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古诗赏析2及答案

2024-04-15

g古诗赏析2及答案(通用9篇)

篇1:g古诗赏析2及答案

古诗两首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

①《滁州西涧》作于德宗建中二年,当时诗人正在滁州刺史任上。

②苏舜钦曾被诬陷,削籍为民,流寓苏州。此诗系诗人回苏州途经淮中时所作。

1.请从景与情两方面对《滁州西涧》的前两句进行赏析。(5分)

2.两首诗分别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作简析。(6分)

参考答案

1. 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 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 草,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2.韦诗体现了诗人超逸脱俗、恬淡闲适的人生态度。诗人怜幽草、听黄鹂,处在一种极其安静闲适的心境,因而即使春潮春雨突然来袭,自己也会和那个自 横的野渡孤舟一样,处之泰然。苏诗体现了命途多舛的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作者于“春阴垂野”处欣赏“幽花一树明”的生机,于古祠孤舟旁看满川风雨、春 潮奔腾的壮阔。压抑、孤寂的现状与壮阔、奋发的精神形成鲜明对比。

对比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苏诗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作者借春日晚景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如果把这首小诗比作一幅暮春乡村的风景画,那么诗的一二句首先泼墨铺写了这幅画的底色和背景。这是一个春草青青的季节,但没有一点春天的生气和温馨,而是阴云低垂,笼盖四野,偶尔看到一树鲜明的春花在暮色中也显得十分的幽暗。春天的草和花应该说是最美好的,却为晦暗和阴云垂盖,实在让人感到可惜和不公平。在迷蒙的底色中我们看到怀才不遇的作者本人和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因此我们说这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天气里,这让人烦躁不安的暮色中饱含了诗人无限的愁情和忧思。

在这样的背景上,一条孤独无伴的小船停泊在古老恐怖的古庙旁,凄风苦雨,满川迷蒙,诗人夜不成寐,在黑暗中呆望着春潮暗涨。这里“孤舟”无疑就是诗人自比,而“满川风雨”则是坎坷人生的象征。虚实结合,字里行间满溢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全诗四句,无一句不写景,无一句不寄情,虽然色调有点晦暗低沉,但情真意切,语言精当,清新可诵,所以后人皆视之为写景小诗的代表作。

篇2:g古诗赏析2及答案

山店

卢纶

登登山路何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隔秋云。

【注】松火:即燃烧松木以照明的火.

决决:指水声。

吠(fèi):指动物鸣叫。

1.这首诗题为“山店”,那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山店的?请简要赏析。(4分)

2.全诗反映出了诗人心情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 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山店。诗中先写听到犬吠,然后写到远处的几家灯火,巧妙地暗示了山店就在面前。(视觉听觉各2分)

2.第一、二句写天色将晚,诗人在山中急匆匆地赶路,看到的是没有尽头的山路,听到的是潺潺流水声,内心感到焦急。第三句写听到狗叫声,末句写望到远处几点松火,这些使诗人想到一定有山店在那里,虽远却使诗人十分欣喜,内心充满希望。(焦急,2分,充满希望,欣喜,2分)

二:

(1)这首诗题为“山店”,全诗是怎样写山店的?试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

(2)全诗写景状物中隐含了叙事,从中反映出诗人心情的变化。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诗中先写听到山犬吠,然后写看到远处的几家松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巧妙地暗示了山店就在前面。

(2)前两句写诗人在山中急匆匆地赶路,天色将晚而不见有店,内心感到焦急。第三句写听到狗叫声,说明前面有人家了,诗人内心充满希望。末句写望见隔着秋云的山店,那松火虽远却让诗人十分欣喜。

赏析:

《山店》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主要描写了山间行人的.所见所闻。

诗题名曰《山店》,实际上那行人尚未见到“山店”的屋宇茅舍,更没有下榻在“山店”,“山店”与行人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尽管这样,它在行人的心中已经点燃了希望之光,激起了难以抑制的向往之情。且看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方法。

