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妇女权益工作调研报告

2024-05-14

维护妇女权益工作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维护妇女权益工作调研报告

维护妇女权益工作调研报告

为依法维护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提升村民的性别平等意识,促进村内民主管理,2012年底,**县妇联、**县民政局联合启动了以维护妇女权益为重点的村规民约修订工作。为更深入地了解村规民约情况,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妇女维权工作,**县妇联利用1个月的时间,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对全县村规民约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有关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520份,收回有效问卷5025份,回收率91%。我县有551个行政村,其中416个村对村规民约进行了修订,占75.5%,223个村完善了对妇女权益保护的条款,133个村把涉及妇女权益的条款写进了村规民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村庄的村规民约在维护妇女权益问题上能够坚持男女平等原则,保证妇女享有与其他村民同等的待遇,较好地维护了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但由于婚嫁、移居等原因,有些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妇女失地情况。在失地妇女中,90%以上是已婚妇女。

严格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全县大部分村认真贯彻执行土地承包期三十年的政策,并与农户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在土地承包中,大部分村都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确定承包土地人口,不搞性别歧视,较好地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

采取措施,合理解决因婚姻流动出现的农村妇女土地承包问题。一是“动帐不动地”。即在“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大稳定政策下,采取微调的方式,由减人户将承包地转为机动地,交纳承包费。集体给予因婚姻流动而未分配到土地的妇女一定的经济补偿,维护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预留机动地。“机动地”是为解决人地矛盾而设立的,在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情况下,“机动地”的合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因婚姻流动出现的妇女土地承包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村大批男女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有些村甚至出现了土地制约经济发展的现象,土地承包与经营产生了矛盾,为了确保土地承包政策的稳定性,促进各村经济发展,部分村建立了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通过转包、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农村妇女既保留了土地承包权,又不被土地所束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存在的问题

法律法规与地方政策发生冲突。《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土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并且规定了调整土地或收回土地的条件和程序。然而,《农村土地承包法》在各村的落实情况却不尽一致。有的村实行“30年不变”的政策,有的村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个别村还存在“五年大调整,三年小调整”的做法,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这种政策执行不统一的现象比较普遍。土地调整的不同步,使相当一部分出嫁女在娘家的土地被收回,而嫁入的地方因已经调整完土地或者不调整土地又得不到土地,从而沦为失地妇女。

传统观念的影响。“男尊女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传统思想在农村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女孩子被看成家庭暂时的成员,一旦出嫁将不再享受娘家与土地相关的权益,只能依靠夫家获得财产,使得妇女在夫家事实上处于依附地位。农村户主绝大多数是男性,家庭成员所承包的土地大多都记录在户主名下,而且村集体的土地收益分配、家庭财产登记,大多是记录男性户主的名字。在这种情况下,家庭一旦破裂,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地、宅基地以及集体分红等家庭财产的分割,有利于男方而不利于女方,即使妇女有分割承包土地及家庭财产的权利,也很难争取到。

失地妇女维权缺乏政策保障。一些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农村妇女找村委会,因为村规民约和村民代表的反对村干部无能为力;找到政府则认为土地是村里的,村民思想工作做不通,如强制执行,会造成干群关系对立,影响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处理中力度不够,陷入两难境地;找到妇联组织,妇联组织缺乏相应的执法权限,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但解决起来难度很大;起诉至法院,由于我国法律中对妇女土地承包权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以致法院在受理、判决

三、几点建议进一步完善立法,力求在法规制度建设上有新保障。完善《土地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妇女的土地权益不受侵害。一是有关土地权益保障的法律规定太过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如,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条的规定,本意是保护妇女土地权益,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偏见,当农牧民妇女在承包期内结婚时,其新居住地的发包方以该条规定为借口,认为只要该妇女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原承包地就不能收回,因此拒绝在新居住地为其分配承包地。部分妇女嫁出后承包田仍在娘家村,人地分离,相关权益难以实现。二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三十年不变”的国家土地政策更是让新增人口长期无地,造成人地分离矛盾突出。三是由于我国法律中对妇女土地承包权缺乏详细的可操作司法解释,以致法院在受理、判决此类案件时弹性很大,即使诉讼时妇女胜诉,执行起来也很难。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加强对村规民约的审查和监督力度是十分必要的。每个村制定的有关土地承包政策各有不同,致使许多妇女失地。因此,有必要在尊重村民自治的同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政府监督、管理村规民约的具体权限和程序,完善对村规民约的审查和监督,确保村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自治权。

加大宣传力度,力求在氛围营造中有新突破。一是要进一步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要在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党校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课程,有效提高领导决策层、执法者、基层干部的男女平等意识,彻底清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二是要广泛深入地抓好《村民组织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转变农村干部的思想观念。三是要组织广大妇女学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争取男女平等权利,以制止和减少甚至杜绝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现象的发生。

强化救济措施,力求在保障机制上有新举措。一是政府要协助解决。尽管我国此类案件困难重重。以上情况,使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的妇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非常艰难。广大农村地区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但实际上该项制度的实施依然需要地方基层政府的指导,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侵犯的情况屡见不鲜,转变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绝非一日之功。因此,要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指导协助。二是设立仲裁程序。《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对土地承包当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是,《农村土地承包法》并未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设置问题,导致农村妇女并不知道该由哪个部门行使仲裁职能而无法申请仲裁。为此,建议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相关的条文进行修订。应明确仲裁机构的具体名称和履职机关,为农村妇女申请仲裁指明方向。三是完善司法保障机制。对于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案件而言,应当树立起司法最终解决的理念,因此需要建立通畅的司法救济途径,以保证这类案件得到人民法院的及时受理和解决。比如说,法院的受案范围、管辖地和诉讼时效等等。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得到公正的司法判决并不意味着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就得到了相应的保障,还涉及到判决结果的执行问题,执行难始终是一个难破的司法问题,仍需要政府部门和农村自治组织加强配合,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力求保证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篇2:维护妇女权益工作调研报告

维护农村妇女权益工作调研报告

妇女不仅占农村社会人口的一半,而且已成为**市农业生产的主要从事者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维护农村妇女权益不仅是贯彻党的农村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内容,而且关系到调动她们投入建设美好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平安与和谐。从2013年7月12日-8月30日,**市村规民约修订工作调研组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通过走访、座谈、问卷、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以维护妇女权益为重点的村规民约修订工作的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市以维护妇女权益为重点的村规民约修订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形成尊重妇女、保护妇女、维护妇女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市重返第一方阵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一、以维护农村妇女权益为重点的村规民约修订情况

**市下辖924个行政村,其中制订村规民约的占%。在所有制订村规民约的村中,2000年以后制订的占%,其中2010年以后制订村规民约的占49%。制订村规民约的部分村根据形势需要进行了修改,最近一次修改是在2012年以来结合美好乡村建设而进行,增添内容主要为环境卫生方面。%的村近年来没有对村规民约中妇女权益相关条款和内容进行修订。未制订村规民约的村包括在很多年前制定了村规民约,但因村委会换届、保管不当等原因,现在失去了村规民约。

通过调查了解,各村所制定的村规民约涉及的内容和条款多寡不一,最少的只有6条,多的几十条。少数村内容简单,只是针对某一个方面,比如针对消防而制定的村规民约,大部分村规民约内容覆盖社会治安、乡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土地管理、文明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其内容体现了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无侵犯妇女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有的还细化为夫妻共同承担家务、共同承担计划生育、共同管理家庭财产、禁止性别歧视、反对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女婴等条款。有文字可查的村规民约中没有歧视妇女的条款。

调查中,%的人觉得现有的《村规民约》执行得挺好。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是村民自身的创造物,是村民共同利益的表达机制,体现了本村村民的意志和利益。村规

民约还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规范传统伦理道德、促进邻里和睦、推进移风易俗、加快科技生产、解决农村一般性纠纷等积极作用。调研中,大多数接受调查的村干部表示随着年轻一代村民学历和文化素质的提升及生活水平的改善,大家普遍都能够看懂并较好的执行村规民约了,婆媳和家庭矛盾明显

