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园林设计

2024-05-25

传统园林设计(共8篇)

篇1:传统园林设计

一、传统园林中的弊端分析

第一,传统园林建设过程中过于注重景观建设,没有考虑园林应该发挥的生态效应作用,园林景观在城市中只能以装饰品一般存在,使园林在城市中无法发挥净化空气、减少噪音以及调节城市气候等重要作用。现阶段,园林设计过于重视视觉上的观赏性,而弱化了园林景观自身所具有的功能性,对城市居民所生活的环境没有任何实质改变。同时,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也没有发挥调节作用,使园林景观建设的核心意义没有得到实际应用。传统园林设计过程中抄袭现象过于普遍,部分园林设计都是通过电脑克隆已存在的园林景观为主,没有根据建设地点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使园林景观建成之后有很多地方与周围建筑之间的不和谐性过于显然,在基础上对园林景观整体观赏性与功能性产生很多不良影响。第二,传统园林城雕作品庸俗化现象过于普遍,部分城雕作品在雕刻过程中缺少对其功能性考虑,同时城雕人员技术水平低下,也是造成城雕作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导致功能性欠缺与观赏性低下的城雕作品在城市中比比皆是,对城市园林景观整体观赏性与功能性造成很多不良影响。传统园林景观奢侈化现象也十分普遍,部分园林景观在设计中以花岗石、大理石、玻璃帷幕、进口喷泉设施以及高级灯具为主要材料,在使园林景观整体自然因素严重缺乏的同时,也对地方财政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浪费现象。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复杂化现象也时常出现,部分园林景观设计者过于追求在简单园林中增加一些亮点,最终导致简约布局整体遭到破坏,对简单园林设计整体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二、园林设计中需注意的因素

2.1充分表现出园林自然风貌

绿色植物表现出的自然风貌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园林设计中要将这一因素完全掌握,通过对园林建设区域内的建筑、地貌信息的有效分析,设计出与园林周围建筑、地貌之间和谐性更加优秀的园林作品。园林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树木、灌木、花草之间的布局调整,使园林景观整体效果具有多样的生态环境,也要根据不同城市区域进行不同的植物选择,这样才能使园林自然风貌完全体现出来。园林设计过程中也要注重植物色彩之间的搭配,部分色彩之间的混淆搭配会给观赏者带来视力疲劳感,这样不仅使园林自然风貌没有体现出来,而且园林景观整体观赏性与功能性受到很大影响。

2.2园林设计应体现出地域特色

园林景观中体现出的地域特色是园林设计中应重点注意的因素,部分地区与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或传统文化,所以,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将地域特色完全融入其中。园林设计中的地域特色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地域特点作为出发点,通过植物布局设计、种类选择以及整体布局调整,使地域特色完美融合到园林景观中。园林景观可以反应出城市特有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及历史文明特色,园林设计过程中的植被选择尽量以所处地区植物为主,这样可以使园林设计整体地域特色更加明显。

2.3观赏性与功能性共存

园林景观的主要功能不只限于观赏性,同时也具有很多有益于城市环境的优秀性能,所以,园林设计中要将园林整体功能性完美发挥出来,使其在具有观赏的同时,可以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同时对环境气候产生有效的微调节作用。园林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之间的有效结合,不仅使园林设计完全遵循美学设计基础原则,还能具有生态学中自然调节这一优质原理。通过优质的园林设计可以使整体效果更加唯美,在吸引城市居民对其驻足欣赏或游历其中时,可以为城市区域空气发挥良好的净化作用;可以对噪声污染进行一定的收集作用;也对城市整体微气候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提升城市居民整体环境质量。园林设计过程中要以自然因素作为主要设计原则,减少辅助性建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要根据园林建设区域环境因素进行设计,减少因过于追求园林景观整体效果而破坏原有环境现象发生。园林设计过程中减少豪华配套设施的应用,这样才能体现出园林自然风貌这一因素,也能为地区财政减少园林建设投入,使更多的财政资金用到正确的方向上。

三、结语

良好的园林设计可以使整体布局更加合理,同时使园林景观与周围建筑、地貌之间的和谐性达到最高,这样不仅使园林景观整体观赏性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园林景观整体功能性得到保障,使其为社会建设与社会文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篇2:传统园林设计

