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课文复习要点 重点

2024-05-14

三年级上课文复习要点 重点(精选5篇)

篇1:三年级上课文复习要点 重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课文复习要点 重点

第一单元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课文内容

本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自豪、赞美的感情。

二、课文重点

1、课文结构

(1)上学路上(2)学习生活(上课、下课)(3)点题

2、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3、为什么要写小动物也来看热闹?

(1)表现出同学们读课文的认真、专心、好听。

(2)表现出同学们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

4、容易写错的字词:雀 凤 戴 金色的草地

一、课文内容

本文描写了生活在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经常在草地上玩耍,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应该热爱大自然、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

二、课文重点

1、课文结构

(1)玩蒲公英(2)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2、草地的颜色变化和时间的关系 词语手册第六页

3、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的句子

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书本第八页 花朵张开时————变成绿色的了。

4、容易写错的字词 耍 钓鱼 花瓣 合拢 爬天都峰

一、课文内容

课文叙述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 和一位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道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要善于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二、课文重点

1.天都峰的特点:高、陡

2.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相互道谢?(1)“我”和老爷爷是在相互鼓励和从对方身上受到鼓励后,才能爬上天都峰的。

(2)对于我们一老一小来说,爬上天都峰很艰难,但是我们做到了,回顾爬上天都峰的艰难过程,我们都很兴奋激动,才相互道谢。

3.我们从对方身上汲取到的力量是什么? 勇气、信心、决心

4.表现出爬天都峰艰难的句子、词语。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5.容易写错的字词:白发苍苍 辫子

第二单元 5 灰雀

一、课文内容

课文讲述了列宁在公园里找灰雀时与一个小男孩交谈,受感动的小男孩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

二、课文重点

1.把课文描写灰雀的句子背下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非常惹人喜爱)2.哪些地方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 列宁每次„„面包渣和谷粒。(每次、都要、经常)在寻找灰雀时,“找遍”这个词语看出列宁担心、着急。3.列宁是怎样对待小男孩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

小男孩是一个诚实、天真、知错就改的人。

4.为什么列宁没有问小男孩,却问灰雀去哪里了?

因为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他不想伤害男孩的自尊心。5.注意易错的字:步 胸 或 低 小摄影师

一、课文内容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拍照的故事,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二、课文重点

1、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高尔基关心爱护小男孩,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2、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什么?

高尔基:对小男孩工作的耐心,关心小男孩。

小男孩:对给高尔基拍照非常细心、认真,对高尔基的热爱尊敬。3.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很忙、如果、一定”看出高尔基对杂志社宣传自己并不关心,相反,对这个小男孩却非常重视、关心。

4.高尔基的三步曲: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4.易错的字:弄 卷 奇怪的大石头

一、课文内容

本文讲述了李四光对一块奇怪的大石头的来历进行不断探究的事,表现了李四光积极思考、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二、课文重点 1.课文结构

(1)介绍李四光(2)产生疑问(3)多方探究(4)专门考察 2.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去呢?

3、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好品质 4.大石头的奇怪从哪些方面看出来?(1)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独立);(2)把人遮得严严实实(庞大);(3)恐怕有几百年历史(时间久)

5.易错的字:藏 旅 秦 遗迹 震

园地二

闻鸡起舞:舞:舞剑、练功。主人公:祖逖。

意思: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勤学苦练,获得本领。造句:如果我能坚持闻鸡起舞,这次乒乓球比赛就不会输了。

第三单元 9古诗两首

一、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重点词语意思:

萧萧:风声。挑:捉。篱落:篱笆。知:料想。古诗意思: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夜书所见》是诗人看到秋风落叶、(想到)小孩捉蟋蟀、(看到)篱笆下的灯火,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点词语意思:九月九日:重阳节。忆:思念。独:一个人,独自。

异乡:外乡,外地。逢:遇到,遇见。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倍:加倍,格外。处:地方。古诗意思: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高处,他们身上都佩戴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描写自己独在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风筝