减少了、崇尚科学的多了、晚婚晚育的多了。村规民约在潜移默化中规范了村民的行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观念。村规民约中倡导的行为逐渐成为村民的行为规范,村规民约中禁止的事项成为村民逐渐摒弃的行为。在制定和执行村规民约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及村委会都非常重视利用村规民约解决家庭问题。例如:某村的一女其夫大男子主义严重,且对其有暴力倾向,村规民约制定后,通过对其进行宣传和教育,其夫逐步意识自己以前的做法欠妥并不再施暴,因为村规民约中有规定,夫妻地位平等,反对男尊女卑。

二、以维护农村妇女权益为重点的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100%的村干部认为村里的村规民约没有违反男女平等原则的条款,%的人认为本村男村民和女村民享受完全一样的福利待遇,并且完全平等。村规民约在维护妇女权益问题上能够坚

持男女平等原则,保证妇女享有与其他村民同等的待遇,较好地维护了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但从调查结果综合来看,村干部理解的男女平等局限在见诸文字的部分,有文字可查的村规民约和文件资料上都没有明显性别歧视的内容,实践却并非完全如此。

1.维护妇女权益的内容薄弱

从各村制订村规民约的具体内容上看,涉及维护妇女权益的内容相对单薄,仅体现在婚姻家庭领域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方面,相当一部分村没有在村规民约里对妇女权益做出保障。比如蚌山区下辖21个行政村,制订村规民约的有19个村,其中15个村的村规民约对婚姻家庭方面做出规定:夫妻地位平等,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共同管理家庭财产、反对家庭暴力,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还有一个村村规民约内容共18条,在第六条提及“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另有6村无任何关于妇女维权方面的内容。禹会区有行政村63个,制订村规民

约的有50个村。其中23个村的村规民约都在第七条提到“树立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婚育新概念”,5个村提到“男女平等”,4个村规定:夫妻地位平等,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共同管理家庭财产、反对家庭暴力,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1个村除规定夫妻地位平等,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共同管理家庭财产、反对家庭暴力,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外,还对外嫁女户口管理做出规定。17个村的村规民约在6-10条左右,无涉及妇女权益的内容。在有文字可查的村规民约中很少有体现妇女婚嫁落户、宅基地分配、土

地承包、拆迁补偿、继承、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权益保护的内容,这些缺失内容恰恰是农村妇女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的部分。

2.妇女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农村女性出生后,按照土地承包政策,由其户籍所在地分给土地,一般都能享受与男子平等的土地承包权利,而

在结婚后户口迁移到男方家庭才能享受嫁入村的村民待遇,不迁出户口也不一定能享受原村的福利待遇。调查中70%村都实行外村女嫁到本村后,必须将户口迁到本村才能获得本村村民资格并享受村民待遇;%的村不考虑户口是否迁出,本村妇女嫁到外村后,在原村的福利待遇将被收回;%的村实行没有迁出户口的外嫁女,在征地拆迁时,不享受本村拆迁补偿款分配。由于农村实行“三十年不变”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承包政策,加之绝大多数村都不用预留机动地给新增人口分地,村里也没有新开垦地或村民自愿交回的承包地,农村妇女结婚后在新居住地就很难取得承包地,同时也无法带走在娘家时分得的承包地,从而丧失了土地承包权。即使娘家所在村集体不收回其承包地,由于土地承包系以家庭为单位,无法对其进行分割等原因,也只能由娘家人继续耕种。同样,农村妇女一旦离婚便将户口迁至娘家或再嫁的夫家,其在婆家

村分的承包地便由婆家村收回作为村机动地,或由离异的丈夫家庭继续承包和使用,一旦前夫再婚后,其前夫所在村集体便会以前妻和后妻只能一人享受村民待遇为由,收回离婚女的承包地或直接由前夫新娶的妻子承包、使用。土地不同于一般财物,无法迁移转走。农村妇女在离婚过程中,很少有人对土地权益进行争取,法院判决离婚时一般也不把土地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即使对土地进行了分割,也很难执行。有些丧偶妇女平常与婆家及其家庭摩擦不断,丧偶后即失去了在婆家继续生活和居住的条件,土地权益也因失去家庭而流失。因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不到落实,一方面直接影响到子女,一方面导致与之相关的财产权益包括土地入股分红、征用土地补偿、宅基地分配、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的分配权等无法实现。出嫁女、离异妇女、丧偶妇女等几类群体往往因婚姻的变化而丧失土地承包权及相应其他权益,是土地权益最容

易受到侵害的群体。这部分内容在村规民约中很少提及到,这说明文字公示的村规民约没有明显违背男女平等精神,但违背男女平等精神和损害妇女基本权益的村规民约不一定有文字记录,却在实践中长期沿袭执行。

3.妇女生殖健康权利易被忽视

尽管法律规定实行计划生育是男女双方的事,男女双方都有采取避孕节育措施的义务,但农村地区却普遍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对男扎存在误解,认为男扎对男人身体伤害大,一旦男扎以后就无法做重活;如果采取结扎的措施来避孕节育,无论男女身体一定会受影响,首先应作牺牲的是女人,避孕节育首先应该是“女人们的事”,导致许多农村妇女不顾身体状况被迫采取输卵管结扎、上环等避孕节育措施,严重损害了女性的生殖健康权利。调查中了解到因女同志身体原因不宜采取避孕节育措施而被动男扎比例不足10%,很少发现

有主动男扎现象,其实男扎比女扎要方便和简单,对于身体的影响较小,以后要想再生,复通机率比女的大。

4.留守妇女婚姻家庭问题隐患多

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农村“留守妇女”群体逐渐壮大,她们忍受着与丈夫长年两地分居的孤寂,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担。首先出于农村实际生活的需要,在农业生产的种、收、管理等环节中产生的繁重的体力劳动在男人外出打工的情况下都需要她们自己来承担。其次由于自己男人不在家,缺乏心理安全保障,即使受到其他人的欺凌,或者被骗色劫财以后也不敢伸张,部分妇女即使在受侵犯的情况下不敢主张自己的权益。再次由于丈夫外出务工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缺乏思想沟通以及性交流,造成感情疏远。尤其对于年轻妇女来说,性压抑已经成了她们感情生活的一大痛楚。她们的丈夫在外打工同样面临两地分居带来的一系列情感问

题,久而久之婚姻容易出现问题。一些妇女在遭受婚姻危机后,往往得不到公正适当的处理,致使无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原因

1.对村规民约的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中从村规民约的具体内容上看,多村内容完全相同,脱离本村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由于**市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滞后,村民利益冲突少,部分村民对于村规民约漠不关心。加之,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长期或不定期外出打工,在家村民很少等客观原因,造成了关注村规民约的村民很少。除了村委会制定,无论是全体村民参与制定,或是全体村民代表参与制定,或是部分村民代表参与制定,还是村委会制定后征求村民意见后通过的,调查显示村规民约的制订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村委会和村民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经验,在上级要求之下,可能草草照搬照套了事。比如蚌

山区下辖21个行政村,制订村规民约的有20个村,大部分村规民约内容与格式雷同,其中19个村的村规民约互相照搬照套;禹会区辖区有行政村共63个,制订村规民约的有50个村,其中32个村的村规民约互相照搬照套。

2.部分基层干群观念滞后,法律意识不强

通过统计显示,接受问卷调查的村干部高中以下学历占85%。农村基层干部大多学历低,法律知识缺乏,依法治村、依法行政意识淡薄。村干部和村民遇事,喜欢用传统习惯的方法解决问题,很少用法律手段解决。在制订村规民约时往往以“合

理”代替“合法”。一方面,在农村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不够广泛深入,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采取的宣传手段单一,没有有效利用报纸、广播、墙报和文艺巡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

