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主学习计划

2024-04-16

我的自主学习计划(通用6篇)

篇1:我的自主学习计划

七年级数学五步教学之自主学习实施计划

蓝燕

在学校课改如火如荼进行之际,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也在感悟,也在思考自己的如何落实高校课堂教学。课堂既是知识学习的主阵地又是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教师不应该把知识机械地“一瓢一瓢”的舀到学生的“桶”里。数学是“做”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一个学生只在课堂上“听”课,没有活动,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数学教学过程必须重视让学生亲身感受,动脑思索,动手操作,动口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教师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地探索来完成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自主学习的环节从以下步骤入手。

(一)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要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高度活跃的思维,激烈的自主探索的欲望可通过创设新奇、有趣或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得以解决。学生感到了“趣”和“挑战性”。从而由“趣”生“疑”,由“疑”至“思”,由“思”得“学”。

教师只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出一些趣味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得”的教学境界,就能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使学生在“我要学习”的意识的强烈驱动下,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之中。

(二)环节二:师生平等探索

自主学习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优化师生关系,将思考空间留给学生,将表达机会留给学生,将结论发现过程留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快乐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有一种手段值得推广,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之处,故意地弄出一些错误,让学生发现错误,提出纠正的建议,教师假装“坚持错误”,展开激烈的争论,学生大胆争辩,据理力争,教师放下架子,终于“认输”,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师生在平等的争论中,既是学生自主思考的良好体现,其中的论证过程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事实上,只有在充满生命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下,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平等交流,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的果实。

(三)环节三: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始终处在主体的活动下,主动积极地动眼、动耳、动口、动脑、动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略加引导,让学生类比探索过程,自主地去演算、探求、发现结论。把四个研究目标分给四个学习合作组,各组完成相应目标后再派代表相互交流,发表观点,形成共识。

(四)环节四:自我评价与成果巩固

教师在发现学生自主研究的成果基本形成以后,引导学生对探索发现的结论或成果进行评价和自我总结。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发现是否充分合理,问题解决是否最优化,有何意义等等。也可以对某一位学生或某一个研究组的成果让另一位学生或另一个研究组作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或交互评价中主体意识、综合能力都得到进一步增强。对于成果的巩固,同样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给学生创造的机会。

当然,教师在环节三与环节四的实施过程中,不能把自己从学生中脱离出去,应该和学生共同的参与探究。最重要的是,还要在学生自主创造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激励。只有教师不断地给予激励,才能使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从因为创设情景得到调动到因为成功激励得到巩固。

(五)环节五:求异思维培养与问题链的延伸

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课堂上,受时间的限制,它的效果虽不能发挥到最佳,但教师仍要重视。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设问、质疑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求异思维培养与问题链的延伸容易形成新创造所需的条件。给新的自主创造注入鲜活的动力,这也是更高阶段新知学习的起点。的确如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同时,要提醒学生对旧知识加以延伸拓展,自主地再发现问题,为下阶段的“自主创造”埋下伏笔,从而尽量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的教”的至高教学境界。

具体措施如下作为突破口: 1.“强化备课,学案导学”

导学”是指借助学案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所谓“学案导学”就是将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应该注意的问题、应该掌握的知识,印出来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上课前预习时有纲可循,课上学生展示自学情况,教师和学生一块研究学案上学生没能掌握的内容。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和当堂达标。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

2、以构建和谐课堂为主,抓好上课关,以“学案导学”引领,实行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形为,强化能力培养,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抓好学生方法,结合学生实际,重视方法研究。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3

重合作,强小组交流

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学案”平台以一个“导”字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向高效学习转化。在此环节中,主要针对学案中的内容进行学习和组内交流、探究,有时采用分组分任务形式,有时采用分组不分任务的形式。教师在此环节中,一定要最大限度掌握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况,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探究成果,为成果交流展示做好准备。此环节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4.重课堂生活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任你是嘴皮磨破,学生们也是无动于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特别是生活情境的创设 要与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全部主动能力,理解掌握各种数学能力。

通过自学指导,让学生整体感知。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在自学的过程中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先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不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自学。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可借助知识结构图来理清课本的主要结构和解决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篇2:我的自主学习计划

我是2010年秋季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我叫**,一方面是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进修社会工作专业对我现在的工作能够得到帮助。

在电大学习社会工作专业过程中,我发现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为辅,这一特点体现了面授只是起到一个辅导作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还可以借助一些网络手段进行学习。老师又帮我们开QQ群,帮助我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这个方便了我们更好的学习。

下面我谈一谈我的自主学习计划:

第一,我先了解所选的专业的教学计划,需要修读的课程,我还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集中实践环节。因为对所要选读的专业比较有信心,同时也是工作的需要,所以我会用更多的时间,认真学习,争取多学到一点知识。

第二,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在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时候,我注意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指导教师比我更熟悉课程及其前修后续的关系,可以在选课的时间安排上给我提供指导,使我的个人学习计划更加合理。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因为我有固定的工作,业余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我要利用好这段时间来进行学习,我试着把一周的时间做了一个安排,我发现我可以挤出许多时间,接下来,我给自己拟订了一份学习计划表,将学习分散在一周的每一天中,虽然安排了不少于30个小时的时间学习计划,但一周的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

响,只不过时间安排的更加紧凑了,而且这样分散安排也不至于太辛苦,有利于保持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光制定了计划而不能坚持下去也是不行的,所以我着手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

(二)经常向自己和他人提问。认真做好笔记,回家复习总结。充分利用课程的学习资源,电大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学习资源。如:教学大纲,考核说明,文字教材,以及网上辅导和教学信息,直播课堂。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积极参加小组学习,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交流学习信息的资料,听面授辅导课,集中精力随着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努力判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做好听课的笔记,做好平时作业,完成集中实践环节。

以上就是我的自主学习计划,虽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有了这份计划,我的学习就会有一个方向,我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越来越完善这份计划,使自己的学习更加的有条不紊。

2010秋季社会工作专业

*****

篇3:我的自主学习计划

一、数学自主学习的共性原则

1. 知晓与体会

自主学习与以往的传统学习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就能理解和接受这样的学习方式,有时候甚至会受到学生的误解.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这样的教学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理解自主学习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精要的示例来使学生体会到运用自主学习方法所带来的好处.