一、课文内容

课文描述了“我”童年时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二、课文重点

1、课文结构

2、放风筝时表现出我们自由自在、开心快乐的句子。

(1)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2)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3、描写放风筝动作的句子和词语。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4、易错字词:丧(垂头丧气)磨(mò)坊(访问、仿造、防卫、纺织)秋天的雨

一、课文内容

本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课文重点 1.课文结构

总起——打开秋天的大门 缤纷的颜色

分述 好闻的气味 金色的喇叭

总结——丰收的歌、欢乐的歌 2.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这个比喻句,把“秋天的雨”比作“钥匙”,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秋天的变化。3.易错的字词:凉爽、粮食、喇叭

园地三

1.读读背背中易错的字:赤日、苍穹、水绕、草虫鸣

第四单元 13 花钟

一、课文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观察后,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与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活动时间有关。表现出作者善于留心观察、善于研究思考的好习惯。

二、课文重点

1.掌握不同时间花开放的不同状态。能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第一自然段采用——总分结构的方式。形象地列举了九种花来说明,也是使用了时间顺序。2.研究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原因。

课文第二自然段: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采用的设问的修辞。

本段以昙花为例子来说明植物开花时间受温度、湿度、光照限制。3.花钟是什么?第三自然段第一句。4.易错的字词:修建 蜜蜂

一、课文内容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法布尔为证实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次试验的过程,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也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二、课文重点

1.法布尔做试验的过程。

捉蜜蜂——做记号——让女儿等待——走两里路、放蜜蜂 捉蜜蜂:搜集试验样本

做记号:辨认是否是自己的试验样本 让女儿等待:看蜜蜂是否飞回,记录飞回的时间

走两里路、放蜜蜂:给蜜蜂飞回创造真实的环境,制造一定的困难。2.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3.表现出小女儿看到蜜蜂飞回时的兴奋、激动的句子(词语)。没等我跨进家门——满身都是花粉!”(冲过来、脸红红的、高声喊道)4.作者对试验的结论是什么? 课文最后自然段。

5.易错字词:推测(侧面)记忆力 玩出了名堂

一、课文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列文虎克在玩镜片时,发明了放大镜,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从而发现了微生物。表现了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二、课文重点 1.名堂是什么?

本意是成就、结果。这里指列文虎克在玩镜片时,发明了放大镜,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从而发现了微生物。

2.玩具——显微镜。小人国——微生物世界。居民——微生物 3.易错字词:拜访、玩具

第五单元

17.孔子拜师

一、课文内容

本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二、课文重点

1.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去拜师? 因为他觉得学无止境。

2.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语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风餐露宿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但一直在坚持。日夜兼程表现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情。

3.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为什么用“大概”一词? 天天伴39页

4.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表现了孔子真诚求学的心情。

5.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每天”、“随时”体会到孔子认真学习的态度,他时时刻刻都在虚心求教。6.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毫无保留”看出老师诲(huì)人不倦及爱护晚辈的品行。7.需要辨析的词语

迎候:到某个地方迎接。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等候:等待,但是没有迎接的意思。多谢老师等候。8.易错字词:远近闻名(明)迎(柳、仰)传授(援)9.选做题孔子名言及意思。

温故而知新。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得新的更深的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高兴的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呀!

18.盘古开天地

一、课文内容

这篇神话讲述了盘古醒来后劈开天地,化作万物的故事。文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盘古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课文重点

1.第二自然段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清——浊 轻——重 天——地 缓缓——慢慢——渐渐

2.能背诵默写第四自然段,注意标点符号。(;)3.易错字词:辽阔、滋润

19.赵州桥

一、课文内容

本文通过介绍闻名世界的赵州桥的特点(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二.课文重点

1.学习总起句、中心句的应用。“赵州桥非常雄伟。”是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过渡句。2.课文第一自然段。

介绍了赵州桥的位置、别名、设计者、历史和世界上的知名度。

3.能够背诵和默写课文第3自然段,(雕刻、相互缠绕、前爪、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4.易错字词:坚(坚固)竖(竖立)横跨

园地五

我的发现:要求能听写、填空。读读背背:背诵填空

第六单元

21.古诗两首

一、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重点词语意思:

