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劳动法问题

2024-04-14

请教劳动法问题(精选18篇)

篇1:请教劳动法问题

我是在私人一家店铺上班,每天十小时,我做了一年半了,老板从来没有给我买过社保,加班费也没有,每次发工资就在本子上当工资单标明工资包含加班费和自己购买的社保费,工资标明1200底薪,750元是加班费和自己购买的社保费,我上班也不用打卡之类的,如果要告他,该怎么做

[请教劳动法问题]

篇2:请教劳动法问题

是这样子的,最近我想离职。我好像听说过如果公司未按要求办理社保,从辞职之日起并不一定要等到一个月才可以走,因为你走了可以有理由说公司未给办理社保。但我是当时公司在六个月的时候要求过我办理社保。要我交资料,后来一忙,我一拖拖了一年也没有办。。这个问题可以不可以构成是公司未给你办理社保的理由呢。

[请教关于劳动法的问题]

篇3:向过山车请教科学问题

对于全世界的过山车迷们来说,这着实是个好消息,但出于普通人对安全的慎重考虑,我们只想多问一句:它真的不会掉下来吗?

问题1 过山车究竟是什么车?

乍一看,过山车很像是普通的小火车,车厢一节连着一节,车上坐着游客,在固定的轨道上运行。但实际上,与火车最大的不同在于,过山车本身并没有动力来源。

我们平常所说的过山车,是特指游客乘坐的小列车,实际上,整个过山车的组成部分还应该包括——滑行轨道、立柱、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站台、电气系统等。每一部过山车从站台出发后,都会先进入一段上坡,这段上升轨道里的机械装置会将小列车推上最高点,但之后,就再也不会为它提供动力了,它只能依靠自己的重力势能变成动能及惯性使自己前进。

另外,与火车明显不同的,还有过山车的轮子。

大家都见过火车的车轮,那是一个巨大的圆盘,圆盘的侧面一圈都是凹进去的,牢牢压住下方的铁轨。而过山车需要在空中进行盘旋、倒转等动作,它的轮子就必须特别一点了。

目前世界上的过山车轨道大都是用空心无缝钢管制成的,它的车轮有三组,除了传统的一组安置在轨道正上方外,另外两组车轮分别运行于轨道的底部和侧面。这种设计使车厢能够牢牢地卡在轨道上,这在列车穿过轨道的盘旋和弯道阶段时极为重要。

问题2 过山车是如何开动的?

过山车没有动力来源,又如何带着游客完成那些刺激的冒险旅程呢?让我们从头到尾来观察一下过山车的运行全过程。

首先,游乐场的工作人员会按下一个按钮,闸打开了,原本安静呆在站台里的过山车开始缓缓向前移动。很快就来到了上坡的地方,牵引系统出现了。

目前,大多数过山车的牵引系统都是链条式的,链条安装在轨道的下面,并沿坡道向上延伸,固定成一个环形,跟我们商场里见到的扶梯类似。

这个环形的两侧,即坡道的底部和顶端,各有一个传动装置,由电动机负责转动。电动机转动链条,使其像一个传送带那样持续不断向坡顶移动。等过山车到达的时候,车厢下面的锁簧会自动钩住链条的链节,链条就会拉着列车向坡顶行进。等到达最高处,锁簧会自动松开,这时候,过山车就只能“靠自己”了。

有上坡,自然就得下坡。通常在经过初期的爬升阶段后,游客们会立刻发现自己接下来要面对一段非常长的陡峭下坡。这时,过山车没有选择,它只能在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向地面俯冲。

事实上,过山车在接下来的行驶中唯一能借助的就只有“重力势能”了。而这个重力势能是由前面传动装置的电动机给的,这个能量经过精确计算,足够完成下面的大回环运动。

什么是重力势能?即物体因其所处位置而拥有的能量,它是由于物体和地球的引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以骑自行车为例,你辛苦骑上坡(对车做功),下坡的时候就可以不用踩,自行车自己就会冲下去。你爬的坡越高(做的功越多),自行车就能冲得越远。

问题3 过山车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对过山车来说,它的势能在被拖到第一个上坡的顶端时达到了最大值。当它开始向下运动时,它的势能就不断地转化成了动能,也就是运动的能量,使过山车能够继续前进。

在前进的过程中,最刺激的时刻就是竖直大回环了,即轨道前方出现了一个大圆圈。这意味着,乘客们会沿着轨道,仰面朝上冲进回环,并且在最高处的时候,完全呈现头朝下的状态。

有读者会问,头朝下的时候为什么人不会掉下来呢?大回环实际上就是一个离心机装置,在回环里,乘客受到的合力不断变化:在回环的底部,离心力方向与重力一致,此时游客感觉到身体特别沉重(即超重状态)。当一路冲上回环时,乘客会感到离心力将自己向座位方向挤压。到了回环顶部,乘客完全倒了过来,重力想把乘客拽下去,但此时离心力比重力更大,且方向直指天空,把乘客按在了座位上。当然,出于安全考虑,过山车上的安全带和轮轨也会保证乘客不会掉下来。

问题4 过山车的最佳座位在哪里?

据说,坐在过山车的不同车厢里,游客都会收获不同的体验,这是真的吗?