策宣传,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没有达成共识,没有彻底清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对人们思想的束缚,男女平等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但是没有入脑入心。无论是真正由村民决议的还是由领导包办的“村规民约”中的传统文化糟粕往往挥之不去。“男尊女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传统封建思想在农村具有深厚的影响,并成为利用村规民约损害弱势妇女合法土地权益的思想基础,导致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农村妇女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观念淡薄,法律知识匮乏,往往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还认为是合理合法的,而不积极争取,很少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争取男女平等权利。

3.农村妇女参政议政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农村,女性参政的比例偏低,参政议政意识差,妇女进入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农村权力机构的意识不

强。**市目前现任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正职比例偏低,只有%。女性参政的比例低,参政意识弱,导致在农村事务的决定过程中,妇女的利益要求和意见难以得到充分的表达,妇女利益诉求的渠道不够畅通,保证不了农村妇女在农村事项决策中的参与权,弱势妇女的权益更难以得到维护。相对于其他村民,出嫁女、离异妇女、丧偶妇女等几类群体处于弱势,村里的男性和媳妇是一个更大的利益集团,如果要给弱势妇女群体分配土地权益,就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既得利益,于是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相关村规民约时,女性代表比例低,弱势妇女代表更低。由于村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局限性,村规民约往往反映的不是全体村民,而是一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妇女特别是弱势妇女的呼声难以得到反映,导致弱势妇女不能平等享受权利。

4.相关法律可操作性欠缺

对于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的保护,各类法律法规均有明确规定。《妇女权益

保障法》第三十条规定:“农村划分责任田、口粮田等,以及批准宅基地,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利,不得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妇女结婚、离婚后,其责任田、口粮田、宅基地等,应当受到保障”。第三十二条规定:“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因结婚男方到女方住所落户的,男方和子女享有与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的权益”。而《农村土地

承包法》第六条也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三十条规定:“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

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这些规定,对结婚、离婚和丧偶的女性而言,无疑具有保障意义。从调查的情况看,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内容还比较笼统,在实施过程中可操作性仍有欠缺。许多法律政策尊重男女平等,没有歧视妇女权利,但因没有充分考虑现实的社会性别利益关系和婚姻关系的流动性,使法律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给农村妇女带来不利。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法律规范并未得到充分贯彻实施。当女性婚姻状态发生变化时,原居住地的发包方就以女性在新居住地可获得承包地为由收回原承包地,而新居住地也以女性在原居住地应有承包地为由拒绝为女性提供承包土地,这就致使女性在原居住地和新居住地都无法承包土地。

5.对违法行为缺乏必要的制约和监督

从收集上来的村规民约看,除了少数几个明确规定了违约责任外,绝大多数村规民约没有明确违约责任。遇到村民不执行或违反“村规民约”时,村级组织用教育、规劝和道德谴责多,用其他手段少或没有手段,对村民作用有限。

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应通过村民会议讨论决定,而村民会议的表决原则是“多数决”原则。调查中%的村取消出嫁、离婚、丧偶等妇女群体有关权益的决定,是通过村民代表会研究决定的,在村民代表共同利益的驱使和地少人多的情况下,少数人的权益难以得到保证。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规民约需报镇人民政府备案。这本身就是一个监督机制,而实际中,有些村目前还没有对村规民约进行备案,乡镇干部对村规民约制定实施情况还不完全掌握,无法对其进行监督。有些村对村规民约的宣传不到位,村规民约只不过是应付检

查或做给人看的花架子,村民不了解其内容,根本就没有发挥作用,致使有些地方的村规民约流于形式,成为摆设。

当女性土地权益受到侵害时,《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了“应当停止侵害、返还原物、恢复原状、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侵权方应承担民事责任。然而,由于农村女性不善于甚至不习惯用法律武器来维权,加之女性对男性主导地位的习惯和认同,致使侵犯女性土地合法权益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与遏制,使侵犯女性土地权益的违法行为成为习惯。

三、对开展以维护农村妇女权益为重点的村规民约修订工作的建议

加大宣传和

培训力度,增强男女平等意识

加大对全社会、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力度,要在各级各类干部培训中增加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男女平基本国策等课程的培训,有效提高

领导决策层、执法者、基层干部的男女平等意识,使之一方面能依法行政,另一方面,在制定政策时增强性别意识,能自觉依法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同时,要组织基层干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之知法、懂法、带头用法。各级乡镇政府应充分认识村规民约在村民实现自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运用法律知识指导和管理村务。正确认识村规民约的性质和效力,克服过分强调村民自治的偏见,保证村民在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行自治。

宣传、文化、司法、妇联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过报纸、广播、墙报、“送法进村”、普法培训班、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在各基层组织广泛深入地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村规民约》和其他与妇女权益密切相关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要大力宣传“维持人口与资源平衡不能以牺牲妇女利益为代价”的观点。把高层意识逐步

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男女平等意识和依法建章立约的自觉性,形成全社会共同保障妇女权益的良好环境氛围。逐渐改变“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从夫居”等传统思想观念,改变以村规代替法规的现象,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原则,提高妇女在农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农村基层妇女组织更要发动妇女积极参与学习和宣传活动,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使她们了解国家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遇到依靠自身力量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能懂得向有关组织求助,懂得借助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媒体手段来维权,以制止和减少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现象的发生,从而根本上维护农村妇女的权益。在美好建设系列培训中增加男女平等、妇女发展等相关内容,使男女平等成为村民的自觉观念,使保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成为农村新时尚。把宣传、落实“村规民约”与加强农民社会

公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融入农村日常生活。通过定期宣传、创建评比等系列活动和措施,增强村规民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促使村民信守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主共建。

提高妇女在村务管理中的参政水平

当前村级事务往往是由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决定,妇女在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各基层组织要高度重视农村妇女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给予妇女更多的经济、政治、社会参与机会。**市《2011-2020妇女发展纲要》中,明确要求到2015年,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正职达到7%比例,以增强女性在决策层的话语权。进一步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相关法律,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对村民代表大会

女代表的比例做出明确规定。建议女村民代表占村民代表组成人员的1/3以上,增强维护妇女权益的可操作性。在村务管理和决策中,要采取有利于促

进女性参政的性别保障措施和民主竞争机制,保证妇女在村务重大事项管理中的参与决策权,特别是与弱势妇女切身权益相关的土地承包权调整与分配等事项,一定要有足够数量的弱势妇女参与方案的讨论和决策,让妇女有充分的参与权和表决权,畅通妇女利益诉求的渠道。

建立并完善保护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体系

为了增强该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完善相关立法,使保障妇女土地权利的法律具体化。各有关部门应出台有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的规范性文件,对农村妇女特别是外嫁女、离婚妇女、大龄女青年、“农嫁居”妇女及其子女、居嫁农妇女等在土地承包、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福利保障、宅基地分配等方面的权益进行明确规定,使农村妇女不论结婚与否或婚姻状况改变后享有应有的户籍、居住地选择权及相应的土地权益。详细规

定农村妇女结婚后或婚姻状况改变后户籍、居住地选择权利以及不同情况下享有权利的原则。对男到女方落户和女到男家落户的,户籍所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应给其承包土地的权利;如果户籍尚未迁移的,应动员其将户籍关系迁入现居住地。对妇女出嫁后与男方共同生活在女方居住地,而户籍又未迁的,应保留其承包地。其所生子女随父母申报登记农业户口的,应享受同村村民的同等待遇。对于离婚或丧偶妇女及其所领养子女,户籍关系未迁移出的,应保留其承包土地的权利。离婚或丧偶妇女返回娘家或再婚,均户随人走,应享受与当地村民同等的承包土地的权利。对于纯女户或独生女户,有男方到女方落户,赡养父母的,应给予土地承包权。法律政策要正视性别差异,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偏向农村弱势妇女。例如,农户土地承包合同登记可以实行夫妻双名制,夫妻各持一份,双方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在转让、租赁土地时要出具

