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探究

2024-05-09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探究(共9篇)

篇1: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探究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创新策略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要注重学生3种能力的提高:一是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合作能力;三是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以提高,笔者认为应从5个方面入手。明确实验教学目标,从教学方法的转变入手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要全面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就是活动与探究。它要求教师在教材实验基础上,首先要进行创新设计,包括教具的改进设计、实验层次的安排、问题的设置及解决的方法等。这种设计目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主体作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焦耳定律”内容时,焦耳定律演示器的演示效果很好,但原来教法是教师必须先把它的原理解释清楚,然后做两个实验:1)通过电流相同时,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大小成正比;2)导体电阻相同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现在笔者把课堂设计做了如下改进,就能更好地把学生吸引到实验中来:1)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观察焦耳定律演示器,然后分组讨论,各组选代表发言,对正确组给予表扬、鼓励;2)出示2个实验目的,让学生自己针对演示器上的3块电阻丝设计出2个不同电路图;3)让学生到讲台上按正确的电路图进行演示。这样转变了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交流设计能力得到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不管学生个性差异如何,形象、主动的实验可以引起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学生自己观察和动手操作。如在教学“连通器”这节课时,每个学生桌上都放了一个由软胶管连起来的2根直玻璃管,先引导他们观察其特征,指导他们概括得出连通器的概念,再让学生联想在生活和自然界中哪些东西的特征和连通器相似,从而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连通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他们感到生活中确实需要连通器,使学生主动、积极探索以获得新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要从培养学生自信入手

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二是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三是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四是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把握。

一次,笔者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时,一位学生玩世不恭地拿出激光手电,红红的一束光在室内闪动。笔者正想制止,他却大胆地问道:“老师,这束红光是不是红外线?为什么与手电筒发出的光不一样?”由此,笔者表扬了他善于观察,并告诉学生这红光并非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这是由激光器发射出来的一束激光,同时说明了激光的特点。课后,笔者鼓励学生查阅关于激光和红外线应用的书籍。这个学生还建议笔者这种玩具激光手电作为光源进行实验,笔者采纳了他的建议,在教学“光的反射定律”时,就让每组准备了一个这样的手电,一小平面镜,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共同探究反射现象,归纳反射规律。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使学生体验了主动参与和亲身实验的快乐。引导学生做好探究性实验,要从培养学生勤思入手

新教材增加了不少探究性实验,这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深入思考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出猜想和设计方案。

例如在教学“探究浮力大小”时,笔者课前要求学生去猜想,并说明猜想的理由,同时要求小组设计出检验猜想正确与否的实验方案。通过深入思考,学生在课上积极参与,有的小组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有的猜想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有的猜想可能与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有的猜想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等等。同时都说明猜想的理由,制订验证的实验方案,并且小组按方案在课上进行实验。然后通过交流讨论,归纳出正确的结论。课后写出探究性的实验报告。这样既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开展,要从补充器材入手

实验室是学生实验操作的重要场所,除按教材要求配备仪器和器材,同时应该设法多收集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等,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只有这样,实验室才能真正成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地方。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改进物理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在新课程改革下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西葛中学)

篇2: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探究

黑水县中学

毛泽林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是初中物理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现就自己实验探究教学谈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

合理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再者多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使学生即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辨别事物间更加细微的差异的能力。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

2、教师应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教会学生学习和总结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课题”研究,在一线不断的教学尝试中,集体攻关,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

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要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3、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又可以说整本教科书都在讲述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教材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就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进行。即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在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体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展过程,体会前人的思维成果,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5、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

初中物理虽然需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但同时也要重视记忆,不要死记硬背绝对不是不要记,不要背,而是更加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的规律,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下的要求:每节课要认真听讲,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课后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记忆。上午的课,中午要重温一遍,下午的课傍晚要重温一遍,作业前要重温一遍。睡前再一遍,每周要对本周的知识进行一次回顾,再以后是一个月,三个月。这样学到的知识基本上在大脑里扎下了根,想忘记都很难。记忆时要注意找规律、找特点,要准确记住各种定义,定律的文字表达和各种物理量的单位,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物理计算公式与数学计算公式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公式的每一项都有物理意义和单位,在记忆物理表达式时,一定要记住各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篇3: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策略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 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物理实验不仅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还考察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然而, 现在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为应付考试而实施实验课程, 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对于下一代的创新教育应该渗透到各个教育学科中去。那么,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该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创新实验教学理念

