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4-05-21

浅谈数学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精选12篇)

篇1:浅谈数学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文/刘 峰

摘 要:数学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能通过数学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对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以数学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帮助为主要内容阐述一些简单看法。

关键词:学习能力;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6月20日,我和学生一起观看了太空课堂,感受到了神奇的太空,对美丽的太空有了深深的向往,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科技的伟大,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同样也都是优秀的人才创造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在现代技术进步的今天,学生也明确了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才能使人类文明更加进步。

当然每个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应用是特别广泛的,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到神舟飞船、宇宙天体运行,这些都和数学息息相关,所以,人们对数学的学习越来越重视。而且生活中时刻都会出现数学问题,也增加了人们学好数学的欲望,学好数学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一、数学的学习能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先,在数学习题中有目的地观察。学生观察所有材料缺乏感知的能力,总是有几件事情是选择性知觉的对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观察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分析应着眼于确定观察的目的,从全局到局部观察,侧重于一些客观的观察,观察对象描述语言必须准确。

其次要具有精确性的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图形的表面,还要精确地把握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背后隐含的条件。对不同图形既能发现相似点,又能找出它们的区别。

最后要具有深刻性的观察,观察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对解题有所帮助,因此,观察必须与思维训练结合,(www.fwsir.Com)尤其是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挖掘,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

当然这些对图形观察的过程不仅仅在解数学题的时候可以应用到,就是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观察,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就像牛顿观察苹果落地,然后研究出来具有意义重大的万有引力。

二、数学的学习能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包含了对概念的理解、判断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习有帮助,将来对我们生活以及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增强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奠定判断和推理基础并灵活运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理解概念的本质,掌握知识的逻辑联系;要重视感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不要从形式上去记忆,要理解它的内涵,从定义的实质出发去思考问题。

其次,利用判断练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尤其是对易错点进行判断,这样既会增强记忆,又可让学生明确解题的出发点。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这需要通过仔细观察,找清依据,进行多方面综合思考。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判断能力,而且还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维在规律的正确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全面的数学对象的.属性,经过验证的能力推理。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直接体现在推理论证能力上。

三、数学的学习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意义,那就是给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和解决。在数学学习中真正领悟数学的价值,也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摒弃过去的重结果不重过程、让学生机械模仿和记忆的传统教学模式,要以学生的研究为主线,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其自主分析、研究和探索,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

总之,学习数学,我们必须先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展开思维的翅膀,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通过学习从单一到多种自主学习活动的变化,探索、合作将得到加强,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个人心理素质,全面、系统地进行心理训练,有决心、有信心和毅力,还要有一颗平常心。

参考文献:

[1]林红波。浅谈对文科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教师,(07)。

[2]佟海军。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能力的培养。学周刊:C,2013(10)。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白县实验中学)

篇2:浅谈数学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能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记忆知识、总结知识的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这才是成功的关键。然而,在当今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从学习能力上进行指导往往 被忽视。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和指导呢?下面就把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浅薄的认识写出来,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大家共勉。

一、教会学生自主观察

学生的学习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以感知为基础,而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生物学科的直观性很强。教师除了提供挂图、模型、标本、实物、录像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外,还应指导学生多接触动植物和大自然,留心观察身边的生物。

在观察具体事物时,应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内容、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明确的观察内容就是说让学生知道观察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样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观察效率。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或验证结论。观察的步骤一般是由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观察的方法有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和对比观察等。全面观察的要求是认真、细致、全方位,全面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利于形成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重点观察就是结合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地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此基础上写出相关的总结结论。

二、教会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是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阅读从时间上分预习阅读、课中阅读、课外阅读。预习阅读可以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听课,使学生在听课时有了一定的针对性;课中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课外阅读可以做到对知识的巩固,对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的网络化。只有当学生明确了阅读的意义,才能积极参与到阅读中去并从阅读中体会到掌握知识的快乐。

在阅读中为了使学生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我指导学生对同类知识做以分类,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复习“水”时,我让学生整理出①生命的起源条件,水的作用②水的存在形式③水的吸收方式④产生水的生理过程及方程式⑤产生水的细胞器⑥人体内水的平衡与调节等等。

