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谚语

2024-05-07

浅谈英语谚语(精选8篇)

篇1:浅谈英语谚语

浅谈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

摘要

谚语丰富多彩,生动隽永,反映了每个民族追崇的重要而独特的文化价值观。谚语简单通俗,精辟凝练,尤其以朗朗的口语形态承传沿用,渐渐成为民族主流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通过浅析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力求使读者能够了解谚语在生活当中的基本应用以及重要作用,并使人们 达到熟练使用的效果。关键字

英语谚语、起源、特征、修辞 综述

英语谚语(English proverbs)以生动形象、通俗简洁的语言总结和概括了广大英语国家人民的经验和智慧而有广泛流传于群众中间,是英语语言的精辟。正如英国伟大的哲学家、作家培根所言: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寓于它的谚语之中。

谚语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是我们了解英语民族国家社会、地理、风俗、历史、文化的一把不可多得的钥匙。下面这则简短的对话中包含了七、八个谚语(如:My dogs are barking.[我的脚走的都痛了];point the town red[狂欢];out of blue[出其不意];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face the music[负责任] 等),对于一个英语不大熟悉的人来说,恐怕就很难理解了。

A:Hi,B.There you.My dogs are barking.I want to tell you a good news.B: Is it that we will point the town red? A: Yes, I would have told you of blue.We know you have green fingers, so we want you to look after some flowers.B: It’s a piece of cake.I will face the music.一、英语谚语的来源

英语谚语大多起源于民间口语,也有一部分源于文化典籍或宗教文献。他们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里兼收并蓄,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经过千锤百炼,最终成为简洁生动、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英语的精华。

(一)民间口语

言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英语谚语绝大多数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生活经验的总结,凝结着人民大众的智慧。

英语谚语中有大量关于农业生产、气象、渔牧、狩猎的谚语,如:气象谚语、节令谚语、农事要诀等,通常称为 “农谚”。如:Evening red and morning grey are the signs of a fineday.(晚霞红、晨雾蒙、天会晴)。还有反映气象常识的,如冷热的交替,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先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形成的对天气的认识。如:Better at home than a mile away from it.(在家万般好,出门事事难)。早期的人类势单力薄,无论是农耕或狩猎,都以群体出动、集体协作为主,有些英语谚语正是反映集思广益、共同协作这方面的。如:So mand heads so many wits.(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由于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印欧语系的原创性文化传承于古希腊文化。而古希腊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居于尼罗河、两河、小亚细亚和南欧之 “要冲”,生活在希腊半岛和爱琴海主导的先民从海中取食、靠海吃海,久而久之形成了海洋性文化的特点。如:In a calm sea, every man is a pilot.(在平静的海上,人人都是领航员)。

源自民间口语的谚语,以世态人情为材料,以经验知识为依据,市人民大众生活和生产的缩影,也是他们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解释了他们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感悟,也表露了他们的心理诉求和祈望。

(二)文化典籍

流传于民间口语的谚语,伴随着文字的产生,开始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中。英语谚语有一部分来自书面文献,主要出自希腊罗马神话、寓言故事、莎士比亚戏剧以及一些名家作品中。这些源自文化典籍的言语,有些是在民间口语说法的基础上提炼打磨而成,而有些则属独创,有着鲜明的文化色彩、语言特色和教育作用。如:There were brave men before Agemenmnon.(阿伽门农之前也有勇士);Don’t kill the goose that laid the golden eggs.(不要杀死下金蛋的鹅);All cats love fish but fear to wet their paws.(所有的猫都爱鱼,但又怕湿了猫爪)。

源自文化典籍的谚语,很好的反应了西方社会普遍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如崇尚独立与个性,崇尚理性,退从平等观念以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

(三)宗教文献

基督教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超出了狭隘的宗教意义,形成了一种对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原则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现象。基督教教典《圣经》,是西方文化的另一个源头,对英语的影响堪比莎士比亚的著作,对英语谚语的丰富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如:The love of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贪财是万恶之源)。