中断:中间断开。开:打通,开辟。碧水:绿色的江水。至此回:到这(天门山)江水转向北流。出:突出。孤帆:一只小帆船。孤:单独的。日边:太阳升起的地方。

古诗意思:

高高的天门山中间断开,是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北流。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只小帆船正乘风破浪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驰来。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两岸、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词语意思:

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初晴后雨:开始晴朗后来下雨。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晴方好:天晴很好。方:正当。山色:山的景色。空蒙:形容云雾迷蒙的样子。雨亦奇:下雨也奇妙。欲:要,要是。相宜:适宜,合适。

古诗意思:

西湖水波闪动,晴天的景色多么美好,山上的景色迷蒙,雨中的景色也很奇妙。要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总是那么适合。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补充背诵古诗:

《词语手册》第75页:《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课文内容

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课文重点

1.课文采用的总——分——总的方式安排课文结构。课文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2.重点段落分析

描写鱼的第四自然段。中心句: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这段从鱼的(数量)和(种类)两个方面来写鱼的。

描写鱼数量多的词语是:成群结队、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描写鱼种类多的词语是:各种各样、数不清

有的„„有的„„有的„„ 采用的排比的修辞手法,介绍了鱼种类的多,好看。一半是水,一半是鱼。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数量多。3.第五自然段分析

贝壳的特点:数量多、颜色不

一、形状千奇百怪(种类多)区别:捡、拣。

海龟的特点:有趣、庞大。4.第六自然段分析

本段从海鸟多、鸟蛋多、鸟粪多写出了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这一特点。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课文内容

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课文重点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全文的中心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展现出来。

第七单元

25矛和盾的集合

一、课文内容

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比赛中,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课文讲述的道理是“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二、课文重点

矛的长处(优点)是进攻,盾的长处(优点)是自卫。

展现出坦克威力的句子: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能够举例子说明课文道理:1.电动车2.加了橡皮的自动笔3.自动粘贴的邮票

26.科利亚的木匣

一、课文内容

课文讲述了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十步埋下了小木匣,四年后数了五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一个道理:随着时间的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二.课文重点 1.课文结构:(1).埋木匣(2).挖木匣(3).受到启发

2.课文重点写到了科利亚埋木匣的动作:放、盖、踩、撒。看出科利亚是一个细心、做事小心、谨慎的孩子。

27.陶罐和铁罐

一、课文内容

这篇童话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消失了。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第八单元

29.掌声

一、课文内容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鼓励的掌声),从此改变她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地面对生活)。

二、课文重点 1.研究两次掌声

第一次掌声的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同学们对英子上台讲故事的鼓励。

第二次掌声的句子: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对英子上台讲故事的赞扬。2.研究英子的变化

掌声前:文静、默默、总是、早早地

掌声后: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忧郁、游戏说笑、教她跳舞

3.同学们掌声的意义:在生活中面对他人有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手,给予他人鼓励,让他人能鼓起勇气,克服困难。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一、课文内容

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做过许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成功。

二、实验成功的原因 1.小女孩沉着冷静、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 2.其他两个男孩积极配合、听从安排

31.给予树

一、课文内容

课文写的是圣诞节前夕,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陌生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二、课文重点(1)体会母子情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从中我们看到了(母亲为不能给孩子们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而感到难过,她对孩子的无比关爱)。(2)体会手足之情

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3)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

因为金吉娅为没能给家人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而感到难过,也怕妈妈因此而责怪她。(4)为什么母亲“有些生气”?

因为母亲觉得家里并不宽裕,可金吉娅却不懂事,只拿出了一小部分的钱买棒棒糖,却把其他钱乱花了。

(5)课文中母亲心情有什么变化? 担心——生气、疑惑——高兴、激动(母亲为金吉娅懂得能给予他人帮助、关爱,有一颗善良的心。)

篇2:三年级上课文复习要点 重点

①基础知识:本课作者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著名诗人、书法家。本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人教版九年级语文.doc 评分:5/5 11页