2. 氛围与参与

氛围犹如一个强力的磁场,能够影响到进入该区域的各式物体.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精选承载与传递知识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更为宽阔适宜的主动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吸引各个学力层次与学性爱好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思考、集体研讨、理解运用、反馈升级的学习之中.

3. 方法与行动

不管在进行什么样的活动的时候,我们都需要有着力点或者是落脚点.虽然自主学习是一种先进高深的学习方式,但是同样也有简单基本的着力点和切入点.譬如我们学习中常用的制订学习计划、预习新知识、借助教辅用书、对知识点定期回顾与考查、不断坚持!自主学习的精髓就蕴藏于这些朴实方法之中!

以上的三大点基本原则配合相应的具体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然能够获得长足的进步.

二、例析共性之上的多种自主学习片段

1. 情境驱动法

方法简介:情境驱动教学法是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创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一系列的比较、想象、分辨和探索的活动,借此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对于数学世界的探索渴望也相应而生.

教学示例:笔者在进行“排列与组合”一课教学的时候,结合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来设置相关的情境.教师以宁沪高铁为例,假设G968次高铁列车从南京驶往上海,在起始站南京北站和终点站上海虹桥站之间列车沿途将会停靠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昆山等五个车站,那么:(1)南京北站以及沿途火车站为这一列火车需准备多少种不同的普通列车票?(2)这一列火车有多少种不同票价的普通列车票?学生们几乎都有乘坐高铁的经历,因此对于这样的生活情境显得相当的感兴趣,学生们通过讨论分析了有多少种火车票的可能,同时也估测了一下各类火车票的价格,在教师的点拨之下,学生从“顺序”的角度明确了第一个问题是排列问题,并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明确了第二个问题是组合问题,相应的学生们也就理解和掌握了“排列与组合”的知识.

2. 学案导学法

教学示例:笔者在进行“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课教学的时候,从“知识扩展”的角度进行了课前导学案的设计.因为正弦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形式(即三角函数的本质),在了解清楚其本质之后,让学生通过分组谈论来进行合作探究,可以将其与之前所学习掌握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进行联系,从而简要建成一个较完整的高中函数知识串.导学案的问题分别是:(1)到目前为止,我们在中学阶段学习过哪些类型的函数?(2)函数的性质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研究?

在这两个问题的导学之下,学生不仅会将所学的函数类型进行联系,同时还会将各类型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进行整理区分,在这样的辨识之中,三角函数的特殊性质——“周期性”也逐渐浮出水面.这样的由知识扩展之后的更进一步的共性知识以及个性知识的整理与区分为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3. 动手实验法

方法简介:教师将数学实验带入学生课堂学习之中,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经历类似于“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就是自主学习的精髓所在.

教学示例:笔者在进行“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教学的时候,首先给每桌学生分发一段适宜长度的棉线和两颗图钉,然后设置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实验.第一个任务是利用这些材料画出一个圆.有的学生将棉线的一端用图钉固定的一个点上,然后将另一端绑上铅笔绷直棉线之后移动笔尖就可以画出一个圆;也有的学生将棉线对折,将两端用一个图钉固定住,然后将笔套入两股线中,绷直线后移动笔尖也同样可以画出一个圆.笔者就这样的两种方法都做了点评,并重点提点了后一种画圆的方法.随之教师设置第二个任务,使用第二种方法,将棉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点,两点之间拉开一段适宜距离(距离大于零小于线段长度),套上铅笔绷直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相应的轨迹,看看是个什么轨迹?

由此动手实验过程,学生可以体会到椭圆概念的产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感性认知基础.

三、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所运用的若干自主学习方法的案例解析,每一种方法的运用都是相当的“常态”,也远没有运用之前想象的那么复杂,更多的问题则集中在“如何大胆灵活运用”方面.

篇4:我的自主学习计划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普遍不高,表现为词汇量少,阅读习惯不良,阅读技巧缺乏。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阅读水平不高的现状呢?其一,许多英语教师上课关注语法教学,口语教学,对于阅读课不够重视,甚至以翻译代替技巧指导。其二,学生缺乏对英语的兴趣,学生词汇量小,遇到生词多的英语语篇,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然而,众所周知,学生所有能力提高的前提都必须建立在阅读和理解的能力之上,只有理解才能得以运用。阅读能力应该是一个学生,乃至人一生的基本素养。因此,笔者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力求学生在自我探究的前提下开展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重在自主

1.观念上做放心的教师,做放手的教师

教师应该改变观念,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可能。放手让学生去挖掘自己的阅读能力,不要事事亲力亲为,从而剥夺学生的思考机会。学生想学,学生乐学,学生会自发研究并且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教师教学的目标。

2.学生自主学习要历经一个过程

自主学生并不是教师完全的放,而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提供学生阅读的指导方法,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英语教师耐心辅导。

3.兴趣引领,营造氛围

教师应该在课前做足功课,让阅读材料“活”起来,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自发主动的参与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往往可以给教师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

