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鹿》

2024-05-20

《狮子和鹿》(精选9篇)

篇1:《狮子和鹿》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大森林里来了两位新朋友,看——这是谁?一只怎样的狮子?这是谁?一只怎样的鹿?(出示图片)

2、今天,我们学习28课《狮子和鹿》,请跟老师板书课题。28课上面的红色的星号﹡表示什么意思?略读课文有哪些要求呢?请读读书上的提示卡。

3、读了提示卡,我们要完成哪些任务呢?

(1)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2)《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二、初读感知,自学生词。

1、明确了学习目标,让我们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2、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这些词语会读吗?

a、一共4行,每人一行。大家注意,读对了请跟读,读错了纠正他。齐读1遍。

3、字词过关了,课文读得怎样呢?我请7名同学读读课文,要求做到字正腔圆、感情充沛。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从句入手,自主探究。

1.师:课文紧紧围绕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写的。(板书:角 腿)在遇到狮子前后,小鹿对于自己“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a、在没遇见狮子之前,小鹿喜欢自己的角吗?(喜欢)你是从小鹿说得哪句话知道的?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①这句话里把角比作了什么?看见过珊瑚吗?老师把它们带来了。(出示珊瑚图)对比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②是啊!海底的珊瑚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来比喻自己的角,可见它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你能带着喜爱之情再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学生互评)

③这个句子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用“多么„„多么”使感情更强烈,表达更丰富。你能用“多么„„多么„„造句吗?

我的眉毛多么浓,我的眼睛多么亮。小红多么活泼,多么可爱!

b、小鹿喜欢自己的角,他喜欢自己的腿吗?(不喜欢)你是从小鹿说的哪句话看 1

出来的?

◆“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①说这句话时小鹿的表情怎样?(小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你觉得这时鹿的心情会怎样?(讨厌、抱怨)咱们就撅起嘴,皱起眉头,带着抱怨的心情来读这句话。(指名读)(全班表演读)

c、狮口逃生后,小鹿长度改变了对角和腿的看法,你是从小鹿说的哪句话看出来的?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板书:差点送命 狮口逃生)

①小鹿是怎样狮口逃生的?谁来读读第6自然段。

②经历了了狮口逃生的小鹿深有感触地说——生接读“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d.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你们明白了哪些道理呢?

27课和28课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汇报交流。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

2、各有所长,正确对待

3、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相同点:

1、各有所长,正确对待

2、以故事讲道理。

五、布置作业

1、《狮子和鹿》收集在里,《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的瑰宝,《龟兔赛跑》《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等都是这本书中脍炙人口的经典寓言故事。希望大家课后找来读一读。

28、狮子和鹿

鹿的角:精美别致差点送命

鹿的腿:太细了狮口逃生

各有所长,正确对待

篇2:《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指导读准确多音字“倒”“称”“撒”“奔”“挣”注意前后鼻、平翘舌的生字读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再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脚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再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想不想认识认识?(出示狮子图片)你觉得狮子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凶猛)。另一位是(出示鹿图片)鹿,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啊,鹿是“温顺可爱”的,它和“凶猛可怕”的狮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狮子和鹿(齐读课题,读清楚谁和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轻地把课文翻到110页,自由读课文,听清楚要求: 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标上小节号。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反馈

(1)分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读正确)

倒映倒影不禁抱怨犹豫挣脱使劲一扯泛起波纹撒开长腿 先自己读读看(自由读)——谁来试试?(指名读)第二组(读出感觉)

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没精打采灰心丧气

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用表情读出自己的感受来。(选择其中的一个,试试看)指名读。

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没精打采灰心丧气

师:原来不同的词语还能读出不同的感受呢!这样读词语可真有意思,让我们带上表情、带上动作,一起来读读这组词语。(齐读)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填空形式概括:

这个故事主要讲一只鹿欣赏(),去抱怨();而当被狮子追赶的时候,()的角差点儿(),可()的腿却让它()。自由准备,指名说。评价

——概括课文内容呀,既要简练,又要完整。

三、以读为主,感悟文本

(一)感悟鹿角的美丽和腿的难看 1、欣赏鹿角的美丽

鹿角到底美在哪呢,让小鹿如此欣赏?请你们找出来读读,并用“—”画下来 不着急、欣赏——他被自己的美丽吸引了,陶醉了。精美别致——顶在头上就像是一顶高贵的皇冠。就像两束美丽的珊瑚——你们见过珊瑚吗?看,(出示图片)这就是珊瑚,鹿此时的心情怎样?(很陶醉、很得意、很自豪)请你读。过渡:可是当他看到自己腿的时候,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2出示: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①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他对自己的腿怎么样?(很不满意)②你从哪里感受到他不满意?