现代园林设计注入了现代人的情感和审美意识,突破了传统构建模式以其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呈现在人们面前。由于现代新科技、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使园林环境空间及设施更为人性化,即方便、简洁、适用、美观,对土地资源的应用更趋科学化、合理化,在有限的地域内创造出更为理想的空间环境以满足现代人休闲、放松、娱乐等多方面的要求。园林中雕塑、凉亭、景墙、景窗、台阶、小路以及园灯、园椅、指示牌,果皮箱等,经过设计师对其造型精心构思、设计、加工,在符合园林景观特定功能需求的同时,为园林意境美及诗情画意的营造做出了特有的贡献,其人文精神、文化内涵、审美取向往往是从这些细节上体现出来的。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传统吉祥纹样的应用主要从造型形式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体现出来。造型形式是外观的如形体、图案、装饰花纹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内涵意义则是本质的、情感与精神层面的,是可感而不可见的。在应用上既要借鉴其传统吉祥纹样源于外部有形的、看得见的东西,又要吸收传承其内在无形的、看不见的东西。传统吉祥纹样之所以能为设计师们创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给予极大的启示,其根本原因就是传统吉祥图纹样和现代园林艺术设计所共有的情感理念和人文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美学中永恒的文化现象。传统吉祥纹样造型形式的重要特征是将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以及生活器物等注入人的理念与想象并赋予其生动深刻的含义。如龙不仅代表帝王也是生命和力量的象征;凤象征幸福、祥和与美丽;蝙蝠象征幸福;鸳鸯象征忠贞的爱情等;牡丹象征荣华富贵;松柏象征常青永驻;竹象征高风亮节等等。这些纹样借物抒情,表达了人的内心情感及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和理想意境。由此可见,以形表意、以物传情正是传统吉祥纹样艺术的精髓所在。

这种吉祥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当代风景园林设计,激发着设计师们的创作灵感。在吉祥纹样中,龙和凤深受人们的喜爱,运用极为广泛。事实上,自然界并非真实存在的龙和凤,却从古至今一直活在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我们民族的象征。龙凤图形仍然是当代园林设计师们钟爱的图形纹样。坐落在南京百家湖风景区的雕塑,是在传统吉祥纹样凤凰的基础上创新、演变而来的,它由三只凤凰造型组构成一个立体球形状,其造型浑厚、简洁,既吸收了汉代漆器纹样的流畅与活泼,又吸收了青铜器纹样的安定与庄重,色彩则是传统的中国红,应用当代的科技复合材料构筑而成,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整个雕塑时尚、大方、古朴、典雅,在给景区带来了美感的同时也传达出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与观赏者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龙凤吉祥纹样在当代园林设计中成功应用的实例举不胜举,不仅是雕塑,在园林柱体、花坛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吉祥图形中回旋纹有其特殊的意涵,展现了一种互相契合、互相平衡、如影相随、缺一不可的形式美。这种独特的造型成就了许许多多的中华民族图案。这种一正一反、一左一右或一上一下的形式组合生动优美,极受人们喜爱。这种纹样包含了人类对自然界事物的理解、认识、想象,表达出了一定的哲理、意念、信仰。众所周知,太极图是典型的回旋纹构成,黑白回旋,虚实相生,互为依存形成一个圆形,形象化地表达了天道自然生生不息、阴阳轮转的哲理。时代在前进,世界在变化,但人们对祥和如意的美好事物的向往的心理是永恒的。任何时代人们都有着对其现世生活与事物的认识、理解以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及向往,人们的心理和情感是受客观社会影响与对生活的体验而产生变化,这种变化正是处于这个时代艺术创造者所探索与寻求的东西,也正是因为此才产生出了富于激情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我们从花坛、雕塑设计中感到这种回旋相互契合的造型中蕴藏着和谐与生机。设计巧妙地应用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又在其造型上加以拓展和创造,使花坛、景观雕塑等呈现出了既有东方文化的意境之美,又有时代特征的视觉形象。尽管这些造型与传统的太极图形已全然不同,但那种回旋的韵味依然存在,其精神依然存在。园林设计有多元化的选择,设计理念及造型观的不同反映出设计师不同的审美取向及风格,但其共同的追求是将美及情感因素与特定的物象高度融合,在此基础上对形态作出取舍、强化、最终以特定的工艺来呈现。情感是一切艺术创造、创新之起点,只有赋予情感作品才有感染力,是情感的纽带使创作者和观赏者心灵上达成沟通,没有情感注入的设计是苍白乏味的,更谈不上魅力及生命力。