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我接着要求学生阅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能提纲挈领地归纳大意,形成知识网络。此外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图表的阅读,使学生具备图文转化的能力,明确其出题意图,领会其质,把握住知识的内涵。

三、教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无论是课上布置的作业还是课下布置的作业如果没有及时检查,或者是只有检查而没有评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认为应该每节新课前,先提问学生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将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让学生讨论,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予以鼓励。通过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学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篇3:浅谈数学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然每个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它的应用是特别广泛的, 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大到神舟飞船、宇宙天体运行, 这些都和数学息息相关, 所以, 人们对数学的学习越来越重视。而且生活中时刻都会出现数学问题, 也增加了人们学好数学的欲望, 学好数学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一、数学的学习能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先, 在数学习题中有目的地观察。学生观察所有材料缺乏感知的能力, 总是有几件事情是选择性知觉的对象, 所以, 在学习过程中观察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 分析应着眼于确定观察的目的, 从全局到局部观察, 侧重于一些客观的观察, 观察对象描述语言必须准确。

其次要具有精确性的观察, 不能仅仅满足于图形的表面, 还要精确地把握图形的特征, 以及图形背后隐含的条件。对不同图形既能发现相似点, 又能找出它们的区别。

最后要具有深刻性的观察, 观察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而对解题有所帮助, 因此, 观察必须与思维训练结合, 尤其是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挖掘, 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 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

当然这些对图形观察的过程不仅仅在解数学题的时候可以应用到, 就是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观察, 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 就像牛顿观察苹果落地, 然后研究出来具有意义重大的万有引力。

二、数学的学习能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包含了对概念的理解、判断能力, 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习有帮助, 将来对我们生活以及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 增强对概念的理解记忆, 奠定判断和推理基础并灵活运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理解概念的本质, 掌握知识的逻辑联系; 要重视感性认识, 从具体到抽象。不要从形式上去记忆, 要理解它的内涵, 从定义的实质出发去思考问题。

其次, 利用判断练习,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尤其是对易错点进行判断, 这样既会增强记忆, 又可让学生明确解题的出发点。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这需要通过仔细观察, 找清依据, 进行多方面综合思考。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 培养了判断能力, 而且还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在规律的正确的基础上, 形成一个全面的数学对象的属性, 经过验证的能力推理。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直接体现在推理论证能力上。

三、数学的学习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意义, 那就是给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 不断追求新知识, 独立思考, 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并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研究和解决。在数学学习中真正领悟数学的价值, 也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 我们应该摒弃过去的重结果不重过程、让学生机械模仿和记忆的传统教学模式, 要以学生的研究为主线,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其自主分析、研究和探索, 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

总之, 学习数学, 我们必须先产生浓厚的兴趣, 积极展开思维的翅膀, 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通过学习从单一到多种自主学习活动的变化, 探索、合作将得到加强, 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 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个人心理素质, 全面、系统地进行心理训练, 有决心、有信心和毅力, 还要有一颗平常心。

摘要:数学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能通过数学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对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以数学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帮助为主要内容阐述一些简单看法。

关键词:学习能力,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红波.浅谈对文科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教师, 2013 (07) .

篇4:浅谈数学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学习能力;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2013年6月20日,我和学生一起观看了太空课堂,感受到了神奇的太空,对美丽的太空有了深深的向往,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科技的伟大,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同样也都是优秀的人才创造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在现代技术进步的今天,学生也明确了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才能使人类文明更加进步。

当然每个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应用是特别广泛的,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到神舟飞船、宇宙天体运行,这些都和数学息息相关,所以,人们对数学的学习越来越重视。而且生活中时刻都会出现数学问题,也增加了人们学好数学的欲望,学好数学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一、数学的学习能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先,在数学习题中有目的地观察。学生观察所有材料缺乏感知的能力,总是有几件事情是选择性知觉的对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观察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分析应着眼于确定观察的目的,从全局到局部观察,侧重于一些客观的观察,观察对象描述语言必须准确。

其次要具有精确性的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图形的表面,还要精确地把握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背后隐含的条件。对不同图形既能发现相似点,又能找出它们的区别。

最后要具有深刻性的观察,观察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对解题有所帮助,因此,观察必须与思维训练结合,尤其是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挖掘,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