人们走在平原上,视野开阔,目力所及,远近距离心中亦大致有数。如若有人还有翻山越岭的经历,就知道那情景、那感受完全不一样。走近山脚,迎面是山,再往前走,前后左右皆是山,看上去似乎很近,可是走起来,山回路转,崎岖曲折,绕了半天,还在那座山里,再回头一看,似乎也并没走多远,这样反复几次,人也累了,心也急了,于是乎心中不由地冒一个问题:何处是尽头,何时到尽头?诗的第一句:“登登山路何时尽?”便非常简洁地写出了这种心境。登登,行路声;这种声音给人一种艰难疲惫、单调沉闷的感觉,而这正是旅人此时的感觉和心情。诗的第二句承第一句而来,决决,溪水流淌的声音。又《说文解字》:“决,水流行也”。所以“决决”二字摹声又兼写形,表现了诗人选词造句的精巧。由于山峦叠嶂,泉水多,溪流长,所以“决决溪泉到处闻”。山间溪流水位落差大,流速急,才有“决决”之声。如果溪水流出了山,泄入平地,也就变得缓慢而无声息,因而那“决决”之声,仿佛也在告诉行人山路未尽。

路未尽,仍须行。诗的二、三两句之间有一处省略,那就是行人在曲折难尽的山路上走了一程又一程。正在夜色苍茫,匆匆低头赶路之际,忽然听到几声犬吠,不觉停下了脚步,仔细倾听,可又别无动静,只听得山风阵阵,木叶萧萧。行人不觉顿悟,原来就是这“风动叶声”使得山犬惊吠,可见山林是多么的寂静,不过既有犬吠,也该有人或人家,于是他又迈开脚步,走着,走着,果然发现了“几家松火隔秋云” 的景象。松火,即燃松油柴以代烛的松明火。走了一整天,旅人早已疲倦不堪,亟盼住店,此刻,那闪耀的松火虽然还隔着秋山雾霭,要走近也并非容易,但毕竟是看见了希望之所,盼到了歇宿的“山店”。只有历尽山路的艰辛,才知道此刻的快乐。旅人的欣喜之情不言而喻。

篇3:g古诗赏析2及答案

三闾祠

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注】这首诗作于康熙十九年。诗人虽已逾而立之年,只是一介书生。毅然应贵州巡抚杨雍建之招,入其幕府,参与平定“三藩之乱”。本诗就是查慎行随军人黔途经湖南常德府武陵县时,凭吊屈原祠时所作。

(1)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2)最后两句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3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知己难求”与“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或者是渴望用世界而不得的感情)(1分)诗人在凭吊屈原时,正处于满怀壮志而前程莫测之际,屈原举世都找不到知己,不容于朝廷,被谗言中伤,敢逐沅、湘。行吟泽畔。不能为国尽力,眼睁睁看着楚国为虎狼之秦所灭,最终投江自尽的遭遇和命运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2分)

(2)最后二句作者触景生情,产生奇妙的联想。(或者虚实相生,超越时空的交流)(1分)楚地的佳卉香草茂密繁盛。年复一年,绿遍三湘人地,那不正是屈原辞赋中常见的贤人君子的象征吗?崩原的不灭的灵魂似乎仍在楚山湘水间徘徊往来。想象与现实融为一体。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情怀,使得诗人能够实现不同时空的交流对话,一种志士才人被压抑的苦闷得到宣泄,同时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2分)

二:

(1)这首诗的首联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5分)

(2)尾句中的“吟魂”在诗中指的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诗人先写故楚之地平旷辽阔,江流蜿蜒,远山逶迤,再由远及近,(2分)写古老的三闾祠背城而立,借阔大之景反衬出祠庙的孤小凄冷,(2分)为全诗定下了悲伤的感情基调。(1分)

