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理念

2024-05-12

自主学习理念(精选十篇)

自主学习理念 篇1

一、以新课改的实施为契机, 落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现在, 我们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 着重强调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积极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但是, 在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希望学生顺从、听话, 于是就有了教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 就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 喜欢听讲, 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 不爱用心去创造。要使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能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 教师必须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切实转变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价值观, 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中, 教师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的发现欲, 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 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 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 营造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们发现, 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 常常兴趣盎然, 情绪高涨, 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可见,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语文课的自主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 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 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 对课文做出较为深刻, 甚至是独到的解读和评判, 才会有深刻的感悟和启迪。要上好一节语文课, 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氛围之中, 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 它需要我们站在高处, 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 设计出一组有层次、有步骤、系统化的问题, 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认真解读文章, 使课堂学习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如:在学习童话《犟龟》一文时, 就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我设计了一组问题:犟龟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然后再问:他要参加的是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 可是, 它最终参加的却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 小乌龟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 纷纷回答。在此基础上, 我继续设问、启发:他虽没有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 但有一点它是有收获的, 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垫, 可以不费劲地回答:“克服了艰难险阻。”最后我又顺势利导, 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成功的意义到底何在?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 使学生在我的诱导下, 热情空前高涨, 在反复研读课文的过程中, 学生对本文的重点难点很容易地就掌握了, 同时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以课堂讨论或辩论为展示形式, 促进各个学习主体的主动探究

《课程标准》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 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这种教学形式。但是, 教师必须在策划、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上多下工夫, 促进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如:在学习文言文《曹刿论战》一文时, 我就曾组织过一场“庄公真的‘鄙’吗?”讨论会, 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辨证分析鲁庄公的形象,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 有的同学说:鲁庄公作为国君, 在国难当头的时候, 不仅能够接见曹刿, 而且还能诚恳地与之探讨战前的政治准备, 礼贤下士, 任人唯贤, 这说明他是开明的, 这在当时封建专制社会里是难能可贵的。还有的同学说:在长勺之战中, 鲁庄公作为国君虚心听从曹刿的指挥, 甘愿扮好“配角”, 说明鲁庄公具有明君的胸怀……最后, 同学们一致公认:鲁庄公并非传统说法的昏君, 而是一位明君, 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罢了。

四、以写作为依托,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自主学习重在过程, 重在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这一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观点是否新颖, 见解是否独特, 而在于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学习乐趣, 在于他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领会后的倾吐和表达, 而这种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过程正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因此, 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 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 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在写作中, 我要求他们做到行文规范、符合逻辑、观点鲜明、论据充分, 不空发议论。如:在学完小说《故乡》之后, 同学们就写出了《我说闰土》《我眼中的杨二嫂》《新时代的故乡》等文章, 学生们深入挖掘教材, 各抒己见, 由表及里, 全面深刻地分析了人物形象, 从而带动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学生的课堂讨论不分难易, 甚至无价值的问题也讨论。

2. 学生发现问题后, 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讨论, 避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机械地赶时间, 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无实际意义和效果。

3. 学生的自主学习应避免过分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 而失去教师的积极调控, 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的自学过程。新课程形势下, 语文教学重心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转移, 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淡化, 相反对教师的自身素质、驾驭课堂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合作、讨论、发言等环节, 应避免优等生唱“独角戏”, 学困生毫无发言权及立足之地。

自主学习理念 篇2

新课程像一股清新的气息吹进课堂,也吹进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里。新课程的出台伴随着一种新的理念的诞生与实施,这股滚滚的新课程改革热浪,更进一步的正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教师是学生由传统的学习方式向新的学习方式转变的促进者。为此,教师就应讲究教学艺术,优化教学过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思想指导行动,要改革课堂教学,首要的问题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树立全面的学生观,即学生地位由原来处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在观念更新的同时,必须在教学内容上创新,就是要变“死”为“活”,变“窄”为“宽”。此外,还必须在方法上创新,更要敢于抛弃传统过时的方法,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努力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第四册中的《看月食》,就不必按传统直奔向课文重难部分,提问学生:“月食时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月食?”让学生找出有关段落来说一说,再提供地球仪让学生转一转,用自己的话说,最后再用电脑演示月食过程和地球运转情况。这一课的其他内容简单带过即可。这样处理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做到既突出重难点,又能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积极参与,使原本对较为枯燥乏味的描述自然现象的课文的学习变得趣味盎然,使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

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促使学生愿意学,并且愿意自己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把学生当成填塞知识的“容器”,要真正认识到课堂上的主人是学生自己,终身学习的主人更是学生自己。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诱导,变教的过程为导的过程,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

1、明目的,激兴趣,注意情感的诱发。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内驱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什么,要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兴趣,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变成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使每一项活动都成为学生获得进步的阶梯,以至“激情涌动,欲罢不能”。优秀的教师应追