尾部的车厢到达顶部时的加速度要比第一节车厢大,而这个增加的力实际上将车厢推过顶点,并突然作用在乘客身上,让乘客感觉自己几乎要从座位上飞出去。因此,对于许多人而言,尾部的最后一节车厢,是感觉最刺激的位置。

但在大多数过山车中,从尾部车厢并不能很好地看到轨道,因为视线被前面的人挡住了。

乘坐过山车时,良好的视线也非常重要,这会让您感受到速度和危险——过山车设计者刻意在轨道附近放置各种障碍物,让您感觉到过山车似乎就要失去控制。

因此,过山车上的最佳位置取决于个人爱好。如果您喜欢失重的感觉,则可以选择尾部的位置。如果想获得最佳的视野,则可以选择前部的位置。中部车厢的乘坐体验最一般,但仍然能有不错的感觉。

篇4:向过山车请教科学问题

乍一看,过山车很像是普通的小火车,车厢一节连着一节,车上坐着游客,在固定的轨道上运行。但实际上,与火车最大的不同在于,过山车本身并没有动力来源。

我们平常所说的过山车,是特指游客乘坐的小列车,实际上,整个过山车的组成部分还应该包括——滑行轨道、立柱、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站台、电气系统等。每一部过山车从站台出发后,都会先进入一段上坡,这段上升轨道里的机械装置会将小列车推上最高点,但之后,就再也没有外力为它提供动力了。它只能依靠自己的重力势能变成动能及惯性使自己前进。

另外,与火车明显不同的,还有过山车的轮子。

大家都见过火车的车轮,那是一个巨大的圆盘,圆盘的侧面一圈都是凹进去的,牢牢压住下方的铁轨。而过山车需要在空中进行盘旋、倒转等动作,它的轮子就必须特别一点了。

目前世界上的过山车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木制过山车,它出现得比较早,轨道和车轮近似于火车,特别之处在于,车轮的下方还配备了另外一组轮子,用来在轨道的下方滚动,防止车厢被甩到空中。第二类是钢管过山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它的轨道是空心的无缝钢管,它的车轮有三组,除了传统的一组安置在轨道正上方外,还有其他一些车轮,分别运行于轨道的底部和侧面。这种设计使车厢能够稳固地卡在轨道上,这在列车穿过轨道的盘旋和弯道阶段时极为重要。

问题2:过山车是如何开动的?

过山车没有动力来源,又如何带着游客完成那些刺激的冒险旅程呢?让我们从头到尾来观察一下过山车的运行全过程。

首先,游乐场的工作人员会按下一个按钮,闸打开了,原本安静呆在站台里的过山车开始缓缓向前移动。很快过山车就来到了上坡的地方,牵引系统出现了。

目前,大多数过山车的牵引系统都是链条式的,链条安装在轨道的下面,并沿坡道向上延伸,固定成一个环形,跟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扶梯类似。

这个环形的两侧,即坡道的底部和顶端,各有一个传动装置,由电动机负责转动。电动机转动链条,使其像一个传送带那样持续不断向坡顶移动。等过山车到达的时候,车厢下面的锁簧会自动钩住链条的链节,链条就会拉着列车向坡顶行进。等到达最高处,锁簧会自动松开,这时候,过山车就只能“靠自己”了。

有上坡,自然就得下坡。通常在经过初期的爬升阶段后,游客们会立刻发现自己接下来要面对一段非常长的陡峭下坡。这时,过山车没有选择,它只能在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向地面俯冲。

事实上,过山车在接下来的行驶中唯一能借助的就只有“重力势能”了。而这个重力势能是由前面传动装置的电动机给的,这个能量经过精确计算,足够完成下面的大回环运动。什么是重力势能?即物体因其所处位置而拥有的能量,它是由于物体和地球的引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以骑自行车为例,你辛苦骑上坡(对车做功),下坡的时候就可以不用踩,自行车自己就会冲下去。你爬的坡越高(做的功越多),自行车就能冲得越远。

问题3:过山车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对过山车来说,它的势能在被拖到第一个上坡的顶端时达到了最大值。当它开始向下运动时,它的势能就不断地转化成了动能,也就是运动的能量,使过山车能够继续前进。

在前进的过程中,大多数过山车都会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竖直大回环,即轨道前方出现了一个大圆圈。这意味着,游客们会沿着轨道,仰面朝上冲进回环,并且在最高处的时候,完全呈现头朝下的状态。有些过山车爱好者最喜欢的就是这个时候,因为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由于处在失重状态,你会感到轻如羽毛,眼中看到的是—个倒过来的世界。

大回环实际上就是一个离心机装置,在回环里,游客受到的合力不断变化:在回环的底部,离心力方向与重力一致,此时游客感觉到身体特别沉重(即超重状态)。当一路冲上回环时,游客会感到离心力将自己向座位方向挤压。到了回环顶部,游客完全倒了过来,重力想把游客拽下去,但此时离心力比重力更大,且方向直指天空,把游客按在了座位上。此时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失重现象,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达到了一定的速度,就算没有安全护具,游客也百分百不会掉下来。当然,出于安全考虑,最好还是做足防护措施。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如果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和轨道的摩擦力,那么,运动中的过山车,无论处在何处,它具有的势能和动能之和,都应该等于它在第一个坡顶时的势能。而玩过过山车的朋友如果注意观察,一定会发现,过山车所有运动轨迹中,第一个坡顶最高,它比大回环的最高处要高许多。这意味着,过山车在第一个坡顶积蓄的势能要比它在大回环最高处的势能大得多。因此,在势能一动能的转化中,会有足够的动能保证过山车以一定速度安全通过大回环的最高点,而不会掉下来。

问题4:过山车的最佳座位在哪里?

