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课程

2024-05-05

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精选十篇)

初中物理实验课程 篇1

一、创设实验情境,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 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 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 鼓励学生创造。这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制教具、学具和小制作活动中, 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初中物理中, 这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 如自制小天平、弹簧秤、潜望镜、小孔成像等。关键是如何让学生认真阅读和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肯动脑筋、肯花时间、尤其是在有实验演示的课文教材中, 在教之前, 可先布置学生制作学具和小制作, 提供实物和原理结构图让学生参考。同时, 在课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带有创造性的制作, 甚至于小发明。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 参加自制学具、教具的活动, 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个活动中, 学生们大胆设想认真设计, 精心操作, 这是传统的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

二、增加探究实验, 变被动为主动

探究就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 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我们采取了“边学边实验”的方法增加探究实验。“边学边实验”主要是学生利用学具与教具在教师的指导下, 亲自动手, 做出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果, 这样既增强了实验的可视性, 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光学时, 就增加了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探究实验。其使用的器材非常简单, 只需要小镜子一块、光源 (激光灯) 一只、小纸板、容器、水等, 实验现象很明显, 而且学生记忆深刻。又如, 在电学教学中, 由于学生刚开始认识电路他们往往束手无策。为解决这一难点, 教师应将以往只有教师演示和在黑板上画图连接线路改为利用电学实验教具, 让学生边学习边动手操作, 练习各种不同线路的连接和电流表、电压表的认读、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电学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电磁学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还将通电导线、通电线圈在磁场里的运动等实验也作为探究实验, 在授课过程中完成这些实验, 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上《大气压强》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杯子来盛水, 但同学们看见过倒置的杯子也可以盛水吗?”以此来激发学生能更好的科学探究, 变被动为主动。

三、做好演示实验, 重视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最好的机会。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 并进行思考, 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的内容选择、构思设计、演示过程等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有重要意义课堂实验教学重在“做”, 让学生以实际操作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是实验教学的关键。做, 即做实验, 它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 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 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 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在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 开关应断开, 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 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 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然, 我们可以事先将电路图画好, 然后按电路图连接达到操作时降低难度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 方才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现象, 很容易烧坏电流表。例如:探究《蒸发吸热》时, 我在讲台两侧各置一铁架台, 并各固定一支温度计, 其中一支温度计在下端包以酒精纱布, 另一支不包。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记录每隔半分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再请两名学生用扇子扇温度计, 我站在一旁问全班同学:“两支温度计的温度会怎样变化?”学生答“温度都降低”, 但最后记录显示出没有包酒精纱布的温度计度数几乎没变, 而包有酒精纱布的温度计温度可降低4-7℃, 激发了学生的深刻思考, 真正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 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上,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 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 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 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 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如在学习了《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又增加了如下学生探究实验:若手边只有天平没有量筒, 请你自选器材, 测量小石子和盐水的密度;若手边只有量筒没有天平, 请你自选器材, 测量小石子和盐水的密度。在探究《熔化与凝固》时, 我在讲台前准备了3组仪器, 其中两组为海波的熔化凝固演示, 1组为石蜡的熔化凝固演示, 请9名学生面向全班做实验, 每组3人, 其中1人在黑板记录每分钟海波与石蜡的温度, 教师加以启发引导。演示效果很好, 3组数据说明了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与凝固上的不同, 同时教师也可以从手忙脚乱的操作中摆脱了出来。

四、加强社会实践, 变单一为多样

在实验教学中, 教学的思维模式发生了转变, 我们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使理论更好地与实际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例如, 我们在学习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时, 做了“高压锅演示实验”, 它是将一个盛有少量水的试管, 用插有温度计和玻璃管的塞子塞紧口;再用一段胶皮管把玻璃管和注射器连接好,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待水沸腾后, 温度计为100℃, 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升高。这时用力压注射器的活塞, 适当增大试管里的压强, 水停止沸腾, 水的温度继续升高。这说明, 水的沸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升高。我们生活中使用的高压锅, 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的, 它用特制的胶皮圈密封, 不让锅内的蒸汽漏出。这样在加热过程中蒸汽更好地与实际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总之, 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参与的水平愈高, 教学效果愈好。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深远的工程, 需要教师不断的去思考去实践并要得到时间的检验与见证,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物理实验教学也会更加成熟, 更加完善。

摘要:为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及探究在新课程标准下应怎样进行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本文从创设实验情境, 增加探究实验, 做好演示实验, 加强社会实践四方面加以阐述, 以期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这一问题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德伟, 何晓芳编著.新课程与实验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5

[2]胡明, 杨国金主编.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初中物理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篇2

——芜湖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与教学改革区域性实验研究”物理学科研究报告(节录)

芜湖市的中学物理学科课程改革有着较长的历程。早在1990年,我市作为实验城市,承担了九年义务教育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物理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并取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5月,芜湖市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基础课程改革38个首批国家级实验区之一。2001年秋季开学,我市市区31所初中8843名初二学生开始使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司南版《物理》实验教材。

几年来,我市的初中物理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在各级领导和专家们的关心、指导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

2001年8月课改之初,市教研室就出台了《芜湖市实施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意见》,组建成立了芜湖市初中物理课改领导组和学科研究组,主要成员有各校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骨干教师。其主要职责是实施课改计划,制定学科课改工作细则,开展教学研究、科研课题研究及教师培训,收集研究资料,沟通联系、反馈信息,同伴互助、总结成果。市区各实验初中(含完中初中部)也都成立了校级物理课改中心备课组。每个学校均已指派专人(即联络员)负责实验计划、数据、信息、资料的记录、采集、取样、整理、归类、保存和上报工作。2.扎实开展课程培训,积极推进校本教研。

