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蚊子和狮子教案

2024-05-26

初中语文蚊子和狮子教案(精选6篇)

篇1:初中语文蚊子和狮子教案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

2. 赏析语言,感知蚊子、狮子、蜘蛛的形象;

3. 多角度理解寓意,开拓学生的思维;

4. 试着改写或自编寓言,深入体会寓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寓言阅读分析三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2.全班齐读课文。

3.找学生进行角色朗读。

二、文学常识简介(大屏幕出示)

1.寓言、寓意

2.《伊索寓言》

三、寓言阅读分析三法

活动一:情节分析

1.情节分析是为了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发展。

2.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概括,既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也可以用情节一、情节二等来概括。

3.学法小结:读文章,分析情节就是可以多角度进行,言之成理即可。

活动二:语言赏析

1.找出文中你认为最值得品味的字、词、句进行赏析,分析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现力或表达作用。

2.要求:每个同学至少找两处,旁批在课文旁边。

3.学法小结: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赏析。

活动三:寓意解析

1.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从寓言中所感悟到的道理。

2.建议一:1.从蚊子这个角度来考虑。

2.从狮子这个角度来考虑。

3.从蜘蛛这个角度来考虑。

4.联系蚊子、狮子、蜘蛛三者来考虑。

建议二:解析寓意可用上“长处”与“短处”两个词或“偶然”和“必然”两个词。

3.学法小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寓言的解读更是如此。希望同学们以后在阅读寓言时能解放我们的思维,对寓意进行多角度的解析。

四、技能提升

1.改写寓言结局

改写“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之后的情节。

2.要求:想象丰富奇特,但符合情理。

五、布置作业

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自编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并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篇2:初中语文蚊子和狮子教案

动物狮子对于一年级儿童来说并不陌生,卡通片《狮子王》、民间狮子舞表演、石雕狮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狮子形象为儿童储备了比较丰富的知识,但要一年级儿童在课堂中用身边的材料表现狮子却有一定的难度,这是本课需解决的一大难点。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是新课程改革实验年级,从上学期开始学生们已经熟悉和喜欢了各科教师崭新的教学态度、理念与教学方式。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欢迎更新颖、更有趣味的美术活动形式。他们敢动手、爱提问,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信、大胆、自由地通过美术形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而且第一册美术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所以教师可以大胆放手。

三、教学理念:

(一)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把狮子作为威武、权威的象征,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有关狮子的艺术品,如:舞狮表演,大门前、桥墩上的石雕狮子,还有狮子的剪纸作品等等。本课设计利用多媒体可视形象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生活里的狮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这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 同时也促使学生去关注生活里的细节, 这也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美术素养之一。

(二)个性化原则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本课教学在学生欣赏《狮王进行曲》和优秀学生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挖掘制作狮子的方法和材料,并创作出有独特个性的狮子作品。

四、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大自然中狮子的观察、比较和对生活中的各种狮子艺术品的欣赏,了解狮子的特点。

(二)能大胆地运用不同材料表现具有不同个性的狮子。

(三)通过听听狮子乐曲,看看、画画、做做狮子,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了解身边的狮子艺术品并抓住狮子特点用身边的材料表现狮子

六、教学难点:大胆地运用不同材料表现狮子的头部特征。

七、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身边的不同材料(毛线、碎布、挂历纸等)、剪刀、

胶水。

八、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乐中狮子形象,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狮子吗,今天森林里有一位动物朋友要来我们这里做客,想知道他是谁吗?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看哪位同学能从这段音乐中听出他是谁?

(播放《狮王进行曲》片段)

学生谈感受:听起来是个很大型的动物,好象是大象……

我感觉是个很凶猛的动物……

我听出他的脚步很沉重……

我认为是狮子,因为这段音乐表现出狮子走得很慢……

狮子!狮子!我还听到了狮子的吼叫声……

2、课件出示狮子王卡通形象——揭题

师:真聪明!今天我们来的动物朋友就是狮子。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曲子就叫《狮王进行曲》。(出示狮王图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与音乐学科综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二)回想生活中的狮子艺术形象,体会美术生活间的联系。

师提问:你觉得狮子是怎样的动物呀?你是从什么地方开始认识狮子的?