据说,坐在过山车的不同车厢里,游客会收获不同的体验,这是真的吗?

我们知道,过山车的所有车厢都是在相同轨道上运行的,因此重力会在大体相同的点使其产生加速和减速。但除了受到重力的作用外,每个车厢还受到与其相连的车厢的推力和拉力作用。正是这个附加力导致了过山车每节车厢给人的感觉略有不同。

为了理解其原理,让我们假定过山车到达了轨道的顶部。当第一节车厢越过顶点后,重力开始将其沿轨道的下坡向下拉,导致第一节车厢开始加速,这将带动第二节车厢加速,进而带动第三节车厢加速,以此类推。当最后一节车厢移过顶点时,重力使第一节车厢加速已有一段时间。

尾部的车厢到达顶部时的加速度要比第一节车厢大,而这个增加的力实际上将车厢推过顶点,并突然作用在游客身上,让游客感觉自己几乎要从座位上飞出去。因此,对于许多人而言,尾部的最后一节车厢,是在乘坐过山车时的最佳位置。

但在大多数过山车中,从尾部车厢并不能很好地看到轨道,因为视线被前面的人挡住了。

乘坐过山车时,良好的视线非常重要,这会让您感受到速度和危险——过山车设计者刻意在轨道附近放置各种障碍物,让人感觉到过山车似乎就要失去控制。在典型的过山车设计中,前面车厢的游客可以无障碍地看到所有这些障碍物从身边闪过。

篇5:请教关于劳动合同问题?

民办学校和我签了三年合同,三年以过,他们并没有为我交养老保险等东西,我现在能否让其补缴或退钱给我?可以的话,走什么程序呢?

[请教关于劳动合同问题?]

篇6:请教劳动法问题

如果试用期内入职但没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出现任何状况,公司可以随意辞退员工吗?

在试用期期间是否可以要求入职的时候就缴纳保险?有没有强制规定呢??

篇7:请教劳动法问题

我们公司之前公司名称叫A,后来因为各方面的原因A公司已倒闭并重组,后来重新成立了公司B,B公司的员工及法人都没有变化,原来A公司没有给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后来B公司成立后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有少数的人没有签(是个人不和公司签订),现在要重新给这些没有签订合同的人补签劳动合同要怎么操纵,需不需要给到这部分员工什么补偿?

站在公司的立场怎样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请教一个关于公司倒闭后重组劳动合同的问题]

篇8:向过山车请教科学问题

对于全世界的过山车迷们来说,这着实是个好消息,但出于普通人对安全的慎重考虑,我们只想多问一句,它真的不会掉下来吗?

问题1:过山车究竟是什么车?

乍一看,过山车很像是普通的小火车,车厢一节连着一节,车上坐着游客,在固定的轨道上运行。但实际上,与火车最大的不同在于,过山车本身并没有动力来源。

我们平常所说的过山车,是特指游客乘坐的小列车,实际上,整个过山车的组成部分还应该包括——滑行轨道、立柱、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站台、电气系统等。每一部过山车从站台出发后,都会先进入一段上坡,这段上升轨道里的机械装置会将小列车推上最高点,但之后,就再也没有外力为它提供动力了,它只能依靠自己的重力势能变成动能及惯性使自己前进。

另外,与火车明显不同的,还有过山车的轮子。

大家都见过火车的车轮,那是一个巨大的圆盘,圆盘的侧面一圈都是凹进去的,牢牢压住下方的铁轨。而过山车需要在空中进行盘旋、倒转等动作,它的轮子就必须特别一点了。

目前世界上的过山车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木制过山车,它出现得比较早,轨道和车轮近似于火车,特别之处在于,车轮的下方还配备了另外一组轮子,用来在轨道的下方滚动,防止车厢被甩到空中。第二类是钢管过山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它的轨道是空心的无缝钢管,它的车轮有三组,除了传统的一组安置在轨道正上方外,还有其他一些车轮,分别运行于轨道的底部和侧面。这种设计使车厢能够稳固地卡在轨道上,这在列车穿过轨道的盘旋和弯道阶段时极为重要。

问题2:过山车是如何开动的?

过山车没有动力来源,又如何带着游客完成那些刺激的冒险旅程呢?让我们从头到尾来观察一下过山车的运行全过程。

首先,游乐场的工作人员会按下一个按钮,闸打开了,原本安静呆在站台里的过山车开始缓缓向前移动。很快过山车就来到了上坡的地方,牵引系统出现了。

目前,大多数过山车的牵引系统都是链条式的,链条安装在轨道的下面,并沿坡道向上延伸,固定成一个环形,跟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扶梯类似。

这个环形的两侧,即坡道的底部和顶端,各有一个传动装置,由电动机负责转动。电动机转动链条,使其像一个传送带那样持续不断向坡顶移动。等过山车到达的时候,车厢下面的锁簧会自动钩住链条的链节,链条就会拉着列车向坡顶行进。等到达最高处,锁簧会自动松开,这时候,过山车就只能“靠自己”了。

有上坡,自然就得下坡。通常在经过初期的爬升阶段后,游客们会立刻发现自己接下来要面对一段非常长的陡峭下坡。这时,过山车没有选择,它只能在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向地面俯冲。