1.课前预习,有序有效

英语阅读课的读前预习十分重要,阅读是一个主动获得信息并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开始于教师对学生的读前指导。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在阅读课前拟阅读提纲,完成阅读前准备任务,例如,归纳文章大意,划分文章段落,思考谋篇布局,找出文章生词,划出优美词句,列举文章不解难题等等。持之以恒地做好文本阅读指导,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习题时也会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在阅读的选材上,应注意文体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尽量选择贴近生活,且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材料,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孩子投入自主阅读的环境中来。

2.课堂宽松,稳扎稳打

英语阅读课和口语课一样,都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对于即将进行的阅读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提供一些相关背景资料,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又起到对文本内容的推动理解。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技术,让阅读课形式多样化。例如:通过听力、朗读、精读、泛读、赏析、讨论、辩论、比赛等形式让阅读课“活”起来。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对语篇进行深入分析,学生主动开展寻找、质疑、讨论、总结、提升的过程,就可以潜移默化地理解文本信息,可以从单纯的字词句理解,上升到对谋篇布局的思考,当学生能够从简单的字词分析过渡到对语篇的整体把握,甚至可以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文章的分析能力就提高了。这里要特别谈谈小组合作模式学习,课堂中应该以学生的质疑、讨论、解疑为主线,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角色是协助者、参与者,教师只要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提供帮助。

当然,教师还应该尽力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阅读课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现在教师的备课不但要重视文本解读,更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

3.课后反思,评价提升

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体会到的学习乐趣,远远胜于传统阅读课看文章寻找答案的模式。孩子们在自我探究中获得一种快乐,一份成就感,为了让学生真正将阅读内化为自身的能力,笔者在课后设计了反思和评价环节。让学生在阅读课后写下反思,例如,文本内容的解读,掌握较好的,和掌握不够好的;记录下本篇阅读过程中使用最多的阅读技巧和合作过程中体验的快乐和遇到的困难,并且要求孩子对自己和自己的组员做出评价,这一点,足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绝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自主地合作探究,共同进步。

4.海量阅读,空间无限

提高阅读能力,仅仅依靠上课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课后的海量阅读才是学生提升能力的重要环节。笔者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撰写内容简介,定期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课上,把自己近期阅读的材料,记录下的优美词句,以及先进的思想,时尚的观念和阅读的心得与同学会畅所欲言,交流分享,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海量阅读不仅帮助到学生本人,又丰富了其他同学的阅读积累。

教师在课前的精心设计,让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有了方向,有了自信,不至于偏离轨道;教师在课堂上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获得了更多的快乐与成就;教师课后的强化与评价,加深了学生成功的体验。学生从过去的“你们逼我学”发展为“我自己想学”,学习成为一件值得快乐的事情,教育就应该达到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学生的阅读潜能一旦被发掘,他们就能自发进行英语阅读,从而在课内课外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自主学习、自主阅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更不可能拥有捷径,良好的阅读习惯養成,必须坚持不懈。要让学生爱上阅读,主动阅读,需要你我用心去领会,去帮助那些渴望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孩子们。因为我们深知一点:得阅读者,得天下。

参考文献:

[1]余强.浅谈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动力激发和能力培养[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汪秀勤.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问题分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S2).

[3]刘星.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4]彭祥玉.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教研,2010(2).

(作者单位 厦门第二外国语学校)

篇5:个人自主学习计划

社会在前进,科技在发展,现在的各个行业需要更专业的知识,更高要求的技艺,知识越来越多地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武器。正是凭着这样的想法,我满怀热情、义无返顾地报上了电大,来用知识武装自己;更是冲着电视大学宽进严出、八年有效以及形成性考核的优化组合学分的政策,我选择了电大的本科学历进修。

(一)课程安排

本专业设开放教育学习指南、开放英语

3、公共政策概论、领导科学与艺术、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程

(二)学习计划安排

学习有三个很重要的环节:阅读理解、记忆过程和学习经验积累。要全面、正确的理解所学的内容,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是最有效的,其次就是同学之间对学习的内容展开认真的讨论,加深理解;再者就是自主学习。对于电大学生来说面授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有限的面授时间,老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导学和助学。而电大开设的网上课堂,同学们把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或者要求大家讨论的内容在在线论坛上进行讨论,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现在我是电大的一位学员,对于电大的学习我充满了热情,电大的开放式教育给了我们充分的时间,让我们都可以克服时间的限制共同学习,在这两年的电大学习中我结合实际为自己制订了新的学习计划:

一、上好面授课,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和当堂课的笔记 电大以自学为主,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课,或利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同时接受必要的面授辅导。电大面授不同于传统的面授,它的功能是“点拨”与“解惑”。在面授课中,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疑惑进行点拨,指导我们更好地学习。课前预习可以使我们在老师上课时集中思想,把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弄清,把有限的上课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把老师讲的知识点、疑难点用自己的方式去消化,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听课质量。阅读文字教材时直接在教材上做笔记,有助于自己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将教材的相应位置记下重难点和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并与自学文字教材时的笔记内容互相对照。在做自学笔记的过程中,必须思考教材的内容,随时把自己对于难理解的内容的理解记录下来。

二、合理分配时间,争取一次过关 学习仅靠面授是不够的,由于课时安排紧张,面授课主要功能是“指点”,必须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理解知识,充分利用时间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温故而知新”。

三、成立学习小组,解决学习困难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以指导老师将同学们分别若干小组,并成立了以组长为核心的学习小组。有了学习小组既可以避免拉下功课,又可以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因为我在读中专时所学的专业,既要学习理论的知识,又要补充实际操作的能力,遇到的难题比较多,这样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共同提高。

四、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掌握学习内容 学校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有别于以面授为主的普通高校,各级电大都为学生提供更为完备的学习材料、学习条件和各种学习支持服务。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尤其适应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为我们“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方便。我们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努力提高工作效力。