二、传统吉祥纹样的应用与寓意

中国结是最具典型性的吉祥纹样造型,是由传统吉祥图形“盘长”演变而来。“盘长”由一根线从始至终连接、穿插、循环不断,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一直将“盘长”作为永恒、持久、心物合一的象征,因此受到人们极度喜爱。这种特有的形式与内涵给予了当代园林设计师们极大的启示,激发其创造发展出了寓意深刻而又生动的时代作品。我们从(图6、78)园林装置实例中看到到现代设计对吉祥纹样“盘长”的应用更注重的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体现,在以“盘长”为基本型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将其造型概括、提炼,设计出了既富于时代特征,又体现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同时也传达着吉祥寓意——延绵不断、天长地久、幸福祥和之景象的园林装置作品。这些作品应用现代工艺及现代材料制作而成,放置在园林景观的大环境之中构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显得美观、时尚、典雅、大方。“盘长”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对称形式,摒弃了透视、立体、空间的变化,以平面化效果而呈现,使形态完全集中在自身组织结构的变化上形式语言直观、明了,但又意味深长,在当代园林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景窗、护栏、花格等不乏看到以“盘长”作为装饰图案的实例。就对称而言更是一个大的形式概念,许许多多吉祥纹样均以对称所构成,最具典型性的如青铜器纹样、瓦当纹样等,这种实例有许许多多。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坚信成双成对是吉祥美好的寓意,而对称这种形式恰好以轴线为中心将形体或上下或左右对等使形体的两边处于绝对相同的状态,显得丰满、丰富规律、条理,整体处于相对静态之中,而细节上又有动感因素表现出了强烈的装饰性。这种艺术形式之所以被中华民族所喜闻乐见是和它好事成双的寓意是分不开的。

篇3:传统园林设计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因此我国的传统包装都融入了本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包装, 它是伴随着商品的产生而出现, 并且经过长期的发展才日趋完善的。对于包装的定义可以简单的说, 它是人类生存条件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对食品和生活、生产用品的储存和保护方式。

包装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 广泛应用与生活生产中, 作为真正的商品包装的出现, 现已很难考证。人类最初使用树叶、果壳、贝壳等天然材料来包裹物品, 随着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人类创造了包裹容器。我国古代传统包装多取材于大自然的天然材料, 如木、藤、竹、草等经手工加工而成, 或采用金属器、陶器、漆器、染织物等工艺性更高的人造包装。公园前105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在中国出现了用手工造的纸做成的标贴。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包装设计推动了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挥, 时至今日, 包装不仅仅停留在保护商品的层面上, 它给人类带来了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视觉愉悦以及超值心里享受。

二、传统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包装设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商品文化形式, 是在现代社会才得以确立, 但包装不能抛弃它的传统文化根基。传统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得相当广泛, 例如, 传统的图形符号、书法、脸谱、民间剪纸等等。

(一) 传统的图形符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的图形符号包括云纹、龙纹、牡丹花卉等等吉祥图案。包装的图形符号具有简单、明了的特点, 除了直观的图形表示外, 中国的传统包装图形注重迎合人们主观上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多采用一些具有美好意义的图形, 这些图形可以是很直观的表现形式。如传统的龙纹曾经是我国古代帝王的象征, 体现一种至高无上的皇权, 也可表示我们是龙的传人, 龙纹本身的华丽和威武的气势能体现一种尊贵、吉祥的含义。而云纹则能个人一种吉祥如意的美好意境。这些传统元素在包装中的运用体现了中国人浓郁的人情味。传统图形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多体现在传统糕点、茶叶等包装中。如月饼包装,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因此在做这类包装时传统图形的运用就显得非常合适。

(二) 书法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书法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用于包装设计时, 仅从视觉效果上说就能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文字是包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最直接的销售手段。在商品包装上, 可以没有图形, 却不能没有文字, 人们总是通过包装上的文字说明来了解商品的产地、品质、使用方法等。书法既可作为品牌形象文字, 同时又具有图画的美感, 给人一种高雅的艺术气息。有人这样评价书法:世人公认书法是最高艺术, 就是因为它能显示惊人奇迹, 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 无声而具音乐的和谐, 引人欣赏, 心畅神怡。林语堂先生在《中国人》一书中对中国书法做了高度评价, 他说:“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正是中国的毛笔使每一种韵律的表达成为可能。……通过书法, 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的欣赏力, 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致、迅捷、雄壮、谨严或洒脱, 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惰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在书法上, 也许只有在书法上, 我们才能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坚持以传统的水墨作为他设计的基本元素, 并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有几张运用水墨为基本元素做的奥运海报设计, 画面构图简单, 传达的意思准确, 同时又显得非常现代。目前市场上很多包装都离不开书法文字, 如白酒、食品以及各种礼品中都非常常见。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我们应当把书法艺术和现代化的设计观念结合起来, 做到既保持民族特色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三) 民间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民间艺术, 是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 是一种极其民俗、地道贴近生活的艺术。它包括门神、插画、剪纸艺术、图腾、吉祥物、实用器皿、农民画、皮影艺术、脸谱等等。民间艺术最大的特点是颜色鲜艳、造型夸张。民间艺人创作民间艺术, 他们不知道什么“流派”, 也不知什么“主义”, 满心真诚, 满纸朴素, 亦工亦写, 亦巧亦拙, 实乃设计之母, 因此民间艺术用于包装设计更能体现商品的亲和力和民族特色, 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它。每到大型节日比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等, 各种节日产品琳琅满目, 总体都给人营造一种喜庆热闹的气氛,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 这些礼品、年货包装多采用传统吉祥的图形元素, 多运用传统的黑白红金这几种颜色, 既时尚又传统。