②重点句段: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创造了宏大的境界,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运用互文的修辞,给人以纵深广袤之感;“封”写地面,“飘”写天空,动静结合,威猛雄奇。2.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看”与“望”字照应,写出诗人欣赏祖国河山的无限赞叹之情。“红妆素裹”运用比喻修辞,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这三句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写的是虚景。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议论之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全文浑然一体。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本句是对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赞美,由评论历史人物到赞美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使全词的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了主旨,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③中心思想:这首词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全词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④理解性默写: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化静态为动态,描写了我国北方壮丽的雪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敬业与乐业

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

②重点句段:1.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本句承上启下,“儒门”“佛门”“正当职业”分别与上文“孔子”“百丈禅师”“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相呼应,同时引出下文“百行业为先”的观点。2.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用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此句采用否定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人类生存的意义在于创造而非消耗。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既是对前面深奥道理的具体阐释,也是向下一问题的自然过渡。3.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作者把“敬业”和“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照应了首段中的“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与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引用经典、格言、名人事例,论述了有业、敬业、乐业在人类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道理,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并对世人提出敬业与乐业的中肯劝告。故乡

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呐喊》。

②重点句段:1.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这句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把作者对故乡深沉的怀念抒发了出来,反映了作者复杂的思绪,沉重的心情,也为下文与回忆中的故乡的对比做了铺垫和暗示。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引出了对杨二嫂的外貌描写,用“圆规”比喻杨二嫂的体形,突出其“瘦”。通过以上刻画,一个尖酸、自私的小市民形象跃然纸上。3.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形象生动。结尾充满哲理,告诉人们:只有人人都向着希望之路奔跑前进,才能迎来新的生活。这句话深化了主题,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③中心思想:本文以“我”回故乡为线索,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的深沉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我的叔叔于勒

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本文选自《羊脂球》。

②重点句段:1.唉!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是作者在竭力渲染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强烈盼望,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2.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十拿九稳”实际上是毫无着落,反映出菲利普夫妇对金钱的痴迷,它们为毫无着落的钱财计划开支,行为荒唐可笑。3.我心里默念到:“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 的亲叔叔。”:这里用了三个同义的判断句,强调了“我”与于勒之间关系密切,与父亲的自私残酷形成鲜明的对比。4.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马洛船,以免再遇见他:这是故事的尾声,好像绕梁余音,耐人寻味。从十年念念不忘到唯恐避之不及的转变,形成戏剧性的对比,写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③中心思想:这篇小说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揭露了它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丑陋灵魂,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萃》。②重点句段:1.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这句话揭示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方式的危害性: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2.不过,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这里是两个设问句,单独成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③中心思想:本文针对“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进行了质疑,指出“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并鼓励人们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鲁迅。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②重点句段:1.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这句话强调说明了“求神拜佛”这种做法对国家有害无益、于事无补,只会长久地麻醉着自己的神经,永远不会觉醒。深刻地讽刺了散播谣言的反抗日分子。2.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中国人”指广大的中国人民。“然而”一词表转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由直接反驳转向正面立论,提出论点。

③中心思想:这篇驳论文针对当时有些人散步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地批驳,鼓舞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展现了作者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智取生辰纲

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施耐庵,清末民初(朝代)小说家。本文选自《水浒》(名著导读详细)

②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杨志与众军的矛盾和杨志与晁盖一行斗智斗勇的细致描绘,刻画了杨志精明细致、蛮横急躁、江湖见识过人的性格,形象地表现出农民起义英雄的智慧、胆识和力量,生动地塑造了农民英雄的形象,讴歌了它们的智慧、胆识和协作一致的精神。范进中举

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本文选自《儒林外史》。

②重点句段:1.“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考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这里是一处心理描写,表现了范进急于考取功名,急于摆脱贫困,对功名的追求真是如痴如醉。2.当下众邻居有拿鸭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了两只鸡来的。这里描写了众邻居的行为,其实是在描写社会背景,暗示了范进之所以如此痴迷于科举都是社会所逼。这四个简短的句子就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尽情地表现出来了。3.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这里“看”“拍”“念”“笑”“道”等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刻画出了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的得意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无限讽刺。4.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宿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市上。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这也是对范进强烈的讽刺。

③中心思想:课文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了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是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心灵的摧残。陈涉世家