当然这些对图形观察的过程不仅仅在解数学题的时候可以应用到,就是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观察,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就像牛顿观察苹果落地,然后研究出来具有意义重大的万有引力。

二、数学的学习能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包含了对概念的理解、判断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习有帮助,将来对我们生活以及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增强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奠定判断和推理基础并灵活运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理解概念的本质,掌握知识的逻辑联系;要重视感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不要从形式上去记忆,要理解它的内涵,从定义的实质出发去思考问题。

其次,利用判断练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尤其是对易错点进行判断,这样既会增强记忆,又可让学生明确解题的出发点。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这需要通过仔细观察,找清依据,进行多方面综合思考。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判断能力,而且还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维在规律的正确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全面的数学对象的属性,经过验证的能力推理。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直接体现在推理论证能力上。

三、数学的学习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意义,那就是给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和解决。在数学学习中真正领悟数学的价值,也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摒弃过去的重结果不重过程、让学生机械模仿和记忆的传统教学模式,要以学生的研究为主线,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其自主分析、研究和探索,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

总之,学习数学,我们必须先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展开思维的翅膀,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通过学习从单一到多种自主学习活动的变化,探索、合作将得到加强,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个人心理素质,全面、系统地进行心理训练,有决心、有信心和毅力,还要有一颗平常心。

参考文献:

[1]林红波.浅谈对文科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教师,2013(07).

[2]佟海军.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能力的培养.学周刊:C,2013(10).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白县实验中学)

篇5:浅谈小学语文对学生合作学习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对学生合作学习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对学生合作学习培养 仙游县榜头中心小学 李志刚 新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学会合作,体现社会发展需要人们进行广泛多方面合作的特点。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在合作的基础进行的。对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小学生健康心里的表现。心理学家肯定地指出:不会合作,就没有成功。 然而,很多学生对“什么是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知之甚少,特别是合作学习。因而在合作学习上往往会走上两个极端:一是互不干涉,彼此之间街上行我素,甚至妒忌别人学习比自己出色,或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差而嘲笑.讽刺.挖苦别人,二是有如抄袭.代做作业等不正确的合作学习的思.方法。如此畸形的心理.做法,要全面发展素质水平,谈何容易! 因此,培养小学生正确地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正确地合作学习呢? 一、挖掘教材中积极合作的因素,利用迁移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学习观念 。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许多具有积极合作因素的文章,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才行其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积极的合作因素,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学习、理解教材中的人物为什么要合作?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又是怎样合作的――特别是像《伟大的友谊》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亲密合作成功的光辉典范。要让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懂得: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为了大家能在学习上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团结合作、互助互学的学习活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亲密合作,相互帮助、共同促进,共同创作了《共产党宣言》等巨著,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人类进步作了不朽贡献。相反,那些抄袭、代做作业等不正确的合作思想、方法只能是“为朋友两胁插刀”的哥儿们义气,于人于己都只能是有害而无一益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抓住契机,及时引导学生把文章中正确合作的方法与自己和同学间的学习合作进行对比,学习文章中积极合作精神、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找出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努力改善。如此,只要积极通过举一反三,利用迁移规律,开展学习合作的活动。学生一定能够树立起互助互学共同进步的正确的合作观念。 二、“定向”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始 所谓的“定向”即确定这课的重点―因为目标明确,同学们就可以驾驶自己的思维的汽车向目标行驶。在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教学中,我们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学习的目标,利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学生独自定向,势必缺乏广度、深度,思维必定缺乏广阔性,思维的汽车也定将受阻。只有发挥学生群策群力的作用,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合作参与定向,所定的“向”才具广阔性、深刻性,才具有学习、思维的价值。我们说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那么,定向就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开端,它为学生进一步开展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讨论是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成功喜悦的重要方式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讨论是思维的交锋,提出问题,发动讨论激思。组织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讨论是学生相互合作和众人之臂,从多角度,多方面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活动形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让学生相互合作,展开讨论,学生能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的看法,没有心理障碍,自然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讨论中,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能找出多种答案,甚至是创新地发现解题的方法或答案,并从中获得合作成功的喜悦。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时,针对“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没有挖致匣子,后来又为什么到了?”这一难题,学生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这位老师没有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结果,在全班交流时,有个小组竟创造性地将数学中的线段图(如下图)引进语文n堂来分析、解决语难题。 步子大小: 这一创新发现,令在场听课的教师们始料不及,以至为他们出色的表现鼓掌。此时,学生合作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就不言而喻了。而这一切当归学生的合作讨论。 在这方面笔者也作了不少尝试,实践告诉我:在独立思考前下,让学生针对一些重难点问题或心得体会等内容,开展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合作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间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的.群体合作的作用,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训练。 四、课外学习情况的互检互助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延伸。 俗话说:“熟能生巧。”合作学习仅在课堂中培养、训练是不够的,还应该把它延伸到课外中去,让学生时时不忘合作的精神,互相间能长久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合作的方法、技巧。这也为小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氛围,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课外我就指导学生针对平时的学习情况(如预习、复习、作业等)开展过“二关”互检互助的合作学习活动。第一关是同桌关,让同b间相互合作,通过口头、书面、表演等形式相互检查,指出足,并合作必进、提高。第二关是语文组长关,要求学生在过第一关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学习后,请各组语文组长进行检查,指出不足,再次合作改进、完善。对此活动学生兴趣很浓,久而久之,学生间互检互助,互助互学的合作学习就形成了一种风气。当然,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还要注意一个重要的前提,即有无合作的价值。只有在仅当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的情况下的合作,才具有其合作的价值和意义。假如一个人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此时合作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了。 总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应该在正确的合作学习观念的指引下贯穿于课堂内外,贯穿于整个大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时刻处于团结合作学习的氛围当中,学会在学习生活当中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篇6:浅谈数学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谯城区魏武小学郭亮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感。小学生一旦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乐于表达的欲望,就会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写日记就是把我们周围生活中平日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的写出来,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只要教师能够把握得当,日记将会为孩子们带来莫大的愉悦感,成为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原动力。