当学生找到“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师评:你可真会读书,能从鹿的表情中读出他的不高兴、不满意。指导朗读:你能边做动作边读读这句话吗? 当学生找到描写语言的句子(抓词语)师评:(唉)——瞧瞧,鹿在叹气哪!

(太细、怎么配得上)——太不相称了,角那么精致,腿却那么难看。指导朗读:你能把鹿心里的不满意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3、让我们把3、4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我读旁白,你们来读鹿的话,得把鹿在说这两句话时不同的心情读出来。(师生对读)

(二)感悟鹿转变态度的原因,品读第5—7自然段,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1、瞧瞧,鹿多么喜欢自己美丽的角,却抱怨自己难看的 【板书:角美丽;腿难看】可是后来,他却说­——

出示: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板书:差点送命 狮口逃生

2、是什么事让鹿改变了对自己角和腿的看法呢?快速读读第5、6自然段。a、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6自然段

b、交流:为什么美丽的鹿角差点儿让它送命,而难看的腿却让它狮口逃生? 出示: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

觉得当时的情况怎么样?(很危险)此时此刻,鹿心里会想些什么?

3、过渡:此时的鹿对自己美丽的角有了新的看法。那么,四条难看的腿又是怎样让他狮口逃生的呢? 出示: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4、指板书——看来美丽的鹿角是中看不中用,使他差点送命,而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5、经历了狮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触地说——生接读: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这时,鹿又会对角和腿说些什么?

四、感悟寓意

1、这次灾难之后,鹿决定锯掉头上那两只美丽的角,大家认为他该不该这样做呢?你想对鹿说什么,请写下来。(写在课本空白处)提供句式:鹿,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指名回答)预设学生回答: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有缺点,也有优点。有的东西表面很好看,可是却不实用,有的东西不好看,但是很有用。

师小结:是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

五、迁移拓展

联系《陶罐和铁罐》再读课文。学完了这两课,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事,和小组的同学谈一谈。

最后师总结: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个小故事都蕴含着一个道理,同学们可以去读读《伊索寓言》,相信同学们在读后会获得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满足。

板书设计: 狮子和鹿

角腿

美丽难看

送了命狮口逃生

教学反思: 我认为,《狮子和鹿》这篇课文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首先教学时间安排显得前松后紧。前面正音、概括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划分意义段的部分花费太多时间。另外,在品读鹿讨厌自己的腿的时候,让学生一边做动作“噘嘴”“皱眉”,一边抱怨,这个环节太罗嗦,先全班读、再个别读、再指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指名表演、再全班齐读。一个句子就足足花费了5分钟,实在没有必要。所以,到后来道理的感悟和拓展部分就由于时间的限制而显得十分仓促,能够感悟到道理的学生寥寥无几在点明朗读要求的时候,我只是说“请同学们读出紧急的气氛”。这就忽略了三年级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他们不能理解“紧急的气氛”应该怎么读。经过思考,我认为,如果引导“你们觉得很着急的时候说话的速度会怎么样?语调会怎么样?”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能清楚地明白如何读出“紧急的气氛”,并且在以后的课文中,如果再遇到类似状况,他们就自然理解应该如何读了。

最后,语调和语速问题。语速平淡是我一直存在的问题,语调起伏不大,缺乏抑扬顿挫,这样学生会很容易觉得沉闷和疲累。在不同的环节、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课文、语段用不同的语调,整节课堂会生色不少。

篇3:《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狮子和鹿》是一个寓言故事, 浅显易懂。课前, 我们在5个不同类型地区的班级做了阅读前测, 经过15分钟自由阅读, 60%~90%的学生基本能读通课文、读懂内容、理解内涵。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 我们尝试以连接语为依托, 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 从而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自然段意思的方法以及将段意串联起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两次拓读, 感受寓意的多样性, 学习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出示《揠苗助长》《坐井观天》等寓言故事的图片, 引导学生看图猜故事, 说寓意。

【设计意图:以看图猜寓言故事并说说寓意的方式来进行课前谈话, 不是为了谈话而谈话, 而是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展开。这样做, 一是复习旧知, 加深对寓言故事的了解;二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了解有些寓言直接告诉我们道理, 有些寓言的寓意需要我们去体会。】

