门和上级送礼 (礼品、礼金) , 这种行为获得26.7%的企业经营者的完全赞同和理解;另有52.3%表示赞同, 认为尽管这种行为并非出自本愿, 但是为了办好事情, 自己不得不采取这种做法。

解决这样的潜规则很不容易。在英国和美国, 由于这两个国家文化的问题, 如果你把人际关系运作到商业运营中, 或者运用到和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 被认为很不道德, 人们对这样的潜规则充满敌意。公民社会的自主管理和约束, 可以成为国家治理商业贿赂的有力工具, 我们要注重形成重契约、重信用、重廉洁的价值观念, 提高廉洁者的道德满足感。现在不少大公司, 员工的评价系统依然崇尚业绩至上而忽视价值观塑造, 员工即使想遵循公司固有的价值观, 但也可能受到利益驱动而铤而走险。所以, 公司的激励系统除了考虑业绩外, 也要鼓励维护公司形象和长远利益的举动。中国一些知名企业开始重视企业伦理方面的制度建设, 万科公司有职业行为准则, 华为最近也制定了《商业行为准则》等。

其次, 面对商业贿赂“潜规则”的盛行, 人们需要检讨法律体制。对于商业贿赂, 我国制裁的法律似乎并不缺失。早在1993年, 禁止商业贿赂的法律条款就写进了《反不正当竞争法》;1996年, 国家工商总局又颁布了《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在刑法中则规定, 行贿罪可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但是, “朗讯风波”、“美国德普事件”均由美国查处并处罚。有专家认为, 中国执行层面的配套法律缺失是关键。虽然政府痛下决心多部委严打, 但整饬商业贿赂的长效结果, 似乎还要看立法的完善、执行的有效等关键因素。

许多人都知道, 德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该法在世界上最早对商业贿赂行为作出惩罚规定。而美国的《海外反腐败法》则是最严厉的法律之一, 它于1977年在美国颁布。美国为何制定这样一部法律?其根本目的还在于维系企业和公民对于自由市场制度的信念, 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海外腐败行为损害的不仅是当地企业和居民以及他国竞争对手, 往往也损害了美国企业与公民。美国很清楚, 如果只有美国执行《反海外腐败法》而他国并无同类法规, 那么必须保持清白的美国企业将面临不必保持清白的他国企业的不平等竞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才是有生命力的规则, 在美国积极推动下, 几乎所有的欧盟国家以及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都已采纳美国这部法律的内核, 有的是采取新立法的方式, 有的则对原有的《刑法典》进行修改和补充。2003年12月10日, 43个国家在墨西哥梅里达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其中第十六条就将“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定义为犯罪行为, 此外还规定了详细的管辖、司法合作以及引渡等具体条款。

第三, 商业贿赂问题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法律问题, 更是一个经济问题。在一个缺乏有效竞争的环境中, 面对不正常的市场, 如果价值观念得不到实际体现, 就会出现一种灰色的机制把这种差距拉平, 商业贿赂作为一种潜规则就起了灰色的平衡机制作用。以此为视角, 我们不难理解商业贿赂为什么在“医疗、电信、金融、建筑等行业最为普遍”。显然无论是垄断性质的电信、金融行业, 还是市场开放透明程度不高的医疗、建筑行业, 所以能成为商业贿赂的“沃土”, 背后不规范的市场运作无疑都是基本背景。这就要其我们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强化宏观经济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 更加注重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减少行政权力对大量的具体的经济活动的干预, 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商业贿赂发生的机会。

在中国的商业文化环境中, 潜规则在竞争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潜规则包围着显规则, 对显规则的实行产生着重要影响, 而对潜规则的研究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 需要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才能得到符合客观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有效合理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也许彻底消除商业贿赂并不可能, 但我们至少可以努力避免使它成为“潜规则”!

参考文献

[1]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年

[2]项文.什么是潜规则什么是不道德.环球企业家, 2004 (9)

[3]王德应, 张仁华.潜规则的管理学思考.财贸研究, 2005 (3)

[4]孙丹青.从西门子行贿案看跨国企业在华商业贿赂.经济导刊, 2011 (3)

篇5:从三鹿奶粉事件看行业潜规则

从目前的情况看,三鹿奶粉事件已经成为全国性的事件。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次事件的主人公三聚氰胺。三聚氰胺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等行业,毒性轻微,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动物长期摄入,尚且如此,何况人呢!