五、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及时消化和巩固知识 做作业和练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活动,它的目的是检查学过的知识能否及时消化,检查是否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核和独立操作,做到“做作业和考试一样,考试和平时做作业一样”。对于作业做错的原因,应认真分析,对症下药,直到弄明白为止;对于难题,应认真钻研,加深对难题的理解,直至问题解决。

六、做好课后复习,让知识提高和升华 复习的目的,一方面是解决预习和上课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则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现代远程教育与课程与教学论的联系、特征:

所谓远程教育就是教育机构借助媒体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而实施的超越传统校园时空限制的教育活动形式。远程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伴随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壮大的教育活动形式。称它为教育活动形式是因为它有着特定的教育信息传输和交流手

1、远程教育最基本的特征。

其表现是教育资源被封闭在校园内,教育的门槛被抬高,接受教育的人始终是社会中少数精英。远程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享。远程教育就是应社会大众的教育需求而诞生,远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一切有意愿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2、延伸性。这是远程教育的功能特征。常规的学校教育把学习者从四面八方汇集在特定的校园中,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由教育者对其实施教育活动。这是一种教育资源与功能收缩和集中应用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正好相反,它把教育信息传送给四面八方的学习者,借助各种媒体技术把教育信息向外传输,实际上就是把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向外扩散。远程教育就是通过这种扩散,将自己的教育功能向整个社会延伸。这种延伸性符合现代教育的终生学习的理念。

3、灵活性。从各个国家的情况看,远程教育一般面向成人,承担了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的工作。于是,远程教育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领

4、手段中介性。与常规的学校教育相比,远程教育是基于媒体技术和各种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其活动的,只有借助信息工具才能构成远距离的教育活动。所以,远程教育的各个环节,如注册报到、教学活动、作业的布置与提交、评价和信息的交流与反馈等,都离不开有关媒体的中介作用。尽管常规的学校教育也需要媒体技术,但它不像远程教育那样对媒体工具、对传输手段有着高度的依赖性。没有媒体手段的中介作用,远程教育就难以开展。

5、管理性。尽管远程教育是具有开放性、延伸性和灵活性的教育形式,但它依然是在一定制度下,有目标、有管理、有评价、盲目性,它依然以特有的方式和制度调控教育活动的运行。不能把大众传播的信息接受方式——

而是广义的个人化的“学习”。

教学方案课题《卡通总动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卡通的概念、种类、表现方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世界。

2.通过对卡通知识的引导学习,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艺术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卡通艺术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他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创造出卡通艺术形象,并尝试将卡通形象运用于生活实际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卡通的主要表现手段,包括五官的画法与动物、植物的拟人手法的技法表现以及分格卡通的构成方式。

难点:掌握卡通人物的五官画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卡通世界》、《海底总动员》视频及各种卡通形象等

1.情境导入,欣赏评述。

(1)教师出示课件《卡通世界》,首先出现《海底总动员》的电影片段,让学生在欣赏卡通电影的同时,感性认知卡通艺术形象。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说说还见过哪些卡通形象。

(3)引入本课的学习,在欣赏评述中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话语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受,并让学生在描述的同时,运用自己带来的卡通形象进行表演,以加深对卡通艺术的印象。

2.加深理解,强化概念。

(1)出示课件,欣赏其他卡通形象。

(2)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艺术形象,能不能给他们一个统一的名称?

学生回答:卡通形象。让学生谈谈他印象最深的卡通形象是什么,说说该形象的特征。(提示:教师进行适当引导,用美术语言加以分析、理解。)

(3)继续提问:什么是卡通?学生发言。

(4)课件展示卡通概念,并用各种图例解释艺术手法在卡通中的运用,加强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3.理解分析,明晰种类。

(1)教师提问:卡通艺术越来越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那么卡通艺术又有

哪些种类呢?学生自己分析归纳。

(2)课件展示以下内容:

卡通图书(卡通连环画)、卡通连续剧、卡通影片。

请学生具体介绍自己喜欢的卡通影视片、卡通连环画,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创作做好铺垫。

4.巩固新知,课外拓展。

请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点,回顾本课的内容,加深对卡通艺术的了解。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狮子王》影视片段、范作、各种夸张的脸部图片等

教学过程

1.作业展示,复习旧知。

(1)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报告,可以事先进行比较选择,找一个比较好的小组报告做展示(用电脑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卡通的历史内容等),并随机展示学生收集的卡通形象。

(2)学生再次阐述对卡通艺术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2.情境表演,掌握特征。

(1)教师提问:这么漂亮的卡通形象是怎样设计出来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学生根据教材回答:夸张、变形是卡通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2)教师提问:如何表现这种夸张、变形的艺术形式?这些形式主要通过什么来传达?脸——学生得出答案。接着请一个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运用表情来夸张地表现故事中主人公的神态。(提示:故事中应包含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例如,他刚买了新的自行车,很开心;抽奖中了大彩电,很得意;下楼梯刚到门口不小心摔了一跤,彩电摔坏了,很沮丧;走到自行车停放处,车没了,很生气。)

(3)请同学根据刚才的表演,画出不同脸部表情的样子。教师适时引导,课件演示并讲述五官的夸张变形。向学生出示有各种五官表情的卡通形象,进一步加深印象。

3.深入刻画,激发创意。

(1)请学生说说课本上的卡通形象的主要表现手法,并将自己感兴趣的形象模仿着画下来。

(2)教师提问:如何表现各个角度的卡通人物形象?分为哪几种表现形式?