二、英语谚语的语言特征

英语谚语是英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约定俗成、相沿成习,在英国人民当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英语谚语语言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具有在语音上韵律优美、在结构上简练紧凑、在意义上表现深刻等特征。

1)韵形式:

⑴头韵(alliteration)如:Waste not, want not.(不浪费就不匮乏)⑵元韵(assonance)如:Little strokes fell great oaks.(水滴石穿)⑶尾韵(end rhyme)如: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类聚人以群分)⑷头韵兼尾韵(alliteration and end rhyme)如:Well fed, well bred.(吃得饱,懂礼貌)2)语法结构。英语谚语是一种口头语言形式,它的句式结构较一般文语音。许多英语谚语读起来音调和谐,节奏感强,主要采用下列押字来说,具备自己独特的特征,具有结构紧凑、间断、多使用完全陈述句、省略句、多使用平行对照举行的特点。如:

⑴It做形式主语。如:It is easier to fall than rise.(学坏容易学好难)⑵比较级。如:What greater crime than loss of time?(有什么更大的罪恶能比上浪费时间呢?)⑶其实局表示劝告、祈求、命令或禁止。如:Give him an inch, and he will take an ell.(得寸进尺)⑷定语从句后置。如:They must hunger in frost that will not work in heat.(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⑸省略句式。如:One man(is meant)no man.(个人是渺小的)⑹平行对照句式。如:A lazy youth, a lousy age.(少来懒惰老来苦)⑺古英语句式。如:Who shows mercy to an enemy denies it to himself.(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三、英语谚语的辞格特征

修辞学是有效使用语言的艺术。修辞手法在英语谚语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是修辞美化和人化了英语谚语。正因为人们在英语谚语中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才使得英语谚语民人而令人难忘,才使得谚语精确表达事物的本质的深奥的真理。英语谚语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段来表达思想,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1)语义修辞

⑴明喻(simile):英语谚语中明喻用的很广泛,指把一种事物用另一种性质不同的事物来比拟,常见的比喻词有“as”, “like”.如:Time flies like an arrow.(光阴似箭)⑵隐喻(metaphor):隐喻不用比喻词,而通常用动词to be 把文体直接说成是喻体。如:Union is strength.(团结就是力量)⑶借喻(analogy):借喻根本说不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来,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如: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说魔鬼,魔鬼到)⑷换喻(metonymy):换喻是借与某事物密切相关的东西来表示该事物,因此亦称之为“借代”。如:Even Homer nods.(智者千虑必有一失)⑸拟人(personification):拟人实际也是一种比喻,是把无生命的食物或者抽象概念等当做人来描写,给语言增添生动感。如:Lies have short legs.(谎言总是站不住脚的)⑹夸张(hyperbole):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做夸张。如:One single slip brings eternal regret.(一失足成千古恨)2)结构修辞

⑴排比(parallels):英语谚语也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成分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段来加强语义。如:Work while work;play while play.⑵倒装(inversion):倒装是利用语序的颠倒来颠倒来去的修辞效果。如:A colt you may break, but a horse you never can.(小驹可驯,老马难教)结束语

综上可述,可以看出英语谚语在英语国家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文化发展的符号与象征。英语谚语来源非常广泛,是各阶层人民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通过生动简洁的语言形式概括表现事物的发展规律与现象,通过浅显的话蕴含博大精深的道理,是英语语言的精髓所在。参考文献

赵荣辉,普通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 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张复星,英语典故成语用法译法举隅,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汪榕培、卢晓娟, 英语词汇学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篇2:浅谈英语谚语

培根说过,“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寓于它的谚语之中。”谚语被誉为语言中的“盐”,是人民智慧和艺术才华的结晶。英语谚语精辟深邃,能阐发真理,启迪来者,陶冶性情,激励上进。初中英语课堂上适当地运用一些谚语,既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教育观,使英语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一、巧立规矩,规范教学