自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我国就相继出现过毒奶粉大头娃娃、过期牛奶、苏丹红等事件,典型特征就是与食品卫生等行业高度相关,严重影响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如果说苏丹红事件等只是由于一家企业的过失可以看作个案的话,那么这次三鹿奶粉事件22家乳制品企业先后被检测出三聚氰胺就无法简单地说是个案了,而是行业问题。

三聚氰胺属于化工原料,具有毒性,不能用于食品加工合成行业,这是普通人都知晓的常识。那么普通人都知道的常识,为什么在这么多专业食品生产企业却都被忽视呢?究其原因,是利益!据报道,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可以提高蛋白检测指标。就是这样一个能够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指标,让这么多的厂家不顾消费者死活,趋之若鹜!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食品生产厂家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都会有几道质量检验检测程序,如果把产品出现三聚氰胺问题归结为不知情所为,恐怕无法说服任何人。作为一个食品生产的厂家,尤其是婴幼儿奶粉的生产厂家,对于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应该非常清楚!刚刚出生的婴儿,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在喂养的时候对于食物的要求也就非常的严格,只要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引发疾病,这些想必厂家比公众更清楚。那为什么厂家在生产中就没有把好各个关口呢?笔者认为是潜规则在作怪。在中国历来就有许多潜规则,官场有官场潜规则、经商有经商潜规则,向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提高蛋白检测指标吸引消费者也许就是奶制品行业的潜规则。

从检出三聚氰胺的国内22家企业来看,它们大都是乳制品行业里的知名企业,都是地方纳税大户。如此多的知名企业同时出现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在我们国家的质量监督规则中有一项“国家免检产品”,是对那些产品质量过硬、具有社会责任感企业的褒奖,也是给消费者可以信赖消费的承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代表承诺与信誉的称号被不少黑心企业当成了自己谋取不法之利的保护伞,简直令人发指!这些企业往往打着民族品牌、地方纳税大户的招牌,使得一些出于维护地方经济利益的政府官员和质量监督部门往往对它们出现的问题,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似乎也成了一种潜规则。

食品卫生关乎普通百姓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谁都不希望自己天天要提防喝的是不是有毒、吃的是不是有毒的食物,如果一再出现这种危害事件,那肯定是社会不安、人心不稳。

三鹿事件可以预防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不必去推测奶粉公司如何进行质量检测,只要看一看该事件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几天内就检测出20多家企业生产的奶粉有问题,这就足以证明,质量监督不是不可为,而是不为。这让笔者联想起一个地方安监局长曾经说过的话:这里煤矿所有情况我们都掌握,他们安装的鼓风机、瓦斯报警器等安全设施大都和国家要求的相去甚远,就是为了降低成本。这是拿生命当儿戏!我们都知道,但因为我们安监局中的很多人还靠这些煤矿养活,所以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天天祈祷煤矿别出事故。

这也许是安检部门的潜规则,但这个潜规则必须打破!人民信任政府、委托政府管理公共事务,其中一条就是希望各级官员真正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情,能够预测、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社会危机,保证公民有一个安全、可靠、公平、舒适的社会环境。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几天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第一时间作出了明智的反应:一是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成立由卫生部牵头、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参加的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二是全力开展医疗救治,对患病婴幼儿实行免费救治,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三是全面开展奶粉市场治理整顿,由质检总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场上所有婴幼儿奶粉进行全面检验检查,对不合格奶粉立即实施下架;四是尽快查明婴幼儿奶粉污染原因,组织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婴幼儿奶粉生产和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等各环节开展检查;五是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严肃处理违法犯罪分子和相关责任人;六是有关地方和部门要認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和质量监管机制,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

三鹿奶粉事件让人联想到其他的食品问题、饮用水问题、药品问题……,也让人对受害儿童的救治引发思考。笔者认为,从国家层面应取消所有食品行业国家免检产品,使所有企业都在国家安检部门的监督之下;对于受害儿童的救治由检出三聚氰胺的国内22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一个基金,由国家管理,对受害儿童的后续救治给予帮助。

上一篇:卖水果幼儿园课件下一篇:GPS服务协议编号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