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兔子教案设计

2024-05-23

狮子和兔子教案设计(共10篇)

篇1:狮子和兔子教案设计

狮子和兔子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出示图片:狮子和兔子)大家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课文,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师板书:狮子和兔子)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生评。

3、纠正字音:痒、蹲、羞、纵

4、出示卡片,认读词语:

讨厌 提醒 解决 一群 咬他 蹲在 凭着 脾气

笑嘻嘻 又疼又痒 筋疲力尽 恼羞成怒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故事中的狮子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呢?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相关的句子。介绍。

从前有一只狮子,他力气很大,脾气也很大。他自认为是百兽之王,根本不把别的动物放在眼里。

2.自由读,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生谈不同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他心情怎样?

2.交流:又疼又痒的.感受

3.自由读3自然段,找出描写狮子动作的词,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狮子此刻的心情。

4.从狮子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此时的狮子的心情怎么样?

5.交流,板书:赶不走。你什么时候有过筋疲力尽的感觉?读词:筋疲力尽。指导读文

(三)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指名读文,思考:

①.他的伙伴小兔看见了,蹲在一边干什么?他笑什么?

②.狮子见小兔在笑,有什么反应?理解“恼羞成怒”恼什么?羞什么?怎么怒的?请生读狮子的话?

2.交流:兔子为他出了什么主意?

3.分角色读文。

四.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

1.学生自由读文,想象:

①“一句话提醒了狮子”狮子这时想什么?

②“河水立即把红蚂蚁冲走了”狮子又怎么想?他会是怎样的神情?

③兔子说:“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是什么意思?那怎样才能解决问题?

④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把狮子身上的红蚂蚁去掉?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

3.全班交流,师点拨

五.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学了这篇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你向兔子学些什么?(生交流:这篇课文说明了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办法。)(兔子很聪明,能帮朋友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把想象的内容说成完整的句子,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狮子 和 兔子

赶不走 笑

冲走了 提醒

动脑筋

篇2:狮子和兔子教案设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

3、读懂课文,理解狮子与兔子对话的意思,让学生明白:认识解决问题要动脑筋,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

2.读懂课文,让学生明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动脑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出示图片:狮子和兔子)大家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课文,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师板书:狮子和兔子)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生评。

3、纠正字音:痒、蹲、羞、纵

4、出示卡片,认读词语:

讨厌 提醒 解决 一群 咬他 蹲在 凭着 脾气

笑嘻嘻 又疼又痒 筋疲力尽 恼羞成怒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故事中的狮子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呢?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相关的句子。介绍。

从前有一只狮子,他力气很大,脾气也很大。他自认为是百兽之王,根本不把别的动物放在眼里。

2.自由读,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生谈不同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他心情怎样?

2.交流:又疼又痒的感受

3.自由读3自然段,找出描写狮子动作的词,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狮子此刻的心情。

4.从狮子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此时的狮子的心情怎么样?

5.交流,板书:赶不走。你什么时候有过筋疲力尽的感觉?读词:筋疲力尽。指导读文

(三)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指名读文,思考:

①.他的伙伴小兔看见了,蹲在一边干什么?他笑什么?

②.狮子见小兔在笑,有什么反应?理解恼羞成怒恼什么?羞什么?怎么怒的?请生读狮子的话?

2.交流:兔子为他出了什么主意?

3.分角色读文。

四.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

1.学生自由读文,想象:

①一句话提醒了狮子狮子这时想什么?

②河水立即把红蚂蚁冲走了狮子又怎么想?他会是怎样的神情?

③兔子说: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是什么意思?那怎样才能解决问题?

④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把狮子身上的红蚂蚁去掉?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

3.全班交流,师点拨

五.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学了这篇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你向兔子学些什么?(生交流:这篇课文说明了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办法。)(兔子很聪明,能帮朋友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把想象的内容说成完整的句子,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狮子 和 兔子

赶不走 笑

冲走了 提醒

篇3:《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狮子和鹿》是一个寓言故事, 浅显易懂。课前, 我们在5个不同类型地区的班级做了阅读前测, 经过15分钟自由阅读, 60%~90%的学生基本能读通课文、读懂内容、理解内涵。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 我们尝试以连接语为依托, 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 从而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自然段意思的方法以及将段意串联起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两次拓读, 感受寓意的多样性, 学习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出示《揠苗助长》《坐井观天》等寓言故事的图片, 引导学生看图猜故事, 说寓意。

【设计意图:以看图猜寓言故事并说说寓意的方式来进行课前谈话, 不是为了谈话而谈话, 而是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展开。这样做, 一是复习旧知, 加深对寓言故事的了解;二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了解有些寓言直接告诉我们道理, 有些寓言的寓意需要我们去体会。】

二、导入, 明确任务

1.揭题, 板书课题, 读题。

2.读“连接语”, 明确学习任务。

①认真读课文, 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②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③有兴趣的同学, 还可以把《陶罐和铁罐》与此文联系起来, 想想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课前提示语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过渡到略读, 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利用“提示语”展开教学, 有利于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三、初读, 整体感知