接手一个新的班级,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基本都会有一些要求。很多同学在第一节课,对新老师这样那样的要求非常反感,不乐意接受和执行,往往一开始就在师生之间埋下不和谐的种子,影响后面的教学。我在新班级的第一堂课,一般会教给学生四句谚语。第一句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鼓励他们早晨不仅要读英语,而且要大声朗读。一到早自习,我就会让学生们齐声朗读这句话,从而让他们更加精神百倍地投入到学习中,而不是无所事事。第二句Experience is the father of wisdom and memory the mother.(经验是知识之父,记忆是知识之母。)让他们写在听写本上,告诉他们英语学习需要记忆和积累,英语单词,词汇和句型的记忆默写必不可少。第三句话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告诉他们英语口语听力尤其需要多读多练,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熟悉,才会运用。因此我们每节课一开始都会有Daily Report,每位同学都应该认真参与。第四句话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告诉他们平时的考试练习肯定会有错误之处,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准备错题本,及时总结归纳,考前就是复习的最好的资料,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

谚语的生动有趣的呈现,让学生眼前一亮,至于老师的要求,他们自然而然地接纳了,效果非常好。

二、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一开始良好的气氛,往往可能影响到整堂课的效果,新的单元开始,学生往往会以一种期待的心情来期待新的学习内容,出色的教师,往往在开篇便一鸣惊人,能够抓住学生的心。在开场白中介绍合适的谚语,马上会形成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例如,我在教授8A Unit 1 Friends的时候,引用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之交才是真朋友),让同学们讨论自己的朋友自然而水到渠成,营造了活跃课堂氛围,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巧借谚语,扩充词汇

掌握并熟练运用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词汇是构成英语知识大厦的“基石”和“砖瓦”。它就像盖房子用的诸如砖瓦之类的建筑材料,没有材料也就无从谈盖房子。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学好英语的关键。许多英语谚语短小精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于背诵。例如:No pains,no gains.(不劳无获。)Grasp all,lose all.(贪多必失)。

尝试使用趣味盎然,生动形象的英语谚语,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所学词汇便会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甚至终生难忘。

四、活用谚语,操练语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法是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是学习的一大难点。英语谚语有的简洁凝炼,有的华丽优美,充分体现了英语语言在各个方面的特点。如果将语法知识通过相应的结构正确、规范严谨、通俗易懂的谚语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谚语掌握语法规则,无疑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学习途径。在讲解牛津英语8A unit1语法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时候,我运用了如下谚语: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两人智慧胜一人。)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健康胜过财富。)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诚实为上)。在学习被动语态的时候,我又挑选谚语: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The finest diamond must be cut.玉不琢,不成器。学生对于这两个语法理解和掌握不错。

总之,教师在讲授语法和语言点的时候,若能恰当地引用相应的谚语进行知识讲解,并要求学生记住这些谚语,能促进对难点和重点的突破和理解。

五、擅用谚语,塑造灵魂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中做到“寓素质教育于外语教学之中”,很多英语谚语的含义往往超出字面,可以引申出更深刻、更普遍的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它教人守德、惜时、为善和求真;劝人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和勇于进取,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接触一些思想向上、勉励性强的英语谚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如Virtue is bold,and goodness never fearful.(美德是勇敢,善良从来无所畏惧),Judge not a book by its cover.(人不可貌相)。

在考试之后,有同学考得不是很理想,容易丧失信心,这时候恰到好处地送上几句谚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亡羊补牢,为时不晚)You make the failure complete when you stop trying.(不再努力之时,就是完全失败之日。)能够很快地帮助学生走出阴影,激励学生奋发图强,铸就坚定意志,重塑学习信心。

将谚语结合课程具体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和个性特点,自然合理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能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也获取了思想教育。毋庸置疑,在这些谚语的教诲、启迪和积极影响下,许多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地发展,品德修养逐步地提高了。

毫无疑问,巧借英文谚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能帮助学生丰富词汇、培养语感;能使学生树立信心、不怕困难、乐于合作,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只要运用恰当,英文谚语,必将成为英语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篇3:浅谈英语谚语的修辞特点及其翻译