(四) 天然材料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我国古代的传统包装多取材于大自然的天然材料, 如麻、竹、草、藤、果壳、贝壳等。我们的祖先从不知什么是包装起就用这些材料来包裹物品, 现代人在做包装设计时仍喜欢采用天然材料来做包装, 当然不一定大面积的使用, 有时只是一点点细节, 就能体现设计师的独具匠心。天然材料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也符合现代人倡导环保、回归自然的观念。一些红酒包装就运用了天然材料来对产品进行包装, 纯天然实木盒子给人一种天然、朴素感觉的, 红酒的塞子一般也采用天然材料来保存酒的香味。现在市场上各种运用天然材料制作包装的太多了, 有利用麻绳、藤编、竹子等材料制作包装, 正好迎合现在提倡环保的观念。这些天然材料成本低廉、对产品无毒无害, 容易分解非常环保, 有种回归自然、田园风格, 非常亲切, 让人对产品本身的联想也更加天然绿色。现代社会倡导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 天然材料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也将会更加广泛。

三、传统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的辩证关系

中国的传统包装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如今商品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 中国包装仍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继承和发扬传统包装文化, 以一种特有的独立的方式出现在商业包装中, 并唤起人们不断去关注它、了解它, 只有具有民族特色的才有可能是世界的。因此民族的传统包装, 在世界一体化的包装设计中才显得独树一帜, 成为永不褪色的潮流。

篇4: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

关键词:园林设计;传统设计;现代设计;契合点;园林事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9-0016-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9.007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元素应用到园林设计中的例子较多。然而,在国内现有的古典园林中,其中较为著名的景观园林有苏州园林、颐和园等。这些园林设计将建筑业、自然环境、人类艺术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优雅又富有诗意的古典园林。但正是由于古典园林的这些特点,致使我国大多数园林都太过千篇一律,没有太多的新意,从而阻碍园林设计的发展。因此,现代园林设计应在保留传统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园林设计的特点,不断尝试探索、推陈出新,从而推动园林业的发展。

1 传统园林设计中存在的局限性

1.1 受社会思想影响,设计者设计思维较为局限

在传统园林的设计中保留了许多优秀的园林作品,充分体现了设计者优秀的设计理念和娴熟的设计技巧。然而,这些作品的设计大多都带有浓重的社会风俗感和时代气息,古代的园林设计者大多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当时的民众过于迷信自然万物中的一些现象,使得设计者在园林设计中追求“人造自然”景观,比如大多数古典园林中都设有假山、池沼、溪流等。这些设计理念使设计者对园林设计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阻碍了园林设计的发展。

1.2 园林设计的功能需求较为局限

传统的园林主要作用是用来观赏游玩,其设计的实用功能较小,园林大多成为达官贵人和皇室赏玩的娱乐场所,园林成为贵族的专属,使得园林设计者在设计园林时忽略了普通大众的需求。

1.3 园林内容缺乏趣味,设计过于形式化

我国古典园林大多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园林设计中将山水等自然景观与建筑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布局方式,已成为古典园林设计的一大特点,这种设计方式使建筑永远掩藏在自然环境中。到清朝中期开始,建筑物成为园林设计中的主角,以建筑物为区分对象,划分山水等自然景观,或是以建筑物为主体,在建筑物群中营造出山水自然的意境。这种设计方式使人为要素较多的参与到园林设计中,以自然为依托的园林设计创造理念相对减少,使园林缺乏自然趣味。另外,在园林设计中多采用元素堆砌的形式进行造园,比如,园林设计中经常采用一些较为普通的山石意图营造一种自然的景象,实则这些设计并不能给人们一种身处自然的感受,这种设计形式也正反映了古代园林设计过于重视形式和细节的现象,从而忽视了对园林的创造性设计。传统的园林设计忽视了对植物的栽培技术的关注,园中植物大多只起到了观赏的作用,栽培技术不到位使引进新的植物品种较为困难,为利用植被造景增加了难度。

2 现代园林设计的概念及特点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指融合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内容,结合传统园林设计的理念,对自然环境进行系统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实施的策略。现代园林具有鲜明的时间特点,它一般包含现代园林设计的所有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中央公园。但是将美国中央公园当作是现代园林的起点就有些不妥当,因为真正的现代园林设计,是从摆脱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方式而形成的现代主义园林开始的。现代园林与传统园林有所不同,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设计目标的受众群体较广;第二,园林设计的内容广泛;第三,用于园林设计的物质材料丰富。现代园林设计的这些特点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和生活需要,对于园林设计也是一大突破。