二、导入, 明确任务

1.揭题, 板书课题, 读题。

2.读“连接语”, 明确学习任务。

①认真读课文, 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②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③有兴趣的同学, 还可以把《陶罐和铁罐》与此文联系起来, 想想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课前提示语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过渡到略读, 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利用“提示语”展开教学, 有利于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三、初读, 整体感知

1.自读, 出示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②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逐段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随机正音, 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 概括第三、四、五、六自然段的意思。

(用投影出示学生找到的一些关键词句:欣赏;抱怨;“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 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4.借助这些关键词句, 串联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 借助关键词句,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这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习得,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四、再读, 交流体会

1.默读课文, 把自己的体会用一句简短的话写在课文的最后面。

课件出示: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 提炼, 请写得好的学生板书自己的体会。

3.小结:课文没有直接揭示寓意, 通过阅读, 我们基本理解了寓意。

【设计意图:紧扣课前连接语, 引导学生充分自读自悟, 初步体会寓意。】

五、拓读, 对比提升

(一) 拓读一

1.屏幕出示《鹿的角和脚》。限时默读故事, 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用3分钟默读文章。

3.交流阅读发现。

①同一个故事, 用了两个不同的题目。

②这里直接写出了寓意, 课文没有写出寓意。

4.与刚才概括的寓意对比, 体会寓意表述的完整。

5.读寓意, 背诵积累。

(二) 拓读二

1.屏幕出示《牡鹿》 (牡鹿指雄鹿、公鹿) 。

2.古文不太好读, 教师范读。

3.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读通古文。

4.检查是否初步理解寓意, 师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找到相对应的古文来读。

①鹿不敢犹豫, 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蹦去, 不一会儿, 就把凶猛的老虎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伊 (yī) 方郁 (yù) 间, 有虎骤 (zhòu) 至, 鹿大惊, 奔走绝速, 虎不能及。

②就在老虎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 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迨 (dài) 入深林, 角梗于树枝, 几为虎所获。

③它叹了口气, 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 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虎口逃生!”

鹿乃自悔曰:吾重吾角, 吾角几杀我;吾轻吾足, 吾足实生我。

5.借助注释, 进一步理解寓意。

故天下之物, 惟实用者, 斯可贵。

(故:所以;惟:只有;斯:才。)

6.对比寓意, 体会寓意表述的简洁。

7.读寓意, 背诵积累。

【设计意图:站在一个阅读者的角度来思考, 略读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是提高阅读能力。在诸项阅读能力中, 提取信息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能力, 也是其他阅读能力的基础。因而, 略读课文教学要淡化语言学习, 强化训练学生根据需要筛选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在阅读课后我们开展群文阅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存疑, 激发思考

课后,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狮子和鹿》《鹿的角和脚》《牡鹿》这三个题目, 哪一个最适合这则寓言?为什么?

附:

鹿的角和脚

鹿在池边喝水, 看见自己的影子倒映在水里, 两只角像树枝一样, 非常好看;四只脚又瘦又细, 非常难看。它就叹一口气, 说:“我的角那样好看, 可我的脚又这样难看, 怎么配得上呢!”

鹿正在那里埋怨自己的脚为什么这样小, 不料“呼呼”的一阵吼声, 一只老虎跳过来要捉它。它大吃一惊, 慌忙逃走, 跑得非常快, 老虎落在后面, 追不上它。一会儿, 它就钻进树林里, 可是两只角被树枝挂住了。幸喜老虎还没有追到, 它急忙侧着头, 把角拔出来, 逃到隐蔽的地方去。

鹿又叹一口气, 说:“我以为角好看, 哪知道我的角几乎害死我;我以为脚难看, 哪知道我的脚倒使我逃出了虎口。”可见, 世界上各种东西, 不在乎好看, 只在乎实用。

牡鹿

篇4:《狮子和鹿》

新课程(人教版)实验教材较之旧版的教材在编排上有许多创新。《狮子和鹿》就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就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略读课文只要求在某一部分有所突破、粗知文章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狮子和鹿》是动画片的再现,是发生在森林里的一次生命大逃亡,其中包含的哲理让小朋友在生动的动画情境中,在自己读好文本的过程中习得。

教学片断一:

上课伊始,老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板写课题《狮子和鹿》。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老师写课题,我们平时就要注意认认真真写字,养成书写的好习惯。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该怎么学习略读课文呢?

生:略读课文应该让我们自己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先让我们自己读,遇到问题,小组合作讨论。

生:让同学们带着课文前的一段提示自学课文。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请教老师。

……

师:那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提什么问题?