(1)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新课程培训,接受新课程理念洗礼。

早在2001年6月,我市就选派市物理教研员和两名中学骨干物理教师赴北京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的课程改革国家级培训,在聆听教育部专家的通识和学科报告、亲身经历新课程理念洗礼后,三位老师回芜又对即将“上岗”新课程教学的67名8年级物理老师进行了二级培训。2002年,我市所辖繁昌县作为省级实验区进入新课程,我市组织全县教师参加安徽省教育厅组织举办的新课程全员培训。

(2)邀请国家物理课标组课程专家,亲临我市调研指导。

我市先后邀请课程标准组负责人西南师大廖伯琴教授、安徽省教科所何润伟所长、重庆市教科所唐果南所长、合肥市物理教研员王继恒老师、教育部课程中心罗星凯、余文森教授等多次来我市做专题调研。课程标准组成员、物理试验教材编委邓磊、李太华两位专家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到我市蹲点,全程指导并参与了我市初中物理课改工作。他们通过多次听课、评课,与老师座谈,对我市的初中物理课改实验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对我市的初二物理课改工作作出了“起点高、观念新、抓得实、效果好”的高度评价。(3)革新学科教研模式,大力开展校本教研。

随着课改实验工作的推进,我们认识到观念的转变仅靠专家教授们的集中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因而提出培训要经常化和校本化,并摸索出了集参与式研讨和集体备课为一体的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培训)方式:培训中,我们将全市所有实验教师打乱分为若干小组,每一组的老师都来自不同的学校,每一组又选出或指派一名组长和一名记录员,负责本组的讨论和记录。同时,我们将每一组的座位都排成开放式的U字型,这样既方便本组内的讨论,也便于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在每月一次的培训中,主持人通过专题讨论、现场示范、参观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围绕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大家展开研讨,大家畅所欲言,气氛异常热烈。每次的教研培训也是一次集体备课,针对下一阶段课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大家群策群力、各抒己见。这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培训真正切合了教师的实际和需要,受到教师们的普遍欢迎。

8年来,我们共组织大型教师培训45场次,参加培训教师3400余人次。教研员在培训中切实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通过学科教研会、培训会、专题讲座、深入学校调研、走进课堂与教师同研究、同备课、同上课、同反思等形式,与一线教师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积极互动。通过各种培训活动为实验教师提供了交流教学感悟、把握教材特点、应变教学策略的平台。

2003年3月17~19日省教科所在省社会主义学院召开了全省各新课程实验区教研室主任参加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专题研修班。我市作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做了专题发言,赢得了与会同志的热烈掌声。会后,代表们都说:芜湖市已经为校本教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此项工作的推广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3.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工作的科研含量。

新课改呼唤科研型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我们的做法是:“不等、不靠、不伸手要”,发动我市全体教师,针对实验中的疑难问题、核心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等诸多方面展开研究。为此,我们努力提高教学工作的科研含量——建立起了动态的课题研究制度,掀起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全体实验教师都是研究人员,“教室” 即“研究室“,“问题”即“课题”,每周进行“新课程教学研讨”,研讨中教研员和教师们即时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教研员和教师们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二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和老师们展开“课题”研究,在一线不断的教学尝试中,集体攻关,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

其次,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实践表明,《学案》的使用非常奏效,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

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4.自力更生,多渠道自主开发建设课程资源。

(1)自制教具、学具

实验开始时,各实验学校的师生普遍感到与新教材配套的课程资源相当匮乏。单就我们使用的上海科技出版社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上所列的新增随堂实验器材就达几十种,这还不包括延伸至课外的学生自主开发的探究内容,所以我们大力倡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学具。几年来,我市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学具逾万件。(2)自建互联网站“物理教研”

2002年3月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创建了芜湖市“物理教研”网站(网址:http://www.wuliedu.net),网站以理念更新和课改实践为特色,在众多的教学网站中独具一格。8年来“物理教研”网站历经了四次改版,栏目开设和内容组织已日趋成熟,网站以理念更新和课改实践的特色,在众多的教学网站中独具一格,在全国已初具影响,多次得到教育部国家物理课程标准组的肯定。“物理教研” 网站目前已成为我市中学物理新课程资源开发、课改信息交流、经验成果介绍和观点意见争鸣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其中的“BBS论坛”已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教研沙龙”。网站作为国家级实验区辐射其它兄弟地市的重要窗口,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数十篇真知灼见文章,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物理教师的教研热情,极大地提高了我市物理教师的教研能力水平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水平,在我市广大物理教师中掀起了一股计算机网络教研热潮。

5.参与教材建设,投身课标教材研究。

几年来,课标组和教材编写组先后十余次邀请我市物理教师座谈对课标的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体会,征求课标使用意见和教材修改建议。2004年4月我市教研员携教师代表赴合肥参与教材修订工作。2005年元月教材编写组来芜向一线教师征询对教材的意见。此外,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市广大教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和教研论文,其中不乏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和学术价值文章,获得各级嘉奖。

6.提升教师职业生活品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在我市建立起来的动态课题研究机制提高了教学工作的科研含量,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们的工作热情也空前高涨,一批“科研型”、“课改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纷纷涌现出来。一批批课改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也陆续发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学会杂志《物理教学探讨》、教育部直属刊物《教学仪器与实验》、国家级杂志《物理教学参考》、《教育文汇》等陆续刊发我市课改专稿。特别是教育部直属刊物《教学仪器与实验》和我市课程同步连续约稿,已发表系列文章28期(篇)。7.积极探索物理中考评价改革。

积极探索和实践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评价改革,不仅能充分地发挥考试命题对新课程教学的导向作用,更能够有力地促进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早在01年 8月出台的《芜湖市初中物理课改实施意见》里,我们就提出我市初中物理学科考试评价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循序渐进”,“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进”,几年来我市物理学科在中考评价改革研究方面工作细致入微、扎实有效,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市独立命题的物理中考试题也赢得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组暨全国中考物理试题评价组的高度评价,其中2003年获得教育部最高等级A。试题也同时得到了学校、教师及社会的认可,并在全国兄弟实验区中赞誉有加。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市物理学科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明显的变化。总体说来,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在变,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学生在变,变得更加喜欢学习;教师在变,素质变得更高了;评价在变,变得更加关注学生发展。