3 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

借鉴国外先进的园林设计经验,与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发展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现代艺术气息的园林设计,为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以下就是对现代园林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的契合分析:

3.1 将园林设计回归自然,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我国园林设计自古以来都讲求“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大多数园林设计者在设计园林时都是将自然万物作为园林设计的基础来进行后期的园林设计。在我国现有园林设计作品中大多体现了园林设计者与施工者将自然万物与园林设计巧妙的融合,对于园内的布景都是经过精心的安排。比如,园中的假山一般都经过施工者精心的雕琢布置;对于小桥流水所展现出来的意境都是经过设计者精心的选址布置;对于园中的花草树木都是有相应的园艺技法进行管理布置。在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感召下,园林设计应该回归自然,园林设计在保留自然景观的同时,对园中事物的安排也应尽量符合自然发展的理念进行设计,使园林设计既保留了传统的亲近自然的设计理念,又发展了回归自然的现代设计理念。

3.2 在批判中吸收传统园林设计,借鉴现代园林设计

近年来,在许多的园林设计中,一味保留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许多园林设计完全没有考虑设计的使用对象,园林设计千篇一律地对设计元素进行堆砌。比如,在许多风景园林里,经常可以看到仿古八角亭、假山池沼等,这些元素的应用不仅影响城市景观,而且还造成大量的浪费,这种园林设计方法难以有其创造性,一味的照搬传统设计方式,使园林设计很难发展创新。因此,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应该对传统园林进行仔细研究,吸收传统园林设计中优秀的设计理念,并结合现代人们的审美取向以及现代园林的设计要求,从而发展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和审美需求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园林设计景观。

3.3 园林设计要在保持细节的同时注重其实用性

将传统园林设计理念与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相结合,使园林设计在保留了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特点的基础上,融合发展现代园林的特点,从而满足现代人们对园林设计实用性的需求。传统园林设计实用性较差,但是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因而,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应该吸收传统园林设计对于细节的重视这一特点,使园林既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又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的发展在园中设计一些先进的体验设施区,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园林设计者应该把设计重心放在城市园林设计的每一个角落,从而提高园林设计的质量,使园林设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4 结语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园林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设计必须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借鉴现代园林设计的理念,不断发展创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推动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展望现代的园林发展,提出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发展对策,希望上述探讨内容能够对我国园林设计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倪峰.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初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8).

[2] 郭林林.庭院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D].河南大学,2010.

[3] 刘洋.浅谈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5).

[4] 郦辉帆,郑锋.园林设计中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的契合分析[J].现代园艺,2013,(6).

作者简介:张金霞(1979-),女,山东潍坊人,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杭广生(1981-),男,黑龙江人,青岛城邦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篇5:传统园林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正确看待两者。

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认识。

教学重点: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庞朴,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学者。先后在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职。曾任山东大学讲师、《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沉思集》、《儒家辩证法研究》、《庞朴学术文化随笔》等。

有兴趣可上网查看庞朴的`博客:blog.sina.com.cn/m/pangpu

三、出示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2.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正确看待两者。

3.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四、阅读全文,思考为全文的思路列出提纲。

1.引出论题:传统的作用

传统与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2.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3.文化传统:文化传统的概念

文化传统的形成

文化传统的作用

文化传统的发展变化

4.财富和包袱

五、阅读传统文化部分,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1.传统文化的概念。

历代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2.传统文化的发展有何特点?

有的变为新的内容和形式;有的化为明日黄花;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有的昙花一现,未老先亡。

3.你能分别举例进行说明吗?

对应的分别为:对联,红灯笼;线装书,黄包车;武术,中药;鼻烟壶,阴阳宅。

4.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呢?请用实例进行说明。

(1)发掘抢救。泥人、面人、风筝、刺绣、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

(2)批判继承:孔孟之道、伦理道德。

(3)古为今用:修身克己、中庸之道。

六、阅读文化传统部分,理解什么是文化传统,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1.文化传统的概念。

简单地说,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2.阅读文化传统的特点、产生及发展,思考中华民族具有哪些文化传统。

(1)爱国主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重视人的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应如何对待文化传统的变化?请分别举例说明。

文化传统的变化:自身发展中的变化,交流中产生的变化。分别为:养儿防老的观念,法制的观念。

七、阅读财富与包袱部分,文章中已经举例说明,你能再举一例对它进行说明吗?