课件展示不同角度人物的变化:分仰视、俯视、平视三种,并出现正侧面的视图。

(3)教师提问:人物头像特征描绘出来后,怎样让卡通作品更生动呢?引出场景夸张。欣赏图例《精忠报国》,学生情境感知,让他们说一说作品的场景设计,激发学习兴趣。再请学生说说他们想表现的校园场景或学生自己设计的故事情节,再次激发学生的创意。

4.临摹练习,提升难度。

(1)在刚才临摹的卡通形象上,配上合适的背景,成为一幅完整的卡通作品。

(2)课件展示学生完成的卡通形象及背景,教师巡回指导。

(3)针对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提高学习难度,进一步讲解人物的结构与形态,使他们对人物的基本形态有准确的认识,抓住动态线在人物中的主体位置。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分组制作好的卡通头像并以不同表情进行设计展示(教师)《米老鼠与唐老鸭》片段、优秀学生作品、范作、各种夸张的卡通动植物图片等教学过程

1.作业巡展,巩固旧知。

(1)把上节课的优秀学生作业在课堂内做展示,在上课前布置好展览,并请学生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作业。

(2)将学生认为最优秀的作业放到投影仪上展示,让学生评述作品优秀的理由。在评述中,再次检验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展示《米老鼠与唐老鸭》的片段,提问:①影片除了展示唐老鸭与米老鼠的形象以外,还有什么造型出现在屏幕上?(学生回答:植物、动物。)②这些动物、植物有没有共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教师引导:拟人化的表现手段。)

(2)揭示本节课的内容:学习如何用拟人化的方式来表现植物、动物。

3.情境理解,方法学习。

(1)学生将做好的动物、植物头像戴在脸上,进行即兴表演。通过观察各组制作的头像,思考它们的表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2)学生陈述,教师同时展示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资料,讲解拟人化的几种表现方式。

图形示范——大象的拟人化表现方式:先画出基本形,然后找出关键部位,最后进行细致刻画。

(3)请学生尝试着临摹书本上的各种拟人化的卡通形象,教师在一边做巡回指导,最

后评出本小组中最优秀的作品。

4.深入刻画,形成体系。

(1)教师提问:卡通的基本造型完成后,怎样使之成为连环画的形式呢?引出卡通连环画与动画片的概念,向学生作解释,并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单页插图式与分框分格式连环画。

篇6:教师个人自主学习计划

时间:2014-07-29 09:26来源: 好词好句网 作者:好词好句 计划一:教师个人自主学习计划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师现有的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已跟不上高质量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自己专业发展,跟着目前的信息潮流,掌握教改动态,提高课堂效率,增长自己的见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一、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1、每天利用早中晚各半小时为自己的学习时间,早上6:00-6:30阅课外各种有利书籍,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2、午餐后半小时,11:45——12:15,前国家大事及国内外新闻,增长见识。

3、睡前半小时,晚上10:30-11:00学习教育教学专著,并做摘抄记录,增强自己的业务知识。

二、选择阅读书籍

1、择借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特别是名作家的。

2、借阅有关名家专著如魏书生、于永正、王崧舟、窦桂梅、贾志敏等名家专著学习。

3、订阅报刊杂志选择学习,如《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等杂志。

4、常阅读有关报纸如:《教师报》、《教育信息报》、《小学教育》。

5、阅读一些有关教师专业发展书籍,如:《给教师的建议》、《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等书籍。

三、读思结合及时运用

1、在阅读学习各类书籍时,进行圈点批注划划注注。

2、阅读有同感时及时加以评论。

3、阅读中认为比较适用于自己实际教学时,写些随感,联系实际,及时运用。

四、贵在有恒,只要自己坚持到底,相信再过一两年对自己专业素质的提升会有一定的帮助。

计划二:教师个人自主学习计划

为了提高本人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学校安排,特拟定个人学习计划:

一、培训内容:以《新时期师德教育》和“八荣八耻”为主的“师德教育”培训;以《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及反思》为主的“新理念”培训;以《校本研修面对面》和《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为主的“新课程”培训;以《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为主的“新技术”培训以及骨干教师培训。

二、参加培训时间:20xx年3月——20xx年6月

三、学习、培训活动安排

1、集中学习培训

按照学校《培训计划》,准时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学习培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虚心接受授课教师的辅导;认真完成授课教师布置的作业。

2、自主学习

利用空闲时间自学,认真做好笔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课件。

四、达到的目标

1、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按时参加省统一考试,力争取得好成绩。

2、通过集中培训、自主学习、专项活动、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案例分析、自我反省,对照检查、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

计划三:教师个人自主学习计划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因此这类教学策略的具体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这就是“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所以,通常也把这类教学策略称之为“自主学习策略”或是“发现式”教学策略。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自主学习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深刻认识,导致在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

(1)缺乏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过程松散而效率低下,一切从学习的“需要”、“兴趣”出发,课堂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2)缺乏必要的指导: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多给学生留出“自由”的空间,而不敢多讲一句话,不敢多提学习要求,不敢多对学生的学习作出适当的评价。

(3)自主学习活动花样繁多,为了自主而“自主”,缺乏对教材内容、学生的特征等做深入的分析,在形式上追求丰富性,忽略了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这一根本目的。

因此,在自主学习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人的设计: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外因”,理想的学习环境是必要的,但学习者是学习的“内因”,缺乏人的自主学习,意义建构无从谈起。设计的重点放在能够促进学习发展上,而不是活动的形式上。

(2)目标明确: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不分析学习目标,对当前所学内容不加区分一概完成“意义建构”(即确定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是不适当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或曰“基本内容”),然后再围绕主题进行意义建构。另外,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即将知识外化。

(3)让学习者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即能实现自我反馈。

(4)重视教师的指导: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在考虑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用各种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计划四:教师个人自主学习计划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要求很高,因此,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物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按时完成学校安排各项任务,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苦练扎实的基本功,脚踏实地的抓好教师业务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特制订了个人学习计划。