1.课题研究的物化成果 2003年12月,由我市物理教师编撰一套丛书——“初中物理教与学系列丛书”《新教案》、《新学案》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丛书分8、9两年级共4册,共110余万字,该套丛书凝聚了我市初中物理新课程实验以来教与学的心得和智慧。教育部物理课标组负责人、原安徽省教科所所长物理特级教师何润伟对该套丛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特别为丛书作序,在全国发行。自2001秋季开始,应国家物理标准组要求,我市向标准组和实验教科书编委会同步提供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案例、实验教材修订建议、新课程研究论文数十篇,其中三十余篇被收录入标准组编的《物理教师培训用书》和《新课程物理教学案例集》,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中学物理教学探讨》、《中国教师报》、《教育文汇》、《安徽省教育科研》等多种报刊杂志刊载过我市物理课改实验论文数十篇,特别是教育部《教学仪器与实验》杂志,自2002年第四期开始,连续十余期刊载了我市的课改文章。新课程实施以来,在省级以上教学论文和优质课评比中,我市共有15篇教学论文获省级以上奖次,其中国家级奖次有2篇。2003年9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初中物理师资培训指导》(国家物理标准组组长廖伯琴主编)有近50%资源录自芜湖实验区。2004年,我市又应司南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编写组要求,主持编撰了与司南版教材配套的新课程学生作业集《新课程初中物理同步三练》,全书共60余万字,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各兄弟实验区使用后受到广泛的好评。2003年6月,应国家物理标准组邀请,我市物理教研员李文波老师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物理标准组教师培训”电视专题片录制工作,该片暑期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播出; 2003年12月,我市物理教师,第七中学程泓及铁路中学洪杰,应中国教育电视台邀请,赴北京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5+2》栏目大型互动式教育节目《我为老师打分》的录制,展示实验区教师对物理新课程的体会与理解,并双双获得“我最喜欢的老师”奖。

2.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

自2001年以来,我市物理学科教师在省级以上新课程培训会上进行示范课、观摩课教学的教师共有近20人次。在省级以上课堂教学评比中,我市参评教师获奖的人次、等级在全省也都处于领先水平,其中,课堂教学省级以上获奖15人次,国家级以上获奖4人次;录象课教学省级以上获奖5节次,国家级以上获奖1人次,其他形式课堂教学省级以上获奖4人次,国家级以上获奖1人次。

新课程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物理实验的操作性和趣味性,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物理逻辑思维和良好学习习惯。物理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下面笔者将从实验内容和实验手段两大方面阐述创新的模式。

1.实验内容的创新模式

1.1演示实验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容易趋向简单的介绍性演示,将教材上的实验步骤原原本本复述一遍,对于学生来说,这并没有任何意义,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实际操作演示,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实验步骤。

例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速度测定实验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时间、路程概念进行理解,要控制好不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次实验探究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得到速度。然后进行实验演示,准备5个不同重量的小球,从相同的高度释放,记录小球落地的时间,根据时间、路程,计算小球运动的速度,并绘制表格。最后引导学生自行组织合作小组开展实验,并填写、整理、计算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可以更快的掌握实验技巧,能够快速开展实验,并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计算数据,得到最终的实验结果,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对物理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将会更加深刻。

1.2探究式实验

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堂的主体位置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设计、开展并得到结论,并与教材内容相比较。

例如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声音的传播》教学时,应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第一步,创造实验教学情境,播放汽车鸣笛、空谷回音等声音视频,引发学生思考,视频中的声音都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传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第二步,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通过交流沟通得到更多实验猜想,并设计猜想实验步骤,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声音在液体、气体、固体中都能够传播,根据猜想进行实验。第三步,猜想验证,首先是声音在液体中传播实验,将发声的闹钟放在水中,隔着水依然能够听见闹钟的响声,说明液体可以进行声音的传播;其次进行声音在气体中的实验,其实这个实验学生每天都在做,我们生活在空气中,彼此发出的声音就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最后进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实验,安排两名同学在钢管或书桌的两边,其中一名同学敲击钢管或是书桌的一角,另一名同学贴近钢管或书桌,判断是否能够听到声音,并描述声音的大小和品质。通过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声音的传播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实验中,教师抓住时机,进行课堂纪律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不在课堂上随意聊天,上课不带手机,避免手机在课堂上突然发出声音,干扰其他同学的听课进度等。探究式实验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真、创造精神。

2.实验手段的创新模式

2.1加强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具备形象、生动、有吸引力的特点,是初中教育中比较新颖的教学工具之一,加强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即通过多媒体资源更加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实验的过程,还能在实验过程中配上形象化的声音,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可以清晰的展示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实验仪器具体操作步骤,同时可以将实验仪器与多媒体进行连接,学生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可以实时的传送到多媒体中,更加详细、准确的记录实验数据,并快速计算实验结果,促进学生在实验中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2.2加强电子书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电子书在实验教学中运用效果与多媒体差不多,多媒体比较偏向于集体教学,而电子书更有针对性,可以根据每个人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不同程度设计,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自主调节实验视频播放进度,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采取倒退重复学习的方式,保障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中对每个知识点都能够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同时电子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就像是另一位老师,一位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贴身家教。

3.小结

总而言之,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整体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对实验教学保持高度的重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作用,激发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提高初中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好军.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20:95-96

[2]许宝贵.新课程下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实践与探寻[J].学周刊,2015.29:145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篇4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种物理实验模式