让自主学习的理念扎根心底 篇3

其实,以前我们也做过这样的探索和实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他能够完成的工作。但事实是自己步子迈的不够大,谨小慎微,想放手,但又不放心,大多数人都会以费时费力完不成教学任务为借口,结果最后又回到老路上来。但倘若真正把“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习惯,那学生定会受益终生。教育家陶行知“母鸡吃米”的典故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近年来,美国学者研究的“学习效果金字塔”也能证明这一点。曾经一个聪明的教师在教育他的学生时,就让他把他所学再交给他的妈妈时,学习效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三四十分的水平竟然考到了九十多分。这无不说明,当一个学生主动学习时,他的潜力是无穷的。

反思笔者自己的教学,传统教学的理念根深蒂固,讲得多,学生暴露的问题少,没有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虽也有合作交流,但往往还只停留问题的表层,并未深入问题的实质,真正思考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要想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扎根心底。

首先,教师要放手,把时间还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听老师“正确的废话”。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学习。我们教学中经常存在这样的一种现状:老师看到试卷,笑了(这些题笔者都讲过);学生看到试卷,哭了(这些题都似曾相识,但我都做不出来)。老师们经常说的口头禅也几乎都是这些题不知讲过多少遍了,你怎么还没学会?事实上是老师按照自己的逻辑思维讲了无数遍,但学生按照自己的逻辑思维习惯一遍也没听懂,老师只不过是重复了无数遍正确的废话,并没有从学生的逻辑点入手解决问题,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了无数遍似是而非的答案罢了。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学习的责任转嫁到自己身上。因为我们辛辛苦苦,费时费力,学生被动接受,还没有掌握好。要知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最后上考场的也是他们。

其次,让问题引领课堂。教师放手之后,不是放任自流,任其自由发挥,而是设计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层层深入,这种问题不是那种“是不是”、“对不对”似的“假问题”,而是了解学情之后的真正调动好学生积极性的“真问题”。其实这样放手之后,老师不是轻松了,而是深入到学生,按照学生的思维来创设课堂了,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另外,还要让学生多思考。新课改之后,遍地开花的是那种热热闹闹、大规模的讨论交流。整个课堂笑语盈盈,高潮迭起,讨论交流声一浪高过一浪,全然不顾问题是不是值得讨论、有没有讨论的价值。总之课堂“活泼”起来了,同学们“动”起来了。其实这种做法笔者不敢苟同,特别是老师还没把问题说明白就讨论声不断和老师刚讲完题目就已经开始的所谓展示(更有甚者,学生提前就把小论文写好就等着老师来验收)。其实课堂上既应该有那种你争我论式的讨论,也应该有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思考。要知道,问题是用来思考的,真正能深入思考的问题是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当然问题不要问的太空、太大,要问得有针对性。例如:不要动不动就问学生这篇文章构思怎样,这篇文章写作特点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大而空,学生无从下手,而应该问一些诸如“这篇文章里反复出现的戏台在文章中有何作用,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此类针对性强的小问题,学生就容易见仁见智了。总之,课堂上的问题最终的目的要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导入“自主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生的潜能可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渗透自主学习理念提升学生地理素养 篇4

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自主学习理念必须在教学设计中侧重体现。笔者在教学设计中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课前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包括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数据图像等信息,学生通过网络、教师制作的微视频等学习资源,尝试理解教材,将不懂的部分筛选出来。二是课堂教学强调引导,将学生置于合理的学习情境中,教师侧重于穿针引线,发挥启发引导、点拨促进的作用。三是难点环节自主突破,以往在难点环节,教师习惯于苦口婆心地讲解,而自主学习理念更重视学生自身的学习研究,在教学设计中要将难点突破环节设计为学生自主合作模式。

二、师生互动中渗透自主学习理念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是积极踊跃、充满活力的,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教师解放出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例如,在“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谈谈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课堂上可以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扩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接下来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讨论,进而提出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将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最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当前存在的其他主要环境问题, 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观察自然、分析现象和概括问题的能力。这样在教学互动中,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角,依靠独立思考和分析研究去探索、发现,获得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互动,体现了能力培养的要求,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教学专题中渗透自主学习理念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师生互动,也要注重创设能让学生自主发挥的平台。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组织一些专题讨论活动,活动环节的设计也基本由学生完成,将学生置于知识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课的教学中,课前,笔者要求学生搜集德国鲁尔区在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开发状况的图文资料,结合身边的案例,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提出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尝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相应的方案,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找到适合不同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的专题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

四、课外活动中渗透自主学习理念

课外活动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深化,以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带着目标任务、沿着既定方向开展活动,特别重视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研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较为明显的帮助。例如,在“旅游活动设计”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针对本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本地区在旅游资源方面有哪些潜力,立足实际,充分借鉴其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体现整合旅游资源、放大旅游品牌效应的设计理念。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梳理总结,提出口号、设计标志,在此基础上形成发展旅游业的一整套方案。这样的实践探究活动能有效增强学生分析研究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求学生设计旅游线路推广计划,完成全套的拓展活动流程,貌似简单的活动,实则涵盖了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也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标,使学生在课外拓展活动中,地理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自主学习理念 篇5