事实上,过山车在接下来的行驶中唯一能借助的就只有“重力势能”了。而这个重力势能是由前面传动装置的电动机给的,这个能量经过精确计算,足够完成下面的大回环运动。什么是重力势能?即物体因其所处位置而拥有的能量,它是由于物体和地球的引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以骑自行车为例,你辛苦骑上坡(对车做功),下坡的时候就可以不用踩,自行车自己就会冲下去。你爬的坡越高(做的功越多),自行车就能冲得越远。

问题3:过山车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对过山车来说,它的势能在被拖到第一个上坡的顶端时达到了最大值。当它开始向下运动时,它的势能就不断地转化成了动能,也就是运动的能量,使过山车能够继续前进。

在前进的过程中,大多数过山车都会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竖直大回环,即轨道前方出现了一个大圆圈。这意味着,游客们会沿着轨道,仰面朝上冲进回环,并且在最高处的时候,完全呈现头朝下的状态。有些过山车爱好者最喜欢的就是这个时候,因为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由于处在失重状态,你会感到轻如羽毛,眼中看到的是一个倒过来的世界。

大回环实际上就是一个离心机装置,在回环里,游客受到的合力不断变化:在回环的底部,离心力方向与重力一致,此时游客感觉到身体特别沉重(即超重状态)。当一路冲上回环时,游客会感到离心力将自己向座位方向挤压。到了回环顶部,游客完全倒了过来,重力想把游客拽下去,但此时离心力比重力更大,且方向直指天空,把游客按在了座位上。此时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失重现象,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达到了一定的速度,就算没有安全护具,游客也百分百不会掉下来。当然,出于安全考虑,最好还是做足防护措施。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如果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和轨道的摩擦力,那么,运动中的过山车,无论处在何处,它具有的势能和动能之和,都应该等于它在第一个坡顶时的势能。而玩过过山车的朋友如果注意观察,一定会发现,过山车所有运动轨迹中,第一个坡顶最高,它比大回环的最高处要高许多。这意味着,过山车在第一个坡顶积蓄的势能要比它在大回环最高处的势能大得多。因此,在势能-动能的转化中,会有足够的动能保证过山车以一定速度安全通过大回环的最高点,而不会掉下来。

问题4:过山车的最佳座位在哪里?

据说,坐在过山车的不同车厢里,游客会收获不同的体验,这是真的吗?

我们知道,过山车的所有车厢都是在相同轨道上运行的,因此重力会在大体相同的点使其产生加速和减速。但除了受到重力的作用外,每个车厢还受到与其相连的车厢的推力和拉力作用。正是这个附加力导致了过山车每节车厢给人的感觉略有不同。

为了理解其原理,让我们假定过山车到达了轨道的顶部。当第一节车厢越过顶点后,重力开始将其沿轨道的下坡向下拉,导致第一节车厢开始加速,这将带动第二节车厢加速,进而带动第三节车厢加速,以此类推。当最后一节车厢移过顶点时,重力使第一节车厢加速已有一段时间。

尾部的车厢到达顶部时的加速度要比第一节车厢大,而这个增加的力实际上将车厢推过顶点,并突然作用在游客身上,让游客感觉自己几乎要从座位上飞出去。因此,对于许多人而言,尾部的最后一节车厢,是在乘坐过山车时的最佳位置。

但在大多数过山车中,从尾部车厢并不能很好地看到轨道,因为视线被前面的人挡住了。

乘坐过山车时,良好的视线非常重要,这会让您感受到速度和危险——过山车设计者刻意在轨道附近放置各种障碍物,让人感觉到过山车似乎就要失去控制。在典型的过山车设计中,前面车厢的游客可以无障碍地看到所有这些障碍物从身边闪过。

篇9:请教都江堰

《请教都江堰》是0问题研究小组提交的研究报告,简称“0小组报告”。0问题研究小组为若干参究国学关注国情人士的集合。本刊将独家次第首刊0小组的“绿色中国之路系列研究报告”。

三品都江堰:灌区两千年无沙化

再来看都江堰之所以两千年青春常在的核心秘密——自动排沙。

泥沙历来是水利工程的最大克星.若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水利工程定然葬身子斯。岷江于都江堰渠首处的年均径流量约为150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约1000万吨,其中约150万吨为推移质(沙砾卵石)。

都江堰的鱼嘴不仅能自动换档四六分水,还能够在不同季节以不同的模式自动排沙。当岷江流量小于1300立方米/秒时,利用江水至此的自然流势与挟沙水沉在下层的特性,内江处于“正面取水”,外江处于“侧面排沙”的流态,内江的分流比大于外江,而外江的分沙比大于内江,此时可将70%左右的推移质排入外江。而当岷江洪峰流量超过1700立方米/秒时,岷江主流直冲外江,则外江“正面排沙”,内江“侧面取水”,亦可将70-80%的推移质排入外江。

即使这样,进入内江的悬移质和推移质年均量仍然超过300万吨,于是又有了一个奇妙无比的飞沙堰。飞沙堰的作用一是泄洪,一是排沙。飞沙堰的排沙效果,随着岷江流量的增大而增加。根据实验资料,内江流量为500立方米/秒时,飞沙堰的分沙比为10%;流量增至700立方米,分沙比则攀升到80%;而当流量超过1100立方米的时候,由飞沙堰排走的泥沙更达98%以上。洪水季节飞沙堰曾将两吨重的巨石甩入外江,足见其飞沙排石功能之神。而连过两关的部分残余泥沙,则依离堆对洪水的顶托和宝瓶口的束水作用,形成螺旋形雍水回流,将其回漩到飞沙堰及人字堤甩入外江。