(2)“吟魂”指诗人屈原。(2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既有对屈原伟大爱国精神的崇敬之情,对屈原悲剧的感慨,(2分)又有对时局的愤慨。(2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知己难求”与“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或者是渴望用世界而不得的感情)

诗人在凭吊屈原时,正处于满怀壮志而前程莫测之际,屈原举世都找不到知己,不容于朝廷,被谗言中伤,敢逐沅、湘。行吟泽畔。不能为国尽力,眼睁睁看着楚国为虎狼之秦所灭,最终投江自尽的遭遇和命运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

最后二句作者触景生情,产生奇妙的联想。(或者虚实相生,超越时空的交流)

楚地的佳卉香草茂密繁盛。年复一年,绿遍三湘人地,那不正是屈原辞赋中常见的贤人君子的象征吗?崩原的不灭的`灵魂似乎仍在楚山湘水间徘徊往来。想象与现实融为一体。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情怀,使得诗人能够实现不同时空的交流对话,一种志士才人被压抑的苦闷得到宣泄,同时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诗人先写故楚之地平旷辽阔,江流蜿蜒,远山逶迤,再由远及近,古老的三闾祠背城而立,借外景之阔大,反衬祠堂的孤小冷凄,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尾句中的“吟魂”在诗中指的是屈原(想象中的屈原)。该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既有对屈原伟大爱国精神的崇敬之情,也有对时局的愤慨之意,还有对屈原悲剧的凄婉之慨。

★ 《檀道济》阅读练习及答案

★ 《临江仙·送王叔济》阅读及答案

★ 三峽之秋 阅读答案

★ 读书“三余”阅读答案

★ 三闾祠阅读答案

★ 《咏柳》阅读答案及赏析

★ 《短歌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 蒋济字子通阅读题答案

★ 《贫而有志》阅读附答案

篇4:g古诗赏析2及答案

一、古诗拼音版

gǔ yì

古意

lǐ qí

李颀

nán ér shì cháng zhēng , shǎo xiǎo yōu yàn kè 。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dǔ shèng mǎ tí xià , yóu lái qīng qī chǐ 。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shā rén mò gǎn qián , xū rú wèi máo zhé 。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huáng yún lǒng dǐ bái yún fēi , wèi dé bào ēn bù dé guī 。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liáo dōng xiǎo fù nián shí wǔ , guàn dàn pí pá jiě gē wǔ 。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jīn wéi qiāng dí chū sāi shēng , shǐ wǒ sān jūn lèi rú yǔ 。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二、古诗赏析

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扬含茹。开始六句,把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活跃在读者眼前。后六句写见得白云,闻得羌笛,顿觉故乡渺远,不免怀思落泪。离别之情,征战之苦,跃然纸上。语言含蓄顿挫,血脉豁然贯通,跌宕起伏,情韵并茂。

三、古诗阅读训练题

1、简析诗的七言部分是怎样表现男儿的思乡之情的?

2、结合诗的五言部分,赏析本诗刻画的“男儿”形象。

四、古诗阅读参考答案

1、诗的七言部分,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将男儿的思乡之情含蓄而精炼的`表露出来。先通过写景暗示男儿的思乡之情,在看到边塞的黄云后不免回望内地的白云,引起思乡之感;随后写辽东小妇吹出哀怨、悲凉的笛声勾起全军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在这样尽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下,自然烘托出男儿的思乡之情。

篇5:g古诗赏析2及答案

去者日以疏

佚名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注】?选自《古诗十九首》第十四首。故里闾:指故居。

1.从题材上看,本作品属于 诗。(1分)

2.对本作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两句运用了比兴创作手法,高度概括,富有哲理。

B.七、八两句情景交融,动静结合,渲染一种萧瑟的氛围。

C.“一去一来”属于时间顺流;“郭门、里闾”则是空间对流。

D.本事语言看似浅显,朴素自然,实则清新典雅余味无穷。

3.清人朱筠有云:“末而句一掉,生出无限曲折来。”请结合作品对此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思乡怀人诗 / 羁旅行役诗