①字词解释【应回归教材,落实在课下注释,下同】

②重点翻译:1.若为庸耕,何富贵也?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3.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

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8.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9.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0.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③理解性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丹书鱼腹(鱼腹藏书)。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④重难问题:

1、文章主要表现了陈胜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①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

3、“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①不甘心受奴役②同情同命运的人③具有远大抱负、志向

4、陈涉分析形势时透露出的起义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政治形势)是怎样的? ①天下苦秦久矣②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③秦朝外部也存在矛盾④九百人被逼上绝路

5、“死国可乎”表现了陈涉什么精神?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

6、陈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扶苏和项燕都深得民心却下落不明,“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7、陈涉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这一策略效果怎样?结合原文说一说。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取得了成功的效果;①九百人敬受命②杀之以应陈涉③建立张楚政权,且发展迅速。

8、陈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 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效果:“卒皆夜惊恐”,“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巩固陈涉地位,坚定众人起义信心。

9、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陈涉是怎样做的?表现了陈涉的什么才能? 并杀两尉,获得众人支持;“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剑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机智勇敢。

10、陈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①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心②为坛而盟,组成农民起义的队伍

11、综合全文来看,陈涉具有怎样的性格和才能?

①有远大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精神。②对激励士卒起义有极强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③对时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12、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偶然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900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

1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表明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陈胜十分敬畏,也表明起义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

14、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①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②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③深受秦朝暴政的压迫(天下苦秦久矣)15.“苟富贵,无相忘”表明陈涉什么态度? 不甘贫困,有改变现实的愿望,有福同享。16.为起义而做的威众准备: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唐雎不辱使命

①重点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4.此三子者,皆布衣之怒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5.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7.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9.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理解性默写: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③重难问题:

1、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

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

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3、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

4、秦王是怎样一个人?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5、唐雎是怎样一个人?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7、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8、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9、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10、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

11、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12、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13、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唐雎威然不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

14、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

15、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秦王要求“易地”是包藏祸心、企图吞并安陵郡

1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隆中对*

①重点翻译: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2.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6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7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8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9.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10.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12.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13.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②重难问题:

1、用一段精练的话来表达你读了《隆中对》后对诸葛亮的印象(感受)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见解和才能。自尊自重,清高自许,谨慎持重← “凡三往,乃见”;对天下形势洞察精深、了如指掌,才华横溢、雄姿英发 ←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2、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为达到这目标提出的战略是:跨有荆、益两州,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

3、概括说说诸葛亮对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连吴抗曹,占据荆、益州,北伐中原。

4、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5、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①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傲物,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②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表现诚意。

6、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欲信大义于天下”但“智术浅短,遂用猖獗”,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7、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 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① “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②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8、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9、“卧龙”比喻什么?比喻潜居而未显达的有才能的人。

10、源于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说说它的意思。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出师表* ①重点翻译: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9、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受任于败军之际,承命于危难之间。

1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2、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②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屡遭失败的情况下请来了对局势有扭转作用的之人,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词五首与课外古诗词背诵

词五首

一 《望江南》 词中写思妇晚妆初罢即登楼望江,等待征人归来的词句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2 词中通过眼前中所见,烘托出一种空旷无聊、怅然若失之感的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3 词中表现思妇看到与丈夫昔日分手之处,愈觉神伤的词句是:肠断白蘋洲。4 词中与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句话意境相似的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二 《渔家傲·秋思》 词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觉的词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2 词中以南归大雁去而不留反衬边地荒凉的词句是:衡阳雁去无留意。3 词中通过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的词句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4 词中道出将士彻夜无眠的感伤之情的词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 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6 词中能表现词人边关思亲与渴望边陲立功矛盾心理的词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7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风光的诗词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使至塞上》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凉州词》

三 《江城子·密州出猎》 词中生动描绘千百猎手满山遍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是:千骑卷平冈 2 词中动用典故既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重用,又含有对朝廷的贬谪的不满情绪的词句是:亲射虎,看孙郎。或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 词中表现作者决心报效祖国,立功边疆,实现报国壮志的词句是:西北望,射天狼。4 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表情达意的语句,请写出这样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