一、从生活中品味日记兴趣

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你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们会让它繁星点点;如果你给学生一片绿地,他们会让它春色满园。”开始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写日记,但是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只要是生活的话,亲身经历的思想就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自己想说的话,只要能连贯地把听到的、见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就行。我们三年级有个男生非常调皮,体育老师因病去世了,他抓住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日记.“原来的体育老师平常要求很严格,但很善解人意,只要有个别学生掉队了,他就会严厉训斥,脸阴沉沉的,都不喜欢上体育课,如果有小朋友生病了,他就会问寒问暖,孩子们非常想念他,都打不精神,我都不敢想了——”孩子写出了久违的,有点消极,但我鼓励原则,批注到:写出了感受,很棒!哈哈—老师给了你健康,教会了你如何做人,结果孩子在期末的时候语文和体育都了优秀,要知道她以前可是最讨厌体育了,让学生觉得写日记是件快乐有趣的事,敢于写生活中的事,,从而培养写日记及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

二、剪贴兴趣日记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的局限,又不善于观察周围多彩的空间,一味的沉浸在玩耍当中,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常常有“看图写话”、“看图说话”。一次,刚开始,让学生写剪贴日记,各自把喜爱的画片、照片等贴到自己的日记本上,然后图意写成了生动有趣的日记,加上简单的感想,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学生看课外读物、报纸,然后用的语言概括内容,加上自己的感想、体会,有同学就把在美术课上画的画贴在了日记本上,并写到:“美术课上老师教画了一只快乐的袋鼠妈妈,前腿小小的,后腿长长的,胸前有个大布袋,真可爱,我还得了100分呢!“这篇日记写得真实,我表扬了他,让同学向他学习,从易到难,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就能按时写日记,这样日记既解决了学生无事可写的难题,又能促成学生去阅读课外书集,收集资料,还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对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兴趣。

三、从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的保持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尝试阅读给日记带来素材,由于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策略,更是为学生写作铺平道路,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积累好词佳句,对学生写日记是有的意义,写好读书笔记,把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地概括、复述下来写在笔记本上,对学生阅读分析很有帮助,也有助于学生构思,用最简单的方法把优美的词语、有意义的句子、印象深刻的片段摘抄在笔记本上,摘录笔记做多了,经常读一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在写日记时可以参考、模仿,甚至可以直接引用。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平时注重,多看课外书,多写出读书感受,逐渐对语文就产生浓厚的兴趣.,愿学乐学。