双方所持有的两份土地承包书,并由双方签名才能生效,保障妇女在分居、离婚和丧偶情况下土地承包权的安全。尽快确立出台“出嫁女”、丧偶妇女、“农嫁非”、离婚妇女等在原村组织的村民资格,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制定和修改村规民约,要充分发扬民主,从实际出发。村规民约是每个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必须遵守和执行的行为规范。只有充分发扬民主,从村民中来,到村民中去,才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真正反映全体村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调动村民参加自治的积极性,自觉自愿地遵守执行,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民约”。建议村规民约的制定和修改,一般应该经过五个步骤。第一,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针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村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以及与本村发展和建设密切相关的问

题,通过调查研

究,广泛征求意见,提出村民自治章程需要规定的内容,确定在哪些方面制定村规民约。第二,就提出的问题和事项,发动村民广泛讨论提出意见,并集中上报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意见,拟定出本村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草稿,再发给村民征求意见。第三,提交村民大会审议通过。在审议讨论过程中,要根据村民的讨论意见,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然后交付表决,以到会人数的过半数通过。对一些分歧比较大的问题,可以暂不规定,待成熟之后再补充完善。第四,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通过后,应当以适当的形式公布,可以印发各家各户;也可以张贴公布。第五,按照规定报乡镇政府备案,接受监督。

加强国家法律对村规民约等的指导和规范,建立“村规民约”审查制度。在尊重村民自治的同时,出台相关法律条文,规范政府监督、管理村规民约的

具体权限和程序,对涉及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规定、土地权益处置的决定进行彻底清理,对未付诸文字部分的村规民约中侵害妇女合法财产权利的条款坚决予以清除,坚决制止村委会、村民小组制定的土政策大于法律的做法,完善对村规民约的审查和监督,确保村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自治权。针对“村规民约”实施中部分弱势妇女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由妇联、民政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维护农村土地妇女权益的专项检查,废除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隐形的“村规民约”,指导村民增加保护妇女权益的条款和内容,落实男女平等、家庭和睦、婚嫁落户、宅基地分配、土地承包、拆迁补偿、继承、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各项权益。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以任何借口剥夺妇女的合法土地权益。针对“村规民约”执行难的问题,除在“村规民约”中明确提出违约责任,如批评教育、赔礼道歉、违约责任通报、责令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取消享受或者暂缓享受集体

~ 26 ~

经济收益分配和优惠待遇等外,还要建立和完善执行的组织协调机制,在村委会的领导下由村民代表组成执行机构,对违约责任人执行违约处罚,并张榜公布,以强化“村规民约”的执行力。

篇3: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之我见

一、在认识上提升

提高农民工在公司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做好农民工权益的重要前提。为了提高农民工的权益认识,公司工会首先抓班子成员的认识,利用中心组学习并进行深入讨论,重点学习中央关于农民工的有关政策法规。其次是提高项目部尤其是各作业队队长的认识。作业队队长直接和农民工打交道,如果这个层面对农民工工作认识不到位,农民工的工作就不可能落到实处,也不可能取得实效。再次,公司工会在农民工中大力宣传《山西省农民工保护条例》,增强农民工在维权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公司也把做好农民工工作放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关心农民工的生活,解决实际困难,替他们办好事、办实事,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二、在文化上融合

文化上的融合是构建和谐晋建的重要途径。目前公司共有工会会员1500人,其中农民工有1230人。2007年,公司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通过入会、合同的方式把农民工从组织上纳入晋建之家。不仅从组织上让农民工是晋建的一个成员,更重要的是文化理念上的融合,实现农民工向晋建人的角色的转变,让农民工在公司文化的熏陶下,从思想上、工作上真正融入晋建大家庭中,增强对公司的诚信度,激发农民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文化理念的融合,实现农民工向现代产业工人的角色转换,使他们真正成为与企业命运紧密相系的晋建人。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运用企业宗旨统一农民工的思想。在农民工中大力宣传"回报股东、富载员工、贡献社会"的企业宗旨。让他们从理论上理解,实践中体验,让他们知道,同企业签订了合同,就溶入了晋建的集体,是现代工人队伍中一名成员,晋建的兴衰与他们戚戚相关;生产任务完成好,企业效益就好,职工奖金就多;反之,挣钱就少。树立我与企业共成长,我与企业同兴衰的主体价值观。

其次,用晋建精神培育农民工的创业热情。晋建的企业精神集中体现在公司突出模范人物身上。大力宣传有色系统劳模"全国先进女职工"杨红俏、山西铝厂劳模王引璋、党员标兵王剑军、十大时代女性杨改淑。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农民工,学习劳模们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建精品工程,争第一业绩,为企业兴旺发达的创业精神,为创出品牌的忘我劳动的高尚品德。自强不息,勇创新高的企业精神大大激发了农民工的创业热情。

再次,公司还利用冬季生产淡季,组织农民工进行军训,强化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培育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在素质上培育

提高农民工的思想、文化、技术素养是"建家"活动的重要内容。公司工会在农民工中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从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技能素质方面加强了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组织学习了《工会法》及实施办法、《安全生产法》和公司内部相关规章制度,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品德教育、文化教育,引导农民工增强法制观念,安全意识,遵章守纪,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理论知识教育,还购置了相关书籍发放到个人手中,让农民工干中学,学中干,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比武活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在他们中大力开展"争先评优"活动,向他们讲述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公司砼配送中心2#操作机班班长陈博生,进站时是一名对砼配送一窍不通的农村青年,在公司工作5年来,他自觉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已成为集搅拌、维修、管理为一身的合格工人和管理者,荣获"中铝公司2005年度优秀班长"称号。钢结构厂张永刚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从事焊工职业,在公司多次组织的技术比武中荣获第一名,代表参加多次参加总厂的焊工技术比武,取得了较好成绩,目前已与公司签订一类合同,与正式工享受同等的待遇。从先进的人、典型的事,教育激励他们向先进学习、争当先进,工资与业务水平相挂钩,分配拉开档次,营造"人人学技术,个个搞创新"的氛围,鼓励他们学技术、练本领、搞创新,提高工作能力,实现人生价值,不断调动了农民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值得一提的是砼配送中心2#操作班10名清一色的农民工,他们能够想生产所想,改革创新设备缺陷,及时消除设备隐患,维护设备正常运转,为公司节约近百万元维修费,由于他们团结协作强,工作表现突出,2004年被授予中铝山西企业"青年文明岗",2005年荣获"中国铝业公司优秀班组"殊荣。

四、在生活上关心

关心农民工的生活是构建和谐晋建重要条件。农民工是打工者,到了公司就是晋建人,就应当善待他们。一是从利益上关心。为了保证农民工工资的发放,公司建立了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先由经营部批量,再由项目部或作业队把工资单报劳务公司审批,之后,农民工本人拿上身份证到财务上直接领取,确保了农民工工资发放发到农民工手里,基本做到月清月结。二是从生活上关心。为了逐步改善农民工的住宿条件,公司工会从阳泉项目检修部开始,农民工统一住集体住宿,统一被褥,配备电视和文娱设施,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为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我们积极响应厂工会的号召,把防暑降温物品送到施工现场,外部项目按每人6元的标准也开展了此项活动,尤其是在2008年8月份的节能减排大会战中,公司工会定专车、专人坚持每天将绿豆水送到施工现场,把服务送到基层,把温暖送到一线,把真情送给农民工。公司搅拌站在春节期间,为了改善农民工生活,一次就购买速冻饺子200斤,张贴对联,开展多种形式文娱活动,营造和谐、吉祥氛围和浓厚家庭温暖气息,使农民工感到他们已溶入到晋铝建设这个大家庭中。

五、在工作上突破

实实在在为农民工解决难题是构建和谐晋建的关键所在。农民工是弱势群体,如果不解决他们的难题,很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产生负面影响。2006年年底,公司在建叠翠南小区车库的时候,项目上把这项工程转包给一个姓李的工头,姓李的工头又转包给姓郭的小包工头,工程干完后,项目上已经把钱给李箱里的包工头,结果姓李的包工头工程赔了,当时姓李的大包工头给姓郭的小包工头打下3万多元的欠条,人也跑了好几年了连人都找不见,姓郭的小包工头欠的民工费付不了,民工大多又是本村的民工,多次带上民工找到工会,经工会调查了解,妥善处理了此事,还有一个农民工,在作业队当保管,丢了价值1000元的钢材,结果队长扣了该民工1000元钱工资,也找到工会,我们对队长进行了批评教育,把钱给了民工

摘要:农民工群体已成为晋铝建设有限公司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 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安全稳定息息相关。文章浅述了公司工会在生活等各方面对他们所做的工作, 培育他们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力求把做好农民工权益工作作为"建家"活动的重点。

关键词:农民工,职工之家,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 长春出版社, 2003版.