──汉语拼音部分教学谈

下木得小学 陶 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汉语拼音的学习提出的目标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还强调了汉语拼音的工具性,提出“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删除了《教学大纲》中“学会拼音方法”、“学读轻声”、“能默写声、韵母”的要求。把“能熟练的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做到直呼音节”改为“能准确的拼读音节”。增加了“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从这删、改、增中不难看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重视了汉语拼音的工具性,突出强调了汉语拼音工具性的运用功能。

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汉语拼音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同时,在组织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时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如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昂的,态度是端正的,加上教师提供了充分的训练过程,学生又能运用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式,那么汉语拼音的知识就有可能转化为有实用性的能力。也只有学生在充满好奇心,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会逐渐的掌握学习方法,才会感悟到汉语拼音的实用性。也只有在感悟到汉语拼音的实用性时才会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兴趣保持高度的热情,这股热情才会持久

在学习汉语拼音阶段,为了准确把握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应注意以下几个关系:

一、新旧知识的衔接关系

汉语拼音的声母、单韵母是学生在幼儿班已经学习的内容(除未上过幼儿园的)。这部分的学习我设计的教学方式多以“展示型”的为主。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已知的知识告诉他人。比如:教师说:我很高兴迎来了同学们,我愿意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谁愿意把自己以前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让学生介绍幼儿园已经学习的单韵母或声母,学生一定会很有兴趣的说:我会读什么,请听我读一读;我会说什么„„在展示的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倾听他人的发言,同时还要求学生发现他人知识点的缺漏。比如:我发现你读得不对,应该这样读;请听一听,我好像比你读的更好;我和你的说法不一样„„这样既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又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引用到课堂,与新知识巧妙的融为一体,教与学都很轻松。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把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主动展示、学会展示和倾听习惯的培养上。

二、动静结合的关系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方面进行探讨,一年级学生不宜长时间静听教师讲课,教师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自主学习新知,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如:第9课ai ei ui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1、我的发现。首先让学生观察本课字母的特点,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学生的发现点真不少:本课字母ai ei ui比原来学习的a e u后面多了一个字母,变成了两个字母组成的韵母;这三个韵母后面都有一个“i”; 这三个字母在标声调时只有ui是标在后面的,写在i的头上,ai ei是标在a e的头上等等。

2、我会读儿歌,会练表演。学生在欣赏课本中一幅“小朋友在种树,草地上小鸟跳、小兔乐”美丽的画面之后,再朗读“小白兔” 的儿歌,并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又从儿歌的学习中发现“白、嘴、尾、在”这几个字中都带有本课新学的韵母,在读儿歌的过程中随机认识本课要认识的生字。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从中体会到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在这课的学习过程中实际上是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点的比较,从归纳对比中不断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虽然教学本课新知识是重点,但是,让学生获取这些新知的过程更为重要,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今后渐渐形成自主学习方法的过程。

三、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课标》不要求直呼音节,不默写声母、韵母,从表面上看好像降低了对汉语拼音的学习要求,但实际上是要求教师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字母的框框里解放出来,不仅教给汉语拼音的知识,而且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运用中提高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

比如:第一册教材从第3课声母b p m f的学习就开始编排了看图借助拼音学音节、认字(不要求写字,只提供与汉字见面的机会)、练说话、跟读儿歌等拼读练习的内容。通过汉语拼音共13课的学习,有的学生拼读能力很强,不仅学习了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而且会直呼音节,会自读读物,达到了《课标》中对拼音学习的要求。但是个体的差异总是存在的,有的学生可能拼读能力还不够,拼音阶段学习的知识还只是单个的零件,还没有成为一个能够帮助他学习汉字的工具。即使是那些拼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要想真正变汉语拼音成为学习工具也还要相当一段时间。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用这项工具的机会,只有让学生在不断的运用中才有可能让知识转化为能力。

这个运用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运用汉语拼音的实践性活动应该是灵活的、多样的、长期的。如:在拼音集中学习阶段,除了教材中安排的读词、学句、读儿歌等训练,还可以结合每天的新课学习进行“生活中的拼音活动”,让学生将每天学习的拼音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找出自已身边那些人、物、事的名称或说法中含有新学习的字母。比如:在学习完所有的拼音字母以后,我让学生用拼音把自己的名字拼出来,不太会的就同伴互助,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将自己的名字正确拼出,那份喜悦与激动可以说是学生有生以来第一次尝试。这样,在体验中培养学好汉语拼音的兴趣,增强学汉语拼音的信心。