1.自读, 出示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②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逐段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随机正音, 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 概括第三、四、五、六自然段的意思。

(用投影出示学生找到的一些关键词句:欣赏;抱怨;“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 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4.借助这些关键词句, 串联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 借助关键词句,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这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习得,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四、再读, 交流体会

1.默读课文, 把自己的体会用一句简短的话写在课文的最后面。

课件出示: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 提炼, 请写得好的学生板书自己的体会。

3.小结:课文没有直接揭示寓意, 通过阅读, 我们基本理解了寓意。

【设计意图:紧扣课前连接语, 引导学生充分自读自悟, 初步体会寓意。】

五、拓读, 对比提升

(一) 拓读一

1.屏幕出示《鹿的角和脚》。限时默读故事, 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用3分钟默读文章。

3.交流阅读发现。

①同一个故事, 用了两个不同的题目。

②这里直接写出了寓意, 课文没有写出寓意。

4.与刚才概括的寓意对比, 体会寓意表述的完整。

5.读寓意, 背诵积累。

(二) 拓读二

1.屏幕出示《牡鹿》 (牡鹿指雄鹿、公鹿) 。

2.古文不太好读, 教师范读。

3.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读通古文。

4.检查是否初步理解寓意, 师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找到相对应的古文来读。

①鹿不敢犹豫, 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蹦去, 不一会儿, 就把凶猛的老虎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伊 (yī) 方郁 (yù) 间, 有虎骤 (zhòu) 至, 鹿大惊, 奔走绝速, 虎不能及。

②就在老虎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 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迨 (dài) 入深林, 角梗于树枝, 几为虎所获。

③它叹了口气, 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 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虎口逃生!”

鹿乃自悔曰:吾重吾角, 吾角几杀我;吾轻吾足, 吾足实生我。

5.借助注释, 进一步理解寓意。

故天下之物, 惟实用者, 斯可贵。

(故:所以;惟:只有;斯:才。)

6.对比寓意, 体会寓意表述的简洁。

7.读寓意, 背诵积累。

【设计意图:站在一个阅读者的角度来思考, 略读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是提高阅读能力。在诸项阅读能力中, 提取信息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能力, 也是其他阅读能力的基础。因而, 略读课文教学要淡化语言学习, 强化训练学生根据需要筛选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在阅读课后我们开展群文阅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存疑, 激发思考

课后,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狮子和鹿》《鹿的角和脚》《牡鹿》这三个题目, 哪一个最适合这则寓言?为什么?

附:

鹿的角和脚

鹿在池边喝水, 看见自己的影子倒映在水里, 两只角像树枝一样, 非常好看;四只脚又瘦又细, 非常难看。它就叹一口气, 说:“我的角那样好看, 可我的脚又这样难看, 怎么配得上呢!”

鹿正在那里埋怨自己的脚为什么这样小, 不料“呼呼”的一阵吼声, 一只老虎跳过来要捉它。它大吃一惊, 慌忙逃走, 跑得非常快, 老虎落在后面, 追不上它。一会儿, 它就钻进树林里, 可是两只角被树枝挂住了。幸喜老虎还没有追到, 它急忙侧着头, 把角拔出来, 逃到隐蔽的地方去。

鹿又叹一口气, 说:“我以为角好看, 哪知道我的角几乎害死我;我以为脚难看, 哪知道我的脚倒使我逃出了虎口。”可见, 世界上各种东西, 不在乎好看, 只在乎实用。

牡鹿

篇4:狮子和兔子

狮shī子zi正zhènɡ饿è着zhe肚dù子zi呢ne,当dānɡ然rán不bù会huì放fànɡ过ɡuò这zhè个ɡe好hǎo机jī会huì,就jiù悄qiāo悄qiāo走zǒu上shànɡ去qù,要yào把bǎ这zhè只zhī倒dǎo霉méi的de兔tù子zi吃chī掉diào。正zhènɡ在zài这zhè个ɡe危wēi机jī时shí刻kè,突tū然rán一yī只zhī鹿lù从cónɡ旁pánɡ边biān跑pǎo过ɡuò。

狮shī子zi心xīn想xiǎnɡ:“那nà只zhī鹿lù可kě比bǐ这zhè只zhī小xiǎo兔tù子zi大dà多duō了le!我wǒ还hái是shi先xiān去qù追zhuī那nà只zhī鹿lù吧bɑ,等děnɡ我wǒ捉zhuō到dào了le鹿lù,再zài回huí来lái吃chī这zhè只zhī睡shuì觉jiào的de兔tù子zi也yě不bù迟chí呀yɑ!”