(一)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最为常见的物理实验方式, 普遍适用于实用性的实验和验证性的实验。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运用当前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验进行操作, 从而规范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当然, 在实验前必须要求学生参与预习, 让他们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对实验原理、器材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并且熟悉实验的步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指导作用, 必须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 培养其严谨治学的态度。

(二) 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的一些能够通过简单器材实现的教学实验, 讲究科学性、安全性和趣味性。它作为一种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方式, 由于教师不在场, 器材较为简单, 所以学生必须自我寻找器材和仪器, 独立完成实验。这对于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较好的培养效果。科学性讲究实验题目必须有教学大纲要求的科学的教学因素;安全性要求教师在选题时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趣味性则需要教师充分考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尽可能地寓学于玩, 促进教学的丰富性。

(三)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当前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教师结合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进行操作表演实验, 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实验的诠释。相关文献强调这个过程可以将教师的思维方法、操作技能以及情感和科学教学作风形象表达出来, 目的在于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这样做, 可以让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和器材的选择有更明确的认识, 将学到的物理知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强化概念, 了解知识的本质。

二、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初中物理实验模式被教学者和专家开发出来。这种形势下,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合理应用教学策略就成为了实验成败的关键。下面笔者就对此问题作一具体分析。

(一) 讲究与现实结合

与现实结合是实验的根本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必须将实验和实际的实物进行结合, 尽可能地利用身边的实物进行实验。教师可在教学中开展简单、易行的物理替代性实验。如对简单实验器材的制作, 对实际废品的改造和利用等, 涉及研究的实验可以有光学、运动学和电磁学。通过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 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 知觉集中性更强, 甚至在实验初期引发更强烈的欲望和兴趣, 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 提高分组实验素质

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素质非常重要。这里的素质主要包括合作、实验的能力。分组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和培养创新能力。它是通过分组讨论并验证猜想实现教学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学生要在各自的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动手实验, 并对获取的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和讨论, 最后归纳出小组的整体意见和结论。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必须以助理和辅助者的身份参与教学, 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条件, 挖掘能够利用的相关素材, 帮助学生明确研究方向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三) 教师角色的转变

如上述所言, 以助理和辅助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开始, 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物理实验 (如演示实验) 一则以教师做、学生看为主, 二则对某个理论进行验证。这种模式下,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和实验结论, 对他们的积极性打击相对较大。对于全部准备妥善的经典实验, 教材也往往给出了实验的目的、器材、实验方案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 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 缺乏主观能动性。因此, 在实践中, 无论是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 教师都要转变角色, 让学生参与实验, 甚至成为实验的主导者和思考者,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摘要:文章对当前主流的三种初中物理实验模式进行了分析, 包括分组实验、课外实验和演示实验, 并以此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策略, 以期为相关研究抛砖引玉。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浩, 吴伟.物理习题教学中“仿真物理实验室”的应用[J].物理通报, 2013 (3) .

[2]郭桂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 .

[3]嵇成国.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教学实效[J].江苏教育, 2005 (23) .

[4]李明权.浅谈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 2005 (19) .

[5]张玉安.浅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 .

[6]朱明光, 陈晓红.中学物理仿真实验室[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4) .

初中物理实验课程 篇5

摘 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针对如何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问题,依据多年初中物理教学经验,总结有?P研究成果,给出如何在新课改要求下开展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建议.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探究;创新; 团队合作

作者简介:华新卫(1968-),女,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时下的实验教学多数并没有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教育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还是重视实验理论和规律,教学形式多为演示实验,轻视实验操作过程;实验课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程度不足,合作学习能力不强;教师评价多注重卷面考试,忽略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操作能力的考核,评价不系统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优良环境[1].为进一步在初中物理新课程的要求下,通过合理有效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团队协作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认真做好实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初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性,直观上的印象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课程时,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实验效果明显可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继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去进一步探索实验现象产生的奥妙.例如摩擦起电实验,其中空气的湿度以及器材的干燥程度决定着实验的效果是否明显.如果课程之前碰上阴雨天,则必须对毛皮、绸布、玻璃棒、橡胶棒、验电器等器材进行干燥处理.2 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

探究式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很大帮助,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强调科学探究对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作用.探究性实验有别于测定性实验,又有别于一般的验证性实验,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收集实验有关信息和数据,并对结果创造性加工处理、分析矛盾、解决矛盾.通过探究实验结果的过程,学生能深切体会到收集信息、设计方案、运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案例:在“测量水密度”的实验中,改进传统的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不脱离实验要求和目的,充分发挥想象,自己设计实验.然后分别对方案进行演示,并讨论结果的有效性.课程中有同学设计方案是先测量空烧杯的质量,装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测量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这个设计方案中,理论上不存在问题,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部分水附着在杯壁和杯底,造成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此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减小甚至消除误差,最后进行实验方案的改进设计.3 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教育部推行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3],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还要大力倡导合作学习,建立人道、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现代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应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并存.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实验课堂的精心设计者、发动者和组织者,还是科学的管理者以及公正的评价者.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入实验教学,能够提高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如何开展合作式实验教学,其简要实施流程如下图1所示.关于其教学实践,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郭天云[4]在其硕士论文中选取初三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半个学期的合作学习尝试,并对实验前后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结论: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同时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4 利用微课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方式