篇4:维护妇女权益工作调研报告

关键词:妇女观;积极因素;消极因素

中图分类号:B9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7—0082—02

《古兰经》的妇女观具有双重性特点:一方面倡导男女平等、维护妇女权益;另一方面又说男人优于女人、歧视压迫妇女。后一方面明显表现出这种妇女观的消极性。但是,对前一方面仔细审视后,就会发现这些积极方面也包含着消极因素。

《古兰经》妇女观的积极方面,确实为减轻穆斯林妇女所受的压迫提供了最好的辩词。假如我们仅从字面上去读这些教条,就会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倡导男女平等、维护妇女权益上。但是,我们只能这样去解读么?能否对这些言论提出抵制性的阅读?

穆圣时期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由男人规训女人的权力关系没有变动。他从来没有反思自己的性别特权,而是理所当然的继承男性规训女人的角色,从不质疑自己的权威。

下文将从这种视角出发,拣炼出《古兰经》妇女观的积极方面中有消极因素的几点给予分析讨论。

一、宗教信仰平等中的不平等

“信士和信女,谁行善谁得入乐园,他们不受丝毫亏枉。”[5]“我绝不使你们中的任何一个行善者徒劳无酬,无论他是男的,还是女的……。”这些教义说明和男人一样,妇女也有宗教信仰的权利,并且只要履行了真主所认可的善,不管是信男还是信女,真主一视同仁,均给予报酬。

本文认为这种宗教信仰平等仅是抽象层面的,就具体层面来讲就值得另行看待。有人认为《古兰经》所说的平等是基于不同的平等,而不是完全相同的平等。[1]这样的观点是要留待商榷的。因为就《古兰经》妇女观的整体看,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即双重性。具体来讲,仅就宗教信仰平等来说也有双重性的特点:有基于完全相同的平等,也有基于不同的平等。以经文“谁行善谁得入乐园”一句中的“善”为例,抽象的“善”是通过具体的“善行”来体现的,当把抽象的“善”分解开来的时候,就会看到宗教信仰平等中也有不平等。“善”一是指遵循教义,履行“五功”等善行,男女是完全相同的平等,都要遵守、履行——这是基于相同的平等;“善”还有另一种涵义,那就是指现实的善,这时男女能够履行的、被真主认可的善行就不一样了。女人安于服从男人、不出入公共场所等是善,而男人做与此相反的事情时却也是善。这种情况下男女行善的内容是不同的,并体现了不平等,可是却能够获得真主同样的报酬——这是基于不同的平等。通过上面的分析得知,在现代,完全相同的平等遭到了批判,认为这种平等因忽视了男女客观存在的差别反而对妇女来说不平等,但是《古兰经》中所讲的完全相同的平等却是它真正倡导男女平等的部分;基于不同的男女平等,在现代看来才是比较合理的平等,但是在《古兰经》那里,这种类型的平等实质是认可男女的不平等,从而使女人处于被贬低的境况。

二、允许妇女再嫁,但再嫁的自主性却悬置于自身之外

《古兰经》给予妇女再婚的权利, “如果你们休妻,而她们待婚期满,那末,当她们与他人依礼而相互同意的时候,你们不要阻止她们嫁给她们的丈夫。”“你们中弃世而遗留妻子的人,他们的妻子当期待四个月零十日,待婚期满的时候,她们关于自身的合礼行为,对于你们毫无罪过。”

《古兰经》的这些规定具有进步性,因为它没有象基督教、佛教一样宣扬禁欲主义,也没有象中国的儒教那样让女子从一而终。

但是具体分析下,需要再婚的妇女无非是寡妇和离婚妇女。丈夫逝世后,无论是妇女自己还是死去的丈夫都不能阻止她成为寡妇的事实,能再嫁无疑给了她更多的婚姻自主性。而离婚妇女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在离婚问题上,男子拥有任意的、绝对的权利,甚至都没有司法机关的约束。但如果是妻子提出离婚要求,那就要与丈夫协商,征得丈夫同意后,才可协议离婚。对于想离婚的妇女,实现了离婚,自己愿意再嫁,被允许再嫁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那些想离婚再嫁的妇女和丈夫协商后,丈夫不同意离婚的,以及那些不想离婚的妇女在丈夫可以任意离绝她们的境况下,又能怎么办呢?再嫁似乎是一项虚权利。对这部分妇女来讲,再嫁的前提——成为一个单身妇女——是由其丈夫决定的。

与再嫁相对应的是男人的再婚。一部分女人的再嫁权利在男人手里,在再嫁的婚姻问题上没有自主性;而男人的再婚权利在自己手里,而且不需要以离婚或者成为鳏夫为再婚的条件,“你们可以择娶你们爱悦的女人,各娶两妻、三妻、四妻。如果你们恐怕不能公平地待遇她们,那末你们只可以各娶一妻,或以你们的女奴为满足。”可见男人在婚姻问题上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比较,再婚问题上,明显地体现了男女不平等,男人有完全的自主性,但是妇女却没有。《古兰经》教义允许妇女再嫁,与其看成是“赋予妇女的权益”,不如算作对妇女束缚的稍微宽松。

三、以承认很少的经济权利,为剥夺其他所有的经济权利遮人耳目

《古兰经》首先让女人也拥有遗产继承权,“男子得享受父母和至亲所遗财产的一部分,女子也得享受父母和至亲所遗财产的一部分”,其次将“聘仪”所有权归属妇女,“你们应当把妇女的聘仪,当作一份赠品,交给她们。”并且“如果你们休一个妻室,而另娶一个妻室,即使你们已给过前妻一千两黄金,你们也不要取回一丝一毫。”

《古兰经》能够承认妇女这两种财产权,确实难得可贵。但是反过来看,妇女的财产权利基本也就限于此两项,其他方面的经济权利,统统因为没有谈及而被“屏蔽”掉了。这似乎不是在赋予权力,更确切地说,是在含蓄地剥夺权利。

在遗产继承权上,“一个男子得两个女子的分子。”有文章为此辩护说“我们不应该忽视《古兰经》产生年代的历史背景,也不能忽略男女两性之间实质上的差别,更不要忘记男人是要担负供养家庭的责任,在社会生活中男人的义务和实际开支要比女人大得多,而女性所得份额全部归她一人独有。这种分配方式,也是较为合理的,它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古兰经》有关财产继承份额的规定,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按需分配的原则。”[2]按照这样的讲法,女人所得的只是自己一人享用,而男人上有老下有小,仅仅比女人多得一半,这绝不是按需分配的原则。从《古兰经》产生年代的背景出发,历史告诉我们,那个时代的女子“多和男子分担事务:伐薪汲水,挤乳编篱,织布缝纫;大体而言,她们的才干和男子差不多。”[3]为什么付出是一样的,收获却减半了呢?由此看来,《古兰经》这样规定妇女的继承权不是维护了妇女的地位和利益,而是在帮助父权制逐渐地降低妇女的地位,一点点地剥夺妇女的权益,在财产权方面,程度达到了剥夺得妇女只剩下半个男人份的遗产权。

有人认为让女子有遗产继承权和“聘仪”所有权,为妇女独立提供了经济保障[2]。在本文看来,以这两种财产为诱饵,把真正能够保障妇女独立的经济权利剥夺了。实际上这两种财产的获得还是要靠男人——不是父兄遗产就是丈夫馈赠,因此不会保障妇女独立,只会让妇女依附于男人。