一、自我剖析

(一)、优势分析

1、能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2、能在教学中熟练的应用多种的教育手段,能够制作教学的课件,是学生感受到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3、能够坚持学习,不段创新,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4、关爱每一名学生,发现其优点,并且不断的去表扬,鼓励,激励其学习的信心,在学生的不段进步中,感受教师职业的美好。

5、能协调好学校、社会、家长的关系,帮助家长解决教育孩子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合理的建议。

(二)、存在问题

1、注重的主要学科的教学,忽略了其他艺术学科的发展必要。

2、对于差生的鼓励性学习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学习目标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教的最优化要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

使自己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多看书,多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多出去学习。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5、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持之以恒。

三、学习安排

(一)、师德方面

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本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条例法规,牢固树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的意识,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坚决要做到。牢固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作表率”的意识,以教书育人为本职,作学生、教师的表率。牢固树立“宁守清贫,不损师德”的意识,发扬教师高风亮节、“红烛”精神,廉洁从教,维护自身“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执着追求、探索创新”的美好形象。

(二)、业务方面

1、认真学习新课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手段,认真探索好的方法,个别情况作个别辅导,加大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2、加强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进行教育实践,结合教学,教会孩子从小做起,关心国家大事,树立远大理想。

3、平时多阅读优秀的教育名著,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他们的例子来激励自己,多观察、多总结,从学生实际来总结提高,积极撰写教育论文,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知识型教师。

(三)、其他方面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上的教育专家在线交流。

2、可搜集各种教学视频,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选择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进行阅读,特别是名家于永正的《于永正教学实录》、窦桂梅的《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

4、订阅报刊杂志选择学习,如《小学语文教师》杂志。

5、阅读一些有关教师专业发展书籍,如:《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书籍。

6、在阅读学习各类书籍时,阅读有同感时及时加以评论并写一些随感,有机会可加进自己的日志,与志同道合者一起讨论。

7、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著作,应反复阅读,加强记忆。认为比较适用于自己实际教学时,写些随感,联系实际,及时运用。

计划一:教师个人自主学习计划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师现有的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已跟不上高质量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自己专业发展,跟着目前的信息潮流,掌握教改动态,提高课堂效率,增长自己的见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一、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1、每天利用早中晚各半小时为自己的学习时间,早上6:00-6:30阅课外各种有利书籍,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2、午餐后半小时,11:45——12:15,前国家大事及国内外新闻,增长见识。

3、睡前半小时,晚上10:30-11:00学习教育教学专著,并做摘抄记录,增强自己的业务知识。

二、选择阅读书籍

1、择借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特别是名作家的。

2、借阅有关名家专著如魏书生、于永正、王崧舟、窦桂梅、贾志敏等名家专著学习。

3、订阅报刊杂志选择学习,如《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等杂志。

4、常阅读有关报纸如:《教师报》、《教育信息报》、《小学教育》。

5、阅读一些有关教师专业发展书籍,如:《给教师的建议》、《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等书籍。

三、读思结合及时运用

1、在阅读学习各类书籍时,进行圈点批注划划注注。

2、阅读有同感时及时加以评论。

3、阅读中认为比较适用于自己实际教学时,写些随感,联系实际,及时运用。

四、贵在有恒,只要自己坚持到底,相信再过一两年对自己专业素质的提升会有一定的帮助。计划二:教师个人自主学习计划

为了提高本人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学校安排,特拟定个人学习计划:

一、培训内容:以《新时期师德教育》和“八荣八耻”为主的“师德教育”培训;以《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及反思》为主的“新理念”培训;以《校本研修面对面》和《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为主的“新课程”培训;以《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为主的“新技术”培训以及骨干教师培训。

二、参加培训时间:20xx年3月——20xx年6月

三、学习、培训活动安排

1、集中学习培训

按照学校《培训计划》,准时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学习培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虚心接受授课教师的辅导;认真完成授课教师布置的作业。

2、自主学习

利用空闲时间自学,认真做好笔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课件。

四、达到的目标

1、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按时参加省统一考试,力争取得好成绩。

2、通过集中培训、自主学习、专项活动、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案例分析、自我反省,对照检查、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

计划三:教师个人自主学习计划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因此这类教学策略的具体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这就是“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所以,通常也把这类教学策略称之为“自主学习策略”或是“发现式”教学策略。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自主学习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深刻认识,导致在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

(1)缺乏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过程松散而效率低下,一切从学习的“需要”、“兴趣”出发,课堂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2)缺乏必要的指导: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多给学生留出“自由”的空间,而不敢多讲一句话,不敢多提学习要求,不敢多对学生的学习作出适当的评价。

(3)自主学习活动花样繁多,为了自主而“自主”,缺乏对教材内容、学生的特征等做深入的分析,在形式上追求丰富性,忽略了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这一根本目的。因此,在自主学习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人的设计: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外因”,理想的学习环境是必要的,但学习者是学习的“内因”,缺乏人的自主学习,意义建构无从谈起。设计的重点放在能够促进学习发展上,而不是活动的形式上。

(2)目标明确: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不分析学习目标,对当前所学内容不加区分一概完成“意义建构”(即确定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是不适当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或曰“基本内容”),然后再围绕主题进行意义建构。另外,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即将知识外化。

(3)让学习者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即能实现自我反馈。

(4)重视教师的指导: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在考虑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用各种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计划四:教师个人自主学习计划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要求很高,因此,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物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按时完成学校安排各项任务,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苦练扎实的基本功,脚踏实地的抓好教师业务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特制订了个人学习计划。