生:狮子是个凶猛的动物,他要吃小动物。我是动物百科全书上看来的……

狮子是百兽之王,我是从电视卡通片中知道的……

我到动物园看到过狮子,体形比一般动物要大……

师: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地方可以了解狮子外,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能见到狮子?

生:每年元宵节都有狮子灯表演……

于潜乍萼山公园门口有一对大石头狮子……

青山湖大桥的桥墩也都雕刻着石狮子……

篇3:狮子和蚊子

一群蚊子听到了这话,非常恼怒。

“别以为自己长得大块头,就目中无人。”一只蚊子说,“虽然我们长得娇小,但我们联合在一起。并不比你差!”

“闭嘴!臭蚊子!”狮子被激怒了,狂吼道,“你们有什么,资格跟我比,我一掌就可以把一大群蚊子拍成肉酱!”

蚊子们再也无法忍受了,一位年长的蚊子号召大家说:“弟兄们,让我们齐心协力一齐上,让自大的狮子尝尝我们的厉害!狮子取笑蚊子之日。便是狮子毙命之时!”

蚊子们开始成群结队叮咬狮子的全身!狮子马上用一只手掌拍死了两只蚊子。但随着蚊子的一拥而上。狮子不得不四掌齐用,还不断地随地翻滚,随即拍死压伤了一些蚊子,但即便是这样。蚊子们潮水般的攻势,终于让狮子开始力不从心,最后只得以守为攻。

这时,有些蚊子专咬狮子的鼻子,有些钻进狮子的耳朵,还有专叮狮子的屁股,被蚊子叮咬得奇痒无比的狮子,只能乱跳乱舞滚来滚去,但丝毫没有吓退上下一心的蚊子,蚊子们还是穷追不舍。不停叮咬。

狮子始终赶不走团结的蚊群,累得够呛,只好跪地求饶:“蚊子大爷,饶了我吧。”狮子说,“是我不对。是我太小看你们了,看在上帝的分上,你们放过我吧!”

篇4:初中语文蚊子和狮子教案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 蛛粘住。

2.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蚊子形象。

“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冲”——面对强敌,勇敢无畏,一往直前。

3.蚊子为什么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 蛛?

狮子狂躁、乱了阵脚,蚊子用智谋战胜了狮子。战胜了狮子的蚊子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结果撞上了蜘 蛛 网。

4.这是一个古老的寓言,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寓意一: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寓意二:从蚊子出发,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寓意三:人要有自信。

寓意四:狮子战败后,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可见,的敌人是自己。

寓意五: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失败者,也没有永远的胜利者。

‖学法指导‖

提取《蚊子和狮子》这一故事的寓意,可从以下角度入手:(1)从蚊子这个角度来考虑。(2)从狮子这个角度来考虑。(3)从蜘 蛛这个角度来考虑。(4)联系蚊子、狮子、蜘 蛛三者来考虑。

目标导学二:对比方法探究

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2)不同点:①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②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目标导学四:展开想像,续编情节

如果蚊子将要送命的一刹那,一阵风吹破了蜘 蛛网,蚊子幸运的逃出来,蚊子会有怎样的想法和经历呢?请续编寓言故事。

故事续编一:蚊子幸运逃生后,变得更加狂妄自大,于是逢物便吹嘘自己将狮子打败的事迹,却隐藏了自己将丧生蛛网的情景,在它的海吹下,所有的动物都用崇拜的眼光看它。蚊子变得更加目中无人了,飞行都不看方向,认为所有的事物都应该为自己让路,因为自己打败过狮子要成为百兽了。却没想到撞到了一棵大树,撞死了。

故事续编二:蚊子幸运逃生后,边飞边说:“哈哈!蜘 蛛,怎么样,被我逃脱了吧。我告诉你吧:没有一样动物可以战胜我的,我不仅强大,而且运气无人能比!”

蚊子又再次吹起了喇叭,昂着头高傲地飞走了。这时,一只青蛙跃身而起,吐出了舌头,蚊子一下子被舌头卷住了,被青蛙吃进了肚子。

篇5:初中语文蚊子和狮子教案

1、熟读《赫》与《蚊》两则故事

2、每人准备一则《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或其它寓言故事,准备在班上交流。

3、选定两组学生排演《赫》《蚊》,三人一组(一人旁白,两人表演)。

4、搜集或查找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二、情境表演

1、教师激情导入新课

2、表演《赫》与《蚊》(情境一:由三个学生或素描代替宙斯、赫拉、赫耳墨斯雕像;情境二:支一网子)

3、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三、寓意新探

1、看表演后,师生再读故事,同找故事寓意。

2、抛开故事原有的寓意,再读故事,你有新的见解吗?