生:狮子和鹿有什么关系?

生:文中的鹿是一只怎样的鹿?

生:狮子和鹿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

师:同学们,你们能把这些问号变成句号,甚至是长长的感叹号吗?

教学片断二:

学生自己读课文,想想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要求学生说文章大意。](生读课文片刻后,纷纷发言。)

生:森林里有一只鹿。一天,在河边,小鹿看见水里的倒影,它发现自己的角很美丽,四条腿又细又长,很难看,但是那美丽的角差点让它丧命,难看的腿却让它逃生。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地肯定。]

师:讲得多简练呀,你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教师一连叫了三四个学生讲,在教师的鼓励、指导下,学生的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

教学片断三:

师:就是这么一次死里逃生的险情,让鹿对它的角和腿有了新的认识。小鹿逃生后又一次来到了小河边,它又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这时,小鹿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鹿,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愉悦地写了起来,接着汇报。]

生:我在难看的腿的帮助下,逃离了狮口,我知道了难看的东西不一定一无是处。

生:我真是糊涂,如果没有这难看的腿,我就成了狮子的下酒菜了。

生:我那美丽的角挂在了树枝上,差点让我送命,这也验证了美丽不一定是最好的。

诠释评析:

上述这些不经意的小片断、小细节,很难引起人的注意,却带着许多新的理念。教学就是要在细节的处理上见真功夫!略读课应该怎么上?这是对新课程教师的一个新的挑战。

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写字教学进行的好,有利于巩固汉字。郭沫若先生说过:“……养成规范写字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教学片断(一)中,这位教师在教略读课时也不忘在写字方面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有意识地按照要求认真写,用心写。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却最能体现教师对基本功训练的不放松,时时刻刻在抓。这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

略读课,从内容上,理解课文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从方法上,教师更要放手,主要靠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对略读课特点的把握准确、到位。教师从学情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给每个学生机会思考,设计了两个简单又有内涵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能把这些问号变成句号,甚至是长长的感叹号吗?)让学生在兴趣盎然地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有价值、有深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课文,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等。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这也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

现在小学语文课堂,甚至是精读课上也几乎看不见让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难道划分段落、归纳大意,就没有合理之处?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绝不意味着对过去历史的全盘否定。像划分段落、归纳大意这工具性的教学,教师就应该坚守。这位教师在片断(二)中,在新的理念的冲击下,大胆地采用传统的教学,让学生归纳大意。这一设计,让学生在阅中习得方法,培养了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这就是小学语文界反复提出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就是要求语文教师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

文章言虽尽而意未完,余味浓。教学片断(三),体现了这位教师抓住了时机引导学生按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创造,延伸课文。这时的学生创造性地解读了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这样的拓展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说写结合,进一步促进了语言的内化和外显。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话、习作能力。正如整合理论所说:“惟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智慧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失去了工具性,其他属性,如人文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等也没有载体了。守住了工具性,不仅守住了语文学科阵地,而且使语文学科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高速公路上迅跑。

篇5:《狮子和鹿》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脚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今天老师请来了狮子和鹿。(贴图)

提问: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什么?(狮子的凶猛,鹿的美丽)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丽,但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看法(展示课件,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这是怎么回事?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

板书课题:

28、狮子和鹿

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读准生字。

2、出示生字词拼读。

3、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4、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品读课文,体会探究

1、学生汇报交流。

2、这是小鹿刚才说的话,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3、找出其中两组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

4、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鹿角呢?用“—”画出来。

5、指名回答,并出示句子(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A、他把鹿角比作什么?还像什么?

B、理解(匀称、珊瑚)

C、小鹿知道自己这样美丽心情会怎样?指导朗读,谁能读出小鹿的美丽,就给他戴上精美别致的鹿角。

D、鹿对自己的角除了赞美、喜爱之外还有什么?(惊讶)

E、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美充满了惊讶?

F、指导学生读1—3自然段。

6、小鹿为什么认为自己的腿很难看呢?用“—”画出来。

A指名回答,并出示句子(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B、当他知道自己的腿是这样难看,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抱怨)

C、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撅起了嘴、皱起了眉、抱怨)

D、理解(撅嘴、抱怨)。

E、让我们撅起嘴,皱起眉,充满抱怨的语气一起读一读这段话。指导朗读。(出示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第一句)

7、当小鹿还在池水边尽情地欣赏自己的美丽,抱怨自己难看的腿时,危机已经悄然逼近。同学们自由地读5、6自然段。

A、读后你知道了什么?(鹿靠有力的腿从狮口逃生,而美丽的鹿角却挂在树枝上险些丧命。)

B、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物世界吗?看过凶猛的野兽追赶猎物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吗?那对于弱者来说是一场生于死的考验。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走进森林深处去体验。(老师范读五、六自然段)

C、听了老师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惊险)

D、你们想试一试吗?想一想老师刚才的朗读,再结合自己的理解琢磨一下。

E、放音乐配读。

F、你们读得真好!如果你们就是那只刚刚脱险的鹿,你想说什么?