英语谚语一般是指英语国家民间流行的简短而又含有劝诫意义的话, 它有很长的历史, 内容包括政治、社会、地理、国家习俗、历史和文化等许多方面, 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宝贵钥匙。英语谚语不仅含有许多哲学理论, 而且还被认为是语言和修辞艺术的珠宝屋。它以用词简单易于理解, 韵律和谐易于背诵, 描述生动易于把握而流传于世。因此, 通过研究英语谚语中的修辞手法, 我们能够了解并学习英语民族人们表达观点及描述事物的技巧和方法, 更好地掌握英语的语言特点, 更生动准确地表达思想情感, 更深刻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

翻阅英谚, 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英谚通过修辞进行了“包装”, 在音、形两个层面上显得匠心独运, 给人的感觉是美仑美奂, 赏心悦目。一般来讲, 英谚惯用 (反义) 对比、比喻、拟人、典故、倒装、省略、平行、重复和押韵等修辞手法。

1、 (反义) 对比。

英谚中大量使用反义词, 反映客观事物中存在的矛盾现象, 如急与缓、存与亡、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 旨在突出语义, 强化表达力。例如:

(1) Be swift to hear, slow to speak.敏于听, 而缓于言。

(2) 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团结则存, 分裂则亡。

2、比喻。

英谚广泛使用明喻、隐喻和借喻, 尤其是隐喻, 在英谚中更是比比皆是。例如:

(1) Spare time is gold dust of life.业余时间是生命的金砂。

(2) Books are ships that pass through the vast sea of time.时光好比汪洋, 书籍好比航船。

3、拟人。

英谚将无生命的事物或者动物比作人 (有时也将人比作动物或事物) , 往往增加了生动感和表现力, 例如:

(1) The devil knows many things because he is old.人老见识广。

(2) An uncut gem does not sparkle.玉不琢, 不成器。

4、典故。许多英谚源于一个历史事件或者名言。例如:

(1) Carry salt to Dysart and puddings to Tranent. (=Don’t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多此一举。

(2) An Argus abroad and a mole at home. (=The onlooker sees the game best.) 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

5、倒装。

因为语言自身的规则或出于彰显语意的需要, 英谚有时运用倒装。例如:

(1) Nothing venture, nothing gain.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2) After rain comes fair weather.雨后定有好晴天。

6、省略。

谚语讲究言简意赅。英谚使用省略使语言洗练简明, 读来朗朗上口。例如:

(1)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2) No bees, no honeys;no work, no money.没有蜂, 没有蜜;没有劳动, 没有收益。

7、平行。

用平行结构往往使整个英谚显得平衡, 语意清晰连贯。例如:

(1) 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读书可以充实心灵, 交谈可以使之增光添彩。

(2) Old wood best to burn, old wine to drink, old friends to trust, and old authors to read.老木最宜烧, 老酒最宜饮, 老友最宜靠, 老作家的书最宜读。

三、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英汉谚语也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文化信息, 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 不可分割。因此, 翻译时除了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外, 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策略、民族心理和美感情趣等, 切忌简单处理, 生搬硬套, 妄加删改, 添油加醋。谚语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英语谚语的翻译在翻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对英语谚语的翻译作一些举例和讨论。

1、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即指在不违背原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 在翻译时保留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翻译, 既可保持原文的内容, 又可保留原文的修辞特色, 丰富译文语言。如: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Money could not buy happiness.金钱买不到幸福。

2、直译加解释法。

部分英语谚语直译出来, 会使我国读者很难完全理解其寓意, 如改用意译法, 又无法保存原有的形象和风格, 这时可采用直译加解释的方法来翻译。用这种方法来翻译, 不仅能使读者见到其原有意义、形象和风格, 还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潜在意义。尽管译文有些啰嗦, 但却能显示英语谚语的本色。如:An old dog will learn no new tricks.老狗学不出好把戏。 (老顽固不能学事物) There is no rose without a thorn.没有不带刺的玫瑰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幸福;有乐必有苦)