想xiǎnɡ到dào这zhè,狮shī子zi就jiù丢diū下xià马mǎ上shànɡ要yào到dào手shǒu的de兔tù子zi,去qù追zhuī那nà只zhī鹿lù了le。

兔tù子zi被bèi狮shī子zi奔bēn跑pǎo的de声shēnɡ音yīn吵chǎo醒xǐnɡ了le,看kàn到dào狮shī子zi远yuǎn去qù的de背bèi影yǐnɡ,吓xià得de站zhàn起qǐ来lái撒sā腿tuǐ就jiù跑pǎo。

狮shī子zi追zhuī那nà只zhī鹿lù追zhuī了le好hǎo久jiǔ,都dōu没méi有yǒu追zhuī上shànɡ,累lèi得de直zhí喘chuǎn气qì。这zhè时shí狮shī子zi又yòu想xiǎnɡ:“算suàn了le,这zhè只zhī鹿lù跑pǎo得de太tài快kuài了le,追zhuī不bù上shànɡ了le。我wǒ还hái是shi回huí去qù吃chī我wǒ的de兔tù子zi吧bɑ!”

于yú是shì,狮shī子zi又yòu朝cháo兔tù子zi睡shuì觉jiào的de大dà树shù走zǒu去qù。结jié果ɡuǒ,他tā发fā现xiàn兔tù子zi也yě逃táo走zǒu了le!

篇5:狮子和兔子 教案

狮子和兔子

教材分析:

《狮子和兔子》是北师大教材第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通过兔子提醒狮子开动脑筋摆脱蚂蚁叮咬的故事,说明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办法。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浅显,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得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比较大。因此,这篇课文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重点词:恼羞成怒、筋疲力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

3.读懂课文,让学生明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动脑筋。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

2.读懂课文,让学生明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动脑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上节课,老师带大家到童话王国去认识两只小动物。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分别出示狮子、兔子图,贴上,板书题目,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初读课文。

1、首先咱们来复习下我们学过的生字,指名读认字表生字,并找学生临写写字表中的生字,同桌同学交流生字

2、出示卡片,认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讨厌 提醒 解决 一群 咬他 蹲在 凭着 脾气

笑嘻嘻 又疼又痒 筋疲力尽 恼羞成怒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故事中的狮子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呢?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指名朗读。

从前有一只狮子,他力气很大,脾气也很大。他自认为是百兽之王,根本不把别的动物放在眼里。

2、自由读,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生谈不同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默读,思考: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他心情怎样? 过渡:面对自己遇到的麻烦,狮子是怎样对待的?

(三)学习第三----七自然段

1、出示:狮子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想把红蚂蚁赶走,可是累得筋疲力尽,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自由读,找出描写狮子动作的词,用小记号标出。指名读,学生模仿狮子的动作,你从狮子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吼着:狮子会吼些什么?(诅咒红蚂蚁)

蹦着:狮子蹦着为什么?(希望红蚂蚁从身上掉下来)翻滚着:为什么不停的翻滚着?(希望压死红蚂蚁)

结果怎样?指名读。读词并理解:筋疲力尽(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带着体会读3段。你觉得此时的狮子的心情怎么样?

2、狮子的表现被他的伙伴小兔看见了,他蹲在一边干什么?为什么“哧哧的笑”?想象一下他笑什么?

3、狮子见小兔在笑,有什么反应?理解“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狮子恼什么?羞什么?怎么怒的?请生读狮子的话。

4、狮子在那痛苦不堪,兔子却在那笑,兔子是嘲笑呢还是善意的笑?请学生从文中找一找答案读一读

面对恼羞成怒的狮子,兔子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子)

狮子是怎么做的?这个办法好吗?从哪儿看出的?(立即)狮子有没有费劲?

5、对比读,出示句子体会

狮子刚开始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后来跳到河里,毫不费力就把红蚂蚁赶走了,这是为什么?

四、读中感悟,总结教育。

1、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看看兔子想告诉狮子什么?齐读。(板书:动脑筋)那么狮子明白了吗?他明白了什么?

2、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把狮子身上的红蚂蚁去掉?

老师小结:就像兔子所要告诉大家的: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要动脑筋。希望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好吗?

五、、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板书设计:

狮子 和 兔子

赶不走 笑

冲走了 提醒

篇6:《狮子和兔子》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3、理解重点词语:“吼、蹦、翻滚”“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等,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词语复习

T:上课

S:老师好

T:同学们好,请坐!

T:上课之前老师想先出两个谜语给你们猜,有信心猜出来吗?

S:有!

T:好。请看。

S:狮子。

T:第二个

S:兔子

T:太棒了,给自己一个掌声。

S:棒棒我真棒!