我们知道, 创新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更应践行创新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物理这一科目, 传统上的观念是认为它不甚重要, 只是所有科目中的“配角”, 是“副科”, 我们应改变这一错误且功利的观点, 要清晰认识到物理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是至关重要的科目。此外, 实施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不仅是验证原理,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 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 学生听, 教师演示, 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 改变以往的以卷面成绩来分好坏的观点。在实验教学中, 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 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的方式不要一成不变, 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将实验课变成教师和学生的科学游戏室, 当然, 前提是确保安全。

二、鼓励自己动手, 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 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 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 给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各种物理实验, 从某种意义上说, 都是一种直观的实践, 加上初中的孩子掌握的知识有限, 所以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 就不会照成太大的难度困扰, 并且实施起来较为容易理解, 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参与度会比较高。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 思维异常活跃, 学习欲望高涨。通过实验, 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

三、搞好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许多教育家发现, 合作式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 有助于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而且更能提升整体的学习效果。物理的实验因为其活动的需要, 很多情况下恰巧需要团队合作, 比如, 他需要操作者、分析者、记录者等多人合作。笔者在多次的实验课程中, 进行了分组合作实验。先给与小组集体讨论实验的原理及相关的筹备、具体实施方法等事项的时间, 然后让他们各自执行, 最后汇总交流实验结果和感悟。例如, 探究白色和黑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塑料瓶, 在太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后, 看看谁的温度升得高。温度升得越高, 说明其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其吸热能力就越强。小组为证明这个物理知识, 分别进行多次试验, 利用温度计等工具测量, 并记录多个人的实验结果, 最终达成一致认同, 其中的分工包括实验者、观察者、记录者、材料筹备者等。其中, 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应注意相关问题包括:小组内如何分工, 学生间的配合是否到位, 教师要如何发挥指导者、监督者的作用, 并且怎样恰当地帮助学生做好分析工作……实验后期教师要留意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增强学生信心。实践证明,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采用的“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四、注重联系实际, 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太飘渺的空中楼阁式的抽象理论往往学起来索然无味, 与之相反, 越贴近生活的科学越能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引起学生共鸣。所以, 物理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也要不断告诉学生:科学它具有真实性, 我们留心的话, 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的影子。例如, 大家有时候会发现身上“带电”, 会吸起很多细小的东西, 这是为什么?我们做了摩擦起电实验:把一只小塑料瓶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 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 发现小纸屑被吸引, 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诸如此类还有很多, 比如镜子运用光的反射原理, 比如水变蒸汽运用比热容的知识等等。生活处处有物理, 只要我们善于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拉近物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从而真正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总之, 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还需要广大的物理教师集思广益, 积极探究, 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洪流中, 为初中物理基础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武.试论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科教文汇, 201 (36)

[2]蔡道菊.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21)

篇4:如何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

1.创设问题情景的特征

物理实验探究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所以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必须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时,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比热容是否相同?”若我们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如,炎热的夏天沙滩上的温度明显比海水的温度更高,很容易就可以猜想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不一样,然后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加以论证。

2.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

突出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验证性实验教学相比更注重学生共同合作,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设计实验、控制变量、分析结果、讨论验证。

3.以小组为主要形式的特征

探究性实验是发现与建构知识,训练探究技能,培养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融合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一体的学习过程,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认真实施是探究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每个学生都要负起责任。

二、对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基本方法探讨

1.改变实验方式,尽量让学生广泛参与

(1)比如有些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来做,这样有利于全体学生对这个实验结果真实度的认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不管学生个性差异如何。如,在上电学的《串并联电路》时,提问:“你知道你家里的各个用电器之间是什么连接方式吗?”“马路上的路灯又是什么连接方式?”“它们如果是串联又将发生什么现象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他们感到生活中确实需要了解串联及并联电路,使学生主动、积极探索性得以提高。(3)在学生实验中明确分工,角色互换。如,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时可以明确每组内的学生要各做一次实验,再取平均值。当然也可以要求对实验把握更好的同学先做,一边讲解一边做,基础较差一点的先负责记录然后再做。