3、直译联想法。

由于英汉两种民族文化的差异, 各自的某些谚语含义或比喻意义基本相同, 但表达方式差异很大。这样的谚语采用此法, 可以直译英语原文却得出汉语读者能联想到的熟悉的习语。如:Bad workman often blames their tools.拙匠常怪工具差。 (联想:不会撑船怪河弯) He who laughs at crooked men should need walk very straight.笑别人驼背的人得自己首先把身子挺直。 (联想:已不正不正人)

4、意译法。

意译法就是翻译时由于受英语文化差异的局限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 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和主要功能相似的方法。如: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

5、对联增词法。

汉语中以对联形式构成的谚语很多, 往往上联说的是形象, 下联说的是意义。如“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等。某些英语谚语在翻译过程中不可能用少量汉语将其含义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如采用对联加字的手段处理, 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6、代换法。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词的形象意义不同 (如表动物的词) , 但其文化内涵和交际意义是一样或相似的。为了不使译文较原文逊色, 在翻译时可运用替换原喻体的方法, 做到殊途同归。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

篇4:浅谈翻译英语谚语

关键词:隐喻性语言 源语义域 目标语义域

一、引言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瓜得瓜种豆得豆”;

……

诸如此类的,都是人们所熟知的谚语。他们都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是广大劳动人民对其生活规律经验的科学总结。英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语言谚语,他们是英语国家的人民智慧的精华和结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英语语言文化特色,故从英语谚语这个点出发,借鉴于现代隐喻理论,针对隐喻性语言的语义特征,来探讨其汉译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二、正文

普遍说来,英语谚语有两种语义表达:一种是“望文生义”型,即是字面意思和其真是想表达的意思一致,这种比较简答,理解基本上没有难度,可以直接根据字面意义来理解,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A fall in a pit, a gain in a wit”(吃一堑长一智)。另一类英语谚语是“含而不露”型,即是说这类谚语字面上的意思与其真实想表达的意思并不完全一致。如“Don’t sell the bear’s skin before you catch it”,字面意义为“不要再抓住熊之前买熊皮”,但透过字面意思深入其中,得到其真实含义为“在事情还未完全结束之前,不要太早急于对其下结论”,即汉语言中的“不要高兴太早”。后者是以一种事物来谈论另外一种事物,语义发生了转移。我们通常将第二种谚语称为隐喻性谚语,因为想要真正理解这句话必须对其作出隐喻性的理解。

“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类的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事物,隐喻就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人类赖以学习和生存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Lakeoff & Johnson , 1980)”。这是莱考夫和约翰逊对隐喻的定义,而其本质就是人们通过类比相似性联想和创造相似性联想,从一个认知领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了两个语义域(semantic domain),一个是具体实际的,人们容易理解熟悉的领域,即为“源语义域”(source semantic domain)。相反,第二个是相对抽象的,人们不容易理解生疏的领域,既是目标“语义域”(target semantic domain)。而隐喻就是从“source semantic domain”到“target semantic domain”这样的一个结构映射。从结构上来讲,隐喻分为三部分:源语义域,目标语义域和相似性。用Richards术语表达的话,源语义域即为本体(tenor),目标语义域为喻体(vehicle),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为喻底(ground)(转引于陈家旭,2007)。

谚语分“望文生义”型和“含而不露”两种,前者直接从字面上就能看出其意义,因为这类谚语往往只包含着一个语义域。但后者,即隐喻性谚语,他们是人们在相似性基础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李涛贤,赵广升,2003)。这类隐喻性谚语往往包含至少两个隐喻域,相对稳定的表面上的语义域及根据具体语境改变的语境语义域,它是由字面语义域映射而来的,我们称其为隐喻义。从语义学角度来看,字面意义是隐喻性谚语的语言义,隐喻义是它的言语义,因为其根据具体语境的不同而改变,所以它也被称为语境意义。如“Bad workman always blame their blunt tools”,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坏工匠总是怪其钝器具,同时它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语境意义,如厨艺不好怪厨具,船工不会撑船怪河弯……