G、小鹿也明白了,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出示句子读(唉,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H、刚才逃过大难,差点死在狮口的鹿说(唉,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引导再读。

四、领悟寓意,升华主题。

1、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类似的事情吗?(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帮助理解)

3、学生交流汇报。

4、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如果同学们想看到更多好看的故事,我向大家推荐《伊索寓言》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读后相信你们会得到更多的启发。课前老师就从里面选了一个《公鸡和母鸡》故事你们拿出来读一读,思考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狮子和鹿》,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全新的看待自己,看待事物能全面,从不同的环境去了解。

六、板书

鹿角

美丽

(挂在树枝上)

险些丧命

鹿腿

难看

(有力)

逃出狮口

28* 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的不同的态度。

2.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每人课前阅读一个童话故事。

3.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出示图片,形象揭题

1. 课件展示图片: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鹿、有狮子。看到这两种动物,你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要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

二、出示学习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读课文前的导入语,学生归纳阅读要求。2.课件展示学习要求:

(1)了解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体会?

(3)把本文和《陶罐和铁罐》一文作比较,说说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一读: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两个多音字。

2. 想一想: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生字词的意思。

3. 说一说:小组内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词,交流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然后全班汇报。

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的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上下文和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抱怨”。、议一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指名请几位同学朗读展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感受深刻的句子。、一起来评一评读得怎么样。教师相机做朗读指导。

教师相机提取几个重点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1)课件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指导读出鹿喝水的悠闲和发现自己水面倒影的惊喜。

填一填比喻句:鹿的角好像_________________。

谁能用“多么„„多么„„”练习说话?

(2)课件出示:“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指导读出对腿的不满和抱怨。

比较: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五、品读重点段落,体会课文道理

1. 课件出示课文第6──7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桌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一句交替读。、课件点红并齐读:“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请学生从中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 送命──逃生

3. 想一想:难看的腿有什么优点?美丽的角又有什么缺点?、说一说:你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有什么体会?

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5.教师相机小结。

六、比较学习,领悟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这两篇课文都是童话故事,都是通过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在写法上,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类似写法的课文我们学过许多:如《两只小狮子》、《骆驼和羊》、《狼和小羊》等。

你也能举例说说吗?

七、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内容、思想、表达方法、学习方法、朗读„„)

【学生的总结往往比教师的总结更深刻、真实、有效。】

篇6:《狮子和鹿》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的、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态度的。(重点)

2、掌握多音字:称、撒、倒

3、锻炼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示,通过联想导入主题

1、展示图片:狮子和鹿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对狮子和鹿的整体看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板书课题,直接导入新课

3、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读一遍课文,再各自默读一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锻炼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标注有拼音的字词,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注明拼音,组词,学生做笔记。

(二)讲解课文

1、通过初读课文,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和同学们进行讨论。

2、找出课文里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相关的句子,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思考,为什么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态度前后会有所不同?遇到狮子,从狮口逃生,角和腿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3、分析从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我们可以学到什么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三)讨论,理解寓意

1、组织学生互相就鹿的故事作交流,谈谈自己对鹿的角和腿的看法,归纳出对事物长处和短处的看法,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答题的意识。

2、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学习作者通过童话故事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总结全文。

篇7:《狮子和鹿》教案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狮子和鹿》这则寓言故事吧!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10页。

1、大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

逼近犹豫 精美别致

撅起 抱怨 使劲一扯

匀称 挣脱 撒开长腿

3、小朋友生字新词掌握得真不错,现在请你快速地默读这个故事,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4、通过这件事小鹿有了怎样的感叹呢?

出示句子: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1)自由读读这个句子,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美丽 难看

(2)让我们一起正确地读读这个句子吧。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过渡: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鹿角的美丽,哪些地方写了鹿腿的难看呢?请小朋友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并用“——”划出角美丽的句子,用“﹏﹏”划出腿难看的句子。

(一)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1、自由读读这个句子,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美的呢? A、啊B、多么,多么C、精美别致D、欣赏E、美丽的珊瑚

(二)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自由读读这个句子,你是从哪里感受到难看的呢?A、唉B、太细了C、怎么配得上D、撅、皱

(三)对比读,体会腿的作用

1、(出示两个句子)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鹿角的美丽和鹿腿的难看吧!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比比谁读得更棒!