无线网络的全区域覆盖、移动终端设备的大范围应用,使得以视频为信息传输媒体的微课得到常态化应用,可汗学院和网易公开课等都是时下非常成功的微课代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实验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实时呈现出来,但是如果教师将所呈现的物理实验的视频或者相关物理现象制作成微课视频,将实验的原理或者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可有效提高实验课堂的效果[5].例如热机四冲程实验课程,可以将四冲程的课程制作成微课,不仅直观形象,且可反复演示,能够加深学生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2013年6月20日上午十点,神舟十号的三位宇航员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课堂教学,整个授课过程中,宇航员利用自己的真实体验和丰富的实验内容讲述了太空无重力环境的特点.将宇航员的太空生活视频制作成微课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重力的产生以及应用的理解,同时可对同学介绍我国在航天事业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兴趣.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丰富完善实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虚拟现实技术在大众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研究、培训教学、展览展示和虚拟仿真体验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上的应用主要在于虚拟仿真实验室.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能够将复杂的物理图景真实形象地展现出来,突出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物理知识再次整合,使之结构化、系统化、更具实用性,这些都是传统实验课程难以比拟的.关于其应用实践,山东师范大学的毕於生[6]以及陕西师范大学的李璐[7]在其硕士论文中分别做了介绍,其中毕於生对初中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天平的使用》、《电路短路问题》的实验课进行了虚拟现实的尝试,并对实验教学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增设课外开放性的物理探究性试验

课外开放性的物理探究对于系统化学生的物理知识,激励学生创新,丰富学生视野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这项活动中可以不受老师和教材的约束,独立自由的去想象思考,因此课外的探究性活动必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案例1:风车提重物,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一个重物提升装置,以提升物体的重量大小为评判标准,实验器材:吹风机(功率固定),杠杆、滑轮、叶片、胶带等物理实验室器材皆可.小组合作自作风车,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杠杆、滑轮、齿轮等省力装置,综合比较各个方式的优缺点,在有限的空间内提升最大的重物.案例2[8]: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整套实验装置,再加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引导学生探究近视眼的矫正用什么透镜.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因此,为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更有效地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实验课程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利用微课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方式,引入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室,增设课外开放性的物理探究性试验.参考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132(2016)20-009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5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推动了当前国民基础教育的创新。物理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引起了业界专家学者的关注。作为物理教学的核心之一,物理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理解物理的关键一环,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其进行创新,为社会培养知识丰富扎实又善于创新和应用的人才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之一。下面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种物理实验模式

(一)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最为常见的物理实验方式,普遍适用于实用性的实验和验证性的实验。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运用当前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验进行操作,从而规范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当然,在实验前必须要求学生参与预习,让他们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对实验原理、器材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熟悉实验的步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起指导作用,必须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培养其严谨治学的态度。

(二)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的一些能够通过简单器材实现的教学实验,讲究科学性、安全性和趣味性。它作为一种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方式,由于教师不在场,器材较为简单,所以学生必须自我寻找器材和仪器,独立完成实验。这对于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较好的培养效果。科学性讲究实验题目必须有教学大纲要求的科学的教学因素;安全性要求教师在选题时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趣味性则需要教师充分考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尽可能地寓学于玩,促进教学的丰富性。

(三)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当前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结合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进行操作表演实验,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实验的诠释。相关文献强调这个过程可以将教师的思维方法、操作技能以及情感和科学教学作风形象表达出来,目的在于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和器材的选择有更明确的认识,将学到的物理知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强化概念,了解知识的本质。

二、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初中物理实验模式被教学者和专家开发出来。这种形势下,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合理应用教学策略就成为了实验成败的关键。下面笔者就对此问题作一具体分析。

(一)讲究与现实结合

与现实结合是实验的根本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实验和实际的实物进行结合,尽可能地利用身边的实物进行实验。教师可在教学中开展简单、易行的物理替代性实验。如对简单实验器材的制作,对实际废品的改造和利用等,涉及研究的实验可以有光学、运动学和电磁学。通过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知觉集中性更强,甚至在实验初期引发更强烈的欲望和兴趣,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提高分组实验素质

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素质非常重要。这里的素质主要包括合作、实验的能力。分组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和培养创新能力。它是通过分组讨论并验证猜想实现教学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学生要在各自的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动手实验,并对获取的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和讨论,最后归纳出小组的整体意见和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助理和辅助者的身份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条件,挖掘能够利用的相关素材,帮助学生明确研究方向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如上述所言,以助理和辅助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开始,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物理实验(如演示实验)一则以教师做、学生看为主,二则对某个理论进行验证。这种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和实验结论,对他们的积极性打击相对较大。对于全部准备妥善的经典实验,教材也往往给出了实验的目的、器材、实验方案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缺乏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实践中,无论是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教师都要转变角色,让学生参与实验,甚至成为实验的主导者和思考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浩,吴伟.物理习题教学中“仿真物理实验室”的应用[J].物理通报,2013(3).

[2] 郭桂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3] 嵇成国.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教学实效[J].江苏教育,2005(23).

[4] 李明权.浅谈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2005(19).

[5] 张玉安.浅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

[6] 朱明光,陈晓红.中学物理仿真实验室[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

[7] 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初中物理实验课程 篇7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是可以引起学生对物理实验求知欲,同时,兴趣还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一种动力。所以,教师要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一)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极其紧密,因此,教师便可以利用物理的这一特点进行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为实现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的目的,可以预先对书本知识进行揣摩,寻找其中与生活中的联系。当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联系,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便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是一项趣味的活动。

(二)使用多媒体进行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用多媒体进行创设情境,充分的利用音、影、像等资源,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创设情境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且利用多媒体进行创设情境具有宽阔的应用前景。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多媒体资源能够起到非常独特的作用,不仅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中物理课中“探究物体物质状态的变化对其质量的影响”一课时,在实验课堂内虽然不能呈现冰熔化变成水的过程,且天平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衡,但是,教师可以用录像机将整个过程录制出来,这样,在课堂上播放部分截取的录像视频,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

学生只有发觉事物的有用性,并对该事物产生探究心理,才能够积极的付诸行动去做。在这种心理环境下,把学生对物理学习的需求激发出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便能够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积极的探索与思考。

(一)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需求

学生在对一个知识进行学习时,其头脑中不是空白一片,而是有自己的一些认识,我们把这种认识成为前概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这种前概念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现出错误的实验现象,而这些新的实验现象和学生在大脑中原来的概念是具有一定冲突的,所以,这便会使学生产生新奇的想法,从而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致使学生出现一个个千奇百怪的想法,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悬念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需求