四、承认妇女在一部分公共事务中有行为能力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行为能力的蔑视和怀疑

在公正借贷时“你们当从你们的男人中邀请两个人作证,如果没有男人,那末从你们认可的证人中请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作证。”从此可以看出,《古兰经》是允许女子抛头露面,承认她们有参与一部分公共事务能力的。比中国古代宣扬妇女要遵守“内言不出外言不入”显然要进步得多。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所暗示的男女不平等和对女子的歧视。

在公正借贷时承认两种情况是有效的:一是两个男人同时作证;一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同时作证。按理还应有两种可能:如第一种全是男人的情况一样,证人全部是女人;或者将第二种情况换成证人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但是经文没提这些可能。本文试着给予分析。对于第一种情况两个男人没有被两个女人替换,那是因为在《古兰经》看来,公正借贷有效力需要两个“人”来完成,一个男人有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两个男人能够胜任。但是两个女人的情况就不提及了,因为两个女人没有两个“人”所能达到的效力。这实际暗示了《古兰经》是不承认一个女人具有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的。针对第二种情况,有人认为,两个女人相当一个男子,这是“为了防止日久天长可能遗忘,规定找两个女证人更为稳妥。而且,在实际社交场所中,有两个妇女出面,也更方便,更少引起嫌疑和误会。”[4]但是,那为什么不请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作证呢?这样也可以避免嫌疑和误会,本文认为这实际是在提示男女的不平等。如果说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而不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作证时才可以防止日久天长可能遗忘,也是在委婉地表达对妇女智识能力的怀疑和蔑视罢了。至于一个女人和一个“人”(或者更确切地说,一个男人)的比例是多少,可以通过第二种情况,或者前面提到的遗产继承上一个男子得两个女子的份额,推论出来,就是0.5∶1。因为公正借贷有效力需要两个“人”来完成,用数值表示就是2,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就相当于2.5,所以排除了这一“浪费资源”的可能情况。《古兰经》只列举了此两种情况,没提及彼两种情况,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不管怎样,这样的安排确实含有“一个女人算不上一个人”的意思。

参考文献:

[1]牟宗艳.《古兰经》女性观初探[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995,(4):20-22.

[2]马亚萍.简述《古兰经》之积极因素[J].西北民族研究,1992,(2):179-183.

[3][埃及]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一)[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2:10.

[4]牛喜霞.浅谈《古兰经》中的妇女观[J].中国穆斯林,2001,(5):18-20.

[5]古兰经[M].马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9-75.

篇5:维护妇女权益工作调研报告

一、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概况

目前,**市总人口810万,农业人口160万。随着转型发展战略的实施,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率达到80%以上,农村土地面积逼近红线,农业人口逐年减少,我市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环境大致如下:

1、在二轮土地承包中,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起点是公平的。无论是第一轮还是第二轮土地承包,基于“户藉规则”和“人均分地”原则,农村妇女和男子土地分配权的起点是公平的。二轮土地承包刚开始时,农业税较高,土地抛荒比较严重,土地承包证的农户发放率为89%。

2、农村土地政策变化引起土地争议增多。,国家取消农业税,农村土地上的负担减轻,当初弃耕抛荒的农民包括许多农村妇女,纷纷返乡要地,争利夺地的矛盾纠纷不断上升。仅农委每年要处理土地矛盾纠纷百十起,并且有日益增多之势。

3、农村土地功能变化引发土地收益矛盾激增。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土地功能日益多元化,派生出来的收益、增值问题也日益突出。除了承包责任田、宅基地分配,又出现了土地入股分红、征用土地补偿、拆迁安置房等利益攸关的矛盾。

4、涉及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逐年上升。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农村的婚姻关系不再象以前一样稳定,农村妇女往往是随着婚姻关系的变化而流动,但土地却是不可移动的固定资产,因此,伴随农村妇女婚姻关系的变化,妇女土地权益流失的情况也日益复杂。

二、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存在的问题

1、农村中的“五类妇女群体”土地权益易受侵害

一是外嫁他村妇女。按照“妇从夫居”婚俗,农村妇女一旦同外村人结婚,其承包地很可能会被娘家村收回,或是被娘家兄弟分割。而婆家村本着“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也不会分给她土地。因此嫁到外村的妇女,多半会失去土地的实际使用权和受益权。

二是农嫁非妇女。农村妇女与非农业户口家庭的男性结婚,在我国现行户籍政策下,其户籍很难转成城镇户籍。这些妇女在娘家的田地,往往会由村民小组收回重新分配,并助丧失“村民资格”,一旦遇到土地征用,外嫁妇女很难取得补偿。

三是离婚妇女。如果在婆家村没有赶上二轮承包或20一次的土地调整,农村妇女一旦离婚就会失去拥有土地的可能性,而娘家村的土地往往又被收回。少数分得土地的妇女,如果离婚不离村,有可能保存土地权益。若离婚又离村,其土地或被前夫家庭继续承包,或被村集体收回。

四是丧偶妇女。若妇女丧偶时较年轻,子女年龄尚小,其改嫁的意愿较大,其土地很可能被村集体收回,或被夫家的弟兄分割。若丧偶妇女与夫家家族有矛盾,丧偶后即失去在婆家继续生活的条件,土地权益也会因失去家族庇护而流失。

五是招婿妇女。有人说,不给上门女婿分地表明土地分配并没有歧视妇女,因为身为男性的上门女婿同样分不到地。然而事实是,在“男尊女卑”思想深根蒂固的农村,家中有无成年男丁决定了其家庭在村中的地位,即使成年男丁做了上门女婿,原村集体也不敢贸然收回土地,而如果是出嫁女,村集体往往会毫不客气地收回土地。

2、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是指妇女作为具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据承包合同对其所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经营和收益的权利。在现实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往往限制或剥夺上述五类妇女承包集体土地,损害其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是征地补偿款、拆迁安置房的分配权。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农村集体组织在分配征地补偿款过程中,往往对上述五类妇女群体少分甚至不分。在拆迁安置房分配上,由于牵涉利益更大,矛盾则更加突出,如果所在区经济形势好,往往还会顾及上述五类妇女群体利益。如果所在地区经济水平欠发达,则会选择剥夺和限制上述五类妇女群体的分配权。

三是宅基地及土地股份分红。基本发放了农村宅基地的《农村集体土地证》,但由于“妇从夫居”婚俗,相当一部分农村妇女不能在婆家拥有相应的份额,而娘家也可能取消其份额。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量的增加,土地股份分红成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而目前,上述五类妇女群体涉及土地的附加或增值收入不同程度都受到限制和剥夺。

三、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成因的探究

1、落后的性别文化及政策强化与农村妇女地位从属化的现象仍然普遍。在农村妇女地位总体得到较大提升的今天,农村的传统习俗、宗派势力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影响一时还难以消除。在农村社会体系里,婚姻、继承、姓氏等习俗仍以男子为中心、以父系家庭为本位。农村妇女未出嫁前的土地权益从属于娘家,出嫁则从属于婆家。一些区、街道在拆迁安置、土地分红的“土政策”中,对农村女性的土地权益存在有意或无意的限制和剥夺。《土地承包法》规定以“农户”为承包经营权主体,妇女在土地承包中,没有被当作一个有权利的“个人”来看待。在村集体的土地收益分配、家庭财产登记中,大多只登记男性户主的名字,一旦家庭破裂,妇女就很难争取到财产,也会失去土地的使用权和受益权。

2、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和妇女婚嫁流动的矛盾性仍然突出。《土地承包法》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一般来说,农村以年为周期调整一次土地分配。而根据“妇从夫居”婚俗,农村妇女一生中至少要变动一次长期居住地,她们因婚姻而流动,往往在婚姻关系中失去土地的承包权和受益权。当前,农村人口的流动性已经大大增强,农村家庭的稳定性也在减弱,就更加加剧了这一矛盾。