同一个隐喻性谚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隐喻义,具体的意义可根据不同的语境背景而有不同的解释,故这类隐喻性谚语常常有多个语境意义,即多个喻体。

而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不外乎三种:1)直译其字面意义;2)根据具体语境,意译隐喻性谚语的喻体;3)根据以上的字面和语境意义,译出其抽象含义,即翻译隐喻性谚语的喻底。

在这里我们以“Trojan’s horse”为例,采用直译法的话,就变成“特洛伊的马”,若这拿给不懂英美文化的读者看的话,会给其理解文章带来很大困惑。面对这种情况,有些译者会在其后附注,这虽能帮助读者理解,但是却失去了谚语语言的干练短小精悍的特点。

若是采用第二种译法,及翻译其具体语境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下,可得到不同译文,如 “有内奸”,“幌子”等等。

若果采用第三种译法,翻译其抽象意义,得到译文“内奸计”。

后两种翻译方法解决了第一种翻译法的问题,对于读者来说,无论其有没有英美文化背景,翻译方法二三所翻译出来的译文都不会让读者感觉到陌生感,更通俗易懂。但这样的翻译方法也有其弊端,即失去了原文Trojan 这个原本的民族文化特点,使得读者无法从译文中看到原文中的异域文化风情,等于直接剥夺读者的审美体验权。读者只能在目标语言中兜圈圈,没能在阅读过程中经历由源语域到目标域这个映射过程,而直接得到隐喻义,不能感受到源语言的异质文化。

三、结语

翻译文章注重信达雅,忠于原文是衡量一篇译文质量的主要标准。但又因隐喻性语言的特殊性,大大增加了翻译文章的难度,这要求译者既要准确翻译出原文,还得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做到“形神”兼具。因此,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不同的读者,而采用不同的译法,使得所得译文在各个特定的语境中都合理。而英语谚语中大多数都是具有隐喻性的,所以我们在研究英语谚语时要注意到它们独特的语义特征,在翻译过程中更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使得其字面意义,语境意义和隐含意义都能得到充分表达,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翻译工作如同带着脚镣在跳舞”的真正含义。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Lake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4.

[2]陈家旭. 英汉英语认知对比研究[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8.

篇5:浅谈英语谚语

191) Greedy folks have long arms.

心贪手长。

192) Guilty consciences make men cowards.

做贼心虚。

193) Habit cures habit.

心病还需心药医。

194) Handsome is he who does handsomely.

行为漂亮才算美。

195) Happiness takes no account of time.

欢乐不觉时光过。

196) Happy is he who owes nothing.

要想活得痛快,身上不能背债。

197) Happy is the man who learns from the misfortunes of others.

吸取他人教训,自己才会走运。

198) Harm set, harm get.

害人害己。

199) Hasty love, soon cold.

一见钟情难维久。

200) 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

健康胜过财富。

201) Health is happiness.

健康就是幸福。

202) Hear all parties.

兼听则明。

203) Heaven never helps the man who will not act.

自己不动,叫天何用。

204) He is a fool that forgets himself.

愚者忘乎所以。

篇6:浅谈英语谚语

191)   Greedy folks have long arms.

心贪手长。

192)   Guilty consciences make men cowards.

做贼心虚。

193)   Habit cures habit.

心病还需心药医。

194)   Handsome is he who does handsomely.

行为漂亮才算美。

195)   Happiness takes no account of time.

欢乐不觉时光过。

196)   Happy is he who owes nothing.

要想活得痛快,身上不能背债。

197)   Happy is the man who learns from the misfortunes of others.

吸取他人教训,自己才会走运。

198)   Harm set, harm get.

害人害己。

199)   Hasty love, soon cold.

一见钟情难维久。

200)   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

健康胜过财富。

201)   Health is happiness.

健康就是幸福。

202)   Hear all parties.

兼听则明。

203)   Heaven never helps the man who will not act.

自己不动,叫天何用。

204)   He is a fool that forgets himself.