教师可以利用新颖的方式进行设计,从而产生让学生惊奇的效果,且在实验过程中不能让学生立刻就知道实验的原理,引起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终达到让学生产生兴趣的目的。例如,在物理课程中,可以选取装有少量水的易拉罐加热,然后达到一定温度后,撤去酒精灯,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或者是选取不同大小、适宜的实管,在大实管中装满水,并将小实管放入大实管中,从而将它们倒置过来,会发现小实管正在缓缓的往上移动,并不是直接掉了下去。

三、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

在物理实验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有主体意识,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实验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课中进行独立的猜想与假设,从而提升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简单问题用举手的互动方式

针对物理实验课堂学生回答问题这一问题,正确的办法是:如果是简单的问题,那么为了保持课堂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可以采取让学生举手的办法进行回答,虽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回答的机会,但是,在回答问题时的过程,全班同学都是在认真听的。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但在实质上主体也参与其中了。

(二)较难问题用分组讨论的互动方式

很多同学对于较难的问题不能马上想出方法来,因此,很多学生便会产生害怕的心理,为杜绝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可以对问题提出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包括组内讨论与组间讨论,经过学生激烈的讨论后,学生能够整合出更具有价值的观点。致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且还能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完善。

四、结束语

初中物理实验课程 篇8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如何审视探究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从而真正落实探究教学呢?

一、挖掘实验的教育功能, 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中蕴藏着许多有趣的现象, 挖掘并利用这些现象,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是研究性学习要解决的问题。

案例一 (凸透镜成像的教学) :教师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凸透镜成像现象, 提出学习内容“凸透镜成像规律”, 让学生使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要求学生做好数据的收集, 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在完成上述任务后, 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交流。由于各小组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有的相同, 有的不同, 因此, 在交流过程中, 学生既可对使用与本组相同焦距的小组的实验数据与本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对比实验结论是否相同, 若不同, 则其可能的原因又是什么等, 也可与使用不同焦距的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看是否得出相同的结论。

二、找准探究方向, 鼓励学生敢于猜想与假设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与假设是建立在实验现象的观察, 现有证据以及以往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有根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在探究实验中, 我们可以凭借已有的事实和先前的经验, 以假设的形式对探究实验所涉及的知识和事实以及认识不充分的事实和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测, 并设计实验去验证。

案例二 (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对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提出猜想与假设: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可能与运动的速度有关, 可能与运动的方向有关, 可能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在此基础上, 各小组选择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实验, 并作交流, 得出结论。最后教师又提出问题:一块木块、一块铁块, 哪一块的表面更光滑?怎样探究?

三、抓住实验细节,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面对实验中得到的不同的结论, 教师不应急于告知学生产生差异的原因, 而应让学生检查、分析实验过程, 自己去找出原因, 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求知识的能力。

案例三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与所提升重物的重力大小有关的教学) :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经过实验, 学生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 教师让学生检查各自的实验过程和数据, 在确定无误后, 各小组相互检查对比数据。经过对比, 学生找到了原因, 是因为实验中所使用的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不够精细, 读数误差较大, 因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教师再让学生用分度值较精细的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 学生得出一致的结论。最后, 教师又提出问题, 用分度值较大的弹簧测力计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在充分讨论发表意见后, 得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初中物理实验课程 篇9

一、试题的基本特点

1. 试卷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套图文并茂的试题, 使学生在感受到生活物理的同时, 体验到物理语言的表达方式

试题精心选择的图片新颖、清晰, 有新奇感, 拉近了物理试题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能从心理上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答题氛围, 减轻学生心理上的答题压力.同时, 试题插图的设置, 也为学生分析理解题意、降低试题的难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整套试题共有24道题有图, 占试题总数 (34道题) 的70%.

例如第16题 (见左图) , 图中给出的是我省运动员王濛在比赛中的一个镜头.这幅图片会使学生看到冰鞋上的冰刀, 从而对学生分析冰的熔点可能与压强有关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同时, 一种强烈的爱国热情也会油然而升的.

例如第30题 (见左图) , 给出的是嫦娥一号卫星升空和轨道图, 使学生在重温卫星升空的骄傲自豪感的同时, 也体会并掌握了一种物理语言的表达方式.

例如:第32题 (见下图) .这是综合运用题中的第一道题, 学生往往感觉计算题难, 答到此题时会很紧张, 所以会影响学生的发挥.我们把这个题加了一幅小轿车的图片, 既提醒了学生小轿车四个轮子着地降低了难度, 又能对学生的心情起到放松的作用.

2. 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突出对科学探究中过程与方法和探究实验的“亲历性”的考查

例如第27题: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 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 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 如右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

(1) 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2) 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关系.

(3)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4) 移去后面的蜡烛B, 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 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选填“能”或“不能”) .

(5) 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 它的像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这是一道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科学探究题, 很多学生答题不理想, 充分考查出了平时教学中对实验探究教学的“亲历性”的体验.因为教师如果平时教学中忽略对探究的实际过程的训练, 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机械式的、被动学习的学习机器.而学生若能真正亲身经历动手实验的过程, 就会具备实验的能力和经验, 回答此类问题则一定会得心应手.这样的题既发挥了试题的课程导向性, 又有利于平时的教与学.

第28题 (前面已举例) 测量鸡蛋的密度是一个开放性的设计题.这样的题, 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有利的物质基础, 如在准备物理实验、选择器材时要有一定开放的空间, 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规格、型号不一定相同的器材来完成实验.只有这样, 学生才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实验器材设计不同的方案、获取多组不同的有效数据, 从而为其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推理普遍适用的规律和结论、以及评估、交流等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第26题:小明到镜泊湖游玩, 看到这样一幅美丽的景象如图所示 (图略) , 请你提出一个与光有关的现象, 并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________;他在细沙滩上, 留下了深浅不同的脚印, 他想沙滩凹陷的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他决定做个实验探究一下, 他将装有一定量水的矿泉水一次正放, 另一次倒放在细沙滩上, 发现倒放时矿泉水瓶陷入沙滩深一些, 由此得到结论:.他研究问题的方法叫_______.用到这种研究方法的实验还有__________.