1.财富:周庄、乌镇。

2.包袱:安土重迁的思想。

八、理解写作特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本是较深奥的概念,文章是如何使之易于理解的?

(1)比喻:更形象。“文化与传统”是“蜜蜂和蜂蜜”。

(2)排比:更深入。“制约着……支配着……控制着……左右着……”

(3)文学语言:更生动。较之专业术语更有文采。

(4)论证过程:较严密。

九、对下列各组图片,运用本文有关论述,将每组图片综合起来思考,谈谈你的理解。

十、小结。

十一、作业: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

篇6:传统园林设计

关键词:传统园林设计;风水;应用

风水三大原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园林设计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活动范围和活动的方式明显发生了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其他生物群体的发展空间,造成了生态圈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随着人们能动性的增强而不断加剧,给整个地球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在此种情况下,重拾我国风水理论传统文化,并以此来指导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成。

一、风水三大原则简介

风水是人们在选择居住位置以及进行社会活动时的凭借,其最早记载于《葬书》中:“气成风则散,届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理论在我国的传统园林设计中应用得比较普遍,其具有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以及五行相生相克三大基本原则。“天人合一”原则主要是先辈们认为人与自然是合为一体的,其在风水学中体现就是在发展人类自身时,要兼顾整个自然的发展。否则天道自然就会与人类产生冲突和矛盾,人类也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这种思想逐渐被应用于我国的传统园林设计,并逐步成为了建筑设计、建筑审美共同遵循的准则。“阴阳平衡”原则是指在进行居住环境择取时,要依山傍水,山水平衡,这样才能将“生气”置于日常生活中,适应居住环境质量要求。“五行相生相克”原则中的五行主要是指金木水火土,在古人看来,自然中所发生的所有现象都是这五行运动变化的结果。五行既相生又相克,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严格遵循五行规律。

二、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风水三大原则的具体应用分析

风水三大原则在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体现得比较明显的有建筑物故宫,故宫是我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传统园林建筑群,其布局与天人合一原则紧密相连。根据风水学中天人合一原则的内涵和外延来看,故宫的修建不仅遵循了古代天文学家对天空的认识规律,将皇帝居住的园林按照星宿来布局,并且将其命名为紫禁城,分布于园林建筑群的中间,形成环抱之势。明朝永乐大帝年间开始修建故宫,这不仅与当时的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紧密相关,而且与其倡导的理学文化密切相连。在故宫的修建过程中,其使用了三种不同的颜色,并用这些不同的颜色寄寓了不同的含义。其中,黄色主要代表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并将其用于修建屋顶,蓝色与红色分别代表的是护城河和围墙。这种颜色上的布局是古建筑设计者按照天人合一原则进行的,将向天学习和顺应天道作为进行园林设计的不二法则。此外,天人合一原则在故宫的选址上也体现得较为明显,将故宫修建于北京,这主要是由于北京地处山水环绕之中,北京的北边、东边、西边分别是燕山、泰山、华山和嵩山以及南岳衡山。并且有黄河长江两大河流水系为其玉带,这种对地形地貌的高度探查和认识,能够有效地将天人合一原则中的技巧用于自然与人类的协调发展,满足古时人对天的敬畏、尊重要求。阴阳平衡是我国进行传统园林设计的另一大准则要求。在古建筑设计者看来,在进行园林建筑选址时,要将来龙、立向、暗砂、水口、明堂以及四灵具备知识理论用于其中。并且其所选择的地址要处于山水相交之处,以达到阴阳平衡、风水格局理想的状态。以我国的江南园林为例,其园林建筑虽然占用的面积少,但其通过合理地运用阴阳平衡原则,对园林进行空间层次上的设计。不仅使得园林的空间秩序曲折巧妙,景观内涵丰富,景致细腻高深莫测,而且不同构景手法的运用带给了江南园林建筑一种阴阳和谐、动静相宜之美。五行相生相克原则是我国风水学中三大基本原则之一,其是古代智慧贤人认识宇宙的主要方式方法。通常而言,其采用的手法是阴阳五行和八卦九宫,这两种手法能够对天地万物进行性质上的区分,并强化和提升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五行相生相克的宇宙图式是古时进行园林设计,把握经营宅居环境的主要风水学原则之一,其在众多的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中均有体现。比如,我国的园林建筑代表故宫,其在进行武英殿、文华殿、万春亭、千秋亭、武楼以及体仁阁等宫廷建筑设计时,均运用了五行相生相克原则。使得这些建筑在位置布局、高低错落等方面均隐喻了相生相克之意。三、结束语风水三大原则在我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运用得也比较广泛。在当前的经济和生态发展要求下,可以重拾风水三大原则对建筑物的应用和影响,以丰富我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内涵,并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篇7:园林设计的传统与现代契合的论文