构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新理念 篇6

一、元认知策略与自主学习

1.元认知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 1986),提出了“元认知”概念,指个人关于他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任何事情,如与学习有关的信息和资料的特征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元认知理论,它从认知领域揭示了学生在学习知识对自我调控的心理机制在教学中的作用。元认知策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的认知,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监控。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及其相关信息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即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一种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即人体依据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对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监控和调节。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一直以来都为教育心理学所关注。20世纪50年代,各心理学派都从不同角度对此作过探讨。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行为主义学派把自主学习看作是学习与自我强化之间的关系。而以班杜拉为首的社会认知学派认为学习由注意、保持、动作复制和动机四个阶段组成,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信息加工论则把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视为元认知,着力研究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在学习中的作用,并主张通过学习策略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华盛顿城市大学教授齐莫曼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是积极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人将自主学习的内涵概括为: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3.元认知策略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1)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学习情境有哪些变量(如自己的学习能力水平、原有知识的基础情况、学习目的、学习任务、学习的要求和自己的个性特点及学习风格,意识和体验到自己所拥有的学习时间、所在的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学习的测验类型等等),并意识和体验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变化情况。

(2)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自己拥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法,并且明了这些学习方法和变量之间的关系;意识和体验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根据学习变量间的关系与它们的变化情况,自觉地选择、安排、使用和调整学习方法;知道自己拥有的各种学习方法的作用、适用范围与适用条件,并且能选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可以使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激活学习方法的使用;根据学习任务变化,及时地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的使用;根据学习效果,客观地评价作为改进自己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适用性,并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作为改进自己学习的重要手段。

4.元认知与自主学习相关的研究

有关元认知与学习活动的研究证明,元认知适用于各种学习任务,是保证学习活动成功的更高级的执行技能(Nisbet&Shucksmith,1986)。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密切相关,对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

二、元认知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评价

通过每天要求学生按时完成预习任务,做预习练习,发现问题,并自评预习效果,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一种方向感和信心感,使其感悟到明确任务目标和计划策略的有效性、重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管理

课堂上让学生注意听清预习中的疑点和老师强调的重难点,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引导学习在运用中总结、归纳规则,并将它们运用到交际言语活动中去,实现课堂教学由“重讲解”向“重操练”、“重归纳”过渡,使学生成为主体。达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归纳的目的,发挥其主体作用。

3.促进学生自我进步

反思包括认知体验(即让学生讨论本节课或近一段时间的语言要点和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时强化所学知识的记忆监控)和反馈调节(即针对语言学科知识零散不易记忆的特点及时指导学生通过联想虚拟情境进行组块记忆)。同时,根据遗忘规律,通过反馈练习、测验、考试等形式检查、落实所学知识的掌握。因为考试有利于学生找出学习上的不足,找出学习上的差距,及时补救学习上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多总结,从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看看是否由于考前复习不充分,疏漏了部分应掌握的知识点,以至于答卷时概念不清,理解不透,还是忽视了语言的交际性、情景性原则,纯靠逻辑推理,缺乏辩证分析,以至于误解本题,离题千里,抑或是速度快,欠稳健,审题不仔细,抓不住关键的语言信息点,一看就偏,答而不对,对而不全,或者相反,做题过于呆板,速度缓慢,造成时间分配不合理,临近考试结束,匆忙下笔,信心不足,逢考紧张,遇难题慌乱,心理脆弱,发挥失常。通过反思,进行自我管理,使主体学生能主动地学习活动进行调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自我进步的目的。

4.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完善

应试教育造就了一套完善的求同思维训练体系,知识授受型的教学关系历来受到很大的抨击,即使是素质教育形式下的今天,师生还是在为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努力。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围着教案转,师生均被物化为应试的工具,主导和主体的教学关系被严重扭曲了。教学的主导,不应为“包”,一切由教师包办代替,更不应为“灌”,只做一厢情愿的注入,也不该为“牵”,变着法子软硬兼施,迫使学生就范,而应更多地注重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能力培养方面的主导。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套学习英语的“基本操作流程”。单词要学生自己去记,书要靠学生自己去读,语言运用之妙要靠学生自己去悟,英语基础、文化底蕴要靠学生自己去积淀,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完善自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强调对主体价值的终极关怀应为国民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尊重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英语教学质量不应仅仅表现为学生的考试成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思维活泼、方法灵活、创意无穷以及表现出来的爽朗性格和勃发精神,应成为我们追求的质量的目标。利用元认知学习策略使学生不断获取学习活动中各要素变化情况的信息,审查学习过程和效率,以便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也是我们的努力目标。

参考文献

[1] 史耀芳.学习策略及其培养.江西教育科研,1994(2).

[2] 刘电芝.学习策略.学科教育,1997(1).

[3] 杜晓新,冯震.元认知与学习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7.

[5] Nunan,David & Clarice Lamb.The Self-Directed Teacher——Manag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6] Rubin, J.& Thompson,I.How to be a More Successful Learner Boston,.Mass.: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1982.

[7] Jensen,Eric.Super Teaching CA,USA:Brain Store Inc,1995.

[8] Zimmerman,B.J.Risemberg R.Self-regulatory dimensions of academic learning and motivation.In:Phye G D ed.Handbook of academic learning.Academic Press,1997.105-125.

[9] Schunk D,Zimmerman B J.Self-regulation of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4.4-20.