2.注重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让其广泛参与进来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体现主体性原则。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前往往会强调预习课本内容,抓住每节课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知道了学习目的,但无形中把思考范围缩小了,质疑空间也缩小了。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无精打采,因为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预料之中”的。所以,有时我们应该改变预习形式,开放思路,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主体原则。如讲解功率之前可以让学生先看看家里面的各种用电器说明书上标明的电流值与功率值,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建立起丰富的表现认识。(2)分散难点,合理安排。设计实验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较大的难度,在教学中就必须分散难点,形成梯度。如探究物质吸热能力之前,先让学生设计一种装置来显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再来设计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是否不同。(3)关注实践与理论结合。做物理实验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增加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最终得出的结论必须要注意物理知识的严谨性,要符合物理规律,不能任其学生想当然。(4)关注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体现人际间互动的原则。

3.灵活多样,防止探究模式僵化,体现多样性

(1)把实验探究游戏化。中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乐于在游戏中学习物理知识,若能把有些探究实验潜移默化在游戏中完成,将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探究伯努利原理时,可以提出:“只用嘴巴吹气,谁能将两张纸相互靠拢”,虽然要达到的目的一样,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格外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把实验探究生活化。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识特点,所以将物理探究实验生活化是多方面的需要。例如:用相同的力让小刀的刃和背分别切削土块、裁纸,帮助理解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利用常见的生活用品做实验,可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较好地解决了那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参与实验的困难。

物理实验教学应该吸取新课程理念进行改革和不断完善,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中学物理实验成为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实践环节。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物理学习的质量。

篇5:探究实验教学初中物理论文

一、物理教学现状

社会不断发展,传统物理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加大与学生学习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融合的程度,这主要由于现今的物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关键和核心,没有实验,物理教学没有任何意义,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物理知识,无法实现物理学科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往往忽略实验物理重要性,照本宣科,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然而,在物理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实际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时候是省心省力,能少开就少开,或者走形式走过场地让学生进实验室,这不仅影响了学习效果,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消极作用。

二、物联网技术与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结合有效措施

(一)结合物联网技术特点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过度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新时期背景下的物联网技术教学应该逐渐寻求一种更加完美的方式,加大与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融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探究实验,并且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物联网技术特点,将学生日常接触的一切与物理实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从而完成探究式实验目标。

(二)情景教学,营造氛围

物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创设教学情境,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情境教学要使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现网络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创造一个活泼的课堂,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发散思维,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创造一个良好师生交互的氛围。例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节课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教师首先要在课前让学生谈谈在自己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声音类型,然后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实验,从而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是实现物联网与实验教学结合的具体体现。

(三)丰富实验过程

物理实验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通过有效的途径合理解决问题等。而这则证明了物理实验教学在学生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丰富实验过程,在这过程中加入多种因素,实现知识的互联性与共享性。例如,在学习电流以及电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起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图等,来丰富实验过程。此外,学生在与同学共同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其合作精神,还能够实现知识互补,扩展学生知识面,实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好实验现象。

(四)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篇6: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以其形象、生动、形式多样,蕴藏着非常活跃的因素,需要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空间,活化知识结构和训练思维空间,塑造完善品格和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育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并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的理论讲授和学生的大量练习相结合,基本上由教师手把手讲授实验步骤、实验要求、实验注意事项,真正由学生自己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实验观点、实验结论的太少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被淡化了,这样无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充分体现。

探究性实验是努力改变学生“接受学习”的传统方式,建立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实验,有效地促使学生关注和联系实际问题,体验科学发展和知识形成的思想和方法,掌握知识的本意和正确的结论。使

学生的意志、毅力、情感、价值观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精神有所提高。也促进了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总体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一、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普通实验是在已有的规范程式下由教师指导、帮助完成的,主要为解决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巧,要求学生达到会做规定实验的基本目标,但缺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功能。为促使学生在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面前勇敢地质疑,提出问题。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建立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能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效地激励学生的个性和已有经验得到充分的发挥,改变过去由教师包揽教学的局面,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探索、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训练学生学会独立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不但要能做引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还要能做探索性实验,不但要能做实验、巧做实验,还要能根据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碰到的事例提出问题、选择课题、设计实验,探究事物的运动规律。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学习和研究,可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鼓励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提高建模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延伸学力,展示学生的研究思路和才能。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习理论的内部需要、学习水平等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