四、写图文并茂日记。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孩子们用笔描一描、画一画记录下的生活中绚丽多彩的画面,是非常有趣的,把画画的过程、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失为一篇好日记,这样孩子们在日记教学中解放思想,冲破旧观念,对日记产生浓厚的兴趣,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空间,表达出的真情实感,应让学生动手试一试,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让学生言之有物,看图说一段完整的话,并逐渐学到了的书面语言后,自然会对学习语文产生强烈的”表达欲",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语文带来的温暖和力量,享受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比如写“可爱的小狗”,就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小狗的外形,进食,睡觉,玩耍等各方面的特点,记录下来,最后写成日记。我发现学生听到可以以学习为名去观察小动物,就来了兴趣,然后也认真去观察了,最后写出来的观察日记,大多数我都很满意。与此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孩子们只有真正去参与,去观察,去饲养了才会有切身的感受,才能搜集到信息,才能写出来。总得来说,只有尝到坚持写日记所带来的甜头,才能很乐意的学习语文。

篇7:浅谈对学生自育能力的培养

---我的班主任工作总结

摘要: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根据初中生的特点,针对性对学生的自育能力进行的一些培养,引导学生从|“他律”变成“自律”,得到助人自助,育人自育的目的。

关键词:教师表率 日记交流 自我控制监督 自我评价完善

班主任工作是方方面面的,多而杂,但每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方法。我在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自觉主动性、自育能力、自觉参与班级管理意识等都在不断增强和完善,许多学生能够自觉不断地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学习等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调控,在班级中因而随时可见到许多同学们自己管理自己的场面。这的确要依赖于我们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贡献自己的爱心,进行长期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以心换心,同学们才能给你真诚的回报。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要要规范自己;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运用“日记”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的意识。

从学生一进入学校,我要求学生每天记日记,把他们心里想的全写下来,细心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日记中感悟他们的情感世界,面对他们的烦恼与困惑,我是尽最大努力给予答复或面对面交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他们会更加信任你。我班小余在日记中写了她的烦恼,母亲与父亲之间经常发生矛盾,使她倍感孤独,很不快乐。我们坦诚地谈了许多,并与其父母交谈了几次,初步帮助她重拾家庭温暖,终于使她有了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这样的情况很多,我深深感到学生非常需要与老师心与心的交流,帮助他们自己认识自己,认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认清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与自主发展方向;认清自己的实际水平与学校要求之间的差距等等。实践证明班主任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况,才能使他们确立自尊、自强、自主、自信的健康心理,自觉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学习上、纪律上以及班级活动等等无需老师再多嘴。

三、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鼓励学生自我监督

不管怎样,学生始终还是孩子,没有不犯错误的时候。对于此我经常说,我允许你们犯错误,不过机会自己把握,初一阶段时我会给足机会,只要改了就好,到了初二后,我应用中国的传统“事不过三”,同一问题不能超过三次,三次后就不好说了。所以我一般不得随意停学生的课和请家长,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学会自我监督。这此,作为老师必须拿出一把度量的尺子,使学生们心中有了准绳,行动才方便。

1.初中的学生好动、浮躁、不能冷静思考,良好的调节方式,才能有助于自控力的形成。在学生进入初二阶段(初中阶段的动荡时期),我利用每天下午晚自习前10分钟,让学生静坐(也就是什么事情也不做,闭着眼睛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提醒他们回忆自己一天的事情,总结自己的得失。一学期下来,学生由开始的被迫静坐,变为自觉主动静坐思考,学生的自觉性增强,晚自习纪律相对其他班级也要安静的多。

2.青春期的学生思想多变,必须要有良好的释放方式,才有助于自控力的培养。尤其是初进初中时的新鲜劲过完后,大多数学生感到初中学习比小学累,学习任务重,心理压力大,同时还得忙于应付同学间交往的矛盾等等。使他们困惑太多,无法自拔,我于是及时布置任务,安排学生收集他们自己最大的困惑或者矛盾编成小品,如学习上的困惑、交友的困惑 以及与父母间的矛盾等等。在一次 “近距离接触,心与心的交流---走出困惑” 的主题班会上通过小品表演,与高年级优秀的同学交流和采访老师等方式,让学生们在交流中找到了自己的困惑的答案,同时也要深感自己的责任和成长中的一些必要的约束。这一次“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同学们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动力也有了,让我这个班主任轻松了好一阵子。