第29题:我们已进行过“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在图甲中把余下部分的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好.

(2) 在某次测量中, 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 值为__________A.

(3) 丙、丁两图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过程中,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 其中表示电阻不变、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_______ (填“丙”或“丁”) .

(4) 在探究电阻一定时, 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 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______是_____

(5) 有同学想利用图甲的实验原理测“220V 40W”白炽灯的额定功率, 如果要使实验可行, 请对原理图中实验器材的规格提出一条合理的要求.

[答题示例]:

电压表的量程至少要220V.答:__________.

如果在家里做测白炽灯功率的实验, 因家里一般没有电压表和电流表, 所以可以利用家庭中都有的_______和_____测量更方便.

这两题都是通过对课本中实验探究的再现来立题的, 除了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外, 更注重了对实验探究的过程与实验方法的考查.此外, 26题的第一空 (从图中找出光学现象进行解答) 、29题第 (5) 问对电学器材的要求, 还加大了试题的开放性.

3. 试题的内容配置合理, 能够关注科学, 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例如第9题: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用原则的是 () .

该题通过对一组安全用电插图的识别, 提醒学生要关爱生命, 注意安全,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28题:今年6月8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法定放假一天, 早晨小明正在吃妈妈煮的鸡蛋, 忽然想到熟鸡蛋的密度有多大呢?他决定利用身边现有的弹簧测力计、水、水杯、线等器材, 自己动手进行测量, 请你简述他的实验步骤.

写出鸡蛋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请对小明的实验过程提出两点注意事项.

此题利用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为题材而设置, 使学生在盼着过端午节吃鸡蛋的同时, 想着能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研究点什么, 并潜移默化地唤起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关注.

再如第31题:“炖”菜是牡丹江人喜欢的一道美食, 最好的“炖”菜是应用煮食法, 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 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 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 如图所示, 当煲中的水沸腾后, 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 (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以“炖”菜是牡丹江人喜欢的一道美食为题, 考查沸腾的相关知识.利用熔、沸点知识考查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同时激发了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热情.

第33题:如图所示 (图略) , 关于能源消耗问题, 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34题:我们生活的牡丹江地区, 到了冬季, 因日照时间短, 太阳能热水器的水达不到所需温度, 为此人们研制了太阳能、电能两用热水器, 大鹏家最近就安装了一台这样的两用热水器, 如图所示, 铭牌如下:

(1) 太阳能热水器贮满水, 水温从20℃加热到50℃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1L=10-3m3.)

(2) 大鹏将水箱装满水, 只使用电加热器将水从20℃加热到50℃时.需加热器正常工作多长时间? (设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3) 在上述 (2) 情况下, 加热器正常工作实际用了3小时, 则此热水器的效率为多少?

(4) 仅就太阳能热水器与电热水器相比有哪些优点? (写出一条即可.)

33题通过能源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不仅考查了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还考查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的具体做法.34题通过学生的简单计算, 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和作用.因为现在全球能源紧张, 让学生树立节约能源和环保意识有深远的意义, 即为建立节约型社会, 学生要用实际行动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的试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 也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也将有着实际的价值.

4. 试题内容注重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当前热点问题, 突出了时代特征

例如第11题:北京奥运游泳场馆“水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 它采用的ETFE膜, 只有一张牛皮纸厚, 捧在手上轻若鸿毛;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此外, 即便是冰雹撞击薄膜的巨响也不能传递到场馆之内, 此建筑材料具备的特点有 () .

A.密度小B.分子间无斥力

C.熔点高D.隔音性较强

这是以北京奥运场馆“水立方”建设中的材料为载体的试题, 考查了力学中的密度、热学中的分子力、熔点、声学等知识.既注重基本知识的考查, 又将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产生活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在试题之中, 促进了师生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关注.

再如第19题: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 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 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_ (填“次声波”或“超声波”) , 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 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_____发出声音, 被及时获救.

此题结合四川汶川大地震, 考查地震的同时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并引导教育学生如何利用声现象的知识进行自救.

例如第30题:阅读短文, 回答下列问题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 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嫦娥一号卫星从这里开始自己的奔月之旅, 开启了中国深空探测的新里程.

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到运行周期约为16小时, 近地点200公里, 远地点51000公里的轨道, 星箭分离后, 先在这条轨道运行两圈, 在这个期间将在远地点做一次小的轨道变轨, 将近地点抬高到600公里.在16小时轨道上运行第三圈到达近地点进行第一次大的轨道变轨, 将轨道周期变为24小时.在轨道上运行三圈, 再次到达近地点, 做第二次大轨道变轨, 将轨道周期增加到48小时.

嫦娥一号卫星在这三条大椭圆轨道上运行共7天, 当它在调相轨道运行结束到达近地点时, 再做第三次大的轨道变轨, 使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 随后嫦娥一号卫星将沿着这条轨道飞向月球.

(1) 就你观察图片和文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 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 并解答.

[答题示例]问题: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为什么会越来越快?

回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问题1:回答:

问题2:回答:

(2) 卫星与火箭脱离后, 嫦娥一号卫星打开太阳能帆板, 其作用是什么?

该题以“嫦娥一号”为载体, 把物理与当前尖端科技相结合,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对试题的建议

虽然总体来说本套试卷有许多亮点, 但也有一些小问题值得研讨:

1. 试题没有真正体现出生活物理的理念.