3、村规民约“合法化”与农村土地政策相结合产生影响。在农村男权文化背景下,有权参与村规民约制定的基本为男性,思考问题、做出决定也往往从保护男性家族利益出发。《土地承包法》规定,对个别土地承包者之间的土地进行适当调整的,必须经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常常就在表面民主的村民大会、村民小组会议通过的村规民约中流失。

4、现行的法律和政策在调整社会性别利益关系上基本缺位。土地承包法中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以及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没有考虑“妇从夫居”婚俗下,政策的实施对不同性别的影响。将“农户”作为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没有主体资格的妇女就不能单独享有土地承包权。表面上看是中性的法律和政策,由于没有考虑到社会性别利益关系的差别化,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给农村妇女带来不利。

5、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维护的救济途径基本缺失。一是政府救济的缺失。《村民自治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这样,村民大会在处理妇女土地权益分配上的违法决定,就属于村民自治范围,政府很难为侵权妇女提供救济。二是司法救济的缺失。法院在处理涉及妇女土地权益案件时,一般都不愿受理这类诉讼。

四、**市维护妇女土地权益的做法和案例

1、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维护纠纷调处情况。市妇联与市农委密切合作,发挥各自职能,在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内,针对农村妇女婚入、婚出等原因产生的侵权现象,开展法律、政策、调解等方面的援助。2019年,市农委条口受理涉及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纠纷17件。**市妇联妇女权益维护中心,2019年共接待妇女土地权益维护来信来电来访2例。

2、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健全。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全市5个涉农区设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镇街和村设立调解室,条件成熟的4个涉农区成立了仲裁庭,培训了一批具有土地仲裁资格的专业人员队伍。逐步形成“镇村调解、区县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体系。

3、加强对基层仲裁调解工作人员的性别意识培训。市农委在开设仲裁员、调解员的业务培训活动时,邀请市妇联人员列席,并在培训课程中,明晰涉及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调处的适用法律,主要是《妇女权益保障法》相关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相关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通知》等相关内容,做到依法、合理地化解处理涉及妇女的土地纠纷。

4、法律与村规民约适用冲突的调解实践。由于现行相关法律的适用性不强,一些地方的村规民约又缺乏有效监督,一些涉及上述五类妇女群体的土地权益纠纷,经常出现有法律支持但难以实施,村民认知上不能理解、感情上不能接受的情况。在实际的调解中,一方面对照法律条款,逐词逐句分析讲解,一方面又不能硬搬法律,要尊重农村和农户的历史和现状,采取灵活的方式妥善处理。

案例一:某区某村的妯娌二人在村土地征收补偿款分配中,未得分文。该户在二轮承包前,两妯娌的公公去世,婆婆改嫁,丢下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即两妯娌后来的丈夫)。村里通过村规民约收回了该户的承包地。两兄弟成年后,村里只将少量边角地分给两兄弟,两妯娌嫁过来后,也没有分得土地。后来,兄弟中一人病故,妻子改嫁到外村。村里在分配征地补偿款时,再一次通过村规民约剥夺了该户的分配权。理由是该户的公公早已去世,婆婆早已改嫁,土地早已收回,边角地不能算承包地。经过调解,村集体还要剥夺改嫁到外村的妻子和孩子的分配权,基层调解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经过近半年的调解,村集体终于意识到做法的不妥,为该户补发了补偿款五万元。

5、法律与地方政策适用冲突的调解实践。人多地少是农村长期存在的现实矛盾,地方经济发展中任务重资金少也是现实困境。一些地方性政策在出台时,在权衡利益上,往往会选择牺牲前述五类妇女群体的合法利益。面对这种情况,基层调解工作人员很为难,一方面要维护受害妇女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还要维护政策制定者的权威。

案例二:某区某乡姓外嫁女,婚后户口未迁出,该女在娘家村还有房子,现该村拆迁,该乡拆迁办告知她,凡是结过婚的姑娘不管户口在不在娘家村都不能享受拆迁安置房。这位妇女即投诉到街道,街道答复如下:根据《**省某某经济开发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经讨论不予安置类型:对农嫁居的,有户口、无房产,无论有无责任田”之规定,您不符合安置房的安置条件,不予安置。这是一个明显违反《拆迁征地补偿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地方性政策,却能堂而皇之地将外嫁女的合法利益排除在外。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只能采取私下悄悄调解,个别给予经济补偿的方式。

6、复杂农村家庭关系的调解实践。因婚姻关系变化而流动,依然是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的主要因素。现在农村家庭稳定性渐失,家庭关系日益复杂,如何与时俱进地厘清婚姻关系中的土地财产关系,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

案例三:某区某村一农户女儿外嫁,在婆家村未分地,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娘家村明确该女子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其父亲第二轮承包后娶了从外村嫁过来的后妈,其父去世后,该承包地块被征用,女儿与后妈对土地征用补偿产生争议,基层调解很难令双方满意。现在上诉至法院,法院也很纠结,女儿认为其该得全部征用补偿,后妈认为自已也有份。按照征地习惯做法,后妈嫁过来成为家庭成员就自动有份获得补偿。但是后妈又不是二轮土地承包共有人,而后妈在原来村的土地还没有被收回,目前此案正在关注中。

7、基层调解仲裁机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农村土地纠纷面广量大,错综复杂,需要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水平。目前,基层农村土地承包调解仲裁工作,在专业人才培养、经费保障方面还不够。因为不具备执法权,使得调解仲裁机构的地位很尴尬,调解仲裁的执行落实也有较大难度。

案例四:某区某村一户村民父女四人在二轮承包时分得了土地,后其中一女某外嫁,户口迁出,在婆家村并未分得土地,后其父去世,村民小组决定收回土地。基层调解仲裁机构明确要求村民小组,不得收回其承包经营权。村民小组于是在实际耕种时故意破坏某承包地的水系,导致土地无法正常耕种,目前,该案例已诉至法院,但执行多半还是问题,此案正在关注中。

五、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建议

1、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中进一步增强社会性别意识。现有的法律对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规定较全面,但因没有充分考虑现实的社会性别利益关系,以及“妇从夫居”婚俗,一些条文显得有些滞后。建议借鉴广西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相关做法,针对前述五类妇女群体的土地权益问题,全省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农户承包合同登记实行夫妻双名制,夫妻各执一份,在转让、租赁土地时,要由双方签名才能生效,保障妇女在分居、离婚和丧偶情况土地承包权的安全。

2、政府要加强对村规民约的监督制约力度。尊重村民自治权利要以法律为底线,建立对村规民约合法性的审查机制和纠错机制。建议乡镇司法员列席村民代表大会,对制定村规民约进行指导。民政部门牵头成立由司法、妇联等部门组成的,针对村规民约合法性审核的联合机构,并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开展村规民约的清理工作,对村规民约中侵害妇女、未成年人等群体合法权益的条款予以清除。如某区某街道,在拆迁安置中规定,凡农村独女户,拆迁按照1.5倍面积给予鼓励性安置。有的农户因超生有三个儿子,但也只按照一个人的标准给予安置。此项规定充分体现了科学、合理的社会性别意识。由政府的监督制约,该区农村“男尊女卑”的现象大大改观。

3、要进一步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标准。无论在村集体土地征用还是土地流转纠纷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是获得补偿款的关键因素。从实践来看,一种主张以户籍为依据,一种主张以居住地为依据。但是,这两种主张过于原则,特别是前述五类妇女群体,由于传统的“妇从夫居”习俗,使她们在征用和流转中的适用标准相对模糊,上述任何一种认定对她们都可能有失公允。建议相关部门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做出一个合理的规定。

4、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作用加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法制宣传。大力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尤其是基层组织的国策意识,充分认识到保护妇女土地权益不是对妇女的施舍,而是责任和义务。广泛深入地做好《村民组织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升广大农村妇女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5、对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进行社会性别影响调研。当前,正在**区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的试点工作。建议妇联与农委合作,就此开展社会性别影响调研,对确权工作可能对妇女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为进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此次确权仍然是确到“农户”头上的,妇女依然不具有确权的主体资格,这对于以“妇从夫居”为婚俗、以男性为本位的农村来说,农村妇女的个体利益是否会再次埋没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甚至有部分农村妇女是否会永久地失去土地权益,是个值得关注、研究的问题。