愚者忘乎所以。

篇7:高考英语作文素材:英语作文谚语

1. Happiness takes no account of time.

【翻译】欢乐不觉时光过。

【解释】

这句话在写各种记叙文时都能用得上,一般放在最后一段的开头,常见于北京卷情景作文的“外出活动”类话题。一旦出现“大家一起出门,做了个什么事儿,然后回家或回学校”这样的话题时,就可以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写上这样一句话:

As the saying goes, happiness takes no account of time. After 3 hours‘ work, talk and laugh, a gorgeous sunset reminded us that it‘s time to return. Exhausted as we were, we felt our time and effort extremely worthwhile,for 。。。(此处写上活动的意义,如“we devoted the whole afterno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正如谚语有云,欢乐不觉时光过。经过了三个小时的辛劳与欢笑,壮丽的夕阳告诉我们,该回家了。尽管很疲惫,我们仍然觉得这些时间、精力花的很值,因为。。。(此处写上活动的意义,如“我们把整个下午都贡献给了环保事业。”)。

北京卷考“外出捡垃圾”,考“外出种树”,两年的真题都能用到这个谚语和上述表达,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活学活用!

2.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翻译】时光如潮水,奔腾不待人。

【解释】

这句话是“珍惜时间”话题的必备表达。既可以放在文章开头,又可以放在最后一段第一句。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What a truth it is! If the tide has receded, how can a sailor sail away for his voyage in the sea? Similarly, if the time has gone,how can we enrich our journey in our life?

”时光如潮水,奔腾不待人”,这是何等的真理!潮水退去,水手如何能继续海中的航行?时光流逝,你我如何再灿烂生命的`旅程?

【注解】

1、为了体现充沛的情绪,这里用了两个反问句,形成了颇为严格的对仗结构。

2、这句话的汉语和英语同样精彩,值得玩味: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了一个汉语写作中的重量级技巧:形容词当动词用。看出在哪儿了吗?对,就是这个“灿烂生命的旅程”。这着着实实是一个技巧!相似的表达还有很多,老师当场写首诗教给你们:

寂寞我的冬夜

去温柔你的黎明

湿润我的眼眶

去多彩你的黄昏

不安了生命的轨道

又渺小了宇宙的星辰

只期待与你相遇

是沧桑不变的真诚

篇8:论英语谚语翻译技巧

谚语民俗文化的结晶, 是人类智慧的火花。英语是一种高度发展的语言, 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吸收了欧洲多个民族语言的精髓。英语谚语更是博采众长, 特别是从古希腊、罗马文化及《圣经》中吸收了大量的营养。英语国家的作家、思想家如培根、莎士比亚、蒲柏和富兰克林等更是为这座宝库增添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但是, 英语谚语的主体还是来自民间。那些无从考证出处而又家喻户晓的谚语是一代代普通民众长期积累、流传下来的思想火花与语言经典。英语学习者通过英语谚语可以浏览英语国家思想与文化的精华, 领略英语语言的精悍与传神。优美的译文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英语谚语的含义, 而且会带您走进一座智慧的殿堂、语言的宝库。

2 英语谚语的特点

英语谚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句, 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英语谚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 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 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英语谚语有的意思明显;有的富予含蓄, 意在言外, 可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可能包含几个意思, 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明确它的意义。英语谚语既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 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不少英语谚语前后对称, 音节优美, 韵律协调。

3 英语谚语的翻译策略

由于英语谚语具有这些特点, 翻译时就应当尽量保持这些特点。英语谚语不仅大量出现在文艺作品里, 在政治和科学论文中也同样经常遇到。英语谚语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如何处理英语谚语是翻译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译者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义外, 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想象、修辞效果及其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英语谚语的语的英译汉有三种主要方法。

3.1 直译法

“直译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 把忠实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 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 (许渊冲, 1984) 即直译法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 在译文中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例如:

After a storm comes a calm.风暴之后是宁静。

After rain comes fair weather.雨过天晴。

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万事开头难。

As you sow, so shall you reap.自作自受。

As a man sows, so he shall reap.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The style is the man.文如其人。