T: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狮子和兔子):板书课题:狮子和兔子。(齐读两遍)

T:同学们,这么两只动物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得到,你想得到谁?好,停下来。不管你想得到哪只,只要你能闯过他们设的陷阱,你就能得到它们。想先闯谁的窝?我们情歌同学来探探路。

T:**你来,你想闯谁的?(两次)

T:我看大家都等不及了,算了,我们就直接冲进去吧,把两只都逮了。

T:(出示全部的)眼看就要攻下来了,只差一步,我们再努力一下?请你们拿出听写纸。我们来听写几个。祝贺你们,你们闯关成功了。

T: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S:我看到了狮子和兔子。

T:嗯,那你觉得这只狮子怎么样?(学生自由想象。)

T:课文里的狮子又是什么样的?请全班一起齐读一下这一个自然段。狮子是什么样的?自以为是,不把别人看在眼里。对了。

T:这里的自认为你还可以把它改成哪个词?所以认为和以为是一对。

S:近义词,

T:能不能也帮根本换一个词?好没事,可以用从来。根本不把别人看在眼里,从来不把别人看在眼里,所以这也是一对

S:近义词。

T:这么只骄傲的狮子,究竟遇到了什么麻烦?会和蚂蚁和兔子扯在一起呢?我们请女生读一T:读第二自然段,女生读得怎么样?男生也来试试,嗯,一群红蚂蚁咬得又疼又痒,谁被蚂蚁咬过?感觉怎么样?

S:很痛。很痒。

T:很痛很痒说明了狮子这时候感觉怎么样?哇好开心,好舒服?是吗?

S:不是,

T:那是什么?

S:不高兴,难受。

T:对了就是难受,我们能不能读一读难受的感觉出来?

S:能。

T:狮子这么难受,他用了几个方法来赶蚂蚁?成功了吗?

四个方法,哪四个?

S: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

T:嗯。同学们全体起立,我们也来试着跳一跳,感受一下狮子跳完的感觉。但是在跳的时候不要太用力了会吵到下面的同学。我喊开始在在原地轻轻地跳十下。感觉怎么样?(个别提问)

T:很累。

T:很累,狮子最后成功了吗?

S:没有。

T:反而累得

S:筋疲力尽

T:什么是筋疲力尽?

S:很累的意思,

T:对是很累,累得怎么样?(出示课件)

T:一点力气也没有。

T:很好,那你能不能根据这张图片用筋疲力尽说个句子呢?

(生举例)

T:也就在狮子累得筋疲力尽的时候,谁笑嘻嘻地出场了?

S:兔子

T:一起读一下。

T:刚才在做动作的时候,我从你们脸上我看到了一个词。就在幻灯片上。

S:笑嘻嘻。

T:兔子不是蹦着,也不是跳着吼着,而是蹲着。

T:对了,我们和兔子一样都是笑嘻嘻的。但是却有一个不开心的,谁?

S:狮子?

T:你从哪里看出来?

S:恼羞成怒。

T:什么是恼羞成怒?

S:生气。

T:是有这个意思,但是不够具体,只解释出怒的意思。那恼羞是什么意思?

S:害羞

T:不对,

T:好吧,大家既然都猜不出了,那我就偷偷地告诉你们把。

S:恼羞的意思是气恼和羞愧。

T:你们觉得狮子在羞什么恼什么?

......

T:我堂堂一只百兽之王力气那么大竟然赶不走小小的蚂蚁。所以很惭愧。在我赶不走的时候兔子还在旁边笑,我当然会生气。

T:可是热心的兔子并没有生气,它是怎么做的?它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提醒狮子、告诉狮子方法)

T:就在兔子说完后。狮子马上反应过来,按照兔子的提醒,立即把红蚂蚁赶走了。

T:刚开始狮子又吼、又蹦,累得筋疲力尽都赶不走红蚂蚁,说明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没有用的;后来在狮子的提醒下,跳进河里,红蚂蚁被立即冲走了,这说明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出有效的办法才能真正把问题解决。

T:提醒是什么意思?立即呢?

T:可见兔子的方法确实好用。

T:马上奏效。最后兔子说了什么?全班齐读。

T:兔子说的这句话实际上也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出示道理填空)

学生试填(出示答案)

T:请翻到语文天地把这个答案写在第三题。

T:写好的举起手来。

T:嗯很好,接下来。课堂积累,吧这几个好词用三角号画出来。画好的同学,试着用要想什么必须什么说句子。

T: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非常好,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示道理)

T:那你能不能根据下列的提示,试着讲讲这个故事?一起来。

出示问题,再来出示答案。

T:回去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积累一下自己容易写错的词语。

T:这节课上到这边,下课。

S:谢谢老师。

六、板书设计

狮子和兔子

吼 蹦 翻滚——赶不走

(发 脾 气)

狮子

跳到水里去 ——立即冲走

(兔子提醒)

七、教学反思

《狮子和兔子》是第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通过兔子提醒狮子开动脑筋摆脱蚂蚁叮咬的故事,说明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办法。