《行路难》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 词中表现作者满怀壮志,希望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家效力,有机会建功立业的词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 词中与“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意思相近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四 《武陵春》 词中触景伤情的词句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2 词中抒写人去楼空,万事皆休,还未开口,泪已先流的悲苦之情的词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3 词中写词人想泛舟解愁,却最终无奈作罢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4 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武陵春》中把“愁”写得更有分量,想像新奇而生动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五 《破阵子》 词中表现词人愿为国家效力,梦中也不忘报国志愿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2 词中表现戍边将士骑术精湛,射击高超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 词中表现词人欲助君王实现统一大业,为自己树立千载美名的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4 李白《行路难》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破阵子》中同样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5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戍边将士的诗句,请写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及出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词中借虚幻的梦境实写对军旅生活的渴望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7 词中写尽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8 词中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相同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9 辛弃疾既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又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将军,《破阵子》一词可以说是对其军旅生活的概括,像他这样的文人将军,在我国古代也多有出现,请写出一位像他这样的将军,并写出其诗词名篇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

《渔家傲》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

《满江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过零丁洋》

课后诗词背诵

一 《观刈麦》 诗中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不尽苦难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2 诗中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的诗句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3 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4 白居易《买花》中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诗句,在《观刈麦》中,同样道出人民苦难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5诗中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来了唐朝时繁重的赋税使人民倾家荡产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6 诗中与“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7 诗中以自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的诗句是: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8“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诗中与此意相似的诗句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二 《月夜》 诗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2 诗中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3 诗中从视觉角度表现夜深夜静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4诗中从听觉角度和感受角度表现春之来临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5 诗中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另辟蹊径,具有独创性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6 诗中以喧闹的声响来展示生命活力的诗句是:虫声新透绿窗纱。7 诗中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之感到春已来临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三 《商山早行》 诗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2 诗中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3 诗中描绘诗人刚上路所见的景物的诗句是: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4 诗中“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完美体现的诗句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四 《卜算子·咏梅》 词中描绘梅花生长的严酷环境的词句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2 词中写出梅花悲惨遭遇的词句是: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3 词中词人借梅花盛开来写个人品格的高尚的词句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4 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5 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伏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五 《破阵子》 词中用特定的景物点明时令的词句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2 词中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春景的词句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3 词中表现采桑女心情的词句是:笑从双脸生。六 《浣溪沙》 词中暗示暮春节令,同时描绘宁静、祥和、美好的乡村景色的词句是:簌簌衣巾落枣花2 词中以由南到北的空间转换从宏观上描绘乡村繁忙、热闹景象的句子是:村南村北响缲车3 词中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是:牛衣古柳卖黄瓜4 词中写行人悠然而行,任意而走,给读者一个意外惊喜的句子是: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七 《醉花阴》 词中描写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的句子是: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2 词中写词人思念丈夫却又不得团聚,自己独处,寂寞冷清的句子是: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3 词中明写赏菊饮酒,实为写词人无法排遣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4 词中暗示饮酒赏花,也难解思念之苦的句子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八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词中抒发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2 词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3 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篇3:三年级上课文复习要点 重点

“不过据有关资料显示,扑克的最早起源是我们中国。相传早在秦末楚汉争斗时期,大将军韩信为了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愁,发明了一种纸牌游戏,因为牌面只有树叶大小,所以被称为‘叶子戏。到了我国宋代时,‘叶子戏在民间就流行起来。”“既然扑克牌的最早雏形在我们中国,那么为什么会在14世纪的欧洲完善和定型呢?”学生陷入沉思。“马可·波罗!”有人嚷了出来。“对啊!请依据课本讲出理由。”很快就有同学站起来说:“13世纪,马可·波罗一行到达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职。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每到一处都要认真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扑克牌的玩法就可能被他学会了。马可·波罗回国后,就把扑克牌的玩法带到了欧洲。”“很好,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扑克牌在中国产生,通过马可·波罗传播,最终在欧洲完善和定型。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六、七、八三节课。”