顺便说一句,就这么一个飞沙堰,不仅是世界之最,而且是世界唯一。它那自然而巧夺天工的完美设计,它那无与伦比的排沙功能与效果,是当今世界上任何一座水利工程也不具备的,也是现代坝工技术基本上无法企及的。

可是现在,紫坪铺再加上杨柳湖工程,在都江堰上游几公里之内连陈两道大坝,都江堰之“无坝引水”随之不存;用人工闸调节水量,都江堰的自动分水功能亦将无从发挥作用;而上游泥沙沉淀于库区,都江堰的排沙功能以及“深淘滩、低做堰”的岁修都将废弃。若此,都江堰将由活的文物变成死的遗址。若此,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中华民族不可再得的智慧结晶,已经运转了2260个春秋的都江堰,就将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

不仅如此,紫坪铺一杨柳湖工程更威胁着整个成都平原。

泥沙既是水利工程的最大克星,又是灌溉的最大难题。世界上引河水灌溉的大型灌区持续时间超过千年的,中国成都平原的都江堰灌区是一个绝无仅有的例外。此无它,全赖都江堰飞沙排砾之神功。

两河流域曾经相当繁荣富庶,那养育了伟大的巴比伦文明的广袤沃野,后来为什么大都成为沙漠肆虐的不毛之地?首要的原因就在于引水灌溉带来的泥沙。一位西方旅行家1939年在伊拉克所作的106英里的旅行中,就跨过了98条被堵塞遗弃的灌渠,所有这些渠道的两岸都堆有30—50英尺高的淤泥积沙,这些泥沙都是以往千百年里从灌渠中挖出来的。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可持续发展了22个世纪、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伟大水利生态工程,都江堰的长久生态效益集中体现在下游灌区。若没有都江堰神奇无比的排沙飞石功能,即使考虑到历史上岷江流域水土流失较轻,即使算一年有200万到300万吨泥沙进入灌区,那么两千多年下来就是五六十亿吨之巨,足以将古灌区200多万亩耕地覆盖在两米多厚的沙砾之下,哪里还会有什么天府之国。

我们再对比一下今天的黄河灌溉。只有在比较中,才能看出都江堰有多么伟大,而有了都江堰的成都平原又是何等地幸运。中国黄河下游地区大规模的引黄灌溉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但是才几个年的时间,从渠道里挖出来的大量泥沙的堆积压地和随风扩散,就已经给当地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生态灾难。山东省每年引黄河水量约100亿立方米,同时引沙量约1亿立方米,不仅要投入大量人力清淤,还要压占耕地15万亩。如聊城潘庄引水枢纽,堆沙面积已达700公顷,堆沙厚度7米。山东黄河两岸共50多处引黄枢纽,都是同一个模式,黄风一起沙尘遮天蔽日。潘庄和李家岸两个引黄灌区,20年间为修建沉沙池就占用耕地6700公顷。在位山灌区输沙渠和沉沙区的144平方公里范围内,人均耕地由1.8亩减少到1.2亩,个别地区人均不足0.45亩,成为特别贫困区。还在1962年,时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引黄会议上说:“三年引黄造成了一灌、二堵、三淤、四涝、五盐碱化的结果”,“在冀鲁豫三省范围内,占地1000万亩,盐碱地2000万亩,造成严重灾害。”1950年至1990年,黄河下游共计灌溉引水2455亿立方米,同期引沙量高达45.56亿吨。(国家环保局自然保护司编:《黄河断流与流域可持续发展》)如此再过几百年,黄河下游地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呢,而照这样下去,还能够”可持续发展“几百年么?

在建的紫坪铺大坝和规划的杨柳湖大坝,显然将使都江堰走向死亡。而都江堰被毁之日,就是成都平原沙漠化开始之时。如此用不了多少年,天府之国就将沦为地狱之邦。

没有都江堰就没有天府之国。

毁了都江堰便即毁了天府之国。

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和整个成都平原的命运,是紫坪铺和杨柳湖工程几十亿元的投资以及每年几十亿度的发电量能够相比的么?

都江堰的价值还不止于天府之国。都江堰属于整个人类。

都江堰灌区已经连续灌溉2260年既没有沙漠化也没有盐碱化,这是人类农业文明史上仅此一见的奇迹。笔者在此顺便建议:应尽快对都江堰古灌区严加保护,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补充项目进行申报。因为古灌区与都江堰工程原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江堰连同古灌区的价值定会与日俱增。它不仅是最伟大的水利博物馆和水利科学圣地,人类可持续发展已经面临的和将会遭遇的诸多难题.都需要到这里来求解。现代农业在诸多重要方面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是不可持续的,灌溉中的泥沙是不可持续的,大水漫灌是不可持续的,所谓先进的喷灌与滴灌也是不可持续的——这样的灌溉方法固然节约了水资源,但是,却使盐碱等矿物质全部留在了土壤中,只要时间足够长,同样难以避免盐渍化。我们需要向都江堰请教的还多着呢。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多,都江堰之无可替代的价值便愈发巨大。