根据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和新课标中对低段阅读的要求,我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到解决问题要动脑筋这个道理”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理解“又疼又痒”、“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等词语,想象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有感情朗读需在理解词语“又疼又痒”的基础上进行。为此,我充分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又疼又痒”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让学生体会狮子被红蚂蚁叮咬的难受,从而读好这段话。第三自然段讲了狮子被蚂蚁咬得筋疲力尽却没有办法赶走红蚂蚁,与后面四到八自然段兔子教狮子动脑筋后解决了问题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主要从抓住描写狮子动作的词语来感受狮子的难受。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表演“跳”的动作,明白“跳”、“吼”、“蹦”、“翻滚”这四个动作是力量的象征,也是狮子想赶走红蚂蚁的办法。由于用尽了力气,所以筋疲力尽。对“筋疲力尽”的理解也就变得不再困难。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此时烦躁的举动被一只不起眼的兔子看见,昔日的八面威风到现在只能变成“恼羞成怒”。因为气恼,因为羞愧,所以愤怒。让学生再带着对“恼羞成怒”的理解来读出狮子此时的愤怒。最后引出兔子想出的办法,明白用力气和发脾气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的道理。

篇7:狮子和兔子教案设计

1、朗读课文,想象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认识解决问题要动脑筋,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的道理。

2、读懂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筋疲力尽,恼羞成怒”。

3、练习用“认——想——写——用”的步骤方法独立识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兔子的“笑”是什么意思。想象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好!今天,森林王国中的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大家高兴吗?瞧,谁来了?(播放课件)。

2、看完课件,师:问:谁来了?板书(狮子)贴狮子图。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

生:狮子是林中,

生:它很凶猛。

生:大狮子很威武,

生:……

3、师:这只狮子和聪明可爱的兔子发生了非常有趣的故事。

板书好课题(和兔子)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有趣的故事吧!请轻轻翻开书68页,自由小声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课件)

2、师检测字词:

(1)师:刚才老师在听同学们读的时候,发现这几个词语同学读着还有困难。现在,我们共同来认识吧!(板书“认”);

①蹲在:师指名认,板书音节;

②纵身:请生读,并标调。

③筋疲力尽:请生读

④提醒:请看着这个字,在醒的下面加点。(想一想,(板书“想”)该怎样记住它吗?说的忘得快,写的记得牢。写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师教学生书空,在本上写。你会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板书用)

今天,我们学的(认——想——写——用)是指导我们独立识字的方法,以后可要经常用呀!

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宝宝也想考考大家。抽读,跟着读。(课件出示)

讨厌 咬它 凭着 脾气 笑嘻嘻 又疼又痒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词语回到家了,你有信心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课件)(生举手)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分别请8位同学轮读课文。读的同学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通顺。其余小朋友边听边想狮子和兔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读的过程出现了问题及时纠正。师:对不起,打断以下——

学生读。

师:狮子和兔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刚才,我们看到这只狮子(请看书第一段)叙述的语气:力气很大,脾气也很大,他自认为是百兽,根本不把别的动物放在眼里。可是,有一天,它躺在草丛中晒太阳,却遇到了烦。请看书第2自然段(引读第二自然段。)

2、师小结:一群小红蚂蚁,让它又疼又痒,难受极了,它是怎么对付的?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用△标出狮子动作的词语。学生汇报找了哪些词语。

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

咱们一起来扮演狮子,感受它的办法灵不灵。

老师读:狮子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

师:蚂蚁现在是又疼又痒,怎么还笑嘻嘻的,不够难受呀!

再来,老师读:狮子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

表演完后,老师采访表演得较好的同学。

师:你这样吼着,(老师作夸张的动作)想干什么?你使劲地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想干什么?

学生——————翻滚着他想可以把蚂蚁压死。

师:如果继续让你做这样的动作,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使用了全身的力气后,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师:这就是“筋疲力尽”(语速慢)。

可是结果却————

谁可以把第3自然段读给大家感受一下?

生读————————

师:你的力气还很大嘛,再折腾半天也没问题。

生读————

好!老师竖大拇指。这就是“筋疲力尽”。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狮子对付红蚂蚁的情景吧!齐读第3自然段。

同学们开始读的时候,那么大的劲儿,可是读到后边都感觉——

师:本来,这只狮子可不得了了,开始的画面让我们感觉威风凛凛,凶猛,力气大,…… 可是现在却奈何不了区区的小红蚂蚁,

师:后来,狮子是怎样做的(默读4——8自然段)用“﹏﹏﹏”勾出描写狮子的句子。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师:真会读书。

狮子恼羞成怒:“笑什么?这讨厌的东西没叮你是不是?”(第五自然段。)

什么是“恼羞成怒”?

生:狮子气得不得了。(语气慢点)教师板书:恼羞成怒。

狮子在恼怒什么?请你气恼地读这句话————

它为什么羞愧?生:他很没面子。请你带着你的理解来读。————

师:堂堂的百兽呀,居然赶不走区区的红蚂蚁,狮子恼羞成怒了,男生读—

师:狮子力气很大,脾气很大,却奈何不了小红蚂蚁,女生读——————

从不把别的动物放在眼里的狮子,这次,却被红蚂蚁咬得又痒又疼,兔子还在旁边哧哧地笑,狮子生气极了,全班同学一起读——————

兔子蹲在一边哧哧地笑,其实它是在笑什么?