自主学习理念下的教学管理研究 篇7

筅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吕华菊魏加登

一、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内部因素

(1) 内在动机性。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是自我激发的, 而对这种动机具有催发作用的因素很多, 如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学习价值、归因倾向和目标定向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2) 认知策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是自己选择或自动化运用的。自主学习不仅受个体拥有的认知策略数量的影响, 还受到认知策略习得水平的影响, 具有认知策略的知识对于自主学习是必要的, 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认知策略能有应用和迁移的能力。

(3) 元认知发展水平。元认知是指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信念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监视和控制。自主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来完成的, 元认知是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 而且元认知水平的发展对自主学习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 外部因素

自主学习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是指学生个体自身以外的影响因素, 如教学模式、教材的内容组织、教育技术、课堂管理方式、教师的教育观念、学校在制度层面的措施和机制等, 都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1) 教师的观念。教师在观念层面的文化重构, 影响到其对待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态度及教育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中能不能充分体现自由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拥有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及自主学习的动力。

(2)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不同的教学模式就对自主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 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二、教学管理的内涵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者根据教学方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 根据教学工作的规律, 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原则, 通过计划、组织、检查、总结等管理环节, 对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各个环节, 进行合理组合, 推动教学工作正常地、高效率地运转, 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教学管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教学管理本身可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产生直接影响, 但它可以通过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等途径, 间接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

1. 学校的教育目标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一所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规定, 从本校实际出发所确定的具体育人标准, 它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 指导学生的自我规划, 决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

2. 学校所提供的物质资源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校中的物质资源是自主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学校是否充分开放还是限制使用一些教学资源, 这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

3. 教师的教学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 但对待独立性和独立学习, 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念。从教与学的关系上来说, 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能否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和效果, 并且教师的指导方式、教师的及时评价都可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而推动其进行自主学习。

四、现行教学管理在学生主体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管理观念落后

不少教学管理人员既不是教育专业出身, 也非管理专业毕业, 很少接受教学管理的系统训练, 对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论、教学管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够深入, 基本上凭经验管理或机械地执行管理制度, 相当一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对教育缺乏深刻的了解, 不主动关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很少主动考虑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忽视了学生是一个具有能动性、参与性的主体, 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

2. 评价手段单一, 压制了学生主体性发展

教学评价作为为教育服务的一种工具, 对教学及其管理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它既可成为学生主体性的内在动力, 同时也有可能成为学生主体性的压制力量, 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目前很多学校主要采用考试这一种单一的评价形式, 这种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带来教学评价功能的窄化, 为了考试和分数, 学生不得不放弃自我发展的空间和选择, 甚至个性和人格, 他们必须为了考试而考试, 而不是为了对自我发展水平和现状的评价与认识而考试, 他们的主体性也因此受到压制。

3. 以知识为本的观念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

我们的现行教学不是以学生为本, 而是以知识为本, 致力于向学生灌输日积月累的知识, 不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接受程度。教学本是多向的对话过程, 但由于教学成了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灌输, 因此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也无法发展学生的个性。

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管理策略

1. 重构观念

要发展自主学习, 首先要进行理念重建: (1) 学校观。解构学校是行政机关、重物轻人的观念, 重建学校是有生命的存在的观念, 明确学校是师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重要场所; (2) 教师观。解构老师是知识的所有者、话语权的独霸者的教师观, 重建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的教师观, 教师也应当是自主学习者; (3) 学生观。解构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储存知识的容器的学生观, 重建学生不但是活生生的人, 而且是生理、心理都在快速成长着的人, 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能够自主学习的学生观; (4) 学习观。解构学习就是接受, 就是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的假性学习观, 重建学习是经验、生活的建构, 是情景化的、活动化的、体悟性的、自主性的、探究性的、创新性的、个性化的真性学习观; (5) 管理观。解构管理就是把师生管住、控制住的管理观, 重建管理是引领、协同、促进、创建、共生的双赢之人文管理观。

2. 动机激发策略

在确定了自主学习的目标以后, 随之应采取的教学管理策略就是动机激发。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 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部过程或动力, 而学习行为是这个内部过程的结果。要使学生产生并持续自己的学习行为, 就必须使学生有相应的学习动机, 树立对自己学习负责的高度学习责任心, 因此, 培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与学习责任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施展教学艺术, 使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过程和学习内容本身产生兴趣, 并通过加强学习目的性、学习意义的教育, 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 并能主动支配自己的学习行为。

3. 自主学习教案的编制

尽管学校和老师都想发展学生自主学习, 但学生并非倾向于自发的进行自主学习, 他们也并非会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在编制自主学习教案时, 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差异, 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并设计适合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问题,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这样的目标:学生能够控制、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 制定并追求清晰、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计划;学生具备独立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从而做出有效决策并解决问题。

4. 评价策略

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还需要适时的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 (1) 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评价:主要围绕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自信心、自制力等方面来进行; (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选择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等问题; (3)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参与热情、思考质量、作业完成、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等方面; (4) 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自主学习效果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评价要发挥出诊断和反馈等功能。

参考文献

[1]陈玉琨, 沈玉顺, 代蕊华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75.

[2]葛岳静, 何丽平.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中国高等教育, 2002 (8) .