“刚才扑克牌传播的方式是古代文明交往的哪种方式?”“和平交流。”“另外一种方式是?”“暴力冲突。”“举例。”“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希波战争的时间、作战双方、结果、马拉松比赛的由来……”

“这是哪张牌?”“梅花K!”学生齐声答道。“K是king的缩写,皇帝的意思。梅花K是哪位著名的皇帝?”扑克常见,可这个问题鲜有人注意过,教室里一片哑然。我提醒到:“我们第二课讲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就被他占据其中三个。这位皇帝要求自己的战士要把世界作为自己的故乡。”“亚历山大大帝。”学生齐声说。“请你背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时间及过程。”……

“这是哪张牌?”“方块K。”“方块K是谁?”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乱猜了。我提示说:“是我们第三课学到的,他公元前49年夺取了罗马政权。”“恺撒。”学生又异口同声地回答。“由于恺撒在罗马帝国硬币上的画像是侧面像,因此他也是四个K中唯一的侧面像,”我扬了扬手中的牌,“同时恺撒并不是罗马帝国的真正皇帝,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是?”“屋大维。”生答。“哪一年称帝?”“公元前27年。”“恺撒虽然不是罗马帝国真正的皇帝,但他为罗马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来一起比较一下凯撒的外甥屋大维开创的罗马帝国疆域图,并与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疆域图相比较……”

“罗马帝国成立后的最初二百年是帝国的黄金时期,相当于中国的……”“东汉时期。”“当时中国称它为……”“大秦。”“凯撒非常喜欢穿中国的丝绸。丝绸是怎样传入欧洲的呢?”“丝绸之路。”“对,请你再说说阿拉伯人在这条路上,给东方和西方各带来哪些物品、意义?”……

“这是什么数字?”我手捻开从1到10的任一组牌。生答:“阿拉伯数字。”“创始人?”“印度人。”“什么时候阿拉伯数字与现在写法基本一致?”“16世纪。”

“马可·波罗来华后记述东方经历和见闻的书名以及意义?”生答……归纳一下,和平交流的事例有丝绸之路、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马可·波罗来华。

“这是什么文字?”我手指着任意的JQK。“英文字母。”生答。“对啊,请看书第47页的图表,英文字母属于拉丁语,什么文字为欧洲这种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生答:“腓尼基文字。”“很好,据考证,腓尼基字母主要又是依据古埃及的图画文字制定的。请问古埃及图画文字名称、形成的时间、意义?”“还有一种古老的文字也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它的名称、创造者、意义?”“我们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

“这是哪张牌?”学生齐声说:“黑桃K。”“他是传说中所罗门的父亲David,《圣经》上记载耶稣就是David的后代,他善于用竖琴演奏,并在《圣经》上写了许多赞美诗,所以这张牌上经常有竖琴图样。说到耶稣,我们就会想到……”“基督教。”学生集体答。“对啊,下面我们共同填写表格——三大宗教的创立者、创立时间、地点、主要教义、经典和共同点。”……“我们同学都知道牌的四个花色是按照‘黑红草方的顺序,黑桃最大。K中最大的是谁?”“黑桃K——David。”“一个传说中耶稣的先人,就排在所有的皇帝前面,这说明了什么?”我进一步追问道。很快有学生回答道:“说明了在欧洲当时精神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全班满堂掌声。

我举起扑克牌说:“这是一副牌,也是一本历史书,也是一部日历。四种花色代表一年四个季节,12张花牌代表一年12个月。每个花色从1加到13等于91,四个季节就是364,加上大王等于365,就是一年,闰年再加小王366。今天我们离中考还有280天,就让我们在未来的280天内,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志在四方、开拓进取;像马可·波罗一样善于学习、不畏艰辛;像古代印度人一样勤于思考、勇于创造,我们一定会拥有灿烂辉煌的明天。”

上好复习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上好历史复习课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量大、琐碎、知识的时代性又不强。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读、背、默、做、练、讲,学生很快就会“活来死去、以史为死”,唯恐避之不及。因此,上课时既要充分利用书本的文字和图片,用活课本,还要加入表格、归纳、小结对知识进行条目化和系统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高于课本,尽可能多地使用教材以外的资源,以增强课堂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张力。