小组交流。

生:狮子,你的力气这么大还被蚂蚁欺负。

生:你还是百兽,连区区的蚂蚁也弄不下来。

生:笑狮子不会动脑筋。……

你敢这样想,那你有办法帮狮子解决问题吗?

是呀,兔子早就想好了对付红蚂蚁的办法,所以,尽管狮子恼羞成怒了,兔子还是笑嘻嘻地说——引读6自然段。(兔子笑嘻嘻地说:“如果红蚂蚁叮在我身上,我就跳到水里去。”)

接着读7自然段。课件(一句话提醒了狮子,板书(提醒)

它想 ,它还会想 。

生:肯定是蚂蚁怕水,兔子才会说这句话的。

生;河水要流,河水又很浅肯定会把蚂蚁冲走。

师:当一句话提醒了狮子后,

齐读:他纵身跳进河里,河水立即把红蚂蚁冲走了。

师:这个办法实在太棒了,纵身跳进河里,河水立即把红蚂蚁冲走了。他自言自语地对自己说:

生:我今天可要好好向兔子学习。

生:我真笨,怎么不想办法呢!

生:我这百兽,以后,可不能小瞧小动物了。

是呀,兔子哧哧地笑,就是想让狮子明白(齐读):兔子在岸上说:“这回你明白了吧,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孩子们,你们明白了吗?

明白了什么?生: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板书(动脑筋)

可爱的兔子们,你还想对狮子说(课件拓展)

生:要解决问题,先要冷静,

生:先思考,在解决。

师:谢谢你,聪明的兔子。

……

师:小兔子,你对狮子说————(握手)

……(智慧的兔子)

篇8:狮子和兔子教案设计

1.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我”和狮子爱尔莎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主要描述了从救回小狮子到与之和平共处时发生的在河里洗澡、与犀牛搏斗、换牙、挨训等事件,以及“我”决定将爱尔莎送回大自然,同时对它进行的一系列训练,到最后顺利地将它交回大自然,充分体现了人与动物和平共处的和谐与奇妙。

作者按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先描写“救回和呵护小狮子”,根据时间顺序,先后描述了与狮子和平共处时发生的在河里洗澡、与犀牛搏斗、换牙、挨训等事件;再讲述“送回大自然”的经过,在训练狮子初步具备在大自然生存本领后十分不舍地把狮子送回了大自然。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爱尔莎的喜爱之情,把爱尔莎完全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一样。因此,文章多次采用了拟人手法,既写出了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也表现出了爱尔莎像个孩子般的可爱与可怜。

本单元与第七单元有着共同的训练重点,即继续静心默读,边读边思,学会抓住课文的重点,分清内容的主次。此前,学生通过学习已初步掌握“根据课题确定主次”(《微笑着承受这一切》),“根据篇幅长短确定主次”(《一支白玫瑰》),本课要学习“根据文章主旨判断主次”的方法。

2.学情分析

《我和狮子》一文叙事性很强,选取的内容学生很感兴趣。他们天生爱小动物,一定会深深喜欢上这个感人的故事。因此,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在主旨感悟方面,学生很容易通过阅读感悟到人和动物之间这种亲密无间的情谊,明白人类应珍惜动物,把它们当成人类的朋友。然而,还不能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爱动物,不仅要善待它们,更要让它们回到属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中”,这在理解上是一个难点。从谋篇布局来讲,不少学生缺少紧扣主旨有序安排材料的意识和能力,表现为重点不突出,有些材料不能突出主题,《我和狮子》在谋篇布局方面是很好的学习范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紧扣“人和动物是朋友,应和谐相处”的主旨学习谋篇布局方法,了解作者如何围绕人与动物“亲密无间”与“忍痛割爱”情感主线选择典型的事例进行描述的。懂得这样的布局能起到紧扣主题、层层递进、升华情感的作用。就选材组材而言,大多数学生能围绕主题选材,但所选材料缺乏典型、新颖的特点。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在描述爱尔莎“可爱、勇敢、调皮”等特点时,多角度、多侧面、多阶段地选择“我”与爱尔莎相处的过程中发生的典型事件的方法,又以时间变化为线索将表现爱尔莎特点的事件先后进行描述。此外,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也是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的。作者描写“我”和爱尔莎友好相处故事时细腻的动作描写和丰富的内心活动刻画,以及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都是学生所缺少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读中学习作者如何把我和狮子紧紧融合在一起进行描写,体会用词的精妙和修辞手法运用的亲切、形象,感悟字里行间洋溢着的亲密无间的美好情感。

[问题提出]

学生很容易被“我”和狮子爱尔莎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所感染,能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与动物亲密无间的情感。但学生很少关注作者对故事描述的行文思路、表现方式等,读完课文后只能在脑海中留下故事的主要情节,而忽略了“文本表达”的精妙之处。因此,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如何指导学习作者紧扣题目《我和狮子》进行选材组材、谋篇布局和具体描写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解析特点,学习选材组材方法