[3]于永华.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观.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 .

[4]和学新.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与主体性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1) .

[5]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1 (2) .

自主学习理念 篇8

在教师新课程实验中, 学生有什么变化一题中, 有64.1%的教师认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39.3%的教师认为, 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进, 71.2%的教师认为,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进, 而仅有39.5%的教师认为学生更加喜欢学习, 能够自主学习了。在这项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尽管自主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作为重点提出来了, 但在教学实践中成果却不显著,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英语对某些同学来说是苦差事, 而对一些对其有兴趣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是一件乐事。他们喜欢主动探究, 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说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 学习的效果越好。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了解学生的需求, 注重学生的情感,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英语教学来说, 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往往采用注射式的教学。教师常常把英语单词、语法, 甚至课文叫学生强记。造成了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无兴趣, 感到学习负担较重。如今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的、机械的学习变为自主的学习。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乐于学, 勤于学”。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要达到此目标, 一方面教师可利用多种外界条件来培养学生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可挖掘课本自身特点设计一些精彩的教学环节来吸引学生。

2. 利用教师素质、个人魅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的素质和个人魅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相互欣赏, 具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进步、向上的思想, 活泼、开朗的性格, 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 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往往会使学生更加尊敬教师。使他们愿意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取养分, 乐于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注重专业能力发展, 以及自身素养的提高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心就是确信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 确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所要达到的目标。自信心与成功是成正比的。无数实例证明, 一个有强烈自信心, 对生活充满期望和动力, 愿意对生活学习投入经历的人往往是生活中的强者。奥格斯特·冯史勒格说:“在真实的生命, 每桩伟业都有信心开始, 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自信心并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学生的自信心就犹如一粒种子需要教师作为肥料精心栽培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 激发学生自信心是一名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中应关注的一个问题。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都带有一种恐惧感, 认为自己不行, 根本学不好。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并不能完全投入, 以至觉得学英语越来越难, 最后放弃。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 让他们树立“我能行, 我最棒”的信念, 使他们不畏失败, 不怕挫折, 在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学生每一次尝试后取得的进步教师都应及时地加以鼓励, 使他们能够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 增强进一步探究的信心, 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学习。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 即是指人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从问题中寻求新关系、探索新答案的过程。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新课标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已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也明确提到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可见, 在新课程标准下,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 并且应该灵活地把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在课堂上真正落实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要树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克服传统的注射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各个教学环节, 勇于探究问题。

自主学习理念 篇9

网络学习平台是一个集教学、学习辅助与管理以及学习评估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 旨在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为学习者提供实时或是非实时的教学辅助服务, 以及实现教学行为交互提供技术支持。网络学习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更加推动了教育资源共享程度, 并利用学习平台的多方交流、跟踪评价等个性化功能, 有效地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的学习模式深入发展。目前, 得到国内各高校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的网络学习平台主要包括Blackboard、Moodle和Sakai。这三款学习系统都拥有强大的资源管理和教学辅助和协作交流功能。然而, 在学习评价功能设计中虽然各具特色, 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网络学习平台中评价系统存在的不足

(一) 学习者参与评价设计程度较低, 评价地位被动

在网络学习评价过程中, 明确评价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选择适合的评价模型是评价设计的基本步骤, 也是保证评价合理实施的重要环节。现在的网络学习平台缺乏学习者在评价设计中的有效参与, 依然延续教师为评价设计的主导者, 学习者评价的自主性较低, 评价地位被动, 直接影响着学习活动效率的提高和评价有效性的提升。

(二) 评价方式的比例分配不合理, 过程性评价关注不足

常见的网络学习平台都普遍拥有强大的作业收集和在线测试功能, 并以此为依据, 结合学习者历次的练习、报告、作品、论文等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单元考试以及期中、期末测试成绩, 通过对平时作业和测试结果进行加权计算从而生成最终的课程成绩。但是, 从评价方式的比例分配上来看, 学习者参与讨论的情况、资源利用的程度、问题解决的能力等过程性评价方式基本形同虚设, “作业+考试”的评价方法依然占据网络学习评价系统的主要位置, 对学习者参与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关注不够。

(三) 记录功能突出, 智能化程度较低

随着网络的实时性和逐渐增强的信息存储功能, 加之量规、学习契约、电子档案等网络学习评价工具的普遍应用, 网络学习评价系统基于将学习者的测评整合到日常学习活动之中的设计理念, 已基本实现了对学习数据的记录、收集、统计和分析。国内广泛认可的Blackboard、Moodle和Sakai三款网络学习系统都具有强大的成绩管理功能。然而, 这种功能性多局限于对学习行为的数据挖掘、记录和存储, 对于评价资料的智能分析和管理功能而言, 人工依赖性仍然较强, 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偏低。