二、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应注意的原则

1、探究性实验课题的选择,有较强的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所以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学习群体的认知结构的差异、学生的基础水平,做到有所区别、有所侧重、有的放矢。既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也要结合教师的指导、参谋服务作用,创设师生平等、互相尊重、合作交流的教学氛围。从学习、社会生活生产中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事例作为课题,但并不是每一项知识都适合学生用探究方法来实验的,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合理的选择,使课题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突出知识本身的特点,安排探究方向和重点,由易到难,逐步提高。使学生从中既能学到探究的思想方法,实践操作的本领,又能通过质疑、反思、实践操作,交流、讨论、归纳、修正数据获得成果,得到成功的愉悦。

2、任何实验必须根据确切的物理原理,如天平就是根据力矩平衡的原理设计制作的,这些实验原理可以是物理定理、定律或规律。探究实验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基本概念、定理、规律,掌握了一定的仪器使用方法,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等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设计和进行一个实验,必须有清晰的物理原理。这也是一个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梳理、选择、整合的过程。

3、由于探究性实验中涉及较多的仪器器材的应用,有些还需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相应的实验构件,所以要注意几个设计原则。

(1)科学性,科学的方案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正确的表

达方式。

(2)安全性,方案设计时必须考虑安全、可靠,不会对人和仪器、器材造成伤害或损害。学生由于生活实践经验不足,有时考虑会欠妥,所以,教师在安全方面必须予以指导、提醒和把关。

(3)可操作性,方案的设计应便于操作、观察、数据测定、数据处理,以便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果。

(4)精确性,所使用的仪器应选择相应的精密度,操作人员应把握正确的观察测量方法,如在测时、测距要能读取正确的数据。尽可能选择误差小的方案,并在实验具体实施前应对方案进行评估,使实验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三、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种教学模式

1、验证性实验的探究

验证性实验是通过给定的实验题目、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学生按照步骤操作,验证教师讲解过的结论或概念。如:“密度”的概念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之一。对这个概念的教学,就是一个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加强指导,因为这个实验应用到“控制变量法”这个实验方法,所以教师最好抓住有经验的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去引导全部学生对密度的概念的学习。大家都知道密度=质量/体积 ,要弄懂密度这个概念,就必须搞清楚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必须弄清楚控制变量法,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启发和引导:①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同种物体,质量相同,体积呢? ③同种物体,体积相同,质量呢?

④不同物体,质量相同,体积呢? ⑤不同物体,体积相同,质量呢? ⑥同种物质所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的大小是否相同或相近呢? ⑦不同物质所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大小是否相同? ⑧如果换几个其他物体,重复实验,结果会怎样? 教师通过设置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能够思考如何去实验,边实验边思考,而不是单纯的照搬,硬套。使学生养成探究实验的良好习惯。

2、指导性的探究实验教学

指导性的探究实验是常见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的课题往往是给定的,教材中也会给出探究的指导方案,只需教师在探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给予必要的指导。例如:在教学“探究电流的大小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时,教材明确地给出了探究的课题,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同时也给出了学生指导性很强的思考题目等。在动手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回顾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回顾控制变量法,强调电路的连接要正确,要准确读数、记录、认真分析,总结实验结论。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到探究性实验的内涵和其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指导性的探究实验是教师热衷的一种探究性教学模式,但是要切记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全部交给学生,忽略教师的指导性。

3、开放式的探究性实验教学

开放性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探究的最高层次的探究。从探究课题的选择确定、方案的制定、实验的操作、结果的分析处理到结论的总结、展示、交流,学生都有很大的自主性,完成的时间相对也比较长。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确定的目标下,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例如:在学习了压强的知识以后,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去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这就需要组织学生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探究,可以安排一个月的时间,要求各个小组写出实验报告,然后进行交流与探讨、总结。又如:在学习测量导体的电阻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测量电阻的方法很多,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或者小组探究。这样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调动了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主人翁精神,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过程的转化。

四、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成效

1、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开设,加深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科学实验的实践,通过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学科研究的情境,使之与前人探索物理知识或规律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让学生在实验中发掘已有经