许多试题只是表面上设置了一些情境, 并没有从本质上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些题缺少真实生活的情境 (如填空的14、15、20、21、22、23、25题) , 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2. 试卷的探究味道不浓.

考查更多的还是学生的实验技能, 缺少对探究能力实质上的考查.《2008年牡丹江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探究题注重的是对未知现象和规律探索过程和结果的考查.一般情况下, 探究题中包含验证, 实验题中的部分可能出现探究, 但命题的重点应是探究.”而此次联合命题中22分的实验与探究题中, 能算做是探究的问题仅占3分 (26题第二空、27题第 (5) 问、29题第 (5) 问的第一空) .

3. 试卷中相当部分试题的表述不够科学准确.

命题过程中的文字语言要注意雕琢, 所给条件要明确具体, 防止歧义的产生和给阅卷带来主观的影响.如28题, 测量鸡蛋的密度是一个开放性的设计题, 但所给的实验器材当中一个“等”字, 使许多考生有了不同的理解, 有的认为可以添加辅助工具, 有的认为可以添加测量工具, 认为什么器材均可, 导致一些学生又随意挑选器材, 没有注意题目原先给出的主要测量仪器, 使试题的开放性过大.这不仅增加了考生出现错误的机会, 同时也给阅卷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

4. 题型的特点凸显得不够明确.

综合运用题整体来说没有能够有所突破, 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理解计算, 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略显欠缺.33题和34题对于能源的考查创新精神不够, 致使学生答案生硬, 发挥余地不够.而填空题和实验与探究题中则出现了六个二 (或三) 选一的选择性试题, 考查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学生“猜”的几率较选择题还要大, 建议不出或少出此类试题.

此外, 整个试卷来看成题较多, 也缺少具有创意性的试题;试卷的版面设计亦不够科学合理, 有三道大题分排在前后两面试卷上, 为学生答题和教师阅卷评分带来人为的错误;试题难易的编排也欠合理, 第1题就涉及运动和力的难点问题, 给学生的心理和自信带来很大挑战, 而试卷插图的质量更不令人满意, 如31题由于试卷中的滑动变阻器接线柱印刷的不是很清晰, 所以也使一些考生因为找不准接线柱而失分.

三、对命题及教学的建议

1. 命题建议

(1) 加大试题的区分度.物理命题要体现鲜明的导向性, 同时又要体现试题对学生学习水平的选拔性, 试卷要有较好的区分度和理想的信度及效度.按省教育厅对中考命题的要求, 试卷在选拔和导向功能上应“选拔服从于导向”.

(2) 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开放性.命题应力求科学准确, 并增加情景性和开放性.试题的语言要简明易懂, 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 有利于学生发挥真实水平.赋分和评分标准要科学合理, 尽量减少阅卷时产生的主观性误差.

(3) 发挥不同题型的试题功能.命题除客观性试题的基本题型外, 在主观性试题的题型上可做适当的调整, 切实发挥主观性试题的作用, 从而加大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避免在主观性试题中再出现客观性试题的痕迹.应杜绝粗编滥造、似是而非的试题, 不出靠死记硬背做答的试题.

(4) 提高命题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建议定期组织省、市级以上的命题技术培训, 提高命题人员的专业素养.在平时的教研工作中, 切实围绕命题工作, 开展深入和细致的专业化研究, 加强命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并应在已参加过命题培训的教师或教研人员中精选命题人员, 提高命题工作的专业技术含量, 确保命题工作程序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 教学建议

(1) 注重基础, 加强技能.今后的教学工作仍然要从基础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不搞题海战术不做偏难怪题的练习;使学生不仅要明白物理知识和原理,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努力使学生养成多提问题、多思考的习惯, 加强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2) 注重实验, 培养能力.教师平时要多指导学生做好课内及课外的探究实验, 不能只讲实验而忽略探究过程的体验, 要努力使学生能真正亲身经历动手实验的过程, 并切实指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方式去体验、感悟探究的真谛, 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课程 篇10

一、提升演示实验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启蒙阶段, 初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 往往渴望从物理实验现象中发现和感知神奇。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 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设置和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优化演示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课本为依托, 适当地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 其目的就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更容易观察, 更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 让学生自主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对物理实验进行观察、分析、综合, 解释实验结论。

三、引导学生思考实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 既能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起示范作用, 又能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是根据课程标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和教材重点而设置的, 因此教师应力求做到准备周密, 演示有效。实验前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操作步骤, 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完成后还要要求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在演示实验中, 要做到操作规范、现象明显、表述精准, 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思维。

四、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认为最佳的教学途径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 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 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但是, 对学生在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方面不能得到锻炼,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因此, 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 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 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 启迪学生思路。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 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 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五、善用教学多媒体, 增强实验效果

演示实验可见范围较小, 为弥补其不足, 演示完毕后, 教师的做法通常是在教室巡回让学生观察, 但是学生看到的没有过程, 仅是结果, 同时也浪费了课堂时间。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 大大增加了实验的可见度、直观性, 提高了实验效果。有时限于实物投影仪只能投影较小的实物, 而有些实验所用仪器较多, 操作过程复杂, 就要采用摄像机和电子计算机等手段来演示实验进行现场直播, 提高实验可见度, 增强实验效果。

六、重视家庭小实验,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家庭小实验是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和延伸, 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 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教材中为学生准备了许多家庭小实验, 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帮助或指导学生完成。这样, 不仅让学生验证了所学的知识, 还能让学生从中学到许多新知识。例如, “自制杠杆研究平衡条件, 用硬币作为钩码”、“自制指南针, 制作磁悬浮小动”、“家庭制‘霜’”, 用凝固的盐水获取低”等实验, 需要的时间较长, 无法在课堂上完成。而学生通过做家庭实验亲自操作, 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并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 不仅获得了知识, 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长期如此, 学生便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上一篇:中药外敷烫熨治疗下一篇:网络管理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