2、通过小朋友们的朗读,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小鹿对角的欣赏,对腿的抱怨,可是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

师引读第五、六自然段: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鹿不敢犹豫……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过渡:小朋友们,在这危急关头,美丽的鹿角和难看的鹿腿给小鹿带来了什么呢?

板书:送命 逃生

3、怪不得,经历了这次灾难以后,小鹿有了这样的感叹!

A、出示:“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B、可是在这件事发生之前,

他曾那么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齐读)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那么抱怨自己难看的鹿腿,(齐读)出示:“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现在,他却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出示:“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四)说话写话练习

1、此时此刻,你是小鹿,你明白了什么呢?请你把你明白的道理写到纸上去吧!

出示:小鹿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

篇8:《狮子和鹿》

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 理解鹿喜欢鹿腿的原因。

师:鹿到底遭遇了一次怎样惊险的经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老师当一回动物世界的解说员, 让我们走进森林, 边听边想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师范读课文第5、6自然段, 配乐贝多芬《命运》)

师:睁开眼睛, 说说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一头狮子正悄悄地逼近美丽的小鹿。

生:我仿佛看见鹿撒开有力的鹿腿在树林里拼命奔跑。

生:我仿佛看见鹿角勾住树枝, 眼看要被狮子吃掉了, 鹿腿又帮助他挣脱树枝逃走了。

师:同学们, 这一幕太惊险了, 想不想读出惊险?打开课文读读, 注意把里面的鹿变成“我”。

(生自由练读)

师:咱们推荐三只小鹿来讲这个故事。

师:其他同学都是听故事的人, 我是鹿妈妈, 你们都是其他小动物, 我们来听听三只鹿的危险经历。

(三人分自然段读后, 生评价)

师: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做做这只狮口逃生的小鹿, 向鹿妈妈说说这个危险的经历。注意把自己带进森林, 绘声绘色地讲。

(生齐读, 配乐贝多芬的《命运》)

师:是呀, 这一次狮口逃生, 一定让鹿对什么是真正的美有了新的认识。一起读读鹿的话, 请你在练习纸上写写对美的认识。

出示: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 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看来?———

(反馈时, 我发现学生呈现的感悟内容深刻而多样)

【课后反思】

读的功夫要下足, 又不能太零散, 采用整体呈现的方式, 让悟能够水到渠成, 背景音乐功不可没。那么, 如何恰当运用背景音乐, 我有了以下感悟:

1. 充分研读文本内容, 才能恰当选择背景音乐

通过对《狮子和鹿》的文本解读, 我发现鹿的这次经历是很惊险, 有起伏的。本以为已经狮口逃生的鹿, 因为美丽的鹿角勾住了树枝, 又陷入了生命攸关的危急时刻, 这时还是有力的鹿腿帮助自己挣脱了树枝, 最终摆脱了狮子的侵袭。这个过程跌宕起伏, 如果用音乐来渲染, 必然会让学生身临其境, 体会到鹿角和鹿腿在保护生命的过程中孰重孰轻。而要营造这样的气氛, 选择的音乐必须节奏比较快, 起伏比较大, 过于低沉不好, 过于高亢也不好。教学实践证明, 用贝多芬的《命运》作为背景音乐是比较恰当的, 学生进入情境更容易, 朗读和感悟的能力也提高更快。

2. 准确把握配乐时机, 才能扎实提升朗读效果

背景音乐要发挥好作用, 其时机的把握非常关键。一开始, 我只是自己范读的时候配乐, 效果的确不错, 学生能把自己感受到的, 想象到的画面争先恐后地表达出来。可是到后面就显得底气不足, 学生的朗读水平不但无法提升, 而且有削弱的迹象, 与老师的朗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 是学生在说的过程中, 对文本内容评价理性化, 冲淡了课文的情感性。于是, 我就给朗读水平好的学生配乐, 给齐读也配乐, 企图一直用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结果, 配乐太多, 重点不突出, 文本自己的特点也削弱了。最后我选择范读和齐读的时候配乐, 既让学生尽快进入情境, 又为学生朗读打好了基础。