验,运用已学知识,感悟和体会研究物理的思想和方法。通过问题的提出、方案的选择,培养了学生的扩散思维,通过方案的评估、确定,又培养了学生的聚敛思维。这整个讨论、交流、实验的过程,也正是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的梳理、整合、重组的过程,通过探究实验,也使部分学习优秀的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开始努力予以改进

2、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的探究能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通过问题的提出、方案的选择、设计,仪器设备的选择操作,实验需用构件的动手制作,数据的收集处理,归纳推理等系列训练,使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已有经验得到充分的发挥,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建模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舍去不科学的或虽理论上成立但实践操作上不可行或不精确的方案,这种灵活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跳出了死读书的怪圈。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探究性实验促成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学习物理,做练习题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些学生往往有这种感觉,听教师讲解时懂了,自己解题时却又不行了。特别使碰到与实际联系密切的问题更是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疏于观察,缺少联想,不会灵活运用已有知识。通过探究性实验 的设计、操作,能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现象联系起来,建立起清晰的物理模型和物理情境,提高分析问题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克服片面性,拓展解题思路。比照探究性实验开展前后,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能力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五、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领着学生探究,体验探究过程

由于刚开始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对如何选定课题,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开展研究,如何结题汇报都一无所知,所以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与学生共同进行研究,让学生通过几次不同探究方式的学习实践,学到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步骤。、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教师要让学生尝试局部探究,形成探究能力

经过教师的激发、指导并带领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活动实践后,许多学生对探究学习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初步了解了研究的基本方法。这时指导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进行选题练习;调查、观察、实验等探究方法练习;实验报告及调查报告写作等单项性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下一步完整地进行自主的探究型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3、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探究能力

由于经历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学习,学生们对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已初步掌握。这时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大胆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但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还

是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指导。根据教师指导的对象、内容不同,指导可分为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两种。集体指导主要针对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中的共同问题以班级、年级甚至学校的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的全员指导活动。个别指导是指教师对不同的课题小组个别进行的指导活动。它与集体指导相比,着重于解决学生在开展探究学习中出现的个别化问题。个别指导是初中探究型课程实施中教师最为主要的指导形式。由于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才能保证学习活动能顺利地开展下去。

4、教师要在开展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初中物理新课标强调观察、实验、探究、运用,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即模仿科学家的探究方法,重视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步骤,探究学生未知的知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以探究性方法为主,注意对整个物理概念和结论的过程的探究,通过提出疑问、设计方案、思考解决、动手操作、得出结论等具体步骤,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5、教师要注重挖掘生活素材,拓展探究性实验的空间 物理知识本来就起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实验归纳总结起来形成的,不管是城市或农村的日常生活,都接触到大量的物理现象。比如,我们大多数同学都依赖自行车上学和回家。我们可以引导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自行车上

应用了那一些我们目前阶段所学的物理知识呢?他们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对自行车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了自行车中应用了多种物理知识,并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①在自行车前进过程中,前后轮都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人在对踏板施加力的作用,则自行车后轮相对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则它受到地面向前作用的摩擦力F1,前轮相对于地面有向前运动趋势受到地面向后摩擦力F2;②我们仔细观察了自行车的构造,发现在自行车的脚踏板与大齿轮盘之间,大齿轮盘和后轮小齿轮盘之间,以及车把和前轮之间在制造上都应用了杠杆的知识; ③在自行车坐椅下有一排弹簧,这一排弹簧在自行车前进过程中起减震作用,它使坐在上面的人感觉就舒服。

自行车虽然看似很简单和普通,但在它上面应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我们只是结合初中力学知识进行了研究,难免不全面,但随着知识的增加,我想会发现更多的知识。

篇7: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实验教学的首要环节,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物理实验教学不可记流水账式叙述,而应该有一定的启发性和针对性,指导学生能从众多的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能表述出来。

如《密度》一节中,教师可以先出示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让学生来区分铁块和铝块。然后给出质量相同的铁块、铝块,让学生区分。询问学生: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我们如何验证呢? 要点二:猜想与假设要合理

在学生接触到问题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合理的推测与假设。当然,在试讲中可以自然引导到接下来要探究的内容。

如《密度》一节中,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经验,通过回想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可能会有同种物体体积越大的质量越大,而不同的物体相同体积质量也不一定相同等猜想,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表明观点。