四品都江堰:两百年后的河流

到今年,都江堰已经2260岁了。一项水利工程而如此高寿,

这在我们现代水利科学技术的视野中是绝对不可思议的。更不可思议的是,都江堰的寿数还长着呢。如果我们和我们的后人继续按照古来的“岁修”原则而行,如果我们和我们的后人不是急功近利地对它锦上添花佛头著粪,如果我们和我们的后人能够保护好岷江上游的自然流域生态环境,那么,都江堰毫无疑问将会继续运转两千年、两万年,以至更长久。都江堰实际上已经成为流动的岷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和谐共存,它们浑然一体。因此,都江堰会与山河同寿,都江堰会与自然同在。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与岷江和平共处,相依为命。我想,假如有一天,都江堰即使要休息了,它即使不在了,那么,它也会像一片云那样轻轻飘过。尽管它曾经存在.尽管它非常辉煌,可是一旦它要走了,它既不会留下什么,也不会带走什么。在都江堰惠泽人间的岁月中,山就是山,河就是河;当它隐身于历史时空之后,山还是山,河还是河。

都江堰没有那种与山河争胜的伟大.这就是它的伟大。都江堰没有追求与山河同在的不朽,这就是它的不朽。

都江堰是人法自然的一座丰碑,是人类智慧的历史标高。

由都江堰的举重若轻,由都江堰的来之无为、去之无形,我们很容易想到以现代技术建造于江河之上的那一座座大坝,那无数尊“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钢筋混凝土庞然大物。

前面说到,坝者,横行霸道于江河之物也。然而,即使再霸道,它也都有个定数,而往往越霸道便越是折寿。“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河中自然流动的水,是天下至柔之物;钢筋混凝土大坝,则是人造的天下至坚之物。人们筑大坝以刚逼柔,恃坚强逞霸道,不断积蓄水的驰骋势能,最后的结局必然是:怒水摧枯拉朽、大坝土崩瓦解。“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语)都江堰之长寿因为它柔弱而顺,大坝之短命因为它们坚强而逆。道理其实就这么简单——“天下莫不知”,但却就是天下“莫能行”。

都江堰已经安全运行了2260年,但是,可有哪一座现代大坝和水库的设计寿命,能够比得上都江堰的零头呢?那些钢筋水泥堆积体的使用周期,大多为50年到100年,至多不过200年吧。都江堰是顺水势而动,借水力而为,并把泥沙还给江河,所以它越活越年轻。现代水坝则是与河水抗拒抵拼,还靠所谓“死库容”积攒泥沙,再由于水土流失的加剧,多数水库的淤积速率都远远高于设计预期,于是就更加短命。

那些大坝如果仅仅是自己短命也许还无所谓,真正要命的是它们还要葬送河流。每一座大坝就是一道江河的地狱之门。现在经常听人们说起什么论证大坝如何坚固如何安全,却惟独不见论证大坝服役期满、水库报废之后怎么办。大坝的钢筋混凝土再坚固,总有个期限。水库使用100年、200年,或者超水平发挥不死不活再维持个一二百年,它总要面临寿终正寝的那一天。等到大限之来,它那动辄百万立方米的钢筋混凝土坝体怎么办?是拆掉.是炸掉,还是等它自行崩溃垮掉?还有那些塞满库区的数以亿吨十亿吨百亿吨的砾石泥沙又怎么办,是让它们和残颓的大坝一起成为一道高高的跌水呢,还是想什么办法把泥沙全部清理运走?早有学者指出过,到三峡水库被泥沙卵石淤满之后,我们根本不可能再开出一道三峡或者再挖出一条长江水道来。

以现代社会治理江河的技术和能力,我们实在看不到大坝(尤其是高坝大库)的善后有什么可行的对策;且不说即使可行的话,它的成本与代价又有谁来埋单。

我国几十年前建成的许多水库现在已经陆续进入报废期。就在距离都江堰不远的青衣江上,就陈列着一具水坝的遗体。泥沙和鹅卵石已经将水库彻底塞满.库区河面成为系列台阶,最后在坝址处形成一道跌水瀑布景观。这样的小坝小库报废之后都无法做善后处理,那些高坝巨库也就可想而知。

十几年前笔者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核电站时曾经这样写道——一座100万千瓦的轻水反应堆平均每年要产生大约7吨的高放射性固体核废料。人类目前对它还没有找到一种安全可靠的最终处置办法。人们现在只是知道,这种强放射性固化废物,起码要安全贮存25万年,甚至是数百万年。

25万年至数百万年!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才几千年工业革命到现在才几百年;世界上第一座反应堆建成还不到40年。

而我们,竟然现在就已经开始给一万代以至10万代的后人留下这种危险的要命的遗产了。我们这代人是不是有点过于胆大包天了?当代人类是不是都发疯了?

如果从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时代起,50万年以来的祖先们年年月月都留下一批诸如此类的宝贝,那么今天的人类还有地方活吗?

现在说到大坝也是同样。如果从大禹和李冰时代起,历代祖先们就开始不停地在大小河流上修建大小水坝,那么我们今天的大地上还会有像样的河流么?农业文明以来的人类在99%的时间里都没有大坝,也没有电力,一样活得很好;可是人类能够一天没有河流么?