1.请学生在读了课文后,谈谈对爱尔莎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板书:可爱、调皮、勇敢、温顺、乖巧。

2.教师提问学生是从哪些事例中感受到以上这些特点的?请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思考:“我”和狮子之间是亲密无间的,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哪几件事让你难忘?其中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让你感受到他们之间这种深厚的感情?请学生用直线画出相关句子,然后选择一句在小组内交流。

3.在学生自主圈画品析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集体交流品读描写小狮子特点的语句。

5.教师提问:爱尔莎的成长中一定发生过许多事情,你能想象一下,还有哪些事呢?选择一个说一说。举例:吃食物时、受伤时、生病时、玩耍时等。

说话练习:——时,爱尔莎——,我_。(要求学生加上动作、神态的词语。)

6.抓住关键词根据自己的感悟来读读让自己难忘的一个情景,同桌互读。

7.教师提问:大家刚才选择了一个事例,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爱尔莎的不同特点,它的众多特点是和“我”的情感分不开的,你又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8.教师提问:既然有这么多的事例可写,作者为什么就选择了这几个事例?教师提示学生结合板书中爱尔莎的特点进行思考,哪几件事最具有代表性,从中让学生感悟到作者抓住小狮子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阶段选择典型的事例进行描写的方法。

9.教师提问:能否更换一下这些事例的描写顺序?为什么?

10.教师提问:再来看看文章,看看描写爱尔莎特点的事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教师指名交流:出生才两三天、5个月后、夏天来了、有一天傍晚、开始换牙的时候、到卢多湖去、有一天半夜里。

11.教师小结:是啊,“我”和爱尔莎在一起生活了三年,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作者用时间顺序向我们描绘了他们之间亲密无间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这段美好的时光,一起读一读1~5节。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学习作者“选材组材”的写作特点,教学时先从“从哪些事例看出小狮子的可爱调皮、温顺乖巧等特点”这个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品读文中富有情趣的典型事例。再引发学生想象“我和小狮子还可能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并用一定的句式创造性地表述。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内容、融入自身体验的基础上追问:大家想到了那么多事例,作者为何只选择了这几个例子?能否更换描写的顺序?这样的追问让学生的理解不只停留在文本内容的层面上,更促使他们感悟作者多角度、多层次、多阶段选材的特点,以及表达的条理性。这样的教学层层深入,学生能随着文本内容的展开逐步体会到作者选材组材的精妙。

(二)品读语句,学习具体形象的描写方法

1.教师提问:“我”和狮子爱尔莎那亲密无间、依依不舍的情谊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深刻印象,你被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呢?

2.指导品读重点语句。

(1)爱尔莎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响,垂头丧气地蹲在地上,盯着我的一举一动,好像在求我宽恕。(引导学生学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爱尔莎当成自己的孩子似的,描写出了他在犯错后像人一样“垂头丧气”“盯”“求我宽恕”的可怜样。)

(2)它走后,我又十分想念它,特别是在暴风雨的夜晚,我整夜想着它,不知它怎么样了。(指导学生学习心理活动描写:“我”“十分”“整夜”地想着小狮子,将“我”内心对爱尔莎的疼爱、担心与思念的复杂内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3)我搂住它的脖子,吻着它,它好像也察觉到了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蹭我。(指导学生学习动作细节描写:“我”的“搂”“吻”,仅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把我对爱尔莎的爱恋、即将分别的痛苦与不舍写得入木三分,爱尔莎的“蹭”,把它对主人的亲昵、依恋充分显现出来,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设计意图:“我”和狮子的故事之所以打动孩子,那是因为作者能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凸现了“我”对爱尔莎的依恋。本环节设计就是引导学生画出“打动”自己的语句,圈出关键的词语,说出打动自己的原因。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揣摩作者对“我”和狮子描写方法的精妙。

(三)总结提升,学习谋篇布局的方法

1.教师提问:如果请你给文章换个题目,你取什么题目?

指名交流(可爱的爱尔莎、我的爱尔莎、我的狮子、我的朋友爱尔莎等)。引导学生比较题目,哪个好,为什么?(课文标题中的“和”把我和狮子的感情始终连在一起,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之间的感情越加深厚,“和”更能突出我们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2.回顾一下所学内容,想想作者紧扣“我和狮子”这个题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这两部分内容分别表达了“我”和狮子之间怎样的情感?你觉得文章的哪一部分是重点?为什么?