一、自我剖析

(一)、优势分析

1、能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2、能在教学中熟练的应用多种的教育手段,能够制作教学的课件,是学生感受到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3、能够坚持学习,不段创新,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4、关爱每一名学生,发现其优点,并且不断的去表扬,鼓励,激励其学习的信心,在学生的不段进步中,感受教师职业的美好。

5、能协调好学校、社会、家长的关系,帮助家长解决教育孩子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合理的建议。

(二)、存在问题

1、注重的主要学科的教学,忽略了其他艺术学科的发展必要。

2、对于差生的鼓励性学习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学习目标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教的最优化要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

3、使自己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多看书,多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多出去学习。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5、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持之以恒。

三、学习安排

(一)、师德方面

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本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条例法规,牢固树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的意识,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坚决要做到。牢固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作表率”的意识,以教书育人为本职,作学生、教师的表率。牢固树立“宁守清贫,不损师德”的意识,发扬教师高风亮节、“红烛”精神,廉洁从教,维护自身“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执着追求、探索创新”的美好形象。

(二)、业务方面

1、认真学习新课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手段,认真探索好的方法,个别情况作个别辅导,加大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2、加强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进行教育实践,结合教学,教会孩子从小做起,关心国家大事,树立远大理想。

3、平时多阅读优秀的教育名著,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他们的例子来激励自己,多观察、多总结,从学生实际来总结提高,积极撰写教育论文,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知识型教师。

(三)、其他方面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上的教育专家在线交流。

2、可搜集各种教学视频,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选择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进行阅读,特别是名家于永正的《于永正教学实录》、窦桂梅的《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

4、订阅报刊杂志选择学习,如《小学语文教师》杂志。

5、阅读一些有关教师专业发展书籍,如:《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书籍。

6、在阅读学习各类书籍时,阅读有同感时及时加以评论并写一些随感,有机会可加进自己的日志,与志同道合者一起讨论。

7、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著作,应反复阅读,加强记忆。认为比较适用于自己实际教学时,写些随感,联系实际,及时运用。

中学教师评职称工作总结

自工作以来,我本着积极认真的态度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知识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育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具体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我坚决拥护中国*的领导,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政策,积极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中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教育方针,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服从分配,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新时期,我牢牢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使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二、教学工作方面:(1)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出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2)我努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机整合,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给他们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有些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认为数学难学,作为教师,我首先从思想上进行转化工作,积极引导,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进一步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3)我虚心请教组长和其他老教师,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4)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经常上网查找相关内容的题目或根据实际自己出题目.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在上课时作出分析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5)注重个别学生的辅导,注意分层教学.在课上练习时间或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所有学生都愿学,乐学,学有所得.三、学生管理方面: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忙忙碌碌中悄悄地过去了,转眼即将迎来新的一年,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情况,有得也有失,现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职业道德方面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参与到学校争优创先的活动中,处处以身作则,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平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活动,并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标准,学习其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并钻研老教材,使自己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新形势。在教学中,我始终能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不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在20xx年的上半年我担任高一一班和三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下半年我担任高二一班和三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深知基础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几年,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我更是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平时,我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一班和三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于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尽量出一些思考题,以便他们积极思维,开拓他们的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对于差生,我从不气馁,总是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的帮他们辅导,不厌其烦地教,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端正其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教学中,我总是及时的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其优秀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始终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形成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学生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向40分钟要效益;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 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总之今年我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今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励,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作者:海南华侨中学 凌敏训 来源:新思考网 点击:10957次 评论:0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识要点 学习水平要求(描述语句)识记 理解 应用

1、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和区别 √ 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和区别

2、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意义 √ √ 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意义

3、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几种观点 √ √ 了解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几种观点

4、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 √ 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2、能够根据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去初步的判断和估计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容量是否合理;

3、德育目标

1、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紧紧围绕合理人口容量这一核心内容,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建立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2、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认识到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及其估计;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含义上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

1、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课后练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互动一

老师:(叫一个同学)你们宿舍住多少人? 学生:略

老师:假设你们宿舍住20人会怎样? 学生:略

老师:那假设住1人呢? 学生:略

老师小结:刚才这个同学说的很有道理,这说明我们同学们的宿舍也涉及到一个人口的容量问题,那么到底多少最适合呢?最大的容量是多少呢?小到一个宿舍,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我们的全球,都涉及到这个我们人类最关注的问题:人口的容量问题。那么,我们国家最多能容纳多少人?最适合容纳多少人?我们地球母亲最多能容纳多少人?最适合容纳多少人?大家知道吗?如果想知道这些答案,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进入今天的课程学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从学生住宿的实际情况和师生平常的对话导入新课,这种问题引导法显得很自然,但又能引起学生对《人口的合理容量》这节课的兴趣。

[新课教学]:

(一)、环境人口容量

1. 产生背景: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据预测,本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这样就涉及到一个地区的环境能容纳多少人的问题,提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人口的数量,科学家们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解释产生的背景,并以框图展示产生的逻辑关系,如下:

人口的增长 资源的短缺,环境的破坏 环境的承载力 环境人口容量 并简要介绍环境容量的来源。介绍环境人口容量产生的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提出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这两个概念。2.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人口的数量。

3.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互动二

对该概念提问?请同学们理解这个概念,并详细解释概念的隐含意义,问题如下:(1)找出“环境人口容量”概念中的关键词。

(2)根据“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分析“环境人口容量”时要考虑哪些因素?(3)你怎样理解定义中的“其他”二字 该概念的三层意思:

(1)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在其影响因素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具有相对确定性;

(2)资源、科技水平、生活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3)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

4.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科技水平、消费水平(补充对外开放程度也是)