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

The remembrance of the past is the teacher of the future.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3.2 意译法

“意译却是把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 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二位, 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许渊冲, 1984) 当直译有困难或勉强译出而读者无法理解时, 一般应采用意译法。意译主要是指在翻译时抓住内容和喻义这一重要方面, 牺牲形象、结合上下文比较灵活地传达原意。例如英语谚语A horse stumbles that has four legs, 若将其直译成“有四条腿的马会失蹄”, 这自然会给听者的理解带来困难, 甚至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对于这类谚语的翻译, 应采取意译法, 以完全不同的词语将甲方语句的寓意准确地传达给乙方。如果我们将上例A horse stumbles that has four legs译成“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或“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不失为成功的处理方法, 汉译后, 其形虽变, 然其意依存。以下各例谚语的翻译均体现了“形相远而意相近”的翻译的原则:

Beggars cant be choosers.饥不择食。

The best fish are (或swim) near the bottom.好鱼居水底。/有价值的东西不能轻易得到。

The best fish smell when they are three days old.再好的鱼三天也要变臭。/久住招人嫌。

Butter to butter is no relish.千篇一律的东西令人生厌。

Care killed a cat.忧虑伤身。

The child is father of (或to) the man.三岁看到老。

Claw me and I'll claw thee.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

A close mouth catches no flies.口紧不招祸。

The cobbler should stick to his last.各守本分。

The darkest hour is nearest the dawn.接近成功时最艰苦。

3.3 同义谚语套用法

有的英语谚语和汉语同义谚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 双方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 并且有相同的或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对于此类谚语可采用“同义谚语套用法”。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

Diamond cut diamond.强中更有强中手。

Gifts blind the eyes.拿了手短, 吃了嘴软。

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无风不起浪。

A new broom sweeps clean.新官上任三把火。

Don't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you.不要恩将仇报。

There are plenty of fish in the sea.天涯何处无芳草。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一石双鸟。

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 .说到曹操, 曹操到。

3.4 增词加注法

有些英语谚语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地方色彩或具有典故性质, 汉译时必须加注才能把意思交代清楚愿意, 这种翻译法叫做增词加注法。例如, 仅仅把Carry coals to Newcastle译为“向运煤, 多此一举”是不够的, 因为读者不一定理解“纽卡索”的含义, 必须用增词加注法翻译为“向 (煤区) 纽卡索运煤, 多此一举。”或加注, 说明“纽卡索”是英国的一个产煤中心, 往那运煤, 多此一举。

4 结语

谚语作为一种以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深刻道理的语句, 常为人们所引用。在国际交往中, 人们喜欢引用本国或外国的谚语。例如美国前总统里根1984年4月访华时充满深情地说:Since we arrived the graciousness with which we have been received has been heartwarming.A Chinese proverb best describes my feeling:“When the visitor arrives, it is as if returning home. (宾至如归) 。同年11月访华的挪威首相Willoch在欢迎宴席上说道:Although I have tried to follow the developments in your country from afar, I am very conscious of the truth of the Chinese proverb“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 ”。因此, 译者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应用恰当的翻译技巧准确无误传达原文的含义意义重大。当然, 掌握了以上四种谚语的翻译方法并不等于找到了一把可以翻译所有谚语的万能钥匙。有些谚语的翻译需要译员“转形解意”, 而有些谚语的翻译宜“以不变应万变”, 以保其“原汁原味” (梅德明, 2008) 。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0.

[2]许渊冲.翻译论集[J].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

[3]陆谷孙.新英汉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浅谈英语谚语】相关文章:

英语谚语04-20

作文英语谚语05-22

英语谚语优选05-25

高考英语谚语05-28

天气英语谚语05-29

英语谚语美学论文04-17

英语谚语俗语范文06-04

中考英语谚语范文06-05

中考谚语英语范文06-05

英语谚语警句集锦07-26

上一篇:XX年5月医院院长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2011年职工体检小结.7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