2. C (A项错在“比兴”手法,B项错在“动静结合”,D项错在“清新典雅”。)

3.末二句从上面的所见所感,转向(牵连)到自身,好像游离开前文,确乎 “一掉”(1分)。但它和上文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一“去”一“来”中岁月消逝迅速,游子唯一的希望只有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此为一折(1分);但引人怆痛的是欲归不得,故障重重,此为二折(1分)。末二句欲归不得的叙述中包含着无限心酸(1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全诗共十句,可分作三层。

第一层(1-2)句,起句突兀,开篇便言及人因生离与死别而产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极富哲理。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去者”:已死去的人。“生者”;还活着的人。 “疏”:疏远。“亲”:亲近。 “以”和“已”:古“以”“已”通用,义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死去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其音容笑貌会因日渐疏远被人淡忘;而活着的人却会因分离时间的延长,其思念之情、亲近之感反而会日渐地增长。首起两句,诗人开篇便陡然地提出自已对人生中生离与死别两大生命现象的感慨,一下便紧紧地抓着了读者。我们不禁要问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

第二层(3-8)句,写诗人对所处环境景物和心理感受的描写。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郭门”:城外曰郭,“郭门”就是外城的城门。这两句写诗人外出城郊所见,是对所见环境的`整体性的扫瞄,展现在诗人眼中的是一片荒丘垒垒野坟。望见丘坟,自然会想到死者,想到死者自然地会想到生者与死者因生死相隔而日渐疏远;进而也会自然地联想到生者与生者间因离别愈久,反而会田更加思念而愈加亲近。读了这两句,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诗人之所以起首便谈及人生生离与死别两大问题,原来是因为诗人“出郭门直视”触景生情的缘故罢了。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犁”:农具。这里作动词用,就是耕的意思。“松柏”:种在墓地上的树木。古人在墓地多种植松、柏、杨、榆等树木,一是为坚固坟莹土壤,二是作识别标志便于子孙祭扫。“摧”:折也。这两句是诗人对丘坟所见的进一步描写。古墓已平,被人犁成田地;坟墓上的柏树,也被人砍断,用作柴火。从这两句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看出死者的可怜。死者不仅被人所疏远淡忘,而且连埋葬尸骨的坟丘也不得永存,被人犁作耕田;连那坟墓上生长的松柏也被人当作柴火砍掉。人死之后大都难逃这样的结局吧!所以,见此情景诗人自然会悲从中来。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萧萧”:白杨树叶鸣风而发出的使人感到悲哀凄凉的声响。这两句是进一步描写诗人身处坟丘中的心理感受。诗人进入墓地,但见残棺遍地,朽骨累累,耳边又阴风阵阵,吹得坟地中的白杨树发出哗哗的声响,这时诗人是更感荒凉凄惨,一时无限的悲愁涌上心头,似乎是使人感到无法存活一样!

篇6:g古诗赏析2及答案

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鱼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宿城南亡友别墅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注释:杜城:即下杜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

精练问题:

(1)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两首诗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3)《咸阳值雨》首句用一“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次句用“空蒙”二字表现出什么情景

(4).上面两首诗都是温庭筠的作品,《咸阳值雨》一诗表达了 ______之情,《宿城南亡友别墅》一诗表达了________之情。(2分)

(5).两首诗中都有“还似”一词,都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两首诗中不同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咸阳值雨》表达了闲适之情(或愉悦之情等),《宿城南亡友别墅》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伤之情(或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友人已逝的悼念之情等)(2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咸阳值雨》中的“还似”二字将洞庭晓景和咸阳雨景联系了起来,突出了景色的烟水空蒙,描绘出了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宿城南亡友别墅》中的“还似”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由自然界的变化觉人世间的无常,和后两句的“追昔”——友人已逝残梦犹存的孤寂凄清联系了起来,突出了感伤之情。(4分。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两个“还似”由今及昔,由此及彼,由实及虚,通过活跃的联想构成了奇妙的关联)