3. 仔细关注配乐音量, 才能凸显课堂感悟效果

背景音乐的运用也不能喧宾夺主。什么时候, 音量可以大一些, 什么时候, 音量可以小一些, 都要细细斟酌。第一次因为音量太大, 而导致教师的朗读听不清楚。学生关注了音乐带给自己的情感体验, 忽视了文本的学习, 感悟的内容就大打折扣。不但乐于表达的人数不多, 而且学生感受到的画面也很空洞, 总是用“惊险”“紧张”等词语来形容自己看到的画面, 而没有把文本中的句子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样的感悟没有让文本成为主角, 反而让音乐喧宾夺主, 得不偿失。第二次试教时, 我给集体朗读也进行了配乐, 结果因为配乐音量过小, 集体朗读音量过大, 所以导致配乐效果没有体现, 学生的情感渲染没有到位, 朗读效果也减色不少。由此我得出一个经验:配乐声音的大小要根据朗读音量来决定, 而且总是要比朗读的声音稍微轻一点。后来我遵循这个原则进行配乐, 发现学生的情感通过音乐的烘托, 在一次次有效朗读中得到升华, 呈现的感悟内容深刻而多样。

篇9:《狼和鹿》教学品评

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阅读中你有哪些疑难可提出来交流。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最喜欢爱提问题的学生。

生:为什么说鹿是破坏森林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师: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看来你读书时用心思考了。请你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写上你的名字,这是你的发现。

生:“天敌”是什么意思?鹿的天敌有哪些?

师:这个问题比较简单,谁来帮助他?

生:天敌是天生的敌人,克星。鹿的天敌有狼、豹,狮……

生:怎么理解文中的“自由王国”?

生:“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众回荡”我不理解。

师:你俩真能发现问题,请把这两个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为什么说狼是保护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现在我们看黑板,这么多问题中“为什么说鹿是破坏森林也是毁灭自己的‘祸首’”“为什么说狼是保护森林和鹿群的‘功臣’?”是有关课文的核心问题,我们把这两个问题弄懂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现在,我们就来再次阅读课文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评析】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提问的热情高涨,提出了好多问题。对学生的提问教师既要放得开也要收得拢,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提炼与评价。对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老师当场作处理,与本课重点难点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探究的专题和学生对话的话题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二、 精读点拨,解决疑难

1.感悟鹿是毁灭森林的“祸首”

师:为什么说鹿是破坏森林也是毁灭自己的“祸首”?请同学们围绕话题仔细阅读,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圈圈画画注注,留下你思考的痕迹。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生:我从“一片葱绿”“生机勃勃”等词句中体会到,狼被杀前大森林充满生机;从“枯黄、蔓延、着了火、吃光”等词语中体会到,狼被杀后由于鹿的过度繁殖,使凯巴伯森林一片荒凉,所以说鹿是毁灭森林的祸首。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小鹿嬉戏,一幅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啊!

师:谁能说说你还仿佛看到什么?

生: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天空蓝湛湛的,铺满新绿的草地上,野花竞相开放,小河波光粼粼。森林里到处生机勃勃。

生:我想,那片森林一定有好多小动物,有小兔、松鼠、狐狸、狼……

师:这么美丽的森林,这么美的鹿群,可是狼始终叮在鹿群身后,寻找机会下毒手。当地居民恨透了狼,大量枪杀狼。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鹿在那儿怎样自由生活的?

生:鹿没有了狼和其他天敌的威胁,生活得很自由。无忧无虑,生儿育女,数量越来越多。

生:鹿生活安逸、舒适,没有危险,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东奔西跑。

师:(多媒体映示第3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辅以悲壮的音乐,让学生边读边想课文情境)现在你脑海中的森林又是什么样的?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

生:饥饿的鹿吃完了灌木吃小树,吃完了小树吃嫩枝,甚至连树皮都吃了。森林里的绿色植物越来越少。

生:地面上的绿草都被饥饿的鹿啃光了,土地裸露,黄黄的。本来小树、嫩枝长大了可供更多的鹿吃,现在叶片被吃掉不能成长光秃秃的。树是靠树皮传输营养的,现在连树皮都被吃掉了,一棵棵树都枯死。

师:你有一双火眼金睛,把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也读出来了。这就是对“蔓延”最好的解释。该怎么读这段话呢?

(生动情地读)

师:你为什么要把“灌木、小树、嫩枝、树皮……”读得一个比一个响呢?

生:鹿疯狂地破坏森林,太令人震惊了。所以读得一个比一个响。

生:我想读得一个比一个轻,因为森林被破坏,令人伤心,不忍说。(动情地读)

师:读出自己的体会,真好!