古典园林受当时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只适用于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现代人们多功能需求不相符,所以在园林设计中要继承传统精华,有选择地继承传统文化,在基础上进行创新。“自然”是我国古典园林永恒的主题,追求“天然之趣”,如重情美、含蓄美、偶然美、意境美、自然美,讲究现实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而园林设计并不是简单地“再现自然”,必须要深入理解和观察自然,然后呈现出“表达自然”的内涵[2]。除此之外,现代园林设计的形式更为简洁自由,造园的类型和材料愈加丰富,设计思路和风格趋于多变性,所以设计要面向大众,考虑人们的实际需求,有机融合功能与形式,强调构图的均衡、简洁,反对传统设计中严格的对称与繁复的装饰,自由合理布置空间与平面,符合人们娱乐休闲的需要,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2回归自然

我国园林设计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多是以自然万物为基础,然后进行后期设计,精心布置园内的布景,使作品体现园林施工者和设计者将园林设计与自然万物巧妙融合的特征。例如:设计人员精心布置雕琢园林中的假山,认真选址来展现小桥流水的意境,采用科学的园艺技法管理园中的花草树木。此外,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想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必须要回归自然,保留自然景观的同时,合理安排园中事物,使其与自然发展规律相符,不仅能保留传统亲近自然的理念,还能满足回归自然的现代化设计理念。

2.3注重细节和实用性

在园林设计中有机结合现代设计和传统设计的理念,使园林设计不仅能保留古典园林设计的特点,还能与现代园林特征相互融合,增强园林设计的实用性,满足人们对园林的需求。通常传统园林设计在实用性方面较差,但观赏价值高,所以在现代化的园林设计环节要借鉴传统园林设计的优点,尤其是注重细节的特点,让现代园林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较高的观赏价值[3]。同时在园林设计中要将重点放在每个角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设计先进的体验设施区,满足人们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促进园林设计质量的提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们。

3结语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立足实际,保留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积极借鉴现代园林设计的理念,通过创新发展来展现园林的实用功能、艺术装饰、风格形式,实现建筑、自然、人三者的和谐统一。当然融合现代设计和传统设计时,应该对两者的优势加以发挥,不断突破,使融合的园林设计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及丰富的形式,拥有鲜明的现代化特征,实现园林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霞,杭广生.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19)

2武建亭.现代园林设计中对传统建筑元素和历史文化的新思考[J].设计,(23)

篇8: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

1传统园林设计的局限性

中国古典园林在历史上曾有过强烈的影响, 有其辉煌繁荣的时期, 但是由于封建时代各种信息交流的闭塞性, 相互之间缺少借鉴与融合, 技术上的精益求精、自我完善相对来说比较缓慢。至今仍保留完好的一些园林, 大多是后来建造或是晚期改建, 虽然他们代表中国成熟园林设计的成就,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1 设计思想方面

传统的园林设计, 尤其是现存的一些私家园林, 虽然设计精巧、技术娴熟, 但也打上特定的时代烙印, 如拘泥于旧有的形式和技巧、“人造自然”现象比较普遍等。这就造成该时期的园林设计只是注重设计技巧及建造规模, 缺乏新意和创造性, 形式主义化偏重, 失去园林特有的意境和内涵。

1.2 功能需求方面

中国传统的园林, 主要是为满足古代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等少数群体的游玩观赏需求, 因此功能也比较单一, 只是围绕他们的精神及心理需求。这种功能定位只适用于封建等级社会中, 脱离大众需求, 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

1.3 空间尺度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我国的园林功能逐渐增多, 不仅供人们游乐和休憩, 还增加其他功能, 同时园林中也增加许多人类建筑物的类型。这大大丰富园林建筑物与花草树木的围合空间, 增强空间的艺术感。如今的苏州园林就是这类型的典型代表。但是, 空间划分过多, 建筑物密集, 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园林的整体感, 削弱浑然天成的自然氛围, 使园林显得狭小拥塞, 封闭沉闷。

1.4 内容和形式方面

1.4.1 自然趣味削弱。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园林设计中的自然趣味反而逐渐削弱。最初的园林设计是把建筑物简单地布置在自然环境之中, 自两晋南北朝一直到清代初期, 人们以山水环境为主体, 把建筑物有机地融合在自然环境之中, 追求的是两者之间的融合与完美协调。从清代中期以后, 流行的园林设计理念是以建筑物来划分、围合自然山水, 或是在建筑物内部营造山水风景, 人工因素较以前比重增加, 一定程度上削弱妙造自然的设计主旨。