(四) 缺乏监控, 评价结果信度较低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 评价系统能否实现对网络学习者学习行为的有效监控是保证评价客观性和可信度的根本所在。数据挖掘、微表情分析等新技术的出现对于过程监控和全面分析学习者学习行为提供了可能。现有的网络学习评价系统基本实现以客观全面评价学习过程为准则, 已将终结性评价结果转向对过程性评价的关注。但是, 这一过程性评价大多是基于作业、论文、报告等形式的过程性学习结果而言的, 仍然缺乏全面系统化的学习过程监控, 制约着网络学习评价结果的信度。

二、自主评价理念

(一) 自主评价内涵

学习评价是对学习活动的价值判断过程。网络学习, 因其特殊的学习模式和受教育群体, 学习者普遍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明确的目的性, 评价的主要目的主要在于促进学习。

自主评价, 是基于自我评价和主动评价有效结合的一种评价模式, 强调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导向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基本深入人心, 网络学习评价作为教育评价中的一部分也随之得以深入和拓展。在网络学习中, 技术手段的介入为跟踪、记录、存储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提供了可能, 如何判断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个人经历和学习效果才是网络学习评价的关键所在。因而, 提高学习者在评价过程中的自主性, 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学习者的自主意识, 实现以学习者为主导的评价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提高评价的自主性, 深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 教与学活动的不断革新, 其根本就是在推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 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日益明确。评价作为学习活动的一部分理应在评价过程中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通过提高学习者评价的自主性, 继续深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 提高评价的自主性, 帮助实现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作为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对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等方面最直接的描述。

但在完成自我评价的过程中, 并未明确评价主导者, 学习者依然存在服从教师指令、被动评价的情况。因而, 强调评价的自主性是实现自我评价的基础, 即保证学习者评价的自愿性, 提高在评价过程中的主动反思意识, 促进个人对于学习活动的调整、控制能力。

3. 提高评价的自主性, 推动评价内容的转变

从某种意义上讲, 提高评价的自主性有助于把评价的焦点从关注学习结果转移到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上来, 把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方面列入评价范畴, 通过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转变评价内容。

(二) 自主评价原则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为了明确学习者在网络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应在保证评价信度的基础上重视被评价者的个人评价意见, 实现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与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

客观评价是保证评价科学性的重要依据。因而, 在评价过程中, 一方面要通过学习者互评以降低自我评价存在的盲目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要确保以教师、家长等社会权威评价主体为核心, 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2. 评价内容全面化

逐渐弱化对概念化、记忆性知识的考察, 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的, 实现对学习者综合能力的考查。全面评价就是强调学习目标的导向作用, 反映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有效提高学习者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或工作中所遇问题的能力。

3. 评价标准个别化

不同学习内容类型具有不同的知识特性。过分统一化的评价标准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产物, 有悖于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个别化的特点。依据知识特点、学习层次的不同确定多种评价标准, 既能满足学习主体的个性化发展, 又能避免个别学科由于内容的模糊性和不可测量性而造成的评价缺失。

4. 评价方式过程化

网络学习评价关注学习过程,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而不是诊断优劣。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主张把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 强调评价过程本身的价值和对学习者学习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改变了以往的测试评价,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有利于学习者对其个人学习过程的有效调控。

三、基于自主评价理念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设计

(一) 设计流程

(二) 要素分析

1. 评价管理

为提高网络学习者自主评价的效能感, 明确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指标是保证评价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 更是评价模型建立的根本所在。其中, 坚持以学习者个体为中心的评价思想, 以准确把握不同层次的网络学习者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基础, 建立多方位、多层次、多级化的评价指标供学习者自主择定。此外, 在确定的评价目标基础之下, 学习者还可根据个人需求自主选择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以及评价工具等要素, 最终由系统自动生成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方案, 并以此为指导进入评价实施环节。

2. 评价实施

即利用网络学习强大的交互功能, 转变传统评价模式下学习者被动评价的地位, 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思想, 为其提供开放、自主的学习评价环境, 吸引学习者参与评价, 将评价整合到日常学习过程中。在网络学习评价的实施过程中, 以既定的评价方案为实施标准, 通过学习日志、Blog、WIKI等方式收集并记录学习数据, 促进学习者在提供评价信息过程中反思学习的能力, 从而帮助学习者独立完成评价。

3. 评价鉴定

基于自主评价理念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是建立在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导的基础之上, 通过自主选择评价要素、实施评价方案体现学习者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难以避免评价结果带有个人主观色彩。为保证评价的可信度, 由教师或学习同伴的对其评价结果进行鉴定。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结合个人、同伴、教师三者的评价内容, 根据学习者的在线时数、资源利用率、交流合作情况、作业完成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客观量化的信息对其评价内容进行鉴定和修改, 可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4. 评价反馈

经由教师或他人鉴定、修改过后的评价内容可作为最终的评价结果反馈给学习者, 系统将结合修改痕迹生成相关评价建议供学习者反思, 为其之后的学习评价提供参考, 如各项评价目标达标程度、评价内容合理情况等等, 以帮助学习者完善自主评价过程, 促进自学、自测、自评和主动反思的网络学习模式。