要点三: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注意重点突出

篇8: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探究

一、实验教学思路的创新

在整个初中教学活动中, 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 所有的物理定义、规律及定律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 若仅仅局限在教材上的几个实验, 不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同时还会打击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就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 能够打破物理实验的局限性, 将物理实验由课堂带入生活[1]。

例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的实验, 使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 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以及用筷子与碗做光的折射实验。这些实验器具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 将物理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现象紧密地结合起来。

此外, 教师在创新实验教学思路的同时, 应紧密结合物理教材, 以便在安排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 有层次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物理实验的根本目的, 才能将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 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精神, 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物理学习中。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 观察

在整个物理实验中, 学生能否仔细地观察实验过程, 不仅关系着实验创新, 同时还关系着学生物理理论的学习质量。实验观察并不是对物理实验的仔细记录, 也不是明确物理现象, 而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性, 对整个物理实验进行有目的的探索。同时, 学生在对物理实验进行观察的过程中, 还要通过实验明确实践出真理的含义, 只有通过一定的努力, 克服一定的困难,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才能端正自身对物理的认识。

2. 实验

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 物理实验是为了使学生在实验中深化理论知识, 同时能够运用实验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2]。例如:彩虹一般会在特定的雨后出现, 平时的晴天是很难看到彩虹的, 同时阴雨天也很难看到彩虹。而在实验中, 教师可以通过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来让彩虹出现,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3. 重视方法的总结

物理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充分的相结合, 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 还能深化理论知识理解。学生在物理实验结束后, 教师应积极地指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方法进行总结, 以便为下一次的实验做好准备。

三、评价创新

在整个物理实验中, 教师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肯定, 同时还是学生进行下一实验创新的根本动力。在传统的物理实验中, 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只对整个物理小组的整体进步进行评价, 而小组中个别进步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表扬, 因而在下一次的实验中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物理教师不注重物理实验, 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物理考试上, 导致学生掌握了充足的理论知识, 却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这样的评价方法, 在影响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还会使其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

而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针对实验创新中的评价, 教师也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应用全新的观点来评价学生, 使其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还能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提高自己的实验效果, 将理论知识与实验过程充分地相结合, 在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还能为其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综上所述, 在整个物理教学中, 实验创新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由此就需要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能够结合物理教材及学生的性格特点,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使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能够积极进取, 踊跃创新, 在提高自身物理学习成绩的同时, 还为其今后的物理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少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J].知识窗 (教师版) , 2011 (7) .

篇9: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探究

一、实验教学的思路创新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19个学生分组实验,211个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我们可以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激发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实验为培养创新精神尤其是开发一些联系生活实践的应用型的实验提供了最佳环境,这样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实验的实用价值,教师应该在实验方法的革新、教具的创造、实验的设计等方面勇于创新。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就是要通过在老师的正确的指导下学生亲身到实验中去,教师要善于把握实验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切实做到制订可行的方案来督促和检查,展示或讨论使得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鼓励学生的实践和操作素质。物理实验一方面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课本知识学生自己理解,实验学生自己操作,思路学生自己想,错误学生自己分析,从而发挥学生的最大探索潜能和实践创造能力。

2.实验,在学习中创新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序言中教学中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 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那么在这里学习的就不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根本的方法——

实验。

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应该: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做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大师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索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思路和方向我们不难看出,物理实验方面的命题动态不仅是简单地照搬课本上的实验,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进。比如验证机械守恒定律的实验没必要非从第一点就开始计时,我们完全可以从后面的记录点中来进行命题,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鼓励学生质疑权威,质疑课本,利用不同方法处理实验数据,从而达到及很好地把握实验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又减少实验的误差,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的探索,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又迅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和对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运用现有的知识内容推论后面的学习内容是一种物理研究的思路,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方法之一。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有新的突破。在做固体融化的实验过程中(直接加热),开始的实验结论和课本上总是不一致,学生甚至考虑了推翻课本的大胆想法。在引导学生考虑小学学习的热平衡的知识后,就有学生考虑是不是加热不均匀的问题,通过讨论,最终使用了水浴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结论与课本基本一致。这就是运用来探讨新知识、新方法,在探讨中学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新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新的评价观点不仅仅应该看到学生在操作实验中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更应该重视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种评价还在起步当中,在实际操作时就更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同时还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上一篇:校园生活两三事-写作指导下一篇:酒店承包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