(师生同读、同说,教师可先从一个方面说出自己的见解以此给学生以思维的导引。如:从赫耳墨斯角度:人要有自知知明;人要谦逊,但不等于不自信;要有勇气直面自己的价值;不被人重视的人不等于没有价值……从蚊子的角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如果你是赫耳墨斯或是蚊子或是狮子,你想说点什么?

(师生同说,教师可先说,也可在学生说完后说。师生与文中人物对话。)

4、教师小结: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简介,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寓言的欲望。

四、拓展延伸

1、分小组讲寓言故事——小组推荐一人上台讲故事——师说寓意

2、教师出示准备的寓言故事——学生说寓意

篇6:蚊子和狮子 教案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这四则寓言,在教学设计思路上,可采用“一课两则式”。两则外国作品, 可采取“自然式处理”。即依据课文编排,自然而然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朗读和品析。两则中国作品,在教学中,插入一点课堂练习,以达到训练学生“智”“能”的目的。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一、介绍寓言的特点

寓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二、读注解,了解作者

三、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分角色朗读。

2.问题:赫耳墨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学生讨论,准备发言。

·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他爱慕虚荣的性格。

·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道。他以为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钱,表现出他自以为是的性格。

·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表明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5.这篇寓言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在结构上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点出寓意。

·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为主,间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四、教学《蚊子和狮子》

1.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蚊子”的语气语调。

2.问题:蚊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学生讨论,准备发言。

·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可以战胜对方,所以它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的话,表现出它至死才明白自己的缺点。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第二课时 教学《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

一、朗读

第一遍读,读准字音。第二遍读,读得顺畅。第三遍读,读出语气。

二、讨论

1.《智子疑邻》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2.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3.《塞翁失马》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4.好事坏事能转化吗? 必然转化吗?

三、练习

1.指出用法特别的词的意思。

天雨墙坏()其家甚智其子()

2.下面的词古今词义差别较大,试着解释。

居数月()此何遽不为福乎()

死者十九()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吊之()有善术者()

3.解释词义。

亡:暮而果大亡其财()马无故亡而人胡()

故:马无故亡而人胡()以跛之故()

父:父子相保()邻人之父()

之:人皆贺之()近塞上之人()

而:暮而果大亡其财()而疑邻人之父()

四、背诵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这篇教学设计,在思路上采用“一课两则式”“比同求异式”处理。即主要探求两篇课文在某些方面的共同特点,或者探求两篇课文在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不同特点。

教学步骤:

一、朗读———分角色读

二、讨论———讨论寓意

三、比较———比较异同

1.教师: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分组讨论,准备发言。

·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道理。

·情节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采用三问三答, 把情节推向高潮。《蚊子和狮子》写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蚊子与狮子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蛛网粘住了。

·寓意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刺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表现手法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子和狮子》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表达方式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主要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子和狮子》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描写两次吹喇叭的动作,第一次表现蚊子的勇敢,第二次表现蚊子得意忘形。最后用间接引语,写出蚊子的反省。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这个教学设计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课文,来诠释寓意。

教学步骤:

一、朗读课文

二、复述故事

三、探究思考

1.教师: 凡寓言作品, 皆有寓意,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运用。《智子疑邻》一则,作者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作解释,那还可以怎样理解?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则,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 默不作声, 悄然离去。寓意有什么不同?

3.《蚊子和狮子》一则删去“却被蜘蛛网粘住了”开始至结尾这一段话,再跟原作比较,寓意有什么不同?

4.《塞翁失马》一则,说明好事能变坏事吗? 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有条件的,试举例证明。

【资料整合平台】

●作者简介

1.伊索,公元前6 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 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2.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都未被采纳。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才47 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 卷,55 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 《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课文扩读材料。

疑人偷斧

人有亡钅夫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钅夫也;颜色,窃钅夫也;言语,窃钅夫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钅夫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钅夫,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钅夫者。

上一篇:母鸡的说课稿下一篇:年度总结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