扑克牌大家司空见惯,可是很少有人关注它背后的相关知识,本课就是运用扑克牌取得许多出其不意的效果。首先,历史课堂上亮出扑克牌,学生觉得惊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也贴近了学生生活,贴近了社会,把遥远的历史与现实生活靠近,这既符合学生的天性又符合教学和学习的规律。第二,以扑克牌为线索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既直观形象地呈现了梅花K亚历山大大帝和阿拉伯数字,又从方块K恺撒引出屋大维、罗马帝国的疆域图;从KQJ英文字母引出腓尼基文字,再引出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从扑克牌由来引出马可·波罗,再到《马可·波罗行纪》的意义;从黑桃KDavid引出耶稣再引出三大宗教比较的表格。三课的知识点完全为一线所牵,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扩大了知识领域,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加强了学科知识的实践性,扩展了历史教学的外延和深度,当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第三,最重要的是以身边常见的扑克牌为例,使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学会观察生活和关注生活,养成积极探究的良好思维习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为探究性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了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们要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就要在历史课上设法“诱惑”他,让他要盼上、乐上历史课。如果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多多观察生活,多多想些点子,多多迈出挖掘乡土教材的步子,多多注重历史课堂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化,那么我们的课堂也会变得多么有趣、鲜活和高效。

因此,这堂课的效果我并不担心,接下来进行目标检测,我知道他们一定会做得很好。

篇4:三年级上课文复习要点 重点

教版)

长城和运河

一、听写词语并改错:

驾驶曲折蜿蜒谱写不朽篇章创造民族绸带连绵起伏奇异景象万里长城诗篇

二、多音字:

折曲行创奇

三、近义词:

奇异——奇怪曲折——弯曲连绵起伏——绵延不断

四、反义词:

奇异——一般曲折——笔直

五、背诵默写课文。

六、知识要点:

1、长城是我国秦朝时的秦始皇使用百万劳力修筑成的,全长6700千米,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2、京杭大运河是隋朝的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修造的,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747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3、课文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城比作巨龙,突出长城的曲折蜿蜒,把运河比作绸带,突出运河的轻柔之美。

4、诗中每小节均以“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这一设问句结尾,自然引出人间奇迹

美丽的南沙群岛

一、听写词语并改错:

辽阔岛屿星罗棋布宝库资源不仅曾母暗沙合璧海龟水天相连

二、多音字:

撒数曾相量

三、近义词:

蕴藏——储藏辽阔——广阔壮美——壮观

四、反义词:

丰富——贫乏洁白——漆黑

五、背诵默写课文二、三自然段。

六、知识要点:

1、课文二、三自然段,是总分的构段方式。

2、第三自然段,将天比作蓝玉,将海比作翡翠。

庐山的云雾

一、听写词语并改错:

庐山瀑布变幻无常似乎千姿百态云遮雾罩

瞬息万变笼罩云遮雾罩系鞋带一泻千里四蹄生风流连忘返腾云驾雾瞬息万变

二、多音字:

系似

三、近义词:

神秘——神奇秀丽——秀美增添——增加千姿百态——姿态万千

四、反义词:

神秘——平常秀丽——丑陋增添——减少变幻无常——恒久不变

五、背诵默写全文。

六、知识要点:

1、用“流连忘返”造句。

2、课文第二自然段,有三句话,围绕千姿百态这个词语来写。这段话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段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庐山山头、半山、弥漫山谷、遮挡山峰的云雾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这段话运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

3、庐山云雾的特点是: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练习一

一、背诵默写简称歌,并写出相对应的省份。

二、背诵默写读读背背中的四字词语,并知道这些四字词语表述世间万物十分复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三、背诵默写《夏日田园杂兴》以及作者朝代。

篇5:三年级上课文复习要点 重点

能够在文中找到“总起句”、“过渡句”。

二、写一段话

能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

小练笔:

第3课《荷花》: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呀!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第6课《燕子专列》: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再写下来。

第14课《检阅》: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还要把这些话写下来。

第15课《争吵》:我也想写写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

上一篇:经典管理名言下一篇:维护妇女权益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