(三) 模型建构

(四) 特点分析

1. 强调评价主体的自主性

基于自主评价理念的网络学习模型较为充分地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改变了传统教学评价内容固定化、形式结构化的特征。它主张学习者亦是评价者, 弱化了教师的评价地位, 将其由传统评价模式下的评价主导转为评价鉴定, 而把实施和管理评价的对象直指学习者, 强调学习者作为评价主体的自主性, 使学习者的评价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

2. 充分利用网络评价环境的开放性

依靠于开放、平等的互联网环境, 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学习者共同参与学习、共享知识。这一绝对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已渐渐地被社会大众所认可, 相应的, 其评价环境亦是如此。同学、家人, 甚至陌生人都可借助开放的网络环境追溯学习者的学习轨迹, 浏览其学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最终将结合多方评价意见产生评价结果, 开放的网络评价环境促使评价走向更加民主化、透明化的道路。

3. 突出评价工具的功能性

综合化评价评价模式势必会产生数量庞大的评价信息, 通过评价工具强大的信息搜集、数据分析能力而实现电子化评价已是大势所趋。基于该模型实施的评价, 其结果主要是基于学习行为的数据记录而产生的, 而评价过程中的反馈、管理、实施和鉴定各环节都直接以学习平台为依托, 而非教师或其他教育管理者。因而, 更加强调评价工具的实时记录、数据分析等功能性。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 在现代网络学习评价过程中, 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然无法满足学习需求, 评价指标和评价手段都在不断趋于综合化。与此同时, 综合评价的现代教育理念使得评价的主体更加开放、多元化,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教师不再是学习评价中的权威者, 更多的是扮演指导、促进的角色。因而, 基于自主学习理念而提出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 在保证评价质量的前提下, 逐渐弱化教师的评价职能, 将学习者的评价自主性最大化, 即是为顺应当代网络学习发展趋势而为之。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 单一的评价方式已无法满足学习需求, 评价指标和评价手段都在不断趋于综合化。与此同时, 综合评价的现代教育理念使得评价的主体更加开放、多元化,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教师不再是学习评价中的权威者。基于自主学习理念而提出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 在保证评价质量的前提下, 逐渐弱化教师的评价职能, 并将学习者的评价自主性最大化。

关键词:网络学习,评价,多元化,模型

参考文献

[1]刘仁坤, 杨亭亭, 王丽娜.论现代远程教育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4) :52-57.

[2]杨亭亭, 刘仁坤, 王丽娜.基于远程教育学习活动的学习评价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 2013 (22) :46-52.

[3]王泽钰, 杨晓宏.简论数字化学习中的学习评价[J].中国电化教育, 2003 (4) :31-33.

[4]高丹丹.论网络学习的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 2009 (11) :25-29.

自主学习理念 篇10

一个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生活。”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要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必须使教与学这两个最活跃的因素真正活跃起来。

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情感教育,创设和谐的合作气氛,而采用“任务型”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途径。我国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把它作为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方法加以引入。是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完成具体任务的欲望为动力,以用语言做事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效。大量的论著和实验资料表明,任务型教学理念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新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围绕话题开展的活动,即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任务型”的活动。新教材努力倡导探究式和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提供了内容丰富的“任务型”活动素材,其中有许多“任务”(Project)需要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集体合作和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首先,教师要实现角色转变。教师应从传统的外语教学中的“主讲”和“指挥”的角色,转变为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还应充当学生的“活字典”、“资料库”,成为一种媒介、桥梁,做学生活动的伙伴。此外,在“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其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以及自我学习的内在需求,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传递接受式教学向以引导、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多样化教学转变,形成以任务教学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具体需要设计或选择任务与活动,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习者就知道自己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是什么,就会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发现式学习。如在教八年级“濒危动物”这个内容时,可以设计下面的任务活动:1.全班活动。师生讨论目前濒危动物的种类。2.小组活动。每组选取一种动物进行准备,小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网络﹑图书馆等),收集资料(图片﹑文字等)。3.小组集中。小组成员之间用英语交流收集到的资料,然后整合﹑修改资料。4.各小组推荐一名reporter,向全班介绍所准备动物的生活习性、分布情况、濒危原因、保护措施等,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这样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可见,任务型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化、交际化,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责任意识、领导才能等都能得到培养。

最后,设计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要注意的问题:

1.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各种活动的开展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不能为了形式而不切实际地开展活动。

2.活动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脱离生活的活动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

3.活动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发展和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4.教学活动中的任务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逐渐呈现给学生,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5.活动要有延伸性。由于英语在我国是外语教学,因此,大多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具备语言环境。所以,活动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中,还应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尽量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是为了适应“学”,而不是“学”适应“教”。英语教师最重要的是精心设计教学任务,营造不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大胆地去交际,灵活地去运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学会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责任意识、领导才能等都得到培养,最终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摘要:本文从教师要实现角色转变、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要注意的问题三个角度分析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理念,角色转变,教学模式,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海清.关于“任务型学习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02,(11).

[2]余广安.任务型教学:定位与思考.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6).

上一篇:工程地质影响下一篇:双钢琴演奏