比照都江堰,水坝和水电显然都是不可持续发展之物。

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大坝的时代。

到20世纪末,中国高30米以上的大坝达4539座。经过不到50年的努力,中国已从无现代水坝之国一跃而为世界坝工大国。1991年全球在建大坝1100多座,中国占了250座。其中在建150米以上的高坝2l座,中国占了5座。1998年底统计,全世界在建的60米以上高坝共346座,其中中国占了114座之多。对于新世纪来讲,我们可以坦率地说,它将是发展中国家的世纪,特别是中国的世纪。

外国专家承认.中国的工程师能够在任何江河上修建他们需要的任何类型的大坝。

对于国际反坝俱乐部上演的种种闹剧,中国人民既不参与,也不理睬。难道能听从那几位反坝人士的叫嚣而停止我们的水利建设吗?我们的回答将是明确和坚定的:中国人民决不允许江河自由奔流,而将进一步开展世无前例和史无前例的宏伟的水利建设,百折不挠地向改造自然。控制自然的目标前进。(《千秋功罪话水坝》)

进入新世纪,中国开工和规划的巨型水坝就更多了。据说未来十几年中全国计划投资一万个亿.使水电总装机总容量再增加150%。而且新一轮的水电建设大都集中在生态环境脆弱敏感而所谓水利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现在人们一讲河流必说水能资源蕴藏量,这和前些年动物园笼子上都写着“此动物肉可食、皮可制革”的观念没有什么两样。

李冰时代似乎还没有“水利”一词,但是都江堰却一直利益了千秋万代。那时候的中国人更不知“可持续发展”为何物,都江堰工程却成为可持续发展了22个世纪的典范。今天,在这个大讲“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要说什么两千年以后的事,就来想一下仅仅两百年后.看看两百年后的河流,将会是一种什么模样。

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长江流域地图集》中,展示了长江干支流水电梯级开发剖面图。其中,长江干流共计规划31座水坝,已建两座;雅砻江干流21座水坝,已建一处;岷江干流17座,已建4处;大渡河干流25座,已建2处;嘉陵江干流19座,已建1处;乌江干流17座,已建3处;汉江干流上中游14座,已建5处;湘江干流11座;赣江干流8座,已建1处……

待两百年后.公元23世纪初年.这些大坝都建了起来又都报废之后,已经在神州大地上自由奔流了几千万年的长江,几十万年以来一直哺育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就都要成为这样的台阶么?

随着“清洁的能源”电力的不断输出,水电垃圾——泥沙日益积累.最终。坝址和库区便成为巨大的废墟垃圾场。

遍布大坝残骸的河流会是一种什么面目?我不敢想象。

河流如果变成塞满泥沙砾石的阶梯糜烂河床,可能只有泥石流的堆积扇与冰川遗迹冰碛物能够相比。我不能想象。

河流是大陆的血脉,是土地的灵魂。我们说“江山”,我们说“山河”,如果失去了江,如果没有了河,大地还能成为万物之母和人类家园么?那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留给子孙万代的遗产么?

那些纵横大地滋润万物的江河,已经自由自在地奔流了千百万年。而我们这代人却要用大限只有一二百年的大坝把它们切割得支离破碎.在一两百年之内就把河流全部断送——确实是“断送”,节节腰斩,处处梗阻,最后彻底葬送。

古人云:“不废江河万古流。”

当代环境作家控诉:“江河并非万古流。”

看看这些已经和将要被肢解被腰斩的河流,当代人的话也许会一语成谶?

(未完待续)

篇10:请教劳动法高手

在现在这个单位工作五年了,工作期间我考了一些技能鉴定之类的证书,在辞职时这些证书公司不给我,理由是当初考取这些证书时所花的费用是公司出的,我想问问,这样公司有道理么?他们这样做是否违反劳动法或其他法律?

[请教劳动法高手]

篇11:请教劳动合同的签订

请问那位知道,劳动合同必需要经过劳动部门的鉴定才能是有合法的劳动合同吗?要是单独双方签了合同,不去鉴定,能不能算是正式的合法的合同啊?请教大家,谢谢!

[请教劳动合同的签订]

篇12:请教劳动法问题

总工会领导好! 我的老婆在华顶上班,每月最多休息2天,早晨7:30上班,1星期前是晚上7:00下班,现在又改成了晚上8:00下班,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这么长的工作时间是否触犯劳动法?单位领导还让每个工人签字确认是自己自愿加班的!如果不加班就会招到排挤,让你自动辞职。 工作来之不易我们都懂的,但是这样上班时间如此之长真的不能接受。我们都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都很不容易。 真心希望工会领导关心下我们这些普通工人,让我们能够正常工作,生活。万分谢谢。

[华顶鞋业加班 拖班严重,请教是否与劳动法抵触?]

篇13:袁世凯请教“共和”

顧维钧在讲述了共和国以及民主政治的起源与发展后说:共和这个词的意思是公众的国家或民有的国家。但袁世凯认为,中国的老百姓怎能明白这些道理,当中国女仆打扫屋子时,把脏物和脏土扫成堆倒在大街上,她所关心的是保持屋子的清洁,大街上脏不脏她不管。

顾维钧说:那是自然的,那是由于她们无知。但即便人民缺乏教育,他们也一定爱好自由,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获得自由,那就应由政府制定法律、制度来推动民主制度的发展。袁世凯问这会需要多长时间,不会要几个世纪吗?顾答:时间是需要的,不过他认为用不了那么久……

袁世凯虽然做了大总统,但对“共和”的含义却不甚明了;他口头上表示支持共和,骨子里却始终认为共和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因为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公民不具备管理国家的素质。这也是他在大总统任上极力加强专制、独裁统治,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复辟帝制的原因之一。

语丝·

夫输入外国文明与其资本,是国家主义,而实世界主义,世界文明之极,无非以己之有余,济人之不足,使社会各得其所,几无国界可言。孔子喜言大同,吾国现行共和,则闭关时代之旧思想必当扫除净绝。

篇14:请教保险的问题

我们有4险,医疗,养老,失业,还有一个什么我给忘了。

现在已经辞职,而且在结清工资前,我自己负担了医疗的保险费用,其他的说是在每月25日前可以停止,因为不可能自己付清那些保险,所以就决定报停。

我的问题是

1。报停的转入另一家公司麻烦不?