3.读了这篇文章你除了感受到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外,又有什么新的收获?(真正爱动物,不仅要善待它们,更要让它们回到属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中。)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我和狮子》一文有了比较全面而又深入的理解时,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紧扣“人和动物是朋友,应和谐相处”的主旨进行谋篇布局方法,了解作者如何围绕人与动物“亲密无间”与“忍痛割爱”情感主线选择典型的事例进行描述的。懂得这样的布局能起到紧扣主题、层层递进、升华情感的作用。为了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进一步彰显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妙。为此,可以设计先让学生给文章换一个题目,再引导他们把自己取的题目与“我和狮子”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使学生进一步感悟主旨、升华情感。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结合文本,体会作者紧扣“人和动物是朋友,应和谐相处”的主旨,围绕人与动物“亲密无间”与“忍痛割爱”情感主线选择典型的事例进行布局的方法,感受这样布局的作用。与此同时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掌握“根据文章主旨判断主次”的单元训练要求。

[自我反思]

在《我和狮子》一课教学中,为让学生学习作者“选材组材”的合理巧妙,我先从“感知爱尔莎特点”入手,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作说明,接着启发学生想象“我和小狮子还可能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在此基础上追问:大家想到了那么多事例,作者为何只选择了这几个例子?能否更换描写的顺序?这样的追问让学生的理解不只停留在文本内容的层面上,而促使他们感悟作者多角度、多层次、多阶段选材的特点,以及表达的条理性。

[专家点评]

张秀丽老师长期致力于阅读和习作教学实践研究,她一贯强调: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时时想到习作教学;而习作教学时,要不时地连接阅读,使阅读与习作始终形影不离,这样学生的言语智慧才会形成。

最近几年她着力于“语用”研究语文教学,从关注作者表达入手来培养学生的言语素养、提升学生的言语智慧。她主张“要做到充分关注表达”,首先就得在教材解读时能充分地关注到文本的表达特点,带着“作者是采用何种方式表达这个内容的”“作者为何选用这样的方式而不用别的方式去表达这个内容”等维度细读文本,进行基于文本表达的教材分析。其次,在充分关注作者表达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年段的要求结合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再次,充分创设阅读情境,训练学生的表达,培养学生的言语素养。《我和狮子》一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她致力于“语用”研究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细读她的教材分析,我们会发现除了内容和主旨外,她更多的是进行文本表达特点的解析,分别从六个维度加以有侧重的解析。这为一线教师如何站在关注作者的角度进行文本解读和教材分析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篇9:狮子和兔子

兔tù子zi突tū然rán听tīnɡ到dào鹿lù的de奔bēn跑pǎo,马mǎ上shànɡ跳tiào了le起qǐ来lái也yě跑pǎo了le。疲pí惫bèi的de狮shī子zi使shǐ出chū了le全quán力lì,也yě没méi有yǒu追zhuī到dào鹿lù,于yú是shì又yòu回huí头tóu来lái找zhǎo兔tù子zi,却què发fā现xiàn兔tù子zi早zǎo已yǐ不bú见jiàn踪zōnɡ影yǐnɡ。

狮shī子zi说shuō:“我wǒ真zhēn活huó该ɡāi!已yǐ经jīnɡ饿è得de没méi了le力lì气qì,还hái放fànɡ弃qì唾tuò手shǒu可kě得dé的de兔tù子zi,贪tān心xīn去qù追zhuī鹿lù!结jié果ɡuǒ现xiàn在zài两liǎnɡ手shǒu空kōnɡ空kōnɡ。”

狮子已经饿了很多天,对它来讲,眼前熟睡的兔子应该是唾手可得的最好的选择,但它太贪心了,为了抓个更大的,便拖着疲惫的身体去追鹿。结果只能两手空空了。可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评估自己、科学地制定目标,这才是聪明之举。

篇10: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

1、 朗读课文,理解狮子、兔子对话的意思,认识解决问题要动脑筋,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的道理。

2、 想象人物对话式的心理活动。

3、 认字13个,写字9个。

4、 练习用“认---想----写-----用”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识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出示图片:狮子和兔子)大家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课文,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师板书:狮子和兔子)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阅读要求。

(1)选择轻声读或者默读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长句子和自己感兴趣的词句多读几遍。

(2)标记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借助拼音、听记识字、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猜一猜……

(3)小组内分段轮流读课文,做到读准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2.检查识字情况。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先小声读,再大声读,分角色读。插入师生对话,用问题提示学生把握课文的大致内容)

1、狮子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对付这个困难的?

2、兔子为他出了什么主意?

3、兔子想让狮子明白什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

(二)想象

(1)“兔子蹲在一边‘哧哧’地笑。”兔子笑什么?

(2)“一句话提醒了狮子”狮子这时想什么?

(3)“河水立即把红蚂蚁冲走了”,狮子又怎么想?他是怎样的神情?

(4)兔子说:“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兔子的意思是:怎样想才能解决问题?

四、拓展活动。

1、鼓励学生把想象的内容反复说一说,说成完整的句子,再写下来。

2、好词积累:把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或者你在课上造得好词好句写到你的好词好句记录本上。

五、谈话总结全文。

上一篇:2023年明德小学学校工作计划下一篇:如何成为职业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