篇6:维护妇女权益工作调研报告

工作报告

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工作报告

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向大家汇报主要工作情况和工作建议。

一、主要工作,市维权联席会议及各成员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贯彻为主线,以推进平安建设为着力点,以完善维权机制、提高维权质量为抓手,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依法维

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平安“新株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领导重视,部门参与,妇女儿童维权环境不断优化

为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市维权联席会议在“联”字上下功夫,强化成员单位责任,形成了政法委高度重视、维权联席办牵头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的社会化工作格局。一是切实加强工作领导。市政法委多次听取妇女维权工作专题汇报,组织召开案情现场协调会,政法委书记、妇女维权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组长余定平亲自批示有关成员单位对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案件,要快审快判,及时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二是健全完善妇儿维权机构。为确保妇女儿童维权联席会议有序开展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成员,根据新情况、新问题,重新规划了成员单位职责,将妇女儿童维权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做到有章可循、有人管事、有钱办事。三是强势推进考核体系。市人大内司委

组织人大有关委领导对9个县市区贯彻落实妇女儿童规划情况进行督查。市综治办把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创建“和谐家庭”纳入一票否决的综治考核和政绩考核体系,通过强势推进,引起部门重视和社会关注,进一步优化了妇女儿童维权的社会环境。广泛动员,深入普法,妇女儿童维权能力不断提高

为提高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妇女依法维权能力,各成员单位将普法与宣传相结合,不断扩大妇女普法宣传的群众基础。司法局、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和妇联组织开展了“五五普法”和“法律进家庭”活动,利用“三八维权周”、“”法制宣传日和“五下乡”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据统计,全市发放涉及妇女儿童维权读本10万余册,举办法律知识讲座余场次、法律咨询50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50余万人次。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各级机关坚持学习贯彻《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

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审理案件中向涉案妇女、未成年人宣讲法律知识;教育局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团市委组建了法制教育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法制宣传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宣传部、广电局、计生委多形式、广渠道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维权法律法规,组织“关爱女孩”行动,大力推介先进妇女典型,通过舆论导向进一步优化了尊重妇女儿童、保护妇女儿童的社会环境。株洲电视台开办了《妇女与法》栏目;《新城市报》与妇联权益部联合开辟了“城市情缘”,专门解答姐妹们在婚姻、情感、维权中的困惑;妇联权益部长陈书梅作客株洲广播电台新闻频道,就家庭暴力作专访;妇联还利用株洲女性网的工作平台,开设了妇女维权网页,利用现代媒体的方便、快捷,为受侵害妇女儿童主张正义。着眼平安,形成合力,妇女儿童维权力度不断加大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一项社会系

统工程,需要各成员单位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市维权联席会注重整合资源,把妇女儿童的维权工作提高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推进平安建设的高度,加大维权力度,开展大量颇具实效的维权工作。一是狠抓农村换届选举,保证村支两委中妇女参政议政的社会地位。重视维护妇女的民主政治权利,强调农村女干部的配备,积极推荐有一技之长、年轻有能力的农村妇女进入村支两委班子,在第六届村委班子中,全市1872个村,有女村干部1934人,确保村村有女干部。今年是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民政局、农办再三强调全市9个县市区必须严格落实《湖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中的有关规定,确保村支两委班子中女性占到30%以上。5月初,民政局、妇联对农村女干部的配备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二是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人身、财产权利的刑事犯罪活动。各级政法委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处理了一批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重大典型案件。

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坚持“严打”方针,相继破获了一批性质恶劣、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益的刑事案件。截止今年4月份,全市检察机关共批捕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犯罪案件218起290人;市中级法院受理涉及妇女儿童民事案件2552起,结案2542起,结案率达%;公安机关共破获强奸案50起,打击卖淫嫖娼案345起,分别比下降%、%,有效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三是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维护女职工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将妇女儿童劳动权益落到实处,总工会在1015家企业组织推行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加大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先后出台了《受理投诉举报制度》、《劳动监察办案程序》等制度,开展了“夏季行动”和“暴风行动”专项执法大检查,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查处非法“黑职介”42家,查处非法使用童工案件15起,清退童工42人。四是加大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深

入贯彻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文化局、公安局在全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网吧整顿专项行动,出动检查人员3886人次,车辆1122车次,检查经营场所9236家次,查处违规案件449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5万本,取缔黑网吧、电游室、无证娱乐场所14家。开展了“高考护航”行动,认真落实群众举报,做到有报必查,有效地维护了和谐安宁的校园环境。五是发挥家庭优势,推进平安建设。今年已进入“和谐家庭”创建三年目标攻坚时期,各地各单位都把创建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全民动员、示范先行、评比表彰,达到了“人人讲和谐,家家创和谐”的目的。,市妇联《谈科学发展观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的运用》论文被首届全国“平安家庭”创建高峰论坛录用,株洲“和谐家庭”活动成效,在全国创建“平安家庭”湖南现场推进会上作为经验推广,成为了全省“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中一个新亮点。

拓展渠道,加强服务,妇女儿童实事化维权卓有成效

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为及时化解涉及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家庭纠纷和社会矛盾,司法局探索出“乡村夜调”、“三所一会”等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着力建立健全“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县市区层层设立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办理妇女儿童的法律援助和救助案件达240余起,为300名弱势妇女和儿童获取各类赔偿、挽回和避免各类经济损失400余万元。市妇联成立了全国首家心理维权咨询总站,组织专家和志愿者免费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心理咨询服务,开展了法律服务进社区、进厂矿、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劳教所等“六进”活动,注重从源头抓维权,入心理去导航,拓展维权新领域。提高妇女儿童生存质量。一是提升农村妇女素质。农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加大农村培训专项资金的投入,全市用于农民培训资金超过4000万元,通过阳光

工程、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等项目培训农村妇女25万人。二是关爱妇儿身心健康。,全市支付生育保险万元,救助贫困孕产妇419人,发放救助金万元。卫生部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对104家医疗机构进行了执法检查,立案查处29家,进一步规范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率先成为全省建制的产科建设合格市。妇联组建了巾帼防艾义工队,权益部长陈书梅编印出版了《艾滋病“疫苗”》一书,首印2万册,免费分发给务工妇女。三是提高了女性社会福利。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狠抓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我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女性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女性万人,国有、集体企业女职工参保率100%。四是开展特殊家庭帮扶。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了“爱心助学”、抗冰捐款、抗震募捐活动。妇联、教育局联合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招募“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募集春蕾捐款360

万元,救助325名贫困学生完成高中和职高的学习和生活。构筑维权长效机制。各地在充分发挥维权联席会议效应时,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充实工作内容,在构筑维权长效机制方面做出有益探索。据统计,全市9个县市区都建立了维权联席会议,建立“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113个,家庭暴力司法鉴定中心11个,877个乡镇建立了妇儿维权站,健全了维权网络,有力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二、工作建议,市维权联席会议要抓住“两型社会”建设机遇,重点关注妇女儿童权益突出问题,以维权机制建设为着力点,加大维权工作力度,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完善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政策体系,推进家庭社会和谐稳定。加强调研,及时掌握维权中热点、难点、重点问题

针对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地

了解和反映妇女群众的呼声及要求,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要制定和完善妇女儿童权益信息的报送制度,及时掌握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动态,为研究、指导维权工作提供参考;要注意建立完善的活动管理体系,创新活动内容,扩大工作影响,总结工作经验,使我们的各项活动在社会上留下痕迹,彰显社会维权实效。

着力解决农村妇女、务工妇女权益突出问题

保障农村妇女的土地及相关财产权益。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把农村妇女和务工妇女的权益保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采取措施解决重点问题。要积极指导各地清理、修改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中侵害农村妇女合法权益的规定;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维权意识,教育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承包

期内各种严重侵害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行为。

上一篇:三年级上课文复习要点 重点下一篇:童年趣事-做花生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