3.给学生一个安稳的.“家”,踏踏实实进行自我激励。六十来个人的集体若没有“家”的温馨和强大的凝聚力肯定是混乱的。我从集体成长的利益到个人利益;从学生自身的人格培养和基本素质;从老师到班级来的愉快感受对学生良好性格和知识的培养等方面的好处进行疏导。同时大力开展班级活动,如班级蓝球赛,主题班团会,四小组争一保四比赛,在学中评(同学间互评,老师总评),自己定班规、班训并上墙等方式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监督意识大大提高,整个班级的良好班风和学风就形成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班上有个较淘气的学生,上课管不住自己爱讲小话,他自己主动要求调到讲台旁边的位置,让老师监督;以后爱讲小话的同学都主动要求到特殊位置锻炼自己。看来,我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

自己的班级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管理,学生们生活在这样的班级中便是主人了,必定会好好珍惜的,我班里大多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后大多都自觉自强,责任感强,班上的教室、寝室的清洁无需我过问太多,总是比较干净、整洁。班干部也很负责,尤其是班长,完全可以独挡一面。班级基本周周得到表扬。

三、引导学生制定奋斗目标,选择目标形象,学会自我评价,促使自我完善。

学生从进校开始首先就是信心教育,我常鼓励他们说:你们是小学时的佼佼者,个个聪明伶俐才能到初中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了能让你们的中学时代有一个好的开端,你们必须努力付出,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再塑或重塑自己健全的非智力因素,如在平淡的学习中能否持之以恒、吃苦耐劳;在平静的校园与多彩的社会之间你能否保住自己、战胜自我等等,使之不成为自己今后学习和生活的“拌脚石”。与此同时我还列举了一些上届学生如何奋斗和拼搏,最终中考如愿以偿的事迹;经常从报刊杂志上摘录讲解一些“中考状元谈”或人生哲理文章,要求学生制定奋斗目标和近期追赶对象,并把它贴在自己课桌醒目的地方,随时激励自己不断努力; 选择目标形象,并且主要围绕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为人处事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怎么上课、听课以及课后自学以培养自己敏捷的思维能力等方面,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和思想指导,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竞争,学会自我评价,早定目标,以防盲动而无所事事。这一切的智力与非智力的较量,初一至初三乃至高中,终身都是受益的。

班主任的爱是一种博爱,成功的教育就是巧妙的施爱;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时代精神必将使学生走向“自律”,只要你我心中装满了灿烂的阳光,有许多机会正等着你我去敲门。

参考文献:

1.黄翌峰/雷雳 《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3

2.余广琪   《优化自我意识 推进育人自育》,摘自《四川心理科学》.2

篇8:浅谈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一、明确学习动机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我讲一些科学家小时候怎样立志成才; 工农子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结果成为农艺技师,养猪、养鸡专家等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对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情趣不稳走,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止。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能力

古人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首先要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让学生敢于质疑。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 我给每组的同学发了一个长方形,要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当即就有同学问: “不知道长和宽,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我接着问: “这个问题要怎样解决呢?”学生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堂气氛活跃,最后小组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很快就计算出图形的面积。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 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 ( 1) 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 2) 仔细观察,用心去记; ( 3) 规范地写,准确地算; ( 4) 及时检查,调节思路。

到中高年级我还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这些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融会贯通地加以培养。

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 看到应用题的问题,要想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样,学生思考得准确、深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2.规范地写、准确地算

小学低中年级,数学课上的写很重要,如一年级学写等号不用格尺,既要规范又要快。再如规范地书写数字、答题等。计算更为重要,强调规范书写的同时,计算的准确性不容忽视,有的学生计算只图快,不图准,这样是不行的。