根据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其影响最大。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随着社会发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同样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针对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提出一些有关这个概念的具体问题,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以及理解和掌握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这种问题引导法在概念教学中利用,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互动三:

展示课本12页图1.10“木桶效应”的图片,并提问:

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最重要的因素,然而各种资源的影响作用一样吗?请大家观察投影上面的图片,并回答以下的问题:

A、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B、人类获得的资源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那个因素关系最密切?资源的变化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答案:

A、各种资源决定的环境承载力,而最小的环境承载力则为环境人口容量,可以用木桶效应加以解释。B、主要是拓展出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问题三主要是说明人与环境的深刻矛盾,说明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应有限的人口。

通过“木桶效应”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资源决定了大小不一的环境承载力,而最小的环境承载力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道理,同时揭示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揭示了人类发展与环境的深刻矛盾,说明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应有限的人口。讨论教学法是新课程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

5、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1)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在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上,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A、悲观者认为:现今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依目前情况,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B、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C、介于两者之间的观点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互动四:

展示课本13页图1.11“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图片,然后把全班同学编排为2个大组,从中挑选一个作为主持人,一个小组持悲观者观点,另一个小组持乐观者观点,这样才能形成针锋相对的辩论立场。辩论的过程中,分为一辩呈辞,三辩总结,其它的全部成员都为二、三辩,做自由辩论。最后做小结:

大家的辩论发言都很精彩,都有各自的道理。对于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问题,我们应当辨证的看待,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数量会发生变化,人们可利用的资源、科技水平、消费水平都在发生变化,但人类的社会是走向文明,整个社会是要向前发展的。我相信我们人类能动的处理人口的增长与环境的矛盾,能够将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那么,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要充分的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支持计划生育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通过分组辩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境人口的估计和三种不同的环境人口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计划生育政策。辩论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在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值为16亿左右。我国目前尚未达到此值,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已十分突出,表现为:

A、我国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三分之一,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人均可耕地还将继续减少。

B、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由于缺水,工农业生产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等等。

总之,我们应该正视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

★互动五:

提问:我国目前人口接近13亿,未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最高值,为什么还要控制人口的增长? 答案:展示以下图片 片

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地大物博”,但被巨大的人口分母一平均却是“地省物缺”,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在人口的沉重包袱下,最令人忧心的是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值还会继续下降。

展示我国耕地、森林、草原和水能等主要资源的数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及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值比较的材料,使学生很容易看出我国人口与资源矛盾十分突出,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我国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材料分析法是地理教学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某些具体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人口的合理容量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简要解释概念中的关键词,并和环境容量进行比较,引出下一个问题

2、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互动六:

学习了以上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两个概念后,请问大家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人口合理容量是指能养活好多少人,而环境人口容量是指能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值,是一个警戒值。所以,我们应该把我们环境中的人口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之内,最好是处于人口的合理容量。

3、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能使我们的环境负重减轻,解决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促使人们的生活健康幸福。具体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意义;

根据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具体情况而定,人口过多的国家就需要计划生育,控制生育,向中国、印度等国家,让其人口数量尽量接近人口的合理容量数目;而有些国家,地理面积广阔,资源丰富,而缺乏人力资源,就应该鼓励生育,向德国等国家。

(2)对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

A、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B、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国家,都应该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的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八、课后习题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表现在()A.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

B.耕地总数和人均耕地一直稳定不变 C.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已达极值

D.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有些地区已出现地下水枯竭的迹象

二、填空题:

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及,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而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三、简答:环境人口容量为什么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附:参考答案

一、1.D

二、1.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资源

三、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现有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消费水平不断变化;相对确定性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假定科学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课后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反馈课题教学效果。

关于教学设计反思:

第一:人口问题是我国较敏感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又与每个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容易理解。于是首先以“人口的合理容量”此主题让学生进行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完成相关作业。然后选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得较好的小组在课堂上给大家展示自己小组的论点和论据。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又能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量。再者给学生在课堂上作展示的话,既表扬积极分子,又使同学之间有一个很好的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能避免教师满堂灌的呆板模式。

第二,在讲正课前让学生玩一个有助于理解课本知识的游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供了一个深入浅出理解课本知识的机会。

关于评价:自我感觉上课的效果和学生掌握得还可以。但是在让学生展示的时候,没能把握好时间,以致在进行小结的时候,有点匆忙的感觉。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 理容量的概念。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环境人口容量两重 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形成科学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教学难点:

1、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二.说学情

大部分学生对世界最令世人关注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但是明确“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区别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并从中达到学习目标。

三.说教法 1.读图分析法。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读图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回忆,总结和提高,并在学习中掌握读图分析能力。利于分析讲解重难

点,并给予突破。

2.分组讨论法: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此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变学会为会学。3.分析讲解法:对原理和重难点,通过多媒体和其他资料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四.说学法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课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如下:

(1)问题解决法:根据教师设置的情境,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发现 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考、分析、探索、解决问题,达到启发 创新思维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2)讨论探究法: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讨论、探究,达到学习成果共同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提问的的方式导入本课,首先请一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你们宿舍住多少人?你们宿舍最多可以住多少人?你希望你们宿舍住多

少人?由此引出人口的容量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人口合理容量。由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人口合理容量与

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区别呢?再结合关于我国人口容量分析的材料,老师总结答案。通过对两个概念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它们间的区别。

接着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战略意义。提问:当今世界什么原 因导致未能实现地球上人口合理容量?师生共同讨论,并由老师总 结。接着教师追问:(1)面对存在的问题,人类有什么途径才能在 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呢?

(2)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个人能够为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做出什么呢?由学生探讨,老师总结。

(三)归纳总结

上一篇:学生会人事任免制度下一篇:小时代观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