(3)用“悬”写雨,写出雨脚绵延雨帘高挂的景象,突出雨之健捷而有气势。“空蒙”二字烘托出云行雨注、水气蒸腾的景象。写出了这场雨引起周围环境色调的变化。

(4).闲适(愉悦) 怅惘(悼念)(2分)

(5).两首诗都有“还似”一词,用的是联想的手法。第一首由当地(咸阳)想到别地(洞庭),第二首由眼前想到过去。《咸》中的“还似”二字将洞庭晓景和咸阳雨景联系了起来,突出了景色的烟水空蒙,描绘出了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宿》诗中的“还似”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由自然界的.变化觉人世间的无常,和后两句的“追昔”——友人已逝残梦犹存的孤寂凄清联系了起来,突出了感伤之情。(4分)

赏析:

本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咸阳值雨》前二句写桥上所见雨景。第一句写桥上,雨脚如麻,连绵不绝,如同无数条丝线悬挂在空中,可见雨势之大。第二句写桥下,雨珠万点,放眼望去,犹如一道雨帘隔住视线,形成迷茫空蒙的景象,渭河中的渔船本来近在咫尺,现在却变得若隐若现,如同隔着一层幕布。这两句诗实写眼前景,已表现出在独特视角的运用下的独特感受。咸阳,即今陕西咸阳。咸阳桥,即中渭桥,在今陕西西安与咸阳之间的渭水上。这首诗写咸阳桥附近的雨景,运用独特的视角和奇特的想象,表现出对雨景的奇妙感受。后二句更是突发奇想,写出千里之外的洞庭春晓景色,拂晓时分,洞庭湖云蒸霞蔚,迷茫的水气蒸腾而上,在岳阳城的上空聚合成空蒙浩淼的景观。而这样的景观,却恰与咸阳桥上的雨景相似,既写出洞庭春色,又以这种形象的比喻使得咸阳雨景更为具体生动,给人的感受也更为奇特。咸阳与岳阳,两地相隔千里,而且一是雨景,一是晴景,诗人却通过巧妙的视角和联想使之融合起来,达到了调动人的审美想象的绝佳效果。

篇7:中考古诗词曲赏析要领2

【教学目标】

引领学生分三步赏析古诗词曲,即:看题目—品意象—精表达;能够从形象、语言和技巧等方面对古诗词曲进行赏析。【教学重点】

通过看题目能定内容,看作者定风格,品意象定情感; 【教学难点】 如何精确表达赏析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有同学告诉我:老师,读古诗词曲我挺喜欢的,因为读起来觉得挺美的;可是作阅读理解,尤其是学课外的,就觉得摸不到门。老师相信在座的大多数同学会有同样的感受。同学们,甭着急,如果我们找到古诗词曲的共性、特点,那么赏析古诗词曲就会比较容易了。今天,老师就教你们几招。要想学绝招,首先要明确一个关键概念。【一·关键概念】 意象或意境

“意”----主观感情 “象”“境”-----客观风物(自然景物、生活图画)

【二·看题目 明内容】

【知识的归纳】:按内容分类及赏析要点

【怀古诗】: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评,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咏物诗】1.形式特点:(1)以物象为题;(2)咏(题、赠、赞)+物象。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写景诗】:内容特点:(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战争诗】形式标志:题目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卫国家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无家可望的哀痛。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送别诗】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现场检测题】

请同学们运用已学知识,通过看题目的快捷方式把下列20首诗词曲按内容分类,只需填写作品的序号。怀古诗:

咏物诗: 写景诗:

战争诗: 行旅诗:

闺怨诗: 送别诗: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2.《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4.《石灰吟》 于谦 5.《竹石》郑燮 6.《咏柳》 贺知章 7.《墨梅》王冕 8.《观沧海》 曹操 9.《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0.《出塞》王昌龄 11.《从军行》王昌龄 12.《雁门太守行》 李 贺