3.及时检查,调节思路

小学生多数乐于做题,而没有检查的好习惯,甚至不会检查。我在数学课上训练学生检查的方法是: 一看是否抄错题或数; 二看运用公式是否准确,计算过程是否出错; 三看答题书写是否完整。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在课堂上及时指导、帮助、严格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中高年级,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我训练学生把验算看作是解答应用题的最后一个步骤。验算中, 学生经过“自我反辣,不仅可以保证解答的正确性,而且可以进一步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错误的原因,调节解答思路,巩固和提高解题的能力。

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一年级教学是基础教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儿童的思维活动,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我根据教材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由于刚入学的儿童语汇贫乏,表达能力较低,所以,我在备课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出口头语言培养序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生活语言转化到数学语言上面。

1.看图编题能力

学生通过看图编题,理解图形中反映的数量关系,为应用题的理解作准备。如白鸭黑鸭图形,让学生看到4只白鸭和2只黑鸭就能编出加减应用题,并且讲出解题思路。

2.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思维的眼睛,学生通过观察获得表象,又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异同,进而掌握知识的本质。所以观察能力要与语言表达能力同步进行,即认准备课开始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和顺序,如由上至下,由在到右,由近及远地观察方法。在看图编题时,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编应用题,如: 大小观察、种类观察、颜色观察等。观察有序能促进思维有序,使学生考虑问题有条有理,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同时使语言表达趋于条理化; 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教给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 指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内部活动的技能) ,四是学习方法。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生的长久发展是很重要的。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篇9:浅谈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     兴趣     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做这件事情,并有可能点燃创新的智慧火花。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激情。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更是与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分不开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因为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事物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要想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教师就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设计一个好的导入。例如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是这样导入的,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如下题目:3+3+3,7+7+7+7+7,8+8+8+8…+8(100个8)。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地把数字一个一个地相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巧妙转化应用题

教材中练习题的表述都显得短小精炼,有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跟不上,导致小学生因为文字的表达而对习题望而却步,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巧妙转化应用题,使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华的前面有5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多少同学?让学生解答,结果学生们不假思索地告诉我:5+8=13(个)。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神气的神态,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兔妈妈带小兔们到草地上去做游戏。天黑了,兔妈妈让小兔们把队伍整理好准备回家。她认认真真地数了数,大吃一惊:“不好,丢了一只小兔。”她又仔仔细细数了一次,小兔却一只都没少。为什么14只兔子变成了13只呢?这时学生们顿有所悟,边笑边喊:“兔妈妈把自己都忘了数了。”也正是此时,学生们马上意识到刚才那道题存在的错误,纷纷表示怎么把小华给忘了。如此妙趣横生的数学内容,当然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此外,还可以组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算、一题多编等活动,显示出数学特有的内在力量,唤起学生对之产生强烈的兴趣。

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数学课程标准》建议“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学生通过对自己身高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这个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四、树立数学学习荣誉感

很多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出不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前提,特别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社会,更需要自信。在数学课堂中,要利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利用层次奖励法,让学生充满自信地攀登思维高峰,逐步树立自信心。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其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而引发荣誉感,为保持已获得的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一朵小红花,都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着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五、组建数学学习型小组

篇10:浅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有效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因而数学思维能力从小学低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初步体会。

一、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一门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是最关键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生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用心地去学习,才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才会调动他们主动思维的意愿。

真正的兴趣来源于思维活动自身的过程,是学生利用自身的思考寻求答案时的兴奋。在上《数一数》这一课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易冲动的年龄特点,先让学生寻找自己身上的数,学生争先恐后,兴奋地回答:“我有1个脑袋,1张嘴,2只手,10个手指……”立刻激活了课堂气氛,学生激起了学习的欲望,思维活跃起来了,大家带着求知的心理走进新课。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里的数,学生好奇地寻找:“教室里有1张讲台桌,2 扇门,6个大窗户,4盏灯……”最后我又带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学生兴趣盎然。课堂小结时我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整节课学习中学生都呈现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一定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注重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著名的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思维始于动手,动手操作为思维提供了支柱。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把动手操作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思维,在思维活动中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归纳规律,总结方法,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例1时,我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最后再摆出1根。我问:1捆小棒表示什么?1根呢?现在桌上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你知道桌上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我又引导学生总结出: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11 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课堂练习时,我出示:14、16、19、20,让全班学生独立摆小棒,然后说一说各数的组成,这一节课学生成功地获取了新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观察思考,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助于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进一步发展了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不断增长智慧的有效措施。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本上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低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强,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来教学和解题,持之以恒,学生便会把这些方法转化为自身的方法,这样能很好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在《认识图形(二)》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行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带着比异同的目的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比较的思维方法。又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例3:“有10个,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还剩几个?”教学时,大多数学生都正向思维,先求剪掉2个后还剩下多少个,再减去3个,求出现在五角星的个数。我肯定了他们的方法后又引导学生反向思维,要求现在还剩几个五角星,可以先算剪掉的有多少个,再用总数减去剪掉的5个,得出现在的五角星的个数。一题多解,同样一道题,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列出的算式不同,但结果仍是相同的。这样不但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基点。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而是必须长期坚持,常抓不懈,才能潜移默化,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与灵活性必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巧设练习题,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地,持续地发展。