1.4.2 设计细节繁杂。纵观世界艺术发展史, 我们发现, 在朝代更替时, 不论是雕塑、工艺品还是建筑物, 其设计的花纹和装饰就变得繁冗复杂, 大众的审美也从欣赏单纯的造型偏离到重视装饰的细枝末节上。中国古典园林也同样如此。从雄健清新、气质阔大的唐代建筑和设计繁琐、流于细节化装饰的明清后期建筑对比中, 不难发现这一点。

1.4.3 造园要素堆砌。明清后期, 盛行建筑园内的筑山叠石。反映在该时期的私家园林中, 有许多徒有其表的石山和土石山, 因缺乏内涵, 又没有特定场景的衬托, 不能引起人们对真实山水的联想和向往。这种布置, 也正好反映园林发展后期设计空洞单一, 缺乏创造力, 形式化严重的倾向。再者, 后期园林设计中的植被配置大多不考虑其栽培技术, 只一味地注重其观赏性, 没有广泛利用植物资源并发挥其造景作用。

1.4.4 注重小景把玩。园林的景观, 由初始的单纯、粗放、宏观逐渐发展为精致、集中、微观, 使人们远看可以领略其广阔风貌, 近看可以体会其品质内涵。宋朝以后, 人们的空间意识缩小, 造园重点趋向于打造小而精的壶中天地。这样的局限性在于容易导致园林的过分划分和过于追求空间的趣味变化。

2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

2.1 现代园林的发展

“现代园林”包含现代所有的园林设计方式。一般认为现代园林的起点是奥姆斯特德的美国中央公园。但真正让现代园林脱离传统设计形式的还是现代主义园林。

现代主义园林代表的是现代园林的设计风格和形式。20世纪80 年代以来, 中国开始大量建造现代园林。当时正盛行欧陆风, 所以当时国内的园林很多是模仿西方的古典园林艺术。没有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地方特色的单纯模仿使得我国各个地区的园林设计千篇一律, 缺乏特色。

2.2 继承传统精华, 借鉴现代园林

我国的古典园林由于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条件的影响, 只适用于过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不符合现代人们多功能的需求。正确合理的园林设计应是有选择地继承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好地创新。

我国的古典园林以“自然”为永恒的主题, 追求的是一种“天然之趣”, 讲求的是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和谐统一。造园不是简单地“再现自然”, 而是在深入观察和理解自然的基础上呈现出来的“表达自然”。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丰富, 追求园林的自然美、意境美、偶然美、含蓄美、重情美。这些都是现代园林设计需要继承和借鉴。

现代主义园林相比于传统园林, 形式更加自由简洁, 造园的材料、类型也更为丰富, 设计风格和思路也趋于多变。首先, 在设计思路方面, 面向大众, 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 力求做到以人为本。其次, 融合形式与功能, 现代园林追求构图的简洁和均衡, 反对传统中繁复的装饰和严格的对称;布局自由, 对平面和空间的布置自由合理, 力求在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基础上保证功能分区的合理规划。再次, 园林与环境相协调, 现代园林注重与城市以及周围建筑的融合。

2.3 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有机融合

现代园林设计要继承传统的理念, 是在吸收传统精华的同时, 结合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需求, 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使现代园林的设计不仅具有时代文化特征, 还具有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从古至今, 由于人们已经普遍认可并接受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 所以现代的园林设计可以以发展的眼光重新解读传统的设计要素, 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现代的园林设计遵循传统的设计理念, 在回归自然时, 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现存的一些园林都是设计者在原有自然山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而成, 合理地布置小桥流水, 精心雕琢天然石块等。现代的园林设计讲求顺应自然, 回归自然, 依照这个理念设计时, 要注意保留原有景观, 使所建造的园林亲近自然而又回归自然。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可以建造出更多标志性的现代园林, 满足现代人们的观赏需求。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古代的平民对园林景观大都比较陌生。而现代的园林景观受众群体广泛, 针对所有人, 因此可以从各种现代元素中进行取材, 例如在红色旅游景点前设立代表性的人物雕像, 满足人们的心理和观赏需求。

3结语

现代园林设计飞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关注与重视园林的风格形式、艺术装饰、实用功能等, 同时设计师们利用其他学科以及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使园林形式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设计师们利用高科技, 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设计出既有传统文化特色又饱含现代文化特征的现代园林。

摘要:我国现代的园林设计正处在探索发展阶段, 既要吸取传统园林设计的精华, 又要与现代的社会需求相契合。本文首先分析传统园林设计的局限性, 然后探讨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

关键词:传统设计,现代园林,契合

参考文献

[1]贺建明.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科技, 2003 (12)

[2] 夏统建.用自己的方式祈祷——当代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挑战[J].中国园林, 2005 (4)

上一篇:中学生暑假补习班招生简章下一篇:狐假虎的威续写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