1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4.《使至塞上》 王维

15.《闺怨》王昌龄 16.《忆江南》 温庭筠 17.《春 怨》金昌绪 1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19.《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20.《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三·析意象 品情感】

【知识归纳】:古诗词曲中常用物象的含义 ●花草类:

(1)菊:隐逸 高洁脱俗(2)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3)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4)牡丹:富贵 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 青春人生的灿烂

(7)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9)兰:高洁,友谊(10)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11)莲草:表示孤单一人,漂泊无依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 希望活力(4)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5)竹:气节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

(7)柳:送别 留恋 伤感春天的美好(8)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9)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风霜雨雪水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 美好(3)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游子思归(4)西风:表示凄清之情,忧愁之绪

(5)春风:旷达 欢愉希望(6)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9)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15)云:游子飘泊石灰天阴:压抑愁苦寂寞(16)天晴:欢愉光明

(17)天阴:压抑 愁苦寂寞(18)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 江湖诡谲 ●动物类

(1)子规:悲惨凄恻(2)鱼:自由 惬意(3)鸿鹄:理想追求(4)猿猴:哀伤 凄厉(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6)沙鸥:飘零 伤感

(7)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 追求漂泊(9)(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消息(多为喜讯)(10)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11)寒蝉:表示冷凄,含有凄惨萧索之情(12)鹤:象征长寿(13)杜鹃:思乡盼归 ●器物类

(1)玉:高洁脱俗(2)簪缨(冠):官位 名望

(3)珍珠:美丽无瑕(4)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颜色类

(1)白:纯洁、无暇丧事(2)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3)绿:希望 活力和平(4)蓝:高雅 忧郁(5)黄:温暖平和(6)紫:高贵 神秘

(7)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运的多舛 ●其它类:

(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2)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3)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衰败 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4)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9)破晓:初现希望(10)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11)夕阳:失落 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13)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14)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15)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16)深夜:愁思怀旧

(17)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现场检测】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列诗句,准确抓住主要意象,说说所抒发的感情。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 李白)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4.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山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8.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1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1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14.孤帆远影碧空净,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15.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17.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四·依题型 精表达】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题型示例】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问: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

(一)答:“阔”字更好。原因:(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示例

(二)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题型示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三)、表达技巧型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题型示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四)、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4)

【学以致用 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学习分别从四种题型角度去赏析《渡荆门送别》

(唐朝)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韵的字有游、流、楼、舟。题材:送别诗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而又初次离别的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

这首诗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以浓重的怀念与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板书设计: 古诗词曲赏析 意象(意境)“意”-----主观感情 “象”(“境”)------客观风物 看题目---定内容

篇8:中考古诗词赏析-2.3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赏析:

1、本诗叙事和写景相结合,但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空间实体,组成了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象博大。

2、颔联既是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征蓬、归雁自比,游子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天大雁南飞,常引起乡思之愁。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①“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状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状落日之低,于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这两个字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关键字)②这两句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意境开阔鲜明,气势雄浑。③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讲究景物的画面感。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上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开阔,层次分明,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

4、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很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了景物的挺拔坚毅之美;“长”字表现了大漠的无边无际,黄河的杳无尽头;“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凉的感受。

5、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6、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其实是“过居延属国”,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长长的河流。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二、默写:

1、诗中借用比喻表达自己并不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

2、王维《使至塞上》有一对偶句,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①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句子。②被曹雪芹写入《红楼梦》,以香菱之口加以赞叹的《使至塞上》中的千古名句。)

答案:

(一)1、大漠 秋天 征蓬 归雁 孤烟 长河 落日 塞外风光

2、塞上秋景 征蓬 归雁 世浮沉之感 乡思之愁

3、①“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状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状落日之低,于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这两个字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关键字)②这两句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意境开阔鲜明,气势雄浑。③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讲究景物的画面感。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上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开阔,层次分明,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