2。转入另一家公司的时候,是否需要补交停止期间的费用?

篇15:请教个HR问题!

昨天面试了家公司!结果还没出,今天邮件过去,对方回答!我之前的工作内容与他们实际需要有些不同!还需看看其他候选人后才能有结果!想问下各位HR达人们!你们一定要面试人的工作内容与你们实际需求一样吗?我这样的情况不知道有没有戏!纠结啊!!

[请教个HR问题!]

篇16:请教一个问题Windows系统

%*&^%(**&)(*&$^%((&$#@#$@#@@!@!~!$#@&(*)(&%^$##$@^%&*&)(*)__+*&^%&*%^*(&()*_)(+^%^%&%^^%

【发表回复】【查看CU论坛原帖】【添加到收藏夹】【关闭】向唐 回复于:2003-06-03 14:43:30WINDOWS的用户名和密码是不是改了?

你可以使用400的用户名登录WINDOWS,密码可以跟400上的不同,

连接400时输入400用户的密码就可以了。

pcas400 回复于:2003-06-03 16:49:21我的机器登录WINDOWS时不需要密码,各种所有可能的密码我都试过了,都不行!

dreams76 回复于:2003-06-03 17:37:56应该是AS/400的用户和密码

居士 回复于:2003-06-03 17:47:07你在pc上建一个用户,名字和登陆400的名字一样。然后切换到这个用户登陆pc,然后访问400,按要求输入400的口令就可以了。

pcas400 回复于:2003-06-03 18:09:24谢谢居士,按你所说的方法我的问题解决了!

篇17:向赵世民先生请教

您好!

我是在天山以北,距京城千里之遥一个边城的中学音乐教师,已退休。是《音乐周报》的长期订户和忠实读者,也曾偶尔在上面发表过几篇不起眼的短文。您在《音乐周报》上发表的文章我都拜读过了。但是真正引起我高度注意的是您撰写的关于音乐养生的系列作品。现在我每当收到一期新的《音乐周报》最先急于看到的便是您关于音乐养生的文章,其他信息等静下来后再慢慢品读。您的每篇文字我都反复认真学习几遍,于己相关的,已付诸于行动。现将我练习的方式方法向您汇报:自2010年6月1日起,每天早上到公园练唱“wu”半小时。中速,边走路边歌唱,除了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我们荡起双桨》、还唱《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玛依拉》、《我们的田野》等。总之,是选择优美流畅的旋律,不选伤感凄凉的歌曲。曲调以“wu”的声音从口中流出,脑海里浮现出歌词所描写的美好意境。我选唱了不少儿童歌曲,目的是再现童年时代纯真的情感。我对唱“wu”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决心一直练下去。

在这之前,我退休后的生活内容是弹钢琴、游泳、散步、读书、写作,做这些事情,不是为了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的指标,不带功利色彩,没有压力,主要是从养生的目的出发,以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精神来进行。让晚年的生活过的充实而有意义。我已年逾古稀,身体各方面都较正常,就是有时到傍晚感觉说话力气不足,自从练唱“wu”以来,这方面大有好转。现在练唱“wu”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每天早上七点半起床,(此地与北京有时差,晚两个小时)。处理完毕起床后的一些事情,八点准时兴致勃勃赶到公园唱“wu”。目前,我有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练唱“wu”用什么样的力度和速度为好;用断音还是连音;在同一练唱时间用一首曲子贯串始终,还是更换几次曲目好?以上诸问题请赵世民先生指教。

以前在报刊上也曾见到过音乐能养生的文章,但都是就一个方面而论的短文,像赵世民先生这样深刻、生动又成系列的音乐养生从未有过的。当我把赵世民先生的音乐养生学说介绍给一些朋友后,他们甚感兴趣,争相阅读这些文章,并计划订阅《音乐周报》。

赵世民先生发表在《音乐周报》上的系列处方,十分高明,很有针对性,我建议,除了给名人大腕开处方是否也给平民百姓开开处方?还有,全国十几亿同胞能够按时认真阅读《音乐周报》的毕竟是有限的,能够面对聆听您讲课的幸运者更是少数。比如我,即使专程为学唱“wu”而跑到北京,您也不一定有时间接见。最好的方法是您到电视台举办讲座,那样受益的人就多了。

最后,我再次认为,唱“wu”,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感谢您及《音乐周报》给大家提供这一宝贵的养生之道。

顺颂 安好!

篇18:请教大家一个离职强行走的问题

部长哪里肯定不会同意这个时间走的,

因此想强行走了,但是拿到离职证明肯定是必须的啊,不然新单位没法接收的。

不知道有没有过来人知道咋样强行走,然后还能拿到离职证明的啊?

PS:没见过离职都可以把人整的这么惨的地方,真是极品啊。

上一篇:拼拼读读真开心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下一篇:卖糖画的老爷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