师:读着读着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小树、野草、野花都不见了踪影,小河干涸,枯死的树木光秃秃的立在那儿,尘土到处飞扬,枯黄蔓延。

师:(多媒体映示图片)这就是枯黄的森林。这样的森林又给你什么感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吧!

(生齐读)

【评析】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通过比较、揣摩,进行情感朗读。不必强求一致,更不能机械地灌输朗读技巧,不能把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过读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朗读的情趣。

2.感悟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

师:鹿真是破坏森林的“祸首”,那为什么又说鹿也是毁灭自己的“祸首”?

生:没有天敌的鹿在森林里生儿育女,越来越多,而森林是不会变大的,食物减少,鹿只能饥饿而死。

生:没有狼吃掉病鹿,传染病可以在鹿群中蔓延。

师:“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众中游荡。”这句话读懂了吗?

生:传染病在鹿群中蔓延,大批的鹿死亡。森林中随处可见奄奄一息、垂死挣扎的鹿。

生:鹿群很危险但又很无奈,无处可逃,无法躲避。

师:狼被杀后鹿为什么这么容易得病?

生:人们大量枪杀狼,狼不能再吃掉病鹿,从而使得疾病在鹿群中流行,鹿容易得病。

生:没有了狼的威胁,鹿再也不用练习奔跑逃避,鹿群的体质就会越来越弱,这样鹿就会很更容易得病,这成了鹿毁灭自己的原因。

生:没有了狼的威胁,鹿群中体弱者、残次者就有机会自下而上下来,它们的后代由于遗传也不健壮,可能导致整个森林鹿群的种群退化。

生:鹿群大量繁殖,可供它们吃的食物就会越来越少,体质越来越差就越容易感染疾病。

生:鹿群大量繁殖,使得森林的植被遭到破坏,环境也会变得恶化,环境恶化使得鹿群更容易得一些传染病。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而这恶性循环的原因是人们大量枪杀狼,可以说,鹿的过渡繁殖。鹿真是毁灭自己的“祸首”。

【评析】“狼被杀后鹿为什么这么容易得病?”这是课堂中生成的问题,面对课堂生成,教师引领学生默读、品读、诵读,充分与文本对话,教师利用多媒体映示画面、补充阅读、组织讨论,给予学生思维的自由、表达的自由,给予学生个性的尊重,促使学生对文本有了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和感悟。

3.感悟狼是“功臣”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为什么说狼是保护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这一问题,请对比练说:如果有了狼的存在,森林_______,所以说狼是_______。如果有了狼的存在,鹿_______,所以说狼是_______。

生:如果有了狼的存在,可以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那么悲惨,所以说狼是保护森林的“功臣”。

生:如果有了狼的存在,鹿群中体弱者、残次者就没有机会生存下来。从而使留下来的都是健壮的,繁殖的后代也是健壮的,所以说狼是保护鹿群的“功臣”。

【评析】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在理解课文中练习语言表达,更要注重在练习表达中理解课文语言。

三、 阅读反思,自悟其理

师:现在,进行小组讨论:既然狼这么重要,是不是当初就该杀掉鹿而保护狼?如果不是那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大自然?

(生分组讨论)

师:有共识了吗?谁来说说?

生:如果杀掉鹿而保护狼,鹿就会越来越少,狼就会越来越多。狼越来越多食物就越来越少,狼就会饥饿,体质下降,疾病流行。

生:如果杀掉鹿保护狼,不仅害了鹿也害了狼,鹿和狼都会灭绝,从而带来生态灾难。

生:人类既不能杀鹿,也不能杀狼,必须让狼和鹿共存。它们都是整个森林中不可缺少的动物,应该保持它们的平衡关系。

师:对,这就叫生态平衡。

生:狼和鹿是互相制约平衡关系,这种平衡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否则就会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生: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师:其实,除了狼和鹿,世间万物之间都存在着这种互相制约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一旦被破坏了,将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如果要在凯巴伯森林旁设立一块警示牌该写些什么?

(学生各自撰写)

师:引导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味当初那个美丽、和谐而充满生机的大森林。

【评析】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要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批注。让学生在相互阐述相互倾听中不断接纳别人的独特感悟和体验,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不断地扩大自己原有的视界,在与别人的思维碰撞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感悟,从而使模糊走向清晰,浅显走向深刻。最后,用警示牌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也可谓匠心独运。

上一篇:锅炉试卷下一篇:前程无忧简历怎么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