4、“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了景物的挺拔坚毅之美;“长”字表现了大漠的无边无际,黄河的杳无尽头;“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凉的感受。

5、B

6、C(“长河”指黄河。)

(二)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篇9:g古诗赏析2及答案

梦入关

韦 庄

梦中乘传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

吴门梦故山

赵 嘏

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

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馆娃宫②树西。

【注】①传:驿站的马车。②馆娃宫:古宫殿,在吴门(今苏州)灵岩山上。

(1)两诗都写梦回故乡,借梦抒情,但梦境却各有特色,请对两者作分析比较。(4分)

(2)两诗写“月”—“满”—“堕”,但其作用却基本相同,请对此作具体赏析。(4分)

答案:

(1)韦诗主要写作者梦中回故乡路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一路疾驰,沿途群山青翠,心情愉悦,梦境欢快明朗;赵诗写作者梦回故乡所见到的熟悉画面,孤峰耸立,寒溪绕流,梦境凄清悲凉。(4分。对两诗的分析各2分,其中梦境内容1分,梦境特征概括1分。)

(2)韦诗写梦醒后看到月光洒满客居的庭院,赵诗写梦醒后发现月亮已堕落西天,景物特点虽有差异,却都是作者在借景抒情,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梦醒后的无限失意和怅惘,从而强化了作者的思乡之情。(4分。其中对写景特点的概述1分,对表达作用的分析3分。)

附梦入关赏析:

这首词先扬后抑,结尾含蓄隽永,寓情于景,开头描述梦是愿望的达成,然后表达了因属梦中之所见,自不必深究,它只是故地家山的一个象征。但三、四句却以转为收,蓄势不发,戛然而至。诗人梦中走近家乡,喜不自禁,满心欢喜酿成一腔诗情:归去来兮遂吾愿,但就在这运思马背,俯仰吟诵之际,诗人忽然从梦中醒来。追思梦境,惘然若失,在感情上形成巨大落差,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描绘一幅凄凉孤独的图景。

“梦中乘传过关亭”,开头“梦中”二字即化实为虚,一下子省略了许多交待。梦是愿望的`达成,白天翘首切盼的场景在梦中以加倍美好的形象出现了:“乘传”,据《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律,四马上足为置传,四马中足为驰传,四马下足为乘传”。乘坐四匹马拉的传车,可见其速度之快。当年司马相如荣归时曾以乘传归,故刘孝威有《蜀道难》诗写道:“弥想王褒拥节返,更忆相如乘传归。”诗人梦中以乘传归,又可见得意之状。而这一切又正是飘泊异乡,憔悴沦落的诗人最为歆羡之处。“过关亭”二字写出马车奔驰之骤,车外关口亭台似乎一闪而过,大有身外关隘拦不住,传车已过千亭台之势。

“南望莲峰簇簇青。”此莲花峰究竟在何处,因属梦中之所见,自不必深究,它只是故地家山的一个象征。“簇簇青”三字写出了故乡青山形状之奇丽,色彩之柔和;山笼青翠,簇聚如花,佳气郁郁,生意葱笼。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按照常规,一、二句“起”而“承”,三、四句应“转”而“合”,但这首诗三、四句却以转为收,蓄势不发,戛然而至。诗人梦中走近家乡,喜不自禁,满心欢喜酿成一腔诗情:归去来兮遂吾愿,故地美兮家乡亲……但就在这运思马背,俯仰吟诵之际,诗人忽然从梦中醒来。追思梦境,惘然若失,十分得意顿时化作十分失望,感情形成巨大落差,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而对于这一切,作者又没有一字直露,而是借梦醒后所见冷落景色曲曲传出:月光如水,江流如练,寂寂庭院,这是一幅多么凄凉孤独的图景啊!其孤馆夜永之意还须挑明吗?

上一篇:江油市人才服务中心下一篇:绝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