让学生在练习中独立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练习中,学生要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会思维的方法。学生的思维是进行练习过程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得到发展的。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学以致用,能促进思维内化。

实践经验和心理研究表明: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会使人失去兴趣,过易会使人无所用心,索然无味;过难会使人失去信心,无所需求。我认为数学练习除了对全班学生有统一要求外,还要对优生和后进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只要求完成基本题,对优生完成练习快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题,增进知识,提高能力。如果后进生的能力提高了,练习的难易也应及时相应地变化,使他们不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让每个学生都喜欢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

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时,我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设计了难易度不同的几个练习:1、“蓝气球有13个,红气球的个数比蓝气球的个数多5个。红气球有多少个?” 2、“蓝气球有13个,红气球的个数比蓝气球的个数多5个。蓝气球和红气球一共有多少个?”对一般的学生只要求完成第一道题目,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两道题都完成。这样,全班学生都能按质、按量地完成练习,提高了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

篇11: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生动起来。

一、引导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习惯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课讲生动,让学生学懂弄通,使其对你所讲授的课程感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进步及时给以表扬,不断激励求知欲,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二、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

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多让学生去做,例如: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数学。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尝试操作,先做先为,自己决定探索方向,要诱导联想,捕捉灵感,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以学生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

三、挖掘认知潜能,推动自主探索

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认知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模糊的认识明朗化,具体的对象概括化,成为学习新知中可利用的认知条件,这不仅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四、加强意志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经常对学生在学习上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是学习数学本身的需要,学习数学离不开良好个性品质的参与,要求学生付出艰辛的劳动,对解决问题有顽强的意志力。

现代数学课堂教学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自主探索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真正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篇12:浅谈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谈谈我的一些见解。

一、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形、声、光多重刺激强化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时,教师可采用看图、讲故事、听音乐等方法妙解内容,增强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例如,在教学《以不计算应用题》时,教师可这样导入:一天,兔哥哥和兔妹妹进行拔萝卜比赛。(电脑显示:兔哥哥先拔了4个萝卜,又拔了4个;妹妹先拔了3个,又拔了4个)比赛后,哥哥说:“我拔得多。”妹妹说:“不对,不对,我拔得多。”兄妹两为此争得面红耳赤,谁是第一名呢?今天我们学了一步计算应用题便可知道了。教师以生动的小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孩子们在娱乐中产生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总之,要以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二、鼓励——保持学习热情

自我表现是人们普遍具有的心理倾向,自我表现欲望的满足,有助于自我效能的增强。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给予鼓励和表扬。一般来说,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能强化自我效能感,这不仅对鼓励和表扬的人如此,对同环境的其他人也具有相同作用。随着自我效能的增强,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得予满足,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就得到提高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对学生任何积极的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评价。教师可以说:“好棒!”、“回答得很好,你的算法很有创意!”、“同学们,鼓励他(她)!”等。即使学生有误,出了错,也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鼓励、启发学生。总之,正确运用“鼓励”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倍赠,自然而然会主动学习。

三、操作——开拓创新思维

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由于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知识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对操作实践性强的课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些操作实践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之,教师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学生情境,可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四、合作——营造和谐氛围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小组结构的优化,小组学习方法的指导,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多读书、多练习得时间。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为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从而尽可能地使每一位学生的 自主权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

上一篇:浙江省公路工程结算下一篇: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